请教下禧玛诺山地车前拨安装教程的前拨问题,1到2,2到3都正常,就是3档退到2档的时候不正

经常有车友问到SHIMANO各个等级配件的區别每次口头解释,觉得不专业想弄个书面的,先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没有写的很详细的,而且很多还是针对的是老款的东西做的說明顿时决定自己写一篇给大家参考。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仔细的看完本文之后,你以后在选择SHIMANO零件的时候绝对可以游刃有余,各取所需了至少可以知道自己是在什么级别了!

以下都是根据自己几年来玩车的经验而来,要是有说错说漏的地方还请大家指出来,偶才好学習改进啊~

    SHIMANO的自行车部门主要生产自行车的变速传动,刹车等配件我们一般统称为套件,具体包括:

前拨链器(前拨)后拨链器(后撥),变速手柄(山地有转把指拨,双控手柄这几种形式;公路有手变(STI双控手柄)和指拨)前链轮(牙盘),后链轮(飞轮)链條,花鼓刹车,以及相关的各种变速线&管刹车线&&油等等配件.

二:SHIMANO各等级套件的名称:

XT;XTR;更低的C050SIS之类民用变速不在此列另外还囿HONE(介于XTLX之间,适用重型XCAM);SAINT(介于XTRXT之间适用于AMFR);适用于小轮车的DXRcapreo用的较少也暂不探讨。

三:SHIMANO各等级套件的档次定位

专業训练级Deore是专业入门级,ALIVIO是顶级娱乐级AceraALTUS都是娱乐级,TOURNEY算是入门娱乐级Deore是个分水岭,Deore(含)以上都可以称为专业级

      以上的级别分法是比较含糊的,所谓娱乐就是特指非代步的骑行运动下面再来精细分级

四:SHIMANO个等级套件的详细区别

      详细比较只讨论这些最新的型号,從每个零件的细节开始比较看完了就会明白,各个等级到底差在哪里

)的时候,我那个晕啊!什么“性价比最高”、“真正的骑行乐趣”之类的商业套词一串一串的就是不告诉你,哪个最好哪个最贵。还好俺还学过点市场营销对这些套词还有这么点免疫力。所谓“性价比最高”当然是指价格便宜量又足所谓“真正的骑行乐趣”自然就是这个东东能够提供给你足够的享受,不过也会顺便很宰你一刀……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最后*SHIMANO网站上的变速器排列顺序和对商业套词的解读我算是蒙懂了SHIMANO的花招。

TX/TYSHIMANO的说法是入门级运动车的当嘫之选;最牛的是XTR,那叫极品根据SHIMANO的分类方法,禧玛诺山地车前拨安装教程可以分为三类即:都市运动车、娱乐禧玛诺山地车前拨安裝教程和专业禧玛诺山地车前拨安装教程。其中Tourney

TX/TYAltus是用于都市运动车的也就是说这类变速器是用于主要在街道上拉风,偶尔可以去山地仩溜溜;更高级别的AceraAlivio则是用于娱乐禧玛诺山地车前拨安装教程的当然是指我等这种有经常出山地的欲望,又没有什么技术水平的;至於DeoreDeore

XT则完全是专业用车的配备属于烧包入门级产品;配备XTR的车我没见过,相信我的钱包也不想见比较另类的是SHIMANO还有一款叫做Saint的变速器,号称超级负重我一直没太懂明白这东东是干啥的,这东东没几个齿盘我猜是用于攀岩车的。

SHIMANO上得到的推论再和GIANTATX系一印证果然從660780,变速器水平逐级上升其他装备的级别也逐级升高,当然价格也……没错了!就是它了自此,我终于找到了参照系来判断GIANT的车子所以不管是GIANT的什么车子,只要看它的变速器型号就好了只要能搞清楚变速器型号的差别,就知道你买了个什么货色!

避震就没什么好說得了主要原因是——我也不太懂,呵呵……到目前为止我只知道一般来说液压避震比弹簧的好。如果你的车到了比较牛X的地步GIANT会使用ROCK

TT和ATX780上的JUDY XC。到底好在哪里我也不知道,请那位大虾补充一下吧

按照我的方法,我根据价格和车型对GIANT的禧玛诺山地车前拨安装教程进荇了分类:

入入入入门级车:BORASPIDER系列价格698-998,两者除了车架的形状不同其他都差不多。其中贵一点的用铝架子带前避震便宜一点的用鐵架子,连避震都省了但是好歹还看得过去。口袋里没有米又想玩禧玛诺山地车前拨安装教程的兄弟首选。至于HUNTER系列虽然价格与上媔两款差不多,不过我是极不推荐整个一都市运动车,好处是带货架打算泡MM的可以考虑,让MM的手环在你的腰间的感觉还是蛮不错的咑算买其它系列的就享受不到这种待遇了,呵呵……

入门级烧包车:UCAN系列价格12981088988,铝的或者前铝后铁的架子SHIMANO

TY或者EF29的变速器,(注:這个东东有点怪是个手柄转动式的变速器,而不是指拨式的在SHIMANO上找不到资料。)但是竟然前后都带避震看起来挺拉风。

无法置评车:C050系列这个东东价格在12981598,除了在SPIDER的基础上多了几个速度表之类的表盘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不知道拿来干什么用……

中级入门车:先说ATX660本来不应该把它放在这儿,应该把它放在入入入入门级车里以它的配置998的价格还是不错的。真正的中级入门车差一点的应该是ATX680740C.ROCK的价位,铝车架和SHIMANOAltusAcera配置还是不错的;贵一些的就是ATX760C.ROCK-12998JUDY

TT的避震、SHIMANOAlivio以及碟刹的配备可以说能够充分满足旁人的视觉欲望唯一的区别是C.ROCK-1带后避震,显得更拉风至于选那个,就看各有所爱了(注:有大侠说,后避震的作用不大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高级叺门车:显然是ATX780当然价格也是很高级的了,5998!!!SHIMANODeore套件已经不仅是娱乐禧玛诺山地车前拨安装教程的说法了在我看已经搭在专业车嘚边上了。所以就不说废话了

选择太大和太小的齿比都是不合适的一般热身那几公路可以先用个略小的齿比,这样让血管膨胀让肌肉活动开,进入真正高速时齿比可以逐渐调大随着路面发生上下的变化情况灵活的变化,终点冲刺时反而要略微的调小齿比不过这个时候要运用技巧,尽量不让别人察觉这样当频率稍微适应高速后启动最后那一瞬间在调整变轻一档,因为这样可以很容易的突然加速以朂快的频率进行冲刺,将所有保留最后一瞬间耗尽但是距离时机都必须很准确。(我可以用5318冲到63

因为业余车手各人身体状态不同器材的重量差异也很大(一般轻的车和重的车后面可以差一到两齿,而以同样的蹬踏频率行进)但是轻车虽然加速性和爬坡很好,但是卻受风阻的影响比重车更大所以使用轻车必须有更好的变速技巧才能发挥其长处,同样体重大和体重轻的选手也是一样的道理来控制自巳的变速

但是最大齿数比和较小的齿比都是不好的,很多爱好者以为前面最大后面最小就能以最低频率获得较好的速度,其实这是不對的因为大转动比会导致每一脚力量更大,而且频率更低使得血液循环速度变慢,更容易导致肌肉缺氧同时11齿或者12齿的飞片都是整個传动系统中最不耐用的,而真正这些是用在下坡时的高频率高速度下的

新手常在看到一个大坡时立即的变速,使用较小的传动比这樣直接导致频率的突然上升,在肌肉没有适应的情况下会立即感觉到肌肉疲劳,而且由于齿比一下过轻会导致速度的立即下降,当见箌其他车手超越的时候还会导致本来已经突然疲劳的腿频率再次上升这样只要经过一两个坡,传动比较小的就会立即显现弱势所以正確的爬坡变速应该是车子已经行进到了半坡,脚开始感觉压力上升然后在开始变速,而且调整的范围一般一次2片飞或3片飞看具体的坡喥提升来决定,这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经验在爬坡初期站立式蹬踏也可以提供较大的速度,而且可以延缓齿比的变小然脚对频率有跟充足的适宜时间。

另外半坡变档常碰到链条由于张力太大而导致前拨无法退档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在前盘退档时脚要稍轻一下这样可鉯让链条压力稍有缓解,更容易的让链条退如小盘

同样对后飞变档在半坡链条崩的很紧压力很大时也要使用同样的技巧,这样对整个系統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由于车种和业余爱好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这里就不提供大家具体的参考标准总之变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巧,匼适的变速可以帮您骑的更快更轻松

一般采用大盘对大飞和小盘对小飞都是不正确的变速方式,大盘对大飞会使得链条张力过大对于後拨是有一定损害的,而这样的变速方式也会因为链条张力过大而导致摩擦加剧

而小盘对小飞也是一种不正确的变速,因为这样会使得鏈条过于松垮在剧烈颠簸时造成故障(比如链条打击车架,链条晃动碰到轮胎边缘)而且小盘和小飞都是前后传动系统中磨损最快的零件。

所以高速应该是大盘对小飞而爬坡最轻也应该是小盘对大飞,这样才是比较正确的变速使用方法

另外禧玛诺山地车前拨安装教程的22牙最小盘其实是使用频率最低的一个零件,这个小盘的主要用处之一是防止链条的在第二层剧烈颠簸时直接掉落而使用22牙小盘对大飛时很容易导致后轮打滑和失去速度,所以禧玛诺山地车前拨安装教程变速要尽量避免使用到这一层只有在超级陡坡的时候才会少量用箌,并且一但用到这层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蹬踏的圆滑否则反而很难攀登陡坡。

对于想要成为单车一族的新手而言看着如虎口的马路,想着上路之后未知的未来心中不免有几分惶恐!会不会被车撞?会不会破胎会不会骑不回来?一大堆的问号牵绊着你的双腿到底偠怎么样才能达到享受骑乘单车的乐趣?答案很简单只要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备无患的心态周详准备,你一定可以渐渐的享受箌骑车的乐趣!

除了单车你还会需要什么?

一般单车新手在买车之前的目光总是只有被心中向往的单车所吸引常发生的情况是在买车の后才发现已经没有额外的预算去添购必备的装备。但骑单车运动的主角是人而并非车要让自己骑的有趣当然所须装备不可少,以下我們就分门别类依照重要的顺序让你知道为什么需要它

服装类排名:1.安全帽2.车裤3.车衣4.专用车鞋5.手套及其它

在交通紊乱的状况下,为了车友們的生命安全安全帽当然是排名第一位的重点,虽然并没有规定骑单车要载安全帽看起来很帅的职业选手也都不一定戴,但我们还是建议你要把通风透气的安全帽列为必备的装备之一

附有软垫的紧身单车专用裤也是相当重要,它可以减轻小椅子带来的疼痛并避免胯下洇磨擦而破皮对骑车的舒适度提升不少,长途骑车者更是必备

第三重要的是车衣,这也是单车族最炫目的行头之一车衣除了以透气嘚材质帮助使用者排汗透气,背后的三个口袋是骑车时放置随身物品的最佳位置而绚丽的图案还可以吸引用路人注意以增加自我的安全性,不过到野外林道时可能反而得穿的朴素一些以避免引来昆虫或蜂类。

可以增加骑乘效率车鞋是省力的最佳助手但必须配合卡式踏板,刚开始使用必须特别注意安全(Super补充:这点相当重要,最好先在草地练习如何安全摔几次刚开始我自己的经验是,光只顾聊天突嘫说停车等后面队友,剎车后就.....根本来不及了场面就很尴尬,倒霉的是还摔了好几次才深记在心里)

骑士身上的行头还有手套、袜子、咘帽、眼镜等等,至于需要用些什么就全凭个人所需了

工具类排名:1.打气筒2.打气转接头3.内胎4.挖胎棒5.综合工具

在路上骑单车,车子最脆弱嘚部份就是接地的轮胎加上路面的碎屑总是在两旁外侧,最直接的危险就是破胎因此上路时携带的工具主要是以修补破胎的工具为主,打气筒当然是首要的必须品为了携带方便,新一代的打气筒也都简化为较短的形式此外,也有专为竞赛时快速充气的压缩气瓶体積小不占空间,使用时快速而不费力但仅能使用单次所以价格较高。

而目前高级车使用法式气嘴较为普遍打气的转接头也是能帮上大忙的小东西,转接头让法式气嘴也可以使用与美式气阀兼容的充气系统有了转接头使用加油站或机车行的电动压缩机便可打气。

打气的問题解决之后内胎当然是被需要的而胎嘴的种类也有分别,较大的美式气嘴是无法置入专用法式气嘴的轮圈胎嘴的长度也有加长型以配合宽幅轮圈使用。

挖胎棒是换胎时所须的工具但外胎配合轮圈的状况并不一定,有些以徒手即可轻松拆下外胎有些即使使用挖胎工具也相当费力。

内含六角工具及起子的综合工具也是排除小问题的好帮手虽然综合工具无法排除齿盘中轴松动之类的大问题,但这类需偠重工具部份应该在平时定期或长距离行程之前作好检查如果是规划环岛等长途的路线最好将打链器也带着,除此之外你也要具备换胎、调变速器等基本的DIY概念。

随身物品排名:1.2.食物3.4.电话卡5.健保卡

随身物品携带的多寡与安排骑乘路线的长短有直接的关系骑乘时最被需要的不外乎是水,运动中每一小时可能会流失掉一公升的水分天气炎热或运动剧烈时流失的速率可能会达到2倍,身体的水分只要下降2%就会影响体力因此随车至少带一壶水,记得没事多喝水多喝水没事。

只要易于吸收的食物都适合于骑车时补充像是面包、八宝粥、香蕉之类,目前也有许多专为运动中迅速补充的食品像是Energy inPower

 Bar之类的产品,可分为流质及固体两种其中均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补充的效果相当迅速

如果你骑乘的路线并不会太偏僻,钱的用处当然相当大甚至于应该排在最重要的位置,除了可以购买饮水、食物之外急难救助时当然少不了它。电话卡或行动电话也是为了求援所准备的而健保卡则是以备不时之需。

单车附件排名:1.水壶架2.码表3.灯具

車上第一优先需要加装的附件当然是水壶架水壶架除了放置装水的水壶之外,若是车上装有两个水壶架还可以利用其中一个放置由水壺改装而成的百宝罐,将换胎工具全都放在里面

买车时并不会附上车用电子码表,但是码表对于骑乘者有相当大的指标作用让你了解塖的速度、时间、距离,你也可以由此作为控制骑乘强度及何时休息的指标

如果你会在夜间骑车或是骑乘的路线会经过无照明的隧道时,灯具对于维护安全的重要性就提升不少一般灯具分为装置于车前及车后两种,车前的灯具以照明功能为主车后则为警示功能,以红銫闪烁的小灯为主

看了琳琅满目必需携带的物品,你是否会觉得有点复杂而如何将其简化而变得方便携带?你可以使用挂在座垫下的尛袋装这些琐碎物品这些袋子的大小不一,配合身上的车衣口袋及车后小袋最大的容量曾装入笔者骑乘四天行程的换洗衣物!但过多嘚重量造成骑乘的不便,而身上背着过多的东西流汗之后也令人不适建议如果规划途须过夜的行程,最好还是在车上加装行李架如果昰越野路况的林道则建议使用背包,这对车况操控的灵敏度有比较大的帮助

在单日短程的路线骑乘,一般尺寸的车后小袋要同时装入打氣筒、内胎、工具似乎是有困难的因此,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百宝罐将过脏无用的水壶割开,其空间足以同时置放打气筒、内胎、工具而出门时只要放置于第二水壶架

坐在鞍座上面,把曲柄放在鞍座管道的延长线上把脚跟放在脚蹬上。在这种姿势下能够把脚伸直的話这就是你的鞍座的某本位置。这种调整用在重视踏蹬的场合

伸屈膝盖时,弯曲度越小膝部越轻松踏蹬也一样弯曲度越小越不易疲勞,膝部的旋转也顺畅但是,不要把鞍座升得太高因为太高时很难适应路面的一些状况,例如遇到裂缝处有时也会弄伤膝盖的背面。■速降/上、下较剧烈的地方

比基本位置再降低510cm使得坐在鞍座上时脚底的1/3能够接触地面,其作用是易着地trial时鞍座越低体重移动越方便,禧玛诺山地车前拨安装教程的操作性也越好

      以上内容供作参考,因为鞍座的位置安装角度等个人各异,应该边调整边试一试调整至自己认为满意为止。

      ※调整方法:如右相片用六角型板手扭松鞍座下方之螺丝来调整。每次调整后一定要注意扭紧座位时,鞍座昰否呈直线

      根据要求调整握把的高度、角度、宽度。然后乘骑再调整,再乘骑再调整至自己认为满意之止。

      6mm的六角型板手插入在車把立上方之六角孔内逆时间方向旋转时,其内的螺丝被扭松车把立可以上下移动,假若生锈粘在管道上而不能动时稍微扭松螺丝,从六角型板手上方叩打螺丝就可以取下或者向里面注入润滑油。

      握把杆的调整应该骑自行车后,根据自己情况来决定如弯曲部分與地面平行,或者稍微向上弯等

握把的宽度:肩宽再加上5cm(两边)。市售的握把宽度主要是600mm假若太宽则切断两端,切断时边调整边切断鉯座的姿势上坡时,握把的宽度同于肩膀的宽度时比较容易拉握把。

      为了防止骑行当中握把脱落或者旋转用粘合剂粘住握把,或者用鐵线拧紧固定剪断铁线时余留1cm左右,并把它插进握把内

      ●握把的装卸假若握把扭得过紧,无法解开时把水注进握把与杆之间,或者鼡空气压缩机向握把侧的孔内压入空气,增加握把的内压注入空气要封住另一侧的握把的孔。

      假若握把己经很陈旧不再使用时,用刀把它切开但要小心不要弄伤杆。

      坐在鞍座上伸手(呈直线)伸出手的延伸的位置上装刹车杆。此位置能减轻手腕脖子的负荷也容易刹車。

      ※刹车与握把之间约留一个手指的空隙若太窄会夹到手,太宽不易刹车

      调整以前,把它降至比水平位置低30°~45°的位置上,然後用六角型板手拧松螺丝调整至合适的位置上。握手宽度的调整

      如相片调整车阐外侧的握手宽度的调整螺丝。注意不同的配件调整的方法鈈同

      自行车各部件中,调整效果最大的是车胎在车胎部件中比较容易调整的是车胎、内胎、车圈、车圈带。车胎有各种性能根据骑荇情况,注重其中的某个性能车胎大致可从外胎面形状及粗细来选择。

前后拨调试的简单理解及前拨的安装

关于前后拨的调试坛子里嘚许多高手已经发了很多的帖子,介绍得也比较详细了对于老鸟来说,这完全已是小菜但始终还有许多朋友被此事困扰,感觉总是没囿搞清楚具体的调试办法刚才,我又仔细在车子上琢磨、调试了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种简单直观的操作介绍办法,折腾了半天边调邊记,按自己的理解归纳了一个小规律也不知道对不对,自己就是这样操作的前后拨在实际骑行换挡过程中都比较到位。如果有用唏望能给一些朋友帮助;如果错了,大家也别见笑帮着改一下,只要是对朋友有些帮助也就心满意足了,我也是不断同大家一起学习啊~~

前拨调整(以SHIMANO DEORE LX为例):按以下简单规律进行反复调试

H螺丝——用来调整链条在最大盘片时的定位逆时针(旋出):前拨臂远离坐管;順时针(旋进):前拨臂*近坐管。注意:逆时针(旋出)要掌握好尺度太过,会导致链条脱盘卡在曲柄与大盘之间,很危险

L螺丝——用来调整链条在最小盘片时的定位。逆时针(旋出):前拨臂*近坐管;顺时针(旋进):前拨臂远离坐管注意:逆时针(旋出)要掌握好尺度,太过会导致链条脱盘,卡在五通与小盘之间很危险

后拨调整(以SHIMANO DEORE LX为例):按以下简单规律进行反复调试

螺丝1——用来调整鏈条在最小飞时的定位。逆时针(旋出):后拨臂远离轮组;顺时针(旋进):后拨臂*近轮组注意:逆时针(旋出)或顺时针(旋进)偠掌握好尺度,确保最小飞与后拨导轮在同一平面

螺丝2——用来调整链条在最大飞时的定位。逆时针(旋出):后拨臂*近轮组;顺时针(旋进):后拨臂远离轮组注意:逆时针(旋出)时,要掌握好尺度太过,会导致链条脱飞夹在辐条与飞轮之间,很危险

螺丝3——微调。逆时针(旋出):后拨臂*近轮组;顺时针(旋进):后拨臂远离轮组

另外,分体指拨上也有与螺丝3相同的微调螺丝可以对前後拨进行微调。

这个帖子非常好里面很直观的圈划出了调整的部位,图三中我在补充说明一些3个螺丝丝的作用

1号的螺丝我们可以发现附件有h的字样,这代表high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速档限位螺丝,这个螺丝的作用是调整后拨向最小齿方向收缩的距离这个螺丝太紧会造成鏈条7速,89速的系统,档位显示到789时链条不能到位,而在最小飞片和第二小飞片间跳动如果将这个螺丝逆时针调整到太松,那叒可能产生下到最小齿以为的地方(脱链)所以这个螺丝是专门控制链条在最小齿的左右最终位置的。

2号螺丝有L字样那个螺丝是代步low,是我们所说的低速限位螺丝那个螺丝控制这链条上最大飞的位置,调整到位时链条可以轻松进入大飞片,并且不会向内侧脱链在飞於辐条之间的空间中也不会让后拨直接接触辐条,那个螺丝过松会造成上面的这两种情况而过紧会产生无法拨上最大飞片,或者控制飛轮的变速器在1档时链条在最大和第二大飞片之间跳动。

3号螺丝是我们常说的线路张力调整螺丝张力的调整通过逆时针和顺时针旋转那个部位就好,而调整的结果是让控制后变速器的指拨动作时链条准确的停留在相应的档位上,调整的方向是逆时针将线路拉力加大順时针将线路拉力减小。这里就是那个没有标识的第4个螺丝的功能而这个螺丝是一些在小齿产生噪音的原因,在没有收紧这个螺丝时會令链条包裹小飞片,产生噪音

还有一个后拨收缩张力螺丝这里没有讲到,就是在h螺丝的在上面顶在爪钩上面的那个那个螺丝对于变速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在喜马诺系统中不明显仅仅是放松了摩擦加大磨损减小,而上紧更容易跳链而已但是在sram的那种单弹簧系统,这個螺丝没有调整好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定位不准,尤其是上大盘时上次和一意孤行有个长篇讨论,而后来回来才发现问题就是出在那个螺丝上面。

问:我的前拨在使用最小盘片的时候链条和前拨有轻微的摩擦。我应该怎么调整呢是不是调整h螺丝?

答:不知前拨在使用最小盘片的时候链条在后飞的什么位置?如果链条是在最小飞(当然也极少有这样配合的)链条和前拨有轻微的摩擦是难免的;洳果链条是在最大飞,链条和前拨有轻微的摩擦可以逆时针旋出L螺丝(细微调整)。当然前拨是否换挡准确到位也与前拨最初安装在唑管的位置有直接关系。因为不是很清楚你的具体情况只是从原理上作以说明,主要还是*你自己去体会和实践

问:还想问一下,昨天騎车的时候发现:从1号(最小的)牙盘调整到2号牙盘的时候链条挂不上去。但是从1号牙盘调到3号(最大的),链条可以准确的挂上嘫后从3号牙盘调整到2号的,链条就能准确的挂上去了这怎么调整呢?

答:根据你的描述好象是说链条无法从小盘挂到中盘,其他升降沒有问题

看看这样行不行:将链条挂在小盘上,顺时针调L螺丝(细微)或逆时针调分体指拨上的微调螺丝(逐格细调)你会发现,前撥臂会慢慢远离坐管(前拨臂向外移动)边调边试,直到可以顺利挂链同时,还要照顾到其他挡位的升降顺畅

如果因为调整反而影響了其他各挡位的升降,我估计可能是起初安装前拨钢丝的松紧有误差或前拨在中轴的安装位置有误差。

问:还想问一下昨天骑车的時候发现:从1号(最小的)牙盘调整到2号牙盘的时候,链条挂不上去但是,从1号牙盘调到3号(最大的)链条可以准确的挂上。然后从3號牙盘调整到2号的链条就能准确的挂上去了。这怎么调整呢

答:您好,这个事由于线路稍微的偏松了点只需要在图三的右侧红圈那裏进行逆时针轻轻调节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楼主的是禧玛诺山地车前拨安装教程那这样的12,而32容易是最好的,因为爬坡时遭遇高壓链条往往是不好下,而12时相对稍微重压拨杆也很容易上去,如果在平地都调整的3档上下自如相反真正在爬坡时反不容易退下,洏爬坡时退不下那是会使得你下车的所以能顺利退下才是前拨调整的关键。

前面的帖子里我也提到前拨在坐管的初始安装位置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前拨在各盘片间的拨链效果(自如、准确升降挡位)。

1、前拨初装:将前拨安装在坐管上稍微紧固箍圈固定螺丝,使之与唑管既有一定的摩擦力又可以较自如地在坐管上上下移动和左右转动。

2、间距定位:如图A所示用前拨附带的预置对准块(也可用牙刷紦等代替)将前拨导板垫起,使外导板板面与大牙盘盘面在同一平面上顺坐管上下移动前拨,使外导板与牙盘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3MM范圍内此时,再稍微上紧前拨箍圈固定螺丝等于前拨在坐管上的上下位置已确定。

3、平面定位:如图B所示把握力度,在坐管上左右转動前拨(注意不要使前拨上下移动)更精确地使前拨外导板板面与大牙盘盘面在同一平面上,即确定前拨在坐管上的左右位置此时,徹底上紧前拨箍圈固定螺丝

至此,没有拉钢丝的前拨就完成了在坐管上的定位工作

4、钢丝固定:按钢线固定螺丝所示的位置将钢丝穿過,内六方扳手放于螺丝中准备上紧;用线钳夹住钢丝头顺势用力拉,此时垫前拨导板的预置对准块可能会掉没关系,继续掌握力度囷方向用力拉待前拨外导板板面与大牙盘盘面在同一平面上时,迅速上紧钢线固定螺丝这里要提醒的是,操作这个步骤时负责前拨嘚指拨一定要定位在2(即定位在中盘)。之后的细微调试就又回到前面的描述中了

对车速影响的性能顺序是什么?

在自行车的组件中对車速影响最大的几项是什么

车重?自锁轮组?传动

我的个人感受,从提高幅度上来讲而不是重要性上来讲

1.自锁,起码提高你50%的速喥我不用自锁和别人一起走AVS25就很辛苦了,用了自锁一般单人AVS35左右还是可以的,能保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用自锁提高的速度最快,而且高速的时候不会踏空就是解锁需要练习,新手摔车的非常多

2.车架其实五通那个地方的硬度很重要,我用过200一套的铝合金架子带叉和碗组也用过3000多的TCR的架子,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架子的硬度是有区别的,但是这种感觉是在很快的速度而且大力摇车或者快速通过嘚时候感受到的,在速度很低的情况下感受不大五通在大力蹬踏的过程中会变形,如果五通很硬的话会很少卸力,你的力量可以很好嘚传递到后面去

而不是部分被五通的弹性所吸收,所以五通那个地方做的好,架子会很好骑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蹬就感觉后轮有劲!另外一个好架子的尺寸和工艺也很重要,用小架子可能会被束缚不好发力用大架子会导致不好控制甚至发生危险,这些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你的架子尺寸非常重要,还有架子的设计,隐藏碗组现在用的越来越多了并不是说比那种箍式的碗组就好多少,但是的确你鈳以感觉到同一个档次,用隐藏碗组的车子就是转动灵活一点车首那里也简洁好看一些,当然有些好的碗组是100左右的隐藏碗组无法玳替的!(比如KING的碗组,体会过一次在我们那么粗暴的使用和拆解下。仍然完好如初就是重了点,朋友的那套要200多克但是的确结实)另外架子的角度和设计,比如有的偏重平地有的偏重爬坡,有的2者都有TT的车子样子更可怕,总之一个好的你该用的车架子应该是伍通硬度高,车头管和后叉钩耐冲击尺寸适合你,使用环境适合该架子的设计思想就是一个好架子!

本来我想把架子放到第三的,因為我认为轮组对于提诉更重要些但是车架是灵魂的思想还是影响了我,不过和自锁想比提高速度车架子还是不如自锁来的快,花的钱尐所以自锁第一,架子第二!

3.我认为是轮组其实无论是爬山还是平地用还是综合型的,都希望轮子有这样的性质那就是在一定的重量内,轴心越轻越好轮子的重量都尽可能的集中在圈的外侧好,因为只有这样在同样的速度下,圈的惯性更好越不容易降低速度,囿的特别轻的轮子给我的直接感受就是,反映非常灵敏一发力马上速度就上来,但是一停止蹬踏车子就明显速度失去的容易的多,佷快就慢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轮组轻的反而没有重的跑的快和稳当的原因,一套好的轮组无论是自己编的还是工厂出品的,都囍欢用很轻的中心和重量适当的外圈而且风阻小,我用过那种SUN的足有5-6CM厚的铝合金的大刀轮是训练用的,国内也不是很好弄到的重的偠命,踩的时候反映也慢慢的但是速度上来后相当好保持速度,稍微一用力可以跑好久速度也可以很好的保持!所以一套好的论组其實很重要,个人推荐如果是新手,车子又准备花费到4000以上的话就买CBR400好了,具有接近甚至超过工厂轮组的重量和性能又具有自编的鈳修复性,爬山很在行用稍微重点的轮胎或还是当爬山的用,平地效果也出色的很当综合型轮组用合适的很!至于那种特别偏向平地囷爬山的轮组,反而适应性不强的!一套好的轮组根据我的经验,AVS提高个2-3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一开始用的是非常便宜的自遍系统,换套好点的轮组AVS提高个5-6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我把轮组放到第三位!

4.我认为是轮胎我用过19-45C的所有700C系列的胎,感觉的确是轮子越细C数樾小速度越快,注意我说的是AVS的速度,不是最高速度很奇怪的是,我用过那么多车子最快的速度都是在60左右,昨天下午用别人的760一努力加上一个大下坡,也是到了60左右和我用公路的车最快速度差不多!而轮子越细,AVS的确越快这和轮子的阻力减小也是分不开的!這是说轮子的宽度,我现在就用20C的了因为19C的不是很好买,18C的听说过从来没有看过,而我老爸的郊游车因为要带上阿姨他还有我弟弟,一共300斤的重量所以一般都是用38-45C左右的轮胎,不过平时都是我骑!

但是并不是说25C的换了20C就更快,这个时候看胎管胎说不好,就用过┅次体会不深,而且那个家伙胎粘的也不好没太好的感受,但是对于冲气的胎还是感受很深的。胎好不好先看抓地力,还有减震性然后是防刺穿能力!好的胎,会牢牢的抓住地面哪怕是有水的路面也很老实(这点光头胎不行,但是要是晴天光头胎比谁跑的都赽,刚买了226*1.20的山地光头胎前天出去玩,“侮辱”了一下一些一般的公路车)用这种胎的感觉就是车子压在地面上,风从耳边掠过呮听到轮胎和地面连贯而又细微的摩擦声。用MICELIN

 RACE的那段时间我几乎都是在担心高档胎的快速磨损,和别人说M不如V抗扎耐用和M出色的抓地力Φ度过的用了1年,仍然很好后来卖了公路车,胎留下做个纪念!所以好胎抓地力一定要好,一套抓地力好的胎可以弥补25C20C的差别,用过50一对的正新20C的胎和PRO

 RACE一样细,但是那种感觉和换了车一样手马上开始震的难受,甚至觉得轮子的反映都慢了(这个很好理解PRO

 RACE的胎,我的那对是209/条正新的要在350/左右)而我用维多利亚的罗马系列的胎做平时使用尽管只有23C,但是总是比我以前同样状况下用20C的正新戓者是建大胎感觉好的多速度也相当,甚至更快一点!)

所以这里我说明了C很重要,但是在C相差不大的时候抓地更重要。还有就是吸震性好的橡胶可以吸收很多震动,我在使用一些便宜的胎的时候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车子的震动增加,而换上好胎后其实就是换上PRO

 RACE後感觉震动就小了很多,(不是说只有PRO RACE好而是高档胎中,我拥有的最高档的而且用了1年的只有PRO

 RACE其他的一些用的不多,或者都是用别人車子时候感受的不是特别深!)因为震动的减少所以可以很舒适,可以跑的更快而不担心震动太大自己受不了

最后是抗穿刺能力大家嘟说V做的好,我用M的感觉也不错一年就扎了2次,这个不好说

KEVLAR的胎现在是越来越多了。据说有的高档的用了5层不过是胎就有扎的时候,一般来说高档的胎这点做的都还可以。

最后说重量胎轻可能就要做的薄,就不耐用但是反映快,因为轻体力消耗也小,胎重鈳能胎冠很厚很耐磨,但是反映就慢一点体力消耗稍微增加一点。折叠贴因为不用象普通胎那样用钢丝边来做固定所以轻了不少,泹是也不是很容易在边上坏掉!看胎的档次高低了

现在让我最满意的就是PRO

 RACE了因为我用过的胎中,MAXXIS的不是很耐用价格偏高,效果也不是佷好而且好点的胎在国内买不到,KENDA的有好的折叠苔但是国内不常见,V的东西的确很不错耐用,抗扎性能好抓地力也不错,用过很長时间的维多利亚的罗马系列的胎100/条,不是很贵也很轻,200多克也很抗扎,而HUTHISON是让我很失望的因为贵的要命,甚至有600/条的胎可以買2PRO

 RACE了,重量是轻但是不耐用,很容易磨损可能就是专门为比赛准备的贵族胎吧,我是消瘦不起了!

所以一条轮胎在抓地,减震防穿刺,重量上要求都很高的好的胎也是在想办法把这4个性横中和

在一起,大家一定还希望价格很便宜特别耐用,翘胎的时候不用太費劲!可惜这7点无法共同保证啊!我买的时候PRO

 RACE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价格很不正常2条只要了350元,还送了M的胎垫正常都是要在240-300/条的。抓哋一流减震很好,一年扎2次算不错,重量:209克很轻的了,因为买来价格也还很好算便宜,耐用吗用了1年,跑了10000公里现在看来洅用5K公里估计不回有问题,及格翘胎很方便,配合MAVIC的圈记得那次扎的时候,跑着跑着感觉后轮不对劲了气放完了,用手一拽就下來了,装的时候用手稍微使劲一点也差不多!

所以,个人意见把轮胎放在第四位!

5.说传动系统,和一些其他的提高速度的一些办法當然很零碎了,什么都有也分不出主次来,就一起说了

传动系统有不少人会说ISIS的硬度比方孔的高,这个正确你可以这样想,中州就昰一个杠杆越粗当然越结实,有人说ISIS的比方空的更轻这个也对,个头越大可以更好的在中间镂空!也就可以做的更轻,现在一体中孔也成气候了价格也开始平易近人了,这个更对杠杆都和作用端从兄弟关系到一体了,当然更硬不过我要说句让人伤心的话就是,當水平不是特别高和不是追求秒的差距的话他们的表现差距不是太大,CP现在还没有ISIS系统但是CP的东西一样很硬,不比一些ISIS的系统软(这個可能和意规的中州比日规的粗壮很多有关系另外CP的轴很窄,103MM的不少一般SHIMANO109.5的很多。你可以这样考虑杠杆很粗,而且很短当然不嫆易折断,强度很高)

另外就是牙盘有人说曲柄不能软,有人说盘片不能软道理和中轴和五通一样,就是在大力气蹬踏的时候越不嫆易变型越好,因为变形就卸力吸收蹬踏的能量。软不软的事情其实在你力气很大的时候才能感觉到,AVS上到40左右的时候再说好了一般的车子我们还是踩不出软的,当时他们的确对你的速度有一些影响但是非常细微了。没有前4个因素影响那么大对于比赛选手来说,汾秒必睁当然很重要了。但是我想国内的一些比赛还没有到1秒钟压过几个人的时候所以爱好者看钱包提示,不要一味的乱花冤枉钱!

┅般来说CNC的尺盘比冲压的尺盘要硬,你可以这样想从一个大土豆上片一片土豆下来,比你把一个小的土豆块用菜刀拍成一片比起来洎然要结实一些,材料好自然也硬比如7075CNC的东西,显然比普通的钢冲压的好太多曲柄硬度和材料也有太大关系了。影响碳曲柄的轻而苴硬度还好,而且还能起到吸震作用但是贵的要命!爱好者们根据钱包选择,用过才知道不要相信别人说怎么软怎么软,比如我最开始用仿闪电的100元的盘后来换了SORA的大盘,别人和我说SORA盘比闪电好太多了,结果是:闪电的盘和SORA的盘几乎一样重都是铝合金曲柄钢齿片,换上后我几次和别人出去玩,都没有感觉出来和换了闪电有多大的区别也的确没什么区别,所以现在刚入门的,问我选择什么SORA嘚要吗,105的要吗我都和他们说,SHIMANO的抵挡牙盘就是弱项(UT

 DA不包括)100买假闪电,高档点的上TV什么的轻,硬还好他们就都叛变了!

至于什么前后拨啊什么的,手变啊刹车啊什么的,对车子的速度没有什么影响重量上有点差别克重量,SORA 450克重

UT的耐用,却要485克的重量但昰这些对于你的车子的速度影响小的很,车子上甩多点泥点子换个好点的胎都可以弥补这点重量的不足,但是花费的钱可就不是那么點了!SORA的后拨可以很好的支持7-10速,我都试验过只要100员,2654400的后拨要180,也是265克只是材料上有点进步,UT105的好象是228克却要300多了,DA的轻啊

195克可是要600的价格,爱好者还是看钱包为好!

链条上也不说DA的可以考虑,因为便宜才160/条就用个DA的满足大家虚荣心,SRAM的也很好带魔術快拆的,也才300不到什么都方便。重量比DA轻一点而其他的HG系列和IG系列的还有KMC系列的重量差距不大,强度上差距也不大爱好者说自己總能踩断链条的不是乱发力踩车子就是链条装的不好。

在我的升级和使用过程中没有感觉到一些高档的零件比一些入门的差距有多大,臸少没有金钱上价格差距的那么大20/套的JAGWIRE的台湾线没有见的比SHIMANO一套大概要50的线在速度上有差距,当然更高档一些的变速线管和线的确给峩有很深的印象,的确好用的多但是比赛不是看谁变速快,润骑在车上的是人,给自己的力量升级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否则阿壮下来,车给你你也是落后。

所以我说传动系统对你的速度影响不是很大

其他的提高速度的就是一些很零碎的了,

A比如车子的各方面尺寸都和自己的身体吻合,使用舒服自然速度会快,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调节身体和车子适应上

B.车子要非常舒适比如吸汗减震的紦带,碳叉子和硬而不颠架子碳杆,舒服的座包(意大利的有太多选择)总之,你要明白一点舒服的,合适的才能保证你的快速,而即使不要求高速度尺寸合适和舒适也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对2000左右的人门车也建议他们用碳叉子和意大利产的座包和贵一点嘚把带的原因这些可以让你最舒服,舒服才能骑好车

说一下为舒服升级的经验:先是把带比如GINELLI最近的那种工包的40元的把带,40员买个一線牌子简直是馅饼。而且把带投资最少效果也显著,你的手最先把良好的感受带给你!

然后是坐垫屁股很重要,前列腺很重要要寶宝,DD很重要投资稍微要高一点,比把带贵一点但是值得啊。140VIPER是个不错的选择不穿骑行裤子,一般100公里左右PP不会造反的

然后就昰碳叉子,半碳全碳在减震效果上是一致的重量上有点差距而已,没钱也买个CB280的密纹叉子(又成CB枪手了但是那个叉子和铝的价格都差不多,上管是刚的但是结实),手上的震动马上少了很多手很舒适,屁股不疼胳膊不麻,你还不骑快点啊

最后是碳座杆,放在朂后为什么呢把带花的小,效果快换好坐垫的效果又比换碳杆子来的快,用碳叉子是因为效果也比碳杆子强至少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訴大家,在你换了前3样后再换碳的杆子屁股的感觉区别不是太大,但是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所以有钱还是换了好!

所以,要为车子舒适升级:顺序是:把带-坐垫-碳叉-碳杆

C.就是骑型服装我的体会是:骑型裤和上衣非常有用,尤其是那种带背带的裤子有了裤子后,你的屁股才会很舒服而且因为那个垫子的造型,你的屁股才会老实的坐在坐垫上而不会前后的来回动。也因此有了一个固定的蹬踏位置而帶背带而不是那种半截的卡在腰上的裤子,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你的腰很舒服不受影响,而且呼吸也顺畅上衣用的专业面料可以让你的汗水迅速的排除体外,保持干爽!而且贴身的设计可以降低风阻,有人穿那种大的运动服出来骑车后背兜风,鼓的和气球一样能快嗎?

D.学会适当的变速保持一个高速度,其实*的是一个固定的蹬踏频率比如你用5317,因为路矿好你的频率有提高的趋势,比你的固定頻率有所提高换53-16,你就会回到了一个固定的频率而爬坡了,你用3915频率有下降换3916,不行换17总之固定到一个你习惯的灯塔频率上,你的速度就会很快而且体力消耗不大!专业选手为什么追求10速,还要11-21一点一点的增加,要的就是细腻的过度来保证自己的蹬踏频率是一个固定值!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一看是下坡了就53-12的狂冲,看到是爬坡了就马上疯狂的变成39-23,那么你可以开心了他不会变速,伱就等着他体力透支超过他就可以我的车子是SORA8飞系统,前面是52-39后面是8

12-13-14-15-16-17-19-21,有人嘲笑我不用9飞啊,不用3片大盘啊我在东北,这里嘟是平原我还没有碰到过39-16上不去的坡。用3片的没有必要用9飞?

9飞也就是12-13-14-15-16-17-19-21-23我承认,比我多了了23的飞但是我自己连21的飞都从来不用,呮用39的单小盘后从来只用到12-16这几片,后面的都拆了3片你说9飞比8飞变速细腻,我都用不着9飞自然是多余的,但是你说我的车子变速不細腻吗我可以向你保证,一样细腻就算是最新的DA780010飞,11

 -19-21-23去掉开头的11和后面的23,不是也一样吗何况我52-11一般都睬不动,19以上的飞都没囿用过所以我的变速系统一样细腻,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换的要细腻些呢这个也可以理解,比如8飞的有12-30

用的是12-14-16-19-21-25-28-30,大致是这么个范围有一点的差别,这中自然变素不细腻12-21的空间内只有5党,而我的12-21的空间内有8挡自然细腻的多,而且常用的12-17的范围我有6片,也是一个齒一个齿的增加所以我说,我的8飞和那个8飞是不一样的我的12-218飞和9飞的一样细腻,也不比10飞的差多少!

好了学会变速就说这么多,所以我还是认为8飞足够用我的8飞可以当10飞用的!当然,细腻的变速是关键12-308飞至少对公路是不够细腻的,我们东北用12-21

为了运输和安装方便现在很多自行车上都使用了快拆拉杆

拉杆轴是一种凸轮结构,依*扳把的转动来达到紧固车轮的目的而不是依*螺丝那样的螺纹旋紧

拉杆轴是意大利Tulio

 Campagnolo发明的,它是一种凸轮结构当拉杆两侧的螺母于车架、前叉达到合适位置的时候,你就可以转动扳把把扳在open状态的时候,凸轮处于直径最小的状态当你转动扳把到colse状态的时候,凸轮处于直径最大的状态这样就可以锁紧你的车轮了。

很多不知道这样的結构的人都会以为他是传统的螺纹紧固结构,就会象拧螺丝一样把他拧紧,这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

扳把的转动,在紧固的时候掌握好力道也是很重要的力量大了,就会损伤拉杆力量小了,也会有安全隐患力道如何掌控?如果合适的话你在扳动拉杆的时候,鈳以感觉到富有较强的弹力那末就可以了,如果你掌握不好可以自己调节拉杆一侧的螺母来做测试,找感觉!栏杆的位置原则:拉杆紧固后方向超后或地面,防止骑行过程中剐蹭异物,这也是为了安全!快拆的松紧和车轮的转动没有关系不必担心!你需要担心的昰你是否正确的使用了!

正规的检验标准就是:抬起前轮。用手向地面方向击打前轮如果车轮没有脱落或位移,就可以了后轮可以朝姠中轴方向击打。

补充说明:扳把的转动不是轴向的而是径向的,也就是说锁紧的时候把地面看成X轴车如果是垂直于X轴的方向,也就昰说正常立于地面上车的方向就是Y轴,扳把在锁紧的时候应该是从X轴到Y轴的转动,而不是X轴的轴向转动这种轴象转动就是我们通常嘚罗文旋紧方向,呵呵~~~

骑自行车健身的五种方法

有氧骑车法:以中速骑车一般要连续骑行30分钟左右,同时要注意加深呼吸对心肺功能嘚提高很有好处,对减肥也有特效

强度型骑车法:首先是要规定好每次的骑行速度,其次是规定自己的脉搏强度来控制骑速这样可以囿效地锻炼人的心血管系统。

力量型骑车法:即根据不同的条件用力去骑行如上坡、下坡,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双腿的力量或耐力素质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大腿骨骼疾患的产生。

间歇型骑车法:在骑车时先慢骑几分钟,再快骑几分钟然后再慢,再快如此交替循环锻煉,可以有效地锻炼人的心脏功能

脚心骑车法:用脚心部位(即涌泉穴)接触自行车踏板骑车,可以起到按摩穴位的作用具体做法是:一只脚蹬车时,另一只脚不用力以一只脚带动自行车前进,每次一只脚蹬车3050下在顶风或上坡时锻炼,效果更佳

合乎你的骑乘习慣+合适你的Style=最适合你的手套

这才是最对的手套,大部分的单车骑士选择手套都会考量对手掌、关节有保护作用的材质及有衬垫环护的手套但经常时间与握把接触的磨耗,会把手套的厚度及止滑皮面效果给磨掉那时就该更换新的手套。手套是单车骑士的消耗品也是骑车嘚必需品,各种单车族需要怎麼样的手套呢

下坡赛手套:厚重为防护,粗旷造型炫

保暖手套:全罩式防风保暖冬季限用

全指式手套:耐磨灵活为上品

半指式手套:透气灵活是基本,防护握感不能少

济宁捷安特以最丰富的车型最完善的设计,最优惠的价格,为广大自行车愛好者提供最温馨的服务.

自行车运动员无论在团体赛或个人赛中正确运用跟车

骑行技术,是争取胜利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是因为运动員跟在别人后边骑行时,可以借助于前边运动员冲破空气阻力所产生的涡流推动车子前进,从而减少自身体力的消耗

  首先是缩短與前面车的距离,以不影响视线容易观察前

面路面为好。公路骑行跟车距离一般在1530公分左右。同时要注意风向和风力风从正面迎來,应由一人领骑其他

人在后面排成一路纵队,跟在前车左侧方或右侧方15---30公分处如风从左方来,可跟在前车右侧后方;风从右方来鈳跟在前车左侧后方。如果侧风较大跟随前车距离要近;

如果侧风小,跟随前车的距离可稍远些在下坡时向旁边骑开些,转弯时稍向後以免发生事故。

  跟车骑行时头稍抬起,两眼正视前方余光看到前车

的后轮即可。倘若只低头看自己前车轮一旦前面出现障礙,就有摔倒的危险当然,在团体比赛中交通停止,路面平坦短暂的瞬间低头骑行,使颈部肌肉得到放松也是允

  跟车骑行中很嫆易两车相撞多数是后面车的前轮碰上前车的后轮,失去平衡而摔倒出现两车相撞时,头脑要冷静前面的运动员要继续平稳前进,後面的运动员不要刹车只要稍微减速即可。如左面撞上前车应将身体和车子一齐向右歪,同时将把向右转这样,两车即可逐渐分开

若右面相撞,可向左方做同样的动作

  要掌握娴熟的跟车技术除进行专门训练外,还要贯穿在

每次训练课中开始训练跟车时,跟車距离可稍远些相距

3050公分,随着骑行技术的提高不断缩短跟车距离,直到1530公分从两人配合练习逐渐过度到三人、四人配合练习。同时要专门训练撞车后的摆脱技术,防患于未然

  加强运动员的操车技能训练,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是预防跌倒嘚积极方法。由于自行车运动的特

点在激烈的训练和比赛中随时会出现碰撞、跌倒等现象。运动员遇到跌倒时要沉着、冷静,不要害怕不要过早撒把,

也不可闭上眼睛消极等待跌倒。在身体即将着地时两脚

要迅速从脚套中抽出,要注意保护头部有意识用肩部和褙部着地,作滚翻动作减轻摔伤程度。

  起跑技术在各项比赛中都很重要尤其是在短距离项目里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

  起跑方法分为扶车与不扶车两种在赛车场比赛中多采

用扶车起跑,而在公路成组出发的比赛中则采用不扶车起跑

  扶车起跑的方法:是在仳赛之前运动员骑在车上,由裁判员扶住车座后下方或一手扶前叉三通,一手扶车座后下方维持平衡。运动员在起跑前应先拉紧脚蹬皮条

然后扶好车把,作一、两次深呼吸腰部放松。坐稳

两个脚蹬保持与地面平行或是踏蹬的第一脚的脚蹬稍高一些,当听到裁判员“预备”口令时臀部及时、平稳地离开座位,准备起动但动作不要过猛,防止抢跑犯规听

到出发枪声后,踏蹬第一脚立即作迅速而囿力的下踏但不能用力过猛,避免肌肉过分紧张和不利通过“死点”;另一

只脚借助皮条和脚卡向上用力提脚蹬脚尖稍向上抬起,防圵脚套拉脱在左脚踏蹬时,左手用力向怀里拉把集中使

排力量,右手以同样力量向下按车把两臂弯屈,上体前移整个身体成弓形鼡力。循环至另一只脚踏路时动作相

同,方向相反同时,头部稍稍抬起注意车子平衡,直线

加速前进起跑到6080米达一定速度后,運动员可平稳地

座到车座上利用已有的惯性,稍放松踏蹬几下调整一下

因起跑产生的肌肉紧张状态,然后立即转入正常踏蹬。这

里偠特别指出由站立式往下坐时不要向后猛拉车把,防止车子减速

  不扶车起跑的方法是,在出发前运动员两手扶车,骑在车架上方一只脚踏上脚蹬,另一只脚踩在地上当听到出发信号时,用力蹬地使车向前移动并迅速坐在车座上,套上脚套用站立式骑行方法加快速度。起动后与扶车起跑技术和同

  上、下坡骑行技术是公路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技

术。平路上比赛时水平接近的运动员の间很难摆脱对手,

然而通过坡路骑行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就比较容易摆脱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呮有企图摆脱对手和处于战术需要时,才可突然加速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不利全程比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堅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

式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份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时跟車不要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

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再者上坡时速度显

著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荇方法受到限制影响战术

  下坡骑行要达到理想效果,运动员就要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精力集中两眼密切注视前方路面,随时准備果

断处理路面上出现的任何情况;不仅要充分利用车子运动惯性滑行而且要敢于主动踏蹬,加大速度

  转弯时,运动员身体和车孓要尽量保持一致向里倾斜,上体和车子保持一条直线以克服离心力。倾斜角度根据速度和弯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过28度,否则僦有滑倒的危险

  转弯前要控制车速。用点闸的方法逐渐减速刹车时,尽可能前后闸同时使用前闸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闸要求湔轮的方向和车子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否则会因运动员的体重和车子惯性受到限制而导致摔跤。进人弯道后将闸放开以免造成不必要嘚减速。弯道上使用后闸不要过猛否则车子可能掉头或滑倒。

下面我们就直接进入主题新手拿到车之后应该怎么做呢,在我们车行装車的朋友拿到车后,我们都会先陪他在东大里面骑上一圈告诉他一些基本的知识,要了解什么要注意那些那等等;对于新手不了解嘚情况下,我们一般都会这样做到:第一教你使用正确的变速系统、第二,教你使用刹车系统、第三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咱们先来說说第一个吧变速系统的使用和认识。

举个例子来说很多人都认为我要想骑快一些就使用大盘带动后面的最小飞轮,得到最大的齿比这样的话就非常快了。呵呵其实快与慢最关键的是在于你踩踏的频率。一般来说在城市里骑行的话把前变速调节到中盘后变速器调節到5档或者6档就可以了,你也许认为我那样不是更快吗那样也可以骑啊,呵呵那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其实我们倡导的是科学运动莋为在城市里骑行的速度,按照前3后最小飞的话就偏大了一点,虽然可以得到较快的速度但是要考虑到安全方面,这就毫无意义了泹如果你骑的不快,采用的这样的齿比会导致很快的疲劳,不断的停车起步会让你觉得累的很快。所以说正确的使用变速系统,对┅个骑车的人来说十分的重要。只有正确的使用才会享受到愉快的骑行乐趣。

变速器使用还要要注意一些问题在使用前最大齿盘的時候不要用于后面最大飞轮,因为这样使用前后变速器的弹簧张力已经拉的最大了链条的角度也斜的比较厉害,这样的使用变速器的话會导致前后变速器损坏的更快所以最大齿盘和最大飞轮是禁止使用的。最小齿盘和最小飞轮尽量也不要使用因为这个时候链条是最松嘚状态,骑行的话会打到车架最小和最小的齿轮一般都是停车的时候使用的。一般来说为了不让链条过度的倾斜,在使用最大齿盘的時候飞轮一般使用123、档。使用中盘的时候飞轮可以使用234567档。使用小盘的时候飞轮可以使用56789档。基本上这样嘚使用链条都不会和前拨有碰擦的现象

要是按照正确的使用变速器的话,对车子的本身也起到了保护保养的作用

第二,刹车系统的正確使用和认识

刚刚接触禧玛诺山地车前拨安装教程的人在使用刹车的时候一般要知道的一些是前后刹车制动的效果原理,你在公路上快速骑行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前面遇到一些情况,必须要*刹车停下来那么你该怎么办呢假如你只捏住后面的刹车的,后果就是后轮虽然菢死了但是车子还是在向前滑行,而且会磨损外胎假如你只用前面的刹车的话,车子虽然刹住了但是后果太危险了,这样使用刹车嘚话会导致你人向前摔出去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前后刹车都要捏不是用很大的力气去捏它,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手部适当的施力为什么要这样使用呢?因为前面的刹车力度占了了70%而后面的刹车只占了30%前刹如此指强劲,不用实在浪费但是注意刹车的临界点,否則人就飞了正确的使用刹车系统对你本身的安全也是一种保障!

作为一个刚刚拿到车的新手,首先要检查车辆的各个部件是否安装到位,有没有松动车座的高度是否合理。在刚开始的几次骑行中要尽可能的避免一些剧烈的骑行,不要做一些跳跃飞街的动作,实使用噺自行车就像使用新汽车一样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在骑行过几次以后要及时的将轮圈效正,这样才不至于导致零件的损坏平时要注意的是经常要检查胎压,定期保养维修清洗,骑车之前要检查快拆杆是否松动,刹车系统是否松动!

另外,头盔和手套是两件永远和单车运动密不鈳分的朋友山地情怀的态度是“车可以不用好的,头盔尽可能好一些不要在这些地方省钱”有了他们的保护,你才可以真正的享受到騎车的乐趣!

弯道转弯的技巧弯道转弯的技巧  

如遵循这些简单法则你就不会碰上前轮打滑的状况。

看到终点线前的最后一个弯道了如果现在跌倒,你就输定了你抓住剎车,将速度几乎停止然后放开剎车,小心地将车斜入弯道当你感觉到前轮滑开时,脊椎传来一片涼意车往东、你往西的情况让你几乎吓呆了。在一阵痛楚和挫折感中你看着对手呼啸而过,往终点线直奔而去

快速而安全地转弯技巧是越野赛中成败的关键,特别是下坡赛或双弯道比赛使用本文所介绍的平衡技巧,其中的一些小技巧可以很快地帮助你在转弯时增加掌控性、速度与安全性

第一步:认清转弯时最应注意的事

一般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前轮的打滑。这不但可能造成摔伤的疼痛它也可能使伱因爱车不能使用而无法继续比赛。讽刺的是许多摔倒是由于我们太过于注意摔倒而造成,而非是因地形、技术、或平衡度而发生

例洳,在转弯时因担心前轮失去循迹性因而采用错误的平衡方式导致前轮滑出。这些「平衡错误」不只使你丧失平衡更使你无法快速的偅获掌控。甚至让你因力气衰退而速度变慢、丧失自信,造成演出走样

第二步:认识转弯时的平衡错误

你还记得上次前轮滑出的情况嗎?这些「平衡错误」是否很耳熟呢

错误一:在转弯内侧目光往下看着地面,注意前轮并把头斜向弯道这些反应将使你一旦碰上前轮滑出的状况时,立刻摧毁你再掌控的机会

错误二:没有把百分之五十的重量放在前轮,以维持车子的循迹性及稳定度这发生在过弯时,你没将身体重心前倾重量不足的前轮便很容易失去循迹性,特别是在弯道中车身倾斜、轮胎边缘着地时

错误三:上半身过于僵硬。肌肉紧张的上半身、僵硬的手臂及手肘会使前轮远离你当车身倾斜时,你会自然地抗拒来自轮胎内侧的力量以至不自知的丧失了循迹性。此外肌肉紧张也使你不易迅速地反应并重新掌控。

好消息是这些错误平衡都很容易避免。

技巧一:利用朝前看、预作准备以维持頭脑清晰保持头部向上,下巴朝向转弯方向下巴抬的愈高,你的稳定感愈强在过弯道时,眼光持续在离地五至六英呎处尽量看向遠方,将最远程的景像都纳入眼帘内想想弯道旁有些什么,而不要去关心前轮的动作放松自己,当前轮失去牵引力时你便能很快察觉箌保持下巴向上,头朝前的姿势就算碰到前轮有滑出现象时,你也能快速的自动回复平衡利用此技巧,你可以很快地起身踩动踏板鉯保持车的动能内侧脚若离开踏板也能很快地回位。而且转弯前你便会知道该用多大力量剎车和该换那一档。

记住头部姿势、朝那裏看、想些什么,这三件事直接影响着你的信心、反应力和放松力

技巧二:以最舒适的姿势骑。当地形角度随弯道而改变时站在踏板仩前后移动身体重心以找出最舒适的平衡姿势,这样可以使前轮的稳定、控制及牵引力增至最大同时你也可以轻易地保持车子的循迹性忣平衡感。

若坡度随弯道增高时则将重心前移,使百分之五十的体重落在前轮反之,若坡度降低时则重心往后以维持后轮的循迹性測量落在前轮重量应该多少的简易方法为,观察落在腰部承受的压力有多少

此法则有一个例外情况,当遇到弯道上坡、陡坡和滑路时應保持坐姿,轻快地移往座垫尖端以维持后轮的循迹性同时,为使前轮稳定并保留体力身体向前下倾至上管上方,再往上拉回至把手位置注视路面五至六英呎高处,如此可以避免跳动及摇摆

技巧三:放松上半身及手臂,可松驰紧张情绪保持双肩放低、手臂放松、掱肘微弯而具弹性。同时有节奏地深呼吸,可以为你节省体力并对恢复平衡作出迅速反应。

签箌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禧玛诺前拨 拆下来装不回去了 夶佬们看看吧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昨天想调变速线把夹线的拆下来了装不回去了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巳被系统折叠 

直接换单盘,美滋滋还减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单盘用户。不了解这玩应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

一:什么是SHIMANO套件 SHIMANO的部门主要生产嘚变速传动,等配件我们一般统称为套件,具体包括:链器()链器(),变速手柄(山地有转把、、双控手柄这几种形式公路囿手变(STI双控手柄)和),前链轮()后链轮(),,以及相关的各种变速线、管,线、管、油等等配件. 二:SHIMANO各等级套件的名称 运動级别的山地越野用套件从高到低的名称依次是:、Deore XT、Deore LX、Deore、、Acera、、,更低的C050SIS之类民用变速不在此列,另外还有HONE(介于XT和LX之间适用重型和AM)、(介于和XT之间,适用于AM和FR)、适用于的DXRcapreo用的较少,也暂不探讨 运动级别公路用套件,从高到低的名称依次是:DURA-ACE、Ultegra、105、TIAGRA、SORA、2200哽低的用于民用的A050和SIS都不在此列。 三:SHIMANO各等级套件的档次定位 山地越野:是**竞赛级、Deore XT是**训练级、Deore LX是专业训练级、Deore是专业入门级、是**娱乐级、Acera和都是娱乐级、算是入门娱乐级Deore是个分水岭,Deore(含)以上都可以称为专业级 公路:DURA-ACE是**竞赛级、Ultegra称为专业训练级、105是专业入门级、TIAGRA是業余级别、SORA是娱乐级、2200算是入门娱乐级。这其中105是个分水岭105(含)以上都可称之为专业级。 以上的级别分法是比较含糊的所谓娱乐就昰特指非代步的骑行运动,下面再来精细分级四:SHIMANO个等级套件的详细区别 SHIMANO各等级套件的型号为(从低到高细述): 山地越野:、;Acera(M340)、(M410)、Deore(M530 詳细比较讨论这些最新的型号,从每个零件的细节开始比较看完了就会明白,各个等级到底差在哪里 山地越野:严格来说不算完整的┅套套件,它的定位是入门运动 支持6/7速 Acera和没有显著的区别价格也相差很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同一层次Acera主要配置8速,而Acera和主要配置7速(其实他们都可以同时兼容7速和8速)相对来说,增加了8速的支持 Acera的连接销其中有一个轴套上有氟涂层,阻力更小更耐磨些 同为8速套件,现在的M410已经是很完整的套件除了含有Acera的特性,相对Acera高级之处在于 9系统全为9速了,Deore除了含有的特性相对的高级之处在于 XT的特性,楿对于XT的高级之处在于 : 2200的定位是入门的娱乐级有平把组件和弯把组件,支持8速不能算是完整的一套套件 SORA是娱乐级,同样是8速的除叻含有2200的特性之外,相对2200的高级之处在于 TIAGRA采用了9速变速除了含有SORA的特性之外,相对SORA高级之处在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禧玛诺山地车前拨安装教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