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接触线磨耗比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板快是什么原因?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刚性接触网布置方式与受电弓磨耗分析刚性接触网,接触网,接触网论坛,接触网工,受电弓,接触网论文,接触网图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刚性接触网布置方式与受电弓磨耗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滑板倾角对弓网系统碳滑板/铜接触线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影响--《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滑板倾角对弓网系统碳滑板/铜接触线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我国的铁路运输能力得到了快速扩充,技术装备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高速电气化铁路运输中,弓网系统是高速列车获得动力的关键部件。弓网系统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直接影响高速列车正常运行。在弓网系统中,离线电弧放电是造成受电弓滑板和接触网导线异常磨损的重要原因。因此,系统地对受电弓滑板/接触线间摩擦磨损性能机理研究,找出抑制电弧放电的方法,对弓网系统使用寿命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试验是在环-块式高速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的。分析研究了在试验盘滑动线速度v=160km/h,加载电流I=100A时,不同碳滑板倾角和法向力对纯碳滑板摩擦磨损性能以及受电弓碳滑板与接触网铜导线离线电弧特性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当法向力不变时,纯碳滑板摩擦表面的磨损量随碳滑板倾角增大而减小,摩擦副的摩擦系数、温度、离线电弧能量也随着碳滑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当碳滑板倾角不改变时,随着法向力的增大,纯碳滑板摩擦表面的磨损量随法向力增大而减小,同时摩擦副的摩擦系数、温度、离线电弧能量随着法向力的增大而减小。
(2)试验盘平均每转离线电弧放电能量与纯碳滑板磨损率总体呈现线性变化趋势。纯碳滑板磨损率随试验盘平均每转离线电弧放电能量的增大而增大。离线电弧放电对纯碳滑板磨损表面有电弧烧蚀的影响,出现了因电弧烧蚀形成的烧蚀坑、烧蚀麻点和侵蚀流线。
(3)当滑板有倾斜角时,在弓网电滑动摩擦过程中会出现受电弓与接触线分离的状态,且滑板倾角越大,分离的时间就越长,这种现象影响列车受流质量和运行平稳性。因此,实际弓网系统中要避免滑板倾斜角过大,滑板倾角应小于2°。
(4)使用光学显微镜(OM)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纯碳滑板表面烧蚀的微观形貌。同时对烧蚀表面用能谱仪(EDX)做能谱分析,在烧蚀磨损区域发现了氧和铜元素。这些证明在有电弧放电的载流摩擦磨损过程中,有氧化和材料转移现象发生。电弧放电能量越大,碳滑板表面的烧蚀越严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U264.34【目录】:
摘要6-8Abstract8-12第一章 绪论12-29 1.1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发展12-15 1.2 弓网系统概述15-21
1.2.1 弓网系统简介15-16
1.2.2 接触线的发展现状16-18
1.2.3 受电弓滑板的发展现状18-21 1.3 载流摩擦学概述21-26
1.3.1 摩擦磨损理论21-22
1.3.2 载流摩擦磨损试验装置的分类22-23
1.3.3 载流摩擦学的研究现状23-26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26-29
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26-27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27-29第二章 试验简介29-38 2.1 试验装置29-31 2.2 试验材料的选择及制备31-32 2.3 微观分析方法32 2.4 试验参数及试验步骤32-34
2.4.1 试验参数32-33
2.4.2 试验步骤33-34 2.5 数据的采集及计算34-38
2.5.1 磨损量及磨损率的测量计算34
2.5.2 电弧能量的采集及数据处理34-37
2.5.3 摩擦系数的计算37-38第三章 滑板倾角对碳滑板摩擦磨损性能38-50 3.1 试验参数38 3.2 结果及分析38-46
3.2.1 磨损量及磨损率的变化39-41
3.2.2 摩擦系数的变化41-42
3.2.3 摩擦副表面温度的变化42-43
3.2.4 电弧放电功率和放电时间的变化43-45
3.2.5 电弧能量的变化45-46 3.3 电弧电压和电弧电流的波形46-49 3.4 本章小结49-50第四章 法向力对碳滑板摩擦磨损性能50-59 4.1 试验参数50 4.2 结果及分析50-57
4.2.1 磨损量及磨损率的变化51-53
4.2.2 摩擦系数的变化53-54
4.2.3 摩擦副表面温度的变化54-55
4.2.4 电弧放电功率和放电时间的变化55-56
4.2.5 电弧能量的变化56-57 4.3 本章小结57-59第五章 电弧放电对受电弓滑板磨损形貌的影响59-68 5.1 电弧放电对受电弓滑板磨损的宏观形貌对比59-60 5.2 电弧放电对受电弓滑板磨损的微观形貌分析60-65 5.3 电弧放电对受电弓滑板磨损率的影响65-66 5.4 本章小结66-68结论68-69致谢69-70参考文献70-7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英;刘志刚;范福强;高仕斌;;[J];铁道学报;2013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宏业;[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伟,陈大融,ProkopenkoVA,吴秀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董霖;李丰学;陈光雄;周仲荣;;[J];润滑与密封;2006年06期
林修洲;朱旻昊;陈光雄;张卫华;周仲荣;;[J];润滑与密封;2007年02期
冀盛亚;孙乐民;上官宝;张永振;;[J];润滑与密封;2009年02期
张婧琳;孙乐民;胡道春;上官宝;张永振;;[J];润滑与密封;2009年12期
赵燕霞;刘敬超;孙乐民;上官宝;张永振;;[J];润滑与密封;2010年08期
冀盛亚;孙乐民;上官宝;张永振;;[J];热加工工艺;2009年06期
赵印军;[J];铁道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赵大军;唐丽;管桂生;;[J];铁道机车车辆;2008年05期
李占君,孙乐民,张永振;[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霖;[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卜俊;[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大兹;史庆春;;[J];轻型汽车技术;1996年04期
李鹏;张永振;李健;孙乐民;杜三明;;[J];润滑与密封;2007年02期
李丰学;陈光雄;朱旻昊;;[J];润滑与密封;2007年02期
卢志伟;刘波;张君安;魏明明;;[J];润滑与密封;2007年02期
林修洲;朱旻昊;陈光雄;张卫华;周仲荣;;[J];润滑与密封;2007年02期
张晓娟;孙乐民;赵彦文;张永振;;[J];润滑与密封;2007年04期
刘瑞华;宋克兴;张旸;李振京;郜建新;国秀花;;[J];润滑与密封;2007年07期
梁娜;康斌;陈敬超;;[J];润滑与密封;2007年10期
上官宝;张永振;邢建东;孙乐民;陈跃;胡道春;;[J];润滑与密封;2007年11期
贾步超;李灵敏;陈光雄;;[J];润滑与密封;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常宇;周洪强;;[A];《河南铁道》2011年第6期[C];2011年
宋克兴;国秀花;张永振;王旭;张彦敏;;[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宋克兴;张永振;国秀花;郑翠华;周延军;丁宗业;李韶林;;[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四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金学松;温泽峰;张卫华;曾京;周仲荣;刘启跃;;[A];工程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雷静果;刘平;赵冬梅;井晓天;郅晓;;[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金学松;温泽峰;张卫华;曾京;周仲荣;刘启跃;;[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金学松;郭俊;肖新标;温泽峰;周仲荣;;[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李伟;刘金龙;许庆友;王瑞麟;;[A];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上官宝;孙乐民;张永振;邢建东;沈向前;;[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林修洲;朱旻昊;陈光雄;张卫华;周仲荣;;[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国强;[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吴燕;[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杨媛;[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杨琳;[D];中南大学;2011年
梅桂明;[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钟雯;[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丁涛;[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付亚波;[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肖铮;[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常崇义;[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锦志;[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李果林;[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赵汝彬;[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李玉章;[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洪振军;[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王华伟;[D];浙江大学;2010年
郭璇;[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李岩;[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李晓峰;[D];浙江大学;2011年
梁秋颖;[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庆中;[J];润滑与密封;2004年06期
冀盛亚;孙乐民;刘敬超;张永振;;[J];润滑与密封;2010年11期
王鑫;陈光雄;杨红娟;卢瑜挺;;[J];润滑与密封;2011年06期
曾晖;陈晓南;陈哲;纪红兵;;[J];润滑与密封;2011年08期
赵维鹏,张君,谭海港,董玲,梁会芳;[J];润滑油;2003年06期
王先会;[J];润滑油;1998年03期
何懿峰;孙洪伟;段庆华;;[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9年S1期
姚光明;;[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3年06期
朱廷彬;李其昌;;[J];石油商技;2010年03期
刘中其;孙洪伟;;[J];石油商技;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积钦;方岩;韩峰;;[A];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涛;[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张雪原;[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华增;[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蒋幸昌;[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张博;[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崔行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姬存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王海燕;[D];山东大学;2007年
陈东雷;[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隆超;[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李正浩;[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李佳乐;[D];西华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郝广平,翟文杰,齐毓霖;[J];润滑与密封;2003年02期
李鹏,张永振,孙乐民;[J];润滑与密封;2003年02期
沈向前,孙乐民,张永振;[J];润滑与密封;2004年04期
沈向前;孙乐民;张永振;;[J];润滑与密封;2006年01期
支龙;吴新跃;崔玉舸;;[J];润滑与密封;2006年03期
董霖;李丰学;陈光雄;周仲荣;;[J];润滑与密封;2006年06期
李鹏;张永振;李健;孙乐民;杜三明;;[J];润滑与密封;2007年02期
李丰学;陈光雄;朱旻昊;;[J];润滑与密封;2007年02期
王观民;张永振;杜三明;;[J];润滑与密封;2007年02期
胡道春;孙乐民;上官宝;张永振;;[J];润滑与密封;2007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家涛;[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董霖;[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健煜;[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李丰学;[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免责声明:1,本账号发布文档部分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2,文档内容部分来自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涉及政治言论一律相应删除,请大家监督。 3,如有侵犯原您的版权,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有其它问题也欢迎与本人联系,谢谢!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刚性接触网磨耗分析
下载积分:700
内容提示:刚性接触网磨耗分析——均是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1|
上传日期: 14:00:0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刚性接触网磨耗分析
官方公共微信单轨刚性接触网不均匀磨耗分析及对策
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2004年开通试运行后,受电弓滑板出现了不均匀磨耗现象(见图1)。接触线在部分区段出现偏磨和磨耗大等情况,尤其是在锚段关节、道岔关节和分段绝缘器处尤为明显。单轨受电弓滑板的有效接触范围只有120 mm,出现不均匀磨耗会降低使用寿命。根据现场试验检测的离线情况看,10~100 ms的中离线时有发生,也检测到了超过100 ms的大离线。这意味着还有硬点没有消除,对受电弓造成冲击,严重地影响受流质量,并使电磨耗变得更加严重。图1受电弓滑板磨耗形状造成不均匀磨耗的因素有很多,如刚性接触网跨距选择、受电弓性能、接触线和受电弓滑板材质选择等。但是,在基本设计原则已经确定、受电弓型式一定的情况下,刚性接触网的布置方式和对施工精度的控制就成为改善磨耗、提高受流质量的关键。1接触网布置方式与受电弓滑板磨耗形状目前,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供电采用架空刚性接触网和单轨刚性接触网。由于受电弓滑板的磨耗形状与接触网的布置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2()()4年开通试运行后,发现受电弓滑板出现不均匀磨耗现象,以及接触线在部分区段出现偏磨和磨耗大等情况,尤其是在锚段关节、道岔关节和分段绝缘器处尤为明显。单轨车受电弓滑板有效接触范围只有12() mm,若出现不均匀磨耗,使用寿命将降低。根据现场试验检测的离线情况是:1()一川()ms的中离线时有发生,还检测到超过1()() ms的大离线。这就意味着还有硬点没有消除,对受电弓造成冲击,严重影响受流质量,并使得电磨耗变得更加严重(见图1)。造成不均匀磨耗的因素有很多,如刚性接触网跨距选择、受电弓性能、接触线和受电弓滑板材质选择等。但是在基本设计原则已经确定、受电弓型式一定的情况下,刚性接触网的布置方式以及对施工精度的控制,就成为改善磨耗、提高受流质量的关键。图1整改前滑板磨耗形状l接触网布置方式与受电弓滑板磨耗形状的关系受电弓滑板的磨耗形状与接触网的布置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接触网的布置方式在设计伊始就决定了受电弓...&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于2004年开通试运行后发现受电弓滑板出现不均匀磨耗现象,接触线在部分区段出现偏磨和磨耗大等情况,尤其是在锚段关节、道岔关节和分段绝缘器处尤为明显。单轨受电弓滑板有效接触范围只有120mm,出现不均匀磨耗,使用寿命将降低,根据现场试验检测的离线情况看,10ms~100ms的中离线时有发生,超过100ms大离线也检测到了,这就意味着还有硬点没有消除,对受电弓造成冲击,严重影响受流质量,并使得电磨耗变得更加严重。图1整改前滑板磨耗形状图2单轨传统布置方式图3受电弓滑板模拟磨耗曲线造成不均匀磨耗的因素有很多,如刚性接触网跨距选择、受电弓性能、接触线和受电弓滑板材质选择等,但是在基本设计原则已经确定,受电弓型式一定的情况下,刚性接触网的布置方式和对施工精度的控制就成为改善磨耗、提高受流质量的关键。一、接触网布置方式与受电弓滑板磨耗形状的关系针对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普遍采用架空刚性接触网和单轨刚性接触网,受电弓滑板的磨...&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前言近年来,日本既有线受电弓的主滑板广泛采用碳系滑板替代烧结合金滑板。另一方面,辅助滑板则照原样使用传统的铝合金,与主滑板相比,由于其电阻率低而产生异常磨耗。另外,磨耗的铝粉附着在搭接处,使接触导线产生异常磨耗,这种现象也常有报道。作为对策,开发了复合辅助滑板,即在辅助滑板的滑动表面使用碳系新材料“碳纤维强化复合材料”(下文中简称c/C复合材料)。”本文将报告各种验证试验,同时,阐述C/C复合材料在主滑板的应用试验。主滑板、辅助滑板边界部待解决的课题图1为受电弓滑板的结构。主滑板构件使用了碳系材料;辅助滑板构件使用了铝合金材料,铝合金的固有电阻率与碳系材料相比非常小。因此,在搭接线部位,固有电阻率小的铝合金辅助滑板的集电较多。如图2所示,主滑板、辅助滑板的边界部产生阶梯状磨耗。一旦这种磨耗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引起受电弓的破损。此外,据报道,磨耗的铝合金粉末(指辅助滑板)附着在搭接处的接触导线滑动表面上,也产生如图3所示的接触导线异...&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随着列车速度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不但对层状结构受电弓滑板(简称滑板)的性能和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对环境友好性提出了要求[1,2]。滑板各组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对滑板的导电性、抗冲击性、耐磨性等有较大影响[3,4],因此研究滑板组成材料的配方对提高滑板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均匀设计法是仅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均匀散布的1种试验设计方法,具有试验次数少、比正交设计有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的特点[5]。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有利于优化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因此本文采用均匀设计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滑板性能与滑板配料各成分关系的回归模型,对滑板组成材料的配方进行优化设计。1试验设计1·1试验材料试验材料及其质量百分比范围见表1。表中:X1,X2,X3,X4,X5,X6,X7和X8分别为碳纤维、石墨、硅灰石纤维、铜粉、铜纤维、酚醛树脂、丁腈橡胶和硫酸钡占滑板总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其中,酚醛树脂和丁腈橡胶的质量百分比不变。铜网的质量百分比...&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1引言受电弓滑板是电力机车重要的电能传输元件[1],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加快,滑板与导线接触产生的热量也急剧增加,其中包括与导线摩擦产生的摩擦热,传输电能引起的电阻生热,以及离线引起的电弧热等[2,3],这些热量可能使受电弓滑板表面温度过高。在温度高于300℃的有氧环境中,层状结构受电弓复合材料受电弓滑板中的有机组分开始发生氧化裂解[4],从而导致滑板性能降低,寿命减少。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有机物的高温裂解所导致的滑板性能下降,考虑对试样预先进行炭化处理以提高滑板的耐温性[5]。本文在以酚醛树脂为基体,碳纤维为增强体,石墨为润滑组分,铜网和铜纤维为导电组分,硅灰石纤维为耐磨组分制备层状结构受电弓滑板的基础上,研究了炭化温度对滑板物理性能、耐温性、导电性、抗冲击性和耐磨性能的影响。2实验2.1实验配方层状结构受电弓滑板的实验配方如表1所示。表1层状结构受电弓滑板的实验配方Table 1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电力机车通过弓网耦合获得能量,但由于接触网为单一无备用设备,其露天架设的特点使其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且弓网之间存在复杂的机械耦合;电气上需要在小接触面传送大功率能量,存在接触热效应、接触熔焊、离线电弧等影响,因而造成其故障率一直较高,故障恢复时间也较长,是电气化铁路的薄弱环节。因此,对弓网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受电弓检测多采用离线人工检测方式,不仅效率低,人为因素大,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文献[1]等提出采用在受电弓装设检测设备的方法进行在线监控,但需要在受电弓上加装检测设备,可能会对受电弓性能造成影响。文献[2]提出采用光学测量方法对受电弓进行定点磨耗检测。文献[3]设计了采用超声波的受电弓进行定点磨耗检测装置。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基于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的受电弓在线监测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要对受电弓进行改造、非接触式检测对行车干扰小等优点,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是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文献[4,5]...&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架空刚性接触网弓网磨耗异常的分析与解决办法探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受电弓碳滑板裂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