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晋级之路奇冠进级之路

<div class="wrap" style="min-width:770width:expression((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新中国女排成长之路
只爱宽_644
中级体育迷
帖子2,178&精华&积分5,702&资金2,164 元&在线时间486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支持楼主!
这个帖子太精彩了,写的真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前时外出,不便上网。
今日回来,继续送上。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十八、沧海横流
& & 第三届世界杯上的中美大决战是中国队本次大赛中继艰难战胜苏联队后,第二场最艰苦的比赛。也是整个大赛全部比赛最为精彩的一场比赛。虽然美国队因为失利于这场比赛后,军心焕散,最后一场比赛竟然又输给了实力明显在她们之下的苏联队,而日本队意外的从中国队手中抢得了两局,美国队因此悲催的只得了个第四。但是,纵观整个大赛,这其实就是提前上演的冠军争夺战。至于失利者最后没有拿到亚军,还是自己的意品质志出了问题,没有掌握住自己的命运,怨不得别人。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种连环套的局面,对之前我们总是认为别人在稳获好成绩的前提下,变着法的算计我们,让我们总是被动吃亏的想法是不是有点无稽之谈的意思了。因为,如果我们最后是3:0战胜日本队,而且从当时中日两队实力水平以及近两年双方的战绩来看,我们确实有这个绝对的实力大比分胜下日本队,那最后的结果就全然不同了。但是,事实上体育比赛就是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体育比赛的魅力所在。所以,这次比赛带给中国队的是从理念到心理再到技术全面的成熟,全面的领先。
& & 中美大赛,袁伟民决定用曹慧英替换陈招娣打接应位置的首发,表明了袁导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有着准确的取舍判断。用曹替陈的核心是强调进攻,在之后郎平出任队伍主教练时也是念念不忘的如何计算一名队员的价值,就是从袁导这学会的:看看这名队员在前排能得几分,到后排又会丢几分,一定要用能得出正分的选手上场。这场中美之战,曹与陈各有优缺点,用陈后排会少失分于用曹,但是,用曹前排得分又会明显多于用陈。经过反复计算,袁伟民得出标准答案:打美国队,用曹强于用陈,但是,陈要时刻准备替换上场,既能保留场上的变化,又可保存曹的体力。
& & 事实证明袁伟民的方案是成功的,中国队最后以3:2战胜了本次比赛最大的对手美国队。过程不多说了,球迷们对这样的经典比赛都早已了然于胸。只说几个小细节吧,大家品品味:
&&镜头一:孙晋芳与陈亚琼的快攻失配直接让对手拿下一分,而且,这是小孙在这次大赛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和攻手的失配,而且,从最后全部比赛结束来看,这也是唯一的一次失配。这要在过去,小孙可没好脸子给亚琼,而性格内向的陈亚琼自己也要内疚死了,接下来的比赛大概都没法打了。但是,小孙这次是主动表示:这球是我的,不要紧,接着来。亚琼也真不受影响,接着继续打,越打越漂亮。
&&镜头二:主裁判吹中国队失分,理由是陈招娣拦网触网了。这要在过去,性格泼辣的招娣那肯吃这个亏,非得上去争个一、二、三。而这次,我们的招娣大度的摇摇头,耸耸肩,算了, 你说我触网就算是吧,让你了,我接着打下一个球吧。因为,多少次的大赛让我们的队员成熟了,过不了裁判关就当不了世界冠军,我们就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一局球让裁判误判掉几分,我们有这个实力,不计较,不害怕,根本不受场外因素的干扰,这真的才是世界冠军的大心脏啊。
&&镜头三:海曼跑到二号位进攻,准备从我们场上身高最矮的,也是全队个子最矮的张蓉芳头上突破,张蓉芳果断跳起,摆好手型,严阵以待,拦网得分,干脆利索,全场沸腾,全队空前鼓舞。张蓉芳终于真正的打出了世界第一怪球手的风采和自信。
& & 不需要更多的描述了,3:2中国队获胜,这是实力的体现,是毅志力的体现,是高超的临场指挥艺术的体现。然而,比赛并没有结束,我们还要打日本队。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回复 29楼 jacktsj 的帖子
文章是山风原创。
不过,这是对中国女排成长过程的写实性描述,难免会有一些基本的内容:比如队员基本情况,比赛基本过程及成绩等方面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回复 31楼 杏花三月天 的帖子
感谢支持,请多批评。
只爱宽_644
中级体育迷
帖子2,178&精华&积分5,702&资金2,164 元&在线时间486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回复 35楼 山风的新浪博克 的帖子
就等你更新,喜欢看!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十九、走向辉煌
& & 之前我们说过,正常发挥,我们赢日本队没任何问题,近年来,大小比赛无数次,我们从来就没输过日本女排。然而,面临只有两局在握才能确保世界冠军到手的巨大压力,我们还能正常发挥吗?
& & 前两局,没问题,中国队二比零领先,从赛制来说,这时的中国队已经历史性的获得了世界冠军。然而,比赛还在继续进行,新科的世界冠军的心态起了变化,极度兴奋过后注意力难以集中了。反观日本队,反正拿世界冠军是彻底没戏了,何况在中国队战胜美国队之前,她们就已经放弃过这个梦想了,这场比赛之中,她们也只能是以3:0或者3:1获胜才会获得本届的冠军,这种可能性她们自己也并不认为有多高。好了,现在一切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了,对了,这还是日本队的主场。
& & 这期间还有一件事有必要讨论一下:中国队的后防中坚陈招娣意外受伤了,在和孙晋芳争一个二传球时撞到了一起,严重的腰伤复发了。在今天,我们一定要求队员把自己真实的情况第一时间报告给教练员,第一时间让随队医生认真检查,特别是自己身体反应非常痛苦的时候不能瞒,不能硬坚持。这么做,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队伍负责,还是对比赛负责。虽然运动员可以为祖国拼一个世界冠军,但是祖国和人民绝不应该让自己的队员拿下半生的幸福来拼命。即使从比赛本身来讲,你已经受了伤,已经不能正常发挥了,仅凭毅志力是打不下来剩余的比赛的,人的身体肌体是要服从于科学而不是意念的,瞬间超能力爆发是可能的,但长时间强行启动受伤的肌体则是根本不可能的。另外,在比赛现场一定要让教练员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战术,而不是让他不明情况,还在一条走不通的路上继续走。
& & 具体到这场比赛,我们之前说过,陈招娣的攻击力不如曹慧英,但是后排防守和一传好于后者,而且她的进攻对于日本队这样矮个子队伍还是有优势的。可是当招娣腰部旧伤发作,弯不下腰,移动不了步伐,后排的作用都发挥不了,她在场上的作用就要打大折扣了。袁伟民显然只是看到陈确实旧伤复发了,参与进攻是有困难了,可是并不知道她伤的那么厉害,连后排的球也打不了。在关键的时候又让她上场接一传,做防守,可是她在后排实在是摔不出去,移动不了,接连的丢球,这是很要命的事,发球权都拿不回来,直接就丢分了。
& & 当然,我们讨论任何问题都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陈招娣的作法被认为是拼博精神的体现,是顾全大局的做法,是忍辱负重的榜样,所以,这个话题我们也只能说到这里了。
& & 而且,我们还是要承认日本队这时发挥的非常好。但是,好在哪呢?好在从广濑到水原再到横山个个发球凶悍无比,威力无穷。过去她们可没这本事啊,之后的比赛她们的发球也没给我们造成这么大的攻击性,这里多少就有她们在追发招娣的原因,主要是我们自己乱了阵脚的原因。她们的进攻也开始了长驱直入,江上、三屋的快攻我们根本摸不着;水原的跑动攻更有威力,连本来没有任何优势的横山、广濑的强攻也能连连得分了。而广濑、小川等人的防守在主场气氛的鼓舞下简直只能用神奇来形容,郎平的晴天霹雳也难以击穿日本队的层层布防。
& & 转眼之间,局分变成了2:2。再转眼之间,决胜局的比分是15:14,日本队甚至提前拿到了全场胜赛点。局面空前紧张。中国队从拿世界冠军的角度来说,这场比赛此时输赢是无所谓了; 但是,从建立王朝的角度来分析是绝无退路的。袁伟民敏锐的感觉到了这一点,立即要了暂停,下达了要全胜的死命令,场上队长孙晋芳坚定的执行着场外指导的指令,郎平、周晓兰、张蓉芳、陈亚琼、曹慧英也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强烈的要开启属于中国女排时代的荣誉感弥漫在场上场下所有中国代表队的每一个成员心中。
& & 关键时刻关键球,全队同心协理保郎平,平时千百次的磨炼,这时成了临场的坚决落实。铁榔头排除一切干扰,不顾一切的砸下发球权,又砸出扳平比分的关键分。接下来,就是天安门城墙表演的时间了,以周晓兰为主的两次成功的双人拦网,分别在三号位和四号位直接将三屋和广濑的进攻拦死得分。中国队干净利索的以七场全胜的成绩拿到自己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从此开启了世界女排史上一个的辉煌的中国时代。
& & 有必要再说一遍,因为我们没有三比零战胜日本队,也由于美国队自己提前泄了气,竟然最后一场意外的输给了苏联队,结果前五场表现可以用惊艳来形容的美国队最后排名竟然只是个站不上领奖台的第四名。当然,所有看过比赛直播的人都不会认为中国队放水给了日本队。竞技比赛就是这样残酷无情,用不着怨天尤人。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二十、整修战车
& & 这次比赛,中国队七战七捷,以全胜的战绩登基夺冠。赛后的单项奖项上,中国队也是大有收获:
& & MVP:孙晋芳(中国);
& & 最佳扣球:海曼(美国);
& & 最佳拦网:阿哈米诺娃(苏联);
& & 最佳二传:孙晋芳(中国);
& & 最佳发球:水原理枝子(日本);主
& & 最佳防守:广濑美代子(日本);
& & 最佳拼搏精神奖:佩雷斯(古巴);
& & 最佳教练:袁伟民(中国);
& & 最佳阵容:克罗克特(美国)、海曼(美国)、郎平(中国)、孙晋芳(中国)、契尔尼舍娃(苏联)、广濑美代子(日本)
& & 最佳阵容的评选要平衡前四名的队伍,所以,周晓兰、陈亚琼、张蓉芳的落选是没有办法的事,特别是陈亚琼最后拦网成绩第三,发球、进攻和防守也都榜上有名,而这届比赛的最佳阵容中为了平衡美国队,竟然是四名主攻,一名副攻,一名二传。奇怪的很,难道如今日本女排的MB1战术此时就有了前兆,总之亚琼没有入选最佳阵容的副攻位置实在可惜。
& & 虽然这样看来,中国队当时的队伍是人才济济,状态良好,也许原班人马可以继续全部保留。但是大赛结束后,队伍重新调整,这是袁伟民执教的一大鲜明的特点,就是为了保持队伍始终充满竞争,充满朝气,充满活力。袁伟民的眼光就是那么的长远,那么的独特。
& &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这支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的队伍是如何组成的了(在接下来的篇幅里,我们还要经常的关注不同时期,中国女排国家队的组成,并且提出我们的分析)主攻:郎平(北京 60年),张蓉芳(四川 57年),杨希(八一 56年);
副攻:陈亚琼(福建 56年),周晓兰(山西 57年),梁艳(四川 61年),朱玲(四川57年);
二传:孙晋芳(江苏 55年),周鹿敏(上海 56年);
& & 接应:张洁云(江苏 56年),陈招娣(八一 55年),曹慧英(八一 54年)。
& & 这个阵容很奇特,三名主攻,三名接应。杨希要以一人之力做郎平和张蓉芳两大个风格迥异主攻的替补,真够难为她的了。所以,队伍中多备一位主攻人选是当务之急。
& & 曹慧英在这支队伍中是充当了摇摆人的角色,既可打三号位的副攻又可打二号位的接应,还事实上兼任了后排自由人的角色。赛前队里大概也没想到这位老将在整个比赛中能大放光芒,成了最佳第七人。于是,本来是赛后就决定退役的前队长又被挽留了下来。
& & 朱玲是个角色队员,弹跳高,拦网好,只要前排一出场,对方的攻手心里就发毛。但是,朱玲自己技术有短板,到了后排就没辙了,要一传没一传,要防守没防守,发球也没有什么特点。放在今天,这样进攻拦网突出的副攻是名硬角,必需要保留,到了后排可以由自由人来替换。而在当时一算前后排的得失分,就无计可施了,所以比赛回来,朱玲也就回到省队。
& & 一直到这次比赛之前,周鹿敏都是国内二传技术最好的队员,同时也是后排防守最出色的队员,没有之一。但是,在比赛气质方面,在组织进攻的胆略和自己的拦网与进攻方面,在和队员相互配合及彼此信任方面,周鹿敏都远不如孙晋芳。而且这次大赛中,孙晋芳脱胎换骨般的全面成熟,MVP、最佳二传、优秀阵容三个大奖一人独揽,再加上全队的冠军大奖,可以说能拿的奖一下子都拿全了,自己两只手都捧不下了,只有靠队友帮着拿。不仅体现了她的价值与能力,也全面提升了她的自信与水平。在年龄上又没有任何优势的周鹿敏也只有回到母队上海队了,周回去之后,在上海队还是又打了很长时间的球。这里要谈到一个现象:孙晋芳过于强大的表现对于中国队来说确实是件好事,但是,老话说的也有道理:大树底下不长草。孙的强大往往就造成了与她同一时期的替补队员难以有出头之日了,这也可以算做周的生不逢时吧。
有必要提一下张洁云,张洁云是袁伟民当初非常看好的一名二传,刚建队时的五名二传就有她。刚开始,她打过首发的主二传,当明确孙晋芳为主二传的位置后,她还和陈招娣在接应的位置上轮流出任过首发。论年纪,就算在当时,她二十四、五岁的岁数也没到必需退役的时候。但是,她的进攻力量不够,主要还是场上的比赛气质没有那种拼命三郎的劲头。队友们戏称她为无声手枪,从积极的方面理解,是称赞她的进攻隐蔽性强,四两拨千斤;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应出她没有绝对的攻击实力。同时,从防守和一传的水平来看,陈招娣仍然是这支队伍中的第一人。何况,曹慧英此番的神勇表现让这个位置上的人选并不紧张。另外,此时这一位置上正有一名超级新星在冉冉升起。再者张洁云此时正受个人感情的煎熬,心力交瘁。这五大因素交织在一起,张洁云也可说是在功成名就之下选择了退役。
[ 本帖最后由 山风的新浪博克 于
09:45 编辑 ]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今天不知怎么回事,排版遇到了困难,还调整不过来,只好抱歉的通知大家:委屈的看了。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二十一、新星闪耀
& & 在这支队伍中,为孙晋芳挑选接班人的问题也很突出。孙晋芳的年龄不算大,再打两年也没问题,但是,如果放眼1984年的奥运会和更长远一些问题,必需现在就要为孙找备胎,按照当时的情况,原来的替补周鹿敏只比孙小1岁,年龄结构显然不合适。只能从62年以后出生的群体中来选择。
& & 要说当时这个年龄段二传的好苗子还真不少,有江苏的朱晓茹,河北的苏惠娟,四川的张玉蓉。身高都很理想,个个从小科班养成,其中朱晓茹还是中国青年队的首发主二传,被公认为第一侯选人。于是,这些队员也全都进到了国家集训队,然而等集训结束后,最终留下跟队继续训练的人选却让人大跌眼镜。既不是之前呼声最高的朱,也不是技术最扎实的苏,还不是气质高昂的张。而是一位之前甚至就没打过主二传的,来自八一队的,身高1米79的杨锡兰。
& & 袁伟民到底看上了杨锡兰什么了呢?论身高,朱与苏同为1米79,也就比1米76的张玉蓉有点优势,还很有限。论技术特点,朱与苏完爆杨子。但是,袁就是与众不同,他看中了杨锡兰的比赛气质,这和他当年力排众议选上孙晋芳如出一辙,他是不担心二传的技术问题,他有自信自己能帮她们练好技术,但是,比赛气质和敏捷的思维可不是光靠苦练就行的,要有足够的天份,袁伟民认为杨在这些方面足够优秀。需要说明一点,朱晓茹最后的落选和她较差的身体素质也有关,她是过敏性体质,不适应出国比赛多变的气候环境。
& & 再就是主攻线替补的问题了,中国女排此时的两大主攻都缺替补,但是,杨希和郎平的风格接近,国内其他年轻的主攻也有郎平的潜质,换个说法,复制郎平二世近期内不可能出现(后来证明三十多年也没有出现),但是,找个小一号的郎平还是可以应个急的。而找个另类的张蓉芳则难上加难。世界杯上,中美,中日的关键比赛,郎平的扣杀均过百,成功率近一半,张蓉芳则是队内第二进攻点,扣杀均在80次以上,成功率也是高达百分之四十五,绝非弱轮。没有一手独特的功夫,焉能出此佳绩。更重要的是张蓉芳的后排保障水平,就是今天所说的保障型主攻可真难找啊。反复对比之下,袁伟民选择了来自辽宁,身高1米78的姜英。姜英成名较早,16岁就进到了辽宁一队打主力,技术特点也属于能跑快变之类的,力量在同类选手中算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拐打直线的效果超好,但是,和张蓉芳的手快脚快球速快比还是有明显差距的,跑动能力也比不上满场飞的张蓉芳。做为年轻选手重点培养,是不错的选择。
& & 副攻方面本来并不着急,周晓兰和陈亚琼可以说是当时国际一线副攻中的前五位毫不为过,但是1982年出现了一次意外:周晓兰在随队出访秘鲁的时候,突发急性阑尾炎,只好留在当地手术治疗,但是一场手术过后,周的身体条件急剧下降,回国后又有了其他伤病的困扰,状态一落千丈。好在年方20的梁艳已随队训练多年,并且随队替补拿过一次世界冠军了,自然接班并无大碍。袁导本来还打算在年轻队员林国清身上下一番大功夫,但是,同样是在访问秘鲁的那一次,林也同样阑尾炎发做,但是,她不是急性的,所以,她采取了隐瞒不说,结果回国后再做治疗也同样影响了竞技状态的发展。另提一句,这次访问中意外受伤的还有张蓉芳,她是腰伤复发严重,提前回国治疗。现在看来,那次出访秘鲁真是损失惨重啊,而且运动员的伤病真的不能不及时报告,不及时治疗啊。好在老将曹慧英同意留队,而曹仍然是三号位副攻和二号位接应的摇摆人,女排副攻的问题还没到捉拙荆见肘的寰场
& & 奇迹出现在接应的人选上,来自福建的郑美珠成了最大的惊喜。身高只有1米72的郑美珠在16岁的时候就进到了国家队,并参加了那次中国女排取得突破性胜利的亚洲女排锦标赛,但是,当时是做为后排发球和防守来使用的。而她的身高问题让大家看不出她未来的希望,其他技术也还没有全面展示。于是,之后,她被更加实用的角色队员朱玲替换了,没有参加到第一次拿世界冠军的队伍中。这一次,机会再次出现在她面前,而这个小个子队员也没有再让机会从身边溜走,她顽强的防守,稳健的一传自不必说,个子矮,重心低,这两项技术本来就是小个子队员的看家本领;远距离的重飘球依然让对手心生畏惧;而且这两年在省队竟然又练出了一手凌厉的进攻,不仅在二、三号位的跑动进攻让人防不胜防,即使是摆开了在二号位打定点强攻也能保持相当惊人的成功率和得分率,可以说是中国女排史上第一位强力接应;更让人惊叹的是她的拦网时机把握的真是恰到好处,效果非常好,后来她和梁艳两个小个子队员在前排的双人拦网配合的天衣无Q,让各路豪杰苦不堪言,也算是一道奇妙的风景线。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二十二、苦练新人
& & 1982年9月中国女排携前一年世界杯冠军的身份参加在秘鲁举办的世界女排锦标赛。
& & 以下是代表团的完全名单: 团长:陈先;&&领队:张一沛;&&裁判员:吴一忠;教练员:袁伟民、邓若曾; 队员:孙晋芳、郎平、张蓉芳、陈亚琼、梁艳、郑美珠、周晓兰、曹慧英、杨希、陈招娣、杨锡兰、姜英。
& & 这支队伍中其实已经完成了新老交替,但是,外界在第一时间并没有观察到。因为,那年夏天中国女排的训练是封闭状况下进行的,而这次训练中重点的重点是梁艳和郑美珠。一来是孙、陈、曹老伤严重;周、张新伤未愈,连铁榔头郎平在训练中也出现了短暂的晕厥;二来是两个年轻的队员确实有一股子拼劲,抗的住练,甚至主动要求加练。
& & 训练馆里经常是全队训练结束了,就这二个小个子在加练组合进攻。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说这二人都是小个子,郑美珠不用说了,才1米72,袁之队的历史最低;而梁艳身高1米77,在当时也不能算是小个子了。但是这里面有说头,梁艳个子不算低,但是胳膊实在短,立定摸高比郑美珠还要低,从这个指标来看,梁艳其实才是这支队伍中个子最矮的队员了,这可是排球运动员的硬伤啊。攻手这样的身体条件,放到世界女排平均身高最矮的日本队都要算是极差的了。而从建队之初就打出追求大型化旗号的袁伟民为什么在这两人身上开了绿灯了呢?
& &&&答案只能从这两位明日之星自己身上找,因为她们的过人之处就在于,绝不放弃,坚持做到先天不足后天补,训练场上一丝不苟,不管教练给出多么难的任务,不管训练强度多么的大,绝不退缩,坚决完成。抗的住练,耐的住练,而且真能练出高水平,这正是袁伟民选拔队员的首要条件,甚至优于队员自身的身体条件。
& & 之前,袁伟民对其他的新人也都有过这样的严苛要求,前面我们说过他对陈招娣主动加练防守时的毫不留情,也说过在训练时对孙晋芳不近人情的要求。其实,郎平刚进队时,袁伟民也没饶过她,加班加点训练是常事。
& & 袁导的训练经常是给任务带着变量的,一般一组配合或者一组防守再或者一组发球,总之是一组计划吧,要求三个全是好球才能过,有一个一般的这组算白打,如果有二个一般的或者有一个坏球,对不起,不但这组不算,还要加罚一组,就是从完成的任务中减掉一组,这要求训练中的队员始终要保持高昂的斗志和高度的注意力,否则,想完成任务哪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大家就明白为什么陈招娣那次是越练越恼火了吧,她那天的任务是防起十五个好球(主动加练还要练够十五个,还要求是防起的好球,袁导你可真够狠的,可袁伟民觉得没给你算成十五组就很够意思了),当招娣防起第九个球时她实在是太累了,稍不注意,就丢了一个球,可袁伟民并没有停手的意思,连节奏都不肯缓一下,球一个接一个的扣过去,转眼之间前边九个好球全扣完了,招娣反而倒着负了三、四个球,合着主动要求加练不受表扬鼓励不说,还倒是练出了欠帐来了,她能不上火着急吗?当然,招娣确实是好样的,发完火,生完气,劲头倒是被鼓起来了,大家在一边再给加加油,结果任务真的就完成了。
& & 那也真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受住这样残酷的训练,曾经有一位身体条件非常好的主攻手在在朱玲、周鹿敏的配合下接受袁伟民严格训练,周负责传球,朱负责接一传,那位主攻负责打快攻,也是三个球一组,练不好要加罚的政策,当天下午的任务一共是20组。那天也许是朱的一传确实不全那么到位,也许是周和攻手的配合确实不都那么熟练,也许那位攻手本身当天的状态确实不够理想,到了天黑,其他所有的队员当天训练任务都完成了,包括食堂的大师傅都来催大家去吃饭了,可这20组快攻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看着大伙陪她一块挨饿,想想自己练了一下午的幸苦,难过和委屈的情绪一下子全涌上了心头,她实在受不了了,当场爬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今天我可完不成任务了。攻手的悲情一哭,一时间让所有在场的人员为之动容,都觉得袁伟民实在是太不近人情了。这时,袁伟民却根本不为之所动,只是转过身去问其他队员,你们谁愿意替她完成。郎平和张蓉芳气呼呼的从队伍中走了出来,换下朱玲和那位年轻的主攻手,这可以说是这支队伍最好的一传和最好的攻手了,可见袁导这会子有多招人狠呐。可是凭你是谁,袁伟民是认球不认人,质量标准丝毫不减一分。这两人毕竟也是练了一上午又加一下午,几组好球过后,眼看就要完成任务了,又被罚掉了几组。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了,训练还没有结束,全场此时几乎一边倒的把袁伟民当成人民公敌了,全部在高声为张、加油鼓劲,二人也完全进入忘我的状态,接的到位,扣的漂亮,据有人事后回忆,那天她们打出的好球相当罕见,最终是艰难的完成了这20组扣球任务。
& & 当然,之后队员也能理解袁导这样磨练自己的良苦用心;更何况,队员虽然辛苦,那在发球线上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的袁伟民何尝又有一点点的轻松呢,他可是已经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
& & 再然后就是,袁伟民宁愿带着三名主攻打世界杯,在之后宁愿从头培养姜英这样的新队员,也没再给那位弹跳好,技术也不错的主攻有重进国家队的机会。其实,哪位选手的技术水平真心不错,多年后,其他人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职务时,她仍然凭着自己的技术与能力又回到了国家队。
& & 现在看来,袁导用人的标准是严格的,训练的环境也是严苛的,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过硬的。老队员是这么过来的,世界冠军就是这么在非常人能忍受的训练环境下练出来的。
& & 身体条件远不如老队员的梁艳和郑立美珠要想在这已经是冠军之师的队伍中站稳脚跟,并能从容接上班,要吃多少苦,流多少汗,我们真的难以用文字来描述了。据说,那一年女排漳州的夏训期间,训练馆的灯光几乎就没有一天按时关上过。透过训练馆的落地窗,人们经常看到的一幕就是两个小个子想两只小精灵一样,刚刚冲向三号位,跑个交叉配合扣个前快球;立马反身又要窜回二号位,去再跑一个背交叉扣一个快节奏的背后球,而且对面则是站在凳子上严阵以待的男陪练们壁垒般严密的拦网。至于练习最艰难的防守更是她们的家常便饭了。
& & 就这样,又一批中国女排的新兵器悄然打造成功了。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二十二、苦练新人
& & 1982年9月中国女排携前一年世界杯冠军的身份参加在秘鲁举办的世界女排锦标赛。
& & 以下是代表团的完全名单: 团长:陈先;&&领队:张一沛;&&裁判员:吴一忠;教练员:袁伟民、邓若曾; 队员:孙晋芳、郎平、张蓉芳、陈亚琼、梁艳、郑美珠、周晓兰、曹慧英、杨希、陈招娣、杨锡兰、姜英。
& & 这支队伍中其实已经完成了新老交替,但是,外界在第一时间并没有观察到。因为,那年夏天中国女排的训练是封闭状况下进行的,而这次训练中重点的重点是梁艳和郑美珠。一来是孙、陈、曹老伤严重;周、张新伤未愈,连铁榔头郎平在训练中也出现了短暂的晕厥;二来是两个年轻的队员确实有一股子拼劲,抗的住练,甚至主动要求加练。
& & 训练馆里经常是全队训练结束了,就这二个小个子在加练组合进攻。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说这二人都是小个子,郑美珠不用说了,才1米72,袁之队的历史最低;而梁艳身高1米77,在当时也不能算是小个子了。但是这里面有说头,梁艳个子不算低,但是胳膊实在短,立定摸高比郑美珠还要低,从这个指标来看,梁艳其实才是这支队伍中个子最矮的队员了,这可是排球运动员的硬伤啊。攻手这样的身体条件,放到世界女排平均身高最矮的日本队都要算是极差的了。而从建队之初就打出追求大型化旗号的袁伟民为什么在这两人身上开了绿灯了呢?
& &&&答案只能从这两位明日之星自己身上找,因为她们的过人之处就在于,绝不放弃,坚持做到先天不足后天补,训练场上一丝不苟,不管教练给出多么难的任务,不管训练强度多么的大,绝不退缩,坚决完成。抗的住练,耐的住练,而且真能练出高水平,这正是袁伟民选拔队员的首要条件,甚至优于队员自身的身体条件。
& & 之前,袁伟民对其他的新人也都有过这样的严苛要求,前面我们说过他对陈招娣主动加练防守时的毫不留情,也说过在训练时对孙晋芳不近人情的要求。其实,郎平刚进队时,袁伟民也没饶过她,加班加点训练是常事。
& & 袁导的训练经常是给任务带着变量的,一般一组配合或者一组防守再或者一组发球,总之是一组计划吧,要求三个全是好球才能过,有一个一般的这组算白打,如果有二个一般的或者有一个坏球,对不起,不但这组不算,还要加罚一组,就是从完成的任务中减掉一组,这要求训练中的队员始终要保持高昂的斗志和高度的注意力,否则,想完成任务哪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大家就明白为什么陈招娣那次是越练越恼火了吧,她那天的任务是防起十五个好球(主动加练还要练够十五个,还要求是防起的好球,袁导你可真够狠的,可袁伟民觉得没给你算成十五组就很够意思了),当招娣防起第九个球时她实在是太累了,稍不注意,就丢了一个球,可袁伟民并没有停手的意思,连节奏都不肯缓一下,球一个接一个的扣过去,转眼之间前边九个好球全扣完了,招娣反而倒着负了三、四个球,合着主动要求加练不受表扬鼓励不说,还倒是练出了欠帐来了,她能不上火着急吗?当然,招娣确实是好样的,发完火,生完气,劲头倒是被鼓起来了,大家在一边再给加加油,结果任务真的就完成了。
& & 那也真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受住这样残酷的训练,曾经有一位身体条件非常好的主攻手在在朱玲、周鹿敏的配合下接受袁伟民严格训练,周负责传球,朱负责接一传,那位主攻负责打快攻,也是三个球一组,练不好要加罚的政策,当天下午的任务一共是20组。那天也许是朱的一传确实不全那么到位,也许是周和攻手的配合确实不都那么熟练,也许那位攻手本身当天的状态确实不够理想,到了天黑,其他所有的队员当天训练任务都完成了,包括食堂的大师傅都来催大家去吃饭了,可这20组快攻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看着大伙陪她一块挨饿,想想自己练了一下午的幸苦,难过和委屈的情绪一下子全涌上了心头,她实在受不了了,当场爬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今天我可完不成任务了。攻手的悲情一哭,一时间让所有在场的人员为之动容,都觉得袁伟民实在是太不近人情了。这时,袁伟民却根本不为之所动,只是转过身去问其他队员,你们谁愿意替她完成。郎平和张蓉芳气呼呼的从队伍中走了出来,换下朱玲和那位年轻的主攻手,这可以说是这支队伍最好的一传和最好的攻手了,可见袁导这会子有多招人狠呐。可是凭你是谁,袁伟民是认球不认人,质量标准丝毫不减一分。这两人毕竟也是练了一上午又加一下午,几组好球过后,眼看就要完成任务了,又被罚掉了几组。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了,训练还没有结束,全场此时几乎一边倒的把袁伟民当成人民公敌了,全部在高声为张、加油鼓劲,二人也完全进入忘我的状态,接的到位,扣的漂亮,据有人事后回忆,那天她们打出的好球相当罕见,最终是艰难的完成了这20组扣球任务。
& & 当然,之后队员也能理解袁导这样磨练自己的良苦用心;更何况,队员虽然辛苦,那在发球线上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的袁伟民何尝又有一点点的轻松呢,他可是已经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
& & 再然后就是,袁伟民宁愿带着三名主攻打世界杯,在之后宁愿从头培养姜英这样的新队员,也没再给那位弹跳好,技术也不错的主攻有重进国家队的机会。其实,哪位选手的技术水平真心不错,多年后,其他人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职务时,她仍然凭着自己的技术与能力又回到了国家队。
& & 现在看来,袁导用人的标准是严格的,训练的环境也是严苛的,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过硬的。老队员是这么过来的,世界冠军就是这么在非常人能忍受的训练环境下练出来的。
& & 身体条件远不如老队员的梁艳和郑立美珠要想在这已经是冠军之师的队伍中站稳脚跟,并能从容接上班,要吃多少苦,流多少汗,我们真的难以用文字来描述了。据说,那一年女排漳州的夏训期间,训练馆的灯光几乎就没有一天按时关上过。透过训练馆的落地窗,人们经常看到的一幕就是两个小个子想两只小精灵一样,刚刚冲向三号位,跑个交叉配合扣个前快球;立马反身又要窜回二号位,去再跑一个背交叉扣一个快节奏的背后球,而且对面则是站在凳子上严阵以待的男陪练们壁垒般严密的拦网。至于练习最艰难的防守更是她们的家常便饭了。
& & 就这样,又一批中国女排的新兵器悄然打造成功了。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这都过了好几天了,为什么我的帖子还是发不出去呢,今天又重新发了一遍,还是发不出去啊。哪们高人给指点一、二。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二十三、冲出泥潭
& & 这一届世锦赛中国女排出师不利,在小组赛上意外的输给了美国女排一个三比零,不是说中国女排一定有战胜美国女排的绝对实力,但是,无论如何也不是一局不赢的水平。那场比赛有中国女排没有放下世界冠军包袱,自身失误过多的主观原因;也有周晓兰、陈招娣状态下滑,曹慧英等人的进攻套路对手早就研究透了客观原因。这场失利也坚定了袁伟民果断变阵,坚决用新人的决心。
& & 由于赛制的原因,从复赛开始,中国队实际上是到了悬崖边上,接下来的六场比赛中国队必须要全胜,而且是要以三比零的比分全胜,否则就要可能因小分太少而失去进到半决赛的机会。而我们这六个对手分别是1980年奥运会的冠军苏联队、第四名匈牙利队,卫冕冠军古巴队,另一个是小组我们已经完败的复赛不再打比赛的美国队,只有顶替奥运亚军东德队的澳大利亚算是个软柿子,其他的几个对手那个又是省油的灯呢?说实话,要赢下这五场比赛的信心我们有,水平也有,但是要对方一局得不到可就难上加难了。俗话说擒人先擒王,射人先射马。这五支队伍里,目前综合水平最强的还是古巴队,只要拿下这个强硬的对手,另外三支欧洲球队一来已不复当年之勇,二来风格相近,所以相对好打一些。赛程对我们不利的一方面是,我们还必需先从最强的对手古巴队身上打起。
& & 果然一开局,对手就先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4:1领先。但是,接下来郑美珠的奇兵作用凸现出来了,攻必克,守必成;再接着梁艳再现古巴克星本色,准确的拦网让古巴队的进攻无法通过。这两点的率先突破,古巴队瞬间乱了方寸,于是,中国队实现了全员作战,多点开花的效果,竟然真的就打了对手一个三比零。
& & 打匈牙利虽然有些困难,由于基本实力摆在那,正常发挥就好了,结果也果然就是我们想要的三比零,澳大利亚根本就是送分童子,我们能轻取,别人也会全取。所以,关键还是要在对苏联队的比赛中一局也不能输。这场比赛整个过程还算顺利,但是进到收官阶段一度出现了大问题。当我们大比分2:0领先,第三局也打成了大比分领先,眼看再有两分我们就实现三比零获胜的目标了,就可以确保进入半决赛了,可是,我们的心态起了变化,因为当时是发球得分制,我们好不容易拼一下一个发球权,但是接着就被对手抢了回去,而对手每个发球权轮都能得个一、两分,大比分的差距正在一点点的接近,对手其实当然也想赢球,但是由于最好她们还有机会在美国队身上翻本,所以实在不行全场比赛赢一局也行,只要她们在对中国队的比赛中赢下一局,就有机会在第二天对美国队的比赛中算着小分打比赛,自然就会处于主动的位置。
& & 何况这支美国队确实有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老毛病,何况去年世界杯这支美国队最后一场比赛真的就是输了苏联队谁也想不到的一个三比零,加上我们和日本队也打了一个谁也没想到的三比二,生生把那一届事实上的亚军美国队挤出了领奖台。某种程度上第四名的痛苦远远大于四名之后的球队,离领奖台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就是登不上去,那种滋味我们可是尝过的,美国大妞会不会也因此而小家子气一回呢?几下一分析,怎么不担心看上去那么不着调的美国队一旦有机会,会不会和苏联队再打一场默契球,再次让我们只能唱着:“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只能仇恨满胸膛”的歌子打道回府啊。
& & 姑娘们心里那个急啊,一个个脸都拉的老长。袁伟民发现了问题,及时叫了暂停: “我现在不跟你们讲技术,我现在要求你们笑一笑,不要把脸拉得那么长。”姑娘们说:“指导,你不知道,眼看胜利在望了,掉一分就跟掉一块肉一样啊!”“我知道,没关系。放松去打,笑着去打!”袁导确实非凡的临场指挥大师,一个笑一笑一下子解决了所有问题,果然又是一个三比零。虽然,复赛的对手还剩下一个澳大利亚,但是,所有人都明白,中国女排从预赛的泥潭中走了出来,在复赛阶段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自我救赎,终于进入到了此次大赛的半决赛。
& & 今天再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局面,有人会说,美国队未必就会为放苏联队上岸而做掉中国队。但是,去年的世界杯苏联队就是最后一轮打过她们一个三比零啊,所以,苏联队为了自己进到半决赛再次拼下美国队也是有实力,也是有可能的啊;而在那次大赛中也正是由于我们是三比二胜的日本队,意外的多丢了两局球,结果把美国队给踢出了前三名,安知美国队心中就没有几分怨恨呢。即使是从保留体力,选择对手的角度出发,美国队派出替补阵容打复赛最后一场无关紧要的比赛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美国的替补阵容输给苏联队的主力阵容又有什么损失呢?所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多么的重要啊。
帖子10,217&精华&积分80,809&资金62,324 元&在线时间2626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二十四、梅开二度
& & 回到秘鲁首都利马,中国队完全扔掉了世界冠军的包袱,轻装上阵,从容面对另一复赛小组的第一名――日本队。由于经历了这几天过山车般地历练,中国队打的完全正常,轻松的又是一个三比零(虽然这场比赛中国队已经不再需要算小分了,但是真的打顺手了,三比零的比分还一时停不下来了),率先进到了决赛。
& & 本来一场激烈的半决赛打完,应该安排队员回到宾馆休整一下。但是,袁伟民的嗅觉确实灵敏,他要求全体留下来现场观看并认真体会一下另一场半决赛,同时加深感受,更加熟悉一下决赛的场地。本来大家以为是要认真观察在小组赛中战胜过我们的美国队的打法,认真准备在决赛时如何避免重蹈预赛时的覆辙呢?可是,看着看着,大家觉得不对劲啊,看看看着,大家越发佩服袁指导实在是高明的很啊。
& & 原以为一边倒的比赛,确实是出现一边倒的情况了,但是胜利并没有倒向大家公认的世界最强队之一的美国队,而是倒向了事先没有任何人看好的东道主秘鲁队。
& & 有必要分别说说这两支队伍:先说美国队,如果说1980年我们是世界上最强的阵容,那么必需承认1982年是美国队这批队员的黄金岁月。海曼做为那个年代女排的全球第一高度,不仅进攻无坚不摧,后排的鱼跃救球丝毫不比小个子队员来的差,特别是这一届比赛中海曼的个人状态调整的出奇的好,四号位的高点强攻超手硬吃,让对手毫无办法。另一主攻克洛克特被称作弹簧人,摸高达到让人叹为观止的3米23,比郎平还高,而且还有让人羡慕不已的超级滞空能力,说能滞空3秒当然是夸张,但是确实能力出众。副攻线上1米90的黑珍珠马杰斯做为新人出场搭挡1米85的韦肖芙,加上老将,去年世界杯上扣球进到前五的伍斯特拉继续出任接应,攻击力强到令人恐怖。
& & 多年来,秘鲁做为一支南美球队,没有特别好的成绩。但是,秘鲁国内有较好的排球群众基础,包括秘鲁男排也曾经是让世界强队很是头疼的一支队伍,后来,男排自己内部出了大问题,几乎整支队伍都不再出现在国际赛场上了。但是秘鲁国家男女排球队的队员身体素质好,在奥运会上和其他的一些比赛中她们确实给其他强队制造过不小的麻烦,这都是现实,不应因其男排队伍内乱的情况而被无视,何况,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当地秘鲁男排出现的内乱也未必就不能用更好的方法来处理,甚至在某些人的标准中,可能那也就不叫个事。总之吧,秘鲁队的实力真不能被轻视。另外,这支秘鲁女排队伍中还有一名世界级的明星选手:塔伊特。她不仅技术好,还是一名左手队员,如果赛前不对其做认真准备,还真拿她没什么好办法。再就是秘鲁队进攻的节奏当时还是比较怪:比南美的队伍快,比亚洲队慢;比亚洲队的进攻狠,比南美的进攻软;一人能力特别突出,打的就是明星战术。对手要不认真准备,还真对不上她们的节奏,想从她们身上拿分也没那么容易呢。更何况,这一届比赛是在秘鲁打的,南美观众火一般的热情给东道主的鼓励会超出正常人的想象。
& & 美国队显然没有把这支同在美洲大陆的球队,一直以来的手下败将秘鲁队放到眼里,一上来就想把对方一口吃掉。到本场比赛之前,在这届锦标赛中美国队全是3:0拿下对手(她们可没有必要每分必夺啊),成绩虽然好,但是状态出的太早了没有及时调整并不好。结果比赛一开始她们的之前在其他队伍面前屡试不爽的三板斧没有立即见效:发球有破攻,可是秘鲁队古怪的战术配合加上主力主攻左手的进攻却同样能奏效;高大的拦网又拦不着秘鲁队特有的节奏,形同虚设;几个强攻点虽然也能下球,但是打不出领先对手的分数。光发球权就来来回回的争个没完没了,这下子让一心只想进决赛胜中国拿冠军的美国队慌了神,乱了型。越打越着急,越急越出错,不仅拦防不住对方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进攻,而打疯了的塔伊特则怎么打怎么有,大力扣杀直接命中,有时勉强处理过去的球竟然也能歪打正着;更要命的是在全场震天的呐喊声让美国队更是心烦气糙,自己失误连连。结局是谁也没想到的3:0,美国队输了个干干净净!
& & 这让在现场观摩的中国女排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原以为美国队不好打,没想到秘鲁队更疯狂。自己还刚刚认为半决赛打日本不如打秘鲁轻松,羡慕美国队可以轻取对手,决赛前有充分的时间来休整,现在真该庆幸她们给我们提前上的这一课,决赛前的准备一定要细之又细。
& & 真要佩服袁伟民的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一年前的秘鲁拉练式的训练,虽然让我们的两大主力周晓兰,张蓉芳受了重伤,周还从此直接走下了职业生涯的高峰期,另一新星林国清也报废了自己的此番前程,但是,毕竟摸清了秘鲁队的底牌,树立了自信,现在看来真是太有预见性了。
& & 回过头来再看看袁伟民一直强调在复赛期间一局不能丢这样的死命令,真是太有预见性了,也是太有必要性了。并不是说美国队就真的有心放水,而是袁导早就看透了这支美国队:起伏实在太大,发挥实在不稳定,好的时候,谁都挡不住,什么漂亮球都能打出来;抽起疯来,谁都敢输,什么难看的分都能输出去。你把出线的希望寄托在这样一支队伍的正常发挥上,岂不是太不可靠了。美国队这是输在了半决赛上,自己坑自己,和我们不直接相关连;可是如果她们提前抽疯输给了苏联队,而我们自己几个关键局没拿下,那可真是想哭都找不到庙门了。所以,那些假设没有任何意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功夫,这个道理多年后对中国队仍然有着刻骨铭心般的感悟,这个在以后的相关部分我们还会说到的。
& & 回到住地,结合今天美国队和秘鲁队的表现,中国队也静下心来了。袁导的智慧让大家心服口服,接下来的动员也就深入人心,很快就让全队达成了共识:秘鲁队本身并没有战胜我们的实力,美国队是输给了她们自己。决赛中,我们一要克服主场气氛的干扰,把全场观众震天的呐喊当成是给我们的加油;二要正常发挥我们的水平,不管对手如何发挥我们要把自己平时训练的东西在比赛中打出来;三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把自己放在拼冠军而非保冠军的位置上,四要敢于胜利,并且一定要夺取最后的胜利。
& & 最后的决赛果然是兵不血刃,我们又打了对手一个3:0,成功登顶,再拿下一个世界冠军。
初级体育迷
帖子681&精华&积分2,096&资金1,000 元&在线时间15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楼主辛苦!更新能否快些
新手体育迷
帖子355&精华&积分815&资金182 元&在线时间67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回复 41楼 山风的新浪博克 的帖子
是林国清吗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二十五、再铸新剑
& & 世锦赛结束了,我们的目标也更明确了,全国人民都在高呼:再拿一个奥运会的冠军,夺取三连冠,实现大满贯。而此时距离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还有二年多的时间,以目前这支队伍的人员构成,要再实现一次新的突破,势必要再进行一次大换血。而这次大换血不仅是对队伍人员的重新组织,同时也要对战术有新的革新。
& & 说到这里,还要回到当时国内的体制上来。那时候我们所有的运动员是专业化而非职业化,即使是国家队的队员在运动生命终止后,也要回到进到国家队之前的地方或部门的运动队,依靠各地各部门的组织给安排工作。如果成绩出色,工作安排的也相对较好,比如能进到机关单位(主要是体育主管部门),能出任教练,能进到学校当教师,能进到大型的国有企业,而且拿下世界冠军后还有可能分到住房,得到职务,以干部身份安排工作。部队的运动队则可以不安排转业,直接授衔转为干部身份,即使回到地方也会按照干部身份安排工作。当时的干部身份在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和工人身份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当时安排的单位又分国营、大集体和机关事业,差别非常大。所以,不少运动员选择见好就收,激流勇退。因为,如果坚持练下去,万一状态下滑,成绩没有保持住,那转业后的安排可以说是天上和地下之分。
& & 不得不又说到陈肖霞与周继红的区别了,论专业运动水准,周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对女子十米台的统治地位,但是她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拿了金牌,而陈则已错过了自己运动生涯的高峰期,只得了第四。现在周成为中国跳水界呼风唤雨的掌门人,而陈则默默无闻。如果陈在莫斯科奥运会上成功夺金并及时退下,今天又做如何呢?再比如,洛杉矶奥运的体操王子李宁没有选择见好就收,脑子一热,又多坚持了四年,结果是兵败汉城,退役后的安排十分不理想,只好下海从商。做为一个参考,之前男子体操两位单项世界冠军黄玉斌和李月久都先后担任过国家队教练一职,并且先后出任过国家队主教练一职。
& & 有了这些背景资料后,我们还要重新审视一下国家队“三从一大”给运动员身体带来的伤害,使得不少队员取得成绩后,难有继续苦练下去的勇气了。于是孙晋芳、陈亚琼、曹慧英、陈招娣、杨希五位名将齐刷刷的提出要退出国家队。这其中袁一期的曹、陈和杨年纪和伤病情况确实不适应继续留在国家队训练和比赛了,退出也正当其时。
& & 孙的情况有点特殊,论技术,孙达到了自己的顶峰,在队中也真正起到了核心作用,论岁数,不论从当时看,还是从现在看,她26、7岁也正是二传这个需要有成熟经验做支撑的黄金年龄,再过两年也还是当打之年。但是,孙自己也有退役的想法,理由不多说了。主要是袁伟民也想从根本上让新二传杨锡兰放弃依赖思想,快速成长起来。再有一点之前是没有人明确说出来,但是客观上确实有这方面的因素,就是小孙的性格太强了,让她在队中打替补也不符合她自己的意愿,更何况依她的脾气,她一旦自己动了要走的念头,强留也很难。所以,袁导也就做了顺水人情。
& & 陈亚琼是最可惜的一位,亚琼的作用在这支队伍中是相当突出的,而且她的水平不仅是练出来的,更是在重要的大赛的实战中打出来的,这样的气质是非常宝贵的运动员气质。其实从当年世界杯的后半段开始,亚琼在副攻的位置上的作用已经超出周晓兰了。现在晓兰身体垮了,队伍在副攻的位置上留一名老将带一下很有必要。而在当时,她的状态如日中天,已是25岁的她竟然在专项技术又有了新突破,在当年的亚运会上打出了迄今为止也只有她在正式比赛中打出的女子前飞球。让这样一位技术还处于上升期,经验又非常丰富,性格又那么朴实,身体又那么出众的队员离队,袁伟民实在是心有不舍,多次做工作要她留下。但是亚琼确实也有难处,她的家人全在香港,男朋友也在那里,一天几封信催着做为姑娘来说岁数确实不能算小的她早点完婚,而且工作方面也可以安排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实现全家团聚。机会实在难得,真是过了这个村,难有这个店的,在这个问题上,金牌教练袁伟民也不敢打保票。所以,只能忍痛割爱。
& & 这个时候,另一大主力张蓉芳胰腺发炎也住进了医院,人快速的消瘦了下去,初步看上去要想恢复并不乐观,事实上也是半退疫的状态。好在袁伟民没有放弃,要求她排除一切杂念,专心治病,国家队等她归队。
& & 与此同时,一大波的身体条件出众的年轻队员涌进了国家集训队,但是,队员身体条件虽然比老队员好的多,技术方面却实在粗糙,刻苦训练的劲头也远不如老队员。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袁伟民开始了再铸新剑的艰难征程。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回复 48楼 海岛一兵 的帖子
不是林国清,她是因为身体垮了,错过了跟上袁导的队伍,是另有其人。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回复 47楼 南方CLARK 的帖子
我基本上是每个工作日更新一篇,还要快啊,有点难呢。
何况,我觉得关注的朋友也不太多啊。
高级体育迷
帖子1,306&精华&积分20,110&资金2,710 元&在线时间331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山风的贴子,顶起。
初级体育迷
帖子92&精华&积分1,317&资金106 元&在线时间23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其实,俺总觉得,李桂枝没有打出来,可能不全是她的错。
就冲人坚持到30多岁才退役,精神可嘉。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二十六、艰难决择
& & 这批队员中名头最响的是身高1米86的李桂枝,从国青队主教练到国家队的老队员都非常看好这名队员,认为是另一个郎平横空出世。然而,事情并不如人所愿,在对李桂枝的训练中,袁伟民费尽了心机,但是就是不能引得共鸣。李桂芝的进攻从力量到技巧,从高度到速度都始终无法达到,甚至无法接近郎平的水平,防守和小球的功力也达不到袁伟民执教中国队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在训练态度方面,达不到以严格管理著称的袁伟民的要求。最后袁伟民经他特有的对队员在场上得分、失分的综合评判后,不得做出一个艰难的决择:放弃对李的培养,把病床上的张蓉芳再次请回了国家队,并且委之以队长重任。
& & 此时,国家队另外还有一个位置出现了空缺,就是副攻手的位置。陈亚琼的离队了,另一名老资格的副攻周晓兰就自然要被动员留队了,其实这个时候的周晓兰身体条件已经不可能出任首发了,周的留队目的是为了多带带新人,但是场上首发还是要重新选择新人,重点加以培养。经过多轮观察和选择,袁把目光放到了杨晓君和李延军身上。
& & 论专项技术李延军是正牌的副攻出身,而那个年代对副攻的培养不仅要求前排有进攻有拦网,还要后排有防守、有一传,从全面性来说,李延军更符合副攻的要求,身高方面李是1米79,也算够用。
杨晓君的经历就复杂的多了,1米81的身高,她在北京队和国青队的正式比赛中打过主攻,也打过接应,现在再来国家队打副攻,可以说除了二传这个位置她把排球场上的位置打了个遍。因此,晓君的攻击力量确实是那个年代中打副攻中非常突出的,但是,那时晓君的技术却比较粗糙。三号位的小强攻架式一拉开,打的确实是虎虎生威,听那落地之声也是叮咚震耳,可你再看那扣出的球,左一个,出界;右一个,出界;那就打直线吧,结果,还是出界。
& & 好在有袁伟民这样优秀的教练,他认准了就绝不放弃,技术方面的问题不仅二传他能调教出来,副攻他同样有本事给练出来,这才是世界上最优秀教练的真本领。经过一冬的训练,杨晓君终于被他掰扯的有模有样的了,成了中国女排又一代的暴力副攻,而且比之前辈曹慧英、陈亚琼更加凶猛。与此同时,李延军也被改造成后排替补了,当然她也是中国女排历史上最优秀的后排替补之一。
& & 在对李桂枝培养的失败之后,袁伟民又陆续的对陈胜兰、候玉珠、何燕做过尝试,包括曾经把袁一期的老队员李文秀又重新招入队伍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包括有队员在地方队被过度使用直接练废的悲剧,有自身条件受限不能继续接受训练的原因,也有队员天份不够确实练不出来的客观,总之,至到他本人不再担任国家队的主教练为止,都没有为郎平和张蓉芳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或许在培养主攻手的能力方面,袁确实不如她在发掘二传和副攻方面那么得心应手,这也成为袁伟民辉煌的执教生涯中罕见的一大憾事。
& & 不过,对于候玉珠的使用方面,在之后,袁又有了新的发现,让其成为另类奇兵,这既可以从中看出袁伟民高出超人的知人善任的水平,也多少反应出候玉珠做为主攻专项技术的训练或者是在天分方面达不到郎平与张蓉芳的水平的客观现实。
& & 而这期间,袁伟民下最大力气培养的就是二传位置上的杨锡兰。为了把杨锡兰这个半路出家的二传练出来,袁伟民是下了血本的,包括付出了同意正值当打之年的孙晋芳退役要求的代价。甚至出了在访日比赛中只带一个二传,不给杨有任何后路的狠招。
& & 对于在世锦赛上一战成名的梁艳和郑美珠来说也在面临新的挑战,虽然对于新入队的队员来说,她们已经算是老队员了,但是,从年龄上来算,她们并不比二杨等人大,要算是同一批的队员,只是进国家队早一点而已,在重新做了大调整的队伍中,在心理成熟方面她们还达不到老队员的标准。特别是在场上比赛中还起不到老队员稳定军心的作用,有时还要犯些新队员的发挥不稳定,状态有起伏的通病。过去,出现这样的情况,场上有老队员带一带,场下有老队员的鼓励,很快就能度过难关。甚至会反正觉得自己是新人,场上只管放开打,打的不好由老队员保驾,实在不行就被换下,什么顾虑都没有,什么压力都能化解。现在不行了,在场上,不仅自己要打好球,还要带动二杨这样的新队员打好球;在场下,不仅自己要认真训练,还要带动全队的新队员共同练好。这其实也给这两名中生代球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她们也有新队员的特征,也要下大力气培养,迅速成熟起来。
& & 然而,培养新人就必需要交学费,而交学费还要考虑成本。
帖子10,217&精华&积分80,809&资金62,324 元&在线时间2626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回复 53楼 JayJJJJ 的帖子
不要再猜我举例中的那个主攻手是哪一位了,显然我也不是说的李桂枝。
而且,我也一直在说,袁伟民有他自己的一套训练理念和方法,有些队员不适应并不一定意味着队员就有很大的问题,只是说明这二人之间不兼容而已。
初级体育迷
帖子231&精华&积分1,653&资金262 元&在线时间24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回复 55楼 蒙古小帅 的帖子
谢谢鼓励。
高级体育迷
帖子5,509&精华&积分23,145&资金5,923 元&在线时间288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初级体育迷
帖子681&精华&积分2,096&资金1,000 元&在线时间15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置顶。。。。。。。。。。。。。。。。。
新手体育迷
帖子12&精华&积分389&资金18 元&在线时间7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真是好文章,中午一口气看完,连股票都错过了
填写显示名:
4到16个字符:中文,英文小写字母,数字或下划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奇宝贝白金冠军之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