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了奥运举重冠军尿检阳性冠军还会让孩子练体育吗

劳丽诗:不排斥豪门婚姻 不会让自己小孩练跳水_网易奥运
劳丽诗:不排斥豪门婚姻 不会让自己小孩练跳水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果刚好遇到一个豪门,互相又相爱,那我何乐而不为。”
网易体育刘璐莎6月18日报道:近日,雅典奥运会冠军做客《网易公开课》,聊起了退役后的网店掌柜生活,坦言自己并不适合铁饭碗工作,未来不会让孩子练习跳水,同时她透露在情感上,目前还没有遇到缘分。
“你会让自己的孩子练跳水吗?”“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会问到,我一般都会回答说我不会让他再练。”劳丽诗说,“我会感觉非常的辛苦,一练十几年。”劳丽诗做客《网易公开课》在网易公开课上,劳丽诗回忆起自己运动生涯的辛苦,坦言未来不打算让自己的孩子继承她的跳水事业,“回想以前的运动生涯,我都没办法想象我是怎么样坚持下来的,真是非常辛苦,当时每天就想着怎么样去提高自己,不会感觉很艰辛。但对于孩子来说,我希望能够遵循孩子的意愿,如果他喜欢就可以送他去试试看,当然也要看他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父母不要逼着孩子完成父母自己的心愿。”被现场观众问起为何放弃了行政单位的“铁饭碗”而干起淘宝网店,劳丽诗反问起观众,“我倒是想访问你,你自己喜欢铁饭碗吗?”
“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是有冲劲的,我们也是有憧憬,有自己的梦想,所以我觉得家长可以提一些好的建议,但一定不要阻止孩子的脚步,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一定要有自己的一个梦想,有自己的目标,我们必须要去尝试,去给自己一个机会锻炼。”劳丽诗说。中国跳水队里伏明霞、郭晶晶退役后都嫁入豪门,在网易公开课上,劳丽诗也聊起了自己的婚恋观,“我觉得在婚姻这一块,其实没有可借鉴性,也没有可复制性,两个人在一起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而不是说两个身份的结合。对于我来说,如果说刚好遇到一个豪门,互相又相爱,那我何乐而不为。”不过劳丽诗随后表示,目前还没有遇到。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作者:刘璐莎
责任编辑:李琳_B642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上届奖牌榜
{{rank.medal.organisationName}}
{{rank.medal.goldTOT}}
{{rank.medal.silverTOT}}
{{rank.medal.bronzeTOT}}
{{rank.totalTOT}}
射箭男子团体决赛
中国游泳协会独家互联网媒体合作伙伴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公益首页_新浪公益_新浪网
||新浪导航
虽然非公募基金会整体发展呈较为良好的上升趋势,也要承认其遇到的问题。
我认为,做慈善最重要的不是帮助人,而是改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为助推国情水情教育,培育爱水、护水社会风尚,水利部开展了“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
面向全国偏远地区的公益助学项目,捐赠课外图书等活动帮助学生们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致力于培养一批改变中国农村命运的关键人才。
扬帆捐款榜已有185931人献爱心
已捐助558所学校
已捐赠185931本图书
等待您捐助的学校
云上中国影像自然保护计划
空巢老人已经演变为社会性问题,帮助他们改善生活,从心灵深处温暖他们是我们的责任!
“爱聆听-听力障碍儿童在线言语康复课程”,打破康复训练的地域限制,家长一对一教学掌控康复进度。
2013 年10 月,国计委面向全国连片特困地区,特别是吕梁山扶贫县启动了“健康暖心”工程。
猜你要找换一换
企业社会责任
绿哈达行动:青藏高原万亩植绿
北京中康时代集团资助大学生实现求学梦
关爱儿童口腔健康 云南白药牙膏“益”直在行动
美赞臣帮扶项目回访活动温暖陪伴山村幼儿
我们要去的地方不是大城市,而是很偏远的地方去真正的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
7月10日,“宝马未来出行青年实践营优秀作品汇报”在北京成功举办。……
重庆家庭万步走拒做低头族第二届乐陶陶运动会举行博天环境水站捐赠仪式举行捷豹中英足球交流项目启动耐克“活力校园” 项目启动“为爱上色”团队回访小学专访捷成集团董事总经理海宁“晨星计划”目标超额完成“助明计划”守护童年美好幸福箭牌项目荣获最佳社会贡献奖绿色出行活动启动仪式举行美的“星空计划”关注低碳环保宝马青年营作品汇报在京举办奔驰“安全童行”益课堂BMW未来出行青年实践营启动
企业公益微博
企业项目排行榜
公益机构:
推荐项目:
合作伙伴:
合作媒体:
媒体平台:
公益平台:
投稿邮箱:
全部全国性地方性
全部公募非公募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小专业练体育吗?
175回复/11亮 20633浏览
作为曾经的体育生,也接受过比较专业的训练,也参加过比赛,目前自己的儿子,已经体现出运动的天赋,后面发展成怎么样,无法预料,但我会尊重他自己的选择,但作为父亲,我会去引导他
具体也要看项目吧
引用125楼 @ 发表的:首先,体育老师不是主科老师,甚至在老师里都算是最异类的,招纳和使用上都相对宽松,不具备成为高考学科老师的素质,如果有把体育纳入高考的想法,那提前至少10年就得布局了
其次,体育太容易作弊,而且占的分数又不好确定。占多了会大大影响其他学科成绩,占少了根本如同鸡肋。
最后,根据学生特殊情况需要考虑的细则太过繁琐,光一个女子例假就很难解决了。而特殊情况又是高考舞弊党最喜欢动手脚的地方。
对于高考这种1分就可决定很多人命运的考试,体育掺和进去,有百害无一利。感觉很多人还是没想明白,为什么体育界非体育界都有一批人要校园体育去代替举国体制体校制度而且不在少数,既然是要替代那肯定是比原制度要好的对吧,就是在教育上的好处明显可以把原来很狭窄的路变宽,那放到校园里肯定和教育挂钩啊,既然是要和教育挂钩那原有的教育考试体系肯定会有变化的,会增加一些东西进入,不然为什么大家要校园体育去代替举国体制体校制度呢。。。,如果还是维持原有的文化课的教育评价范式去替代干什么呢,最后会变成只是一拨人在学校里训练而已,文化课他们肯定还是会塌了这和体校有啥区别啊校园体育的优势根本没体现出来,同时那些想两头搞的还是没有机会的,就现在这中考高考难度肯定让他们想投入时间和精力都不行,最后这个学校里的人口基数还是没有利用起来,只不过相当于把单独的体校训练搞到学校里面换个场所而已,还是和绝大部分学生脱节的。。所以还是那句话真的要用校园体育来选材的话,肯定教育会有些改变的,不然根本塞不进去,还是脱节的。。 真要说其实校园体育有几个特征的,一个是选材来自于全体学生,二个是这些人如果真的走上这条路那是要对接职业体育的。三个是相比于传统模式的搞法,不论是最终成没成为运动员都是综合素质极大的提高了 四个是相比传统模式选材面广
什么项目?这个很重要
引用27楼 @ 发表的:我小时候就学羽毛球啊,7岁开始学,学到15岁,还在省里打过比赛
当时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在体校训练,父母并没有说我一定要去念书啊什么的,只跟我说如果选择打球,那也要正经高中毕业,所以当时还想着要考我们城市一个羽毛球校队成绩很好的高中。结果15岁那年手腕严重受伤,连最基本的控制落点都有很大影响,我父母就说既然如此那就老实念书去吧,所以就放弃了。
当然我要是继续打,估计也就那样,远不是可以进国家队的水平,顶多体育特长生进个好大学,代表大学打比赛,然后混个文凭这样的。
我也是家里独生女,父母很尊重我想法,以后我孩子要是也对某种运动感兴趣,有意向专业运动员发展,我也会支持。就算无法成为顶尖选手,关键是孩子喜欢,他愿意为这项运动付出,那就去吧。年纪大了退下来重新念书也可以,当教练也可以,我只要存够钱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支持他就行了。走体育这条路受伤真的是打击最大的 哎 我先按住你啦哈哈
引用27楼 @ 发表的:我小时候就学羽毛球啊,7岁开始学,学到15岁,还在省里打过比赛
当时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在体校训练,父母并没有说我一定要去念书啊什么的,只跟我说如果选择打球,那也要正经高中毕业,所以当时还想着要考我们城市一个羽毛球校队成绩很好的高中。结果15岁那年手腕严重受伤,连最基本的控制落点都有很大影响,我父母就说既然如此那就老实念书去吧,所以就放弃了。
当然我要是继续打,估计也就那样,远不是可以进国家队的水平,顶多体育特长生进个好大学,代表大学打比赛,然后混个文凭这样的。
我也是家里独生女,父母很尊重我想法,以后我孩子要是也对某种运动感兴趣,有意向专业运动员发展,我也会支持。就算无法成为顶尖选手,关键是孩子喜欢,他愿意为这项运动付出,那就去吧。年纪大了退下来重新念书也可以,当教练也可以,我只要存够钱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支持他就行了。年纪大了退下来重新念书也可以,当教练也可以, 说的容易
虎扑升级秘诀:
1数据贴里做一个詹蜜,在情怀贴里做一个科蜜。但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乔吹。
2,拜仁输了轮瓜,车子输了轮鸟。但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梅吹。
有钱人也会让孩子练的认识的有个从小让孩子练冰球后来把孩子送到美国边学习边打现在孩子进美国轻骑兵了
三大球都可以 其他就算了
引用146楼 @ 发表的:年纪大了退下来重新念书也可以,当教练也可以, 说的容易我觉得这真不是什么难事,我自己经历过,我身边的人也经历过。
我对象曾经有个同学就是以前英超南安普顿青训的球员,没踢出来,球队决定不给续约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役,然后去adult education center读了A-level课程,申请了大学,念完了本科,现在在一间房屋中介公司工作,有一个女儿,一家人过着普通中产的生活。我们后来开玩笑说他应该再坚持两年,没准儿会被利物浦买走
国内也不能说没有出路。
我以前一起开始打羽毛球也一直都在一起的同伴,连我一共5个人,一个已经被国青队选中了,但是也很倒霉受伤没去成,出国治伤然后在那边嫁人了,这个不讨论了。其他都没打出来,我是退得最早的,没怎么影响念书,正经念了高中考大学。有两个平时学习成绩也不错的,都走了体育特长生的特招,一个去了北大,一个去了同济,后来一个出国了,现在在德国一个俱乐部当教练带小孩,一个人养老婆养俩孩子一点压力都没有。一个家里有关系,让他回我们那里当了体育频道的编导,现在也挺好的。还有一个成绩一般的,考了体校,后来家里帮忙,又跟朋友合伙,在我们那里开了一个羽毛球俱乐部,自己也当教练,每年收入反正比很多上班族都要高。
其他项目我没有了解过,只是想说学体育没有练出来也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情,因为你练不出来其实不用等到年纪很大,教练会跟你讲的,尤其在国内,进不了省队,市里的教练会跟你讲,进不了国家队,省里的教练也会跟你讲。毕竟年轻队员一直有,你出不了头,队伍就会把资源转移到更有希望出头的人身上。这些都是很年轻的时候就会发生的,不会说练到快30了才跟你说没法儿出成绩,20出头的时候从头开始真的不是那么困难,只不过自己要心志坚定,同时也需要家里更多的支持。
可能我是打算在国外养孩子,所以无论是小时候的训练还是结束运动员生涯之后重新进入社会,都跟国内的情况不太一样,我也会比较乐观一些。但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做父母的支持肯定是少不了的,而且会比那些孩子普通的升学工作的父母要更辛苦。所以我才说我孩子要是选择了专业运动员这条路,我会多存钱,在他需要的时候支持他。
我儿子就练举重
我儿子练举重二年了,今年十四岁,上图
引用151楼 @ 发表的:
我儿子练举重二年了,今年十四岁,上图
真心不容易,祝愿你儿子未来好运
八百年不回一趟虎扑,一上来就你智商高就闻出你大妈味啊!毒品不会打啊?!靠,不带这么侮辱人的!
引用25楼 @ 发表的:如果你成了富一代,你会更舍不得把孩子送进体制内练体育,一年到晚关着家都呆不了几天,社交和娱乐几乎没有,文化课也就对付一下,以后出路太窄了对身心发展一点都不好。
富人不是不会给小孩练体育,但富有富的练法,可以送去体制外的俱乐部或者请个有名的私教当成兴趣培养,年纪差不多了可以送到国外一边上学一边练,走不了专业道路还可以培养贵族精神,高尔夫网球马术游泳就最多这种人。就像古时候普通人家要接触武只能走体制内参军当个大头兵,有钱人大可不必这样,花大价钱请个武林高手来带,同时不忽视文化的熏陶,将来比大头兵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以后要走体制内没准马上就能混个一官半职看来惠若琪真是太难能可贵了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21楼 @ 发表的:爆爆力量三项,校队橄榄球的用类固醇的多不多力量举又不是大学项目还特招去大学?力量举练好了金钱收入还不如奥林匹克举重是呀,真弄不懂虎扑似乎没人知道crossfit的,反正举杠铃的都叫举重,如果你非得说抓举挺举叫举重,那田径那么普及,也没见有人平时没事玩标枪跳高呀。
引用6楼 @ 发表的:那巴西足球是怎么回事?不都说罗纳尔多是街头踢出来的吗 前边已经有几位坛友回复了,有些说得挺好,有些资料可能不是特别准确,恰好我前段时间看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就借这个机会以大罗和巴西足球为例综合介绍一下。
首先巴西足协规定16岁以下的孩子是不能与俱乐部签职业合同的,只能签培训合同。据了解欧洲也基本是这样。
其次巴西足协还规定14岁以下的孩子,只能是“走训”,而不能“住校式的封闭训练”。
而欧洲有更多的俱乐部下属的“足球学校”或训练中心,这类足球学校或训练我感觉有点类似于我们以前有过的“半封闭”性质的业余体系,白天孩子们被送到当地学校读书,下午回来训练。
而这些学校对学生的“未来”其实是有非常清醒的认识的。例如比较著名的巴萨“拉玛西亚”青训营就明确讲过,即使在这个青训营中的孩子,将来真正能够成为职业球员的也是凤毛麟角,所以不会让孩子放弃文化课的学习。相反他们会对文化课成绩有一定要求,只有达标才能参加训练。
另外我记得德国对球员的学历是有明确要求的,必须是高中毕业。所以有少年国脚带作业去参加国家队集训的报道。
而英超青训营要求所收的孩子住家距离青训营不超过1小时车程,所以英超基本是走训。当然俱乐部为了收留好苗子,也会打擦边球,比如曼联,会把搜罗到的苗子寄养到俱乐部周边的家庭中,这些家庭都是曼联的铁杆,负责照料小球员的起居和送他们上学和训练。
说回到巴西,其实到大罗这一代起,已经很少有彻头彻尾从街头培养起来的球员了。(不是没有,最近的一个基本从街头直接上来的例子,就是被西班牙规划了的科斯塔)
大罗这一代中前场:
里瓦是很早就参加当地青训,只是没能直接进入成年队,辗转一段时间。
小罗是随哥哥,8岁起就在格雷米奥参加室内足球训练,后来有开始踢室外足球。
罗比尼奥7岁就被桑托斯球探看中,进入桑托斯也是先踢室内足球,12岁开始踢室外足球。
阿德15岁进入弗拉明戈青训。
卡卡是圣保罗青训出身。
相对队友,大罗早年的足球经历要坎坷一些,也恰好可以一点带面,说明一下巴西足球球员培养的情况。
前边9楼的坛友用浙江的游泳举例子,我觉得挺好。巴西的足球有些类似,或者也可以类比我们的乒乓球。在接触球的初级阶段,其实很容易找到受过职业训练的邻居甚至家人进行指导,比如我知道小罗的哥哥,大罗的舅舅,乃至内马尔的父亲都有职业足球的从业经历,而且对于刚完成蹒跚学步的孩童来说,有球可踢,有球可玩,可能比如何正确的去踢更重要。
其次是遍布全国的各级“球探”。前边说了,罗比尼奥就是7岁在街头被球探发现送到桑托斯开始参加足球培训的。大罗也是8岁的时候被球探发现,只不过发掘他的球探,只是一家私人小俱乐部工作的教练。
当然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巴西小球员培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分布广泛的大大小小的各类足球培训俱乐部。这些俱乐部都是业余培训,巴西基本都是半天上课,为业余训练客观提供了可能。再有一点就是,巴西好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私人学校,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其实一般,课后参加足球训练,总比吸毒参加黑帮强。
几年后这位教练去另外一家稍大一些的俱乐部工作的时候,把12岁的大罗也带了过去。这家俱乐部的规模比第一家略大,可参加正式少年室内足球比赛,不过球员本身仍然是业余性质。
这样又过了2年,大罗差不多14岁那年,有一家里约州联赛的乙级俱乐部(圣克里斯托瓦),需要组建一只少年队参加室外比赛,就把大罗和他的8个队友一起挖了过来。而根据当时合同,大罗和他的小伙伴们同时为2家俱乐部踢室内和室外比赛,这样差不多踢了半年,才真正转成大足球场球员,踢11人比赛。
而加盟圣克里斯托瓦之前,大罗阴差阳错失去了加盟弗拉明戈俱乐部的机会。
在当年大罗出头的机会其实非常渺茫的。但事情就是这么凑巧,1992年大罗16岁那年,巴西组建U17国少队。以往U17的队员,基本都从大俱乐部少年队中选拔。而这一年,不但球员资质平平,甚至根本找不到射手。或许正因为如此,参加少年队比赛的大罗,吸引到了场边观战的国少教练的注意,再加上雅伊尔津霍发的举荐(雅伊尔津霍是1970年巴西国脚,至今保持单届世界杯每场至少进1球的记录,他在大罗加盟前曾做过圣克里斯托瓦的教练),大罗被破格提拔到巴西国少队参加南美洲预选赛,虽然球队成绩不理想,不过作为球队中锋和赛事最佳射手,大罗还是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好前程。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1993年1月大罗加盟克鲁塞罗青年队,并很快被提拔到一线球队,日,完成自己成人队比赛首秀,日完成国家队处子秀,并最终随队征战1994年世界杯。说回到“校园体育”,至少足球这块欧美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不会建议孩子为了踢球而荒废学业,而是鼓励和引导孩子们至少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业,甚至在巴西也是如此。例如,现在内马尔就是高中毕业。这也符合孩子的生长规律的。12岁之前主要是熟悉球性和身体协调性和敏捷性训练,12岁后可以开始速度训练,并开始学习一些战术,青春期开始后才能逐步开始力量训练。(巴西甚至要等青春期结束才开始力量训练),训练时间基本维持在每天2-3小时(包括自己练习时间),如果孩子年龄小,训练时间还可以更少一些,然后逐步增加。
引用155楼 @ 发表的: 前边已经有几位坛友回复了,有些说得挺好,有些资料可能不是特别准确,恰好我前段时间看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就借这个机会以大罗和巴西足球为例综合介绍一下。
首先巴西足协规定16岁以下的孩子是不能与俱乐部签职业合同的,只能签培训合同。据了解欧洲也基本是这样。
其次巴西足协还规定14岁以下的孩子,只能是“走训”,而不能“住校式的封闭训练”。
而欧洲有更多的俱乐部下属的“足球学校”或训练中心,这类足球学校或训练我感觉有点类似于我们以前有过的“半封闭”性质的业余体系,白天孩子们被送到当地学校读书,下午回来训练。
而这些学校对学生的“未来”其实是有非常清醒的认识的。例如比较著名的巴萨“拉玛西亚”青训营就明确讲过,即使在这个青训营中的孩子,将来真正能够成为职业球员的也是凤毛麟角,所以不会让孩子放弃文化课的学习。相反他们会对文化课成绩有一定要求,只有达标才能参加训练。
另外我记得德国对球员的学历是有明确要求的,必须是高中毕业。所以有少年国脚带作业去参加国家队集训的报道。
而英超青训营要求所收的孩子住家距离青训营不超过1小时车程,所以英超基本是走训。当然俱乐部为了收留好苗子,也会打擦边球,比如曼联,会把搜罗到的苗子寄养到俱乐部周边的家庭中,这些家庭都是曼联的铁杆,负责照料小球员的起居和送他们上学和训练。
说回到巴西,其实到大罗这一代起,已经很少有彻头彻尾从街头培养起来的球员了。(不是没有,最近的一个基本从街头直接上来的例子,就是被西班牙规划了的科斯塔)
大罗这一代中前场:
里瓦是很早就参加当地青训,只是没能直接进入成年队,辗转一段时间。
小罗是随哥哥,8岁起就在格雷米奥参加室内足球训练,后来有开始踢室外足球。
罗比尼奥7岁就被桑托斯球探看中,进入桑托斯也是先踢室内足球,12岁开始踢室外足球。
阿德15岁进入弗拉明戈青训。
卡卡是圣保罗青训出身。
相对队友,大罗早年的足球经历要坎坷一些,也恰好可以一点带面,说明一下巴西足球球员培养的情况。
前边9楼的坛友用浙江的游泳举例子,我觉得挺好。巴西的足球有些类似,或者也可以类比我们的乒乓球。在接触球的初级阶段,其实很容易找到受过职业训练的邻居甚至家人进行指导,比如我知道小罗的哥哥,大罗的舅舅,乃至内马尔的父亲都有职业足球的从业经历,而且对于刚完成蹒跚学步的孩童来说,有球可踢,有球可玩,可能比如何正确的去踢更重要。
其次是遍布全国的各级“球探”。前边说了,罗比尼奥就是7岁在街头被球探发现送到桑托斯开始参加足球培训的。大罗也是8岁的时候被球探发现,只不过发掘他的球探,只是一家私人小俱乐部工作的教练。
当然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巴西小球员培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分布广泛的大大小小的各类足球培训俱乐部。这些俱乐部都是业余培训,巴西基本都是半天上课,为业余训练客观提供了可能。再有一点就是,巴西好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私人学校,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其实一般,课后参加足球训练,总比吸毒参加黑帮强。
几年后这位教练去另外一家稍大一些的俱乐部工作的时候,把12岁的大罗也带了过去。这家俱乐部的规模比第一家略大,可参加正式少年室内足球比赛,不过球员本身仍然是业余性质。
这样又过了2年,大罗差不多14岁那年,有一家里约州联赛的乙级俱乐部(圣克里斯托瓦),需要组建一只少年队参加室外比赛,就把大罗和他的8个队友一起挖了过来。而根据当时合同,大罗和他的小伙伴们同时为2家俱乐部踢室内和室外比赛,这样差不多踢了半年,才真正转成大足球场球员,踢11人比赛。
而加盟圣克里斯托瓦之前,大罗阴差阳错失去了加盟弗拉明戈俱乐部的机会。
在当年大罗出头的机会其实非常渺茫的。但事情就是这么凑巧,1992年大罗16岁那年,巴西组建U17国少队。以往U17的队员,基本都从大俱乐部少年队中选拔。而这一年,不但球员资质平平,甚至根本找不到射手。或许正因为如此,参加少年队比赛的大罗,吸引到了场边观战的国少教练的注意,再加上雅伊尔津霍发的举荐(雅伊尔津霍是1970年巴西国脚,至今保持单届世界杯每场至少进1球的记录,他在大罗加盟前曾做过圣克里斯托瓦的教练),大罗被破格提拔到巴西国少队参加南美洲预选赛,虽然球队成绩不理想,不过作为球队中锋和赛事最佳射手,大罗还是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好前程。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1993年1月大罗加盟克鲁塞罗青年队,并很快被提拔到一线球队,日,完成自己成人队比赛首秀,日完成国家队处子秀,并最终随队征战1994年世界杯。说回到“校园体育”,至少足球这块欧美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不会建议孩子为了踢球而荒废学业,而是鼓励和引导孩子们至少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业,甚至在巴西也是如此。例如,现在内马尔就是高中毕业。这也符合孩子的生长规律的。12岁之前主要是熟悉球性和身体协调性和敏捷性训练,12岁后可以开始速度训练,并开始学习一些战术,青春期开始后才能逐步开始力量训练。(巴西甚至要等青春期结束才开始力量训练),训练时间基本维持在每天2-3小时(包括自己练习时间),如果孩子年龄小,训练时间还可以更少一些,然后逐步增加。中国的体校里每天练的可不只2-3小时啊,怎么比人家差那么远呢
引用151楼 @ 发表的:
我儿子练举重二年了,今年十四岁,上图
12岁开始练,明显是玩票。不算专业运动员。
引用156楼 @ 发表的:中国的体校里每天练的可不只2-3小时啊,怎么比人家差那么远呢所以这还没有看见问题??证明体校训练方式不对啊,不是练得多就好,而是效率上,他们同时并没有放弃文化课,很早就说过,抛弃文化课练体育效果会打折。。。。有的人又不信啊
引用158楼 @ 发表的:所以这还没有看见问题??证明体校训练方式不对啊,不是练得多就好,而是效率上,他们同时并没有放弃文化课,很早就说过,抛弃文化课练体育效果会打折。。。。有的人又不信啊这么说在体育科学这领域已经有代差了,而且还不只一代
引用156楼 @ 发表的:中国的体校里每天练的可不只2-3小时啊,怎么比人家差那么远呢你这里提到的疑问应该主要是针对足球吧?话分2头首先事实上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足球职业化以来,也是中国足球青训大滑坡的历史,原有的举国体制下的业余体校培训制被瓦解,本应由俱乐部负责建立和培训的各级梯队形同虚设!近20年的时间里,能够成为职业球员,不是看你球踢的好不好,而是看你家里有没有钱,没钱连足校都进不去,踢什么球?即使进入足球,想打主力,想进入职业队,也都得能逐层上供,这样的环境下,足球能踢好才见了鬼呢!另外,根据统计欧洲足球先进国家年轻球员16岁前的训练时间累计是2400小时,如果从6岁开始,到16岁,平均每天不到1小时;16岁后到成年,是4000小时。如果以22岁(欧洲金童最大年龄)计算,每天的训练时间才不到2时。所以在16岁之前,兼顾正常的学校生活是完全可能的。16岁之后的高中阶段,如果本人有意愿,够刻苦,同时兼顾学好高中课程其实也是有可能的。前边有一位早年练习羽毛球的坛友,已经已自己和身边的例子证明了。我这里高中的例子没有,但初中和小学,都有边参加正常学习,边参加业余体校训练的例子,学习虽然不拔尖,但也不是拖后腿,考重点学校,算上加分,基本是有保障的。而根据“1万小时”的理论,如果一个孩子从4岁开始,每天平均训练2小时,那么到他22岁的时候,已经训练了13410小时,中国如果有这样一批球员,中国足球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为啥不是呢?除了我最上面提到的,还有一个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2岁之前,是孩子培养球性球感最好的年龄,过了这个年龄段,想补都补不回来。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教训是,第一孩子接触足球的年龄太晚,很多12岁后才开始踢足球,错过了球感培养的最佳年龄。第二是强调刻苦训练的球队,把足球当成田径来培训,训练方法不科学。第三,比赛少,强度低,所以很多球员擅长训练,不擅长比赛,后来更是训练强度都上不去了……不过最近几年,这些都在慢慢改进,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训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或许10年后,我们才可以略微看出今日的努力会有怎样的收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16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32人参加识货团购298.00元62人参加识货团购345.00元88人参加识货团购859.00元33人参加识货团购149.00元39人参加识货团购290.00元57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48人参加识货团购549.00元15人参加识货团购149.00元4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141人参加识货团购129.00元12人参加识货团购54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运冠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