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初三,运动会长跑作文有1500米长跑,我想问问怎样才能跑的又快又不辛苦

1000米跑怎么训练可到3分30秒?我现在4分我很多运动都不行,就长跑还行.我想参加下学期初三的运动会,请问1500米要跑多快可以拿前3?我在一个小学校,400多人年级
新爵利刃騎
加油,加油!这也是网上网友说的,希望对你有帮助.1 早晨起来跑步,不用太快,要确定早晨跑5圈(心理疗法), 因为你老觉得2圈就累了,所以可以先跑2圈,慢跑一圈(可以接近走,做跑的姿势,但心理上一定要感觉是在跑) 再跑最后两圈, 跑的时候心里想还剩4圈半...4圈...3圈半...2圈半...半圈...直到结束. 这种心里疗法很有效的.有了跑5圈的经历再跑起2.3圈来感受就不一样了(都跑过5圈了,2.3圈算什么?) 2 勤练习, 课间跑一个三圈(1200米)或一个两圈半(1000),中间休息不要超过一分钟. 3 奖励法:记得跑下5圈一定要给自己设一个奖励(至少是心里奖励) (比如吃点好吃的,或者心理奖励,跑下五圈我就能和心上人在一起,就能去想去的地方等) 4 过度跑心理疗法:每跑一圈不断的想再多跑一圈就能怎样?每一个奖励要比前一个高 (比如前面的跑3圈1200米吃点好吃的,跑下4圈1600米我就能克服一个很大的困难比如学英语,跑5圈意志力就已经很棒了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再多跑一圈2400米就能和心上人在一起,跑7圈半3000米就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等 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 不要不好意思哦 克服了心理障碍就真的离成功很近了) 计算自己跑的距离,相信你可以跑超过3000米了(呵呵) ! 最后记得刚开始不要追求速度.旨在去处心里恐惧,慢慢加速来得及.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要领方法. 长跑中如何掌握呼吸方法 正确掌握跑步时的呼吸方法,是练好中长跑的重要一环,也是掌握中长跑的跑步节奏以及节省体力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 一、 中长跑教学中学生呼吸所存在的问题 1、有意识地憋气,然后喘粗气练习 在中长跑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初练时,身体往往会出现无意识的紧张,从而导致呼吸不顺畅,并引起胸部和肌肉的紧张,心肺等胸腔内的脏器受到压迫,形成憋气,然后喘粗气跑步.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憋气、喘粗气会使胸内压增大,阻碍静脉血回流,使心输出量减少.而且由于憋气、喘粗气,可反射性的使肌肉持续紧张,限制了组织间的交换,尤其是在氧代谢不足的情况下,更加剧了组织的缺氧,肌肉中的乳酸浓度快速提高,导致身体过早产生疲劳,影响了训练的效果.另外,由于学生初练,很容易影响身体动作的规格以及动作的连贯性和奔跑速度. 2、步法与呼吸的节奏感差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奔跑中呼吸与步子配合不起来,在练习时动作不协调,一堂训练课下来,看上去十分吃力.跑步时呼吸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一步一吸一步一呼和二步一吸二步一呼.这个动作就涉及到呼吸与步子之间的节奏是否一致,一些学生由于初学不够熟练,节奏感较差,加上吸气不深,呼气不足,奔跑时就出现了吸气快,动作慢,从而造成步子与呼吸不能协调一致,最终导致喘粗气,失去了奔跑时的节奏. 二、 中长跑教学中呼吸与步法配合的教学方法 1、简单配合提前教 在刚开始练习中长跑时,先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呼吸的方法以及一些练习呼吸的辅助方法,如肺活量练习等,并过渡到与手臂的摆动相配合,要求学生一次或者两次手臂摆动做一次呼吸配合,在教学时要注意摆臂的速度刚开始不要过快,这样经常性的进行反复练习,呼吸与手臂的配合就会慢慢地协调起来,这个阶段是练习中长跑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在这个阶段中对呼吸要领讲细、讲清,并时刻注意观察、提醒、纠正,然后短距离与步子配合练习,让学生自己体验,教师从旁指导,通过反复地强化,加深学生对奔跑节奏的感觉,为中长跑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初练时强调呼吸自然 在进入中长跑练习的初始阶段,应突出强调呼吸的自然就行.因为在刚开始练习时,由于学生还不熟练造成太在意呼吸与步子的配合,呼吸有些过于做作,导致动作僵硬,反而形成身体的不协调,呼吸不自然,上下难顾,这时根本谈不上呼吸与步子的紧密配合或呼吸的柔和细长.所以在刚练习时应向学生强调呼吸自然,心静体松,在这个基础上再强调与步子的配合,就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3、熟练阶段应强调意识,突出呼吸与步法配合的教学 当学生逐步建立了完整、正确的技术概念,也已达到了中长跑的技术要求,即动作规范,呼吸与步子的配合协调、柔和,这时应强调呼吸的意识,突出呼吸与步子的紧密配合教学,达到象武侠小说中所说的“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跑姿轻松自然,呼吸顺畅,中长跑的测试成绩也有了突飞猛进地提高.而且“极点”出现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出现的“极点”反应也越来越小.应该说中长跑成绩的提高是不断地克服“极点”来实现的,可见呼吸节奏的好坏对中长跑成绩好坏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长跑成绩的提高,不容质疑呼吸与步法的紧密配合是关键的,但是还要与其它的手段相配合,包括科学的训练手段、方法等,这样才会起到好的效果 中长跑教学要素 一、 重视准备活动的安排 准备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体温,使血液循环系统功能得到增强,呼吸循环系统机能得到保证体育课基本部分练习中能量的需要和利用.另外,还使肌肉、肌腱和结缔组织的伸展性增大,关节的有效运动范围增加,减少运动损伤. 在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应以走或慢跑的运动为主,用各种体育游戏做准备活动时要结合走和慢跑的练习进行,以使体温逐渐升高. 二可在慢跑后做些徒手操交替进行.柔韧性练习的运动幅度应逐渐增加,应重点加强踝和趾关节的活动,加强小腿后群肌肉和跟腱等部位的活动. 三应考虑季节和气候、课时的长短等因素,一般应用20分钟左右,单节体育课的时间短,准备活动的时间不够,在进行基本部分的练习时,强度应逐渐提高. 二、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随着跑速的提高,氧气供应不足,就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并根据个人的跑速和心肺系统的机能情况采用不同的呼吸节奏,即四步一个呼吸周期、三步一个呼吸周期和两步一个呼吸周期等呼吸方法. 在学习正确的呼吸节奏时,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跑速,同时要求呼吸时的深度要适宜,即不能过浅,也不宜过深. 近年来,俄罗斯的一名教练找到了一种新式的中长跑呼吸方法,这种方法的基础是分段吸入空气,这样能充分地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延长氧气在体内的保持时间,同时,使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充分排出. 分段呼吸的方法是:一次吸气分成四次连续的吸气与一次正常的呼气构成一个呼吸周期,并使呼吸与步数相适应.第一步周期配合前两次吸气,第二步周期配合后两次吸气,第三步周期配合正常的呼气.这种呼吸方法可直接在跑的练习中运用,很快就能掌握. 三、 跑的技术教学重点 除改进和纠正学生不合理的身体姿势和跑的动作外,还应重点加强以下两方面的教学. 一在学习和改进跑的技术期间,要使学生掌握跑的经济性.跑的经济性是耐力项目中技术优劣的主要标志.跑的经济性通常表现出跑的动作自然而放松,身体各肌群之间和内脏器官与运动系统的配合协调.练习中可采用用力与放松相交替的练习方法,以及各种距离和速度的跑.练习中力求控制跑的动作,提高跑的控制能力,在获得良好的动力定型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跑的距离和速度. 二根据学生身体形态特点,选择合理的步长和步频.国外有人对在跑速一定的条件下步频与耗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人在以自由步频跑动中,其耗氧量最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将他们分成为不同的组,在其超步幅与低步幅的对比中灵活地指导他们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跑法,也可选出跑得较好的学生领跑,避免学生盲目地跟随和模仿别人的跑法. 四、 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为了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天气较冷或场地较硬时,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重视膝、踝、趾各关节和小腿、脚部的活动.另外,对脚部柔韧性和灵活性较差的同学,应加强局部练习. 二中长跑课应要求应学生穿底部较柔软、稍厚些的胶鞋,鞋根合脚. 三由于跑动中足部落地与地面接触时所用的力很大,地面的反作用力直接作用于脚部和小腿的各关节和肌肉群,而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较薄弱,容易引起局部疲劳和损伤.初学者开始练习时的跑速不宜过快,跑的距离要适宜,脚的着地动作要尽可能柔和放松,并要适当加强这些部位的力量练习. 四应根据脚的结构特点,分别提出练习的要求.一般可分为平足、正常足和高弓形足三种,其中平足弹性较差,脚着地缓冲性不好,易引起疲劳.另外,有的学生是八字脚,由于脚着地的地方向与跑进方向出现偏差,也易引起损伤.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会长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