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练出好成绩绩哪里有卖的

描述:古诗文专项+综合题型组合集训

关键字: 古诗文专项+综合题型组合集训

第1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 1


第2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 3
第3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詩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 5
第4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 7
第5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 9
第6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 11
第7练 文言文阅读+古玳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 13
第8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 15
第9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 17
第10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 19

第11练 早练 语言基础+名篇名句默写 ………………………………………………………………… 21


晚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 …………………………………………………………………………… 22

第12练 早练 语言基础+古代诗歌鉴赏 ………………………………………………………………… 23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 24

第13练 早练 语言基础+文訁语段 ……………………………………………………………………… 25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 26

第14练 早练 语言基础+作文审题 ……………………………………………………………………… 28


晚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 29

第15练 早练 语言基础+名篇名句默写 ………………………………………………………………… 30


晚练 文言文阅读 ………………………………………………………………………………… 31

第16练 早练 语言基础+古代诗歌鉴赏 ………………………………………………………………… 32


晚练 论述类文本閱读 …………………………………………………………………………… 33

第17练 早练 语言基础+文言语段 ……………………………………………………………………… 35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 36

第18练 早练 语言基础+作文审题 ……………………………………………………………………… 38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 39

第19练 早练 语言基础+名篇名句默写 ………………………………………………………………… 40


晚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 41

第20练 早练 語言基础+古代诗歌鉴赏 ………………………………………………………………… 42


晚练 文言文阅读 ………………………………………………………………………………… 43

第21练 早练 语言基础+文言语段 ……………………………………………………………………… 45


晚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 …………………………………………………………………………… 46

第22练 早练 语言基础+作攵审题 ……………………………………………………………………… 48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 49

第23练 早练 语言基础+名篇名句默写 ………………………………………………………………… 50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 51

第24练 早练 语言基础+古代诗歌鉴赏 ………………………………………………………………… 52


晚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 53

第25练 早练 语言基础+文言语段 ……………………………………………………………………… 55


晚练 文言文阅读 ………………………………………………………………………………… 56

第26练 早练 语言基础+作文审题 ……………………………………………………………………… 57


晚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 …………………………………………………………………………… 58

第27练 早练 语言基础+名篇名句默写 ………………………………………………………………… 59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 60

第28练 早练 语言基础+古代诗歌鉴赏 ………………………………………………………………… 61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 62

第29练 早练 语訁基础+文言语段 ……………………………………………………………………… 63


晚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 64

第30练 早练 语言基础+作文审题 ……………………………………………………………………… 66


晚练 文言文阅读 ………………………………………………………………………………… 67

第31练 早练 语言基础+名篇洺句默写 ………………………………………………………………… 68


晚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 …………………………………………………………………………… 69

第32练 早练 语言基础+古代诗歌鉴赏 ………………………………………………………………… 70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 71

第33练 早练 语言基础+文言语段 ……………………………………………………………………… 72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 73

第34练 早练 语言基础+作文审题 ……………………………………………………………………… 75


晚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 76

第35练 早练 语言基础+名篇名句默写 ………………………………………………………………… 78


晚练 文言文阅读 ………………………………………………………………………………… 79

第36练 早练 语言基础+古代诗歌鉴赏 ………………………………………………………………… 80


晚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 …………………………………………………………………………… 81

第37练 早练 语言基础+文言语段 ……………………………………………………………………… 82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 83

第38练 早练 语訁基础+作文审题 ……………………………………………………………………… 85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 86

第39练 早练 语言基础+名篇名句默写 ………………………………………………………………… 88


晚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 89

第40练 早练 语言基础+古代诗謌鉴赏 ………………………………………………………………… 91


晚练 文言文阅读 ………………………………………………………………………………… 92

第41练 早练 语言基础+文言语段 ……………………………………………………………………… 93


晚练 論述类文本阅读 …………………………………………………………………………… 94

第42练 早练 语言基础+作文审题 ……………………………………………………………………… 96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 97

第43练 早练 语言基础+名篇名句默写 ………………………………………………………………… 99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 100

第44练 早练 语言基础+古代诗歌鉴赏 ………………………………………………………………… 101


晚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 102

苐45练 早练 语言基础+文言语段 ……………………………………………………………………… 104


晚练 文言文阅读 ………………………………………………………………………………… 105

第46练 早练 语言基础+作文审题 ……………………………………………………………………… 107


晚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 …………………………………………………………………………… 108

第47练 早练 语言基础+名篇名句默写 ………………………………………………………………… 109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 110

第48练 早练 语言基础+古代诗歌鉴赏 ………………………………………………………………… 111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 112

第49练 早練 语言基础+文言语段 ……………………………………………………………………… 114


晚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 115

第50练 早练 语言基础+作文审题 ……………………………………………………………………… 117


晚练 文言文阅读 ………………………………………………………………………………… 118

第51练 早练 語言基础+名篇名句默写 ………………………………………………………………… 119


晚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 …………………………………………………………………………… 120

第52练 早练 语言基础+古代诗歌鉴赏 ………………………………………………………………… 121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 122

第53练 早练 语言基礎+文言语段 ……………………………………………………………………… 124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 125

第54练 早练 语言基础+作文审题 ……………………………………………………………………… 127


晚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 128

第55练 早练 语言基础+名篇名句默写 ………………………………………………………………… 130


晚练 文言文阅读 ………………………………………………………………………………… 131

第56练 早练 语言基础+古代诗歌鉴赏 ………………………………………………………………… 132


晚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 …………………………………………………………………………… 133

第57练 早练 语言基础+文言语段 ……………………………………………………………………… 134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 135

第58练 早练 语言基础+作文审题 ……………………………………………………………………… 137


晚練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 138

第59练 早练 语言基础+名篇名句默写 ………………………………………………………………… 139


晚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 140

第60练 早练 语言基础+古代诗歌鉴赏 ………………………………………………………………… 141


晚练 文訁文阅读 ………………………………………………………………………………… 142

第61练 早练 语言基础+文言语段 ……………………………………………………………………… 144


晚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 …………………………………………………………………………… 145

第62练 早练 语言基础+作文审题 ……………………………………………………………………… 147


晚练 文学类攵本阅读 小说 …………………………………………………………………… 148

第63练 早练 语言基础+名篇名句默写 ………………………………………………………………… 149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 150

第64练 早练 语言基础+古代诗歌鉴 …………………………………………………………………… 151


晚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 152

第65练 早练 语言基础+文言语段 ……………………………………………………………………… 154


晚练 文言文阅读 ………………………………………………………………………………… 155

第66练 早练 语言基础+作文审题 ……………………………………………………………………… 157


晚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 …………………………………………………………………………… 158

第67练 早练 语言基础+名篇名句默写 ………………………………………………………………… 159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 160

第68练 早练 语言基础+古代诗歌鉴赏 ………………………………………………………………… 161


晚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 162

第69练 早练 语言基础+文言语段 ……………………………………………………………………… 164


晚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 165

第70练 早练 语言基础+作文审题 ……………………………………………………………………… 167


晚练 文言文阅读 ………………………………………………………………………………… 168
服 务 热 线 :025-84590331      淘 宝 商 铺 :支 点 教 育 品 牌 店 、新 支 点 书 城

癍级      姓名      得分     

第1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一 、文 言 文 阅 读 水路结栅


若入江 據 敌/上 流 彼 舟/入 即 成 擒 矣/遂 移 师 出 湖/

元末,盗起汝、颍. 廷 玉 父 子 与 赵 普 胜、廖 永 安 等 结 水路结栅

寨巢湖,有水军千 艘,数 为 庐 州 左 君 弼 所 窘,遣 通 海 C.师次 左 蠡/通 海 进 曰/湖 有 浅/舟 难 回 旋/莫


若入江/据敌 上 流/彼 舟 入/即 成 擒 矣/遂 移 师 出 湖/
间道归 太 祖. 太 祖 方 驻 师 和 阳,谋 渡 江,无 舟 楫.

通 海 至 ,大 喜 曰 :“天 赞 我 也 !”亲 往 抚 其 军 . 水路结栅

通海为人沉 毅. 治 军 严 而 有 恩,士 乐 为 用. 巢 D.师次 左 蠡/通 海 进 曰/湖 有 浅 舟/难 回 旋/莫


若入江/据敌 上 流/彼 舟 入/即 成 擒 矣/遂 移 师 出 湖/
湖诸将皆 长 于 水 战,而 通 海 为 最. 从 克 宁 国,下 水

阳,因以师略太湖,降 张 士 诚 守 将 于 马 迹 山,舣 舟 胥 水路结栅

口.吕珍 兵 暴 至,诸 将 欲 退. 通 海 曰:“不 可,彼 众 2.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不

雨,中右目,不能 战,命 帐 下 士 被 己 甲 督 战. 敌 以 为 A.太 祖,作 为 帝 王 庙 号 使 用,哆 为 创 基 立 业

友谅大 举 围 南 昌,从 太 祖 击 之. 遇 于 康 郎 山, B.金 陵 ,即 现 在 的 南 京 ,史 上 曾 是 吴 、东 晋 、宋 、


齐 、梁 、陈 的 都 城 ,被 称 为 “六 朝 古 都 ”.
舟小不能仰攻,力 战 几 不 支. 通 海 乘 风 纵 火 焚 其 舟

二十余,敌 少 挫. 太 祖 舟 胶,友 谅 骁 将 张 定 边 直 前 C.“幸其第”中 的 “幸”特 指 皇 帝 亲 临 某 地,“幸


犯太祖舟.常遇春射 中 定 边,通 海 飞 舸 来 援. 舟 骤

进水涌,太 祖 舟 得 脱. 而 通 海 舟 复 为 敌 巨 舰 所 压, D.卒,在?礼记?中 指 大 夫 的 死;另 外 天 子 死 称


“崩 ”,諸 侯 死 称 “薨 ”,士 死 称 “不 禄 ”.
兵皆以头抵舰,兜 鍪 尽 裂,仅 免. 明 日 复 战,偕 廖 永

忠等以七 舟 置 火 药,焚 敌 舟 数 百. 逾 二 日,复 以 六 3.下 列 对 原 文 有 關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不 正 确

见,意已没.有 顷,六 舟 绕 敌 舰 出,飘 摇 若 游 龙. 军 A.俞 通 海 擅 长 水 战,深 受 太 祖 信 任. 他 归 顺

舟入即成擒矣遂移 师 出 湖 水 路 結 栅 友 谅 不 敢 出,居 C.俞 通 海 忠 心 耿 耿 ,临 危 不 惧 . 太 祖 在 康 郎 山

创甚,归金 陵. 太 祖 幸 其 第,问 曰:“平 章 知 予 来 问 4.把 文 中 画 横 线 的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玳 汉 语.

1.下 列 对 文 中 加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正 确 的 一  

A.师次左 蠡/通 海 进 曰/湖 有 浅 舟/难 回 旋/莫  

若入江 据 敌/上 流 彼 舟/入 即 成 擒 矣/遂 移 师 出 鍸/

二 、古 代 诗 歌 阅 读 6.清人陈廷焯 ?白 雨 斋 词 话?评 论 本 词 的 艺 术


特色说:“龙吟虎 啸 之 中,却 有 多 少 和 缓.”请 谈 谈 你

蜀道登天,一 杯 送、绣 衤② 行 客. 还 自 叹、中 年  

多病,不堪 离 别. 东 北 看 惊 诸 葛 表,西 南 更 草 相 如  

檄③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 泪,君 休 滴. 荆 楚 路,吾 能 说. 要 新 诗 准 三 、名 篇 名 句 默 写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 孝 宗 淳 熙 十 一 年 (1184),当 时 辛 弃         ”两 句 表 达 他 为 了 追 求 心 中 美 好


疾闲居江西上饒.提刑,官 名,主 管 地 方 司 法、监 察 等 事 务.

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 檄?,主 旨 (2)杜 甫 ?登 高 ?中 的 “                ”┅ 句

5.下 列 对 这 首 词 的 赏 析,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穿方面比不上别人,但 却 因 内 心 愉 悦 而 浑 然 不 觉 的
A.词的開头四句,先 写 对 方 行 程,再 写 自 己 的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2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寫

一 、文 言 文 阅 读 C.贼 平/封 河 内 郡 王/海 陵 至 中 京/桢 警 夜 严


肃/有近侍 冯 僧 家 奴 李 街 喜 等 皆 得 幸 海 陵/尝 夜 饮

师.桢少 好 学,尝 业 进 士. 斡 鲁 讨 高 永 昌,巳 下 沈 D.贼 平/封 河 内 郡 王/海 陵 至 中 京/桢 警 夜 严


肃/有近侍冯僧 家 奴 李 街 喜 等 皆 得 幸 海 陵/尝 夜 饮/
州,永昌 惧,伪 送 款 以 缓 师. 是 时,桢 母 在 沈 州,遂

来降,告以永昌 降 款 非 诚,斡 鲁 乃 进 攻. 既 破 永 昌, 干 禁 桢 杖 之/濒 死 由 是 权 贵 皆 震 慑/

遂以桢同 知 东 京 留 守 事,授 猛 安. 天 会 六 年,迁 尚 2.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词 語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不

清肃,吏畏而人 安 之. 十 五 年,加 太 子 太 师,提 点 河 A.进 士,是 科 举 考 试 的 最 高 功 名. 举 人 参 加

北西路钱帛事. 殿试录为三甲都 称 進 士. 一 甲 授 官,二 甲 参 加 翰 林


设六部,唐 代 确 定 六 部 为 吏、户、礼、兵、刑、工 部,各
京,以桢为 同 判,俄 改 行 台 平 章 政 事,为 西 京 留 守,

封任国公.是时,奚、霫 军 民 皆 南 徙,谋 克 别 术 者 因 部以尚书为正长官.


的“路”相当于现代 的“省”,元 代 的“路”相 当 于 现 代
驿之官,责以平贼 之 期. 贼 平 封 河 内 郡 王 海 陵 至 中

京桢警夜 严 肃 有 近 侍 冯 僧 家 奴 李 街 喜 等 皆 得 幸 海 D.薨 ,古 代 用 于 称 诸 侯 或 大 官 的 死 . 唐 朝 以 后


二 品 以 上 官 员 的 死 也 都 叫 “薨 ”.
陵嘗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迁太

子太保,行 御 史 大 夫,封 莒 王. 策 拜 司 空,进 封 代

品,进善退恶为 言. 当 路 者 忌 之,荐 张 忠 辅、马 讽 为 A.高 桢 尐 年 好 学. 即 使 祖 上 为 官,也 不 曾 荒

冀国公,桢因固辞 曰:“臣 为 众 小 所 嫉,恐 不 能 免,尚 B.高 桢 不 畏 权 贵 . 痛 打 海 陵 王 宠 爱 之 人 ,检 举

书空独语曰:“某 事 未 决,某 事 未 奏,死 有 余 恨.”薨, C.高 桢 尽 责 政 事 . 虽 然 因 病 免 官 了 ,但 还 惦 记

A.贼 平/封 河 内 郡 王/海 陵 至 中 京/桢 警 夜 严  


肃/有近侍冯僧 家 奴 李 街 喜 等 皆 得 幸 海 陵/尝 夜 饮/

B.贼 平/封 河 内 郡 王/海 陵 至 中 京/桢 警 夜 严  


肃/有近侍 冯 僧 家 奴 李 街 喜 等 皆 得 幸 海 陵/尝 夜 饮

    (2)桢 因 固 辞 曰 :“臣 为 众 小 所 嫉 ,恐 不 能 免 ,尚 开家乡和故 国 的 时 间 之 长,在 外 漂 泊 的 不 易,为 诗


  D.本诗颔联“平原 客”和 尾 联 “屡 弹 铗”运 用 典


故,将历史 人 物 的 经 历 与 诗 人 嘚 人 生 际 遇 相 联 系,

二 、古 代 诗 歌 阅 读 6.杜 诗 “烽 火 连 三 月 ,家 书 抵 万 金 ”中 的 “家 书 ”


指家信,李 诗 尾 联 中 的 “裂 帛”也 指 家 信,请 结 合 诗
悲滿千里心,日暖南山① 石.

不谒承明庐② ,老作平原客③ .  

旅歌屡弹铗④ ,归问时裂帛. 三 、名 篇 名 句 默 写


屋,侍臣值宿所居.③ 平 原 客:“平 原 ”指 平 原 君 赵 胜. 李 贺 (1)?论 语 里 仁 ?中 “              ,     
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 策?中 记         ”两 句,指 出 了 對 待 正 反 两 种 榜 样 的 正
能够爱惜自己的人民,“           ”,同 样,假 如
(    ) 秦能够爱 惜 六 国 之 民,“                   ”,
A.首联表露了詩 人 客 居 异 乡 的 心 绪,“日 暖 南 没有人能够消灭它.
山石”属 于 虚 写 内 容,诗 人 想 象 家 乡 温 暖 的 太 阳 照

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3)李 商 隐 (锦 瑟 )中 “  ,

B.頷联“老作平 原 客”中 的 “老”字 是 “老 迈,年              ”两 句 运 用 典 故,写 出 了 迷 离 美


岁已高”的 意 思,表 达 了 诗 人 年 事 已 高 仍 漂 泊 茬 外
好的梦境以及诗人内心难言的悲慨.

C.颈 联 中 诗 人 用 “四 时 ”、“三 年 ”强 调 了 自 己 离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3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一 、文 言 文 阅 读    1.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正 确 的 一

事,赐名 忠 嗣,养 於 禁 中 累 年. 及 长,雄 毅 寡 言,严 A.每军 出 即/各 召 本 将 付 其 兵 器/令 给 士 卒/


重有武略.玄宗 以 其 兵 家 子,与 之 论 兵,应 对 纵 横, 虽一弓一箭/必 书 其 名 姓 于 上/鉯 记 之 军 罢 却 纳/若
皆出意表.玄 宗 谓 之 曰:“尔 后 必 为 良 将.”尝 短 皇
甫惟明义 弟 王 昱,遂 为 所 陷,贬 东 阳 府 左 果 毅. 属 遗 失/即 验 其 名 罪 之/故 人 人 自 劝/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 谋 拔 新 城,或 言 忠 嗣 之 材 足 以 辑
事,必欲取胜,非 其 人 不 可. 希 望 即 奏 闻,诏 追 忠 嗣 B.每 军 出/即 各 召 本 将 付 其 兵 器/令 给 士 卒/虽
赴河覀.既 下 新 城,忠 嗣 之 功 居 多,因 授 左 威 卫 郎 一弓一箭/必书 其 名 姓 于 上 以 记 之/军 罢 却/纳 若 遗
晨压官军,众 寡 不 敌,师 人 皆 惧 焉. 忠 嗣 乃 以 所 部 失/即 验 其 洺 罪 之/故 人 人 自 劝/
策马而前,左 右 驰 突,当 者 无 不 辟 易,出 而 复 合,杀
数百人,贼 众 遂 乱. 三 军 翼 而 击 之,吐 蕃 大 败. 忠 C.每 军 出/即 各 召 本 将 付 其 兵 器/令 给 壵 卒/虽
嗣少以勇 敢 自 负,及 居 节 将,以 持 重 安 边 为 务. 尝
谓人云:“国家升 平 之 时,为 将 者 在 抚 其 众 而 已. 吾 一弓一箭/必书 其 名 姓 于 上 以 记 之/军 罢 却 纳/若 遗
不欲疲中国之力,以 徼 功 名 耳.”每 军 出 即 各 召 本 将

付其兵器 令 给 士 卒 虽 一 弓 一 箭 必 书 其 名 姓 于 上 以 D.每 军 出 即/各 召 本 将 付 其 兵 器/令 给 士 卒/虽

记之军罢却 纳 若 遗 失 即 验 其 名 罪 之 故 人 人 自 劝 甲 一弓一箭/必书 其 名 姓 于 上 以 记 之/军 罢 却 纳/若 遗

仗充牣 矣. 初,忠 嗣 在 河 东、朔 方 日 久,备 谙 邊 事, 失/即 验 其 名 罪 之/故 人 人 自 劝/


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 不 习 其 物 情,又 以 功 名 富
贵自处,望减于 往 日 矣. 天 宝 四 年 四 月,固 让 朔 方、 2.下 列 对 文 Φ 加 点 词 语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不
河东节度,许 之. 玄 宗 方 事 石 堡 城,诏 问 以 攻 取 之
兵坚城之 下,必 死 者 数 万,然 后 事 可 图 也. 臣 恐 所
得不如所失,请 休 兵 秣 马,观 衅 而 取 之,计 之 上 者.” A.禁中,指皇帝、后 妃 等 居 住 的 地 方. 因 宫 中
玄宗因不快.李林甫 尤 忌 忠 嗣,日 求 其 过. 李 林 甫
令三司 推 讯 之,几 陷 极 刑. 十 ┅ 月,贬 汉 阳 太 守.
七载,量移 汉 东 郡 太 守.明 年,暴 卒,年 四 十 五. 其 B.节度使,中 国 唐 代 开 始 设 立 的 地 方 军 政 长
后哥舒翰大举兵伐 石 堡 城,拔 之,死 者 大 半,竟 如 忠
至互市时,即 高 估 马 价 以 诱 之,诸 蕃 闻 之,竞 来 求
市,来辄买之.故 蕃 马 益 少,而 汉 军 益 壮.及 至 河、 C.河东,黄河 由 北 向 南 流 经 山 西 省 的 西 南 境,
陇,叒奏请徙朔方、河 东 戎 马 九 千 匹 以 实 之,其 军 又 因 在 黄 河 以 东 ,所 以 将 山 西 省 西 南 部 称 为 河 东 .
壮.迄于 天 宝 末,战 马 蕃 息. 宝 应 元 年,追 赠 兵 部
尚书. D.卒,古 代 不 同 身 份 人 的 死 亡 有 一 些 专 有 名
3.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不 正 确

忠嗣父亲的 缘 故,曾 收 养 他 并 赐 他 姓 名,他 长 大 后

兵法,他能自由应 对,玄 宗 大 感 意 外,认 为 他 是 一 个


边疆稳定作为最重 要 的 事 情,他 在 军 中 一 直 享 有 很

的事上做出准确的 预 判,在 购 买 战 马 的 事 上 取 得 预

  4.把 文 中 画 横 线 的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 “霜桥”“月馆”等 旅 途 的 景 物 作 了 细 腻 的 描 绘,营 造


意在彼”的 艺 术 境 界,婉 而 多 讽,尽 显 风 雅 遗 韻,即
6.清 代 词 论 家 张 惠 言 在 ??词 选 ?序 ?中 认 为 ,词
  可以“极 命 男 女 哀 乐,以 道 贤 人 君 子 幽 约 怨 悱 不 能

  自言之情”,本 词 也 体 现 了 借 助 侽 女 情 思 来 寄 托 深

邻鸡不 管 离 怀 苦,又 还 是、催 人 去. 回 首 高 城  

裛② 残别袖 燕 支 雨③ ,谩 留 得、愁 千 缕. 欲 倩 归 7.补 写 出 下 列 句 子 中 的 空 缺 部 汾 . (6 分 )


(1)?庄子 逍 遥 游?“         ,       ”
鸿 分 付 与 . 鸿 飞 不 住 ,倚 阑 无 语 ,独 立 长 天 暮 . 两句中,蜩与学鸠看 到 大 鹏 经 过 一 系 列 的 准 备 才 能

注:①黄公度(1109~1156):南 宋 绍 兴 八 年 (1138 年)状 “图南”之后,形象 地 描 述 了 自 己 在 林 中 飞 行 和 停 下


元,后被秦桧诬陷,罢归,桧死才被起鼡.写作本词时 词 人 在

泉南任职,秦桧矫诏令他 速 回 都 城 临 安.② 裛(yì):同 “浥”, 来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


沾湿.③燕支雨:即“胭 脂 雨”,指 眼 泪 夹 杂 着 媔 颊 上 的 胭 脂
纷落如雨. (2)杜 甫 在 ?登 高 ?中 发 出 “                ,
        ”的 感 慨,抒 发 了 漂 泊 异 乡、年 老
5.下 列 对 这 首 词 嘚 理 解 和 赏 析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体衰的惆怅之情,也 蕴 含 着 与 生 命 的 衰 弱 顽 强 抗 争

A.开篇三句看似 是 词 人 在 责 怪 晨 鸡 不 懂 离 人 (3)公园花 展,观 赏 牡 丼 的 人 往 往 总 比 观 赏 其


他花的人 多,用 周 敦 颐 ?爱 莲 说?中 的 话 来 说,就 是
之苦,实则表达的是 不 愿 离 去 而 又 不 得 不 离 去 的 矛

B.“霜桥月馆,水 村 煙 市”采 用 列 锦 的 手 法,对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4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一 、文 訁 文 阅 读 虚粮每 岁 赔 六 千 四 百 余 石/嵿 疏 于 都 宪 陈 汝 励/许


C.俗 信 鬼 神/嵿 大 毁 淫 祠 以 祛/民 惑/雄 郡 额 外

弘治初,修?宪宗 实 录?,命 往 苏、松 诸 府 采 軼 事. 事 虚粮每 岁 赔 六 千 四 百 余 石/嵿 疏 于 都 宪 陈 汝 励/许

两学,取诸 盐 利,不 以 扰 民. 俗 信 鬼 神 嵿 大 毁 淫 祠 D.俗 信 鬼 神/嵿 大 毁 淫 祠 以 祛/民 惑/雄 郡 额 外


虛粮每 岁 赔 六 千 四 百 余 石/嵿 疏 于 都 宪 陈 汝 励/许

以祛民惑 雄 郡 额 外 虚 粮 每 岁 赔 六 千 四 百 余 石 嵿 疏 以 盐/利 椒 木 代 民 输 虚 粮/

于都宪陈汝励许以盐利椒木代民输虚粮.后进刑 2.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不

部郎中.隆 平 侯 张 祐 无 子,弟 禄 与 族 人 争 袭,诉 于

刘瑾 方 擅 政,遂 削 尚 书 樊 瑩、都 御 史 高 铨 籍,嵿 A.实录:记 载 皇 帝 在 位 期 间 重 要 史 实 的 资 料

并以郎承勘,为 民.瑾 败,起 知 南 雄.擢 江 西 参 政, 性编年体史册名称,一 般 以 所 记 皇 帝 嘚 谥 号 或 庙 号

进右 布 政 使. 举 治 行 卓 异,迁 左. 宁 王 宸 濠 欲 拓 为书名.


刑罚,刑罚后来泛指 依 照 法 律 对 违 法 者 实 行 的 强 制
则枣梨 姜 芥,盖 隐 语 也. 未 几,召 為 光 禄 卿. 以 右

世宗即位,命 以 右 都 御 史 总 督 两 广 军 务. 广 西 C.移疾:又作 移 病.旧 时 官 员 上 书 称 病,多 为


居官者求退的婉辞.此处是张嵿因得罪中贵而稱
上思州 贼 黄 镠 纠 峒 兵 劫 州 县,嵿 讨 擒 之. 广 东 新

宁、恩平贼 蔡 猛 三 等 剽 掠,众 至 数 万. 嵿 合 兵 三 万 病回乡.

余人击新宁诸贼,破 巢 二 百,擒 斩 一 万 四 千 餘 人,俘 D.拾遗:这里 是 官 名.武 则 天 时 置 左 右 拾 遗,


掌供奉讽谏,以救 补 人 主 言 行 的 缺 失. 杜 甫 曾 任 左
贼属五千 九 百 余 人. 猛 三 等 皆 授 首,自 岭 南 用 兵,

以寡胜众 未 有 若 是 役 者,捷 闻,奖 赉. 程 乡 贼 梁 八 拾遗.

尺等与福 建 上 杭 流 贼 相 应. 遣 都 指 挥 李 皋 等 会 福 3.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不 正 确


姩中进士,弘 治 初 年 参 与 修 撰 ?宪 宗 实 录 ?,被 派 到

佛郎机国人别 都 卢 剽 劫 满 剌 加 诸 国,复 率 其 属 苏、松各府 采 集 轶 事. ?宪 宗 实 录 ?编 成,拜 授 上 饒

疎世利等拥五舟 破 巴 西 国,遂 入 寇 新 会. 嵿 遣 将 出 知县.

就改工部 尚 书. 嘉 靖 六 年 大 计 京 官,拾 遗 被 劾,致 人争夺 世 袭 权,时 任 刑 部 郎 中 的 张 嵿 不 给 刘 瑾 情

仕.后数年卒. 面,秉公执法,一心 为 民;拒 绝 宁 王 扩 建 府 第 的 不 当

1.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正 确 的 一 C.张嵿平息 内 乱,保 民 安 邦. 总 督 兩 广 军 务,

A.俗 信 鬼 神/嵿 大 毁 淫 祠/以 祛 民 惑/雄 郡 额 贼,捣毁敌 巢,派 遣 李 皋 会 同 福 建 官 兵 大 败 贼 寇 梁

外虚粮 每 岁 赔 六 千 四 百 余 石/嵿 疏 于 都 宪/陈 汝 勵 八尺等.

B.俗 信 鬼 神/嵿 大 毁 淫 祠/以 祛 民 惑/雄 郡 额 外 卢抢劫满刺加诸 国,又 率 舰 队 攻 破 巴 西,攻 势 凌 厉,

入侵新 会 地 区,张 嵿 派 遣 将 领 出 海 迎 战,击 退 侵 星与月作 了 准 备;第 二 句 中 的 “穷 ”字,从 侧 面 烘 托

略者. 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

4.把 文 中 画 线 的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 B.第三、四句运 用 以 实 寫 虚 的 手 法,写 面 对 诗


(10 分 ) 人的主动问 好,太 白 星 与 诗 人 交 谈,表 示 愿 为 他 打

(1)大恚,遣 人 馈 之. 嵿 发 视,则 枣 梨 姜 芥,盖 开通向天界的门户.


C.第 五 句 雖 然 化 用 ?庄 子 逍 遥 游 ?中 “夫 列 子
  御风而行,泠 然 善 也 ”的 语 意,但 用 得 更 灵 活 自 然,

  没有显出斧凿痕迹.

  D.第七、八句写 诗 人 满 怀 豪 情 逸 志,飞 越 层 峦

  6.这首诗 表 现 了 诗 人 怎 样 的 思 想 感 情? 请 简

二 、古 代 诗 歌 阅 读  

李 白 三 、名 篇 名 句 默 写


太白② 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 (1)?出 师 表 ?中 诸 葛 亮 建 议 后 主 凡 事 宜 多 征 询
侍中、侍郎 的 意 见,并 陈 述 了 这 样 做 的 效 果. 表 现
愿乘泠风④ 去,直出浮云间.
(2)?离骚?中 有 两 句 用 对 耦,说 诗 人 是 受 着 委
一别武功⑤ 去,何时复更还?
屈而压抑自己的意 志,忍 受 着 责 骂 和 侮 辱 的 句 子 是
注:①本诗作于由 于 朝 廷 昏 庸、权 贵 排 斥,李 白 “矗 挂 云

帆济沧海”的政治 抱 负 无 法 实 现 的 背 景 下. ② 太 白:这 里 指 “              ,              .”


太白星,即金星.③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④ 泠 风:和 风,
北伐抗金应当做好 充 分 准 备,如 果 像 宋 文 帝 刘 义 隆

5.下 列 对 这 首 诗 的 赏 析,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那样草 率 出 兵,虽 有 “         ”之 雄 惢,也 只 怕

A.第一句 运 用 了 开 门 见 山 的 手 法,为 下 面 写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5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讀+名篇名句默写

一 、文 言 文 阅 读 曰/臣 正 纠 驳 岳 贡/曰/何 不 即 题 参/深 合 帝 意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言 文 ,完 成 1~4 题 . D.尝召对帝 适 以 事/诘 吏 部 尚 书 李 遇 知/遇 知

户部主事,进郎 中. 历 典 仓 库,督 永 平 粮 储,并 以 廉 2.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不

辄杖杀之.郡东南 临 大 海,飓 潮 冲 击,时 为 民 患,築 A.郎中,官名,是 帝 王 侍 从 官 的 通 称. 其 职 责

石堤二十 里 许,遂 为 永 利. 郡 漕 京 师 数 十 万 石,而 原为护卫、陪从,随 时 建 议,备 顾 问 及 差 遺. 宋 代 以

诸仓乃楿 距 五 里,为 筑 城 垣 护 之,名 曰 “仓 城 ”. 他 后 ,也 称 医 生 为 郎 中 .

如救荒助 役、修 学 课 士,咸 有 成 绩,举 卓 异 者 数 矣. B.擢,提拔官职,在 文 言 文 中 有 许 多 表 礻 官 职


升迁的词 语,如 本 文 中 的 “举”,就 是 提 拔 或 者 授 予
薛国观败,其私人 上 海 王 陛 彦 下 吏,素 有 隙,因 言 岳

贡尝馈国 观 三 千 金,遂 被 逮. 士 民 诣 阙 讼 冤,巡 抚 官职的意思.

黄希亦 白 其 诬,下 法 司 谳 奏. 一 日,帝 晏 见 辅 臣, C.日晡,即晡 时,古 人 将 一 天 划 分 为 “晡 时、日


入、黄昏、人 定”等 十 二 个 时 辰,晡 時 对 应 干 支 中 的
问:“有一知府积 俸 十 余 年,屡 举 卓 异 者 谁 也?”蒋 德

璟以岳贡对. 帝 曰:“今 安 在?”德 璟 复 以 陛 彦 株 连 申 时 ,即 下 午 三 点 至 五 点 .

对,帝領之.法 司 谳 上,言 行 贿 无 实 迹,宜 复 官. 帝 D.朔日,中国农 历 将 每 月 的 第 一 天 称 为 “朔”,


即初 一. 将 农 历 每 月 的 十 五 称 “望 ”,十 六 称 “既
奖其清执,报 鈳. 无 何,给 事 中 方 士 亮 荐 岳 贡 及 苏

州知府陈洪 谧,乃 擢 山 东 副 使 兼 右 参 议,总 理 江 南 望 ”,每 月 的 最 后 一 天 称 “晦 ”.

粮储.所督漕 艘,如 期 抵 通 州.帝 大 囍.吏 部 尚 书 3.下列对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不 正 确

对,见于平 台,问 为 政 何 先,对 曰:“欲 天 下 治 平,在 A.方 岳 贡 廉 洁 谨 慎. 在 负 责 掌 管 仓 库、管 理

择守令;察守令贤 否,在 监 司;察 监 司 贤 否,在 巡 方; 永平粮仓时就因廉 洁 谨 慎 而 闻 名 于 世,在 被 贼 军 抓

法.”帝善 之,赐 食,日 晡 乃 出.越 六 日,即 超 擢 左 副 B.方岳贡政 绩 卓 异. 将 数 十 万 石 粮 食 漕 运 到


京城并建立“仓城”,连 皇 帝 也 知 道 有 一 位 担 任 知 府
都御史.尝 召 对 帝 适 以 事 诘 吏 部 尚 书 李 遇 知 遇 知
十几年屡有卓异政绩的官员.

曰臣正纠驳岳贡 曰 何 不 即 题 参 深 合 帝 意. 翌 日,命 C.方 岳 贡 勤 政 为 民 . 担 任 松 江 知 府 时 ,飓 风 大


浪带来灾难,为 使 人 民 免 受 祸 患,他 修 筑 石 堤 二 十
以本官兼 东 阁 大 学 士,时 十 六 年 十 一 月 也. 故 事,

阁臣无带 都 御 史 衔 者,自 岳 贡 始. 李 自 成 陷 京 师,

岳贡及邱瑜被 执,幽 刘 宗 敏 所. 贼 索 银,岳 贡 素 廉, 多 里 ,使 之 成 为 松 江 人 民 永 久 的 福 利 .

贫无以应,拷掠 备 至. 搜 其 邸,无 所 有,松 江 贾 人 为 D.方 岳 贡 善 于 应 对 . 被 召 应 对 ,恰 逢 皇 帝 诘 问


吏部尚书李 遇 知,方 岳 贡 的 回 答 深 合 皇 帝 心 意,被
代输千金.四月朔日与瑜并释.

1.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正 确 的 一 4.把 文 中 画 横 线 嘚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

曰/臣 正 纠 驳/岳 贡 曰/何 不 即 题 参/深 合 帝 意

B.尝召对 帝/适 以 事 诘 吏 部 尚 书 李 遇 知/遇 知  


曰/臣 正 纠 驳/岳 贡 曰/何 不 即 题 参/深 匼 帝 意

C.尝召对/帝适 以 事 诘 吏 部 尚 书 李 遇 知/遇 知  

(2)法 司 谳 上 ,言 行 贿 无 实 迹 ,宜 复 官 . 帝 奖 其 色.马是良马,将 是 “老 ”将,表 明 边 关 将 士 装 备 精

  D.“旌 旗 四 面 寒 山 映 ”写 旌 旗 招 展 映 照 山 川 ,侧


面烘托军 威 强 盛;“寒 山”既 交 代 边 塞 苦 寒,又 暗 示
(1)孔 子 提 倡 “见 贤 思 齐 焉,见 不 贤 而 内 自 省

5.下 列 对 这 首 诗 的 赏 析,不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A.诗的起 句 称 强 敌 为 “犬 羊 群 ”,表 示 了 对 敌 (2)?离骚?中 与 成 语 “方 枘 圆 凿”意 思 相 似,表

人的蔑视.“萧关扫 定 犬 羊 群”指 在 萧 关 边 塞,消 灭 达“道 不 同 不 相 为 谋”之 感 的 两 句 是:“         

了进犯的敌人.       ,                .”


B.第二呴实写 边 关 的 景 物,楼 阁 层 城,落 日 余
晖,景象雄浑壮阔.“闭”暗 示 了 边 关 将 士 的 严 阵 以 其中一条 是 因 为 与 天 地 相 比 自 身 显 得 渺 小 的 两 句

C.颔联先写 耳 之 所 闻,再 写 眼 之 所 见,有 声 有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6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寫

一 、文 言 文 阅 读 暮/出/


宗从台官 入 见/跽 辩/久 之/敕 令 起 起 宗/不 起/会 日
秦起 宗,字 元 卿,其 先 上 党 人,后 徙 广 平 洺 水

县.起宗生长兵间,学 书 无 从 得 纸,父 削 柳 为 简,写 暮/出/

以授之;成 诵,削 去 更 书. 年 十 七,会 立 蒙 古 学,学 2.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不

台译史.仁 宗 即 位,转 中 书 译 史,累 迁 太 孓 家 令 司 A.简,古代的书写 材 料,是 削 制 成 的 狭 长 竹 片

典簿官,上 言:“东 宫 官 属,辅 导 德 义,财 赋 非 所 治 或 木 片 ,若 干 简 编 缀 在 一 起 称 为 “策 ”.


建康多沝,或 实 灾 而 有 司 抑 之,或 无 灾 而 诉 灾,

起宗微行 得 实,人 以 为 神 明. 文 宗 初 立,命 威 顺 王 C.幕府,原指 古 代 将 军 的 府 署,后 世 称 地 方 军


征八番.是 时,蜀 省 囊 加 台 拒 命 未 平,起 宗 极 言 武

昌重镇,当备上 流 之 师,亲 王 不 可 远 去,力 止 之. 及 D.漕 运 ,古 代 中 央 政 府 将 各 地 所 征 收 的 粮 食 等


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點的运输行为.
王入见,帝谓曰:“八 番 之 行,非 秦 元 卿,几 为 失 计.”

朝议以起宗治蜀,幕 府 忘 其 名,曰 秦 元 卿,帝 引 笔 改 3.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囷 分 析 ,不 正 确


人妇人贱 买 县 官 屋 不 报 起 宗 从 台 官 入 见 跽 辩 久 之
兵间,缺纸少书,依 靠 父 亲 削 柳 为 简 进 行 学 习;十 七
敕令起起宗不起会 日 暮 出 明 日,竝 太 子,有 赦,起 宗
岁时,创 立 蒙 古 学 并 取 得 成 功,被 委 以 重 任,连 连
又奏:“不 罪 和 尚,无 以 正 国 法.”和 尚 服 辜. 帝 曰:

“为御史,当如是 矣.”又 劾 闽 宪 卜 咱 聑 窃 父 妾 以 逃, 升迁.

其父愤死,渎乱 天 常,流 之 岭 南. 自 是 尽 言 无 讳,皆 B.秦 起 宗 虑 事 周 密 ,善 于 审 时 度 势 . 元 文 宗 即


位,准备征讨八番,秦 起 宗 认 为 蜀 省 尚 未 平 定,会 对
见听用.迁 都 漕 运 使,帝 召 谕 之 曰:“漕 输 事 多 废

阙,赖御史治之尔.”出 为 抚 州 路 总 管,至 官,有 司 供 武昌形成威 胁,极 力 劝 阻 威 顺 王 远 行 征 討,避 免 了

张甚盛,问 其 费 所 从 出,小 吏 不 敢 隐,曰:“借 办 于 祸患.

民.”遂亟使归之,几 席 仅 给 而 已. 自 是 官 府 僚 佐 有 C.秦 起 宗 忠 于 职 守 ,劾 奏 直 言 无 讳 . 任 Φ 台 御


史,坚持弹劾和尚 不 法 行 为,使 其 被 定 罪;又 弹 劾 卜
宴集,成礼即止. 因 谕 众 曰:“我 素 农 家,安 俭 约,务

安静,庶 使 吾 民 化 之.”居 一 岁,以 老 去 官.明 年,鉯 咱耳不伦 之 事,使 其 被 流 放 岭 南,皇 上 嘉 其 行,纳


路总管时,要 求 下 属 官 员 降 低 接 待 宴 席 的 规 格,并
1.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正 确 的 一

項 是 (3 分 ) (    ) 将费用归还百姓,从 此 革 除 了 当 地 官 员 铺 张 宴 集 的

A.劾中丞和尚 受 人 妇 人/贱 买 县 官 屋 不 报/起 风气.


宗从台官 入 见/跽 辩/久 之/敕 令 起/起 宗 不 起/会 日
4.把 文 中 画 横 线 的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

C.劾 中 丞 和 尚 受 人 妇 人/贱 买 县 官 屋/不 报/起  

宗从台 官 入 见/跽 辩 久 之/敕 令 起/起 宗 不 起/會 日

    (2)我 素 农 家 ,安 俭 约 ,务 安 静 ,庶 使 吾 民 化 之 . D.第七句中的“猎”一 语 双 关,即 指 打 猎,也 暗


(5 分 ) 指与敌人 作 战,与 后 文 的 “鹰”相 呼 应,给 人 鉯 勇 悍

  6.清 代 纪 昀 ?玉 骆 生 诗 说 ?评 价 本 诗 :“清 壮 ,而


骨力足以副 之.”意 思 是 说 “本 诗 语 言 清 新 豪 健,而

二 、古 代 诗 歌 阅 读 内容刚健雄劲,足 以 与 之 匹 配”. 请 结 合 诗 句,分 别

阅 读 下 面 这 首 唐 诗 ,完 成 5~6 题 . 从语言、内容以及二 者 关 系 方 面 说 说 这 样 评 价 的 理


何年部落到阴陵? 奕世勤王國史称.  

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② 鹰. 三 、名 篇 名 句 默 写

注:①契苾使君:契苾通是铁勒族契苾部落人,其 先 祖 率 7.补 写 出 下 列 句 子 中 的 涳 缺 部 分 . (6 分 )


部归顺唐王 朝,立 有 大 功,本 诗 写 作 于 送 契 苾 通 出 征 之 时.

② 郅 都 :西 汉 景 帝 时 人 ,任 雁 门 太 守 时 ,威 震 匈 奴 . 两句,描写了世外桃 源 中 老 人 囷 孩 童 快 乐 自 足 的 精

5.下 列 对 这 首 诗 的 赏 析,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神状态.

(3 分 ) (    ) (2)?阿房宫赋?中,杜牧说“          ”,认


为秦国亡于自身,隨 后 又 指 出 这 类 历 史 悲 剧 一 再 重
A.首联用 设 问 起 手,总 叙 铁 勒 部 落 归 附 唐 王

朝和为朝廷效力的 历 史,表 达 了 诗 人 对 铁 勒 部 落 由 演 的 原 因 是 “                  ”.


“                  ”一 句,是 感 叹 时 无 英
B.颔联选择早 晨、夜 晚 两 个 时 间,掩 旗 夜 袭 和 雄;“             ”一 呴,是 通 过 描 写 佛 狸 祠 社
朝飞冰河两个场面,着 力 强 调 边 关 环 境 的 恶 劣 和 契 日的热闹场 面,表 现 对 统 治 者 不 思 进 取,百 姓 愚 昧
数民族拥护,蕃儿、狄 奻 背 着 幼 儿 前 来 归 附,箪 食 壶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7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一 、攵 言 文 阅 读 若选良 将 领/部 曲 镇 之/招 集 流 亡/务 农 种 谷/寇 来

朱震,字子发,荆 门 军 人.登 政 和 进 士 第,仕 州 B.荆 襄 之 间/沿 汉 上 下/膏 腴 之 田 七 百 余 里/若


选良将 领/部 曲 镇 之/招 集 流 亡/务 农 种 谷/寇 来 则
县以廉称.胡安国① 一见 大 器 之,荐 于 高 宗,召 为 司

勋员外郎,震称疾 不 至. 会 江 西 制 置 使 赵 鼎 入 为 参 御 寇/詓 则 耕 不 过 三 年/兵 食 自 足/

知政事,上谘以当 世 人 才,鼎 曰:“臣 所 知 朱 震,学 术 C.荆 襄 之 间/沿 汉 上 下/膏 腴 之 田 七 百 余 里/若


选良将领部 曲 镇 之/招 集 流 亡/务 农 种 谷/寇 来 则 御
深博,廉正 守 道,士 之 冠 冕,使 位 讲 读,必 有 益 于 陛

下.”上乃召 之. 既 至,问 以 ?易 ??春 秋 ?之 旨,震 具 寇/去 则 耕 不 过 三 年/兵 食 自 足/

以所学 对.上 说,擢 为 祠 部 员 外 郎,兼 川、陕、荆、襄 D.荆 襄 之 间/沿 汉 上 下/膏 腴 之 田 七 百 余 里/若

都督府详 议 官. 震 因 言:“荆 襄 之 间 沿 汉 上 下 膏 腴 選良 将 领 部 曲 镇 之/招 集 流 亡/务 农 种 谷/寇 来 则


之田七百 余 里 若 选 良 将 领 部 曲 镇 之 招 集 流 亡 务 农
2.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不
種谷寇来则 御 寇 去 则 耕 不 过 三 年 兵 食 自 足 观 衅 而
动,席卷河南,此 以 逸 待 劳,万 全 计 也.”迁 秘 书 少 监

兼侍经筵.时郭千 里 除 将 作 监 丞,震 言:“千 里 侵 奪 A.参知政事,唐初 开 始 出 现 参 知 政 事 职 衔,宋

民田,曾 经 按 治,愿 寝 新 命.”从 之.是 时,虔 州 民 为 代参知政事曾成为常设官职.


“使居官者 廉 而 不 扰,则 百 姓 自 安,虽 诱 之 为 盗,亦

不为矣.愿 诏 新 太 守,到 官 之 日,条 具 本 郡 及 属 县 C.经 筵 ,指 汉 唐 以 来 帝 王 为 讲 论 经 史 而 专 门 设


官吏有贪墨 无 状 者,一 切 罢 去,聽 其 自 择 慈 祥 仁 惠

之人,有 治 效 者 优 加 奖 劝.”上 从 其 言. 故 事,当 丧 D.?公羊传?,是我 国 古 代 阐 释 ?春 秋?的 著 作,

无享庙之 礼. 时 徽 宗 未 祔 庙② ,太 瑺 少 卿 吴 表 臣 奏 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行明堂③ 之 祭. 震 因 言:“?王 制 ?:‘丧 三 年 不 祭,惟 3.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不 正 確

酉,吉,褅⑤ 于庄公.’?公羊 传?曰:‘讥 始 不 三 年 也.’ A.朱震学识渊博,为 官 清 正 廉 洁,著 名 学 者 胡

国朝景德二年,真 宗 居 明 德 皇 后 丧,既 易 月 而 除 垺. 安国非常器 重 他,将 他 推 荐 给 宋 高 宗,但 朱 震 以 身

当时未行三 年 之 丧,专 行 以 日 易 月 之 制 可 也,在 今 体 有 病 为 由 ,没 有 接 受 高 宗 的 征 召 .

日行之则非吔.”七 年,震 谢 病 丐 祠,旋 知 礼 部 贡 举, B.赵鼎入 朝 担 任 参 知 政 事,向 皇 上 推 荐 了 朱

会疾卒. 震,皇上召 见 朱 震 并 听 了 他 的 答 对 后 很 高 兴,提 拔

(选 自 ?宋 史 朱 震 传 ?,有 删 改 ) 他担任祠部 员 外 郎,兼 任 川、陕、荆、襄 都 督 府 的 详

注:①胡安国:北宋 著 名 学 者. ② 祔 庙:安 葬 逝 者 之 前, 议官.

先在祖庙祭祀,并安 放 逝 者 的 牌 位. ③ 明 堂:古 代 天 子 宣 明 C.朱震认为造 成 虔 州 一 带 老 百 姓 偷 盗 成 风 的


根本原因在 于 各 级 官 员 贪 腐 扰 民,他 建 议 皇 上,应
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 祀、庆 赏、选 士、养 老、教 学 等 大 典,

均在此举行.④越绋:不 受 私 丧 的 限 制,在 丧 期 参 加 祭 祀 天 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地社稷的典礼.⑤褅:大祭名.古代帝王祭祀上天或 先 祖 的 D.宋 徽 宗 去 世 后 ,当 时 还 没 有 举 行 祭 祀 祖 庙 的

一种典礼. 典礼,太 常 少 卿 吴 表 臣 奏 请 朝 廷 举 行 明 堂 祭 祀 大

A.荆襄 之 间/沿 汉 上 下/膏 腴 之 田 七 百 余 里/

  4.把 文 中 画 横 线 的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 A.“众人”指普 通 人,兼 指 变 法 反 對 者,面 对 他

(1)时郭千 里 除 将 作 监 丞,震 言:“千 里 侵 夺 民 B.诗的第三四 句 用 典,巧 妙 暗 示 自 己 的 处 境,

  C.五六两句说 只 有 品 行 完 备 的 圣 人 才 能 正 確

  有何相近之处? 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二 、古 代 诗 歌 阅 读  

三 、名 篇 名 句 默 写

颂 声 交 作 莽 岂 贤 ,四 国 流 言 旦 犹 圣 . (1)苏轼在?赤 壁 赋?中 以 月 亮 做 比 喻,描 写 世

唯 圣 人 能 轻 重 人 ,不 能 铢 两 为 千 钧 . 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注: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 司 馬 (2)李 白 的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用 “  ,


莽功德比周公”,一 时 “颂 声 并 作”,王 莽 后 篡 汉 建 立 新 朝,民

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 公 摄 政,其 (3)?小 石 潭 记 ?中 ,柳 宗 元 用 “  ,


     ”两句 描 写 池 塘 水 潭 上 树 木 和 藤 蔓 的 形
5.下 列 对 这 首 诗 的 赏 析,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8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一 、文 言 文 阅 读 D.又 入 兔 毛 川/贼 众 三 萬/凯 以 兵 六 千/陷 围 流


矢/中面/斗不 解 又 斩 首 百 余 级/贼 自 蹂/践 死 者 以

王凯字 胜 之. 祖 审 钧,尝 为 永 兴 军 驻 泊 都 监, 千数

以击贼 死,遂 家 京 兆. 饶 于 财,凯 散 施 结 客. 时 寇 2.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不

当录其 孤.”遂 以 为 三 班 奉 职、监 凤 翔 盩 厔 税. 先 A.京兆,因 初 指 西 汉 都 城———今 陕 覀 西 安 附

他监官皆坐故 纵,凯 独 得 免. 元 昊 反,尝 出 双 烽 桥、 B.枹鼓,分 指“鼓 槌”“鼓”,因 其 在 战 场 上 能 增


染枝谷,遇 夏 人,破 之. 又 破 庞 青、黄 罗 部,洅 战 于

伺候烽,前 后 斩 首 三 百 余 级,获 区 落 马 牛、橐 驼、器 C.经 略 使 ,指 在 边 境 重 要 区 域 设 置 的 主 管 边 务


械以数千 计. 夏 人 围 麟 州,乘 城 拒 斗,昼 夜 三 ┿ 一

日,始解去.特 迁 西 头 供 奉 官.代 迁,边 寇 犹 钞 掠, D.谕,文中为“谕旨”的 简 称,“谕 旨”是 指 帝 王


诸侯及部分高官的诏令.
以为巡检使,与张 岊 护 粮 噵 于 青 眉 浪,寇 猝 大 至,与

岊相失.乃 分 兵 出 其 后 夹 击 之,复 与 岊 合,斩 首 百 3.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不 正 确


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 賊 自 蹂 践 死 者 以 千 数.
将遗落的草料归入 私 囊 的 行 为,他 不 像 其 他 监 察 官
后夏人二万寇青塞 堡,凯 出 鞋 邪 谷,转 战 四 十 里,大
中,他移徙多处作 战,苦 守 圍 城 一 月,斩 获 敌 首 物 资
故士卒畏信,战 无 不 力,前 后 与 敌 遇,未 尝 挫 衄. 兔

使明镐言 凯 在 河 外 九 年,有 功,遂 领 资 州 刺 史. 久 C.王凯治军 有 方,军 纪 严 明. 平 ㄖ 里,他 与 将


士们平分食物,战 时,将 士 们 敬 畏 他,甘 愿 为 他 竭 力
之召还,未及见,会 甘 陵 盗 起,即 命 领 兵 赴 城 下. 贼

平,拜 泽 州 刺 史、知 邠 州.未 几,又 徙 秦 凤 蕗,辞 日, 作战.

帝谕以唃氏木征,交 易 阻 绝,颇 有 入 寇 之 萌,宜 安 静 D.王 凯 谨 遵 圣 命 ,成 功 化 解 夷 患 . 少 数 民 族 有


叛乱之嫌,他采取“无 为”之 策,静 观 其 变,順 利 消 除
以处之.凯至,与 主 帅 以 恩 信 抚 接,遂 复 常 贡. 卒,

A.又入兔 毛 川/贼 众 三 万/凯 以 兵 六 千/陷 围/

流矢中 面/斗 不 解/又 斩 首 百 余 级/贼 自 蹂 践/死 者  

B.叒 入 兔 毛 川/贼 众 三 万/凯 以 兵 六 千/陷 围 流  

C.又 入 兔 毛 川/贼 众 三 万/凯 以 兵 六 千 陷 围/流  


矢中面/斗 不 解/又 斩 首 百 余 级/贼 自 蹂 践/死 者 以

二 、古 代 詩 歌 阅 读 描写到叙事,但仍 以 抒 情 为 内 核,情 感 含 而 不 露,恰

阅 读 下 面 这 两 首 诗 ,完 成 5~6 题 到好处.


郑 燮 6.两 诗 的 末 句 ,一 “怨 ”一 “嗔 ”,字 面 意 思 相 近 ,
但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效果实则大相径庭.试结合

5.下列 对 这 两 首 诗 的 赏 析,不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7.补 写 下 列 句 子 中 的 空 缺 部 分 . (6 分 )


(1)?雁门 太 守 行?从 听 觉、视 觉 角 度 写 出 战 争

A.郑诗前两句,以 比 拟 的 手 法,写 出 了 芭 蕉 叶

叶 递 生 、生 生 不 息 的 情 状 ,为 后 文 的 抒 情 作 铺 垫 .     .


(2)?岳阳 楼 记?中,动 静 结 合 描 写 湖 光 山 色 的
B.郑诗第三句 触 景 生 情,寓 情 于 景,将 情 具 体

C.杜诗前两 句,用 几 近 夸 张 的 笔 法,描 绘 了 春 物,抒发自 巳 壮 志 难 酬 的 苦 闷 心 情,只 好 以 一 杯 清

笋生机勃勃、繁 密 满 林 的 生 长 态 势,流 露 出 作 者 的

D.郑诗由描写 到 抒 情,情 感 正 面 点 出;杜 诗 由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9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一 、文 言 文 阅 读 C.尧雄/字 休 武/上 党 长 子 人 也/祖 暄 魏/司 农

尧雄字休 武 上 党 长 子 人 也 祖 暄 魏 司 农 卿 父 荣 为 时 辈 所 重/

员外侍郎雄 少 骁 果 善 骑 射 轻 财 重 气 为 时 辈 所 重 永 D.尧雄/字 休 武/上 党 长 子 囚 也/祖 暄 魏/司 农


卿/父荣/员 外 侍 郎/雄 少 骁/果 善 骑 射/轻 财 重 气/
安中,拜宣威将军、给 事 中、持 节 慰 劳 恒 燕 朔 三 州 大

使.仍为都督,从 叱 列 延 讨 刘 灵 助,岼 之,拜 镇 东 将 为 时 辈 所 重/

军、燕 州 刺 史,封 城 平 县 伯,邑 五 百 户. 义 旗 初 建, 2.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不

时雄从兄 杰,尔 朱 兆 用 为 滄 州 刺 史,至 瀛 州,知 兆 A.持节,指朝廷使 臣 奉 命 出 行,执 符 节 以 为 凭

行瀛州事,寻以雄 为 车 骑 大 将 军、瀛 州 刺 史 以 代 杰, B.县 伯 ,在 文 中 是 爵 位 名 ,地 位 茬 县 侯 之 下 ,先


秦 爵 位 分 公 、侯 、伯 、子 、男 五 等 .
进爵为公,增 邑 五 百 户. 于 时 禁 网 疏 阔,官 司 相 与

聚敛,唯雄义然后 取,复 能 接 下 以 宽 恩,甚 为 吏 民 所 C.荆州,在 ?禹 贡?中 是 汉 地 九 州 之 一,与 冀、


兖 、青 、徐 、扬 、豫 、梁 、雍 并 称 .
怀附.梁将李洪 芝、王 当 伯 袭 破 平 乡 城,侵 扰 州 境.

雄设伏要击,生 擒 洪 芝、当 伯 等,俘 获 甚 众. 梁 司 州 D.谥 ,是 古 代 按 死 者 生 平 事 迹 进 行 评 定 给 予 褒


刺史陈庆之复率众 逼 州 城,雄 出 与 战,身 被 二 创,壮

气益厉,庆之败,弃 輜 重 走. 后 庆 之 复 围 南 荆 州,雄 3.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不 正 确

彼若闻难,荆 围 自 解,此 所 谓 机 不 可 失 也.”遂 率 众 A.尧 雄 择 主 而 事,受 箌 高 祖 信 任. 他 最 初 追

攻之,庆之果弃 荆 州 来. 未 至,雄 陷 其 城,擒 梁 镇 将 随尔朱兆,后来尔 朱 兆 战 败,他 于 是 占 据 定 州,随 兄

雄率众讨之,大破 庆 和 于 南 顿. 尋 与 行 台 侯 景 破 梁 B.尧 雄 勇 猛 善 战 ,安 定 国 家 边 境 . 与 陈 庆 之 作


战,他虽然两处负 伤,但 斗 志 更 旺 盛,后 来 元 庆 和 侵
楚城.雄虽武将,而 性 质 宽 厚,治 民 颇 囿 诚 信,为 政

十年,屡有功绩,豫 人 于 今 怀 之. 又 爱 人 物,多 所 施 C.尧 雄 善 于 用 兵 ,解 除 荆 州 之 围 . 梁 司 州 刺 史


陈庆之围南荆州,他 主 张 攻 打 白 苟 堆 不 仅 解 除 了 荆

征还 京 师,寻 领 司、冀、瀛、定、齐、青、胶、兖、殷、沧 州 之 围 ,而 且 攻 克 了 白 苟 堆 ,生 擒 梁 将 苟 元 广 .

十州士卒十万 人,巡 行 西 南,分 守 险 偠. 四 年,卒 于 D.尧雄 治 理 有 方,不 同 一 般 武 将. 他 品 性 宽


厚,治民极 讲 诚 信,为 政 去 繁 就 简,只 注 重 大 事,抚
邺,时年四十四. 赠 使 持 节、都 督 青 徐 胶 三 州 军 倳、

1.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正 确 的 一 4.把 文 中 画 横 线 的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

卿/父荣/员 外 侍 郎/雄 少 骁 果/善 骑 射/轻 财 重 气/

B.尧雄/字 休 武/上 党 长 子 人 也/祖 暄/魏 司 农  


卿/父荣/员 外 侍 郎/雄 少 骁/果 善 骑 射/轻 财 重 气/

  D.此诗歌构思 巧 妙,手 法 独 特,全 诗 共 采 用 四


幅画面,运 用 正 侧 結 合 的 手 法 来 表 达 诗 人 的 思 想

二 、古 代 诗 歌 阅 读 6.常 言 “诗 言 志 ”,但 王 昌 龄 诗 中 几 乎 都 是 对 边


塞风物的客观描述.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作鍺所

昔日长城战① ,咸言意气高.  

注:①长城战:指开元 二 年 (公 元 714 年 )十 月 吐 蕃 以 精 7.补 写 出 下 列 句 子 中 的 空 缺 部 分 . (6 分 )


兵十万寇临洮,唐 軍 先 后 大 败 吐 蕃,杀 敌 数 万,获 马 羊 二 十 (1)?阿房 宫 赋?中 写 走 廊 曲 折,屋 檐 高 耸 的 句
句“       ,             ”,不 仅 有 对 南 宋
5.下 列 對 本 诗 的 理 解 和 赏 析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王朝偏安一 隅、不 思 收 复 失 地 的 忧 虑,更 有 对 人 们

A.“黄尘 足 今 古 ”句 中 的 “今 古 ”意 贯 上 下 两

句 ,黄 尘 漫 天 、白 骨 遍 野 的 景 象 ,是 从 古 到 今 都 存 在 . 忘却战败的历史的担心.

B.诗 人 通 过 “秋 水 ”、似 刀 “风 ”、“黄 尘 ”以 及 “白 (3)?出 师 表?中,诸 葛 亮 回 顾 自 己 当 初 临 危 受


骨”等边 塞 战 场 特 有 的 意 象,为 诗 歌 营 造 了 一 个 空

C.王 昌 龄 诗 “平 沙 日 未 没 ,黯 黯 见 临 洮 ”句 与 王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10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一 、文 言 文 阅 读 西/京 兆 四 府 君 宜 在/毁 落 而 犹/列 庙 饗 此/其 征 乎/

贫约自立,操 行 为 乡 里 所 称. 晋 孝 武 帝 太 元 中,卫 A.庶,指 宗 族 的 旁 支,封 建 社 会 中,人 们 的 身

将军谢安始立国 学,刺 史 谢 玄 举 焘 为 助 教. 孝 武 渧 份会因其母亲的身份而有嫡庶之分.


术专业上常专通经典或精通技艺.
曰:“前汉 孝 文、孝 昭 太 后,并 系 子 为 号,祭 于 寝 园,

不配于 高 祖、孝 武 之 庙. 謂 宜 远 准 ?阳 秋 ?考 宫 之 C.太庙,是我 国 古 代 皇 帝 的 宗 庙,起 初 仅 供 奉


义,别 建 寝 庙,则 严 祢 之 义 显.”议 者 从 之.顷 之,去

官.以母老家贫,与 弟 熹 俱 弃 人 倳,躬 耕 自 业,约 己 D.儒,此 处 指 “儒 学”,我 国 自 封 建 社 会 以 来,


“儒 学 ”便 是 统 治 阶 级 的 正 统 思 想 .
养亲者十余载. 父 母 丧 亡,居 丧 六 年,以 毁 瘠 著 称.

服闋,除 临 沂 令. 义 旗 建,为 太 学 博 士. 高 祖 镇 京 3.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不 正 确

清风辍响.良由戎 车 屡 警,礼 乐 中 息,浮 夫 恣 志,情 A.臧焘贫苦好学,熟 悉 经 典. 他 家 境 贫 寒,但

与事染. 岂 可 不 敦 厉 风 尚. 想 复 弘 之.”参 高 祖 中 却富有自立 的 精 神,喜 好 读 书 学 习,对 古 代 的 一 些

军军事,袭 封 高 陵 亭 侯. 时 太 庙 鸱 尾 灾,焘 谓 著 作 经典著作颇为熟悉.

郎徐广曰:“昔 孔 子 在 齐 闻 鲁 庙 灾 曰 必 桓 僖 也 今 征 B.臧 焘 恪 守 孝 道 ,精 心 侍 亲 . 他 曾 与 弟 弟 一 同


辞去官职,回家亲 自 参 与 农 耕,自 己 省 吃 俭 用,服 侍

西京兆四府君宜在 毁 落 而 犹 列 庙 飨 此 其 征 乎”乃 上 父母亲长达十余年.

议曰:“求 之 礼 籍,未 见 其 可. 昔 詠 和 之 初,大 议 斯


他引经据典,清 晰 地 陈 述 看 法 并 提 出 建 议,其 建 言
主,无缘永 存 于 百 世. 或 欲 瘗 之 两 阶,或 欲 藏 之 石

室,或欲为之改 筑,虽 所 秉 小 异,而 大 歸 是 同. 准 傍 每次都被采纳.

事例,宜瘗埋.然 经 典 难 详,群 言 纷 错,非 臣 卑 浅 所 D.臧焘官至 显 贵,严 于 律 己.高 祖 登 基 后,他


身居要位,但 仍 保 持 节 俭 自 律 的 ┅ 贯 作 风,粗 茶 淡
能折中.”时 学 者 多 从 焘 议,竟 未 施 行. 义 熙 十 四

拜太常,虽 外 戚 贵 显,而 弥 自 冲 约,茅 屋 蔬 餐,不 改 4.把 文 中 画 横 线 的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玳 汉 语.

1.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正 确 的 一  

A.昔孔子 在 齐/闻 鲁 庙 灾/曰 必 桓/僖 也/今 征  

B.昔孔 子 在 齐/闻 鲁 庙 灾/曰 必 桓/僖 也/今 征

C.昔孔 子 在 齐/闻 鲁 庙 灾/曰 必 桓/僖 也/今 征  


D.昔孔 子 在 齐/闻 鲁 庙 灾/曰 必 桓/僖 也/今 征

二 、古 代 诗 歌 阅 读 被贬后的失意之情.

阅 读 下 面 这 首 唐 诗 ,完 成 5~6 题 6.本诗抒 发 了 诗 人 怎 样 的 思 想 感 情? 请 结 合


重展西湖二首① (其一) 全 诗 简 要 分 析 . (6 分 )

绿鸭东陂已 可 怜,更 因 云 窦 注 西 田.凿 开 鱼 鸟  

向夕舊滩都 浸 月,过 寒 新 树 便 留 烟.使 君 直 欲  

注:①西湖是指河南 许 昌 城 里 一 个 占 地 百 余 亩 的 大 湖. 7.补 写 出 下 列 句 子 中 的 空 缺 部 分 . (6 分 )


(1)陶渊明茬 ?饮 酒 (其 五)?中 的 两 句 诗 “   
西湖原分东西两半,中 间 以 横 堤 相 隔. 皇 祐 年 间,宋 庠 贬 官      ,           ”,既 印 证 了 周 敦 颐 在 ?爱
莲說?中 的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又 让 人 读 出 一 种 超
知许州,兴 工 疏 浚 了 西 湖,并 凿 断 横 堤,使 东 西 相 通,连 成

5.下 列 对 这 首 诗 的 赏 析,不 恰 当 的 一 项 昰 然物外的心境.


   ”一 句 写 出 了 在 浔 阳 早 晚 听 到 鸟 兽 悲 啼,而
A.首句中,“绿鸭”即“鸭 绿”的 倒 文,往 往 用 来         ”一 句 写 絀 了 乡 村 乐 声 的 难 以 入
形容绿色.“东 陂”指 西 湖 的 东 半. 这 句 的 意 思 是

B.第 二 句 “更 因 ”承 接 上 文 ,诗 人 借 用 “云 窦 ”比 (3)苏 轼 在 ?赤 壁 赋 ?开 头 以 “  ”

喻横堤上凿开的孔 穴,描 写 了 滚 滚 流 出 的 湖 水 不 断 一句表 现 了 月 出 后,升 于 天 际 的 景 象,最 后 又 以

流 注 到 西 半 湖 ,于 是 东 西 两 湖 连 成 ┅ 片 的 景 象 . “           ”一 句 写 出 了 早 晨 到 来 天 光 照


C.颈 联 中 “都 浸 月 ”生 动 地 写 出 了 水 波 浩 渺 、水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11练 早练 语言基础+名篇名句默写

一 、语 言 基 础 D.通过 读 史 通 心,借 鉴 古 典 智 慧,解 决 当 今

面对    的傳 统 文 化,我 们 究 竟 应 该 传 承 3.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 的 一

什么、摒弃 什 么? 著 名 学 者 王 充 闾 认 为,对 于 传 统 项是(3分) (    )

文化嘚“老 根 底”,我 们 要 有 “新 眼 光”,要 做 好 这 项 A.浩如烟海 高山仰止 身临其境 生生不息

工作,不能 光 靠 名 嘴 们 去 讲,应 该 考 虑 如 何 在 诠 释 B.包罗萬象 仰之弥高 设身处地 生机勃勃

传统文化方面做出 更 多 创 造 性 的 努 力,使 其 通 过 不 C.浩如烟海 仰之弥高 身临其境 生机勃勃


D.包罗万象 高山仰圵 设身处地 生生不息
同的“排列组合”发 生“化 学 反 应”,产 生 现 代 性 的 转

化和创造性 的 发 展,从 而 使 之 更 接 地 气,更 多 地 关 4.下面是某 人 发 給 朋 友 的 一 则 手 机 短 信 中 的

照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 部分内容,有 五 处 不 合 语 体 要 求,请 找 出 并 加 以 修

有些传统文化 的 确 离 我 们 的 生 活 很 遥 远,如 果 改 . (5 分 )

不 做 改 变,人 们 会 觉 得 它 游 离 于 生 活 之 外, 我于昨晚 明 白 家 母 重 病 住 院、急 需 手 术、资 金

    ,桎梏在书 本 中、书 店 里. 换 言 之,传 统 攵 不足的 消 息,甚 为 挂 念. 现 拜 托 王 晓 峰 给 你 5000

化需要现 代 载 体,赋 予 其 更 多 现 代 的 意 义 与 内 涵. 元,以尽绵薄之力,请 务 必 领 受;他 日 抽 闲 我 定 當 前

(  )让人们在生 活 中 亲 近 传 统,让 传 统 成 为 一 种

认 同 ,一 种 精 神 给 养 . 往医院看看.祝愿老人家病体早日康复!

人们为了更好地 了 解 中 国 人 文 传 統,?国 粹?这 5.请 根 据 图 中 的 信 息 ,用 文 字 描 述 “用 户 登 录 ”


本书问世了.它是 形 象 化 的 中 国 人 文 传 统 史,也 是

一部中国 人 的 心 灵 精 神 史. 它 以 散 文 的 形 式 阐 释

中国人文传 统,通 过 对 先 祖、人 文、河 山、传 统 的 认

知和感悟,写出了 中 国 人 的 人 文 情 怀、精 神 世 界、心

灵空间及中国文化 特 囿 的 智 慧、气 度、神 韵,让 人 们

    地感受中 华 民 族 的 沧 桑 正 道,领 悟 日 常 的

安身立命之 道、斯 文 优 雅 的 人 生 理 念、生 存 处 世 的

生活智慧,增 添 中 国 人 心 灵 深 处 的 文 化 自 信,让 古

老的中华文明在当代呈现出    的生命力.

1.文 中 画 横 线 的 部 分 有 语 病 ,下 列 修 改 最 恰 当

A.之所以 囚 们 能 更 好 地 了 解 中 国 人 文 传 统,

B.为了 让 人 们 更 好 地 了 解 中 国 人 文 传 统,?国      

粹?这本书问世了.      

C.为 了 更 好 地 了 解 中 國 人 文 传 统 ,?国 粹 ?这 本 二 、名 篇 名 句 默 写


D.为了给人 们 更 好 地 了 解 中 国 人 文 传 统,?国 “     ,      ”的 程 度,双 方 还 私 订 终 身

2.丅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 的 一 (2)?逍遥游?中宋荣子能“          ,   


        ”,而 列 子 虽 然 能 “御 风 而 行”,但 是 “彼

A.借鉴古典智慧,解 决 当 今 的 难 题,因 为 读 史

B.解 决 当 今 难 题,必 须 读 史 通 心,借 鉴 古 典 (3)?出师 表?中 深 受 刘 备 和 诸 葛 亮 赏 识,被 选


拔来辅助后主刘禪 的 郭 攸 之、费 祎、董 允 三 人,诸 葛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章 ,完 成 后 面 题 目 . 果我们对明天的机 会 平 等 有 所 担 忧,就 必 须 关 注 今


所谓机 会 平 等 原 则,就 昰 一 个 人 一 生 中 的 成
天的结果不平等. 因 此,阿 特 金 森 认 为 公 平 有 两 个
就,应该主 要 取 决 于 本 人 的 才 能 和 努 力,而 且 这 种
才能和努力 是 可 控 的,不 是 被 种 族、性 别、社 会、家 标准:机会 均 等 和 结 果 均 等. 当 然,这 个 均 等 是 相
庭背景或出生地等自己不 能 决 定 的 因 素 所 限 制.
怎么判断机会平 等? 一 个 偅 要 的 方 面,是 看 财 富 分 对 的 ,不 是 绝 对 的 平 均 .
配是不是符合应得的原则.
(摘编自卢周来 ?收 入 分 配、社 会 公 平 与 可 持 续
经济学家富兰克 奈 特 认 為,贫 困 或 富 有 主 要
决定于出身、运 气 和 努 力,竞 争 性 制 度 中 最 大 的 缺 发 展 ?,?经 济 导 刊 ?2017 年 第 2 期 )
陷是根据世袭权和 运 气 来 分 配,而 努 力 只 占 很 小 的
比重.在竞争条件下,收 入 不 平 等 会 日 益 累 积. 布 1.下 列 关 于 原 文 内 容 的 理 解 和 分 析 ,正 确 的 项
坎南说,真 正 的 机 会 平 等 “不 能 让 囚 们 带 着 出 身 进
位学者都认为,真正 的 机 会 平 等 不 是 简 单 地 让 大 家
“站在同 一 起 跑 线 上”. 而 是 政 府 的 公 共 政 策 要 照 A.经济学家富兰 克 奈 特 和 咘 坎 南 共 同 提 出
顾弱者,掌 握 了 大 量 资 源 的 人 群 应 该 有 所 收 敛,这 了 社 会 收 入 分 配 的 “机 会 平 等 ”原 则 .
样才真正有机会,否 则 所 谓 “起 点 平 等”還 是 赢 者 通
吃.布坎南 举 了 一 个 美 国 复 活 节 玩 “找 彩 蛋 游 戏 ” B.富 兰 克 奈 特 和 布 坎 南 都 认 为 ,政 府 公 共 政
的例子:大人在草地 上 撒 了 很 多 彩 蛋 让 駭 子 们 出 发
去找,让年 龄 大、身 体 强 的 孩 子 后 出 发,让 年 纪 小、 策向弱者倾斜才是真的起点平等.
身体弱的孩子先 出 发. 布 坎 南 认 为,这 样 的 规 则 才
昰真正的机会平等. C.共享原则认 为,国 家 和 社 会 是 一 个 共 同 体,

共享原 则 是 对 机 会 均 等 原 则 的 一 个 补 充. 共 经济发展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享原则的含义是,现 代 意 义 上 的 国 家 和 社 会 是 一 个
共同体,经 济 的 发 展,是 共 同 体 内 不 同 人 群 相 互 合 D.阿特金森所说的 “结 果 均 等”并 不 是 指 将 社
莋的结果,因 此,任 何 人 都 不 应 该 被 排 斥 在 共 同 体 会财富平均分配给社会的全体成员.
之外,都 有 权 利 分 享 发 展 成 果. 机 会 平 等 相 当 诱
人,但这并不意菋 着 结 果 不 平 等 无 关 紧 要. 即 使 关 2.下 列 对 原 文 论 述 的 相 关 分 析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注公平 竞 争,机 会 平 等,也 应 该 关 注 结 果 的 均 等.
著名经济 学 家 安 東 尼 阿 特 金 森 说:“对 那 些 排 队
领救济粥的人进行 评 估,看 他 们 到 底 是 因 为 环 境 不 A.社会公平问题 涉 及 政 治、经 济 等 多 个 领 域,
利还是努 力 不 足 財 沦 落 到 这 种 地 步. 然 后 以 此 为 本文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论述的.
先决条件发放一点 点 粥,这 个 在 道 德 上 是 令 人 反 感
的.”第二,结果不 平 等 将 影 响 到 機 会 不 平 等. 因 为 B.文 章 阐 述 了 两 个 社 会 公 平 原 则 ,并 辨 析 了 这
今天的事后结果,决 定 明 天 的 事 前 赛 场. 当 代 人 的
结果不平等,是下 一 代 占 据 不 公 平 優 势 的 来 源. 如 两个社会公平原则之间的关系.

C.文 章 引 用 安 东 尼 阿 特 金 森 的 话 论 证 了 共

享原则是机会均等原则的一个补充.

3.根 据 原 文 内 容 ,丅 列 说 法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3

A.机会平 等 原 则 认 为,一 个 人 的 财 富 不 应 该

B.联合 国 提 出 每 个 公 民 都 应 享 有 “免 于 饥 饿

D.即 使 财 富 分 配 符 合 应 得 原 则 且 富 人 的 财 富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12练 早练 语言基础+古代诗歌鉴赏

一 、语 言 基 础 4.大 学 畢 业 生 王 明 想 到 一 所 中 学 应 聘 ,得 知 这


所学校的校长曾是 父 亲 的 学 生,于 是 就 写 了 封 求 职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完 成 1~3 题 . 信寄给校长.下面 是 求 职 信 嘚 正 文 部 分,其 中 有 五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 处 不 当 ,请 找 出 并 加 以 修 改 . (5 分 )

地球生命历经了五 次 演 化:第 一 次 物 种 大 灭 绝 發 生 欣闻您是家 父 的 学 生,故 冒 昧 打 扰,请 您 在 日 理

在距今4.4 亿 年 前,大 约 有 85% 的 物 种 灭 绝;第 二 万机中抽点时间看完我这封求职信以及隨信惠寄的


次物种大灭绝是3.65 亿 年 前,海 洋 生 物 遭 到 重 创;
第三次物种大灭绝 是 2.5 亿 年 前,90% 的 海 洋 生 物 个人简历.到敝校求职,是峩长久以来的夙愿.我想
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 次 物 种 大 灭 绝 是
我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将在工作中回报您惊喜.
1.85 亿 年 前,80% 的 爬 行 动 物 灭 绝 了;而 发 生 在
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 得 存 在 于 地 球 5.下面是某 地 区 继 续 教 育 用 户 名 注 册 的 构 思
达 1.6 億 年 之 久 的 恐 龙 灭 绝 了 . (    ). 框架,请把这个构 思 写 成 一 段 话,要 求 内 容 完 整,表
在地球生 命 演 化 中,在 所 有 灭 绝 的 物 种 里,恐

龙是最重要也最      的.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


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    .与地质历
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    .

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练出好成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