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运动疗法法在精神科的应用

24小时报名咨询电话:010- / 400 650 1888
当前位置:&&&&&& > 文章正文
精神科心理治疗在综合性医院的临床应用论文
15:07 来源:&    【
】【】【】
精神科心理治疗在综合性医院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心理治疗在综合性医院的临床实用性,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患者在患病时的情绪变化,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方法运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暗示疗法、开导法。结果通过心理治疗使患者增强安全感,减少焦虑和不安。结论心理治疗应贯穿在全过程中,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其语言和行为;能影响和改变患者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的行为,提高患者认知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
【关键词】心理治疗;医院;应用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也称精神治疗。目前心理治疗的定义为:以医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包括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动或通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患者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主要有:精神分析疗法、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支持疗法、暗示和催眠疗法、松弛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各种不良行为的矫正,包括性行为障碍、人格障碍、过食与肥胖、烟瘾、酒瘾、口吃、遗尿、儿童行为障碍等,可选择使用性治疗技术、认知行为矫正疗法、正强化法等各种行为疗法。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中应用较早,也是较广泛的领域,包括各类神经症性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癔症、疑病症等,以及其他精神科疾病如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等。正常人在生活中有时也会遭到难以应对的心理社会压力,从而导致适应困难,出现自卑、自责、自伤、攻击、退缩、失眠等心理或行为和躯体症状。此时可使用某些心理疗法,例如支持疗法、应对技巧训练、环境控制、松弛训练、认知改变及危机干预等给予帮助。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已不仅仅局限于精神科治疗,心理治疗已广泛被综合性医院临床所应用,现报告如下。
1.心理治疗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一些调查结果显示,神经质、过分的担忧和疑病、在社会上更具独立性和对别人的怀疑性以及有内部紧张性等人格特点似乎与冠心病有关,但仍不能因此而认为存在着冠心病特征性性格:(1)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在不同的临床阶段,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和不同程度的否认心理倾向,做好应对指导工作。为了实施各项心理防治措施,应提倡对冠心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心理咨询,特别是集体咨询法常被国外专家所采用,收到了良好效果。(2)A型行为的矫正。A型行为是一种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个性定型,不能轻易地改变。而且,A型行为在社会上较易得到人们的赏识,许多人不能在健康期下决心去主动改造。矫正A型行为一般在医生指导下以认知行为矫正疗法为主要手段实施综合矫正。常用的模式有:冠心病知识和A型行为知识教育(常以分发小册子或集体讲课的方式进行)、松弛训练(要求将松弛反应泛化到日常生活中)、认知疗法(帮助患者进行认知重建和实施自我控制),以及想象疗法、行为演练、社会支持和运动锻炼等。Powell(1984)等使用集体定期咨询的方法对1012名患者进行2年期的综合行为矫正对照研究,证明患者的A型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变。(3)危险行为的矫正。吸烟、酗酒、过食和肥胖、缺少运动,以及A型行为反应等&行为危险因素&的改变需要一定时间和毅力,可分别使用各种行为治疗方法。(4)克服依赖性。某些患者原来就缺少运动,患病后变得更有依赖性,活动更少。这时要采用分阶段康复训练计划加以克服,根据患者的客观记录资料来决定什么时候增加运动,增加多少,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掌握好正、负强化的应用。(5)婚姻和性生活的问题。冠心病患者配偶的心理也常受到影响,主要是顾虑和忧郁。配偶有时还会夸大医生在患者出院时的各项嘱咐,结果就过分地对患者加以保护,助长了患者的依赖性和无用感,影响患者康复。对此,可利用集体咨询法对配偶进行相应的教育。
2.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情绪反应和提高他们对糖尿病医疗计划的遵从性。糖尿病患者长期的消极情绪反应不仅损害患者的心理健康,而且也可经由心理生理反应反过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康复:(1)医护人员应当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因为病情变坏或恶化常常是导致消极情绪反应的首要原因。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地提供情绪支持;(2)力争改变患者对疾病的悲观主义的认识与评价,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可以依据病程,引导患者适当地采取&否认机制&,以便赢得必要的时间以顺应和接受严酷的事实;(4)医护人员同患者间应当有充分的交往机会,以便让患者倾诉自己的忧虑和痛苦,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5)医护人员应当成为患者的朋友、老师和顾问。要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学会注射胰岛素和尿糖测定技术,帮助患者科学地安排生活、饮食和体力活动,避免肥胖和感染的发生。临床观察发现,紧张因素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有一定影响,而使紧张程度降低的方法则对代谢控制有良好效应。所以不少的心理学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松弛治疗。大多数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通过生物反馈松弛训练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糖耐量明显改善,外周血流量增加,微循环得到改善。
3.心理治疗辅助治疗紧张性头痛著名头痛专家Murtin认为,这种头痛常由于人际矛盾、不如意、羞怯、罪恶感、嫉妒、钻牛角尖、内心恐惧,以及有依赖性、性欲和冲动的控制等心态所致。此外,本病与人格特征有关。有学者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研究25例紧张性头痛,其中多数患者有疑病症、忧郁症、癔症;患者性格常有好强、固执孤僻、谨小慎微、内省力缺乏的特点,对他人的言论过度敏感,这就促使自己处于长期紧张、焦虑和恐惧之中,行动上又表现出强力自制,精神上有不安焦虑和抑郁不协调的心态。紧张性头痛还好发于某些职业,如会计、教师、描图员、纺织工人、计算机人员等,因长期低头可致枕颈部肌肉紧张、劳损。采用生物反馈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紧张性头痛,还可以预防。据文献报道,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效率可达95%.有心理障碍者可进行宣泄疏导放松治疗,消除紧张行为。严重焦虑抑郁者可加用安定、罗拉、多虑平等药物。头痛时也可用止痛剂、肌肉松弛剂和血管扩张药物。日常生活要注意意控训练,学会做到遇事不慌,遇难不忧,精神放松,调控紧张情绪,可以预防和治疗紧张性头痛。综上所述,精神科心理治疗在综合性医院可广泛开展。(1)对于急性疾病的患者:此类患者的特点是起病较急,且一般病情较重,往往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有时在给予临床医疗紧急处置的同时,需要同时进行一定的心理治疗,例如给予精神支持疗法、松弛疗法等,以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性质,降低心理应激反应水平,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但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一般应在疾病得到控制以后进行。(2)对于慢性疾病的患者:这类患者病程一般较长,由于无法全面康复以及长期的患者角色的作用,往往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并因此而导致疾病症状的复杂化,进一步影响了机体的康复过程。心理支持治疗和行为治疗等手段往往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慢性疼痛患者的行为矫正治疗、康复疗养患者的集体支持治疗等。
(3)对于心身疾病的患者:由于患者的发病过程中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参与,心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它包括两个方面:(1)针对致病的心理因素,通过帮助患者消除或缓解心理应激反应,以减轻疾病症状,改变疾病发展过程,并促进其康复。例如矫正冠心病患者的A型行为,紧张性头痛患者的认知治疗等。(2)直接针对疾病的病理过程而采取的心理学矫正措施,例如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的松弛训练,对瘫痪病患者进行的生物反馈治疗等。总之,心理治疗应贯穿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以其语言和行为,影响和改变患者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的行为,提高患者认知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进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病情较重,往往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有时在给予临床医疗紧急处置的同时,需要同时进行一定的心理治疗,例如给予精神支持疗法、松弛疗法等,以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性质,降低心理应激反应水平,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但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一般应在疾病得到控制以后进行。(2)对于慢性疾病的患者:这类患者病程一般较长,由于无法全面康复以及长期的患者角色的作用,往往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并因此而导致疾病症状的复杂化,进一步影响了机体的康复过程。心理支持治疗和行为治疗等手段往往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慢性疼痛患者的行为矫正治疗、康复疗养患者的集体支持治疗等。(3)对于心身疾病的患者:由于患者的发病过程中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参与,心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它包括两个方面:(1)针对致病的心理因素,通过帮助患者消除或缓解心理应激反应,以减轻疾病症状,改变疾病发展过程,并促进其康复。例如矫正冠心病患者的A型行为,紧张性头痛患者的认知治疗等。(2)直接针对疾病的病理过程而采取的心理学矫正措施,例如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的松弛训练,
对瘫痪病患者进行的生物反馈治疗等。总之,心理治疗应贯穿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以其语言和行为,影响和改变患者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的行为,提高患者认知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进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转发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护理考试相关栏目推荐
43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技术关键点体能训练解剖学研究?,广东省体育局2014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DSS2014158 第一作者:任绮(1974年- ),女,河北省,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运动与心血管功能.
  【摘要】 神经精神疾病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且患者也是易于伴发各类躯体疾病的高风险人群,神经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支出费用在国民疾病经济总负担占较大的比例.近年来,来自于动物和人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运动可以有效辅助治疗各类神经精神疾病和降低发生其它伴发疾病的风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运动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阿尔茨海默症、孤独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神经精神疾病; 运动; 辅助疗法【中图分类号】R741G8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09-02  
  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十分复杂,大部分疾病均是多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症、阿尔茨海默症等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已成为凸显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医疗负担在国民疾病经济总负担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1].由于神经精神疾病患者服用的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以及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和主观运动参与意识下降等原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也是其常见的伴发疾病.研究表明运动具有促进心理健康、降低患神经精神疾病及其伴发疾病风险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采用运动辅助治疗若干神经精神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文献予以综述.
  1 运动干预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为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运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脑结构、脑功能以及伴发病症等方面. 脑影像学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室扩大、脑灰质减少,第三脑室体积扩大,额叶和颞叶结构异常,脑体积明显减小.脑功能紊乱会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信息处理的速度、认知功能和注意力.
  MalchowB 等人研究耐力运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海马和灰质皮层厚度的影响,2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连续进行3个月耐力运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19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则进行桌球活动.实验的第6周和第3个月及实验结束后3个月分别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测试.在脑结构上,耐力训练组患者左脑的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的皮层体积增加,桌球活动组患者扣带回前部皮质的体积增加;在脑功能上,耐力组患者的全面功能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评分显著提高而且认知功能得到改善,桌球活动组患者认知功能没有变化;在停训3个月之后,这些显著性变化消失.说明耐力运动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但停训会显著影响干预疗效[2].
  运动还能减轻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伴发病症和促进体质健康.由于服用药物、主观运动意愿减少等因素,常常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伴发躯体疾病风险,例如体重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药物后通常会影响机体代谢并产生副作用,例如引起患者发生葡萄糖不耐受和肥胖.KuoFC等人研究了减重运动处方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与血清指标的关系,10周减重运动后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显著升高,而且血清BDNF水平与体重、身体指数变化呈负相关,提示减重运动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和改善体成分,降低服用精神科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3].在跑台步行和骑自行车这类有氧运动中,每次持续30-40分钟,每周进行3次中等强度运动,干预周期为10-16周,这样的干预方案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疗效,主要是中等至大强度运动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和认知功能、提高有氧能力和生活质量.
  2 运动干预在心境障碍中的疗效心境障碍有多种类型,如单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障碍、恶劣心境)、双相情感障碍(双相I型障碍、双相II型障碍、环性心境障碍)和有明确病因的心境障碍(药物所致的心境障碍、由一般躯体疾病引起的心境障碍),伴有与异常心境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 运动与患抑郁的风险呈负相关,而且运动参与度低会增高患抑郁的风险. 由于双相心境障碍患者的生活方式较为静态化,有的患者没有规律运动的习惯(每周一次),原因是抑郁状态时间较长、抑郁症状明显,患者的心境状况与运动频率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患者处于抑郁还是躁狂状态,抑郁时运动量减少, 躁狂时运动量增加.提示在为双相心境障碍患者安排运动干预处方时,应该
  根据患者处于抑郁还是躁狂的病况增减运动量[4].目前有大量证据证明,运动可以辅助治疗抑郁症患者,但是鲜有针对抑郁症者的运动处方指南,已有的指南都是基于专为健康人群制定的运动处方[5]. 多个随机对照实验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单独采用运动疗法可以降低焦虑症状,但是运动疗效低于单独服用药物的疗效,而药物结合运动可以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CombsK等人研究了运动结合抗抑郁药治疗对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紊乱的影响.实验分为运动监控组、居家运动组、药物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经过4个月的治疗和12个月的随访发现,运动对改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的疗效不明显[6].目前研究认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都可以降低抑郁症状,虽然两种方式的干预效果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仍可以作为治疗心境障碍的一种有效的辅助疗法,其运动方式和强度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 运动干预在焦虑障碍中的疗效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广泛性焦虑等. 目前对于运动干预焦虑障碍效果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有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进行30分钟70%V??O2max的急性运动后,血清BDNF浓度显著升上,该运动量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7].FussJ的研究发现运动应激在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的同时还可能引起焦虑行为,利用放射线阻断海马神经细胞生成可以抵消运动引起的焦虑[8].但也有研究认为运动虽然能提高BDNF水平促进神经细胞再生,但是也会导致焦虑,认为运动后血清中皮质酮的浓度升高可能会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肾上腺素能活动增强会导致焦虑[9].此外,人体研究发现,安静时经静脉注入乳酸可以引起血液中BDNF浓度上升,提示乳酸生成是导致血液中BDNF浓度增高的原因,而乳酸的浓度会随着运动负荷增加而升高,推测运动中产生的乳酸可能是导致焦虑症产生的原因[10].
  4 运动干预在阿尔茨海默症中的疗效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期及老年前期发生的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又称老年痴呆症.AD 患者的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 记忆、思维、分析判断、情绪等方面发生障碍.这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毒性寡聚体,神经原纤维缠结导致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 研究证实,BDNF基因与AD的发病有密切关系,AD 患者顶叶皮质及海马的BDNF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研究认为BDNF水平降低是A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减退的原因,研究表明急性和慢性运动都能够提高人体内的BDNF水平;有氧运动能够显著增加AD老年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血浆BDNF水平,而且BDNF水平与体力活动量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提高体力活动量可以促进体内BDNF水平[11].还要研究是采用药物与体力活动联合或单独干预AD 患者,运动干预方案包括有氧运动、柔韧性练习、力量练习和平衡练习.结果表明,6个月运动联合药物干预可以现状改善AD 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药物组也有改善但是没有显著性,两组之间的认知功能差异不显著[12].
  目前认为AD 与生活方式有关,对于具有潜在致病性基因型的高危人群至今没有治疗方法, 目前认为最佳的方法是通过增加运动、体力活动可以延缓病态表现型AD. 5 运动在治疗其它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运动辅助治疗其他各种精神疾病的研究结果提示,适宜的运动疗法具有一定的积极疗效. 多年以来强迫症的疗法局限于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已有证据表明对强迫症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具有一定的疗效.BrownRA 等人采用有氧运动作为强迫症患者的辅助疗法.15名患者进行了12周的有氧运动后,分别在第3周、第6周和运动后6个月对其进行随访,以强迫症量表评价疗效,研究发现12周的运动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强迫症状,而且在运动结束后6个月强迫症状持续减少[13].运动对治疗强迫症有一定的疗效,但过度运动可能会产生负效应.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强迫症都是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伴发症,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强迫症的原因与其过度运动的关联不确定,70%的研究认为有正相关、30%的研究认为有负相关或无相关性[14].
  癫痫是常见的最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把癫痫列入全球重点防治的五大神经精神疾病,儿童发病率高于成年人.WhitneyR等人对10名平均年龄9岁的癫痫儿童患者采用运动疗法,儿童进行连续5周、共10 次的运动练习及居家运动锻炼,运动干预前后均测试测试心脑电图、癫痫发病率、神经认知和心理学指标,包括抑郁、焦虑、行为问题.在实验期间,儿童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说明采用运动疗法可行且安全.5周后癫痫病儿童的视听注意力、注意力及维持时间、抑郁焦虑等情绪得到改善[15].癫痫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量远低于其同龄人,通过生理心理机制可以改善这类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此外,体力活动和运动锻炼可以有效改善脑功能,降低癫痫敏感性,
  降低焦虑和抑郁,改善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抵抗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作为癫痫的非药物性辅助治疗方法[16]. 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syndrom,TS)是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引起的疾病, 患者的身体某部位肌肉或某些肌群有反复抽动症状或伴发的行为异常,最常见的共存病症有焦虑或抑郁等情绪障碍.NixonE 等人研究一次性有氧运动对TS患者的干预疗效,18名患者在完成急性有氧运动期间多发性抽动频率比不运动时显著降低,在运动过后能持续保持较低的抽动频率,提示急性运动有持续疗效,而且TS患者自我报告的焦虑程度和情绪状况得到改善[17].
  6 运动辅助疗法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精神疾病是受遗传因素、生化和环境等综合影响的难治性病症.据我国民政部门2013年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人,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 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18]. 从已有文献可见,对于患者使用精神科药物产生的肥胖等副作用、营养不良和缺乏主观运动参与意识等问题,可以通过运动干预辅助治疗降低发病风险.目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仍亟待深入,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系统水平、行为认知水平等方面开展研究,把抑郁症、老年痴呆症、儿童孤独症精神障碍等常见神经精神疾病作为研究重点,关注妇女、儿童、老年人、职业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尤其是加强学生、农村妇女和留守儿童、职业人群、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等特定人群疾病干预,探索运动辅助防治神经精神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和临床运动处方[19].运动预防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成为有效降低国民疾病总负担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1] 费立鹏.中国的精神卫生问题&&&21世纪的挑战和选择[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1):1-10. [2] Malchow B,KellerK,Hasan A,etal.EffectsofEnduranceTrainingCombinedWithCognitiveRemediationonEverydayFunctioning,SympGtoms,and Cognition in Multiepisode Schizophrenia Patients [J].[ SchizophrBull.2015,41(4):847-858. 3] KuoFC,LeeCH,HsiehCH,etal.Lifestylemodificationandbehaviortherapyeffectivelyreducebodyweightandincreaseserumlevelof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inobesenon-diabeticpatientswithschizoG[ phrenia[J].PsychiatryRes.,2013,209(2):150-154. 4] SylviaLG,FriedmanES,KocsisJH,etal.Associationofexercisewithqualityoflifeandmoodsymptomsinacomparativeeffectivenessstudyof[ bipolardisorder[J].JAffectDisord.2013,151(2):722-727. 5] StantonR,HappellBM.Anexerciseprescriptionprimerforpeoplewith[ depression[J].IssuesMentHealthNurs.2013,34(8):626-630. 6] CombsK,SmithPJ,SherwoodA,etal.ImpactofsleepcomplaintsanddepressionoutcomesamongparticipantsinthestandardmedicalintervenGtionandlong-termexercisestudyofexerciseandpharmacotherapyfor[ depression[J].JNervMentDis.2014,202(2):167-171. 7] StrhleA,Stoy M,GraetzB,etal.Acuteexerciseamelioratesreduced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inpatientswithpanicdisorder[J].PsyG[ choneuroendocrinology.2010,35(3):364-368. 8] FussJ,BenAbdallahNM,HensleyFW,etal.Deletionofrunning-inGducedhippocampalneurogenesisbyirradiationpreventsdevelopmentof[ ananxiousphenotypeinmice[J].PLoSOne.,2010,5(9):1-8. 9] FussJ,BenAbdallahNM,VogtMA,etal.Voluntaryexerciseinducesanxiety-likebehaviorinadultC57BL/6J micecorrelating withhippGocampalneurogenesis[J].Hippocampus.2010,20(3):364-376.[10] SchifferT,SchulteS,SperlichB,etal.LactateinfusionatrestincreasesBDNFbloodconcentrationinhumans[J].NeurosciLett.,2011,488(3):[ 234-237. 11] CoelhoFG,VitalTM,SteinAM,etal.Acuteaerobicexerciseincreases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levelsinelderlywithAlzheimer'sdisG[ ease[J].JAlzheimersDis.2014;39(2):401-408. 12] AguiarP,MonteiroL,FeresA,etal.Rivastigminetransdermalpatcha[ndphysicalexercisesforAlzheimer'sdisease:arandomizedclinicaltrial [ J].CurrAlzheimerRes.2014,11(6):532-537. 13] BrownRA,AbrantesAM,StrongDR,etal.Apilotstudyofmoderate-intensityaerobicexercisefor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J].JNerv[ MentDis.,2007,195(6):514-520. 14] YoungS,RhodesP,TouyzS,etal.Therelationshipbetweenobsessive-compulsivepersonalitydisordertraits,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andexcessiveexerciseinpatientswithanorexianervosa:asystematic[ review[J].JEatDisord.2013,1(16):1-13. 15] EomS,LeeMK,ParkJH,etal.Theimpactofanexercisetherapyonpsychosocialhealthofchildrenwithbenignepilepsy:Apilotstudy[J].[ EpilepsyBehav.2014,37:151-156. 16] AridaRM(1),ScorzaFA,CavalheiroEA.Roleofphysicalexerciseascomplementarytreatmentforepilepsyandotherbrain Disorders[J].[ CurrPharmDes.,2013,19(38):6720-6725. 17] NixonE,GlazebrookC,HollisC,etal.ReducedTicSymptomatologyinTouretteSyndromeAfteranAcuteBoutofExercise:AnObservaG[ tionalStudy[J].BehavModif.2014,38(2):235-263.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2013年3月. [19]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办发[2015]44号,2015年6月.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疗法的禁忌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