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巴特尔要拍一部关于篮球巴特尔的VR电影?

如果波波维奇执教科比,会是什么样?

网易体育12月12日报道:

13-14赛季,总决赛4-1击败热火成功复仇,夺得波波维奇&时代第五座总冠军奖杯。马刺是21世纪北美四大职业联赛最稳定,也最伟大的球队。这一切的起点,就是96-97赛季,当邓肯横空出世的时候,刚刚接过帅位的波波维奇果断摆烂,拿到97年状元签,挑中邓肯。

“我嫉妒蒂姆,”接受ESPN采访的时候说,“他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为一位传奇教练打球。”科比职业生涯20年,也拿到了五座总冠军奖杯,其中11个赛季在NBA史上另一位传奇教练菲尔-杰克逊的手下度过。也许科比是认为,如果自己能在长达17年时间内为波波维奇打球,还能拿到更多的总冠军戒指,那就让我们来大胆的想象一下,科比为波波维奇打球,是什么样子?

最关键的几个问题在下面:

第一,职业生涯初期,科比会不会耐心接受罗宾逊的教导,等到2003年夏天,“海军上将”安心退役,才成为球队唯一核心?

第二,当波波维奇一脸怒容,朝着科比咆哮:“你XX的在干什么?谁让你投三分的,你这该死的。”(帕克就受过这样的待遇,从新秀生涯直到今天)的时候,科比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第三,当科比一场比赛已经拿了26分,且场上胜负未分,波波维奇却在末节开始阵容轮换,将他死死摁在板凳席上,科比会不会坦然接受?

第四,当遇见连续多个客场,最后一战面对勒布朗、韦德、波什领衔的热火,波波维奇却在赛前让他坐飞机回圣安东尼奥时,已经35岁的科比会安心回家,在电视上看球吗?

最后,是一个答案可能比如上问题都要复杂的问题,当科比重回2003年7月,遭遇他20年职业生涯最大的丑闻时,波波维奇会不会立刻将他踢出马刺?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科比不可能为波波维奇打17年球的原因。邓肯可以做到,并不是因为他和波波维奇性格有多么相近(事实上,真的一点也不相近),而是因为邓肯,他实在是一个在性格上无可挑剔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或许不爱说话,看起来有些木讷,但在随后的交往过程中,你会和他一见如故,像失散多年的老友,和他相处的时候,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种气质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后天培养的,所有人都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不管自己的性格脾气如何。

蒂姆-邓肯,就是这样的人。

很多球迷都知道,邓肯拥有心理学硕士学位,在这个大多数年轻球员大学念了一两年就着急挣钱的联盟里,邓肯算是一个异类。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一个承诺:14岁那年,邓肯和得癌症的母亲诀别时许下这个诺言:无论如何,我都会读完大学拿到学位。他最终做到了。

在维克森林大学读书的时候,邓肯撰写了一篇论文,名为《如何准备进入NBA》,他还亲自参与撰写了一本名为《厌恶人际关系行为学》的学术书籍,和四位心理学学士合著了其中一章:“吹牛者、自大狂以及自恋者:自我过度膨胀者的人际关系行为”。他甚至在1999年给《体育》杂志写了一篇类似自我精神分析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我天生就是个内敛安静的人。毕竟要我一边说话一边思考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的好友们可以证实这一点。回到心理分析的话题,我喜欢安静,是因为我喜欢思考。这也是我在大学选修心理学的原因。我没打算开个诊所(当然要是这次的停摆(99年联盟停摆,99-00赛季缩水到55场)持续的再长一些的话也许我会考虑一下的), 只是沉迷于内在的思维。在学校里,我学会了去了解别人是如何思考的,对此,我喜不自胜。”

这只是其中很简单的一段,但已经勾勒出了邓肯在待人处事上的大概轮廓,他喜欢观察,并且思考,然后站到他人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再加上他在篮球场上无与伦比的统治力,所以一切和队友、教练、管理层,甚至对手相处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再讲一个小故事吧,巴特尔曾经为马刺打过球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刚到圣安东尼奥的时候巴特尔英语很差,而且性格内敛,罕有和队友主动交流。于是邓肯站了出来,他主动向巴特尔学一些中文,坐飞机的时候也会用简单的英语和巴特尔聊天,为的就是让巴特尔更快融入球队,让他在异国他乡不至于孤独。

据说一瓶佳得乐,邓肯都会反复尝试两次,确认自己真的讨厌这个口感之后才会放弃。这样的一个人,就算没有被飓风摧毁游泳生涯(邓肯曾入选国家游泳青年队),也会在泳池里取得成功。

至于科比的性格,相信球迷们已经了解太多,最简单的一句话:“我宁愿做个赢家,而不是好队友。”便足以解释科比为什么和奥尼尔、杰克逊、拜纳姆这些曾经最亲密的战友都产生过矛盾,甚至一度反目成仇。

所以很可能,邓肯这种科比自己想有却不能有的心态,才是他产生嫉妒之情的根源。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作者:John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篮球巴特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