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嘱静脉注射鲁米那,但我执行了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怎么办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 麻醉及疼痛专业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6126|回复: 14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阅读权限2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阅读权限50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小儿我一般不用阿托品,因为小儿心率本来就很高,用了阿托品则心率更高!!所以我术前一般肌注东莨菪碱和鲁米那,如果年龄小点的,入室后直接用氯胺酮和依托咪酯微泵泵入就行,年龄大点的需要时可以先打硬膜外再加氯胺酮依托咪酯微泵泵入,这样可以减少静脉药的用量。如果小儿不能配合可以先按5mg/kg肌注氯胺酮后再打硬膜外。
阅读权限130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阿托品是可以引起心率增快,但老人或幼儿心率增快并不明显;东莨菪碱在老年人,小儿使用后可能出现躁动和谵妄的副作用。在现代麻醉学第三版,小儿一章,只是写了阿托品的应用,也提到可以跟氯胺酮混合肌注。不过先注射阿托品,可能对抑制腺体分泌效果比较好。
阅读权限20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我的习惯:因小儿呼吸道分泌物多,术前先肌注阿托品0.02mg/kg/次,减轻术中呼吸道腺体分泌。肌注安定0.2mg/kg/次
,以减少小儿术中躁动。然后是静脉氯胺酮2mg/kg,追加量为首量1/2。术中常规吸氧。当然术前得备好抢救用品及药品。
一叶轻舟行.jpg (24.72 KB, 下载次数: 0)
14:44 上传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我支持3楼的,我 也是那样用的
阅读权限20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我的做法是先阿托品(年龄偏小就用东莨菪碱)和鲁米那,30分钟后再用氯胺酮可以减轻术中呼吸道腺体分泌
,也可以辅助一些短效的镇静药如咪达唑仑,但不喜欢用安定,安定的作用时间太长,容易导致术后苏醒延迟
但是我的上述做法有个缺点就是要给小儿肌注两次,增加了 患儿的痛苦,再加上小儿大多不愿配合,常常哭闹
麻醉前用药目的是产生术前镇静和安定,抑制呼吸道粘膜分泌,阻断迷走神经反射以及减少全麻药需要量。小儿新陈代谢旺盛,术前用药按公斤体重计算,用量较大。鉴于硫喷妥钠、Υ羟丁酸钠、氯胺酮、氟烷、琥珀胆碱等药均需应用阿托品以对抗其副反应(迷走神经兴奋或唾液分泌增加),因此,阿托品在小儿麻醉前用药中占重要地位,剂量为0.02mg/kg,肌肉注射,其作用维持约1h,对手术时间冗长的麻醉,应每小时追加阿托品(追加量0.01mg/kg静脉注射)才能达到预期目的。阿托品的副反应是引起热潴留,对已有高热或脱水的病儿,可应用术前静脉注射给药(剂量较肌注量减半)。
1岁以下小儿,术前用药可仅用阿托品。1岁以上小儿,可加用镇痛药,哌替啶1mg/kg或吗啡0.08~0.1mg/kg肌肉注射,其镇静镇痛作用常很满意。哌替啶和吗啡可产生呼吸抑制,近年已较少应用。目前常以咪达唑仑0.05mg/kg、阿托品0.02mg/kg及氯胺酮3~4mg/kg混合后肌肉注射作为小儿术前用药,可获得满意镇静效果。咪达唑仑0.05~0.1mg/kg单独肌肉注射1min即起效,10~15min达作用高峰,产生良好的镇静及抗焦虑作用。
肌肉注射的缺点是注射时疼痛,对小儿是不良刺激,现改用口服法给药,常用咪达唑仑0.25~0.5mg/kg加适量糖浆或含糖饮料口服,用药后10~15min即产生镇静作用,20~30min作用达峰值,口服咪达唑仑后不影响术后苏醒时间,故小手术也可应用。曾比较小儿口服咪达唑仑不同剂量(0.25,0.5,1.0mg/kg)术前用药效果,发现三组镇静及抗焦虑效果相同,但0.5mg/kg及1.0mg/kg组起效较快。口服氯胺酮4~6mg/kg及阿托品0.02~0.04mg/kg,用药后10~15min可使小儿保持安静。氯胺酮大剂量(8~10mg/kg)口服,镇静效果好,但不良反应如呕吐发生率也增高,不宜应用。而氯胺酮(4~6mg/kg)与咪达唑仑0.25~0.5mg/kg伍用,镇静深度可增加。应用氯胺酮时必须合用阿托品(0.02mg/kg),以减少由于分泌物增多引起喉痉挛的潜在危险性。
舌下及鼻腔内滴入也可用于小儿术前用药途径,口腔粘膜血管丰富,药物可迅速吸收,而鼻腔内滴药药物吸收不如舌下途径快,且小儿常感不适,故鼻腔内滴药应用不广。
咪达唑仑(0.05~0.1mg/kg)、氯胺酮(4~8mg/kg)、硫喷妥钠(20mg/kg)也可直肠内灌注给药,但直肠内灌注操作较繁,且镇静效果不一致,有些病儿呈睡眠状态,有些则仍清醒甚或哭闹,主要与肠道内有否粪便及灌注药物是否被病儿排出肛门外有关,目前应用较少。
肌肉注射硫喷妥钠(15~20mg/kg)以往曾作为基础麻醉应用,但硫喷妥钠肌肉注射可产生呼吸循环抑制、喉痉挛等并发症,随着氯胺酮、氟烷、七氟醚等在小儿麻醉的广泛应用,此法已不再使用。
对某些较大儿童或急诊手术,术前用药可以采用静脉注射途径,常用咪达唑仑0.05mg/kg或氯胺酮0.5~1mg/kg静脉注射,可达到镇静效果。
感谢您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我支持用阿托品,小儿不怕心率快,就怕慢,如果你用了scopolamine或者sod luminal,那样的小孩子麻醉后很难清醒,我做的小儿麻醉基本上在术后都能很快哭着出手术室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我们多是分开肌注的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阿托品或东莨菪碱必须提前30分钟以上肌注,3岁以上的也可以使用小剂量的长托宁(盐酸戊乙喹醚注射液),价钱太高,不宜普及。
阅读权限100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作为小儿麻醉
抗胆碱酯酶的药物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哟
一般肌注药物起效时间与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半衰期有关系
我们一般下医嘱会说明
阿特品...肌注&&30分钟后用氯胺酮哟
】这样对于抑制小儿的分泌物是有帮助的哟
当然一起还是可以的哟
没有先肌注阿特品后用氯胺酮好一些哟
对于阿特品肌注只要控制在0.02毫克/千克肌注对于心率的影响是很小的哟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6月以上小儿麻醉期间体温有升高倾向,其诱因有术前发热、脱水、环境温度升高,应用胆碱能抑制药、术中手术单覆盖过多以及呼吸道阻塞等。期间体温升高,新陈代谢及氧耗量相应增高,术中易缺氧,体温过高术中可发生惊厥。
我还是在术前给足了阿托品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领了,谢啦
阅读权限50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还是阿托品比较好。阿托品要先用。
阅读权限50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分开吧,而且间隔10钟,先肌注阿托品。
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和阿托品术前针是一起混合肌注还是先打阿托品?
阿托品应该是在病房打的
氯胺酮在手术室打
所以应该是分开的
而且阿托品有个起效时间的,最好间隔一下
Powered by①控制血压,避免颅内压血压波动过大,注意观察有无;②发现破裂出血征象立即汇报医生,协助CTA检查做;3、颅内感染;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4、尿崩症;①监测尿量、尿比重,准确记录24h出入量;②遵医嘱应用抗利尿药,鼓励患者饮盐开水;③尿量增多期间,注意补钾,每1000ml尿量补充;1、饮食:合理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各种刺激;2、复查:注意休息,术后早期
①控制血压,避免颅内压血压波动过大,注意观察有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征象
②发现破裂出血征象立即汇报医生,协助CTA检查做再次手术的准备
3、颅内感染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控制探视,减少外源性感染的因素 ②加强脑室引流的护理,防止逆行感染。监测体温4次/d
①监测尿量、尿比重,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②遵医嘱应用抗利尿药,鼓励患者饮盐开水
③尿量增多期间,注意补钾,每1000ml尿量补充1克氯化钾 健康指导
1、饮食:合理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各种刺激及剧烈咳嗽,以免引起血压升高,忌烟酒,保持情绪平稳
2、复查:注意休息,术后早期MRI复查以便了解病情变化
3、功能锻炼: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户外活动室须有陪护,防止意外发生。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引起并发症
三叉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围手术期护理路径流程 评估
1、病因:各种原因引起压迫三叉神经后根和一种感觉性癫痫样发作。
2、症状: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反复发作性剧痛。
3、检查:辅助检查:肌电图及实验室检查。
1、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缓解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
2、饮食:予以流质或半流饮食,鼓励患者争取在发作后的时间内多进食,以保证营养和增强体质。
3、术前检查:协助完成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备血,各项过敏试验。
4、疼痛护理:避免发作诱因,保持心情愉快,合理休息,避免因周围环境刺激而产生焦虑情绪,鼓励病人运用指导式想象,听轻音乐,阅读等分散注意力,以达到精神放松,减轻疼痛。
5、皮肤准备:术晨剃头,之后用酒精消毒头皮,戴无菌手术帽。 术后护理
1、体位:全麻术后去枕平卧4-6h,头偏向一侧,全麻清醒后手术当日可适当抬高床头10度侧卧位;术后1-2天抬高床头15-30度;术后2-6天对于无创腔引流管者可指导下床活动。
2、病情观察:观察血压、脉搏、瞳孔、意识及肢体活动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若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
予更换辅料;还应警惕颅内继发性出血,同时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有无脑干受压症状。
4、疼痛护理:评估疼痛情况,警惕颅内高压的情况,遵医嘱使用脱水药或激素,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5、饮食护理:术后4-6h禁食,6-24h予以流质饮食,术后第二天予以半流质或软食,术后第三天予普食,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忌生冷,产气,刺激性食物。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1、颅内血肿与血管痉挛:多发生于术后24h内,表现为术后麻醉清醒,数小时后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瞳孔不等大,血压升高,进而嗜睡,呼吸深慢,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和呼吸停止,因此术后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护。
2、低颅压:术中吸除大量脑脊液,术后颅内渗血刺激,导致脑脊液分泌减少,术后患者有头痛,眩晕,呕吐等表现。
3、脑神经损伤:手术过程中对面神经牵拉或过多触动神经根可导致周围性面瘫,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嘴歪,咀嚼无力,眼睑闭合不全,声嘶,呛咳等。
4、脑脊液漏:观察有无脑脊液切口漏及鼻漏。
1、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大声说话或猛烈咀嚼。
2、饮食:饮食规律,加强营养,增强体质,进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促进身体健康。
3、用药指导:遵医嘱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
4、复诊:术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半年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至少复查两年
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路径流程
1、判断意识:根据GCS评分法,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观察瞳孔变化,异常指征告知医生
2、测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及医嘱使用心电监护,异常指标及时汇报医生
3、全身查体:检查有无肢体偏瘫,肌张力增高,有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4、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重、既往史、过敏史,完善患者入院评估单
5、三短六洁:清洁受伤部位血迹,更换病员服,全身查体有无皮肤破损并对症处理
1、心理护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情绪
2、休息: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获得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3、术前准备:①备皮:头部备皮;②备血:急查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③留Z导尿:妥善固定导尿管,并做好管道标识;④术前4、用药:遵医嘱执行术前阿托品、鲁米那肌肉注射;⑤文书记录:记录上述所有措施;⑥家属交代注意事项:手术的一般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签订知情同意书;⑦备好麻醉床,准备好术后监护用具及急救用物;⑧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
5、核对:与手术室交接,病人的腕带信息、一般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管道、病历本、CT片、术中用药
1、床边交接:①了解术中情况,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切口敷料情况;②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状况;③引流液性状及记录引流量
2、执行医嘱:遵医嘱执行等级护理、饮食并严格给药制度,观察用药后反应
3、检查:陪同CT检查(携带氧气袋及抢救盒),途中严密观察意识,搬动时注意管道
4、Z胃管:术后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留Z胃管,并给予饮食指导:流质或半流质,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营养
5、预防并发症:①术后24-48小时为出血高峰期,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肌力改变,观察有无两慢一高症状;②术后72小时至一周为水肿高峰期,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肌力改变,观察有无两慢一高症状;③术后6~9天观察有无癫痫、头痛、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6、拔管:①术后第2天:医生拔出头部负压引流管,并做管头培养,注意观察伤口有无脑脊液漏;②术后3~5天,膀胱收缩功能锻炼,定期试夹尿管,早期拔出尿管,预防尿路感染
7、头部拆线:术后6~9天可拆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交代注意事项,伤口愈合期间瘙痒,切勿用手抓挠,防止伤口出现红、肿感染
8、记录:完成文书书写
1、复查CT:由护士陪同复查头颅CT,情况良好,达出院指征
2、出院指导: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通知出院处,
开出院诊断书,完成出院记录,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3、饮食指导:进食营养丰富、全面的食物
4、用药指导:遵医嘱用药,不擅自停用、增减药物品种及剂量
5、定期复诊:复查伤口愈合情况,抽血化验检查各项指标是否正常,用药情况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路径
1、判断意识:根据GCS评分法,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观察瞳孔变化,异常指征告知医生
2、测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及医嘱使用心电监护,异常指标及时汇报医生
3、全身查体:检查有无肢体偏瘫,肌张力增高,有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4、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重、既往史、过敏史,完善患者入院评估单
5、三短六洁:清洁受伤部位血迹,更换病员服,全身查体有无皮肤破损并对症处理
1、心理护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情绪
休息: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获得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2、术前准备:
① 备皮:会阴部备皮;
②检查并完善患者各项检查: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片;③询问患者的疾病史、过敏史、排除造影剂的禁忌症。术前晚嘱病人饮清淡食物,术前4-6小时禁食水,对估计手术时间长的留Z导尿;
④术前用药:遵医嘱执行术前阿托品、鲁米那肌肉注射;
⑤建立静脉通道,用一次性静脉留Z针穿刺左侧肢体静脉血管内,以便医生在右侧进行操作;⑥家属交代注意事项:手术的一般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签订知情同意书;
⑦备好床,准备好术后监护用具及急救用物;
3、核对:术前取下金属饰品,义齿以免引起X线检查,准备完善后带病人入介入室。
1、体位:造影术后患者予以平卧位,患肢制动24小时,严格执行“三不准”即不准翻身、不准坐起、不准抬腿。
2、拔鞘组:一般患者造影术后30分拔除鞘组,并沙袋加压12小时,同时观察有无出血。
3、穿刺部位护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红肿,患者是否疼痛。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瞳孔,尿量的变化;严密观察肢体的血运情况。
5、皮肤护理:观察穿刺部位皮肤的温度,颜色,加强皮肤护理,以免发生压疮
6、预防并发症: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肌力改变,足背动脉搏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造影剂后护理:造影术后嘱病人多饮水,一般4小时饮水多于2000ml,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8、记录:及时准确的在文书上记录
1、复查CT:由护士陪同复查头颅CT,情况良好,达出院指征
2、出院指导: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通知出院处,
开出院诊断书,完成出院记录,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3、饮食指导: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
4、用药指导:遵医嘱用药,不擅自停用、增减药物品种及剂量
5、定期复诊:抽血化验检查各项指标是否正常,用药情况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护理流程
1、心理护理: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积极的信息,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
2、休息: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获得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3、术前准备:
①安全护理:防止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②备皮:按常规准备术区和供区皮肤。
③肠道准备:术前8h禁食,4h禁水。
④留Z导尿。
⑤术日晨取下义齿、发夹、首饰及贵重物品妥善保管,更换病员服。 ⑥术前针肌注。
⑦备好麻醉床,准备好术后监护用具及急救用物。
⑧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
⑨做抗生素皮试。
⑩检查患者术日晨有无发热,血压增高
4、核对:与手术室人员做好交接,核对姓名、住院号、床号等资料,无误后离开
1、床边交接:了解术中情况,及时测量生命体征,检查输液、伤口、皮肤等
2、体位:术后6小时予以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小时后予以床头抬高30°健侧卧位
3、病情观察:
①监护:心率、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
②敷料: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如有渗血应立即汇报医生
4、导尿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尿量及性质,术后48小时拔管,4-8小时内自解小便
5、饮食护理:鼓励6小时后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流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72临床路径汇总等内容。 
 2015 年单病种及临床路径实施工作总结 自 2010 年我院开展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以来,我院共开 展选择急性心梗、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缺血性脑梗死 4 ...  科临床路径管理汇总统计表病 种名称 总病例数 入径例数 完成例数 退出例数 年月日――年月日 均住院日 均住院费 均药品费 备注 说明:此表根据科室的临床...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印发稿)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患者。 ...  临床路径汇总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可以看看 月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专业总数(病房) 试点病种数 试点专业名称 开展临床路径试点专业数 试点病种名称 急性左心...  2014年度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_工作总结/汇报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临床科室不习惯,我们进行认真讲 解, 对于每月的数据汇总填报和工作工作中存在的...  理小组每月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和分 析,收集、记录和整理后上报院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由院 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负责将各科相关材料汇总并及时上报...  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路径汇总 隐藏&& 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  大城县医院 2016 年临床路径季度阶段小结 一、 数据汇总 2016年第一季度,全院共入径病例84例,其中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15例、脑出血8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 ,白内障...  临床路径统计汇总表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临床路径统计汇总表病例数 入组数 入组率 完成数 完成率 临床路径统计汇总表病例数 入组数 入组率 完成数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