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负重旅行助力电动装备自行车,助力的。

触电的感受---即时分享涞寅电动助力运动自行车的实际体验
用不同的设备和浏览器试了,可以正常打开啊!&
本帖最后由 STT 于
00:33 编辑
经过初步的通勤骑行,目前我最大的体会是如果一个自行车发烧友觉得生活中也需要用到电动车,应会喜欢涞寅这款助力运动自行车。我把它叫做助力运动自行车,而不是称作电动车,这么绕口,只是为了表达特别具体的意思,将其和普通的电动车区分开,不是给它命名。如果要命名,应该起个更简单上口容易记的名字。(在尚未有合适的称呼之前,为了行文方便,下面我暂时还把它称为电动车)
既然我说了一部分自行车发烧友会喜欢这款电动车,或者说这种电动套件。言外之意就是不发烧骑车的普通民众可能不会买帐。这是因为这款电动套件一定要踩才会有电动助力,也就是说牙盘一定得转,不转电机就停。一般民众买电动车的目的绝大多数是为了纯省力,就是自己彻底不用动了,给电车子就跑。(还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于人生的价值,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因此,如果买了辆电动车不踩不会动,以其理解能力是无法接受的。更何况在价格上那种非智能的廉价电动车价格很便宜,也符合普通民众以价格作为选择的优先条件的想法,因而很难理解有什么理由花上两三倍的价格买一辆脚不动就不会跑的电动车。
那么为啥自行车发烧友就会买账呢?其实也不是都会买账,还是会有相当大比例的自行车发烧友是不接受电动车的。原因有二:一是普通的运动自行车对其而言完全够用,二是很多车友是极端的纯人力骑行拥趸,有不少还是骑行大咖、牛人等等,以骑行能力超强而感到自豪,在情感上不接受甚至BS使用电动车。但是我认为仍然会有很大一部分车友会使用电动车或者助力自行车,这是因为有不少环境不适合骑普通自行车。比如你正在发力骑行气喘吁吁时忽然路过一个工厂或者渔村,或者有一辆黑烟汽车通过,异味儿浓重,你想屏住呼吸通过,怎么办?比如在骑车上班通勤的路上有段大坡,骑车上去会出一身大汗,而你不想满身大汗地进办公室,咋办?比如盛夏时节,你想骑电动车上班(不出汗),骑自行车下班顺便锻炼,怎么办?比如你的家人或者GF体力不行,对骑车远距离出行胆怯,没信心,你想让她陪你骑车,怎么办?再如我的例子,一直想给父母买助力自行车,让他们骑车锻炼,累了不想骑了或者因故体力不支可以开启电动模式回家。(因为所在城市污染较重,市长被环保部约谈而暂未实施)等等这些情形,足以让对于骑车的思路比较活泛的车友对助力运动自行车产生兴趣,而只要宣传得当,让人们认识到有这种产品,确实会有足以支撑起这种产品的市场。
我对涞寅电动车的体验,就是在上述对于电动车的理解的前提下开始的。涞寅使用的这种电动套件,动力输出有从0到5共6个档位。其中0当是非电力档,当选择这个档位时,貌似没有电动助力输出,要靠纯人力骑行。其它1-5档,越往上动力越强。对于肉眼难以观察但骑起来感受不佳的缓上坡路段,1档足以应付;对于看上去让人害怕,觉得没有信心能上去的陡坡,用5档。我最喜欢这个车的低档位,比如1档,就好象有个力量在后面轻轻推着,但又不会让踩踏有踩空的感觉。(待续)
纯助力也不能解决需要憋气骑行的问题,应该同时实现智能助力和纯电功能。你拿到是哪款?不会是大梁傻大电池、钥匙刮腿的海鸟吧?
本帖最后由 STT 于
12:26 编辑
纯助力也不能解决需要憋气骑行的问题,应该同时实现智能助力和纯电功能。你拿到是哪款?不会是大梁傻大电池 ...
很赞同你的意见。我就接着你的看法接着说:应该具备智能助力和纯电功能。目前这款套件的设计,只有智能助力而没有纯电。因而从1到5档,都是脚要踩,电助力才会输出。如果脚停止踩踏,助力也会停止输出。在平路时,车子仍然会靠惯性前进,而在爬坡时,车子会马上失去动力速度迅速下降,就跟捏了断电刹把效果差不多。这种设计,我觉得骑行发烧友尚可接受,因为有助力输出,脚不停地踩踏不难坚持,脚停踩车子失去动力的特点很快能习惯。但是对于普通民众或许就不够理想了,因此我认为还应该加上纯电动助力档。目前我想象中比较理想的设计是这样的:套件的动力控制放弃按钮式设计,采用无级(5级)左转把,在转把相当于摩托车转向灯的部位加上一个控制拨杆,一侧可选择纯电动骑行,这种模式下电动助力不管踩或者不踩都持续输出;另一侧则是目前的智能助力输出,只有持续踩踏才有电动助力输出。这样一来,如果脚踏坏了,或者别的什么原因不想骑了,就可以靠纯电动驱动完成剩下的路程了。当车子给不会骑运动自行车的外行使用时,他(她)才会比较习惯。
设计了纯电和智能助力两种模式之后,后轮驱动方案就比中轴驱动(中置电机方案)多了一个优势:中置电机方案要想实现这两个模式共存,必须在中轴和牙盘上加装额外的齿轮和链条,以便在中轴不转动的情况下牙盘还能转(继续驱动车子,因为中置电机方案就是链条驱动,牙盘不转动力就没了,不可能一辆车子设计两套链条),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在中轴上设计象后花鼓那样的棘轮驱动系统,增加了中轴部分的复杂度,有可能牙盘就不能随意选择市面上的普通自行车牙盘了,这是中置电机系统的一个大局限。车友在使用自行车时发生后花鼓损坏无法骑行的案例并不少,如果中置电机的驱动棘轮部分损坏,那就哭天无泪了,旅途中是不可能补给修复的。因而在纯电和智能驱动共存这一点上,后轮驱动比中轴驱动有优势。
当然有利就有弊,增加了纯电动档的设计是很完善了,但也带来了一个缺点:对人惰性的考验更严峻了。非踩不可有弊但也有利,就是逼着你非得动动不可,想我们为啥骑车,不就是图动动吗?目前这种智能设计,杜绝了偷懒的可能,但也并不过分:没有动力输出时也没有刹车,平路可以滑行,上坡会停下,跟骑普通自行车一样。反而有利于培养持续踩踏的好习惯(并不是蛮力重踩),本来在爬坡过程中也没有理由停止踩踏。
因此,如果不提供纯电动档,只是控制器改成转把带电子显示屏,感觉就是极好的了,上下按钮式用起来感觉人性化还是差了些,这一点有必要效仿摩托车的转把加仪表的设计。期待后续产品能改进,到时这个是肯定要升级的,单独换个电子显示转把控制器也容易(都是插接的独立配件)。
还有一点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0动力档。前面谈到过,0档是没有动力输出的,设定在这一档时间久了,会自动关闭动力设定,要再想助力必须重新开机,麻烦,说明设计者还没有吃透车友对0输出的需求:应该把0输出视同其它5档输出,相当于汽车的空档滑行,而不能一到空档就等于拔钥匙了。也就是说0档不能等于电动部分没有开机,而应该是开机状态,随时可以转到其它动力档位而不需要重新开机。
关于0档我目前的试用还有个体会,就是车子的惯性表现太好了。当后轮空转时,并不能象高档公路车的轮组那样哇哇叫着转上一两分钟都没有停下的意思,可能是因为电动机自重比较大,转上几秒钟也就停了,马马虎虎可以判断刹车没有产生不应该有的阻力而已。但是当骑行时,这款车的惯性非常好,可以说感觉不到后轮是个电动机,没有所谓的磁阻。这曾引起了我的怀疑,觉得是不是0档仍有输出啊,甚至神经质的下车把后轮抬起看看是不是自己会转,后来一想这车只要牙盘不转就没有电动助力,不踩而抬着后轮当然不会动,感觉又冒傻气了。当时就觉得这0档表现这么好到底有没有输出还真不好判断了,只能从0档过一阵子会自动关闭(按键无法唤醒,说明真是关机了)而车子动力表现没有异样来判断确实是骑起来比较轻快。
这应该是大家都比较重视的好消息:电动车的磁阻问题一直是困扰有些偏向自行和电动跨界车但又不愿接受磁阻因而不情愿地放弃跨界车的重要原因。我可以说以我目前的体会来说,骑这款助力车不开电的时候,感觉和普通自行车一样。不仅感受不到磁阻,而且因为增加了电池和电动机多出那几公斤份量也觉察不到,这一点是很令人满意的。
莱茵使用的电动助力套件纯电动模式应该是有的,只是没有安装转把,赞成版主的看法,应该把转把安装上,实现人力 电力双模式。有转把的好处在于起步时可以快速起步,纯助力模式在忘记换低档位时起步较沉重。
<p id="rate_13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给力!&威望 + 2 点
BIKETO币 + 2 ¥
" class="mtn mbn">
骑行体验已在分享中,电器参数还需要学习,目前只知道是36V。电机可能是因为定制的缘故,上面啥LOGO和文字都木有,我打算贴RHINE标和BIKETO贴纸美化一下。
8安时纯电理想状态估计也就30~40,助力60-70.理想的电池容量是单20安时的双电池
站长推荐 /1
动动手指拍拍照各种冬天户外必备品等你带回家,快来参与吧!
论坛管理员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用上科技加成 电助力自行车能骑多快、多远?
无论从展会还是市场表现来看,欧洲人现在真的对电助力自行车着迷了,无论是电助力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还是旅行车,都成爆发性的增长,是目前全球自行车市场最大的亮点所在。不过相对于说一大堆电动车的好处,或者技术名词,对电助力自行车不熟悉的车友更好奇的还是它们究竟能骑得多快,骑得多远。外国网站近期就做了一番分析。电助力自行车的速度其实目前还没有说电助力自行车的极速记录,因为电助力始终还是要人去踩,能骑多快,上限还得看骑行者的腿力。不过根据地方法规,电助力自行车的助力输出是有速度限制的,在英国,电动机会在时速24公里以上时就停止输出,欧盟国家(英国已脱欧)的助力时速限制为25公里。在美国,不同的州对于电助力自行车的规定不一样,助力时速限制也有一些出入,例如在爱达荷州,电助力自行车被视为是一种“类电摩托”,时速限定在48公里,但是不需要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在加州,电助力自行车的限速就下降到32公里每小时。根据美骑记者在欧洲展了解到的情况,欧洲的电助力自行车分成不同的级别,电动机功率300瓦以下的车型的确在时速超过25公里时要停止助力,不过功率超过300瓦的车型的助力时速上限就被提升到45公里,但这些高功率的产品需要在交通部门做登记。欧洲市场中还有很多电助力车型是拥有500瓦甚至更高电动机的,它们就被视为是机动车了,需要挂号牌,并没有助力上限,可以随便飚。目前多家电动机系统生产商都在往高功率产品靠拢,SHIMANO目前的产品最高功率为400瓦,预计很快会推出500瓦版本的电动机。德国的博世就是目前大功率电动机的主流,众多重口味的电助力山地车都离不开它,如获得今年欧洲展创新展最佳车型的LAPIERRE OVERVOLT,最强悍的版本功率高达600瓦,基本等于3~4个普通人平稳踩踏的输出水平。电助力自行车的续航虽然电助力自行车没电了还是可以踩踏的,但这里的续航当然是指电池的续航能力,这就要牵扯到电池的容量、电动机功率、路面情况、自行车重量等情况。就以博世最新的电助力马达为例,如果骑行者体重在80kg以下,骑行时速为20公里每小时,在正常模式下续航里程为80公里,如果使用经济模式,续航里程可提升到140公里。在另一方面,电池也是有使用年限的,使用了一段时间后,电池的容量会出现小幅下降。博世会对它的电池提供两年的保修,而SHIMANO的电池则可充放电1000次,可支持约6万公里的骑行。责任编辑:hzh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这样干脆弄电动车就好了 中国遍地都是 而且最早的电动车也不是从自行车演变来?
查看回复(7)
建议有机会去骑一下,感受一下电单车带来的使用体验,跟你理解中的电动车完全不一样。
倒不是否认其良好的感受问题,就像故意顺着风跑步一样,始终觉得有违骑行的初衷
骑行的意义不一定要挑战自己或者追求运动量,可以是用快一点的速度行进,就像通勤
那就该思考一下“骑行的初衷”是啥了?
骑着高兴就好,管我骑的是电单车还是摩托车
装上发电花鼓是不是川藏神器...
查看回复(6)
发电花鼓是需要人做功来进行发电的,也就是说带来的是阻力,发电机与电动机可以理解为是反着的.....
上坡助力,下坡发电 ,上坡关掉发电花鼓
关掉发电机貌似不太容易吧,因为按照经典发电机结构要把磁体和线圈分离才行
不形成闭合电路是没功率输出的,两头只有电压而已,一个开关搞定
这你就要考虑发电花鼓“增加的重量与阻力”VS“发电效率”了,以及“发的电”能带来多少续航的增加,就目前来看,效率太低,增加的续航太少,几乎没有意义,这也是绝大部分电单车不用这东西的原因。还有,发电花鼓已经出现N多年了,现在很多日本的车会装,但都是为车灯供电。
试骑过感觉没什么卵用,时速超过20多公里就不助力了,车身又重,感觉更费力。还是适合不骑车的人休闲骑吧。不过爬坡倒也不错。
查看回复(3)
有些是因为限速了,捷安特的XTC 0E+就不限速,助力模式骑到45公里时速
这样会不会比较危险?
我觉得还好,对于平常就骑运动车的人问题不大,不过我觉得法律法规上应该进行规范,比如也类似欧洲,超过25公里的车要进行注册管理
电助力能使体力弱的人也能去很多艰难的远方。
查看回复(2)
如果是我体力较弱,我可能会选择摩托或骑车
禧玛诺这套肯定贵死
查看回复(2)
在电助力市场,德国BOCH才是真土豪。不过现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了,SHIMANO、松下、YAMAHA、马牌,还有国内的轻客、四方电机都来争电机市场,价格会逐渐降下来的
我正在改装轻客旗下KUPPER品牌的山地车,模块化做得很好,整车价格已经不到3000了
的确爽,特别是力矩助力传感器的
电动失去意思啊
听说国内的金城工业做了电助力自行车,和电单车不一样!骑行很轻快。
不如我大公路
。。。一直不喜欢电助力!这不就是电车么
快变摩托了
别在弄这些电助力的新闻了,看着就不顺眼
把自行车往岐路上领
查看回复(1)
欧洲人一直追求多元化,中国自行车市场这几天就围着竞技转,过于单一,市场才这么差
可以不用坐缆车或推车就到达一些山顶,然后愉快的下山,推车半小时下坡一分钟还是蛮不爽的,不过价格好象和越野摩托重叠了,每样一台似乎更多乐趣。
我怎么觉得没有意义呢?带助力的单车你们觉得好吗?
SOOIG小果D2重量(含电池)13.5kg,最高车速25km/h,助力里程50-100km/h,电机规格为36V,电池容量10AH,电池充电时间为4-7小时。
2.jpg (71.78 KB, 下载次数: 0)
13:27 上传
相比传统自行车,SOOIG小果D2、D3加入了自主电机(前驱)、混合动力系统、锂电池,可实现电动助力,共分为5档调节,尤其适合爬坡、逆风出行。遇到坡度的时候,智能系统会根据用户给动力,自助补给助力,帮助用户上坡。
3.jpg (21.76 KB, 下载次数: 1)
13:28 上传
4.gif (40.97 KB, 下载次数: 0)
13:28 上传
值得一提的是,SOOIG小果D2、D3采用小果智能助力电单车分段式并线技术,出现故障时只需分段式更换,不用整体更换,节约维修成本,非常方便。8秒定速巡航功能让骑行更省力。
5.jpg (30.02 KB, 下载次数: 0)
13:28 上传
可以试试吗
多年前我见过一辆,是用山地车改装的,改装费用是2K,用锂电
这个可折叠的才是最方便的 可以上车出去……
站长推荐 /1
动动手指拍拍照各种冬天户外必备品等你带回家,快来参与吧!
论坛管理员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助力自行车旅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