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锋鞋子一般加什么呢.对抗.还是街篮pg跑动传球

最篮点161期中锋之殇搜狐体育_赛场_体育赛事_千华网
最篮点161期中锋之殇搜狐体育
核心提示:
近日热火的白边和勇士的格林就“传统中锋依然濒临灭绝”的话题展开交锋,而有着“巧克力惊雷”之称、前费城名宿中锋道金斯近日因心脏病去世也引来全NBA球员的悼念。随着NBA篮球对速度以及投篮的需要,内线球员的进化和退化已经是有目共睹,甚至几年前“魔兽”霍华德还要扮酷装超人以中锋身份拿下了扣篮大赛的冠军,但是他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中锋。
近日热火的白边和勇士的格林就“传统中锋依然濒临灭绝”的话题展开交锋,而有着“巧克力惊雷”之称、前费城名宿中锋道金斯近日因心脏病去世也引来全NBA球员的悼念。随着NBA篮球对速度以及投篮的需要,内线球员的进化和退化已经是有目共睹,甚至几年前“魔兽”霍华德还要扮酷装超人以中锋身份拿下了扣篮大赛的冠军,但是他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中锋。实际上目前联盟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中锋寥寥可数…【详细】
传统中锋濒危 考神力压魔兽乔丹
传统中锋濒临灭绝,正如“白边”和勇士格林争论的那样,不幸言中,事实如此。
传统中锋按照简单标准要求,至少是身高2.08米为最低标配,场均篮板超过8.5个封盖超过1.2次(起码的对篮下的保护,内线角色扮演),得分超过10分(对对方篮下基础性的冲击力,事实上已经降低标准),以及球队对于角色的需求程度(出场时间超过25分钟,平均每节在场6分钟为底线)来划分有如下中锋球员:快船的小乔丹(场均34.4分钟11.5分15篮板2.2次封盖),国王的考辛斯(场均34.1分钟24.1分12.7篮板1.7次封盖),公牛的保罗-加索尔(场均34.4分钟18.5分11.8篮板1.9次封盖),钱德勒(场均30.5分钟10.3分11.5篮板1.2次封盖),奇才的戈塔特(场均29.9分钟12.2分8.7篮板1.3次封盖),猛龙的瓦伦修纳斯(场均26.2分钟12分8.7篮板1.2次封盖)以及霍华德(场均29.8分钟15.7分10.5篮板1.2次封盖,只打了41场比赛本来不该入列),是的,只有这7个人而已。然而这7个人当中,传统中锋还不能包括不会低位进攻的小乔丹、霍华德和面框技术粗糙的钱德勒,或许戈塔特和瓦伦修纳斯勉强合格,而加索尔技术全面对抗始终为人诟病,至于考神似乎更像是五号位浓眉的感觉。
那么我们再缩小一下范围和要求的话,一些看起来最接近传统中锋的球员才会出现:鹈鹕的阿西克(场均25.7分钟7.2分9.7篮板0.7次封盖),公牛的乔金-诺阿(场均30.6分钟7.2分9.6篮板1.1次封盖),爵士的戈波特(场均26.4分钟8.4分9.5篮板2.3次封盖),勇士博格特(场均23.6分钟6.3分8.1篮板1.7次封盖),灰熊的马克-加索尔(场均33.2分钟17.4分7.8篮板1.6次封盖),魔术的武切维奇(场均34.2分钟19.3分10.9篮板0.7次封盖),篮网的洛佩兹(场均29.2分钟17.2分7.4篮板1.8次封盖),骑士的莫兹科夫(场均25分钟10.6分6.9篮板1.2次封盖),霍福德(场均30.5分钟15.2分7.2篮板1.3次封盖),希伯特(场均25.4分钟10.6分7.1篮板1.6次封盖),佩科维奇(场均26.2分钟12.4分7.5篮板0.39次封盖)。我们暂且将联盟能数得上的内线暂时列举到此,那么所谓的传统中锋似乎在每个人眼里已经展开。
实际上联盟中锋可以划分三个类型:第一是传统型,第二是田径型,第三是单一功能型,第四是万能型。
第一种传统型,应该有小加索尔,戈塔特,莫兹科夫,钱德勒,瓦伦修纳斯,佩科维奇,博格特还有阿西克。这么来看目前小加索尔是目前传统型中锋的第一人选,无论是从战术价值还是个人作用体现,小加在灰熊内线的攻防两端都体现出了极大的作用,拥有一手萨博尼斯的挡拆和传球,略带复古味道的打法和全能的技术,最重要的是比大加索尔更勇于和善于对抗,这让小加索尔成为目前联盟炙手可热的超级内线。而莫兹科夫也算是传统类型,而且跑动能力优异,而博格特如果没有伤病则也算是传统中锋里很优异的类型。而佩科维奇依然保留了传统中锋最强势的对抗优势和比较劣势的跑动能力和移动能力。
第二种类型也就是田径型。这一种无疑代表人物就是小乔丹和霍华德,实际上钱德勒的背身能力略好,所以勉强划分到了传统类型,但实际上刚出道那会钱德勒也算是田径型,只是后来转型了而已。不过小乔丹和霍华德低劣的背身能力和绝佳的运动天赋让他们成为田径类型的典型代表。诺阿应该也算入列田径型,他不惜命的奔跑和运动神经让他可以跻身这个行列。
第三种类型则是单功能类型。事实上魔术的武切维奇如果防守能更好,那么他应该是万能型,不过魔术更依赖他的进攻,而阿西克只会防守,希伯特也属于防守型中锋,还有爵士的戈波特也算此类型。通常来说功能型内线现在比较流行,比较如霍华德小乔丹那种猛兽少得很,而球队目前有针对性的建设让阿西克这种在一项技能上展现实力的球员大受欢迎。
第四种则是罕见的万能型。实际上如果不算对抗在内,大加索尔应该是万能型的代表之一,不过加索尔的对抗确实不足以称作没有缺点。然而放眼全联盟,能够从对抗,技术,身高,防守甚至策应助攻来说,全面接近超级中锋的概念的,似乎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国王的考辛斯。这个在上赛季屡屡打爆浓眉的超级中锋,场均得分列全联盟第5,篮板全联盟第3,以其卓绝的跑跳能力和对抗闻名,并且拥有一般内线没有的投篮范围和手感,而在面框和背身技术中也算内线上乘。考辛斯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当今第一中锋。
然而即便如此,联盟传统中锋的落寞甚至逼近濒危的状态已经不可否认,这些所谓的大个子们还没有清算他们在内线持球率和内线进攻率这两项数据,如果算上估计又要刷掉一批人选,可以看出现在中锋已经分门别类居多,而传统中锋已经被逼到了最后的阵地……【详细】
中锋全面蓝领化 或因篮球革命所致
在篮球英语中,“Centre”代表的是中锋的意思。在传统篮球中,中锋通常就是球队的攻防核心所在。拥有超级中锋的球队,往往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NBA联盟中,中锋书写了非常辉煌的历史:拉塞尔、张伯伦、贾巴尔、奥尼尔、奥拉朱旺,几乎都是各个时代的统治者。
然而,上赛季主打小球的勇士拿到了总冠军。此前几年夺冠的热火、小牛,也都在不断削弱中锋的作用。近些年来,优秀的中锋越来越少,大多数中锋都成为了队中的蓝领球员。真实的情况真的如此吗?
一、以场均20+10作为判断标准
赛季场均20+10,通常是判断一名中锋是否优秀的基本标准。我们先以这个标准,来观察符合这一要求球员数量的情况(单季至少出场50次,缩水赛季不列入)。
赛季场均20+10球员数量
场均20+10球员数
场均20+10中锋球员数
从这项数据上看,近些年来场均20+10的球员总数上并没有减少太多,但是,中锋球员场均20+10的却越来越少。近几个赛季中,只有考辛斯、杰弗森、霍华德属于比较传统的中锋球员。而浓眉戴维斯、乐福、格里芬等球员,都是属于能里能外的球员。
如果我们将数据要求提高到精英级别的场均25+12+2(封盖),那么,联盟最后一次有球员打出这一数据的是2001-02赛季的邓肯。自从有封盖统计以来,一共有6位球员打出过这一数据:贾巴尔(5次)、鲍勃-麦卡杜(3次)、奥尼尔(4次)、奥拉朱旺(1次)、大卫-罗宾逊(2次)以及邓肯(1次)。也就是说,联盟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出现这种精英级别的中锋了。
二、球队中锋的作用
2014-15赛季的总冠军勇士队,其首发中锋博古特在季后赛中场均只打23.2分钟,只得到4.7分8.1篮板1.8封盖。在总决赛最后三场,他一共只打了2分46秒,直接遭到弃用。球队的中锋位置,更多时候是大前锋格林在客串。那么,中锋球员在球队的重要程度,是不是真的越来越低呢?
为此,我们选取不同赛季,对当季WS值前30名的中锋球员的数据进行分析。
各季WS值前30名中锋数据
(注:1998-99赛季为缩水赛季,所有数据均按比例调整)
1、从WS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锋整体最强的时代,而在进入新千年后,中锋整体出现了一个下滑,但在近几年来看,中锋的整体水平在提升;
2、近几年中锋得分能力出现了减少,而篮板能力出现了提升,这是中锋的球队地位改变所致。从得分/篮板数据看,中锋蓝领化的趋势开始越来越明显。
我们再来看一下2014-15赛季中锋球员的一些数据:
泰森-钱德勒
马克-加索尔
瓦兰丘纳斯
布鲁克-洛佩兹
尽管2014-15赛季,中锋的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依然是蓝领中锋为主。特别像小乔丹、钱德勒、戈塔特、德拉蒙德、诺阿等球员,都是守强于攻的球员。像奥尼尔、邓肯、奥拉朱旺这样级别的中锋,生涯场均可以达到20+10,得分/篮板都在2.2左右。因此从这一点上看,目前的中锋球员中的确缺少佼佼者。
三、投射距离,对中锋的新要求
中锋地位的改变,跟目前的风格打法是有很大关系的。一项平均投篮距离的数据证明,从2000年到2014年的15年间,NBA球员的平均每次投射距离从12.0英尺到了12.8英尺,而命中率还出现了一定的提升。
各赛季NBA球员命中率与投篮距离
平均投射距离(英尺)
平均投射命中率
受此影响,对大个子球员的射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15赛季中,身高在6英尺10英寸(2.08米)以上的球员中,三分出手超过100次的球员一共有21人;而在2014-15赛季中,达到这一标准的是14人;在1994-95赛季中,只有7名球员能够达到这一标准。
不得不说,篮球运动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球员整体能力的提升、投射水平日益精良的情况下,内线球员打法、地位上的改变或许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详细】
从麦肯到大梦 四大中锋开启巨人盛世
盛极必衰,然而在走向没落之前,NBA的统治级力量依然把控在中锋手里,除了上世纪90年代乔丹的一统天下。然而也正是那个时候,中锋迎来了盛世,从麦肯时代到四大中锋,NBA五号位的传承一直都是薪火相传。
当时一个身高只有2.08米体重只有110公斤的白人大个子,却成了NBA进化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那就是麦肯的出现。当时麦肯先后导致了大学篮球规则的改变和职业篮球的规则修改,应该说作为NBA的第一个超级内线,麦肯不但树立了关于“得中锋者得天下”的理念,更是树立了超级时代球星的标准。从这一点来说麦肯是先驱者,也是奠定“篮球是巨人运动”理念的奠基人。
而在麦肯之后,才出现了两个超级怪物,张伯伦和拉塞尔的争锋将中锋统治时代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应该说“双峰争霸”的岁月是整个NBA中锋历史史诗级的对话和巅峰,即便是后来的四大中锋时代,也从没让中锋在历史的舞台如此耀眼夺目。然而不仅仅有双雄称霸,还有很多伟大的中锋在那个时代和随后的时代应运而生,其中包括职业生涯场均18.7分和12.9个篮板的纽约神塔威利斯-里德,作风凶悍无比的钢铁巨人内特-瑟蒙德,随后更是出现了“天勾”贾巴尔,火箭神塔摩西-马龙,才华横溢的比尔-沃顿,绿军的常青树帕里什,异类超级迷你中锋昂塞尔德……这些在NBA历史中位列前20位的中锋在那个时代传承了NBA的火炬。实际上NBA在当时依然是中锋时代,当时没有人会否认,即便是在约翰逊和伯德争霸的年代,他们身后依然有贾巴尔这样的大佛利于不败之地和历史之巅。
NBA的中锋时代是进入上世纪70年代之后开始蓬勃的,而进入80年代之后开始向巅峰热身,而在90年代NBA的优秀中锋齐聚一堂,其中以最为闻名的四大中锋为马首是瞻:来自当时魔术队,仅仅打了三年就入选NBA50大巨星的沙克-奥尼尔,当时以天生神力被引为天人,后来也被视作是NBA最具有破坏力的中锋;来自火箭绰号“大梦”的奥拉朱旺,一个集技术力量和攻防两端大成者的天才内线;来自纽约的地标性象征,被誉为大猩猩的尤因,以其铁血防守和强悍作风闻名;还有就是一度被誉为中锋教科书,从身材和技术都趋于完美的海军上将、马刺的大卫-罗宾逊。事实上如果不是乔丹一手遮天,那么这四个人完全有能力带领球队在上世纪90年代杀得人仰马翻,而且四个人全部来自于强队,互有交手才让四大中锋的故事更加完美。
1994年总决赛奥拉朱旺带领火箭战胜了尤因的纽约尼克斯,而在1995年他又带队战胜了新晋超人奥尼尔领军的魔术,四大中锋之首已经呼之欲出。而奥尼尔和大卫-罗宾逊曾一度因为得分王事件剑拔弩张,每次见面更是分外眼红杀的要死要活,尤因和罗宾逊也是互有恩怨往来,可以说四大中锋之间的交织是上世纪90年代巨星遍地星光熠熠的代表之一。更不用说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个超级中锋坐镇——来自于迈阿密热火的热血中锋莫宁,在其职业生涯以始终强横的姿态让所有人叹为观止,而非洲大山穆托姆博更是在防守一端炉火纯青,还曾带队创造历史上第一个黑八奇迹,可以说上世纪90年代中锋的百花齐鸣虽然没能推翻乔丹的统治,却在其NBA篮球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极为浓重的一笔。这就好像当时射雕英雄传里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一样,所有人都在期待彼此的碰撞和对决,四大中锋的年代是中锋时代的高音,但也最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篮球的变迁成为了中锋时代的挽歌……【详细】
飞人成诱因 KG开先河勇士矮阵创历史
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中锋盛世之后,NBA逐渐进入了小球时代,其实乔丹的公牛时代也是没有真正的超级中锋坐镇,可以说乔丹的存在一方面将NBA推向了最高点,一方面也产生了诸多压制影响,这包括了东西部格局最终长达十几年的“西强东弱”(球星西迁,惹不起我躲得起),还有就是对于中锋需求的必要性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而在新世纪之后的几年,联盟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如霍华德、小斯这种类型的球员,他们身兼四号位还能打五号位,将运动天赋和更好的跑跳素质糅杂到了五号位之间,最终使之“变种”产生了裂变。
关于5号位的裂变并不是没有前瞻性事件——当年一号位的魔术师客串五号位中锋创造奇迹拿下总冠军,实际上就留给了未来一个精彩的伏笔,只是约翰逊在其生涯中也就是那么一次在内线灵光乍现。不过后来加内特的出现算是颠覆了过去内线球员的位置,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联盟纯正中锋开始变种——邓肯相对来说比较典型,因为在罗宾逊退役之后石佛很多时候是活动在五号位的,但邓肯却顶着四号位的帽子。邓肯和加内特在四号位的出现,让很多球员得到了新的启示,特别是内线球员。
而让NBA本土中锋发生改变的,还有国际中锋的涌入,这种国际性的改变多少都让NBA发生了变化。早年的萨博尼斯没能在NBA名垂青史是个遗憾。但是奥拉朱旺其实是来自尼日利亚的教徒,而尤因则来自牙买加,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优秀的国际球员开始进入到NBA。塞黑的迪瓦茨,荷兰的史密斯等一干优秀的国际中锋出现,让NBA本土中锋开始惊叹,这些外来的大个子技术超群,能够策应甚至跑到外线去扔三分球。后来内斯特洛维奇、伊尔戈斯卡斯、姚明、博古特、克里斯蒂奇、米利西奇、保罗-加索尔等人甚至一度有对NBA中锋位置喧宾夺主的气势。中锋文化的交融和交锋让美国本土的中锋也开始潜移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让中锋变得更快更强,但不一定是更高。
于是霍华德、小乔丹这种随着篮球速率和身体流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成为了香饽饽。现役中锋球员中实际上纯正的很少,传统的更少,但是可以打四号位和五号位的却很多,这在之前实际并不多见,也不是没有过类似身体的球员出现。比如说当年刚进入联盟的小霸王斯塔德迈尔,以其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和力量优势一度掀起了内线风波,但是在他之前肖恩-坎普的身体素质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你可曾见到每晚雨人和对方五号位去进行对抗纠缠的?随后霍华德横空出世,从新秀年亲吻篮筐到后来竟然拿下扣篮大赛的冠军,五号位球员的变种时代似乎已经推开了大门,再到后来乐福又以内线身份拿下三分球大赛冠军,似乎过几年会出现某队中锋参加技巧挑战赛的奇葩事件。
现在在三秒区内站桩的中锋越来越少,连莫兹科夫这种看起来传统的大个子都必须在每次进攻中参与快攻,可见现在篮球时代对于中锋的技术要求并不严格甚至越来越低,但是对于内线球员的身体素质和跑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见到格里芬像一个一号位那样从后场一条龙推进之后上篮的原因了。今年总决赛勇士和骑士,科尔甚至直接废掉了大卫-李,后来连博格特也不怎么上场了,干脆用身高不到2.08米的格林去充当伪中锋,勇士最终以历史最矮的阵容夺冠,更是将中锋放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之上。似乎现在的中锋除非是霍华德和乔丹那种身体流,又或者是加索尔那种全能型,否则现在的中锋更多只是拼图而再也不是中流砥柱。乔丹似乎成为了让中锋“叨陪末座”,加速了超级中锋之死,而越来越多的摇摆人更多是愿意追赶乔丹的脚步,最终NBA的高速模式导致了五号位的裂变和衰退……【详细】
伤病猛于虎 中锋是铁打心玻璃身子
在说中锋和伤病之前,先简单做个科普:人在跑步时迈出的一步,膝盖便承受体重7倍的压力,股四头肌承受体重4倍的压力,脚掌承受体重3倍的压力。也就是说一个230斤的人打球每天晚上每个回合膝盖都要承受上吨的压力,一年82场比赛加上季后赛上百场,一个中锋平均上场30分钟,这还不包括冲刺跑和连续起跳,很显然瞬间爆发的力量远比跑步给膝盖还有脚踝带来的伤害更大。
通常来说中锋是篮球世界中最容易受到伤病侵袭的位置,正是因为他们有力量、有身体、有高度,所以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消耗以及消磨都要远远超出其他位置的球员,更不用说作为中锋,玩了命在篮下每个回合还要进行冲、撞、卡、拉、挤等激烈的动作碰撞,这使中锋受伤的几率激增。值得一提的是,特别是脚踝和脚指,做为中锋常见的背筐接球低位强打时转身动作的承轴点,承受300磅体重的压力要呈几何压力倍增,加上中锋庞大的身躯很难在空中做出调整,一旦飞起落地没有很好的“着陆”,那么膝盖、脚踝、脚掌就会存在受伤的风险。更可怕的是,中锋的伤病很难痊愈,纵观整个NBA伤病史,乔丹曾经在轮椅上坐了一个夏天却最终无碍他成就伟大,威尔金斯甚至也是从断裂中崛起第二年险些拿下得分王。但是你看见的这些都只是只言片语,不包括中锋球员。
中锋的伤病恢复是非常慢的,然而很多时候他们又不得不重新投入到比赛中,这种恶性循环几乎可以伴随一个中锋整个生涯之久。2006年姚明倒在地上痛苦哀嚎的时候让当时联盟第一中锋受到了极大挑战,但实际上姚明毁于伤病只是宏观,细微到一些细节你会发现中锋就像拳靶子一样,所有位置的球员都会一拥而上的去攻击你——2004年10月姚明因为季前赛左手肘受伤,而在常规赛中必须戴着1公斤重的护肘比赛;2005年和开拓者比赛小腿受伤,不久之后被太阳队中锋亨特用肘部撞破下巴缝了2针;2005年6月在旧金山接受了左脚踝骨刺去除手术,四个月之后姚明左脚大脚趾趾甲脱落;日右眉骨被凯尔特人中锋斯卡拉布里尼肘部击中,缝了9针,随后因左脚甲沟炎进行手术;2006年在和爵士队的比赛中第五跖骨骨折休战4个月……姚明的生涯毁于伤病,毋庸置疑。
然而姚明也只是中锋伤病史的一点繁星罢了,当你翻开中锋伤病史简直就是部悲剧史:麦肯在1954年处于事业巅峰时,因为他那双曾先后骨折过10次的脚而不得不提前结束他的辉煌时代;比尔-沃顿这位历史上最有创造力的中锋因为伤病只有几年的巅峰期;1983年的“状元秀”辛普森最终毁于膝盖至脚板底遍布的伤病;迪瓦茨因为背伤离开赛场,穆雷桑在1998年严重骨折,此后又因为双膝积水而报销整个赛季,随即沦为看客;布拉德利因为膝盖退出联盟,萨博尼斯这个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中锋在进入NBA的时候已经被伤病折磨的只有3成功力;而四大中锋也无一幸免:罗宾逊的脚踝,尤因积水的膝盖,奥拉朱旺的腿伤,奥尼尔的脚指,还有在场上拒绝被抬出的铁汉莫宁以及最终被抬出结束生涯的穆托姆博……
有些时候荣耀都伴随着惨烈,中锋的光辉史同样也是一部伤病史,而在篮球更加要求速度和弹跳的今天,中锋实际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他们需要跟着队友参加快攻,他们的膝盖每天都在承受更多的伤病隐患,2015赛季考辛斯只打了59场比赛,魔兽霍华德只有41场比赛,诺阿缺席15场比赛,罗宾-洛佩兹缺席23场比赛……再看看之前被伤病毁掉的那些现役中锋,奥登还没有怎么打就直接被废了武功,之前的坎比始终没有逃脱伤病的诅咒,拜纳姆也是因为伤病早早离开了联盟,大个子们的日子真的不好过。迈阿密热火的小球时代之后,马刺的全民流畅运转到最后勇士干脆放弃大个子以跑和投拿下冠军,NBA从十年前只有几支跑轰球队,发展到彻底的“跑时代”,中锋不但面临被迫进化的尴尬,更在每天面对的是可能随时报销的危机……【详细】
中锋被牺牲 烂片时代联盟才是赢家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联盟签了转播权的大合同,NBA野心勃勃想成为北美四大体育联盟之首的目标昭然若揭,应该说在ABA和NBA合并之后,“全球化”的进程在漫长的30年后已经彻底打开大门,NBA的商业联盟已经非常成功。而篮球本身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各说纷纭。但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是绝对的大踏步,而从球风本身来说,NBA越来越求“简单粗暴”,以“盈利”为营销第一手段,好不好看无所谓,有大牌就行,剧情值得不值得推敲没所谓,狗血的让球迷值得吐槽也是好的。过去的NBA是一场会拍摄几年之久精心准备的大片,叫好叫座,而现在的联盟更像是动辄就十几亿票房的烂片,不用叫好,叫座就行。这种不营养的市场养出了不良风气的“演员”和“导演”,最终拐的群众也只能随之降低标准,看看热闹便好。
有趣的是在过去流行和允许肉搏战的时候,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NBA一直都是在规则之上默认“对抗”的,当年的乔丹法则放在今天球员恐怕是不要打球了,但是即便是在那样的年代,中锋进入巅峰期并且保持的职业生涯都很长,天勾贾巴尔打了20个赛季,奥尼尔打了19个赛季,奥拉朱旺18个赛季,大卫-罗宾逊14个赛季,尤因打了17个赛季,摩西-马龙打了19个赛季,拉塞尔13个赛季,瑟蒙德14个赛季,帕里什打了21个赛季,他们的巅峰期普遍都能完成他们整个生涯的三分之二。普遍来说优秀中锋的职业生涯会保持在14年左右,平均可能会达到16.3年,这还不包括他们在进入职业篮球领域之前的时间,这个时间要超过一半位置的球员。
但那说的是从前,而不是现在。
那新世纪之初进入联盟的中锋来说,比如还在联盟打拼的克里斯-卡曼,实际上在他职业生涯第6年之后就开始因为伤病走下坡路了,08-09赛季卡曼才打了31场比赛,霍华德算是保养的好的却也在上赛季才打了41场比赛,奥尼尔在其第11个赛季的时候还依然能够拿下20+10的数据,大卫-罗宾逊让贤给邓肯之前的赛季也就是第9年也轰下了21.6分10.6个篮板2.6次封盖,而尤因在第十年则还是轰下23.9分和11个篮板2次封盖,在其第13年依然是20+10的水准,奥拉朱旺在第十年甚至如日中天,场均拿下27.3分11.9个篮板3.6次助攻和3.7次封盖,张伯伦在第10年则依然轰下惊人的24.3分和23.8个篮板……联盟在进入新时代之后,霍华德真正厉害的地方实际上是在于他在第11个赛季的时候保持的那种状态,逼近了老一代超级内线的状态,除此之外联盟只有少数的在完成至少7个赛季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往前走”状态的,比如灰熊的马克-加索尔在第七个赛季达到了自己生涯最佳数据。但实际上在现役球员中的中锋里,球员的巅峰期普遍来的很早但是去的也快,而且很多都没有坚持到5个赛季甚至7个赛季就挂在了半路上,像奥登这种“还没开始呢已经结束了”的冷笑话,一方面体现出如今“身体流”中锋缺乏的智慧,一方面真真体现出,NBA进入商业化之路之后不择手段的提速和迎合市场带来的恶果——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甚至需求。这部分人很明显就是中锋,他们不管怎么样去迎合这个市场和时代的改变,你总不能让2.10米的大个子一晚上来回跑上30个回合的折返跑,又或者让他们百米10秒多,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
但这就是这个“快食文化”时代带来的负面效应:一方面老球迷在浮躁的变革下默不做声,一方面快节奏生活下群众对于篮球本身意义的研究和耐心越来越少,每天他们上下班回家各种琐事已经让大多数人手足无措,就好像这个烂片时代一样:难不成我带着一肚子的怨气走进电影院,再看一部令人脑洞大开或者意义沉重的电影吗?市场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契机才敢“钻空子”,才敢以“有明星有狗血有吐槽”这样的无意义电影去以小博大,电影和观众相视一笑,然后你赚你的钱,我哭我的,我笑我的,就足够。NBA现在也进入了这样的一个时代,“迎合感”远远超过了篮球本身的“存在感”,人人都在吹嘘史蒂芬-库里这种历史第一射术的时候,当主帅史蒂夫-科尔也在每一次萌神进球后大呼不可思议的背后,其实这只是一场给球迷和电视机前的一场秀。科尔应该很明白如果把萌神放在允许身体对抗的90年代,萌神在面对佩顿这种人的时候,三分球会射成什么样,很显然米勒推飞乔丹投中压哨绝杀,乔丹恨不得拽下米勒的裤衩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当然这不是贬低库里不够好,但很显然联盟简单粗暴盈利的路线让球迷默默接受。前十几年看篮球看本质,现在看乐趣,未尝不可。如果把30支球队变成三十个做电影的作坊,那么只有马刺才算是有大师导演有好演员,但是如果不是他们夺冠,这种“细致做篮球”的态度不也在2005年和活塞的总决赛中,被抹黑成历史最难看的总决赛吗?只能说现在的马刺还在做篮球,不过两手抓两手硬,也迎合了市场,所以他们才显得完美了。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锋不自我进化可能就会自我毁灭,不过这种进化带来的衰退自然还会卷土重来,可喜的是在某一天中锋总还会成为市场需要的主流产品,但关于篮球最好的时代也许真的回不来了……【详细】
责任编辑:千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