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问题,PIKE前叉总实际参数列表长度不同多少,有人实测量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694|回复: 244
以自己的微薄之见,评价一下自己用过的前叉。EPICON,MARVEL LTD,XRM,XRC,LEFTY等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2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11 积分
威望183 点
首先,欢迎各位大神对小弟的各种喷,各种讨论。都是自己用过的叉子,涉及范围从XC到AM,什么都有!XCM,EPICON,MARVEL LTD,XRM,XRC,LEFTY,CTD,TALAS等等。个人一直觉得,只有自己真正用过的东西,才有资格对它评价,这是对车友的负责,也是对自己所爱好的东西负责,拒绝以讹传讹。
& && & 话入正题,记得很久很久以前,骑着700元的山寨车,第一次走进了车店,看着聆郎满目的配件,得出一个结论——我擦,原来自行车还可以这么装的!但是不知怎么的,从那时开始,注定了我将成为一个无药可救的——前叉控。
第一个叉子:suntour-XCM
xcm_1.png (916.46 KB, 下载次数: 60)
12:32 上传
作为自己刚认识自行车时换的第一个配件,suntour-XCM V3,200元左右,油簧结构,在大兰州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夏天时,绝对是一根好叉(忽略重量……毕竟200元)。但是冬天,由于阻尼棒内液压油的选择和尘封的选材,低温情况下等同硬叉。这个就不多做评价了。
第二个叉子:suntour-EPICON
IMG_751.png (999.64 KB, 下载次数: 21)
12:36 上传
算是自己跳入单车这个大坑的第一个气叉了,700元左右,油气结构,作为入门气叉,不得不说是名副其实的神叉!当时怀着对气叉冬天不硬的希望,入手了这个叉子。的确,EPICON的阻尼结构简单的出奇,可以说是气筒加液压棒组成的避震器,但也许正是因为它简单的油路设计,使它成为了同价位前叉中最润的一款了。但是大神们知道,我们屌丝嘴中的润和真实的避震效果根本不是一回事。还是来个全面和客观一点的评价吧(毕竟准备升级此叉的菜鸟较多),首先是EPICON的气室,拥有内部可调的结构,确实对得起它的价格,气室内的气封环的耐用度也不错,故障率相对较低。其次是油室,内部的油路设计很简单,只有锁死和回弹阻尼调节,所以其油路没有不必要的液压阻力,但是这也导致了前叉对气室气压的变化非常敏感(稍高于建议气压时,小震动无反应,气压适中时,易打底)。再就是内外管之间的摩擦,这取决于尘封海绵的设计和材质,EPICON的海绵(姑且算是海绵吧)很硬,吸收性很差,但是尘封槽和海绵配合起来的储油能力还行,所以保养得当的EPICON表现还是不错的。另一方面来说,也就是它的保养周期太短。
第三个叉子:Manitou-MARVEL LTD
Marnitou.png (906.9 KB, 下载次数: 29)
13:13 上传
因为老爸夺车骑游,新装车时被manitou的后桥结构吸引,1000元左右,油簧结构(气压辅助),一款继EPICON之后的又一款神叉!首先,价格不高,其次又是后桥(哈哈,逼格高!大爱!),但重要的是,MARVEL应该算是xc级别油簧叉里最轻的,它既有油簧叉良好的线性,又有不算太重的重量,而且又用气压辅助这一设计弥补了油簧叉对不同体重的劣势。可以说是1000元前叉重的极品了(个人认为优于R7)。在故障率上面,MARVEL因为采用了manitou惯用油路,锁死油路的螺丝在长时间操作不当的情况下会出现油路螺杆松动,导致顶端漏油的情况。
QQ图片20.png (794.54 KB, 下载次数: 17)
13:32 上传
气室方面,气室就是在装有弹簧的内管口上端加了气封环,所以不用气室油,自然不存在气封被腐蚀的情况(R7气室故障率就是反面教材),所以漏气情况很少出现。
吃饭,吃完饭继续
你有没有考虑我的感受
支持原创 支持最真实的测评体验
我很欣赏你的勇气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83 点
首先,在这谢谢管理员顶我。万分感谢,希望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各位车友,更希望大神们前来指点。
第四个前叉:DT Swiss——XRM
DT.png (813.31 KB, 下载次数: 20)
13:55 上传
因为中了软尾的毒,无知的我入手了一辆至尊99,因为是欧洲队版,所以都是黑绿色涂装,骚绿色的XRM还是比较少见的,对后桥完全没有抵抗力的我,简直是对它大爱。2500元,油气结构。提到XRM,大家一定会想到TWIN SHOT阻尼,双段锁死结构对于爬山党来说简直就是福音,再加上不到1600g的重量,绝对是入门前叉里最适合爬坡的一款了。但是不知怎么的,好像我接触的所有同价位前叉中,轻量化和所谓的润度是没有办法同时满足的。XRM的小震动就如大家所说——就像一根橡胶棒,哈哈,大厂家就是这么任性!它们可以花大把的金钱在材料上,也不愿意改进阻尼结构,来牺牲竞赛中所要求的支撑性。所以有这句话“娱乐选择FOX,竞赛选择DT和RS”,我不敢保证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观点,但是至少作我这样用不起BOS啦,XCITE之类的土豪叉的屌丝来说,这一观点还是深入我心的。对于故障率。首先我要说的是,至少在我用DT的那个年头(2011年),DT的支援贴和支援视频基本找不到,想要自己维修保养只有翻墙,而且就算进入了DT SWISS 的官网,能找到用于维修的信息还是凤毛麟角(多为日常保养)。而XRM这款前叉又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新叉只有95%的锁死力度,而且它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减小这一数值,换句话来讲,就是时间一长,初段就不能锁死了。这是因为DT的复杂油路导致的,在阻尼油经过长时间使用掺杂了空气后产生气泡,紧密而又细小的锁死油路允许空气通过,而油气混杂的气泡也能轻易通过,产生不能锁死的状态。但是这个问题在换油后可以完美解决。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83 点
第五个叉子——FOX-CTD FLOAT
Merida.png (906.53 KB, 下载次数: 79)
15:48 上传
因为受够了草山时被DT颠的手麻,于是忍痛和车友换了这个CTD,价格2500元左右,油气结构。虽然是FOX各型号前叉中的乞丐版,但是FOX这样的良心厂家还是能够让你体会到FOX真谛——润到没朋友(用XRM比较后的感受)!当刚装上CTD的那一刻,发现原来前叉可以这么舒服,无论是小震动还是大落差,真的是让自己感觉丝般顺滑,而且2000+的价格真的是很厚道。但是好景不长,12款CTD的封闭式油路设计决定了其尘封很容易变得干燥滞涩,所以迫不得已买了新的尘封海绵,换了尘封油的CTD又起死回生。但是因为自己喜欢一劳永逸的事情,最后还是决定换掉它。对了,还有CTD的C-T-D三档踩踏平台,个人感觉作为我这样的渣渣骑手来说,很难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档位,所以觉得对自己是没有很大价值的(专业大神除外)。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83 点
第六个叉子——LEFTY 铝版
LEFTY.png (893.28 KB, 下载次数: 10)
16:47 上传
佳能的整车,媳妇本想给我一个惊喜,给我做生日礼物,但是兰州的代理商太黑心,610的配置卖了14000+,在没有通知我的情况下把它带到了我的面前……价格6000元左右,油气结构。当我已无力吐槽佳能的整车性价比的时候,我却忽然发现LEFTY不只外形骚到没有天理,而且润到友尽。原因很简单,就是它独特的滚针结构——正如大家所知,LEFTY为单叉桶设计,为了能让油室与气室完美的在一根叉桶内共存,导致减震结构变得无比的长。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抵消超长的内外管之间的巨大摩擦呢?没错,可以选择倒减结构(尘封海绵一直浸泡在尘封油下,所以会很润),但是不够,那么滚针就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法了。这就是为什么LEFTY如此之贵!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LEFTY的外壁,其实它并不是圆柱体,而是规则的多边形。因为内部是一排排的滚针哦!
1036595.jpg (10.82 KB, 下载次数: 12)
17:00 上传
所以,如果大家不觉得转换腕足和专用花鼓很贵的话(土豪随意),真的推荐大家用它,真的是娱乐的首选(它还拿过世界杯冠军的哦)。对了,还有一点补充的,它在你双手撒把的时候不会跑偏的!真的!哈哈。不过它的过弯刚性是做大的缺点(个人认为),在过弯时的蹭碟就是证明(因为兰州的LEFTY很少,没有与别人交流过,不知是否都是这样)。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83 点
第七个前叉——DT Swiss-XRC
xrm.png (776.04 KB, 下载次数: 32)
17:22 上传
这辆车的诞生纯属偶然,因为土豪朋友去台湾约炮(哈哈,其实是度蜜月啦。),告诉我那里的闪电零售价都是大陆的七到八折,而且又将家中的车子全部处理了,于是脑残的我眼泪掉下。为了追求轻量化,选择了这款XRC前叉。价格8000左右,油气结构。正如我所说,选择它的目的就是轻量化,1200g左右的重量,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无法拒绝的,还有就是对DT厂家的大胆无比敬佩,逼近采用全碳结构的前叉还是要很高的研发成本的。因为这个前叉使用的时间不是很长(两个月),所以没有发现类似于XRM的锁死削弱问题,相反的,XRC在锁死后的力度稍大于XRM,因为没敢拆这款前叉,所以不知道油路是否和XRM有所区别。但是同样的问题就是——小震动不敏感。也许我不应该这么偏执于所谓的润度,但是喜欢草山的我真的无法忍受通过连续小颠簸路面时,脸上的肉都跟着一起动的感觉。所以,个人觉得,喜欢草山的车友们,不要一味的追求轻量化和高价位,选择适合自己用途的前叉才是最好的!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83 点
第八个叉子——FOX-TALAS110-140 RLC KASHIMA
QQ图片05_1.png (1.06 MB, 下载次数: 20)
17:54 上传
因为口味越来越重,入手了这辆nickel,原配这款FOX。前叉价格7000左右,油气结构。因为兰州周边都是山,所以想要享受下坡的快感,必须要经历漫长的爬坡。这时,TALAS系统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兰州的骑友会比较了解关山娘娘庙的那条土路,30%上坡,70%下坡。在体验过那条路线后,自己大致对TALAS和FLOAT气室系统的区别有所感受了。首先,抛开外部可调行程不说,对于支撑性来说,TALAS明显好于FLOAT,在相同百分比的预压情况下,TALAS的力损要小于FLAT。仅TALAS而言。在140档的踩踏力损要明显小于110档,但是当小震动出现时,两个档位的表现差别不大。对于大落差,1.1M,1.4M,1.6M都亲身体验过,TALAS都打底了,但是整个避震过程还算满意,没有很明显的大震动感。但是问题来的时候我也有点措不及防,就是头管和插肩的异响(大神告诉我FOX的通病就是如此)。再就是KASHIMA图层的感受,据介绍,KASHIMA是用来吃油,从而保证内外管之间的润滑。个人觉得,涂层版的FOX在初段的感受的确很明显,但是当大落差出现时,图层的作用仿佛不大。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83 点
第十个叉子:RockShox-REBA RLT
QQ图片06.png (1003.16 KB, 下载次数: 26)
22:33 上传
刚到家,一出电梯门,看到老爸的骑游车车,才想起来老爹上个月破天荒的自费换了一条REBA前叉,而且还是RLT!!!不禁感叹,老爹也入行啦!话不多说,抢来上下班代步了几天,上了一次山。价格1800元左右,油气结构。在之前就对REBA的润度有所耳闻,但是一直半信半疑,毕竟试过很多朋友的各种版本的SID,都是支撑性明显大于润度,这次经过尝试,得出结论——它的确很润,但是只限于初段。中断时阻尼力度会突然增加,个人觉得虽然REBA算得上是RS家族的一个异类,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应该形容为油路简化版的sid。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断会偏硬了——大量的阻尼油在强压的情况下短时间通过RS惯用的偏重支撑性的油路,便会导致油品的相对密度忽然增加。好啦,自觉表述能力有限,就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形容一下吧——骑乘感受可以比作初段加润版的MARVEL LTD。其次,说说R-L-T中的T,既锁死行程调节(或者锁死力度调节)。这个设计就让RLT比RL贵了500左右。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功能对于不同路面的适应能力的确物有所值。如果你是一个偏重让前叉自己适应路面的人,那么好的,请你多花500元买回那个“T”吧!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83 点
第九个叉子——FOX RC 180
NOMAD.png (764.96 KB, 下载次数: 16)
14:34 上传
NOMAD1.png (722.05 KB, 下载次数: 17)
14:34 上传
这是最新的一个前叉了,价格9000左右,油气结构。迟迟没有写它,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形容它给我的感觉。首先,KASHIMA带来的初段非常细腻,可以说它甚至可以感受到我身上少一个背包而带来的变化,每一个石子都会让它工作起来,但是却又像TALAS的FIT阻尼一样,能够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撑性。总之,一直纠结怎么给他一个恰当的评价,因为我的脑子里对它的感觉真的很不客观(都是赞美)。也许和使用时间还不够长有关系吧,但是忽然想起了一个很相仿的感受,就是10款的FOX RL(开放油路),没错,就是它!还记得当时促使我换掉XRM装上CTD的就是朋友的RL。那种大口吃油,大口吐油的感觉真的很相似,而且同样都在踩踏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合理的预压浮动,其中的原因也许是从13年开始,FOX开始对封闭油路进行简化的缘故,一直到今年,15款的RC已经减少了减少了两个活塞油路,真的让我觉得,FOX是真正用心做减震的厂家。原因很简单,他们每年都会根据市场反应对阻尼做出改变,而不是像绝大多数的厂家每年推出的新款只对个别零件的材质和外观贴纸上做出改变。
好啦,我用过的前叉就只有这些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选择自己的前叉,更希望车友们能发表对用过的前叉的感受,以便帮助到更多的人,毕竟一个人的财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但是汇集大家的力量绝对可以做到更好。
主题帖子积分
我没有什么数据,简单的捧个场:
XCM,XCR,谁见过不变硬的?
EPICON,如果你有800,买,然后卖
R7,真喜欢冲山?买,然后用到烂
08 recon solo air,我还是更喜欢R7
09 sid team,幸好不是我的
08 reba race,不管你冲不冲山,买,不出问题就一直用
sektor solo air,不超过1500的二手可以考虑
玛古拉ts8,durin,居然用过,太丢人了
12 fox talas 180,贱卖,要的站短
PIKE RCT3,有人出吗?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77 点
期待楼主再来个DNM的,试骑了朋友的900多块大奶妈,感觉挺润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83 点
期待楼主再来个DNM的,试骑了朋友的900多块大奶妈,感觉挺润
对不起,兄弟,DNM的叉子木有用过……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959 点
好。。。。。。。。。。。。。。。。。。。。。支持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345 点
技术贴要好好顶。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83 点
累死了,晚上回家继续跟新被前叉毒害的历史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444 点
前排占座等待更新,LTD路过,话说我的LTD改了可调行程(外露式90--130实际应该是80--120)双气换了托库5W阻尼油后润的也是没的说(80KG体重)。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454 点
真实的感受,给大家真实的参考。
认认真真骑车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2562 点
鲜花254 朵
支持原创,这才是最真实的测评,对了,你全部写完后告诉我下,我可以帮你编辑,全部放到一楼,便于大家阅读。
we are young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658 点
写得还不错,看来是用了心的,肚子里还是有东西的嘛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83 点
支持原创,这才是最真实的测评,对了,你全部写完后告诉我下,我可以帮你编辑,全部放到一楼,便于大家阅读 ...
好的,谢谢您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83 点
写得还不错,看来是用了心的,肚子里还是有东西的嘛
过奖了过奖了,都是些自己的感受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396 点
楼主土豪啊,好评测。
主题帖子积分
我就用14神X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2206 点
应该是最真实的感受了。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651 点
速度更新、、、、、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2562 点
鲜花254 朵
R7的评测深有体会,对了,楼主兰州哪里
we are young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83 点
R7的评测深有体会,对了,楼主兰州哪里
您好,您也是兰州的么?我在雁滩的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2562 点
鲜花254 朵
您好,您也是兰州的么?我在雁滩的
哦哦 我不是,只是对兰州很熟悉,很多朋友在那里读书,我是天水人。
we are young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83 点
哦哦 我不是,只是对兰州很熟悉,很多朋友在那里读书,我是天水人。
哈哈,大甘肃万岁,我雁滩鸿运润园的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006 点
顶顶更健康啊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164 点
兰州的帮顶!!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164 点
好像还缺一个xrc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83 点
对了,补充一点,新款的XRC仿佛改为半碳版本了,理论上重量应该会有所增加。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950 点
这才是真正的cb。
Powered by?hlins RXF 34林道前叉长期测评
日 19:57 & 来源:pinkbike & 作者:Mike Levy
  如何让一群山地车手全都嗨起来?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告诉他们,瑞典老牌?hlins避震器公司已经进军山地车界,不仅推出了一款后避震器,还研发了两款前叉,后者分别用于林道骑行和全山地。我们这篇文章,测试的是重量较轻的RXF 34前叉,售价1158美金。RXF 34共有三种行程选择,120、140和160mm,我们测试的是140mm版本,经过一年的使用,我们终于可以将它和竞争对手RockShox Pike、Fox 34进行对比了!
  RXF 34前叉重2270g,搭载?hlins的TTX双筒阻尼器。三气室气压弹簧很是引人注目,据说不需要用体积调整垫圈,就有很大的微调范围。这样的设计当然很特别,但是它真的比我们以往用过的设计都要好吗?
?hlins RXF 34前叉细节
预期用途:林道/全山地
行程:120/140(本文测试的版本)/160mm
轮径:29''
三气室系统:两个正气室,一个负气室
调整范围:高速压缩、低速压缩、低速回弹
锻造而成,叉肩/舵管一体成型
内管:34mm
轴心:15 x 100mm非快拆
重量:2270g
售价:1150美金(8041人民币)
RXF 34前叉的内部结构
  有人说,光是听到?hlins这个名字就足够让震动变得更小……这是毫无疑问的,?hlins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是WRC和MotoGP这样的越野摩托车赛事中的大牌部件厂家。?hlins声称,采用双筒结构的TTX阻尼器为MotoGP赛事而诞生,这款阻尼器只装在最高端的产品上,包括山地车避震器。
上方是RXF的TTX双筒阻尼部件,下方是前叉的三气室弹簧。
  请大家先不要失去理智,RXF TTX双筒阻尼的外观与越野摩托车产品不一样,但基础结构是相似的。双筒意味着阻尼采用“管套管”设计,双管都用前叉油填充,活塞在内管中作动。前叉油在两个管道之间循环,据说双筒阻尼的内部气压比单筒结构更低,而低气压意味着前叉对震动的控制力更好,同时密封圈承受的压力更小。双筒阻尼的整体设计显得更复杂,小小的空间里要安置更多部件,所以给它“开膛破肚”也更困难,但?hlins并不希望你在车库里解剖阻尼器。
  TTX前叉采用可弹簧支撑的回弹式IFP(内部浮动活塞),与FIT4或者Charger气囊式阻尼不同。?hlins说这样选择不只是因为方便生产,而且从长期来看更加可靠,当你把它送去维修中心,打开内部结构时更加简单。
上图是气压弹簧的细节,下图是阻尼活塞的细节。
  RXF的气压弹簧并不寻常,RXF前叉一共有三个气室,但常规的气叉只有两个。正气室通过右边叉顶部的美式阀门控制,正气室与其中一个负气室相互协作,通过两个气室共用的油孔相互换油,从而实现自动调节。这就意味着,如果根据你的体重或者骑行方式,需要在正气室得到很大的气压,那么负气室会自发地进行相应调整,跟你见过的其他气叉差不多。
  第三个气室则是通过右边叉底部的美式阀门控制,这也是造就独特性能的关键。这个气室负责控制气叉打底的情况,气压更大,意味着阻力更大,可防止用尽RXF的所有行程。第三个气室的作用与RockShox、Fox的前叉垫圈起到同样的作用:调整气室体积。大部分其他的前叉都需要垫圈、六角扳手或者套筒,而RXF前叉只需要一个常规的前叉气泵。这样的话,在路边调整或设置避震器更容易。
RXF 34主体结构
  RXF的大部分主体结构是都是非常直截了当,?hlins没有选择赶时髦的快拆系统,而是简单的15mm桶轴,用螺丝紧固,以保证最好的对准效果。34mm的内管配合低调的叉筒。事实上最容易成为焦点的特征是,?hlins所有的前叉都有一体式叉肩/舵管,内嵌的底档是固定不动的。是的,不像传统底档那样可以沿着舵管滑动,而是固定在叉肩的上方,还需要用到52 x 40 x 7mm的轴承,这个规格的轴承非常普遍,如果你需要购买,Cane Creek也有供应。
拱形的叉桥有很大的空间,但容纳某些27.9+车胎还是显得有点小。你可以用5mm的六角匙把轴心松下来。
  ?hlins并不是首个使用一体式舵管/叉肩的厂家,X-Fusion早已采用了这种结构,问题在于,他们为什么采取这种设计?原本应该压紧在一起的叉肩和舵管两部分,现在是一体成型,如果像以前那样有“关节”,更有可能发生异响。
一体式叉肩/舵管,再加上固定式的底档,减少一个连接关节,也减少出现噪音的机会。
Ohlins RXF 34骑行实测
  很多车手都知道怎样设置RockShox和Fox前叉,达到熟练的程度只需要几次骑行,将所有旋钮捣鼓几次,用几次气筒,你就能轻车熟路地进行操作了。微调RXF前叉也和其他前叉一样简单,甚至有些方面更加容易,只是调整方式不同罢了。
  ?hlins建议154–176磅(70-80公斤)的车手应该调成100-110 PSI的气压。我们的体重接近这个范围的最大值,所以选用了更高的数值范围150-165 PSI,因为天气相当潮湿,骑行速度比夏天会慢一些,所以我们在这个标准上降低了一点气压值,设置好之后,避震曲线比Fox 34和Pike前叉搭配四五个垫圈更加线性,但是对潮湿、慢速、泄力的地形而言,这样的设置非常理想。
140mm行程的RXF 34前叉装在Stumpjumper车型上,去过八个月,替代了同样行程的Pike前叉。
  但是当大雨消失,赛道再次变得高速而多尘之后,以上的设置就不适用了。尽管还不至于让上下牙齿相互碰撞,也不至于让你对把套的效果产生怀疑,但行程打底的震动感频繁袭来,还是会让人很难受。把避震气筒拿出来,为主气室打上115psi的气压,负气室打上165psi可以防止牙齿打架,这个过程大概要花三分钟,不需要任何扳手和塑料垫圈。操作非常简单,而我们可以为不同的路面状况设置不同的弹簧刚性,如此方便的前叉,让我的小伙伴震惊不已。
RXF的防打底阻力要通过右边叉底部的阀门来调节,不需要再增减垫圈,微调效率非常高。
  RXF的回弹设置。第一次调整之后我们心想,“一定要把所有设置拧到底”!然后把金色旋钮再往回拧一点,“天哪,回弹速度更快了”!我们又将前叉回弹旋钮拨到靠近中间的档位,感觉回弹很有活力,在小道起点胡乱捣鼓了一通之后,完全没有像预料中的那么失控。最后低速回弹设在第五档至第七档之间,高速回弹只设了两档。
  调整过后,前叉压入预压点的初段行程柔顺度令人印象深刻,因为我们会用完所有行程,所以不觉得浪费行程。调整回弹的时间比34 或者Pike长一点,但这是因为我们才刚刚上手。
  灵敏度和气压弹簧。说到顺滑度,RXF 34并不输给保养良好的Pike和Fox 34,经过8个月的使用之后,顺滑度还是同之前一样。实际上,因为前叉的防打底调整非常方便,所以任何一次骑行,不管是路面湿软,还是干燥多尘,都可以迅速调整弹簧刚性。这意味着RXF的气压设置可以根据路面状况调至接近完美的状态,更柔顺或者更活跃一点,都没有问题。当然, Fox和RockShox前叉的气压也可以增减,但为了达到最好的性能,你还要相应地增减垫圈。RXF却不一样,只需要一个避震器气泵,几分钟就能搞定。
  主体结构强度。RXF 34的刚性完全符合我们的需求,至少扭转刚性不会输给Pike或者34,只比36前叉差一点点。当我们骑车去到布满石头的“雷区”,或者是让前叉受力最大的陡坡底部,这款前叉从来不会让人感觉到不精准。
  当然了,体重170磅(77公斤)的我们并不像健美先生那样,对一切地形都游刃有余,但这支前叉还是让我们感觉到足以胜任。
  这支前叉的优势在于侧向刚性。当前刹突然受力时,RXF 34前叉让前轮向后的作用力不那么明显。其实Pike和34也从未出现这个问题,但RXF的形变度似乎更小。
  虽然没有快拆轴心,但我们一点也不担心,而且我们相信使用RXF前叉的人都不会对此不满。如果你突然爆胎,没有带随身工具拆卸轮组进行修理,又没有携带备胎,那么步行走出林道只能算是自讨苦吃。
  阻尼表现。虽然阻尼不是影响前叉表现的唯一因素,但可以说是最关键的因素。老实说,?hlins怎么可能在这一环节出岔子?当然不会。TTX双筒系统提供无懈可击的控制性,完全能与FIT4或者Charger阻尼器相媲美,尽管?hlins没有在所有细节上超越同类产品,但这并不是对这个品牌的贬低,要知道现在的厂家对产品性能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在所有的调整旋钮之中,低速压缩控制是重点,但如果你把低速压缩旋钮的档位拧得太多,RXF前叉压缩时的下沉感会很明显。由于阻尼调整范围很大,可以为各种风格和体型的车数提供合适的控制效果,但如果你需要,也可以调回来。高速压缩也是一样,较大的可调范围用起来非常方便,如果车手知道前方即将到达的腾空很危险,又不想因为失误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废掉手腕,那么高速压缩拨杆设计很方便车手在骑行中调整。
  简而言之,TTX阻尼从来不会让车手在下坡时感觉到行程吃尽或者太过充裕。
  ?hlins RXF前叉的高速压缩拨杆可当成锁紧装置来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锁死前叉,虽然不能与三档Charger阻尼最紧的设置相比。这个小缺憾并不会影响那些考虑入手RXF 34前叉的车手,但如果你喜欢把避震锁死去上坡猛冲,那就另当别论。
黑色旋钮调整高速压缩,中间的蓝色旋钮调整低速选项,档位并不是很多,但有效可调范围还是很广的。
  可靠性。首批RXF 34测试前叉被送出后才几个月,我们就见到网上出现了长期测评的文章,听起来真有点名不副实。到现在为止,我们使用这支前叉已经超过了8个月,在我们看来,这是前叉能经得起长期考验的最低时限,这支前叉确实通过了我们的考验。除了偶尔要擦洗干净之外,这支前叉真的是光洁如新,而且跟第一次上赛道时一样的流畅和灵敏。套管没有任何可察觉的弯曲或者移位,只有一些涂装上的磨损,就算我告诉你这是全新,你也不会有所怀疑。
  存在的问题。没有外部行程调节,但并不会困扰我们,我们并不重视是否可以加长避震行程,但如果你要加长,需要把前叉寄回维修中心,置换整个气压弹簧组件。140mm行程的前叉可以重设为120mm行程(反之也行)。160mm行程的前叉更换了气压弹簧部件之后,可以改成140mm或者120mm行程的前叉。市场上确实有些前叉有相同的变换程序,但如果RXF只通过增减垫圈达到目的,那就更好了。
  如果你决定要降低主气室的气压,那么RXF的三气室系统需要你将前叉重置成初始长度。你只需要抬起车把然后将车轮往地上磕10次,直到内管长度全部伸展开。并不算什么大事,但如果你忘了这一步,前叉长度没有舒展开,意味着不能充分发挥全部可用行程的效果,花了1150美金(8041人民币),当然要物尽其用。
  RXF 34前叉并不像有些车手想的那样,在性能上打破常规,我们也不能说它比Pike或者34前叉的表现更出色,但至少可以平分秋色。RXF 34比Float 34 Factory版本同等行程、同样轮组规格的产品要重1磅(453g),RXF 34的价格更高,算不算贵,还要取决于你看重的是什么。
  ?hlins创造的这款前叉非常坚固,阻尼盒气压调节非常简单,对各类车手来说很容易操作。鉴于种种优点,RXF 34完全可以替代Pike或者Fox 34前叉。——Mike Levy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
已经有9条评论
已经有0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叉截管长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