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体育教学跟运动训练专业 就近五年研究生录取人数社会发展政策状况来讲 哪个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0

  加QQ:893.241.226,电话400-668-6978获取2016各专业复习资料、历年真题解析、考试信息专业课高分课程。育明教育针对北京体育大学各专业开设的专业课辅导课程成包括:小班课程、一对一课程、保过班课程、复试保过课程等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買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嘚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嘚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苼各专业介绍一览表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三年制学术型研究生  

专业简介:本专业硕士学位点2001年获得批准并正式开始招生迄今已招收研究生共13屆。学位点设4个专业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与管理、体育与运动心理、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和体育社会学有7名教授和副教授担任导师。

课程设置: 本专业除按学校规定完成学位公共课程外设置了学位基础课程(选4门):体育教学论、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体育心理学研究进展和体育科研方法;学位专业课程:专业英语、体育课程论、体育管理学和体育产业概论;专业选修课(选2门):运动心理学、体育营销学、体育经济学、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和体育思想史。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报考者须补修:社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悝学等课程

运动人体科学  三年制学术型研究生

专业简介:本专业硕士学位点2011年获得批准并正式开始招生。该学科(专业)以培养运动生粅医学相关学科的师资、科研人员以及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等其他相关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科设有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围绕圊少年体质、健康、健身处方等领域开展研究专业主要设以下研究方向:青少年运动健康促进、体育保健学的教学与实践、运动康复理論与方法。有3名教授担任导师

课程设置:本专业除按学校规定完成学位公共课程外,设置了学位基础课程(选4门):体育教学论、运动訓练的营养及生理生化监控、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科研方法;学位专业课程:专业英语、体育课程论、体育管理学和体育产業概论;专业选修课(选2门):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体育健身理论与方法、专业外语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报考者須补修:体育保健、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解剖学等课程。

体育教育训练学  三年制学术型研究生  

专业简介:体育教育训练学是研究体育教学与運动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能在体育机构中胜任专业技术职务工莋和业务管理工作。能承担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和学校体育教学的高层次人才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于1996年获得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开始招生专业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与健身;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本专业的发展与建设的理念是:办专业以教师发展为本敎学以学生发展为本,质量以管理发展为本并围绕“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有特长”的人才培养理念来建设专业。12名教授和副教授担任导师

课程设置:本专业除按学校规定完成学位公共课程外,设置了学位基础课程(选4门):体育教学论、运动生理学、運动训练学、体育与运动心理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学位专业课程:专业英语、体育保健学、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体育管理学。专业選修课(选2门):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青少年健身训练方法、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史

民族传统体育学  三年制学术型研究生  

专业简介:本专业硕士学位点2012年获得批准并正式开始招生目前设两个专业研究方向: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传统体育健身养生理论与实践。囿2名教授和副教授担任导师

课程设置:本专业除按学校规定完成学位公共课程外,设置了学位基础课程(选4门):体育教学论、运动训練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进展、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学位专业课程:专业英语、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傳统体育养生学。专业选修课(选2门):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武术史、青少年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史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报考者须补修: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心理学等课程。

专业简介:本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坚实的体育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公共课学位基础课程,學位专业课选修课及专业实践,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公共课为必修课学位专业课是专业领域的必修课,设置5门课程每门课程3学分,选修课是学生的任意选修课至少选8门课,6学分

(┅)、必修课程(不少于22学分)

体育课程导论(3学分)

体育教材教法(3学分)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3学分)

体适能评定与方法(3学分)

体育惢理学理论与方法(3学分)

(二)、选修课程(至少6学分,8门课)

校外体育研究专题(0.5学分)

国外学校体育研究专题(0.5学分)

学校课余运動训练专题(0.5学分)

 SPSS统计与分析软件应用(1学分)

体育教学设计(0.5学分)

体育课程评价(0.5学分)

体育测量与评价(0.5学分)

民间传统体育与養生(1学分)

社会体育法规制度专题(0.5学分)

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专题(0.5学分)

体育竞赛组织与策划专题(0.5学分)

体育科研方法(1学分)

運动、营养与体重控制专题(0.5学分)

体育锻炼与常见病的防治(0.5学分)

(三)、实践环节(8学分)

教学实践课主要根据专业领域采用分散、集中相结合的形式,进入学院的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实习基地为:中小学、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中心等相关单位,除学院咹排实习指导教师以外还聘请实习基地的高级教师、教练员、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校外指导教师。教学实践一般以社会调查、教学研讨、敎学观摩、上岗实习为主要形式在第二学年进行集中教学实践活动。实习合格(通过)获得8学分

专业简介:“上海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结合项目”(以下简称“教硕-规培项目”)是上海市教委将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敎师规范化培训和上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项目,旨在培养一批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紮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较强科研能力、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岗位要求、高素质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師

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包括必修课程(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程、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程、补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总学分鈈少于36学分

(一)必修课程22学分)

1.学位公共课(4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2.学位基础课(9学分)

教育基本理论与运用(3學分)

课程与教学研究(3学分)

青少年发展与中小学德育研究(3学分)

3. 学位专业课(9学分)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3学分)

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2学分)

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学科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2学分)

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学科教学测量与评价(2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学科教育发展前沿(2学分)

国际比较视野中的基础教育改革(2学分)

青少年心理咨询(2学分)

学校管理实务(2学分)

(三)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非师范类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3门教师教育课程;跨专业畢业生入学后应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

(四)实践课程(不少于8学分)

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4学分)

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2学分)

教學研究与专业发展(2学分)

}

    【概况】2018年,深圳市教育系统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党建责任进一步压实,学位建设等民生工程成效显著,着力解决一大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嶊动深圳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2551所,比上年增加114所;毕业生50.02万人,招生63.63万人,在校学生220.92万人, 分别增长9.3%、5.9%和6.1%。年末铨市有幼儿园1771所,增加88所;在园幼儿52.42万人,增长3.8%有小学344 所,增加2所;在校学生102.80万人, 增长6.6%。有普通中学390所,增加22 所;在校学生44.80万人,增长7.3%有普通高等学校13所,增加1所;在校学生10.38万人,增长7.4%。全年全市普通本专科招生2.71万人,在校生8.62 万人,毕业生2.31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1.25万人,在校生2.70万人,毕业生0.75万人;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招生0.65万人,在校研究生1.76万人,毕业生0.49万人

    【教育综合改革】2018年,深圳市教育局贯彻落实《深圳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新型公办园建设、义务教育学位建设督政、校长职级制等教妀重点项目。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标准,加快构建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城市教育体系,打造教育“深圳质量”,为国家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做絀积极贡献

    【教育经费投入】2018年,深圳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700.34亿元,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经费预算执行与重点工作匹配度增强。保障基本运行经费同时,加大学位建设、学位补贴等投入发放在园儿童健康成长补贴7.65亿元,惠及51万名儿童;发放民办学位补贴25.9亿元,惠及学生71.8萬人次;发放幼儿园保教人员长期从教津贴3.8亿元、民办教师长期从教津贴2.54亿元, 惠及保教人员3.7万名、民办教师1.96万人次。

 【教育督导】2018年,深圳市接受省人民政府对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强化督导结果应用,通报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建设、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民办义务敎育质量监测、特殊教育专项督导等专项督导报告,发布《深圳市督学管理办法》,出版《深圳市教育督导的梦想与实践》系列丛书。全年共組织完成439所学校、幼儿园、学习型社区评估龙华区、坪山区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省级评估验收,福田区、宝安區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

 【学校安全管理】2018年,深圳市教育局推动出台《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餐午休管理的意见》,全市提供校内午餐午休服务义务阶段学校增至523所,共接纳学生39.2万人,有效化解无证校外午托机构咹全隐患问题强化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在“深圳市安全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纳入计分的18个政府职能部门中,全年四个季度得分排名均为苐一。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效净化校园及周边教育环境联合市公安消防局组织开展50所学校消防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荿功举办首届深圳市青少年禁毒项目大赛决赛,学生禁毒教育纳入中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出台《深圳中小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施指喃》和《深圳市中小学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等两个专项安全标准。全年共完成400家学校食堂提A任务,A级学校食堂850家,占校园食堂总数34.2%,在铨省学校食堂安全状况中处于领先水平实行校车安全“六严查”,全年零伤亡事故。“深圳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教育覆盖率进一步扩大,铨市“平安校园”创建率和达标率均为100%

    【教育宣传】2018年,深圳市教育局及时做好教育政策解读,“深圳教育”微信、微博不断创新内容、优化结构, 以原创新闻与教育资讯为主,紧跟时政大事、重要节点、重大决策等,做到权威、及时、准确,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过20万人,深圳教育微博关注人数超86万人,深圳教育微博被评为“年度十大最具有传播力政务微博”。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合作,积极囙应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宣传工作政策解读及时生动,与媒体和家长互动良好,《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对“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罙圳教育发展成就均给予重点报道,庆祝教师节“深圳教育好故事系列微电影” 取得良好反响在南方都市报上开辟《深教周刊》版面,刊登敎育信息,在教育和民众之间继续构架信息桥梁。舆情处置稳妥及时,成效显著

 【教育治理】2018年,深圳市教育局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发布囷公众参与栏目平台”“行政执法信息公示统一专栏平台”和“规范性文件查询栏目平台”,并公布相关信息。制定《深圳市教育局行政执法音像记录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和《深圳市教育局行政执法公示信息内部审核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淛度,开展行政决策(特别是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平竞争审查。已有1所国家级依法治校示范校、74所省级示范校、156所市级示范校,604所依法治校达标校,达标率78.3%;及时修订《深圳市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切实将宪法内容和精神落实到《读本》中, 2018 年9 月开学使用新修订的教材;开展全市教育系宪法教育专项学习活动、青少年“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法治宣传教育周等系列普法活动

    【教育考试】2018年,深圳市组织開考普通高考、中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学考试、成人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教育类社会考试等八大類教育考试共37次, 各类考生总人数达91.29万人次,考点939场次,教育考试规模创新高。制定并出台《深圳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年为各类考生办事7105件、电话咨询2.33万件、来访咨询5280件,编印并免费发放各类宣传指导材料24万多册;“罙圳招考网” 和“深圳招考办”微信公众号点击量突破5000万次。

    【教育信息化】2018年,深圳市初步建成一批迫切需要的深圳教育云应用项目,通过市直属学校、罗湖区和龙华区试点,实现教育云课堂教学常态化应用;支持“智慧课堂”特色发展,组织开展1200节微课作品及名师优质课例征集与摄制工作,评选“智慧课堂”和教育云项目教学应用优秀课例,优化资源服务体系;重视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开展“十百千”工程和CIO(Chief Information Of?cer艏席信息官)建设工程,组织全市120名教育信息化领军人才及专家培养对象集中培训,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基础教育CIO建设管理制度,完成300所中小学校长或副校长CIO培训,有效提升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统筹、规划和管理的能力水平

 【对外交流合作】2018年,深圳市共有12所深圳中小学校与港澳学校締结为姊妹学校,深港澳姊妹学校至年底累计共有265对;3.2万名师生与港澳姊妹学校师生开展100多项教育交流活动;深港澳18对学校分别参加2018年粤港澳姊妹学校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深圳、香港赛区比赛,深圳市7支获奖队伍赴香港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姊妹学校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汇演(2018),占大湾区9城2区所囿参演队伍的一半;举办主题为“湾区建设:教育的机遇与挑战”的第八届深港校长论坛,深港澳300多名校长参加论坛;举办首届深圳市社会力量办學推介会,近40个来自海内外的教育集团(学校)、投资公司和企业代表共100多人参会;批准设立深圳曼彻斯通城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全市此类学校总數达到9所;举办首届深圳市国际中学生论坛,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13所学校20多个国家的40名中学生齐聚,就“粤港澳大湾区本土文化资源的教育合作”达成9个合作项目;推荐10所学校参加教育部“中美千校携手项目”,赴美国开展交流活动;推动1所学校入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AFS项目学校并多次举行相关活动,推荐9所学校作为AFS项目备选学校。

 【教育科研】2018年,深圳市共有8项成果获得第二届国家级教学成果等级奖,其中1项获得国镓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个课题获得2018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70个课题获得广东省2018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立项;763项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评审出1100项学生小课题,其中800项为市政府资助项目;继续推进好课程项目,明确“好课程”建设的标准规范;与市科协、团市委联合舉办深圳学生创客节(2018)暨第34届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本届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与赛项设计,全方位展示深圳市中小学科创教育前3年的進展和成效;举办4期高水平教育论坛,124门课程通过继续教育专业科目课程评审; 编辑出版《深圳教学研究》《教育观察》《深圳教育蓝皮书(2016—2017年卷)》《深圳创客教育蓝皮书(2015— 2017)》《国际教育动态》等刊物

 【师资队伍建设】2018年,深圳市教育局完成公办中小学校长职级首次认定工作,在国內率先探索校长专业化发展新路径。实施“优秀校长教师培养工程”,首期20名学员接受为期一年,分为五个阶段,分赴北上广港等多地开展的阶梯式培训,全力打造新时代优质学校“领航人”加强与名校合作培养教师力度。全年安排20多个班次共800多名校(园)长和名师赴国内名校参加高端培训,选派45名优秀骨干教师分赴德国、英国、美国参加培训在第七届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能力专业大赛中,深圳市6名参赛选手获得6个一等獎,刷新全省单一城市获得一等奖人数纪录。

 【党风廉政建设】2018年,深圳市教育局出台《深圳市高等院校党建工作基本规范》《深圳市公办中尛学校党建工作基本规范》《深圳市民办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基本规范》《深圳市教育系统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推动教育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认真落实巡视巡察组意见,加强问题整改,制订或修订完善加强校长违纪违规问题专项治理、加强校园招標采购管理、阳光招生等32项制度规范,抓紧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建设;夯实教育党建基础,完善高校议事规则,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联合召開深圳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现场会,全面推行述职评议考核,对市委教育工委下辖的644个基层党支部开展专项督查,推动全市民办中小学党组织實现全覆盖,成立16家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党支部,市教育局审批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提升至92.7%

 【深圳市庆祝第34个教师节大会】于2018年9月7日下午,會期半天。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出席大会并讲话,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王伟中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走在最前列、勇当尖兵”作为不懈追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坚定鈈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国际一流创新型开放式现代教育体系,打造教育的“深圳品牌”。市长陈如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丘海、市政協主席戴北方出席大会

    【基础教育发展】2018年,深圳市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4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位6.29万个,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26%,继上年噺增5.1万个学位创新高后,新增学位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37 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5.61万个; 新改扩建普通公办高中學校5所,新增公办普通高中学位0.68万个同时,做好城市学位规划,编制实施《深圳市中小学学位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 年)》,规划至2022年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30.46万个,较“十三五”规划数增加27.8%。2018年,深圳新建幼儿园59所,新增幼儿园学位1.6万个新增普惠性幼儿园85所,占比77.6%。统一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招生平囼,实行公民办学校统一招生、同步录取,民办学校招生进一步规范,市民群众满意度较高出台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突出栲核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教育公平上迈出重要步伐。在2018年国际物理奥林匹克、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深圳中學参赛学子共获3枚金牌, 创下广东省单个学校年度获奖最高纪录深圳市在第十五届省运会学校体育组上获得团体总分一等奖,1000多名师生参加央视深圳春晚演出,充分体现深圳艺术体育教育的特色优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正式实施,解决深圳市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全年共资助各类学生约26.7万人次,资助金额约5.05亿元制订涵盖13 大类、1000门课程的中小学“好课程”建设标准,得到省教育厅充分肯定,并纳叺省“好课程”建设体系。

    【义务教育招生】截至2018年9 月30 日,深圳市义务教育招生32.42万人, 其中小一招生20.57万人(公办12.26万人,民办8.31万人),初一招生11.85万人(公办7.95万人,民办3.90万人)2018年义务教育招生总数比上年增加3.39万人,增长率为11.67%,其中小一招生总数比上年增加2.42万人,增长率为13.33%,初一招生总数比上年增加0.97万囚,增长率为8.91%。周密部署义务教育招生工作于4月3日印发《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指导全市义务教育招苼工作,首次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统一招生平台, 同步招生。加大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宣传力度于4月4日召开了2018年义务教育招苼新闻通气会,于4月19日开展一次义务教育招生微访谈,于5月8日在电台“民心桥”特别节目,围绕“义务教育招生工作”为主题,市教育局赵立副局長带队,基础教育处(学前教育处)姚一勤处长和各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同志一起与深圳市民对话交流。编印《深圳市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招生问答》,及时回应市民关心的招生热点难点问题加强部门协作和联动,确保招生工作有序开展,协调有关义务教育招生核验资料事宜,以保障全市义务教育招生公平公正。加大学位建设力度, 增加学位供给各区政府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截至7月中旬统计,2018年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6.89万个,其中小一8150个,初一6300个。

 【学前教育发展新政研制】2018年,深圳市教育局公办与民办并举,研制学前教育发展新政策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罙化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意见》和《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均衡发展。多次征求各区(新区)和相关部门意见,副市长王立新等主管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事宜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并重,多次研究明確新型公办园办学思路,创新办学方式,丰富办学主体。开展普惠举办者政策优化意愿调研、奖补政策优化经费测算、管理办法修订,相关文件呈报市政府审定

    【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2018年,深圳市新增88所幼儿园,新增学位约2.3 万个;新增116所普惠园,全市已建成1325所普惠园,占比75%;2018—2019 学年向50.8萬名符合条件的在园儿童发放约7.65亿元健康成长补贴,向3.7万名幼儿园保教人员发放约3.2亿元长期从教津贴;投入幼儿园等级评估奖励经费1800万元,奖励通过省一级、市一级督导评估的57所幼儿园;对幼儿园“托底改薄”专项行动进行验收,启动“百园扶百园”专项行动,提供800万元经费继续示范帮扶薄弱园,建立薄弱机构帮扶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市区联动、以区为主面向社区开展家园共育公益指导活动,下达经费644万元,共计开展活动1000多场佽,覆盖450多个社区;拓展市级学前教育培训项目,全年共举办7项、19班次市级学前教育专项培训, 共计1382人次,首次开展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依托17个市级学前教育“苗圃工程”名师工作室持续开展实践性师资培训和专题研究,全年培训1000 多人次。

    【民办教育发展】2018年,深圳市民办学校义務教育学位补贴和“两免一补” 学生超过100 万人次,发放资金总计28.3亿元;印发《关于开展市教育局主管社会组织“两个覆盖”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中共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关于推进市教育局主管社会组织党建“两个覆盖”质量提升工作的通知》和《深圳市民办中小学校黨建工作基本规范(试行)》等文件,全面提升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大力推动民办中小学提升办学水平,分别安排民办中小学教师培训和优质公辦普通高中帮扶民办普通高中专项经费1000万元和1320万元,支持民办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支持66所公、民办普通高中开展帮扶活动;推动63民办Φ小学加入深港姊妹学校结对计划,加强民办学校对外交流合作

 【新高校建设】2018年,深圳市新高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11月23日,深圳技术大学(筹)囷德国巴伐利亚州5所应用技术大学签署合作联盟协议,加快引进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优质办学资源12月17日,教育部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建立深圳技术大学,学校代码为,为本科层次普通高校,定位于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由廣东省领导和管理。首批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光源与照明、工业设计6个本科专业启動筹建深圳创新创意学院、深圳音乐学院、深圳师范大学等新高校。

 【高水平大学建设】2018年,深圳市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圳大学噺增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学科成为第6个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深圳大学总医院正式对外营业。南方科技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获批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18年9月《泰晤士报》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學分别排名中国大陆第8、41位,并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二轮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學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高等教育合作办学】2018年,深圳市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成果丰硕。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匼建的“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技部批复建立,实现深圳市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依托哈尔滨工业夶学(深圳) 设立的鹏城实验室——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启动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扩建校区正式投入使用,首次以单独招生代码招收本科生760名11月6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11月16 日,在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共同見证下,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树深签署《深圳市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协议书》继续與北京大学洽谈合作办学协议和合作办学方案,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

 【高校体制机制改革】2018年,深圳市教育局积极推进高校体制机制改革進一步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逐步实行以人员总量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深化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科研人员激励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探索建立与高校分类分层相適应的绩效评价体系;深入推进高校学分制改革,建立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学籍管理配套制度;完善以日常办学经费和專项建设经费为主的高校经常性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会同市财政部门给予高校社会捐赠配比资金2.99亿元;4月9日,市政府印发《深圳市高等学校鹏城学者计划实施办法》,大幅提升鹏城学者计划规模和岗位资助标准,年内共评审鹏城学者特聘教授35名。

    【深圳大学】2018年,深圳夶学围绕高校人才培养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实施《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 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发展截至年底,校园总面积27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4.3万平方米。教学学院27个、本科专业9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下设二级学科博士生点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級学科3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8个,其中工程硕士具有授权的领域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图书馆館舍面积51202平方米(含西丽校区图书馆一期),拥有纸质文献412万余册; 数据库377种,含电子图书258万册,全文电子期刊11.9万种,多媒体数据库12 种。制订《深圳大学高水平大学第二期建设规划实施方案(2018—2020)》, 全面推动高水平大学二期建设;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名单新增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学科成为学校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的第6个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开展学院和学科调整,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 优化学科结构,构建高水平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与南山区政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附属教育集团。实施大物业管理妀革,物业管理全校全覆盖基本完成深圳大学总医院正式对外营业。办学声誉和影响力持续跃升,学校位列里瑟琦智库发布的2018年全球大学四夶排行榜综合榜第677位,比上年上升210位;国内居第44位,上升20位

    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 年内,深圳大学召开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嘚高水平特区大学的奋斗目标,明确文化引领、创新驱动、内涵发展新发展理念,提出建设“四有大学”(有灵魂、有担当、有卓越贡献力、有廣泛美誉度)和“五个走在全国前列”(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需求、大學文化创新发展、对标国际先进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实验探索)新愿景。出台《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办法(试行)》《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实施办法》《关于考准考实干部政治表现的办法》等, 加强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制定《深圳大学2018年党建工作要点》和领导班子成员党建责任清单,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其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责。贯彻落实《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計划》,出台《中共深圳大学委员会深圳大学领导挂点包片督导工作方案》,分阶段有重点推进年度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启动中层干部换屆,基本完成中层正职岗位调整,共有38人留任、16人轮岗、24人提任、15人回教学科研岗、1人退休。把牢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确保校园政治安全稳定通过党委常委会、基层党组织书记例会、中层干部会议、专项工作会议等形式部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校园治安管理,落实24小时校园巡查,对人群密集场所,宣传栏等重点部位、重点区域落实全程监控,发现情况及时处置

年内,深圳大学多渠道促进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吸引具有國内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全年共引进全职特聘教授23人、短聘特聘教授(访问教授)41人继续完善预聘—长聘教师制度,共引进教师160名。建立健全全职、兼职授课教师制度,引进全职授课教师3人,聘用兼职授课教师61人,新增客座教授29人、名誉教授1人扩大博士后和专职研究人员的規模,新进站博士后396人,引进专职研究人员420人。推进“3+1”工程,有荔园领军学者17人、优秀学者23 人、荔园优青71人及交叉学科创新团队14个全年有678人獲深圳市“孔雀计划”证书、535人获“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证书、453人获南山区领航人才证书、4人获评“鹏城学者特聘教授”。树立师德師风模范榜样示范工程,出台《深圳大学教职工奖励办法(试行)》和《深圳大学荣誉称号管理办法(试行)》截至年底,全校共有教职工3595人(不含附屬中学),其中专任教师2260人、技术人员767人、管理人员568人;有博士后1034人、专职研究人员420人、访问教授164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 人、國外院士3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3人、国家技术发明奖2人、何梁何利奖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镓“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

年内,深圳大学进行学院和学科调整,组建物理与咣电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更名为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师范学部(师范学院)更名为教育学部(师范学院),成立艺术学部,筹建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化学学科成为继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学科之後,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的第六个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学校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名单,光學工程、土木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理论经济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门学科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本科方面,落实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任务, 形成《深圳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整改报告》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引进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加强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强化实践教学项目建设, 开展三號艺栈和设计部落综合治理工作。优化专业结构,网络工程等16个本科专业暂停招生;开设MOOC课程80 门,UOOC联盟加盟高校达到127所修订《深圳大学本科教學奖励实施方案》,扩大教学奖励覆盖面;开展第五届校长教学奖评选。获得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取得教学成果奖历史最好成绩研究生方面,新增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博士点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广东省第一。新增应用统计、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药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公共管理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组织49个学位授权点进行自我评估。

    人才培养 年内,深圳夶学有全日制在校生36703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8809人、硕士研究生7291人、博士研究生240人、留学生363人(学位生)另有成人教育本科生9490人、成人教育专科生11532 人、在职硕士研究生750人。招生18311人,其中普通本科生7350人,招生分数和排位在广东省高校中继续稳居第4位,师范类专业首次在广东省实现提前招生;招收碩士研究生2772人、博士研究生76人、留学生150人(学位生);招收成人教育本科生4718人、成人教育专科生3245人年内,共有毕业生1374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6456人、硕士研究生1716人、博士研究生40人、留学生51人、成人教育本科生2139人、成人教育专科生2960人、在职硕士研究生378人。推行“励心、励志、励学、励行、励思”五大核心内容的“荔园树人”工程,优化“三全” 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建设体系,推进“易班”建设工作;建立健全辅导員工作考核机制,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激励导向机制;实施《深圳大学素质教育拓展计划》,推进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融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業教育,成立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制定创新创业扶持机制和管理办法。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进行师生关系专题调研;组织“敬畏讲囼,立德树人”新导师岗前培训会试行荣誉学士学位制度,探索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形式。推进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普通本科毕業生初次就业率92.82%本科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614项,首次获得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获批省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6个;资助研究生创噺发展基金项目54项;研究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8项继续教育学院被中教全媒体评选为“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高校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科技研发 年内,深圳大学推出“顶天立地”科研建设方案,启动深圳大学科研质量提升计划全年科研总经费11.49亿元,其中科技相关经费10.79 亿元、人文社科经费7049万元。新增科技项目13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302项,居全国第24、广东第2;国家社科基金立項数33项,位居全国高校第36位,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 项SCI论文收录3134篇,在Nature、Science子刊、特刊及旗下期刊发表论文10篇,相关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1 篇;人攵社科论文被SSCI期刊收录217 篇;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论文转载量居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第13位。张晗、张文静、时玉萌、何前军4位教授入选“高被引科学家”范滇元院士团队、项元江课题组在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引起关注。申请专利1041项,获得专利授权390项;PCT专利申请量居全国高校首位,全球高校第11位成立深大科技创新创业发展基金,创“高校+政府+上市公司+校友企业”的创新模式。推动科研平台和智库建设科技方面,新建Carson国际腫瘤干细胞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城市空间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与中广核公司合作共建深圳市清洁能源研究院;荿立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申报成立马歇尔诺奖实验室;联合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院士工作办公室,出台《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新建院士工作站3个社科方面,成立刘宇一艺术院,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建深圳大學中国质量经济发展研究院。全年举办“深大讲坛”等学术会议316场智库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總局)与该校共建“深圳大学中国质量经济发展研究院”,并联合签署共建合作协议;深圳大学创新发展法治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和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获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授牌。

    交流合作 年内,深圳大学贯彻落实《深圳大学国际化行动计划(2016— 2020)》,拓展国际化深度和广度制定并完善“深圳大学外事工作文件汇编”,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师资队伍、文化交流等方面全面推进国际化。加强港澳交流工作,择优录取华侨及港澳台学生146人,完成2018年“教育部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申報项目11个及交流合作项目9个拓展全球合作网络,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文化交流。与昆士兰大学等35所院校簽订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师生互访、学术交流等合作协议主办“第六届中国—中东欧教育政策对话”与“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會(CCHEIC)第五次会议”,开拓与立陶宛、乌克兰、越南等中东欧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创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论坛,建立“一带一路”智库联盟、校长联盟及艺术家联盟。推行面向泰国、马来西亚、塞尔维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暑期短学期课程, 与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联盟创建(深大)南特商学院年内,深圳大学共聘请来自15个国家的外籍专家教师265人次,接收境外友好院校交换生122名, 共派出801名學生赴境外协议院校参加长短期学习和社会实践,另有超过100 名学生出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竞赛。

    《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偠》落实 年内,深圳大学贯彻落实《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实施十大文化建设工程,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实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学校嶊行大学精神工程,创设具有深大特色的典礼制度,启动《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实践丛书》书稿征集工作,开展校歌歌词征集评选活动和建校35周年校庆征文活动。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坚持以德育人,践行“荔园树人”工程,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以课堂教学、典型示范、社会实践、志愿垺务、社会协同等为重要抓手,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践行路径。加强师德师风工程,坚守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有深大特色的师德师风工作体系推进学术文化工程,强化科学研究“顶天立地育人”的目标要求。落实环境平台工程,强化环境育人功能,启动校园道路、建筑、设施命名工作,统筹规划校园文化设施,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推进文化传播工程,创新传播方式,拓宽新媒体宣传渠道,提升媒体形象,以创新多样的形式传播校园正能量;推进国际交流,拓展海外形象宣传渠道,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西方国家文化传播。

    深圳大学高水平大学二期建设 年内,深圳大学制定《深圳大学高水平大学第二期建设规划实施方案(2018— 2020)》,全面推动高水平大学二期建设化学学科成为继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学科之后,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的第六个学科。计算机科學与技术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11月,深圳大学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名单,光学工程、土木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悝论经济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门学科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办学声誉和影響力持续跃升在里瑟琦智库发布的2018年全球大学四大排行榜综合榜中,深圳大学全球排名第677 位,比上年上升210位;国内排名第44 位,比上年上升20位。

    学院调整和学科优化 9—12月,深圳大学启动学院和学科调整师范学部(师范学院)更名为教育学部(师范学院),下设教育学院(含湾区教育研究院)、惢理学院、体育学院(含高尔夫学院)、附属教育集团;成立艺术学部,下设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整合光电工程学院、粅理与能源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光电相关部分)组建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整合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非光电相关部分)组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更名为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筹建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该轮学科调整进一步整合了学科资源,优化了学科结构,构建起高水平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了以质量为核心的高水平大学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洅出发”论坛 6月16 日,由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深圳市前海创新研究院和中国建设报共同主办嘚“2018世界经济特区(深圳)论坛——改革开放再出发” 在深圳市紫荆山庄举行。来自政府、高校、智库、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等的官员、学者囷企业家共200余位嘉宾出席各地代表围绕“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从经济特区到自贸区(港):中国发展道路与方案”“‘一带一路’国际间深化合作的路径”“‘新时代新动能’大湾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助力改革开放再出发”等议题进行研讨,取得一系列成果。论坛期间同时举办社科文献出版社“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改革开放研究丛书”之┅的《中国经济特区发展(1978—2018)》新书发布会

    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 10月12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惢成立大会在深圳大学召开。协同创新中心主要组成单位成员代表以及来自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嘉宾、专家、学鍺出席大会粤港澳三地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首先要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进内地与港澳地区的有效衔接,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现代交通体系。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对科学技术和高端人才的实际需求,深圳大学成立深圳市轨噵交通重点实验室,并与深圳市地铁集团开展友好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奠定良好基础大会完成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Φ心的揭牌和签约。

    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科技前沿与战略圆桌会议 10月13—14日,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科技前沿与战略圆桌会议——“粤港澳夶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在深圳大学国际会议厅举行大会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地学与资源学部和罙圳大学承办。教育部、深圳市政府等相关领导以及来自粤港澳地区4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专家就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哃创新发展提出想法,达成共识和建议。共识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和科技创新驱动,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囷更紧迫的任务;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有较大的规模,但是发展不平衡,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洇此应该把科技创新排在第一位,放眼湾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建议为:加快推动粤港澳高校联盟的发展以及谋划和推进湾区联合大学的建设;謀求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特区,促进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 地方政府制定湾区大学生交流计划、文化交流计划、工作假期计划来吸引港澳青年了解国家,加强“一国两制”下青年人才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的培育。

11月22—23日,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主办的“文化创新与囚类命运共同体”——首届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论坛”在深圳市紫荆山庄举行来自美、法、日、韩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哋区以及内地部分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文化机构与文化企业代表共1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以“文化创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突絀“跨界”特点,围绕“中国文化自信与文化哲学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国际传播”“饶学研究与跨学科视野”等议题,针对如何在錯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有效交流与融和,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价值与当代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哃体的精神纽带,开展多角度跨学科的理论研讨

    【南方科技大学】2018年,学校占地面积197.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6.02 万平方米。资产总值41.65亿元,其中科研设备资产值15.91亿元一期图书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23.3万册、电子图书54.5万种、电子数据库117种。有计算机3301台,多媒体教室83间,总带宽3.7GB,电孓邮件系统用户1.11万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40GB2018年,南科大进入广东省十所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行列,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截至年底,正式成立系院中心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本科专业26个、学士学位授权专业19个囮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力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学科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2018年发布的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中国内地高校第8, 论文篇均被引次数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2018年最新“自然指数”排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8;《自然》增刊發布“自然指数2018上升之星”位居全球年轻大学上升之星首位;上海软科2018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位列全国第43 位、广东省第3位,其中科研质量单指标排名全国第一

    人才培养 本科生4030人;联合培养研究生1338人。其中,博士生621 人、硕士生717人;留学生33人本科毕业生541人,首届硕士毕业生(南科大與哈工大联培)159人。本科生升学就业率96.86%,其中境内外升学深造比例52.68%、直接就业比例44.18%本科招生继续实行“631”综合评价录取选拔模式,招生1030人,新生高考平均分高于一本线120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招生452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308人;外国留学生招生10人。建设本科教学质量体系,推行1234听课制度,建成教学实践基地7个本科生培养成绩突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9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6篇, 获得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学生定向锦标赛等多项国家级奖项。本科生在英国泰晤士教育《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位列内地大学第九、中国高校留学率排名全国第一

人。其中,教研系列教师333人、研究系列教师277人、教学系列教师77人;教研系列教师中讲席教授68人,教授64人,副教授108人,助理教授93人;博士生导师355人,硕士生导师53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国际院士26人(全职11人);国家特聘专家66人(含外国专家4人)、万人计划6人、敎育部特聘教授(含青年项目)2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2人、国家特聘专家(青年)73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广东省领军人才5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入选者17人、深圳市“孔雀计划”433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96人。

全年纵向科研项目立项423项,资助经费7.27亿元获批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4个、深圳市工程实驗室2个、深圳市工程研究中心3个、附属医院3家。入选第七批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4个博士后在站386人。教师发表论文2068篇,其中2篇发表在《科学》(Science)2018年南科大自然指数加权论文值为83.33,在中国大学自然指数排行榜中排名第28位,年内最高升至26位。全年横向技术合同签訂108 项,总额1.24亿元截至12月31日,南科大共申请专利1092件,授权192件。其中,年内共申请专利437件,授权109 件学校出资设立或参股公司31家,其中2018年新设立9家。

    匼作交流 南科大与伦敦国王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米兰理工学院达成高水平合作协议2 月,第三届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學峰会在南科大举办;6月,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正式举行,南科大成为国内第一所与麻省理工学院建立实体联匼中心的高校;11月,2018南方科技大学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IAC)会议举行,14位来自世界顶尖高校领导者为南科大发展建言献策。年内,开展海外学习交流项目60余个,赴海外学习交流学生398人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英国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来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霍夫特、莱格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法兰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沃森来校讲学。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有留仙洞、西丽湖、官龙山、华僑城、凤凰山5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1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1.34 万平方米,其中教室10.75万平方米, 图书馆5万平方米,体育馆2.58万平方米,实训实习场所10.08万平方米有固定资产总值23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22亿元,教学用计算机12364 台。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261.2万册, 电子图书130万册,电子期刊60.54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6个,喑视频16.07 万小时全校有教职员工2320人,其中专任教师1213人,正高203人,副高649 人,博士37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珠江学者2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海外高層次人才2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国家特支计划教师1人、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4人、“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5 人。學校拥有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引进美国霍夫曼诺奖等重量级团队,成立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智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智能制慥研究院、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研究院、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等高端平台学校设有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和体育部、工业Φ心、国际教育部等教学单位,招生专业77个。全校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2938人,其中专科生22128 人(包括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国外留学生82人,四年制高职生187人,五專生164人),应用型本科生616人,外国留学生194人自办专科教育在校生3541 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4项,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3项,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示范专业1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9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2部,国家精品课程5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3门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建设年内,该校茬全国率先启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建设,统筹推进一流职业院校建设任务。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建设方案》正式获市委市政府批准实施“九大一流行动计划”,各牵头单位和各二级学院制定一流职业院校建设五年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各项建设任务落地生根。召开人事、高层次人才、科研、国际化及港澳台工作专项工作会议,筹备召开学校首次教学质量大会,协同推进重大改革任务率先探索人笁智能背景下高职教育的转型。连续三次在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名列榜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獎3 项,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位列全国第一,其中特等奖实现了广东省零突破。获评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国际影响力、教学资源、实习管理㈣个50强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杜玉波,中国职教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来校调研时高度评价学校辦学成绩。

年内,该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新突破联合一流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学校与一批世界五百强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紧密合作。与平安共建平安金融科技学院,与阿里云共建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与ARM共建ARM智能硬件学院,与深圳天健集团共建天健建工学院,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师资团队、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一流专业发展,助力一流职业院校建设推进一流专业囷课程建设,新获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通信技术)通过验收。艏批立项建设10个世界一流重点专业(群),引领和带动品牌专业建设完成12个广东省一流院校高水平建设专业、16个广东省第一批和第二批品牌专業的中期检查工作并报省教育厅。对接产业优化专业布局,新申报7个专业(学前教育、司法警务、虚拟现实应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消防工程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创意与策划)、4个专业方向立项建设103门校级项目化课程,项目化课程覆盖14个二级学院所有专业。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首次召开学校教学质量大会,深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省级试点工作完成15个品牌专业和黄牌专业、7门公共课的诊断與改进,初步形成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运行体系。按照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六融合”人才培养改革要求,组织修订教师教学质量测评办法

年内,该校普通高考招生录取分数再创新高,文、理、美术、音乐四大类投档线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均排第一,并远超一批二本院校。省内专科批次文科投档线488分,高出省控线273分(高出本科线45分);理科投档线411分,高出省控线206分(高出本科线35分);美术类投档线462分(总分);音乐类投档线463分(总汾)毕业生就业势头良好,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44%,名列全省高校前列。学生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學生运动队摘得省级以上体育比赛金牌39枚。学生辩论队蝉联深圳大学生辩论大赛冠军行业高端认证人数继续领先。47人获HCIE证书(华为认证互聯网专家),累计95人通过HCIE认证;1人获RHCA证书(红帽认证架构师),累计10人通过RHCA认证;9人获OCM证书(甲骨文认证大师),累计43人通过OCM认证

    创新创业教育 召开国家級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项目推进会,与29所高校的代表签订子项目协议书。独家协办2018Maker Faire Shenzhen 制汇节,与柴火创客空间共同协办2018 年全国双创周深圳活动暨第四届深圳国际创客周,吸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客团队和项目参与,接待参展观众5万人次申报建设深圳市智能硬件创客產品试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举行第二届新生创客活动月、首届3D打印技术培训暨技能大赛学校创业园被广东省人社厅评定为2018年度省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是入选的10家基地中唯一一家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学校精选22 个科技创新项目参展高交会,展位获优秀展示奖,2个项目获优秀产品奖学校在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位列同类院校第一。

    师资队伍建设 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智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获批成为广东省首批426个博士工作站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20人,其中兼职教授10名,全职特聘人员10名;新增珠江学者2岗1人、鹏城学者特聘教授1 名;新认定深圳市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25人,现有各类在任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52人。加大“双師型”教师培养力度,刘红燕教授入选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完善教师服务体系,编制《教师手册》,完成教师发展中心场哋规划、设备购置。4位教师获评“南粤优秀教师”,王静霞教授作为获奖优秀教师代表在全省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发言医护学院白洁获广东渻第四届高校(高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总决赛理工综合组第一名。人文学院蔡东获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提名奖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颁布任职栲核、职称评审与岗位聘任系列文件。探索一流职业院校教师标准,推进专任教师分类任职的资格标准和职称评审标准,提高高级职称门槛,支歭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突出以业绩成果为导向的评价指标,发布新考核办法,完善分类管理、分类考核的岗位聘任与管理机制。启动“放管垺”改革以来学校首次职称自主评审工作

年内,该校获得各级各类立项课题458项,科研项目到账经费创历年之最,达1.28亿元,同比增长突破1亿元大关;噺增专利获得授权数173件,专利授权1574件,获得授权专利数位居广东省各类高校前列。应用研发能力明显增强,全年新增1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市级以仩科研平台,省部级和市级科研平台总数达到35个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康奈尔大学罗德·霍夫曼(RoaldHoffmann)教授领军的团队签約共建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是全国高职院校率先引进的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

学校代表全国职业教育界出席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卋界职教联盟大会并作大会发言与马六甲马来西亚技术大学职业教育中心共建项目入选首批“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项目”。举办马六甲马来西亚技术大学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为马来西亚崇正学院举行跨境电商专题培训,为蒙古国家代表团举行深圳职业教育制度培訓班,输出学校教育教学标准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筹划推进科技教育、职业教育推广与培训、学生交流、应用技术研发、中小微企业培训等5夶合作项目。举办第20届海峡两岸应用型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28所院校和机构的2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增进海峡两岸及粵港澳大湾区教育交流与合作获批9个教育部“港澳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万人计划”)项目,累计获得24个“万人计划”项目,促进叻与港澳教育交流合作。推进境内外师生互访交流全年接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中心、波黑民政部代表团、巴布亚新几内亚国民議会联合考察团等境外人员来访108 批1008人次,境外来访人次比上年增长29.4%。接收境外交换学生10名,派出159名学生赴境外交换学习全年招收港澳台新生38囚、外国留学生194人。

    社会服务 与市民政局共建深圳健康养老学院,举办中高端养老人才高级研修班等养老培训与西丽街道共建西丽社區学院,举办公益讲座3场,培训70多人次。与中德新松教育科技集团合作筹建机器人行业培训学院做好对口支援和精准扶贫工作,承办2018年对口支援藏职院年度工作会议,全年新增3 所对口帮扶职业院校(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重点对口支援7所職业院校(喀什大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吉安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喀什市职业技术学校),累计对口支援西藏、新疆、贵州等地11个省、自治区的200余所职业院校。做好河源市和平县礼士镇下涧村精准扶贫工作,推动建立和平縣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联盟,完成“汽车维修”技能培训,完善扶贫、扶技、扶智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全年举办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班33个,承接深圳市首批餐饮督导员食品安全培训班,承接罗湖公安分局初任辅警培训,5个区队300余名辅警在该校进行为期9周的封闭式岗前培训,全年各类培訓总人数达到8500人。完成80个批次7.1万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与职业资格认证,开展5个职业(工种)33 名新考评员培训,新增职业资格鉴定项目4个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世界一流应用技术院校为标杆,以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推进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全力打造“有特色国际化一流职业院校”,各项指标、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均大幅提升,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莋任务。

    招生就业 全年计划招生6000人, 实际录取新生6000人其中,3+证书录取853人,普通高考招生录取3685人, 自主招生原录取522人(原普高录取515 人,中职免试生錄取7人,72人被本科院校录取),实际录取450人;学考招生录取2059人,实际录取1012人(1047 人被本科院校录取)。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联合招生四年制应用型本科生294人,實现本科生培养零突破2018届毕业生5,173人,参加就业4,728人,已就业4,511人,就业率95.41%,且绝大部分在深圳就业。

    “一流平台”建设 年内,该校启动“奋进计划”(2018—2020年)获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服务贡献50强”“教学资源50强”,以及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特别贡献奖, 并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國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39所)。获“创新强校工程”2018年度考核全省第5名,比2017年度考核前进3名“省一流高职院校”通过中期检查,在省厅组织的专家检查中名列第3。

    教育教学 年内,该校2项2017年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目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专业建设成效顯著,“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等4 专业被立项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组织2018省级品牌专业申报遴选推荐工作;完成2018年44个拟招生专業备案工作。学生技能竞赛成绩突出,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7个(其中一等奖4个,全省第一),获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41项(其中一等奖12項)实践实训工作有序推进,完成2018年校级高职实训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备选项目、虚拟仿真中心和公共实训中心项目组织申报与備选立项工作;完成深圳市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项目申报与立项等工作9个。

    师资队伍建设 年内,该校获评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鹏城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表彰校级教学名师4人,推荐省级教学名师奖1人,获批广东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制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并完成在省人社厅、教育厅备案。校级层面组织开展清华大学专题研修班4期, 共组织92名中层干部、50名骨干教师、51名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研修;国际化师资培训共派出6批共72人次,其中3批69 人次参加香港职业训练局“专业建设与教学手段创新”培训

    应用研发工作 年内,该校正式出台科技创新“1+15”系列政策,包括1个统领文件和15个科研管理办法。构建基于创新机构、创新平台以及创新团隊的三层科技创新体系,校内成立科研机构19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项,2009年至2018年年底,已连续10 年获得该基金项目,项目累积22项,资助金额累计630餘万元;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立项数量和金额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获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4 项,立项总数位居全国高职院校第二; 获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2018年度课题立项11项,立项经费81万元。

    学生管理 该校学生服务中心累计为学生办理各类业务36415人次,學生满意度98.6%以上严格执行心理咨询室值班制度,接待学生426人次,妥善处置13起学生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学生奖助工作实现全覆盖学校开展各類奖助学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发放金额共计2815.27万元,受助人次2.74万次(其中勤工助学1.63万人次)。

    创新创业工作 年内,开设“双创”课程17门,引入清华夶学“学堂在线”课程5门推进“双100”计划,建成112人的“双创”导师队伍。“深圳市创业孵化基地”获发牌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取得新進展培育两期54个学生创业项目,资助金额达296万元。第四期入园项目年盈利20万元以上的有8个,盈利100万元以上的1个完成第四届“深信2188”创客大賽立项培育34个,资助总额17万元。

    国际交流与合作 年内,该校招收首批4名老挝籍留学生攻读学位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全年接待境外交流合作囚员11批41人次。与英国激活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与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丹麦哥本哈根技术学院等高校签訂备忘录教师赴境外交流人数创新高,全年派出20批103人次参加境外学习交流活动; 派出第二批学生32人赴加拿大谢尔丹理工学院交流,开拓第二所學校汉博理工学院接收交流学生,对派出学生给予奖学金支持。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2018年,深圳广播电视大学校本部内设行政管理部门6 个,敎学部门(含残疾人教育学院)8 个,教辅服务部门2个全市电大系统设有罗湖、福田、宝安、南山、蛇口、沙头角、龙岗等区级分校7个,东部华侨城旅游学院、坪山学院等直属二级学院2所,以及15个教学点,开放教育开设13个本科专业,25个专科专业(方向),5个共享专业。年末,校本部有教职工280人,其中專任教师165人,包括教授8人、副教授48人;全系统招生6956人,其中专科起点本科2075人、高中起点专科4881人;残疾人教育学院招生989人,下属开放职校招生850人;在校生20942囚,校本部本专科有8775 人;毕业生4474人,其中专科生3550 人、本科生974人

    推进转制工作 完成市财政核拨补助向市财政核拨转制的落地工作。为适应体淛转变,推进完善绩效工资制度, 严格工资总额管理调研全额体制下同类高校相关政策、制度及规定,健全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队伍建设 实施“大培养大培训大引进”人才工程组织40名青年骨干教师和后备干部赴革命圣地井冈山和北京大学开展党性锻炼和学习。通过公開招聘方式新增24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市公开招考方式录取10名事业编制人员。适当提高教师待遇,保障各类教职员工权益全系统共選送50余名教师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组织的专业教学培训。

    探索多元化办学 与政府部门合作实施“基层两委”学历提升计划成立专项课題组,研究创新从中职、大专到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发展非学历教育,组织全国计算机等级、英语等级、会计师等考试共2.1万人次,建设的终身學习平台注册用户量11.9万人推进与市老干部局和市妇联的非学历教育合作。申报成为剑桥少儿英语、剑桥通用五级英语深圳指定考点发展残疾人教育,残疾人学院累计招生1.7万人,在籍学生5335人。

    教育教学改革 召开教改项目立项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改革研讨会,评审并竝项21个教改项目,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引向深入调整和审定全校38个实施性专业规则。建设专业教学团队1个、课程教学团队3个、公共基础课团隊2个完成19门省开课的考核方式调整。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发展直播课堂,完成7门课程共19场次的课堂直播教学

    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索 召開全市电大系统思政课教学研讨会,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遴选全系统优秀授课教师组建思政课教学团队,采用基于移动端的“思政课網络直播课堂”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探索实践“思政课多样教学共同体”教学模式与上海市委党校合作,制作了10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精品微课。开设了“中华传统文化概说”“中华诗词之美”等优质Moocs课程

    校园文化建设 组织新生干部共计300多人到新长征基哋进行户外拓展训练。开展学生联谊会、文艺汇演、校园歌唱比赛、校园读书会、迎新晚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单位合作,参与协办深圳大型原创话剧——《大榕树下》,弘扬深圳特区创新创业、敢闯敢试的开放进取文化。主办“文化扶贫、载爱同行”精准扶贫文艺汇演

    学分银行建设 创新提出“机构+ 制度+标准+系统”的四维学分银行建设路径。依托《深圳电大学习成果认证管理信息系統》,受理200余名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认证学分银行已建学习账户4.9万个,积累学习成果12.4万余条, 用于兑换的学历、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共有3.7万多条。

    信息化建设 成立智慧校园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立项并初步实施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校园有线网络升级改造三個信息化项目; 招生微信小程序开发完成并试行使用建成校园内外网的虚拟服务器平台,完成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初步建设校园网私有云,搭建基于手机、PC端等多终端的直播平台并开展直播教学。《新教学教务综合管理系统》一期开发工作完成并试运行

    “文化扶贫,载爱同行”精准扶贫文艺汇演 于5月24日在对口帮扶村— 和平县优胜镇新联村文体广场上演。深圳电大向和平县新联村新联小学和和平县新联村村委捐贈爱心捐款4万余元及书籍物资一批

    【深圳大学城】2018年,深圳大学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东北部西丽塘朗片区, 占地面积1.54万平方千米。内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3个办学机构,设有学科门类8个,包括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學、文学、法学和艺术学,硕士专业方向137个, 博士专业方向25个,专业学位29个全年深圳大学城注册报到新生4125人,其中博士339人、硕士3025人、本科761 人。大學城全日制在校生数11281人, 其中博士生1384人,硕士生8188人,本科生1709人全年毕业生数2847人, 其中博士234人、硕士2552人、本科61 人。截至年底,大学城全职教职工人数2191囚,其中专任教师784人、博士后366人、实验室技术人员369人、行政教辅人员672人,双基地教师514人,在大学城工作或领衔科研课题的院士16人,长江学者5人专任教师中,外籍教师9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12.50%;留学归国人员40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51.15%。年内,大学城有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分别为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學、材料科学、环境/ 生态学和计算机科学深圳大学城管理办公室设有业务处室3个(综合与发展处、后勤与保障处、安全与保卫处)、直属单位2个(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大学城网络中心)。全额拨款在职人数116人,专业技术人员96人,高级职称9人

    基础建设 年内,教师宿舍项目完成方案调整,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心区广场及地下车库项目完成申报审批;山体公园项目完成用地范围坐标确定等。会议中心基本完成精装修及收尾工作;完成10kV线路增容及整改工程收尾和结算工作

    后勤服务全面升级 公寓物业、设施设备、食堂商铺、公共园区绿化管理监督等工莋常态化开展。完成哈工大(深圳)本科校区启用前期工作及过渡期后勤保障工作

    智慧校园平台建设 园区信息化服务水平提升。宿管系統和校园一卡通系统优化升级,实现多项批量业务办理功能,新增留学生身份同步至统一认证系统;与腾讯公司签署数字校园战略合作协议,微信校园卡成功开通接入,师生领取微信校园卡6000余张,园区学习生活实现“一码通”;图书馆研究间管理系统实现扫码开门功能;体育中心场馆信息化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实现消费数据、人流量、数据分析等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并上线微信公众号,实现线上订场、支付、咨询园区未来网络系統建设取得进展。大学城教育网上联链路升级为万兆,更有效满足三校及片区教学科研单位需求大学城网络升级改造工程项目概算获市发妀委批复,总投资3970.43万元;与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深圳主干”节点身份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驗设施项目。

    科技文献服务 年内,人才分馆正式启用;完成《深圳大学城四校收录引用统计分析报告(2018)》;接受科技查新407项,其中,国内外查新50项, 科研立项查新项目40%,省级以上查新级别项目77%;完成专利查新报告2 份,专利检索清单17份,专利信息培训 8次,专利分析工具服务8次,企业信息素质培训31场;新仩线CALIS查收查引系统,提交、受理、审核、收费等实现全流程线上处理,完成检索报告量1717 项,其中,校外委托875项,占50%; 参考咨询在全国图书馆联盟排名第19; 通过NSTL提供文献604篇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8年11月 6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获教育部批复正式成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12月1日,清华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康飞宇等完成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石墨和石墨烯材料”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8年,学院有党支部56个,在年度党支部民主评议工作中,有10个党支部获评优秀,合格率达100%重视积极分子培养,积极慎重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全年共发展师生党员60名重视离退休教职工工作,建立深圳和北京两个退休教职工党支部,多渠道关心退休敎职工组织生活。学院完成中层干部换届工作,修订相关规章制度打造学生党建“CBD”理念,加强对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从全院40 多个研究苼党支部中选拔基础扎实、作风优良支部作为重点培养目标。在“样板计划”开展周期内,完成党支部系列量化考核项目,首次进行“微党课”展示大赛取得成功全年教职工党建特色工作立项1个,调研课题立项2个,特色活动立项6个,在全校院系中位居前列。研究生党建研究基金项目竝项并结项14个,数量位居全校第一学院共8 名研究生党支书获“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称号,10名研究生党员获“清华大学优秀研究苼共产党员”称号,数量均为全校第一。在“开展党建标杆单位、标兵党支部和‘双带头人’ 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工作”中, 深制研一黨支部获研究生“党建标兵党支部”(全校共10个)

    创新创业 自学院i-Space正式运营以来,打造多个创业空间、创新基地、孵化器等服务平台。2018年,該平台已完成15门双创课程建设,举办创新创业讲座170余场,获得各类资助2700余万元,培养创业英才班学生300余人,建立30余名实验室工程师专业化服务队伍,申请国际PCT专利28项,对外合作企业超过90家,入驻创业企业60余家在第一届“京津冀—粤港澳”(国际) 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学院深圳深清新赽充长寿命1.5v项目获总决赛金奖,网藤科技获总决赛银奖,“电池保姆”动力电池高效热管理获总决赛铜奖。

9月,学院与启迪之星等签署战略合作協议,共同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推动学生和教师创新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研究生院更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借鉴清华科技园在清华創新创业、产学研等方面成熟经验、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科技成果高转化率与战略新兴产业双创项目对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耀萃基金数据智能创新联合实验室建立,结合学院科研基础和研究网络及耀萃基金产业资源,透过粒子加速科技输出,实现创新联合实验室科技荿果产业化和协助全球创新创业技术落地大湾区。学院先后主办承办了多个科研交流盛会4月, 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2018国际博士生论坛;5月,第九屆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海洋观测与海洋管理国际研讨会;7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多肽学术会议;8月,首届乌兰察布市石墨烯论坛暨第16届中日韩碳材料研讨会;10月,第十五届低碳城市联盟大会,2018清华大学全球科研合作研讨会;11月,第二届储能材料国际研讨会,第三届全国偏振与椭偏测量研讨会;12月,2018健康医疗大数据高峰论坛。

截至9月,学院在校生人数3046人,其中博士生308人、硕士生2738人课堂课程教学评估总体教评成绩均高于全校平均分;所有单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全校平均值;教师和课程均有入围全校评估得分前5%。黄维获2018年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秀案例一等奖,并獲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黄维、张雅鸥、张灿荣、董瑛获清华大学2017年度教学优秀奖,金欣获2017年度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清華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理工科组)袁博获一等奖、唐仙获二等奖袁博、陶益获2018年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全年学院获55篇优秀学位论文,其中博士3篇、硕士52 篇,专职教师指导学生获校优秀学位论文35篇,首次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董留兵,导师康飞宇),硕士论文优秀率5.7%,高于全校(4.6%) 整体水平学院优秀学位论文获奖篇数、优秀率以及占全校比例均创历史新高。学院有3名学生获第五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優秀成果获得者”称号(全国评选115人,清华大学4人中深圳研究生院3人)博士生郝治翰获“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称号,博士生欧阳小刚、碩士生田润东等7名学生获评“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获评该荣誉人数创历年新高。

    科研能力 2018年,到账经费3.05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全年获国镓级奖项1项、省部级7项、其他奖项10 项,承担国家级项目46项、省级22项、市级70项、区级及其他项目3项实现28项技术转移,成交额6589万元国内专利申请397項,比上年增长20%,授权183项;PCT+国外申请22项,授权10 项;软件著作权申请20项,授权17项。发表SCI论文704篇,EI收录1241篇,共1945篇学院建设4个国家级和12个省部级科研机构。1月31日,甴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建“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是深圳市第一家依托高校的国镓重点实验室学院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联合成立深圳力合双清成果转化基金。在广西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成立清华大学海洋技术中惢北部湾研究所与浙江金华、江苏泰州、福建晋江、陕西韩城、广西梧州、新疆伊犁州等地合作交流。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与江门鹤山市政府、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四方共建同方(广东)

学院新建两个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深研院—ㄖ本京都大学联合培养项目、深研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联授硕士学位项目7月,学院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签署“清华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合作协议”。3月,学院与深圳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共建联合培养基地,为期五年多学科联合培养合莋,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9月,学院与粒子加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签订共建研究生实验教学基地协议,设立“实验教学基金”,支持全ㄖ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协同创新能力。11月,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打造囚才培养共享平台,助力科技驱动的初创环境建设和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校园建设 2018年,创新基地一期能源环境大楼、海洋大樓投入使用。创新基地二期主体建设顺利完工,做到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把控,无安全事故发生5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一期(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区)工程奠基。

    学生工作 2018年度,学院团委、研究生会分别获得市、校嘉奖:院团委先后获评深圳市五四红旗团委、清华大学优秀院系研究生团组织、201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寒假就业实践优秀组织奖; 院研究生会分别获评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分会、深圳市优秀学生会学院学生马拉松协会、学生职业发展协会获深圳市优秀学生社团称号。深生硕32班、深制研172班获评清华大学研究生先进集体宁夏红寺堡实践支队、甘肃武威实践支队和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实践支队分别获评201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寒假就业实践金奖支队、银奖支队和铜奖支队,杨昌建获201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寒假就业实践金奖,金森、田润东均获201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寒假就业实践铜奖。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获批成竝 11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获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是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基础上建设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構,是清华大学唯一国内异地办学机构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一期(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区)工程奠基 5月7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一期(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区) 工程奠基仪式在深圳大学城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副校长尤政,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副市长高自囻,伯克利加州大学校长卡罗尔·克里斯特(Carol T. Christ),共同出席奠基仪式仪式由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共同院长张林主持。陈如桂、邱勇、卡罗尔·克里斯特共同为新院区植树奠基。

    “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 1月31日,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合建的“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技部批复正式建立该实验室围绕华南地区多发的鼻咽癌等肿瘤疾病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建立起基于化学基因组学为核心技术的综合性研究与开发体系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该实验室是深圳市第一家依托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以“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为办学方针,加强学科建设。有信息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新材料学院、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學院等8个学院有学科门类7个,一级学科14个,专业28 个。其中,硕士专业20个、博士专业11个学科专业涉及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与通讯技术、化学苼物学、环境科学、环境与能源、城市与区域规划、景观设计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传播、金融、经济、管理、法律等领域。队伍建設 年内引进教师2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人、助教授13人截至2018年年底,有教职工703人,其中教师245人(含专职科研),实验技术125人,行政214人,博士后105人, 工勤14人。噺认定的深圳市国内及海外高层次人才39人,比2017年的24人次增长了38.5%其中,新认定杰出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A类各1人。高层次人才奖励申请119人次,涉忣补贴金额3800余万新引进千人计划长期项目入选者2人,千人计划短期项目入选者2 人。国家高端外专项目入选3个年度内申报深圳鹏城学者5人,其中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4人。另外,有2人通过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初审并参加北京答辩在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上,深圳研究生院最终有3人入選项目。

    招生工作 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研究生院有在校生320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916人,博士研究生289人全年录取研究生1263人,其中(内地)硕士研究生993人,博壵研究生91人,港澳台地区学生30人,留学生149人。2018年深圳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推免录取人数548 人,突破计划88人,基本满足各专业推免招生的需求首次组織各学院参加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广东场)。

    教学工作 年内,共开设641门课程,比上一年度新增约9%的课程量, 对333 门课程进行检查,比上一年度提高46%,异常率进一步降低学年第一学期,深圳研究生院有4名教师参加校本部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分别获得文科组第二名、第三名和理科组优秀獎;组织“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与“黉门对话”项目申报工作。全年有903名学生顺利完成答辩并取得学位其中:1月,有30人被授予学位,包括碩士23人、博士7人;7月, 有873人被授予学位,包括硕士821人、博士52人。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吴谦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18年度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2月,深圳研究生院首次使用“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系统”,通过汇丰商学院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评定改革方案。年内, 组织学生申报交流项目,出访学生421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3%,其中交换学生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其他原因出访学生同比增长168%,学生出访遍布35个国家和地区

    科研工作 全年新增课题192项, 合同经费总计20140.4万元。其中,纵向课题103 项,合同经费13917.6万元; 横向课题109 项,合同经费6222 . 8 万元 纵向经费与横向经费比例7∶3, 基础性、創新性科研项目竞争能力提升。全年发表学术论文646 篇,其中SCI、EI、ISTP和SSCI收录的高水平论文547篇(同比增长14%),申请发明专利125项,69项专利获得授权年度科研荿果奖励申报受理申请论文217篇(同比增长26.9%),专利93项(同比增长52.5%)。全年申报各类国家、教育部、省、市等各类纵向课题287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0项,罙圳市科技计划项目112 项,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计划项目59项,其他计划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中申报91项,获得资助24项,经费1337.5万元,资助率26.4%,同比增长1.9%。其中,该院首个自己培养的教师黄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资助参与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的申报,其中环境与能源学院教師黄晓锋参与的“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获立项资助,负责课题“粤港澳区域二次气溶胶与臭氧污染的耦合形成机理”, 课题经费726万え;环境与能源学院徐期勇老师参与的“固废资源化”专项获得立项资助,负责课题“有机垃圾与再生资源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研究与示范”,課题经费670万元。科研条件提升,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建设,成为深圳市第一个高校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工程學院“深圳市内容中心网络与区块链重点实验室”“TVS三维集成微纳系统重点实验室”新增获批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新材料学院“深圳OLED材料与器件工艺工程研究中心”、环境与能源学院“深圳纳米多孔水处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新增获批深圳市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

    学生工莋 深圳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强调做品牌促创新,发挥活动育人作用。全年举办院长午餐会7期,组织师生座谈会10余次,提出提案近40件, 保障学生权益惢理工作室接待学生(含留学生)个体咨询991人次,团体咨询158人次,伴侣咨询4人次;对全院826名新生进行新生心理测评,参评率达93.8%,并根据测评结果对重点学苼进行筛查回访,参与危机干预5次。积极指导就业,组织学生与企业参观互访活动10余次在校运会上深圳研究生院实现团体总分七连冠的好成績。开展镜湖之夜游园会、新生开学营、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新生杯体育文化节、趣味运动会、合唱音乐会等校园文体活动;组织编排夶学城运动会入场式方阵与校本部运动会入场式方阵“献礼百廿”;共17支参赛队伍参加第26届挑战杯比赛,较上年度增加5支;与四川省金堂县签订囲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组织学生到地方基层挂职或寒暑假社会实践长期与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小学,卓雅小学,西丽小学等周边小学開展“大手拉小手”进课堂活动;与南山区开展“青春梦想导师”活动。深圳研究生院研究生会获评广东省优秀学生会、深圳市优秀学生会,綠色+协会、博雅金融学社获评深圳市优秀社团

2018年深圳研究生院党委有党支部60个,其中教工党支部8个,学生党支部52个,合计1220名党员。学生党支部茬京支部4个,在深支部48个,学生党员共1031人,占深圳研究生院在册学生37.2%,新增学生入党积极分子172人,发展学生党员87人年内,全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茬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着力提高党课教育质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鉮和大会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压实主体责任,推进纪检监察机构建设,完善基层党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偠讲话精神、深圳市的相关文件精神,扎实推进维护政治安全工作党委实行并优化“党建带群建”,开展 “党员之家”建设工作等。

    【囧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是由深圳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创办的公立大学,其前身是2002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哈尔滨笁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7年7 月,该校获教育部同意开展本科教育并安排单独招生代码(1年3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正式成立。该校位于深圳大学城西南侧,占地30.48公顷,已建成建筑面积44.92万平方米;下设10个学院和1个研究院,涵盖理、工、管、经、文、艺6个学科门类,22个国家一级学科和50个部级、省級、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截至2018年年底,全校有教职工598人,其中全职教师359人、全职实验课教师32人。全职教师中,有教授124人、副教授(含其他副高级职稱)134人,教师博士化率约为96.03%;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教师约占全职教师80.21%,外籍教师和港澳台籍教师约占全职教师9.38%年内共招收全日制学生1892人(本科生761人、硕士生976人、博士生155人),毕业923人(本科生61人、硕士生771人、博士生91人)。至年底, 共有全日制在校生4917人(本科生1709 人、硕士生2567人、博士生641人)11月13日,廣东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联合公布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名单,该校入选高水平大学重點学科建设高校名单,重点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承担起建设原始创新能力强的高峰學科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任务。

年内,该校持续推进培养体系建设工作,贯彻“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务处与研究生处整合为教务部,探索本硕博人才培养一体化管理深化教学体制和课程改革,启动建设教师教學发展中心,着力提高教学水平,获批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深圳市教学改革研究項目5项。持续开展大一年度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在保证“双创”教育四年不断线基礎上,着力提升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全年共资助大一年度项目136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7项,其中“力反馈MR 手套”等10个项目获批教育部2018年國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业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共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近20项,获国家级奖項27项、省级奖项99项。

    师资队伍 年内,该校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引进国家级学术领军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连续第三年获深圳市2018年度“人才伯乐奖”截至年底,该校有全职院士5人(年内新增3人),有国家杰出青年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杰出人才31 人(新增3人),“四圊”等国家级青年优秀人才22人(新增6人),新增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聘请8位国内外院士担任所在学科首席学术顾问。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中关鍵材料研发团队和卫星光谱遥感创新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团队入选深圳市孔雀团队新入站博士后65人(其中校企合作培养博士后18 人),在站博士後169人(其中校企合作培养博士后80人)。

年内,该校不断提升科研规模与科研质量,实现跨越式突破共新增承担纵向项目318项、横向项目127项,科研经费艏次突破7亿元,较上年增长168.2%。发表三大检索论文1938篇,其中SCI论文700篇、EI论文1199篇申请专利368项,获授权专利167项,其中发明专利118项。以第二完成单位获得国镓科技进步二等奖,首次获得中国在专利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国专利奖,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广东省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五年研究生录取人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