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各项运动康复训练项目项目训练的核心是什么

现代训练方法在lOOm跑项目中的应用 
□ 莫迎锐 张玉宝
  莫迎锐,张玉宝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摘 要:以现代训练方法体系为基础,通过对100m 跑项目的特征的认识,分析了现代训练方法在100m 跑项目中的应用,旨在为提高100m 跑的训练成绩提供帮助,进而丰富100m 跑的训练方法体系。  关键词:训练方法;100m 跑;动作  中图分类号:G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01-026-02  现代运动训练方法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完整、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虽然各个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特点,但基本分为以下4 个发展阶段:简单练习手段阶段(19 世纪- 20 世纪初)、单一训练法阶段(20 世纪初- 20世纪50 年代)、综合训练法阶段(20 世纪50 年代- 60 年代末)、模型化训练法阶段(20 世纪60 年代末至今)。4 个阶段的连续发展形成了目前一个较为庞大的训练方法体系。  1 对现代训练方法的理解  1.1 现代训练方法内涵及整体构架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它是教练员为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运动训练方法有多种分类依据和标准,如可按照竞技能力的目的分类、可按照训练内容的组合特点分类、可按照训练负荷与间歇的关系分类、可按照负荷时氧代谢的特点分类、可按照训练时不同的外部条件分类,这些不同的分类构成了复杂的训练方法系统。也有学者考虑到理论上的相对完整和实践应用上的方便,从训练方法自身的基本作用和适用范围分为整体控制训练方法和具体操作训练方法2 类,前者包括程序训练法和模式训练法,后者包括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及比赛训练法8 种具体的可直接操作的训练方法,此分类在目前运动训练理论界占据主流地位。广义来看,整体控制训练方法和具体操作训练方法共同构成了现代训练方法体系;但狭义来看,现代训练方法则是相对于传统训练方法而言的,特指利用现代新兴理论创立的训练方法体系。所以,它既有宏观整体控制训练方法,也有微观具体操作训练。例如,悬吊训练、振动训练、核心训练、功能性训练、模拟训练、人机辅助训练、计算训练等训练方法,这些新兴训练方法与程序训练法和模式训练法等统称为现代训练方法。  1.2 现代训练方法的特点  现代科技成果被广泛运用于训练之中,提高了训练的效能,如高速摄影机、电子计算机、光学仪器、生理生化仪器等,这些现代科技成果广泛运用于训练实践,提高了训练的效能,产生了新的训练方法,如人机辅助训练法、计算训练法等。多种现代理论逐渐引入训练实践或训练理论之中,从而为训练方法提供了科学指导。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逐渐应用于运动训练之中,从而使训练逐渐走向科学化。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训练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产生了诸如程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心理训练法等现代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逐渐由单一走向综合。现代,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认识到,单一的、传统的、局部的训练方法很难在现代竞技中取得好的成绩,而综合多种训练方法的组合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以及一些整体训练方法逐渐成为训练中的主要方法。  2 对100m 跑项目的认识  2.1 对100m 跑项目特征的认识  100m 跑是室外径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强度最大的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现代100m 跑的特点是大幅度、高频率、放松跑。其目的是运动员运用最大能量尽可能快地使自己从固定位置到极限速度,然后尽可能保持极限速度通过全程。按照整个过程进行的顺序,100m 跑主要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4 个阶段。整个跑动过程是一个由静止到高速运动再到速度略有下降的高速运动的持续过程。具体来看,其速度与加速度的变化为:最初阶段的初速度很慢,然后速度会增加的很快,紧接着速度保持不变,最后阶段速度下降;而加速度的变化为,最初阶段加速度最大,随之加速度减小,直至加速度减至零,最后阶段加速度变成负值。  2.2 100m 跑项目涉及的主要动作  简单来看,在100m 跑的全过程中,人体周期性地重复摆臂和摆腿动作,从而推进了人体的位移变化。因此,100m 跑的技术动作主要由摆臂和摆腿2 个基本动作构成。要提高100m 的成绩,无非就是提高摆臂和摆腿的能力以及臂腿协调配合能力。单从力的来源方面看,摆臂的动作又由前摆和后摆构成,摆腿由蹬地、前摆、下压和着地缓冲4 个部分构成。所以要提高100m 的成绩,最基本的就是抓好以上动作的训练,但是这些动作都受到神经系统的支配,所以这些动作必须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才能表现出最大效能。而且这些表现出来的动作还受到个体身体整体机能、素质的影响,因为躯干部分的动作起着支撑稳定作用,躯干区域虽然未表现出明显的动作变化,但是它肯定存在着微细的动作变化。所以,躯干动作也成为100m 跑需要训练的动作之一。由此看出,上肢的前摆、后摆动作,下肢的蹬地、折叠、前摆、下压、着地缓冲动作,躯干的微细稳定及调整动作组成100m 跑的动作基础。而运动训练就是要整合以上动作,使它们在时间、空间的结合上达到最优化,以推动人体快速前移。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更多关于“现代训练方法在lOOm跑项目中的应用”的相关文章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7对1500米运动员赛前训练以速度为核心的研究
  摘要:中长跑是以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随着比赛竞争激烈,对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统计对比法对现代中长跑运动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速度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及以高速度能力训练的手段,是当今中长跑运动训练的主体。   前言   1500米运动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特征是高速度持续跑的专项速度耐力。当今中长跑训练逐渐突破传统以大运动量训练为主的模式,转为突出强度,并逐步确立中长跑训练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中长跑训练中如何贯彻“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合理安排训练中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比例,都是现今亟需研究的问题。   一、1500米运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罗马尼亚女子中长跑、非洲肯尼亚、摩洛哥和俄罗斯中长跑的训练都是注重大运动量前提下的高速度训练,并把提高专项速度作为训练的核心。我们运动员的跑量、一般耐力水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差距不大,但是专项速度水平、最后冲刺速度的水平就差的多。目前,在我国中长跑训练中专项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量上,而现代中长跑要的是专项高速跑的能力,因此提高中长跑的专项速度是训练核心。   二、赛前训练以速度为核心的训练手段   对于中长跑项目来说,决定专项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是速度、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水平。速度耐力是基础,速度是核心,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是保证。强调在有氧代谢训练后进行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最后进行ATP——CP和无氧糖酵解代谢为主的大强度速度力量训练,提高能量输出功率和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的速度力量能力。   1.速度训练   要培养速度较高的中长跑后备人才,首先在速度训练上下功夫,训练中应侧重于速度及速度耐力的发展,以短为主,长短结合,但要强调的是速度训练不能脱离中长跑的特点。二是速度训练必须重视质量,要注意在肌肉兴奋性较高、机体精力充沛的情况下进行速度性的专项素质练习。在比赛过程中,突出表现频率快、节奏明显,可称为“速度节奏”。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训练中,应抓早、抓好完整技术教学训练这一环节,在技术训练中要注意动作的节奏化、合理化。   2.速度力量训练   2.1 沙地跑训练   在沙地跑的训练中,运动员以较慢的速度就能使心血管系统和肌肉系统同时承受力竭负荷,这是其它训练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沙地跑训练能使运动员的身体更加强壮,有利于运动员掌握一种能使跑步动作产生更好生物力学效果的跑步技术。运动员在完成跑步训练后,无须进行太多速度力量训练就能维持各种肌肉力量的均衡发展,赤脚在沙地、草地或松软的地面上进行一些力量练习,就能获得很好的速度力量训练效果。   2.2 水中跑练习   水中跑能加速运动员机体的恢复和促进力量的发展,并有利于保持各种力量训练的平衡。速度、速度耐力和速度力量是必须得到均衡发展的三种能力,如果运动员只在准备期不同阶段着重发展速度和耐力,他们就会因为速度力量未得到同步发展,而面临受伤的危险。如果运动员因伤而长时间停止跑步训练,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在水里完成跑步训练课所安排的练习来保持良好的有氧运动能力。通过水中跑练习,可改善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速度力量水平。   2.3 柔韧性练习   增强关节部位的柔韧性,可改善其周围肌肉弹性和力量能力。较高的肌肉弹力可导致力量的增加,从而提高力量储备,肌肉伸展与收缩能力的提高能使肌肉速度力量增大。增强肌肉的速度力量,是中长跑运动员必备的素质。中长跑运动员进行的柔韧性练习是要他们实际需要的动力性伸展,而不是类似伸开手足躺在地板上的静力性伸展。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越有效,柔韧性越好,受伤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大多数运动员都利用良好的跑步技术进行动力性屈伸练习提高速度力量。   2.4 循环速度力量训练和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   循环速度力量训练是用于补充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准备期较为传统的方法,它可使运动员接受新的不同训练刺激的结合。循环速度力量训练的好处是运动员的身体各部位逐个接受刺激,同时在整个训练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心率。循环速度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俯卧撑&仰卧起坐&纵向劈腿&双杠双臂屈伸&屈膝举腿&引体向上&直坐高抬腿&腿外展&腿内收&爬绳&直角坐撑&挂臂悬垂等。   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可以用于所有中长跑运动员在准备期的一般体能训练。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方法:高抬腿跑&踢臀跑&跨步跑&单足跳&单或双足足尖上跳&膝触胸双足跳&跳起转体180&&蛙跳&双足跳绳等。   上述两种速度力量训练法主要集中上体和下肢肌肉群。所有练习都使用稳定的动作速度进行,快速地跑向设计中的下一练习地点,就能保持住维持心血管训练和力量刺激必需的高心率。   3.速度耐力的训练   速度耐力是中长跑的核心,而速度则是速度耐力的基础和保证。由于速度的变化,中长跑比赛的无氧过程不是在最后冲刺阶段出现而往往是在整个跑程中。由于无氧代谢参与的比例加大了,要想发展糖酵解供能能力,就必须使运动负荷达到一定强度,这也是提高运动员抗酸、耐酸能力的最佳方法,所以速度训练应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在训练中如果过分强调耐力训练,会使糖酵解供能能力过度发展而抑制速度素质的提高。二者比例要因个体差异而定。   三、速度力量训练应重视均衡发展的原则   我们可以把运动员的耐力、速度和力量喻为三角形的三个均与中心点保持平衡的角,当抬高其中某一个角时,其余两个角便会处于较低的位置,若同时抬高其中两个角时,另一个角也会处于较低的位置。总之,同时抬高三个角是很难的,但却是必需有,通过维持耐力、速度和力量的均衡发展,运动员就能加快提高身体素质的总体水平。在日常中长跑训练课中,把速度力量训练、力量耐力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速度耐力训练同发展灵敏性、柔韧性、伸展性等练习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动作幅度缩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速度、速度耐力训练课后要进行整理活动,包括以娱乐活动形式进行的一些伸展性、放松性练习,以便能维持高水平的神经肌肉的协调性。   四、结论   决定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好坏其一是来自于队员良好的体型和心肺功能。其二是后天的专项训练。通过分析世界中长跑训练中的一些新变化,发现速度素质是影响中长跑运动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在训练中掺入大量的高强度、短距离跑的内容已成为世界中长跑训练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中长跑运动成绩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阎洪涛,张传新,《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中长跑训练方法探析》,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10月第5期   [2]吴格林等,《以速度为核心”中长跑训练》,田径,2002.11   范海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本期精彩导读
用户分享的文章
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国际联网备案登记证书&&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专家称中国体训轻视核心力量训练或致运动创伤
  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体能训练方法,核心稳定性训练最早运用于医学领域,目前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用于运动体能训练、的预防与康复。最入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十分简单,普通市民在家也能完成,如单腿站立,保证支撑脚全脚掌着地。  为什么中国运动员退役普遍比外国运动员早?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教授王人卫分析,这与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中不太重视核心稳定性训练有一定的关系,“核心稳定性能力不足可能是运动的重要因素。”  核心力量训练  人体的“核心”是人体的中间环节,就是指躯干包括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核心肌群共33对加1块膈肌,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很多,通过故意“制造”不平衡,让身体在维持稳定的过提量,从而改善神经对肌肉的动员和控制能力,提升运动体能,防治运动损伤。  当丹麦名将彼得·盖德以35岁高龄出征伦敦奥运,他的老对手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已更迭几代人。  46岁的瑞典乒乓球名将佩尔森,43岁的比利时选手塞弗,还有同样43岁的克罗地亚选手普里莫拉茨,也是中国人的老朋友,1988年他们第一次站上奥运乒乓赛场的时候,中国乒乓球新领军张继科才刚出生。  伦敦奥运赛场上不乏高龄选手,事实上30岁左右正是出成绩的黄金年龄,经验、技术、意识都比较成熟,比赛时会游刃有余。但中国运动员到了这个年龄往往因为种种伤病提前退役,像是35岁的王治郅、36岁的张秀云这样的老将实在少之又少。  为什么中国运动员退役普遍比外国运动员早?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教授王人卫分析,这与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中不太重视核心稳定性训练有一定的关系。  “核心稳定性能力不足可能是运动创伤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的核心稳定性训练也是预防运动创伤的有效方法,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也自然得到延长。”王人卫说。  人体的核心力量  所谓“核心”是人体的中间环节,就是指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当人体在两臂下垂的对称站立姿 势中身体重心位于第1至第5腰骶椎的某一水平面上,大约在髋关节额状轴上方4-5厘米处,接近人体正中央的矢状面的骶骨与耻骨之间。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讲,将位于人体的“核心”这一区域的肌群称为核心肌群,它所包含的肌群有5对腹肌群、9对背肌群、1块横膈肌、8对盆带肌及下肢的11对大腿肌。核心肌群共33对加1块膈肌,这些肌群分别从人体的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三个维度不同层面将腰椎、髋关节和骨盆进行包裹。  由此看出,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它们正好处于上下肢的结合部位,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而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  王人卫指出,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所以,凡是姿态优美挺拔、身体控制力衡力强的人,核心肌肉群肯定有很好的核心稳定力。  人体进行的大多数运动都是多关节和多肌群(肌肉)参与的全身运动,在运动中,如何将不同关节的运动和肌肉的收缩整合起来,形成符合专项力学规律的肌肉“运动链”,为四肢末端发力创造理想的条件,是所有运动项目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所以,尽管骨盆、髓关节和躯干部位的肌肉并不像四肢肌肉那样,直接完成人体的运动,但是,它们的‘稳定性收缩’可以为四肢肌肉的收缩建立支点,提高四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同时,还可以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运动,加快力量的传递,整体上提高运动效率。”王人卫表示,核心力量不仅是人体核心稳定性形成的主要能力,而且在竞技运动中能主动发力,是人体重要的“发力源”。  其实,核心稳定力量不佳对于所有运动项目均是危险的因素。王人卫举例称,在滑冰运动中,同样从高处坡道滑下,有经验的滑冰者在跳下和滑行过程中垂直撞击力的峰值因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加而减低,但对于缺乏经验的滑冰初学者,其姿态的调整更多地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而没有降低着地时的撞击力。  “这意味着保持适度的平衡能力成为防治运动损伤出现的重要因素,而这正是核心稳定力量在起作用, 核心稳定力量对几乎所有的竞技运动项目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王人卫说。  传递上下肢力量  人体的“核心”既是位于腰部附近,那么打网球、羽毛球等手部运动时,核心力量岂非“鞭长莫及”?人体的“核心”如何能调动全身的力量?  1992年生物力学家Panjabi提出的维持腰椎稳定的“三亚系模型”理论很好地解析了核心稳定性力量对于人体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亚系模型”包括被动亚系、主动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被动亚系特指关节和韧带,主要由锥体、椎骨关节突和关节囊和脊柱韧带等组成,在脊柱活动中起着支撑作用。主动亚系特指参与脊柱稳定的核心肌群和肌腱,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它通过大肌群和小肌群间协调活动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神经控制亚系特指神经肌肉运动控制系统,它接受来自主动亚系和被动亚系的反馈信息,判断用以维持脊柱稳定性的特异性需要,然后控制主动亚系的有关肌肉实现稳定性的维持。“脊柱就是通过3个亚系之间相互协调作用实现稳定性。”王人卫说。  此外,脊椎的整个关节活动度可以区分为中立带与弹性带,中立区赋以被动支持系统组织的压力最小,而弹性带则容易增加韧带拉力或骨骼的。  据王人卫介绍,“本身人的平衡能力也就是中立带很小,而随着展开针对性的训练,中立带变大的同时弹性带自然会缩小,也意味着一个人的运动范围变大了,一旦其失去平衡,如摔倒时,便能更有效地收缩核心肌群来对抗外力对身体带来的冲击,从而将损伤降到最低。”  核心力量虽不是直接的发力源,但可以通过近端固定提高末端肌肉的发力。  王人卫解释称,核心力量的主要作用是加强核心部位的稳定性、调整稳定程度和控制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的转换,为力量的产生创建支点,并建立力量的传递通道。即稳定核心部位、传递和衔接上下肢力量。
  举例说,挥杆动作中的 “鞭打”,就是需要核心稳定力量的参与,它可以将下肢和躯干肌的力量快速准确地传递到上肢,集结全身的力量于“鞭打”的动作。  在运动中核心部位的稳定与运动始终处于频繁、快速交替之中,肌肉要在静力性收缩的状态下进行抗阻收缩即支撑收缩。其实,核心力量对运动技术还具有的支持作用,专项技术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参与运动肌肉之间的协调水平和对高速运动中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如在高尔夫挥杆中,核心部位的扭转直接决定了挥杆过程中身体的平衡和重心,同时控制身体转动的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是主要取决于核心稳定力量的改善。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几乎所有的运动都是通过四肢末端将力量施加于外部物体,促使器械或人体产生运动。因此,长期以来,在竞技运动训练领域,人们一直将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忽视甚至放弃躯干(核心)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
首页上一页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不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世界防治肥胖日整个治疗方案计划两年不得随意缩短开药周期“欧洲中医药促进中心”落户西班牙
对比较聪明的大脑无效孙子如果吃垃圾食品更危险是“热射病“惹的祸病人出院时必留电话
[] [] [] [] [] [] [] []
杜甫死因或是糖尿病并发的酮症酸中毒或心、脑血管病…… []研究表明,长期坐姿不良会导致腰肌劳损发病率增加…… []
均衡饮食是健康的必要条件。我们日常的饮食含有五大…… []疑似患有精神病的北齐高氏家族曾统治中国28年…… []
保护肝脏健康,远离脂肪肝…… []皮肤传染病不要自行用药,脓包疮莫当成“痱子”…… []您的位置: &
>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读后感1500字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读后感1500字
作者:mayaru
国内关于核心、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等概念还存在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的问题,甚至有人简单地把核心训练理解为腰腹训练,通过《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我对核心力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更正了一些错误观念。与传统的腰腹肌训练不同,核心力量训练是指针对核心区域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读后感核心力量概念的兴起,起源于核心力量训练是近年运动训练领域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随着国内外专家对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发现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所有的训练项目都非常的重要。最近几年,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许多教练员、运动员已把一些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体能训练的内容。现在随着“核心力量”或是“核心稳定性”这些概念在健身行业越来越流行。在各类健身杂志或文章中经常会见到它们。因此我阅读了孙文新先生所写的《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这本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核心力量的概念和各种训练方法。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源于核心稳定性,核心稳定性的提出源于脊柱稳定性。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核心稳定性是核心力量的结果,核心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具体表现形式。美国等国家的学者将构成核心稳定性的力量能力称为“核心力量”。核心力量是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不仅是人体核心稳定性形成的主要能力,而且在竞技运动中它还能够主动发力,是人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发力源”,也就是说核心肌肉在稳定人体核心部位及重心的同时使人体产生最有效的位移及旋转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又包含核心稳定性力量和核心动力性力量,是一种二元概念。核心稳定性力量是指核心固定肌或某些既是固定肌又是原动肌的肌肉收缩时产生的使身体对抗位移或旋转的力量能力。核心动力性力量是指骨骼肌收缩使身体产生位移或旋转的力量。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忽视甚至放弃躯干(核心)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随着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人们对力量素质的认识不断进步,力量素质的分类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致。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教练和学者开始认识到躯干肌肉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康复医学等不同的角度对躯干肌肉深入研究,提出“核心(肌群)” 、“核心稳定性”的概念等问题,并把一些过去用于腰腹等躯干肌肉的康复训练方法引用到竞技体育训练领域之中并结合各运动项目的特点创编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目前,国内关于核心、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等概念还存在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的问题,甚至有人简单地把核心训练理解为腰腹训练,通过《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我对核心力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更正了一些错误观念。例如:核心和核心肌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核心指的是一条运动链上的最重要的部位,是运动链的发力点。核心更侧重于解剖学概念,指人体的中间部位,是以腰椎—骨盆—髋关节为主体,包括附着在它们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系统;而核心肌群更侧重于一个训练学概念,指的是一条运动链上的起主要作用的部位或环节。核心力量训练同传统的力量训练具有很大的差别,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学者开始认识到躯干肌的作用,逐渐发展出的一种力量训练方法。与传统的腰腹肌训练不同,核心力量训练是指针对核心区域肌群(主要是腹部,下背部,骨盆部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是坚固深层稳定肌和表层运动肌在内的力量训练,目标是对深层稳定肌的肌力的训练.增加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在做动作时核心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核心力量训练的优点:1、协调各运动环节的联系,保证较好的能量传递;2、增加肢体的稳定性;3、减少运动伤害;4、核心力量训练不仅具有着传统力量训练的效果,还具有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理念。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核心力量训练,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改善力量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衔接和传递,从而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尽快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现如今转变力量训练的观念和方法也是一种潮流趋势。
看过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读后感15 的人还看过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项运动消耗的卡路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