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是不同的?颜色不同就不能用了?

共享自行车照出的妖孽,全都是低素质的吗?
大家专栏侯虹斌
[摘要]那些在路边等绿灯、守规则的行人,看着一拔又一拔的闯红灯的人都过了马路了,免不了怀疑自己是不是搞错了。这样的情况只要发生多次,很自然就学会闯红灯了。作者:侯虹斌(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我住在大学里面,大学生骑自行车的需求特别大,所以,在经常看到在自行车密集的区域会有不少整整齐齐的小红车、小蓝车、小黄车;他们都是各式各样的共享自行车,来自摩拜、ofo、小鸣、小蓝等等公司。但近来,这样的漂亮、齐整、有标识性的自行车就越来越少能见到了。偶尔,又会在离宿舍较远的小树林边、人迹罕至的实验楼背后、偏远的厕所旁边,发现里面居然藏着几辆小黄车或小红车。那时我就在想了,这种共享自行车,要破坏芯片、据为己有,太容易了;技术上怎么监测并实时制止?车子就放在路边,就算我弄坏它,只要不抓现行谁又能奈我何?道德成本也是成本,造成的损耗怎么分摊?利润又如此之薄,它怎么赢利?许多社会新闻也在辅证着我的这些忧虑。今天,我看了一篇刷屏的《共享单车,真是一面很好的国民照妖镜》,里面实拍了对共享自行车花样繁多的破坏与毁损;我不由得一声长叹:“我向来不惮于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中国人”,但是,仍然赶不上这些人的想象力:谁能想到,还有人把针插在共享自行车的坐椅上?一也许是现在的投资环境太美妙了,共享自行车的创业公司仍然处于蜜月期当中。2017 年才过了不到两个月,摩拜就宣布了 2.15 亿美元融资,接着又有报道称ofo正在准备新一轮1.5 亿美元投资,估值达到了10亿美元。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公司仍有大量的钱可以烧。但如何能盈利,并不容乐观。而其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作为公共自行车的损坏、偷盗与故意破坏等问题。公用物品,必然有损耗。之前,我想象的是,共享自行车有一部分是无可避免的常规损坏,例如,日晒雨淋,折旧,偶尔的小型事故。一部分是对人性的合理恶估,包括极低比率的偷盗或损毁。就像开架超市一样,这可预估的,可以预先打入成本估算当中。可现实却非如此。结合之前媒体的种种报道,才明白这个社会的恶毒含量远远高于可预测值。比如说,把共享自行车扛回家或锁进楼道里,把共享车放进汽车后尾箱开到另一城市使用,把它加两把锁收归自己独享,把它粉刷了另一种颜色、加上儿童坐椅专用。又比如,把共享自行车砸烂的,拆掉车头、坐椅、脚踏的,把轮子卸掉的,把车子扔在河里的,把车子挂树上的,把几十上百辆共享车堆在废墟里无法使用的。还有人把坐椅上插上针,谁用就坑谁;有的大爷大妈们直接把共享车用绳子围起来,每次使用就交一块钱给他们……至于把二维码刮掉,把芯片损坏,把号牌拆了,简直就不值一提了。我不得不认为,共享自行车在中国的推广,非常不合时宜。之所以超市、书店可以开架,是因为其选购商品全程处于监控之下,还有一个出入门的警铃,商品的单件价值也相对不高;一旦偷东西,罪责十分鲜明。因此风险可控。而自行车,整个城市天高任鸟飞,高使用率才能分摊自行车的成本;一旦严格管理,限定使用区域,共享自行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为了防止这些道德风险,需要极高的管理水平,精确的控制;而一旦投入精力去精准管理了,这个成本就太高了。在没有设计出有效管理的技术手段之前,这种共享带给社会的收益会远远小于其投入。它所照出的这些妖孽,很多已经脱离了“没公德”的范畴了,一部分人相当于盗窃,另一部分人则是属于破坏公共财物。只不过金额大小问题而已。但在“共享”这面旗帜下,违法成本极低。共享共享,我也有份享用啊;我拿走了一辆自行车而己,难道你还能把我抓起来?隔壁的张三这样干,李四也这样干,他们都没事,你凭什么说我?这种没有监管,全靠每个人自觉的“共享经济”,不啻于把小鱼干摆在猫的面前,却禁止它吃。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一千七百万人,只需十万分之一的人“素质低”,那么,共享就会失败。不要考验人性。凡是考验人性的产品,很快都会笑不出来了。二这二十多年来,素质低、没有公德心这种负面评价,就如中国人的附骨之蛆一样,一时半会儿很难摆脱。破坏共享自行车这样的公共财物如此,插队、随地吐痰、闯红灯、乱穿马路、乱涂乱画、随地大小便、欺凌服务人员等等,也如此;现在有了网络,由这些不守小道德引起的小纠纷,更是经常演变成“素质大讨论”,最后变成嘲讽的大合唱。中国人的“素质”当然不是这二三十年来才突然变差的。只不过以前在封闭与极端贫穷的时候,这些细枝末节不值得去计较;如今富裕了,公共空间多了,有了对比,方才觉得格外地刺目。其实我很怕用“素质论”这样的词。这意味着,这赋予了一些人拥有裁决权,它有权力把人遴选为“高素质的”与“低素质的”;同时,可以分配给“低素质者”更少的权利,因为他不配享有。这里就会变成这个裁决权在谁手里,他如何分配权利问题了。但实际上,大量的所谓“低素质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环境鼓励与怂恿的结果,是无规则、无是非、无法律的结果;他们是社会培养出来的。扭转这些人的“素质”,甚至不需要长期的教育,只要严格地按照法律法规执行,结结实实地让破坏公共道德的人付了代价,他们的逆毛马上会顺过来,服服帖帖了。几乎我们日常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没有公德心的“缺德事”,肇始者理直气壮,无不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一,“很多人都这么做”,集体当中没有是非;二,做的人基本上不受惩罚,无需付出代价。就像前两天,有清洁工刮花了别人的豪车还满地撒泼,说没钱,最后该赔几千的只赔了500元,还有网友批评这司机不仁慈,本不该拿赔偿。——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位撒泼的女性“素质低”,但这种“素质低”,是特定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不守交通规则、颠倒是非是有效的,还可以降低犯错成本。这一定律常年发挥作用,行人乱穿马路,“凑齐七个就一起闯红灯”,电动车、自行车随意穿插变道闯红灯,因为行人再不守交通规则汽车也不敢撞过来啊。而敢闯红灯的司机绝对没有那么多。真的因为开车者素质高吗?不,因为电子眼看得牢、罚得重,一旦出了事故更是罚到倾家荡产,把牢底坐穿。到了最后,那些在路边等绿灯、守规则的行人,看着一拔又一拔的闯红灯的人都过了马路了,免不了怀疑自己是不是搞错了。这样的情况只要发生多次,很自然就学会闯红灯了。社会公德这种事,是靠遵守出来的,是靠判别是非、处理公正培养出来的,而不是靠解散“低素质”人群、天降“高素质”人群得来的。在不同的场景之下,高素质与低素质是有可能转换的。当然,最好的那一部分自律的人能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慎独;但不可否认,更多的人的行为是与周遭环境的反应是一致的。就像勒宠在《乌合之众》里说的一样,“在孤立的情况下,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人,但在一个群体当中,他是一个野蛮人,也是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这种身份切换,与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与“法不责众”的心态密切相关。因为个人的行为权责非常明确;而集体中责任是分散的,不明确的,所以可以恣意地不负责。一旦群体中的人犯了错,会被分摊到群体中的所有人身上;所有人都有责任,也就等于所有人都没有责任。就如共享自行车的损毁,只要没抓现行,每一个个人的责任,被化解到成千上万个城市居民手中了。当他加入了没有责任感的群体,并预判自己不会受到惩罚时,便就完全地释放了自己野蛮与破坏性的本能。如果不给“法不责众”以机会,来一个罚一个,来一双罚一双,把每个人从“群体”当中剥离出来,每个人都必须独立地为自己行为负责,实际上,这些基于“闯红灯”而临时结成的“违规共同体”,便不攻自灭。并不是说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天然就“素质高”,人家只不过不喜欢集体生活与集体主义,也难享受到集体氛围带来的催眠一样的野性唤起而已。另一方面,人家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该罚就罚,毫不手软,大大地提高了干缺德事的风险。共享经济这种事,不能指望全民忽然提高素质;只能建立起良好有效的追踪与惩罚机制,只要盗用与损毁的,都能得到严厉追究甚至法律制裁,那么,还用担心使用者素质不高吗?…………………………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lanxinda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专为互联网人打造的365天成长计划,构建你的产品、运营知识体系,做个有竞争力的互联网人。
如今的共享单车真的是“五颜六色”,可遗憾的是,如此便利的“发明”并不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是造成了种种不好的现象。对此,本文作者将详谈——共享单车面临的困境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同属共享经济,有哪些困境是滴滴优步当年趟过的,又有哪些是小红小黄们才有的呢?本文会通过四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分别是:
同业竞争加剧;
用户忠诚度难培养;
各当地政府政策尚不明确;
整体运营成本高居不下;
尚无清晰的盈利模式。
下面我将逐条说明,文章略长,但还是有点思考的,记得看完同留言交流想法啊。
1. 同业竞争加剧
如图,全都是单车,还都是共享的哦。
之前网上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现在共享单车进入市场的最大门槛不是资金、不是团队、不是成本,而是颜色。红橙黄绿蓝白,留给新品牌的颜色不多了。”
这是目前最大的困境,除了小红小黄外,还涌现出了一大堆其他颜色的共享单车,随着限制单车使用的严寒褪去,会有更多人选择共享单车代步,这也意味着除了天气回温,共享单车的竞争也开始升温了。
从互联网产品发展的阶段来看,小红小黄们都过了产品业务模式的验证阶段,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也就是都在资本的驱动下疯狂跑马圈地,大家都是满鸡血状态,一刻都不能松懈,从一个城市快速扩张到另一个城市,这个阶段谁圈的地多,谁就有可能成为赢家,颇像打仗的时候指挥部在军事地图上插小旗的场景。
这跑马圈地的阶段,就和当年的滴滴优步一样,速度是制胜关键,看谁融的钱多、城市扩展更快、用户忠诚度获取更快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每开通一个城市就是少则几万辆多则十几万辆单车的投入,同时要跟进单车运维团队、单车调动团队和当地运营推广团队,还要投入大量费用做线上线下的推广运营。
2. 用户忠诚度难培养
从两个方面来说为何小红小黄的用户忠诚度培养比较困难:
(1)产品属性
由于共享单车是工具类产品,是不挑用户的,不像懂球帝、氧气(女性内衣商城)等垂直性产品,产品本身有着明确的目标用户,直接在庞大的用户群中圈住了一类用户,其他用户去了也接待,但不会下大力气去维护。同时,这些垂直性产品的用户对产品也容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既然是工具类产品,那共享单车有无使用门槛呢?因为高使用门槛也会让其用户产品认同感,就像PPT你用的很6的话,也会容易对PPT产生认同,并且当你遇见另一个PPT高手时,也更容易聊得来(用户群归属感)。我们对比下共享单车和传统单车的使用流程,看会有哪些不同。
共享单车使用流程:
初次使用:用户有骑车需求——扫码——下载安装app——注册认证——支付押金(支付)——充钱(支付)——扫码开锁——骑车——锁车——扣钱(App自动完成)
非初次用户:有骑车需求——打开app——找车(可跳过)——扫码开锁——骑车——锁车——扣钱(App自动完成)
小黄开锁是输入车牌号后获得密码,用获得的密码来解开密码锁,多了两次输入过程,但难度也不大。
传统单车使用流程:
用户有骑车需求——找钥匙+车(可跳过)——开锁——骑车——锁车
对比单车使用流程可发现,相比传统单车,共享单车只是在初次使用时稍微麻烦,但随着这几年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各类app 的教育,这些都已经不需要再教育,产品使用和支付习惯大部分用户都已养成,所以不存在教育用户的情况(啥?不会骑自行车?哦,那一边玩去吧)。因而对用户来说使用产品是没有认知和使用门槛,除非要拓展到二级甚至是三级用户——也就是大爷大妈们,但也仅限于首次使用时的注册认证等初始环节,过了初始环节,也就不会有使用门槛了。
所以属于工具类产品的共享单车,是完全不挑用户,所有会骑自行车的人都是小红小黄们的目标用户,这也导致用户群本身没有明显的群体属性,因而其用户也不会像群体属性明显的用户那样,对产品有比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年滴滴优步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问题。
(2)产品体验
再来说说用户忠诚度养成的基石——产品体验,分三个方面来讲:APP使用体验、单车骑行体验和单车可用性体验。
1)APP使用体验
正如大家所见,同质化严重,大体上都差不多,本来也就是比较简单的app,就看哪个优化的更流畅,反应更及时,app启动更快,定位更精准等等。就笔者的个人体验来说没什么区别,暂时还没有哪个APP能惊艳到我。
现在的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app也是类似的界面的操作流程。
2)单车骑行体验
这个体验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我分别说下深圳的几个共享单车:
① 小红(摩拜单车)
摩拜经典款(升级版)
造型挺酷,比较有美感;资费也比较贵,又重又不好骑(网友说就跟在健身房骑动感单车一样);智能锁;座椅可调(旧版不可调);有前车篮。另外没有挡水板,经过有有污水的路面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摩拜单车lite
造型一般;资费便宜,相比于经典版骑行时比较轻松;智能锁;车轮不减震,防滑性能不佳;座椅不可调;有前车篮;没有挡水板(图上的这个挡水板根本挡不住水的)。
像笔者酱紫的大长腿骑小红还不如跪搓衣板呢,难道小红公司的员工都没有大长腿嘛,座椅不能调简直要人命。还有那个单车后车轮没有挡水板,先不说雨天,就是大晴天经过一段有水的路面都能给后背留下一串“我曾路过”的泥点,笔者已在不少人的白衬衫上见到了泥点图。
② 小黄(ofo)
造型没什么出彩的;资费便宜;机械密码锁(留下了一个隐患,用户不锁车,实现了共享的下一步“共产”);车轮减震,骑行比较舒服;座椅可调;无前车篮;有挡水板。
ofo 新款车型:700bike
造型时尚,更适合男性用户;资费便宜;机械密码锁;车轮减震;座椅可调;无前车篮;有挡水板。
小黄的正式推出的三代采用均采用机械密码锁,开锁没那么便利,还得对半天密码锁,虽然能保证百分百开锁成功率,但终究比扫码开多麻烦,用了一次就不想再用了,另外那次那锁还是坏的,锁不上。网曝北京街头有智能锁的ofo,暂时还未体验到,希望能保证百分百的开锁成功率。我认为一辆共享单车的座椅不可调简直就是耍流氓,还好ofo是可调的,我宁愿穿过一条街也要找到一辆座椅可调的自行车,除非万不得已;另外ofo没有前车篮让我很是尴尬呢,无处安放的单肩包。
③ 小蓝单车
野兽骑行下的小蓝单车
造型一般;资费便宜;智能锁;车轮减震;座椅可调;有前车篮;有挡水板。
我从小学四年级学会骑单车,有近20年的骑车经验,骑坏了的单车都不下五六辆,一辆单车好不好骑还是很容易感知的出来的,小蓝单车是所有共享单车中骑行体验最好的没有之一,非常轻盈,有种飘的感觉。另外防滑防汗手托设计非常人性化,手心有汗急刹车就不易滑脱而受伤之类的;另外,锁车的时候,单车小尾巴上的logo会闪一下,给用户一个锁车反馈,也有一点高科技的感觉。小蓝单车自己号称是最轻的共享单车,比较认同这个说法。
同时也觉得小蓝单车需要更酷更专业一些的车型,让有骑行需求(不是出行需求)的人在平时也能感受骑行的乐趣,专业骑行也可以随时随地。
④ 小鸣单车
另一个“小蓝单车”:小鸣单车。
造型没什么出彩;资费便宜;智能锁;车轮不减震;座椅可调;无前车篮;有挡水板。
整体来说,小鸣单车就是座椅可调的摩拜lite单车,没什么亮点,轮胎不减震。
综上,目前各大共享单车推出的单车都是功能简单也不复杂的实体产品,比较容易互相借(抄)鉴(袭),不出意外的话,可能会趋同。除非他们能有什么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或设计,阻隔其他竞争对手的模仿。
滴滴优步当年也有这个困扰,但因为他们只是调度平台,车都是司机的,平台不能做到拉平全部的乘坐体验,并通过乘坐体验来胜出,这也给神舟专车留了个竞争空位(乘车体验+乘车安全性),因而当年滴滴优步一直都是在拼运营,较少强调车况如何,虽然广告上是在暗示不错的乘车体验。
但小红小黄小蓝们的单车都是自家的, 可以有效掌控全部的单车骑行体验,而且还可以通过骑行体验的差异来胜出,同时若能有有效专利保障产品设计和体验,就可通过产品体验来建立竞争壁垒的护城河。
要不然,最后大家见到的都是一毛一样的APP和单车,只是换了不同的颜色和logo。不过这样也好,最后小红小黄小蓝们合并的时候,也方便互相接管。
3)单车可用性体验
单车可用性体验就是当用户有用车需求的时候,刚好用户身边有车可用。即打开共享单车的APP,在用户身边或不远处刚好有单车,还是正常可用的。
短距离出行场景大概是500米到3千米的距离,也就是公交、地铁和居所间,以及3千米范围内点到点的出行场景。500米会是一个临界点,500米以内的距离更倾向步行;超过500米到3~4公里内的距离,骑车是个较优选择,快且方便;超过5公里,公交地铁或滴滴优步就更划算了。
换句话说,如果找车的距离不能超过500米,找车时间不能太长。要不然找车找了十分钟,骑车五分钟,我是很不乐意的,虽然走路可能要二十几分钟。
因而可用车辆密度和用户需求密度的地理分布的重合度越高越好。这里涉及到两个指标:投放量和调度效率。
这个不难解释,如果基本的投放量不够,小红小黄们也别指望着用户穿过十几条街就为了骑你的单车,找你车的时间都够他走到目的地了,再远直接滴滴或公交了。
相当于滴滴优步的司机数量,所以当年滴滴优步是两头贴钱,既忙着找司机,也忙着找乘客。
城市越大,需要的单车投放量也就越大,同时也导致扩张成本的急剧上升(也就是需要大量的money)。
用户骑车的理想情况是:风和日丽,用户骑着车出去,骑着车回来,用车的时候车就在附近,在用户的参与下,共享单车地理分布需求和用户需求地理分布自动完美重合。
但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用户出行需求的解决方式是多样的,用户骑着车出去,可能是坐着车回来的,原因可能是太晚不方便骑车、太累不想骑车、突然下雨不方便骑车、找不到单车只能打车或公交等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单车地理分布和用户需求地理分布错配,就有可能出现早上用车高峰期,用户打开app方圆几百米内无车可用,车可能都被前一天晚上的用户停在几千米外的公园或商业街了。
共享汽车的调度对于滴滴优步来说很好解决,通过用户加小费和平台公司的引导,司机会主动开着车跑去乘车需求旺盛的区域接客,达到司机和用户的供需双方需求的动态平衡。
但,共享单车的调度对于小红小黄们来说就没那么好解决了,如果没有人骑,共享单车就是停在那里,不来不去。这就需要小红小黄们主动参与调动,根据用户的需求地理分布模型进行人工干预,节假日还需要提早人工调动。
如果没做好人工调动,即便小红小黄们在一个城市里不惜重金投放了大量的共享单车,仍会面临被用户吐槽的情景,用户没找到车在微信群/朋友圈里说“xx单车好tm少,总是找不到车”,而现实是在某个地方堆积了大量的单车。比如这个样子:
综上,小红小黄们单纯通过产品体验胜出来吸引和留住用户是有可能的,但可能性比较低,就算前期产品体验有差异,但不管是app还是实体单车,都属于功能简单易被复制的,所以但如果没有专利保护,产品体验就会趋同,最后大家的骑行体验都差不多,当对于用户来说可以选哪家产品都行的时候,用户忠诚度的培养就变得艰难了,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
3. 各当地政府政策尚不明确
当下共享单车还属于新生行业,各当地政府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相关政策,以进行行业监管。而共享单车的大面积投放和用户行为的不规范,产生一个新问题——满世界停放的共享单车占用了公共资源,这公共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方——政府和小区物业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如何配合政府共同解决这一棘手问题,也是需要小红小黄小蓝们考虑的,没有政府的支持,一纸文书就可以让你和用户互相遥望。但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细则问题,比如占用公共资源的费用问题,公共资源的建设和维护都是纳税人的钱,以公司名义占用(是占用,不是使用)的时候是否需要付费等等。
从长远来说,共享单车公司带来了社会福利,与政府的关系是友不是敌。有了小红小黄们的介入,政府可以不用再出资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对,就是常见的那个定桩的,借车的时候没车,还车的时候没空闲的桩,有时候还找不到还车的地方),而且小红小黄们的市场化介入更高效灵活。在政府政策出台前,小红小黄们也不能闲着,除了搞政府关系外,也要想想如何在更大的层面上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而不只是忙着搞同业竞争,比如同政府合力建设和规划相关公共资源和自行车骑行车道,以及配合政府落实相关政策,引导和规范用户行为,当然也要通过策略取得小区物业的配合。
滴滴优步和政府的关系就比较尴尬了,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网约车到底是增加了还是缓解了交通堵塞;网约车动了出租车的蛋糕,其中有一部分也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啊;网约车安全问题等等。
4. 整体运营成本高居不下
(1)单车投入成本
前文说过,共享单车是重资产运作,前期光是单车就要投入大量资金,根据放出的数据来粗略估计下小红小黄的在单车上投入的成本:
1)单车成本
摩拜:摩拜经典款,也就是一代单车的成本降为2000元,Light款也就是二代单车的成本已经降到千元以下了。
ofo:ofo一代和二代单车成本是270元,新推出的三代单车成本是360元。
摩拜:约80w辆; ofo:约100w辆(数据来自今日比达咨询发布《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
由此大致可算出,小红的累积单车成本大约在8亿人民币左右,小黄的累积单车成本大约在3亿人民币左右,随着16年寒冬远去,小红小黄小其他色开始正面全国各城市开始全面竞争,单车投放量只会多不会少,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成本投入。
而滴滴优步没有固定资产的成本投入,因为车都是司机的。
(2)竞争激烈带来的高推广成本
随着17年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地打响正面竞争,小红小黄小其他色等互相裹挟着彼此,需要进一步投入大量的费用做运营推广。当年滴滴优步大战的时候,除了打补贴战,还有各种联合营销,各种创意和玩法层出不穷,变着法的给大家送吃的喝的玩的还有真金白银的打折券。现在滴滴优步合并后,滴滴就基本上沉寂了,没啥大的动作不说,打车券送了等于没送(:-(,到了滴滴收割的季节了)。
虽然共享单车不需要投入资金来培养用户行为,但是要培养用户的忠诚度,相比来说忠诚度的培养可能更不容易,光是打补贴战是不行的,更何况当下共享单车的使用费用本身就很低廉,再打补贴战就要倒贴钱给用户了(不过作为用户,我倒是挺期待的。。。),也需要向滴滴优步当年一样投入大量费用做各类营销活动。
(3)多原因导致折损率高企
ofo的车辆损毁率在5%,已经逼近企业能承担的损毁率最大值——6%了,报道给出的车辆损坏率在最高可能有20%~30%,很可怕的损耗情况了。共享单车损耗的原因有四:
1)部分单车用户不爱惜车辆
因为单车不是自己的, 就没有怜惜之意,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折腾,导致共享单车的损耗比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更为严重,损损毁速度也更快。
2) 恶意竞争
共享单车的出现让黑车司机和摩的司机的利益受损,因而招致恶意报复,比如将单车拖到更偏僻的角落,甚至组织起人来进行破坏,让单车不可用。
骑车前还是检查一下单车的情况吧。
当然也不排除同业竞争对手的不正当不道德竞争的情况。
这个情况至少不会伤到乘客。
3)人为盗窃
相信大家也看到不少ofo、摩拜等共享单车被私用的新闻报道,还有更狠的盗窃共享单车变卖,网上发现了“99元出售ofo单车”与“2000元回收摩拜单车”的二手交易平台网页截图。
被举报的高价回收摩拜单车
只卖99的ofo
虽然在线二手交易平台都已经采取措施限制贩卖共享单车,但是线下黑市没那么好管制。
4)自然损耗
毕竟单车同汽车一样是消耗品,所以也存在自然损耗。16年是共享单车的元年,也是下半年天气转凉后才开始火爆起来的, 自然损耗还比较低,对于露天摆放的单车来说天气相对比较温和,但等到了夏天尤其是南方大部分地方40℃左右的持续高温,车辆自然损耗可能会急剧上升。
南方地区的持续性高温对共享单车是个挑战。
除了高温还有酸雨对单车零部件的损害,也会加剧单车损耗。
滴滴优步也没有这个困境,但是有安全方面的担忧,这也是神舟专车当年“乌波尔我们不约”营销活动的策略出发点。
(4)持续存在的单车维护和调度成本
前面刚说共享单车现阶段有很高的损毁率,除了直接报废或者“消失”了的单车,还有不少损坏程度较轻可通过维修后再次投入到市场中的单车,这就需要小红小黄们提供专门的团队来维修,并承担相应的成本。
同时前文说过,为了达到共享单车地理分布和用车需求地理分布的高重合度,小红小黄们需要提供团队专门负责单车调动,并承担成本。
单车维护和调动成本是伴随着共享单车行业长期存在的,属于整体运营成本中的变动成本,随着业务的扩大,这两项的成本支出也会随之上升。
同样滴滴优步没有自己的车,调度基本没有成本,所以没有这个困境。
5. 尚无清晰的盈利模式
因为使用共享单车要付费,半小时5毛或一块,让小红小黄表面上看起来自带盈利模式,可实际上那点营收还不不能满足小红小黄小蓝们背后的资本胃口,资本向来追逐的是高利润,而且在整个企业运营中,小红小黄还要承担高额的管理、运营维护成本,仅靠单一且低廉的租金收入是没有多少油水的,因而到目前来说小红小黄的盈利模式的探索仍在进行中。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自己都说:“我们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继续发展,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所以说到创业项目,现在谈盈利还太早了。”
相比之下,滴滴优步的盈利模式就比较清晰了,相信大家被割韭菜也深有体会。
以上就是共享单车当下面临的困境:
同业竞争加剧;
用户忠诚度难培养;
各当地政府政策尚不明确;
整体运营成本高居不下;
尚无清晰的盈利模式。
感谢大家看完,欢迎大家有理有据的拍砖,一起交流才能进步的嘛~
本文由 @Ray Wu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写文章不容易,打个赏支持下作者吧|赞赏6人打赏
收藏已收藏 | 44赞 | 37
分享到微信扫码分享到微信
产生运营经理
4 篇作品7 万阅读总量
热门问题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