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锻炼胸大肌肌能把手术后凹陷的地方顶起来吗

我今年十九岁,没有其他症状,就是觉得不好看,可以通过锻炼来改善吗?通过什么运动呢?谢谢您了
你好,可以到就近的健身中心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锻炼,祝你身体健康。
相似问答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Copyright & 2011  
提示:本网站旨在提供医患咨询互动服务,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医生门诊时间也请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与胸大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手术相关的文献报道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百科词条: (最后修订于 0:00:17)[共2849字]摘要:
胸大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手术用于分娩性臂丛损伤的晚期上肢功能重建。分娩性臂丛损伤的晚期上肢功能重建手术主要涉及肩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的功能重建。
臂丛神经产伤与成年人臂丛神经撕脱伤比较受伤力相对轻,多为部分损伤,伤处多保持神经连续性,神经再生能力强,大多数功能恢复良好。由于臂丛神经各部分损伤程度不同,尽管神经再生较好,但并不同步,造成肩周肌力恢复不平衡,肩关节遗留功能障碍,多表现为肩关节呈内旋挛缩畸形和外展、外旋功能受限;屈肘功能丧失及腕关节功能的障碍。
手术方式选择:1~2岁选择挛缩肌肉松解术,2~5岁选择肌腱移位术,5岁以上尤其合并肩关节骨性改变,选择骨性手术。对合并关节脱位、疼痛、不稳定者须行截骨或关节融合术。正确的术式设计、术后处理和康复锻炼是确保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动力肌的切取:传统的肌肉移植是在直视下切取肌肉。在供区留下长的、从美容角度不能接受的瘢痕,而使病人对临床效果的满意度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逐渐兴起应用内镜切取供肌,取得良好效果。Doi等报道应用内镜切取股薄肌重建肢体功能取得成功。其优点是手术瘢痕小,特别适用于小儿和女性,但比常规手术直观切取肌肉需要时间长。Lin用内镜切取背阔肌22例、股薄肌16例,用传统方法切取背阔肌26例、股薄肌22例,比较发现两组在术中出血、术后血肿的发病率和供区伤口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用内镜这种微创技术,可在40min内切取股薄肌,是一种安全、相对简单的技术,并使病人疼痛减轻,早期活动肢体,满意度明显提高。
可选择利用的动力肌: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肌肉血管、神经解剖了解的更加深入,可选择利用的动力肌越来越多,有背阔肌、股薄肌、胸大肌、尺侧腕屈肌、股直肌、指浅屈肌及胸锁乳突肌等。
移植(位)肌肉的比较:移植(位)不同的肌肉,可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术前必须掌握各肌肉的特点、适用范围,才能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Berger认为在屈肘功能上背阔肌移位能提供最强力量,其次是肱三头肌移位。Egger也支持这种观点。Strafan发现用背阔肌移位的能完全恢复屈肘功能,肱三头肌移位效果也较好。
影响功能恢复的因素:①神经支配的影响:恢复移植(位)肌肉功能的首要条件是恢复肌肉的神经支配,因此选择适宜的神经支配移植(位)肌肉,对前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Chuang选用肌皮神经、肋间神经、副神经支配重建屈肘功能的游离肌肉,据医学研究委员会的评价系统判定结果,肌力4级为成功,结果用肌皮神经支配组最好,其次是肋间神经支配组,副神经支配组最差。另外,还与吻合技术、受区神经类型有关,单纯运动神经较混合神经好。②肌肉动力学特性对功能恢复的影响:只有在适合的张力下移植(位)肌肉的收缩力可达最大。从生理学认为:肌肉生理静息长度为能产生最大收缩力的最适长度,因此必须估计供肌的生理静息长度和受区的所需长度。Chuang认为在重建屈肘功能时,移植(位)肌肉的近端固定在喙突,术后功能恢复满意;若移植(位)肌近端固定在锁骨,效果不佳。另外,功能恢复还与肌力与运动幅度能否达到受区需要有关。肌力由肌纤维的横截面积、运动幅度、肌纤维或肌束的长度来决定。股薄肌的肌纤维很长,横截面积中等,其收缩幅度大,但肌力有限。所以,据受区的需要和移植(位)肌肉的动力学特性未选择合适的肌肉移植,对功能恢复相当重要。③上肢关节的协调活动对上肢功能的影响:在上肢的整体功能中,肩、肘、前臂、腕、手为统一体。当肩关节不稳定,不能外展时,肘关节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能屈肘,但前臂不能旋后;处于固定的旋前位时,腕、手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为了使重建的上肢功能得到最大恢复,必须综合考虑肩、肘、前臂的功能重建手术方法。
总之,恢复移植(位)肌肉血液供应是功能恢复的基础,而神经支配和张力平衡原则是功能恢复的关键,要获得满意功能,三者缺一不可。
相关文献: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大肌功能的肌电评估(pdf)[摘要]目的评价乳腺癌不同改良根治术后胸大肌功能的变化,并应用肌电对其进行评估,同时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从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46例,术后3个月以上应用肌电图对胸大肌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未完整保留胸前神经组患侧与健侧胸前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和传导速度均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患侧胸前神经动作【摘要】[目的]报告利用肱三头肌外侧头移位重建伸腕功能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2005年1月收治的7例前臂伸屈肌群严重缺血性肌挛缩的患者采用肱三头肌外侧头移位来重建伸腕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3年,腕关节背伸能达到平伸位(0°)者2例,0°~30°者4例,超过30°者1例。[结论]用肱三头肌外侧头移位重建伸腕功能简便有效,为特殊情况下伸腕功能重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关【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各种肘关节骨折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16岁肘关节及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26例,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对关节活动度(ROM)及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后ROM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HSS标准评定,优13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84.62%。结论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儿童肘关节及周围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情况,并能够预防关节固定后功能障碍的形成。【关键【关键词】肘关节镜关节镜技术的发展是众多医学先驱对微创理念执着追求的结果,这场始于1921年的关节外科的革命,已成为与关节置换术并列的20世纪骨科领域重大进步。相对于膝关节,肘关节镜更富挑战性,以致在骨科文献中首次提及肘关节镜的MichaelBurman申明肘关节&不适于关节镜检查,以及&从前方对肘关节进行穿刺是不可能的[1]。随着手术技术发展、临床经验积累、手术体位和手术《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7年第23卷第3期中国研究者探讨了一种保留胸大肌功能的改良胸大肌肌皮瓣的制作方法。研究者根据胸大肌肌皮瓣的解剖学特点设计皮岛,将胸大肌肌皮瓣的血管蒂完全解剖出来而不携带肌肉,使肌皮瓣成为名副其实的岛状瓣,从而完整保留了胸大肌的锁骨部分以及胸大肌外侧大部分肌纤维。结果发现年采用该方法制做改良胸大肌肌皮瓣29例,其中20例修复口内缺损,4例修复颈部缺损。3例【摘要】目的总结3周内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从2000年3月~2005年6月,共手术治疗26例,其中后柱合并后壁骨折14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3例,“Τ”型骨折2例,双柱骨折5例,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2例。手术采用(K-L)入路16例,髂腹股沟入路3例,延长髂股入路2例,双入路(髂腹股沟+K-L入路)5例。结果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8例,不满意复位1例。术后随访8个月~5年,临床尺寸:大16开印张:13.5印次:1纸张:铜版纸出版日期:页数:202字数:290000印刷时间:版次:1内容提要:全书共10章,介绍了常用皮瓣移位手术术式45个;肌瓣和肌皮瓣移位手术术式24个;应用解剖图像112幅;骨、骨膜血供16幅,共有彩色图像326幅。各章重点以人体皮瓣和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图像和带血管蒂皮瓣移位手术切取过程的图像为主,而对【摘要】  目的对经过严格筛选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利用胸大肌乳房成形术。此种术式的优点:(1)在进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同时利用了胸大肌进行乳房成型再造术,免除了二次手术及麻醉给病人带来了危险。其次,也消除了因二次手术时的粘连。(2)改变了以往因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所造成的对女性形体的破坏同时也消除了患者因形体缺陷所带来的阴影。方法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采【关键词】乳腺癌 胸大肌乳房成型术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乳癌患者得到了及时和恰当的治疗,临床上获得了极好的预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利用胸大肌进行乳房成型再造,这样达到了既实行了乳腺癌的改良根治同时又利用胸大肌进行乳房成型再造,减少了手术创伤,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临床资料我院选择性的收治了19例根据WTO分期为一、二期的乳腺肌长头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6年2月,对13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肱三头肌长头起点联合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2年,术前肩外展5°(0°~30°),术后肩外展80.6°(55°~95°)。按照顾玉东的评定标准评价:优5例,良6例,可2例。[结论]斜方肌联合肱三头肌长头移位是一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较理想手术方法。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喙肩韧带;喙锁韧带;外科手术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多为直接暴力所致。按TOSSY分型法分为三型,Ⅰ型、Ⅱ型损伤采用保守治疗,多能获得满意疗效,而Ⅲ型损伤多需手术治疗,且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利弊,我院年采用喙肩韧带重建喙锁韧带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32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3~日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7Vol.23No.1P.10-12以胸大肌肌皮瓣及中厚皮片可以联合修复颈部咽瘘颈部咽瘘是因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与放疗后形成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一月第一期刊登了一项研究,对11例颈部咽瘘实行皮瓣术后,全部存活,术后随访全部皮瓣及中厚皮片存活良好,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外形良好。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王少新等研究人员实行11例皮瓣术,术后5d去除中厚皮片之缝线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BethIsraelDeaconess医学中心的RidgwayE及其同事日前报道了一种联合应用乳房实质和扩张胸大肌肌皮瓣修补支气管胸膜瘘和闭塞积脓腔的新技术。  一名53岁的女性患者在右上肺叶切除术和鳞状细胞癌放疗后发生脓胸。经过清创后发现该患者发生气管胸膜瘘。在最初的胸廓切开术中该患者的背阔肌被切开。Ridgway等在治疗时考虑使用局部游离皮瓣。由于该患者的体重达到80磅,【关键词】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喉咽食管缺损喉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而且肿瘤容易侵犯邻近器官,大多数病例就诊多属晚期,手术切除后常带来复杂的缺损,修复困难。近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开展了喉咽、颈段食管癌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成绩。2004年4月我院收治1例喉癌侵犯喉咽及食管上段,行全喉、喉咽及食管上段前壁部分切除,胸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咽喉及食管上段前壁,随访1年8个月,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7年第23卷第4期中国研究者探讨了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者对1998年5月至2005年12月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82例中10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皮岛设计低于第7肋、吸烟等因素与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有关;侧。术前做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胸透、心电图及乳房B超检查。1.2手术方法1.2.1术前设计及麻醉根据受术者的身高、胸围、肩宽选择适合的乳房假体(180~220ml)。受术者取立位,根据假体半径大小,以乳头为中心标记出剥离范围。采用静脉复方麻醉配合肿胀液的应用(生理盐水60ml+2%利多卡因20nl+肾上腺素0.5mg)行切口及胸大肌外侧缘皮下浸润麻醉。1.2.2切口的选择1.2.2.1腋下切口常路最多,这一差别与病例选择有关(多为后壁骨折)。  1.2手术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骨折,采用不同的入路,Kocher-langbeck入路(K-L)26例,髂腹股沟入路5例,延长髂腹入路5例。复位后采用重建钛板30例,钛钉4例,可吸收螺钉2例。术中均采用C形臂及X线观察复位情况。  2结果  根据Daubigen和Poste16评分方法[1],优23例(63.9%),良8例(22%),中5例(13.8【摘要】[目的]探讨浮肘损伤(FEl)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2004年9月~2007年5月对24例FEI患者进行开放复位和固定治疗,按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JOA)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2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6个月(12~23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愈合。JOA评分优良率83.3%。2例伤口浅表感染。无骨髓炎和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结论]在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的前提下,应根据FEI中肱关键词屈肘功能;背阔肌皮瓣;手术治疗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及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伴之而来的上肢绞伤及撞伤事故频频发生。这些损伤导致患者肌肉或神经损伤,致使肱二头肌功能丧失,屈肘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劳动、生活、学习和娱乐,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我科2000年2月—2005年10月共收治此类患者5例,均采用背阔肌肌瓣、肌皮瓣转移替代肱二头肌,重建屈肘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将手术前后护理情况总结日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Vol.21No.2P.112-1145(广州)为了探讨累及双侧的舌癌根治术后全舌体、口底重建的有效方法及临床评价,研究者对7例累及双侧的舌癌患者实施根治性手术,造成全舌体、口底的大面积缺损,采用一侧胸大肌岛状肌皮瓣转移即时重建全舌体和双侧口底。结果6例转移肌皮瓣完全成活,口腔和颈、胸部创面均一期愈合。1例肌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但无口底颌下瘘和感染等【摘要】[目的]比较研究尺神经在重度肘关节僵硬治疗中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与否的预后。[方法]2002年7月~2007年10月共收治44例O’DriscollⅡ型重度肘关节礓硬患者,术前均无尺神经功能障碍。其中22例患者接受彻底的肘关节僵硬切开松解术,14例采用后正中入路,8例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同时行尺神经松解术并予深筋膜下前置。另外22例患者采用同样手术方式松解,16例采用后正中入路,6例内料本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58岁。左侧29例,右侧31例;粉碎性骨折21例,横行及短斜行骨折39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骨折部位为锁骨中外1/3及中1/3,且均有明显重叠移位。60例中,非手术组23例,手术组37例。  1.2治疗方法(1)非手术组:采取手法复位,复位后“8”字绷带固定,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适当加压垫,外固定紧张度要适当,避免压迫腋窝重要结构。外固定结构维持6~8周周围软组织基本愈合后,再加大关节的屈伸锻炼运动,如此,必然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近年的进展是手术松解后,同时穿针安装带铰链的外固定器,如此既可提供适当的关节稳定,又可指导关节沿着一个同心圆弧运动,允许关节韧带在合适的长度下愈合,从而提高了开放手术的效果。  3.4关节牵伸成形术  这是Ilizarov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在肘关节功能重建的开发与延伸。其矫正挛缩畸形的基本机制是:安装带铰链的外固定牵伸器【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如严重肘外翻、骨不连等的原因及其防治和康复,提高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年间27例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肘外翻畸形的病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右侧16例,左侧11例;受伤年龄2~10岁,平均5.6岁;手术年龄5~14岁,平均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0年,平均2.8年。根据不同情况,共采用3种【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儿童肘内翻矫形手术不同内固定的优缺点。[方法]临床25例肘内翻儿童,肘内翻截骨后应用“L”形解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骨愈合、肘部提携角改善、肘关节功能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术后随诊1~2年,术后骨折线消失、骨愈合的时间为5~8周,平均6.4周。未发生骨不连,肘部提携角未发生丢失,肘关节伸屈功能良好,无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肘内翻肱骨髁上截骨后“L”形钢板内固定稳定,肘关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以往多用肘后纵切口开放整复内固定治疗该类骨折,常导致肘关节不同程度的屈伸功能障碍和肘内翻畸形,因此,目前仍以闭合复位固定为主,手术多持谨慎态度。自1992年至今,我们采用肘前小切口手术治疗该类重度移位骨折45例,经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1~37岁,左侧13例,右侧32例。伸直型骨折38例,占8】[目的]通过股骨颈无移位骨折保守治疗病例的临床调查,分析继发移位及头坏死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月,216例股骨颈骨折病人伤后早期接受保守治疗,其中186例病人符合入选标准。男82例,女104例,平均67.5岁。其中141例病人卧床休息,穿丁字鞋,4周后扶双拐开始行走。45例病人伤后第3d开始扶双拐下地。发现骨折移位后均给予手术治疗。髋关节正位X线片【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出现肘内翻的概率比较,探讨该类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88年2月~2003年5月间治疗187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得以回访143例。采用手术治疗共79例,非手术组64例。结果手术组出现肘内翻17例,占21.5%,非手术治疗出现肘内翻15例,占23.4%。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取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出现肘内翻的概率无统计学意义,不能随【摘要】目的探讨采用Y形鹰嘴窝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3月~2005年9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8例,其中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4例。合并尺神经损伤2例。按照AO/ASLF分型:CI型11例,C2型12例,C3型5例。所有病例均取肘后正中切口,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行切开复位Y形鹰嘴窝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行肘关节CPM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36个月,重建钢板4例,张力带钢丝8例,其中4例由解剖复位再移位而至,不满意复位4例,重建钢板2例,张力带钢丝2例,均术中尚可,术后3周X线片骨折有明显移位3mm,治疗效果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价髋关节功能的方法[3],随访2~7年,优22例,良15例,一般5例,优良率88%,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6例,出现异位骨化5例。  3讨论  3.1影像学检查术前应常规行患髋前后位、闭孔斜位、髂骨斜位及骨盆CT【概述】创伤性肘关节炎是肘关节创伤后的继发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肘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其改变主要表现在关节软骨软化、脱落,软骨下骨质增生、硬化,最后关节面大部分消失,关节间隙狭窄。【治疗措施】1.保守治疗:对轻型患者,可作主动肘关节功能锻炼。2.手术治疗:适用于重型创伤性关节炎者。手术方法包括肘关节松解、肘关节成形或肘关节融合。【发病机理】创伤性肘关节炎主要发生在肘关节骨折、脱位,特别是关节面的损伤后【摘要】探讨以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2年8月~2006年11月,以重建钢板通过外侧缘入路行开放复位内固定骨折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共18例,其中术前行骨折三维CT重建的有10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8~12周,疗效评定优11例,良4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三维CT重建在肩胛骨骨折的诊治中有指导性意义;在严格手术指目的总结胸大肌肌皮瓣在修复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转移灶残留或复发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鼻咽癌颈部转移灶残留或复发的患者,行根治性颈清扫术,对颈部皮肤缺损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结果1例患者术后3h死亡,1例术后发生乳糜漏,3例远端吻合口处有感染,5例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共有8例延迟愈合。26例患者均一期修复成功。3年生存率为52.4%。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转移灶残留或复发的挽救性手术应选择根【摘要】[目的]探讨肘关节叉状成形术治疗肘关节疾病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自年106例肘关节疾病患者进行肘关节叉状成形术,获得随访53例56肘,男16肘,女40肘,其中类风湿关节炎39肘,结核9肘,骨关节炎4肘,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4肘,平均病程(11.36±5.30)年(6~30年),手术时平均年龄(39.43±11.01)岁(18~62岁)。手术指征为严重疼痛、关节【摘要】目的对肱骨外髁翻转移位型不稳定性骨折进行手法整复的临床的研究。方法采用中医传统的手法,进行摸、按、推,摸清骨折片移位方向是闭合手法整复成功之前提。结果本组病例89例,对位优良率达98%。结论手法整复后骨折块达到解剖对位,愈合肘关节无隆凸畸形、无肿痛、伸展旋转功能正常良好。关键词肱骨外髁翻转移位骨折手法治疗肱骨外髁骨折为儿童肘部骨折中之常见损伤,其好发年龄为4~10岁儿童,发生率仅次于肱骨髁CT三维重建在急性颅内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pdf)[摘要]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在急性颅内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Pronto-SECT机对108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在ProntoQ·NET工作站利用阈值选定并采用CT容积重建成像(VRT)对血肿进行三维重建,伪彩色技术处理后在三维空间定位后进行手术评估。对需手术治疗者,在术前评估,应用血肿三维空间定位,制订手术方案,选择最日EmergMedJ.):86-8.9肘部损伤一般占急诊科病人的2-3%。这不仅与x线的检查增高相关,而且还与未诊断出的骨折高发生率相关。为检测肘部检查是否与正常x线照片相关,研究人员针对一般区域医院的急诊科每年(pa)83,000名患者(大约1600名肘部损伤患者pa),在收集资料前评估效能,入选所有呈现为肘部损伤的患者,但如果意识水平减低或精神状态第四节 臂前部、肘前部和前臂前部  一、皮肤和浅筋膜  臂和前臂前面的皮肤较薄,移动性大,浅筋膜薄而松弛,内含两条重要的浅静脉和多条皮神经。  1.浅静脉  (一)头静脉cephalicvein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在桡腕关节近侧转到前臂前面,沿前臂桡侧上行,经肘窝前面,再沿肱二头肌外侧上行,行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穿锁胸筋膜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在肘窝中该静脉通过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吻合。  有标准而无人执行的局面,只有中药厂进货时才对部分药材进行质量检验。要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必须控制好中药材生产、流通的每一个环节。中药材生产企业在采收、加工时把好中药材质量的第一关;中药材销售公司在市场流通时把好中药材质量的第二关;饮片、提取物、中成药生产企业在进货时把好第三关。药品检验机构应对中药材生产、流通的全过程进行抽样、监督,从而建立较完善的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作者:挈肘中药质量标准提高</肘关节融合术转自37度医学网  肘关节固定后,对工作与生活的影响较大,只有在关节病变伴周围软组织有过多的瘢痕,不宜用其他方法处理时,才考虑行肘关节融合术。  [适应证]  1.由于关节外伤、炎症、退行性变等原因发生对应关节面不相称,引起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或顽固的关节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又不适合用其他手术来保留关节动度者,宜施行关节融合术。例如下肢关节内骨折引起的严重损伤性关骨合成功能类似于关节的功能,治疗目的是尽可能恢复其长度和纠正断端旋转,以恢复前臂的旋转动能。传统保守治疗主要使用夹板固定,或夹板加上肢石膏托固定。夹板固定无法控制前臂旋转及靠拢性成角进而导致断端旋转移位,加用分骨垫易致皮肤压伤且固定相对松散。夹板加用上肢石膏托虽可控制前臂旋转,但易造成长期肘关节不能活动而致僵硬且调整困难。断端的靠拢性成角及旋转移位易导致畸形愈合、迟缓愈合或不愈合,故临床渐趋向于手【摘要】总结了李盛华教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整复和切开复位的经验。其中手法整复中要掌握一个原则,处理好两个关系,即“欲合先离”的牵引原则,牵引过程中纠正侧方移位、端提接骨和屈肘角度的关系。切开复位要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并介绍了具体的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关键词】李盛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验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好发于5~10岁年龄段。肱骨髁上骨折中97.7%为伸直型(包括【关键词】骨盆肿瘤自2006年1月来,本院对2例骨盆肿瘤患者于半骨盆切除及髋关节切除术后行异体半骨盆移植、髋关节重建术,取得较好效果。据科技情报联机检索,其中1例是我国成功实施的最大规模骨科移植手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将极大地提高骨科技术水平,并为患有骨盆髋臼肿瘤、盆腔粉碎性骨折等患者带来健康的福音。现将2例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对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进行浅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位患者均为男性【摘要】  通过对体神经转位重建脊髓损伤截瘫后膀胱功能的护理,认为只有充分术前肠道准备和与患者良好的沟通,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而术后膀胱的康复训练计划及实施、感染的预防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关键词】体神经转位;重建;膀胱功能;护理脊髓损伤SCI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每年20~60人/百万人,在我国无确切统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致脊髓损伤SCI有明显增加趋势。脊髓损伤不仅严重损关节功能良好而且并发症少的优点。【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张力带钢丝;鹰嘴解剖钢板尺骨鹰嘴的解剖位置浅表,位于皮下,因而极易遭受直接的暴力创伤发生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多波及半月切迹关节面,常需要手术治疗。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单纯尺骨鹰嘴骨折已广泛被临床医生接受和采用,并且取得良好效果[1]。但这种方法仍然有它的不足之处,如固定不够坚强、钢丝断裂、克氏针移动、肘关节不能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第一期;癌肿完全位于乳腺组织内,直径不超过3cm,与皮肤无粘连。无腋淋巴结转移。②第二期;癌肿不超过5cm,尚能活动,与皮肤有粘连。(作者偶遇1女患者,左乳导管癌肿大5cm,与皮肤无粘连,也无基底胸大肌筋膜粘连,能自由推动。也未见锁骨上淋巴结及腋下淋巴结转移,手术后观察疗效满意,随访患者至今已3年余,身体情况良好,无转移及复发)。同侧腋窝有数个散在而能活动的淋巴结。③第三期;癌肿直径超过5cm,【摘要】目的探讨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对采用手术治疗移位掌骨骨折并获得随访68例(76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男52例,女16例,年龄15~52岁,平均30.2岁。单发骨折60例,多发骨折8例。闭合性损伤62例(68处),开放性骨折6例(8处),其中2例合并环小指伸肌腱断裂。骨折部位:掌骨颈骨折34例(34处),掌骨干骨折27例摘 要:目的 进一步探讨柯兴病的手术方法。 方法 采用双侧带蒂肾上腺背部皮下移位术治疗柯兴病患者16例。 结果 术后随访14例患者4~48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仅3例皮质功能稍低下者,以小剂量皮质激素即可维持。余11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皮质醇及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酮类固醇降至正常范围。 结论 双侧带蒂肾上腺背部皮下移位术是治疗柯兴病合理的、较满意的方法。  Transpositio【摘要】目的探讨CO2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MLR)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78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其手术前后心功能改变,评价TMLR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TMLR可以有效改善心肌节段运动。结论TMLR可以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LinLei,LiuJian,MaoJianqiang,etal.  DepartmentofCardiovascularSurg骨科杂志2004Vol.24No.11P.663-665(北京)为探讨在肘部肿瘤切除术后行全肘关节成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8例患者接受肿瘤切除后的全肘关节成形术,其中转移癌1例,骨巨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骨肉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滑膜肉瘤1例,骨的硬纤维瘤1例;肱骨远端3例,尺骨近端5例。对于肱骨远端的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后,应尽量修复前臂屈伸及旋前、旋后肌群的起止点。假体安装相对比较【摘要】目的正确认识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总结36例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根据骨折分型不同选用kocher-langenbeck,髂腹股沟入路,延长髂腹切口入路。复位后采用重建钛板及钛螺钉、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36例中23例(63.9%)完全复位,7例(19.4%)复位满意,6例(16.7%)复位不满意。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髋臼移位骨折的可靠方法。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开放复位  髋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有效锻炼胸大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