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24式视频起式双臂上抬时,以何处领劲?

导读:㈩、国际竞赛套路42式太极拳,而受到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这不仅不利于42式太极拳的规范普及,后手在掌心或掌背”《杨澄甫传太极拳式歌诀释义》,是太极拳‘护中’防守兼反击的典型动作”(赵幼斌语),(十一)、杨氏八十五式太极拳传统套路,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1、预备式;2、起势 ;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9、右搂膝拗步 ; 10、十字手 ; 11、抱虎归山 ;12、肘底看捶 ; 13、倒撵猴 ;14、海底针;15、通扇背 ;16、斜飞式 ;17、云手 ; 18、单鞭 ;19、高探马 ;20、右分左蹬脚 ;21、左打虎 ;22、双峰贯耳 ;23、进步栽捶 ;24、翻身白蛇吐信 ; 25、左右野马分鬃 ; 26、玉女穿梭 ;27、单鞭;28、下势 ; 29、金鸡独立 ; 30、退步七星 ; 31、退步跨虎 ;32、转身摆莲 ; 33、弯弓射虎;34、进步搬拦捶 ; 35、如封似闭 ;36、十字手 ;37、收势 ㈩、国际竞赛套路42式太极拳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特色及其科学性、传统性、健身性,而受到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顺理成章地成为普及性的健身项目。然而,一些爱好者因甚少了解其动作内涵,不免在习练中存在一些随意性,致使动作规格失准,劲力表现涣散。这不仅不利于42式太极拳的规范普及,同时在健身作用上也造成一些损失。据此,笔者试以粗浅认识冒昧述说其拳式劲力,恳请拳家补拙指正。 起式 由预备式到起式,即为静极生动,动则阴阳两分,即分阴阳,而劲意生焉。起式首用采劲。采,必以沉肩坠肘,由舒腕到坐腕,即由到采。所谓“采在十指”,从健身角度理解,其劲意应通透于手指指端,此即起势劲力之所在。 揽雀尾 揽雀尾包含十三式之四劲。即“、捋、挤、按”,歌诀曰:“在前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可见、捋、挤、按四劲均在手臂一端。即是说,四劲任何一劲必从脚下而起,以腰为主宰,使其节节贯串往前上送劲于手背。同时每一劲别又以定式为显,要做到身躯挺拔,两臂相争,外柔内实。 左单鞭 单鞭含有鞭打之意,其关键在于两肩不可过分外张或内扣,两肩要松,两臂要圆,以撑劲和开劲形成环抱之势,其内劲通于勾顶及前掌根。 提手 其劲在两肘相合,两手提送,须沉肩坠肘,使其劲贯指梢。 白鹤亮翅 其劲在上提下按,其间可作如下想象:上提有将风筝放飞之意,下按则有牵挚风筝之意,做到上顶下沉,开中寓合。 搂膝拗步 此式由搂手领劲,推手相随,攻防兼备,推至终点时必以“三沉”(沉肩、沉肘、沉腕)为形,意在食指对准鼻端,守护中线,坐腕舒指,掌心吐力。 撇身捶 其劲点在左拳背,抡臂要以肩为轴,蓄势走圆,撇打出圆(圆切线)。 捋挤式 拳诀曰:“捋中寓挤,随捋即挤。”捋,“劲点前手在尺骨下近掌腕部,后手在掌心或掌背”《杨澄甫传太极拳式歌诀释义》。挤,劲点在小臂外侧。捋要双手同时斜下捋,挤则要乘虚而入,劲势“横封”。 搬拦捶 势中一搬一拦一捶三招连用,边旋边防边打,搬要搬在正前,拦要拦在中线,捶意在拳由心发,经后脚蹬地打出,力达拳面。 如封似闭 封为开化劲,闭则含推按进攻之势。双手后引时要以肘带手,边收边分。后脚跟步,双手前按要做到中正安舒,轻灵出劲。 开合手 开合手系转换和衔接之动作,因双手劳宫穴相同而常有气感。因此开合时应配合微微舒腕和坐腕使手中如柔球、如抽丝,使其感觉开也难开,合也难合,如此始得气感。 右单鞭 此为孙式单鞭式,两臂分展时要先推后展,似有推窗之意。定式时左虚右实,肩胯相合,气息要徐徐下注丹田。 肘底捶 “肘底看捶手脚相合,气势浑厚,是太极拳‘护中’防守兼反击的典型动作”(赵幼斌语)。式中手法多变,全凭以身带臂,如左手、、采、托、劈,右手拦、拿、盖、推、击,凡动转之时皆走腰劲。 转身推掌 上手曲臂卷肱而后前推时,要立掌塌腰送劲,下手则需搂膝而过并有下按之意。 玉女穿梭 摆臂云掌应由异侧胸前向异侧肩前上方云摆。上手不得遮盖前额,架推时劲意至上手中指指梢(中冲穴),下侧通于异侧脚底涌泉穴。 右左蹬脚 蹬脚时,尾闾要对准重心垂直线,两臂对称分展,意念放在后手;同时百会虚虚上领,气势为上下齐攻。 掩手肱捶 蓄劲时要沉胯圆裆,蓄劲于丹田;发劲时要蹬地转腰顺肩,两臂前冲后挂,同时同速,短促抖弹,力达拳面。 野马分鬃 此式由和穿靠劲组合。,要义腰腹发劲,迅捷、短促。穿靠,要前穿侧撑,暗含采之意。 云手 云手是以腰带臂的典型动作,腰在运转时用意微向左后和右后画弧成“∞”字形,手法变换则以、、采等劲意贯穿始终。 独立打虎 一要神形合一,先展后合,目随体转,随视和注视两侧隅角;二起腿时要先举后盘,展现勾、截等内在劲意。 双峰贯耳 落步时支撑腿要先屈膝蓄劲于脚下,继而送右脚向前落步;贯耳时顶头立腰,向前上送劲,力达拳面,目平视前方。 转身拍脚 转身时,支撑的右腿需微屈旋转,蓄内劲于脚下,继而蹬伸起脚,爆发拍脚。 进步栽捶 右手经耳侧握拳向前下栽,顶头、长腰、敛臀,内劲由脚而腿而腰节节贯串,直达拳面。 斜飞势 此式身体侧倾,斜中寓正,包含穿、挑、靠三种劲法。倾靠时先右手穿挑于体前,后以肩领先右靠,送劲于右肩臂。 单鞭下势 定势时左勾手和右穿掌要有对拉之意,劲贯右穿掌五指。 金鸡独立 独立挑掌要肘与膝合,相吸相系,挑掌虎口与鼻尖相对,劲在拇指一端,而意在对称之手之下采。 退步穿掌 左穿掌腕与肩平,右掌下按于左肘下方。穿掌要五指舒伸,按掌要有向下松沉之意,使两手形成合力。 虚步压掌 此式技击含义为一手托肘,一手翻腕,经转身抡臂将对方制服。因之,双手要有自上而下运行施采按之劲意。 独立上托 独立时左腿蹬伸,百会虚领,拔背而起,右手上托以小指领劲微微上旋,左掌屈腕外撑,形成旋撑之合力。 马步靠 步型为半马步,定势时左膝不得过劲,挤靠时要随重心下降,蹬地转腰,圆裆开胯,气息下沉,脊背后撑,将劲力发于左上臂外侧。 转身大捋 右前臂滚肘下压,是为反关节手法,走转时两前臂要同时外旋,左拳领劲,形成左拳右肘的合力。 歇步擒打 此式为一擒一打,擒需旋腕内扣,打则需藏手于腰间向前下打出,劲贯掌面。 穿掌下势 此式包含四种手法,即:提、摆、绕、穿,提、摆、绕要一气贯穿似苍鹰俯冲,穿掌时需顶头、竖顶,保持上体中正,劲在指尖。 上步七星 前弓挑掌,右手后引,尔后左胯下沉,两拳交叉,劲贯两拳之交点。 退步胯虎 右手贴腿挑掌,虎口张开,引动左腿上举。定势时,目视左斜前方,使两臂侧展与左腿上举形成对称劲。 转身摆莲 扇形摆腿不得超过90°,击拍“啪、啪”两响,声音要轻巧响亮。 弯弓射虎 两拳打出为“反冲拳”,打拳时身体半面左转并配合呼气,劲力贯于两拳。 揽雀尾 (略) 十字手 定势时两臂撑圆,脊背微微后撑,以虚步为式,存兼上顾下之劲意。 收势 两臂下落时,要由远及近,下落后两腕微坐,然后两手缓缓松垂于体侧,气息归于丹田。 (十一)、杨氏八十五式太极拳传统套路 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是由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即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 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预备式 18.斜飞势 35.翻身撇身捶 52.玉女穿梭 69.单鞭
2.起势 19.提手上势 36.进步搬拦捶 53.揽雀尾 70.云手
3.揽雀尾 20.白鹤亮势 37.右蹬脚 54.单鞭 71.单鞭
4.单鞭 21.左搂膝拗步 38.左打虎势 55.云手 72.高探马带穿掌
5.提手上势 22.海底针 39.右打虎势 56.单鞭 73.十字腿
6.白鹤亮势 23.扇通背 40.回身右蹬脚 57.下势 74.进步指裆捶
7.左搂膝拗步 24.撇身捶 41.双峰贯耳 58.金鸡独立 75.上步揽雀尾
8.手挥琵琶 25.进步搬拦捶 42.左蹬脚 59.左右倒撵猴 76.单鞭
9.左右搂膝拗步 26.上步揽雀尾 43.转身右蹬脚 60.斜飞势 77.下势
10.手挥琵琶 27.单鞭 44.进步搬拦捶 61.提手上势 78.上步七星
11.左搂膝拗步 28.云手 45.如封似闭 62.白鹤亮势 79.退步跨虎
12.进步搬拦捶 29.单鞭 46.十字手 63.左搂膝拗步 80.转身摆莲
13.如封似闭 30.高探马 47.抱虎归山 64.海底针 81.弯弓射虎
14.十字手 31.左右分脚 48.斜单鞭 65.扇通背 82.进步搬拦捶
15.抱虎归山 32.转身蹬脚 49.左右野马分鬃 66.转身白蛇吐芯 83.如封似闭
16.肘底看捶 33.左右搂膝拗步 50.揽雀尾 67.进步搬拦捶 84.十字手
17.左右倒撵猴 34.进步栽捶 51.单鞭 68.上步揽雀尾 85.收势
(十二)、武当太极剑 武当太极剑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制,四两拔千斤的武术特点,并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又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发人体能延年益寿的特点,是集武术与养身为一体的剑法,演练太极剑要求心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要求内含其气,外含其形,动静结合,神气相含,其动作特点行如流水连绵不断,不动则不动,一动全身动的风格。
主要剑法包括:劈、刺、点、崩、撩、带、抹、拦、击、挂、托、穿、抽等。其特点是:剑法清澈,动作柔缓;节奏平和,柔漫舒展;身神剑合,气势饱满。 1、起势 2、丁步点剑3、回身点剑 4、仆步横扫 5、右左平带 6、分脚领剑
7、叉步反撩 8、马步云抱 9、丁步截剑
10、翻身崩剑 11、弓步下刺 12、独立上刺
13、仆步穿剑 14、瞪脚前刺 15、跳步平刺 16、转身平刺 17、行步穿剑18、行步扣剑
19、弓步下刺 20、腾空跳刺 21、马步藏剑
22、回身反刺 23、虚步崩剑 24、独立上刺
25、撤步平斩 26、仰身架剑 27、转身回抽
28、并步平刺 29、行步撩剑 30、仰身撩剑
31、盖步按剑 32、跳步下刺 33、歇步压剑
34、虚步点剑 35、独立托架 36、弓步挂劈37、歇步后刺 38、叉步平斩 39、虎步抱剑
40、叉步平带 41、弓步反崩 42、提膝点剑43、叉步反撩 44、丁步刺剑 45、丁步抱剑46、行步穿剑 47、扣剑平抹 48、并步平刺49、收势还原
第一节: 东向 12动
01.起势:分脚举手,转腰摆臂下蹲,转身上步,弓步前指。
02.丁步点剑:上步穿剑,坐盘展臂,上步接剑,丁步前点。
03.回身点剑:退步举剑,回身独立下点(西南)。
04.仆步横扫:退步反穿剑指,仆步扫剑(由西南向东北扫)。
05.右左平带:收脚收剑,上步伸剑,弓步斜后带,收脚收剑,上步送剑,弓步斜后带。
06.分脚领剑:转腰撇脚分开两手,收脚绕剑穿剑指,上步绕剑,领剑提腿分脚。
07.叉步反撩:落脚绕剑,上步撩剑,后插步反撩(反撩剑方向东南)。
08.马步云抱:转身两手交叉,仰身带剑,分手云剑,马步合抱(东南-西北斜方向的马步)。
09.丁步截剑:收脚下截剑。
10.翻身崩剑:扣脚翻身崩剑。
11.弓步下刺:翻身提腿,落脚弓步下刺(东偏南30度)。
12.独立上刺:上步分手,再上步提腿上刺(走的是折线,由东南转东北约30度)。 第二节: 西向东向 7动
13.仆步穿剑:退步(西南退步)提剑,仆步穿剑压剑指。
14.蹬脚前刺:重心前移,分合虚步捧剑,蹬脚刺剑(方向西偏北30度)。
15.跳步平刺:落脚送剑,跳步平刺(弓步和刺剑方向均为西偏北)。
16.转身平刺:坐腿抽剑,扣脚提腿转身,弓步平刺(正北方向)。
17.穿剑行步:拉剑穿剑,摆剑行步四步(走一半圆形。(17、18两动共九步,走一个圆形)。
18.行步扣剑:剑尖下垂,1上步,2分手,3举剑,4上步,5扣剑(扣剑时背向起势方向)。
19.弓步下刺:上步,绕上步,分手,提腿转身,弓步下刺(东北方向)。 第三节: 西向 7动
20.腾空跳刺:转身虚步分剑,垫步腾空跳,转身。
21.马步藏剑:腾空跳落地,马步藏剑(半马步的脚尖、剑尖、肘尖方向一致,均为正西)。
22.回身反刺:上步,扣脚,转身,撤步,探刺(反手)。
23.虚步崩剑:坐腿虚步上崩。(东)
24.独立上刺:撤步,转身,分手,提膝,独立上刺。(西)
25.撤步云斩:退步云剑,弓步云斩。(西)
26.仰身架剑:坐腿横剑,仰身上架,挥臂前摆合于胸前,成弓步。(西) 第四节: 东向西向 6动
27.转身回抽:坐腿转身平抽剑,转身点剑,坐腿下抽剑,虚步前指(东偏南30度)。
28.并步平刺:提脚摆手,并步刺剑。(东)
29.行步撩剑:右脚斜后撤一步,举剑上绕后绕,收回左脚,弧线向前向左行步撩剑,1234丁步撩5绕剑678丁步撩。
30.仰身撩剑:上步抬腿,仰身前撩(正东)。
31.盖步按剑:落脚绕剑,盖步按剑。(东)
32.跳步下刺:转身举剑,腕花撤步,转身举剑,跳步弓步下刺。(西) 第五节: 西向 9动
33.歇步压剑:座腿转腰摆剑,上步转身歇步,翻手下压剑(剑尖朝着起势方向,眼看剑尖)。
34.虚步点剑:上步、分手、把剑展开,向前合手,再上步虚步前点(正南)。
35.独立托架:插步绕剑,转身,提腿上举架(剑尖指向正西)。
36.弓步挂劈:落脚转身挂剑,上步举剑,弓步前劈(正西)。
37.歇步后刺:提剑插步,屈蹲,后下刺剑(东偏点南)。
38.叉步云斩:开步分剑,侧云剑,叉步云斩(西北)。
39.虚步抱剑:落脚上步,摆剑,仰身云剑,虚步抱剑(西南)。
40.插步平带:移右脚,两手交叉,摆剑向右,转腰平带向左,叉步,向右平带(西北)。
41.弓步平崩:摆腿捧剑,落脚,转身弓步崩剑(发力、西北)。 第六节: 东向 8动
42.提膝点剑:转身提腿前点(东南)。
43.叉步反撩:落脚向后扭腰转身,叉步后撩剑(西北)。
44.丁步刺剑:左脚上步,右脚跟进,脚前掌着地,屈膝半蹲(东南)。
45.丁步抱剑:左脚后撤,右脚跟随撤步成丁步,剑横在身前(剑尖指向东南)。
步穿剑:1摆脚横剑,2上步行步,3行步分手,4行步穿剑,5行步穿剑,6扣脚。
47.扣剑平抹:扣剑撤步,虚步平抹。
48.并步平刺:左脚上步,右脚并步,向前刺。
49.收势还原:撇脚转身接剑,右脚上步,两手依次摆落,左脚上步,左脚并腿还原。 包含总结汇报、旅游景点、IT计算机、文档下载、教学研究、考试资料、计划方案、外语学习以及太极拳部分理论知识等内容。本文共5页
相关内容搜索时长:00:14
时长:01:42
您可能感兴趣的
杨氏太极拳24式视频教学示范
标签: & & & & & & & & & & & & & & &太极拳起式的劲路、劲法和技法,太极拳要领技巧,爱教练私教网
全国高级私人教练培训信息查询发布网站
太极拳起式的劲路、劲法和技法
发布人:&阅读:6264次
& &万事开头难,如何开始,对于接下来的过程和最终的结果,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决定作用。太极拳的起式,对整个套路练习的状态和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在每个动作式子中都是一样的,一式精而百式通,所以,把起式练好练精,就可以举一反三,掌握太极拳的劲法劲路和技法的要领,再把这些要领融入所有的动作中去,就能让太极拳的整体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 &下面我们就太极拳起式的要领,从动作到呼吸以及劲法劲路和技法,进行详细的讲解:
& &一,预备式
& & & &首先自然站立,两脚跟并拢,两脚尖稍微外开,但不可开过大,以脚掌和脚跟都能落实着地不至重心有后仰的感觉为准,自然呼吸,静站几秒钟。然后轻轻吸气,同时慢慢提起左脚跟,然后整个左脚上提二十多厘米左右(以自然舒适为度),此时还是吸气,然后慢慢呼气,同时左脚自然向身体左侧迈出,在左侧与右脚相距大概与两肩同宽且与右脚尖平行的地方,以左脚尖先着地,脚跟稍微往里一些,与右脚的幅度一致,然后轻轻放落脚跟,此时还是呼气,重心还在右腿。接下来吸气,同时重心从右腿移往中间,让两脚平分重心,此时两膝稍微弯曲不站直就行,身姿稍高。然后慢慢呼气,同时两胯轻轻下落,有坐下之意,两膝稍微弯曲下蹲,整个身体从头、肩、胯、 膝一节一节从上放松落下,像倒塌的楼房,从最高的一层塌下,落到下一层,再连同这两层的重量继续落塌到再下一层,依此类推,直到地面,也就是感觉身体从上往下一节一节落到双脚上,有落地生根的感觉,然后自然呼吸。身体下落时注意虚领的意不丢,头顶有一根细绳轻轻向上提的意,使下落的身体和意念形成一种对拉的感觉,保持太极拳中有落必有起的要领,也有利于达到立身中正。在落好定式时调整好身体的各个部位,头要正,下巴稍微里收,脖子放松,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两肩随手臂下落之势自然放松,胸背也要放松(放松是指不刻意的使劲用力去改变身体的形态),命门处不要往里弯曲,腰背相平,两膝轻轻里合,使身体的整体有稍稍前合之意,不能有后仰的感觉,但要注意前合的度,也不能有要往前倒的感觉,这只是有利于保持稳固的意,不要破坏了身体中正的基本要领,总体上以舒适为准,自然呼吸,静待进入下一个动作。
& & & (注:太极拳练习时的呼吸有自然呼吸和练功需要配合的呼吸,在练习劲法时与呼吸配合才能有好的效果,但要注意呼和吸都不能过猛,不能呼尽,也不能吸撑,以能控制又能保持舒适为准,当然,劲法练好后,自然呼吸也能达到用劲自如,配合呼吸是过程,不是最终目的。另外太极拳练习时里面的意念,是为了能让练习者更容易进入练功的状态和找到感觉,是引导的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练法,所以不要过于执着。) & &
& &二,双手上掤动作
& & & &接上个动作,静站十几秒钟(以自己感觉能心静气顺为准),在自然吸气后,慢慢呼气,同时身体慢慢下沉,两膝再下落弯曲一些,幅度要小,注意头顶上领的意不丢。同时感觉自己像一个气球,慢慢往水里沉,当沉得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在下落呼气将尽时,(注意身体下沉幅度不是很大,只是意念要到)意念受到的浮力也已足够领动双手上掤,此时双手便可以由静到动引动起来。然后轻轻吸气,双手以十指领劲,其中以中指为主,向前向上掤起,注意手指与手腕形成一个轻微的下弧线,不要伸直。在练习时,我们可以找人配合下练习,就能更容易体会到劲路的走向和劲法的运用。可以让对方双手按住我的双手手腕处,我们在这里要练的,不是向下引化对方的按劲,而是以起式的双手上掤动作,将对方向前向上掤出。此时对方按住我的手腕处推按。我们怎样才能把对方掤出去?首先我们得懂得劲点和劲力发出的方向,然后得找到劲的来源和转送方法。此时我们的劲点在与对方接触的部位,而劲发出的方向,得通过手指领劲的意念去完成。我们以手指领劲,向对方的脚跟送去,注意手指是意领,不是伸直伸僵手指,要保持手指和手掌都自然放松,意到就行,在向对方脚跟送去同时,双手向前上方掤起,意念用手指领着,通过劲点将对手向前向上送出去。在明白了劲出去的方向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劲从哪来,怎样才能运用到我们想要用到的地方去,在这个把对方掤出的动作里,有两个劲法合在一起,一个是向前的劲,一个是向上的劲,要得到这两个劲力,我们先得理清劲的来路过程。开始前个动作时我们是曲膝坐胯下沉的,所以在掤起的时候,我们的双膝可以慢慢站起,而通过膝的从曲到伸,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劲路,一个是从膝往下的劲,可以使双脚站得更稳固,成为我们所有劲法的有力根基,一个是从膝往上的劲,可以送到胯到腰,就可以在胯腰处转换,但要注意胯跟也就是大腿根正面要一直保持稍微内含,若是双胯挺出,则所有的劲都会变得轻浮,对方一按就容易仰倒。接刚才所说,膝往上的劲到了腰胯后,便以腰胯的中心也就是丹田部位为核心进行转换。此时我们想像自己的劲力和身体的整体是一个圆球,丹田是球心,而双手、双脚、命门则是球的三个面,此时我们一边吸气,而这个圆球同时从球心也就是丹田慢慢掤开变大,使得命门轻轻后掤,双脚更加落实地面,我们便得到了前面说的双手向前向对方脚跟送出的劲,以及同时向上掤起对方的劲。此时双手前出的劲的劲根在命门,命门后掤与双手前送的劲形成对称力,中心点在丹田,这样就能保证双手前掤劲的饱满,而双手上掤的劲根在双脚,也是以丹田为中心,双手与双脚形成上下对称力,这样双手掤起的劲越大,对于双脚的反作用力就越大,可以使得双脚站得更加踏实稳固,而通过这样的整体协调得来的劲,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作用到对方身上去,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若从双方的整体来形容,自己是一个整体的圆,对方也是一个圆,在这个动作中,对方双手双脚也是圆面,而对方是双手推按与我,也就是一个圆球向我压来,而我是从下方通过与对方接触的双手向前向上掤圆掤开,自然能将对方这个圆球轻易推滚出去。另外在这个双手上掤动作中,对方来力过大时,可以在上面所说的要领中,再加一个双手转腕的动作,当对方按我的时候,对方的大鱼际和小鱼际也就是大拇指和小拇指两边是形成合力的,此时我只要稍微转动手腕,以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的方向,将对方的合力分解转动,使对方的小拇指小鱼际这边的力经我的的手腕转动传送到对方的大拇指大鱼际这边,这样对方手上便无法形成合力,而且对方如再加力,那么劲力只能往小拇指走而被我转送到对方大拇指处,对方劲力越大则大拇指处受到的反作用力越大,便可轻易被我掤出,但注意转手腕的度不能过大,不然上掤的方向就变成外开了。另外在这个动作中,背肩肘都只是传劲的作用,整体配合掤圆送出就行,不可另外发力。以上这些练法和要领都是在吸气双手上掤时同时完成的的,没有先后之分。
& &三,双手推按动作
& & & &接上个双手上掤动作,当上掤到大概与肩同高的位置后,轻轻呼气,慢慢下落到胸口位置,此时身体也跟着稍稍下沉,同时手腕下坐,掌根向前推按,手指头向上扬立起,形成扬指坐腕的手型,但要注意不能让手腕处绷得太紧,手腕是手上劲法汇合相聚和运转送出的关键部位,一绷紧就不能灵活。在这个动作配合练习时,当接上个动作上掤开对方的双手后,我们变双手向下向前向对方的胸口推按。在这个动作里,有推劲和按劲相融合的用法,同样的,我们得理清这两个劲法的来路。在这个动作中的推劲,劲根在自己的背部,而要把这个劲送出,得要胸背的配合,在我们向对方推出时,胸部在前面自然放松的情况下,轻轻往里含,带动两肩稍稍往前相合,注意前合但不能浮起,否则劲力会漂,同时后背轻轻掤圆,这样通过胸含背掤肩前合的练法,就能得到从双肩向手臂手腕一节节送出的前推力,注意推出时手臂不能伸直,手臂只是传劲的作用,在关节弯曲但保持弹性的情况下是可以传劲力的,这个可以在两人配合的情况下慢慢去体会就能感觉到。此时光有推力还不够,无法达到好的打击效果,所以我们还得加上按劲,在这个动作中,按劲的来源在于腰胯。在向对方胸口推出时,我们身体稍稍下沉,此时腰胯也跟着下坐,带动掌根也一起有下沉的劲,此时掌根下沉的劲劲根在腰胯,劲路与腰胯下沉相合,而腰胯的根在脚,所以腰胯的下沉与双脚相合,这样一节节下沉直到脚底。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融合了推劲和按劲的整体力,而向对方胸口发劲时,要注意双肘处如轻挂着小铁球一样,这样双肘就不会浮起,若双肘一浮,劲也就漂了散了。而在劲力的方向上,此时我们与对方接触的点是双手掌,而劲点越小,打击的穿透力越足,所以我们出劲点要在双手掌根的外侧,我们把刚才的推按劲汇合到手腕处后,通过双手掌根的外侧引导送出,方向都江都稍斜向里合,这样双手的两个劲路就能在对方的胸腔里有个交叉点,也就是双手的劲路要在对方的胸腔里汇合,从而能震动甚至震伤对放方的内脏,达到最好的打击效果。当然了,在练习中要注意发劲的力度,要从轻到重慢慢加,当发劲练得较好后,可以让对方以双手臂护在在胸口,再把手搭在对方手臂上练习,这样就不容易受伤。以上这些练法和要求较多,但都是在轻轻呼气身体稍下沉双手稍下落向前推按时完成。
& &四,双手下采动作
& & & 接上动作,在推按后,还是慢慢呼气,身体再缓缓下沉,落胯弯膝,注意要保持两膝微微相合,膝盖也不能超过脚尖,才能让重心稳固,同时双手慢慢落到两胯的前方位置。在这个动作里,我们主要练习双手下采的劲法。接上个动作的用法,在我们向对方胸口推按后,如果达不到打击的效果,那可以双手顺着对方的手臂位置滑下抓住对方手腕,快速向我的脚下方向采,将对方采扑在地。在这个采劲里,劲法的来源在于身体的松落下沉。我们以手指相合抓紧对方的手腕,下采的劲点在掌根处,下采的方向是我们的双脚中间或脚尖位置都可以,而劲跟在我们的双脚,所以我们掌根的劲路要与双脚沉入地里的沉劲相合,而要达到这种融合,就得经过腰胯的带动和统一。我们在向下采时,腰胯下坐,落往双脚,而双手也是落往双脚,所以可以腰与手相合相联,以腰胯下沉带动手,一起落往脚跟,这样整体的沉劲就容易出来,下采的劲力才能充足。在这个动作中,若单独练采劲时,则要求速度要快,呼气也要快,身体一沉,带动双手快速下采,将对方向我脚下采扑,另外还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配合,一个是双肩同时往双胯下落,就能更好的带动手臂手掌的下行,一个是双胯前方要轻轻一扣内含,可以加快采劲的速度和沉落,还有脚掌一定要落实,这样双手与双脚相合时重心才能稳定。而在套路的练习中,双手下采至两胯前方后,意念掌根与胯根轻轻相合,同时轻轻呼气,准备下一个式子的引动。以上的要领和练法,也是在身体下落双手下采呼气时同时完成,同时保持身体下落而头顶的上领之意不丢。
& &以上这些,就是太极拳起式中基本的劲法和技法练习的要领,而一个起式练起来也不超过一分钟,要同时去考虑到这么多要求自是不可能。所以我们得分开反复去练习和体会,这一遍练习时多注意这个要领,下一遍练习时多注意另一个要领,要一步一步的把所有的要领都练到一练拳就能自然做到的习惯。而通过起式的练习,我们可以整理出,太极拳中每个劲法,都得有劲点劲路和劲根,我们得理清了这些关系,并协调好整合好,才能运用得到位。而不管是双手前送与命门的对称开,双手下采与双脚的相合,还是推按时的胸含背掤,都是可以发劲的,而身体站起时的胯要内含,才能做到起而不浮,身体下落时头顶的上领之意不丢,才能落而不歪,统统这些要领,在每个相同动作里的练法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太极拳的运动规律,我们练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也就是掌握这种运动规律,并像我开头所说的,把这种运动规律融入到所有动作中去,就能把太极拳练好。当然了,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所谓各师各法,同样一个起式,每个老师的讲解都会有些差别,但目的都是练出整体协调运用自如的劲法,方法或许不同,但最终练好后的效果都是一样。所以不用要求所有爱好者都得按哪个老师的练法去练,或要求所有老师都得按哪个老师的教法去教,只要可以对彼此的练法教法有些借鉴,并进行一些合理的融合,找到适合自己的练法教法,能互相促进各方面得到些提高,便是所有受益的太极拳练习者之幸。
Copyright (C) 2012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万正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氏太极拳103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