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近成都镇宁马拉松赛开跑要开跑了?现在报名还来得及吗?

成都这两天是不是要跑马拉松赛 _微博生活网
你目前正在浏览:& > &
成都这两天是不是要跑马拉松赛
成都这两天是不是要跑马拉松赛
3月27日成都双遗马拉松赛
听说最近成都马拉松要开跑了?现在报名还来得及吗? ……
您好!如果很近来的及,太远或事多,忙就有点难了,谢谢采纳2017年成都周边有马拉松比赛吗我不是听说元旦有马拉松比赛吗成都周边但我不知道怎么查 ……
我知道今年11月19号成都有个强音酷跑节,是奇瑞和咪咕善跑举办的一场荧光夜跑活动,也算是个特色马拉松...2016成都双遗马拉松是不是中国田协的 ……
去年我国就放开了地方赛事的批准,现在的比赛都是直接在田协登记注册即可以,所以比赛都是田协的~成都最近的马拉松在哪里 ……
都江堰双遗马拉松日的成都马拉松比塞由哪个单位主办 ……
广州马拉松:埃塞俄比亚的徳雷萨-齐姆萨-埃达以2小时13分08秒第一个撞线,获得男子组冠军;肯尼亚选...2016成都双遗马拉松官网查成绩 ……
赛客官网可以查询,微信上关注双遗马拉松订阅号也有2016成都温江国际半程马拉松怎么报名? ……
亲,2016温江半马比赛的报名程序还没有开始,建议可以关注金温江的官方微信,到时会有消息公布的。2016成都双遗马拉松在哪里领赛包啊?有人知道么? ……
蓝光雍锦王府城市展厅那里,就是成都二环路西二段的仁和春天光华店,有免费车接送去都江堰拿赛包,不然只有...成都白鹭湾马拉松组委会电话多少 ……
打114电话查询2017成都双遗马拉松,NBLS“百城乐跑”跑团有参加吗? ……
有啊~~他们的跑团都是由跑步爱好者组成的,而且这次成都双遗马拉松的成员都很年轻呢,哈哈,相当有活力的...听说你要跑半程马拉松?我有些亲身经验告诉你_美文阅读,精品文摘网
当前位置: &>&&>& >
听说你要跑半程马拉松?我有些亲身经验告诉你
奔跑在海边,摄影师:麦子
在2016年,我参加了4月10号的横店半程马拉松和11月6号的杭州半程马拉松,在这里真实地记录下我的跑马经历,并总结出几点肤浅的建议,如果对你有些许裨益,我也感到安慰。去年4月份的横店马拉松,简称横马,是我参加的第一次马拉松,在此之前我连10公里都只跑过一次,绝对的菜鸟一枚。是朋友喊我参加的,当时马拉松跑者可在10号当天免费参观景区,我想就当是和朋友一起去横店玩一下好了。当时1月份就报了名,想着还有3个多月可以好好训练一下,没想到因着各样的事情和自己的惰性,并没有为此训练,只在3月份象征性地跑了几次5公里。唯一让我有完赛信心的事情是15年10月份参加的杭州的毅行大会,15公里,时走时停,用了不到2个小时50分钟完赛,我要是再跑快点,花3个小时走21.09公里应该不难。真正上赛场的时候,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所以跟朋友说让她按自己的节奏跑,不用照顾我。前6公里,我们还在一起,之后我停下来拍照就分开了。跑到7公里的时候我已经感到很累了,所以鼓励自己加把劲跑到10公里就算突破自己了。哼哧哼哧跑到10公里处,想着既然已经跑了一半,时间还够,那就再坚持坚持,跑到15公里吧,慢点都行。好不容易跑过13公里,有个中年妇女腿抽筋倒在地上,像是她的同伴的一群人围着她给她做按摩,于是告诉自己跑慢点也没关系,不要受伤最好。继续走走停停,终于到了18公里,我已经累得不行,又遇见一个挺壮的男士躺在地上,救护车来了,有人专门指挥我们不要看、不要拍照。到了20公里的时候,已经跑到了明清宫苑的外墙,基本上都是上坡路,明显感觉吃力,一个赛前刚认识的大姐鼓励我加油,然而我实在跟不上她,让她先走,我自己默默地坚持,看看景色分散注意力,鼓励自己一定要完赛。到了景区里面,边拍照边休息,然后一鼓作气跑到终点。我不仅完了赛,而且只花了2小时42分钟,这种成绩虽然不算快,但对于我来说已经很满意了。领了完赛包,与朋友汇合、拍照,本来计划利用下午时间逛景区的,跑完才发现只想回酒店躺着。回酒店洗了澡换了衣服,发现吃不下午饭,甚至有一点恶心,后来恶心加重,把完赛后吃的火腿肠和能量棒全吐了,特别难受。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很害怕,我朋友帮我去问跑团的团长,团长说可能平时训练量不够大,第一次跑马拉松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补充点盐分就好了。但是我实在什么都吃不下,饭啊、饼干啊什么都不想吃。后来没办法,我都想随它去了,我朋友看到一家水果店,专门让店家把菠萝用盐水泡着(现在的菠萝和凤梨削了就可以吃了),看到我最喜欢吃的菠萝,我立马分泌了口水,但还是恶心,勉强自己吃了几块,然后坐大巴回杭,在车上休息了一会,我竟然感觉好些了。到了杭州我已经完全不恶心了,体力恢复大半,又可以活蹦乱跳了,第一次跑马顺利结束。第二次参加杭州半程马拉松,我很幸运地中签,我那个朋友很悲催,三年报杭马都没有中签。杭马体检要求比较严,我又重新去了家三甲医院做马拉松体检,当心脏彩超结果是完全健康,我摸着自己的心跳,真的很感恩,我比很多人都幸福,拥有一颗完全健康的心脏。杭马每年都是从黄龙体育中心起跑,很幸运,我就在黄龙体育中心旁边上班,因此非常期待这次比赛。不知是太紧张还是太兴奋,杭马前夜,我翻来覆去到凌晨3点才睡着,6点钟不到就爬起来了,然后换好装备,吃好自己做的早餐,搭着公交顺利地来到半程起跑点。然后找到我所在跑团的集合区,和跑友们一起做拉伸,因此和某位跑步大神成了好朋友。这次杭马由浙江卫视的主持人伊一领跑,她已经跑过了几场全程马拉松,漂亮又努力,我很喜欢她。因为只睡了两三个小时,我心里很忐忑,会不会不能完赛?担心是没用的,完赛和不完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我只要按着自己的节奏跑,安全参赛就好了,结果就留给上帝去安排吧!因为平时每次跑5公里左右,赛前的日常能连续地跑7公里,所以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先连续跑个七公里,后面的路再边走边跑好了。很轻松地跑到5公里处,设了第一个补给点,稍稍地喝了一点水。5公里以后是每2.5公里一个补给点,此后每跑2.5公里,我就停下来喝水、走一段路、休息一下,就这样到了10公里,竟然觉得很轻松。虽然是11月份,当天天气却出奇地好,最高温度达到24度,我跑得大汗淋漓,从隧道跑出来的时候,一阵凉风吹来,十分惬意。跑着跑着,我竟然到了18公里处,此时还没有吃力的感觉,而且杭马的补给很充足,除了水和饮料,还有萨琪玛、饼干、士力架、香蕉等,比横店马拉松的补给丰富多了。我吃了沙琪玛,还塞了两个士力架到口袋里,结果一直都没吃,后来送给朋友吃了。跑到奥体中心莲花场馆旁就知道终点不远了,在路上走了一会儿的我又鼓起劲来,加速跑到了终点。领了完赛包,就给那个朋友打电话,我跟她说已经跑完了,而且感觉很轻松,她表示很惊讶,她还在接我的路上,我比她预想得更早完赛。后来她接到我,陪我一起坐地铁回去。我真的很感恩,在睡眠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能够轻松完赛,还比上次快了十多分钟,更感恩的是每一场马拉松都有这位朋友的相伴。
跑完杭马的我
大致介绍了我的两次跑马历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跟大家分享下经验。训练篇不打无准备之仗。跑马拉松虽然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这个运动本身也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跑马拉松猝死屡见不鲜,因此参赛者一定要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里程——7公里左右的健康跑、半程、全程。马拉松一般会提早两三个月报名,如果报名成功,可以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完成一定的训练量,掌握自己的跑步节奏。睡眠篇比赛前的一个星期,尽量早睡早起,马拉松比赛的开跑时间基本不会晚于早上8点,而比赛当天我们最晚6点就要起来了,所以提前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适应跑步节奏。充分的休息,更利于跑出成绩。饮食篇比赛前两三天的饮食忌油腻、辛辣之物,调理好肠胃,不要出现腹泻腹痛等情况。比赛当天的早饭一定要吃,而且要吃得好,吃一些高碳水、高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肉包子、水饺、米线、鸡蛋等,在比赛前一个半小时吃,但不要吃太多,差不多就行,为一上午高强度的活动储备能量。着装篇上身穿参赛包里的T恤或者自己的跑步服装都可以,但一定要在胸前佩戴号码布,如果天气较冷的话,在开跑前又需要等很久,可穿一件轻薄的外套,跑热了之后脱下来系在腰上。下身穿紧身的压缩裤,男士穿运动短裤也可以。最重要的是要穿合脚的跑鞋,还不能是新鞋,就穿平时跑步时穿着舒服的鞋子即可。另外,袜子一定要过脚踝的,如果跟平时一样爱美穿露脚踝的袜子,在长距离跑步过程中脚会被磨得很难受的。策略篇起跑时尽量靠近起跑点,先跑先结束,而且当后面的人超过自己时,会激励自己跑得更快。适当地补给,我第一次在横马补给太少,盐分流失过多没有及时得到补充,导致恶心难受,而跑完杭马就没有恶心的感觉。当然了,也不要吃得太多喝的太多,这样你很可能跑不动了,或是想上厕所,浪费时间。心态篇参加马拉松就是希望获得健康和快乐,平安第一,友谊第二,比赛第三,千万不能为了完赛勉强自己,受了伤就得不偿失了。放弃也不丢人,咱留好本钱下次重头再来过。在跑马过程中,会遇见很多有意思的人和有趣的事情,这些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所以不妨放慢脚步,多看看赛道上的人事物。暂时跟大家分享这么多,有什么谬误的地方也请大家指正,有好的建议也可跟我交流。我今年即将参加4月9号的横店马拉松,和5月14号的合肥马拉松,有没有一起参赛的小伙伴呢?最后希望大家跑出健康,跑出未来。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美朵)
每日重点推荐
  ■刘同:青年作家,现任光线影业副总裁,曾出版《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等作品。  大三的时候,我去报社实习,一起进报社的有很多实习生。知道能去报社实习的时候特别开心,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得...
05-13 04-15 04-09 04-09 04-09 04-05 12-15 12-15
一周热点文章
在线阅读专题您的头条速递已经到达UC从兴趣,发现乐趣广州优视网络 (C) 2017
版权所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0号增值电信服务经营许可证:粤B2-粤ICP备号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热门关键字:
>>国内新闻
马拉松慢跑成都市中产新时尚:从减肥到上瘾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中产跑步潮
  似乎在一夜之间,慢跑变成了风尚。
  都市中的人们通过各类网络平台秀出自己的跑步路线、装备和成绩。而以往人们心中极端且枯燥的马拉松也变成了更多普通人趋之若鹜的时尚运动。“跑马”成为了新兴的都市景观。
  奔跑是人类自发的身体需求,而跑步也是所有运动中最经济、最个人、最易于实施的项目。它从枯燥的体育科目演变成时尚符号,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变迁。
  当下中国,都市中的人们面临着糟糕的空气环境、残酷的工作竞争、急速的生活节奏和日益疏离的人际关系,人们的精神世界焦虑、不安、迷茫。跑步成为了对抗这一切的一个出口。
  更多的人们最初选择跑步是出于对身体健康的考量,而后,跑步变成了一种精神需求,它让跑步者获得成就感与快乐。在中国这个急速变化的社会,跑步让都市人群身心得以双重舒缓,精神世界得以安放。跑步成为嘈杂世界中为数不多的可以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安宁时刻。
  城市热跑
  跑步不再是印象中枯燥的体育考试科目,它已经变成了中国当下都市景观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慢跑、甚至马拉松的运动中。跑步成为了一种运动习惯、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本刊记者/万佳欢
  赵全明是一名自动化工程师。他每晚10点就上床睡觉,为的是能保证自己第二天清晨四五点的跑步运动。工作日在小区跑,周末则经常去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几乎每次到达森林公园,他都会发现“数以百计、甚至上千”的跑步者已经在这里跑开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这个被跑步者们简称为“奥森”的公园开始对外开放,此后便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成为北京最大的跑步活动聚集地。一些跑友通过豆瓣、跑步论坛或QQ群相约而来,更专业的跑步者则会来这里进行长距离慢跑训练。如果不小心赶上一些跑步俱乐部或运动品牌的跑步活动,这个占地680多公顷的巨大公园竟然会显得热闹非凡。
  湛庐文化创始人陈晓晖也经常来这里跑步。他今年认识了很多跑友,发现其中80%的跑龄没超过两年。“一般从跑步开始到马拉松要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如果不间断地跑,他们到今年就开始有能力跑马拉松了。”陈晓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大约正是这波跑步者带来了2013年国内马拉松赛事的火爆和报名人数的井喷。年初,厦门国际马拉松的参赛人数达到7万人;而9月8日,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网上报名正式启动后,3万参赛名额只用了13个小时便迅速报满,报名速度比去年足足提高了7倍多。如果把全程或半程马拉松、10公里跑和超100公里跑比赛都算上,今年举办了马拉松赛事的城市一共达到40个。
  在中国,“跑步”正逐渐远离人们印象中那个学校体育课程的枯燥考试科目,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都市蔓延。
  从观众到参与
  赵全明坚持跑步已有20年,几乎参加过全国所有的大型马拉松赛事。1993年,他上大一时开始跑步,最初的目的是锻炼身体。学校没有操场,他就一个人在校园外的公路上跑。周围的同学大多选择打篮球、打羽毛球,很少有人跑步,可赵全明坚持跑了半年,养成了习惯,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参加比赛最能使跑步者得到激励。当时,赵全明基本上参加了所有学校运动会里的中长跑项目,跑完1500米,再接着跑3000米。
  他偶尔会在电视上看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的直播。始于1981年的北京马拉松是中国最早的国际马拉松赛事,虽然它并非马拉松首次进入中国――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时,马拉松即被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但它是中国第一个市场化运作的田径赛事。
  不过,在全运会比赛和北京马拉松比赛举办后的头17年里,参赛者均为职业选手,这项运动离普通人还太远。对于马拉松,赵全明一直都心存敬畏,“觉得这个比赛太遥远了,自己始终是一个观众。”
  1998年,情况有了改变。为了扩大影响力,这一年的北京马拉松开始从职业竞赛向大众体育活动转变。它允许业余选手报名,并为此分别设置了男子和女子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10公里和小马拉松等项目。这意味着,业余爱好者可以跟专业运动员一起比赛,马拉松也开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国内对业余选手包容性最强的竞技项目。
  第二年,赵全明从体制内单位辞职,并且报名参加了北京马拉松,算是“给自己的一个挑战”。他托朋友从北京青年报上剪下报名表寄给他,填写后寄回北京。他身边没有同样爱跑步的朋友,只好独自从老家内蒙古来到北京。
  到北京后,组委会给了每个人一份比赛秩序册,他注意到,报名人数是1000多人。比起1981年第一届北京马拉松,这个数字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第一次参加“北马”的职业选手只有不到200人。
  为了看一眼他内蒙古的老乡、职业选手胡刚军(第一个取得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冠军的中国运动员),他找到胡的酒店跟他聊了几句,偶然遇到了两个同样来“追星”的湖南跑友。比赛开始后,赵全明一开始手忙脚乱、跑得很快,后来跑不动了,渐渐觉得周围的选手多了起来、并超过自己,“跑得很崩溃,”他回忆。这几乎是他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练跑步的人。
  跑步渐热
  从2002年开始,赵全明每年都参加北京马拉松,同时开始参加其他城市的马拉松赛事。在北京之后,大连、上海、厦门等中国城市也相继举办了国际马拉松赛,知名度也在逐步扩大。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举办也许显露了马拉松赛事与草根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2002年底,一个网名为“马达”的普通网友给厦门“两会”热线电子邮箱发了一封邮件,建议考虑举办国际性的环岛马拉松赛事,竟然意外地引发了媒体和政府的重视。“马达”真名陈秉忠,是一个体育迷,他是在1999年跟一个北京网友聊北京马拉松赛时忽然萌生了让厦门举办马拉松赛的想法。由于他的电子邮件,厦门首届国际马拉松赛只用了67天的筹备时间便鸣枪开跑。
  在马拉松赛事增多的背后,跑步爱好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赵全明开始对马拉松赛事参赛者以及城市里跑步者的数量增长有了更为直观的感觉。2004年,他发现北京马拉松的参赛者明显多了起来,但主力是大学生――四年前,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开始套办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2006年,他来到南京工作,常常去玄武湖公园跑步,遇到了很多跑步爱好者,其中竟然有一些跑了几十年、常常参加职工运动会马拉松项目的“老手”。
  “那时候才发现,大城市在跑步方面很早就有参与者,”赵全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季节好时,玄武湖的跑步者能达到四五十名,差的时候也有十几二十人。
  即便如此,根据那几年间的官方表态,全国跑步人口和能参加马拉松的爱好者数量仍不乐观。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曾在首届中国国际马拉松赛高峰论坛论坛中表示,虽然马拉松运动有所发展,但普及程度仍然比较低,主要来自中东部地区,分布在北京、上海、大连、厦门和香港、澳门等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的地方。群众的马拉松运动水平也整体偏低,能够跑完全程的选手只占参赛选手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不过跑步对经济、环境、场地、时间和身体素质的要求极低,几乎是最容易普及的运动项目。一些跑步爱好者感受到了跑步特有的社交魅力,还有的人发现,自己在常跑的地方总能碰到熟面孔。几次以后,大家擦身而过,竟然会互相微笑点头打招呼,似乎正在破解中国社会陌生人之间日益淡漠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很多跑步者开始把自己的跑步经历和体会写在论坛或博客上,对很多网友造成影响。
  “2008年我跑步之前,会去天涯论坛看‘极地跑者’的日记,”来自南宁的跑步爱好者“河马”(网名)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个描述自己在全球跑39个马拉松经历的帖子在天涯一度受到追捧。
  但直到几个专业的跑步网站火起来之前,跑者爱好者们在网上还都是“各自为战”。2008年,专业的跑步网站“跑步圣经网”注册,很快成为国内会员数最多的跑步门户网站之一。比较大的论坛还包括跑族、跑吧等等,跑友们不仅开始有了自己的网络圈子,并且更容易查到一些跑步技术方面的资料。
  “我1993年到2002年之前都是一个人跑,没有约过别人跑步,而现在约人的情况多了些,团体跑步的现象是比较明显,” 赵全明经常上水木清华的跑步论坛,“这与网络交流工具的发展很有关系。”
  一些媒体敏锐地看到了跑友日益增长的需求。2012年10月,体坛传媒集团创办了中国第一本跑步杂志,它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跑步杂志《Runner's World》的中文版。而另一方面,近两年来,《户外探险》杂志上马拉松内容出现的频率比其他很多极限运动都高。
  当跑步成为都市景观
  27岁的广州人江仲文现在拥有4000多个微博粉丝。他微博的最主要内容是跑步,这是吸引粉丝关注的重要原因。
  “微信与微博都有关于我跑步的记录。很多都比较励志的,” 江仲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举了一个例子:一条微博里,他描述自己顶着30多度的高温,花2小时跑完了广州大学城外圈,“跑步不是为了击败对手,而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一种人生的挑战,只要咬紧牙关,真的没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江仲文念书时“除了乒乓球打得比较好,其他体育项目一塌糊涂”。2009年,为了避免“回家后还坐在电脑前”,他偶然被朋友带去了一个夜跑俱乐部。本来只想试一试,但跑了一段时间就上瘾了。渐渐地,俱乐部里的5公里夜跑对他来说只能算是热身,他干脆跟几个朋友一起去跑白云山,平时夜跑20多公里,周末甚至能跑到44公里。
  除了微博、微信,他还有七八个关于跑步的QQ群,平时会很热心地介绍朋友一起跑步,并替他们解答一些运动和技术方面的问题。
  社交网络兴起后――先是开心网、人人网,然后是微博、微信――跑步运动的传播速度成倍增长,迎来了人数增长的小爆发。为了配合跑步者随时发表状态的需要,一些让跑者轻易获取运动数据的小装备开始出现,它们能计量速度、创造的动量、消耗的卡路里等。最早它们被放在跑鞋的芯片里,后来是腕带。现在,手机里的一些软件也有这样的功能,跟GPS相连。跑者们可以通过它们在微博上分享跑步数据,也为枯燥的跑步活动提供激励。
  2010年底到2011年,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开始尝试跑步,并断断续续地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跑步成果。他的粉丝过千万,影响面迅速扩大。而前央视主持人、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等一些名人也开始在微博上“秀跑步”。
  很多运动品牌开始大力推广跑步文化。譬如,NIKE在很多城市针对白天没时间跑步的都市白领人群开展“夜跑俱乐部”。2009年,上海等城市出现的“夜跑族”一度被媒体规模性报道。
  23岁的成都网友5tan就是从微博开始了解夜跑项目并开始跑步的。此前两年,他一直在玩“死飞”(以花式为主的自行车运动),一直追求运动方式的时尚性。2011年,他通过微博和一些杂志了解到,台湾、香港、上海和广州都有很酷的夜跑团队或夜跑俱乐部,于是决定自己在成都组织一个。
  7月,他开始在微博上发起组织夜跑活动,每周跑三天,路线则经常更换,“想给大家带来新鲜感,跑不同的地方才不会枯燥。”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他的小团体基本上固定在十多人,大都是年轻人。“夜跑很时尚,比如衣服上有些反光材料,颜色相对鲜艳,这些对自己也是动力。” 5tan说。
  与成都类似,跑步运动正在逐渐往中西部蔓延。2010年到2011年,太原、兰州马拉松赛相继举办,今年10月,云南大理将升格原有的半程马拉松赛,将举办国际性的全程马拉松赛事。
  “我们看到的趋势是,中国喜欢运动的人在不断增多,”耐克中国传播总监王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跑步装备一直是NIKE在中国销量最高的运动品类。”2012年,NIKE在北京三里屯开设了一家只出售跑步相关装备的跑步品类体验店,并且让受过专业跑步培训的店员为顾客提供咨询和服务。
  然而,相比欧美国家,马拉松运动在中国普及程度并不高。美国每年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有700多场,日本也有200多场。“东京马拉松30万人报名,按10:1的比例抽签;柏林马拉松的报名需要提前一年,原来是‘先到先得’,从明年开始也改成了抽签。”陈晓晖说。
  “比起国外,我们的跑步人群也还不够,”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院田径研究室教授詹建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观念上、认识上、条件上,主观客观原因都有。”他的跑龄已有二十余年,几乎每天早晚都要各跑1小时。在他看来,北京体育大学操场上的跑步者多是学生,外来居民并不多。或许有一天,大学和其他专业的跑道上会出现更多的热爱跑步的普通人。 ★
  (感谢谈圳、南宁享跑团对本文提供帮助)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陈晓晖:跑步时,整个世界一片安静
  作为企业高管,像大多数圈内人士一样,陈晓晖也曾忙于工作与应酬,身材走样,精神不佳。最初,选择跑步只是为了减肥与健康,现在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
  本刊记者/吴子茹
  “像今天,已经是第三天没跑了,真觉得难受。”湛庐文化董事、总经理陈晓晖从办公桌前起身,瞟了一眼窗外,皱起眉头说。又是一个雾霾天,北京的天空灰蒙蒙的。天气情况差就意味着还是不能出去跑步,这让他有些焦虑。
  陈晓晖的公司位于上地软件园,这里聚集着中国最知名的IT公司。上班的时间,软件园里很安静。街道南北交错,宽阔而冷清。这样的环境很适合跑步。天气好的时候,下午三四点,陈晓晖会走出办公室,在园里跑几圈。有时候他带着公司下属一起跑。
  作为非资深跑友,陈晓晖加入跑步大军不到一年时间。但他的成绩惊人。从今年9月起,陈晓晖陆续参加了烟台马拉松以及刚刚结束的北京马拉松。烟台马拉松成绩是4小时16分,“北马”是3小时56分,都是很不错的成绩。陈晓晖接连向记者甩出这些数字,脸上的兴奋难以掩饰。
  他还报名参加了明年1月的厦门马拉松,“据说是全中国最好的马拉松”。接下来要去国外,参加明年2月的东京马拉松,“然后我开玩笑说我这个赛季就结束了。”陈晓晖笑容满面地说。
  从减肥开始
  去年11月29日,陈晓晖将这一天定为自己开始跑步的日子。这一天对他的跑步生涯来说意义重大。不到一年,他的体重减了二十六七斤,“整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以前是这样,你看,”他指着手机里去年国庆节拍的照片,毫不忌讳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道。照片里的陈晓晖,挺着不小的肚子,下巴上有赘肉,与眼前精干的陈晓晖判若两人。
  他的办公桌上还摆放着一张去年11月拍的照片。当时陈晓晖在云南参加穿越三江的活动,他穿着夹克,胖胖的身材,看上去有些土。那时候的体重大概是八十五六公斤,“很胖”,陈晓晖对记者说。而现在的陈晓晖,穿着合身的灰色毛衣。即便在办公室里也穿着运动鞋。
  陈晓晖清晰地记得,去年11月29日那天,他请了商业培训专家、资深跑友田同生来公司讲课,内容是关于跑步这项运动如何改善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湛庐文化正在策划引进一系列有关跑步的专业书籍,当时正是与国外出版社签署版权。“财富中的人”,这是湛庐文化出品书籍的关注核心,陈晓晖对这个定位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而跑步,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陈晓晖认为“可能会成为人们的新宠”。
  也是这天早上,陈晓晖把车停在了太阳宫集贸市场。公司当时的办公地点在惠新西街南口,距离大约两公里左右。陈晓晖打算跑完剩下的路程。但他鼓足气跑了五百米就气喘,体力不支,接下来走到了公司。
  田同生的课给了陈晓晖很大的震撼。尤其是田同生展示的万科总经理郁亮的对比照。郁亮是在田同生的推动下开始跑步的,当时已经坚持跑了两年,这位曾经肥胖的商界人士,现在看上去阳光、健康,充满自信。
  陈晓晖觉得不可思议。他睡觉打鼾,还伴有呼吸暂停。他去医院做呼吸检测,医生建议要么动手术,要么睡觉戴呼吸机,或者“减肥”。看到郁亮的例子后,陈晓晖才开始觉得减肥这个选择“原来是可行的”。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坚持跑下去”。
  现在,陈晓晖只有七十二公斤左右。他低头看记者相机里刚给他拍的照片,“不行不行,还得再瘦六到八斤。”越往后,“掉肉”的难度越来越大。但陈晓晖对自己充满信心。
  “没想到火得这么快”
  陈晓晖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窗外。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般来说,北京的天,只要“有点透亮”就有机会了,“赶紧低头看看指数,”200以下就可以准备出门跑步。但“200以上基本上就不建议出去了。”室外运动,天气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他遇到过万科副总裁毛大庆。“魏江雷没(一起)跑过,但大家都知道圈子里跑步的这些人。”毛大庆、联想集团副总裁魏江雷等加入跑步的行列,都是田同生的功劳。陈晓晖称田为中国企业界的“跑步推手”。
  陈晓晖敏锐地嗅到了某种趋势。他觉得假以时日,跑步这项最平民的运动,一定会在中国火起来。“最多两三年时间,”他这样预测。但他没有预料到的是,他开始接触跑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在他所密切关注的商界,跑步“突然就火了起来”。
  最明显的感受是今年夏天,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跑步是标志性事件。潘石屹发跑步的微博,聊健康,跑步的习惯迅速在他的微博粉丝、朋友和一大批崇拜者中传播开来。
  陈晓晖那时候已经埋头跑了大半年。工作之余,他逮到时间就跑,进步飞速。从一开始的吃力坚持,已经慢慢到了“不跑就会觉得难受”的阶段。身上的肉掉得飞快,熟人见面都惊讶地问他怎么减下来的。这也让他很自得。
  与此同时,陈晓晖明显感到身边跑步的人也越来越多。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他的首选地。这也是北京跑步者的圣地,被跑友们简称为“奥森”。另一个跑步者的聚集地是位于北京东部的朝阳公园。
  陈晓晖早上起来送小孩上学,大概是7:50的样子,然后直接从五环边上拐过去,8:15到奥森,停下车,跑一小时步再去单位,正好赶上10点的上班时间。
  奥森里一起跑步的人,慢慢都成了熟面孔。见多了,大家会打招呼,有时候聊天,互相一问,“差不多都是刚跑了半年一年的”。陈晓晖认为,这大概也可以部分解释今年北京马拉松报名拥堵的原因,因为一般都是跑一年多后参加马拉松。
  前些年的“北马”,报名都冷冷清清,去年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才报齐参赛人数,而今年只花了13小时就已经满员。“估计明年就是俩小时三小时了,”陈晓晖说。
  “从工作和应酬中静下来”
  “三天不跑心里就难受。”陈晓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就像人饿了要吃饭一样。”
  他还报名参加了明年9月份的柏林马拉松,“就是借跑马拉松的机会去旅游。”跑马拉松的好处之一在于,沿途有城市最美的风景,还有围观人们的鲜花、掌声和鼓励。这些陌生人的鼓励也是陈晓晖坚持下去的动力。
  与欧美国家组织成熟的马拉松运动相比,中国的马拉松,人们多数只重开始,最初跑得快的人收获赞誉和欢呼,跑到后来渐渐就没人在意了。这与中国当下的普遍现象有关,“急功近利,重速度,没有耐心。”陈晓晖说。
  他更愿意慢下来,“十年磨一剑”,这也是他对自己公司的诠释,他认为与马拉松的精神不谋而合。慢跑,不求快,只要动起来,坚持下去就有可能迎来最终的胜利。他在公司里提倡跑步,也尽量将跑步精神融进公司的文化里。
  在求职节目《非你莫属》上的一次“失手”,仍然让陈晓晖念念不忘。那是几天前刚刚录制的一期,作为BOSS团的一员,一位在日本读博士的求职者引起了他的注意。对方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阅历,都很适合策划编辑的职位。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位求职者也喜欢跑步,这一点对陈晓晖来说“加分当然不少”。运动、坚持跑步,对陈晓晖来说,意味着很契合公司文化,也意味着积极、向上和坚持。“可惜没有抢到手,”陈晓晖的语气中充满遗憾。
  跑步在一些知名的IT、地产等公司高层圈子中流行起来,逐渐成为扩及全公司的集体性活动。“像重庆那些,中建好像有一个跑步团,还有厦门建发什么的。”陈晓晖说。
  在万科,跑步是明文规定的各级经理考核指标之一。对这一点陈晓晖表示很赞同。前几天的湛庐文化新员工培训会上,他还鼓励新员工积极参加跑步运动。“作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你要是不参与进来,你怎么融入进来,怎么跟我们大家一起合作?”他甚至直接公开对下属说,谁跑下了马拉松,“工资直接晋级。”
  陈晓晖敏锐地观察到了跑步这一运动在中国的动向。很快,一系列书就会陆续推出,包括《运动改变大脑》,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运动对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著名的《跑步圣经》最新版等等。他还打算为田同生出一本漫画书,内容就是关于他的跑步和对身边人的影响。
  最早,陈晓晖因为跑步时喘息太重不能听音乐,后来他一边跑一边轻松地听运动音乐,听郭德纲、听评书,现在,他回归到了没办法听音乐的阶段,全程屏息,脑子里什么也不想,整个世界一片安静,“从繁忙的工作和应酬中静下来,这时候可能就是最佳的状态。”&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程D:跑步是自己的哲学
  程D原本只对篮球鞋感兴趣,他撰写了很多文章,做了很多研究,但从未对跑步装备在意过一点。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跑步,最初为了减肥,之后为了创业的同时保持健康,现在跑步成了他自己的哲学
  本刊记者/唐磊
  10月29日早上5点半,程起床用手机刷了一下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PM2.5值为53,空气质量良好,他出门跑了12公里。而28日早上起床后发现PM2.5值接近300,属于需要采取防护措施的严重污染,他没去跑,“这个天跑不是折寿嘛”。
  这是程的习惯,早起发现空气不太差,就吃一根士力架,去家边上的朝阳公园或东四环路边跑步。
  “以为跑马拉松的就是不正常”
  很多人锻炼的高峰是在大学期间,因为那几年有了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但程当时没怎么好好锻炼。他加入学校话剧团,只因为听说话剧团可以免出早操。体育课分数不够,相熟的体育老师也不会太计较。
  大学毕业后,程到一家合资影视公司上班,和所有刚入职的年轻人一样努力打拼,仗着年轻体力好,给节目做后期时经常熬夜,最忙的时候曾5天不回家,待在机房里。
  “年轻的时候完全没有这个意识。其实男的30岁以前不太会重视锻炼,30以后会比较注意这个。”现年32岁的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程是一位球鞋迷,收藏各式各样的运动鞋,在国内很有名气,上高二时,他就开始给体育杂志写关于球鞋的文章。2004年,他进入国内第一本运动鞋杂志工作。由于从小喜欢篮球,他几乎熟知每一双篮球鞋的设计典故、功效,但对跑鞋不熟悉,至于跑步,他完全不了解这项运动。
  “我不可能主动去跑步,太枯燥了。工作虽然和运动鞋有关,但我那时候也没太了解跑鞋和跑步。”程说。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程的铅球、立定跳远都是满分,短跑只拿到6分。即使近三年里,他已经参加了全球5个全程马拉松,并都完成比赛,但程仍觉得“直到现在我也没觉得我特别适合跑步”。
  2005年,程受一家体育用品公司邀请到美国参加活动。但到了才发现,参加的是一个关于跑步的活动。
  在活动中,程开始听到一些关于美国慢跑文化的介绍,他惊讶美国民间有那么多人在参与这项运动。早在2003年第25届北京马拉松举办时,程曾在现场待过,这是在北京长大的他第一次到现场,“那时候参加北马的人真不多,有一些业余选手参加,我觉得他们干吗呀,乱七八糟的。那次活动让我一下被扔到这个环境里,了解跑步是怎么回事。原来我老觉得篮球鞋是复杂的、有故事的、有各种功能,后来发现跑步鞋、跑步衣服也是这样。”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参加那次活动前,我一直以为只有专业选手在跑马拉松,跑马拉松就是跑马拉松的,正常人就是正常人,跑马拉松就是不正常的,两个世界的人嘛。现在也好多人觉得我不是特别正常,但不正常的人多了,就正常了。到美国一看完全就不是这么回事。包括我一开始觉得慢慢跑还不如不跑,后来才知道,其实慢跑能让你提高心肺能力,是更适合普通人的一种运动。慢跑是作为一种文化被人从澳大利亚带进美国的。”
  活动同行的一位澳大利亚记者特别喜欢跑步,到哪都跑,程不太理解。有次在俄勒冈大学内,大家去吃饭途中路过一个田径场,这位记者看见后对大家说不吃了,要去跑一下。后来程才知道,美国最著名的长跑运动员史蒂夫?普利方坦曾在这块场地上训练。多年之后,爱上跑步的程再到俄勒冈大学时,特意穿着和当年普利方坦同款的跑鞋,在这块场地上跑了几圈,他说,那是致敬。
  中断 恢复 上瘾
  从美国回京后,作息不规律缺乏锻炼的生活仍在继续。一次和好友、央视解说员于嘉吃饭,碰到一个健身教练,建议他们减肥。当时1米81的程约190斤,稍高的于嘉快200斤。于是两人都办了健身卡,教练说跑步比较减肥,程就上跑步机跑。那几年健身房在国内越开越多,跑步机成为很多人在健身房最主要的锻炼方式。
  遵循教练的意见,程每次都跑40分钟左右,跑跑走走,每次都累得够呛。就这样跑了半年。
  2005年底,体重减到160斤的程报名参加北京马拉松的4.2公里迷你马拉松,这是他第一次离开跑步机进行路跑,一直以来他对城市路跑有种恐惧,穿多少衣服、带不带钱、带不带补给……都拿捏不准,尤其是在不熟悉的城市还怕迷路。
  从天安门跑到复兴门百盛商场,对于能在跑步机上跑40分钟的程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但之后因主持创办《型格》杂志,跑步又停了。
  2008年奥运会之前,程感觉“身体不行”了,就再次回到健身房锻炼。2009年底有朋友拉程一起夜跑,从北京的世贸天阶出发,跑5公里。“这次夜跑比较重要。当时感觉一帮人跑步挺有意思的,跑完还能出去吃点东西聊聊天挺好。那时候跑步有一点开始热了。”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上瘾大概是那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希望能回到2006年和于嘉一起减肥的那种感觉。”
  程开始沿着东四环跑10公里,多的时候一周跑三四次,多是一个人。2010年,他参加的跑步小团队的人也开始增多。当时能记录跑步里程、速率、路线的Nikeplus出现,“慢慢找到跑步的乐趣,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反正每次跑完,把10公里的地图一晒,就觉得挺高兴的,不像以前跑完也就完了,有成就感。”程说。为了筹备和周笔畅等人合伙的BEGINS店铺开张,跑步曾暂停了三四个月,但很快恢复,跑团里有些朋友跑着跑着就停了,“我莫名其妙地坚持下来了。”
  2011年底,有人邀请程参加火奴鲁鲁马拉松,程不同意,因为他平时就跑10公里,不可能参加42.195公里的全程马拉松,得知可以跑半程,然后坐救援车到终点后,程去了。
  稀里糊涂从起点出发后,跑到15公里,程觉得没法继续下去了,这是他平时跑步的极限,再往前迈1米对他来说就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腿开始抽筋,已无法控制脚落地的步点,熬到21公里时,程仍没有看见救援车,他只能一路走向终点。7个小时后,程完赛。
  “我敢去跑,也是他们跟我说没有关门时间,只要不跑好几天,正常人走20多小时也走完了。成绩不好,但体验还挺好。最后终点前几百米我还冲刺了。”程回忆说,“我知道有人跑完一次全马就不再跑了,因为太长时间了,太难受了。跑完以后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害怕,一个喜欢,我喜欢上了。”
  回国后,程开始尽量多地参加小比赛,练腿部肌肉,准备参加2012年北京马拉松全程比赛。
  “觉得再没有特别难的事了”
  不断晃动的头灯照在树林里的柏油路上,夜里的Hood Mountain山里,道路两旁全是树,但漆黑一片,抬头可见星空一片,听说山里有熊。程跑得很快,出于安全考虑在美国举行的Hood To Coast比赛不允许选手戴耳机,山里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脚一次次触地的声响。
  这是一项总长330公里的跑步赛,由每队选手接力完成,每队12人,分乘两辆车到不同的赛段接力队友。2012年,程参加了该赛,计划他要跑3棒,每棒9公里多。由于比赛期间有10个小时手机信号不畅,程所乘的车辆和队友的车辆失去联系,程只得顶替队友跑,最终跑了4棒,29个小时没合眼。
  “我觉得跑得特别爽,第一次跑步跑到天人合一的感觉。跑步很难有那种环境,自己一个人不会夜里去山里跑。”程说。但跑第三棒时,他崴脚了,回国两个月后才消肿。“我当时都绝望了,怕不能再跑了。”
  由于找了三个医生看脚踝,医生们说了三个不同的病情,程决定找运动康复教练帮助自己。在程看来,这次受伤因祸得福,是自己跑步生涯的一个拐点。他开始跟着康复教练针对性练肌肉,调整跑步姿态,开始真正意义练跑步了。
  2012年底康复以后,保持训练,2013年的程状态很好,参赛密度最高。从1月份开始,他就参加厦门马拉松半程比赛、扬州马拉松,之后参加了重庆马拉松全程、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马拉松全程、柏林马拉松全程。
  今年,央视解说员于嘉也组织了自己的跑团,程加入了,大家开始更细微和针对性训练。“原来跑步小腿脚踝特别容易累,就是因为我不会用核心部位跑步,有针对的训练能让我跑得更久,不会跑得那么累。”程说,7月份在澳大利亚跑黄金海岸马拉松时,33公里以后才有点累,小腿完全不会抽筋,呼吸特别顺畅,4小时30分钟完赛。“第一次觉得跑马拉松不累了,已经变成一个玩意了,走了一点点。”现在这类训练保持在每周两三次。
  全球最重要的马拉松有6个:柏林、伦敦、东京、芝加哥、纽约、波士顿,程计划全跑个遍。今年9月,他参加了柏林马拉松,用时4小时1分钟完赛。
  “每年有一两个马拉松要很认真跑,剩下的享受就可以了。很认真就是照死里跑,柏林就是。我就想拼一下。”程对《中国新闻周刊》周刊说,“35公里后特别累了,但觉得走下去会特别对不起这比赛,就用最后一点力气在跑,我觉得全力在跑特别对得起自己和这个比赛了。柏林马拉松,是我干得好多事情中,不多的尽全力一点不保留在做的。”
  现在只要空气不太差,程就会绕着小区、北京东四环路或朝阳公园跑,经常出差的程不论在外地或国外,他都会带好装备,找好当地的跑步路线。“再去国外,我觉得能特别快融入城市,因为我就是跟着一帮人在跑。”程说,“我不太和人接触,但跑步还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现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可以碰到一堆堆熟人在那跑步,在上海、厦门等城市也碰到很多人跑,和原来完全不一样。跑步一般不是受明星影响,是看身边的人在跑,自己想试试,和其他体育运动的传播方式完全不一样。跑步,身边的人就是榜样。”
  10月20日早上,程给自己煮了碗面,吃完,去参加北京马拉松全程比赛,由于还没从二十多天前的柏林马拉松恢复,他曾计划5小时完赛,但仍只比柏林慢了5分钟。程说:“我是过了三十岁就离不开这个运动,这是自己和自己对话的过程。跑完柏林之后,就觉得没有特别难的事了,就像超级赛亚人似的,快死的时候才实力增强,跑马拉松也是快累死了撑过去,特别有成就感。人一辈子不可能天天拼什么事,马拉松像是浓缩人生,隔一段时间就去拼一下。” ★
  (实习生纳菡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企业跑:职场人的竞跑嘉年华
  摩根大通举办的企业竞跑赛已经有37年的历史,2011年落地中国上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鼓励员工参加这项白领精英圈内的竞跑。除去竞技,它更像一个推动运动文化、增强团队意识和发扬慈善精神的嘉年华
  本刊记者/吴子茹
  像所有经验丰富的跑步者那样,蒋健聊起跑步也没完没了,从理论知识到自己的实践经验,然后突然明白过来,“啊,又扯远了。”随之大笑:“你不要介意啊,我们这些跑步上瘾的人好像都是这样。”
  作为企业高管,今年10月,蒋健刚刚带领自己所在的博世中国的两百多名员工参加完由摩根大通举办的企业竞跑赛。和所有参赛公司一样,博世中国在比赛场地搭起帐篷,参跑员工穿着自己公司设计的T恤,整整一个下午加晚上的时间,“大家玩得都很开心”。
  蒋健认为跑步是一项“孤独的运动”。他有六年的跑步经历,在跑步的过程中放空头脑,追随脚步,“一切都是自己的事情”。与此同时,组织公司员工参加摩根大通举办的企业竞跑赛,蒋健也将之视为鼓励团队精神和运动文化的一项重要活动。
  企业竞跑落地中国
  在位于北京阜成门金融街的办公大楼里,摩根大通中国区市场推广及传讯部主管梁利华,还在为刚刚过去的这届企业竞跑赛忙碌。总结每一位参赛者的成绩、统计各类数据、追踪慈善活动落实情况,以及为明年的企业竞跑赛做预算等。此外,她还要为今年参赛人数最多的前10位公司颁发奖品:一件印有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亲笔签名的T恤。
  鼓励更多的公司和员工参加这一运动,而非单单看重成绩,这是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的特点。
  摩根大通的企业竞跑赛已有37年历史。这项从纽约发起的赛事,已经在7个国家的13个城市举行。参赛企业没有任何限制,4人以上都可以报名参加,但必须代表企业。赛程长度为5.6公里,上海赛程围绕徐汇滨江沿岸举行。而每个赛点城市的男冠、女冠及混合冠军,还将参加第二年在某个城市举行的全球总冠军竞赛。在纽约和法兰克福,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几乎已经成为马拉松之外的另一场全民跑步竞赛。
  2011年,为配合摩根大通进入中国90周年,这项赛事在上海启动。特殊的参赛人群,让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公司白领精英的大聚会。人们在这里跑步,也在这里收获更多跑步之外的东西。
  蒋健所在的博世中国有207名员工参加,在今年参赛的234家公司中位列第五,仅次于摩根大通、伊顿公司、德尔福中国和普华永道。这是博世中国第一次参加这一赛事。今年夏天,蒋健将报名的消息在公司传达下去后,响应的人还算不少。作为跑步爱好者和积极推广者,这让蒋健很高兴。
  两年前的秋天,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刚刚落地上海时,蒋健还在德尔福中国工作。彼时,他已经跑过国内外一些马拉松,此前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两年里,对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非常了解。听说这一赛事要在中国启动,蒋健立即鼓励公司的员工参加。“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大家认识到运动的重要。”他说。
  2011年是蒋健对自己跑步“感觉最好的年份”。他在美国的两年时间,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在美国,人人几乎都有运动的习惯,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参加过马拉松,“不管男女。”回国后,蒋健发现身边跑步的人“还是不多”。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在中国启动,他认为,在公司员工中推广跑步,“机会应该到了”。
  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启动这一年,共有三千多人参赛,蒋健的跑步成绩位列第五,“是最先跑到终点的中国人。”其他都是外资企业的外国员工。蒋健说起这一成绩仍然很激动,他在自己的电脑上专门建立了一个关于跑步的Excel表,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每年参加比赛的时间、地点、成绩等信息。
  然而尽管在德尔福公司广泛动员,但当时的参赛人数只有二十多人。“可能都了解有限,还是不太乐意参加。”蒋健回忆,两年前,跑步在中国还不是一项很受欢迎的运动。“如果说要运动,公司里的员工更愿意选择健身房。”
  “都成了跑步的铁杆”
  蒋健带领的团队第一次参赛之后,德尔福公司接连三年都参加了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今年参赛人数是247人。而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的参赛总人数,也从第一届的3807名增长到7274名,“几乎翻了一番,”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盖戈睿说。盖戈睿自己也是积极的跑步者,他已经在摩根大通全球范围内参加了16次这样的竞跑赛。
  摩根大通组织的比赛时间定在周一到周四的某天,这是摩根大通全球企业竞跑赛的硬性规定。从参与者的反馈看来,大家更愿意将比赛日定在周五或者周末,但摩根大通坚持这项规定。“就是为了更好地强调工作和运动的关系。”摩根大通中国区市场推广及传讯部主管梁利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赛程长度5.6公里,以公司为单位申请参赛,以及在工作日举行比赛,是这一赛事与马拉松区别开来的几个典型标志。作为企业间的竞跑赛,倡导的一切都与“工作”有关。“就是提醒公司和它的员工,不要只在周末才想起运动。”梁利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蒋健在博世中国鼓励员工参赛,他反复告诉公司员工,什么都不需要准备,“不需要你是专业的跑步者,”唯一的要求,是提前休好半天年假。公司提供每人两百元的报名费,划出一笔资金负责搭帐篷、设计和印制T恤,以及大巴来回接送。过去的这一届,公司差不多“花了十万元”。
  与马拉松一样,这一企业竞跑赛对参赛者的资质没有任何要求。“可以是专业的跑步者,也可以你就是来玩,来打酱油的。”摩根大通中国区市场推广及传讯部主管梁利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比赛开始前,组委会会与参赛公司的队长反复联系,确认参赛人数和名单,平时有跑步习惯,或者跑得好的,就被安排在前面,而平时不太跑步的人,则被安排在后面。
  参加完竞跑赛后,蒋健把现场的录像发到公司网站上。没去参加的同事们都羡慕不已,有人跑来问明年报名的情况,蒋健很高兴,“明年估计很容易就会到300人,翻一番都说不准。”参加过竞跑赛的两百多名员工,“都成了跑步的铁杆”。有人开始规律地跑步。蒋健开始酝酿在公司进一步推广跑步文化,“也许会成立一个跑步俱乐部,让有兴趣的同事一起锻炼、交流。”
  而作为企业竞跑赛的举办方,梁利华和她的同事也在为明年的赛事做准备。每一届赛事结束后,下一届赛事迅速启动。从整个跑步的大环境来看,明年可能会迎来更多的选手。
  “重要的是参与”
  作为一名“跑步上瘾者”,蒋健认为自己对坚持跑步的作用“肯定是有发言权的”。他最直接的获利就是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在各种场合,他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劝导身边的人参加这一运动。2006年,蒋健发现自己身体出现问题。体重超重至85公斤,中重度脂肪肝、高血压临界、胰岛素分泌情况混乱,“基本上在糖尿病边缘”。医生给他的建议是减肥,这是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蒋健开始在跑步机上运动。刚开始体重太沉,多年不运动,蒋健根本跑不动,就走,“像治病一样每天一小时锻炼”。三个月的时间,蒋健瘦了20多斤,他的走路速度也越来越快,后来走到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一位朋友邀请他一起参加上海半程马拉松,成绩还不错,他得到了马拉松组委会的一双鞋。
  他用自己的经历激励过德尔福的员工。健康的身体和好的精神面貌是吸引员工主动报名参加的理由,而“增强团队精神”则是说服公司高层最好的说辞。
  此后,蒋健再也没有买过健身卡。“没有那个必要了”。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参加了世界各地15个全程马拉松,21个半程马拉松。
  相比于马拉松,在摩根大通的企业竞跑赛中,跑步不只是竞技体育,它与“公司文化”密切相连。与高尔夫、马球等运动一样,跑步正在成为某种程度上的“社交场”和“名利场”。对提倡员工跑步的公司来说,“健康”和“团队”成为这项运动的标签。
  团队建设、公司运动文化、慈善,这些都是吸引公司参加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的原因。有企业将赛事看作推广公司形象的机会。比赛当天,各公司在营地里搭帐篷,备饮料,成为参赛员工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而跑步的竞赛和其他相关活动也促成公司与公司之间既竞争又友好的关系。“总之大家都知道,成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参与。”摩根大通中国区市场推广及传讯部主管梁利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有些公司的员工,穿着印有自己公司名字和Logo的T恤衫,一起举着公司的横幅,在比赛场地跳跃、欢呼。有刚刚参加竞跑赛的一些小型企业明确表示,合作者和竞争者云集的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是一次很好地展示自己企业的机会”。除最为踊跃的外资企业外,包括携程等在内的中资企业也逐渐加入到这一赛事中。而今年的男冠由上海一家体育管理咨询公司的员工获得。
  推广跑步,已经成为一些公司领导者们的共识。去年,蒋健与博世中国的老总等一行参加了东京马拉松,还在那里遇到了联想副总魏江雷等人。蒋健很明白,在公司推广跑步,最有效的方法是“从高管这里带动一批人跑起来”。而这些企业的高管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提倡员工参加跑步竞赛,从长远来讲,“你的公司是受益的”。
  现在,蒋健会沿着苏州河,跑到外滩、黄浦江,“十公里出去,再十公里回来”。尽管天气原因,今年蒋健减少了户外跑步的次数,但他很清晰地看到,沿途跑步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这其中,“应该不乏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宝马的运动基因
  宝马有着运动传统,为员工提供免费健身机会、组织各类球类比赛、鼓励员工参加马拉松。就像宝马品牌中一些经典的运动车系一样,运动成为了这家公司的重要文化
  本刊记者/唐磊
  11月23日,参加广州马拉松半程比赛前,唐少辉找了一家紧邻起跑点的酒店入住。这么做能让他很早就到达起跑点,在较前排的位置出发。他的目标是每次参赛,都将自己的成绩提高一点,在前排起跑,能远离人群,自己的节奏不会被他人打乱。
  一个月前,唐少辉刚参加完北京马拉松的半程比赛。11月末,他和30名宝马的同事一同前往上海,参加第18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
  “就是突然想要跑步了”
  30岁的唐少辉在伦敦读书临近毕业时,由于早早完成论文,有段时间坚持在伦敦东区的公园里跑步打发时间。但回国工作后,忙碌的工作日程使他很长时间无暇锻炼。2012年加盟宝马后,他发现公司团队的很多同事都有健身的习惯,身高180厘米、体重160斤的自己是其中最胖的。
  从那时起,唐少辉开始有意进行减脂锻炼。今年4月,跑步成为一项固定的锻炼方式进入他的生活。
  “就是突然想要跑步了。之前我觉得跑步是最无聊的运动项目。”宝马电子营销部经理助理唐少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身边的朋友都觉得我不可能坚持下来。”
  刚开始,唐少辉慢跑只能坚持20~30分钟,但很快就能坚持慢跑1小时了。跑了一段时间,虽然体重只减了10斤,但体脂率从26%降至20%。一些很久不见唐少辉的朋友再次见面时都问他:“你怎么瘦成这样?”
  跑了一段时间后,有跑友问唐少辉要不要参加马拉松,他答应了。“跑步减脂的效果有了,但要继续坚持,希望有外界因素在我遇到瓶颈的时候不断刺激我往前走,参加比赛就是一种方法。”唐少辉说。
  早在2010年,唐少辉曾经参加过北京马拉松的10公里比赛,当时是因为好玩被朋友拉去的。跑到5公里时,唐少辉就累得跑不动了,到6公里时,他直接站在补给站前喝水休息。最终几乎是走完了10公里。
  为了准备2013年北京马拉松的半程比赛,唐少辉请了一名私人教练,清晨陪他在北京朝阳公园跑步。只要当天PM2.5值不超过100,唐少辉就会在早晨5点起床,吃早饭,40分钟后开车到朝阳公园跑步。
  早上6点的朝阳公园刚开园,晨练的老人都还没到,公园里一片寂静,入冬后连鸟叫都很少,唐少辉常常要握着手电跑步。“我沿着湖边跑,从南门往北门跑圈,经常能伴着太阳慢慢升起。”唐少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入冬后早上很冷,跑完以后,自己像个包子一样散发热气。”
  跑到7点半左右,唐少辉开车到公司附近的酒店洗澡,然后去上班。“起来跑步,让我觉得一天变长了。”唐少辉说,“别人还睡眼惺忪走进办公室时,我觉得自己已经干了很多事情了。”这样的公园长跑,每周都会进行3次,如果PM2.5值数太高,他就利用午休时间在公司旁边的健身房跑。
  “跑完很有成就感”
  吕国维和唐少辉同住在北京四惠地铁站北边的小区,他也每天早起开车到公司附近的健身房跑步20多分钟,并进行器械练习。作为一项员工福利,宝马的员工可以到公司所在的北京三元桥附近的3家健身房免费锻炼。
  35岁的吕国维是马来西亚籍华裔,他11岁时,发现哥哥姐姐都比自己高很多,他担心自己长不高,于是每天下午放学都坚持跑步,最终如愿长到1米89。
  吉隆坡天气较热,大家更愿意在室内活动,户外跑步略少一些。工作之后,吕国维平时在健身房锻炼,并常常在周末陪妈妈在公园内晨跑。“就只是为了和妈妈在一起,可以陪她聊聊天。”吕国维说。每天,他晨跑40分钟,结束后,陪信佛的妈妈去吃全素的早餐,一直持续了几年时间。
  7年前,吕国维从吉隆坡到北京工作,初到一家广告公司,他发现团队里的人忙于工作,很多人不健康,有的太胖、有的皮肤差,20多岁看起来像30多岁的样子。他开始坚持锻炼并带动周围的人。
  现在他就职于宝马市场部。“现在还是忙,但懂得平衡自己。”吕国维说,他平时在健身房跑步,周末天气好的时候就去朝阳公园跑。“在健身房跑步可以设置时间,会坚持往下跑,而且边上也有一个人在跑,有一点竞争,如果同时开始跑,你不会愿意先停下来。但整体感觉还是户外好一些,空气好、有绿树、流汗更多。”
  今年的上海马拉松,吕国维也会参加,但他只选择10公里的比赛,他说第一次参赛不贪心,把半程马拉松的名额留给更有准备的人,比如同事唐少辉。
  今年北京马拉松半程比赛,唐少辉跑了2小时30分钟,赛后身体反应很大。赛后两小时内吃掉了10个门钉肉饼,喝了7瓶矿泉水。一个月后的广州马拉松半程比赛,唐少辉2小时10分钟完赛,跑完就能去逛街了。
  “跑步的过程不是很享受,但跑完后很有成就感,因为跑的过程中你会一直想放弃,但都坚持下来了。”唐少辉说,明年他将参加厦门马拉松和东京马拉松等赛事,还希望能在自己读书的伦敦参加比赛,到明年年底,他就将在北京马拉松上挑战自己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
  “慢跑平衡了我的生活与工作”
  12月1日举行的上海马拉松赛上,宝马公司的新BMW316i也将作为比赛的官方计时引导车,在长达42.195公里的赛道上引领参赛者前行。
  “这次赞助是针对2013年的比赛,但宝马会长期参与马拉松这项运动。宝马是柏林马拉松和法兰克福马拉松的冠名赞助商。与坚持跑向终点的马拉松选手一样,宝马在追求完美驾驶体验与运动精神之旅上从未妥协,一直在为打造理想座驾而持续‘奔跑’。”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营销高级副总裁万博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宝马首款电动车BMW 1602就已担任马拉松项目的引导车。
  本届上海马拉松之所以选择316i车型,万博瑞表示:“BMW 3系是公认的‘运动王者’,没有任何一款其它车型比3系更能体现运动精神。BMW 3系与马拉松运动非常契合。”
  45岁的万博瑞先后在南非、日本、德国的宝马公司任职,于今年3月调任中国。
  他一直是一个狂热的骑行爱好者,但由于业余时间有限,他开始进行慢跑,以满足自己日常的锻炼需要,在他看来,在城市生活中,跑步这项运动适合所有不同需求和不同体质的人。
  “慢跑已经成了我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平衡了我日常的工作生活。跑步花费的时间短,这样你也没有理由说不坚持。”万博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跑步的时候也是一个特别好的思考时间,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梳理每天塞在脑子里各种事情,或者你也可以放空思想,什么也不想。我最喜欢的是,跑步能让我挑战自身的极限,这个极限很多时候其实不是身体上的,而是思想、心理上的――所以跑步能让我同时保持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
  在宝马公司内部,不仅有合作的健身中心供员工免费使用,还组织足球、羽毛球、篮球等活动。
  在今年上海马拉松赛上,宝马公司组织了由员工、合作伙伴、客户、粉丝等庞大的BMW方阵参加比赛,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平常保持运动习惯的人,唐少辉、吕国维都在其中。
  为了追求自己比赛成绩不断进步的目标,唐少辉在平时跑步时,会不断在最后一公里全力冲刺,刺激自己的无氧跑能力。“北京的冬天在户外跑步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想到完成比赛能拿到奖牌和完赛证明,我就觉得是莫大的荣幸。”唐少辉说,现在他出差、旅游也会带着跑鞋,这个时候就不再是简单的为比赛做准备,“我觉得在每个到过的城市跑跑,不是特事儿的形式,而是一种经历。” ★
  (感谢朱奕对本文提供帮助)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长跑仅仅是个开始
  跑步热在西方兴起之初,是因为对于枯燥和压抑的工业社会的反抗。而在中国,渐渐兴起的慢跑热某种程度上也反射着背后的都市病。人们从跑步中可以缓解无形的压力、焦虑和危机感
  文/薛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慢跑的行列,人们乐于秀装备、秀线路、秀成绩,似乎一夜之间慢跑就在中国成为热潮。同时,也有更多的跑步者开始了马拉松的尝试。这项看起来极端又枯燥的运动席卷中国。尽管有猝死等不幸事件发生,各城市依然纷纷举办马拉松赛事,把马拉松作为城市品牌来推广。
  这股马拉松热,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个舶来的时尚。自19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马拉松运动越来越热。波士顿马拉松的恐怖主义袭击,只能进一步激发这一潮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西方的社会文化潮流一直紧跟不舍。更不用说,许多运动用品的跨国公司将这一运动变成了推广自己产品的绝佳方式。中国的慢跑和马拉松热,不过是全球化中高产阶层文化的一部分而已。
  跑步在西方
  首先,西方社会的体育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观赏体育,以球类项目为主。这种体育的娱乐价值和商业价值极高,因而迅速职业化。比如美国的NBA或者欧洲的职业足球联盟等等,都是这种体育的代表。这种体育高度组织化,往往学生们才会亲身参与。一旦出了学校,队友们各奔东西,大家都在生活中挣扎,很难再聚到一起参与这类运动。于是,和这种体育的联系就是打开电视看职业球队的比赛转播。另一种体育,则是终身体育,比如跑步、游泳等等。这些运动多是个人项目,没有什么观赏价值,在学校也是冷门。但是,因为这样的运动更依赖个人的投入而非组织,所以毕业后坚持下来的机会就比较大,参与者有许多终身受益。
  社会学家们还指出,虽然观赏体育在社会各阶层中都很流行,但在下层社会最受欢迎。那些个人性的终身体育,则特别集中于中高产阶层。下层社会教育程度低,在学校里呆的时间短,一般十八岁高中毕业就告别校园。当然,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集中的工厂,这些观赏体育还是可以展开。至于那些中高产,上学的时间长,在学校里的运动生命也长。工作以后,有更多的资源和闲暇坚持自己的爱好。长跑,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当然,这两种运动的文化意义还远不止于此。在工业化时代,制造业以流水线为核心组织生产,工人形同机械手,进行着重复性的工作,其职业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枯燥,也越来越被动。工业逻辑,把人们被动地组织在生产线上,又把消费者被动地组织成大规模的市场受体。从生产到消费,都越来越不需要创造性,并把参与的成分压倒最低。观赏体育,就是这种社会的表征。
  当然,白领阶层也不能自外于这种工业逻辑。1950年代,美国出版了两本社会学名著。一是William Whyte的《组织的人》,一是David Riesman的《孤独的庸众》。这两本书揭示的现象是:美国社会按照工业化的逻辑被组织起来,即使是白领阶层,也每天老老实实地俯在同一规格的桌子上办公,清一色西装革履,亦步亦趋,美国已经丧失了原初的个人自由精神。
  经过年代的反叛运动,美国进入了后工业社会。白领文化渐渐被桀骜不驯的雅皮士们所取代。他们的意识形态相当清晰:我们不是流水线边上的机械手,也不是大众消费品中的被动型受众,我们拒绝在心理上被操纵。我们不是生活的观众,而是生活的创造者、参与者。我们要亲身体验一切!这代人所选择的体育是:亲身参与竞争,而不是守着电视看热闹。慢跑这种典型的具有参与性、自主性的运动渐渐成为热门。
  而后工业社会的另一个特点,是知识经济的崛起。财富不再只依赖于世世代代的累积。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等,都是凭自己的知识技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使一些“老财富”转眼间就相形见绌。在“老财富”主宰的“拼爹”时代,上流社会可以通过豪华用品的消费标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但在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新财富”时代,人们对花得起钱的人并无太大敬意,大家更看重的是个人身上的本事。马拉松等等运动的竞技水平,当然是个人素质方面相当过硬的“品牌”。乃至2012年大选时,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瑞安鬼使神差地吹牛自己马拉松曾经破了三小时。结果媒体立即揭露他29岁时唯一的马拉松成绩超过四个小时。可见。马拉松简直如同过去的珠宝一样,没有的人也想着偷来。
  中国跑步热的背后
  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刚刚兴起,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赶时髦的味道很强,参与者中追求新潮的年轻人也比较多。这不仅仅体现在一般参与者的成绩偏低,而且还反映在人们的长跑观念上。许多人仍然把跑步仅仅理解为健身。
  其实,西方一系列研究指出,长跑,尤其是马拉松这种超强度的耐力训练,比起许多轻松的运动来,并无明显的健身效果。另外,中国很多地区被重度雾霾笼罩,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的户外训练恐怕会有许多副作用。
  中国的慢跑者大多还生活在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这些巨型都市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社会病症。压力巨大的工作、疏离的人际关系、愈发严重的焦虑与危机感,让都市人必须寻求一个可以疏解压力的方式。慢跑这种自主性强、对于设施要求极低的运动就成为了最合适的选择。更多的普通跑步者将慢跑视作一种健身和减脂的运动,另一些人从跑步中获得了成就感与自信。这或许是越来越多中国人参与跑步的深层精神原因。
  奥古斯都曾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类:爱上帝、爱邻人、爱自己、爱物质。我们不是基督徒,关于爱上帝姑且不论,能够爱邻人,就已经非常卓然出群了。大多数人,大概还在爱自己和爱物质之间挣扎。西方中高产阶层以马拉松等运动的时尚,代替了一些炫耀性消费。这说明至少他们明白:在自己和物质之间,哪个才是真正的所爱。中国的一些高收入人群开始加入慢跑和马拉松,或许表明,他们正处在从物质炫耀向自我精神需求转型的当口。
  其实,对于大部分马拉松运动的参与者来说,与其将之看做一种运动,不如将之看做是对这项运动蕴含的精神感召力的回应。表面看起来,马拉松不过是长跑,没有太多场地、器械的要求,准入门槛甚低。其实,马拉松即使作为业余爱好也相当消耗时间。每周上百公里的训练,往往需要十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人,必须严格自律、审慎坚韧、任重道远。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把马拉松当作人格见证的原因,而绝非心血来潮赶赶时髦可比,实际上的准入门槛相当之高。在中国当下的高压社会中,长跑的坚持者们与其说是一种对身体的锻炼,不如说是对精神的修为。
  随着这一运动在中国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从长期的训练中体会到这项运动对人格的锤炼。这有助于在一个过分物质化的社会中,让人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个体的价值。同时,马拉松训练,势必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当然,慢跑与马拉松仅仅是各种发展人格的体育运动之一种。也许用不了多少年,长距离自行车更会在中国大红大紫,并从职业化的体育运动重新进入日常生活,重塑中国都市的风貌。一句话,慢跑与马拉松仅仅是个开始,后面的期待会更多。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网站资讯由计算机自动采集于网络、报纸、杂志等其它媒体,如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2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北京马拉松开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