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开始运动时心率正常范围,心率很高,这是为什么?

运动后 心跳多少是正常的?
核心提示:人运动时,心率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一个人的最大心率大约是220减去年龄。运动时达到最大心率的65%—85%效果最好。如果感觉心脏要从嗓子眼儿跳出来,很有可能是强度过大,心率太快了。这说明心脏在超负荷运转,对身体不利。心率超过最大心率的85%时要休息一下。有心脏病的人则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5%—75%。
推荐阅读:
温馨提示:很多粉丝经常看后想再去学习已经找不到网页,强烈建议关注微信号“39减肥健身学院”(长按微信号可以复制),发送“成功故事”就可以查看和收藏39减肥达人的健康减肥经验,还可以获得免费的饮食运动方案哦!
  仰泳为何老游歪
  问:我现在正学习仰泳,因为不能目视前方,经常游歪了,怎样才能游成直线?
  答:仰泳的时候,脸朝上,时缺少参照物,因此游不直这个问题很普遍。专业运动员总结了两个方法,一是游的时候用余光瞄一下身边的水线,或者干脆就贴着水线游;二是时不时将下巴抬起,头向后仰,看一眼池岸,这样就能知道自己是否游成直线了。
  蛙泳起伏别太大
  问:我只会蛙泳,为什么我每次游完都觉得腰痛?
  答:估计你的姿势不正确,腰部起伏过大,用力太多。正确的蛙泳姿势应该是身体的起伏不大,身体尽量放平。身体越平,水的阻力就越小,游得就越快。
  心跳过快,减运动量
  问:我每次都会心跳加速,感觉心脏好像要从嗓子眼儿跳出来,这样会不会诱发心脏病呢?
  答:你的疑问涉及运动强度问题。人运动时,心率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一个人的最大心率大约是220减去年龄。运动时达到最大心率的65%—85%效果最好。如果感觉心脏要从嗓子眼儿跳出来,很有可能是强度过大,心率太快了。这说明心脏在超负荷运转,对身体不利。心率超过最大心率的85%时要休息一下。有心脏病的人则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5%—75%。
  为了控制强度,可以买一条心率带来监测心率,或者在运动中间停下来测一下脉搏。还有一个简单方法,你可以用呼吸的难易程度来判断运动强度。如果感到跟别人谈话有困难,就不要再增加运动量了。
  练机脚麻,换双鞋
  问:我刚刚开始在房锻炼。为什么每次我从跑步机上下来以后会感觉一侧脚麻?
  答:一侧脚麻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鞋的问题。鞋太大或鞋带没系紧时,脚会在鞋里移动,于是足底肌肉会一直紧张,造成,产生痉挛;鞋太小或鞋脚掌部分太窄时,脚掌不能全部着地,也会造成肌肉紧张。另外,跑步鞋底减震性能不够,也可能导致脚麻。买鞋时要试穿,最好试跑一下。鞋底要易于弯曲,弯曲最大的部位应该在脚掌位置。
  二是运动过量可能导致脚麻。每周跑步不宜超过4次,刚开始时运动量不宜过大。
  三是跑步机的台面太硬也会导致脚麻,建议换台机器练习。
  (实习编辑:童文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摄影师Bess Adler拍摄了一组名为《健身》的作品,作品的主人公们是一群健身爱好者,他们在一系列激烈紧张的比赛中互相比拼
运动不再只是阿迪、耐克的事,随着越来越多的运动、休闲风格走上顶级时装舞台,很多国际知名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运动系列
健身运动如火如荼,作为对身材要求极高的模特们,保持身体塑造完美体型,自然也不能落于人后,这组内地超模拍摄的靓丽运动写真
六一儿童节是充满欢声笑语的一个节日,它的专属性会…… []
饮茶也是一门学问,不仅要分季节饮茶,还要依据个人…… []
肺功能失常是一种很常见的健康现象,肺功能失常引起…… []
大多数夫妻的备孕都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尽量缩短备孕…… []
每年11月中旬左右,北方地区都会开始室内供暖,但随…… []
自立秋以来小编跟大家介绍过几道关于胡萝卜以及山药…… []
本期是由三公仔小儿七星茶联合39育儿为您推出的参与…… []
做爱有助于燃烧多余的脂肪,下面介绍的五种做爱姿势,帮助恋人们享受快感,又能极速瘦身。一起来看看吧。悦糖 - 为什么运动的时候,我们总是强调监测心率? - 趣味生活 - 新闻详细内容 - 后花园网文
悦糖 - 为什么运动的时候,我们总是强调监测心率?
(左方向键)&(右方向键)&(回车键)&(B键)&&(N键)&(S键)&&&浏览次数:36&&&&发布时间: 10:18:10&&&出处:悦糖&&&
  很多健身器材和运动锻炼有关的智能产品都配置了心率监测的功能,为什么我们健身时需要参考心率呢?它和我们的日常锻炼有什么关系?真的那么重要吗?  一、什么是心率?  心率(Heart Rate,缩写HR),指的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用来描述心动周期的专业术语。  二、为什么我们需要心率?  心率是来自我们身体的信号。研究表明,用心率估算日常活动能量消耗,与通过间接热量测量计算的结果相关性为0.87。通过心率,可以了解运动强度是否合适,呼吸的氧气被血液输送到细胞,输氧的效率,往往由心率决定。合适的运动强度能帮助我们锻炼身体,如果强度过高,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过犹不及。  近两年大众对马拉松的热情不减,但缺乏基本锻炼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马拉松可是有一定风险的。比如很多人在跑步过程中只是简单控制速度,而忽视了心率状况,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可能会引起心脏问题。  三、最大心率  了解心率,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最大心率.  要知道自己的最大心率,推算方法多种,比较普遍和推荐的方法是根据年龄计算的,男性220-年龄,女性226-年龄,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国际的通用算法,误差估计是在10-12之间。另外,还有根据体重、爬坡跑加速跑成绩判断的方法。  现在国外学者普遍用Tanaka. H等人提出的公式2:HRmax= 208 -(0.7&年龄),适用于所有健康的成年龄和体能水平的成年人。就是说,无论男女,一个20岁的成年人,最大心率约194,一个30岁的成年人,最大心率约187.
分页阅读 第页/
&&『』的更多其他内容(随机显示)心跳训练为什么有效?
1回复 2852浏览
听到「心跳训练」一词时,有些人会心想「啊,就是那个嘛」,有些人则一脸狐疑地露出「?」的表情。究竟什么是「心跳训练」?「心跳」又是什么?心跳训练为什么有效?又如何有效?快来看看今天《心跳率训练法》的书摘吧!「心跳」所代表的意义「心跳训练」所指的「心跳」,有时意指心跳数,有时意指心率计,本书则融合两者的意思,定义为「心跳训练=边利用心率计确认心跳数所进行的训练」。自从跑步成为风潮后,有愈来愈多的人使用心率计。可使用归使用,却只懂得确认跑步时的心跳数,很少有人将它用来作为训练时的测量标准。其实我个人这几年来虽然也都有使用心率计,同样只懂得用来确认训练时的心跳数,以及比赛时用来预防自己心跳过快罢了,完全没应用在训练上。更正确地说,是我以往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应用法。虽然心跳训练是「一边确认心跳数来进行训练」,但并非一边跑一边漠然地观看心跳数而已。说得具体一点,「心跳训练」就是「设定符合训练目标的心跳区,再一边整合该心跳区的运动强度进行训练」。为什么心跳数会如此重要?说明之前,先来思考心跳数所代表的意义。心跳数通常代表心脏在1分钟内跳动的次数,若心脏在1秒钟里跳动1次,就表示心跳数是60(次数/分钟),若1秒钟里跳动2次,心跳数就是120。那么心跳数到底代表什么?人们在安静时,尤其是睡着后,通常心跳数会最低,但只要站起来、走路、工作等,一活动身体,心跳数就会微微上升,而一旦开始运动,心跳数会上升的更快。例如跑步时,心跳数一定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上升,直到无法再继续加速为止,而此时的心跳数也会达到最高,这种时候的心跳数就称为最大心跳数。心跳数会上升,是因为心脏必须将更多血液送到身体各处的缘故。为什么此时需要大量血液?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身体会需要更多的氧气,才能将氧气转换成热量,活动肌肉。运动强度与氧气吸取量成正比,而心跳数几乎与氧气摄取量同比例。会使用「几乎」一词,是因为刚开始运动时,心脏会提高血液排出量(跳动1次所排出的血液量)来应对,但最多也只能提高为平常的1.5倍,之后心脏就会改以增加心跳数的方式来应对。换句话说,只要观察运动中的心跳数多寡,就能明白运动的强度如何。上述的情形多是从短期运动中得知,但其实从长期的运动中也能得知某些结果。举例来说,马拉松选手在安静时的心跳数,往往比一般人少许多,由此可见只要持续进行训练,不仅安静时的心跳数会比一般人少,即使以相同的速度跑步,心跳数也会比一般人少,甚至若以相同的心跳数来跑步,速度就能比一般人还快。由这些事实可以得知,记录下长期跑相同距离的时间和心跳数,就能以肉眼确认训练的成果,而只要能确认到效果,自然能提高训练的意愿。除了运动外,心跳数还会因为其他因素产生变化,例如受到惊吓、感受到恐惧、累积许多压力时等,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此外,只要气温上升,心跳数也会有增加的趋势,而只要身体状况良好,心跳数就会降低,身体状况不佳时,心跳数就会上升。其他还有许多从心跳数可以得知的状况。以前要测量运动中的心跳数非常困难,但自从心率计普及后,不仅能轻易测量并记录运动中的心跳数,更能透过计算机以肉眼可见的方式得知。心跳训练为什么有效—心跳与训练的关系「心跳训练」中的「训练」,就是要透过运动方式来活动身体,以提高肌力和持久力。结合「心跳数」与「训练」的「心跳训练」,大致上来说,就是「意识到心跳数的训练」。意识心跳数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运动时注意心跳数,并设法让心跳数达到目标区的数值,而非单纯在运动中注意心跳数而已。不过以这种心跳数为基准来训练,又有什么好处?举例来说,田径长跑训练时,常常会以「公里4分钟10公里」(以4分钟跑1公里的速度总共跑10公里)的方式,显示训练的强度与量。使用这种方式,确实能明白跑步的速度与距离,但运动的强度如何,却会因为个人的能力与体力差异而不同。对马拉松选手来说,以4分钟跑完1公里,完全不是什么难事,但对平常不太运动的人来说,却是非常吓人的速度。至于总距离的10公里,有些人或许30分钟就能跑完,有些人可能得花1小时才能跑完。由此可见,除非全队选手的实力维持在一定水平,或许就没有太大的影响,否则这种训练基准,并非适用每个人。图1.什么是健身运动以心跳训练来说,训练量会显示为「以最大心跳数的80%进行1小时」。若以这种方式显示训练量,会造成即使跑步速度不同的人,运动强度也都一样的结果。简单地说,花同样的时间跑完,即使距离不同,就训练量来说却是一样(参照图1)。据说美国有某所学校帮学生打体育成绩时,是以该学生在哪个心跳区间里用多少训练时间为衡量基准,因此能公平地以学生的努力成果来评价,而非以个人天生的运动能力。什么是有效率?那么,或许有人会误以为「心跳训练是在修正个人差异,以调整训练量的训练方式?」,但其实并非如此。心跳训练的本质,在于省去无谓的努力,尽可能有效率的进行训练。有效率的训练,简单地说就是以最少的努力和时间,得到最大效果(例如跑步速度变快、锻炼出肌肉等等)的训练。例如跑完全程马拉松、缩短自行车爬坡赛的时间等,为达成各种具体目标,将无谓的努力与时间缩小到最小极限的训练。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注意心跳数就能让训练变得有效率?具体说明于后面详述,不过主要理由是心跳数不同(正确来说是对最大心跳数的比例),能提升的能力也会不同。例如若想跑完全程马拉松,就必须拥有能跑完42.195公里的持久力;若想缩短时间记录,就必须有效率地使用热量来跑步,尽可能不浪费;而若想在正式比赛中取得好名次,即使已经很吃力,仍需拥有能做最后冲刺的速度和力量。这里所举的能力当中,以跑完长距离赛程的持久力来说,只要在心跳数低的区间里,持续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就能有效提升。而缩短时间记录和冲刺等能力,只要在心跳数高的区间里训练,同样能有效提升。换句话说,若单纯以跑完全程马拉松为目标,就不必在心跳数高的区间里进行训练,只要增加心跳数低的区间里的训练时间,更能达到训练效果。综上所述,只要明确定出自己的目标,再依据达成该目标最有效率的心跳区间来进行训练即可,这就是心跳训练的基本思维。其实不止要思考提升的能力种类,有时心跳数不同,身体代谢能力也会不同。举例来说,只要提高心跳数,为了补充运动所需的热量,身体利用脂肪的比例就会减少,取而代之使用身体里的肝糖。所以若想靠运动来减肥,与其进行激烈到令人上气不接下气的运动,不如长时间进行能一边运动一边说话的轻度运动,更能有效减少脂肪。由此可见,只要意识心跳数,就能配合目的维持适当的心跳数来运动,不论要训练还是减肥,都能运动得毫无浪费。在此整理一下掌握心跳数可以得知的事:1.&有氧运动的适当强度。2.&无氧运动的适当强度。3.&训练间隔的适宜恢复天数。4.&间歇训练的恢复时间。5.&训练质量的评价。6.&预防过度训练。7.&比赛时跑完全程的配速。1、2将于之后详细说明。4的恢复时间,举例来说,就是将400m冲刺+200m慢跑的间歇训练,改以慢跑的方式,在(最大心跳数)90%的情形下,进行到400m+70%为止。7特别是指在长跑比赛中,为避免比赛后段速度变慢,一开始就设定好心跳数,不让自己冲刺太快。在此仅针对3和6稍微说明。图2.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心脏是由心肌构成的器官,所以锻炼心脏的训练方式,原理与肌力训练相同,因为运动时会施加负担,肌肉很容易疲劳,但只要进入恢复期间,就能恢复到比前一阶段还好的状况。此时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必须静待肌肉恢复到比前一阶段还好的状况(参照图2)。图3.训练负担只要反复加入适度的恢复时间来进行训练,就能提升实力,若恢复时间不足,就会增加疲劳,很容易变成过度训练。不过究竟要等待多久时间才好?除非是对自己身体状况了如指掌的专业运动员,否则通常很难去拿捏,而此时心跳数就能派上用场。只要使用心率计,就能从运动强度和训练时间来制作图表(参照图3),只要分析图表,就能拟定适切训练量的计划内容,避免过度偷懒或过度努力。对于「训练中毒者」,就是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过度训练自己的人来说,这也是心跳训练的一大优点。本文作者:堀内一秀图文来源:《心跳率训练法》,晨星出版资料来源:运动笔记(更多内容尽在虎扑跑步,“扫一扫”下载吧!)
居然全看懂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跑步心率过快,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心率降下来? - 知乎194被浏览82006分享邀请回答582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心率训练为什么有效?
  「心跳」所代表的意义
  心跳训练」所指的「心跳」,有时意指心跳数,有时意指心率计,本书则融合两者的意思,定义为「心跳训练=边利用心率计确认心跳数所进行的训练」。
  为什么心跳数会如此重要?
  说明之前,先来思考心跳数所代表的意义。
  心跳数通常代表心脏在1分钟内跳动的次数,若心脏在1秒钟里跳动1次,就表示心跳数是60(次数/分钟),若1秒钟里跳动2次,心跳数就是120。
  那么心跳数到底代表什么?人们在安静时,尤其是睡着后,通常心跳数会最低,但只要站起来、走路、工作等,一活动身体,心跳数就会微微上升,而一旦开始运动,心跳数会上升的更快。
  例如跑步时,心跳数一定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上升,直到无法再继续加速为止,而此时的心跳数也会达到最高,这种时候的心跳数就称为最大心跳数。
  心跳数会上升,是因为心脏必须将更多血液送到身体各处的缘故。为什么此时需要大量血液?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身体会需要更多的氧气,才能将氧气转换成热量,活动肌肉。
  运动强度与氧气吸取量成正比,而心跳数几乎与氧气摄取量同比例。会使用「几乎」一词,是因为刚开始运动时,心脏会提高血液排出量(跳动1次所排出的血液量)来应对,但最多也只能提高为平常的1.5倍,之后心脏就会改以增加心跳数的方式来应对。
  换句话说,只要观察运动中的心跳数多寡,就能明白运动的强度如何。
  上述的情形多是从短期运动中得知,但其实从长期的运动中也能得知某些结果。举例来说,马拉松选手在安静时的心跳数,往往比一般人少许多,
  由此可见只要持续进行训练,不仅安静时的心跳数会比一般人少,即使以相同的速度跑步,心跳数也会比一般人少,甚至若以相同的心跳数来跑步,速度就能比一般人还快。
  由这些事实可以得知,记录下长期跑相同距离的时间和心跳数,就能以肉眼确认训练的成果,而只要能确认到效果,自然能提高训练的意愿。
  除了运动外,心跳数还会因为其他因素产生变化,例如受到惊吓、感受到恐惧、累积许多压力时等,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
  此外,只要气温上升,心跳数也会有增加的趋势,而只要身体状况良好,心跳数就会降低,身体状况不佳时,心跳数就会上升。
  其他还有许多从心跳数可以得知的状况。以前要测量运动中的心跳数非常困难,但自从心率计普及后,不仅能轻易测量并记录运动中的心跳数,更能透过计算机以肉眼可见的方式得知。
  心跳训练为什么有效—心跳与训练的关系
  「心跳训练」中的「训练」,就是要透过运动方式来活动身体,以提高肌力和持久力。结合「心跳数」与「训练」的「心跳训练」,大致上来说,就是「意识到心跳数的训练」。
  意识心跳数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运动时注意心跳数,并设法让心跳数达到目标区的数值,而非单纯在运动中注意心跳数而已。不过以这种心跳数为基准来训练,又有什么好处?
  举例来说,专业田径长跑训练时,常常会以「4分钟10公里」(以4分钟跑1公里的速度总共跑10公里)的方式,显示训练的强度与量。
  使用这种方式,确实能明白跑步的速度与距离,但运动的强度如何,却会因为个人的能力与体力差异而不同。
  对马拉松选手来说,以4分钟跑完1公里,完全不是什么难事,但对平常不太运动的人来说,却是非常吓人的速度。
  至于总距离的10公里,有些人或许30分钟就能跑完,有些人可能得花1小时才能跑完。
  由此可见,除非全队选手的实力维持在一定水平,或许就没有太大的影响,否则这种训练基准,并非适用每个人。
  图1.什么是健身运动
  以心跳训练来说,训练量会显示为「以最大心跳数的80%进行1小时」。若以这种方式显示训练量,会造成即使跑步速度不同的人,运动强度也都一样的结果。简单地说,花同样的时间跑,即使距离不同,就训练量来说却是一样(参照图1)。
  据说美国有某所学校帮学生打体育成绩时,是以该学生在哪个心跳区间里用多少训练时间为衡量基准,因此能公平地以学生的努力成果来评价,而非以个人天生的运动能力。
  什么是有效率?
  那么,或许有人会误以为「心跳训练是在修正个人差异,以调整训练量的训练方式?」,但其实并非如此。心跳训练的本质,在于省去无谓的努力,尽可能有效率的进行训练。
  有效率的训练,简单地说就是以最少的努力和时间,得到最大效果(例如跑步速度变快、锻炼出肌肉等等)的训练。
  例如跑完全程马拉松、缩短自行车爬坡赛的时间等,为达成各种具体目标,将无谓的努力与时间缩小到最小极限的训练。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注意心跳数就能让训练变得有效率?具体说明于后面详述,不过主要理由是心跳数不同(正确来说是对最大心跳数的比例),能提升的能力也会不同。
  例如若想跑完全程马拉松,就必须拥有能跑完42.195公里的持久力;若想缩短时间记录,就必须有效率地使用热量来跑步,尽可能不浪费;
  而若想在正式比赛中取得好名次,即使已经很吃力,仍需拥有能做最后冲刺的速度和力量。
  这里所举的能力当中,以跑完长距离赛程的持久力来说,只要在心跳数低的区间里,持续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就能有效提升。而缩短时间记录和冲刺等能力,只要在心跳数高的区间里训练,同样能有效提升。
  换句话说,若单纯以跑完全程马拉松为目标,就不必在心跳数高的区间里进行训练,只要增加心跳数低的区间里的训练时间,更能达到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只要明确定出自己的目标,再依据达成该目标最有效率的心跳区间来进行训练即可,这就是心跳训练的基本思维。
  其实不止要思考提升的能力种类,有时心跳数不同,身体代谢能力也会不同。举例来说,只要提高心跳数,为了补充运动所需的热量,身体利用脂肪的比例就会减少,取而代之使用身体里的肝糖。
  所以若想靠运动来减肥,与其进行激烈到令人上气不接下气的运动,不如长时间进行能一边运动一边说话的轻度运动,更能有效减少脂肪。
  由此可见,只要意识心跳数,就能配合目的维持适当的心跳数来运动,不论要训练还是减肥,都能运动得毫无浪费。在此整理一下掌握心跳数可以得知的事:
  1. 有氧运动的适当强度。
  2. 无氧运动的适当强度。
  3. 训练间隔的适宜恢复天数。
  4. 间歇训练的恢复时间。
  5. 训练质量的评价。
  6. 预防过度训练。
  7. 比赛时跑完全程的配速。
  1、2将于之后详细说明。
  4的恢复时间,举例来说,就是将400m冲刺+200m慢跑的间歇训练,改以慢跑的方式,在(最大心跳数)90%的情形下,进行到400m+70%为止。
  7特别是指在长跑比赛中,为避免比赛后段速度变慢,一开始就设定
  好心跳数,不让自己冲刺太快。在此仅针对3和6稍微说明。
  图2.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
  心脏是由心肌构成的器官,所以锻炼心脏的训练方式,原理与肌力训练相同,因为运动时会施加负担,肌肉很容易疲劳,但只要进入恢复期间,就能恢复到比前一阶段还好的状况。
  此时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必须静待肌肉恢复到比前一阶段还好的状况(参照图2)。
  图3.训练负担
  只要反复加入适度的恢复时间来进行训练,就能提升实力,若恢复时间不足,就会增加疲劳,很容易变成过度训练。
  不过究竟要等待多久时间才好?除非是对自己身体状况了如指掌的专业运动员,否则通常很难去拿捏,而此时心跳数就能派上用场。
  只要使用心率计,就能从运动强度和训练时间来制作图表(参照图3),只要分析图表,就能拟定适切训练量的计划内容,避免过度偷懒或过度努力。
  对于「训练中毒者」,就是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过度训练自己的人来说,这也是心跳训练的一大优点。
  说得具体一点,「心跳训练」就是「设定符合训练目标的心跳区,再一边整合该心跳区的运动强度进行训练」。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后心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