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武术最厉害里有一个八级拳,请问是最厉害的功夫了

真正武术哪里去了?八极拳宗师刘云樵1967年的文章
真正武术哪里去了?八极拳宗师刘云樵1967年的文章
流传数千年的中国武术,今天正面临存亡绝续的关头;内忧不靖,外患益烈,世人只日见它化为糟粕,其博大精深的神髓,已罕得一见!中国有句老话:“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充分肯定了习文修武的功效。初则可以启迪童蒙,正心修身,及其成功,小则杀贼平乱,保护乡里,大则安邦定国,造福千万黎民。这才是中国五千年来,所以要求文武合一教育的终极目的。然而,试问今天的武术,成了个什么样子啦?虽然我不能日夜忧愤,亦不愿在此肆意抨击,但我不能过于缄默。试看现在海内外流行的武术,粗﹐俗﹐鄙﹐浅﹐舞﹐样板,而在充斥整个武术园地,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情况下能不使人忧心吗?目前科技日益昌明,武术在农业社会里,和现代社会里,其意义功能自是有所不同,但它仍然是修炼身心最好的途径,能够使一个人化弱为强,进而入道,得道。这种修炼的方法,只要是人,不管处身哪个朝代,哪种社会里,都是渴望需要的。事实上,修炼武术有成就的前辈们,都能体悟到:要想得道,从“武”的根基上,兼修“文”的功夫,是最切实而有效的道路。这就是为何古代如此重视文武兼修的道理。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近数百年来,中国不但贬低而拋弃了“武”的修炼,连带“文”的方面,也沦落为虚妄、不切实际的浮文饰词了,这不是很可悲的吗?明朝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影响了当世。其传习录中,他一再强调“静”的功夫,认为做学问﹐敦品行,要从定心做起;而“致静”是对付心猿意马的最佳针砭。他得力于此,所以文事·武功才能卓绝一代﹐流芳千古。在武术修炼中,“定、静”是一个最基本而又始终一贯的要求。在四书“大学”中,就开宗明义地主张:“…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然而,在当今一般文士,对于止、定、静的功夫从何做起?里头的境界是什么?恐怕十之八九不见得就明白。如此这般读“大学”一书,则它是它﹐你是你。书中义理何尝有半分入你脑中,引起变化?古人读书讲究“学、问、思、辨”外,还要“笃行”;这步工夫有几个读书人做得到?宋、明以来,玄理、八股的腐儒多如过江之鲫,恐怕就是犯了这个毛病吧!&从武术的入门修炼上看,做老师的教弟子,一开始即先练定式站桩,求的就是个止、定的工夫;在这定桩中,进一步要学生尽量放松,并且要松透,不可有一丝一毫的紧张,所求的便是个定中有“静”的工夫。待日久功深,定静有常,则渐渐在变化中能安;能安能静,才谈得上“功夫”二字,才能虑﹐才能得。因此,在行家眼里,“大学”中“止、定、静、安、虑、得”的工夫,绝不是一些知识的空话,而是早晚实际修炼的“功课”。这步工夫根基有了以后,做老师的就要求学生在招式运动上﹐气劲变化中,必须刻刻求安静,这叫“动中求静”。前头定静桩步中,脑子虽然无思安静,却是要求气机之“动”,这叫“静中求动”。古代导引术以意领气,行遍身躯,也是一种修炼的法子。&&以“动中求静”而言,“八卦掌”一般人只知道“转圈子”是练八卦掌的象征,但转圈子做什么用呢?说穿了,无非是在不断的盘旋绕转中,仍然能够身体放松﹐脑子精神安静舒适,然后再“静中求动”达到专一而不乱。否则,一但和敌人搏斗,血液一下子冲上头部,脸红脖子粗,心脏快要跳出腔子似的;结果,敌我拳脚怎么来怎么去?全然无知!双方都是亢奋﹐激昂地拼命对打着,没有半分计量,胜负全靠体能,跟过去的练法、打法和战法,一点也不相干。我们看看这十多年来的武术比赛,不就是这种乱拼一气的场面吗?太极拳经中有“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的主张,试想一想,鹘、猫这种狠辣、灵敏的动物,在窥视、捕食时,那种剎那间闪电一击的威势,不正是搏击要求的标准吗?在极动之中,仍有如雷达般的清晰、冷静,不正是鹘,猫一击之狠的精神状态吗?准此而言,当今的武术比赛,那种搂搂抱抱,胡缠乱打的样子,实在是不堪闻问,真是连鹘、猫都不如了。不过,比起现在大陆上粉装衣锦﹐戏剧化的“样板武术”来,我们的武术还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像大陆这种叫人作呕的东西,国内也有人在编造、翻印、学习、提倡,而自称之为“武艺”,自命要把武术艺术化了。这不但是严重的误解武术的真谛,而且贻笑大方。因此,武术修炼中,要求“动中求静,静中求动”的工夫,是不可或缺,且是交互修炼﹐一体而不可分的。在动中,招式的变化,没有心意的冷静﹐便没有高度的杀伤力;没有气劲的运用﹐只有手足舞蹈,那就成了“样板武术”或是“舞术”,花拳绣腿,不值识者一笑。在定静中,求气机之培炼发动,仍须在心思清静的前提下,使其身体健全,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看时下为赚钱求名之辈,动辄提倡某某“气功”速成,从数月,数日,到立刻即有感应,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种人,不管是出自无知或争利,实为中国武术的罪人。真正的中国武术,求静的工夫乃是孟子所说“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意思;和“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道理一致。而不论是养心,炼气,中国五千年来圣贤心传,所传的就是这个。谈道统,论正统,舍此其谁?这步工夫,加上拳法﹐义理的融合,不论是向“武”或“文”的方面发展,自然就形成一个人的气势,气概或气节了。比如,义理上,培养忠烈思想的,自然具有一种壮烈气势,如武圣关公即是;胸中正直不屈的,自有一股正气,如“正气歌”之文天祥;飘逸之气,如好剑术的诗仙李白;毫雄之气,如楚霸王项羽;忠义之气,如“还我河山”的岳武穆等。这些历史上垂名后世的英雄秀士,虽不以武道的成就扬名于世,但实际上,他们的武功文采,却都是植根在武道的培炼上,才得以气雄万人,雄距一世,在青史上留下不朽的榜样。然而,凡夫俗子不知道这步工夫的厉害和宝贵,所以一生终是懵懵无知,和草木同生死罢了。虽然,不必每一个习武者都有这些成就,但是,最起码的大原则﹐大目标是不能错的。尤其是身上负有责任的政府主管,社会团体的领导者,这些人主宰了一代风气的转变,在观念上更不能有所偏差。因为你提倡什么,社会大众缺乏辨识能力,多半就会跟着走,蔚成潮流;这不是很严重,很需要慎重思考的事吗?中国的哲学思想,所强调“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可说是放诸四海皆准,颠扑不破的道理了。问题是为什么来修身呢?近三十几年来,提倡文化复兴﹐民俗技艺的人,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动用大笔经费。前者把孔孟的大道理搬来挪去,要人这样那样﹐要仁要义,要孝要悌,却叫人不知从何下手,不知如何循阶而达?好比稚童大呼要上天摘月亮一般,徒然空言罢了,无甚益处。至于民俗技艺呢?则视其为文化遗产,在学校、社会大力扩展捏面人、踢毽子、魁垒戏、摔泥巴。我倒不是否定这些游戏的价值,只是说,中华文化就是这些雕虫小技的话就未免太荒唐了!难道从前岳飞、关公是靠这些培养成功的吗?这真是天大的笑话!而这些居然是政府文化部门推行的主要内容呢!!&诸君,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认为那是极高超的境界了。在武道修习中,这是有法可循,一点也不玄的。武术中,讲人为本。人之一身分为头部、身躯、腿足,为天地人三盘。上盘吸收天然空气,下盘择取地理灵气,中盘保存人初元气,是天地人一气贯通的。所以人生天地之间,一呼一吸,无时不与天地连;一动一静,无时不与天地合。一个对武术有深刻体认及造诣深厚的人,明白人和天地万物相存的利害关系,就能够身受其利,而不受其害;能够吸收到天地万物的好处,而避免它的害处。所以说,中国武术有夺天地造化,参万物化育的工夫。古人所谓参天地,赞化物的理想,才不致沦为唱高调,而是确确实实可以循序渐进﹐一步步达成的。中国所以主张“文武合一”,是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只有在这个根基上才能落实。综观历朝历代,专做文章理论,而不修心养气的,常常流于空言高论。这个现象,在今天还是存在着。因此,武道是包括儒家思想、道家精神、释家修养。一门高深的武术,必然具备有完整的修炼方法。从站桩定式起,生理的调整,内心的修炼,血气的培养,力劲的运化,拳法器械的应用,乃至于兵法战略等等,才算得上通盘完全。虽然各门各派特色不同,然而其注重心意、气劲之锻炼;气势、境界之培养,应无二致。而且唯有理论和实践、默悟和修炼并重,这种武道的教育,才较有可能造就出一个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有节操的大丈夫。我们现在要复兴中华文化,要重健中华雄风,除了这个武道的教育外,恐怕是别无他途了!愿有识之士共同三思复三思之。&&附:作者简介刘云樵,字笑尘,人称小霸王,河北省沧州集北头村(今属南皮县)人,生于1909年(宣统元年)农历2月12日,于1992年元月24日在台湾去世,享年84岁。八极拳代表人物李书文的弟子,精通八极拳、螳螂拳、八卦掌。创办武坛,对八极拳在台湾的推广有很大的贡献。1936年,在天津击败关东军剑道师范太田德三郎,因而得到国民党情报单位的注意,吸收他成为情报人员,负责暗杀。民国26年(西元1937年),刘云樵报考陕西凤翔的黄埔军校七分校(第十五期),正式从军报国。民国28年(西元1939年),正式毕业。在等待分发的期间,因打猎,误伤军校校长,被逮捕下狱。经西北长官胡宗南将军讯问,因刘云樵回答:“国家正在危急之时,愿上第一线光荣战死沙场。”得到他的嘉赏,因而无罪,获少尉官阶,至太行山与日军作战,多次受伤,因功擢升连、营、团长。民国29年(西元1940年),受伤被俘,关在山西运城战俘营。刘云樵以其机智及武功,趁隙逃出,游过黄河,逃回后方。并因此大病一场,在西安疗养。此后加入情报单位,多次深入敌后进行暗杀,曾经有传言认为他即是传说中的“天字第一号”、“长江一号”,但是并没有得到刘云樵的证实。到台湾后,从蒋介石开始历任三届台湾总统贴身保鏢的总教头。并在台湾创办武坛,对八极拳在台湾的推广有很大的贡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一个专业武术人的视角,探究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最新文章八极拳才是正宗的中国功夫!
我的图书馆
八极拳才是正宗的中国功夫!
每次小编我发有关中国功夫相关的文章,很多人都说像广播体操没有用,有本事就上武林风之类的评论 , 让人心寒!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八极拳。“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中国拳术名称。“八极”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其动作朴实简洁,刚猛脆烈,多震脚发劲动作。八极拳的“八极”一词原为古地理概念,源于汉《淮南子·坠形训》“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八极”用于武术,则取意于“八方极远”之地。清末民初时,因王中泉,张景星,李书文,王连峰,霍殿阁,刘云樵,吴会清等人而闻名中国。八极拳现在盛行于中国北方及台湾。后传入日本、韩国及其他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丹麦、意大利等地。日,八极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极拳为中华武术拳种之一,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远”之意。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但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北方称武术为把式、八式。八极的意义在于勉励门内弟子要将八(把)式练到极高的境界。另外八极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个部位的应用。所以八极之名是要求本门弟子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在汉朝刘安写的《淮南子》里记载:“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这里八极代表了极远之处。八极拳之名也是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发扬光大,经久不衰,代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武术界影响很大。此拳起源明代之说八极拳的起源时间和地点,至今说法不一。一说,起源于明代,因在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罗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极拳”。源于武当一说,源于武当,是道士所创。张岳山创二说,是清代河南焦作月山寺住持张岳山创。道士所创三说,是明末一号“癞”的云游高人所创,后传吴钟。以上说法虽然都没有确切的资料证明。但中华文化,特别是道法武术这一块,基本上都是师父口述心授的,这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所以以上结果都有可能。历史沿革八极拳全名“开门八极拳”。尊癞为一世,吴钟为二世,吴钟中年得一女,名荣,为习武近30岁嫁于海丰习长拳者戴氏。她遵八极拳八极拳“开门”之精神,将长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飞虎拳、桃花散等拳术依八极拳法之风格,提炼修改,传回孟村。此后,求习八极拳者日增。乾隆四十年左右,吴及族弟吴钟毓开门授艺,求艺者数十人。除本镇吴、丁各氏外,亦有罗疃等地者。民国二十年载:张殿奎,沧县新县镇人,自设武馆,授徒百余。新县镇北距孟村镇9公里,东距罗疃村2公里,人称此地为“八极窝”。八极拳据传由癞姓道士传艺河北省孟村镇人吴钟:吴钟传艺其女吴荣。孟村遂成为八极拳的发源地地。自吴荣之后,八极拳分两支传习:一是吴氏本家及其门生。近代传衍不绝,造诣较深者有吴楠、吴恺、吴会清、吴秀峰、吴连枝。其近亲马凤图影响较大,传人较广。另一支是王四学艺于孟衬后,传罗噇张克明,张传其子张景星、黄四海等。张景星传人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李书文、马英图、韩化臣、张玉衡(张景星之子)等。自吴、李、马之后,八极拳由沧州孟村一隅之地,播及全国。清雍正年间,著名八极拳大师吴钟(字弘升)只身三进南少林寺,机关暗器无一沾身,且一枝大枪南七北六十三省,打遍天下无敌手,被誉为“南京到北京,神枪数吴钟”的美称。“辛亥革命”后,直隶总督曹锟扩军备战,以比武打擂的形式,选拔武术精英,当年众多武林高手同去竞选大总统曹锟的警卫长,最后只剩下同是沧州小集村的王连峰与霍殿阁两人,最终霍殿阁败北,王连峰当选,后来霍殿阁去长春当了溥仪皇帝的保镖。“六大开”即顶、抱、担、提、挎、缠,是单手操,六个基本动作的小组合。每一种手法都有较强的技击性,简朴刚烈,凶猛异常,均是八极拳的主要技击手段。其每招每式技击实用。八极拳又名开门八极拳 ,也称为“八击拳”“八技拳”“八忌拳”“巴子拳”,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拳种之一。八极拳以其刚烈雄健、朴实简洁的风格和独特的技击特点著称于世。拳谚曰 :“文有太极安天下 ,武有八极定乾坤。”可见它在我国武坛众多门派中的地位。。八极拳法六大开,顶抱担提和挎缠;挨崩挤靠戳撼击,肘法精奥在里边;猛打硬开紧逼进,长短兼施招法连;躁碾拥搓滑闯步,劲生两足是根源。一打顶肘三拳连,二打抱掌顺步赶;抡劈翻砸为担技,提膝提肘技法全;挎臂挎肘双捧封,绕身拧臂便是缠;六字真言诀里藏,打开神拳往下传。练 法(一)顶1.预备势两脚并步,两腿直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图1)要领:身体端正,自然放松,精神集中。2.抱拳礼步型不变,两掌直臂向前、向上直臂上举与胸平,两掌心相对,掌指均向前。目视前方。(图2)步型不变,两臂屈臂向上、向后划弧,两掌屈于颈两侧,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后。(图3)步型不变,两掌同时向下、向外、再向上划弧,握拳屈于体两侧,高与肩平,拳心斜向前,拳面均向上。目视前方。(图4)步型不变,两拳继续向里屈于胸前,拳面相对,拳心均向前。目视前方。(图5)步型不变,两拳直臂前推,左拳成掌,立掌附于右拳背处,掌指向上,右拳拳眼向下,拳,心斜向前。目视前方。(图6)要领:动作连贯,柔顺圆活。注:为了与目前常用的抱拳礼相一致,特将传统的抱拳“左拳右掌”的做法改为如今的抱拳“右拳左掌”特此说明。3.并步挽拳步不动,仍成并步,两手抓握成拳,向里、向外旋腕挽拳,两拳拳心相对,拳面均向前。目视前方。(图7)要领:旋腕抓握要一致,转腕柔顺圆活。4.马步撑拳左脚向左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两拳向左右直臂分开撑出,拳心均向前,拳面均向外。目视左拳方向。(图8)要领:上步撑拳耍一致,要做到上顶(头)、下沉(气),左“右外撑(拳),形成十字整劲。”5.弓步冲拳上体左转,右腿挺膝蹬直,成为左弓步,同时左拳直臂后摆,拳面向后,拳眼向上,右拳经右腰侧,向前直臂冲出,拳面向前,拳眼向上。目视右拳方向。(图9)要领:转身冲拳要协调一致,冲拳力达拳面。6.虚步分拳右腿屈膝半蹲,左脚后撤半步,前脚掌虚点地,成为左虚步,同时右拳经右腰侧向后摆于体后,拳面向后,拳眼向上,左拳经左腰侧直臂向前冲出,拳面向前,拳眼向上。目视左拳方向。(图10)要领:身体后坐与前后撑拳要协调一致,要形成“十字整劲。”7.踩脚攒拳左腿支撑身体,右脚向前蹬睬,脚尖稍外展,脚掌向前高与左膝平,右拳经右腰侧向前上攒拳,拳高与下顽平,拳面斜向上。目视右拳方向。(图11)要领:踩脚高不过膝,踩脚与攒拳要协调一致。8.弓步顶肘右脚下踩震脚,左拳向左下摆,拳面向斜、向下,右拳上屈右肩前上方,拳眼向上,拳背向前。目视右肘方向。(图12)左脚向前一步,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为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右后下摆,拳面向右,拳眼向下,右臂屈肘,向左顶击,左拳屈于左肩前上方,成开口拳,小指顶对准鼻尖。目视左肘方向。(图13)要领:动作要连贯,上步顶肘要协调一致,上顶、下沉、前顶、后拉,要形成“十字整劲”。顶肘力达肘尖。9.弓步劈拳步型不变,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右拳向上、向前、向下劈拳,稍高于肩,拳眼向上,拳面向前。目视右拳方向。(图14)要领:抡臂以肩为轴,力达拳轮。10.虚步冲拳身体重心后移,右腿屈膝半蹲,左脚里收半步,脚尖虚点地面,成为左虚步,同时右拳屈臂收抱于右腰侧,拳眼向上,左拳直臂向前平肩冲出,拳面向前,拳眼向上。目视左拳方向。(图15)要领:后坐与冲拳要协调一致,冲拳力达拳面。11.马步侧冲左脚向左小半步,左脚碾震,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右拳直臂向右侧平肩冲出,拳面向右,拳心向下。目视右拳方向。(图16)要领:碾脚助力,转身、冲拳要协调一致,冲拳力达拳面。12.收势还原左脚向右脚并拢,成为并立步,两拳成掌,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目视前方。(图17)要领:身体正直,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呼吸均匀。(二)抱1.预备势两脚并步,两腿直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图18)要领:身体端正,全身放松,精神集中。2.抱拳礼步型不变,两掌直臂向前、向上直臂上举与胸平,两掌心相对,掌指均向前。目视前方。(图19)步型不变,两臂屈臂向上、向后划弧,两掌屈于颈两侧,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后。(图20)步型不变,两掌同时向下、向外、再向上划弧,握拳屈于体两侧,高与肩平,拳心斜向前,拳面均向上。目视前方。(图21)步型不变,两拳继续向里屈于胸前,拳面相对,拳心均向前。目视前方。(图22)步型不变,两拳直臂前推,左拳成掌,立掌附于右拳背处,掌指向上,右拳拳眼向下,拳心斜向前。目视前方。(图23)要领:动作柔JI顶,连贯圆活。3.并步挽拳步不动,仍成并步,两手抓握成拳,向里、向外旋腕挽拳,两拳拳心相对,拳面均向前。目视前方。(图24)要领:转腕与抓握耍旋腕要柔顺圆活。4.马步探掌左脚向左上半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两拳成掌屈臂向左探出,左掌高与眼平,掌心向里,掌指斜向上,右掌屈于左腋前,掌心斜向左,掌指斜向上。目视左掌方向。(图25)要领:上步与探掌要协调一致。5.马步双按左腿支撑身体,右脚向前蹬踩,脚尖稍外展,脚掌向前,左掌屈于右腋下,掌心向右,掌指斜向上,右掌向下、向后、向上、向前抡摆于胸前,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目视右掌方向。(图26)右脚下踩震脚,左脚前上一步,成为马步,同时两掌向外撑下按于体侧两膀旁,掌心均向下,掌指均向里。目视左前方。(图27)要领:动作要连贯,上步与双侧按掌要协调一致,下按掌时两肘外撑,与上顶头、下沉气形成“十字整劲”。6.虚步斩掌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左脚里收半步,成为左虚步,同时左掌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右掌向前、向左横斩于胸前,掌心向上,掌指向前。目视右掌方向。(图28)要领:后坐与横斩掌要协调一致,斩掌要横向用力,力达外沿。7.震脚双推左腿支撑身体,右腿屈膝上提,同时两掌向前上方捧掌于胸前,掌指均向前,掌心均向上。目视两掌方向。(图29)右脚在左脚内侧下震脚,同时,两掌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掌心均向上,掌指均向前。目视下前方。(图30)左脚前上一步,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为左弓步,同时两掌立掌平肩向前直臂推出,掌心均向前,掌指均向上。目视两掌方向。(图31)要领:震脚、上步、双推掌要连贯、协调一致,双推掌力达双掌。8.收势还原右脚外碾,左脚里收于右脚内侧,成为并步直立,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两侧。目视前方。(图32)要领:身体正直,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呼吸均匀。(三)担1.预备势两脚井步,两腿直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图33)要领:身体正直,全身放松,精神集中。2.抱拳礼步型不变,两掌直臂向前,向上直臂上举与胸平,两掌心相对,掌指均向前。目视前方。(图34)步型不变,两臂屈臂向上、向后划弧,两掌屈于颈两侧,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后。(图35)步型不变,两掌同时向下、向外、再向上划弧,握拳屈于体两侧,高与肩平,拳心斜向前,拳面均向上。目视前方。(图36)步型不变,两拳继续向里屈于胸前,拳面相对,拳心均向前。目视前方。(图37)步型不变,两拳直臂前推,左拳成掌,立掌附于右拳背处,掌指向上,右拳拳眼向下,拳心斜向前。目视前方。(图38)要领:动作连贯,柔顺圆活,协调一致。3.并步挽拳步不动,仍成并步,两手抓握成拳,向里、向外旋腕挽拳,两拳拳心相对,拳面均向前。目视前方。(图39)要领:旋腕要困活,旋抓要一致。4.马步探掌左脚向左上半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两拳成掌屈臂向左探出,左掌高与眼平,掌心向里,掌指斜向上,右掌屈于左腋前,掌心斜向左,掌指斜向上。目视左掌方向。(图40)要领:上步与探掌要协调一致。5.活步抡劈上体稍右转,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左脚里收半步,成为半跪步,左臂向前、向下格斩,掌指向右下方,掌心向后。目视左掌方向。(图41)右脚向右半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为左弓步,同时右臂向下、向右摆臂,掌指斜向右下方,掌心向前,左臂向里、向上、向前直臂抡摆,掌指向上,掌心向前。目视左掌方向。(图42)左脚里收半步成为半跪步,左掌屈肘收按于左腰侧,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右臂向上、向前下直臂抡劈,掌心向上,掌指向前。目视右掌方向。(图43)要领:动作要连贯,抡臂圆顺,劈砸有力,力达右掌背。6.马步举掌上体左转,右脚前上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两掌向上举于头上方两侧,掌指相对,掌心均向上。目视右方。(图44)要领:上步与双举沉肘要协调一致,两肘同时下沉并有外撑之意,与上顶头、下沉气形成“十字整劲”。7.虚步按掌上体右转,右脚里收半步,成为右虚步,同时,右掌成拳屈肘收于小腹前,拳背向前,拳眼向上,左掌向前下按掌于胸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视左掌方向。(图45)要领:转身与按掌要协调一致。8.马步翻砸右脚前上一步,成为马步,同时,左掌下按,收于左腰侧,右拳拳心向上,拳面向前,从胸前向上、向前下,翻拳砸击,高与肩平,拳背向下,拳面向前。目视右拳方向。(图46)要领:上步与翻砸拳要协调一致,翻砸拳力达右拳臂。9.马步侧冲上体右转,左脚前上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左拳直臂平肩侧冲,拳眼向上,拳面向左。目视左拳方向。(图47)要领:上步与侧冲拳要协调一致,冲拳要力达拳面。10.收势还原左脚里收于右脚内侧,成为并步直立,两拳成掌自然下垂于体两侧。目视前方。(图48)要领:身体正直,全身放松,呼吸均匀。“六大开”即顶、抱、担、提、挎、缠,是单手操,六个基本动作的小组合。每一种手法都有较强的技击性,简朴刚烈,凶猛异常,均是八极拳的主要技击手段。其每招每式技击实用。八极拳又名开门八极拳 ,也称为“八击拳”“八技拳”“八忌拳”“巴子拳”,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拳种之一。八极拳以其刚烈雄健、朴实简洁的风格和独特的技击特点著称于世。拳谚曰 :“文有太极安天下 ,武有八极定乾坤。”可见它在我国武坛众多门派中的地位。。八极拳法六大开,顶抱担提和挎缠;挨崩挤靠戳撼击,肘法精奥在里边;猛打硬开紧逼进,长短兼施招法连;躁碾拥搓滑闯步,劲生两足是根源。一打顶肘三拳连,二打抱掌顺步赶;抡劈翻砸为担技,提膝提肘技法全;挎臂挎肘双捧封,绕身拧臂便是缠;六字真言诀里藏,打开神拳往下传。练 法(四)提1.预备式两脚并步,两腿直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图49)要领:身体正直,全身放松,精神集中。2.抱拳礼步型不变,两掌直臂向前、向上直臂上举与胸平,两掌心相对,掌指均向前。目视前方。(图50)步型不变,两臂屈臂向上、向后划弧,两掌屈于颈两侧,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后。(图51)步型不变,两掌同时向下、向外、再向上划弧,握拳屈于体两侧,高与肩平,拳心斜向前,拳面均向上。目视前方。(图52)步型不变,两拳继续向里屈于胸前,拳面相对,拳心均向前。目视前方。(图53)步型不变,两拳直臂前推,左拳成掌,立掌附于右拳背处,掌指向上,右拳拳眼向下,拳心斜向前。目视前方。(图54)要领:动作要连贯,柔顺圆活。3.并步挽拳步不动,仍成并步,两手抓握成拳,向里、向外旋腕挽拳,两拳拳心相对,拳面均向前。目视前方。(图55)要领:旋腕抓握一致,旋转手腕要圆活柔顺。4.马步恻冲左脚左上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右拳屈肘收于右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左拳直臂平肩向左侧冲拳,拳心向下,拳面向左。目视左拳方向。(图56)要领:侧上步与侧冲拳要协调一致,冲拳有力,力达拳面。5.弓步冲拳上体左转,右腿挺膝蹬直成为左弓步,同时,左拳屈肘收于左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右拳里旋,向前直臂平肩冲拳,拳心向下,拳面向前。目视右拳方向。(图57)要领:转身冲拳要协调一致,冲拳有力,力达拳面。6.提膝盘肘身体重心后移于右腿,左腿屈膝上提成为独立步,同时右拳直臂向下、向后摆,拳眼向下,拳心向后,左肘向前、向右摆肘,左拳屈于胸前,肘尖向前。目视左肘方向。(图58)要领:提膝与盘肘要协调一致,盘肘横向用力,力达肘前端。7.震脚搡拳左脚下落震地,右脚提起,准备上步,左拳向左下摆,拳眼向上,拳心向前,右拳屈肘向左横摆于胸前,拳面向上,拳心向里。目视右方。(图59)右脚向右上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左拳屈肘于胸前,肘尖向左,右拳向左侧下方冲搡,拳眼向上,拳面向右。目视右拳方向。(图60)要领:震脚、上步与搡拳要协调一致,搡拳旋臂下钻,力达拳面。8.弓步冲拳上体右转,左腿挺膝蹬直,成为右弓步,同时,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左拳向后、向下经左腰侧向前直臂平肩冲出,拳心向下,拳面向前。目视左拳方向。(图61)要领:弓步与冲拳要协调一致,冲拳有力,力达拳面。9.并步下冲右腿支撑身体,左腿屈膝上提,成为独立步,同时,左拳成掌,屈臂于右肩前,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目视左方。(图62)上体左转,左脚下落后,右脚提起在左脚内侧震脚,左掌仍屈于胸前,右拳上提,经胸前向下冲拳于裆前,拳面向下,拳心向里。目视前方。(图63)要领:提膝斩掌与并步下冲要协调一致,下冲有力,力达拳面。10.提膝劈拳上体右转,右腿支撑身体,左腿屈膝上提成为独立步,同时,右拳向上、向右下直臂抡劈,拳眼向上,拳面向右,左拳屈于左肘前下方,拳眼向上,拳面向右。目视右拳方向。(图64)要领:提膝与劈拳要协调一致,劈拳力达拳轮。11.连环中拳左脚下落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为左弓步,同时,左拳屈肘收于左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右拳经右腰侧直臂平肩向前冲拳,拳眼向上,拳面向前。目视右拳方向。(图65)上体右转,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左拳向左侧直臂平肩冲出,拳面向右,拳眼向上。目视左拳方向。(图66)要领:动作要连贯,弓步与冲拳与马步侧冲拳要协调一致,冲拳快速有力,力达拳面。12.收势还原左脚里收于右脚内侧,成并步直立,两拳成掌,自然下垂于体两侧,掌指均向下。目视前方。(图67)要领:身体正直,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呼吸均匀。(五)挎1.预备势两脚并步,两腿直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图68)要领:身体正直,全身放松,精神集中。2.抱拳礼步型不变,两掌直臂向前、向上直臂上举与胸平,两掌心相对,掌指均向前。目视前方。(图69)步型不变,两臂屈臂向上、向后划弧,两掌屈于颈两侧,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后。(图70)步型不变,两掌同时向下、向外、再向上划弧,握拳屈于体两侧,高与肩平,拳心斜向前,拳面均向上。目视前方。(图71)步型不变,两拳继续向里屈于胸前,拳面相对,拳心均向前。目视前方。(图72)步型不变,两拳直臂前推,左拳成掌,立掌附于右拳背处,掌指向上,右拳拳眼向下,拳心斜向前。目视前方。(图73)要领:动作连贯,柔顺协调。3.并步挽拳步不动,仍成并步,两手抓握成拳,向里、向外旋腕挽拳,两拳拳心相对,拳面均向前。目视前方。(图74)要领:旋腕与抓握要一致,旋腕柔顺圆活。4.弓步探掌右脚向左上一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为右弓步,两拳成掌屈臂向左探出,左掌高与眼平,掌心向里,掌指斜向上,右掌屈于左腋前,掌心斜向左,掌指斜向上。目视左掌方向。(图75)要领:上步与探掌要协调一致。5.弓步捧掌左脚前上一步,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为左弓步,同时两掌向左上捧掌,两掌虎口相对,掌心均向左,掌指均向前。目视两掌间。(图76)要领:上步、转身与捧双掌要一致。6.弓步翻砸步型不变,左掌屈臂下按屈于胸,掌心向下,虎口向下,右掌成拳经胸前向上、向前下翻砸,拳面向前上,拳背向下。目视右拳方向。(图77)要领:翻砸均按掌同时进行,翻砸以拳背为力点,砸击短快。7.马步侧推身体左转,右脚前上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左掌成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掌心向上,右拳成掌,向右侧直臂平肩推出,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目视右掌。(图78)要领:上步与侧推掌要协调一致。推掌有力,力达右掌小指侧。8.挂踏推掌身体重心移于左腿,右腿里收成为虚步,同时,右掌外翻屈臂里收于右腰侧,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左拳成掌向前上推掌,并外翻成掌心向上,掌指向前。目视左掌方向。(图79)右脚向右后搓地后挂,成为左弓步,同时,左掌屈臂收于左腰侧,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右掌向前下按掌,掌心向下,掌指向左前方。目视右掌方向。(图80)要领:动作要连贯,领左臂与按右掌后挂趟右脚要协调一致,按掌有力,后挂趟腿要快速。9.虚步翻砸右脚向右前上步,身体重心移于左腿,成为右虚步,同时,左掌向前下按于右腋内侧下方,右掌成拳级胸前向上、向前下翻砸,拳背向下,拳面向前。目视右拳方向。(图81)要领:上步与翻砸拳要协调一致,翻砸要快速有力,力达右拳背。10.弓步双捧身体右转,右脚向后撤步,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为右弓步,同时,右拳成掌,两掌同时向右上方捧掌,两掌虎口相对,掌心均向右,掌指均向前。目视两掌间。(图82)要领:撤步与转身、捧掌要协调一致。捧掌动作要柔和。11.马步双撑上体左转,成为马步,同时,两掌直臂平肩,向两侧分撑,掌心均向外,举指均向上。目视右掌。(图83)要领:转身、撑掌要协调一致,撑臂两掌向外用力,力达两掌,与上顶头、下沉气形成“十字整劲”。12.收势还原左脚里收于右脚内侧,成为并步直立,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两侧,掌指均向下。目视前方。(图84)要领:身体自然正直,全身放松,呼吸均匀。(六)缠1.预备势两脚并步,两腿直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图85)要领:身体正直,全身放松,精神集中。2.抱拳礼步型不变,两掌向前、向上直臂上举与胸平,两掌心相对,掌指均向前。目视前方。(图86)步型不变,两臂屈臂向上、向后划弧,两掌屈于颈两侧,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后。(图87)步型不变,两掌同时向下、向外、再向上划弧,握拳屈于体两侧,高与肩平,拳心斜向前,拳面均向上。目视前方。(图88)步型不变,两拳继续向里屈于胸前,拳面相对,拳心均向前。目视前方。(图89)步型不变,两拳直臂前推,左拳成掌,立掌附于右拳背处,掌指向上,右拳拳眼向下,拳心斜向前。目视前方。(图90)要领:动作连贯,柔顺协调。3.并步挽拳步不动,仍成并步,两手抓握成拳,向里、向外旋腕挽拳,两拳拳心相对,拳面均向前。目视前方。(图91)要领:旋腕与抓握要一致,旋腕柔顺圆活。4.马步侧推左脚左上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右拳屈臂收于右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左拳成掌直臂平肩向右推掌,掌心向左,掌指向上。目视左掌。(图92)要领:上步与侧推要协调一致,推击有力,力达左掌外沿。5.大缠侧推身体重心移于右腿,成为左虚步,同时,右拳成掌直臂后摆,掌心向下,掌指向后,左掌向下、向右、向上缠腕,掌心仍向前,掌指向上。目视左掌。(图93)在腿屈膝提起,准备下踏震脚。(图94)左脚下踏震脚,右脚提起准备向右侧上步,左掌向左上架掌于头左上方。目视右方。(图95)右脚右上一步,两腿越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右掌直臂平肩向右侧推掌,掌心向左,掌指向上。目视右掌方向。(图96)要领:动作要连贯、柔顺,旋臂、上步、侧推要协调一致,侧推力达小指侧。6.小缠切豌身体重心移于左腿,成为右虚步,同时左掌尚在下按抓于右腕上方,掌心向下,虎口向里。目视在掌方向。(图97)右腿屈膝提起,准备下踏震步,左手仍抓住右腕,右掌外沿向右、向下切掌,收于右腰侧,左掌掌心向下,虎口向前。目视前方。(图98)要领:动作连贯、柔和,切掌旋绕要一致。7.震脚侧推右脚下踏震脚,左腿屈膝提起,准备前迈,左掌仍握住右腕,左掌成拳,拳眼向上,拳面向前。目视左前方。(图99)上体右转,左脚前上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左手松握右腕,掌向左侧直臂平肩推掌,掌心向左,掌指向上。目视左掌方向。(图100)要领:动作连赏,上步侧推要协调一致,撞掌有力,力达小指侧。8.收势还原左脚向里收步于右脚内侧,成为并步直立,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两侧,掌指均向下。目视前方。(图101)要领:身体自然正直,金身放松,精神集中。
馆藏&4787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种武术最厉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