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蹬壁漂得远,说明他的小腿粗壮怎么减有力吗

游泳教学内容与实施建议-杨老师在线
      您的位置: >
游泳教学内容与实施建议
作者:佚名 来自:杨老师在线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列表:
   本级分类列表:
   分类导航:
&&&&&&&&&&&&&&&&&&&&&&&&&&&&&&&&&&&&&&&&&&&&&&&&&&&&&&&&&&&&&&&&&&&&&&&&&&&&&&&&&&&&&&&&&&
一、初中游泳教材概述
(一) 游泳运动的概念
游泳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是借用水的浮力,用人体的四肢和躯干的协同配合动作,产生向前推动力的体育活动项目。
(二) 游泳的起源与发展
游泳的起源与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生活娱乐及战争等活动紧密联系的,它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中产生的,是在满足人们的娱乐,竞争的需要中发展起来的。
原始社会严酷的生存条件,迫使人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体力和智力。生存的需要,人们发展了走、跑步、跳跃、爬山、游水、投掷等技能。地球上布满了江、河、湖、海,人类不可避免地要与水打交道,当水阻断了道路,人们要涉过时,当水中有鱼要捕食的时候,游泳技能就产生了。这些都可以从五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陶器中刻画的人类潜入水中猎取水鸟及类似现代爬游的图案中得到证实。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曾说:“南方多没有,日与水居也,七岁能涉,十岁能浮,十五岁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然有得于水云遁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涉,在浅水中行走;浮,在水中漂浮游泳;没,在水下潜泳。可见,无论从学游泳的年龄及技能的发展,都与现代游泳教学训练的几个阶段有近似之处。
现代游泳运动起源于英国。据史料记载,17世纪60年代,英国不少地区的游泳活动就开展得相当活跃。1828年,英国在利物浦乔治码头修造了第一个室内游泳池。1867年世界上第一个游泳协会在英国伦敦成立。10年后在英国举行了第一次游泳比赛。
到了19世纪末,1890年第一届奥运会上设有100米、500米、1200米三个游泳项目。1908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第四届奥运会时,成立了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游泳水平提高很快。1984年已将解放前所有游泳记录刷新。1953年,我国优秀运动员吴传玉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100米仰游冠军,首次获得世界冠军。1957年至1960年,我国共三人五次打破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此后,我国游泳健儿的成绩提高很快,屡创佳绩,在1992年的25届奥运会上共取得4枚金牌,5枚银牌,以突出的成绩轰动世界体坛。
(三) 初中游泳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游泳教学,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游泳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了解水中安全、卫生常识和简单的竞赛规则等,提高对游泳的兴趣;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耐力、力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能;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处事果断、自尊、自信、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等优良品质。
二、初中游泳教学的目标、内容与要求
(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游泳的兴趣,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参与游泳活动。
2.熟悉水性,初步掌握蛙泳技术,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教授爬泳技术。
3.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
4.了解游泳的卫生安全常识。
5.在游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精神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二) 教学内容
1.熟悉水性
(1) 水中行走
(1) 蛙泳腿
(2) 蛙泳手
(3) 手腿配合游
3.爬游 (根据具体情况由各校选用)
(1) 爬泳腿
(2) 爬泳手
(3) 爬泳的完整配合
(三) 教学要求
1.通过熟悉水性的练习,能随意、自由的在水中行走;较熟练地进行水中呼吸动作;掌握屈体浮和直体浮;初步学会踩水动作。减少心理上对水的恐惧感及提高自身的安全感。培养自尊、自信、互相合作、勇敢、顽强的精神。
2.初步掌握蛙泳腿、蛙泳手及腿,手配合游的基本技术,发展有氧耐力,培养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3.初步掌握爬游的腿、手及配合游的基本技术。发展全身的协调性和肌肉力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的能力。
以上目标、内容和要求只是建议性的,各地、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三、游泳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
(一) 游泳教学内容
初中游泳教材分为熟悉水性、蛙泳、爬泳三部分内容。对初学者的教学。不是一开始就教某一种游泳姿势,而是先熟悉水的环境,了解水的特性,克服怕水心理,学会浮体、水中呼吸和踩水等方法。呼吸是初学游泳者的“难点”,解决呼吸难点的措施必须贯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而学会在水中平卧漂浮是初学者的重点,无论是屈体浮或直体浮都应学会,并掌握从漂浮还原成站立姿势的方法。
游泳教学和陆上其它运动项目的教学有着明显的差别。在进行游泳教学时应使学生了解,人们在水中运动时产生的悬浮和呼吸不随意性等特点。掌握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尽快掌握游泳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教学顺序:熟悉水性→蛙泳→爬泳
(二) 游泳教学的教法建议
1.游泳教学,要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1) 与教师有关的问题
①要熟悉游泳池 (天然的) 的地形、形状,面积及其两岸情况。以及游泳馆内各出入口、办公室、急救室等。
②教师应能在短时间内,对某些用具或对某个人确定位置。检查紧急出口,学会使用灭火器等。
③了解上课的实习人员及馆内工作人员的人数及救护能力等。
④电话也应该列为游泳教学时的急救用品,游泳馆内的电话应保持畅通。
(2) 与学生有关的问题
①了解游泳他的深水区和浅水区的位置。
②禁止学生在游泳池面跑动,以免跌倒摔伤。
③在教师未允许情况下,任何同学不准下水。课中离开泳池,必须向教师请假。
④严禁在泳池中打逗、潜泳、跳水。
⑤严格遵守课堂的组织纪律。
2.游泳技术动作教学,一般先在陆上进行模仿练习,然后下水实践,只有水陆结合,才有利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游泳要求身体各部位动作协调配合,教学中,应采用分解法与完整法相结合,一般先教腿的动作,后教手的动作,再教腿、臂、呼吸配合动作,最后进行完整练习。
3.要明确学习游泳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会游泳不仅对增强体质,而且对国防、生产、生活、水中安全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实用意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游泳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在游泳教学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水陆交替练习法,分组互帮互助练习法,游泳、竞赛法等,既有利于学生克服怕水心理,树立学生游泳的自信心、决心和毅力,又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有趣。
5.适时适用正确的动作示范与生动形象的讲解相结合。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充分适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尽快的理解和掌握游泳动作要领。并紧密结合游泳实践,在体验中纠正错误动作,进一步掌握和提高动作技能。
6.游泳教学中经常运用手势来表示教师组织工作的意图,它包括:开始、停止、组织队形、示意游距、绕游、下水、上岸等。并要充分运用技术手势来说明技术动作的要求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7.游泳教学中,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以利学生接受。
8.游泳课的分班编组方法:
(1) 混合分组(2) 按技术水平分组(3) 按项目分组(4) 男女混合编组
8.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心理品质,参与意识,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培养。
四、熟悉水性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熟悉水性是初学者游泳教学中的第一课,是学习各种游泳姿势前一个重要的过渡性练习,是游泳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也是初学者入门必经的阶段。熟悉水性的目的主要是让初学者初步体会和了解水的特性,逐步适应水的环境,消除怕水心理,掌握游泳中一些最基本的动作,如呼吸、漂浮、滑行、踩水和站立等动作,为以后学习和掌握各种竞技游泳技术打下基础。
在熟悉水性教学中,重点应抓好呼吸和漂浮这两个动作。练习时应尽可能选择在齐腰深的水里进行。在进行漂浮教学的同时,应把漂浮与站立的方法一起介绍,以防止初学者因站在时失去平衡而呛水。
(一) 动作方法的分析
1.水中行走
紧贴水面随脚的移步两臂向两边拨水。这样除了保持身体平衡外,还能加快行走的速度。
吸气必须用口腔,呼气一定要在水中,用鼻或口鼻一齐呼。
练习时要尽量深吸气,在水中闭气的时间尽可能长,保持身体平衡。站立时,两臂前伸向下按压水并抬头,以脚触池底站立。
踩水时,身体直立于水中,腰部要有所控制,臀部感觉好似固定在一个支撑物上,两腿同时上收,同时向侧下蹬夹水。双手同时做前侧下弧形按压水动作。
(二) 动作要点的分析
1.水中行走
重点:消除怕水心理。
难点:行走时的身体平衡。
重点:呼气动作。要让学生知道气呼不出去也就吸不进来。
难点:用口吸气的动作。人们习惯用鼻子吸气,要改变这一习惯是很不容易的,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呼吸动作的练习。
重点:练习时尽量深吸气,在水中闭气的时间尽可能长,保持身体平衡、站立动作。
难点:滑行时身体成流线型。
重点:掌握手、脚对水面动作。
难点:手、腿合理协调动作。
(三) 熟悉水性的教学建议
1.在游泳教学中,一般不立即学习技术,而是从了解水的特性,体会水的特性,熟悉水性开始。
2.游泳教学是在水中进行,必须注意安全。因此在各个阶段教学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安全。
3.熟悉水性的教学步骤:水中行走、呼吸、漂浮、踩水。
4.熟悉水性的四个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在陆上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结合水中正确的动作示范,同时利用挂图、照片、幻灯、电影和录像等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
5.水中行走
(1) 为了消除学生怕水的心理,可让学生在水中做队形 (图形) 变化、接力、游戏等,提高学生兴趣。
(2)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法:见教课书水中行走部分练习1、2。
(1) 呼吸是游泳教学的难点,呼吸练习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 头浸入水和闭气是漂浮练习的基础。要善于诱导学生将头浸入水中。如果池水清亮,可用水中看物,寻物和两人用手指对数。
(3) 初学者不习惯用口吸气,可采用捏鼻强制用口吸气。要强调初学者掌握呼气方法,呼尽才能吸足。在呼与吸之间要强调紧密衔接,不可停顿,否则吸不进气。练习时可采用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法:见教课书呼吸练习方法1、2。
(1) 教会学生体会水的浮力,维持身体平衡
(2) 学会浮体变为站立姿势,站立姿势也是保证学生水中安全的基本方法;并让学生掌握屈体浮和展体浮。
(3) 展体滑行练习是熟悉水性的重要练习,可以广泛采用推拉滑行练习,增长滑行距离,蹬边滑行和赛远游戏等练习。
(4) 做滑行练习时,提醒学生不能低头,蹬壁时不能上“窜”,以免失去平衡。
(5) 在漂浮练习中,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见教科书同节练习方法1、2。
(1) 树立学生自信心,简化动作要领,鼓励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摸索掌握动作,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 练习踩水必须先要在浅池中 (水过胸而不过肩为好) 进行。如在深水池进行教学,必须要系上浮带或有教练保护以确保安全。
(3) 练习踩水时,手和脚要对着水,肌肉自然放松。手、腿、呼吸动作协调连贯,尤其呼吸要有节奏地进行。
(4) 鼓励学生自创踩水方法,并进行分组讨论、交流,看哪种踩水方法最易学,最容易掌握。
同教科书踩水练习方法1、2。
(四) 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水中行走
思想教育,鼓励,消除怕水心理。
腿不敢向前移动
开始行走时速度慢些,脚站稳后再迈步。
身体向前移动时,腿向后蹬和向前抬腿时都要用力。身体稍前倾、重心落在两脚之间,两手在体侧维持平衡。
再次讲解示范,明确动作要领。练时可用手捏鼻 (或用鼻夹夹鼻),强迫练习者用口吸气。
没有在水下呼气
讲清动作要领,要求练习时要用力呼气要连续冒出气泡。
反复练习用口深吸的动作和闭气动作。讲清道理,不要紧张。
站立时向前倒
讲解动作及要领,练习时要求两臂向前伸向下压水同时抬头,两脚向下伸直触池底站立。站立后,两手可在体前,体侧拨水,以帮助身体站稳。
蹬壁前,臀部尽量靠近池壁,大小腿尽量收紧,蹬壁要用力。
滑行时抬头塌腰
讲解示范动作,明确要领。蹬出滑行时要求低头,头夹于两臂之间,腰腹适当紧张使身体成流线型滑行。
身体失去平衡
1.讲明动作要领,做正确动作示范。
2.上体稍前倾和稍低头,双手在胸前维持平衡。
1.手在胸前做向里向外的拨水动作,以增加浮力。
2.腿向下做蹬夹水动作,以增加浮力。
1.改进蹬夹水动作,提高蹬夹水的动作效果。
2.加强手、腿、呼吸协调配合,特别是呼吸要有节奏。
五、蛙泳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蛙泳是身体俯卧水中,两肩与水面平行,依靠两臂对称向后划水,两腿向后对称蹬夹水面向前游进的姿势。整个动作与青蛙游水十分相似,所以取名为蛙泳。蛙泳的特点是游时省力,容易学,游动时动作全部在水下,声音较小,头部可以出水面呼吸,视野开阔。
(一) 蛙泳的动作方法
1.腿部动作:蛙泳腿部动作由收腿、翻脚、蹬腿、滑行四个阶段组成。
(1) 收腿:两膝自然向下,逐渐分开,小腿在大腿后面向上折叠,脚跟沿水面向臀部靠拢。收腿时力量要小,放松。收腿结束时,大腿与躯干成130°―140°角,两膝距离略宽于髋,小腿尽量与水面垂直,为翻脚和蹬腿做好准备。
(2) 翻脚:收腿将结束时,脚仍向臀部靠拢,这时两膝稍向内扣,同时两脚向外侧翻开,使脚和小腿内侧对好蹬水方向。脚外翻时,应积极用力勾脚,这是做好翻脚动作的关键,而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灵活性则是完成动作质量的保证。
(3) 蹬夹腿:蹬夹腿是在翻脚的连贯动作下开始的,即翻脚后不停顿地向后做弧形蹬夹水,直至两腿并拢。蹬腿时应以大腿发力,先伸髋,再伸膝,到最后还有约1/4的路程时快速地伸踝关节并拢两腿,使蹬水获得更大的效果。伸踝关节时伴有下压的动作,可使身体升起,有利于向前滑行。
(4) 滑行:蹬腿结束后,腿略低于身体,随着蹬水产生的推进力向前滑行,腿应很快稍上抬,以减少滑行的阻力。
2.手臂动作和手臂与呼吸配合动作
蛙泳臂部动作,随着蛙泳技术的改进,从原来几乎流于形式的划动,发展到已越来越重视其在推动身体前进中的作用。蛙泳臂部动作,由抓水,划水,内划,前伸四个连贯动作所组成,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内容进行教学。
抓水是在两臂已向前伸并拢且掌心转向外时开始,即刻小臂、上臂内旋、掌心向外斜并稍屈腕,两手分开向斜下方抓水。当手掌水臂有压力时,抓水动作即刻完成。
抓水后,两臂开始提肘屈臂,并继续向后方划水。当两手掌外划宽度约两倍肩宽时,上臂和小臂弯曲度约为115度时,即转入内划。
内划是划水的继续,它是划水动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产生较大的升力和推进力。内划时掌心由外转向内,完成此转腕动作,只要小指由上转为向下即可。同时必须与小臂、上臂同时用力向内夹,两肘向上而下直线内夹。内划动作完成时,两掌心向上,两肘正处于肩前下。
臂内划结束,此时要借助向前的慢性,立即伸肩,伸肘。两掌心由向上逐渐转为向下,两臂呈并拢伸直状。
蛙泳整个划水路线,近拟“桃形”的轨迹。划水方向是向侧、下、后、内、前方;划水力量是由小到大;划水速度是由慢到快。特别强调内划至前伸段中间不能有停顿,动作必须是连贯,一气呵成。
(5) 呼吸与臂的配合技术
蛙泳呼吸是与臂的动作配合进行的,一般都采用晚呼吸,往往当两臂内划至夹时,随上体的抬起,头自然露出水面,即可张口吸气。然后随着臂的前伸,头自然浸入水中。稍闭气后,再慢慢呼出。
3.完整配合动作
蛙泳通过臂腿相互交替运动产生向前的推进力,因此,臂腿配合时机是十分重要的。配合得好,游速均匀效果好;配合得不好,出现减速效果差。臂划水时腿伸直放松,收手时收腿,臂将伸直时开始蹬腿,接着臂腿伸直滑行。
臂与呼吸和臂、腿、呼吸完整配合
蛙泳臂与呼吸配合有早吸气和晚吸气两种形式。早吸气是两臂划水开始时抬头吸气,收手时低头屏气,两臂前伸时逐渐呼气。晚吸气是两臂内划时吸气,内划结束吸气也完成了。两臂前伸时屏气,向外划水时呼气。早吸气其吸气时间长,对初学者来说较容易掌握;晚吸气其吸气时间短,但完整配合连贯、紧凑,有利于力量的发挥,对提高成绩有明显的优势,为运动员所采用。
蛙泳臂、腿、呼吸的完整配合,一般为一次划臂、一次蹬腿、一次呼吸,但也可以二至三次臂腿动作呼吸一次。
(二) 动作要点
1.腿部动作
重点:翻脚和蹬夹水的动作路线。
难点:翻脚和蹬夹动作。
2.手臂动作和手臂与呼吸配合动作
重点:体会臂划水的路线和臂与呼吸配合的动作。
难点:呼吸动作。
3.完整配合动作
重点:臂、腿配合动作时间。
难点:呼吸动作。
(三) 蛙泳的教学建议
1.注意课堂的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懂得游泳安全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2.蛙泳的教学步骤,教师应先从分解动作教起,从分解到完整。先教腿的动作,再教手的动作和手臂与呼吸配合的动作,最后教手、腿、呼吸完整的配合动作。
3.教师在教每个动作时,要有正确的水中和陆上动作示范,配合生动形象的讲解;同时利用挂图、照片、幻灯和录像及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
4.蛙泳技术的示范与讲解
示范应在游泳池中纵向进行。因为蛙泳的特点之一,是由腿部推进之后滑行,游泳池的宽度不足以充分施展动作的有效性。
教师首先按放松节奏的蛙泳进行示范,不能一开始就按竞技蛙范的节奏示范,同时,教师应指出两种游泳之间的差别。
鞭水是蛙泳的主要特点之一,要让学生注意到腿部动作的重要性和脚鞭水引起的猛然推进,它影响着整个动作和推进力。
要让学生从侧面和正面观察手臂划水时,向下和向后的动作曲线,并让他们在池边走一圈看清示范者的动作。
做示范的游泳者,要示范出如何呼吸,尤其是放松游和竞技游之间的区别。
每个学生都应观察到:当手臂向下划动时会使肩部抬起,此时进行吸气;当向前方收手时,用口和口鼻同时呼吸。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游泳锻炼的积极态度。要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6.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采取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自练、自评,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游泳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培养学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在分组和集体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学生个人与同学、小组之间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
8.腿部动作的教学要注意下几个方面。
(1)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安全,解决教师少而练习者多的实际问题,可采用蛙泳浮具教学,或先教水中自我保护方法。
(2) 蛙泳腿教学的重要是收、翻、蹬夹动作,动作连接、节奏和时机,蹬腿的方向和路线。
(3) 教学难点是及时而又充分的翻脚。做到翻脚时用力勾脚掌,并保持到蹬夹结束前。
(4) 要强调大腿发力、蹬夹同时结束。最后转踝、绷脚、两腿伸直并拢。
(1) 陆上模仿练习图见教课书同部分练习1)
坐撑模仿蛙泳腿动作:坐在池边或凳上,上体稍后仰,两手体后撑,两腿伸直并拢,髋关节展开,做蛙泳腿的收 (腿)、翻 (脚)、蹬夹 (水)、停的动作,先按口令分解练习再过渡到完整连贯动作。
要求如下:
收──大腿带小腿,边收边分。
翻──向外翻脚,脚的蹬水面对准水,膝稍内压。
蹬夹──向后弧形蹬夹水。
停──两腿并拢伸直放松停一会。
(2) 固定支撑做蛙泳腿练习 (水中)。手扶支撑物,身体平卧浮于水中,髋关节展开两腿放松伸直并拢,做收、翻、蹬夹、停的动作,先分解再连贯起来做。这个练习也可以双人练习。除陆上模仿的要求外,在水中要强调以下几点:
躯干──肩浸入水中,腰腹部肌肉稍紧张,臀靠近水面,防止塌腰、挺腹、臀下沉。
收──放松慢收,小腿和脚在大腿投影之内。
翻──向外翻脚要充分,脚和小腿内侧对准水,脚心朝上。
蹬夹──向后弧形蹬夹要连贯,速度相对要快些。
停──两腿并拢伸直漂一会儿。
(3) 滑行做蛙泳腿的练习:蹬边或蹬池底滑行后做蛙泳腿,要求两腿蹬水后漂浮的时间要长一些,注意蹬腿效果和动作节奏。
(4) 游动支撑做蛙泳腿:扶位浮板的近端,两臂伸直,面部浸入水中,做蛙泳蹬腿动作。
(5) 蛙泳腿和呼吸练习:腿的动作基本掌握后,就做腿和呼吸的配合练习。当蹬夹动作结束、两腿并拢伸直时,抬头吸气,随后低头没入水中闭气再收腿。此练习既练腿又练呼吸,应反复多做。
9.手臂动作和手臂与呼吸配合动作教学
(1) 如采用浮具教学,可做腿夹浮板和腰带浮漂 (靠近上体) 的臂与呼吸的配合。开始多次划臂一次呼吸,然后逐渐过渡到一次划臂一次呼吸配合动作。强调臂领先,划臂不宜过大、过后。
(2) 蛙泳臂 (及呼吸) 的教学重点是划水的方向路线和臂与呼吸的配合。教学难点是呼吸动作与节奏。要从陆上到水中,重点在水中反复体会上述动作要领,教学中开始学习时以早吸气为宜,但如出现晚吸气者可不要强行改为早吸气。
(3) 教蛙泳臂的动作不宜分解过多,分解练习不可做得太久,注意收手时不要停顿,以免影响动作的完整性。
学法:陆上模仿练习
(1) 站立,上体前倾,两臂前伸,掌心向下。按口令做以下动作:两手同时向侧后下方划水;屈臂收手至颏下,掌心斜相对;两手向前伸直并拢稍停。要求划水时掌心向外侧下方,内收时,用力压摸水。先分解练习,然后连贯起来练习。基本掌握臂的动作后,即可配合早呼吸,开始划水时抬头吸气,伸臂时,低头闭气及呼气。
(2) 两腿开立站于齐胸深的水中,上体前倾,两臂按陆上练习要求做划水动作,先做原地后做起动的小划臂练习。划水时不要用力,体会水对掌的压力 (水感)。手每划一次水,两臂在体前伸直并拢稍停一会儿,主要是体会划水战线。
(3) 臂和呼吸配合练习:臂的动作同上,由走动到俯卧滑行做臂与呼吸配合动作。要求划臂开始抬头吸气 (早吸气) 或划水结束时抬头吸气 (晚吸气)。
(4) 双人练习:由同伴抱位练习者双腿,做蛙泳臂与呼吸配合动作的练习。图
(5) 夹板练习臂与呼吸配合动作练习。
10.完整配合动作教学
(1) 利用浮具教学,可用腰带浮漂在浅水中成半蹲姿势,两臂并拢前伸于水中,微屈臂,掌山向下。然后脚蹬池底向前上方跳起,同时伸臂,接着抓水、划水 (小划臂) 到还原姿势,这样反复跳、划,并逐渐前倾上体,过渡到完整配合游。直到掌握完整技术,并能游一定距离后,再取消浮具。如在深水中进行教学,最好带上浮漂,既保证安全又便于体会配合动作。
(2) 教完整配合游时,宜在一段时间内强调慢频率、低游速、小划臂,并有明确的滑行动作,以保证练习者集中注意力体会臂领先,腿和呼吸跟臂配合的技术,同时也便于练习者的气呼得出来,吸的进去。
(3) 能完整配合游一段距离后,即后强调练习者加长距离游。当划水,蹬水能产生一定效果后,则应学生晚吸气配合技术,并加大臂的划水幅度。
陆上模仿练习
(1) 站立,两臂向上伸直并拢。一腿支撑另一腿做模仿练习。按口令做:
“1”──两臂向两侧划水
“2”──收手同时收腿,收腿即将结束时开始翻脚。
“3”──臂将伸直时蹬腿。
“4”──臂、腿伸直稍停。然后逐渐连贯做。
(2) 同上练习加呼吸动作
(1) 滑行后闭气做臂、腿配合的分解练习。即先完成一次划臂动作后,再做一次蹬腿动作,臂和腿依次交替进行,以建立臂先腿后的概念。
(2) 闭气滑行,做划臂腿伸直、收手又收腿,臂将伸直再蹬腿,臂腿伸直后滑行的配合练习。
(3) 同上练习加呼吸配合。由多次蹬腿一次划臂逐渐过渡到一次臂、一次腿和一次呼吸的完整配合。
(4) 逐渐增长游距,在长游中改进技术。
(四) 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划水时平摸水水 (划不到水)
1.讲解、示范、明确要领。
2.划水时,要求掌心向外,侧下,高肘屈臂,小幅度划水。
3.加强手臂力量训练。
划水路线太宽,超过肩的延长线
1.讲解、示范、明确要领。
2.要求小划臂或在腋下放一限制杆。
蹬水时没翻脚
1.讲解示范,明确要领
2.陆上模仿或多在水中做翻脚的强制性练习
3.强调蹬水时勾脚状态。
平收腿,蹬得过宽
用绳子固定两膝距离,限制其外张,或用矫枉过正法,要求收腿时,两膝内扣。
收腿时脚的部位太低
1.低头提臀,腰部肌肉适应紧张,使身体平卧水面。
2.积极收小腿,脚沿水面收,收腿后小腿应垂直。
3.蹬水时太腿带动小腿加速蹬夹水,顺势将髋关节展开 。
收腿或快或收腿过多
1.讲解示范,明确要领。
2.强调收腿时要放松,慢性,而蹬腿时要快,加速进行。
收腿蹬腿时,臀部上下起伏
1.头肩抬起,收腿时稍挺腹,不主动收大腿,而应主动收小腿。
2.收腿时不收腹,蹬腿时也就不会挺腹。
收腿时身体下沉的太多
1.陆上模仿。
2.多做扶池边的腿部练习,强调收腿时两膝应自然下沉。
蹬夹分解或只蹬不夹
1.讲解示范,明确要领。
2.腿跳出去在两膝未伸直就应积极向里夹水。
3.蹬腿应加速进行,蹬腿最后的1/4应迅速伸踢关节,加速并拢两腿。
划臂的同时蹬腿
1.讲解、示范、明确概念,并模仿。先划臂后蹬腿。
2.划手腿伸直,蹬腿手臂伸直,逐渐过渡到正确配合配合。严格地按伸、蹬、漂的节奏练习。
伸臂、蹬腿同时
1.重点示范、先伸臂,再蹬腿,并默念,模仿。
2.强调先伸,再蹬,蹬后两腿多漂一会儿。
3.小划臂、伸臂后稍停一会儿。
1.强调在水中吐气
2.可用先抬头,再划臂或开始划臂时,抬头深吸气。
六、爬游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自由泳,即自由地不受姿势限制的游泳。游泳竞赛规则规定:“自由泳比赛中,可采用任何游式。”而在游泳中,爬泳是最快的一种姿势,所以人们在自由游比赛中都采用爬泳,这样,爬泳也通常被称为自由泳。
爬泳是身体俯卧在水中,成较好的流线型,两腿上下交替打水,两臂轮流向后划水,动作结构简单,推进力均匀,既省力又能产生最大速度的一种泳姿,是游泳中的“快艇”,也是续艇能力极强的“巡洋舰”。
(一) 动作方法
1.腿部动作:两腿上下连续打水,两腿上下交替幅度,以两脚尖垂直距离计算为30厘米―40厘米。脚稍向内转 (成内八字脚),脚尖自然绷直,踝关节放松,由大腿发力,带动小腿和脚鞭状打水。向上提时直腿,向下时大腿先下打,膝关节随之下打。然后小腿和脚依次下打,整个下打过程犹如甩鞭。
2.手臂动作和手臂与呼吸配合动作
爬泳臂的动作可分为入水、划分、出水和移臂三个部分
(1) 入水:肘略高于手,手掌自然伸直并拢,约与水面成45°角,拇指领先斜插入水中。入水的范围在肩的延长线上或在肩的延长线上和人体中线之间。入水点约是臂前伸的2/3位置上。臂入水后积极向前方伸肘伸肩,掌心朝下。
(2) 划水:在臂向前伸展的基础上,开始下滑并屈腕屈肘,使前臂转成向后对水。在肘约屈成150°角时开始用力划水。当臂划至肩下时,手在身体中线下方,肘约成90°―120°角。接着上臂与前臂同时向后划去,有划到大腿旁,这过程中肩向后移,肘靠向体侧,以加长划水路线并使前臂和手掌能以最大面积向后推水。在划水的全过程中,从臂入水后下滑屈肘到划至肩下时腕与前臂成180°角,然后逐渐伸腕使手掌展开,至划到大腿旁,手掌与前臂约构成200°―220°角。整个划水动作由慢到快,划水结束时达到最快。
(3) 出水和移臂:划水结束后,前臂和手腕放松,提肩提肘使整个手臂出水,动作迅速而不停顿。接着,在肩的转动下,带动整个手臂向前移动,移臂时仍保持高肘屈臂的姿势。出水和移臂动作要放松,使用力划水后的肌肉得到短暂的休息。
在爬泳划臂的整个周期下,动作是不停顿的,划水动作的内部循环是有节奏进行的,随着阶段的不同,各部分所用力量也不同,动作速度也不一样。整个水下划臂的路线从仰视图来看呈“倒问号”型或“S”型。
两臂的配合
两臂配合是前进速度均匀性的最重要条件之一。一般有以下三种配合形式:
(1) 前交叉:一臂入水,另一臂处于肩前方,与水平面约成30°角。
(2) 中交叉:一臂入水,另一臂处于肩下部位,与水平面约成90°角。
(3) 后交叉:一臂入水,另一臂处于腹下,划水快结束的部位。
三种配合形式各有其特点,第一种滑行长,速度均匀性差,动作频率慢,但对初学者来说易掌握,尤其是呼吸动作容易掌握。第二、第三种有利于发挥两臂力量和提高动作频率,加快速度,保持均匀的推进力。
3.呼吸与臂的配合
一般是两臂各划一次做一次呼吸。以向左侧转头吸气为例,左臂入水后,口鼻开始呼气,左臂划至肩下并继续后划同时,头随身体绕纵轴向左侧转动,并加速呼气,在臂出水时嘴把气呼完,立即张口吸气,当左臂前移至肩侧时吸气结束,并随着左臂的入水,闭气将头转至。待臂入水后又开始第二个循环动作。好的吸气动作,头与身体成一线一同转动,应使口在低于水面的波谷中吸气。
初学者呼吸与臂的配合尚未熟练,常常可以多划几次臂再吸一次气。运动员则视游距的长短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而定,长距离多为两划一吸或三划一吸,短距离则多划几次臂才吸气一次。
4.完整配合动作
自由游的完整配合技术,是匀速地不断向前游进的保证。在完整配合技术中,一般手臂各划一次水,呼吸一次,双腿打水有2次~4次~6次的,也有不规则打水或交叉打水等多种配合形式。这往往是因为个人的特点习惯。以及比赛项目或距离长短不一而异。
初学者以学习6次打腿,2次划手,1次呼吸的配合技术为好。这有利于学习过程中保持臂、腿动作的协调,以及身体平衡的掌握。
(二) 动作要点
1.腿部动作:
重点: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上下打水。
难点:鞭状动作。
2.手臂动作和手臂与呼吸配合动作
重点:臂的水下划水技术和臂与呼吸的配合技术。
难点:呼吸动作
3.完整配合动作
重点:臂、腿配合动作和呼吸动作
难点:轻头吸气的动作。
(三) 爬泳的教学建议
1.爬泳的教学步骤。教师应先从分解动作教起,从分解到完整。先教腿的动作,再教手的动作和手臂与呼吸配合的动作,最后教手、腿、呼吸完整的配合动作。
2.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正确的陆上和水中动作示范,配合生动形象的讲解,同时利用挂图、照片、幻灯、电影和录像等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
3.爬泳技术的示范与讲解。
教师 (或运动员) 应进行正确的爬泳技术示范,使学生明确爬泳技术的动作过程。
(1) “观察”教师在作示范动作时,可以连续做,也可以边做边讲,让学生围在池边,以能看到示范者的动作为宜。
(2) 教师讲解要精炼,简单扼要说明问题,专业技术性不要太强,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4.在爬泳技术教学中学生碰到的主要问题是学会呼吸。开始为集中精力学习技术动作,建议在初学爬泳时不作呼吸练习。
5.开始爬泳时,要求学生将头没入水中,水与发根际平齐,头部略向下,正对向前方,做短距离的练习,这种初步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身体水平姿势。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游泳锻炼的态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在互学互练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7.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采取自愿结合的方式分组学习,自练、自评,教师指导。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爬泳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8.在分组和集体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学生个人与同学、小组之间的合谐关系,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
9.腿部动作的教法与学法
(1) 爬泳腿的教学重点是以髋为轴,教学的难点是大腿带动小腿交替协调的鞭状动作。
(2) 教直腿打水有助于体会大腿带动小腿的动作,展髋、踝关节放松。不要急于过渡到屈腿打水。
(3) 爬泳打腿练习枯燥易累,宜多变换方式和方法。如陆上坐、卧交替、扶边打水快、慢交替等。滑行打水可单、双臂在前与双臂在后交替进行练习。随打水距离的增长,要与呼吸配合起来。
陆上模仿练习
(1) 坐在池边或岸边,两手后撑,两腿向前伸直并拢内旋,直腿做模仿打水的练习。练习时要看着两腿的动作。
(2) 俯卧池边或凳上模仿打水动作练习。
(1) 手抓水槽打水练习。练习时要求髋关节展开,两腿骨旋,大腿带动小腿,踝关节放松。先直腿,后屈腿。
(2) 蹬边滑行打水练习。练习时要求闭气,两臂伸直并拢,并夹于两臂之间,打水时腿要放松。
(3) 手臂动作和手臂与呼吸配合动作的教学。
(1) 手臂动作的教学重点是屈臂高肘划水和臂与呼吸的配合时机。教学的难点是呼吸动作。
(2) 强调划水时保持高肘,使掌心和小臂内侧对水,还应注意空中移臂、臂入水和抱水时,肘要保持较高的位置,为屈臂高肘划水创造有利条件。
(3) 臂与呼吸的配合动作应强调臂领先,强调呼吸节奏,呼尽吸足。吸气转头应绕身体纵轴转头,不要抬头和向后吸气。
(4) 爬泳臂的各部位动作连贯性与节奏性较强,不宜过多地分解动作和做较长时间的分解练习。开始可按三拍 (入水、划水、移臂) 进行,最后必须连续成一拍进行。
陆上模仿练习:
(1) 原地两脚开立,上体前倾做直臂划水模仿练习。重点体会推水结束后的空中移臂动作和手臂入水的动作。先单臂练习,再两臂交替练习。
(2) 同上练习,要求划水时做出屈臂的动作,着重体会划水路线。除划水阶段用力外,其它动作放松,移臂时肘高于手。
(3) 呼吸练习:两脚开立,上体前倾,两手扶膝,做向侧转头吸气练习 (图110)。
(4) 臂与呼吸融合:同侧臂开始划水时呼气,推水时转头吸气,吸气后头迅速转回,手再入水。(图111)
水中练习:
(1) 站立线水中,做同陆上练习①―④的内容。(图112) 如在深水中教学,可用一手扶池边或水线,做单臂划水动作练习。
(2) 同上练习,走动中做,要求划水时适当用力,注意手掌对水,推水时掌心向后,体会划水路线及水感。
(3) 两臂配合:蹬边滑行后腿轻轻打水或大腿夹助浮器帮助下肢浮起,身份平衡,做单臂划水,如左臂划两次再右臂划两次。而后做两臂分解配合到右臂划水,空中移臂,入水后右臂再做。最后过渡到两臂前交叉配合划水。
(4) 臂与呼吸配合:扶板打水,单臂划水,向同侧转头呼吸。转头时下颌向同侧肩靠近,不要抬头。滑行轻轻打腿,划单臂向同侧转头呼吸,要求划水路线长。两臂配合,由分解过渡到前交叉,加转头呼吸。
14.爬泳完整配合动作
(1) 各种配合练习,要强调不停地打腿。首先抓好臂腿配合,再加呼吸配合,但不宜过早强调呼吸,以免影响臂腿配合的质量。
(2) 完整动作配合游时,不一定非要6次打腿,只要臂腿配合协调,划水和呼吸时腿不停顿地打水即可。
(1) 蹬边滑行打腿,一臂前伸,另一臂划水。
(2) 同上练习,配合两臂分解划水练习。
(3) 滑行打腿,两臂用前交叉或中交叉配合轮流划水练习。
(4) 同上练习,由划臂数次,呼吸一次,逐渐过渡到两臂各划一次,呼吸一次练习。
(5) 逐渐加长游距,在练习中改进动作。
(四) 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讲解、示范,明确概念和要领
2.用直腿打水来体会大腿带小腿
1.陆上模仿,注意大腿上抬或用直腿打水
2.水中练习强调展髋,打腿时大腿上摆
1.要求绷直脚尖打水
2.多做踝关节灵活性练习。
划水时摸水
1.讲解示范,明确要领
2.划水时屈臂高肘
3.加强手臂力量练习
划水路线短
要求划水结束,大拇指触大腿再出水
手沿纵轴外侧划水
1.入水点应在肩延长线上或肩延长线与中线之间的范围内。
2.肩前的划水要靠近中线,而从肩下开始手应沿中线后划。
划水结束时身体下沉;手臂出水困难
1.划水过肩后手腕要逐渐伸展,使掌心向后推水。
2.划水过肩后,时要积极靠向体侧并伸肘。
1.讲解示范,明确要领。
2.多进行模仿练习。
3.强调手臂放松,高肘移臂。
配位不协调
1.放松慢游,逐渐增大游距。
2.多练腿打水和呼吸。
1.讲解、示范,明确轻头吸气。
2.吸气时,人可绕纵轴转动,转头时作“咬肩”动作
1.在水中做呼吸的基本动作。
2.强调水中吐气。
3.掌握转头吸气的时机,口将出水时猛吐深吸。
七、游泳教与学的评价
初中游泳动作技能评价表 (供参考)
熟练地掌握了水中活动的基本动作,水性好。
较熟练地掌握了水中活动的基本动作,水性较好。
能够掌握水中活动的基本动作,水性一般。
没有掌握水中活动的基本动作,水性较差。
蛙泳手、腿的动作正确,完整动作配合时机正确、连贯、紧凑,动作协调、实效性好,能连续游完50米以上。
蛙泳手、腿的动作较正确,动作配合协调,有力,实效性较好。
能连续游完50米。蛙泳手、腿动作掌握一般,整体动作配合不熟练,动作实效性一般。
能连续游完30米左右。蛙泳动作基本不会,动作不正确,配合不好。
基本掌握爬泳的动作,手、腿动作正确,配合协调,实效性好,能游完一定的距离。
初步掌握爬泳动作,手、腿动作较正确,配合较协调。能游完一定的距离。
能完成爬泳配合游,手腿动作欠正确,融合不够协调。
不能完成爬泳的配合动作。爬泳动作基本不会。
评论内容?还没有相关的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腿肚粗壮怎么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