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奥运会金牌榜精神的金牌不要也罢,什么才是奥运会金牌榜精神的正确

每块金牌都是对奥运精神的礼赞与褒奖
&作者:宾语
& & 在连续遭遇“意外”之后,中国举重队9日在里约中心2号馆掀起红色旋风,邓薇和石智勇先后夺得女子63公斤级和男子69公斤级冠军,邓薇还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8月10日新华社)
& & 里约奥运第四个比赛日,中国队又有三金入账,以8块金牌、17块奖牌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二位。
& & 中国队的第六块金牌是邓薇霸气举起的。在里约奥运女子举重63公斤级比赛中,邓薇使出“洪荒之力”,既破了奥运记录,又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
  邓薇说:打破世界纪录是既定目标,自己就是冲着破纪录拿金牌来的。霸气!破纪录、拿金牌当然需要实力,更离不开“巧力”,这巧力就是战术和智慧。
& & 在先进行的抓举比赛中,邓薇开把要的重量是110公斤。这个重量对邓薇来说再正常不过了,但试举前,她示意改为108公斤,轻松举过头顶。第二次试举,重量一下子增加4公斤,又是稳稳举起。邓薇的“低开高走”战术,一下子打乱了对手的节奏,到挺举比赛时,已经甩下第二名4公斤。
& & 强大的实力加合理的战术,让邓薇5次试举,5次过头顶,总成绩比用完了6次机会的第二名整整高出5公斤。完成破纪录后,邓薇见好就收,主动放弃了最后一举。里约赛场鏖战激,邓薇使出洪荒力,让你一举又何妨,“放水”照样拿第一。
& & 赛前,女举排在夺金安全系数首位的并非邓薇,而是53公斤级别的黎雅君,黎雅君“举”世无双,却因挺举零成绩黯然出局。邓薇站上里约最高领奖台,赢在了实力,赢在了霸气。士兵成为将军,不光能会冲锋陷阵,一定是具有超人的智慧与谋略;运动员“稳”拿第一,靠“实”力,更离不开“智”力。比赛并非拼蛮力,谁说巧胜不霸气,稳定本是定盘星,一稳胜过千般急。
& & 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平时也许会有状态的不稳定甚至起起伏伏的时候,这都是正常的,但到了赛场上,一定能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在这方面,陈若琳堪称典范。在女子双人十米跳台比赛中,陈若琳和刘惠瑕的组合成功夺冠,为中国队赢得里约奥运会第七金,在该项目上实现了三连冠,同时成为和吴敏霞、邹凯并列的中国奥运五金王。
& & 与吴敏霞一样,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王鑫,2012年伦敦奥运会与汪皓,里约奥运会与刘惠瑕,三届奥运会,她身边的搭档一直在换,但金牌从未旁落。
& & “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真的太辛苦了,我真的有时候感觉已经快要死了,我的奥运会训练简直是生不如死。”这句话现在已经成为经典。拿到过奥运金牌的,能有资格站在奥运赛场上的,哪个没有伤病,哪个没有付出过“生不如死”的艰辛与努力。正因为艰辛,那些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奥运赛场,一次又一次摘金夺银的奥运健儿,才配得上伟大的称号。
& & 成绩永远不会说瞎话。两届奥运冠军在去年的奥运选拔赛上,一度下滑到第六位。教练骂也好,自己觉醒也罢,同样一身伤病、后背上贴的膏药就像打了补丁一样的陈若琳,找回了自信,找回了霸气,满血复活,夺冠称王。叶诗文曾经说过,运动员不失利是不可能的,有一个中国运动员把这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她就是陈若琳,陈若琳做到了参加的所有奥运会项目一金未丢。
& &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之后的夜晚,曾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奥运代表队一个历史性的夜晚,孙杨成为中国奥运会史上第一个男子游泳冠军,16岁的叶诗文在400米个人混合泳中将世界纪录足足提升了1秒多!更令人吃惊的是,最后50米比男子400米混合泳新科奥运冠军瑞安-洛赫特还快!本届奥运会,孙杨霸气依旧,叶诗文400米混合泳却没能游进半决赛,200米混合泳进入决赛更是因泳镜这一非常业余的失误,只获得第八位。
& & 叶诗文没能摘金夺银,并非输在实力,而是输在心态上。两人同时成名于上届奥运,但叶诗文身上显然少了孙杨“我才是泳池的王者”的霸气,也缺少傅园慧享受奥运的心态,于是抱着“能冲到第几是第几的心态”来到里约,在200米混合泳预赛游出2分10秒59、半决赛成绩提高到2分9秒33的情况下,决赛中因为心态出现问题,直接导致状态失常,仅游出2分13秒56的成绩,在参赛的8名选手中排名垫底。
& & 在10日上午央视的电视直播中,还不知道叶诗文在比赛中犯了低级错误的周雅菲对叶诗文不吝溢美之词:“荣辱不惊,淡定从容,真是非常伟大。”相比“要对得起石智勇这个名字”的小石智勇,相比“冲着破纪录拿金牌来的”邓薇,相比同样经历过低估却在奥运会上能把竞技状态调整到“峰值”的陈若琳,他们更值得拥有“伟大”的赞美。
& & 奥运会是所有运动员都梦想来到的一个舞台,永不服输,永不言败,奋力拼搏,不断完成自我超越,这才所有参赛者应该具备的奥运素养和展现出来的战斗精神。
& &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不想拿金牌的运动员,是因为他还没有足够的自信拿到金牌。奥运场上,但凡拿到金牌的运动员,怕是谁也不会对着镜头说,“承让承让,承让全世界让了我”,或者说我的金牌是撞大运撞来的。能够卫冕的运动员,能够在4年后、8年后、12年后重新站到最高领奖台上的运动员,能够连续两届三届四届都能出现在奥运赛场并且向全世界挥舞金牌的运动员,除了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战无不胜的能力,必然还有一种威风凛凛、惟我独尊、舍我其谁的王者霸气。战场上的战士需要这种霸气,考场上的考生需要这种霸气,奥运场上的运动员,同样需要这种霸气!每块金牌都是对奥运精神的礼赞与褒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8月10日上午,2016里约奥运会游泳项目进...
“扬州大学农学院食堂最火爆的窗口,都...
英国在二战中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人们的...
本书是一部批判中国食文化并带有追问、...
数据加载中...频道头部广告调用
媒体点评奥运精神:奥运不只是金牌(图)
  很多中国人参与到伦敦奥运之中,做志愿者、参加开幕表演、观看比赛或者利用这个时机推广运动的生活方式。这群经历过北京奥运的中国人带去了不同的奥运观,也感受到了与北京不同的奥运氛围
  本刊记者/万佳欢(发自伦敦)
  7月27日下午,参加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中国留学生王美美跟同伴们一起进场。吃完组委会发的三明治,她穿上表演用的护士裙,自己化好妆,等着开幕式开始。她有一点失落:跳完舞,自己跟伦敦奥运就再也没有联系了。为了不耽误观众离场、缓解地铁压力,他们这些表演者必须提前离场。
  她是众多参与奥运开幕式表演者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她曾错过了为2008年北京奥运服务的机会。惊喜的是,四年后她被伦敦奥运会选中了。
  奥运情结
  王美美在表现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迈向未来》章节中扮演一个护士。其实,有近一半演员是真正的护士,但组委会显然无法找到更多符合条件的医疗工作者——既要会跳舞,又要在工作的同时保证训练和演出时间。这样一来,王美美们便有了参与表演的机会。
  2011年,王美美赶上了伦敦奥运开幕式第二轮表演志愿者的招募。她随即在官网上进行报名,表格简单得难以想象——只有姓名、国籍、特长等内容,就连个人经历都无须填写。
  四年前,她没能担任北京奥运的志愿者。当时她在济南念书,而她的学校没有京外志愿者名额。那时,她看着别人穿着统一的蓝色志愿者T恤从北京回来,“羡慕得两眼放光”。
  跟王美美一样,许多中国人都有“奥运情结”。6年前开始常住伦敦的李鹏(化名)以前一直在国内做财经记者。他仍清楚地记得,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那一天,他和朋友出外庆祝,他们带着一瓶香槟到一家麦当劳休息,却被服务生拦下来。“对不起,我们这里不让外带饮料酒水。”“奥运都申办成功了,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李鹏和同事们反驳。一旁的顾客纷纷给予声援,结果服务生笑着走开,大家如愿以偿分享了那瓶香槟。2006年,他专程从伦敦去意大利看了都灵冬奥会,2008年又为了奥运特意休年假回北京。
  无论伦敦奥运“激励一代人”的口号能否在英国实现,但一个普遍认同的事实是,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的体育举国体制和奥运战略让奥运会、奥运精神影响了一代代中国观众。
  从东北专程来伦敦旅游的卢文(音)买了三张羽毛球预赛门票,“感受感受奥运气氛”。在他看来,奥运是“不可不经历的盛事”,“许海峰,老女排,”他自豪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们是看着曾经的洛杉矶奥运会过来的!”
  7月28日,卢文匆匆进入温布利体育馆,羽毛球预赛已经开始。他埋怨妻子只顾在场馆外拍照留影导致迟到,两人小小争执一番后,卢太太把相机递给丈夫,让他以赛场为背景,给自己再拍一张。羽毛球是卢文最喜欢的项目之一,当中国小将李雪瑞上场时,他激动地大声加油。
  四年前,奥运对中国人的影响力到达顶峰。因为奥运,一大批学生不惜挤得头破血流也要考进北京高校,当年那批年轻志愿者甚至被媒体称为“鸟巢一代”。
  “很多中国人基于奥运做了一些决定,这在伦敦应该不会有,”李鹏说,“我非常喜欢奥运会,它象征着一种精神,人们会通过它团结在一起,挺激励人的。”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帮助过别人”
  比起北京奥运,伦敦奥运会对志愿者设置的门槛并不算太高。报名一个月后,王美美接到了参加面试的通知。面试分为两轮:在三小时里分别跟舞蹈老师现场学跳三种不同的舞蹈,并逐一跳给十几个评委看。除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她跟评委完全没有其他交流。
  顺利通过两轮面试的除了王美美,还有在伦敦巴克莱银行工作三年、来自深圳的张竹颖。她个子不高,无论如何也与人们心目中舞蹈演员的形象不大相符。“只要能跳,体重身高都不是问题,”她笑着用手臂比划了个大圈,“我们组里有特别特别胖的人”。
  参加摇滚歌曲串烧表演的留学生张遨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们只要有手有脚,能扭起来就行。” 四年前,北京奥运会导演组在高校挑选开幕式“笑脸”节目表演者时,要求女孩们身高1米65以上,她们还需要经过三轮形体选拔。
  在伦敦奥运会担任交通服务志愿者的李金龙曾做过北京奥运的志愿者。四年前,他就读于四川外国语大学,而京外每个省的志愿者名额仅有100个,想去北京,就必须在重庆一两万名大学生中过关斩将。据李金龙回忆,当时仅初试就有三轮,“过程非常痛苦”:第一轮笔试考奥林匹克知识,第二轮是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的体能测试,第三轮是心理测试。
  最后,120名佼佼者进入面试,面试官包括形体老师、语言老师和心理老师,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才艺展示。另外,由于要代表重庆市大学生的形象,“外表也得看一下”。综合考量后,最后又筛掉20人。
  2010年,李金龙怀着试试看的心理,填写了伦敦志愿者网上申请表。第一志愿岗位填了交通,因为跟自己的专业相关,当时觉得“胜算会非常大”。后来他才知道,有具体要求的志愿者,组委会都会优先考虑,如果填奥运村、主场馆,基本也都能选上。
  6月,他参加了半个小时的面试,形式非常灵活,考官即兴问了10个问题,一点奥运会的知识都没有涉及。问题基本围绕在来当志愿者的原因方面,头两个问题是“你有遇到过困难吗?如何战胜?”“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帮助过别人?”
  除了志愿者,很多中国人都看中了奥运会这段日子。用曼切斯特大学硕士生王旭东的话说,他的一帮中国朋友“基本每个人都想在奥运时做点什么。”他采取的形式是在火炬传递沿途的观众群里叫卖英国国旗。为此,他们从中国弄来货源,还专门在警察局申请了销售许可证。卖了一段时间,他们干脆决定骑自行车,跟着奥运火炬传递进行环英骑行,为此还拉来了一笔800英镑的小型赞助。在英国,一些中国人干起了“黄牛”票生意。社区和大学的中文网站上经常会有中国人卖票,每张加四五十英镑。还有的人瞅准了伦敦出租车不够的商机,私底下开车去接送中国记者和游客。
  7月23日,一支名为“727”的自行车队在经过3年筹备和长达6个月、17个国家的行程后,终于到达伦敦大本钟。
  车队之所以叫“727”,是因为7月27日是伦敦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其实,车队最原始的动机也并不是奥运,而是“骑车上路”。“只是从上一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到这一届的主办城市,目的地比较特殊,时间比较长,”领队蒋敏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蒋敏的自行车上挂着足有20斤重的帐篷、睡袋和锅碗瓢盆,后面还飘着一面几天前跟一个华人要来的中国国旗,惹得行人驻足围观。很多外国人听说他们骑了这么远,啧啧惊叹,纷纷上前跟他们合影。此时,一辆印有国内某品牌系列广告的红色双层巴士经过,蒋敏兴奋地指着车,“那广告上的人就是我们队员。”
  “很多西方人觉得长途骑行的亚洲面孔都应该是日本人或韩国人,我们希望在沿途各国展示一种中国少有的户外体育锻炼方式,”蒋敏说,“奥运是一个舞台,我们是另一个舞台。”
  “表达自己的开心”
  确定自己当上志愿者后,王美美打电话给国内的姨妈。姨妈问:“你们学校组织去了多少人?老师带着你们去吗?”她在电话这边说,“哪有人带啊?”
  4月,开幕式表演志愿者开始了每周一两次的训练。王美美在莱斯特大学念书,只能一次次往返于莱斯特和伦敦之间,每趟车票就得花40英镑,还得自己找地方住——组委会不管住宿、不管膳食、不管来回车票,不发统一服装。通常他们会练到凌晨,没车了也只能自己想办法。她曾打电话给组委会:“我住在莱斯特,而且是个学生,请问可不可以给点补助?”但对方非常坚定而明确地回答:如果你真的有经济困难,你可以退出。
  在伦敦,上了年纪的志愿者比年轻学生多得多,经济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损失打工时间和薪水不说,自己还得贴钱。很多当地同龄人知道她去做志愿者,都问:“你傻吗?”
  “当志愿者真的需要一笔很大的开销。外国年轻人更加实际。父母不给钱,学费、吃住都得自己赚,他们首先得想如何活下去,”王美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除了钱的问题,训练量是否足够,她也十分担心。志愿者们自己都没觉得练了多久,工作人员就会过来逼着他们休息:法律规定,工作一段时间必须休息。甚至6月进入伦敦碗进行整体排练,节目舞蹈都还没有最后编完。带妆彩排时一天只跳一次舞,提前进场后,志愿者们一下午都在晒太阳。7月25日是开幕前的最后一次彩排,26日休息,“怕太累”。
  “中国人的思路不是这样的,”王美美说。比起其他志愿者,中国志愿者似乎更听话,“我们从小就被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尤其是遇到大事,有什么事都得推了。”
  王美美跟英国志愿者聊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员们的训练情况:提前三个月,地点是遍地黄沙的京郊军营,每天都练。他们很惊讶:“训练那么久,你们不怕志愿者麻木掉,没激情了吗?”她回答:我们中国人从小都这样,我们时刻保持激情。
  伦敦奥运开幕式的编舞老师没有向王美美强调某个动作要做到什么位置会更整齐,更多的是告诉她这个动作要表现什么样的感情,让她自己找感觉。虽然大部分是集体舞,但最后仍留有几十秒时间让大家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开心”。
  他们的出场也并不要求整齐划一。在第一个展现田园风光的节目结束后,她会听见导播在耳麦里说:“志愿者在离场、出场的时候,如果你眼前出现牛、羊或马,请给它们让一下路”。
  最让王美美惊讶的是开幕式舞蹈演出居然没有应急预案。开始排练后,他们的舞蹈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改动,除了场地不同造成的改动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员协调问题。一些人由于工作、生病和时间的关系不来了,队形就得重新排。
  节目原计划演出人员是八百人,因为种种情况,到最后只剩六七百人。他们采用的办法是由编舞老师担任“自由人”,有人不来,编舞就应急顶上去,让队形不至于乱掉。“他们经常穿三套服装,应付各种情况,”王美美说。
  在练习的同时,大部分志愿者还得工作。在银行工作的志愿者张竹颖,得到了公司特批给志愿者的三天假期,她又花了一天自己的年假,才确保了练习时间。
  伦敦奥运赛事志愿者们的培训也让曾经历过北京奥运的李金龙咋舌。组委会给了他们二十天左右的时间,需要在什么时间培训可以由志愿者根据自己工作的时间自主选定,就连赛时的排班也会让志愿者自己协调时间。“很灵活,大家各上各的班、各干各的事,完全没有上届‘全民动员’的感觉,”他说。
  他们的培训一共只有三次,李金龙认为,伦敦培训少的原因是国外的志愿者体系非常发达,参与者大多知道应该干什么。除了后两次具体业务培训,第一次培训是在一个体育场里看励志短片,大家一起做游戏。他们的每一次培训都配有手语翻译,因为招了很多残障人士志愿者。
  两次参与奥运,李金龙“确实感受很不同”。伦敦吃得很简单,完全比不上北京,他获得的福利是看一场开幕式带妆彩排;而2008年时则总可以进场,坐到第一排蹭看比赛。这一次在伦敦,他身边的志愿者同伴不再是青涩的大学生,多了许多花白头发的老人。
  在北京,李金龙每天必须到岗,不能戴项链,穿红色服装的志愿者经理没事就过来巡查一下,不让他们随便跟嘉宾或运动员搭话、合影,而就在伦敦奥运刚刚开始的几次志愿者上岗时,李金龙碰到过国际奥委会官员,偶尔还会跟他们搭搭讪,聊聊工作和天气。
&& 相关文章
·····
&& 发表评论
右侧调用-广告
右侧调用-本站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别再咬了 最后一届用纯金金牌的奥运会是1912年_网易奥运
别再咬了 最后一届用纯金金牌的奥运会是1912年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据果壳网报道 2016年里约夏季奥运会的奖牌每个将有500g重,是夏季奥运会史上最重的奖牌。算上冬季奥运会,也只有和2014三届冬奥会有重于500克的奖牌。巴西这可是下血本呀!不过,这可并不意味着得主就能得到一斤重的了。事实上,最后一届颁发用纯金打造的金牌的奥运会是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那是第五届夏季奥运会,金牌仅重24克。最后一届纯金金牌↑在那之后,奥运金牌改为镀金奖牌。不过,镀多少也是有下限的。根据国际奥委会给出的规则:金牌至少含银92.5%,并镀上6克金;银牌含银92.5%;铜牌主要是铜,并有少量锌和锡。奖牌通常是圆形,直径至少60毫米,厚度至少3毫米。奖牌颁发给比赛的前三名。只要满足这些既定条件,奖牌的大小、重量和设计在每届奥运都可以有所差异。2008年北京的奖牌是200克重,到2012年伦敦奥运是375-400克,这届里约奥运是500克。但无论怎样,金牌和银牌本质上都是“银牌”!_(:з)∠)_不过这也很好理解那么多项目那么多人,要是都用金的要贵死了。DNews曾经做过估算说如果伦敦奥运奖牌都用纯金的,光材料就得花4000万美刀。所以,象征性只给金牌用一点点就好啦。那一斤重的牌牌,能换多少钱?铜牌并无战力可言,通常也就值个三四刀。如果单纯只是把奖牌的金属分离提纯拿去卖,即便贵金属行情较高,比如照伦敦那会儿,金牌也不超过700刀——当然要是冠军出来拍卖又是另一码事了,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男子冰球的金牌曾在2010年拍出31万零700美元的天价。但说到底,重要的还是争取荣誉(以及争取安全吧如果算上这届的话。。)慢着,为什么“奖牌颁发给比赛的前三名”这样的常识也要写进规定里啊?因为不是每一届奥运前三都有奖牌的。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季军就啥都收不到。那时也没有金牌——冠军得银牌而亚军得铜牌(至于为啥,有说法说这是因为那时人们觉得银比金要贵重[1],然而也有另一种说法称那是他们没钱铸金的[2]…还有说法是在体育赛事放金这样珍贵的东西不行[3])。 冠军奖牌长这样:接下两奥运会的奖牌也是画风崎岖:1900年巴黎奥运,前三名都有奖牌了,不过奖牌是矩形的;1900奥运的大牌牌↑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奥运第一次给冠军颁发圆的金牌,但那一届的奖牌只有21克重(人民币一块钱硬币就有约6克重,21克的金牌算是一个大金镚?)1908年伦敦那届的奖牌也是21克,比1904年的还要小,不过厚一些。。1904奥运的小牌牌,直径37.8毫米
1908奥运的最小牌牌,直径只有33毫米而不管是大牌还是小牌,圆的还是方的,只要是从1896年雅典奥运会到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所有奖牌都是留到闭幕式才颁发的——“大家一起拿完才回家吧!”想想也是热闹。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责任编辑:杨旭_NT225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rank.medal.organisationName}}
{{rank.medal.goldTOT}}
{{rank.medal.silverTOT}}
{{rank.medal.bronzeTOT}}
{{rank.totalTOT}}
射箭男子团体决赛
中国游泳协会独家互联网媒体合作伙伴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运会金牌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