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老人偶而久坐膝盖疼是怎么回事起立 膝盖交锁 怎样锻炼胭肌

就是腰和屁股连接的那里两边比较痛而且有时候久坐站后躺下就躺不直必须得小腹使下劲像让骨头归位那样才舒服有时还疼站坐着都能发出声音请问这是不是腰椎小关节紊乱呢?现在能不能锻炼背肌呢?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疾病是长期座位,缺乏活动引起的。
建议到中医理疗的地方,正规整脊下。整脊前可以做X片的检查。感谢你的提问,希望帮到你,建议你坐到下课要出去活动下,不要长期一个姿势。医生询问:有多长时间了?
背部腰部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以及督脉所过,不知道你是男是女,如果是女的,可能就跟爱美有关系,现在的商家为了赚钱,衣服做的短,长期把腰部受凉而引起的,如果是男的多半...
腰酸腰痛主要是肾虚引起,腰为肾之府肾主骨冲髓开窍于耳,骨病多于肾有关,肾精易藏不宜泄,久泄比虚,长期的肾虚又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形成脾肾气虚或脾肾阳虚,脾肾虚弱容...
有可能是,不要久坐,要卧床休息1
答: 我的坐骨神经时不时的疼请问是怎么回事?
答: 能吃。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纤维环破裂,造成髓核突出,形成血肿、水肿压迫或粘连坐骨神经引起的腿脚放射疼痛,中药接骨散是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好选择。早...
答: 你都肌肉萎缩了吃这些就根部不管用
答: 你好 你这样的情况要考虑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不重的话,可以保守治疗,例如平躺,牵引等,不要随便做推拿,会加重损伤。建议你应首先...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最近久坐起来后膝盖有异物感,活动一会感
发病时间:一年以上
病情描述:最近久坐起来后膝盖有异物感,活动一会感觉消失。4年前因跳远关节交锁,一度起床后难以下蹲,后自愈,但时而还会有异物感。
你好,目前的症状建议及时的X片检查,很重要,还是有助于诊断的,继续观察吧
症状常识&·&关节交锁
  (nausea)是一种可以引起...&
精选问题 查看更多&&我爸爸今年56岁,今年经常腰背疼,特别是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后来去医院医生说是得了骨质疏松。请问严重骨质疏松能治好吗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骨质疏松的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
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都有利于钙的吸收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最佳答案提问者采纳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李瑞芳|擅长: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你好!骨质疏松...
答: 牙髓炎要做根管治疗吗?
答: 能吃。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纤维环破裂,造成髓核突出,形成血肿、水肿压迫或粘连坐骨神经引起的腿脚放射疼痛,中药接骨散是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好选择。早...
答: 你都肌肉萎缩了吃这些就根部不管用
答: 你好 你这样的情况要考虑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不重的话,可以保守治疗,例如平躺,牵引等,不要随便做推拿,会加重损伤。建议你应首先...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30岁后关节开始退变,这些保护关节的常识,年轻老年都要学!
本文指导专家:广东省中医院 骨科 主任医师 许树柴
本文来源:广州互联网医院订阅号(weiyiguangdong)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目的是要提醒人们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共有100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两种。目前全世界关节炎患者约有3.55亿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在我国,约有1.2亿人患有骨关节炎,几乎每10人中就有一个。50岁以上者40%—50%患有骨性关节炎, 60岁以上者约 60%患有骨性关节炎,75岁以上者80%患有骨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这么高发,应该如何更好地预防、治疗和护理呢?今天我们请到广东省中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许树柴为大家介绍一下。
什么是骨(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简称OA)又称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骨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骨关节炎以手的远端和近端指间关节、膝、肘、肩关节、髋关节、颈椎、腰椎等脊柱关节容易受累,而腕踝关节相对较少发病。许医生指出,目前,骨性关节炎的部位主要在膝关节。
哪些人容易得骨关节炎?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可能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发病率与年龄、性别、职业、遗传等因素都有关,具体来说,以下人群多发:
1、老年人发病率高,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世界范围内骨关节炎患病率出现了一个新特点,即发病年龄逐步年轻化。
许医生指出,其实从30岁软骨已经开始早期退变,等到出现临床症状时再注意可能为时已晚。所以年轻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关节以计长远哦!
2、女性比男性多见,特别是绝经后女性。
55岁以后女性患者明显增多而且其所患骨关节炎的程度也较为严重,因此有人认为内源性雌激素的减少可能是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之一。
3、肥胖者易患骨关节炎。
因为肥胖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肥胖女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是正常女性的4倍。
4、遗传和种族因素。
西方人髋关节骨性关节发病率高,而东方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高。
5、特殊职业人员。
如矿工、重体力劳动者、长期野外工作的地质工作者、职业运动员、或舞蹈演员等,因为关节的过度应用和劳损而导致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的症状
1、关节疼痛
仅表现为上下楼梯或者下蹲起立关节乏力、或者酸痛,天气变化或秋冬季节症状比较明显。
出现清晨起床时关节酸胀疼痛、或者关节僵硬,稍事活动则消失,以后又在活动后发生疼痛、或者疼痛加重。
疼痛会随时间的推进而逐渐加重,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与睡眠。
2、关节强硬
早期偶尔出现,以后则经常发作且逐渐恶化,清晨起床或休息后症状较重,甚至不能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可以减轻,慢慢可以解除僵硬。很多老年人会膝关节屈曲下蹲困难、下蹲后起身困难。
3、出现跛行
因关节疼痛以及畸形致患者步态改变,甚至跛行。
4、滑脱感与交锁感
多因关节内游离体关系,关节滑囊缘卷入关节也可出现滑脱感觉,如游离体卡入关节间隙则会出现交锁现象。
5、关节肿胀
只在表浅关节可以见到如膝关节、肘关节等。多见于炎症急性发作期,严重的才会长期关节肿胀疼痛。
6、发生畸形
发生在髋关节时,会发现下肢逐渐变短;
发生在膝关节时,膝关节会内翻畸形,双侧膝关节同时涉及时,可见“O”形腿。
提醒:这种病严重者可致残,在美国50岁以上的人中,骨关节炎是仅次于心脏病导致工作能力丧失的第2位原因。
骨关节炎的发病原理
总的来说,是因为软骨被破坏,然后骨组织增生,形成骨赘,导致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甚至僵硬等临床表现。
第一阶段 软骨的变化
关节软骨是玻璃样,日常生活中软骨会自然磨损,正常情况下磨损与再生维持平衡。但软骨的再生能力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存在个体差别)。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多发骨关节炎的原因所在。
第二阶段 骨质的变化
表层软骨磨损,导致深层钙化软骨增生,周围血管入侵活跃而形成新骨。负重区软骨下松质骨反复受压,骨小梁萎缩,吸收,产生囊性病变。
第三阶段 滑膜的变化
早期可能没有变化,但到了晚期滑膜会增生变厚,绒毛状改变关节囊纤维化,渗出导致关节肿胀,进一步纤维性变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最后软骨会成片脱落导致关节游离体(交锁,卡住)。
骨关节炎的治疗
目前治疗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延缓进程及矫正畸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病情发展。常用的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包括:
1、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止痛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NSAIDs)、阿片类、氨基葡萄糖、双醋瑞因以及透明质酸制剂等。
2、物理治疗
包括冷敷法、热疗法、理疗仪、针灸、蜡疗、水疗以及按摩等。
3、外科手术治疗
早期主要针对继发性骨关节炎的病因,并起预防骨关节炎发生的作用,中期主要是关节清理术和骨软骨移植术,晚期手术包括关节置换术、关节成形术和关节融合术等。
4、中医药治疗
主要以疏风通络,活血止痛为主,适当调补肝肾以强筋健骨。
总之,要坚持早诊断、早治疗及长疗程的原则。在出现症状、关节软骨尚未发生明显病变、关节间隙尚未变窄及骨赘尚不明显的程度,就开始预防和综合性治疗,并且要坚持长期随访。
骨关节炎的预防及护理
天气变化时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久居潮湿环境,避免久坐、久站、过多下蹲,座椅位置升高,如厕时使用坐厕,选择软鞋底有弹性的鞋,借助工具辅助行走等。
保持进食蛋,奶,肉食等含钙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增加多种维生素的摄入;经常户外运动保持充足日晒以促进维生素D形成。根本没有什么“发物”之说。
有益的锻炼:游泳、散步、骑自行车、仰卧直腿抬高或抗阻力训练、以及不负重位关节的屈伸活动。
有害的运动:增加关节扭力或关节面负荷过大的训练如爬山、爬楼梯或反复下蹲起立等活动。
适当减肥,减轻关节负荷。
如有关节不适,及时就医。
更多权威健康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广州互联网医院订阅号(weiyiguangdong)”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广东省中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二沙岛医院骨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硕士导师。擅长:各种严重的创伤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手术、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手术,骨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骨折脱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晚期的关节置换手术、特别是髋/膝人工关节返修手术。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颈肩腰腿病防治500问(下篇)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腰腿痛。最早有记载的是Kocher在1886年解剖一个从
  30m高跌下的患者,看到了椎间盘突出。本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与年龄、性别、职业有关系吗?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其中约有80%发生在20~4
  0岁之间,因为椎间盘的退化,特别是纤维环的退变此时已经开始,加之青壮年的运动量相对大,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机会也多。另外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发生在20岁以下及60岁以上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一般认为男性与女性之比为4~12∶1,这主要是因为男性劳动强度大,腰部活动范围较大,腰椎劳损重、退变重等原因。女性产前、产后及更年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期,特别是怀孕后期,由于腹内胎儿不断长大,造成孕妇腰椎过度前凸的姿势,而增加了腰部的负担。产后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尚未恢复,骨关节及韧带都较松弛,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更年期妇女,因为内分泌的改变,骨质疏松及骨关节、韧带退化等,也可导致发病率增高。
  从职业上来看,以往认为工人发病者居多,但目前各人体力劳动不能完全以工、农、干部区别,经常从事弯腰劳动,驾驶员的腰部颠簸和右侧手足劳累重,皆易导致腰椎间盘受损。一般认为从事重体力劳动者椎间盘退变重。但是,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也并不很低,这可能与脑力劳动者长期处于坐位和活动量相对少有一定关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是腰痛及腿部放射性疼痛。但由于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椎管管径、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临床表现也有一定差异。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此症状。患者自觉腰部持续性钝痛,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一般情况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适度活动或慢步行走,另一种为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位息,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2)下肢放射痛:80%患者出现此症,常在腰痛减轻或消失后出现。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重者可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可行走,呈跛行状态;重者需卧床休息,喜欢屈腰、屈髋、屈膝位。
  (3)下肢麻木、冷感及间歇性跛行:下肢麻木多与疼痛伴发,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单纯麻木,有少数患者自觉下肢发冷、发凉。主要是因为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所至。间歇性跛行的产生机理及临床表现与腰椎管狭窄相似,主要是由于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症状。
  (4)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中央型髓核脱出症,临床上较少见。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碍。女性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萎。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全性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哪些位置?
  腰椎间盘突出症,90%以上涉及最下两个椎间隙。国内外都以下位两个椎间隙多见,这一方面是因下位两个间隙劳损重,退变多,易突出,另一方面是腰5及骶1神经在椎管内分别跨越下位两个椎间盘,当椎间盘突出时,压迫牵拉神经根产生典型的临床症状,易于被临床发现。
  有人通过研究髂嵴间线高低与下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相关问题,证明腰5骶1或腰4~5椎间盘退变率与髂嵴间线的位置高低有关。髂嵴间线高者,腰5骶1退变差,而腰4~5退变重;髂嵴间浅低者,腰5骶1退变重。
  另外,多数统计资料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容易发生在左侧,主要原因可能是多数人在运动和劳动时,右手用力,右侧腰背肌肉紧张力较强,椎间盘相应在右侧所受的压力较大,挤压的力量传导至左侧,可使左侧纤维环撕裂,并将髓核挤至左侧而造成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出现哪些体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有两组,一组是腰部及脊柱体征,另一组是神经根体征。
  (1)腰部及脊柱体征
  ①脊柱侧弯:患者脊柱多有侧弯,侧弯是使神经远离突出物,使压迫缓解,减轻疼痛的保护性措施。
  ②腰椎曲度改变: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甚至可向后凸,这也是为减轻疼痛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③脊柱活动受限:脊柱各方向活动,如后伸、前屈、侧弯及旋转,均有不同程度限制。
  ④压痛点:腰椎间盘突出症棘旁可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压痛明显处在患侧相应棘旁。有人统计:压痛有放射痛的出现率为61.5%,只有压痛而无放射痛的为38.5%。
  (2)神经根体征
  ①直腿抬高试验:其阳性率为90%以上,且都在15°~65°之间即出现放射痛,对本症是一个有用的体征。
  ②抬头屈颈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平放,慢慢抬头屈颈,此时出现下肢放射性痛即为阳性。
  ③感觉障碍:被挤压的神经根支配区有感觉(包括痛觉、触觉及温度觉)障碍。椎间盘突出主要侵及下位两条腰神经及骶1神经根,确定感觉改变区,有利于定位。
  ④运动障碍:受侵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功能常减低。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使所支配的FEC7及趾背伸力减弱,占病例总数的71.5%。骶1神经根受损时,趾及足跖屈力减弱,常不能单用患侧足尖着地站立。
  ⑤反射改变:膝反射在腰3、4椎间盘突出症时可降低,在腰4、5椎间盘突出时可无改变,但也可出现亢进或减退。腰5骶1突出时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者可达85%。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什么会发生脊柱侧弯?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多数患者弯向患侧,少数弯向健侧。这主要是因为髓核突出的位置不同,神经根为躲避髓核的压迫,以减轻疼痛症状,保护性地使腰部脊柱发生不同方向的侧弯。
  椎间盘和椎体的关节突是脊柱运动的基础,椎间盘髓核的张力和关节突关节的压力及周围韧带的张力,在脊柱处于任何状态体位时都是互相平稳地保持椎体之间关节的稳定,构成脊柱的内在平衡。脊柱前、后、侧方的肌肉群是控制脊柱活动的主要力量,可使脊柱在各个姿势维持协调和稳定,称之为外在平衡。人直立时,从前后方位看脊柱应正直无侧弯,一旦髓核突出,破坏了脊柱的内在平衡,会使内、外平衡失去协调,导致两个椎体相对位置改变。椎体位置改变导致棘突和关节突的相对位置改变,表现为棘突偏歪和关节突错缝,使脊柱在外观上发生侧弯。此外,髓核突出后,腰肌都有不同程度的痉挛,腰肌痉挛若是单侧的,则对侧腰肌相对松弛,故发生侧弯,如双侧腰肌痉挛,可使腰部生理性前凸加深或变直,或向后弓腰。所以腰肌痉挛不仅可改变腰部的生理弯曲,还可造成侧弯。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有哪些压痛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在腰部和腿部有压痛点,腰部压痛点常在患椎旁和椎间盘所在间隙,腿部压痛点沿坐骨神经走向,可在下列穴位上找到:
  居FDDD:在髋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委中:在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飞扬:右小腿后面,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直上7寸处。
  临床上常取这些穴位进行针灸、按摩、理疗等治疗,以缓解病情。
  什么是直腿抬高试验?
  患者双下肢伸直仰卧,检查者一手托于一侧腿踝部的后方,另一手压于膝前方,在保持膝关节伸直的同时,用托于踝部的手将下肢徐徐抬高,直至患者感到下肢有放射性疼痛及检查者感到有明显阻力,此时下肢与床间所形成的角度,即为直腿抬高度。
  一般正常人直腿抬高可达90°左右,并且不发生疼痛,直腿抬高的程度在个体间可有较大差异,舞蹈演员、练武功者、杂技演员等直腿抬高往往可超过90°,幼年人、青年人直腿抬高也常大于中、老年人。如抬不到70°,患者即有电击样疼痛或腰痛,即为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有何临床意义?
  直腿抬高试验多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侧隐窝狭窄、腰椎后小关节增生、腰椎神经根管狭窄及黄韧带肥厚等刺激或压迫腰神经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其原理是当直腿抬高时,坐骨神经受牵拉而紧张,加重了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坐骨神经来源于第4、5腰部神经根及第1、2、3骶神经根,临床最多见的腰4、5之间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第5腰神经根,引起的疼痛和麻木感主要在小腿外侧,而腰5
  骶1间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第骶1神经根,引起的疼痛和麻木感常以小腿后侧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呈阳性,如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此试验可能是阴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表现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就是拍腰椎正侧位X线片。它除了可帮助诊断,还特别有助于与其他疾患的鉴别诊断。例如:腰椎结核、肿瘤、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退变性骨关节病等,均可通过X线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大致区分。因为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均属软组织,所以,X线片上是不显像的,看不出髓核是否突出,因而有的医生认为腰椎间盘拍X线片主要用于排除腰椎肿瘤、结核、畸形等,其实不然,虽然纤维环、髓核不显像,但由于椎间盘突出,引出腰椎部位许多改变。根据这些,通过X线片,再结合查体,可以帮助推断是否有椎间盘突出,常见的改变是:
  (1)序列的改变:最常见的是腰椎侧弯畸形,有时X线片表现生理弯曲消失而无侧弯。
  (2)椎间隙的改变:随着腰椎侧弯的出现,椎间隙也出现不等宽,凹侧窄、凸侧宽,前方窄、后方宽。突出的椎间盘不一定是椎间隙变化最明显的部位,而常是在变化最明显间隙的下一个间隙是突出间隙。椎间隙绝对变窄是椎间盘退化所引起的,病史较长的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此变化,但结核也可使椎间隙变窄,且结核的椎间隙变窄更为多见。
  (3)椎体后翘和骨质增生唇样变:这种征象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后翘与唇样变不同,它是椎体后缘稍稍突出而无骨质增生硬化。唇样变是椎间盘退行性变或突出后引起椎体缘软骨增生和韧带附着处骨化而形成骨性突起。
  (4)"游离"骨块:椎体后缘游离骨块比较少见,骨块向后突出或游离在椎管内。
  (5)脊柱不稳:在侧位片上若发现椎体后缘的序列在两个椎体间有轻微的前后移位时,应高度怀疑腰椎不稳,椎间盘突出时有时发生椎体不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影像检查有哪些?
  X线检查是最老的影像检查法,目前仍是一种不能取代的方法。
  特种造影检查也是较老的技术,但诊断准确率较高,即使有了CT等检查方法的出现,它的确诊率也不比CT差,目前仍是不能废除的一种检查方法。常用的有脊髓造影、髓核造影、静脉造影、硬膜外造影、神经根造影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带有危险性、诊断符合率较低的方法已极少使用。
  B型超声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是近10年来的事,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B超在各医院普及率高,操作简便,无痛苦,无创伤,可反复检查。有报道B超的准确性可达80%左右,B超还可和椎管造影相结合而提高诊断率。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简称CT),主要是通过多个或单个X线束对腰椎部位进行断层扫描,根据穿透各种不同组织后的
  X线强度不同,再通过转换装置和电子计算机处理而呈现特殊的断层图像。CT为非侵入性检查,患者无痛苦,可较明确地反映突出的部位,但因检查节段不能过多,需先准确选定检查节段,而且由于CT扫描仅代表几个断层的断面,所以,有时会将几个断层间的病变遗漏。
  磁共振主要是通过测定各组织中运动质子的密度差来判定病变部位,诊断范围较其他检查更为广泛,对病人无危害,诊断准确率也高,但它对含水少的组织显影还不如CT清楚,故应与
  CT配合使用,诊断更准确。
  什么是椎管造影?
  椎管造影是利用碘剂或空气作对比剂,注入蛛网膜下腔(髓腔造影)或硬膜外腔后,照X线片以显示其中病变的检查法。椎管造影术不但对诊断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有很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能排除椎管内肿瘤及其他占位性病变。但因为造影剂能刺激蛛网膜,多少要产生一些症状。故拍片后或手术时应将注入的造影剂尽量吸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问题是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及随之而产生的神经根周围无菌性炎症。理想的方法是既解除压迫,又促使炎症消退,且不增加病人痛苦。若压迫未能完全解除,只要炎症消退,也可获得基本治愈,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对不同的患者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
  从西医角度来看,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常用的非手术疗法包括:卧床休息法、牵引法、挤破疗法、硬膜外腔注射氢化考的松类药物、椎间盘内注射氢化考的松、经皮腰椎间盘吸出法、髓核溶解治疗。手术疗法则包括融合术、减压术、后路手术等。
  从中医角度来看,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中草药、膏药、针灸、推拿按摩等,均为非手术疗法,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推拿按摩。
  哪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大部分经过正规的保守治疗,均可治愈,一般只有约20%的患者需手术治疗,下例情况的患者不宜采取手术治疗。
  (1)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较轻,休息后可明显好转,病程虽然可持续较长时间,但对生活工作影响较小,容易治愈者。
  (2)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或多次发作,但疼痛不是十分剧烈,未经过保守治疗者。首次发病者,除了患者有明显的马尾神经损害症状(即下肢肌力减弱,甚至瘫痪,相应的感觉障碍及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小便失禁,排尿障碍等症状),否则不宜手术。
  (3)全身或局部的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如年龄偏大,身体状况欠佳,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有广泛的肌筋膜炎、风湿等症状者。
  (4)未曾明确诊断的患者,如有的患者临床怀疑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不十分典型,椎管造影或CT、MRI等均未发现有椎间盘突出者,这时可边观察,边治疗,不宜手术治疗。
  (5)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或糖尿病,或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但上述情况也不是绝对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手术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常用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手术可较彻底地消除压迫脊神经等周围组织的突出物,从根本上解除腰腿部的临床症状。那么哪些腰椎间盘突出症应采用手术疗法治疗呢?以下几种情况是手术的适应症:
  (1)症状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不能接受牵引,按摩等非手术疗法治疗者。
  (2)有广泛肌肉瘫痪、感觉减退以及马尾神经损害者(如鞍区感觉减退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有完全或部分截瘫者。这类患者多属中央型突出,或系纤维环破裂髓核碎块脱入椎管,形成对神经根及马尾神经广泛压迫,应尽早手术。
  (3)伴有严重间歇性跛行者,多同时有椎管狭窄症,或X线平片及CT图像显示椎管狭窄者,非手术疗法不能奏效,均宜及早手术治疗。
  (4)合并腰椎峡部不连及脊椎滑脱者,宜手术摘除病变髓核组织,同时作对侧椎板及棘突间植骨融合术。
  (5)对反复发作的中青年患者,为使其尽快恢复劳动能力,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对老年及体弱患者手术适应症应从严掌握。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如何选择麻醉方法?
  麻醉方法的选择各家不一,有全麻、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腰麻、局麻和复合麻醉,有局麻加腰麻、局麻加全麻等。
  麻醉的根本目的是使病人在无痛下顺利迅速地完成手术。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手术方式来选择麻醉,各种麻醉均有优缺点。
  (1)全麻:目前对于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方法已很少采取此种麻醉。但在用显微外科的手术方法作髓核摘除时,为了使病人保持术野部位不活动,需用全身麻醉。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能使病人在术时无痛,但在牵拉神经根时有镇痛不全的表现。若是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需经切开硬膜摘除髓核时,则不适宜。因硬膜外高浓度大剂量麻醉用药进入蛛网膜下腔,将导致脊髓麻醉用药量过度,易发生麻醉意外。
  (3)腰麻:产生脊髓麻醉的效果,不仅受累神经麻醉,整个马尾神经也全部麻醉。
  上述两种麻醉,均要求术前和术中准确定位神经受压部位。同时术中万一误伤神经也不易为术者所察觉。
  (4)局麻: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手术,当牵拉神经根时患者甚痛。其优点为依据术中所见及患者清醒的感觉状况下,来正确定位受累的神经根,并能发现临床和X线检查遗漏的髓核突出,可以避免误伤神经根。
  由于牵拉神经根局麻的镇痛较差,为此在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后,摘除髓核时,可用普鲁卡因50mg注入蛛网膜下腔作腰麻或用氯胺酮50mg静脉内注入全麻,发挥短暂完全的镇痛作用。在此时间内牵开神经根后摘除髓核。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后应注意什么?
  有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后,认为引起疾病的病灶已清除,身体即可恢复如正常人一样健康。其实,手术只是将腰椎间盘突出的那部分,也就是无法还纳回原位的那些突出物除去,是加速治疗进程的一种方式,也就是使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机体恢复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程度,以利于患者进一步用其他康复手段来巩固和增强疗效。手术后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手术后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床铺最好用硬板床,卧床时间约为4~5周,可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及切除组织范围而定。②手术后早期翻身应由护理人员协助,不宜自行强力翻转,以保证腰部筋膜、肌肉、韧带愈合良好。③充分卧床休息后,可在合适的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度活动,如手术中有植骨,则宜用石膏背心固定3~4
  个月,待植骨充分愈合后再下地活动。④在恢复期,患者要逐渐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并注意纠正不良姿势,注意腰背部活动的自我保护,以防止疾病复发。⑤手术后,脑力劳动者可在2~3个月后逐渐恢复工作,体力劳动者则应在3~4个月后才能开始工作。工作应由轻到重,工作时间由短到长,并避免做强烈的弯腰或负重活动。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会有并发症吗?
  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摘除术,要求术者要良好地掌握局部解剖基础知识,有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轻柔而精细的手术技巧以及随机应变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病例中,少数患者由于诊断定位、操作技术等原因,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合并症,这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了手术的效果,甚至出现患者因手术并发症而死亡。但是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详细检查,明确定位,术中认真操作,遵守术后注意事项,那么手术合并症是可以避免和尽可能减少发生的。
  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有哪些?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并发症有以下几类:
  (1)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尤其是椎间隙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很大,恢复时间长,一般感染率为14%左右。主要表现是:原有的神经痛和腰腿痛症状消失,5~14天后发生剧烈的腰痛伴臀部或下腹部抽痛和肌肉痉挛,不能翻身,痛苦很大。
  (2)血管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血管损伤,主要发生在经后路手术摘除椎间盘时造成。若经前路腹膜内或腹膜外摘取椎间盘时,由于暴露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或髂总动、静脉,反而不易误伤这些大血管。血管损伤的原因,多系用垂体钳过深地向前方摘除椎间盘组织,结果组织钳穿过前侧纤维环,钳夹大血管后造成血管撕裂伤。
  (3)神经损伤:腰椎间盘突出时,受压神经根本身即因椎间盘组织的压迫,髓核物质的化学性刺激而充血、水肿、粘连等呈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因此在手术后,可有神经症状较前加重的可能,有的则是因手术操作而引起的神经损伤。神经损伤可分为:硬膜外单根或多根神经损伤、硬膜内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损伤、麻醉药物损伤。
  (4)脏器损伤:腰椎间盘摘除时,单纯脏器损伤少见,几乎均是血管损伤时伴有其他脏器损伤,如输尿管、膀胱、回肠、阑尾等。
  (5)腰椎不稳:在行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一部分病人中,坐骨神经痛消失而腰痛持续存在,其中一些原因是由于腰椎不稳,表现在腰椎前屈时出现异常活动。所以对于腰痛症状严重的,在功能性运动腰椎摄片时,有明显脊柱异常活动的病人,应行脊柱融合术,解决脊柱不稳定所致的腰痛。
  (6)脑脊液瘘或脊膜假性囊肿:多由于经硬膜内手术,硬膜缝合不严,或硬膜切口处不缝合而用明胶海绵覆盖硬膜切口处。脑脊液瘘多在术后第3~4天时发生,除应用大剂量抗菌素及保持切口敷料干净外,局部采取加压包扎措施,即在更换敷料后,将其四周及中央用宽胶布加压固定,约2~3天后可停止。硬脊膜假性囊肿多在术后几个月内出现腰腿痛,在手术疤痕处或腰骶部有球形囊样物与硬膜粘连。肿物囊壁薄而发亮,呈粉红色,肿物边缘增厚,肿物有微孔和椎管由硬膜下腔相通。压迫囊样肿物,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现脊膜囊样肿物应防止破溃引起蛛网膜下腔感染,并应行硬膜修补术。术后卧床取头低足高位7~8天,待硬膜修补处愈合。手术效果良好。
  育龄妇女腰椎手术后还能生育吗?
  育龄妇女患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手术时,有些担心腰椎手术后是否会影响生育。从较直接的角度讲,手术位置与女性子宫并无什么关系,所以术后是不会影响生育的。但是,妇女妊娠过程中,渐渐增大的腹部体积所构成的重量及距椎间盘中央的力臂延长可使腰部负荷增大,这对正常怀孕妇女已构成较大负担,对于腰椎术后怀孕妇女来说,术后腰椎本身已存在一定不足,再加上妊娠的负担,腰部负担会更重一些,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腰痛,有的会刺激脊神经等组织传导至下肢而引起下肢疼痛,但孕妇只要休息就会有好转,分娩之后,这种症状也会消除。
  所以,做过腰椎手术的育龄妇女,在妊娠期间应注意自我防护,如保证休息及较好地注意身体姿势等,而且产后也要特别注意腰部防护,以避免腰痛的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疗法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推拿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临床中应用也很广泛,就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言,推拿的治疗原则有以下三点:①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椎间盘外界的压力,促使突出物回纳,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②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松解粘连,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③加强局部气血循环,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正常的功能。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方法是什么?
  常用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是:
  (1)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患者俯卧位。医生在患侧腰臀及下肢用轻柔的扌衮、按等手法治疗,促使患部气血循行加快,加速突出髓核中水分的吸收,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也可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
  )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患者仰卧位。医生用手法或机械进行骨盆牵引,使椎间隙增宽,降低椎间盘内压力,甚至出现负压,促使突出物回纳,同时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3)增加椎间盘外压力:患者俯卧位。医生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腰部,使腰部振动,然后在固定患部的情况下,用双下肢后伸扳法,使腰部过伸,目的在于促使突出物回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
  (4)调节后关节、松解粘连:医生用腰部斜扳或旋转复位等手法,以调整后关节紊乱,相对地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由于斜扳和旋转复位时,腰椎及其椎间盘产生旋转扭力,从而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在反复应用中,可逐步松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粘连。在仰卧位时,用强制直腿抬高以牵拉坐骨神经和绳肌,对松解粘连可起一定作用。
  (5)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患者俯卧位。医生沿受损神经根及其分布区域用扌衮、按、点、揉、拿等方法,促使气血循行加快,使萎缩的肌肉及麻痹的神经逐步恢复正常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有哪些?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一种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毫针疗法:取穴为大肠俞、阿是穴、委中、阳陵泉、关元俞。臀部疼痛者加环跳,大腿后侧疼痛者加殷门,大腿外侧疼痛者加风市,小腿疼痛者加承山。手法均用泻法,大肠俞、关元俞直刺1.5寸,使针感向下肢传导;阿是穴、委中、阳陵泉直刺1.0~1.5寸,可配合三棱针委中放血。
  (2)耳穴疗法:取穴为腰骶椎、臀、坐骨神经、神门。毫针刺入后用强刺激,留针10~20分钟,也可用耳穴压丸法。
  )穴位注射疗法:取局部压痛点,用10%葡萄糖10~20ml加维生素B1100mg,在压痛点按一针多向透刺法,分别向几个方向注入药液。每3~4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4)艾灸疗法:取穴为肾俞、环跳、阳陵泉,用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或用温针灸。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注意什么?
  推拿疗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多种疾病均可采用,对有些疾病的疗效可胜于其他治疗方法,但推拿疗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在某些病理情况下使用可使病情加重,甚至造成医疗事故。所以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神经根严重充血、水肿,推拿后可刺激神经根使症状加重。所以急性期前3天最好不用推拿治疗。②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典型者,应绝对禁止推拿,以免造成严重后果。③对于某些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有明确的定位诊断,还要参考CT片,或核磁共振等资料,在对突出物的大小、部位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可慎用推拿治疗。④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外伤,有脊髓损伤症状者,推拿疗法可加剧脊髓损伤,故应禁用。⑤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骨折、骨关节结核、骨髓炎、肿瘤、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推拿疗法可使骨质破坏、感染扩散。⑥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或有严重皮肤病、传染病,怀疑有结核、肿瘤等情况时,应禁用推拿疗法。⑦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出血倾象或血液病患者不宜予以推拿治疗,否则可引起局部组织内出血。⑧妊娠三个月以上的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禁用推拿治疗,以防流产。妇女在月经期也不宜采用推拿疗法。
  如何运用反背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反背法是利用反背时患者腰以下的自身重量进行一段时间的持续牵引,使椎间隙增大,再由被动的腰部前后抖动和左右摇晃,从而松解神经根的粘连,创造突出组织还纳的机会。操作方法如下:
  第1步:医生与患者背靠背站立,屈肘,二人双肘互相勾紧,医生臀部与患者臀部相对,然后医生稍向前弯腰,将患者反背起来,以医生臀部抵住患者腰部。
  第2步: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医生逐渐增加腰部前屈的幅度和运动速度,并有节奏地进行快速前后来回顶腰的动作30~40次。
  第3步:在第2步的基础上,患者腰部已得到一定的牵引,医生再通过自己躯体的左右晃动,使患者腰部以下同时产生左右摆动,如此重复20~30次。
  在整个反背治疗中,患者若疲劳,可适当休息片刻再继续完成操作。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反背疗法后,患者需卧硬床休息3周。避免腰部前屈运动,在卧床休息期间可逐渐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
  什么是踩跷法?
  医生应用自身的重力,双脚着力于施治部位的踩踏,称为踩跷法。动作要领如下:
  患者俯卧,在胸部和大腿部各垫3~4个枕头,使腰部腾空。医者双手扶住预先设置好的横木,以控制自身体重和踩踏时的力量,同时用脚踩踏患者腰部并作适当的弹跳动作,弹跳时足尖不要离开腰部。根据患者的体质,可逐渐加重踩跷力量和弹跳幅度,同时嘱患者随着弹跳的起落,配合呼吸,跳起时患者吸气,踩踏时患者呼气,切忌屏气,以防踩伤。踩踏速度要均匀有节奏。
  踩跷法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踩踏法可舒筋活血,疏经通络,解痉止痛。临床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但本法刺激量大,应用时必须谨慎,对于体质虚弱,或合并心血管疾病、肝脾肿大、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脱位、炎症、肿瘤)等骨质病变及骨质疏松的患者应禁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用气功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自己进行气功疗法,以增加疗效,早日康复。这里介绍一下简单的方法,供患者参考练习。
  (1)仰卧式:仰卧于硬板床上,双手重叠,掌心向下,置于上腹部;双下肢伸直,两足跟相距一拳,全身放松。呼吸采用鼻吸口呼。以第五腰椎棘突定点,吸气时意念脊柱向上伸引,呼气时意念臀部及双下肢下沉。反复49次。
  (2)健侧卧式:继仰卧式向健侧翻身,健侧之手扶头代枕,下肢微屈。患侧之手捂住同侧秩边穴,下肢屈曲,足弓部置于对侧小腿中部,膝部轻贴床面。全身放松,轻闭双唇,以鼻自然呼吸。首先意念在健侧坐骨神经通路(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使健侧坐骨神经部位的通畅舒适感印入脑海,共19息。然后将这种通畅舒适感输入患侧坐骨神经通路意念中,在手掌捂住的秩边穴上还产生一股暖流(如意念中不能产生,则可用手掌稍加摩擦即可产生)通行于坐骨神经通路,如此共49息。
  (3)仰卧蹬腿式:接前式,缓慢转身,重新改为仰卧位,双手重叠,枕于头下,双下肢同时屈髋屈膝上收,然后悬空蹬足,最初7次为宜,以后蹬次逐渐递增,但不能操之过急。
  腰椎牵引是怎么回事?
  腰椎牵引是利用牵拉力与反牵拉力作用于腰椎,通过向相反方向的牵拉来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目的。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主要是腰3、4、5,骶1间隙。根据研究表明,腰椎间隙在牵引后较牵引前增宽1.5~2.5mm,椎间隙的增宽可使其内成为负压,加之后纵韧带的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关系。椎间隙的增大,关节突关节的拉开,使椎间孔恢复正常的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牵引还可使腰椎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运动的刺激,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吸收、消退,还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压力。
  常见腰椎牵引的方法有哪些?
  腰椎牵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手法牵引、门框牵引、骨盆牵引及机械牵引。
  (1)手法牵引:为爆发性一次牵引,由于牵引力无法控制,牵拉需一定的技巧并且需要多人配合,如配合不好可影响效果,甚至造成医源性损伤,所以爆发性一次牵引已基本上被持续性牵引所取代。
  (2)门框牵引:患者两手攀门框,腕部可用布带保护,身体悬空,利用自身重量进行牵引。此法适用于青壮年男性患者。
  (3)骨盆牵引:在床一头安装两个滑轮,并使此床头垫高约20cm,使患者处于头低脚高位,患者带上骨盆牵引带后,通过滑轮每侧牵引重量约为5~10kg,这样可使患者借自身体重作反牵引。
  (4)机械牵引:目前有许多各种样式的自动牵引床、自控脉冲牵引床、振动牵引床、XQ立式自动控制腰牵引器以及能牵引、按摩、变换体位的多功能牵引床等。
  哪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适合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有效,但一定要选择好其适应症,因为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于牵引治疗的,只有下列情况才可牵引治疗:①
  初次发作并且病程较短的患者,一般病程不超过6个月。②病程虽长(超过6个月),但病状及体征较轻者。③由于其他疾病而不宜施行手术者。
  哪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适合牵引治疗?
  有下列情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不应进行牵引治疗的,以免发生意外:①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双下肢疼痛、麻木,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及鞍区麻木者。②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峡部不连或伴有滑脱者。③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全身明显衰弱的患者,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孕妇及妇女在月经期者。
  硬膜外腔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是什么?
  硬膜外腔激素封闭疗法是一种快速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其作用原理主要是注入硬膜外腔的激素可消除脊神经根周围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松解神经根周围的粘连,对抗突出髓核周围的无菌性炎性渗出物,起到止痛的作用。另外,有人用硬膜外造影证实,注入的液体可在硬膜外间隙向上、向下扩散,并沿椎间孔流出,扩散到神经根周围。因此,在注入的封闭液药量较大时,可产生液体压力,分离突出髓核与神经根之间的粘连,达到"液体剥离"的作用,使神经根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上剥离下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而止痛。此时封闭药液量一般要达300~1500ml。而且,封闭液中的麻醉药可解除腰部肌肉的痉挛而缓解肌肉症状。所以,硬膜外腔激素封闭疗法可集中封闭液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局部炎症处,发挥激素的消炎作用,达到缓解神经根刺激与压迫,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化学溶解疗法?
  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是国外医务工作者应用较多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且有较好的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是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注入椎间盘内,以期溶解病变的髓核组织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内的软骨粘液蛋白演变成胶原纤维组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进行的,但在损伤或手术的情况下,可加速这种生理退变。木瓜凝乳酶或胶原蛋白酶可达到此目的,木瓜凝乳酶或胶原蛋白酶可将髓核完全溶解,纤维环仅略变薄,对后纵韧带、骨和软骨盘也没有影响,这说明此两种酶对椎间盘组织的作用有很强的选择性,主要作用于髓核。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有哪些优点?
  髓核化学溶解疗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以下优点:①所使用的髓核溶解剂对椎间盘内组织的作用有很强的选择性,主要作用在髓核,不影响外层纤维环,对后纵韧带、骨和软骨盘也没有太大影响,因此相对安全。②应用髓核化学溶解疗法可使相当一部分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免受手术之苦而治愈。③治疗时间较手术疗法等常规治疗时间短,缩短了疗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有哪些适应症?
  髓核化学溶解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才能发挥作用,提高疗效。其适应症如下: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史在2
  个月以上。②经牵引、按摩等其他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经常复发,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患者。③虽有手术指征,但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因身体状况不易手术治疗者。④经过手术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或手术失败的患者。
  哪些情况下禁用髓核化学溶解疗法?
  下列情况下要禁止使用髓核化学溶解疗法:①对木瓜凝乳酶或胶原蛋白酶过敏者。②过去曾用过此酶治疗,再次注射有增加过敏反应者。③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的病人。④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足下垂、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者。⑤妊娠妇女或14岁以下的儿童患者。
  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并发症?
  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率在2%~3%左右,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过敏反应:①暂时性皮疹,发生于化疗后数天,无需特殊处理;②
  暂时性紫癜兼或有低血压,见于化疗后数分钟,激素静脉注射迅即消退;③过敏性反应,化疗后数分钟内出现:全身荨麻疹、严重低血压、支气管痉挛,应急用激素静脉注射。
  (2)椎间盘炎:可为化脓性椎间盘炎或无菌性椎间盘炎。前者对抗生素有效,后者原因不清,表现为腰背痛和椎间盘高度明显减小。
  (3)灼性神经痛:可能是穿刺针损伤神经根和神经鞘膜,使木瓜凝乳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通过损伤部位渗入到神经纤维内,造成化学性灼伤而引起的。
  (4)继发性椎间孔或椎管狭窄:经化疗后约50%的病人椎间隙明显变窄,导致椎间孔变小压迫神经根。由于椎间隙减小,硬膜外结缔组织形成,引起局部椎管狭窄。这表现在溶核治疗后早期症状明显缓解,但后期多出现腰腿痛。一般治疗后1~2个月内优良率可达85%~90%,6个月至2年后降为60%~70%,主要原因就是发生了髓核化学溶解后的继发性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腰围有什么好处?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卧床或牵引后,医生总要求患者佩戴腰围,那么,腰围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佩戴腰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主要目的是制动,就是限制腰椎的屈曲等运动,特别是协助背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保证损伤的腰椎间盘可以局部充分休息。特别是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局部的急性炎性反应和刺激,可有不同程度的肌肉痉挛,佩戴腰围后,减少了腰的活动,可起到加强保护的作用。合理使用腰围,还可减轻腰背肌肉劳损,在松弛姿势下,减轻腰椎周围韧带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改善椎间隙内的压力。
  经过卧床和牵引后的患者开始下床时,每次时间较短,运动量较少,运动范围也不宜太大,这时,佩戴腰围可使腰椎曲线保持较好状态,对加强疗效很有好处。
  佩戴腰围应注意什么?
  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他下腰部疾患的病人,在佩戴腰围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腰围的规格要与自身腰的长度、周径相适应,其上缘须达肋下缘,下缘至臀裂。腰围后侧不宜过分前凸,以平坦或略向前凸为好。不要使用过窄的腰围,以免腰椎过度前凸,也不要使用过短的腰围,以免腹部过紧。一般可先试戴半小时,以不产生不适感为宜。
  ②
  佩戴腰围可根据病情掌握时间,在腰部症状较重时,应经常戴用,不要随时取下,病情轻的患者,可在出外时,特别是要较长时间站立或一个姿势坐着时戴上腰围,在睡眠及休息时再取下。在症状逐渐消退、体征逐渐变为阴性以后,应去掉腰围,开始逐渐恢复腰的正常活动,一般整个使用时间以4~6周为宜。
  ③佩戴腰围以后应注意腰部活动,由于腰围仅限制了屈曲等方面的活动,而不能减少重力,所以戴上腰围仍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度活动,一般以完成日常生活、工作为度。对于手术后、严重腰椎骨折、脱位等患者,腰部活动要按医嘱进行,解除腰围也应经医生同意。
  ④在使用腰围期间,还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和减轻腰肌的萎缩。
  腰围能长时间佩戴吗?
  正常人体支撑腰椎的力量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腰、腹部肌肉,而不是外界所给予的支架。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其他腰病患者在得病初期,疼痛较重,需卧床时间较长,情绪不佳,行走困难,这时佩戴腰围不仅能支撑患者腰部,也可以"支撑"患者情绪,减轻其精神压力。但如果因此而产生依赖思想,则会很麻烦,因为长期使用腰围,可使肌肉和关节活动降低,继发肌肉的废用性萎缩,腰椎各关节不同程度的强直,导致活动度降低。其结果是患者不能离开腰围,否则疼痛加重,或是解除腰围后,萎缩的肌肉力量较弱,不能适应无腰围保护下的活动,并有可能造成新的损伤和劳损。所以,佩戴腰围一般为4~6周,最长不应超过3个月。
  什么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腰&#、腰&#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者,其发病率为5%左右,以腰3~4椎间盘突出为主。半数以上的病例有外伤史,既往曾行低位腰椎间盘手术者,可能诱发高位腰椎间盘突出。
  腰痛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症状,放射痛半数以上沿股神经到大腿前,少数达小腿内侧,
  1/3可沿坐骨神经放射。感觉减退区在股前及小腿前。股神经牵拉(伸髋或跟臀试验)半数出现疼痛,半数直腿抬高试验为弱阳性。股四头肌萎缩,膝站立不稳较为明显。膝反射丧失或减退。后中央型压迫马尾神经截瘫者较下腰段多见。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诊断治疗?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一般可通过病史、体检作出初步诊断,但其确诊需做进一步影像学检查。脊髓造影的诊断准确率为80%左右,CT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0%
  以上,疑难病例必要时应行MRI检查,其诊断准确率高于CT扫描。
  轻型病例可采用非手术疗法,但对反复发作,出现明显的神经损害表现者应行手术治疗。手术可取后路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以硬膜外摘除突出物,对腰&#椎间盘突出者,手术应注意勿损伤脊髓。
  什么是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髓核从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髓核和纤维环碎块聚集在后纵韧带下或进入椎管内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而引起临床症状者。一般认为发病率在10%~15%左右,突出水平以腰4~5最多。
  病程自数年至数天不等,病程长者多有反复腰痛或腰腿痛发作史,最后突然加重而瘫痪,短者多在扭伤或劳累后突然发病,2
  ~3天内即发生马尾神经障碍。患者脊柱常变平或后凸,呈强迫体位、截瘫重者卧床不起。直腿抬高试验虽可双侧皆阳性,但疼痛不如后外侧突出者重。感觉运动障碍涉及两侧下肢及臀部,跟腱反射消失,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脑脊液检查对高位者可出现梗阻征,低位者意义不大。髓腔造影可见梗阻处前方压迫、中断或变淡,或哑铃状中部变细。CT扫描和MRI对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价值,可显示受累的部位,突出物大小及马尾神经的受压程度。
  如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切除半椎板或全椎板,经患侧硬膜外或经硬膜腔摘除突出物。术中应暴露清楚,并保护神经根。发病缓慢、病期短、手术摘除顺利者恢复好,但小便及性功能障碍常拖延较久,甚至不恢复。
  什么是硬膜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椎间盘组织破入硬膜腔内者称硬膜内型或蛛网膜下腔型,都是后中央型,发病率较少。病人多有较长期严重的腰腿痛史,多为双侧,最后一次突然发作引起马尾神经瘫,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相似,但马尾神经损害较硬膜外突出为重。髓腔造影可见椎管梗阻,有的出现杯口状影,有的表现前方压迫。确诊后早日择期手术,作硬膜内肿块摘除术。由于粘连较重故应仔细分离马尾神经,有条件应作显微手术剥离。
  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何特点?
  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少见,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以下特点:
  (1)患者身材一般较同龄人高大。
  (2)多有明显外伤史,伤后即出现明显腰痛及腿痛。
  (3)在诊断方面,体征和影像学改变比症状可靠。患者有的症状很少,但客观体征多。有的既有明显症状,也有明显体征。在体检时所有患者均有明显体征,主要为腰椎侧弯,生理前凸消失,运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青少年脊柱活动度大,神经根可避免严重受压,患者双下肢感觉和腱反射改变往往不明显。CT扫描和MRI检查可证实突出物部位、大小和神经根及硬膜受压程度。
  (4)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其他脊柱疾患。
  (5)保守治疗往往无效,早期手术效果良好,可经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行突出物切除术或行经皮髓核切除术。术后症状缓解率为85%,优良率为8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怎样安排饮食?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生病而减少了一定的活动量,所以饮食的摄入量也应适当减少,特别是在急性期卧床的病人,除活动减少外,消化功能也明显降低,胃肠蠕动较慢,故应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肉及脂肪量较高的食物尽量少吃,因其易引起大便干燥,排便用力可导致病情加重。应少食多餐,每日可吃4~5次。如有咳喘病史,应少吃或不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咳喘而使腰腿痛症状加重。另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有烟、酒嗜好应及时戒掉,以利早日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何食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生活中可配合食疗,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海带25g,荔枝核15g,小茴香15g,青皮15g。加水共煮,每日饮服一次。
  (2)生韭菜(或根)500g。捣汁温服,每次500ml,每日2次。
  (3)淡菜300g。焙干研末,与黑芝麻150g炒熟,拌匀,早晚各服一匙。
  (4)芝麻15g,大米100g。将芝麻用水淘净,轻微炒黄后研成泥状,加大米煮粥。每日1剂,供早餐食用。
  卧床休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怎样下床?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也仍有大、小便等情况需要下床,怎样下床才能避免腰椎过度活动,减少腰部负担呢?患者仰卧位下床时,先将身体小心地向健侧侧卧,即健侧在下,两侧膝关节取半屈曲位,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的肘关节将半屈的上身支起,以这两个支点用力,患者会较容易坐起,然后再用手撑于床板,用臂力使身体离床,同时使半屈的髋、膝关节移至床边,然后再用拐杖等支撑物支持站立。按上述方法起床可使躯干整体移动,从而减少了腰部屈曲、侧屈、侧转等动作,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适。如病人难以单独下床,可在家属帮助下以同样方式下床。
  怎样保持良好的站立姿势?
  站立姿势不良,特别是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这样整个骨盆就会向前倾,使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再由两下肢传至足,以成为真正的"脚踏实地"。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可有效地防止髓核再次突出。
  劳动时应采取的站立体位是:膝关节微屈,臀大肌轻轻收缩,自然收缩腹肌,这样可使骨盆轻微后倾,腰椎轻度变直,减少腰骶角的角度,增加脊柱支撑力,减轻椎间盘的负担。
  长时间一个姿势站立是不可能的,可以改为"稍息"的姿势,即一侧脚向前跨半步,让体重放在一侧下肢上,而使另一侧下肢稍加休息,两侧交替。站立不应太久,应适当进行原地活动,尤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一旦发现不良站立姿势应及时纠正,良好的站立姿势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髓核再次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采取什么样坐姿?
  人类的坐姿五花八门,但并不是自己感到舒服的坐姿就是好的坐姿。正确的坐姿应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两下肢并拢。如有可能,最好在双脚下垫一踏脚或脚凳,使膝关节略微高出髋部。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则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并倚靠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太疲劳。久坐之后也应活动一下,松弛下肢肌肉。另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宜坐低于20cm的矮凳,应坐有靠背的椅子,因为这样可以承担躯体的部分重量,使腰背部相对处于松弛状态,减少腰背劳损的机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什么样的睡眠体位比较好?
  人的睡眠姿势大致可分为仰卧、侧卧和俯卧三种方式。仰卧时,只要卧具合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曲度变化不大。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左侧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睡眠中为了求得较舒适的体位,总要不断翻身,一夜约20~45次。俯卧位时胸部受压,腰椎前凸增大,易产生不适感。所以,一般以采取仰卧位和侧卧位为宜。有条件的患者,仰卧位时应在双下肢下方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同时也降低髂腰肌及坐骨神经的张力,这样能有效地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最佳体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选择何种床铺?
  正常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床铺的种类很多,过软的床铺在人体重量压迫下可形成中间低、四边高的形态,很容易造成腰背部肌肉张力的增高,日久则导致局部肌肉、韧带平衡的失调,直接影响腰椎的生理曲线,使椎间盘受力不均。因此,从治疗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角度出发,选用木板床较为合适。但单纯应用也可使腰椎产生轻度弯曲,在潮湿地区因透气性差而易引起垫被霉烂,所以一般使用时应将被褥铺垫得松软合适,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维持腰椎的平衡状态。另外,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火炕,也与木板床有相似的优点,还可通过加温以御寒,产生热疗作用,有利于放松痉挛的肌肉,缓解疼痛。
  什么是急性腰扭伤?
  因劳动或运动时,腰部肌肉、筋膜和韧带承受超负荷活动引起不同程度的纤维断裂,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急性腰扭伤。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的体力劳动者、运动员或偶尔参加体力劳动的人,常因动作不协调而罹患。本病以男性为多见。
  患者多有抬重物、弯腰、转身、失足、滑跌等扭伤史,损伤后一般都立刻感到腰骶部剧烈疼痛,甚至不能活动,但有的人当时疼痛不重,仍可继续工作,次日早晨往往因组织水肿、疼痛重而不能起床或活动。每遇腰部活动、咳嗽、打喷嚏、大喘气,甚至笑都可使疼痛加重。身体往往有一个特定的固定姿势,活动及翻身困难,为了减少疼痛,患者常用一手或两手撑住腰部以保护,行走时步履缓慢,迈步小,落脚平稳,表情痛苦。
  急性腰扭伤包括哪几类?
  急性腰扭伤从损伤的性质上来看,可分为扭伤和挫伤两大类,一般以扭伤较多见。均为突然遭受间接暴力所致,如搬运重物用力过度或体位不正而引起腰部筋肉瘀血郁滞,气机不通,或筋膜扭闪,或骨节错缝等。
  扭伤多发生于腰骶、骶髂关节、椎间关节或两侧骶棘肌等部位。腰骶关节是脊柱的枢纽,骶髂关节是躯干与下肢的桥梁,体重的压力和外来的冲击力多集中在这些部位,故受伤机会偏多。当脊柱屈曲时,两旁的伸脊肌(特别是骶棘肌)收缩,以抵抗体重和维持躯干的位置,如负重过大,易使肌纤维撕裂;当脊柱完全屈曲时,主要靠韧带(尤其是棘上、棘间、髂腰等韧带)来维持躯干的位置,如负重过大,易造成韧带损伤。腰部活动范围过大,椎间小关节受过度牵拉或扭转,可致骨节错缝或滑膜嵌顿。
  腰部挫伤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如车辆撞击、重物挫伤等,致使肌肉挫伤、血脉破损、筋膜损伤,引起瘀血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严重者尚可合并内脏损伤。
  急性腰扭伤的病理改变是什么?
  急性腰扭伤的病理变化,是损伤组织出血、水肿和吸收修复过程。损伤的程度及范围,视受应力的大小而异。组织多为参差不齐的撕裂伤,出血可为散在点状,血淤或较大的血肿。相邻组织产生炎性渗出,导致水肿。渗出及血肿吸收后可形成瘢痕,使局部组织变弱,又构成下一次扭伤的潜在因素。
  如何预防急性腰扭伤的发生?
  应该宣传教育职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生产技术,防止蛮干,杜绝、减少工伤的发生率。
  尽可能改善劳动条件,以机械操作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劳动时注意力要集中,特别是集体抬扛重物时,应在统一指挥下,齐心协力,步调一致。
  掌握正确的劳动姿势,如扛、抬重物时要尽量让胸、腰部挺直,髋膝部屈曲,起身应以下肢用力为主,站稳后再迈步,搬、提重物时,应取半蹲位,使物体尽量贴近身体。
  加强劳动保护,在做扛、抬、搬、提等重体力劳动时,应使用护腰带,以协助稳定腰部脊柱,增强腹压,增强肌肉工作效能。若在寒冷潮湿环境中工作后,应洗热水澡以祛除寒湿,消除疲劳。尽量避免弯腰性强迫姿势工作时间过长。
  如何治疗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应予综合治疗。
  (1)卧床休息:急性腰扭伤后,卧床休息是最基本的治疗。卧床休息不仅有利于解除腰肌痉挛,减少活动和减轻疼痛,而且有利于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愈合。床铺以加有10cm厚棉垫的硬板床,自由体位,以不痛或轻痛为宜。急性腰肌和筋膜扭伤,卧床休息至少应在1周以上,急性腰部关节扭伤应坚持卧床3~4周,以保证损伤组织充分修复,以免遗留慢性腰痛。在卧床同时应配合其他治疗。
  (2)解痉止痛剂:口服阿司匹林、保太松、消炎痛等药可止痛;中成药七厘散、跌打丸、百宝丹、伤痛宁、舒筋和血片等具有止痛和血作用,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应用。
  (3)理疗:可根据病情选用超声波、高频电疗、离子透入、红外线、坎离砂等,理疗一般不宜过早。
  (4)局部封闭:如急性腰扭伤后疼痛剧烈并伴有肌肉痉挛者,可选用主要痛点局部封闭的方法。选好痛点,用0.5%普鲁卡因20ml作损伤组织浸润,如为局部损伤,浸润正确,则可立即止痛。此方法既有诊断价值,又可解痉止痛、改善血运、防止粘连。药液内加入强地松龙1ml,可减轻炎症反应,防止粘连形成。有效者3~4天后重复1次。
  (5)手术疗法:对于久治未愈的棘上、棘间韧带撕裂,疼痛严重者,可行手术修补。
  中医治疗急性腰扭伤有何方法?
  按摩疗法:在局部宜采用推、摩、搓、扌衮等疏通气血,解除痉挛的轻手法,以避免加重损伤,并可选用委中等穴位进行点穴治疗。恢复期按摩效果较好,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防止组织粘连。
  针灸疗法:体针可选用肾俞、承山、委中、腰阳关、夹脊、阿是穴等穴,在针刺委中穴的同时可让患者主动活动腰部,有时可收到显著疗效,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急性椎间小关节扭伤、关节囊部分嵌顿和骶髂关节扭伤的病人,同时还可选用耳针疗法。
  急性腰扭伤病人何时开始功能锻炼?
  扭伤2~3周后,损伤基本愈合,可逐渐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首先从静止状态的肌肉主动收缩开始,无明显疼痛后再增加运动量,以恢复腰部肌肉力量。
  什么是慢性腰肌劳损?
  急性腰扭伤未获适当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长期不良姿势导致的腰部软组织劳损,使腰肌容易疲劳且易出现疼痛,称腰肌或腰部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是怎么产生的?
  引起慢性腰肌劳损的原因常见于以下几点:
  (1)积累性损伤:腰部肌肉韧带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可经常受到牵张,受力大而频繁的组织,会出现小的纤维断裂、出血和渗出。断裂组织修复和出血、渗出被吸收后,可遗留瘢痕和组织粘连。这些组织易牵拉、压迫内在神经纤维产生腰痛。这种腰痛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甚至不能较长时间坚持某种姿势。
  (2)迁延的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损伤的肌肉、筋膜、韧带修复不良,产生较多瘢痕和粘连,致使腰部功能减低且易出现疼痛,患者常感觉腰部无力,阴雨天则腰酸背痛,长时间持续不愈。
  〗钅の蘧匝字ⅲ撼て谕溲蜃还ぷ鳎寡臣〕て诖τ谇@刺鱿志仿巍⑷毖⑺住⒄沉龋腥顺浦蘧匝字ⅰ?
(4)其他:先天性脊柱畸形,下肢功能或结构缺陷,可导致腰背组织劳损。体弱、内脏病变也会使腰背部应激能力降低。妊娠晚期腰部负重增加也容易产生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1)外伤治疗不彻底,日后反复发作。
  (2)工作姿势不良,经常弯腰活动,或平日体育锻炼少,病后体弱、过早劳动等。
  (3)疼痛部位为易劳损的肌腱、韧带附着点,有劳累重,休息轻的特点。
  (4)化验检查无特征,X线排除骨疾病,或仅有结构缺陷,容易劳损。
  怎么预防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治疗困难,重在预防。
  (1)保持良好的姿势并矫正各种畸形:正确的姿势应是抬头平视、收腹、挺胸、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避免颈椎和腰椎过分前凸。在儿童和青年发育期,尤其是学龄儿童保持良好姿势最重要。对于姿势不良者应及时纠正。当下肢或骨盆出现畸形或活动障碍时应纠正。
  (2)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能使肌肉、韧带、关节囊经常处于健康和发育良好的状态。肌力强、韧带弹性大者,发生劳损的机会少。
  (3)劳动中注意体位:避免在不良的体位下劳动时间过长,改善体力劳动条件,对单一劳动姿势者应坚持工间锻炼,或采用围腰保护腰部。注意技术革新、改进操作方法。
  (4)注意劳逸结合:慢性病、营养不良、肥胖者,要注意休息,加强治疗,病后初愈、妊娠期、分娩后、月经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急性腰扭伤患者应彻底治疗。
  慢性腰肌劳损应如何治疗?
  慢性腰肌劳损虽然发生原因不同,但都应以加强肌力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为佳。如病人肌力强,组织健康,由于不寻常外力的作用所致者,应在消除外因的同时采用理疗,痛点注射、针灸和药物治疗。若病人肌力差,韧带弹性差者,应在加强锻炼的基础上采用太极拳、理疗、药物等,避免过多负重及弯腰劳动。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消除致病因素:如劳损原因为工作姿势关系,应针对原因改变条件和改善劳动体位。
  (2)加强锻炼:增加有针对性的体育疗法,如太极拳、保健体操等。
  (3)休息与固定:腰骶部慢性劳损病人有剧痛时可卧床休息,也可用围腰制动,或用宽腰带加以保护。工作时可配围腰,以减少腰肌牵拉,但每天必须解除腰围,作腰背肌及腰肌锻炼。
  (4)改善血液循环:利用按摩、牵引、局部透热、离子导入、超短波、音频等方法,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5)止痛:对有局限性压痛点者,可用醋酸强的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1ml,加1%普鲁卡因5~10ml作痛点注射,5~7天1次,3~4次为一疗程。
  (6)针灸和中药:针刺、拔火罐有一定疗效,可缓解疼痛,中药以祛邪扶正为主。
  (7)止痛解痉药:阿斯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在疼痛时可用,但勿长期使用,以免形成依赖或降低作用。
  怎样进行慢性腰肌劳损的手法治疗?
  慢性腰肌劳损的手法治疗的目的在于舒筋活血,温经通络。取穴为肾俞、大肠俞、八FDDD、秩边。病人俯卧位,医生站于一侧,沿病人腰部两侧膀胱经用较重刺激的
  扌衮法上下往返治疗5~6遍,然后用较重刺激按揉大肠俞、八FDDD、秩边等穴,再直擦腰背部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均以透热为度,最后拍击腰背部两侧骶棘肌,以皮肤微红为度。酸痛较重者可再在患部加热敷。
  慢性腰肌劳损如何自我保健?
  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可按下列方法进行自我保健以防病治病。
  ①按揉肾俞、腰俞、委中、阿是穴,每穴2分钟。②两手半握拳,在腰部两侧凹陷处轻轻叩击,力量要均匀,不可用力过猛,每次叩击2分钟。③两腿齐肩宽站立,两手背放在背部,沿腰两侧骶棘肌上下按摩100次,以腰部感觉发热为度。④双手叉在腰部,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腰部放松,呼吸均匀,做前后左右旋转摇动,开始旋转幅度要小,逐渐加大,一般旋转80~100次。
  ⑤弹拨痛点10~20次,然后轻轻揉按1~2分钟。
  慢性腰肌劳损有哪些运动疗法?
  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可进行以下运动疗法,以提高疗效,缓解病痛。
  (1)转胯运腰
  准备姿势:两腿开立,稍宽于肩,全身肌肉放松,双手叉腰,调匀呼吸。
  活动时,胯先向左、再向前、向右、向后,围绕腰的中轴,做水平转圈动作。转胯一周为一次,可酌情做
  15~30次,再反方向做同样动作,其转圈的幅度,可逐渐加大。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状态,腰随胯的旋转而动,身体不能过分的前仰后合。
  (2)转腰捶背
  准备姿势: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全身放松,两腿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双手半握拳。
  活动时,先向左转腰,再向右转。两臂随腰部的左右转动而前后自然摆动,借摆动之力,双手一前一后,交替叩击腰部和小腹,力量大小可酌情而定。左右转腰为一次,可根据病情及自身情况,连做30~50次。
  (3)双手攀足
  准备姿势:全身直立放松,两腿可微微分开。
  活动时,先两臂上举,身体随之后仰,尽可能达到后仰的最大程度,稍停片刻,随即身体前屈,双手下移,手尽可能触及双脚,稍停,恢复直立体位。如此为一次,可连续做10~15次。身体前屈时,两腿不要弯曲,弯曲将影响效果。老年人或高血压病人,弯腰时动作要缓慢些。
  以上3种方法,可每天早晚各活动一次。
  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也称为小关节滑膜嵌顿。多由于轻度的急性腰扭伤或弯腰猛然起立,使滑膜嵌入小关节之间,造成小关节交锁或脱位,使脊椎活动受限。伤后立即发生异乎寻常的剧痛,使病人无法忍受。病人往往屈身侧卧,情绪紧张,肌肉紧张,不敢动,生怕别人触碰或搬动,脊柱任何的活动、咳嗽、震动都会使疼痛加重。由于疼痛,腰肌呈保护性肌痉挛,腰椎变平或稍后凸或略有侧凸。滑膜上端的肿胀可刺激位于椎间孔内的神经根,产生放射性疼痛,在过伸腰时加重,弯腰时拉紧滑膜,刺激减轻,疼痛也轻。但本病主要以腰痛为主,神经根刺激症状出现较少。
  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腰椎上、下关节突和关节面均由互成直角的冠状面和矢状面组成,其横切面近似弧形,对屈伸、侧弯和旋转均较灵活;腰骶关节小关节面则为介于冠状和矢状之间的斜位面,由直立面渐变为近似水平面,可做屈伸和旋转各种活动。各小关节外包关节囊,衬以滑膜,在腰部关节囊上、下两端松弛,内有脂肪垫起缓冲作用。
  小关节在腰椎屈伸时,可移动5~7
  mm,关节囊亦随之移动,前屈时关节囊紧张,后伸时松弛。当腰部突然闪扭或突然无准备活动时,腰骶椎后小关节后缘间隙张开,关节内产生负压,滑膜即可被吸入关节间隙。此时,腰椎突然向后伸时,滑膜就可能来不及退出而被嵌夹在关节面之间,造成小关节滑膜嵌顿或小关节半脱位,引起腰部剧烈疼痛。滑膜受关节的挤压而造成严重的损伤,导致充血和水肿,滑膜及关节囊有丰富的感觉、运动神经纤维,可引起剧痛和反射性腰肌痉挛。
  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如何治疗?
  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在急性期主要的治疗是卧床休息,同时可口服止痛解痉剂如安定、舒筋灵等,可缓解和消除腰肌痉挛,减小椎间关节的压力,对于促进嵌顿滑膜的退出十分有效。此外尚可试用。
  牵引:病人俯卧位,腹部垫枕,术者两手握踝缓慢牵引达1min,然后慢慢松开,1min后再重复牵引,连续数次后,卧床休息。
  针灸:取肾俞、腰阳关、志室、气海俞、阿是穴等,针后可拔火罐。
  理疗:急性期可用电兴奋刺激以使肌肉松弛,其余超短波、微波治疗应在恢复期或慢性疼痛时使用。
  小关节囊封闭:急性期可止痛解痉,慢性期可镇痛消炎,对本病的康复很有利。
  手法治疗:手法可解滑膜嵌顿,使关节位置恢复正常,有缓解痉挛、解除疼痛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是病吗?
  骨质疏松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低于正常量,致骨外形虽在,但骨小梁稀疏。由此而引起压缩、变形、疼痛等一系列功能障碍,称骨质疏松症。单纯的骨质疏松能否算作疾病,目前尚有不同观点,有些学者认为是一种衰老状态,但并不是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必然发生。一般认为,如果骨质疏松伴有骨折(包括显微骨折)、明显的腰背痛或神经症状,应视为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特别是绝经期妇女,主要症状是腰背痛。疼痛可因胸椎或腰椎压缩骨折而致;也可因骨折后脊柱变形,继发小关节骨关节炎所致;也可能是保护性肌肉痉挛或肌肉韧带劳损所致。疼痛可在咳嗽、喷嚏、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疼痛可沿肋间神经放射,或向腰骶部放散。有人分析骨质疏松症合并椎体压缩骨折者占44%,多发生在胸1
  2与腰2之间,可因轻度外伤或持重物所引起。此类骨折经卧床休息后即可痊愈,但常遗留驼背畸形。
  骨质疏松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人的骨量的增加大约在35岁左右达到极点,以后则吸收多于组成,呈所谓负平衡。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所知的致病因素都不能单独解释所有的病例,可能是多种病因综合致病,或尚有未知的致病因素。
  (1)骨合成减少:不论男性激素、女性激素,都具有蛋白合成作用,正常情况下,性激素对骨合成和肾上腺皮质酮对骨的抗合成作用处于动态平衡。老年女性,性激素减少80%,但肾上腺皮质酮只减少10%,所以骨合成作用减少,分解增多,日久则产生骨质疏松。另外雌激素多有拮抗甲状旁腺素的骨吸收作用,雌激素降低,骨组织对甲状旁腺素敏感,使更多的钙从骨组织中释放出来,加重了骨的吸收。
  (2)钙代谢失调:正常人每日食入的钙有1/3被吸收,2/3从粪便中排出,如蛋白质供应正常,每日维持正常活动,一般不致缺钙。肾上腺皮质酮的增加除影响骨合成外,还影响肠中钙的吸收,使粪中钙排出增多,影响肾小管使钙吸收减少,排出增多,结果钙产生负平衡,如果食物钙含量减低,则钙负平衡更加严重。老年性骨质疏松多与钙、磷摄入减少有很大关系。
  (3)废用性结果:因骨质骨病而需长期固定患肢者,可引起骨质疏松,因患病需长期卧床亦可引起骨质疏松,一般认为: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活动减少引起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应如何治疗?
  由于本症病因不十分明确,因而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对停经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
  (1)性激素治疗:对老年女性骨疏松,可用补充雌激素的方法防治。有学者证明服用雌激素可防止骨钙脱失,但必须早用才有效,过晚则不能阻止其发展。但激素只能制止钙的负平衡,并不能变成正平衡。长期使用会有一些副作用,对雄激素的使用观点尚不统一,有人认为给予丙酸睾丸酮,可促进钙、磷、氮的贮存,对骨组成有效,但长期使用也会产生副作用。也有人主张联合用药。
  (2)钙的补充:正常人每天需钙10mg/kg,骨疏松者每天需钙17mg/kg,以维持钙平衡。可以从饮食中补充,如鸡汤、排骨汤等,牛奶、虾、扇贝、豆腐、青菜等均为含钙食物,可按需调用。也可使用钙片,服钙应每晚睡前服1次,以纠正下半夜及清晨低血钙状况,以免此时的低血钙刺激甲状旁腺引起骨脱钙。对于不能应用性激素者,给予大剂量钙可起到与使用性激素相同的作用,但对肾结石或可能发生肾结石危险的病人慎用。
  (3)维生素D:对单纯的骨质疏松无效,如伴有骨软化症,可加用维生素D,同时与补钙、性激素合用。
  (4)无机磷酸盐:它可改善骨折后的骨质疏松,在制动期间,磷可约束钙自尿中排泄,在使用磷时,应注意软组织钙化的可能。
  (5)降钙素:它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缓解骨质分解代谢,可降低血钙,刺激新骨形成。
  (6)休息及体疗:对急性腰背痛、确诊或疑有椎体压缩骨折者,应卧硬板床休息,并服止痛剂及镇静药。也可根据病情配合理疗、针灸等方法治疗。在症状缓解期或骨折康复期,可进行腹肌及背肌锻炼,以刺激骨的合成。
  (7)预防:老年人应积极进行健身体疗,如太极拳、慢跑、步行等,注意调节饮食,有意识地补充钙及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的并发症。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继发性的,不仅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有关,且与钙、磷、镁等矿物代谢关系密切,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约半数以上的病人发生骨质疏松。
  正常成年人体内约有99%的钙、85%的磷、50%的镁存在于骨骼中。镁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次于钙、钠、钾,成人体内镁约1/2存在于骨皮质内,以磷酸镁、碳酸镁的形式存在。低血镁时常有低血钙存在,低血镁可刺激甲状旁腺,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而加重骨质疏松。糖尿病人由于大量利尿,可引起钙及镁由尿中丢失过多,骨吸收增加,而导致骨质疏松,X线片可见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尤以横梁减少为多,因而使纵行小梁变得明显。当X线片上见到骨质疏松时,其骨骼中矿物质含量较正常人比已减少到30%~50%以上。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依赖于糖尿病的控制,另外还应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
  什么是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因原发或继发因素造成椎管结构异常,椎管腔内变窄,出现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征的腰腿痛,即为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分为哪几类?
  按国际分类法分为以下几类:
  (1)脊椎退变所致的狭窄:因脊椎受老年改变及劳损的影响,而使椎板增厚,椎体骨赘增生等,使椎管产生容积上的缩小,而致狭窄、小关节肥大以及黄韧带肥厚等。
  (2)复合因素所致的狭窄:先天后天畸形同时存在之狭窄,椎间盘突出使椎管容积变小,或椎间盘突出与椎管之轻度狭窄的复合原因之狭窄。
  (3)脊椎滑脱症(退化性)与骨溶解病所致狭窄。
  (4)医源性狭窄:有术后的骨质增生与髓核溶解素注射所造成的瘢痕增生粘连等。
  (5)损伤性狭窄:如压缩骨折与骨折脱位。
  (6)其他:畸形性骨炎(Pagets病)有脊椎变形,椎管可缩小;氟中毒也可使增生畸形,造成狭窄。
  引起腰椎管狭窄的病因有哪些?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腰椎管狭窄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
  (3)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由于腰椎峡部不连或退变而发生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同时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更加重椎管狭窄。
  (4)外伤性椎管狭窄: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5)医源性椎管狭窄:除因为手术操作失误外,多由于脊柱融合术后引起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尤其是后路椎板减压后再于局部行植骨融合术,其结果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引起腰椎管狭窄症。
  (6)腰椎部的各种炎症:包括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椎管内或管壁上的新生物等均可引起椎管狭窄。各种畸形如老年性驼背、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氟骨症、Paget氏病及椎节松动均可引起椎管狭窄症。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先天肾气不足、肾气虚衰,以及劳役伤肾为发病的内在因素。若反复遭受外伤,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的侵袭为其发病的外在因素。其病理机制是肾虚不固,风寒湿邪阻络,气滞血瘀,营卫不得宣通,以致腰腿痹阻疼痛。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腰椎椎管狭窄症常见于中年人以上者,男多于女,患者主要症状是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疼痛性质为酸痛或灼痛,有的可放射到大腿外侧或前方等处,多为双侧,可左、右腿交替出现症状。当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和跛行逐渐加重,甚至不能继续行走,休息后症状好转,骑自行车无妨碍。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尿急或排尿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肌肉萎缩,以胫前肌及伸FEC7肌最明显,肢体痛觉减退,膝或跟腱反射迟钝,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也有部分患者主诉多,没有任何阳性体征。
  拍摄腰椎正、侧、斜位X线片,有助于诊断,常在腰&#,腰5骶1之间可见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椎体滑脱、腰骶角增大、小关节突肥大等改变。椎管内造影、CT、
  MRI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稍许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呈间歇性出现,故称为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腰椎管已有狭窄的病理基础上,因直立时椎体及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时下肢肌肉的舒缩活动进一步促使椎管内相应脊神经节的神经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继而静脉瘀血以及神经根受牵拉后,相应部位微循环受阻而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从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当患者蹲下、坐下或平卧休息后,神经根的压力负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动时的刺激来源,脊髓及神经根缺血状态得以改善,因此症状也随之减轻、消失。再行走时,再度出现上述症状,再休息,症状再缓解,如此反复,交替出现,形成了间歇性跛行。它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特点之一。
  如何鉴别间歇性跛行?
  腰椎管狭窄症表现为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与血管性间歇性跛行(如血栓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膝盖交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