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练八卦掌的人普遍长寿,练太极拳和八卦掌哪个好的大

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比太极拳容易出内劲
形意拳和八卦掌比太极拳容易出内劲
我们从小学武,学过长拳、形意、八卦、太极,都是套路,都是在讲招。过去常听到人们吹嘘,某人功夫如何了得,在什么关键时刻如何使用了什么秘密的绝招,使他在绝境中化险为夷。
问怎样得到绝招,老师的回答是,苦练。可我们当时也是业余练拳,加上营养不良,体力不佳,苦练真地是难以支撑。这样练了许久不出功夫,老师就常批评我们练拳不下功夫,我们也只好虚心地接受。当时的感觉是,练了很长时间,真地和一个街头小混混打的时候,总是打架忘了拳,学的招式根本用不上。总是一身僵劲,加上慌里慌张地应对,累得气喘吁吁,打不过人家不练拳只练体力的人。
有一天终于知道了,太极拳原来是内家拳,练太极原来是在练“劲”。什么是劲,我们不知道。只是师兄弟告诉我,他们看到了老师带来的光碟,里面是老师的老师在给学生们讲“劲”的镜头。而我并没有看到这光碟,只是听说。经他们的描述,我理解的“劲”更像一种简易的擒拿。
再后来,直到功夫到了身上,才逐渐理解到,太极拳是内家拳,是练内劲的。形意、八卦、太极这些内家拳实际上都是在不同的道路上找内劲。找到了内劲,就是入了门。过去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是这么长的时间没找到内劲。而“形意一年打死人”、有的太极拳“一年半载见功夫”就是说,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找到了内劲。
再后来,研究形意、八卦、太极,以及拳击、泰拳、跆拳道、散打比赛等各家的拳法和练法,对内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理解到,内劲实际上并不神秘,它本质是人体运动的神意气力的高度协调。到了这个层次,我们才真正理解了太极拳“整劲”的含义。用现代的语言讲,就是高度协调的劲力。当然,身法是内劲的初级阶段。若方法得当,身法可以在几个月就练到自己的身体上来。
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们发现了内劲的初级的标准:轻柔灵整。只要达到这四个字,无论练什么拳包括外家拳,内劲都达到了入门级的水平。若达不到这个标准,即使是学了内家拳的套路,也和练外家拳一样,根本就没有入门,距离内劲根本上就是十万八千里远。
现在我们略微比较一下通常的三大家内家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看哪个拳更容易找到内劲。
太极拳,无论它有什么哲学思想,它最直接地是来源于长拳。这从它的名称上可以看出来,“十三式长拳”。另外,从太极拳的传承看,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式,而这三十二式当时是为了训练毫无作战经验的农民,把一些拳种的动作简化,快速成材,对付倭寇的。至于三十二式和绵拳的关系,我们可以设想,可能是人们在实际的作战中发现,僵劲硬拼是不行的,柔劲可以克僵劲,以柔克刚,以刚克僵是绝对的真理。而关于太极拳真正的起源,目前中国武术界尚无明确统一的说法,一般认为是综合了明代名家拳法尤其是戚继光32式长拳,同时还结合了中国儒家、道家的周易学说、阴阳学说、中医脉络学说等,在历史中慢慢成形的。实际上,儒、道、佛、易这些神秘的东西对太极拳运动本身来说一点直接的意义也没有,也许是当时的人为了市场营销的需要,想提高人们对太极拳这种产品的认知度而采用的手法。对太极拳建设真正有用的是对太极拳理论有贡献的拳师们,他们的汗水书写了太极拳的奥秘。
而形意拳,就其内劲而言,更多的说法是受了岳飞《武穆遗书》的影响。该书讲述了内劲的练法。其内外三合的观点,三节八要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太极拳的身法不同翻版。
再看八卦掌。这个拳种开宗明义也是讲身法的。以姜榕樵的《八卦掌》为例,在正式套路之间用了大段的篇幅讲习拳的概念,实际上就是讲内劲的入门方法,只不过没用“内劲”这个词而已。
这三家拳的拳谱、拳谚、拳理、拳论实际上都是在寻找内劲。找到了内劲,就出了功夫。找不到内劲,就出不了功夫。
形意拳动作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节奏鲜明,朴实无华。这样的动作,最符合人体一开一合,一伸一缩,一呼一吸的规律,所以这样的动作最容易练出内劲。一般人们认为,练拳无非是两个劲,一个是直劲,就是一个立圆。另外一个是横劲,就是一个平圆。所以,形意拳就其主要动作是直进直出而言,最容易练出直劲。
八卦掌则不同于形意,它是以绕圈走转为基本运动路线,以掌法为劲力的表现,在走转中全身一致,这和太极拳讲周身一家是一样的意思。它的动作也在一开一合,一伸一缩,一呼一吸之间,但主要的特征是人体横向的运动,它的打击点产生的轨迹也是横向的,所以是以横劲为主。若老师教导得法,学生学习兴趣很大,也是容易从横劲上找到功夫的。
相对来说,太极拳由于有其早期有长拳的特点,有浓厚的大弓步、大马步、仆步等动作,它的动作更多地是寻求如长拳一样表演性舒展性的美,所以人们在学习的时候,如果老师保守,或者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如果长时间没有找到内劲的感觉,就较形意和八卦难出内劲功夫。所以,太极拳更像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画的漂亮的人骨头。形意、八卦更像他受到批评后所画的不漂亮但更接近实际的人体的骨骼图。
我们许多人练拳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未入门前,即使内心喜欢这种拳,也是练得很辛苦,很枯燥。经常可能会由于身上没有功夫而想要放弃。另外一些人则想方设法再去拜别的老师,再去改拳架……走过了许多弯路。一旦入了门,就会发现,拳一点也不枯燥,一点也不辛苦,而且是功用一日,技精一日。这就是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内劲。而且,这时即使不常在拳场上秀动作,只要懂得了行走坐卧皆太极的原理,也可以长功夫。反之,那些练得辛苦的,却很难长功夫。实际上,没入门而喜欢的,仅仅是叶公好公式的喜欢。入了门之后的喜欢,才是真正的喜欢,也是身体内力整合使然。
关于我们的理念,请参阅下面的文章:
致群内朋友的一封信:.cn/s/articlelist__0_1.html
我们的太极拳:.cn/s/articlelist__0_1.html
让太极拳为人民服务:.cn/s/blog_554b1c950101frtv.html
我有一个梦想:
&作者简介:
龙城飞将: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法学博士。喜欢思考政治、法律以及经济等问题,爱好太极拳与书法。现在深圳某公司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旭日东升:大学本科毕业,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爱好太极拳和书法。与龙城飞将在太极拳的道路上一起走过漫长的探索之路,颇有心得。博客地址:。
欢迎加入《太极内功养生》()。
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朋友请同时加入《太极内功与养生—东北》()。
华东六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江西、福建、安徽)朋友请同时加入《太极内功与养生—华东》()
华北五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朋友请同时加入《太极内功与养生—华北》()
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朋友请同时加入《太极内功与养生—华北》()
西南五省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朋友请同时加入《太极内功与养生—西南》()
中南六省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朋友请同时加入《太极内功与养生—中南》()
港澳台及海外朋友朋友请同时加入《太极内功与养生—海外》()
欢迎注册微博,加入新浪微群《太极内劲与养生(1967062)》。
龙城飞将的综合博客,《龙城飞将的博客》:.cn/s/articlelist__0_1.html。
作者研究太极拳内劲与养生的文章,《龙城飞将论太极》.cn/s/articlelist__0_1.html。
新入门的朋友请参阅《龙城飞将论太极入门与养生》:.cn/s/articlelist__0_1.html。
内家拳内劲研究文章阅读指引:
关于内劲:
关于发劲:
关于内家拳:http://control..cn/search/search.php?uid=&page=1&keyword=内家拳
关于内家拳入门(内劲入门):
关于内家拳:
关于企鹅步:
关于让太极拳为人民的健康服务:1.致群内朋友的一封信:。2.我们的太极拳:。3.让太极拳为人民服务:。4.我有一个梦想:。
关于太极推手:。
关于轻柔灵整:。
关于大力神功:。
关于刚与柔:。
关于太极拳内劲养生(内家拳内劲养生):。
龙城飞将:《行走坐卧皆太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太极拳可以健身长寿的原理_太极_爱学艺武术网
> 太极拳教学:孙禄堂的太极拳健身长寿之道
太极拳教学:孙禄堂的太极拳健身长寿之道
分享者:|更新:
  以孙禄堂为首的传统武学家给出的健身长寿之道,确切地说应该是成功、幸福的发展、延续之道。孙所推荐的这种健身、长寿之道极为科学合理,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近一个世纪前的武学家所完善的理论,而且,孙所推荐的这种健身、长寿之道必将成为今后全人类健身、长寿的终极之道。孙所推荐的健身长寿之道就是要追求“中和”的生活境界,本人所推崇的和谐理念就是源于“中和”而得。不过更多地从便于读者理解的角度来阐述的,但不及孙禄堂阐述得系统科学,要想更加系统的从根本上理解,读者还是学习一下孙禄堂的原著。下面我们讲解孙禄堂的太极拳健身长寿之道。  孙禄堂的太极拳健身长寿之道  1)健身长寿的根本之道  孙指出,“阴阳不合”,“阳极而阴,阴极而敝”是现代人不得健康长寿的一大根本原因。因此,孙禄堂等武学家又指出,要想健康长寿,就得阴阳平衡,得“阴而阳,阳而阴”,循环反复下去,也就是说要劳逸结合,动静平衡,要做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注意,武学家要求全身心的动和全身心的静,要求“一动无一不动,一静无一不静”,“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后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一肢动百骸皆随;一屈,统身皆屈;一伸,统身皆伸”,“开则俱开,合则俱合”。这样才能消除动不起来,静不下去的“阴阳不合”的弊端,才能在运动时享受淋漓酣畅地释放能量的亢奋快感,也才能在运动完毕后彻底安静下来享受舒服惬意的安逸生活。如果不能全身心地运动好或者休息好,必然会导致“阴阳不合”,“阳极而阴,阴极而敝”。  而能量流转才是发生动静、快慢等运动变化(阴阳转化)的根本因素,因此,孙禄堂又指出通过“一气运阴阳”来使生活健康、持久运转下去。  孙禄堂又指出可通过“拳术十三势之作用”来“研求一气伸缩之道”,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来研求控制和运用能量(一气)的技术。  这样,就建立了一套非常科学的健身理念:练习拳术十三势研求一气伸缩之道——进而能“一气运阴阳”进而使生命在阴阳转化(凡快慢、动静等所有生活的运动变化都属阴阳变化)中循环往复下去,从而避免“阴阳不合”,“阳极而阴,阴极而死”的弊端。  注意,孙禄堂在此指出,练习拳术十三势(太极拳)之作用远不仅在于能健身(尽管练习太极拳确实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身效果,而且,目前绝大多数人练习太极拳的目的就是通过太极拳运动本身来获取健身效果),更在于能“研求一气伸缩之道”,从而能将太极拳的健身机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使所有的生活都像太极拳一样变成极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锻炼,而且,还不会使自己过劳,从而能延年益寿。否则,光把太极拳练好了,其它生活却总处在“阴阳不合”,“阳极而阴”之中,还是难以避免“阴极而死”的遭遇,而且,如果其它生活不协调,太极拳也未必就能练好。  总之,“研求一气伸缩之道”才是太极拳运动的根本健身价值所在。孙禄堂在此极为科学、精辟地指出,最佳健身、养生之道不是从事某项体育运动,而是使自己整个身心在正常生活中得到均衡的科学锻炼。  对大多数几乎没有运动的现代人来说,从事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固然可以使很多日常动不起来的环节受到锻炼,从而能防止其过衰得病,延年益寿,但是,这些均不是最佳的根本健身之道。最直接的证明就是,科研人员发现,走路快捷的老年人往往是更加健康、长寿的,走路缓慢的老年人更易死亡,走路少的老年人也更易得病死亡。因此,一些科研人员建议通过行走速度而不是篮球、足球等其它运动技能来预测老年人寿命。因此,将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走路,洗衣等正常生活全部变成有益身心健康的均衡锻炼,努力去享受这些锻炼,从而坚持下去,这才是健康长寿的根本之道。  2) 太极拳健身之道  孙禄堂还指出,练习形意拳、八卦掌同样可以“研求一气伸缩之道”,“养气练神”,并指出,其创编的《形意拳学》、《八卦拳学》的宗旨就是“纯养正气”。不过,很多人还是更偏向于练习太极拳。  那么,太极拳的独特健身特征又是什么呢?我们看孙禄堂对其编辑的《太极拳学》(人们习惯将其称为“孙式太极拳”)的说明:  “是编拳术不尚血气,纯任自然,不能伤其后天之力,专以善养人之浩然之气为主”。  “是编讲究为修身而作。凡我同胞,无论何界,男女老幼,皆可习之。身体过懦者,可以使之强,过刚者,可以使之柔。或有身体极弱及有劳伤病症者,或因其它拳术,非血气之力不能练习者,亦均可以练之。将气质驯至中和,气固而神自完,祛病延年,可操左券”。  孙禄堂指出,练习太极拳应在“纯任自然,不能伤后天之力”情况下“善养人之浩然之气”(也即“化后天之气”为“先天中和之气”),“将气质驯至中和”,从而能“一气运阴阳”,延年益寿。  孙禄堂又极为精辟地指出了养生太极拳的最佳练法和独特的健身价值意义所在: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下克服直觉本能导致的生活不和谐的种种弊端,将生活调整至和谐状态。  孙指出应以日常行走、洗衣、炒菜等自然状态下的速度节奏练习养生太极拳,使身体受到均衡锻炼,并且,顺理成章地将练太极拳时的和谐(中和)状态迁移至日常生活中去,使生活变得和谐起来,自然健康长寿。  这种“纯任自然,不伤后天之力”的锻炼方式不伤身,不像在从事足球、篮球运动时那样易在初始锻炼时遭受腰酸背痛之苦,而且最容易将正常生活调整至和谐状态,要想将足球、篮球等全身运动的技巧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可要难得多,而且,也未必可行。  正因为此,研究人员发现,太极拳运动几乎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身体各器官均有极高的锻炼价值,而且几乎对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各病症均有一定防治效果,被全世界公认为人为创编运动运动中的一大最佳运动。  非常遗憾的是,很多现代人练习或传授练习太极拳时并未明白“纯任自然,不伤后天之力”的道理,统统按照年老体衰的老年人的生活节奏习练,使得太极拳的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老年群体身上。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老年人居然在习练极为柔缓的简化太极拳时出现了膝盖伤痛的事情,追究原因后才发现,这些老年人在习练太极拳时未能做到“纯任自然,不伤后天之力”,常常过度压低拳架,使膝关节受伤。  另外,在本书上篇已经讲过,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跌跤导致了大量的老年人伤亡事故,已经成为威胁众多老年人生命安全的一大致命杀手。  于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拨款数千万(数据可能有问题,所查不同资料出现了矛盾,待验证)研究防跌跤的方法,结果发现,很多体育锻炼都可以增强老年人的防跌跤能力,但是,太极拳防跌跤的效果最好。于是,美国卫生国家研究院有拨款65万美元,支持爱默蕾大学医学院把“关于太极拳防止老年跌跤的功能”课题列入科研项目。经过数年研究,体操运动专家得出的结论是:太极拳的优越性之一是它运动的整体性。  其实,太极拳的优越性不仅在于其整体性,更在于其流畅性。要想在快速的机动变化中保持平衡,流畅性更关键,孙禄堂早已非常清楚地指出了这一点了。孙禄堂指出,太极拳的优越性就是“中和”,用现代语言讲就是整体流畅性。  孙禄堂还非常清楚地指出,练习太极拳的根本价值就是“研求一气伸缩之道”,“将气质化至中和”,使日常行走等生活达到“中和”状态,这样自然能在行走等正常生活中控制好整个身体平稳、流畅地移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摔跤问题。  可怜的美国人,花费了高达数千万的研究经费,动用多家研究单位,历经多年时间,才得出了一个片面的而且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结论。而孙禄堂早将全面系统并且可以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写入到《孙禄堂武学录》中去了。其实,不知道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固然不可取,光知道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而全盘否定了自己国家的优良传统更不可取,尤其是放弃了融合了无数数中国传统军人的鲜血和合传统文化精华而成的传统武学更是不能再愚蠢的事情了。  3)武学家的休息、睡眠之道  在上述介绍的孙禄堂武学家所完善的健身理论里,已经包含了科学的休息、睡眠的道理了。不过,考虑到太多人不会休息和睡眠,我们在此将在此强调一下武学家的休息和睡眠思想。  我们知道,缺少了放松、休息不行,身体很容易在过劳的压力中“阳极而阴”,从而“阴极而死”。不过,放松、休息过多也不行,这并不会使人恢复活力,反倒会使人越发疲乏无力,变得懒散起来。  而睡眠就是最好的放松和休息,睡好同样非常重要,研究人员发现,睡眠太多或者太少都不利身体健康,都会增大死亡的风险,比如,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的人死亡率高出正常人的80%。  那么,如何才能睡得恰到好处呢?专家们众说纷纭,提出的建议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大都很难产生实质性的参考意义。而且,我也没见到哪个专家在谈自己改善睡眠的实质性的做法。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放松和睡眠呢?孙禄堂已经在其武学录中告诉我们了。孙指出,生命得在阴阳转换(动静、开合等的运动变化)中延续下去,实现阴阳转换的本质因素就是一气(能量流转),因此,生命的延续过程就是“一气运阴阳”的过程。因此,生命不能没有运动,必须伴随着能量的流转,运动停止即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故而,孙禄堂等传统武学家又强调休息、睡眠时应“静中求动”,以使生命在运动中循环往复下去。而不会使身体无限制地安静下去,那只会走向衰亡。  下面,我们还是借助一下行走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一下武学家对休息睡眠的精妙解释吧。我们知道,就行走来说,放松主要有两个好处:  第一、可以使身体得到节奏性的休息,从而使行走能持续进行下去。缺少了必要的放松,即使是站立都能很快将人累倒。试着以立正的军姿站立不动,不要15分钟,我们就十有八九会难受得坚持不下去。高中、大学军训时,就从没发现过一人在动态的刻苦训练中累倒过,但是在站军姿时,却常会被旁边同学昏厥时怦然倒地的声音吓一跳。  第二、可以将能量存储起来,使之得到更加高效地利用。从前腿着地至垂直单支撑瞬间,身体重心都在支撑腿后方,支撑腿只会对身体做负功,导致能量被浪费,蹬地越有力,浪费越多。而高质量的放松工作则能很好地将能量转化为身体各环节的弹性势能存储起来,做到“合则气聚丹田”,并能在垂直单支撑过后将其释放出来重新被利用,做到“开则气贯四梢”,不使其遭浪费。  而我们的休息或者睡眠就像行走过程中的放松一样,是为了能在亢奋后舒服、惬意地安静下来,使整个生活都变成享受,不使自己累坏、累垮,是为了将体能更好地储存起来以备需要时再能被释放出来高效利用,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并使美好的生活持久下去。  但是,身体肌肉虽有弹性,却不像弹簧那样可以在静止时将能量给储存住。所以,行走时须注意动作的放松,但是却又不能松懈,一旦松懈下来后,就会导致体能被浪费,降缓行走速度。因此,行走时得放松,但又须做到“松而不懈”。  同样,休息或者睡眠也是如此。休息得过多或者睡得过久会使储存起来的能量被慢慢消耗掉。因此,不少期望通过更多的休息或者睡眠来恢复身体状态的人发现,过多的休息或者睡眠不但无助于恢复活力,反而会导致越发乏力的后果,还会导致接下来几天的工作或者学习等生活受影响。这既无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也不利于健康长寿,断不可取。  因此,孙禄堂指出,休息或睡眠时“不能无动静”,仍得“含此一气”,并要注意“静极而动”。显然,孙禄堂对休息和睡眠的认识是非常科学的,认为休息和睡眠也是能量流转的运动过程,是使身体逐渐放松能量得到积蓄后又逐渐恢复活力的过程,身体具备了活力后,则应顺势亢奋起来去享受生活,而不要刻意补休或者补睡。  孙禄堂对休息和睡眠的整体认知水平几乎足以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相关专家汗颜,到目前为止,国内相关的健身专家基本上还在不切实际地胡乱提建议,告诉人们一天得睡几个小时好,告诉人们应该以什么姿势睡觉,而不知道睡眠是与活动量与活动强度密切相关的。说实在的,再没有比忽视自身情况以规定姿势规定时间睡觉更愚蠢的事了,而我们现在太多的浮躁的专家们就喜欢做这种事情,还常常去误导其它人。
论文写作技巧
本文标题:
本文地址:
猜你可能喜欢的
推荐太极专题
太极热门文章
太极最新内容拒绝访问 | kungfu.org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kungfu.org)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fa8e-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太极拳的没有长寿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