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阿卡尼亚完整传奇山地车

这时候万能的X宝就派上用场了&br&首先你要有一定的电气,机械工程和基本工具使用的常识&br&1.电动机式花鼓(这个是最主要的部件,你需要测量花鼓到你轮圈的距离,然后计算辐条的长度,最后请本地师傅或者X宝上的人帮你组装轮组)&br&&img data-rawheight=&423& data-rawwidth=&620& src=&/c4c4645fdcb7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c4c4645fdcb71_r.jpg&&&br&&img data-rawheight=&731& data-rawwidth=&750& src=&/a408afc16e2fcb28216b5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a408afc16e2fcb28216b5c_r.jpg&&&br&当然一般有这种货的老板都有相应的轮圈辐条配套,叫他帮你组装就好&br&&img data-rawheight=&655& data-rawwidth=&700& src=&/a2f5c875ea5a8df943cdc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a2f5c875ea5a8df943cdc5_r.jpg&&&br&&br&2.电池(有很多款,不同款可以装在车身的不同部件上,方便不同用途使用)&br&&img data-rawheight=&757& data-rawwidth=&750& src=&/ee374bfb078b4e3bac460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ee374bfb078b4e3bac460a_r.jpg&&&br&&br&3.电机需要连接把套(改装成变速转把,类似于sram)刹把&br&&img data-rawheight=&250& data-rawwidth=&640& src=&/79c8fc7a08a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79c8fc7a08a3_r.jpg&&&br&&br&4.然后就是一些速度传感器,控制器,霍尔线,速度电表等&br&&img data-rawheight=&660& data-rawwidth=&631& src=&/44314c2ecbe4f7c7cb62288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1& data-original=&/44314c2ecbe4f7c7cb622881_r.jpg&&&br&&br&5.最后就是要考虑兼容性的问题,如果电机是想要装在前轮就要考虑前叉宽度,后轮就要考虑飞轮的规格型号,基本上普通的大车小车(20,26)都能装&br&&br&最终成品效果如图&br&&img data-rawheight=&1002& data-rawwidth=&752& src=&/8dbddd98bd087649bbfc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2& data-original=&/8dbddd98bd087649bbfca_r.jpg&&&img data-rawheight=&584& data-rawwidth=&750& src=&/d6ecc366eb3bce2a83301dcdfa3e3f4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d6ecc366eb3bce2a83301dcdfa3e3f45_r.jpg&&&img data-rawheight=&426& data-rawwidth=&640& src=&/50ce4bbdccb89e0d23b3c0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ce4bbdccb89e0d23b3c02_r.jpg&&&img data-rawheight=&539& data-rawwidth=&700& src=&/88a0ff554caccc2f0396a4bca7ebf3f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88a0ff554caccc2f0396a4bca7ebf3f9_r.jpg&&&br&&br&&br&&br&&br&祝大家玩车愉快
这时候万能的X宝就派上用场了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电气,机械工程和基本工具使用的常识 1.电动机式花鼓(这个是最主要的部件,你需要测量花鼓到你轮圈的距离,然后计算辐条的长度,最后请本地师傅或者X宝上的人帮你组装轮组) 当然一般有这种货的老板都有相应…
&p&题主等待的也许是一份图文并茂附带用户体验的产品手册,而这其实并非是最优的解决办法。因为任何一位有过自行车骑行经验的旅行者都明白,&b&个人情况的不同 &/b&(身长和腿长对应什么尺寸的车架?是一个人骑行还是两人或者多人结伴骑行?是休闲型的骑行还是探险型的骑行?…),&b&骑行路线的变化 &/b&(如果同时需要野营,应该配备怎样的驮包,携带怎样的装备,如何在拖车和驮包中选择?…),&b&骑行路况的差异 &/b&(需要怎样的避震系统?如何在稳定性和便携性中取舍?如何在舒适度和重量中取舍?…),都会对自行车的选择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抛开这些只谈论器械,意义是不大的。&/p&&br&&p&了解适合自己的座驾,其实也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掌握一定的自行车知识,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在旅行中保护自己,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你获得旅行的快乐。下面是一些在选择旅行自行车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p&&br&&br&&p&&br&
1. 虽然我还是更喜欢复古款的编织座垫,但是长途旅行还是建议尽量选择一个中等大小硬度偏硬的传统座垫。如果预算比较宽松,最好的情况就是能有一个好的皮座垫,具体品牌选择考虑BROOKS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ROOKS ENGLAND LTD.&i class=&icon-external&&&/i&&/a&&br&&figure&&img src=&/37fc916a315f560dad1ac5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37fc916a315f560dad1ac57_r.jpg&&&/figure&&figure&&img src=&/d6716ece0be5909fdec3d_b.jpg&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d6716ece0be5909fdec3d_r.jpg&&&/figure&&br&
2. 如果路况好,条件不艰苦,沿途维修方便,预算宽松,最好的车架材质自然是碳纤维或者钛合金,但如果不是这样,还是选择钢合金 (CrMo)吧 ,其次是铝合金,因为它们更容易维修且足够坚固。最后要注意确认车架可以安装后驮包,前驮包和至少两个水瓶。&br&&figure&&img src=&/e828a1a30d2ae4fea6aad4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e828a1a30d2ae4fea6aad4f_r.jpg&&&/figure&&br&
3. 关于自行车车把,有一种自行车车把类似蝴蝶状,专门用于旅行自行车,被称为旅行车车把,这种车把的特点是能在骑行中给骑行者提供更多的握把姿势,缓解长途骑行的手部疲劳。但也有朋友说这种车把相较牛角把不易发力,发力偏软,你自己做选择吧。&br&&figure&&img src=&/2e7f464e187ebcc6e99bca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2e7f464e187ebcc6e99bca_r.jpg&&&/figure&&br&&/p&&p&4. 关于照明,最好选择卤素灯和装在轮毂上的电机系统,后轮上的灯最好是可以自动充电的,当然也可以把照明系统装在车身侧面。&br&&figure&&img src=&/98abcb551fc169ad4e3d289b_b.jpg& data-rawwidth=&594&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4& data-original=&/98abcb551fc169ad4e3d289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98cc7a0e1611baf2b335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98cc7a0e1611baf2b335e_r.jpg&&&/figure&&br&
5. 前车叉的避震悬挂可以不必像山地车那样豪华,但要注意不要影响悬挂前驮包。&br&&figure&&img src=&/de79d4fcc40b10b648b1cb6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de79d4fcc40b10b648b1cb6_r.jpg&&&/figure&&br&
6. 轮子的尺寸非常重要,28” 的更轻松更快, 26& 的更耐用更易操控。如果你做的是环球旅行,26” 比28” 更普遍更易找到更换的地方。&/p&&p&尤其注意,轮辋(轮毂)的质量至关重要,不宜在上面省钱,挑比较出名的牌子买吧。另外,如果想增加牢固性,选择辐条比较多的轮辋。&br&&br&
7. 关于车胎,最好根据你的预算换成防爆胎型的或爆胎自动修复型的,一般路况请选择专业旅行车车胎,这种车胎比公路车车胎更宽更稳定更耐用,比山地车车胎更窄更光滑更省力。&/p&&p&&figure&&img src=&/b87ac5d2aaa6a2cab808d4e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1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b87ac5d2aaa6a2cab808d4e_r.jpg&&&/figure&&br&
8. 变速器同样非常重要,建议选择 46 或 48齿。这同样是整车不应该省钱的部分,推荐的品牌型号如下 : Shimano XT, SRAM 和 Rolhoff. 稍微便宜一点的有 : Shimano LX, Shimano Deore. 后变速轮要保证至少 32 齿,这样遇到大型的爬坡才不需要一路推上去。&/p&&p&&figure&&img src=&/828b5f7accd0f27ea366e_b.jpg& data-rawwidth=&2336& data-rawheight=&35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36& data-original=&/828b5f7accd0f27ea366e_r.jpg&&&/figure&&br&
11. 还有,后驮包架的质量是应特别注意的,一旦包架出现断裂这样的事故,轻则行程提前结束,重则有生命危险。出于维修方便的考虑,还是用钢合金的材质吧。&br&&figure&&img src=&/a610f71b406b330bd4b8b67d662037ae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a610f71b406b330bd4b8b67d662037ae_r.jpg&&&/figure&&br&
12. 最后,刹车系统如果用V刹,无论在自己维修更换还是找人维修时,都会比碟刹方便得多,但如果预计路程多泥泞,轮胎常会处于湿润的状态,还是碟刹要更保险些。&/p&&figure&&img src=&/ffa8cb4faced91a6bf96ccdd37cc5a9d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ffa8cb4faced91a6bf96ccdd37cc5a9d_r.jpg&&&/figure&&br&&p&最后有的没的扯几句: &/p&&p&- 国内的骑行线路多艰险(上川藏,下云贵),欧洲的线路多锦绣(绕湖环山穿田野),不同的路况选不同的车,不可一概而论。&/p&&br&&p&- 国内很多骑行爱好者青睐的美利达其实本质上是山地车,而非专业的旅行车,如果用作长途旅行,并不适合。如后驮包架的安装,车胎的更换等,都是需要考虑的。&/p&&br&&p&- 上述没有提及的,车锁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品牌的话推荐德国Abus。 &a href=&///?target=http%3A///ger&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ger&/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figure&&img src=&/ec0f97b6d71a9456daee_b.jpg& data-rawwidth=&936& data-rawheight=&3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6& data-original=&/ec0f97b6d71a9456daee_r.jpg&&&/figure&&br&&p&- 就欧洲范围内,自行车的品质有口皆碑的,是德国和荷兰的自行车。法国的Tefal同样是比较出名的自行车品牌,可以考虑这个牌子的前驮包架,轻且牢固。&/p&&br&&p&- 就我认识的朋友中,虽没有真正的&环球&旅行者,但有超过五十天骑行经历的大有人在,他们的自行车价格不一,整车价格区间从40欧到上不封顶。&/p&
题主等待的也许是一份图文并茂附带用户体验的产品手册,而这其实并非是最优的解决办法。因为任何一位有过自行车骑行经验的旅行者都明白,个人情况的不同 (身长和腿长对应什么尺寸的车架?是一个人骑行还是两人或者多人结伴骑行?是休闲型的骑行还是探险型的…
没人跟我十年前一样,暑假晚上不想睡觉,等着环法看风景?
没人跟我十年前一样,暑假晚上不想睡觉,等着环法看风景?
谢邀。&br&一个有回答价值的问题。作为一个业余自行车爱好者粗浅地回答一下好了。&br&&br&说实话我一看到利益二字我就笑了。&br&&br&你觉得别人说两句话告诉你自行车应该怎么骑正确能赚钱?&br&笑话,又没逼着你买什么东西。&br&如果这就算为了利益颠倒黑白,那我之前在那么多答案里告诉别人长途骑行应该如何如何准备,岂不是现在早该恶贯满盈了?&br&我还用得着骑着我那辆17k的破车,思考着怎样才能最经济地组台性能优越的新车出来?&br&&br&&br&上面是答案,&br&下面也是答案:&br&&br&&br&首先我们来看两张图:&br&&img src=&/0d22dbeb2d757bcd0a1c9e008c2ff752_b.jpg& data-rawwidth=&688& data-rawheight=&7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8& data-original=&/0d22dbeb2d757bcd0a1c9e008c2ff752_r.jpg&&&br&&img src=&/edbdbfccbb7c2b0_b.jpg& data-rawwidth=&688&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8& data-original=&/edbdbfccbb7c2b0_r.jpg&&&br&第一张是百度百科“脊柱”词条里的人类脊柱图,第二张是一个骑公路车的逗比(图侵删)。对,就是你所描述的“弓着腰”或者“猫着腰”的姿势,而且还是下把位,身体弯曲幅度最大的姿势。&br&好了,下面请仔细看图上这个逗比的背部,再对照第一张图。&br&你可以发现的是他的整个身体姿态虽然很低,但是身体弯曲的部位基本符合自然状态下脊柱生理弯曲的部位。腰椎弯曲幅度很大,但是注意,他的整个骨盆姿态依旧是直立的。&br&好了,看完这图上的逗比骑车后我们来说为什么要这样骑车。&br&&img src=&/7b41bfa9b8fcabdbea7b4_b.jpg& data-rawwidth=&688&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8& data-original=&/7b41bfa9b8fcabdbea7b4_r.jpg&&&br&这个,selle italia slr carbonio flow,121克,又轻又硬又薄,典型的公路车座包。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在骨盆直立的情况下,人会用哪里接触,或者说应该用哪里接触座包?很显然,坐骨。摸摸你的臀部下方,在你坐在椅子上最容易被硌到却又硌着不痛的那两个小凸起就是。骑车时人以坐骨接触座包最宽的位置,让身体得到最有效的支撑。&br&好了,再结合第一张图,你可以发现,如果要在骑公路车时保持这样让你的下半身最舒适的姿态,那么胯骨必然需要直立、后旋,腰椎后突,人会很自然地弯下腰。不然的话,你可以试试保持这样的姿态时保持整个脊柱的挺直。&br&然后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你的胯骨会前旋,身体接触座包的位置会前移。至于移动到哪里,我就不说了。你应该能感受到。&br&你觉得生殖器被座包鼻端压迫能好好骑车么?不能。显然。&br&至于你为什么会看到骑着普通自行车的人脊背较为挺直?很简单,对比二者座包和把组的高度差就知道。&br&普通自行车的那个车把高度,你想弯腰都不可能。&br&无论骑何种自行车,保持舒适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坐得舒服。用平时坐椅子时坐得笔直的姿势套用到骑公路车或山地车上显然不对,何况完全绷直身体本来就不舒服。仔细观察路上骑车的人你就会发现,没有人会真正将背部绷直骑车。为什么?因为那样真的很不舒服。与你想象的截然相反,平时所用的良好坐姿在骑车时无法实现,强行实现则反而是有害健康的。前一位答主也已经说过了,并且我们也是知道的,不正确的骑行姿势会导致椎间盘损伤。解决方法很简单,要么骑一两个小时休息一下,要么在骑行结束之后好好拉伸一下。&br&&br&至于你所说的“专门调整高度”,事实并不这么简单。&br&再来看图:&br&&img src=&/dbcd9d3b_b.jpg& data-rawwidth=&598&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8& data-original=&/dbcd9d3b_r.jpg&&&br&这个,retul müve系统,迄今最先进的bike fitting系统。其实还包括一些诸如水平仪、激光测距仪和电脑之类的东西,可惜抠到的这图片里没有。&br&它在使用时的样子是这样的:&br&&img src=&/8e79ef63d0c92bd812c3d8_b.jp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br&bike fitting的意义在于精确调整自行车各部件的尺寸与高度等参数,使人骑行的姿态处于效率最大化并且对身体健康影响最小化的状态。看到图片里人身上的黑点和连线了吗?这些传感器与电脑相连,显示车手的身体姿态和关节角度,以此作为依据对车身进行调节。&br&是的,这就是你所说“专门调整成弓腰的姿态”,然而并非如此简单。fitting的意义在于避免尺寸、角度不当造成损伤,当然,腰部姿态也包含在内,而让人能够正常地弯曲腰椎,立胯骑车也在调整范畴之内。&br&事实上这样的调整十分有效,可以大大改善骑行时的不适,令车更为适体。&br&&br&&br&就是很贵罢了。retul的高级3d动态fitting一次好像是1500吧,四个小时,就给你拧几个螺丝而已。很多人估计都不会做,毕竟这么贵,够我换个座包了。&br&但是为了下半身和半生的健康,我没有理由拒绝这样一次调整。&br&&br&&br&所以结论是什么?&br&弯腰立胯是正确的骑行姿势,可以大大避免受伤,而针对骑行姿态的调整也是十分有必要的。&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什么?说到这你还不信?还认为我在颠倒黑白?&br&那好吧,挺直你的脊梁,骑着公路车或者山地车,出去骑一圈。不用骑太远,30km就好。然后回来告诉我你下身感受如何。&br&我至今都忘不了前年和车友愉快骑车的时候被我们超过的,那个努力将背挺成一条直线,以他的会阴前不可描述的部位接触着座包,扭曲地骑着一辆杂牌山地车的男子。&br&说实话我当时真是为他的睾丸默哀了那么几秒钟的,真的。
谢邀。 一个有回答价值的问题。作为一个业余自行车爱好者粗浅地回答一下好了。 说实话我一看到利益二字我就笑了。 你觉得别人说两句话告诉你自行车应该怎么骑正确能赚钱? 笑话,又没逼着你买什么东西。 如果这就算为了利益颠倒黑白,那我之前在那么多答案…
谢谢邀请&br&十年没有回家吃年夜饭算是一种体验吗?&br&
其实不只是职业车手,其他的很多职业运动员都是一样的,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吃饭睡觉训练,特别枯燥和无聊。就像今天上午我们还在骑功率车,晚上吃年夜饭,大年初一休息一天,初二就照常训练了。如果只是一般感兴趣,我都不建议去做职业车手。&br&首先,在国内的体制下,省级和国家级的运动员叫专业队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车手。我认为只有一级,二级车队的运动员才叫职业车手,是指合同制的,靠年薪和奖金生活的一群人。而我们这种是靠着单位的死工资,还总想着退役后留在单位的一群人,本质上是很大区别的。&br&我也一直梦想着能够进入到一流职业队,成为职业车手,所以也一直在坚持着努力着。到时候有更深刻的体会再来告诉你^_^&br&你提到电影,其实是这样的,电影有夸张情节是一定的,没必要较真儿,王珞丹跟我朋友学习场地车的时候是非常认真和努力的,彭于晏他们几个在香港训练也吃了很多苦头。演员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只不过是导演想呈现给观众作为自行车运动员的生活状态而已。&br&问的有些笼统,我答的也不太着边际,有具体的问题问我吧
谢谢邀请 十年没有回家吃年夜饭算是一种体验吗? 其实不只是职业车手,其他的很多职业运动员都是一样的,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吃饭睡觉训练,特别枯燥和无聊。就像今天上午我们还在骑功率车,晚上吃年夜饭,大年初一休息一天,初二就照常训练了。如果只是一般感…
我推荐看过的几部纪录片&br&1、《Chasing Legend》追逐传奇&p&htc车队2009年环法纪录片,2009年htc车队的目标是尽可能多的拿到单站冠军,因为他们队里有卡文迪什“盘爷”,这部纪录片可以作为公路车比赛入门的guide,入门后也可以看看车队经理是如何在比赛过程中把控车队的。&br&&/p&2、《阿姆斯特朗的谎言》&p&看看人是如何借助“科学的力量”把体能发挥到极致的,可以了解一下大环赛对体能的要求。&/p&&p&3、《车手计成》&/p&&p&看看作为一个个体在车队里面承担什么&br&&/p&&br&&p&人生回环赛和苏格兰飞人是故事片,只能说感觉一般。&/p&
我推荐看过的几部纪录片 1、《Chasing Legend》追逐传奇htc车队2009年环法纪录片,2009年htc车队的目标是尽可能多的拿到单站冠军,因为他们队里有卡文迪什“盘爷”,这部纪录片可以作为公路车比赛入门的guide,入门后也可以看看车队经理是如何在比赛过程中把…
其实你们说的都不完整!&br&&br&先讲健美吧,肌肉分为红肌(毛细血管多)和白肌&br&&br&红肌多意味这耐力好(endurance),而白肌意味这爆发力,也就是力量(strength)&br&&br&健美中的RM(repetition maximum)值表示你在一个特定重量下完成动作的最大次数。比如我能卧推80kg5次;换成60kg的话,就能做10次。这两种方案带来的训练效果是不同的。 之所以出现RM的概念,就是因为经过研究发现,并不是每次练到力竭都是有效果的。重量与次数(以及组数)的选择,对于训练结果有着显著影响。&br&  用简单的表述就是:&br&&br&&br&  “大重量,少次数”的训练方式偏向于增加肌肉力量和体积;&br&  “小重量,多次数”的训练方式偏向于增强耐力,降低体脂;&br&  具体来说,根据研究发现:&br&  1-4RM主要是训练绝对肌力和体力;&br&  6-12RM主要是训练肌肉体积;&br&  15-20RM主要是训练小肌群体积和增强肌肉线条与弹性;&br&  30RM及其以上主要是起到降低体脂、增强心肺功能的效果。&br&&br&&br&&br&&br&所以,@raymond wong说的环法比拼的是耐力,几百公里不可能用冲刺的劲去使。此类运动员相当于高RM的训练效果,所以肌肉有线条&br&&br&@王亚嶕 说的是竞速,比拼力量,这时候靠的是白肌,采用6-12RM的训练方法。所以肌肉很粗&br&&br&这下子一清二楚了吧?
其实你们说的都不完整! 先讲健美吧,肌肉分为红肌(毛细血管多)和白肌 红肌多意味这耐力好(endurance),而白肌意味这爆发力,也就是力量(strength) 健美中的RM(repetition maximum)值表示你在一个特定重量下完成动作的最大次数。比如我能卧推80kg5…
&img src=&/fb1d835d9fdaa29bd1227_b.jpg& data-rawheight=&192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fb1d835d9fdaa29bd1227_r.jpg&&&br&并没有发现打不开的锁。。
并没有发现打不开的锁。。
&p&【这是怎么回事,文中分段的地方怎么变成莫名其妙的单词。。。改了几次也改不掉】&/p&&p&【今天晚上在旧电脑上总算重排成功了】&/p&&p&我已经预见到在这个问题下回答完不久就会有人追着过来说我是某平台的枪手,而且绝不认为我是其他平台的枪手→_→滑稽脸。
&/p&&p&共享单车作为近来的投资风口,我们公司又是做投资的,而且我还是穷游爱好者。从共享单车(严格意义上应该叫无桩公共自行车)一开始大规模出现就一直顺路观察。真不是我收了别家平台的钱或者我单纯看ofo不爽,早在上年九月份看到这车我就和朋友讨论过,闲的没事还做过推演,那时候就发现这车好多问题,还专门给ofo官方发了邮件提出改进建议,很遗憾这封邮件应该和其他好多好心的邮件一样,被无视了。我这人不喜欢撕逼,也没有跟风爱好,做事情能做一分就说一分。我虽然号称半个朝鲜通,但是朝鲜音乐、高层政治这种我不懂的,从来没有去强答过。&/p&&p&贪腐有没有?我觉得必然是有的。我加班很多,晚上回家都是八九点,路上经常见到ofo投放自行车,基本都是把车子从密封式后车厢推出来,在站台边上马马虎虎放好数都不点就开车走了,这种操作流程太容易作弊了。最近还看到ofo的回收车,就是收垃圾的私改机动三轮挡板上喷个模糊的黄色ofo和自行车图案,人员没有制服着装也没有胸牌,是不是真的ofo公司员工还是盗窃集团冒充都无法确证。&/p&&p&之前公司有同事去过ofo参加他们的宣讲会,据称是各种狗血,语气各种大话。结合到自己对ofo底层产品和基层操作流程的亲眼目睹,当时就确信ofo确实是过于浮躁,内控松散。之后就写了我回答中对ofo的第一个帖子(当然以负面为主)当时也是看到问题就回答了,写的不太好。后来找了次机会去ofo参个会,亲眼所见这个公司乱七八糟的问题。整个公司架构松散庞大,多头指挥,设置了一大堆请示程序,给人乱糟糟和遍地大哥的感觉。这公司有两个特别搞笑的地方,一个是品牌宣传部门相当庞大,另外一个就是几个员工对我大谈特谈高档自行车的事情,但是对自己公司目前在运行的小黄车这一级别的低档自行车的很多基本特性都不熟悉,感觉就像一家出租车公司管事的人觉得懂车就行结果招来一批超跑俱乐部的富二代来运营。&/p&&p&回归到新闻里,如果说的是真的话那希望戴威这批人早点走人了事。至于ofo本身,我希望能进来一批专家把它做好,毕竟摊子也那么大了,上层的那些人我不想说,但是底层员工也是特别辛苦的,希望这家公司能够规范运营,不要让实干的员工的心血付诸东流。&/p&&p&最开始的时候余佳文怎么也做出一个能用的超级课程表,说大话被骂了;&/p&&p&后来黄修源弄了别家的底盘什么的,也是辛苦敲打几个月做出来车壳子和内饰,还是被骂了;&/p&&p&乐视搞什么生态化反,做了那么多PPT,还有电视和手机,也被骂了;&/p&&p&为毛把低档自行车喷层漆,前后挂俩牌子,装个简易密码锁,还有好多人赞誉呢?&/p&&p&=================分割线================&/p&&p&反正中国现在贫富差距那么大,好多肉糜党赵老爷你真心给他讲不清楚的。&/p&&p&很多人之前回答和回复我,居然还认为小黄车是给用户贴心定制出来的,又轻便又舒服。这些人可能从小骑得就是数千元朝上的高级自行车,根本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量产的低档自行车存在(我觉得真有可能,上次回徐州办事,路过某个重点中学放学清一色的好自行车,不乏价值上万的,校门口就有两三家挺大的自行车店,往里面看的时候都是好车)。&/p&&p&我从小学三年级学会骑自行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买的都是这种二到四百(零售价)的自行车,特别工作以后大概两年换一次工作并搬家,车子一般送人再买一辆新的,车子虽然送人但是工具(专门买的打气筒和便捷修理工具盒,主要是上链子)都是带走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第一眼看到小黄车时会立刻注意到它的充气胎和充气嘴并由此对小黄车这个产品产生直观的反感。&/p&&p&这种低档自行车最常见的毛病就是掉链子和车胎没气快(上中学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对迟到的学生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不是想说你车链子掉了还是车胎没气了?来,让我看看你的手”),车链子松脱了还可以徒手挂上(虽然会弄一手油),车胎没气简直让人非常没脾气,低档自行车半个月车胎就会明显变瘪,如果这时候再不打气,半个月到一个月后就会瘪到自行车钢圈下部直接压烂内胎,这时候不愿打气的懒汉就得把车子推到修车铺去补内胎或者就得换一条。&/p&&p&修理内胎的时间相当长,需要先把车轮拆下来,再拆下来内胎(有些外胎也要一块拆下来),补胶或者用一条新胎,还得用水盆检查密封性,之后装上车轮,调好内外胎,装车,最后还得把各个螺丝连接处重新调校好,整个过程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都得十多分钟,一般熟手也得二十多分钟。&/p&&p&而且给这种车子打气是非常经验主义的一件事,到底什么时候该打气取决于你的经验,我小时候很多人骑自行车之前的一道必经手续就是双手用力握住车胎捏捏里面有多少气。我手劲小一般是坐上去看看车胎压下去的程度,如果气不够,就得蹬蹬蹬跑回家拿打气筒。打多少下还是个问题,一般都是打几下捏下车胎,而且夏天的时候还不能打太满,否则车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直接就炸胎了,在老家上学时,夏天经常可以听到教室外二踢脚一样的炸胎声。所以用打气车胎真心是致命伤,一辆车子最多可以用一个半月,况且小黄车这东西之前根本没有任何定位和联网,就算有定位、联网、传感器,有足够的钱去雇佣打气工人吗?就算真的不计代价雇了打气工人又怎么样?还得一个一个去捏车胎,还得让老工人传授难以量化的夏天防炸胎经验,根本做不到。如果打算开发自动检测充气机。。。为什么不用实心胎加电子锁??&/p&&p&=======================分割线===========================&/p&&p&很早之前我是给小黄车写过改进建议的,时间在上年九月间,和同事分别发的。小黄车的好多毛病我当初在给他们提意见的邮件里面写过,也懒得去翻邮件了,凭印象大概说下:&/p&&p&(当然ofo对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诚心诚意的建议到底啥态度大家也都看出来了)&/p&&p&1、密码锁是简易机械式,分为按键式和柱状。这个锁太脆弱了,锁与车子连接处只有几个螺栓,锁本身的也不是加固型,类似于普通自行车出厂自带的那种简易锁。这样一种锁,放在十年前的徐州,任何一个小混混会在五分钟之内(熟练地扒手一分钟不到)给你打开或者硬拆下来;其实想加固一点都不是问题,加几个螺栓或者使用更高强度的连接方式,不用电子锁最起码用个更坚固点的密码锁,柱状锁的密码块我亲眼看到有好多被人徒手掰下来了;再有就是这个锁是固定密码,反作弊壁垒很低;&/p&&p&2、车胎的毛病我前面已经讲过了,当时还附带了建议,把内胎置换成轻量的实心填充物或者一体式实心车胎或镂空车胎,这些都是成熟的市场现货(我去各地玩,骑得公共自行车这几种都有)如果一开始用非充气车胎,每辆车子的使用寿命最起码可以延长到半年到一年(掉链子是可以让用户动手修理的,直接挂上就行,可以在APP里面内置简易教程,通过上传修理照片给点优惠就可以调动起来积极性);&/p&&p&3、当初的号码牌是塑料的,因为车号和密码锁是一一对应且不能改变的,如果有人想侵占只需记住密码掰掉车号牌就行。当时给他们的建议是把号码除了写在牌子上,再用大字喷涂在车身上一两处增大作弊成本。很遗憾不仅没有改进反而倒退了,后来的号码牌直接使用铁皮牌,,掰是不好掰作弊更容易了。很多人怀疑是竞争对手作弊我认为不是,这种作弊技巧传播起来很快的,很多人真心不知道有些老乡群、同学群、地域群的规模,一个转发就能让上千人收到。铁皮牌容易被划花这个难道ofo产品部门不知道?我上小学时大家基本用的铁皮铅笔盒,很常见的一种校园欺凌就是趁人不在拿钥匙或者小刀划伤他的铅笔盒,半分钟就能把铅笔盒弄成大花脸;&/p&&p&4、车座子当时建议是增加一个卡座反拆卸,这个问题是当时我们投资部一个同事发现的;&/p&&p&5、当时ofo有很多“大黄车”,但是没有车篮,这个做了安装建议;&/p&&p&6、车身过轻,容易损坏的当时是对易损部位逐项提了建议的,还附有照片;&/p&&p&7、最后就是建议的ofo还是尽快使用电子终端锁,否则难以跟上竞争对手,我写邮件的时候,已经有好几种车使用电子终端锁了。建议中列举了现在的几个问题:一是不能精确计费;二是无法反制对车辆的私占;三是因为没有定位寻车困难,利用率低;四是造成车辆的回收修理极为困难。。。 &/p&&p&=======================分割线=========================== &/p&&p&1、小黄车真的在激发人性恶吗?强烈反对这种说法,这简直是诬蔑人民群众。本身就是产品设计上极为智障,不动脑子,反而要去谴责人民群众人性恶劣(当然是有一批缺德鬼)照此逻辑,政府取消公安部门是不是体现了政府对社会的充分信任的美好感情?同样的,何必设计自动售货机那么复杂的东西,直接把货品放桌子上再放个空箱子就行了(有些封闭的熟人社会可以实现);便利店也根本不用雇佣店员,让顾客自己扫码付钱就可以了。任何一种社会性事物(人类或者组织或者产品),都有必要设立一定的规范防范一般的损害和意外,实现社会运行的最优化。便利店店员的存在使得货品免于被盗,至于配置武装警卫防范抢劫犯则超出了社会与成本预期,但是上升到金融机构又成为必须。你在大街上裸奔被人传上网,在野生动物公园下车被老虎吃掉,固然要追究相关责任,自己也难辞其咎吧?。。。→_→&/p&&p&2、更不要说人民群众还有好多道德高尚的,对小黄车是尽心尽力的。你看看网上一大堆视频,好多都是自购剪钳去给小黄车剪去私锁自发维护ofo的权益的。我自己和很多人路上见到翻到的小黄车也都会停下来一辆一辆的扶正,停在马路中间的共享单车(不限小黄)也会尽可能的一辆辆搬到人行道、停车区。反过来讲小黄车公司看到这些视频的时候有没有过反思,为什么被私占的都是自家的车子?别家的为什么没有?为什么自家的车子这么容易损坏?说真的,这家公司要有个有能量的话事人抽出时间街上走两天,也会发现问题所在,搞跟踪战略学习竞争对手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很难吗?
&/p&&p&以上,所以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对这家公司抱有较多的敌意了。&/p&
【这是怎么回事,文中分段的地方怎么变成莫名其妙的单词。。。改了几次也改不掉】【今天晚上在旧电脑上总算重排成功了】我已经预见到在这个问题下回答完不久就会有人追着过来说我是某平台的枪手,而且绝不认为我是其他平台的枪手→_→滑稽脸。 共享单车作为…
实名反对票数最高的@拿破仑精灵的答案。&br&利益相关:现智能自行车行业从业者,前高校车协会长。3w公里以上骑行历史。&br&&br&&blockquote&关于具体的设计上的细节,700bike那边已经出了官方的回应:&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jM5ODAxMzQ0MA%3D%3D%26mid%3Didx%3D2%26sn%3De8c70ef49cdd%26scene%3D2%26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26key%3Dcab587dde2ee01713aec76f319a9de01ddf7268%26ascene%3D1%26uin%3DMzcwNjQxODgw%26devicetype%3Dwebwx%26version%3Dpass_ticket%3DrU%252BOGcjR7RD%252BLcx%252Fuf0tmofzqT2adZgngEsp%252BGGXruZuEeaX2IgRETFiY0SrIvB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700Bike设计团队有话说&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br&在具体的产品细节上不再赘言,我想在这里谈谈我对业界和自行车文化的感受。&br&&br&==========================分割线=================================&br&1.&b&运动自行车导致的“降维攻击”——畸形市场和文化的产生&/b&&br&自行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度垂直的行业,尤其是本世纪初自行车运动兴起以来,运动自行车作为一种全新的品类进入人们生活,至今还未普及。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个概念下涵盖两种产品的混淆——最先接触运动自行车的人们,利用大部分人对自行车停留在“三八大杠”时代的认知,坐地为王,对没有接触的人们形成了全方位的“智商鄙视链”,我称之为“降维攻击”。&br&&br&于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看见这样的关于自行车的故事(纯黑色幽默,可略过这部分):&br&&br&&blockquote&&ul&&li&&b&车店老板卖车给张朝西:&/b&&/li&&/ul&-“我们这个自行车品牌源自美国,山地车也就是赛车用的是日本shimano XXX套件,马牌轮胎,狐狸前叉,油碟,......你上下班骑特别方便。”&br&-朝西觉得这车好威风就买了下来,成功将一辆装着大宽胎但是没有越野性能的山地车卖给了上班族朝西。开始成为朋友圈中的“骑行达人”。&br&&br&&ul&&li&&b&张朝西假期环湖归来和粉丝:&/b&&/li&&/ul&-“张朝西,听说你去年骑车环了青海湖?你怎么这么厉害,我好崇拜你!你屁股怎么没磨出血?”&br&-“啊,这个。。。我这个车买了2000多块钱,坐垫啊什么都是软的,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啊,我一天能骑100多公里呢。”&br&-“哇,你好厉害好厉害!”&br&张朝西窃喜,回家的路上连闯两个红灯。&br&&br&&ul&&li&&b&张朝西加入俱乐部愤而升级装备:&/b&&/li&&/ul&张朝西在网上搜到了一个俱乐部,以明星的青海湖环湖归来姿态参加了他们的活动,结果发现自己完全骑不过那些穿着一身花花绿绿骑行服,踩着“细轮子”车的车友。一问,车友们牛逼哄哄地告诉他,那叫公路车,穿着的塑料鞋子叫锁鞋。&br&于是朝西自己连夜上网,恶补各种装备知识,了解了XTR和ALIVIO的区别,从坐垫开始,对自己的车进行了一点点升级。&br&&br&&ul&&li&&b&张朝西后记&/b&&/li&&/ul&张朝西开始喜欢拿着弹簧秤称轮组,数着里程发朋友圈。最后来到公路车吧,坐在电脑前叼着烟,想起了那些尘世中的人,皱了下眉头,重重地在键盘上写下:“当我骑着车挥汗如雨地翻山越岭时你却沉浸在岛国电影里无法自拔,当我70岁时还能骑着车翻山越岭时你却早已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br&&br&两分钟后有人回复并转发:“朝西爷威武!”&/blockquote&以上文字纯属虚构。&br&&br&归纳起来就是:品牌商和厂商利用行业巨大的壁垒和信息不对称,把不正确的产品卖给车友。车友入坑后,利用同样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在与人交流、为人处事中,实现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存在。&br&&br&&b&2.畸形的行业导致的死循环:&/b&&br&独特的骑友圈市场和文化,在不断的“降维攻击”之后形成并且愈加坚固。外来的资本、技术、人才、经验也越来越不敢流向这个行业,于是出现了这么几个恶性循环:&br&&blockquote&&ul&&li&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附加值&产品陷入价格战&车友群体因此十分鸡贼,大量通过非正常渠道购进便宜货&品牌商厂商赚不到钱&没有资金、技术、人流涌入业内&产品继续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附加值&br&&/li&&li&车友通过夸大骑行入门门槛(装备、体力、骑行困难、时间)实现价值&相对没有时间的精英群体无法变成车友&车友群体形成抱团&抱团后开始对外进行智商鄙视&相对精英的人更难以进入圈子&门槛更被夸大&文化更畸形&/li&&/ul&&/blockquote&&br&这里我希望拿跑步跟自行车做一个对比。&br&我曾经在一家赛事公司工作,有一次在同一个地方同时举办马拉松和自行车两种比赛,我会惊讶地发现,上千名选手,跑步的人和骑车的人很轻易就能区分开来:参加自行车比赛的选手一般比较咋咋呼呼,相对没有礼貌,而跑步的却相对有涵养。这让非常奇怪,后来我有反思,总结出来一个原因:自行车与跑步相比,它多了一个“车”,它必须借助于装备才能实现自己的运动目的和期望目标,所以,外物价值的重要性会使得车友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外在力量,关注轮组重量、前叉性能、套件等级,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素质;而对于跑步而言,跑鞋的好坏对跑步这项运动而言影响并没有那么大,所以跑步往往是一个“与自己对话”,接近于“灵修”的过程。&br&&br&另一方面,骑车所获得的快感是瞬时的、是很简单一个下坡就可以爽到的;而跑步,是一个漫长的坚持与价值实现的过程,需要很强的耐力和忍受孤单的能力的。&br&&br&是不是问题出在这里呢?&br&&br&&b&3.让自行车从亚文化重归主流:&/b&&br&相信大多数人提起自行车,可能想起几个关键词:咋呼、决绝、不顾一切;&br&想起这么几个场景:辞职骑车去西藏、黑黝黝不忍直视的脸、天价的自行车、难懂的术语和装备、花花绿绿的骑行服大爷大妈、XXXkm不间断骑行从天黑到天明。&br&&br&自行车成为了一件我们必须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去爱、去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的骗子,开始模仿车友推一辆捷安特蹲在路边乞讨去骗取同情;越来越多的大声喧哗全然不顾他人感受的骑友在各个小区、商业区被保安驱逐;越来越多的人在路边跟机动车摩擦、矛盾、冲突;越来越多的“骑西藏前vs骑西藏后”的调侃图片在网络上大量流传。&br&&br&然而,事情就应该是这样吗?我们喜爱的自行车就是这样嘛?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br&&br&所以,抛开向东的产品细节不谈,我很庆幸中国行业内有这样的人,在把自行车的魔性去除、把戾气平息,用自己在别的行业积累的资金、经验、人脉去为这样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打破行业的死循环,把自行车重新带回生活,带回主流文化的舒适区。&br&&br&重要的不是自行车,重要的是你自己。&br&&br&向 &a data-hash=&e51bbdedcb1d650b89ac07d58b2cfe5c& href=&///people/e51bbdedcb1d650b89ac07d58b2cfe5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张向东& data-tip=&p$b$e51bbdedcb1d650b89ac07d58b2cfe5c& data-hovercard=&p$b$e51bbdedcb1d650b89ac07d58b2cfe5c&&@张向东&/a&致敬,向真正爱这个行业的人致敬。&br&&br&P.S.我会买那款名叫美术馆的车。
实名反对票数最高的@拿破仑精灵的答案。 利益相关:现智能自行车行业从业者,前高校车协会长。3w公里以上骑行历史。 关于具体的设计上的细节,700bike那边已经出了官方的回应: 在具体的产品细节上不再赘言,我想在这里谈谈我对业界和…
&i&感谢诸位骑友指教,因为之前和公路神教撕逼的缘故答案戾气太强,特此重修~因修改幅度较大评论和答案之间会显得前言不搭后语,可无视。&/i&&br&&br&山地车的使用场合是这样的:&br&&img src=&/ffe4a48496f11fcc9a61507cf8efce12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ffe4a48496f11fcc9a61507cf8efce12_r.jpg&&这样的:&br&&img src=&/2aceab09bbb37_b.jpg& data-rawwidth=&870& data-rawheight=&5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0& data-original=&/2aceab09bbb37_r.jpg&&或这样的:&br&&img src=&/385faed535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385faed5350_r.jpg&&我不是玩速降的,但我的XC玩过的路也曾是这样的:&br&&img src=&/f567c995bad22cae0cd34e1_b.jpg& data-rawwidth=&777& data-rawheight=&5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7& data-original=&/f567c995bad22cae0cd34e1_r.jpg&&这样的:&br&&img src=&/fb47b6f1af915fbd3449993_b.jpg& data-rawwidth=&777& data-rawheight=&5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7& data-original=&/fb47b6f1af915fbd3449993_r.jpg&&还有这样的:&br&&img src=&/1a1fbda4bea5af85332bbc_b.jpg& data-rawwidth=&777& data-rawheight=&5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7& data-original=&/1a1fbda4bea5af85332bbc_r.jpg&&&br&&br&而公路越野是这样的:&br&&img src=&/7af489a6d2f67dfc4fc473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7af489a6d2f67dfc4fc473_r.jpg&&这样的:&br&&img src=&/45db2f130fad8f4bc9e8d787a911fd89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还有这样的:&br&&img src=&/03cfc91deddf1_b.jpg& data-rawwidth=&974& data-rawheight=&5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4& data-original=&/03cfc91deddf1_r.jpg&&两相对比,山地车所能适应的地形的确更加广泛,但公路车对一般恶劣地形也并非毫无抗力,只要配置合适,让公路车去操318并无不可——虽然你会面临更加细腻的颠簸、一些需要推车通过的路段和更加简陋的行李,但也会获得更加轻捷的负重和速度加持的Buff。人各有爱,有人不介意颠簸有人喜欢轻松,各类偏好不能说谁对谁错,各取所需就好。&br&&br&下面详细分析一下常见各类车辆的特征性能:&br&&br&&b&公路车:&/b&主要特征为迎风投影面积更加纤细、胎宽窄、重量轻、齿比高。车把低于车座以便于发力。所有设计都是为了达到更高的速度而生,骑起来的感受更为轻便,相比起其它车辆,单位做功内的速度更高。也就是说同样的力量踩一下,山地车能跑出去10米,公路车就可能跑出去15米。&br&&img src=&/b8f6d72ea5a7f25759c2ff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b8f6d72ea5a7f25759c2ff_r.jpg&&&img src=&/619fb3fd040ce58_b.jpg& data-rawwidth=&1386& data-rawheight=&11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86& data-original=&/619fb3fd040ce58_r.jpg&&&br&&b&山地车:&/b&主要特征为粗大的车架和轮胎,所有结构都显得霸气十足。粗大的车胎可以有效吸收来自路面的震动,强健的车架、轴桶等结构则可以承受剧烈的冲击。较低的齿比用来应付较陡的坡度和恶劣的路况。但相应的,因为重量更沉,胎阻更大,因此速度也快不起来。&br&&img src=&/c068ba58c0afd1a23bf4a3b3a51a8e59_b.png& data-rawwidth=&824& data-rawheight=&5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4& data-original=&/c068ba58c0afd1a23bf4a3b3a51a8e59_r.png&&&img src=&/8fd7ed4df14cd0fb1ba8_b.jpg& data-rawwidth=&1383& data-rawheight=&11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83& data-original=&/8fd7ed4df14cd0fb1ba8_r.jpg&&&br&&b&旅行车:&/b&根正苗红的长途车辆。结构特征介于前两者之间,和山地车相比前叉行程较短,只用来应对来自铺装路面的轻微颠簸,车身上的货架挂件较多以便于安放行李。车把略高于车座以便提供长久骑行时的舒适性。因此就长途骑行来说,旅行车才是最适合的。当然这种车也比公路车要沉重的多。&br&&img src=&/4b2ce81cc52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4b2ce81cc52_r.jpg&&&img src=&/bfef82dd7de1cc5e97ce388f_b.jpg& data-rawwidth=&1380& data-rawheight=&11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80& data-original=&/bfef82dd7de1cc5e97ce388f_r.jpg&&&br&&br&下面对比一下公路车和山地车的主要差别:&br&&img src=&/854f2d71ffdc_b.jpg& data-rawwidth=&824& data-rawheight=&5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4& data-original=&/854f2d71ffdc_r.jpg&&&b&1 公路车车座比山地车高&/b&&br&山地车有越野考虑,需要在较大范围内调整身体重心,还可能面对需要脚部撑地的极端地形,因此车座不可能太高。而公路车拔高车座后可以让双腿更易发力,不浪费腿部伸直前的最后那一丝能量。相应的,在下坡时人体的重心也会更加偏前。因此面临下坡时风险相对较高。&br&&br&&b&2 公路车把位置比山地车更加靠前&/b&&br&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让躯干更加前倾,给予腿部更加强力的支撑。同时由于车把宽度较窄,也降低了人体风阻和车子的操作精度(但过于紧窄的手臂姿势会阻碍肺部的呼吸扩张)。由于手肩部的高度被拉低,人的躯干部分基本可以做到平行于地面,因此躯干部分带来的风阻被大大降低了。这也是公路车能够快速前进的一个辅助原因。&br&&img src=&/805b05ce480e232e9eb5f9a_b.jpg& data-rawwidth=&406& data-rawheight=&2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6&&&br&&b&3 公路车架角度更大&/b&&br&得益于第1条,公路车车架的角度不像山地车和旅行车那样尖锐,因此在同样的重量下,公路车车架的结构会带来更高的强度,即使大力蹬踏时车架也不会明显变形。同时为了降低风阻,公路车车架做得更薄,迎风投影面积较小。较薄的车架可以通过纵向宽度来弥补垂直强度,但面对侧向而来的撞击,这样的结构就有问题了。当然侧向撞击压力主要来自于甩尾、腾跃、摔车等非常规动作,在平坦的路面上做稳定骑行是没有关系的。&br&&img src=&/07f31b6e69b42dda2c2ec8_b.jpg& data-rawwidth=&333& data-rawheight=&2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3&&&b&4 公路车前叉使用硬叉&/b&&br&在山地党看来硬叉可能不够帅,但就个人观点来说这是公路车极好的一大优势!硬叉可以显著降低车体重量,且骑行时不会有泄力(我上下班用的山地车就特意换了硬叉)。而骑山地车则可以很明显的感到大力蹬踏时前叉会伸长,这代表你蹬踏时产生的力量有一部分损耗在前叉上了,公路车的硬叉则可以进一步提高速度。但相应的,面临颠簸地形时硬叉会让手腕非常疲劳,甚至引起损伤。&br&&br&&b&5 公路车牙盘齿比更大&/b&&br&&img src=&/a52bc3e8bbb477d5752fe91_b.jpg& data-rawwidth=&355& data-rawheight=&1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5&&从上图可以看出公路车的前压盘较大,后牙盘较小,而山地车则相反。这意味着在平地和下坡上公路车可以轻易获得更高的极速,而山地车则可以爬上更陡的坡度。因此很多山地车可以轻松爬上去的陡峭坡度对于公路车就成了艰难的任务(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更换压缩盘来解决,但相应的就会丧失一些速度上的优势)。&br&&br&&b&6 山地车轮胎更粗&/b&&br&更粗的轮胎和更软的前叉有类似效果,都可以较好的吸收地面震动,同时粗壮厚重的轮胎对于地面上的尖利物体也会有更好的抵抗能力。但公路车细车胎较小的触地面积也降低了被扎胎的风险。在平坦的硬化路面上,公路车轮胎的速度优势是非常明显的。&br&&br&&br&但对于长途骑行来说,旅行车对大部分人来说其实是更加适合的选择。长途骑行时间距离更长,短途冲刺需求不大。因此骑车的动作不会像公路车那样几乎放平身体以降低风阻(速度与风阻之比指数上升,低速下风阻将不那么重要),而是将车座下降,车把抬高。这样人体的重心将更多的集中于臀部,以降低手腕的压力。因为你的手腕远远不如你的屁股结实,长途骑行后手腕承受压力过长很容易导致劳损甚至受伤。为了保护手腕,旅行车的蝴蝶把可以在骑行中使用多种握把姿势,有效降低手腕劳损。&br&&br&长途骑行路面条件多变,车辆必须有更强的路面适应性。更粗的轮胎和带有避震的前叉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的路况,软叉的另一个功能是吸收路面震动,降低手腕劳损。同时为了挂载货物,旅行车的车架也更加沉重结实。&br&&br&旅行车一般使用碟刹或V刹,刹车力度、环境适应性优于公路车的抱刹(但公路车也有碟刹版),即使遭遇雨雪天气机动性能也不会损失太大。而一般公路车的抱刹在遭遇雨雪天气时性能损耗极大。很多长途路线动不动就要跨越两三千米的海拔,如果遭遇雨雪天气,使用抱刹或V刹的车辆就要特别小心。&br&&br&旅行车后塔轮直径与山地车类似,但前牙盘与公路车类似,这就使它可以适应更大范围的坡度,同时在平路上维持较快的均速,或在下坡和顺风时达到更高的极速。也就是说旅行车在下坡时比山地车跑得快,在面对陡峭上坡时齿比也公路车轻松一些。&br&&br&旅行车拥有和公路车相同的轮径,因此也具有优秀的惯性巡航效果。当然更大的轮径也带来了操作不如山地车灵活的弊端。旅行车较深的胎纹排水效果比光头胎更好,速度比山地车的大齿胎更快,在泥泞、水渍、沙石路面骑行时也可以保证较好的抓地力。&br&&br&当然旅行车也有劣势,那就是不够帅……又想装X又想舒适的骑友多半还是会选择山地车。但如果你有保障车辆——不必在车上负载大量行李,维修也足够方便,这种轻装出行公路车就是坠吼的啦~当然,一个肯帮你负重的男朋友也可以达到类似的功能。
感谢诸位骑友指教,因为之前和公路神教撕逼的缘故答案戾气太强,特此重修~因修改幅度较大评论和答案之间会显得前言不搭后语,可无视。 山地车的使用场合是这样的: 这样的: 或这样的: 我不是玩速降的,但我的XC玩过的路也曾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
我只讨论骑行(以运动,和旅游为目的)的装备。&br&&br&必要的:&br&&b&骑行服&/b&(不买你屁股等着疼死,男的更惨),&b&头盔&/b&(安全第一),&b&眼镜&/b&(主要是偏光镜骑行专用那种 适合室外阳光大的地方,而且还有保护功能-防雨,防沙等),&b&手套&/b&(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装备,不仅仅在摔下来的时候 有保护手的功能,最主要还是可以让你的手就算出很多汗也不会滑 PS. 半指就可以了 没必要全指的),&b&水壶&/b&。&br&&br&以上的必要的装备,我认为基本上 不管什么情况你都需要,而且最后都在带着。&br&&br&可以选的装备,基本上是为了适应各种情况。 这里就介绍下新手比较容易遇到的比较常见的夜骑和小长途的情况。&br&&br&夜骑:&br&必要的:&br&&b&前灯&/b&(这个其实就是个手电筒,但是这个必须的,特别在没有路灯的情况下,没有前灯不建议出行),&b& 尾灯&/b&( 尾灯其实就是个可以一闪一闪,告诉他人的信号灯,同样夜间必备)。 &br&可选:&br&全车灯(如果你属于比较风骚的可以考虑,只是为了运动就算了。) 电子喇叭(如果经常经过 比较吵闹的地方,喇叭比铃声好很多)&br&&br&小长途(100-200公里 左右的)&br&必须的:&br&&b&备胎&/b&(小长途内胎就够了, 以10个人一起组队为例子,最少备上2个。如果一个人走,一定要备上一个。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胎,你也永远不想经历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b&补胎工具/六角&/b&(这个主要用处是在休息的时候 把爆了的胎给补好),&b&打气筒&/b&(换备胎的时候用 - -!) ,&b&骑行背包/驮包 &/b&(放备胎和各种杂物的)&br&&br&可选:&br&车头包(可以放些 小型物件), 码表(说实话,真心没什么用, 路程可以用百度地图估算出来,行车速度你自己会有比开车更深刻的体会,其他功能就更加鸡肋了)口罩围巾(如果地方 沙多,灰多,这是需要考虑的配件)。&br&&br&&br&其他的一些装备,我觉得入门以后自然而然就会知道,不需要再多说。&br&关于装备购入 我推荐淘宝的天猫里面销量高的,基本上不会出现被骗的情况。 &br&&br&其实骑行装备没必要追求什么高档, 性能完好就可以了,毕竟是用来锻炼的工具,不是来攀比的工具。再好的车,装备 不用也是废的。
我只讨论骑行(以运动,和旅游为目的)的装备。 必要的: 骑行服(不买你屁股等着疼死,男的更惨),头盔(安全第一),眼镜(主要是偏光镜骑行专用那种 适合室外阳光大的地方,而且还有保护功能-防雨,防沙等),手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装备,不仅仅在摔下…
看了一下各位的回答。很多人答的都很好,不过讨论售价,我们还是最好用最简单的经济学知识去分析。&br&&br&打开谷歌图片搜索,搜索 bicycle race(自行车比赛),你看到的图片是这样的:&br&&img src=&/v2-fcacfe8c7bfd_b.png& data-rawwidth=&1374& data-rawheight=&6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74& data-original=&/v2-fcacfe8c7bfd_r.png&&&br&全是公路车。&br&&br&youtube上有两个关于自行车的频道,GCN和GMBN。GCN全称叫global cycling network. 里面的知识全都是公路车的。(偶尔有cyclocross的内容)&br&&img src=&/v2-3cf10bb17efa_b.png& data-rawwidth=&1125& data-rawheight=&6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5& data-original=&/v2-3cf10bb17efa_r.png&&&br&所以看明白了吗?在英语里,如果你说“cycling”,自行车运动,那么默认的就是公路车运动。山地车会被单列出来,叫作MTB。公路车运动无论从历史上还是普及度上,都远超山地车运动。骑山地车的朋友们别生气,我只是在陈述事实,绝对没有看不起山地车的意思。记得初中还是高中英语课本上,tour de France就已经出现了,上面还印着阿姆斯特朗穿着黄衫的照片。对于一个哪怕没有任何自行车相关知识的人,环法自行车赛赛可能还是听过的。然而遗憾的是,山地车比赛还没有哪个可以到达环法这样的级别。换句话说,山地车从世界范围来看,一直都是比较小众,非主流的运动。&br&&br&所以这意味着什么呢?从两方面来说。首先,以环法为代表的公路车比赛是全球自行车迷的盛会,所以商业模式自然更加成熟。赞助商会想方设法研制出最优秀的产品,放在大型比赛上面打广告。所以研发费用以及赞助车队的费用就会最终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事实上,公路车的技术进步这两年有放缓的节奏,但是由于厂商太多,商业诱惑太大,还是顶不住赞助商削尖脑袋去生产性能更强的车架,轮组等等。&b&重要的一点是,决定售价的往往不是说这个技术真的值多少钱,而是说这个技术就是比别人牛逼&/b&。比如zipp最新推出的454轮组吧,我并不认为换了一种轮框的结构就真的会导致多大成本的提升。zipp早就已经建好了风洞,并且很多计算模型在404轮组时期就已经做好了。但是454做出来,就是比404快,所以就是可以卖的贵。&br&&br&另外一点,从需求方面分析。上文提到过了,公路车的需求量在世界范围内是比山地车大的,毕竟起步早,赛事多。很多西方国家,包括中国,基础设施相对还不错,有很多铺设路面允许公路车骑行。那些基础设施不好的国家,估计也没多少人买得起公路车。厂商会根据需求来定价来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公路车的需求大于山地车,售价当然也会高于山地车了。另外多说一句,在中国公路车的售价是有点奇葩的。首先,全世界大部分的车架都在大陆或者台湾制造,导致一些厂商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用成本优势制造出很便宜的车架,轮组。另外就是一些国外厂商和国内代理商任性定价,导致很多本来没多贵的车架被吹上了天。总的来说就是售价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在国外来看,厂商与厂商同级公路车的售价差距不会太大,不会出现sworks卖3万look卖5万的情况。厂商基本也达成了默契,不会出现像烈风自行车这样的搅局者(非贬义),所以售价基本都差不多。&br&&br&&b&最后祝大家享受骑行,顺便奉上自己写的自行车购买指南,重要性依次递减:&/b&&br&1. 选一家靠谱的车店&br&2. 买自己觉得好看的&br&3. 买尺寸合适的&br&4. 买自己能买得起的最贵的&br&5. 看配置
看了一下各位的回答。很多人答的都很好,不过讨论售价,我们还是最好用最简单的经济学知识去分析。 打开谷歌图片搜索,搜索 bicycle race(自行车比赛),你看到的图片是这样的: 全是公路车。 youtube上有两个关于自行车的频道,GCN和GMBN。GCN全称叫globa…
主观感觉,不如增加有人值守的自行车存放点。&br&&br&1,一辆好一点的自行车,500元左右,就能有变速功能,比公共自行车骑行舒服很多。这个价格基本上所有市民都能负担得起。对于私有自行车人们也会更加爱护。&br&&br&2,一个自行车存放点,按最少每天50辆次,每次5毛算,每月能够带来750元收入,不需要政府额外补贴就能支付一个看车老太太的工资。&br&&br&3,私有自行车看管、维修都能解决许多底层民众就业问题,不然这些人不上班政府照样需要发低保。解决自行车失窃这一制约自行车出行的最大问题后,能够带来自行车产业发展,同样能带来新的就业。&br&&br&4,相比于有人值守从而可以密集停放的存车点,全自动的无人公共车租赁点需要占用更多的土地面积(目测至少三倍),而一线城市核心区寸土寸金,损失的土地价值非常可观。&br&&br&5,至少在一线城市,公共自行车需求量太大,看看中关村、五道口规模浩大的存车处,很怀疑如果换成公共自行车是否玩得转。&br&&br&6,通勤是城市交通的核心,而潮汐性流动会对公共自行车租赁带来很大问题:早上大家把地铁站附近的车骑到写字楼楼下,晚上骑回来,造成公共自行车使用率其实并不高。&br&&br&7,公共自行车在起步阶段,是被地方政府作为政绩工程、民心工程去做的,投入力度较大,因此各方面资源都有保障。但在政府换届后,负责公共交通的领导往往转而投向自己瞩目的新工程,是否愿意继续大力支持公共自行车,完全是个凭良心的事情。而随着时间推移,车辆维修、租赁点新设、新车购置等等都是需要持续公共资金投入的。&br&&br&========================================================&br&&br&看了下北京市丰台区2014年前11个月的数据:&br&&blockquote&丰台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项目办卡总数为9768张,租车&b&984077&/b&次,还车993575次,共计197万多次。……每套公共自行车的建设成本为5000元左右,每辆车的运营维护成本每月平均约为200元,以丰台区先期投入的3000辆为例,每月财政补贴就达到&b&60万元&/b&。&/blockquote&换言之,公共财政投入660万元,才能换来不到100万次使用,平均每使用一次,公共财政需要补贴6.6元。这个成本真的合算?
主观感觉,不如增加有人值守的自行车存放点。 1,一辆好一点的自行车,500元左右,就能有变速功能,比公共自行车骑行舒服很多。这个价格基本上所有市民都能负担得起。对于私有自行车人们也会更加爱护。 2,一个自行车存放点,按最少每天50辆次,每次5毛算,…
这四个叫四大发展还差不多,根本就不是我们发明的!
这四个叫四大发展还差不多,根本就不是我们发明的!
比较有共鸣的一个话题,就耐下心来码字慢慢说。&br&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你的训练为的是单纯的和大部分刚接触自行车的人一样去锻炼身体,还是为了竞技比赛,享受超越他人的快感。&br&如果是前者,随便骑骑就行了,网上的骑行经验太多了,大概参考下就可以。&br&如果是后者,请确认你做好了付出金钱,时间,乃至健康的准备。健康?每天在雾霾环境中训练,长年累月高强度训练对膝盖的损伤,太多太多,我不信不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影响,尽管我们可以将这种损伤降到极低。&br&接触公路车竞技训练,意味着你要学会去享受——攻坡时奋力踩踏的痛苦,一人在路上奋战的孤寂,被别人超越时的失落,摔车受伤带来的伤痛·······太多太多需要你学会去享受&br&但当你站在领奖台时接过奖状的一刻,回想之前的一切,都会觉得值得。&br&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你真正热爱这项运动,抱有那一份执念的前提下。&br&&br&公路车作为一项国际上经典的体育赛事运动,有着包括三大环赛(环法,环西,环意),奥运会,世锦赛等重大赛事的基础。在国内同样有着全运会,全国冠军赛,全国锦标赛,省运会等各项赛事的基础,故而基本上各省市都有自己的省队、市队,对于业余车手来说,各职业队的训练方法有很大的参考意义。&br&其实说到目前国内当红的业余车手,不乏不少有过职业队的背景,退役后参加业余车队。&br&说几个经常关注国内业余赛事都会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是几个我非常关注和喜欢的车手(不分先后):&br&specialized中国车队——魏魁,09年退役于青海天佑德车队,即青海省自行车队。&br&&img src=&/f9f07cc5e07a2e039c9bf_b.jpg& data-rawwidth=&890& data-rawheight=&5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0& data-original=&/f9f07cc5e07a2e039c9bf_r.jpg&&&br&ZGL中国车队——侍宗康,退役于山东省自行车队。&br&&img src=&/73ea77ffd98cb9918a72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73ea77ffd98cb9918a72_r.jpg&&&br&ZGL中国车队——付星,退役于山东省自行车队,中国恒翔洲际队(以山东队为班底成立的洲际队),曾效力于马可波罗洲际队&br&美利达挑战者车队——封宽高,09年退役于山东省自行车队。&br&TREK中国车队——队长崔尹浩,08年退役于上海自行车队。&br&要说明的是,绝大多数业余自行车赛事,是允许退役职业车手参加的。&br&随便配图两张,增加下美观性吧,图片均转载自微博原水印,如有版权疑问请告知。&br&&br&职业队训练的基础,和职业队的训练方法,不得不说都对他们的业余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国内大部分业余车队的训练方法,也是由职业队潜移默化而来的,所以我们接下来就讲讲职业队的训练方法,我们可以降低强度模仿。&br&作为一个济南人,我所了解最多的自然是山东省自行车队,也曾有幸偶遇过几次他们训练(指山东省自行车队中长组)。&br&&img src=&/e1c986ac6ac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e1c986ac6ac_r.jpg&&&img src=&/ed7d48fc8cbf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ed7d48fc8cbf_r.jpg&&&br&济南南部多为山地丘陵地形,有许多起伏,爬坡路段,是他们常去的训练场所。有曾被作为29届全运会公路大组赛道的拔槊泉,七星台等,至今都是省队经常训练的地方。以拔槊泉为例,纯爬山坡程为4.5KM,海拔爬升约250米,平均坡度约5.5%,平常省队经常上去下来数趟。你以为这就完了?当然不是,要到达山脚,还有几十KM的起伏路要骑的。&br&据称,山东队公路中长组平时的训练量约为这种丘陵起伏路线,共计约200KM+的训练里程。中午回去吃完饭下午出来继续训练。每周训练六天,休息文化课一天。并有室内的力量训练及休息恢复课程。&br&&br&作为业余车手,我们当然达不到这么大的训练量,大家也都有各自的工作和学业。通常会选择早上出发,上午即可回来的拔槊泉一条线——共计约90KM路程。总海拔爬升约1000米,通常需要骑行三个小时多点。&br&&img src=&/197cfe38_b.jpg& data-rawwidth=&953& data-rawheight=&5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3& data-original=&/197cfe38_r.jpg&&ps:附图这张为和朋友两人边聊边跑的,除32km-36.5KM处拔槊泉主坡程开启训练模式外,其他都是和朋友谈笑风生的骑着.....so..速度没什么好参考的...&br&最佳情况当然是能保证每周至少有三次这样强度稍高的训练(速度让你感到回去后身体比较疲劳即可),如果不是太追求成绩,每隔一天练一次大概就可以了,留一天休息恢复。&br&&br&团队训练——&br&有几个和你水平差不多,或者稍高一点的朋友一起训练,会让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更容易让你坚持下来。你会在内心与他们互相竞争提高自己。&br&公路竞赛从来不是个人的运动,而是团队的竞争。比赛中一个人拿下第一,代表的是他的团队的胜利。职业车队更会将队员划分为:主将,副将,辅助车手等。会按照擅长的方向划分为:爬坡手,冲刺手,平路车手,综合性车手。比如最近在国内比较火的首位参加环法的中国车手——&br&GIANT SHIMANO车队的计成,就是一名综合性车手,在队伍中的职位为辅助车手,主要目的是帮助主将拿取更好的成绩,而不去追求GC(总成绩榜)和个人成绩。&br&按照国内业余车手的发展趋势来看,现在目前一名综合性车手似乎更在赛事中吃香。&br&什么叫综合性车手?大概就是样样都不行,又样样都还行。一个好的综合业余车手——拿得了GC,跑得了TT,攻得了陡坡。&br&爬坡往往是大部分车手的短板,尤其是在山不多的地区,更需要注重爬坡的专项训练。&br&&br&装备与科学训练——&br&上面有朋友提到了心率表,这个东西有没有必要?&br&当你真正踏入科学训练的大门,你会发现有太多东西需要你去补充,购买:GPS码表,踏频计,心率带,功率计。&br&前三者加起来也不至于太贵,大部分车手都有能力拥有,有心率带能有助于更好的专项训练(如爆发,无氧间歇等),让你知道自己身体状况,价格也并不贵,是一项可以购买的装备。&br&踏频计作为监控你踩踏频率的设备,能有助于你更好的保护你的膝盖。自行车运动作为一项对膝盖损伤较小的运动,错误的踩踏方式会加剧你膝盖的损伤——如大力量,低踏频等。拥有一个踏频计,在你踏频降低时,你就知道自己该去退档位了。&br&GPS码表能让你更直观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可以没事截图炫耀一下自己的成绩,也能分析出自己的短板。同时大部分GPS码表可以外接踏频感应器,心率带等.....&br&功率计是个好东西,是一个真正能体现你个人能力的装备,但是真的太贵了······对此网上的评测很多了,可以去自己度娘一下。&br&&br&专项训练——&br&功率计,心率带这些辅助装备,会更有助于你的专项训练。而在平时训练中,地位并没有那么的举足轻重 ,所以不要担心没有它们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你看省队训练时候会一直盯着码表吗?&br&爬坡:多选择坡多的路段训练,反复爬,学会控制自己的踩踏频率和呼吸,并且不时摇车踩两脚。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你的爬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种能力到平路上也好使,会发现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br&平路:平路赛一个低风阻,气动的姿势很重要,学会抓稳下把,平稳踩踏,当然还有很重要的团队中跟风与带风。&br&爆发:集团拉扯和比赛冲刺中爆发力很重要,需要提高你的无氧间歇能力。尝试在骑行中突然加速拉扯,可以让你的队友在你前面先出发50米,你在后面摇车追击。&br&&br&&br&其实说了这么多,公路车的训练技巧最基础的还是多骑,当你拥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训练量,你会发现你的水平和速度都在突飞猛进。&br&祝成功!
比较有共鸣的一个话题,就耐下心来码字慢慢说。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你的训练为的是单纯的和大部分刚接触自行车的人一样去锻炼身体,还是为了竞技比赛,享受超越他人的快感。 如果是前者,随便骑骑就行了,网上的骑行经验太多了,大概参考下就可以。 如果是…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卡尼亚传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