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队主场主场如海啸,谁的主场可堪一战

共7710个阅读者,3条回复 |
发表时间: 13:41
科学谜题系列:谜一样的复活节岛[转帖] &&
和平完美型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148-1.html
谜一样的复活节岛
  1722年4月,由荷兰探险家雅各布?罗格文率领的三艘战舰,在东南太平洋的狂风巨浪中颠簸了数月之久。暮色中,他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一个小岛。在兴奋和猜度中,他们靠近了这个航海图上没有标记的岛屿。然而,它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小岛的四周竟然站立着黑压压、一排排参天巨人。再走近一看,原来那是数百尊硕大无比的巨人雕像。
  这一天是复活节,所以他们把这个小岛命名为复活节岛。
  小小的复活节岛独处地球偏僻的一角,孤悬于东太平洋上,远离其它岛屿。西距皮特凯恩岛1900公里,东距智利西海岸面700公里。岛长22.5公里,呈三角形,面积在17平方公里。
  随着18世纪的探险热潮,1770年,西班牙航海家冈萨雷斯,1774年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也相继来到过复活节岛。
  1862年12月,秘鲁人围捕了岛上的1000多居民,把他们运往秘鲁去掘鸟粪。岛上许多显赫的要人也被掠走,他们所掌握的那些世代相传的特殊知识和技能也随之失传,最终只有15人活着返回岛上,还把天花病毒也带到了岛上。天花流行后,岛上人烟更加稀少,到1877年,岛上的居民只剩下仅有的110人。
  复活节岛贫瘠而干旱,岛的中部是风沙横行的沙漠,粮食根本无法生长。岛上也绝少树木,只有杂草。没有供水,没有河流,岛民只能靠挖池塘蓄存雨水度日。除了老鼠,岛上再没有其他野生动物。居民既无法种粮,也无法狩猎,而只能用简陋的木制工具打洞栽种甘薯和甘蔗,艰难度日。所以这里的岛民长年累月目所能及的除了大海、太阳、月亮和星星,实在是别无他物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干旱、荒凉,只有少数土著居住的孤岛上,却遍布着1000多尊巨大无比的巨人石像。这些巨人石像最重的可达90吨,高9.8米,就连最普通的也有二三十吨重。更加令人惊异的是,这些巨大石像还大都顶着巨大的红石帽子。一顶红石帽,小的也有20米吨,大的重达四、五十吨。
  科学家们从1914年开始,对复活节岛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测绘,并逐一统计了岛上的石像的分布情况,然而一个个巨大的问号摆在他们的面前,令他们百思不解。
  面对着岛上的巨石人像,人们首先产生的疑问必定是:这些人像是怎样造成的?有人作过精确的计算后指出,这些工作量最少需要5000个身强力壮的劳动力才能完成。他们作了一个严格的实验,雕刻一件中等大小的石人像,就需要十几个工人干上一年,这还不包括完工后的运输。又有人作过精确的计算,320个劳动力产生的拉力,可以拉动一尊8吨重的石像。那么那些10吨、20吨、80吨重的石像,是怎么拉动的?这些石像又是怎么竖起来,怎么戴上20吨重的红帽子的呢?要知道这个贫瘠的小岛居民们无法种植粮食,食不果腹,最多能勉强维持2000人的基本生存需求,靠什么来养活5000名强劳力?他们吃什么?而人们发现这个岛时,岛上仅仅生活着几百名尚未开化的土著人。他们怎么能够提供找000名劳力的各种需求,如木材、绳索、食物等呢?
  人们找到了岛上的九处采石场,只见采石场内那些坚硬如钢的岩石像被切蛋糕似的任意割开,几十万立方米的岩石已被凿成初步的模样。还有300多尊石像,有的尚未完工,有的加工了一半,有的已加工好放在远处等待着运走。有一尊石像最奇特,它的脸部已雕凿完成,只有后脑勺的一点还和山体连接,只要再有几刀就可和山分离,然而它的制作者却突然停工了。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是突然停止的,到处是石斧、石镐、石钎、石凿,大石料上深刻的凿痕还分明可见,四处布满石屑,好像人们突然接到一个无法抗拒的命令,顷刻间舍弃了一切匆匆离去。这是怎么回事?小岛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
  在离复活节岛500米的海面上,有三座高达三百米的小岛,分别叫作莫托伊基,莫托努俟、莫托考考。他们四周是危崖绝壁,任何船只都无法靠近。然而岛民们清楚地记得,原来有几尊巨人石像就高高耸立在这危崖的顶端。法国考古学家马奇埃尔证实,这石像确已跌入海中,可石像的基座石坛还稳稳座落在危崖绝顶上。
  考古学家面对着这三个小岛的石坛,真是目瞪口呆。因为他们知道,别说是在史前的原始社会,就是在现代,除了最先进的直升直降的飞行器,谁也无法把这些巨人石像运到悬崖绝顶。
  还有,这些巨人石像是谁造的?据第一个到达岛上的罗格文回忆录写道:当时的岛民有的皮肤为褐色,就颜色的深浅而言与西班牙相似,但也有皮肤较深的人,而另一些完全是白皮肤,也有皮肤带红色的人,只有数百口人,却分为多种肤色,这更加让人不可思议。
  有些研究太平洋的学者认为,复活节岛的巨石人像,应属于玻利尼西亚文化,根据是库克船长所说岛民所使用的话语保留着南太平洋的音韵。而据研究,玻利尼西亚的历史不可能早于公无九世纪。复活节岛的考古调查表明,岛上最早也只能是公元十四世纪才有人居住,还有更多的学者认为,复活节岛只是在公元十五或十六世纪才有人迁入居住,这距离荷兰人首次来岛仅距100多年的时间。如此短暂的时间,居民们怎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
  但也有另一派专家认为,复活节岛上大概早在公元690年以前就开始建造祭坛。用红色火山石建造的红帽子大概造于1110年,至于石像的建造大约从公元450年开始到公元1650年左右才结束。前后共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而用碳在4测定,最早的石像建于公元前1680年。那时又是谁在岛上居住呢?
  要想破解这些疑问,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岛上的文字记载。复活节岛至今人口虽很少,却有一种独特的文字。刻着文字的木板叫做“说话板”,板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象形文字,但这种这字与世界上已知的任何一种文字都不相同,而且至今只收集到个1块“说话板”和几件刻有这种文字的手工制品。世界各国众多科学家运用了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一切现代科学拖把段,却仍然无法解读。
  更令人惊讶的是,复活节岛的居民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世界的肚脐”。这种叫法,一开始人们并不理解,直到后来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从高空岛瞰地球时,才发现这种叫法完全没错复活节岛孤悬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确实跟一个小小的“肚脐”一模一样。难道古代的岛民也曾从高空俯瞰过自己的岛屿吗?假如确实如此,那又是谁,用什么飞行器把他们带到高空的呢?
  在复活节岛的悬崖下,有一堆大圆石块,上面刻有许多鸟首人身的浮雕图案,被称为“鸟人”。居民为什么选择了这种“鸟人”作为崇拜对象?鸟首隐喻着什么?有人认为,也许它是指一种能够在高空飞翔的智慧生物,正是这种智慧生物在高空中俯瞰地球,才得出了复活节岛是“世界肚脐”的结论。
  在复活节岛上,一切都是那么神秘莫测,古代和现代纠缠在一起,无法分清。谁也无法理解,那种令人惊慌的文化,会在一个太平尖中最偏僻的,与世隔绝的孤岛上,会独自演化出来。就像那一个个沉默的巨石人像一般,复活节岛留给世界的是个永远难以解开的哑谜。
神秘的复活节岛(一)
  蓝蓝海水苍茫无际,湛湛青天幽远深邃。在这碧海蓝天之间,一座小小的岛屿格外引人注目。说它小,因为它只有120平方公里;说它引人注目,受人青睐,因为它蒙上了一层十分诱人的神秘面纱,人们很难把它揭开,去窥探小岛的真正面容。
一位学者这样说道:“复活节岛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海洋和天宇,寂静和安谧笼罩着一切。生活在这儿的人们总是在谛听着什么,虽然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在倾听什么,并且总是不由自主地感到,似乎门庭以外有什么超乎我们感觉以外的神圣之物存在着。”
  神秘、诱人,不可思议,这是世人对复活节岛的评价。当你看完这本书,会感到这个评价是公正的。
罗格文海军上将的发现
  157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胡安•费尔南德斯在智利海岸边发现了三座无人居住的小岛,他以自己的名字给这一群小岛命了名,这就是智力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其中的一个小岛,因为上面曾囚禁过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后来英国作家笛福又据此写出了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因而闻名于世,并被称作“鲁滨逊岛”。胡安••费尔南德斯的发现虽然不大,但却增强了他航海探险的信心。6年后,他又扬帆前往东南太平洋去探险,希望能发现他的前辈和同时代的人寻找了多年的“未知的南方大陆”。胡安.费尔南德斯的航线和6年前一样,仍沿着南美洲的海岸往南航行。谁知,茫茫大海戏弄着胡安的船只,骤然而起的风暴把他们吹离了南美沿岸,探险船象一叶浮萍似地随风向西飘去。许多天过后,海风把胡安探险队送到了一块辽阔的土地附近。这是什么地方啊?水量丰沛的河流浇灌着土地,面庞白皙的居民衣着十分讲究,举止神情同智利人和秘鲁人都迥然不同。胡安.费尔南德斯高兴极了,认为这就是他那些不幸的前辈和倒霉的同代人所朝思暮想的南方大陆。遗憾的是,他没有登上这块新发现的土地就匆匆返航了。
  回国之后,胡安.费尔南德斯立即着手做全面的准备,打算率领一支探险队再度驶往“未知的南方大陆”,进行一次规模巨大的详细考察。为了保持自己对这一“神秘大陆”的发现权,他一直守口如瓶,没有对外透露过自己这一惊人的发现。可是,胡安的准备工作还未完成,他就猝然死去了,世人也不知道他的这个发现,他也始终没有成为哥伦布第二。直到几十年之后,人们才知道这个西班牙航海家的发现。
  胡安.费尔南德斯真的发现了“南方大陆”吗?否!
哪么他发现的是什么地方呢?有人说是复活节岛,但至今还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十六世纪的西班牙编年史中,曾记载着航海家阿列瓦莱.孟达尼亚.杰.涅依拉在南太平洋发现了复活节岛,但这功劳不能算他的,因为没有确实的证据能证明复活节岛是他发现的。
  109年后,即1687年,著名的英国大海盗爱德华.戴维斯奉英国女王的命令,驾驶着“孤独者幸福”号三帆巡洋舰,前往南太平洋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他首先到达了海盗们最喜欢停留的太平洋上的天然避难所加拉帕戈斯群岛,然后调转船头向南驶去。在南纬12°30@,距南美海岸150里格(1里格为5.92公里),“孤独者幸福”号突然剧烈地震荡起来。原来秘鲁沿岸发生了大地震,引起了海面剧烈震荡。这次地震摧毁了秘鲁的卡亚俄城。戴维斯惊吓过后,继续驾驶着“孤独者幸福”号向西南驶去。一天凌晨,离天亮还有两个小时,“孤独者幸福”号突然触到了低低的沙岸,熟睡的船员被震耳欲聋的响声惊醒,纷纷跑出船舱。他们担心船被海浪抛到岸上搁浅,坚决要求戴维斯调转船头驶到海上,等候天亮。戴维斯同意了。天亮后,展现在船员们面前的却是一片陆地!一座低矮平坦的岛屿!航海长利奥涅列.瓦依费尔详细描写了这个未知的海岛:
“我们离岛有四分之三里格。由于早上十分晴朗,没有雾或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岛上的一切。在西方大约12里格处,我们看到了一连串的丘陵。土地向前延伸了14―15里格,我们看到岸上有许多鸟类的羽毛。我多么想上岸去看看啊,但船长却怎么也不同意,太遗憾了。这个岛在卡亚俄城以西500里格处,距加拉帕戈斯有600里格。”
胡安和戴维斯都声称他们发现了“未知的南方大陆”,达人们都不相信。于是,更多的人们前往南太平洋,寻找这一神秘的“未知大陆”。正是在这种探险中,欧洲人才发现了复活节岛。
  那是在日,荷兰海军上将雅格布.罗格文率领一支分舰队在胡安和戴维斯所到过的海域里,在距智利3000公里的东南太平洋上首次发现了举世瞩目的复活节岛。当时,他们正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洋上,负责了望的水手突然发现远方的海面上有一个绿点,看上去像是陆地,他立即向船长罗格文汇报。罗格文听到后惊奇不已,因为海图上标明这里没有任何陆地。罗格文立即命令船只驶往那里。待船只驶近后,他看到这确实是一个岛屿,于是便在海图上用墨笔记下了一个点,并在墨点旁边注上“复活节岛”,因为那天正好是复活节。他一点也不知道,他是在给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一个岛屿命了名。
  这是一个三角形的岛屿,面积不大,还不到120平方公里。岛上有三座火山,整个岛屿都被火山熔岩和火山灰覆盖着,即没有一条河流,也没有任何树木,只有荒草在地上生长着,老鼠是该岛唯一的野生动物。罗格文一行一踏上这个小岛,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岛上山峦起伏,层峦迭嶂,拉诺-洛拉科火山的身影在蔚蓝的天幕上显得雄伟挺拔,岛上有许多石块砌成的墙壁、台阶和庙宇。在该岛的南部,他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石墙的残迹,石墙的后边耸立着几百尊石像。这些巨大的石像背朝大海,排列在海岸边,上面还刻着人物和飞鸟鸣禽的花纹。这些石头人站立在巨大的石头平台上,面部表情十分生动,有的安详端庄,有的怒目而视,有的似乎在沉思默想,也有的满脸横肉,杀气腾腾。在拉诺-洛拉科火山上,他们也看到了不少这样巨大的石像。
  这些石像至少有10米高,都是用整块石头雕成的。有的石像头上还戴着巨大的石头帽子,耳部有长长的耳垂。罗格文总共发现了500多尊石像,此外,在拉诺-洛拉科火山口的碎石堆里,还躺着150尊未完成的雕像。那里还有石锛、石斧、和石凿等石质工具。显然,这就是那里的原始雕刻工具。罗格文海军上将认为这座小岛不是“未知的南方大陆”,也不是其他探险家(胡安、戴维斯等)所看到的小岛,而是一个新发现的岛屿。他召集全体人员开了一个会,拟定了一个宣布发现一块新土地的决议,分舰队所有的舰长都在这一文件上签了字。就这样,复活节岛被人发现,开始为外人所知了。“迷之岛”――复活节岛无意中被罗格文发现了。笼罩着复活节岛的神秘面纱也一点一点地被人们揭开。
  复活节岛,从它被发现的那一天起,就以一个“世界之迷”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引起了世人的格外瞩目。但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人们越是了解复活节岛,就越觉得复活节岛神秘莫测。几百年来,探险家、人类学家、民俗学家、语言学家、民族志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海洋学家,甚至火山学家等都蜂拥而至,纷纷踏上这个小小的大洋孤岛,试图揭开复活节岛的秘密。他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考察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当然也走了不少弯路。他们有的声称自己找到了解开复活节岛之迷的钥匙,有的宣布自己揭开了复活节岛的秘密,还有的面对这难解的世界之迷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在不断的研究着复活节岛。
  是啊,在这四面都是汪洋大海的小小孤岛上,人们不了解的秘密实在是太多了。人们一踏上复活节岛,就会感到全岛被一种奇异而神秘的气氛所笼罩,而造成这种气氛的主角,便是那一座座高大的石像。
1722年,当雅格布.罗格文海军上将第一次发现复活节岛时,就谈到了那耸立在岛上的几百尊石像。这些石像形态各异,大者十多米,小者也有三、五米,重量有十多吨。有的石像还戴着几米高的石头红帽子。海边的石像都站在石头平台上,平台长六十米,高三米。这些世界罕见的巨大石雕究竟是代表什么呢?是神?死去的部族首领?神秘的外来者?宇宙来客?还是活着的人?人们对此纷纷猜测不已。又是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样雕刻了这些石像?它们是怎样运到海边,又是怎样放置到巨大的石头平台―阿胡上去的?为什么雕像的头顶要戴上一顶硕大的红色石帽―普卡奥?石帽又代表着什么呢?是发式?还是头饰?最后,这些石像又是什么时候翻倒在地的呢?是什么力量把它们推倒的?如果世人,那又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起义的奴隶?还是暴动的野蛮人?亦或是相互敌视的民族呢?如果是大自然的伟力,那将是何种自然力呢?是地震?火山爆发?席卷一切的海啸?还是陆地下沉?这些疑问强烈地吸引着人们,人们也在认真地研究和思考着它们的答案。
  人们还感到困惑不解的是,复活节岛那众多的奇特名称。
  日,罗格文就把这个岛命名为复活节岛,意思是“我主复活了的土地”。这是荷兰人的称呼。西班牙人和拉美各国称它为“依列.杰.帕斯柯阿”,也是“复活节岛”的意思。其他欧洲各国,如英国、波兰、保加利亚、法国、德国等,也都各自用本国的语言称它为“复活节岛”。
1770年,西班牙船长唐.菲力浦.冈沙列斯继罗格文之后再次发现了复活节岛,把它命名为“圣卡洛斯之地”,并把该岛献给西班牙国王,但这一称呼并没有得到世界的公认。所有这些称呼,都是欧洲人的叫法。它们都同罗格文海军上将最早给该岛的命名相一致。可是,当地的土著居民又是如何称呼自己的土地呢?波利尼西亚人以及太平洋诸岛的土著居民把复活节岛叫做腊帕-努依岛,即“大腊帕岛”。这个名称是同
“腊帕-依基岛”,即“小腊帕岛”(在复活节岛的南方)相对应的。至于复活节岛的居民,则把自己的家乡称做“吉-比托-奥-吉-赫努阿”,即“世界中心”。地处南太平洋中的孤零零的一座小岛,怎么会叫做“世界中心”呢?这个富有诗意的名称是复活节岛原来的名字呢,还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方法呢?当然,还有其他称呼。例如:著名的探险家詹姆斯.库克在1774年拜访复活节岛时,曾记录到该岛的三个名称:“瓦依胡”、“麦基”、“塔马列希”;俄国学者米克罗霍.麦克拉依也记录到“玛塔-基-捷-拉恩吉”,即“上苍的眼睛”这一名称。还有人记录了该岛的另一名称“希基-阿依-拉恩吉”,即“天涯”。但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些名称很难说是复活节岛的真正名称,比如“瓦依胡”就不是整个岛的名字,而只是岛上某个地区的名称。
  此外,复活节岛上的文字也是一个不解之迷。
  1770年,西班牙船长菲力浦.冈沙列斯来到了复活节岛。他最惊人的发现是岛民们竟有自己独特的文字。1864
年,第一个踏上复活节岛的西方传教士,法国人埃仁.埃依格也曾看到过岛民用独特文字写成的“科哈乌.朗戈-朗戈条板”,当地居民管它叫作“会说话的木头”。这些古怪的象形文字,很可能是解开复活节岛之谜的钥匙,但时至今日,人们也无法解读它。而且,令人痛心的是,这些条板最后竟被付之一炬,烧掉了。现在,只有少数几块刻有象形文字的科哈乌.朗戈-朗戈条板十分偶然地落到了研究人员手中,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
  至于岛上的居民,也是研究者们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
  人们争论的焦点是,谁是复活节岛最早的居民?他们来自何方?
1722年,当罗格文海军上将发现复活节岛时,他看到了岛上的居民有着不同的肤色:“他们有的肤色为褐色,就颜色的深浅程度而言,他们和西班牙人相似,但也有肤色较深的人;而另一些人则完全是白皮肤,也有皮肤带红色的人,似乎这些人在太阳底下晒烤过。”当时还有一个完全是白人的土著人登上了罗格文的船。参加冈沙列斯探险队的阿古埃尔也说到:“岛民的皮肤有白色、黝黑色和微红色。他们没有厚厚的嘴唇和扁平的鼻子,他们柔软的头发染成了黑色,也有些人的头发是红色或淡褐色的。”
二百年后,英国女学者凯特琳.斯科列斯比.劳特列吉于1915年考察了复活节岛,她写道:“罗格文的笔记中所提到的各种肤色的人,至今还在那里生活着,他们也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区别。当我们收集岛民的家谱时,他们都把自己同最遥远的祖先挂上钩。岛民们十分肯定的说,奶奶的姐姐苏逊是白皮肤,而奶奶的妹妹赫米玛却是黑皮肤。最后一位真正的国王或领袖,却又完全是个白人。很明显,我们是在和混血种打交道。”
现在,谁也不怀疑,复活节岛现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但他们是在较晚的时期里才来到复活节岛的,而早在公元四世纪时,复活节岛就已有人居住了。他们是谁?又来自何方?他们是一个种族呢,还是两个或更多的种族?从发现复活节岛的那一天起,人们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但至今也没有得到圆满的解答。有人根据复活节岛居民有把耳朵拉长的习惯,推测说现代波利尼西亚人(包括复活节岛居民)的祖先来自东南亚;也有人根据人的头盖骨,认为复活节岛人来自美拉尼西亚;还有人说他们是来自南美大陆,复活节岛居民是南美古代印第安人的后裔。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后,复活节岛本身的存在也是一个迷。
  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孤岛。三角形的岛屿并不大,总面积不到120平方公里。岛屿的北海岸长16公里,西海岸为18公里,东南海岸最长,也只不过24公里。岛上的最高点拉诺―阿洛依火山海拔只有511米,比波利尼西亚诸岛的许多山峰都低。复活节岛是由三座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一个火山岛,整个岛屿至今还被火山熔岩和火山灰覆盖着,至今,复活节岛还在发生着惊人的变故。一些完全可以信赖的船长也不断报告说,他们在这一带的海域里发现了新的土地,但这些土地后来却不见了。胡安.费尔南德斯和爱德华.戴维斯曾在复活节岛一带海域里发现过辽阔的土地,土地周围还有别的小岛,但等到罗格文海军上将于1722年发现复活节岛时,他只看到岛上起伏的山峦,周围已经没有任何土地或岛屿了。1802年古依恩船长在复活节岛以南50海里、以西300海里处的海域里发现了重重悬崖和层层峭壁。可是现在,复活节岛周围海域里只有一处悬崖,那就是萨拉―伊―戈麦斯岛,但它是在复活节岛以东约250海里处。1809年,赫涅维尔在南美沿岸的海域里,即秘鲁的卡亚俄城和智利的瓦莱帕莱索城之间,发现了层层山岩。我们知道,早在1576年,胡安.费尔南德斯就曾在这里发现过鲁滨逊岛和神秘的陆地。但在费尔南德斯和赫涅维尔之后,任何人再也没有在那里发现过什么岛屿或山岩。
1879年,皮诺科船长乘着“波捷斯诺”号在这一海域里也发现了一座小岛,他把这座岛命名为“波捷斯诺”岛。这个小岛呈椭圆形,岛高120米,岛围1200米。但从此以后,谁也没有再看见过这个岛。1935年,海图上也不再标出这个岛了。
1912年,英国“格罗埃洛恩”号船长在智利瓦尔帕莱索城宣布,他在复活节岛不远处发现了一个岛屿,船上的所有军官也都证实了这一发现。但当后来智利战舰“巴克达诺”号奉命前去寻找这个岛时,它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复活节岛是一个火山岛,它处在“太平洋火圈”上,即太平洋海底火山地震带上。岛民们的神话和传说中都一再提到,以前,复活节岛很大,后来大部分土地沉入水下,只剩下现今这么大了。但科学考察却证实,复活节岛不是在沉没,而是在上升。
  这样看来,关于复活节岛本身的形成史还是一个迷。一个小小的岛屿,却有着这么多的不解之迷,当然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就跟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神秘的大洋孤岛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3:45:27编辑过]
--------------------------------------------------往事总难梦里般恬醉
回复时间: 13:55
神秘的复活节岛(二)
奇特的雕像
  复活节岛最引人注目的雕像,是那些站立在海边的雕像。它们默默无语,站立在平台上,高大、雄伟、沉重。人们不禁要问,如此巨大而沉重的石头偶像,究竟是怎样从雕刻地运到海滨来的?
  复活节岛的古代居民既没有吊车,也没有滑轮吊杠,他们又是怎样把雕像安置到阿胡之上的?他们又是如何把那些高达几米的大帽子普卡奥戴到雕像头上去的?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众多的研究者潜心研究了很久,他们的答案也是很不一致的。
  著名的挪威学者索尔.海尔达尔认为复活节岛上的居民“不建造城堡、宫殿、堤岸和码头,他们只用石头雕成宏伟的人形雕像。这些雕像有四层楼那么高,象火车厢一样沉。他们还把大部分雕像搬运过山岗和峡谷,竖立在岛屿的四面八方,直到‘短耳人’把‘长耳人’雕刻家全部歼灭,这些石像的创造者的辛勤劳动突然停止为止。”
  海尔达尔为人们描述了一幅富有浪漫色彩的画面,可惜这不是事实。
首先,小小的复活节岛从来就没有什么河流,雨水都积在各个火山口中,所以复活节岛上的居民根本没有必要去修建堤坝。
其次,岛民们居住的是洞穴,房子也十分宽敞,可以住几十人甚至几百人,他们根本无需因为住处而去建造什么城堡和宫殿。
至于他们“越过山岗和峡谷”搬运雕像,这听起来很富有诗意,但复活节岛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峡谷。更何况,远不是岛屿的四面八方都耸立着巨大的雕像,波伊克半岛、拉诺卡奥火山区等地没有一尊雕像。拉诺洛拉科火山旁的雕像也根本没有越过山崖,它们是顺着火山坡滑到火山山麓的。而拉诺洛拉科火山口中的雕像又全部留在原地,没有一尊搬移过。海尔达尔认为雕像很重,一尊雕像简直重的如同十节火车厢。果真如此,那么在纪元前的技术水平下,岛民们是无法搬运这么重的使雕像的。对此,海尔达尔自己也无法做出回答。
  另一位研究者弗朗西斯.马泽尔也认为石像很重,他说:“我们可以对此做出任何想象,但任何逻辑面对着耸立在拉诺洛拉科火山高达22米的巨型石雕都无能为力。试想一下吧,石像的头和颈部高达7米,直径3米,鼻子长3.4米,身高13米,重达50吨!在现在的世界上,你能找到一架把这些庞然大物吊起来的起重机吗?”乍听起来这番议论不免耸人听闻,但仔细推敲一下却不对了。如此巨大的雕像,整个复活节岛上只有一尊,它不是耸立在拉诺洛拉科火山上,而是在山下的壁龛里,是在火山的最低处。这尊岛上最大的石像还没有最后完工,还没有最后从山岩上剥离下来,因此,严格说起来它还不能算是一尊真正的雕像。更何况拉诺洛拉科火山上的雕像从未搬动过,站立在海边的石像并不是从那里运来的。
  当代著名冒险家厄里希.冯.丹尼肯在他那名噪一时的书《众神之车》和电影《向往未来》中更加奇特的说,雕像重达50吨……以前这些巨人还戴着帽子,但就连它们也无法帮助人们去揭开动人的雕像之谜。其中有一顶帽子重达10吨的大石块,掉落在以前曾屹立过一尊雕像的地方。他认为岛上的土著居民无法建造和搬运这些巨大的石像,它们是宇宙来客建造的,再搬运到海边。研究者们虽然不赞同他的观点,但也无法否认雕像的重量,有人甚至说雕像重达100吨!
  石头巨人真的这样重吗?不见得,复活节岛的石像远没有人们所传说的那样重。我们知道,海洋中的火山岛都是由玄武岩构成的。玄武岩十分坚硬,很难加工,比重一般为3-3.2克/厘米
3。若按此计算,复活节岛上最大的石像高21.8米,肩宽2.5米,截面近5平方米,扣除砍掉的30-40立方米岩石,剩下来的石像重量就有50-80吨,甚至上百吨重了。听起来这很有道理,但是是如何呢?用来雕刻石像的材料不是玄武岩,而是凝灰岩和层凝灰岩,有的甚至是浮石,它们之中只有某些岩石的比重达到1.7克/厘米3,而大部分岩石的比重都小于1.4克/厘米3。至于浮石,它的比重就更轻了,它干燥后,比水还要轻,会浮在水面上,所以才叫浮石。因此,最大、最重的帽子至多也不超过5吨。复活节岛的大部分雕像高度为3-5米,10-12米的雕像并不多,只有30-40尊,它们的重量至多也不过10多吨,大部分雕像的重量还不到5吨。想当初,水手们毫不费力地把一尊雕像装上小船,运到轮船上去,因为它根本就没那么重。不久前,人们对复活节岛上的雕像进行修整,15吨的吊车就把最重的雕像吊起来安放到阿胡上去了。可见雕像并非人们说的那么重。
  不禁石像的重量被大大夸大了,普卡奥的重量也被夸大了。看上去直径达3米、高为2.5米的大帽子的确令人肃然起敬,重量似乎是惊人的。海尔达尔认为一个普卡奥足有5只大象那样重。但不要忘记,普卡奥是由普那帕奥火山的黑色凝灰岩,即浮石造成的。这种浮石晒干后就会浮在水中,只有里面吸足了水才会沉下去。拖运这种由比重比水还轻的岩石制成的大帽子用不了花费太大的力气,五个人就能搬动一顶直径为1米的普卡奥。而且,用来制造普卡奥的岩石也很容易加工,用普通带锯齿的刀就能把它切割下来,用锤子敲击它,岩石表面虽不致碎裂,但也会出现皱纹。很明显,复活节岛上的古代雕刻家非常了解浮石的这种特性,他们制好帽子后,不是搬着他到处跑,而是把它滚向阿胡,再放到石像的头上去。因为当普卡奥在地上滚动的时候,它并不破碎,而是棱角都没了,变成了圆形。况且,复活节岛上的雕像并不都是戴帽子的,戴帽子的雕像只不过是一种例外。迄今为止,人们只发现30座戴帽子的雕像,而且这些戴帽子的雕像又都站立在有浮石层的地方。毋庸置疑,帽子就是在石像附近造好的,然后再顺着用石块叠成的脚手架滚到雕像的头上,而不是抬上去的。许多人认为,复活节岛巨大的石像先是在拉诺洛拉克火山采石场里雕刻出来,然后再运到海边,并在那里为它们修建阿胡。雕像的帽子是在普那帕奥火山采石场立志成的,然后再运到海边。最后,人们把巨型雕像放到阿胡上,再给它们戴上帽子。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已经说明了普卡奥是怎样制成,又是怎样戴到石像头上去的。
  那么石像呢?它们究竟是怎样运送的?又是怎样安放到阿胡上去的呢?海尔达尔说,本世纪中期,复活节岛的彼德洛.阿坦村长出于友谊和信任,向他揭示了长期以来隐藏在自己心中的秘密:他的祖先作为遗嘱把如何运送、如何安放毛阿伊的秘密传给了他,他就是岛上制作巨大石像的“长耳人”氏族的最后一个后代。
  可是,这一秘密早在1774年就被詹姆斯.库克揭开了。库克在航海探险时偶然来到了复活节岛,他详细考察了岛上的事项,并同当地的土人交谈。从而了解到了这一秘密:“雕像大概是用下列办法抬起来的:先把石头放到躺到在地的雕像顶端的下面,然后慢慢抬起石像的上端。此时,垫底的石头就不断地被推入石像的基部,同时放入更多的支撑物。于是,巨大的石像就耸立在台基上了。至于普卡奥,则是顺着坡面或搭起的台面滚上去,最后竖立在石雕的头上。”
显然,这里没有什么秘密之处,古代复活节岛的雕刻家使用撬杠、绳索和支撑物,一点点把石像撬起来,直到它最后站立在平台的实际上为止。
1960年美国考古学家穆罗带领一批岛上居民把已经倾倒在地的7座重达16吨的雕像重新竖立起来,采用的也是这一方法。由于不熟练,第一座石像足足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后来时间就缩短了,最后一座石像只用了一个星期。复活节岛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土堤的残余,雕像就是沿着这些土堤安放到台基上,并把帽子戴到头上去的。那么,雕像又是怎样运送的呢?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人们先用撬杠、绳索等工具把匍伏平卧的石像搬到一个丫形弯底的大雪橇上,再在道路上铺满茅草和芦苇,人们拉着雪橇前进。搬运石像的速度很慢,一天只能走300米,。搬运一个雕像大约得花一个月时间。许多科学家都是这样认为的。为了证明这一点,海尔达尔还特地做了一个试验。他让180名岛民在饱餐之后,在平地拉动一尊12吨重的雕像。如果试验成功了,那他就可以说,当人数更多些,再加上撬杠,就能拖动更大的雕像。但这种模拟试验能说明什么呢?试验是在岛上唯一的海滨浴场阿那克湾的沙滩上进行的。但复活节岛却到处都是凝结了的熔岩、沟壑和缝隙,到处都是坑坑洼洼和小土堆。试验与实际相差太远了!人们在拉诺洛拉科火山上发现了几个独特的杯形洞。于是,有些研究者就认为这是巨大的水平绞车的遗迹,古代的雕刻家正是用这种绞车才把雕像顺着山坡放到山下去的。他们甚至还想象出杯形洞里装有木轴,轴上绑着粗粗的绳索,有人甚至还指出了被绳子磨成的小槽。遗憾的是,这只不过是一种想象力丰富的猜测而已。杯形洞的下面并没有采石场,山坡上也没有完工了的雕像。所谓被绳子磨出的沟槽,是岩石长期风化的结果。而且杯形洞的直径都在一米以上。在这样一个荒芜的小岛上,哪里会有这么粗的树干来做绞车的木轴呢?挪威考古队虽然在复活节岛上找到了棕榈化石的花粉,但棕榈树也没有这么粗的树干,更何况复活节岛上的棕榈树早在人们雕刻石像以前很旧就绝种了呢。杯形洞虽然不是什么绞车的遗迹,但却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因为它的大小正好和已经刨平、削尖了的圆锥体状的石雕基部相同。杯形洞附近就有这样的雕像。这些洞是干什么的呢?或许,那些底部是楔形的雕像就是用来装在杯形洞中的,以便把死者埋葬的更紧。但这一点还没有定论。科学家们争论不休,复活节岛的居民却有自己的看法。他们从长辈的口中听说,他们的祖先在搬运石像时,为了使路面光滑易走,人们就把烧熟了的土豆和薯蓣撒在地上。在复活节岛的传说中,也提到了运送石像的事:石像是靠火山喷发时的力量或往昔时代的邪魔运用魔力一直走到平台跟前的。岛民们至今还异口同声的说,毛阿伊在数百年前都是借助于海洋邪魔的神力自己移动的。他们指的“移动”,石说雕像从雕刻地点来到拉诺洛拉科山麓。这里并没有谈到“搬运”,而是“自己移动”的。这倒有可能揭开秘密。复活节岛的地质构造活动至今仍十分活跃,不仅是地球内部的震动。海浪的猛烈冲击也使小岛在不断地颤动。人们曾在拉诺洛拉科火山南边的汤加利基湾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试验:在山崖的突出部分放上一只装满水的杯子,杯中的水在海浪击岸时竟然被震的溅了出来。这间接地表明了岛上的土地震动能使雕像沿山坡向下移动。不止一次,在考古学家进行考古挖掘过后,岛上的居民就立即把挖掘坑填满,因为他们担心雕像会“逃到”
地下去。在拉诺洛拉科火山的山坡上,也确有一些巨型石雕“逃到”火山灰中去了。挪威考察队曾在那里挖掘出一尊有船形装饰物的石雕,但几年过后,当苏联考察队上岛时,它已埋入土中80厘米了。毫无疑问,拉诺洛拉克或山坡上的雕像,不论是火山口内坡还是外坡的,都会沿着坡面向下移动,落入早已准备好的壁龛中。所以,最合理的解释是,岛上小型地震的结果,使雕像不断移动,直至滑入为他们准备好的地点为止。对于竖立在海边阿胡上的雕像,有些研究者认为它们并不是在拉诺洛拉科火山雕刻场雕好后再越过整个岛屿运来的,雕刻它们的场地就在阿胡附近。仔细观察雕像的岩石成分,人们就会发现它们是由五种岩石组成的,即拉诺卡奥火山的橄榄粗面岩、阿那克纳湾的红色浮石、玄武玻璃凝灰岩、层凝灰岩和拉诺洛拉科火山的凝灰岩。拉诺洛拉科采石场并不是岛上唯一的采石场,复活节岛的雕像也不都是在那里雕刻的,因为拉诺洛拉科火山的雕像没有一尊被移到别处去过。例如。屹立在祭祀城奥朗戈的那尊受人尊敬的著名雕像“霍阿哈卡那纳依阿”就根本不是在拉诺洛拉科火山雕刻的,因为该雕像是由橄榄粗面岩雕成的,而拉诺洛拉科火山根本没有这种岩石。这种岩石只有拉诺卡奥火山才有,奥朗戈一带的岩石也都是由这种岩石筑成的。这尊雕像的背部还刻有一些宗教形的图案,和人鸟背部的花纹一样。这说明,它不是在别处雕成,再由人拖运到这里来的,而是就地取材,就地雕凿,就地竖立起来的。
1886年,乌.汤姆逊在汤加利基阿胡的正墙上发现了雕像的碎片,它表明这座雕像也不是在拉诺洛拉科火山雕成的,因为雕成它的石头是红色浮石,拉诺洛拉科采石场里根本没有这种石头。阿那克纳湾的雕像也不是拉诺洛拉科火山的产物,因为它们都是用红色凝灰岩雕成的,这种岩石岛上到处都有,只有拉诺洛拉科火山没有。而用这种岩石雕成的雕像碎片在岛上各处的阿胡和建筑物中都可以看到。同时,复活节岛许多地方的岩石都和拉诺洛拉科火山用来雕刻石像的岩石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岛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拉诺洛拉科火山那里雕成石像,再拖着它们翻山越岭运到各处呢?1868年来到复活节岛的帕列曼尔医生就不把拉诺洛拉科火山,而是把奥杜依基火山称作巨型雕像的摇篮,因为那里有适于雕刻石像的岩石。所以,屹立在海边的雕像,并不是如许多人所说的那样,是在拉诺洛拉科火山雕成后再运到海边,而是就在雕像的附近雕成的。
巨人轰然倒地本来,复活节岛是以巨大的石像而闻名于世的。这些耸立在阿胡之上的石头巨人以它那独特的形象和神韵,给复活节岛增添了无穷的神秘色彩。可是现在,当人们踏上复活节岛的土地时,却发现这些雄伟的石头巨人默默无语地躺倒在地,与杂草为伴,同泥土为伍,有的没了脑袋,有的缺鼻少耳,还有的更惨,整个身躯都摔成了碎块。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是什么力量把石像推倒在地?如果是人,那他们究竟是谁,又是为了什么推倒石像?如果是自然之力,那又是何种自然力?或许是象某些人所说的,是某种超乎自然的神奇之力吧?人们对此提出了各种假设,搬出了各种各样神奇的理论。有的说是一块大陨石从天宇降落在复活节岛上,随着陨石落地的轰然巨响,岛上的雕像也不幸倒地了。有的说是岛上的领袖人物突然失去理智,下令让他的臣民推倒了雕像。或者是兄弟亲友之间有了隔阂,互相残杀,而雕像作为倒霉的第三者成为他们互相发泄怒气的对象。还有的人认为这是由于外星人的宇宙飞船离地起飞,把所有的雕像都震倒在地了。不愧是奇特的假设,十分吸引人,但其中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少呢?在这么多假设之中,有一种假设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复活节岛上的雕像是在同一时刻骤然倒地的。不仅如此,连采石场里建造新雕像的工作也是突然停止的。许多人文学家、考古学家都相信这一理论。他们认为岛上突然发生了某种巨大的灾难,所以雕像才同时倒地。这种突然的灾难,可能是来自大洋彼岸的掠夺者的突然袭击,也可能是岛上发生了奴隶起义,或者是岛上两个部族发生了内讧,那些石像的雕刻家们不幸在这场相互残杀中丧生了。其中,得到许多人支持的理论是大名鼎鼎的海尔达尔提出的假设。他认为雕像之所以倒地,那是因为建造雕像的“长耳人”和“短耳人”宗教狂之间发生了可怕的内讧和残杀。他说:“当罗格文在欧洲的观众面前揭起复活节岛的神秘帷幕之时,那里的表演已经基本结束,主要的角色已经离开了舞台。”他竭力使他的支持者相信,这一灾难发生在1680年,获胜的“短耳朵”野蛮人把“长耳朵”雕刻家统统烧死在岛子东边的一条壕沟里了。“长耳人”所创造的这一令人惊叹的文化也随之被消灭了,因为获胜者推翻了石头巨人,而他们自己又不会雕刻石像。多么富有浪漫色彩的假设,娓娓动听,也十分惑人。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1722年,荷兰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一行来到了复活节岛,他是第一个看到岛上巨大石像的欧洲人。他受到了岛上好客而又热情的土著居民们的热烈欢迎,他看到了岛上居民甚至是带着幼稚的信任感来接待来到岛上的每一个外来人,他也亲眼看到了“长耳人”十分虔诚地崇拜那些雕像。五十年后,伟大的探险家詹姆斯.库克也来到了复活节岛。他看到岛上那些心地善良的居民,其中就有“长耳朵”的白种人,也看到了岛上的阿胡和头上戴着普卡奥的毛阿伊。他也了解到岛上居民用波利尼西亚语把雕像叫做“阿利基”,即“头领”的意思。而且每一尊雕像都有一个代表具体头领的名字。他发现,岛上有许多雕像遭到了破坏,躺倒在地,被击成许多碎块,岛上的居民也突然缩减到六、七百人。库克认为,复活节岛曾经经历过一场灾难。随后,两艘法国船在弗.拉佩鲁斯的率领下于1786年来到了复活节岛。他们测量了小岛的海岸线,还给岛民们留下了种子、山羊和家畜。随船来的画家还画了不少生动的写生画,其中一幅画着阿那克纳湾中的阿湖,另一幅则画下了拉诺洛拉科火山外坡上的雕像,有一些画上的石像头上还戴着红帽子。
1804年,俄国船“涅瓦”号在尤利.利扬斯基船长的指挥下首次拜访了复活节岛。为了弄清复活节岛究竟有多少雕像,他驾船绕岛航行了三圈。他令人十分信服地指出:当时总共有22尊站立着的雕像,其中4尊在汉加洛阿小海湾,8尊在北岸,9尊在东岸,1尊在岛屿深处。他还指出,在一个名叫汤加利基的阿湖上,所有的雕像都已倒地,其中一尊雕像摔得只剩下一小半。至今,这一小半雕像的残骸还留在那里。同时,他还描绘了岛民们的独特住房,它们很大,象一艘反扣在地上的小船,能住40人。尤利.利扬斯基的考察说明,在上个世纪初的时候,岛上还有10%的雕像站立在底座上。11年后,俄国“留利克”号船长奥托.科采布在拜访复活节岛时看到,耸立在北岸的那8尊雕像有6尊躺倒在地了,只有2尊还站立在阿胡之上。
1838年,法国海军上将裘.布基.杜阿尔率领一支法国分舰队拜访了复活节岛,他是最后一个看到雕像还耸立在岛上的欧洲人。
1864年,法国传教士埃仁.埃依洛来到复活节岛定居,他所看到的雕像都已翻倒在地了。两年后,美国学者乌伊利亚姆.汤姆逊在给岛上的雕像进行编目时,曾向岛民们详细询问了最后一批雕像倒地的时间,他得到了确切的问答:“岛民们传统的看法是,最后倒地的一尊雕像是阿那克纳海湾阿湖上的雕像,那里是传说中霍多玛多阿登上复活节岛的地方。我们的向导断言,这是一尊妇女的雕像,它是在4
年前倒地的。”
4年前是1862年,这与埃仁.埃依洛传教士的证明完全相同。而1862年时复活节岛遭到奇灾大难的一年,复活节岛上的上千名男性居民被赶进六艘秘鲁海盗船,运往智利的钦查岛去采鸟粪,生还者只有15人。这正是索尔.海尔达尔所说的“帷幕落下来的时刻”,但这帷幕并不是因岛上部族的内讧或战争而落下来的,而是那些外来的海盗们拉下来的。综上所述,科学的事实使人很难相信海尔达尔的推论,因为战胜者“短耳人”不可能对战败者“长耳人”进行长达150年之久的宗教报复,亵渎战败者所崇拜的偶像达150年之久。同时,这里也清楚地表明,雕像根本不是在同一时刻被人推倒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常倒地,最后一尊雕像是在1862年倒地的。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说拉诺洛拉科火山采石场里的工作是突然停止的。最早提出这一假设的是英国女学者凯.劳特列吉。1915年。劳特列吉在岛上进行考察时发现,采石场里到处都是被丢弃的石斧、石凿等雕刻工具。她认为,这是某种突降的灾难中止了雕工们的劳动,因为当时那里的工作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已经完工的雕像躺在采石场上,没有完工的还正在雕刻,石制工具杂乱地推放着,这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在她之后,这一假设就变成了“事实”,并在人们流传,在书刊中转引。但这并不是什么“事实”,而是一个错误的假设。要知道,拉诺洛拉科火山采石场中的工作已经持续了几百年之久,那些原始的石制雕刻工具当然不能如此长期的使用,他们很快就会变钝,不适于再使用。道理很简单:把变钝的工具修复,使其重新变得锋利,远不如造一件新的工具来的容易,况且制造石器的材料又俯拾皆是,,所以,雕工们那些损坏了的工具和用钝了的工具都是随手一扔了事,再造新的来代替。旧的、坏的工具就这样一件件地被随意扔在采石场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成千上万件被弃置的工具就堆成了堆。它们不是钢铁工具,用不着担心锈蚀;采石场里即没有洞,也没有土来掩埋它们,所以采石场就变成了天然的垃圾场,于是就使人产生了这种错觉:似乎这儿的劳动工具是人们突然丢弃的,劳动是突然停止的。有人说,采石场上有许多没有最后完工的雕像,它说明了那里的工作是突然停止的。但只要仔细观看一下这些雕像,就会发现它们是废品。古代的雕刻家们在雕刻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用石头工具无法进行雕刻,就只好遗憾地离开它们,又去寻找别的岩石来雕刻,这是一个明显而又简单的事实。索尔.海尔达尔断言,古代的复活节岛居民分为“长耳人”和“短耳人”两大部落,雕像是部族内讧中的获胜者“短耳人”推倒的,战败者“长耳人”被烧死在壕沟中了。他引用复活节岛的民间传说,说居住在波伊克半岛上的“长耳人”强迫“短耳人”把地面上的石头搬走,“短耳人”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便奋起反抗,爆发了起义。于是拉诺洛拉克火山口雕刻石像的工作便突然停下来了。经过激烈的战斗,“长耳人”退守到复活节到最东面的波伊克半岛上。为了扭转战局,他们就从帕多杰拉恩吉到乌哈杜阿挖了一条长长的壕沟,里面堆满木柴和树枝,准备用火来阻挡“短耳人”的进攻。没想到,“短耳人”却采取迂回战术,从“长耳人”的背后猛攻。结果,“长耳人”被赶到自己挖好的壕沟里,被随后点起的大火烧死了。从此,复活节岛上只剩下了“短耳人”,正是他们把“长耳人”所崇拜的偶像推倒在地。许多考古学家对复活节岛曾爆发大规模的内战原因尽管有不同的看法,但对发生内战却是肯定的。他们认为,内战是岛上长期存在的阶级矛盾、氏族矛盾的一次总爆发。长年累月、永无休止地雕凿石像,建造祭坛和墓冢,严重地耗费了本来就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据统计,雕刻一座较大的雕像,并把他竖起在阿胡上,要花费23,000个劳动力。结果,复活节岛越来越贫困,食人之风日盛一日。这些灾难当然主要是落在社会底层,即“短耳人”身上,于是导致了他们起义。这场内战的结果,“长耳人”被消灭了。“短耳人”在政治上翻了身,也从宗教压迫下解放出来。他们即不会也不再雕刻石像,岛上的石像从此也就无人问津,连同祭坛和墓冢一起,逐渐荒废破败,以至全部都倾圮倒塌了。
专家们对“长耳人”最后灭亡的时期(即内战爆发的时间),看法也各不相同。海尔达尔认为,这事发生在
1680年,而其他人则认为发生在十八世纪中期,还有的人认为“长耳人”是在1770年-1774年之间灭绝的,因为1770年菲.冈沙列斯船长曾在岛上看到了岛民们对石像顶礼膜拜,而1774年詹姆斯.库克船长看到的却是石像被推翻后的一片荒凉景象。考古发掘证明,“长耳人壕沟”中的确燃起过熊熊烈火,但这大火是在公元396年燃烧的,那时岛上才刚刚由人居住,而且壕沟中也没有留下“长耳人”死后的遗骸。因此,关于“长耳人”被烧死在壕沟中的一切说法也就不能成立,岛民们发生内讧,致使雕像倒地的各种理论也就站不住脚了。实际上,在壕沟那边的波伊克半岛上,从来就没有住过人,那里即没有淡水,也没有适宜船舶停靠的港湾,它只是一个无法攀登的半岛,半岛上没有一尊雕像,只有三个不大的平台,上面竖立着三个十字架。这是菲.
冈沙列斯于1770年竖立起来的,用以表示复活节岛归西班牙所有。如果以前这里住满了人,并且十分繁荣,一片翠绿,那为什么这里没有留下任何遗迹呢?十七-十八世纪生活在没有森林的复活节岛上的“长耳人”又是从哪里找来那么多的木柴填满长达2公里的壕沟的?而且他们又是用何种工具挖掘出这个大壕沟的呢?他们挖出来的几万平方米碎石又扔到哪去了呢?考古学家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但地质学家却圆满地揭开了“长耳人”壕沟之谜。阿尔弗雷德.曼特勒教授指出,壕沟不是人工挖掘的,而是自然形成的。波伊克半岛上的火山普阿卡吉基和别的火山不同,它的界限就是“长耳人壕沟”。他是夏威夷型的最普通的成层火山,其熔岩虽有各种成分,但却缺少二氧化硅,因而呈现液体状态。在火山没有喷发时,这种液体熔岩就沿着火山口的边缘缓缓地流出,并在地面上形成了一条明显的缝隙,这就是“长耳人壕沟”。波伊克半岛的表面并没有石头,这似乎给“短耳人”举行暴动,拒绝运走石头提供了证据。实际上,石头都埋在厚厚的火山灰下,火山灰的厚度从西向东逐渐变薄。这说明,喷出这些火山灰的火山在波伊克半岛的西面。这样看来,海尔达尔提出并得到许多人支持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于是人们又从别的方面入手去寻找雕像倒地的原因,在这方面,复活节岛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倒是值得人们认真研究一下。智利人文学家菲尔贝尔.马依耶尔听到这样一个传说:有两位老雕刻匠常年在拉诺洛拉科火山的采石场工作,不知疲倦地雕刻着巨大的毛阿伊,一个老年妇女专门给他们送饭送菜。有一天,他们去海里捕鱼,一整天只捕到一条小鱼。在天快要黑下来的时候,他们撒下了最后一网。打上来一看,里面竟有一只神话中才有的乌龟--乌拉-拉拉彼-努依。他们高兴极了,因为复活节岛上的每个居民都日夜梦想着能抓到这只神奇的乌龟,说吃了它的肉能长命百岁,聪颖异常,幸福一世。两位幸运者立刻打死乌龟,分成两份,连夜煮熟吃掉了。第二天早晨,那位烧饭的女人看到他们吃剩下的乌贵壳,就问她的那份在那儿,两位雕刻匠回答说,什么也没有给她留下。这位老太婆,勃然大怒,立即大声呼喊起来,喝令雕像全部倒地,耸立在岛上的毛阿伊都听从它的命令,顷刻之间便轰然倒地了。离采石场不远的汤加利基阿胡损坏的最严重,它上面的八座毛阿伊都从阿胡上倒了下来。
英国女学者凯特琳.劳特列吉也听到过遇刺类似的传说,只不过里面讲的不是神龟,而是龙虾。法国学者弗朗西斯.玛泽尔也纪录到一个传说,传说中讲道,那个烧饭的老太婆用魔力念着咒语:“毛阿伊,永远呆然不动。”
另以为研究者舒列采.曼兹埃纪录到的一则传说与此不同,传说中讲道:有一天,复活节岛上来了一个哑巴老人。他打着手势说,他想吃点鸡头。鸡头是复活节岛人最爱吃的没事。这个陌生老人的要求太高了,被岛民们拒绝了。他借宿在一间茅屋里,夜里,一种十分可怕的声音把屋主人惊醒了。他爬起来一看,原来那个不相识的老人正用尽全身气力在屋里的石头地上跺脚。第二天天亮后,岛民们看到阿胡上所有的雕像都倒在了地上--这是因为那个老头因吃不到鸡头而进行的可怕的报复。这些神话同实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因为岛上并非所有的雕像都倒地了,至今还有相当数量站立着的雕像,只不过它们不是笔直地站立,而是有些倾斜罢了。有15座雕像的汤加利基阿户上至今尚有一半雕像耸立在那里,只是最上层的那些雕像翻倒在地。而且,这些传说本身也有很大的矛盾之处:老太婆命令所有的雕像都跌倒在地,于是它们都倒了;而老头用跺脚的办法,倒在地上的只有那些耸立在阿胡上的雕像。对于这些怪诞的神话,一些科学家不屑一顾,说:“复活节岛居民用邪魔或术士的特殊力量来解释毛阿伊倒毁的原因,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或有意掩盖事实的真相。”“从当地居民所了解到的往昔的变故,只不过是幻想式的神话。”
但是,哦们若认真研究一下,还是能从岛民们世代相传的传说中看到往昔的变故,老太婆和老头的出现,他们下令或跺脚,致使雕像倒地,这表明岛上曾经发生过某种灾难。老太皮和老头显然是某种力量的化身,而命令或跺脚,很可能就是火山爆发、海啸或地震。下面我们顺着这条线索探讨一下吧。在我们这个时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学说”已经站稳了脚跟。根据这两个学说,地球上的个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一整块,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月亮、太阳引潮力的影响,这块大陆裂开了,并象冰山一样漂移,后来才逐渐形成了现今各大陆分布的样子。至今,这种漂移还在继续。
“大陆漂移”说在地球表面划出了大大小小二十几个板块。各板块之间的交接处,一般都是地震、火山爆发等地壳运动现象的集中地带。由于地幔内部的温度和密度不一致,就产生了热对流运动,于是,板块之间就发生了拉开、碰撞及水平错动等相对运动。板块拉开的地方,就会形成断裂带,地幔中的物质以岩浆的形式沿断裂带上涌,就产生了新的海洋地壳。这就是所谓的“海底扩张”。与此同时,地幔热对流中下降的部位也会产生板块之间的碰撞。碰撞的结果,往往一个板块会插到另一个板块之下。要是海洋板块下插到大陆板块之下,便在大陆边缘形成深海沟,岛弧或大陆边缘山弧;要是两个大陆板块相撞,一个插入另一个之下,便在碰撞的地方形成内陆弧形山脉和很深的山前凹陷。亿万年来,澳大利亚板块就一直在悄悄地向北推进。亿万年过后,澳大利亚就要跑到赤道去了。而每隔三、四亿年,太平洋的海底地壳就要更新一次。当然,更新过后的太平洋岛屿也不会是今天的样子了。复活节岛是由东太平洋海底高地上的火山出露海面形成的,他正好处于纳斯卡板块和智利板块的交接处,海底地壳的巨大断层通过这个结合处穿过太平洋底,把这两大板块分割开来。复活节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板块向上凸起的边缘地带,这个板块略微向东南倾斜,它受到两大断层的积压,海床现在正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断层两侧扩张着。板块受到积压和海底扩张的结果,就会使某一地壳产生剧烈地运动,从而导致地震和火山爆发(陆地上的和海底的)。
根据1969年所绘制的国际一览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十八世纪中叶起一直到现在,太平洋的东南部就从来没有平静过,从1804年开始,复活节岛周围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智利、秘鲁等地和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上的火山都曾陆续喷发过,一些寄生火山的山口在火山爆发中飞上了天空。火山喷发的同时,还发生了地震,摧毁了南美沿岸的一座城市。复活节岛也颤抖不已。我们知道,火山喷发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事件,而不仅仅具有地区性的影响。地球上没有一次火山喷发不伴随着发生地震的。
日,日本相横湾海底发生了一次强地震,震级8.3级。本州和东京地区受到了影响,正在行驶的火车突然上下跳动,仅横滨就有1.1万幢建筑物被毁,5.9万幢住房在地震引起的大火中化为灰烬。东京毁坏的更厉害,共有30万幢建筑物倒塌。地震在相横湾引起了汹涌的还小,高达10余米的海浪猛袭海岸,吞没了10
多万人的生命,还有上百万人负伤。这次地震所造成损失高达30亿美元。
日发生的加利福尼亚大地震,使旧金山的住房等建筑物纷纷倒塌,地下水改变流向,许多泉水枯竭,高大的树木拔地而起,道路开裂,山丘移位。在海底地震发生的同时,还会产生可怕的海啸。英国海盗爱德华.戴维斯于1687年在东太平洋航行时,就遇上了海底地震,那次地震摧毁了秘鲁的卡亚俄港。1816年拜访复活节岛的俄国船长奥托.科采布也曾遇到海底地震,“留利克”号船体竟像打摆子一样震荡不已。伟大的生物学家查理.达尔文在乘“贝格尔”号环球旅行时,也于1815年遇上了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对于处在公海中的船只来说,海啸并不可怕,但当海浪扑向海岸时,便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海水先是退离岸边,然后几米甚至十几米高的大浪急速涌向海岸,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一切,拔屋倒树,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在本世纪,复活节岛已经受到了两次海啸的袭击。1922年,智利大地震所激起的滔天巨浪涌向复活节岛那空旷的海岸,摧毁了坦加洛阿湾中的阿胡,把它上面的雕像冲得七零八落。-22日,智利沿海的狭长地带内连续发生了225次地震,最高震级达8.5级。地震造成了严重损失,许多山崖倒塌,1500公里长的海岸线发生了移动,有些高山地区位移300米。海滨城市康赛普西翁被地震摧毁了。这是它第六次毁于地震。这次大地震,使智利四分之一的居民陷入困境之中,供电、通讯和供水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大震后47小时,菲利叶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灰和蒸汽高达7,000-8,000米。地震还引起了可怕的海啸,海浪以每小时1,000公里的速度传播开来,三个半小时后就到达了复活节岛,汤加利基湾中的阿胡及雕像再次受到冲击,霍多伊基山谷到处都堆满了垃圾、海藻和各种脏东西。这些还是其他地方所发生的地震和火山爆发对复活节岛的影响。复活节岛本身的火山也曾多次喷发,地震也时有发生。这不可能不对阿胡和毛阿伊产生影响。我们再来看看作为雕像地基的平台吧,不少科学家都过分夸大了平台建造的艺术水平,把它说得天衣无缝,实际上只有一个叫做维纳普的阿胡才是无可争辩的杰作,它造的十分完美,石块之间的缝隙连薄薄的刀片都无法插进,衔接的十分紧密。但在一般情况下,阿胡只不过是基部有巨大石块的简单堆砌物,大石块上堆放着小石块。至于安放雕像的底座则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天然石板,堆放在平台里面的石头也都没有经过任何加工。
美国学者乌.汤姆逊1886年在岛上绘制雕像图时,曾精确统计了阿胡和雕像。他看到岛上共有114座阿胡,但其中有69个只不过是石块的简单堆积物而已。复活节岛上这些平台是用来埋葬死人的墓冢。堆成阿胡的各个石块之间也没有任何混凝土,因为复活节岛太年轻了,还没有来得及生长珊瑚,所以没有生产混凝土的原料。显然,这种简单的石头堆积物是经受不住地震的冲击的。乌.汤姆逊看到有些阿胡里面有旧雕像的碎块。海尔达尔认为这是战胜“长耳人”雕刻家的“短耳人”击碎的雕像碎片。他说:“雕像上很深的伤痕有力地证明了,有人甚至企图把埋在拉诺-洛拉诺火山采石场上那些未完工的雕像脑袋砍下来,因为他们太大了,人们无法把整个雕像推倒在地”。总之,他不仅认为雕像是被人推倒的,而且还受到了有意的嘲弄和凌辱。不!事实绝非如此!
拉诺-洛拉科火山采石场里的岩石是由层状岩组成的,各层之间的岩石成分大不一样,有的岩层很紧密,有的则很疏松,由这些岩石雕刻的石像姿势也各不相同,有的侧卧,有的仰面朝天,也有的直立。由于它们都是裸露的,因而自然就受到不同程度的风化。强风吹走了石像身上细小的火山灰粒,但无法使那些大石块移位。下雨时雨水从坚硬的岩石表面流走了,但疏松的岩石则吸足了水分,这些岩石中的矿物质就溶解在雨水中了。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也在这些疏松的岩石上生长。它们的根系使得本来就很疏松的岩石变得更加疏松。岩石内部的温度也不一样,黑色杂质温度较高,而浅色杂质温度则低些。这种不同温度造成的膨胀不同,从而又动摇了岩石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说,虽是同一个雕像,但组成雕像的各部分岩石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化和毁坏。而岛民们在雕刻石像时,又总是把最脆弱、最容易加工的那部分岩石来作为石像的颈部。由于颈部又细又脆,所以当雕像倒地时,颈部自然就会折断,头也就随之掉下来了。很明显,这是自然之力作用的结果,而不是被人砍下来的。岛民们在雕刻仰卧的雕像时,总是选择那些较为松软的那部分岩石来雕刻面孔,它们当然也就风化的最早,最厉害。所以,这样的雕像往往失掉了鼻子,失去了嘴唇。倒卧的雕像之所以损伤甚至失去手、耳和肩部,其原因也是如此。在整个石像身上,特别是在石像的脸部,往往有皱纹和伤疤,那是由于雨水流过面部冲击形成的,是自然风化作用的结果,而并不是人们有意凌辱,刀砍的痕迹。埃及金字塔著名的斯芬克斯像的脸部也有这样的现象,但却从来没有人说那是人砍的。斯芬克斯之所以没有倒下来,是因为它与复活节岛的雕像不同,它有着坚实的基础。这种风化作用同样也发生在平台上。组成阿胡的各种岩石也以不同的速度在风化,在损毁,于是雕像所站立的地基就逐渐歪斜。当它歪斜到一定程度时,或是在地震发生时,站在它上面的雕像便轰然倒地,摔碎了。海尔达尔认为雕像被人推倒的一个有力证据,是雕像旁边的楔状物,“短耳人”正是用这种尖楔掀倒“长耳人”所崇拜的偶像。复活节岛所有的雕像,都没有站的笔直,从总体上来看,好像整个雕像就是一个楔子。要知道这是雕刻家们有意这样雕刻的。复活节岛的岩石层并不是水平状的,而是倾斜成1-15度角,有的甚至倾斜20度。这些不同程度倾斜的岩石层又被各种没有垂直相交的缝隙割裂开来,于是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平行四边形。用这种平行四边形的石块雕成的石像,当然不能站的很稳,必须用一个楔形的托架来固定。近些年来,人们为了保护岛上的文物,又重新把倒地的石像抬到阿胡上去。在安放这些雕像的时候,人们也像古代的雕刻家一样,制作了楔形底座,只不过这些底座不再是用石块,而是用混凝土制作的罢了。希斯加.基奥耶湾和克雷塞湾中的雕像就是这样重新安放到平台上去的。汉加洛阿湾村中心的一尊戴帽的雕像,耳朵的上方还有一个楔形托架,这些楔形物是雕像的支撑物,只不过有的是在雕像前面,有的则在后面罢了。因此,楔状物绝不是用来推倒雕像的工具。更何况“短耳人”根本不会雕刻石像,也不会建造石头建筑物,它们又怎么能造出尖楔并把它插进石像的底部去呢?我们在来看看偶像从阿胡上跌落下来的方向以及帽子落地后滚向何方吧。在仔细研究雕像从阿胡上跌落下来的方位后,人们会发现,它们的位置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大部分雕像都同东北海岸线相平行,这一方向正好同复活节岛所在的海底断层的走向相一致。我们知道,地震的冲击方向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同海底板块沿着断层运动的方向相一致的。同时,阿胡山所有的雕像都是背朝大海,面向海岛的深处。所以,复活节岛东南岸的雕像都是脸朝下跌倒在地,倒向阿胡的内壁;而西海岸的雕像却仰面朝天倒在阿胡的外壁。这清楚地说明,地震的冲击来自西方,复活节岛本身是在离开东太平洋高地的中轴线向南美大陆移动。不仅如此,所有石像头上的帽子都掉在底座的西边,而且掉落的距离相等。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小试验来说明这一有趣的现象。在粗糙的厚纸上画上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把它放在桌子边上。沿着这个三角形的边再放上一排多米诺骨牌,权作石雕的模型,骨牌有点的一面权当石像的正面,面向三角形的内部,再在每个骨牌上放上一个跳棋当“帽子”。然后,手猛击桌子边,你就会看到跳棋会一起倒下,掉在离骨牌基部距离相等的地方。这一距离和桌子的位移幅度基本相同。应当说明的是,埋入拉诺-洛拉科火山口中的和耸立在拉诺-洛拉科火山坡上的雕像也曾不断的摇晃,一律都向西倾斜,这同那些雕像倒地的方向相一致。所以,复活节岛上的雕像并不是人或神秘力量,而是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轰然倒地的。当时还生活在石器时代的复活节岛居民,因为无法解释这些自然现象,于是就求助于神灵,产生了神创造复活节岛、乌沃克手杖使岛屿变小,能使雕像移动的神和使石像倒地的老者等种种神话。
神秘的复活节岛(三)
从海中升起的土地
不仅复活节岛的巨大雕像深深地吸引了人们,就连复活节岛本身也是一个谜。有人说它是已经沉入海底的文明古国-太平洲的残迹,有人说它是海上墓地或海上圣地麦加,有的说它曾从海上升起,也有的说它大部分沉入水下。复活节岛的许多传说和神话都讲到了复活节岛的本身历史,那里的居民又十分奇怪地把自己所居住的小岛称为“世界中心”。看来,解开这个谜还要费一番周折哩。沉没了的太平洲在十五、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期,哥伦布飘洋过海。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达.伽马绕过好望角;麦哲伦成功地进行了环球航行。在他们之后,欧洲人纷纷扬帆出海,去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几个世纪的海上探险,他们没有找到“南方大陆”,却在太平洋中发现了几百座大大小小的岛屿-珊瑚岛和火山岛、有人居住的和荒无人烟的岛屿。使这些发现者感到迷惑不解的是,这些岛屿尽管相互之间距离十分遥远,但却有着相同的文化和共同的语言,居民也崇拜同样的神祗,有着相同的习俗。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说太平洋诸岛的居民是驾着一叶扁舟,越过浩瀚大海随时保持接触和联系的吗?这种可能性太少了。柏拉图在二千多年前曾提出,大西洋中有一块沉没了的陆地,那就是曾一度繁荣昌盛的文明古国大西国。这引起了人们的联想,莫非太平洋中也有一块沉没了的陆地?那上面也曾有过高度发达的文明古国?亦或现在哪些珍珠般点缀在太平洋上的岛屿,只不过是往日大陆沉没后的遗迹吧?这个假设太有意思了,因而吸引了许多人。那些航行在太平洋水域中的许多船长都曾考虑过这个问题,被人称作“澳大利亚的哥伦布”的彼得洛.基洛斯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最早提出太平洋中有一块沉没了的大陆假设的是法国著名的航海家和科学家迪蒙.杜尔维尔。后来,人们又不断地提出新的证据,来证实这一假设。由于这个问题和复活节岛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不妨略微多说几句话。上世纪中期,两位杰出的进化论者,达尔文的战友阿尔弗莱德.罗素.华赖士和托玛斯.亨利.赫胥黎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太平洋居民是大洋人种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就居住在沉没了的大陆上,所以,现在一些太平洋岛屿上的居民才不熟悉航海,例如塔斯马尼亚人、新几内亚人、巴布亚人和美拉尼西亚纵深处的黑皮肤居民等。
一些地质学家,如奥地利的爱德华.休斯、俄国的卢卡舍维奇以及法国的埃.奥托等,也都支持太平洲的假设,卢卡舍维奇甚至还绘制了太平洲的地图。动物地理学家也赞同这一观点,因为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新西兰和地处太平洋中部的马克萨斯群岛上有淡水鱼。在四周是一片汪洋的斐济群岛和加拉帕格斯群岛上,栖息着无法越过千里大海的巨蜥。在远离大陆的萨摩亚、汤加等地,也生活着蜥蜴和蟒蛇、蛙类。太平洋诸岛上还有各种美洲和亚洲所特有的昆虫、蜘蛛、软体动物和蝴蝶。如果没有陆路把这些岛屿连接起来,这些动物是根本不能越过大海来到这些岛上的。植物地理学也不甘落后,它以波利尼西亚诸岛生活着亚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种的植物,夏威夷群岛有北美、澳大利亚、波利尼西亚、南美、印度尼西亚和南极的植物群落为证,来说明太平洋中曾经存在过广阔的陆地。苏联科学院院士、动物地理学的奠基者曼兹别尔汇集了这些资料,于1923年出版了《浩瀚的海洋之谜》一书,全力支持这一观点。第二年,新西兰人种学家麦克米兰.勃劳乌发表了《太平洋之谜》一书,全面论述了太平洲的存在。波劳乌认为复活节岛是太平洲的遗迹,那里生活着有高度文化的居民,但他们不幸在一场灾难中死去了。复活节岛关于陆地沉没的传说,象形文字和独特的宗教以及当灾难发生时抛弃在地上的劳动工具和延伸到海边就中断了的道路等,都说明了复活节岛曾经下沉过。波劳乌断言,复活节岛是太平洲的墓地,太平洲的居民只有在过节或举行宗教仪式时才来到此地,太平洲的贵族死后就葬在这里,岛上的第一个统治者是霍多玛多阿。岛上那些巨大的石雕像高傲地紧闭嘴唇,双眼下凹,耳垂拖得特别长,显出一副不可一世的神情,这正是那个文明古国的统治者们的尊容。至于科哈乌.朗戈朗戈条板、独特的小雕像和岩画,也是毁灭了的古文化的遗迹。复活节岛的独特宗教和礼仪,也是那沉没了的文明古国的古代遗风。波劳乌认为,复活节岛附近的陆地是在不久前才沉入水下的,即年之间消失的,因为在1687年前,胡安.费尔南德斯和爱德华.戴维斯在那一带海域里曾看到过大块的陆地,而35年后,罗各文只在那里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岛屿,即复活节岛。波劳乌还提出,加罗林群岛东部的波纳佩岛是太平洲的首都,它在复活节岛以西数千公里。那里有巨大的建筑群,被称为“海上威尼斯”。后来太平洲消失在大洋波涛之中了,只有这个王国的首都和陵墓所在地,即波纳佩岛和复活节岛等还露在水面上,没有被淹没。早在上个世纪,当一些西方航海家远涉重洋踏上波纳佩岛时,他们就被岛上的奇异景象惊呆了:一个矩形的由玄武岩构成的宏伟建筑群,总面积达18平方公里,又高又厚的围墙里面,分布着广场、坟地、古堡和庙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纳恩.玛多勒综合体。它规模之宏伟、气象之壮观,实为世界罕见。石墙的厚度达6
米,25吨重的大石块巍然耸立在20多米高的古建筑上。在一个巨大的人造平台上,至今还残留着纳恩.塔纳赫古堡的遗迹,由巨大的石块筑成的围墙依然屹立在那里。这个古堡占地达8500多平方米。除它以外,纳恩.玛多勒还有80座各种各样的建筑物。为人们所称道的大庙宇,是纳恩.玛多勒建筑群中的佼佼者。它的围墙高10米,厚1.5米,全长186米。庙宇的四壁上画有精致的象征性图画,上面记载着往昔的故事。运河把大庙宇同海洋沟通起来,大庙宇的周围还有其他宏伟的建筑物。
纳恩.玛多勒综合体的发现,是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但人们至今还不知,是什么人又为了什么建筑了这一宏伟的建筑群体。因此,波劳乌提出波纳佩岛是业已沉没了的太平洲中心的假设,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苏联科学院院士奥勃勒契夫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说,太平洲的多山部分,即现在的复活节岛所在的海域,曾经是一片广阔的低地,上面居住着文化水平很高的人民,他们建造了壮丽的庙宇和埋葬国王的金字塔。后来,当地球上的气候变暖、冰期结束的时候,冰川融化,海水上升,淹没了这块陆地,有的地方还刮起了大风暴,发生了大地震。面对着滔滔的海浪,人们就匆忙地雕出了神情严峻的巨大石像,并把它们整齐地排列在海边,以阻挡海浪的进攻,拯救附近的城市和村庄。但海水无情,还是吞没了他们的国家,只有复活节岛幸存了下来。那个王国中的居民绝大多数被淹死了,只有少数人逃出了这场灾难,迁居到别处去了。多少年过后,新的居民又来到了复活节岛,他们对岛上的雕像和历史自然一无所知了。苏联海洋地质学的权威人士、海军少将祖鲍夫于1949年也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复活节岛是“海上圣地麦加”,其他各岛的居民都要定期到哪里去朝圣。在这些岛屿和复活节岛之间,曾经存在过广阔的陆地,不过现在它们沉没了。人们在复活节岛周围的海域中,发现了许多水下山脉和广阔的水下高原。太平洲传说的支持者认为,这些水下山脉和水下高原都是曾同复活节岛相连的陆地,这块陆地一直伸展到太平洋中部,后来才沉入到海底。赞同太平洲观点的人还举出了波利尼西亚的神话和传说,例如关于洪水的传说,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在图阿莫图群岛上流传的一个传说中,就提到了豪岛居民祖先的故事:豪岛有三个神祗:瓦吉阿.努古、塔涅和顿加罗阿。瓦吉阿.努古创造了大地、天空和生物,塔涅把瓦吉阿创造的平坦大地抬了起来,而顿加罗阿则把大地托在手里。这块大地就是夏威夷。顿加罗阿造了一个叫齐基的男人,又用齐基的肋骨造了一个叫希娜的女人。齐基和希娜相亲相爱,生儿育女。没过多久,这块空旷的大地上就住满了他们的子孙。后来,这些人开始作恶捣乱,触怒了造物主瓦吉阿。他决心要狠狠惩罚这些不安分守己的人们,于是就吩咐一个叫拉塔的人造了一条大船,船名叫“帕巴帕巴依赫努阿”,意为“平坦的大地”。拉塔和他的妻子、儿媳和三个儿子上了船。突然间,瓦吉阿神雷霆打法,大雨从天宇的最高处倾盆而下,淹没了整个大地。瓦吉阿神愤怒地把天门柱击断,风把缚住它的铁链刮断,挣脱了锁链的束缚,直向大地袭来,大雨变成了洪水,大地上一片汪洋,土地被淹没了。那些作恶多端的人们统统葬身在洪水之中,只有拉塔一家躲在船中,逃过了这场灾难。六百年后,大水退去了,拉塔从船中走出来,同时得救的还有走兽和飞禽。随着时间的推移,拉塔的子孙又住满了这劫后的大地。人们一看就知,这同圣经中关于洪水的故事是多么相似啊!但科学家们却异常肯定的说,波利尼西亚所有关于洪水的传说都有许多现代波利尼西亚人所无法理解的单词,这些单词太古老了,早已不再使用了,仅仅保留在这些传说中。而且,波利尼西亚土著居民也都异口同声地说,这些传说早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就有了。夏威夷的一些古老传说里也讲到了太平洋中曾有一块很大的陆地,它北起夏威夷,南到新西兰,西止斐济群岛,东到复活节岛,叫做卡霍乌波奥卡涅,即卡涅太阳丛国(卡涅是波利尼西亚伟大的生命与光明的神塔涅的夏威夷读法)。后来,发生了一场叫肯阿卡希涅阿列依(即推翻领袖所统治的海洋)的大洪水,淹没了这个大陆,只剩下一些山峰还露在水面上,这就是现在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卡涅太阳丛国的绝大多数臣民都淹死了,只有少数人在聪颖异常的魔法师努乌的帮助下逃到了世界各地。很显然,这些故事已经被西方传教士们改造过了,并加进了圣经中的内容,因而也就不那么可信了。但复活节岛的神话却没有圣经的痕迹。那里的一则神话讲道:
“首领发现他的土地正在慢慢地沉入海中,就把自己的仆役和男女老少集中起来,让他们分乘两条大船。当他们航行到天涯时,首领看到除了叫做毛利的那一小块土地外,整个大地都沉到了海底。”
弗.玛泽尔认为这则神话的内容毋庸置疑,他说:“自然灾害确实发生过,我们可以合乎逻辑地设想,神话里讲道的那部分土地是大岛的一部分,,它位于复活节岛的西北方,和图阿莫图群岛连在一起。”
还有一些神话说道:复活节岛成了伟大领袖霍多玛多阿的土地,他原来居住在希瓦玛奥利的马拉埃勒恩戈。有的神话讲道,霍多玛多阿是从一座正在慢慢沉入水中的岛上来到复活节岛的,那座岛屿最后被海水淹没了。另一则神话讲道,在神圣的奥朗戈居住地,伟大领袖坐在拉诺卡奥火山坡上,越过莫多努依岛眺望自己的故乡,但那儿什么也望不到,只是汪洋一片。尽管这些传说或神话讲的神乎其神,但人们从中还是可以看到,太平洋中的确发生过陆地沉没的事件,而且发生的时间还不那么久远,所以人么还有这个印象,并把它编成了传说,变成了神话。应当指出,有一些神秘社团的成员也是太平洲传说的狂热鼓吹者,他们总是提出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来证实这一大陆的存在。例如:蔷薇十字会就以下面扰动视听的语言,向那些求知欲旺盛的人们推荐他们编写的关于太平洲的书: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下面,隐藏着被人类忘却了的古代文明。如今鲜为人知的文化遗迹半掩埋在太平洋底的沙丘之中,被巨大的海水压力压得粉碎,听凭海水的无情冲刷。现在茫茫无际、天水一色的太平洋,以前曾是一块广袤的陆地,叫做列姆尼亚,上面居住着列姆尼亚人。如果您想了解这一惊人的秘密,了解这些至今尚无人知晓的古代文化,那就请读我们这本书吧!”
“神智学会”的一个成员契尔列兹.列德比尔特宣称:
“在利姆尼亚王国时代,陆地的分布是十分奇特的。那时,北极是一块巨大的陆地,它从北极大陆呈放射性向四周伸展出去,格陵兰以前曾是这个大陆的一部分。当时地球表面还没有形成现代陆地分布的格局,地球上一条宽宽的陆地把赤道也囊括进去了,并一直向南深深地延伸出去。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大多数岛屿都在这个大陆上,这个半月形的大陆刚好同北极的星状大陆相对称。”
该学会的创立者叶列娜.彼得洛芙娜.勃拉瓦茨卡娅甚至不作任何调查研究,就武断地宣布说,复活节岛的文明历史已有四百万年之久了。很明显,他们的说教同科学毫不相干,就连“列姆尼亚”这一名称,他们也是从英国动物地理学家斯克莱吉尔那里借用来的。斯克莱吉尔用“列姆尼亚”来称呼印度洋中一块假设的陆地。事实上,在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总要不时冒出一些乔装打扮的伪科学。1890年,布鲁克里泰晤士报曾刊登了乌依略姆.契尔丘奥尔特的一封来信,里面写道:
“衰落了的种族的孓遗们!太平洋业已沉没了的大陆!现在,只有这块陆地上高高耸起的山峰还屹立在太平洋上,它们引起了旅行家和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接着,契尔丘奥尔特就抱怨说,现在大家都知道大西洋中沉没了的文明古国大西洲,甚至连小孩子都能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和大小。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划出列姆尼亚的大致轮廓。尽管列姆尼亚和大西洲一样辽阔广大,可还是没有人知道它究竟在那里。四十年后,伦敦又出版了他儿子写的书《沉没了的姆国》。书中宣称他完成了他父亲的遗愿,找到了姆国,并详细介绍了自己寻找姆国的前后经过。他说自己发现了沉入太平洋底的姆国年鉴,年鉴上写着,一万五千年前,当姆国遭难后,它的一部分居民侥幸获救了,来到缅甸和印度居住。后来,他们又从印度把姆国的高度文化带到了埃及和两河流域以及美洲。他写道:
“在地球的远古时代,曾经存在着许多方面都超过了我们的文明。在许多重要的生活领域里,姆国都处于领先的地位,而我们才刚刚开始接触到这些领域。印度、巴比伦、波斯、埃及、尤卡坦半岛等地的古代文明,都是世界上这一最早文明的遗迹,即姆国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折射。我们地球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不是出现在别的地方,而是在已经不幸消失了的姆国大地上。在石器时代一千很久,这一大陆上就存在着发达的文化。在这个高度繁荣昌盛的姆国沉没之前,人类还是文明的,但在它沉没后,人类就开始了可悲的退化,除了只能制造一些十分简陋的石器外,什么也不能制造。于是,后人花费了大量笔墨而大书特书的石器时代便开始了。”
关于姆国的社会生活,他写道,姆国共有六千四百万居民,以白人为领袖。他们个个美丽如仙,有一双大而温柔的黑眼睛,头发又黑又直。在他的笔下,姆国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在清凉的小河上,在浓郁的树荫下,艳丽的彩蝶在飞舞,象娇小的美人忽上忽下,似乎要在着大自然的银镜里尽情欣赏自己的倩影。万花丛中,蜂鸟在悠然地游荡,翅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象一颗有生命的宝石在飘动。林中百鸟鸣转,悦耳动听。”
直到1938年,詹姆士.
契尔丘奥尔特还在不断地公布所谓的姆国年鉴,而且情节越来越详细,语言也越来越动听。毋庸置疑,这些都是职业冒险家和伪科学家的拿手好戏,他们的作品,是对科学的亵渎,是对人类文化的肆意践踏。当然,他们也永远无法揭开复活节岛之谜。历史上真的存在过那么一个大陆吗?我们的回答也是十分肯定的:不!在地球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个太平洲!尽管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还远未停息。我们是相信科学的,唯有科学的事实才能回答这个问题。根据阿弗莱德.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太平洋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沉没了的大陆,太平洋底是海底,而不是沉入水中的陆地。况且,在太平洋传说的拥护者所指出的曾经是陆地的地方,人们找到的地壳也根本不是大陆型地壳花岗岩层,而是海洋型地壳玄武岩层。当然,大陆型地壳并不是永远不便的,在它失去花岗岩层后也会变成海洋型地壳,但这一转变在几千万年中是无法完成的,而波利尼西亚(即所谓的太平洲残迹)诸岛有人居住的历史才不过几千年。波利尼西亚除珊瑚岛外,全都是火山岛。如果说它们是大陆的残迹,那么这些岛上就该有典型的大陆型地壳的岩石,首先是花岗岩。尽管太平洲传说的支持者们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在这些岛上去寻找花岗岩的残迹,而且不止一次地宣布在某地发现了大陆型岩石,但事后的调查却戳穿了他们的谎言,人们至少可以肯定地说,在太平洋底和复活节岛上从来就没有发现过大陆型的岩石。海底钻探考察给了太平洲假说致命的一击。近些年来所实施的海底钻探计划,在太平洋底部到处都布满了钻探孔,钻探取得的土壤、岩心等第一手资料确凿无误地表明,太平洋底从来就不是陆地。海洋学家采用放射地质化学法测定海底沉积物的沉降速度,其结论也给太平洲学说当头一棒。我们仅以复活节岛海域和秘鲁盆地上的沉积物为例,它们的沉积速度是一千年为0.6_1.5毫米。海底钻探表明,那里的沉积层厚度为15米,这意味着那一带海底已有三千万年之久的历史了。那时,地球上还没有产生人类,怎么会有发达的文明故国呢?!太平洲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太平洋中曾经有某些岛屿存在过。事实上,太平洋中的岛屿曾经比现在多的多。太平洋诸岛的神话、传说中所提到的陆地沉没,反映的正是岛屿沉没的事实。例如,夏威夷群岛是由50座火山出露水面组成的,这些火山的基部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宽200_300公里、长
2000公里的水下连续群体,其中有许多山脉,特别是西北部分曾经出露在水面上,后来才沉入水下。所以,这一水下山脉最南部的夏威夷岛最大,越往西北岛屿就越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普利斯顿大学的汉斯教授在太平洋发现了圆锥形的海底平顶山。这种平顶山在太平洋底为数众多,有成千上万座。它即不同于陆地上的山脉,也不同于以前所发现的海底山脉。海洋学家认为,这种平顶山实际上就是以前沉没了的岛屿。其中许多平顶山成了珊瑚虫附着生长的基部,后来就变成了珊瑚岛。在浩瀚的太平洋中,除火山岛外,还有无数个珊瑚岛和珊瑚礁。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就坐落在澳大利亚的东北海岸,长2400公里,最宽处达350公里,珊瑚厚度达2000米,其体积比我国的万里长城达10万倍!太平洋底的珊瑚层的厚度,有的达700_900米,有的超过1000米。奇怪的事,珊瑚虫对其生活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它只能生长在不超过60米的浅水区,海水温度也不能低于20
℃。可为什么在几百、上千米深的海底却有珊瑚礁呢?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曾对此作了科学的解释。他在乘“贝格尔”号考察船环球航海时,曾在1836年4月
日写道,珊瑚礁之所以存在于如此深度,是由于珊瑚礁所附着的暗礁和水下高山等不断下沉造成的。我们知道,珊瑚礁是珊瑚虫死后堆积而成的,它的生长速度是每千年为17_37米。所以,根据珊瑚层的厚度,就可以知道珊瑚岛或珊瑚礁的年龄。由于珊瑚虫无法生活在60米水深以下,所以水深超过60米的珊瑚层的厚度,必然就同他所附着的地区下沉的深度相一致,既是说,珊瑚层的厚度就是陆地或海底下沉的深度。例如,埃尼威托克岛的珊瑚层厚度为150米,这就意味着,早在六千万年之前,这里曾有珊瑚生长;自那以后,土地下沉了1500米,加罗林群岛一带的海底由许多“死”珊瑚,萨摩亚群岛附近也发现了两千多个下沉了的珊瑚岛。所以,岛屿的下沉在太平洋中是经常发生的事。有些珊瑚岛的命运非常不幸,甚至在几小时内就被破坏了。例如,加罗林群岛的两个珊瑚岛,在风暴的袭击下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岛屿变成了浅滩。有时,人们还在水下暗礁的表面发现过毁坏了的建筑和树木残根,这成了当地岛民的传说或神话的一个来源。密克罗尼西亚的一个传说就讲道,乌阿帕岛的居民是从另外一个下沉的岛上迁移而来的。根据这个传说,科学家们找到了那个下沉的岛屿,它已变成了一个浅滩。海洋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岛屿的面貌。复活节岛最近的邻居萨拉伊戈麦斯岛也在不断地下沉。这是一个被暗礁环抱的荒凉山崖,不时受到激浪的拍打,形成了无数个空洞。该岛虽不在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但海洋的作用却使它的高度日益降低。照这样下去,它总有一天要沉入水下。萨拉伊戈麦斯岛是1793年发现的。1816年,科采布率领俄国考察船“留利克”号来到此地,寻找神秘的戴维斯陆地。他说“萨拉伊戈麦斯岛没有任何绿色植物,有的只是光秃秃的山崖,给人的印象似乎这儿仅仅是一片令人悲伤的废墟。”1972年,苏联科学家乘“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号考察船到此考察。他们收集了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和动物标本,进行了辐射测定,观测了磁场,确定了该岛的地理坐标,做出了高度标记。他们看到,岛上没有任何树木,只有某些山岩缝里才生长着一些绿色多汁的喜盐植物,看上去像小石块一样。他们收集到了一些鸟蛋,也看到了小蜘蛛在山岩上急速爬行。苏联科学家仔细察看了全岛,看到了激浪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封闭圆圈,并描述了几乎全部被毁坏的火山轮廓。岛上保留下来的一小半火山象个马鞍子一样,海浪不时越过窄窄的地峡。悬崖被破坏后变成了环形,海水在阳光的晒烤下哗哗作响,里面生长着珊瑚。整个萨拉伊戈麦斯岛都是由气泡状的火山熔岩组成的。有些气泡相互连接,形成了奇特的岩洞。山崖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洞,任凭海水的冲刷,发出模糊不清的轰鸣声。当海浪扑向山崖时,海岸似乎在颤抖,随后,远处就喷出一股高高的水柱。萨拉伊戈麦斯岛的水下部分,是圆锥状的坚固基石,平平的顶峰距海面只有120米。由于该岛的破坏程度超过了珊瑚的生长速度,所以珊瑚就起不到保护作用,它在该岛背风的一面生长,同时也在死亡。1960年发生的智利大地震引起的海啸,海浪高达23米,是这个岛屿几乎全都淹没在海水之中,鹈鹕最高处还有一些鸟巢。直到今天,萨拉伊戈麦斯岛还在下沉着。
--------------------------------------------------往事总难梦里般恬醉
回复时间: 13:56
神秘的复活节岛(四)
他们来自何方
考古学研究表明,早在公元四世纪时,确切地说是在公元398年时,复活节岛就已有人居住了。同其它地方一样,复活节岛的社会历史也经历了崛起、兴盛和衰亡这样三个阶段。谁也不怀疑,现代复活节岛人是波利尼西亚人。但是,最早来到复活节岛的人是谁呢?是波利尼西亚人还是别的民族呢?复活节岛上居住着一个民族还是两个民族呢?他们又是怎样飘洋过海来到这个大洋孤岛上的呢?最早发现复活节岛的欧洲人,曾在岛上看到了不同肤色的人。至今,这些不同肤色的人还生活在岛上。于是,有人就根据他们肤色的不同,说复活节岛人的最早祖先是来自埃及、古代秘鲁或美拉尼西亚。有的人更加离奇的说,复活节岛人的祖先是来自大西洋沉没了的古国大西国的后裔或天外来客。各种意见,莫衷一是,使这个本来就很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首领霍多玛多阿复活节岛的居民总是把古代有传统意义的,经过世世代代流传而神圣化了的一切,都归之于霍多玛多阿时代,因为霍多玛多阿既是岛民传说中的领袖,也是复活节岛上的第一个统治者。复活节岛的一个传说中讲道,在希瓦的毛利区域中(那儿也有巨大的石像),民族内部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爵士队主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