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过的人有多厉害不见得吧我是陆川人昨天我就在县城的一家粉店吃粉一个练散打的人打架厉害吗冠军。

【我爱家乡菜】米粉的国度---广西【更新切粉系大军,芋头扣肉】 | 吃货研究所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122072人加入此小组
开始啦开始啦~在吃货这潜水了这么久,终于发了我的处女贴~下面介绍介绍我家乡广西的家乡菜~图片基本是网上找的……最近没时间出去吃没有拍照真是抱歉OTZ广西呢~来到这里最出名的就是各种米粉。五花八门,米粉是广西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中午想着吃什么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粉。(OTZ回来看到大家强烈要求的各种我漏掉的东西,这里楼主补上,还有漏掉的欢迎继续补充。还有楼主不是桂林本地人,对于桂林米粉的描述有误抱歉,关于作料花生的内容已做改正,欢迎继续指正OTZ)一、老友粉老友粉呢,是南宁这边的特色菜。最出名的老友粉店是舒记老友粉。老友粉闻起来有很浓的酸笋和豆鼓味(酸笋最棒!)。具体做法是先把瘦肉,酸笋,豆鼓,辣椒酱,有些地方会加上西红柿等东西大火翻炒,然后加上粉汤和粉煮一下,最后出锅。老友粉这个名字呢,根据传闻,是食客和粉店店主的友谊的象征。不过呢~对于我这样的吃货来说呢,好吃才是关键啦!二、柳州螺蛳粉柳州螺蛳粉,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辣!很辣!超级辣!(没有辣味的螺蛳粉是异端!)螺蛳粉的汤很有讲究,是用螺肉煮成的,有些人可能以为螺蛳粉里面会有螺肉,但事实上,螺蛳粉里是没有螺肉的(现在有种三仙螺蛳粉会另外加螺肉),之所以叫螺蛳粉,全在于那锅螺蛳粉汤。传统的螺蛳粉是没有辣和不辣之分的。假如客人不想吃辣的,店员会把汤上的红油撇开,倒上底下的汤,实际上这种“不辣”的螺蛳粉实际上依然是辣的。螺蛳粉的配料一般是酸笋(酸笋又见酸笋!),花生,黄花菜,腐竹,木耳和青菜。青菜一般是空心菜或者生菜。不少店也喜欢加在辣汤里泡着的油果,一口下去,热辣滚烫,实在是过瘾。三、桂林米粉桂林米粉是桂林那边的特色,不过现在在广西到处都能吃到了。正宗的桂林米粉的吃法是先吃粉再喝汤。也就是先把端上来的粉和肉(一般是叉烧,牛腩等)吃净,再倒入汤水,和着剩余的配料和卤汁喝汤。不过现在很多人也不用这种吃法了,大概是觉得麻烦,一般都是连汤带粉一起吃。(这是异端!)桂林米粉的配料,同样有油炸黄豆还有酸豆角。少了这两样的桂林米粉就不是桂林米粉了。四、宾阳酸粉宾阳酸粉自然是宾阳的。粉呢与上面的粉稍有些不同。宾阳酸粉所用的粉是把粉浆用蒸笼蒸制而成的,做法有点类似于卷筒粉。酸粉一般会放上牛巴,酸黄瓜,酸豆角,花生,脆皮肉(类似于扣肉做法的一种肉),辣椒,蒜末等,然后淋上特制的酸水,夏天吃起来非常开胃。五、卷筒粉卷筒粉,又叫肠粉,起源于广东。都说两广是一家嘛,所以广东的卷筒粉在广西也是遍布大街小巷。广西的卷筒粉主要是咸馅的,一般是豆角,瘦肉,头菜等等。酱料呢以番茄酱,黄皮酱,酱油等为主。很多人的早餐基本上就是一两根卷筒粉度过的。六、炒粉虫炒粉虫,虽然叫虫,其实没有这么猎奇啦……粉虫是一种米粉,做法呢是先把大米浆蒸熟,然后搓成条状,因为状似虫,所以称为粉虫。粉虫一般的做法就是炒粉虫。与瘦肉,酸笋,辣椒,豆鼓等等混炒而成。出锅的时候热气和香气扑鼻真是美味~(?﹃?)口水七、生榨米粉虽然这张图的生榨米粉看起来和桂林米粉很像……但是生榨米粉和桂林米粉可是不同的东西。生榨是用特制的机器装入米浆然后直接压榨挤入滚烫的水里而成的米粉,因为是压榨而成的,所以叫做生榨。生榨米粉的过程就是上图这样。生榨米粉的配料一般是切成碎末的瘦肉和青菜,还有花生,辣椒,酸笋,酸豆角等。(豆角和酸笋真是广西人民的好朋友啊!)生榨米粉的味道是鲜中带着点酸味,粉则柔软易吃,配上油条简直是一绝。说了这么多粉的菜式,下面来说说广西其他的特色菜。一、五色糯米饭每当清明的时候,五色糯米饭就会在大街小巷出现了。传统的五色糯米饭是用枫叶(黑色)、紫番藤(紫色)、黄花(黄色)、红蓝(紫红色)加上白色糯米饭组成的。这样使用纯天然染料制作的糯米饭,口感清甜,细品有一股植物的草香味,即使不加任何调料也很好吃。但是随着现在工业的发展,有些地方的五色糯米饭为了省事省时间,使用食用色素,使得五色糯米饭失去了特有的风味。二、粽子和凉粽粽子在广西也是很常见的食物。广西这边的粽子咸粽一般为绿豆猪肉馅,甜粽则为红豆馅。(咸甜党要和睦相处。)而凉粽呢,就是没有馅的粽子,但是凉粽用的糯米是经过草木灰水浸泡过的,所以口感上略有差别。凉粽一般的吃法是蘸蜜糖和蜂蜜吃。在广西,包粽子用的叶子一般是粽叶,竹叶亦可。三、横县鱼生鱼生这种东西,爱吃的人会觉得很好吃,不爱吃的人则听之生畏。横县的鱼生一般就像图上一样,要配上很多作料,比如姜丝,香菜丝等等,鱼生本身的风味很清甜,配上酱油或醋则是另一种感受。不过鱼生建议还是不要多吃,寄生虫啥的……吃的时候最好配上烈酒和醋一起吃,也要多吃蒜,姜等东西。四、高峰柠檬鸭高峰柠檬鸭是南宁高峰林场的特色菜。加入蒜米,酸笋,辣椒,柠檬等和鸭肉一起爆炒而成。最传统的柠檬鸭是不用煤气炉来制作的,是用柴火烧的。这样做出来的柠檬鸭,酸爽可口,肉质也十分鲜美。柠檬鸭用的柠檬并非是我们平常见的黄色的柠檬,是用本地产的一种小柠檬,腌制之后的样子呈圆形,为褐色。大概是这样,不过这边的柠檬还要更小和更褐色一点。五、玉林牛巴玉林牛巴是广西很出名的特色小吃。选用的是黄牛臀部上好的肉,经过切片,腌制,然后入锅翻炒,制作牛巴使用的油一般为清油,最讲究的做法是用茶油或花生油。在翻炒时加入八角,草果,沙姜,桂皮等一起翻炒,然后再慢慢煨制。牛巴的味道就是香!耐嚼!好吃!吃了一口还想吃第二口!(然后十分钟怒吃了一包开始担心卡路里……)六、酸嘢既然是广西,怎么可以没有酸嘢呢!广西的酸嘢种类相当多,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拿来腌制成酸嘢。木瓜,青芒果,菠萝,李子,萝卜,番石榴,鸡爪,鸭脚等等无一不腌酸。在广西,没吃过酸嘢的人生是不圆满的!在街边酸嘢摊挑选一袋酸嘢,洒上辣椒粉,边走边吃,不消一会便会吃光一袋。酸嘢在广西人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木瓜,芒果,菠萝洒上辣椒粉最棒!)介绍暂时就到这啦,写的时候我的味蕾都在告诉我要去吃东西!今晚的晚餐决定一碗粉+一袋酸嘢(?﹃?)口水更新的切粉大军到来!一、鲜肉粉说道切粉,鲜肉粉是一个代表。鲜肉于切粉和切粉于鲜肉密不可分,如果把鲜肉粉的粉换成圆粉,滋味便会减半。鲜肉粉也是调料方面十分清淡的粉,葱花,青菜,瘦肉,只需三者,烘托出鲜肉粉清淡甜美的滋味。二、牛腩粉说完了鲜肉粉就不得不说说牛腩粉。牛腩粉相比起鲜肉粉,滋味就浓郁了一层,牛腩的酱汁混入汤中,香气扑鼻,不得不让人食指大动。要是此时牛腩中在遇到有点嚼劲的牛筋那就更是锦上添花啦~三、猪脚粉切粉第三位成员,猪脚粉。说道猪脚粉里的猪脚,那就真的可以用Q弹爽滑来形容了。美妙的酱汁和汤汁混合,滋味自然不同凡响。不过用筷子吃猪脚也是一门技术活,经常性手滑猪脚掉回粉汤里溅了一脸汤水的楼主就是个典型手残= =然后是群众们喜闻乐见的芋 !头 ! 扣! 肉!芋头扣肉我只想说四个字:太!好!吃!了!肥而不腻!肉汁与芋头水乳交融完美结合!扣肉的皮带着一点韧劲,但肥瘦相间的部分却入口即化!芋头恰当好处的中和了扣肉的油腻,自身也吸收了肉汁,不仅入味,而且松软的口感白吃不腻!芋头扣肉的芋头呢,一般的说法是荔浦芋头为最佳,扣肉楼主就不是很清楚了,请求大家告知
引用 的话:身为广西人,这些全都是我爱吃的!!!桂林米粉那张看起来不够正宗啊!何止不正宗,根本就是邪门歪道好吧……正宗讲究的桂林米粉配菜是炸黄豆,花生那是偷工减料,是异端
还有就是,楼主看得出是小年轻,很多事都已经不知道了……卷筒粉和肠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卷筒粉是包有馅的,米皮包馅卷成条,馅有肉末黑木耳大头菜什么的,越南人也吃的,一般凉着吃或者温着吃,绝对不是热着吃,加的酱料类似“凉拌粉”,有酸梅和扣肉汁。肠粉是上蒸笼用米浆蒸的,料加在米浆里,蒸熟出来再加酱汁,广东人也吃的。广东人还吃猪肠粉,就是没馅版的广西卷粉,只有皮,卷成猪小肠大小,沾酸甜辣酱吃,那个酱是闽南风格呢。你看,从吃食儿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地理分布,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
引用 的话:有就是,楼主看得出是小年轻,很多事都已经不知道了……卷筒粉和肠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卷筒粉是包有馅的,米皮包馅卷成条,馅有肉末黑木耳大头菜什么的,越南人也吃的,一般凉着吃或者温着吃,绝对不是热着吃...嘿,我之前有个长评论被吃掉了这是这么回事?难道犯了什么规矩被删了吗?
引用 的话:原来是这样么……我一直以为肠粉和卷筒粉差别不大OTZ我还写了个,广西肠粉和莱姆的长评论,后台说有敏感词把它吃了,如果万幸能吐出来的话您可以看看……如今广西都美食都已经如烟消去了,不可和20年前同日而语,哀哉……几乎已经到了再怎么跟小孩儿辈说他们也不能理解的地步:人心和食材还有大环境都已经不一样了……回不去咯……
您贴的牛腩粉是广东的牛腩粉……有名的玉林牛腩粉是细米粉,但是不是米线,口感像绿豆粉,几乎透明,牛腩是条状,大锅炖煮,你要吃才夹出来,用大剪刀剪成大块给你,而且牛腩的部位有軟筋有封门柳有肋条还有“牛僵”(就是牛舌后面那一大块黄色的板筋,一头牛只有一条)。还要加上广西特有的牛肉丸猪肉丸,像个扁纽扣,十分弹牙,跟潮汕的和闽南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淋上牛骨汤,撒上葱花,再加一勺卤汁一勺牛巴油,这便是基本款了。此外还可再加牛巴,卤蛋,猪手,扣肉。您也可以再加一份牛腩或者肉丸或者粉。除此之外,还应该有三大盘酸料,免费的,任夹:酸笋,酸辣椒圈,酸萝卜。这些如今哪里觅去?即使是几十年的老店,也没有这些了,还在牛腩里加大量便宜的牛杂,唉!儿时一份基本款,不过2块5而已。即使如今江河日下,也才6块钱上下。很多广西的吃食儿,只是刚好跟广东以及其他地方的的有一样的名字,或者外型,但其内涵和灵魂却完全不同,比如卤水,比如各种香料油,比如南姜和莱姆的大量应用。其实单一个“粉”字,本省差异已极大。以下离个题:其实不是“家乡荣誉感作祟”,有些东西真是生活的年代和环境不同,脑子里记忆不同啊。二十几年前,南宁还是一个讲客家话的城市,如今已难觅。几十年前,桂林米粉店多以炸黄豆为正宗,配菜是炸牛肉和炸带皮五花肉,而且不少店兼营桂林酸辣粉。儿时战争还在继续,泰国人是我们的盟友,公务员合法佩枪;街上还可见穿白色奥黛的女子;不少人家里有尖头斗笠;街上还有只卖白粥的摊子,白粥摊的长板上却有十几种小菜;货架上只有一种啤酒,就是菲律宾的生力啤酒;不少地方还有大量归国印尼华侨,他们又影响各地的饮食和生活,还有教育。这些如今都统统不见了。去乡久矣,博主这些儿时记忆中的美食,勾起很多回忆呢。谢分享。
引用 的话:二十几年前,南宁是个讲白话和平话的城市,现在周边的乡镇的主要乡土语言还是平话和白话,至于客家话,我在乡下工作几年并且大量接触个乡村的人并未发现,壮话倒是有不少。哈哈,记忆不同的来了。公园一带客家话畅通无阻。所在的政府部门亦是。乡下的,只在玉林地区下面的一两个县。人以群分? 离题罗离题罗,说吃的吧 :-D
引用 的话:筒粉其实是越南的东西啊..广西那边很多当年越战跑过来住下的越南人于是广西那边挺多越南特色的东西..作为广东人去过北海表示卷粉比起肠粉要薄的多..不过肠粉也有薄的..想说这两样东西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呢...嘘!不要告诉他们,会毁了哪里的哈哈~~北海可是集广西饮食文化之大成者,但是知道的年轻一辈不多呀嘿嘿……北海还有海鲜粉呢,又有几个知道~? 那是因为玉林的扣肉喜欢放酸荞头,比较清爽,但是有那股味哈哈,以市府食堂外卖的的那摊最典型,在大府园里面,嘿。其他地区的做法各异,荔浦的就喜欢放腐乳,不放酸荞头,比较浓香。
广西的地域饮食文化差异极大,“凉拌粉”在不同地区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哦,在桂东南和靠近越南的地区,凉拌粉其实是用圆簸箕蒸出来的圆形粉皮切成大片,凉拌香料油和酸梅扣肉汁,相当清爽,没有辣椒和炸花生。其实广西有一条微妙的线,已吃不吃油辣椒为分界,这个很难形容,只能意会……
引用 的话:木瓜,芒果,菠萝洒上辣椒粉最棒!哦~~~想象不出味道~最后的肉看样子是五花肉~断生以后,猪皮朝下烧一下烧成虎皮样~或者油炸~也可以~猪皮朝下干烧一下那是烧肉的做法。如果“烧”是指火烧,那倒也是对的,有些地区是会这么做的。而客家地区扣肉做法一般是大块四方肉飞水,忘了几成熟之后捞出,放凉,在皮上扎孔,之后在皮朝下慢火油炸。只有扎孔之后,皮才会软糯但不皮肉分离,而第一层很厚的脂肪才会炸化绵软,因为油都炸出去了(这不科学,只是个口感描述)。上海浦东一带有浦东菜,有一味“走油肉”,炸后用甜酱油闷烧,其中肉做法和广西扣肉几乎无异,但是他们不扎孔,因此多皮肉分离,第一层脂肪硬而无味。其实单一个“扣肉”,各地做法差异也是极大。为什么大家都不上图呢~?
引用 的话:银滩是跟团的观光客去的。会玩的都去涠洲岛的。。哈哈,我去银滩的时候是二十多年前,那个时候美啊,没有什么观光客,满沙滩的小小小螃蟹,金滩公园的金色沙滩干干净净,上面还有成对成对的鳌在交配。那时候涠洲岛还没开发,去者多是海钓客。最难忘是那海鲜粉。留给北海人来说吧!
引用 的话:曾以9元的价格买过一份鲜蔬粉——一碗清汤米粉上面飘着一片烫熟的生菜叶外加一份炸豆、酸豆角、泡菜、辣椒小料。端上来的时候内心有万头神兽奔腾。深圳盐田,华大基因附近有一家青岛人开的柳州螺蛳粉,十几块,只有三片青菜两三丝酸笋以及两个小豆泡,其他什么都没有……外地都是这样的……正所谓“在什么地方就吃什么”,离乡了没有了就没有了,勉强不得……
引用 的话:哈哈。螺蛳粉真的没有螺蛳,大部分都是拿螺蛳熬过一整夜的,第二天也吃不了了。。。米粉里有螺蛳表示你吃到的必须不是正宗螺蛳粉。。其实三鲜螺蛳粉,配菜是有螺蛳肉的,一大勺咧。还有一大勺炸腐竹皮,一大勺酸笋,还有两勺忘了什么来着,配菜多到满出来,不过那是很久以前了……现在应该没有了……
引用 的话:嗯嗯,三鲜螺蛳粉。。南宁人发明的土鳖玩意儿。。。此话怎讲~?
唉,悲啊,您看,都已经过一百回应了,还没有人提过一句南宁的响当当老鸭粉……难不成是如今已经消逝了吗?又或者已经没有人知道曾经有这么个好东西了?那甘甜清澈的汤头,须得是广西正宗番鸭洋鸭新娘鸭(其实是一个东西)才熬得出来啊……
引用 的话:柳州之前都没三鲜螺蛳粉的。有煮螺的店会连壳卖一碗煮螺端上来,挑好肉放在粉里面那也是异端!哈哈,我记忆中的二十几年前也是,而且是多是夜市,小摊贩,小推车,咕咚咕咚一口蜂窝煤炉上的中锅煮着,远远就闻到那特殊的混合着螺香、呛辣、还有一种新鲜草药香料味,还有煤烟味。那时候夏天晚上可多人吃这个了,大人配生力啤,小孩配水果冰沙,满头大汗,浑身惹味,接的是地气,此间妙趣是如今舒舒服服的空调食肆不可比拟的。固然饮食和文化也是会发展变化的,螺肉挑出来方便食客,可却少了那吮指吸螺壳满手油的乐趣~当年还有小学生的得奖作文,说志向是做螺蛳粉师傅,和当年三毛写要做冬天卖烤薯夏天卖冰棒的拾荒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D
引用 的话:公园一带?哪个公园?人民公园?动物园?南湖公园?长岗村讲白话,动物园那边乡下讲平话,葛麻村讲白话和平话。还有,说到乡下怎么又扯到玉林地区了?你讲的到底是不是南宁?我只是好奇“讲客家话”的南宁到底是哪...有长拱桥有湖那个公园~后门出去就是水利厅,或者水利局~ 我闻到火药味,您歇歇气啊~别那个啥哈~在广西,那时乡下的客家人集中在博白陆川等一两个县,城里的就到处都有,集中在技术部门和教育部门。那时政府里的各种工程师很多都是客家人。 因为广西地理和族群的复杂性也造就饮食文化的多样性,掩盖在贫穷落后和腐败下,一直都被外界所低估的,相当可惜。
引用 的话:不好意思我从小就生活在人民公园后面的水利厅,从80年代初一直住到2000年才搬离水利厅,现在还住在这附近。周围的电力局大院什么的我常常去玩,包括建政路、长岗村都是我玩耍的范围,附近的地质院勘探局也是...哈哈,别激动,想想您到底是为了什么。“客家人占地王”,从咸丰末年土客战争死了三十万人开始就是不太受欢迎的族群;台湾也有闽客械斗;举个例子,香港九龙和深圳的原住民也是客家人,但你要跟个香港年轻人说九龙几十年前是讲客家的,他必然要跳起来使劲用各种粤粗喷你,但那是事实,直到1970年仍然有超过30%是本土客家人讲客家,后来的粤语移民越来越多,如今已经几乎没有人讲客家话了。所以你跟九龙的年轻人说,他只会当你胡说八道,因为在他记忆里,都是讲粤语的,这从他的角度和记忆来说也是对的。以上举个例子说明而已。您好~我是老家是玉林的,外婆家是北海的。我小时候住在183军区。其实咧,你说语言怎么客家人就陪你说什么语言你反正也不知道……即使是今天,广东,注意是广东,广东水利厅里面总共45个总工程师有5个是广西博白的客家人。当年,20多年前,广西水利厅自然更多。人以群分?不过这不是重点。题外话,在今天的南宁,政界的人不喜欢讲自己是客家人。也故意不说客家话,不然会被疑心屁股不干净……这可很难解释。您想想,您抓住我说我说“南宁是个讲客家话的城市”这个记忆说“都是故作高深的不实之语”,并且说我没提过“防城十万大山”,所以我是个骗子。这……这个内在的逻辑在哪里?这不成逻辑链吧……您在美食研究所,不挑食物和文化的错,挑族群说事这……这啥心态啊……而且假如我说错了,那就说错了呗,那有啥呀,但我的记忆是这样的呀!分享一下美食,和文化,并且自始至终,强调其在本省内已经和外省的差异性,和其对应的文化及生活氛围,这我的目的。那您的目的这是……?您也可以分享您所在地区的记忆和生活呀,反正本串也没人去过您哪,正好补上。广西这么大,很多人都只在一部分地区活动,我压根就没去过防城港,虽然我从地理上推断哪里应该是客家和广西白话混合地区,也没去过十万大山(那不是百色吗!?),包括此帖内上百个回复,无人提过,想来大多也是没去过……您可不能说他们也是骗子。哦,对了,说起吃的,以前啊,广东省地地盘,就把所有现在广西讲粤语和客家的地盘给包了,那时候广东是和越南接壤的,那条微妙的“吃不吃辣椒油的线”,其实就是这条省界。好像是1958年才重新分的省。你要什么证据?族群情节这么重~?我在讲述我的记忆,至于对不对,缅怀逝去的美食和文化,至于是否全对,这真心不重要,您也可以说我其他的哪里哪里错了共同讨论~扯族群,那不是台湾么~?难道我的记忆和您的记忆对不上我就犯了中华民国客家基本法~?您好激动啊,歇歇气啊。要不您也可以抨击一下我其他错处?这也可以可抛砖引玉,勾起更多人的回忆和更多美食,还有文化和生活?不要文革风就好~也欢迎您分享您的记忆和您的经历。末了,我仔细想了想,有长长拱桥和湖的应该是动物园吧?我记得我看过大笨象。
嘿,美食研究所里还有另外一帖客家美食帖,您去补充一下呗。题外话,说个几个段子,我在海外也被广西年轻人喷过,哈哈,他说“广西哪有那么乱!到处是枪!?胡说八道!”。枪是98年政府收的,有段时间路上一军车一军车的枪震撼了……那国的都有,美国法国苏联中国军方中国北海黑枪东南亚黑枪……小学的暑假教育是“不要玩子弹”,哈哈,战争年代,还有它的遗留物,想想真是不可思议。我还见过穿越南军装但是没有徽章奖章的人在小学门口接孩子,想来是被清除出越军的华裔吧?那些消失的白粥长摊,是不是就是他们摆的呢?在县城的中学,国语老师是印尼华人哦,60代被赶回来的,又被大陆政府丢到了乡下农场和茶场,他们国语说得好,台湾腔的哈哈。不知道有没谁记得印尼人对广西饮食的影响?欢迎分享,我也很想知道,我小学同桌还是混血印尼小姑娘呢嘿嘿
生活,是一种文化和食物存在的土壤,当这种土壤消失了,对应的食物也就消失了……接上,我前几年在上海长乐路一家弄堂爆鱼面馆遇到一个应该已经80多岁的老太太,祖籍广东梅州的客家人,在印尼出生长大,那个时候好像是印尼和民国双国籍,在雅加达念完高中(老师是台湾的)之后回国,在大陆念的大学,之后辗转定居在上海。现在当然是大陆国籍。一开口,国语和客家话两个的口音跟我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想想真感慨,多么曲折的联系啊。我真心想不起来那些小时候的印尼人吃什么做什么了,只记得那时候印尼藤条椅子很多,很难做,藤条要反复泡油要晒。有谁记得吗?我是说食物。没道理越南人留下了他们的食物和文化而印尼人没留下,这不科学。
回归美食其实客家菜还有烤乳猪啊!烤!乳!猪!各位!脆皮流汁,沾白砂糖吃!拜祖的时候,要一整只的烤乳猪,用得是广西巴马香猪,很小的。去乡之后,我跟广东人说这事,被各种鄙视各种喷啊……他们说我胡说,那是广东烧腊,到后来我都以为是我搞错了……直到后来蔡澜先生的电视节目证实了我记忆,烤乳猪真的是传统客家菜啊…… 现在还有哪里的师傅做吗?除了好吃的巴马香猪,几十年前广西的客家人还有野猪料理,广西有大大小小共4种野猪咧,但是分布地区不同。不过现在人文明进步了,不提倡吃野生动物了,也好也好。广东,注意是广东菜市场,有时会有所谓“野猪肉”出售,我还记的老一辈的亲戚用手一捏它的皮后“哼”一声掉头走开时那鄙夷的表情…… 那是黑色老母猪而已……
您是山区的您记得吗?这不是挑衅,别误会,因为我这辈也没见过吃过……阿公辈叔伯辈的事情和食物了……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璋冩煡鐜夋灄鐨勭墰鑵╃矇閭i噷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卓一航和练霓裳谁厉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