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拍套胶类型底板重要还是套胶重要?

有的说有速度、控制,有的说有弹性等。
楼主所说的“速度”、“控制”和“弹性”以及平时我们常说的“底板软硬”等词汇都是在行业内评价相关信息拍及海绵的术语。但据我所知,这些指标却都没有行业统一的数值,只是各大厂商为了在消费者购买时能够有所借鉴而自己划分的。
其实就底板的性能而言,所谓“速度”,应该指击球的用力透过球拍作用于球,使之转化为球的飞进速度的效率;所谓“旋转”是指击球的用力透过球拍作用于球,使之转化为球自转速度的效率;所谓“控制”是指用相同力量和方法击球时,球脱离球拍需要的时间长短(这与底板的“软、硬球感”有关);所谓“有效击球范围”或称之为“击球甜点”是指击球力量能够集中传递在底板上的位置和范围(这与底板的形状、结构、材质有关)。上述四个方面的性能既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在选购底板时,不仅要看外观,数层数,而且还要看木纹排列结构;不仅要听声音,而且在敲击时还要用手指感觉它的软、硬度;不仅要阅读底板上注明的相关指数,而且还要用不同的力量来掂球,以便感觉它的用力效率及综合性能。
总的来说,底板经过了一段鱼龙混杂各争长短的时代后,现在就各指标的标注也越来越相近了。一般来说各底板厂商都会标明“...
楼主所说的“速度”、“控制”和“弹性”以及平时我们常说的“底板软硬”等词汇都是在行业内评价相关信息拍及海绵的术语。但据我所知,这些指标却都没有行业统一的数值,只是各大厂商为了在消费者购买时能够有所借鉴而自己划分的。
其实就底板的性能而言,所谓“速度”,应该指击球的用力透过球拍作用于球,使之转化为球的飞进速度的效率;所谓“旋转”是指击球的用力透过球拍作用于球,使之转化为球自转速度的效率;所谓“控制”是指用相同力量和方法击球时,球脱离球拍需要的时间长短(这与底板的“软、硬球感”有关);所谓“有效击球范围”或称之为“击球甜点”是指击球力量能够集中传递在底板上的位置和范围(这与底板的形状、结构、材质有关)。上述四个方面的性能既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在选购底板时,不仅要看外观,数层数,而且还要看木纹排列结构;不仅要听声音,而且在敲击时还要用手指感觉它的软、硬度;不仅要阅读底板上注明的相关指数,而且还要用不同的力量来掂球,以便感觉它的用力效率及综合性能。
总的来说,底板经过了一段鱼龙混杂各争长短的时代后,现在就各指标的标注也越来越相近了。一般来说各底板厂商都会标明“速度”和“控制”这两个指标,指标选用1-10(或1-12)等级来划分,就个人选拍经验来说,一般指标示数为6时为稍差,7时为一般,8为良,8.5为好,8.5以上就是很好的了。但这也只限于蝴蝶,STIGA,TIBHAR,等国外品牌,国内划分还是有些混乱。
胶皮海绵的指标里还有说弹性的,其实就是其硬度,这个指标的两种划分方法请参照爱问人乒乓球系列里有一篇专门关于套胶硬度的问题及解答,这里就不赘述了。
一定要选用乒乓球专用胶水.其他的如502什么的胶水对海绵和胶皮有腐蚀.还会使海绵和胶皮失去弹性变硬.生产乒乓器材的厂商基本都出乒乓球专用胶水.专业胶水可以提高海...
阳光的朋友:我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在教练的指导下,我购买了银河的底板,双面胶皮是729。用起来还不错。一般初学爱好者足够使用。板的价钱:230--240左右;加...
ittf国际乒联的编号,现在新出厂的套胶只要是国际乒联认准能参加正规比赛的都有这个编号。不单单狂飙也不只红双喜,所有的新套胶都有这个编号。
我们都知道,现在打的大多数主流胶皮,如狂飙系列,729-2等,都需要在打之前通过大量刷胶水来膨胀海绵,以增加胶皮的弹性。随着国际乒协对胶水制造的限制,现在各大器...
长胶打出来球是反旋转的
正胶是用来打快攻的像刘国梁他用的就是正胶出球快
反胶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它适合弧旋结合快攻的打法!主要是由于反胶比较黏,能抓住球!
答: 底板保养:在贴胶皮前最好先刷一层专用护木液。另外,粘好胶皮后在边上贴上护板胶条。毕竟使用过程中难免磕碰,不贴的话很容易一碰掉一大块,心疼啊!如果手边没有现成的胶...
答: 最权威的信息需电询体委或乒协。
答: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网球有着密切的联系,乒乓球运动英文名为Table Tennis即为桌上网球。乒乓球运动于十九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流行于欧洲。据记载:大约在19世...
答: 在市少年儿童文化宫有专门老师开班教乒乓球,也可以到一些体校去参加培训或聘请一个老师。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大球时期乒乓球初学者如何选择底板和套胶_百度经验
&&&&&&体育项目大球时期乒乓球初学者如何选择底板和套胶听语音
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乒乓球运动改革迅速,到了大球和无机时代如何选择底板和套胶呢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底板 套胶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1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初学者的话那么建议就用拍里奥和银河的纯木底板,价格实惠而且手感也不错。初学切记不要用加碳底板,因为加碳底板底劲足,没有好的手感不容易控制,不利于正确击球姿势的形成。2以用两面反胶为例,整套拍子下来200元以内就足够用了,自己粘拍最好,培养DIY精神嘛,当然自己粘不好也可以找卖器材的老板或朋友帮忙。切记不要用超市里卖的成品拍(就是直接拿来就能打的那种拍子),因为成品拍海绵弹性不足,用多了击球动作会很大,后期进了专门训练的机构还要你改动作,得不偿失。3再强调一下,底板用纯木的,套胶两面反胶的话正手一般用黑色的,因为据说以光学常理和人体神经反射方面来说,黑色让人沉寂,红色让人兴奋,所以很多运动员都以黑色为正手,还有人说黑色胶皮是加入了碳来染黑,胶皮粘性可以更持久。END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1无机时代当然粘拍就要用无机胶水了,水溶性胶水和打底油一起用,刷一次油至少能保持海绵一两个月的高性能。海夫和典驰的都行,价格也都不贵。2一般正手用粘性套胶打狂飙的话38度39度都行,软一点比较好,因为初学嘛,好控制。反手一般都用涩性套胶,国产的就行。END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整套拍子不一定越贵越好,适合自己打法的才最好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投票(0)已投票(0)有得(0)我有疑问(0)◆◆说说为什么给这篇经验投票吧!我为什么投票...你还可以输入500字◆◆只有签约作者及以上等级才可发有得&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如对这篇经验有疑问,可反馈给作者,经验作者会尽力为您解决!你还可以输入500字相关经验01000热门杂志第5期一起去打羽毛球吧964次分享第2期锻炼肌肉的方法4208次分享第1期运动健身速成技巧662次分享第1期打篮球的技巧全攻略892次分享第2期京城之美178次分享◆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乒乓球拍选择:根据胶皮选底板也有门道
&根据乒乓球胶皮选球板?广大发烧友可能觉得这个命题并非正常思维,因为球板是球拍的灵魂,应该先定下自己适合的球板,再去配选胶皮更合适。然而实际并非那么理想,一块熟悉的球板可能会因为胶皮的更换而让手感变得陌生。如此一来,何不尝试反其道而行之,根据习惯的胶皮,来选择球板?
  乒乓球拍选择: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个千百年来几乎无解的问题,如果回到乒乓装备上,似乎是可以解答的。业余球迷一般是先接触专业球板还是专业胶皮?众所周知,大部分球迷在正式步入发烧群体之前,使用的球拍都是成品拍,之后才了解套胶、球板。而专业套胶的门槛要比专业球板的略低,这一点让众多业余球迷在接触到专业球板之前,先接触到了专业套胶,例如:红双喜四星成品拍使用的胶皮多为G888,而五星大多都已经是狂飚套胶。并且,在成品拍中,套胶发挥的作用几乎占据了整个球拍的80%甚至以上,大家可能会发现有不少刚放下成品拍的球迷都会有一个习惯:因为成品拍的胶皮无法更换,他们在选择下一个装备时,由于对套胶仍然留有印象,有极大的可能会继续选该套胶,去搭配其他球板。如此一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就不成问题了。
  乒乓球拍选择:胶皮与球板,哪个更重要?
  “业余打胶皮,专业打球板”,这个说法其实很早就在圈内流传,虽然概括得有些绝对,但是仔细想想确实有一些道理:业余球迷的发力能力尚未达到专业层面,更多依靠胶皮的粘性、弹性、摩擦力去击球,创造弧线,而专业运动员发力更为顺畅、科学,他们能够轻松打透套胶借上球板的力道,创造更为强大的击球效果。用两个现象来解释:首先,即使一款价值千元的球板,如果没有搭配好胶皮,也有可能使用起来会特别不顺手。其次,将两张单价四五百元的套胶贴在一个几十元的入门级球板上,几乎都出奇的好用。毕竟球是打在胶皮上,而不是球板上,想要球板发挥作用,还存在一定的发力门槛。既然似乎胶皮对我们更重要,何不尝试以“重要”的胶皮为基准,去挑选“不重要”的球板呢?
  乒乓球拍选择:下面,咱们看三个实例,来共同探讨“根据习惯的胶皮来挑选球板”的可行性。
  两面国套 要么入门不久,要么顶级高手
  小故事:初恋情节
  小陈刚打乒乓球不久,一名纯业余野路子。从第一支729成品拍开始,小陈就一直坚守在729阵营,未曾更换,说729普及套是小陈的“初恋情人”丝毫不过分,最习惯,也最了解。前不久,小陈在技术上遇到了瓶颈,高吊弧圈没问题,可是前冲总是不够劲儿。有人劝言:装备不给力,爆冲自然乏力。他一琢磨这胶皮肯定没问题,应该是球板有什么不对,便直奔实体店,撂下一句:“胶皮是729,给整一个出球速度快的球板!”。当小陈拎着一支重碳球板再回球馆时,却怎么也拉不上球,弧线的缺失让他丧失了原来摩擦的快感,他仍然没有质疑自己的初恋,换了一支纯木七层板,反复体会,终于找回了之前的手感。“这才是729的味儿!”
  小陈遇到的情况只是个例,不过确实有不少打两面国套的球友是从成品拍开始就养成了习惯,这类球迷多为两面硬质国套(例729普及套、G888、狂飚等),也有一部分球迷是希望给反手增加控制力而搭配国套,他们会刻意将反手套胶硬度降低,选用拍里奥CJ8000、银河土星等硬度稍低的国套。
  硬 软,感受不同的击球手感
  这种搭配常见于发烧友的入门级配置,相比两面硬质国套,一硬一软更富有层次感,搭配自由度也较大。由于海绵硬度的差异,正反手击球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在选择球板上如果想两者兼顾,需要球板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以迎合正手的硬质套胶,同时也要有足够的支撑力去撑起反手的软质套胶。当然,如果撞击偏多,使用硬一些的纤维板也完全没有问题。如果仅仅是自己学球的第一套配置,那恰好可以以此来慢慢挖掘自己的技术优势,便于下一步进阶。
  硬 硬,避免“钢板”出现
  两面高硬度国套,控制虽好,想打出质量则十分考验使用者的发力水平,实际上不太建议如此搭配。由于两面胶皮硬度较高,球板再选择高硬度,极有可能会配出“钢板”,即球拍完全没有吃球感。不过也有特例:马龙在苏州问鼎的兵器正是狂飚龙5
两面狂飚3,女子大满贯选手王楠在职业生涯的后期也是两面狂飚3。由于需要照顾硬质套胶的形变,推荐选择穿透力稍好的纯木球板,例如大芯稍厚的五层板(纳米OC、狂飚王2等),亦或是整体感较强的薄七夹板(奥恰、Viva等),球板能为套胶提供形变的缓冲空间,便容易打出两面国套势大力沉的特点了。
  国套外套各一面 百搭配置
  小故事:宁可换板,不愿换胶
  小王是一名大学生,他的原本配置是科贝尔 狂飚3
729-5,是较为流行的中端进阶配置。随着自己水平的提高,小张发现正手还算适应,反手却希望更换成弹性更强的胶皮,来满足自己对于弹打、借力的需求。于是根据网上推荐,选购了一张Sriver
EL,几乎不用适应便熟练上手,并几乎满足了自己对于反手的全部需求,便一直延续此配置。之后无意间迷恋上了单桧,由于自己是横板,因此对厚度没有过分在意,可是却发现狂飚3
EL的配置不仅没有打出单桧该有的喷劲儿,反而闷闷的、打不透。上网一搜,众位网友大神都说单桧不适合配狂飚,迫于自己的习惯问题,他只能默默的放弃单桧,重新拾起科贝尔。
  乒乓球拍选择:球板?胶皮?到底是什么更容易让你依赖
  小王之所以不愿意更换装备,可能是因为狂飚3 Sriver
EL的配置给过他惊喜,这份惊喜感往往会给使用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驾驭得当,那理所当然成为一种“惯用配置”。如此一来,球板的作用实际上就被人为的弱化了。经常见球迷说自己很喜欢某款球板,却打不好,只能放弃,其实搭配都能做到取长补短,没有难打的装备,就是看你愿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惯用配置”。
  百搭,也有界限
  正手国套
反手外套,是国内目前较为主流的搭配方法,也是专业队较为普及的搭配方法。对于国内球迷来说,这种搭配比较合理:大部分国内球迷的正手动作较为依赖胶皮粘性,而反手发力效果一般,就需要进口胶皮提供足够的弹性。这样配置虽然百搭,但是仍然无法通吃市面上的所有球板,较为硬厚的纯木球板、纤维硬度较高的球板、单桧球板与此类配置似乎无法撞出火花,前两者是由于板身形变较小,选用此搭配反手尚可,正手却打不透硬质套胶,没有形变从而造成不走球,后者则是由于桧木的喷弹效应与硬质海绵略显不搭,在海绵打不透的情况下,喷弹的效果被压制。总而言之,国产
进口的配置方法主要在于看选择的球板是否能够有一定的形变来配合正手的硬质海绵,如果能满足这一点,便可以贴上一试了。
  乒乓球拍选择:两面外套选球板 避免极端
  小故事:形变不是问题,支撑力是关键
  小张由于早期十分迷恋格林卡的远台反手抡以及舒展的正手爆冲,在自己的学球初期便将自己的两面胶皮都换成了Bryce,使用蝴蝶的ULC纤维球板,一直玩着不顾及上台率的两面爆冲式打法。近期,小张觉得自己必须加强一下弧圈技术,在众人推荐下购买了鼎鼎大名的“弧圈机器”OC,由于习惯了Bryce浑厚的力量以及极具爆发力的手感,小张直接将两面Bryce贴在了OC上,却发现拉不出他想象中的弧圈,出球偏肉且没有速度。后来他尝试将正手换成国套,却完全不习惯这种已经陌生的手感。在坚持Bryce的情况下,小张将球板换成了较为硬质的CL,情况立马改观。如今,小张仍然没有舍弃Bryce,他的弧圈却已经拉得可圈可点了。
  乒乓球拍选择:手感与成本
  对于已经接受外套手感的球友来说,想放弃掉这种手感重新回归国套,比较难做到,尤其习惯了高弹之后,对于速度的缺失就会显得十分敏感,各种不适。另外,由于套胶成本原因,两面中高端的外套价格已经和大部分主流球板不相上下。且套胶在裁剪之后,由于板面大小、裁剪方式等因素导致不易转给他人,而球板在开封之后却相对容易出手。用胶皮来配球板,即使球板不合适,也可以二手出掉,不会折掉太多价钱,相比于出二手套胶,更容易让人接受。
  乒乓球拍选择:高密度与蛋糕的各偏爱什么样的球板?
  不论产地,外套可根据海绵分为高密度与蛋糕两种类型,普遍来看,高密度要比蛋糕略硬,薄摩擦的效果略逊于蛋糕,但是发力冲的后劲要好于蛋糕。因此,高密度可以搭配软到中硬的球板,而蛋糕则需要球板有更强的支撑,建议搭配从中硬开始起步。外套的优势就在于不怎么挑球板,只要支撑力够,业余球迷拿来玩把都绰绰有余。
  在绘画领域,一部分画家喜欢先描绘大轮廓,再根据大轮廓的效果雕琢细节;也有一部分画家爱唱“反调”:先确定细节,再根据细节的描绘效果回归大轮廓。出发点不同,两者却同样都能达到最终的效果。这个说法应用到搭配领域依然合适:摸清了装备的规律,无论是用球板来配胶皮,还是换一种思维,用胶皮来配球板,其实都有着独特的魔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乓球拍底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