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户外店有msr千岛湖星空帐篷酒店卖吗

圣诞打折季到来,18款最值得剁手的优秀户外帐篷介绍
g4toutside
作者:巍峨群山 微信公众号:g4outside
不管是户外长线徒步还是周末露营,帐篷都是必须的装备之一。
国外某户外网站列出了18款经典2人帐篷,都是北美口碑好,销量大的优秀传统帐篷。
这些帐篷大多都有1人,3人和4人款,如果你需要更小或更大的帐篷,可以考虑买其它款式。
二、2017最佳双人户外帐篷1、MSR Hubba Hubba NX($400)
重量:1560g
帐底面料:30D
帐底面积:2.7平米
优点:均衡的重量,空间和耐用性
缺点:贵了点
MSR是一家神一般的美国户外装备公司,因为只要它生产的装备,没一样不是拔尖的。
它的炉头和餐具基本上在北美一家独大。
它的帐篷虽然没有炉具那么牛逼,但也足够牛逼了,至少在进口帐篷里,这款Hubba Hubba NX在国内驴友中的口碑也非常的好。
有关这款帐篷的信息在国内户外论坛里的帖子汗牛充栋,我就不再多说。
2、Big Agnes Copper Spur HV UL2($450)
重量:1250g
帐底材料:20D
帐底面积:2.7平米
优点:通用性好,轻
缺点:材料比较薄
Big Agnes超轻传统帐篷崛起之后,势不可挡,基本上过去这5年一路过关斩将,拿了几乎全部著名户外装备评测大奖。
国内驴友似乎是从超轻版飞溪开始喜欢BA这个品牌,不过马刺因为更舒适更方便更通用,越来越赢得驴友的心,至少我买的就是马刺。
作为这款帐篷的老用户,我对它真的是非常满意。
它的优点是轻,打包体积小,帐内空间大,头部空间大,有合适的口袋,可以自立,雨天可以用外帐和地布先搭建一个防雨棚,在把内帐挂上,避免打湿内帐;
另外,这虽然是一个3季帐篷,但在高寒地区用没问题(海拔3800,零下10度露营体会),它的纱网非常细密,其实很保暖,在热带海边用这个帐篷其实是挺热的(香港露营体会)。
它的缺点是不耐用。广东有驴友反映这个帐篷用了2年材料就老化了。
我这个用了3年了,目前看还行,但外帐莫名其妙出现了2个1cm长的裂口,用修补胶贴上后也不影响使用。
有趣的是,这款帐篷注明防水1500mm(2017款更是降低到1200mm),比动辄防水1w,3w的差老鼻子了,但实际使用中我经历了小中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从未发现有漏水问题。
在遭遇特大暴雨时,帐篷里有水粉现象,这是因为雨滴冲击力太大,直接冲破外帐材料变成了水粉进入了内帐,但并不是漏水。特大暴雨一般只能持续5-10分钟左右,所以这也不是什么问题。
2017新款式加上了HV,是高容量的缩写,让帐内空间变得更大了。
3、REI Co-op Half Dome 2($199)
重量:2070g
帐底材料:70D
帐底面积:3平米
优点:性价比很高,空间大,有4种颜色可选
缺点:比较重
REI自有品牌Co-Op主打性价比,在北美驴友当中口碑很好。
这款帐篷在北美很畅销,一直是美国销量最大的10款帐篷之一。
不过说实话,这个价钱这个重量,不如买国产优质帐篷。
4、Nemo Dagger 2P($400)
重量:1500g
帐底材料:30D
帐底面积:2.9平米
优点:制作精良,内部空间不错
缺点:两端单壁结构容易凝结水汽
Nemo Dagger比较轻,耐用性还不错,防护性能很好,内部空间很大。
这款帐篷帐底面积很大,高个子驴友和喜好睡宽垫子的驴友的福音。
而且它的帐底形状是长方形,而不是通常这个重量帐篷的梯形(BA的就是梯形),所以两个驴友可以各睡一边,睡得更舒服。
与Hubba Hubba相比,Dagger在各方面都不逊色,令人称奇。
不同的地方,是Dagger更长更高,而两头没有完全被外帐覆盖到。
不过它的通风性没有Hubba Hubba好。
5、MSR FreeLite 2($440)
重量:1100g
帐底材料:15D
帐底面积:2.7平米
优点:重量轻,对称的内部结构
缺点:半自立;材料非常薄
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款轻量化帐篷。
它通过减轻材料重量来降低整体重量,但依然是一个功能齐全,空间很大的双门双门厅帐篷。
半纱网结构非常透气。
它的缺点是材料太薄,而且是半自立结构。
所以它需要你细心照料,才能为你遮风避雨。
6、REI Co-op Quarter Dome 2($349)
重量:1500g
帐底材料:20D
帐底面积:2.7平米
优点:重量轻,空间大,价格适中
缺点:比马刺各方面稍逊一筹
Quarter Dome是REI在轻量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Quarter Dome各方面与马刺接近,但价格比马刺便宜很多,很有竞争力。
尤其它是垂直帐壁,这使得帐内空间变得非常宽敞。
在轻量化帐篷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传统帐篷开始挖空心思走舒适化路线,垂直帐壁是一个大趋势,很多著名品牌的著名帐篷型号都改为了垂直帐壁。
2017款Quarter Dome改进了门厅,增加了60%的门厅面积。
同时改进了杖杆系统,使帐壁更加竖直,帐内空间变得更加宽敞,尤其是你坐在帐篷里时。
巍峨群山要提醒一下:
户外装备除非采用革命性的材料或技术,否则总是牺牲什么去换取什么。
垂直帐壁提高了帐内空间和舒适度,但降低了抗风能力,你要注意在背风地点扎营,打好地钉,拉好风绳。
7、Hilleberg Niak($795)
重量:1600g
帐底材料:50D
帐底面积:2.6平米
优点:Hilleberg最轻的双人帐篷。
缺点:单门设计不方便
Hilleberg是瑞典户外品牌,似乎国内驴友用的较少。
它比较像帐篷界的始祖鸟。
它以生产坚固耐用的探险帐篷闻名世界。
另外它也以价格昂贵闻名驴友界。
顺便说一句题外话:维京海盗是古代伟大的探险家,他们划着小船就打劫了欧洲800年,还顺便划船去了格林兰岛和美洲大陆(对的,第一个登上美洲大陆的白人不是哥伦布,是几百年前的维京海盗)。
他们的后入瑞典人依然热爱探险,所以瑞典拥有很多顶级户外品牌。
Hilleberg的帐篷大多坚固耐用,探险级别,但就如我上面提过的,这种优点是有代价的:它的帐篷普遍很重。
而新款Niak是Hilleberg推出的最轻的双人帐篷。
而又如我上面提过的,Hilleberg不会降低帐篷品质,所以这个减轻重量牺牲的是功能:它只有一个门。
用过单门双人帐篷的驴友知道,这样的设计让两个大男人混帐是相当的令人不愉悦的,当然,好基友除外。
对于3季2人帐篷,Hilleberg的选择是Niak和Anjan。
Anjan更有名气一些,过去几年一直是户外装备实验室测试员垂涎三尺的顶级帐篷。
不过Anjan是隧道帐,需要你有一些经验才能操控自如。
有人说Niak是1.5人帐,不过估计是针对身高八尺的维京人,测试时2个大男人加上一条狗睡在里面妥妥的。
8、Tarptent Double Rainbow($289)
重量:1150g
帐底材料:30D
帐底面积:2.8平米
优点:这是一顶轻量化帐篷,而且价格不贵,内部空间大,能抵抗暴风雨
缺点:有冷凝水问题
从名字你就能看成这个是轻量化产品。
Tarptent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提供价格合理的轻量化帐篷。
Double Rainbow很受欢迎,它防护能力强,内部空间大,防虫,重量轻,结实耐用。
在这个价位它罕有对手。
它只有一根杖杆,内帐是挂在外帐上的。
9、Nemo Hornet 2P($370)
重量:900g
帐底材料:15D
帐底面积:2.6平米
优点:它的重量和飞溪差不多,但有2个门和门厅
缺点:内部空间很紧凑
对于需要重量轻而且防护能力强的帐篷的驴友,我们推荐Nemo Hornet。
900g传统帐篷这个领域一直以来是由BA飞溪统治。
现在Nemo Hornet加入战团。
而且Hornet有两个门和两个门厅。
Hornet的缺点是帐内空间很紧凑,两个人会有些局促。
所以可能这个帐篷更适合单人使用,或者你可以带上一条狗。
10、The North Face Triarch 2($350)
重量:1500g
帐底材料:70D
帐底面积:2.7平米
优点:非常结实的杖杆系统,重量适中
缺点:门厅很小,纱网太接近地面。
TNF的Summit系列高山帐篷威名遐迩。
但这款3季帐篷也不错。
我们比较喜欢这款帐篷的杖杆系统,它拉起两头,使头部和足部空间更大。
它的缺点是门厅太小。
另一个缺点是纱网离地面太近。
11、Big Agnes Fly Creek HV UL2($390)
重量:900g
帐底材料:20D
帐底面积:2.6平米
优点:第一款和露营袋一个重量的帐篷
缺点:只有一个门,材料很薄
飞溪面世时,它的重量震惊了户外界。
飞溪也是BA首先进入国内驴友视野的轻量化传统帐篷。
国内论坛飞溪的展示和评测很多。
这么轻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1、飞溪材料比较薄,需要细心照料;
2、飞溪只有一个门,不太方便;
3、飞溪不能应付侧面大风;
4、下暴雨时,外帐容易贴着内帐。
所以,你懂的:你要权衡。
12、Marmot Limelight 2P($249)
重量:2300g
帐底材料:68D
帐底面积:3.1平米
优点:空间非常大,质量非常好
缺点:非常重
如果你有幽闭恐惧症,那么Limelight毫无疑问是你的救星。
和上面的Half Dome一样,Limelight以实打实的分量给你提供超大的空间。
当然了,我们又一次提到付出与收获守恒定律:你要付出的代价是重量。
13、Sierra Designs Lightning 2FL($380)
重量:1300g
帐底材料:30D
帐底面积:2.8平米
优点:创新的装备存储空间,内部空间很大
缺点:单壁帐篷,有冷凝水问题
Sierra Designs名字里有设计二字,自然是以创新设计闻名业内。
而Lightning FL2帐篷就是它们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
Lightning有一个单独的装备存储空间,这是很独特的设计。
另外它的帐门设计也很独特,它有一个“屋檐”。
14、Nemo Kunai 2P($500)
重量:1800g
帐底材料:30D
帐底面积:2.5平米
优点:4季帐篷
缺点:通风不好,不适合炎热季节
这是一顶真正的4季帐篷。
它强壮的杖杆结构,合理的风绳系统,低矮的设计,使它可以面对呼啸的大风和暴雪。
15、Kelty Trailogic TN2($250)
重量:1900g
帐底材料:70D
帐底面积:2.5平米
优点:独特的外帐设计
缺点:纱网太接近地面
这款帐篷是属于泡妞帐篷。
它的外帐非常独特,可以在任意方向打开。
你可以和你的妞躺在帐篷里,无障碍的看到外面的风景。
如果不下雨,还可以打开外帐看星星。
但你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这个帐篷不轻,而且为了保持视线开阔,它的纱网非常贴近地面,遇上大风卷起沙石,或者有下雨时有水花溅落,就不美了。
16、Hilleberg Nallo 2($735)
重量:2000g
帐底材料:70D
帐底面积:2.8平米
优点:坚固的堡垒
缺点:贵,重
这是一款坚不可摧的4季隧道帐篷。
我们在北极圈测试了这顶帐篷,它的强悍令人敬畏。
这顶帐篷的问题是透气性。
它不适合在炎热季节使用。
17、REI Co-Op Passage 2($159)
重量:2200g
帐底材料:75D
帐底面积:2.9平米
优点:空间大,价格便宜,容易搭建
缺点:太重了
傻大重,除了便宜看不出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兄弟,还是牧高笛吧!
18、Kelty Grand Mesa 2($140)
重量:1800g
帐底材料:68D
帐底面积:2.8平米
优点:便宜
缺点:单门
19、汇总表格:
三、巍峨群山点评
这篇文章里把目前北美市场大部分畅销帐篷都列举出来了。
这里有传统帐篷,例如排名第一的Hubba Hubba。
有传统超轻帐篷,例如排名第二的Copper Spur。
有性价比很高的帐篷,例如排名第三的Half Dome。
有传统帐篷轻量化的巅峰,如MSR Hornet和BA Fly Creek。
有创意帐篷,例如Lightning,Trailogic。
有真正轻量化帐篷,如Tarptent Double Rainbow。
还有高端帐篷品牌Hilleberg的产品。
如果你打算在圣诞季时剁手帐篷,这篇文章可以为你提供一点帮助。
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帐篷,我这里举几个例子:
1、我要最轻的传统帐篷:MSR Hornet和BA Fly Creek;
2、我要一顶结实耐用的户外徒步帐篷:MSR Hubba Hubba,TNF Triarch;
3、我要一顶比较轻,但还是很舒适,很容易使用的帐篷:BA Copper Spur,REI Co-op Quarter Dome 2;
4、我要一顶坚不可摧,各种环境下都适合的帐篷:Hilleberg。
(不限于本文里推荐的2款,还有其它款可能更适合你;)
5、我要一顶四季帐篷,但Hilleberg太贵了:Nemo Kunai;
6、我要一顶自驾露营看风景的帐篷:Kelty Trailogic TN2,Sierra Designs Lightning 2FL。
当然,这里只是参考意见,具体如何选择还是要看你的喜好,户外运动习惯,要走的路线和环境,天气状况来决定。
关于如何挑选帐篷,你可以参考g4outside下面这篇文章:
点击展开全文帐号安全提示
即日起穷游网将实行手机绑定实名制,绑定手机后就可以正常使用穷游的写帖、创建行程、点评、足迹、问答等功能。
穷游大洋洲
帐篷是户外运动中较为重要的装备之一,相对于别的户外产品, 帐篷的品牌比较少, 闲话起来也较为容易一些, 文中提到的品牌都是一些国际大厂, 在专业户外领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引导着国际市场的走向, 当然国内也有不少的厂商生产帐篷, 但自我创新的东西并不是很多,研发资金也相对少很多, 作为户外知识普及, 我就不专门介绍了,毕竟还是这些大厂是主流。
经常会有朋友问, 怎么挑选帐篷, 什么样的帐篷适合自己, 那么多指标都是什么意思?
对于帐篷,在选择的时候,主要有3个问题要先自己弄清楚,之后再综合自己的答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帐篷
有人会问, 都是帐篷, 就是一个过夜的地方, 价格为什么会相差那么悬殊? 户外的东西, 价钱本来就不便宜,而对于帐篷更加明显,少则几百, 多则上万。 往往上千元的差别带来的只是一点点性能的提高。但是对于户外这种高风险性的活动, 那一点点的提高,有时候是非常必要的。
于是,对于我们这些不是那么专业的户外爱好者, 在买帐篷之前,就要先定下来自己有多少资金,能支持自己买什么级别的帐篷。然后再在里面选择适合自己的
根据使用的时间不同,需要购买的帐篷也不一样,对于夏季和冬季完全是两套不同的指标,夏季雨水多, 气温高, 所以要求通风,防水。 而冬季防水的要求就降低很多,但是会要求到保暖效果
自家后院里的玩具帐篷, 不需要任何指标, 能立起来就可以。低海拔的山野运动所需要的帐篷, 需要做到防雨,防风, 轻便, 而高海拔的帐篷,就只能放弃轻便而换取更多的保暖效果, 对防雨的要求也要相对低一些。
总之就是条件越恶劣,对帐篷的要求就越高, 所需要的投入也越大,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自己的户外运动。别买个休闲帐篷,跑去爬雪山, 钱是省了, 肩膀也轻松了, 最后却把命留在山上。就不值当了。
在选购的时候, 权衡这3点,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帐篷, 不一定贵的就适合你, 也不一定便宜的就能满足你。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找出那些指标对自己最重要, 是防水,还是保暖,是重量还是质量。当确定了自己的需求之后,再去寻找相适应的帐篷。另外在选购帐篷的时候, 还要考虑一些别的因素, 比如有没有足够的空间, 在睡觉的同时,如何存放自己的背包, 有没有空间可以在雨天做饭等等。不要去追求十全十美,至少在户外领域是不可能的, 得到一些的同时, 你也要学会放弃一些。
一些比较不错的国际帐篷品牌
优秀的品牌 可能在规模上只是个小公司,占据着有限的市场份额,将来可能面临被收购(MSR兼并Moss、Walrus、Columbia收购MHW);规模庞大的企 业可能被高端使用者批评其产品线过长且不够专业(Lafuma);有丰富资金和技术的大公司有实力设计和生产顶级的产品,但原于自己的市场定位和消费者对 其品牌的历史印象,他们往往不会随便这么做(Coleman)......
TNF - The North Face
TNF 公司可以算是户外领域的传奇,40年来,不断创造着各种户外经典产品。
1966年,两位狂热的徒步旅行者在成立了一家小小的登山用品零售店,并很快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一家出售专业 登山和徒步装备的蓍名公司。
The North Face(TNF)这一名称的来由是,在北半球,山峰的北坡是最冷、冰雪覆盖最深、最难以攀爬的一侧,暗指真正的登山爱好者,永远无所畏惧,迎难而上。
1968年,The North Face开始设计,生产并出售自已品牌的户外装备,发展到80年代末,TNF成为全美国唯一一家生产范围涵盖外套,滑雪服,背包,帐篷等一系列户外用品的生产商。
90年代是TNF大放异彩的时光。1996年,他们推出的Tekware系列开创了户外服装新纪元,其革命性的材料和设计,使得TNF成为美国5A级户外探险用品公司。Tekware系列服装,为各类户外探险爱好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舒适体验和安全保护。
其后,TNF选定La Sportiva S.r.L――全球最好的登山鞋制造商――为其合作伙伴,并于1999年涉足登山远足鞋的设计与生产。
经过40年的发展,TNF已经成了全球范围内家喻户晓的户外用品品牌,她一直与自然环境恶劣苛刻的户外探险活动紧密联合在一起,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设计生产出舒适度和安全性能越来越高的户外装备,满足各种层次的需求。
近些年来TNF名声日下,主要是因为太多假货惹的祸,以至于大家普遍认为不过尔尔,其次是竞争对手的宣传策略及其自身曾经的高层主管利欲熏心,偷工减料,如 MARMONT就是从TNF中分离出来的。还有其最近对低端市场较感兴趣。但近两三年,TNF高层易人,对质量又恢复了以前的斤斤计较、一丝不苟,而且虚 心学习它人长处,不再以老大自居,已渐渐恢复自己以往的含金量
Black Diamond
Bibler 是个70年代成立的品牌,历史不长但在某些领域有着不错的口碑。1996年Bibler品牌并入Black Diamond大家庭,他最主要的卖点是轻便!单层设计、Easton 7075帐杆、优质昂贵的材料都体现着他们的设计理念,即使是5杆的四人帐重量也只是4kg左右。如此的效果是惊人的也可说是极端的,符合了一些使用者的 要求,但只是小部分。也正是这样的自我定位造就了他独特的市场角色,人工制作也成为卖点之一,延续了手工作坊的风格,勾画出自己的品牌性格。Bibler 的产品是有针对性的,他不像Mountain Hardwear或Sierra Designs有着丰富的产品线,特定的受众人群也限制了他的企业不及大众产品类般庞大,销售额可能也只是人家的一个零头,但独特的性格使其在竞争激烈的 市场上占有稳固的地位,也许这就足够了!
MHW - Mountain Hardwear
主要生产户外服装和帐篷等。MHW这家公司和TNF渊源不浅。据传MHW的发起人是一些原TNF的雇员,它的服装和帐篷设计师都是原TNF的主要设计人员。因为不满TNF管理层偷工减料的政策而分道扬镳的。不知传闻是否属实,MHW的市场定位是专业户外,MHW在产品细节上设计合理, 倍受用户拥戴,而且它在产品创新方面遥遥领先,已经成了户外服装的领头羊之一。
MSR - Mountain Safety Research
Mountain Safety Research公司于1969年由Larry Penberthy在美国的市为研究登山用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创立的。尽管三十多年来,MSR没有推出太多的产品,但每件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都 是同类产品中的骄骄者。尤其是安全标准,往往超出其他同行甚至国际标准。今天,开发、改良、再测试的一贯方针令MSR已成为一个致力于开发安全可靠的户外 产品的国际公司.
SD - Sierra Designs
Sierra Designs的创始人George Marks和Bob Swanson早在41年前也就是1965年的时候,利用他们在户外领域丰富的经验,成立了这家公司并且制造和销售户外用品。在过去的这些年中, Sierra Designs设计和制造许多新的登山设备,发明了很多新的技术并不断应用到他们的产品中,在地球最高的山峰上,最寒冷的北极上,在风洞实验室230 英里/小时的风速下,在可怕的倾盆暴雨中......到处都可以看到Sierra Designs产品的身影,帮助户外运动者面对大自然的挑战。
诞生于1971年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首府,首先的产品就是羽绒背心、夹克和短大衣,后来又出品了最暖和的CWM这个世界知名的睡袋,在-45℃的阿拉斯 加冰原上经受了检测。自1976年Marmot就开始与Gore公司合作生产户外用品,是Gore公司最老、最密切的合作伙伴,户外服饰、睡袋、背包、攀 登器材系列.其产品普遍采用优质材料,雪地服装、羽绒睡袋和高山冲顶帐深受登山爱好者推崇。
Jack wolfskin
是一个著名的户外品牌,在欧洲享有盛誉。因其独特的设计、加之质量上乘而倍受好评,在德国属于户外的第一品牌。其品种有背包、户外鞋、帐篷、睡袋、各类服装及配件。从郊游远足到攀登高山无一不能。目前尚未进入市场。
VauDe公司创建于1975年,她座落于德国Constance湖畔, 一开始只是为登山爱好者设计和生产背包。到1997年,公司的产品线已发展到包括登山包,睡袋,帐篷及各种运动所需的功能性的服装。Vaude 的背包和帐篷曾荣获户外运动产品的两项大奖 :欧洲 "European Outdoor Innovation Prize" 和美国 "US-Back Packer Editors Award"
Kelty是这几个常见品牌里唯一有采用玻璃纤维帐杆的品牌,在他的产品线中有多款结构简单的3 Season Tents选用玻璃纤维杆,主要面向中低价位市场和低端使用者,也成为他区别其他竞争对手的特色之一。
每个帐篷品牌都有自己的非类标准, 而且经常会有调整,但是百变不理其宗, 大致上分为Expedition,Four-season,Three-season, Tarp和Bivy。近几年又多出来一种新的分类
Superlight, 还有不少产品同时属于多个分类。当然这些分类并不是死的, 他们只是帮助我们更加容易的选择自己的帐篷
四季帐和三季帐是个大家较为接受的分类方法,三季帐主要适用于春夏秋三季中低海拔户外运动, 四季帐更多偏向于四季中高海拔恶劣环境,比三季帐重20%左右。我们有时也会看到Convertible 这种分类,实际上它是利用一些可拆卸的部件来达到让帐篷适合不同的环境,具备更好的灵活性,可以说是介于三季帐和四季帐的中间产物。MHW的All Mountain 系列就Convertible和三季帐的综合。
Expedition 系列
Expedition 系列,属于四季帐,为了针对更专业的市场,厂商把它细化出来,在使用上比一般的四季帐具有更高的要求,这类帐篷针对的完全是高海拔雪山的户外运动,承受的是最恶劣的环 境:低温、疾风、大雪、强烈的紫外线等等。这系列最看重的是性能和质量,而价格和舒适性位于其次,其市场基本完全被TNF、MHW、MSR三巨头占据。由于此系列过于专业,咱们就不过多讨论了。
MHW 的 EV 2
Superlight 系列
Superlight 系列,也有的厂商称其为Ultralight 或Fast&Light, 此系列一般都是三季帐, 不过更强调的是轻便性,非常适合探险,长线徒步、自行车旅行、攀岩者等等。不过由于使用新技术来降低重量,往往价钱也比较高。
Hogan Ultralight Argon
双人帐的空间, 重量却只有1.5公斤
Four-season 系列
四季帐系列,或许叫冬季帐更合适, 适合于喜欢在冬季活动,但不上高海拔(低于4000米)的户外运动爱好者
比如阿尔卑斯山的冬季穿越, 夏季使用的话, 通风不是很好, 帐内会觉得闷热。
Three-season 系列
三季帐适用范围最大,所以也是各品牌产品数量最丰富、需求量最大、创新速度最快的系列。比较适合我们这类非专业的户外爱好者。在设计上有单层帐和双层帐之分,双层帐设计更灵活, 多数可以内帐和外帐单独使用,而单层帐在牺牲了一些特性之后得到了更轻的重量 ,和更便宜的价格, 这个就完全只有看自己的具体需求而选择了。
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的时节,和心爱的人,背上帐篷,在山野中小住数日, 看日出日落, 看繁星闪烁。。。不亦乐乎
如果希望只购买一个帐篷, 却可以在不同季节使用,那么你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Convertible 帐,不过可选款式极少,你需要面对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配件,而且搭建起来也相对要麻烦很多。另外这类帐篷好像已经渐渐的退出市场,所以也不做介绍了。
Tarps 系列
Tarps类我们平时接触的很少,与其称它为帐篷,到不如叫它帐布,优点是轻巧灵活, 用途广泛, 可以和帐篷同时使用,做遮阳或遮雨棚, 也可以单独使用,利用登山杖或树枝,搭建成一个简易的帐篷,由于不是封闭设计,所以通风效果非常好(当然,冬天的话,这个也就变成不足了), 不过在轻巧灵活的同时, 它也需要更多的搭建技巧。需要更多的想象力。
最后还有一种是露营袋( Bivy sacks ,或译作:睡袋式帐篷 ) 只能为你提供最为有限的庇护空间
帐袋只能容纳下一个人和他的睡袋。当你攀岩登到悬崖的中部,并且要在陡峭的岩石平台上过夜的时候,你会发现普通的帐篷根本没有空间展开。而这时候,就是 帐袋 派上用场的时候了。选择何种帐篷需要权衡各方面需要。如果对你来说节省重量最为重要,那么帐袋值得您考虑,而当你需要足够的帐内空间的时候,帐袋则肯定不是最佳选择。
转载自 , 作者:dreamerz
帐杆是帐篷的骨架,重要之处不言而喻。平时我们讨论帐杆并不多,但它的选择大有学问,对一个帐篷的性能好坏起到很大的作用,不过在此也只是肤浅的讨论一下。
不少山友偏爱Easton(www.eastonpoles.com )的杆,觉得它是最好的杆,我个人有不同的看法。Easton的杆当然是很好的东西,自然有它的SUPER FANS,但同样它也有有力的竞争对手,面对商场,每个品牌都会有自己的着力点和市场定位,要分个高低并不容易。Easton是名气很大的牌子,而DAC (www.mypole.com )似乎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本文会拿Easton和DAC做个比较。
先说说帐杆选用的铝材型号。我们经常说的有甚至7178(相对国外品牌而说,因为目前国内品牌中只有极少数在产品数据中标明其帐杆出处及具体信息),就铝材型号来区分,它们的确有价格上的差别,但并不表示它们有档次上的高低,因为这个型号名称不是用来分级别,而是表示其不同的物理性能!
7001总体上强调韧性!由于Cu、Mg、Zn的含量不同,7001表现出来的是较强的柔韧性。在被毁坏的帐杆中,7001往往是被压力弄弯,但很少被折断,尤其是在高寒高压的环境下!它是现在使用率较高的帐杆铝材,由于它的硬度、柔韧性及有优势的价格,令其有最广泛的使用范围,并且被几乎所有我们熟悉的国际品牌的大多数产品采用。我们也可以顺便看看世界知名的山地车品牌,他们采用的铝材基本上也都是7001,为什么呢?还是韧性好的原因!而它的主要缺点就是相对于7075硬度不够、偏重!(DAC 7001 T6可承受的压力是98000 PSI)
7075甚至7178铝材就是具有更高的刚性硬度、更轻的单位重量,所以在高端产品、要求轻质的产品上较多看到它的影子。而它的缺点一是较高的价格,二就是不及7001柔韧性好。曾经在MHW的产品上发生过这样的现象:帐杆在高寒大风环境下发生突然断裂,形成了明显的裂口,于是外帐被马上撕裂。说白了就是因为7075太“脆”造成的!(Easton 7075 E9可承受的压力是96000 PSI)
虽然说一个帐篷的抗压性能和铝材有很大的关系,但结构上的不同也有很大影响。7075一般少用于帐杆数较少、结构简单的帐篷,因为更多的帐杆在结构上大大增强了帐篷的稳定性,在压力下对单一帐杆的影响被分担,所以如极地Basecamp、传统攀登方式使用的4-5杆的高山帐这一类在结构上可以弥补柔韧性问题,但又要求降低重量的产品就会乐意采用;另一方面,如果该帐篷不是用于如高海拔地区如此高寒大风情况下,那么7075甚至7178等铝材的柔韧性是不用担心的,完全可以胜任使用上的要求(如普通四季帐、三季帐),而且更容易体现其重量轻的优点!讲了这么多,并不是说7075就只能用在复杂的大家伙上,许多品牌中也有结构简单的双杆冲锋帐使用7075(这里指的是最简单的蒙古包型),那么产品设计师们不是在冒风险吗?他们是怎么来解决这个矛盾的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采用内壁更厚的(如T9)或直径更大的帐杆,以此来解决柔韧性上的问题,这也是被我们不太注意的一个方面!!平日使用的铝杆大多为 8.4mm、8.5mm、8.84mm,在冲锋帐上就可以使用超过9mm甚至11mm的。这类产品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如自行车旅行、野外竞技活动、疯狂追求轻质的人,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满足坚持阿尔卑斯式攀登的Mountaineers,做他们的冲锋帐甚至是包里不轻易拿出来的求生帐。同样7001的铝材更加广泛的被应用于高山帐,当面对高压时,也是通过采用直径较大的帐杆来解决强度问题,这样的产品如果结构复杂,通常是不太强调重量的类型。
DAC是韩国著名的合金铝材制品生产商,其生产的帐杆在业内有着很高的市场份额,上面提到的SierraDesigns、MSR、Marmot、BD、 Kelty、The North Face都是DAC的客户,有的全线产品都采用DAC铝杆(详细资料可参考官方网站或相关资料)。DAC铝杆普遍基于7001材质(同样也有基于7075 材质的产品),有较好的柔韧性,常见的型号有Featherlite、Featherlite SL、Pressfit、DA17,铝杆直径方面也有很多选择。打开Easton的官方主页,上面标有四家合作伙伴:Mountain Hardwear、The North Face、SierraDesigns、Bibler,其中只有MHW全线产品采用Easton铝杆。SierraDesigns有一款4 Season Basecamp采用7075 T9;获得Backpacker 2004 EDITORSCHOICE的新款Lightning Tent采用Easton carbon 8.84mm碳杆;TNF在Expedition系列中有所采用(大部分是“strength-to-weight”系列的7075-E9),而经典的 VE25及M25也选择了DAC Featherlite SL 9mm铝杆。MHW关于Easton帐杆的官方描述:“精 心 挑 選 的 美 國 Easton Pole Mountain Hardwear 採 用 不 同 粗 幼 的 營 柱 來 配 合 不 同 大 小 的 營 幕 。 大部 份 營 幕 都 使 用 7075 E9 型 號 的 Easton Pole , 由 鋁 合 金 造 , 堅 硬 且 有 彈 性 , 可 抵受 96000 PSI 的 拉 力 , 而 且 營 柱 表 面 還 塗 上 特 別 防 氧 化 塗 層 。 而 2001 年 的 新 Superlight Tents 更 選 用 Easton 新 科 技 製 成 的 超 輕 7178 Poles ”。
尤其通过近些年的市场竞争,Easton在帐杆市场上的份额有近一步缩减,DAC却被各品牌普遍接受。这两家对手采用的材质、技术、结构等等都有较大的差异,公司规模不同,市场、客户定位也有所不同,可谓各有千秋各有侧重,仅从单一的技术性能做比较就显得有些牵强。
可以参考以下网页的选择建议:
以这么多国外知名品牌做例子,是因为他们都有稳定的品质及市场口碑,又可以查找到详细的资料,但这都只能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参考,毕竟这些品牌的产品大部分都无法在国内市场上买到、距离我们太远,而且较高的价格必定属于我们的高端市场,份额较小。我们的经济水平及消费能力注定了国内品牌的产品会成为主宰力量,就帐杆来说普遍采用的还是玻璃纤维杆,但“铝杆”概念在大家的意识里越来越强,不少商家的铝杆帐也越来越便宜。玻璃纤维杆技术含量低,并无太多可探讨的方面,关键在于生产厂家的质量控制。香港品牌Luxe(www.luxeoutdoor.com )在前一段时间推出了“PE玻璃纤维筒管”可供消费者选配,这使沉闷已久的低端帐杆有了新的提升。简单的改进原理在重量上有所增加(具体增幅未知),但就我们常用的7.9mm直径帐杆来说在“弯截负荷”方面有45%的提升,这着实令我眼前一亮!相信技术上的创新永远是被众人所称道的,而中端营幕的性能提升也可以在纤维杆上多做文章了。
铝杆却完全是另一个概念,属于较高技术水平的工业产品。现在国内品牌的帐篷有的标明是国产铝杆,有的是韩国铝杆,而“韩国”两字已经好象GTX一样成为卖点,究起根源还是因为韩国多年的代工经验,积攒起了高档次的生产水平,在性能质量上都比较有保障!帐杆属于较高技术金属产品,对生产的要求很高,国内帐杆的加工水平和韩国的大厂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他们的铝杆不光在材质方面有保障,电镀、打磨、抛光等工序也非常讲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韩国大厂的铝杆和国产杆放在一起比较,我的一点实际经验:1、感觉杆子很硬,半米的长度想徒手把它捭弯很困难,一些国产铝杆就很容易用手弄弯;2、韩国杆子接头处打磨光滑、电镀颜色均匀无脱落,一般情况下每节长度较国产的短。
韩国帐杆是有品牌效应的,但我们绝不应该简单的归纳!国外品牌一般都会标明自己采用的帐杆厂家出处,因为即使是韩国的帐杆,也有出自大厂、小厂之分,水平上也是有差距的。
国产铝杆和韩国高质量的铝杆是有差距,似乎国产的东西又是很烂!但不要忘记,这两者间有着巨大的价格差异:一套好的韩国铝杆的价格可能够我们买一顶国产铝杆帐了!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要求、了解自己手中的装备,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国产铝杆平易近人的价格是符合我们的市场需求的,让大部分人在不超出自己预算的情况下就能用上铝杆帐,这样的性价比是相对同价的纤维杆帐有很大提升的!所以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国产铝杆同样有自己的FANS因为便宜万岁!不必冒老外之名踩低自己,因为长期这样好的国货就要遭殃了,那我们自己的东西又何来出头之日?!
转载自 , 作者:dreamerz
风裙及相关
北方的朋友一直比较关心雪裙,时常说起某某帐篷如果有雪裙就好了,大风冷天保温效果更好。其实更准确的名称应该叫防风裙,顾名思义,其主要作用就是在恶劣环境下抵抗强风,防止帐篷被大风破坏、帐内积雪。
风裙是针对极端恶劣环境而出现的设置,在一般的四季帐上加雪裙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很多朋友说的保暖并不是帐篷应该承担的责任,野外活动中对自身的保暖应该靠的是衣服、睡袋和不断摄取可以补充热量的食物,帐篷最主要的作用是抗风抗雨,高海拔或高寒地区则是防雪。钻进帐篷可以防止强风更快的夺走我们身体的热量,尼龙面料的内帐也比纱网更有效的延缓帐内热量的流失,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倒真是可以算保暖!!
在足以随时威胁生命的恶劣环境下,每一个细节都是非常重要的,风裙的出现会让使用者在某方面好过一些,但也让我们的帐篷在某些方面性能有所损失,最大的一点就是影响帐内空气的基本流通!平时在小房间里睡觉,如果门窗都关上,醒来时都会觉得室内的空气质量很不好,有憋闷的感觉。同样的道理,在几千米的高海拔地区空气中的含氧量较低,而一个普通的高山帐能有多大的容积?两个人几口就可能把帐内的氧气吸完了,如果说帐篷过于密封而缺乏基本的透气设备,轻的可能是加重高山反应,重的可能就会令人窒息,有的高山病发者就是平静的睡下后再也没有能醒来!
那么风裙的出现需要什么配套的设置吗?
一,如果说一个玻璃纤维杆的帐篷装上风裙就可能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该类帐篷多是多杆稳定结构;
二,帐内应该有足够大的生活空间,因为寒冷环境下的冷凝问题是我们不能不注意的。帐篷过于密封,人呼出的水气不能迅速有效排除,可能最终会打湿我们的羽绒睡袋(如果你是棉睡袋的坚持者就不用担心这个了),那影响就可大可小了!所以较大的空间可以预留更多的时间空间让水气排除,减弱帐内的冷凝反应;
三,也是出于保持空气流通的原因,传统的方式往往是在帐篷的中上位置设置“烟囱”(chimmey air vent),大雪时不会被积雪掩盖;其开口处可在帐内控制开合,在必要的时候开窗换气。烟囱的优点就是不使用时可以向内收缩,这样不会被大风不断吹打发出啪啪的响声、不被强风撕破帐篷留下任何细小的突破点,但它的透气效果却不如气窗结构的好(peak vent);
四,防风绳的着力点应该是在帐杆上而非外帐(通常是透过小孔利用锁扣拉住帐杆),多为帐杆相交处(与帐杆结构有关);
五,配备适合建营环境的专用帐钉或其他设备,因为这样的环境下要站稳脚并不容易,通常都会有较深的积雪;
六,相信还有更多的配套要求,请各位高手补充......
经此讨论,我们的目光便可锁定各品牌的Expedition系列。Mountain Hardwear只有Space Station、Kiva设有风裙(空间大,单层帐,Satellite都没有);The North Face几款Expedition Tents仅前庭设有风裙(前庭处无内部结构,稳定性较主体差)。其他品牌如SierraDesigns、MSR、Marmot、Kelty等全线产品均无风裙设置。
我们手中的装备是静态的,但我们的头脑永远是动态的。风裙的作用已经不再被大家看重,更多的抗风方法来自使用者的Camp Site选择及建营技巧:尽可能选择背风区、挖雪坑、筑雪墙、覆盖防风网、连接登山绳、利用手中的一切器材把帐篷牢固在雪面上......优良的装备是为了协助我们达成志愿,如果陷入技术误区反被其作用,多少有点本末倒置!所以说在不断了解装备知识的同时更要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户外技能!
http://www.gearer.net/attachment.php?aid=1426&noupdate=yes
估计已经挖完坑了..
下次记得标题注明一下..
就不会插队了..
穷游网上的第一个被删帖终于献给楼主了啊...
要求PC补偿...
frank285写道:
估计已经挖完坑了..
下次记得标题注明一下..
就不会插队了..
穷游网上的第一个被删帖终于献给楼主了啊...
要求PC补偿...
我本来没想那么快发的, 点预览的时候点错了。。。
没想到你那么快就回复了
送你一张pc就是了, 哭啥, 不就是被删个水帖阿,
::xiaoding
正想买帐篷呢,研究LZ的帖子~
searing写道:
正想买帐篷呢,研究LZ的帖子~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折叠起来是圆的帐篷, 拎在手上就行, 打开的时候只要甩出去就行, 不用拉绳钉帐钉那么麻烦. 去年北欧自驾有人带的, 是在法国买的, 在德国我还没看到过. 这种帐篷不太适合徒步, 但是如果是自驾而且人多的话比较方便, 又节约时间, 帐钉绳索之类也不会搞混.
kukugerman写道:
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折叠起来是圆的帐篷, 拎在手上就行, 打开的时候只要甩出去就行, 不用拉绳钉帐钉那么麻烦. 去年北欧自驾有人带的, 是在法国买的, 在德国我还没看到过. 这种帐篷不太适合徒步, 但是如果是自驾而且人多的话比较方便, 又节约时间, 帐钉绳索之类也不会搞混.
我听说过你说的这个。。。但是因为不太适合俺,所以没有留意 :q07
这个帐篷搭建起来是方便, 不过抗风,防雨的性能太低,倒是抛出去的时候能吸引点注意力 ::tx
国内好像也有卖的
kukugerman写道:
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折叠起来是圆的帐篷, 拎在手上就行, 打开的时候只要甩出去就行, 不用拉绳钉帐钉那么麻烦. 去年北欧自驾有人带的, 是在法国买的, 在德国我还没看到过. 这种帐篷不太适合徒步, 但是如果是自驾而且人多的话比较方便, 又节约时间, 帐钉绳索之类也不会搞混.
给你个网址, 不过不知道是否邮寄到德国
airbei写道:
这个帐篷搭建起来是方便, 不过抗风,防雨的性能太低,倒是抛出去的时候能吸引点注意力 ::tx
国内好像也有卖的
据上次使用情况来看还不错, 而且价格不菲, 他们在法国买打折完也要50欧. 我自己用的邻居的帐篷才19欧,
:q07 我的价格底线比较低啦
上张图片,也给其他感兴趣的同志看看
不过看了图片, 觉得还是要打帐钉和拴绳子的
airbei写道:
给你个网址, 不过不知道是否邮寄到德国
decathlon德国也有啦, 有空我去看看. 或者回国的时候去看看国内的decathlon ::jy
相关阅读1/3
穷游兴趣小组
https://www.baidu.com/s?w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 租帐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