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缠丝劲练法解读的沉劲是怎样练出来的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太极拳沉劲的作用和练习
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就是松沉与轻灵兼备,所以有没有松沉之劲可以看作是太极拳练习是否入门的一个标志。
那么松沉之劲到底有什么作用或者说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1、松沉劲在表演方面的体现:
&&&&&&&&&&
可以给人以沉稳、踏实的感觉,更可以让人感觉到气势既充足又内敛,打拳者的身体既松柔无骨又劲力内含。
&&&&2、没有松沉劲的人的表现:
要么松得很烂、软手软脚、形散意懒;
&&&&&&&&要么绷着劲,劲力外现、棱角分明。
&&3、练出松沉劲自身的感觉:
在打拳时会有轻松而内劲相连不断的感觉,有全身松开不须用力而劲力从脚下地面源源传来的感觉。如随风摇摆的杨柳,柳枝随风摇摆而其根深扎入大地。更会有动作的起落均由身体的一松一沉带动,身体的移动均由脚下推动,就如水流推动小舟一般。
&& 4、松沉劲用于推手对抗中:
当你一沉,对手即会感觉推不动你,感觉你劲很大而又没有力点抛出;而你则会感觉到根本不须用力对抗,对手的来力均落到脚下,此时你稳如泰山,只要借对方的来力稍一移动身体,就可化去来力借机反击或者让其落空。
&&&&5、松沉劲用于定步盘手中:
&&&&&&&&当对手用按劲按你,而你用掤劲掤化时,只有在接到来劲之时,顺来劲下沉,方能掤出有质量的掤劲,即人家感觉你很有劲推不动你,而你自己根本没用力。
&&&&8、松沉劲用于散推中:
&&&&&&&&假设对手两手推按你双臂或者其他部位,你也只有顺来劲松沉,将来劲沉到脚底,才能化发自如。此时,对手的感觉是推到你的力了,心中正在窃喜,希望通过加力推倒你,而这种情况下却正好是你发放的机会,你只须象甩脱沾在身上的泥土一样,把对手的劲甩掉,对手自会落空而倒地。
7、松沉劲如何在自己的身上产生:
所谓沉劲或者说松沉劲,是产生于身体放松的基础上的,所以:
(1)、沉劲产生的第一要件是要放松:
&&&&&&&&&&&&&&&&&&如果全身僵硬,仅靠身体的下蹲是不可能产生沉劲的。虽然,在双方对抗的僵持过程中,如果一方身体下蹲,由于体位低可以产生向上的力量将对手浮起而占到便宜,但这不是沉劲,它与沉劲是有区别的。沉劲的妙处在于体位不需要降低,而也能产生掤浮他人之劲。
&&&&&&(2)、沉劲产生的要件之二是放松要有重点:
&&&&&&&&&&&&&&&&不是全身一样的松,全身一样的松,在太极拳里面可以称之为烂,要产生沉劲的松主要在于松腰,而松腰的重点是松腰的“软肋”处。
&&&&&&(3)、沉劲产生的要件之三是只能偏沉而不能双沉:
&&&&&&&&&&&&&&&&也就是说沉劲只能沉到一只脚下,不能两脚同时下沉,即
所谓的“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因此,放松的主要也就是实腿侧的“软肋”,而虚腿侧则可以不管,实腿一沉、虚腿自然上浮,虚实自然分清,身体自然转动灵活,这就是“偏沉则随”的真正含义
&&&&8、松沉劲的练习方法:
&&&&(1)、在打拳走架时松沉劲的练习:
&&&&&&&&&&
每当一脚要提起之前,就要沉实实腿,即松一下实腿侧的软肋;
&&&&&&&&&&每当虚腿着地的同时,又要松一下实腿侧的软肋。
&&&&&&&&&&在这样有一定节奏的一松、一松中,沉劲就慢慢的出来了。
&&&&(2)、在推手中沉劲的练习:
主要要去掉顶的思想,不可用接触部位去顶人家,而要通过接触部位的感觉,听人之劲,顺来劲放松实腿侧的软肋,此处一松来力即沉到脚下,此时你就好象是用脚掌在接人家的劲了,你身体的其他部位只是起到一个传导的作用,这样你的劲点自然比人家的低,人家的劲自然就被浮在上面而被“拔跟”了。同步各端记录
下载PC客户端,上传视频更轻松!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
Copyright(C)2017 优酷 youku.com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零基础的人如何开始学习练习杨氏太极拳
一、训练方法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二、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三、打太极拳的要领
  太极拳十大要领: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指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开头三句即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这充分说明太极拳身法轻灵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身法要特别重视:“习太极拳必须处处按照太极拳的原理要求完整丰富,无论是教与练必须从身法着眼,身法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必须严格要求。”练身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练外形,就是学习拳架注重身法,以尾闾正中为基准(在前进、后退、左转、右旋时,必须保持躯干的中正),强调步法上严格分清虚实,以正中为前提,变换时完全用内劲而不允许依靠身体的前俯后仰、左右偏倚,或者身体的起伏来借力;上下肢与身法必须配合好,如配合得不好会直接影响身法。既要支持身体的稳定,又要顾及分清虚实,对初学者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但必须练好八条之后,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灵活协调,动作一致,随心所欲。只有周身轻灵,才能进而掌握行气运动的本领。
  第二阶段是练内形,也称内劲。先以意识作为指导,练成意、气、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身法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关键环节。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相合统一。此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以内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极拳是用"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串始终,因此在习练中不可因起、承、开、合节序的关系而产生继续的现象。应以求尾闾正中,将含胸、拔背、裹裆、护臀、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清等法则,一个一个地逐渐掌握好。然后再求腰脊敛气,使气注腰间。脊骨之气能注于腰间,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联成一体。能联合一体,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达到灵活协调,进一步掌握行气运动的功夫。能做好以上这些要领,就能以意送气达于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气沉丹田。
  (二)练太极拳必须明确呼吸自然之理,千万不能闭气。练拳从开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贯注,周身要空松,劲才能显得正,决不能用呼吸系统的运动来支配太极拳的开合运动。手法要气势腾挪,有预运之势,无散漫之意;神聚于眼,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也直射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视静犹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而来,手法达于气势腾挪,即可气贯手指。
  (三)平时行功走架,既要沉着稳妥,又须轻灵自如。每一拳势必须分“起、承、开、合”四个字,但四字之间不可截然断续,必须做到连贯自如,不能呆板,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走架时要学会知己的本领,一动势/必先问问自己有何处不够,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断纠正,才能不断进步。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滞,所谓身法轻灵,必须贯彻于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于运用,平日行功走架时,就要当做正在与人打手,在打手时又要当做走架,如是相辅相成,拳艺才能不断提高。走架成熟之时,全身似气球,身体犹如悬空,两手高低屈伸皆能灵活自如,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虚实变换,无不随意所欲。太极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极,日久功深,太极拳的精妙艺术得矣
  四、太极拳的规律
  学任何东西都一样,聪明人掌握规律,一般人学姿势。学练太极拳,掌握规律非常重要,否则容易陷入【请不要乱说话,词语被禁止】阵。
  (一)掌握规律:
  1、中正安舒,八面支撑。
  2、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3、运劲要有折叠,进退要有转换。进步必跟,退步必撤。
  4、腰为旗杆,手为旗帜。
  5、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实际是胯),形于手指。练胯、腰腿间求之。
  (二)主要问题:
  1、概念:搂膝拗步(掌),是太极拳标志性的动作,最具有代表性。“掌”是李雅轩专门加上的。我们平时往往是搂腰,因裆打不开。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上下相随,协调,右脚左手称“拗步”。手足到位,腰为轴,手为车轮。
  2、动作要领:接手挥琵琶式。
  (1)先旋腰右转,再打开手(肩肘手)成前后平衡状。
  (2)重心下沉出左胯膝足,左脚跟落地。
  (3)腰从右后方向左前方旋沉肩、肘、手,随腰落成搂膝拗步掌。
  3、定型:左弓步状、左手指第二关节与左膝尖平、跟膝于左边一拳远,右手与胸部同高向前一掌。
  4、要领:腰要旋,并带动肩肘手;腰要沉,用上肢下沉于两腿根上(胯)使腿根处向两边胀开。前7后3为标准(矛盾桩称歇步,前3后7)。
  (三)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一步功夫铁牛耕地,二步功夫如履薄冰,三步功夫行云流水。
  铁牛耕地,是基础功,四川李雅轩传的杨式大架里的基本功,目的达到扎实的腿功,练出的劲有弹性。24、40、42、、48、85式等根据传统套路结合所谓陈吴武孙四家精华编制而成,以杨式传统套路为主。
  (四)学习过程:
  1、推手:减掉了单推,直接进入双推(四正推手),掤捋挤按,达到浑圆的弹簧劲(掤)即向外撑的劲。
  2、做好开合、劲的均匀,最难匀,特别是转弯处断续。合(收)时,百会、会阴上下一条线;开(出)时,中轴线变粗,向外膨胀。
  3、传统的练法,从推开始(3年)——对拔(3年)——浑圆(3年)——虚无(1年),太极10年不出门。实际上方法恰当,直接进入浑圆阶段,不需要3年,进入虚无阶段。
  4、每个人起步有高低,不要一下子期望过高,只与自己比、与最接近的人去比较。
  5、求实态度,不唯名人唯真理,太极拳不在架式在气势,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
  五、练好太极拳的五个要点
  太极明师李正老师在讲解(怎样练好太极拳)的论述中,讲了五个要点。
  1、学拳
  这个阶段是指学太极拳的招数。
  2、修拳(指修正)
  如果你学一套拳用一个月的话,那麽修拳就要用十个月,这阶段让老师帮着纠正拳的身法和基本要领
  3、练拳
  拳打万遍,自然精。
  4、内外合一
  太极拳的中级阶段是懂劲
  这个阶段要把太极拳的开合,伸缩,起落和呼吸都结合起来,让丹田,腰肌发出的力量达到四稍。
  5、随心所欲,太极拳的神明阶段
  这也是太极拳的高层次,拳不仅在外形上舒展漂亮,从内劲呼吸上也畅通无阻,一气呵成,使人感到练得如春风杨柳,行云流水。
  六、如何练好太极步
  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走好太极步。太极拳要求运动如抽丝,要求连绵不断,讲究其跟在脚,发劲于腿,如不能正确走好太极步是达不到以上的境界。
  太极步包括前进、后退和左右移动。它贯穿于太极拳整个套路,只有正确走好太极步,太极拳才能体现出它真正的韵味。
  怎么走好太极步?
  第一,必须保持正确的身型、身法(即上虚下实)。不前俯后仰,左右歪斜,走路时要像鸭子游水一样,上体中正、安舒、沉稳,只有下肢运动。
  第二,迈步时须缓缓将重心移向一侧,其胯根内收,使腹部充实重心坐稳,然后缓缓提起另一侧腿,(必须由大腿蓄劲于膝,带动小腿,提脚跟,足跟自然下垂),慢慢迈出足尖由下垂变为上翘,足跟落地要轻点(迈步如猫行),然后过渡到足掌足尖,后身体有意识向下沉劲,重心稍压前腿,随后再重心后移做下面的动作。动作要点是速度不能有快有慢,无论下落和上翘,必须要有阻力感,不可随意,这样才能做到运动如抽丝,才符合如履薄冰的要求。
  第三,后腿向前上步时,必须把重心全移到左腿,并向下沉实后,才能缓缓提后腿。要防止重心还未移到位,后腿就蹬地上提。这样也保证了步伐的稳定性
  七、初学者怎样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是非常有益的一項体育活动。它不受性别、年龄、场地环境、体质条件的限制。尤其脑力工作,长时间坐着工作、学习,以及体力活动逐渐减少的中老年人,体弱者,练后都能感觉到身体状况有明显的改善。首先它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使人的精神得到锻练。又能使血气循环畅旺盛。对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通过绷、捋、挤、按、前进、等动作使肌耐力得以提高,使人的腰腿各关节的柔韧度增强。太极拳的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收腹敛臀等身法要求,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练出良好的体型。还能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去提高心肺功能。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能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有着一定的改善。
  常听一些朋友说想练太极拳,但觉不易上手。其实认识到太极拳的好处,对它产生兴趣,入门并不是件很难事。为了让您学得快一些,少走点儿我走过的弯路,告诉你一些我的学拳体会:
  首先要从简单的套路学起。比如24式简化太极拳就很好。它动作不多,时间短(4-5分钟),式子较全面。当时全国一些名家编这个套路时,还考虑到它的动作符合人的运动生理,既能得到锻练又不易造成运动伤害。然后再学些稍复杂一点的套路。再就是练过四、五套拳之前先不要急于练器械,有了扎实的功底,再去练刀剑枪棍就会简单一些,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
  再就是要方法正确。买一些教学碟和书看看。找个自己觉得练得不错的老师学练会更快一些。多看,看碟或老师练,注意手、足、身的运动状态、轨迹及起始位置。最重要还得多练。练拳,练拳,多练才能出拳。俗话说:“拳不离手”,就是这个道理。以前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是叫人们耐心练习,所以武术又叫“功夫”。不过现在用不了十年就能练就了。现在的师傅开放多了,不像以前怕徒弟抢自己的饭碗。再说还有那么多书。买张光碟,你叫他给你练几遍他就给你练几遍。很方便的。学拳时要学习一些基本功。如压腿,踢腿,蹲马步等拉韧带和增加腰腿力量的基本功。有道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松”。
  学拳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自我保护。练前做好功前准备;练后注意做一下整理放松活动;压踢腿时不要过猛,以免拉伤韧带;练拳过程中注意膝关节弯曲方向尽量和脚尖方向一致,并且注意膝盖前弯不要超过脚尖。还有大家在做其他体育运动时的一些保护措施都可以借鉴。总之,要搞清楚我们练拳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而不是让自己再受到伤病的缠绕。
  还得有恒心。有不少人练到半路放弃了,也不是不想练了,就是半路想偷个懒。可是放下时间长了就不太容易再拾起来。坚持练习,有空多练,没时间抽点小空琢磨一两个动作也可以。
  学拳的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学一些太极理论。明白了拳式的用法和攻防意识,动作才会正确好看。并且越练兴趣越大。谪传大师杨澄甫的"太极十要"是为多数习练太极拳者熟悉的。
  既易记又比全面,其中讲述丁太极学习中必须掌握和熟悉的要领,包括必懂的立身中正、上下相随、连绵不断等要点。
  关于太极拳的要点有各种提法,我体会重点要求四个字,它们既是要求同时注意的,又有由浅到深的顺序,即:正、圆、活、松。正是根基;圆、活是要领;松既是一种状态,又是意念,是练武者需要始终追求的东西。
  “正”,是讲立身中正,太极十要中的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收腹敛等要领都含有这方面的意思。
  “圆”,就是指拳式中,一举手一投足其动作轨迹须走圆弧形,不可直来直去。所以有人说太极拳是圆的运动。有时看到一些老拳家发拳出脚,其线路似乎不太圆。你仔细观察其实他们走的是旋劲。
  在动作扎实熟的基础上,这个"圆"越走越小。这里有一个由生疏到熟练,由外圆到内旋的长期锻练修养过程,非一日之功,初练者一定得老老实实走圆。
  “活”,是指动作要灵活,不可僵硬。头项要虚灵,腰胯得松灵,手足要灵动。有一处僵硬则影响全身。
  “松”,要求全身放松,这种松是在意识控制中的,绝不是松懈软弱。松,既是初学者应注意的要点,又是习练太极拳的极高境界。很多大师们已经将拳修练到出神入化,仍不忘时常求松。
  总之,学习太极拳,要有信心,有恒心。
当前文章地址:http://www.lzztj.com/taijiquan-5917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电话:
其他问题:
恭喜您提交成功!我们会即使与您取得联系关于太极拳松沉劲修炼的探讨
刘修桦摘 要:太极拳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集合了传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经过不断融汇贯通和整合以后,逐渐形成一套以修身养性、颐养天年为目的的传统拳术,其中包含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以及古老的导引术和吐纳术,讲究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文章深入探讨太极拳松沉劲的修炼,以期给后来者以启发,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关键词:太极拳 松沉劲 修炼 研究探讨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2—03太极拳以修炼者的意念为主要依托,讲究的是“用意而不用力”,一味地用蛮力在太极拳的修炼当中是极为忌讳的,而意念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通过修行者长年累月的锻炼,在日以继日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锻炼中,慢慢形成刚柔并济的态势,最终达到至高境界,简单的来说,太极拳的修炼就是不能用力,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力气来维持我们的日常劳动、学习和工作,长期以往下来,用力就成了我们的一种生活常态和惯性,使得我们的肌肉日益紧绷,各个关节逐渐不灵活,筋脉也渐渐的僵硬了起来,日渐积累就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拙力”和“僵劲”,而这一切的一切最终会反映到修炼者的身上,造成修炼过程中一系列的阻碍。所以,“用意不用力”的修炼基本要求与修炼者自身形成的“拙力与僵硬”难以和谐统一。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了初级太极拳修炼者首当其冲要面对的问题。1 什么是太极拳修炼中的“松沉”一般修习太极拳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柔顺阶段”,太极拳讲究刚柔并济,但柔在刚之前,讲究“积柔”;第二阶段,“沉着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修炼者切记不可急功近利,要追求内心平和,心与灵合二为一;第三阶段;“虚灵阶段”,虚灵是太极拳的至高境界,是一实一虚的平和,经过三个阶段的不断修炼,在理解其最终奥妙的基础上逐渐沿着积柔、成刚、刚柔无迹、虚至虚灵的顺序发展。虽然三个阶段看似不同,但是都大有联系,可以说密不可分,这样的运动,重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叙述一下:要想太极拳修炼中的“松沉”,柔顺阶段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则是改掉长期以来应用拙力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培养柔顺的力,并建立起平衡标准。所以我们应该从“松沉”方面来彻底根除这一阻碍。在练习中最基本的就是要锻炼“松”。在练习拳法的过程中,要是身体不能达到全面放松,练习中就会造成身体僵硬,最终导致拳法不柔顺,运转时不够灵活,在双人对战中备受攻击而不能够灵活的躲避,在防守中不能准确的想出应变之策,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因此各个太极拳门派在发展至今都特别强调放松二字,已达到攻守合一,应对自如,拳法入流的地步。其实,太极中强调的“沉劲”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力。这也是为什么,各大门派都反反复复的强调“自然”的原因了,其实意思很好懂。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生活中当我们背了一袋米往回家走的时候,刚开始我们会觉得很并不是那么的沉重,但是当我们走了一段路以后就会发现简直不堪重负,民间有句俗语说“一里轻二里重”就是说这种现象的,其实,这袋米本身并没有增加重量,但是米袋依靠自身的产生的重力给人一压力,其实这就是“沉重”。也是一种特别自然的力。在实战的演练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把这种承重转化给对方,用最小的力气达到最大的效果,应用的就是这种自然力。如果勤奋的练习,假以时日,就会达到“阴阳”“虚实”与“刚柔”的转换。这才是“太极”之道,这才是“太极”的至高境界。2 在太极中修炼“松沉劲”的作用探究练习“太极拳”松沉劲,不光是为了在实战演练中能够高人一筹,更重要的是“松沉劲”能够在太极拳表演时增加其观赏性能,在行云流水的拳法之间带给人以“稳如泰山,气吞山河的感觉”,使人的气势既内敛又有迸发之势。在打拳的过程中,要是没有了松沉劲,要么不能够灵活的躲避,在防守中不能准确的想出应变之策,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要么就是拳法很僵硬,总是让人有一种形散意懒的感觉。但是作为太极的爱好者,我认為在太极中修炼“松沉劲”的作用探究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则是松沉劲的修炼过程,我们经常说的“沉劲”或者说是“松沉劲”,是基于柔韧且放松的身体上的,这是太极拳中沉劲产生的要件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沉劲产生的要件,第二个就是有重点的对修习者的身体进行行之有效的放松,放松是要有重点的,任何一个身体部位的放松,都会让修习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如果一味地对整个身体进行放松,那么整个人就成了一盘散沙,一滩烂泥。而我们到底应该放松那个部位呢,这里我告诉大家:“松腰”,而松腰的重点是松腰的“软肋”处,这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最为行之有效的放松,能够使得心与灵合一,为在太极中修炼“松沉劲”增加了不少的便利。沉劲产生的要件,第三个就是俗话中我们经常说的:“只能偏沉而不能双沉”。练习太极拳的人都知道一句古语:“偏沉则随、双重则滞”。通俗的来讲,也就是说,要想练习沉劲就必须练到脚下、沉到脚下,要沉也只能沉一只脚而不能是两只脚,两条腿,一条为实,一条为虚,虚虚实实,虚实合一,方能达到动作行云流水,手法通透自然,手臂不僵硬,身板不固定达到攻守合一,应对自如,拳法入流的地步。以上三点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沉劲产生的要件,在修习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的遵照以上三点,再练习中方可以事半功倍,减少阻碍。而我们在实战演练中,当要提起一只脚的时候,就必须沉实腿部,已达到“放松”的效果,反之,当需要练习者虚腿着地的时候,我们就要松一松另外一条腿的软肋,这样一实一虚,相得益彰,而我们所要练就的,又要松一下实腿侧的软肋。在这样有一定节奏的一松、一松中,“松沉劲”就慢慢的得练习出来了。而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思考和动脑,在脑中假想对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进行练习,争取把它学到精髓,达到最初强身健体的目的。3 在太极中修炼“松沉劲”的方法
在太极中修炼“松沉劲”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适合自己的只有在自己练习过程中去思考去实践,我就是一名太极爱好者,所以,在日积月累的修习中也摸索出一套专门属于自己的方法,希望能够给后来者以启发,争取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3.1 从“悬臂功”的练习起步,修习两臂松沉双腿分开并与肩同宽,保持身体直立,然后舒缓全身神经,达到放松状态,随后思想入静,在身体与思想都静下来的同时,以舒缓的姿态向前弯腰与地面成90度,双臂放松,自然下垂并垂直地面,现在假想双臂已经从肩关节出脱开,随后转动自己的腰部和跨部,或是摆动或是转动都可以,这个时候,双臂就会像无骨一样随着腰部和跨部的转动而自然摆动。其自身重力会对肘关节、肩关节造成压力,随后修习者的两个手掌就会感觉慢慢在充血、在发胀,胳膊像是灌了铅一样自然向下沉。这就是“悬臂功”的第一步,目的就是修习两臂的松沉劲。3.2 “站桩功”扩展,体会全身松沉的感觉双腿分开并与肩同宽,保持身体松散站立,然后舒缓全身神经达到放松的状态,百会虚虚上领,下巴微微向里收,手指脚趾陈放松状态,扩胸随后将双肩向后收,腿部膝关节微微呈现内扣姿态,两脚掌平行于地面并踏实,双臂向上伸至正前方,呈抱球状态。随后入静,应用意念,将气融汇贯通到体内各个部位。这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最为行之有效的放松,能够使得心与灵的合一,为在太极中修炼“松沉劲”增加了不少的便利,在修习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的遵照以上方法,在练习中方可以事半功倍,减少阻碍。意念:太极拳以修炼者的意念为主要依托,讲究的是“用意而不用力”,一味地用蛮力在太极拳的修炼当中是极为忌讳的,意念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通过修行者长年累月的锻炼最终达到至高境界,我们要做的就是扩大全身感知力,以意念的形态,将劲融汇到筋骨当中,细心体会其用意找出“挂臂功”两臂松沉的感觉,逐步把这种感觉扩大到全身,细心体会松沉的感觉。从头开始,慢慢向下沉,直至脚部,用意念舒缓全身,刚开始修炼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可能并不是特别明显,其中虚虚实实的方法、步骤看似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这就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的练习与积累,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悟出真理。4 结语练习“太极拳”松沉劲,不光是为了在实战演练中能够高人一筹,更重要的是“松沉劲”能够在太极拳表演时增加其观赏性能,在行云流水的拳法之间带给人“稳如泰山,气吞山河的感觉”,使人的气势既内敛又有迸发之势。要想太极拳修炼中达到“松沉”,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则是改掉长期以来应用拙力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培养柔顺的力,并建立起平衡标准。通过修行者长年累月的锻炼,在夜以继日、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锻炼中,长此以往,一步步,一点点的积累。慢慢形成刚柔并济的态势,最终达到至高境界,达到攻守合一,应对自如,拳法入流的地步,最终达到最初强身健体的目的。练习太极拳注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虚虚实实的方法、步骤看似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但是却包含了传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经过不断地融汇贯通和整合、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中流传下来的,包含着大智慧、大思想、大奥秘,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探究。参考文献:[1]杜舒婷,邢 彬,王春霞,丁连明,杨福兵,刘珍兰,朱 磊. 太极拳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ODE指数和SGRQ评分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05):403-407+419.[2]王月霞,莫家賜,成东海,刘 豹,忽新刚.太极拳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和BODE指数的影响[J].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08):745-747.[3]Colleen A.Byrne,Fairlie K.Fraser,Brian J.Horswill,Lindsay V.Trimble,王亚昆,Elizabeth Dean.太极拳对健康老年人身体平衡功能影响的研究综述[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4]何晓明;太极拳使我活力不减——我坚持打太极拳五十年的体会[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On the Cultivation of Taijiquan Loose and Sinking StrengthLiu Xiuhua(Luliang Education College, Lvliang Shanxi 033000,China)Abstract:Taijiquan is a state-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which brings together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ism, Taoism, after constantly will converge and integration, gradually formed a set of cultiv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ones morality, improving personality, developing good aged life, including changes of Yin and Yang five lines of Yi-ology, the guidance of TCM meridian and ancient breathing training, paying attention to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and repairing, soft, slow, light spirit. As early as 2006, Tai Chi Chuan has been listed in Chinas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And "loose and sinking strength" is the basic skills of Tai Chi Chuan, it just like a solid foundation, determines your future improvement, in the following paragraphs, The study explores the Taijiquan pine sink strength training, in order to inspire and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Keywords:Tai Chi Loose and sinking strength cultivation study
武术研究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缠丝劲练法解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