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际篮联规则最新走步规则

2017篮球新规则,走步党的福音
小林写在前面的话:以后走步党再也不怕了,以后在济源野球场上谁说你走步,你直接出示本条链接可破解。
国际篮联在2017年5月的会议上通过了一系列规则变化,以下是对于这些变化的简要汇总,2017年10月1日起生效。
1. 带球走规则(规则25条)变化:
行进间的队员接住球或结束运球的时候如果恰好有一只脚正接触地面,那么他下一次触及地面的那只脚或双脚被确立为第一步并用以确定中枢脚。
2. 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规则37条)变化:
l 在攻防转换中,防守队员为了阻止对方进攻,对进攻队员造成不必要的接触;
此规定适用于进攻队员开始投篮动作之前。
3. 犯规罚则(规则B.8.3)
球队席人员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则由登记在教练员身上,一罚一掷改为两罚一掷。
4. 教练员:职责(规则7.1)
应至少在预定比赛开始前40分钟将球队名单(包括姓名号码和教练员、助理教练员姓名)交给记录员。
5. 球队定义(规则4.2.1和2.4.5)
允许坐在球队席具有相应职责的球队随队成员的最大数量扩大到7人,因此,在球队席区域,应最多放置16把椅子。
6. 记录表(规则B)
在登记记录表时,应执行以下小的改动:
l 规定记录员使用两支不同颜色的笔,红笔1、3节和蓝笔或黑笔2、4节,每节比分只能用蓝笔或黑笔;
l 当某队少于12名队员,记录表如何划去空格;
l 当某队有一名教练兼队员应在教练员处登记该队长的姓名;
l 只在上半场结束和全场比赛结束后记录表上犯规部分竖线隔开;
l 记录表中出现了登记错误后,如何进行签字修改;
l 比赛前记录台人员先登记姓名,赛后还要个人签名。
l 记录表增加了登记比赛的结束时间,15分钟之内,队长可以在球队抗议栏签字,作为正式启动球队申诉的第一步。
7. 服装(规则4.3)
l 如果着有袖上衣,衣袖必须高于肘部。不允许着长袖上衣;
l 球袜必须可见;
l 球鞋可以由不同颜色组成,但是左右两只鞋必须一致。鞋上不允许使用闪光灯、反光材料或其他装饰物。
8. 球队装备(规则4.4)
目的:新的细节要求
允许配备以下装备:
l 黑色、白色或者与上衣主色相同的弹力护肘,但全队所有队员必须颜色一致;
l 黑色、白色或者与短裤主色相同的弹力护腿,但全队所有队员必须颜色一致;
l 黑色、白色或者与上衣主色相同的头带,但全队所有队员必须颜色一致。头带不允许完全或部分地遮住脸部的任何部位(如眼、鼻、嘴唇等),并且不允许对佩戴它的队员和/或其他队员造成危险。头带不允许有在头部和/或颈部有结合口,也不允许在其表面任何部位有突出物;
l 最宽10cm并且由纺织物制成的护腕,颜色为黑色、白色或者与上衣主色相同,但全队所有队员必须颜色一致;
l 用于手臂、肩部、腿部等的弹力贴,颜色为黑色、白色或者与上衣主色相同,但全队所有队员必须颜色一致;
l 透明、黑色、白色的护踝,但全队所有队员必须颜色一致。
9. 重新定义裁判团队
裁判团队中具有特殊任务和责任的领导现被称为:主裁判员(Crew Chief)
裁判团队中的成员被称作:裁判员(Officials)
篮球比赛中不再使用“referee”一词。
10. 队员正在做投篮动作(规则15.1.3)
当一名队员正在做投篮动作,但是在被犯规后,他将球传出,他不再被认为是在做投篮动作。
11. 取消比赛资格(规则36.3.3和37.2.3)
对于1次技术犯规和1次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的情况,现在也应取消比赛资格。
12. 伪造犯规(规则33.16)
引入了伪造犯规的定义。
伪造犯规是指队员假装被犯规,或者做出戏剧性的夸张动作来制造一种被犯规假象,并因此获得不公平利益的任何动作。进攻队员和防守队员都可能出现这种违犯行为。
13. 裁判员的手势(A)
引入了2项新的裁判员手势:
1. 假摔:小臂上抬两次(从高处做起)
2. 调用即时回放系统:手臂水平伸直进行转动并且伸出食指。
假摔的手势
调用即时回放系统手势
14. 球队的名次排列(规则8.7,D.5和D.6)
完善对于主客场两场制系列赛的排名规定。
15. 篮球器材(第2章和第10章)
对于第1级别和第2级别比赛:
l 篮板上端应配备黄色灯带,嵌在篮板的内部边沿,只在进攻计时钟信号响时亮起。
l 当进攻计时钟显示0.0时,计时钟上表示进攻时间结束的信号应响起。
l 进攻计时钟应以“秒”为单位显示剩余时间,同时,当进攻时间少于5秒时,应能以“1/10秒”为单位显示。
16. 篮球器材(第2章和第10章)
l 对于小篮球比赛,引入5号球
l 对球的测试方法增加更多细节
l 关于灯光的章节进行了完全修订
l 广告板的设置进行了完全修订
17. 裁判法
开场执行跳球前和每一节开始的掷球入界,执行裁判递交球前要鸣一声提醒哨。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篮球国际篮联的规则有没有“界外走步”一说?没有 - 知乎8被浏览924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篮球走步规则(个人2016版)
最近对走步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在一些知名的篮球论坛,发现大家对走步争论不休,而且彼此不服气,很难说服别人,个人认为主要问题是一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跳步,运球,持球跳步,双脚落地,这是两只脚都不是中枢脚,球出手前,任何一只脚都不能离地,网上发的麦迪的跳步视频,其实是走步了。作为跳步,球出手前,脚离地了;上篮,多走了一步。
二、关于持球走,运球一下,持球在手,走了好几步,然后再做动作,科比、王仕鹏都有视频,其实是走步。很多人持有这种观点,运球过程中,只要不翻腕,走几步都可以,其实不准确,运球一下,持球表示运球结束,脚下再走两步必须球出手,走了三四步,接着运球,肯定走步。现在大家争议的焦点是:只要我没有双手抱球,或者没有单手把球搂住,都不算持球,其实这是不对的,像很多高手(乔丹),手大,带球粘性好,运球一下,单手持球,走个五六步根本不在话下,如果这样可以,他从后场到前场,可能只要拍三下球就够了。
三、为什么很多篮球爱好者彻底懵了?是因为受到了NBA的不良影响,比如麦迪跳步,因为耍得很快,不算走步;科比的持球在手,走三四步,巨星法则,不走步;据说就是应为魔术师太高,当后卫运球不方便,联盟才允许,持球在手,走几步。还有很多中枢脚移动,都不吹罚,最主要的原因是,NBA鼓励进攻,为了比赛精彩,所以修改了很多规则,比如防守三秒等,撞了白撞等。所以只要你动作足够快,一般的球出手前中枢脚移动、上篮多走一步等等,都不吹罚。
四、国际篮联其实早就说明,这些都是不可以的,国内所有比赛,包括中国队参加的国际比赛,都是按照国际篮联的规则。所以业余爱好者还是应当按照国际篮联的规则,因为这不是NBA,大家都打不了的,连去走步的机会都没有,学习他们那种宽松的走步规则有什么用?练好基本功才是正道,如果留心,你会发现,即使在NBA,那些顶级的控球手,比如老鱼、基德、隆多、保罗等,很少会出现乱跳步、持球走几步、中枢脚移动等问题,倒是那些人数众多的小前锋,进攻犀利,基本功不扎实,随意走步,比如麦迪、詹姆斯等,有时走的惨不忍睹。
所以说,是不是走步是一回事,裁判吹不吹是一回事,就像有次在校园里打篮球,一个小伙子,感觉身体素质挺好的,但是他每次运球都是中枢脚离地后,球才出手,老教师说了他几次,他都不敢拍球了,不是苛责他,是他没有养成好习惯,这个必须练习,注意。否则正式比赛很容易,不经意间就走步,裁判吹罚了还一脸不服气,还说詹姆斯也是这么走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再也受不了看到“这球是不是走步了?”篮球走步新规则解读!
前言!此处不谈NBA那种为了美观,走七八步都无所谓的。只要是个最后是个暴扣,詹姆斯你爱咋走砸走,不一路狂奔估计都没人管的那种!
小编就讲适用于野球场国情的国际篮球规则。不BB直接进入正题!
一、关于运动中停球
新篮球规则最大的区别就是对走步的宽容,可以说是直接增加了一步。其实这种情况在NBA是普遍常见的。
旧规则:运动中,停球的瞬间接触地面的那只脚,是中轴脚!
新规则:运动中,停球的瞬间,有一只脚接触地面,那他下一次接触地面的脚,是中轴脚!
上图这种情况,在篮球旧规则下,毫无疑问是走步的。但是新篮球走步规则的出台。规定这是一个合法进攻!
接球瞬间的第2步,才是中轴脚,在中轴脚落地前将球扔出,则不视为走步。
二、关于跳步
旧规则:上图也是毫无毫无毫无!疑问在大部分人眼里都是走步无疑的!
新规则:但是新规则规定,双脚同时触地的跳步属于第一步。类似于移动中停球的中轴脚,上图这种动作也是合法的。。 这简直就是BUG步啊!!!!!
在NBA赛场,这种动作也非常常见。就算是姚明,也会小跳步虚晃后,转身接一步勾手。
三、关于单脚跳步
这是著名的南斯拉夫步,这种步伐已经越来越少见了。也受新规则影响很大。
旧规则:规定移动中,双脚离地后可以单脚或双脚触地!但是没有规定单脚到底是哪一只脚。
新规则:明确说明,不允许单脚,或者双脚连续触地,所以这种动作是非法动作!所以南斯拉夫步也是走步!
不过要是真的在球场上遇到这种情况,估计老球痞大叔什么的管你什么规则,说是他的就是他的!要不然就发脾气。耍赖卖老。。
以小编的风格,基本上是有叫就有。毕竟像我这么强的实力,差你两个球权也压根不碍事。反正小编也从来没赢过,不差这么一两天。。。。免的的争的面红耳赤,还在场边的女粉丝面前丢脸。。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国际篮联篮球规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