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风帆的音乐活动的什么关节和肌肉

体育复习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7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广播体操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广播体操是一项广为人知,众多的体育运动。广播体操是一种徒手操,不用,只要有限的场地就可以开展,通常跟随广播进行锻炼,也可以用口令指挥节奏。从日开始,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广播(调频102.5兆赫)将会每天播出广播体操的。 曾经做广播体操在中国的百姓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健身方式,百万人同做广播体操的景象令一代又一代人难忘。
  伟大的广播体操一般由8——10节动作组成,包括上肢、下肢和躯干各部分;由、举振、转体、平衡、跳 广播体操跃等各种动作组成。   每一节动作都有一定的作用,如不仅可以锻炼胸部、背部和肩胛部的肌肉,对矫正姿势(轻度的驼背、窄胸等)也有好处。   因此,每做完一套广播体操,能使身体各部分的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锻炼。增加了氧气和养料的需求,加快了呼吸、脉搏和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的功能。   日,北京广播将恢复播放广播体操音乐,频率为FM102.5。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将推行第8套广播体操,届时员工就能从紧张的工作中抽出身来,调节自己的。
  大众广播体操为8节。每节体操对机体的主要关节、骨骼和大肌肉群等部位都具有合理性、专一性的 学生时代的记忆刺激,整套体操动作幅度大,可较全面地促进人体各个运动部位的合理运动,到达提高机体机能的目的。实验表明,全套体操对人体产生的运动负荷形成了由低缓高,中间调整的生理轨迹,满足机体生理要求和变化规律。每节操的即刻心率基本在100—130次/分之间,在普通人群的60—80%心率范围,为发展人的心脏、肺等器官的最佳负荷,对人体产生中等强度运动刺激,具有较强的健身效果。同时,锻炼者可视自身情况通过调整,以适度降低运动负荷。整理运动后4分钟左右机体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伴奏音乐雄壮强劲,节律流畅,音动一致,优美形象化,口令清脆宏亮有力,起到指挥锻炼者练习,调整神情的目的。
  本套广播体操强调普及推广的效应,动作简便易学、负荷适中、适用面广、音乐优美、节律适中。参与体操锻练的人群定在以青年、中年人群为主,兼顾少年和老年人,男性女性均适用。锻炼地域适用广泛,因地制宜,适于机关、厂矿、学校、部队、社区、乡镇及家庭等户外、室内地点开展。全套体操仅为4分45秒,恢复时间段,适于工间(班前)、课间(课前)和等进行锻炼,十分便于普及。
  经对广播体操锻炼者专项的研究和实验表明,锻炼者长期进行本套广播体操的锻炼,可提高机体的主要关节的灵敏性,促进骨骼发育,增强大肌肉群的力量,对改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传导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做操时精神舒畅、心旷神怡,乐在其中,广播体操可成为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
  趣味性和时代性是本套广播体操的创编突出的特点,体操结构形式和动作风格做了创新的尝试。在动作中,引入和模仿游泳、武术、保龄球、射箭、、踢毽等运动基本动作,赋予时代感,加入情形化,增加体操的活力,激发锻炼者的兴趣,提高和增强锻炼效果。
  第一套 1、小学生广播体操1 2、小学生广播体操2
第一套广播体操  第二套 1、初升的太阳 2、   第三套 1、希望风帆 2、
  第一套:1、中学生广播体操1 2、中学生广播体操2   第二套:1、 2、 时代在召唤   第三套:1、舞动青春 2、放飞理想
  如果要问上参与者最多的运动是什么?足球?篮球?我想,可能是广播体操。“现在开始做,第七套 大型广播体操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浑厚洪亮的男中音,相信是很多中国人对广播体操最深刻的记忆。它伴随着我们度过了童年、少年,上了大学,走上工作岗位,你还会经常与这段音乐不期而遇。   有人评论说,广播体操是一种现代身体文化和现代公民政治的一个雏形。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肩负了锻炼身体、继续革命的历史使命。即便是在号称年轻现代国际化的深圳,也深深刻上了它的烙印。每个工作日下午3点半,到市民中心瞧瞧,那里保准会响起你最熟悉不过的音乐,还有不少人在走廊里摆手动脚,跟着在做操呢。他们的认真劲,绝对不亚于我们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这也证明了广播体操的魅力所在。   回顾9套广播体操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从动作的设计理念,还是到人们对广播体操的推广和接受程度,都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如今的80后还小时,推行的还是第七套广播体操,每次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站起来刚够凳子高的小朋友们,懵懵懂懂地在大操场上伸手弯腰,一直没有搞清楚,为什么每天都要做一样的游戏。到第九套广播体操诞生并推广时,人们对它的态度不再那么庄严而神圣,在网上出现了大量的搞笑版甚至恶搞版的视频,人们用“囧”、“恐怖”、“好玩”等各种字眼,表达了对传统的全面挑战。正是因为可以选择的增多,人们文化娱乐生活内容的全面丰富,才可以颠覆以往的严肃谨慎,以轻松、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这项原本也是平常而健康的体育运动。广播体操是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从1951年公布至今,一直是各企事业单位工间操的主要形式。国家非常重视广播操的发展和普及推广,大约每隔五至十年都会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国民体质的变化更新一次,每套广播体操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现在通行的是。在北京市政府2009年颁布的《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中,确定由市总工会、市体育局牵头,联合卫生局共同推进职工工间(前)操项目,并明确规定要保证每名职工每日一次健身活动,每次不少于20分钟。
动作最简单  日正式公布。据北京、上海、广州、等13座城市的不完全统计,参加广播体操的人数达到104.8万人。这一套广播体操动作最简单,一节操基本只有一个动作。
增加下肢动作  1954年7月正式公布,运动量比第一套大些,并适量增加了下肢运动量,动作难度也有所增加。“呼吸运动”和“整理运动”被取消了,原因是大家觉得每节动作的操练中,都必然要进行呼吸。
成为当时风尚  1957年正式公布。曾有报道说,当时中共中央高级党校90%以上的学员坚持做广播体操,且由原来每天两次改为每天三次;有关调查还显示这套体操对改善食欲和睡眠有效果。当时,成为了时尚。
增加新版  1963年的第一次出现了语言版。较前三套的动作,第四套体操趋于成熟,除了运动量继续增加外,动作也开始强调新颖和优美。
增加新动作  日正式公布,吸收了前四套的优点,动作新颖活泼,活动部位比较全面,难度和运动量也比过去稍大,还穿插着模仿生产劳动和舞蹈形象的动作。
增加新乐曲  日正式与公众见面,动作新颖、舒展,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增加做操的兴趣。该时期,广播体操工作的严肃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设计难度增大  日推出,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做模特,制作挂图。据后来调查,人们普遍反映这套动作难度较大。
降低难度  1997年正式推出,与第七套希望与其他体育运动相抗衡的设计理念不同,第八套动作设计上删繁就简,设计者希望任何人都能学会它,不至于因为动作太难而手忙脚乱。
突出风格第九套广播体操  日推出。第九套又名《》。《大众广播体操》由8节徒手体操组成,共计4分45秒。它以“科学简便、普及实用、因地制宜、健身趣味”为原则, 在保持传统广播体操特点的同时,引入了武术、踢毽、游泳、及现代舞等时尚运动的基本动作,突出了“健康、欢乐、时代”的风格。广播体操对锻炼者产生 中等强度的运动刺激,对提高机体各关节的灵敏性,增强大肌肉群力量,促进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精神传导系统功能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日,第一套广播体操公布。同日,筹备委员会、教育部、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和等9个单位发出&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联合通知&。同时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广播事业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联合决定,在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领导全国人民做作操。日,《》发表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广播体操研究小组的文章《大家都来做广播体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体操节目从日开始播放,各地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开始播放。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   从1951年新中国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颁布开始,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先后颁布了八套成人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的历史是中国群众体育运动的缩影,更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回首广播体操近60年来走过的足迹,或许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体育的根本宗旨:让更多的人在运动中强健身体。   创编的建议,与发展群众体育运动的思路不谋而合   1950年年底,一份手写的报告递交到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内容是建议新中国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打报告的人叫,当时是体总筹委会的秘书。   建国之初,新中国的刚刚起步。全国体育总会还没有正式成立,只有一个筹委会在代行职责,由团中央直接管理。筹委会就在王府井南口的一栋小楼里办公,和全国青联在一起,工作人员也只有几名。 从小锻炼身体当时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也没有任何基础可言,一无场地,二无器械,全北京只有一座正规的体育场——先农坛体育场,还是1937年修建的。除此之外,连一个带看台的篮球场都没有。   1950年8月,体总筹委会向前苏联派出了新中国第一个出国访问的体育代表团,希望学习并效仿当时苏联的体育制度。杨烈是12名成员中唯一的女性。   杨烈出生在一个富裕的侨商家庭,青年时代就东渡日本学习体操和。爆发后,她毅然中断学业,辗转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在延安,杨烈充分发挥了自己体育方面的特长,组织了大型团体操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当时负责体育工作的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总会主席亲自把杨烈接到北京,请她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出谋划策。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代表团考察了前苏联的体育发展状况。当时,前苏联的全民发展得很全面。他们的体操分成三类,一类是卫生操,一类是辅助性体操,一类是器械体操。卫生操是在早上根据广播或独自进行的一种体操,一般称为“早操”,由8节到12节组成,时间约10分钟到15分钟,分为妇女体操和老年体操两种。这种独特而且便于大范围推广的运动形式让杨烈深受启发。   从苏联回国后,体总筹委会确定了学习前苏联经验的方针,并且明确规定,在恢复经济时期,不搞大型运动会,着重抓普及。体育工作要由学校到工厂,由军队到地方,由城市到农村,把重点放在学校、工厂和部队。   此时,杨烈的报告提交到体总筹委会,建议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以此动员人们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全民族的。她的这个建议,恰好与新中国成立之初,把发展群众体育运动放在首位的思路不谋而合,很快便得到了批准。   参照日本的 “辣椒操”,创编中国的广播体操   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这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到哪里去找专业的体操人才呢?杨烈想起了同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的同事刘以珍。刘以珍是北师大体育系科班出身,曾学过日本的体操,何不让她帮忙?   刘以珍欣然应允。“我也是体总筹委会的委员,能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做点儿事,这有什么好犹豫的。”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刘以珍老人回忆说,“要说起我做体操的历史,可有些年头了。”   早在上大学期间,刘以珍就开始做一种“辣椒操”,还曾在全校做过推广。“体育系有一台录音机,还有‘辣椒操’的唱片,每天早上起来,我把录音机拿到操场上做‘辣椒操’,就有同学跟着我做,慢慢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人。”   刘以珍所说的“辣椒操”,是一种从日本引进的,有音乐伴奏的。   1928年,日本颁布了第一套全民健身操,这套操是通过广播电台播放的音乐指挥大家一起做。因为广播电台覆盖面非常大,所以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收听广播音乐做体操。日本人因此亲切地把这种体操叫做“广播体操”。   随着来华日本人的增多,“广播体操”被带到了中国。“广播”的发音,非常类似汉语的“辣椒”,因此中国人就把这种体操称作“辣椒操”。   “我在师大念书时,教我们体操的都是日本老师。”刘以珍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她的体操老师叫石津诚。“日本的广播体操有5套,厚生操,女子青年广播体操和男子青年广播体操各两套,这些资料我都有。”正是因为成竹在胸,所以创编全民健身操这项任务并没有难住刘以珍。   “全民健身操运动的目的,是让人们在清晨起床之后,简单地活动一下身体,好神清气爽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当中去。对学生来说呢,上午上了两节课,中间需要休息一下。”本着这个,全民健身操的时间不能太长,动作不能太难,还得全身都活动到。   日本的广播体操动作,不外乎就是四肢、、腰腹部的锻炼。徒手体操的基本动作很多,只要组合起来,能把这些部位都锻炼到,也就算达到了目的。刘以珍根据日本的广播体操,很快确定下了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基本框架:一共10个小节,总长5分钟左右。   头一节是“下肢运动”,内容其实就是先踏踏步;紧接着第二节叫“四肢运动”,其实就是弯弯腿、伸伸胳膊。这两节算是前奏,主要目的是把身体活动开。从第三小节开始,运动的强度便逐渐加大。第三节“胸部运动”,要求弓步扩胸,继续对四肢进行锻炼。接下来的三节“体侧运动”、“”、“腹背运动”把锻炼的重点部位转移到腰腹部,其中的“腹背运动”难度最大,动作要求身体前屈,膝关节伸直,双手指尖触及地面。体育出身的刘以珍大概没想到,这个动作对普通人而言还是有相当难度的。第八节“跳跃运动”过后,就是“整理运动”,让人体从剧烈的运动状态逐渐平静下来。因为日本的“辣椒操”是以呼吸运动作为结束的,所以刘以珍也在“整理运动”之后,加了一节“呼吸运动”,整套操就结束了。 社会普及  刘以珍创编这套广播体操动作顺序的思路,成了以后编操者共同遵守的原则:先由离心脏较远、负荷量较小的上肢或下肢运动开始;中间由胸部、体侧、体转和腹背运动组成,逐步加大动作的幅度和负荷量;然后转入较剧烈的、负荷量最大的全身运动和跳跃运动;最后以整理运动或放松运动结束。   “下肢运动”的文字说明看着非常专业,其实就是原地踏步走而已   正当刘以珍为编完动作而欣喜的时候,她忽然意识到真正的麻烦还在后头。   编广播体操不是上体育课,做做示范,口头讲解一下就行了,这是要通过出版发行以文字和挂图的形式与全国人民见面的,所以必须有配套的文字说明。   这件事若放在今天,会容易很多。但在当时,广大人民的体育素养很低,对于更是毫无概念,体育专业发展水平也很低。如何把这10节动作以文字的形式,科学地表述出来呢?   “当时我掌握的体操术语太少了,很多动作说明不知道该怎么说。身体部位的名称、动作的方向,都讲不清楚。”刘以珍说。是叫脖子还是叫颈部?叫肚子还是腹部?叫脚后跟还是踵?是斜着伸直了还是侧上举?是弯胳膊还是屈臂?……当时很混乱。向全国发行,如果不能使用科学统一的说明的话,将来做起操来,一定是五花八门的什么动作都出来了。   刘以珍只好搬来了日本体操术语词典,做起翻译来。   “比如‘振’和‘举’就是不一样的。‘举’是一个很硬的动作,而‘振’呢,是一个摆动的过程,依次经过身体的不同部位。这在编操前我都不是很清楚。”在日本体操术语词典的帮助下,刘以珍总算为第一套广播体操配上了文字说明。于是,我们在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图解上就看到了这样的解释:左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右臂向前、左臂向后自然摆动;而后右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左臂向前、右臂向后自然摆动。这就是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第一节动作“下肢运动”的文字说明,看着挺热闹,似乎非常专业,其实就是原地踏步走而已。   给广播体操配乐的时候,们经常发出抗议   动作和文字说明完成之后,还要为这套体操动作配上音乐。有人向刘以珍推荐了著名作曲家,何士德曾经谱写过雄壮的《》,请他来谱曲自然合适不过。   但是,让音乐和体操动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体操专家陆奂奂老人这样解释: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有自己的节奏,而且要非常连贯,但是广播体操动作是分节的,一节和一节之间要有停顿,从配乐的角度讲必须有区别,做操的人才能听得明白。给广播体操配乐的时候,编操的人要求动作做到几分几秒完成,音乐到了几分几秒也必须有一个停顿。 上班族工间操  “我们音乐要表达的话还没说完呢,你不能让我们硬停啊!”作曲家们经常发出这样的抗议,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迁就动作。所以,让体操动作和音乐完全合拍,始终是录制工作中最大的难题。中央乐团的们在给第五套广播体操录音时,愣是录了三四个通宵才完成。而第五套广播体操问世已经是上世纪70年代,时间倒回到50年代,技术设备条件更差,录音难度当然也更大。可惜,第一套广播体操的音乐今天已经难觅踪影。   第一套广播体操挂图上的模特,来头也不小。据刘以珍回忆,她本来想自己做挂图模特,但又转念一想,还是应该找一位男模特,健壮的块头会显得更好看。于是她找到了当时清华大学的老师。马约翰是中国著名的体育,他有个儿子叫,小伙子从小就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发育得很好,身材健美,做广播体操图解上的模特正合适。   “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把最后一个梦魇赶出睡乡,城里整齐的小巷大街,一下子变成了运动场”   日,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了。此时距离杨烈第一次提出创编全民健身操的建议正好一年。   这一天,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卫生部,总政治部等9家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通知》。1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了广播体操的音乐。   广播体操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与当时的迫切需要密不可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寿命低到令人咋舌的35岁,婴幼儿死亡率高达20%。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一个简单的入伍体检就把很多热血青年挡在了大门外。   现在有了一套可以强身健体、又新鲜有趣的广播体操,从上到下都很乐于推行。由于广播体操在当时必须借助广播的形式,所以中央和各地的人民广播电台就成了推行的“旗手”。他们纷纷邀请当地教育、卫生、工会、青年和妇女组织共同商讨,组织了“广播体操推行委员会”。一大批“广播体操骨干分子训练班”、“广播体操传授站”、“广播体操推行小组”一下子从各地冒了出来。   日,全国体育总会正式宣布成立。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广播体操在全国各地普遍推行》的文章,详细总结了广播体操推广半年以来的丰硕成果。   当时,全国各地已经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北京、天津、上海等40座人民广播电台播送广播体操节目。这些节目每天占用52个波长,总计1205分钟。同时,人民广播器材厂也加班加点,为满足收听不便或收听设备不够完善的地区的需要,先后供应了3800张“广播体操”唱片。   据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13座城市的不完全统计,参加广播体操的人数达到104.8万人;其中以各学校学生参加者最为踊跃,仅北京市统计就有23万学生参加,上海学生80%以上每天做广播体操。   20世纪50年代来访的前苏联诗人在一首诗中写道:“……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把最后一个梦魇赶出睡乡,城里整齐的小巷大街,一下子变成了运动场。”1952年9月,7岁的谢东在重庆的一家兵工厂子弟小学上学了,第一堂体育课就是学习第一套广播体操。当时学校的操场建在起伏的丘陵上,分三大块。高小(5、6年级)的学生在一块操场上做童子操,中小(3、4年级)的学生在“打莲枪”,而他们这些初小的学生,则在学习新颁布的广播体操。   “童子操硬邦邦的,做起来很威武,动作也比较难;打莲枪就是把竹竿掏空了,里面放上铜钱,有一米多长,然后耍来耍去。”比谢东大四岁的哥哥上五年级,每天穿着学校统一配给的豆沙色军装做童子操。可到了第二年,童子操和打莲枪都不见了,因为广播体操新鲜有趣,动作也很帅气,那些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开始跟着他们这些小不点学起了广播体操。   上世纪70年代 广播体操一统天下。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锻炼身体,保卫祖国。”这个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口号蕴涵着一个民族的强烈愿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锻炼身体就是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改革开放前,一些地方虽然有了基本的,但是很少很简陋,甚至根本没有大型的。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学,只要一吹风,漫天的灰尘,吹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不小心摔倒在球场上,煤炭渣把人扎得血糊糊的。下雨天在泥地球场踢球,深一脚浅一脚,天晴后泥巴干了,满球场的泥巴脚印。那个年代拥有完善的球场和绿绿的草坪在那个年代是人们无法想象的事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广播体操,几乎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是在它陪伴下度过的。在那个时代,甚至更早时候,随着广播体操音乐的响起,“众人齐做操”的场面蔚为壮观,这种场面,已经深深埋入人们絮絮叨叨的怀念里。广播体操是一种现代身体文化和现代公民政治的一个雏形。在火热的建设年代政府倡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锻炼身体是手段,目标是更好的投入工作。你加不加入群众性的不是由你个人所选择的,这是革命的需要。对于许多人来说,广播体操更多是一种标志,它提醒着工作,学习时间的开始,提醒人们把自己的身体激活。   2005年3月,引入了游泳、武术、保龄球、射箭、踢毽、健美操等现代体育运动基本动作的《大众广播体操》又一次刷新广播体操的历史。被赋予了鲜明时代色彩的这套操,不知道能不能再次激起人们曾有的全民做广播操的热情。   日,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北京的一家广播频率将会每天播出广播体操的音乐。曾经做广播体操在中国的百姓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健身方式,百万人同做广播体操的景象令一代又一代人难忘。
强身健体  广播体操是一项广为人知,练习者众多的体育运动。广播体操是一种徒手操,不用器械,只要有限的场地就可以开展,通常跟随广播进行锻炼,也可以用口令指挥节奏。   广播体操一般由8——10节动作组成,包括上肢、下肢和躯干各部分;由曲伸、举振、转体、平衡、跳跃等各种动作组成。每一节动作都有一定的作用,如扩胸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胸部、背部和肩胛部的肌肉,对矫正姿势(轻度的驼背、窄胸等)也有好处。因此,每做完一套广播体操,能使身体各部分的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锻炼。增加了氧气和养料的需求,加快了呼吸、脉搏和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的功能。   
  1.可以使大脑在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让肌肉得以放松。   2.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氧气能充足地供应身体各部分,从而增强各器官的功能。   3.可以使身体发热,有利于提高体内的排泄功能,降低疲惫的程度,减少乳酸的积累,使人体精力旺盛。   4.可以培养人正确的,使肌肉发达、体格强健、形态优美。   5.可以有效消除一天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的紧张,有利于睡眠。   6.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做广播体操可以避免肌肉的拉伤、挫伤。   7.工作之余做广播体操,有助于缓解紧张工作出现的暂时性的大脑疲劳。   8.坚持下去,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9.在轻快、优美的旋律下做操,能增强人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10.在音乐伴奏下做广播体操,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学生做广播体操  针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用眼、用脑和一定时间的固定坐位,科学地利用课间时间进行做操。是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给予一次调节。通过做操,使人体肌肉、关节的运动,可增加肢体血流量,使人体的血流重新分配,松弛大脑神经、调节用眼,减轻长时间的坐位而引起的身体疲劳,又可以通过活动,调节人体大脑皮层的紧张度,同时通过做操呼吸室外新鲜空气,对大脑保健、用眼卫生,调节视神经,预防近视或防止近视的加深都大有好处。   广播体操,同学们常称课间操。为什么要在课间进行做操呢?从医学上讲,课间操是根据人体生理卫生保健角度考虑的。青少年是人体生理变化较活跃时期,人体正处于长身体发育阶段,同学们上课是用眼看、用脑记、用脑思考的学习过程。人当用脑时,大脑血流就会明显增加,脑血流如果较长时间增加,人体其它各系统的血流就会相应减少。如果多系统组织较长时间血流减少,就会影响我们青少年的健康发育。如果人体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坐位时,身体的相当一部份骨胳肌就会因长时间的紧张而出现疲劳。再加上学习用脑,身体其它组织血流相对减少,就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   课间操是安排在每天学习时间的中间进行,其目的是:针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用眼、用脑和一定时间的固定坐位,科学地利用课间时间进行做操。是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给予一次调节。如:通过做操,使人体肌肉、关节的运动,可增加肢体血流量,使人体的血流重新分配,松弛大脑神经、调节用眼,减轻长时间的坐位而引起的身体疲劳,又可以通过活动,调节人体大脑皮层的紧张度,同时通过做操呼吸室外新鲜空气,对、用眼卫生,调节视神经,预防近视或防止近视的加深都大有好处。但学校仍有一部分同学做操马虎、应付,没有按标准动作做,全身肌肉、关节无达到运动锻炼效果,就谈不上通过课间操达到健康保健效果。希望同学们能对“做好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珍惜做操时间,认真、自觉“做好两操”,使做操真正起到应有的保健效果。
原地踏步    第八套广播体操   (8拍×2)   预备姿势:直立。   左脚开始踏步。   要求及注意事项:脚离地面约15厘米,身体保持正直,两臂前、后自然摆动。第一节 伸展运动  (8拍×4)   预备姿势:直立。 第八套广播体操  1(掌心相对)。   2-3 左脚向前一步,重心随着前移,右脚尖点地;左脚向前迈步的同时稍低头,两臂掌心向下,经侧向后、下向前绕至侧上举(掌心相对),抬头,眼看前上方。   4.两臂经前还原成直立。   5-8 同1-4,但换右脚做。   要求及注意事项:第2-3拍动作要连贯。第二节 扩胸运动  (8拍×4)   预备姿势:直立。   1.两手握拳(拳心向下),两臂经前至胸前平屈后振。   2.两臂经前伸直(拳心相对)至侧举后振。   3.两臂经前击掌,接着左脚左跨成左弓步,同时两手握拳成左臂胸前平屈(拳心向后)、右臂侧举(拳心向前)后振,头右转,眼看右方。   4.还原成直立。   5-8 同1-4,但方向相反。   要求及注意事项:   1.动作刚健有力并富有弹性。   2.第3、7拍侧弓步时,上体保持正直,屈膝腿的脚尖向侧前方,膝盖对准脚尖。第三节 踢腿运动  (8拍×4)   预备姿势:直立。   1.左脚向前三步(重心移至左脚、右脚跟尖点地),同时两臂经前至上举(掌心向前)。   2.右腿前踢(约90度),同时两臂经前、下向后摆(掌心向后)。   3 还原成1拍姿势。   4.两臂经前还原成直立。   5-8 同1-4,但换右脚做。   要求及注意事项:   踢腿时两腿伸直,上体保持正直。第四节 体侧运动  (8拍×4)   预备姿势:直立。   1.左脚向左三步(同肩宽),同时左臂经侧至侧下举(掌心向内),右手叉腰(虎口向上)。   2.左臂下举,同时上体向右侧屈一次,立即还原成1拍姿势。   3.左臂上举,同时右臂伸直(五指并拢,掌心向内),手沿腿向下伸至膝外侧,上体再体侧运动向右侧屈一次。   4.左臂经侧还原成直立。   5-8 同1-4,但方向相反。   要求及注意事项:   1.侧屈时两腿伸直,上体不要前倾或后仰。   2.侧屈动作应富有弹性。第五节 体转运动  (8拍×4)   预备姿势:直立。   1.左脚向左一步(稍宽于肩),同时(掌心向下)。   2.上体左转90度,同时左臂于体后屈肘,手背贴腰,右臂胸前平屈、手指触左肩(掌心向下)。   3.两臂伸直,经前成左臂胸前平屈、右臂侧举(掌心向下),同时上体右转180度,眼看右手。   4.还原成直立。   5-8 同1-4,但方向相反。   要求及注意事项:身体转动时两脚不动。第六节 全身运动  (8拍×4)   预备姿势:直立。   1.左脚向前成弓步,同时两臂经前至侧上举(掌心相对)抬头,眼看前上方。   2.左脚收回,同时上体前屈,手指于脚前触地(掌心向后)。   3.全蹲,同时两手扶膝(两肘外分、手指相对),眼看前下方。   5-8同1-4,但换右脚做。   要求及注意事项:   1.弓步时后腿蹬直,全脚掌着地,脚跟稍内转。   2.体前屈时两腿伸直。   3.全蹲时两膝并拢,脚跟不离地。第七节 跳跃运动  (8拍×4)   预备姿势:直立。   1.跳起,左、右分腿落地,同时两臂胸前平屈,两手半握拳(拳心向下)。   2.跳起,还原成直立。   3.跳起,左、右分腿落地,同时两臂经侧至头上击掌。   4.跳起,还原成直立。   5-8 同1-4,第四个八拍的最后一拍,两臂成体前交叉,两手半握拳(掌心向后)。   要求及注意事项:   1.击掌时,臂要尽量伸直。   2.跳跃动作要定有弹性。第八节 整理运动整理运动  (8拍×2)   预备姿势:直立,两臂体前交叉,两手握拳(拳心向后)。   1.左腿屈膝抬起,小腿自然下垂(脚离地面约15厘米),同时两臂摆至侧举(拳心向下)。   2.还原成预备姿势。   3.动作同1,但换右腿做。   4.动作同2,但两臂体前交叉时两手由拳变掌,稍低头。   5.两手翻掌,同时两臂经侧摆至侧上举(掌心相对),同时稍抬头,挺胸,吸气。   6.两臂经侧落下至体前交叉(掌心向后),同时稍低头,呼气。   7.同5。   8.两臂经侧还原成预备姿势。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最后一拍还原成直立。   要求及注意事项:   1.两臂体前交叉时臂自然弯曲。   2 第5、7拍两手自然翻掌摆至侧上举。   3.动作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呼吸。   
预备节 原地踏步  预备姿势:直立。   原地踏步两个8拍。从左脚开始,身体正直,两手半握拳,两臂前后摆动。最后一拍还原成直立。   要求及注意事项:脚离地面约15厘米,身体保持正直,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前摆时不超过身体中心线。第一节 上肢运动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8拍;   1。左脚向左一步,两臂侧平举,指,掌心向下;   2。左臂上举同时右臂上屈,剑指于左肘前,眼看左指尖;   3。两臂还原成第一拍的动作;   4。左脚收回还原成直立   5-8 同1-4,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第二个8拍;   1左脚向左斜前方45°成弓步,同时两臂屈肘经腰侧,前伸至前平举,两手成剑指,掌心相对   2-3拍右臂经上向后绕环,后震至头上屈,掌心向外。   4左腿收回,还原成直立。   5-8同1-4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第三个8拍同第一个8拍,   第四个8拍同第二个8拍。   要求及注意事项:一是要注意动作伸展;二是要注意右臂经上直臂绕环。第二节 颈部运动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8拍   1左脚向左一步,左臂胸前平屈,掌心向下,食指触右肩,头向左转,眼看左后方; 第九套广播体操  2.转头面向正前方,   3.同1   4.还原成直立。   5-8 同1-4,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第二个8拍   1-2两臂屈肘,手重叠于腰后,缓慢低头,颈部前屈;   3-4缓慢抬头;   5-6缓慢抬头,颈后屈,   7-8还原成直立。   第三个8拍同第一个8拍,   第四个8拍同第二个8拍。   要求及注意事项:动作缓慢柔和,视个人情况调节幅度。第三节 扩胸运动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8拍;   1.并腿稍屈,同时两臂屈肘经体侧前伸至前平举,合掌,低头,含胸。   2.并腿伸直同时两臂左右分开至侧平举扩胸,注意掌心向后。   3.-4同1-2。   5腿一次,同时两臂胸前平屈后震,手握拳,拳心向下,   6同5,   7左脚向侧成弓步,上体左侧倒,同时两臂经前左臂后震成胸前平举,右臂侧上举,拉弓式,手握拳,注意拳眼向上。   8左脚收回,还原成直立   后三个8拍与第一个8拍相同。   要求及注意事项:动作注意刚健有力,富有弹性,扩胸时肘与肩平。第四节 体转运动  预备姿势:直立。 体转运动  第一个8拍   1.左脚向左一步,两臂侧平举,手握拳,拳心向下;   2.上体向左转90°同时左臂屈肘于体后,拳心向外,右臂胸前平屈,拳心向下   3上体右转180°同时两臂伸直经前成左臂胸前平屈,拳心向下,右臂体后屈肘,拳心向后,眼看右后方;   4.左脚收回,还原成直立。   5-8 同1-4,但方向相反   第二个8拍   1左脚向左一步,稍宽于肩,同时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下;   2屈左膝,右腿向左后伸直,脚点地,上体向正前方稍前倾,同时右臂经后下摆至前举60°,掌心向上,左臂随之后上举,掌心向下,头看前方。   3右脚收回,同第1拍;   4左脚收回,还原直立。   5-8与1-4相同,但方向相反。   第三个8拍同第一个8拍,   第四个8拍同第二个8拍。   要求及注意事项:体转时两脚不动。第五节 下肢运动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8拍   1.左脚向前一步,右脚向后点地,同时两臂屈肘,胸前交叉,手握拳,拳心向内;   2.右腿前踢约90°,同时两臂经前下向后摆,拳心向上;   3.还原成第1拍的动作。   4.左脚收回,还原成直立。   5-8 同1-4,但方向相反   第二个8拍   1左腿屈膝上踢,右腿直立同时左臂侧平举,掌心向下,右手触左脚,眼看左脚;   2左脚还原,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下;   3-4同1-2,   5-7同1-3,方向相反;   8还原直立   第三个8拍同第一个8拍,   第四个8拍同第二个8拍。   要求及注意事项:前踢腿时两腿伸直,上体正直,仿踢毽式动作,轻松自然。第六节 全身运动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8拍。   1.左脚向左一步,同时转体90°右脚后点地,,掌心向前,挺胸抬头;   2.右脚上步,平行于左脚,同肩宽,同时上体前屈,手指体前触地;   3.右脚并与左脚,同时两手扶膝,肘向外,指尖相对,眼看前下方;   4还原直立。   5-8同1-4,   第二个8拍同第一个8拍,第三,四个8拍同第一个8拍。第二个8拍方向相反。   要求及注意事项:体前屈时腿伸直,下蹲时,双膝并拢,视个人情况降低幅度。跑跳运动第七节 跑跳运动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8拍。   1-3拍左脚开始向前跑三步,两臂屈肘,前后自然摆动,   4跳起,右脚并于左脚成直立;   5跳起成分腿直立,同时两臂胸前平屈,手握拳,拳心向下,   6跳起成直立,   7跳起成分腿直立,同时两臂经侧至头上击掌,   8跳起还原直立。   第二个8拍   右脚开始向后跑三步,动作同第一个8拍,   第三,四个8拍同第一,二个8拍   要求及注意事项:跑跳要富有弹性,击掌时臂伸直。第八节 整理运动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8拍   1.-2左脚向左一步,右脚并左脚稍屈膝,同时两臂经侧下落后拍打两腿外侧   2.-4同1-2,方向相反。   5-6同1-2,   7-8右脚向右一步成开立,两臂侧平举,向下,   第二个8拍   1-2拍上体左转同时两臂屈肘左手拍打右后腰,掌心向外,右手掌拍打左侧肩,   3-4上体右转动作同1-2,方向相反,   5-6为上体左转,左手拍打右后腰,掌心向外,右手掌拍打左侧腹,   7-8左脚收回,还原成直立,   第三个8拍同第一个8拍,   第四个8拍,同第二个8拍,方向相反。   深呼吸   第1-2拍左脚向左一步,两臂经侧缓慢至侧上举,掌心相对,深吸气,   3-4两臂经屈肘缓慢向下按掌,指尖相对,深呼气,   5-8同1-4,听到”停”的口令,收回成直立。   要求及注意事项:拍打动作相对放松,深呼吸用腹式呼吸完成。
  一、叩头。每天早晨或晚上睡前轻叩头部——刺激头部穴位,能够调整人体健康状况。全身直立,放松。双手 白领工间操握空拳举于头部,自然活动腕关节,用手指轻叩头部,先从前额向头顶部两侧叩击,然后再从头部两侧向头中央。次数视各人情况自定,一般50次左右为好。   二、梳头。首先直向梳刷,用木梳(别用塑料、金属制梳,最好是梳,若无木梳,也可用手指代替)从前额经头顶部向后部梳刷,逐渐加快。梳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划破皮肤。接着斜向。先顺着头形梳,将头发梳顺,接着逆向梳,再顺着头形梳。每分钟约20-30下,每天1次,每次3-5分钟。这样可以刺激头皮神经末梢和头部经穴,通过神经和经络传导作用于大脑皮层,调节经络和神经系统,松弛头部神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消除疲劳、强身和促进头发生长的效果,对脑力劳动者尤为适宜。   三、击掌。两手前平举,呈90度角,两手五指伸直展开。然后用力击掌,越响越好。击掌主要是刺激两手上相应穴位,一般在20次左右。   四、浴手。浴手是保健按摩中的一种。取习惯体位,排除杂念,,耳不旁听,目不远视,意守肚脐,两手合掌由慢到快搓热。   五、搓面。把搓热的手平放在面部,两手中指分别由前沿鼻两侧向下至鼻翼两旁,反复揉搓,到面部发热为止。然后闭目,用双手指尖按摩眼部及周围。   六、搓耳。耳廓上有很多穴位。用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前后搓擦耳廓,刺激分布在耳廓上各种穴位。次数多少也是视各人情况而定,一般以20次左右为度。   七、搓颈。先用两手食指、无名指反复按摩颈后部的风池、风府穴,力量由轻到重,直到局部发热,然后左右前后转动颈部,速度要慢但幅度要大。   八、缩唇。呼吸直立,两手叉腰,先腹部吸气。停顿片刻,然后缩唇,不要用力,慢慢呼气,直到吐完为止,再深深吸一口气,反复十余次。这样能延长氧气在肺泡内的时间,促进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   九、弯腰。双脚自然分开,双手叉腰,先左右侧弯30次左右,再前后俯仰30次,然后两臂左右扩胸数次。   十、散步。散步是指不拘形式,闲散、从容地踱步。   1.散步前应该让全身放松,适当地活动一下,调匀呼吸,平静而和缓,然后再从容展步,否则达不到锻炼目的。   2.步履宜轻松,犹如闲庭信步。这样,周身气血可调达平和,百脉流通,内外协调。
上班族  3.散步宜从容和缓,不宜匆忙,把一切琐事暂时扔开,方能解疲劳、益智神。   4.散步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做到形劳而不倦,可别气乏喘吁。   5.散步的速度,分缓步(指步履慢,行走稳健,每分钟约60-70步,这样散步适于年老体弱者及饭后运动)、快步(指步履速度稍快的行走,每分钟约120步左右,由于这种散步比较轻快,久行之能振奋精神,兴奋大脑,使下肢矫健有力)和逍遥步(指散步时且步且停,且快且慢。走一段距离后停下来稍作休息,然后再走;或快走一程,再缓步一段。这种走走停停快慢相间的散步,适用于病后康复和的人)三种。散步最关键的一点是持之以恒,日久天长功用才能显现出来。
广播体操  从日起,体育广播(调频102.5兆赫)将在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恢复播出广播体操的音乐。到时候,将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总共400万职工推行第8套广播体操,时长为8分钟。为了广泛宣传这一活动,北京市总工会、市体育局、市卫生局等单位,将会在8月9日到16日,共同开展“2010年首都职工示范推广工间操”的宣传活动。   同时,他们还推出了“工间做操三十分,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宣传口号,专门设计了活动的形象标识。据介绍,目前已经敲定了杨凌、、李素丽等人作为集体广播操的形象大使,以后还将会邀请专家进行讲解,或者召集明星领操员来推广工间操。   此前,由于播放奥运节目,广播体操音乐在2007年停播。但是去年,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确定将推进职工工间操项目,并明确规定要保证每名职工每天至少1次健身活动,每次不少于20分钟。所以,这一次北京市又恢复了广播操。推广工间操,可以说也是为了活跃生活,维护职工健康权益。   而这一次除广播体操外,北京市总工会还将根据不同行业、岗位特点,推广其他形式的工间操作为补充。目前已确定的有融合体操、舞蹈的“双环操”、瑜伽操、适合白领的坐椅太极操等。今后,像空竹、花毽、花棍等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也有望逐步纳入工间操。
  要想身体好,锻炼少不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做广播体操来强身健体,确实不错,我们应为广播体操的恢复鼓掌。众所周知,机关工作人员也好,写字楼白领也好,常年坐办公室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相当多。相关调查显示,北京市公务员中有四成体重超标;江苏省直机关公务员有四成患有临床疾病;河北省直某机关公务员中“亚健康”比例高达77%;浙江省温州市三万名公务员中也有七成处在“”状态……虽然没有针对白领的调查,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就算是企业的一线劳动者、农民工,看起来有劲有体力,但并非就完全是健康的,大家都知道,劳动和运动完全是两码事。   综合来看,恢复集体做广播体操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好事需要好的执行,我相信400万人做一天操是可以实现的事,比如借一个8月8日全民健身节,借推行第8套广播体操的由头,下大力气组织一次。但此后能不能每天进行两次,或者,做操音乐可以响起,但职工却没有做操动作呢?恐怕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   事实上,北京市开展工间操倡议早在2008年就已发出,不过积极响应的单位不多,而且主要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而那些加班最多、工作强度最大的企业,却鲜有落实到位的。本则新闻中也“追访”,东城区的一家国企相关人士表示,该单位刚刚成立工会组织,尚未听说单位要推行第8套。
  只有把工间操变成具有强制力的“制度”,变成用人单位的法定责任,用人单位不执行就会受到惩罚,才有可能将工间操顺利推行下去。 全民健身  其一、工会要借助行政与社会力量。政府应将全民健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给一定资金补贴,帮助基层工会设立专兼职委员,支持其以工会名义与企业谈判,在劳动合同中增加工间操时间的约定。同时,要能保证修建和向全民开放廉价、易获得的健身运动场馆,包括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也当承担相关社会监督职责。   其二、不仅北京,全国各大城市都要尽快制定《》,并在其中写入由用人单位推行工间操的强制性条款。定期进行国人身体素质指标普查,并辅助以饮食改革、戒除国人多盐多油多糖的传统饮食习惯以及闲来便搓麻的休闲生活陋习……   其三、倡导个性化健身方式来丰富工间操内容,在第8套广播体操基础上,鼓励追求个性,既督促完成,又鼓励展示,让各个企事业单位各具特色的健身操或者健身舞,被打造成企业乐于拿来展现、并融入该企业特色的“形象展”,比如餐饮业,编制一套盘子操、餐巾操……员工统一展演,既锻炼自身,又娱乐宾客,还不耽误营业,兼具广告效应。   如此多管齐下,工间操遍地开花的盛景,定能变成全民健身运动的亮点,足可掀起一个锻炼国人体魄的高潮。至于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老板,则会在这样的高潮中收获员工体质、劳动效率、企业文化凝聚力,如此美事,何乐而不为?
  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并在同年11月24日公布了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   第一套广播体操推出两年多之后,在群众的要求下,1954年,国家又颁布了第二套广播体操。第二套广播体操进行了重新的编排和调整,增加了运动量和动作难度。   由于前两套体操大量学习和借鉴前的内容,在1957年推出的第三套广播体操中,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在创编中,也请来多位武术大师。这套广播体操中国特色更强,这一特点也在后来的广播体操中得以延续。   日第四套广播体操正式公布。广播体操配乐中有一个响亮的男声开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第四套广播体操第一次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版。在动作上前三套广播体操的原则以简单好学为主,到第四套时候便开始趋于成熟。   期间,广播体操运动曾一度中止。1971年,和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向全国人民公布了第五套广播体操。   1981年,第六套广播体操正式与公众见面。其动作新颖、舒展,并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以此来增加人们做操的兴趣。   1990年5月,国家体委又继续推出了第七套广播体操。还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但根据后来的调查,人们普遍反映其动作难度较大,不便于掌握。   1997年,国家体委公布了第八套广播体操,得到了最广泛的普及。
&美差& 广播操走时尚路线
受派学广播操白领称是&美差& 广播操走时尚路线
连续三个上午,来南京市全民健身中心学新广播操的人。不同的是,昨天来学操的“领操员”都有着特别年轻的面庞。据悉,在结束了全市13个区县的近百名文艺骨干领操员培训之后,昨天新来的是近百名各企事业单位的领操员,他们将用两天时间学习第九套广播体操的理论与技能,通过考核者将获得市体育局颁发的结业合格证书,回各自单位传授给同事们。8日前(双休日除外),每天上午9点半到11点半,全民健身中心都有人免费教做第九套广播操,感兴趣的市民快快行动吧。  学完操,回去教家人一起强身健体  昨天上午9点半,记者赶到现场时吓了一跳,因为学操的人比前两天还要多,几乎站满了整个大厅,队列一直排到了门口。记者粗略数了一下,竟然有130多人。市体育局群体处工作人员也有些纳闷,“我们组织的企事业单位领操员来了七八十个,其他人应该是自发来的吧,没想到市民学新操的热情如此之高!”  25岁的孙女士被公司领导派来学,她称之为“美差”,“看,我两个上午都泡这儿学操了,光明正大地不用干活,同事都羡慕死了”。她感慨道:“看到微博上大家热议第九套广播体操,不由得怀念起自己当年做的那一套,对比了好久,原来是第七套,老了。现在听到广播操音乐还会不自觉地想原地踏步,囧了……学第九套,回家可以教老爸老妈,一起强身健体。”  “编外学生”普遍羞涩,喜欢缩在后排或是旮旯里。在后面记者注意到,有一对夫妻学得很专注,不时互相提醒纠正动作。老太太一脸自信地对记者说:“我们之前天天听广播练第八套广播体操,是有基础的!”  原来,这位72岁的老太太和她75岁的老伴自从去年南京推广第八套广播体操便养成了做操的好习惯。这次得知第九套开始推广,兴冲冲地赶来。虽然手脚不如年轻人协调,动作老忘,但老两口仍然信心十足:“我们回家看挂图,再让家里孩子上网找视频给我们学。多练几遍就会了,学第八套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专家:第九套加入了健美操元素,有点难  前两天的培训中,有一些市民向记者反映说,新广播操有点难,特别半拍子动作,节奏上把握不好。记者请教了负责培训的南京市总工会形体教练俞艳,她表示,相比于第八套,的确增加了难度,但它所增加的对身体协调能力方面的锻炼是十分有意义的。其中,第二节扩胸运动以及第四节体侧运动动作比较复杂,加入了健美操的“一拍两动”的元素。  此外,市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江苏广播电台近期将把每天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播放的第八套广播体操的音乐更新为第九套,以推动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广。市民很快就可以在家里或工作单位跟着广播集体做操了。
最雷中学生广播体操
天府早报报道 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做过广播操。近日,网友“kgmvp”在论坛上贴出一段视频,让众网友笑抽筋了,称其:“做广播操的最高境界。”齐喊:很雷很囧!调侃之余,网友们少年时光的广播操记忆也都被翻了出来,一时间青春无敌。劲爆的中学生做操视频 “哈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学校里做广播操的情景。大家其实都懒得做广播操。但又不得不做,只好想些办法自娱自乐一下。”网友“kgmvp”在论坛里贴出这段视频时说。 被称为“最强中学生广播操”的主角是位普通的学生,在一个寻常的广播操时间段中,做了一套非常有力量感、速度感的广播体操,和他慵懒做操的同学们相比,非常精神。 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让众网友乐翻了,表示笑到抽筋,“真是一套集合了中国功夫和美国文化的神经不能自控综合症表演”、“这哥们真的应该去搞HI—POP”、“像在耍少林功夫,乐死了!” 赞叹之余,大家还跟着贴出了:“奥特曼的广播操”、“后舍男生自创笑广播操”等视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说说做操的那些事儿视频让大家在大笑之余也勾起了学生做操的那事。“十节广播操,估计是地球人都做过吧。”一名网友特意从“第一节伸展运动”开始,贴出了中学生十节广播操各环节,以供大家怀念。“我小时候也这样。”有人想起那会做广播操,“总是想偷懒,躲在教室里打扫卫生,或者在厕所里蹲坑儿。有时候还会被校警和保卫科长追着乱跑。不过青春无敌呢,就是觉得好玩,就是要那么刺激。” 年少时“被逼”做操、躲着做操,而工作后,不少网友却表示想自发做操了。正如“亲吻仙人掌”感慨:“上了几十年班,早晨八九点钟到单位,晚上五六点离开,除了中午用餐,基本在电脑前……”不如以前能出来做做操的时候了。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作者:谭晓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望风帆镜面示范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