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发现有人防溺水征文比赛开头,应该按照比赛出发的方式入水救人,这样速度最快。 这个是我们体育理论考试的题,是

【关注】安全是快乐的前提,六一儿童节送你一本安全宝典
这是孩子们快乐的季节
也是少儿安全事故高发期
美丽的喷泉可能成为儿童“杀手”
清清的河水下面可能暗藏杀机
独自把宝宝留在车内导致悲剧频发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是社会的共同义务
别把喷泉池当戏水池
随着天气转热,各大公园、商场、广场等处的露天喷泉陆续投入使用,然而对于贪玩的小朋友来说,释放清凉的喷泉却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近日,福建3名儿童在喷泉水池旁玩耍时疑似触电不幸身亡,引发多方关注。有媒体记者走访多处露天喷泉发现,部分喷泉未设置安全提醒,出水口也不够隐蔽,小朋友若出于好奇将手指伸进喷泉出水口容易被卡住。而根据喷泉水景工程国标,喷泉的喷头应该隐藏安装,且需在水体周边设置提醒标牌。
喷泉水易变成细菌滋生温床
住建部曾发布公告,批准《喷泉水景工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该标准自日起实施。根据上述标准要求,喷泉的喷头应该隐藏安装,其水流轨迹上不应有障碍物。在部分水域设置喷泉时,需要在水体周边设置提醒标牌。《喷泉水景工程技术规程》明确要求,应采取抑制水体中菌类生长、防止水体藻类滋生的措施。
业内人士分析,多数喷水景观池内的水为循环使用,为了防止水体藻类滋生,会添加除藻剂,但由于喷泉水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喷泉池中的水很容易变成细菌滋生的温床。
喷泉戏水存“五大风险”
看似轻松休闲且安全无公害的喷泉,潜在的安全风险却不容忽视。根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玩喷泉引发的伤人和电击事件屡有发生。消防部门提醒,在喷泉池中戏水应谨防以下“五大风险”。
风险一:漏电保护出问题易电人。国产喷泉设备使用年限一般为6到10年,同时需要定期检修。由于维护与更换都需要成本,使得不少喷泉都处于“有人建没人管”的状态,渐渐年久失修。喷泉是水与电的结合,一旦电线的防水与漏电保护装置出现问题,电击事件一触即发。
风险二:容易引发过敏或传染。喷泉用水一般属于景观水,来自水池内的水源,包括经过处理的污水、雨水。喷泉水长期暴露于户外并循环使用,难免滋生细菌,卫生程度远不及自来水干净,孩子的皮肤娇嫩,接触不干净的水很容易引发皮肤疾病。如果孩子身上有伤口存在,就更容易发炎或感染。
风险三:瞬间加压的威力伤人。喷泉靠电机的高压形成水柱,水柱冲击的力度之大超出人们所料。一个直径5厘米的喷泉口,在开启不到3秒时间里,喷出的水柱可将体重50公斤的人轻松抬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走近不喷水的喷泉,很容易会被喷起的水压冲击,对孩子造成伤害。
案例回顾:日晚,山东省昌邑市一名8岁的男孩在文化广场喷泉玩耍,被突然喷出的高压喷泉顶起后受伤,造成直肠破裂。据收治医院相关人员介绍,孩子虽然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一直在发高烧,伤口还在化脓,大小便失禁。2006年8月,河南省一名18岁的女大学生和同学一起在喷泉广场戏水玩耍,下方水柱突然喷出,致其肠子被冲断。
风险四:可能引发溺水事故。喷泉水池的水不深,不会轻易引发溺水事故,因而没有引起家长们的注意。其实,儿童一旦遇到摔倒和晕倒的情况,在喷泉池中也极易发生溺水事故。
案例回顾:2012年6月,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西史赵小学一名8岁男生在郑州市国基路普罗旺世小区门口的喷泉池上玩耍,说了句“我不玩了”后往下方水中跳,结果跌入池水中溺亡。
风险五:出水口缝隙易卡手指。当喷泉出水口的直径与小孩手指的直径差不多时,就有可能发生“卡手”的危险。
案例回顾:2016年,山西省永济市一名家长带孩子在广场玩耍时,孩子贪玩将手指伸入喷泉的出水口,不料被卡无法拔出。最后救援人员只能将钢板整体撬出,再尝试用多种工具切割,历时1小时将孩子的手指与钢板分离。
为防止喷泉引发意外事件,消防部门提示,物业部门应排除隐患定期检修,并做护栏等物理阻隔,同时张贴“当心触电”等安全提示标志;为了安全,家长不要带孩子去喷泉池玩水,触碰到喷泉产生刺疼、麻木等感觉时,一定要尽快脱离池水,以免遭受电击;得知孩子在喷泉戏水后,应立即给孩子洗个澡。
儿童防溺水安全手册
进入夏季以后,少儿溺水的悲剧都会在全国各地上演。全国各地发生的溺水事故呈现出“五多”特点:事故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多、中小学生发生事故多、男同学发生事故多。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8万名1至17岁儿童因伤害死亡,而6至9月份是意外溺水事故的高发季节。一些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和救护知识缺乏,是溺水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的预警通知》,紧急部署防范学生溺水工作。《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预防溺水有关工作要求,切实落实安全责任,结合当地水文、水情特点,做好安全教育、联防联控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有效防范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遇到儿童溺水怎么办?如何避免悲剧发生?家长老师一起学习,教给孩子!
如何预防溺水
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疏忽。以下8个要点,家长们要牢记!溺水防护8要点:1.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4.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6.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7.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8.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如何辨别溺水
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如何辨别儿童溺水者?牢记这7种迹象辨别溺水:1.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2.溺水者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至60秒之后下沉。4.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5.溺水者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6.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7.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溺水自救方法
为了防止溺水事故发生,消防部门在此提醒,家长们应不断地提高认识,加强对孩子的监管,要教育孩子不私自下水游泳。学校在假期前应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溺水原因,提醒学生加强防范,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溺水,不熟悉水性者可在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放松肢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并使头部后仰。只要不胡乱挣扎,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口鼻将最先浮出水面,此时便可以进行呼吸和呼救了,呼吸时应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会游泳者,如果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要保持镇静,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缓解痉挛,同时呼救寻求帮助。
如何营救落水者
会游泳不等于会救人。即使水性很好,一旦发现有人落水,也不能盲目下水救援。溺水时,溺水者往往惊慌失措,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在情急之下难免会把施救者当成救命稻草而死命抓住,使施救者无法脱身。很多青少年尤其是男生缺乏施救技能,看到同伴出现险情,会直接跳下去救人,殊不知,在水中挣扎的人往往蛮力很大,救不了别人反而搭了自己性命。在靠近溺水者并进行施救时,必须掌握正确的施救姿势,那就是从溺水者的背后靠近,一手从其前胸伸入对侧腋下,将其头紧紧夹在自己的胸前,另一只手划水,仰泳将其拖向岸边。万一被溺水者死死抓住,施救者可以憋气向下沉,这样溺水者就会出于本能向上挣扎松手;如果被从后抱住,施救者可以向外掰开溺水者的手指;如果被锁住颈部,就立即将下颚收紧;如果从前方被抱紧,则要先将身子向上伸,然后向下蹲,同时双臂向上用力挣脱。
别把宝宝留在车内
每到夏季,各地都有儿童因为滞留在车内而死亡的事故发生。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只是短暂的离开,让孩子短时间待在宁静舒适的车内,并不会造成伤害。大量事实证明,任何情况下,家长都不能让孩子一个人待在车里。夏季车内温度高,很容易造成宝宝中暑,严重时有可能引起窒息,孩子独自在车内,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家长应该打起1000%的注意力!千万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阳光直射下,密闭车厢内的温度可在一小时内上升约20摄氏度,因此即便车内最初温度是26摄氏度,一小时后也会超过40摄氏度。
高温下,宝宝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发,从而引起中暑、脱水性休克,以及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导致生命危险;因为密闭狭小的空间里,如果得不到新鲜空气的补充,车内的氧气会逐渐减少,宝宝容易出现缺氧现象。一旦缺氧,身体的很多机能都会变缓慢甚至是停止,如果时间一长,孩子甚至会因窒息而死亡;独自留宝宝在车内,宝宝长时间看不到爸爸妈妈会哭闹,尽然产生恐惧心理,这对宝宝的成长并没有益处。
驱车带娃出行时,请注意:1、爸爸妈妈下车时一定要检查,宝宝是否还留在车上;2、千万不要把宝宝独自留在车里。不得不让宝宝留在车里的时候,也要给车窗开一条缝隙,而且滞留时间也不要超过半小时;3、如果可以,请给适龄宝宝佩通讯工具,不小心被滞留车内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与家长手机进行联系;4、请勿让宝宝随意在车内玩耍,避免不小心按下车锁将自己锁在车内。
请教会宝宝这样自救:1、教宝宝学会自己打开车门;2、如果不会开车门,请教会宝宝大声喊救或者按喇叭或车灯;3、如果出门佩戴有儿童智能手表或者手机,请教会宝宝拨打家长电话求救;如果路人发现有宝宝被锁车内,请无论如何也要帮助将宝宝解救出来,或者及时联系孩子父母。
请家长们警醒起来,不要单独滞留宝宝在车上,危险!
这些易造成烧伤烫伤
烫伤、烧伤……酷暑来袭,小孩子被烫伤的意外也频频发生。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家长没有防范意识,造成身边热源烧烫伤孩子。小孩子本来就皮肤娇嫩,自我保护意识差,家长一个不留神就可能会有严重后果!家长们警惕了,这些东西,要让孩子远离!
露天娱乐器材???
室外金属滑梯在阳光暴晒下,温度急剧上升。在夏季,金属制成的攀爬架、滑梯以及健身器材都容易造成皮肤烫伤。塑料健身器材的“火热程度”,真心不输于金属。据有关部门检测,正午12时塑料滑梯的表面温度就达到了63.7摄氏度。甚至随处可见的石凳,暴晒后温度可达到41摄氏度,不要随意坐。
汽车排气管???
现在小区里最多就是私家车,有些刚刚从外面开回来的汽车,或是在车位上等人没有熄火的汽车,排气管散发着热气。孩子好动,玩耍时很容易把手扶到排气管上,被滚烫的排气管烫伤。
露天的公共设施???
金属垃圾桶、铁艺围栏,在暴晒后也很高。还有一些非LED的长明灯,比如公园地灯,在长时间发光后温度会非常高。
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半个月9名孩子身亡!长春学校、家长都要注意丨教育部下发预警通知半个月9名孩子身亡!长春学校、家长都要注意丨教育部下发预警通知长春晚报百家号努力做长春人最喜欢的公众号对于孩子来说在这炎炎夏日没有什么比下水玩耍更痛快的事儿了但是各位家长务必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一个隐形“杀手”已经来到了孩子们身边它就是——溺水!5月下旬以来,据媒体公开报道,河北、江西、广东、重庆等地接连发生悲剧!粗略统计,已有近10名孩子因溺水身亡!15月15日上午8时11分,江西省武宁县一名青少年在湿地公园溺水,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后,立即开展救援。但让人遗憾的是,少年被救上岸的时候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25月20日下午 2 时 30 分许,南昌新建区松湖镇三名小学生在锦江游泳时发生溺水。警察接警后立即赶往事发现场,但三名溺水者已沉入水底。35月26日,广东东莞市一名初中生到望牛墩镇寮厦河游泳时,不慎溺水身亡。令人痛心的是,在同一天的清溪镇,同样有两名小学生下到池塘里游泳,也不慎溺水身亡。45月26号下午,重庆市合川钱塘镇灰坝村,一名快满6岁的小男孩在家附近玩耍时,不慎掉入池塘溺水身亡。55月27日,广东省开平市某水上乐园一名8岁男童不慎溺水。医护紧急到场,实施心肺复苏术后送医,但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一桩桩溺亡事故让人触目惊心!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的预警通知》,紧急部署防范学生溺水工作。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溺水死亡溺水死亡率为8.77%其中0-14岁的占56.58%这一串串冷冰冰数字的背后都承载了许多家庭不能承受的伤痛纵使父母撕心裂肺也无法阻止鲜活生命的消逝……关于溺水的3大误区很多经常被家长们忽视的误区,往往最终导致了孩子溺水悲剧发生。1溺水后都会大声呼救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2会游泳就不会溺水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这个误区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3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不时地会在新闻上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决不能将孩子单独留在水里如何预防儿童溺水呢?以下6个要点,家长们要牢记:1、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2、 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4、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6、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这个夏天,让孩子们离意外远一点儿,让快乐的时光没有担忧!◆来源:江南都市报、重庆电视台、江西消防等◆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谢谢本期编辑:六道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长春晚报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日建刊,是一份大型综合都市报。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20余名儿童身亡,教育部正式预警!莫因疏忽而把孩子的生命留在这个夏天
最近两天,北京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连续几日出现35℃+的高温天气。
对于孩子来说,在这炎炎夏日,没有什么比下水玩耍更痛快的事儿了。
但是各位家长务必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一个隐形“杀手”已经来到了孩子们身边。
它就是——溺水!
一个月内20多个孩子溺亡
5月以来,据媒体公开报道,河北、江西、广东、重庆等地接连发生悲剧!粗略统计,已有超过20名孩子因溺水身亡!
5月15日上午8时11分,江西省武宁县一名青少年在湿地公园溺水,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后,立即开展救援。但让人遗憾的是,少年被救上岸的时候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
5月20日下午 2 时 30 分许,南昌新建区松湖镇三名小学生在锦江游泳时发生溺水。警察接警后立即赶往事发现场,但三名溺水者已沉入水底。
5月26日,广东东莞市一名初中生到望牛墩镇寮厦河游泳时,不慎溺水身亡。令人痛心的是,在同一天的清溪镇,同样有两名小学生下到池塘里游泳,也不慎溺水身亡。
5月26号下午,重庆市合川钱塘镇灰坝村,一名快满6岁的小男孩在家附近玩耍时,不慎掉入池塘溺水身亡。
5月27日,广东省开平市某水上乐园一8岁男童不慎溺水。医护紧急到场,实施心肺复苏术后送医,但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桩桩溺亡事故让人触目惊心!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的预警通知》,紧急部署防范学生溺水工作。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溺水死亡,溺水死亡率为8.77%,其中0-14岁的占56.58%。这一串串冷冰冰数字的背后,都承载了许多家庭不能承受的伤痛!纵使父母撕心裂肺,也无法阻止鲜活生命的消逝……
不是所有的溺水者都会呼救
很多经常被家长们忽视的误区,往往最终导致了孩子溺水悲剧发生。
溺水后都会大声呼救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
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
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这个误区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
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
并且你的身体状况,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不时地会在新闻上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这样的案例非常让人揪心!
我们都能理解,看到亲人或同伴突然溺水,在情感上、道义上,每个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还可能让自己溺水!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
倒背控水救人靠谱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溺水“急救”做法:把溺水者放在牛背上颠簸,倒背着溺水者跑……这样做,无非都是想给溺水者控水,但这种控水法一点也不靠谱!
对于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但呼吸、脉搏尚存者,其溺水时间比较短,肺内根本未吸入水或者仅吸入很少水,完全没必要控水。控水过程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反而会阻塞气道,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有害无益。
而对于无呼吸无脉搏的溺水者,控水会延误救人的黄金时间,使溺水者丧失最佳复苏时机,同样也会导致误吸,增加死亡率。
决不能将孩子单独留在水里
如何预防儿童溺水呢?
首先,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域边。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疏忽。
以下8个要点,家长们要牢记:
1. 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
2. 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4. 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5. 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6. 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7. 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8. 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发现孩子溺水了该怎么办?
迅速救上岸
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清除口鼻堵塞物
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倒出呼吸道内积水
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希望这些内容可以让每位家长警钟长鸣!
这个夏天,
让孩子们离意外远一点儿,
让快乐的时光没有担忧!
来源:根据南方都市报、江南都市报、重庆电视台、江西消防、澎湃新闻网、未来网、微信公众号“学生安全教育平台”、“阳光校园”等内容整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夏季溺水事故死伤多,大都是这5个认识误区害的!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游泳成了很多人喜爱的消暑娱乐活动之一,但夏天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季!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夏季的每一天几乎都有人溺水。
今天就来谈谈关于溺水的认识误区,很多情况下,正是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
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
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
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详细了解,请戳→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这个误区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
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
并且你的身体状况,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我们不时地会在新闻上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每次听到这样的案例我们都很揪心!
我们都能理解,看到亲人或同伴突然溺水,在情感上、道义上,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还可能让自己溺水!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
千万不能再犯傻啦,手拉手救人,反而会让更多人失去生命!
误区四:溺水不超1小时就能救活?
长时间的溺水会造成溺水者的呼吸、心跳停止、脑部出现缺氧,严重的甚至发生脑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一般情况下,心脏骤停4-6分钟,脑组织就发生永久性伤害;心脏骤停10分钟,就出现脑死亡了。
所以,溺水超过一个小时是不可能被救活的。
误区五:倒背控水真的靠谱吗?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溺水“急救”做法:把溺水者放在牛背上颠簸,倒背着溺水者跑……这样做,无非都是想给溺水者控水,但这种“控水”法真的能救人吗?
其实这种控水法一点也不靠谱!
对于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但呼吸、脉搏尚存者,其溺水时间比较短,肺内根本未吸入水或者仅吸入很少水,完全没必要控水。
控水过程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反而会阻塞气道,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有害无益。
而对于无呼吸无脉搏的溺水者,控水会延误救人的黄金时间,使溺水者丧失最佳复苏时机,同样也会导致误吸,增加死亡率。
实际上,无论哪种控水方式,控水法基本控出的是胃内容物和胃内水,肺内的水很难控出来,反而是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肺内水会进入人体循环,从而改善肺部的氧合能力。
夏至已过,暑假到来,水上的娱乐活动增多,我们一定要打破这些溺水误区:带孩子游泳时,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也要教导孩子不要贸然下水救人或手拉手救人。同时学会对救上岸的溺水者正确施救,及时做心肺复苏才靠谱!
为了孩子的安全,请让更多的人看到!
“本文所有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溺水演讲比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