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太极拳之烽火太极哪位太极老师教的比较正宗?跟了三个都不正宗,耽误了三年。

学了一段时间简化陈氏太极拳,感觉不是特别好。是不是没学对?...
学了一段时间简化陈氏太极拳,感觉不是特别好。是不是没学对?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国家一级裁判 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福建省高级武术教练

只要合理的训练,都能养生。

太极拳发展至今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

一、陈氏太极拳:主要为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传授的,其中以陈发科最为有名。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二.杨氏太极拳:杨露禅学拳于杨长兴,后去北京授拳,并传其子杨健候,杨健候传杨澄甫,后经杨澄甫广为推广。其特点是匀缓柔和,舒展大方。

三.武氏太极拳:武禹囊先学于杨露禅,先学于河南赵堡陈青萍,并由其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阳盐店得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囊深研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动作灵活,步法轻捷。

四.孙氏太极拳:刨子孙禄堂,其拳得自郝为真,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五.吴氏太极拳:吴鉴泉学于其父吴全佑(系杨露禅之徒),后自成体系。其特点是柔合紧凑,大小适中。

看看以上的太极拳风格,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有选择的练习。

  我练了6年太极拳了,师父今年快90岁了,是孙禄堂公一派孙式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的正宗传人,李玉琳先生的亲传弟子。师父各派太极拳(除陈式外)都精通,27岁那年由于重度(三期)肺结核,医药无效,跟随李玉琳先生习传统杨式太极拳一年而痊愈,所以我偶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各派太极拳的健身效果都很好,但是关键你要找对老师,练习正确,并持之以恒,健身效果自然是很好的。

  如果非要推荐一派健身效果更快更好的太极拳,那我推荐你学杨式太极拳,以下引述杨式太极拳一代奇才郑曼青先生的习拳经验,建议你好好看看:

  以我个人的感受,觉得随便什么运动以及娱乐活动,都比不上太极拳,我早年的身体坏的很,坏到不能再谈了;医药都没有办法把病治好。结果练练太极拳,没有吃药,也没有打针,就这样一天一天自然好。我患的是肺痨,在从前是一种很厉害,很可怕的病,我自己也觉得不行了,已到了西药中药都没有办法的时候,练练太极拳就得救了。太极拳真的是有意想不到的功效。比方说,我们知道肺痨有咳嗽、吐血、发热、肺部痛等症候;当肺部痛时,可能肺部空洞很多,有人认为到这种地步的病人,一两天就会死了;可是我在六个月中,咳嗽就一天一天的见好;吐血也渐渐的没有了。肺痨的咳嗽并不很厉害,只是一天到晚不断的咳就是了。发热并不太高,半年后发热也渐渐退了。居然在两年以后,身体完全好了,真想不到。可见太极拳对人体健康方面的功效,不是其他随便什么方法所可比拟的。

  后来兄弟觉得太极拳很有益处,於是也教教同学,发现学生练太极拳对胃病,甚至五脏的病都好。要是练太极拳能够继续不断的话,癌症是不会生的,我也从来没看见过学生患过癌症;不过,如果练拳马马虎虎,没有兴趣,或者没有恒心,那就不敢说了。

  气沉丹田可治脏腑疾病

  目前美国认为最重要的是心脏病,十年前兄弟在美国见到的报道是两分钟可以死一个人,癌症四分钟死一个人,像这样心脏病死的人虽然也很急,以我中医的观点来讲,这种还能用心电图检查的慢性患者,并不是心脏病。因为心脏病一发病在两个钟点内绝对无法救治,若是检查诊断拖了多少年还没好的,这应该叫做心包络病,并不是心脏病,这句话各位听起来,一定以为很奇怪。实际上中国对这包络病可以治疗,心脏病则不能救治。但这种包络的病到最后,要比心脏病急得多,几秒钟就可死人,可是仍然可以救治,因为人体五脏最急的是肝,这条路是由肝木生心火过来,所以特别急。练太极拳要气沉丹田,心能沉下,便绝对没有这种病,因为心包络会比别人强一点,外感风寒不至於侵袭到心包络,以至慢慢的影响到心脏,这种病我所见的,我所治的很多,而且在中国医学上讲得比较详细。那么练太极拳的功效,对最厉害的癌症、心包络、心脏病等等,都不成问题,尤其胃病更容易治好,肾脏病也很容易恢复健康,总之,对於人确有好处。

  太极拳的最大功用是「松」

  今天我以为太极拳这样优良的运动,不仅在中国是第一,在全世界也是第一;任何拳术,任何运动,都不能比。为什么呢?因为它有一个至高无上的道理存在。

  第一就是太极拳讲「松」。这个「松」字,我学太极拳五十年了,到了前年才悟到其中道理。为什么松有这么大的好处?当时只晓得讲松、松、松,但究竟什么叫做松;怎么能松得很乾净,这句话很难讲明白。前年悟通这个道理,我才想到我老师澄甫先生所讲的。他不大会讲话。一天到晚坐在哪儿,可以不发一言,不问他他绝不讲话;但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我甚至连耳朵都灌满了。他还讲了一句话,更是奇怪,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我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就不到吗?现在想起来,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我现在更深入的讲一句,你们就会很容易的悟到怎么叫松。比方说:我们现到一个佛殿去,前殿有一个弥勒佛,很大一个肚子,笑笑的,他是拿一个布袋,人家讲上头题著:「坐也布袋,走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人不但自己是个布袋,甚至於一切----儿女妻子、功名利禄----无一不是布袋,尤其自己这个布袋最难得放下。所以讲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什么「一下子顿地可以成佛」等等,就是讲不容易放下。练太极拳是难,就是难在自己有意识挡住,我不能进步,是自我意识挡住了自己,没有办法打通,这一点实在是太极拳最难的关头。

  不过太极拳对我们身体的保健功能,更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比拟,随便什么拳术,随便什么运动都不能比。西方现在的运动,我看起来都是摧残,都是互相摧残,或者自己斲伤自己身体,对於人的健康,并无任何补助。只有练太极拳才是人类唯一的自强之道,确是比医药都好的一种办法。任何疾一到要靠医药就不行了。我从那么坏的身体起,这五十年来没有病过,在座诸位除非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跟我差不多以外,别人还不行呢!起码牙齿、耳朵、眼睛都比不上我,为什么呢?那就是太极拳的益处。太极拳为什么有这么多益处呢?各位想一想,人身是由「气」和「血」所组成,养气则气旺,就能生血,经脉也能够畅通,这就没有病了。一切健康人的五脏一直连到头部、眼睛、耳朵、牙齿,如果气血经常灌注到各个部门去协调,那会生病,这就是太极拳特有的好处,所以我在此地讲这个题目,就是希望大家不但要自己的健康好了,还要慢慢的推达及别人的健康;不但是我们自己中国人,还要推及世界各国的人。孔子所以讲「有教无类」,所有人类的健康,我们都是一样的关心。有这么好的健身法子,我们应该把它推广开去。

  现在,我们再讲拳该怎样的练法。依兄弟经验,那根本的问题就是你们觉得时间不够,我是早上练七分钟,晚上七分钟,似乎我是很忙的样子,不然怎么没时间呢?其实不是没时间,也不是很忙,而是对有恒的观念太差了。比如说,从前把身体练好,就把拳丢下去,这是我历年来的经验,只要一天你放弃,你慢慢就放掉了。练拳一定要有恒,所以我的早晚只练七分钟,就是要把恒心拿出来,先使有恒了讲,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我用七分钟练一套拳,一百多动一套拳只用七分钟要练得很快。为的是有恒最重要。养成有恒;我有一个方法,一早起来,没有洗脸,没有吃饭,离开床就得要动,千万把这件事要控制好。如果今天很忙要出去,我早点起来,非要把这件事解决了不可。如事情的确很急,必须提早出来,而且已经起迟了,那我饭可以不吃,拳一定要先练,洗脸摸一摸就行,不必那么久,时间就不会浪费了。到了晚上看见床,就想起我非要练完拳才能睡觉,拳没有练,我绝不上床。以这个有恒的法子对付自己。人是要管的,自己管自己要严格,严格要有方法,就慢慢上来了。

  其次是不要贪多,贪多就不能深入。你要少少的,不要以为今天只练一个动作,甚至两个动作,一样要练七分钟;七分钟已经够了,不必多,「少则得,多则惑」,因为少而不多,你就可以深入,不必在形式上,在动作上荒废了许多精神同时间。要学这一点东西,就要往前往深推进去。比方说我们写字,写字只八笔,八笔就是点、横、直、勾、策、掠、啄、磔,要天天写这八笔,虽然天天写几十字或几百个字,不一定三十年五十年得好。也许那一个字写一辈子都没有写好,为什么呢?因为开头这一点就没写好,这一横就横不平;这一直就没有直正;这样子永远在一个环外盘旋,不能进来,非要这一点完全点好不可。要是这一点一百天没有点好,就点一年,就点三年,这样你以为长吗?便宜极了,各位想不到,我六岁学字,学到六十岁才觉得有一点学懂了。天天在琢磨,但是算起来只这八笔,要多少年写一笔!所以「少则得、多则惑」,老子说这句话实有哲理,是对的。你要真正了解它,这一笔老点老点,有什么意思呢?它会使你深刻研究,深刻体会,往里面深刻达到一个境界。不是普通泛泛就可以把这个地方讲明白,所以有恒了以后,不要贪多,就会有很大的成就。

  高深的哲理融合了物理

  实在讲起来,是很奇怪的一件事,你们大家打太极拳打了几十年没有用。但我这个身体,风一吹来,就几乎被吹出去了的人,练两年拳以后,很厉害的好手竟在我手上没有打赢过。五十多年来,我也在世界上跑过一圈,遇见过不少高大的西洋人,没有在我手上打赢过,我的一个学生有七尺一寸高,重四百三十多磅,竟然在我手上像小孩子弄球一样。我有多大力量呢?没有别的,就是我刚刚讲的—松。所以太极拳说难,就是难在自己挡住自己,不肯松,如果真正把这个松字能了解,那便是好极了。我有个叫龚作汉的学生,这里还有很多人认识,这孩子是有天份,练到五、六个月,就已悟到松了,连拳势也没有练好,就懂得如何松法,你说太极拳难吗?就是绝对要把松字弄清楚。无论如何,要放松。要松到什么程度呢?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所以力量再大也没有用,都空掉了,甚至你自己跌成重伤,那我打人家呢?把一个整个的人打出去好几丈外,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太极拳的一种高深理论,它有一种哲理在里头,而且是一种合乎科学的杆杠力量。不但是哲理与科学合而为一,它能将各种自然原理合并来应用。这你会觉得很难,可是只要真能松透的话,什么都拦不住你。所以练太极拳还是「松」为第一,这一点是我自己深深感受到的。

  练太极拳或其他任何拳术,不能说说讲讲,就算是高了、妙了,一定要拿事实证明,要懂学理,要应用出来,不能违背自然原理,这样才能得到太极拳的好处。我今天讲得很详细,你们可能仍觉得这一点东西,真不容易得到。比如说,学佛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话是这么讲,做起来真难。除了要少要恒的原则外,我现在再讲一个最简单而且最有效的方法,各位可以自己试验的,那就是拳势的动作情形,在我们的意念中,不在打拳,我们要比喻在水里摸鱼,也像是在陆地游泳,把空气当作水用,意到气到,时间久了,便会水到渠成。你们说太极拳那里有劲,那里能打人。抱这种观念的人很多。比方说,台风来了,什么东西都被拿起来,火车那么重也能飞起来,可见这个风的力量真是大得不得了。同样水的力量也大极了,围墙是很坚固的,水深不过是半腰,只要经过它荡两荡,墙也就倒了。

  气的伟大功能在渐进

  人体气的力量,就等於水和风的力量,所以拿水来比喻我们气的作用。很多练过太极拳的人,常常把练气的方法搞错,练气不可著相,气一练错,不但没有好处,害处很多。我现在讲这个气,只要你慢慢的积上去。不可求多,气是积力,好像一张纸一张纸叠在桌上,并不觉得,每天堆一张纸头在桌上,摸也摸不著,积上十年,你看看这叠纸有多高,一年就可观了,它是慢慢积上去的。如果你一定要多给几张,今天给你十张二十张,给完了就没有纸了,贪多就是这个样子的结果。如果少,你会永远有恒的这样堆上去。太极拳的气是积力,要你慢慢的堆上去。丹田不是积气的吗?(丹田是在肚脐下一寸三分),但千万不要太著意气沉丹田。有这个念头就坏了,立刻会出毛病。你要一起意念,它就立刻起一个反动的「意识」。况且气的力量大极了,你要陷在里头,它会生种种的毛病,那怎么办?所以讲气沉丹田不要十分注意,不要觉得使气吸到丹田,只要从思想上精神上注意到这个气在肚脐上就好了。气之所至,意之所至也。意到了,气就到,这个气的伟大,无可比拟。至於作深呼吸运动,气吸足了,肚皮很紧张,胸部闭起来,气涌到下面,上头就浮起来,那是不行的,那立刻就成了一种反动力,要随时用心得来的才是真气,要常常注意丹田,慢慢的上去,所收的成效就会很大。这个问题在美国常常有人问到,多数都已经错了,各位如对养生关心,就要注意这个丹田。所谓气宜鼓烫,这样是以我的气操纵外界的自然之气,譬如我现在用手这样一动,这个气被挤到那边也已经动了,你们看不见就是了。我这么一动,全部都动了,这叫鼓荡。自己本身没有气,怎么能把外面的气吸收进来呢?怎么能把这个气接牢呢?要自己常常注意这鼓逿的气与你的呼吸和身体是息息相相关的,於是乎你就会受到这个天地之气的好处。我们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么动啊!动啊!是气动,就是不休息不停止的跟著气走,你要是这样的运动不息,不住的气在流转,那你就得到好处,身体绝对不生疾病。

  还有各位也知道,这套拳是三十多年前我把它缩短的。从前这套拳是翻来覆去,有四翻五翻之多,譬如说单鞭,有四、五次这么转过来转过去,全套拳架有一百二十多势。当时我在南当全省国术馆馆长,要想推广太极拳这个国术馆与别的不同,它在湖南七十六县,那一县都有。共有教官四五百人,我要把这几百人在两个月时间内都训练起来,有什么办法?只好把拳势删繁就简,雷同的不要,意思相同的也不要,拳的形势从头到尾一点也没有改动,这样子费了许多时间,我就把它删减成了三十七个姿势,再翻来翻去也差不多有六七十个动作,已经比从前少了一半,於是就这么把它传开来。

  太极拳只有十三式,十三式就是八卦的四正四隅配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就是以易经五行八卦的方法配上去,这样合隆是十三式长拳,你说这十三式就算长吗?圆的就长,庄子所讲的,鱼在池塘里走,鱼行千里,还是在池塘中间,这个圆的还有穷吗?所谓长拳就是圆的,打完了再来,打一百年也没有打完,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就是不断的永远不见,这个谓之长。有许多人对这个有疑问。以为我这样做法,是把太极拳改了,不对。我这样做法,是无可奈何,是时间和各种环境的关系所促成的。实在讲起是这个拳架太长,翻来覆去不必要。十三式只十三个动作,现在三十几个动作已经不得了了。我希望不要多,只要有几个动作,自己常动,有恒就行了。太极拳分阴阳两面。太极拳绝不能离开阴阳。一切的作用都是在阴阳里头变化,阴阳里头发生,再好的功夫,再好的办法,除了阴阳的妙用之外,其余的都没有用。

  今天乱七八糟的讲我过来的经验。无是要把练太极拳的道理给各位谈谈。最后我要谈点立人之道,我近来常常和各位谈起张三丰先生,我早年看过他的全集—全集里讲他中年的时候,随便到哪里看到人,不讲拳也不讲运动,是劝人家读四书,张三丰先生专门劝人家读四书,他是道家,他也不叫人读道书。他意思就是四书有做人的道理,立脚很稳固,人能够自己站得住。孔子讲:「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要立得起来,人如果立不起来,就发生问题,就不晓得成什么东西了。四书所讲的意思和易理,甚至再高深求得仁义,这都是人人应该有的。我觉得最近我们国家同人民对於外来的新的东西喜欢得太多,总希望人家的东西都要得到。最好原子弹就拿在我手上,这有什么用呢?就是大家都能到月球去,对实际的人生也还没有多大用处呢?总之要把自己做人的道理先站住,这才是人,我希望各位同仁朋友不向外而向内,把自己的东西不要丢掉,自己的东西自己也要看一看,这是兄弟的希望。

  如果还需要具体的解释可以给我发邮件:,也可以看看我的博客,里面有更详尽的太极拳资料和视频,

每个派别的太极拳都具有养生的作用,因此不是你没学对哪家太极拳,只是你没有做到太极拳所要求的,如动作上是否正确、规范。

我感觉你是没有练对,或者没有练够时间。学习太极拳最最重要的是找到好的老师,和自己的坚持不懈,二者缺一不可。

陈氏太极拳侧重技击,观赏性比较强,年轻人比较喜欢。但一些动作难度大,年岁大的就不太适应了。相比之下,杨氏太极的养生和健身作用比较大些。 我每天上午去天坛练太极,和我们一起练的朋友有一个直肠癌做了手术,一个淂了怪病,反正通过两年淂锻炼都恢复淂非常好了。以前我没有看到,也是不相信。天坛里教太极拳的人很多,有些是有真功夫的高手,有些只是只顾敛财的骗子,要自己擦亮眼睛去寻找。

太极拳是内家拳,练的是神意气和放松的功夫。全身松透,松空才是好功夫。通则不痛,身体的的不适就自然消失了。

如果有空,可以来天坛找我们,给你介绍好的老师认识!qq: 九四零四八二零五五

虚无子养生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兼修的练拳健身运动。练拳时注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气血,以提高阴阳自和能力——即西医所说的抗病康复能力。养生太极拳以杨式大架太极拳为基础。注意关节活动、变著转势。演练时立身中正,轻灵洒脱,拳势舒展大方,动作柔顺,架势可高可低,适合各种年龄层次、不同体质状况的人锻炼。养生太极拳有六路,每路可以单练,六路可串成整套,全套109式演练一趟约需15至25分钟。

养生太极拳理精法密,练形、意、松、息、气、劲、神,由浅入深,逐阶进修,层次修炼,真修实证。按层次功阶进修,功夫深浅,各有功效。练一式得一式,练成一阶进一阶。进门学习,学一式练一式,学练结合,以练为主,以迅速显效。

}

原标题:我为什么不教老年人学习太极拳?

前两天小编和一个太极拳老师聊天,这位老师说了这样一段话:

经常有一些退了休的老年人听说我教太极拳,找到我说想学。我就告诉他们,我教的拳只适合年轻人习练,不教老年人。他们问我原因,我就直说了,这些人年轻的时候都不懂得锻炼身体,现在年老了,已经开始骨质疏松了,要是有个闪失,不小心断个胳膊断个腿的,我真的担待不起。所以40岁以上的人我一律不教。

另外一个拳友也说:“这是大实话,你要是教那些老年人,他们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的麻烦就大了,所以老年人是坚决不能教。”

太极拳原来是中国第一国术,但近年来像李德印之流,搞什么健身套路,然后被大叔大妈之流当广场舞练,导致现在习练者良莠不齐。所以,如果你是真有水平,不要去教老年人。如果你没有水平,请不要误人子弟

四十多岁的人还是可以学太极,目标低一点。健身完全可以。我学了半年的时候,颈椎疼基本消失,饭量大增,睡眠质量提高。一年多后,感冒也不用吃药,一两天就好了。要说技击这确实不行。

但是对于老人,有位教过的老师这样感悟:

我每天和老年人一起打太极拳,老年人值得尊重自己也会老,但是的确没办法教,我有体会,你和她说要如何如何,然后你教十次她依然老方一贴,很无奈的,领悟能力下降 ,动作协调能力更差。没有教过不会体会,教过有深切体会。

太极拳的技击和养生到底是什么情况?

1、太极有很多流派,都有自己家传的看家本领,可以说没有不发力不能打人的太极功夫。街上老年人练得比如杨氏,那是杨氏宗主基于保健而设计的操类,以养生为主,和真是太极是两个概念。

2、太极本身作为一种武术,基本作用首先是用于搏斗技击的。这里面有几层含义,第一要有基本功,比如通过站桩单式拉筋开跨开肩等提高力量速度韧性弹性,第二要有量,即勤学苦练大运动量,第三是技巧,是靠大量实战对练积累的。这都是靠时间长期感悟积累,同时因个人悟性也差别很大的。从这个角度看,年龄偏大者大多数不适合学习,是因为一来身体条件不具备,有些基本功已经练不出来了,二来有些晚,难出功夫。

3、太极作为内家拳,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心法拳经。之所以称为内家,就在于不仅练力、形、法,还讲求意气神相合。而且独特之处更在于发力方式不同,更注重腰脊整劲弹抖从而获得瞬间强大杀伤力,隔山打牛也许夸张些,但说白了就是劲道的穿透力和凝聚力,这是外家拳的弱项。发明太极的是武将,因此很显然太极功夫本身兼备技击和养生,并因重视神气意而使本拳的技击升华一个境界。

4、但太极显然多了一项功能,就是养生。从宽泛包容角度看,利用太极练功或养生或兼而有之都无损于发扬太极。只是练者心里有数,宣传实事求是,不枉不纵。街上流行的杨氏太极,其实就是借了杨氏太极拳形的养生操。但不能说它没有作用,对老年人活动筋骨宁神养气颇有助益。练不好的就不说了,啥东西都可以废了。另说。

最后在小编看来,太极拳有技击和养生两大功能。

中年以上的学拳,要谈技击的话的确已过黄金期,但是,如果是养生,至少必需懂技击的含义才能做到打更为准确的拳架,打准确的拳架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楼主既然自称是老师,何必如此苛刻,推广太极拳需要各阶层人士,如果能对中年以上人士也教授正规的太极拳,至少在养生方面也是一大功德。

很多人说如果养生那太极拳就不是拳了。其实这样较真就是钻牛角尖了。早期练习太极拳是为应用实战,养生为辅,可是今天, 我们不必每天打打杀杀了,反而是练习太极拳养生为主,技击实战为辅了。所以,对于今天的传承我们要一分为二来看待。

当然,太极拳需要原法原味的传承下去,这位老师说的那句“年轻时候不懂的锻炼,到老了却想多活两天了” 这其实是关键,太极拳或中国的传统武术是需要从小学习锻炼培养,而不是“老大徒伤悲”。

小编认为这才是今天我们传统武术或太极拳传承的悲哀! 该学的时候不学,到想练的时候却老矣!!!!!

}

海淀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苏州街长远天地大厦A座208室。(地铁10号线苏州街站)

朝阳大悦城天鹅湾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雅成二里22号楼212室(天鹅湾星河实验小学南侧商务特区二层)(地铁六号线青年路站)

联系方式:。(微信同号)

北京仁合太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仁合太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专业的北京太极拳培训中心,开设多个太极拳培训班,每个都有配套的太极拳教程,传授怎样学习太极拳,欢迎致电或者到馆咨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之烽火太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