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2018亚运会金牌排名从开始到现在拿了多少块金牌了?

原标题:从开始到现在,十七年ATP年终总决赛回顾

2017年,ATP年终总决赛正在伦敦O2球馆上演,按照惯例,出战总决赛的八雄会在正式开战之前,正装出席抽签仪式。今年除了费纳和西里奇三位老炮之外,奥地利新星蒂姆连续第二次入围,其余四名全是新晋小鲜肉,包括三位新科大师赛冠军兹维列夫、迪米特罗夫以及索克,当然还有今年深圳赛新科冠军戈芬。

八雄在伦敦古堡前合影留恋,为总决赛造势,上次我们回顾了WTA总决赛近几年的抽签造型,今天再来盘点一下ATP众型男的抽签造型,看看谁是你心中的最佳,谁入围次数最多,谁又已经成为了记忆的片段!

八雄:德约科维奇、穆雷、蒂姆、锦织圭、瓦林卡、拉奥尼奇、孟菲尔斯以及西里奇。费纳集体缺席,而蒂姆和孟菲尔斯这一老一少都是首次入围。最终,穆雷在决赛击败德约科维奇,首次捧杯的同时,也把年终世界第一收入囊中。

八雄:费德勒、穆雷、德约科维奇、纳达尔、费雷尔、锦织圭、伯蒂奇、瓦林卡。这一年的抽签仪式被安排在著名的伦敦大桥前进行。最终,德约2:0击败费德勒碰杯。另外,澳洲野兔休伊特在这里正式告别职业网坛。

八雄:费德勒、德约科维奇、穆雷、锦织圭、西里奇、拉奥尼奇、伯蒂奇、瓦林卡。半决赛费德勒苦战击败瓦林卡后,在决赛前宣布退赛,从而保送德约获得总决赛三连冠。

八雄:德约科维奇、费德勒、纳达尔、瓦林卡、费雷尔、加斯奎特、伯蒂奇、德尔波特罗。德约科维奇直落两盘击败纳达尔,卫冕总决赛冠军。落败的西班牙人再次与总决赛冠军擦肩而过。

八雄:费德勒、德约科维奇、穆雷、德尔波特罗、特松加、蒂普塞勒维奇、伯蒂奇、费雷尔。决赛德约让费德勒三连冠之梦破灭,第二次捧起冠军即奖杯。

八雄:费德勒、德约科维奇、穆雷、纳达尔、伯蒂奇、费雷尔、特松加、费什。决赛费天王击败特松加,第六次问鼎,成为历史第一人。这也是费什唯一一次入围总决赛。

八雄:索德林、费雷尔、德约科维奇、纳达尔、罗迪克、伯蒂奇、费德勒、穆雷。决赛费德勒击败纳达尔成为历史上继桑普拉斯和伦德尔后,第三个五夺总决赛冠军的球员。另外,这也是美国大炮罗迪克最后一次出现在总决赛的阵容中。

八雄:纳达尔、费德勒、德约科维奇、穆雷、达维登科、沃达斯科、德尔波特罗、索德林。年终总决赛从上海移至伦敦举办,并将大师杯更名为年终总决赛。俄罗斯劳模达维登科直落两盘击败美网冠军德尔波特罗,首次捧起总决赛冠军奖杯。

八雄:达维登科、西蒙、穆雷、德约科维奇、费德勒、特松加、德尔波特罗。这是总决赛最后一次在上海举办,名字为上海大师杯,决赛上德约科维奇击败达维登科,首捧大师杯冠军。

八雄:达维登科、德约科维奇、费德勒、费雷尔、加斯奎特、冈萨雷斯、纳达尔、罗迪克。决赛费德勒击败黑马费雷尔问鼎。

八雄:费德勒、纳达尔、布雷克、柳比西奇、罗迪克、达维登科、罗布雷多、纳尔班迪安。决赛中费德勒直落三盘击败布雷克问鼎。

八雄:费德勒、纳尔班迪安、纳达尔、柳比西奇、达维登科、科里亚、阿加西、高迪奥。纳尔班迪安决赛苦战五盘逆转费德勒首捧大师杯冠军奖杯。

八雄:萨芬、罗迪克、费德勒、科里亚、安西奇、纳尔班迪安、费雷罗、休伊特。决赛费德勒轻取休伊特,成功卫冕。

八雄:罗迪克、科里亚、 舒特勒 、莫亚、费雷罗、 费德勒、 阿加西、 纳尔班迪安、菲利普西斯(替补)。决赛费德勒击败阿加西,首次夺得大师杯冠军。

八雄:莫亚、休伊特、科斯塔、萨芬、费德勒、费雷罗、诺瓦克、阿加西、托-约翰森(替补),这一年大师杯首次来到上海,决赛休伊特击败费雷罗卫冕大师杯冠军。

八雄:休伊特、格罗斯让、阿加西和拉夫特、卡费尔尼科夫、费雷罗、伊万尼塞维奇和库尔滕。年代久远,现在刚看球的朋友可能对这一届的阵容不太熟悉。决赛休伊特击败格罗斯让,首捧大师杯冠军的同时,也将年终世界第一收入囊中。

}

原标题:短视频下个爆发点,为什么是Vlog?

【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1月19日报道 (文/胡磊)

2018年从朋友圈里各式“回忆杀”开始,那些有心的app记得你深夜循环的歌、爱逛的街、回家的路……然而光影流转,你用什么记录那些时光里的声音、笑容、光影的变化?和同学一起漫步操场的时光、和爱人一起踏雪的时光、和父母一起旅行的时光……当定格的照片和文字无法满足更多维的需要,或许我们正在期待一种新的记录方式。

“你尝试过用视频记录下和一个城市的告别吗?”

当即将离开生活了7年的城市,你会选择用什么方式和它告别。小影vlogger陈康纳在他的#21天告别温哥华#挑战中,用短视频记录下了他在温哥华最后的21天,同时也带领手机屏幕这端的我们一起重走了他的城市生活轨迹。这是在2018年1月14号小影“V光计划”发布会上被讲述的一个故事,而这种记录方式有一个专属的名字—Vlog。

Blog,是指记录性和人格化较强的视频,侧重于记录,不需要太多表演的成分,可以理解为一种视频日志。2012年起源于YouTube的vlog诞生原因事实上是美妆博主詹姆的一次“偷懒”。苦于每天重复回答问题,詹姆索性录了一支碎碎念式的Q&A视频,没想到意外爆火,自此Vlog开始在社交网络蔓延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极具辨识度的视频类型。Youtube订阅量1500w之多的超级网红Zoella正是通过她的vlog频道完成了爆炸式的人气增长。

这种类“真人秀”的视频经由5年的发展,已经从2013年youtube每天区区200余条的上传暴涨至2017年的每小时2000余条。如今Vlogger甚至已作为美国青少年最想成为的职业而存在。

放眼国内,从2011年开始,智能手机的诞生伴随4G的兴起,互联网的发展裹挟着短视频的普及,8090后唱罢9500后登场,粗放的UGC亦或是趋于同质化的PGC都已经不能满足于这代互联网公民的对生活感、人格化、高质量内容的需求。短视频的下一个阶段,什么内容形式能在这场认知战中获得青睐?答案也许是vlog。

从短视频熔炉中被锻造出的vlog

从2011年秒拍、快手诞生,短视频登台互联网大舞台到2016年Papi酱用首支广告2200万元天价将这个行业推向癫狂,短视频成为了近几年的超级网红。风起多年,源头何在?

2007年,移动智能手机的出现宣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变革了视频的长度也唤醒了用户的需求。一部智能手机就解决了在PC端看视频的痛点,便捷、碎片化的观看方式被快速接受。

于是,2011年移动端视频应用秒拍、快手等出现,初步拉开了短视频时代的巨幕。然而,彼时移动互联网大潮初起,用户习惯未养成、社交平台未成型,同时受制于带宽、网速等硬件条件不足,用户对短视频没有太大感知也没有使用场景,行业尚不成气候。

时间推进到2013年,资本进入迅速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崛起。蛰伏两年之久的一下科技完成新浪领投、红点和晨兴资本跟投的2500万美元B轮融资,带领秒拍通过老东家微博的扶持以及明星策略迅速将用户量推向千万级。

随之诸雄争霸的局面正式拉开,腾讯推出与之抗衡主打PGC内容的“微视”、社交媒体模式的“美拍”、以剪辑工具撬开海内外市场的“小影”以及从GIF工具转型深耕草根文化的UGC社区“快手”。一时间,战火蔓延,逐鹿群雄。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3月“微视”遭到腾讯战略放弃,随之迅速陨落。至此,秒拍美拍占领社交媒体,快手占领社区,小影占领工具,三方割据局面形成。

而数年的行业发展影响到的正是中国第一代移动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对短视频的认知、了解、需求被全面的激发了出来。行业之初诞生的较为粗放的UGC已经无法满足这代人对内容更高阶的需求,垂直化、精细化的PGC内容开始走向百花争艳。

2016年-2017年众多短视频创作者涌入行业,美妆、时尚、知识技能、旅行等垂直细分领域都出现了大量优质内容。诸多MCN在资本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用工业化垂直领域精致的PGC内容调试着大众的审美口味,短视频从工具时代正式走向了内容消费时代,行业迎来了真正的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第一批95后刚满20岁,成为了内容消费的主体,正处少年时代的他们正是见证短视频升级发展的一群人,而内容形式的变迁同样脱离不了95、00后的烙印。无论从个性化的精神需求、极富人格的社交表达还是对信任关系的追求,不可否认的是,95、00后对短视频的偏好正悄然发生着改变,而这种趋势正是“人格化”。

极致人格化短视频形式的代表“Vlog“由此从Youtube走入了国人的视线。不难发现,在我们手机常用app中,无论是社交媒体如微博、二次元社区如B站还是短视频社区如小影,都已经能看到大量Vlog内容。而更为直观的则是指数,从2016年底开始一直到今天,关键词”vlog“带来的百度搜索数据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从开始到现在,这中间只不过一年有余。

这种以第一人称视角为主线,个人色彩浓重的生活记录满足了95、00后们几乎所有对内容的需求。对观看者来说,曾经栏目化内容中的“演”变成了vlog中的“TA本人“,真实、简单、轻松。观众仿佛可以和视频的创作者感同身受,体验一种微妙的”陪伴感“,这样的互动是更深层次的,这样的连接是更富黏性的。

而对vlogger而言,举起手机就开拍,用小影之类的剪辑工具就能轻松完成制作,在真实之余又可以保留一定艺术性、私密性。不同于直播的无死角观摩,vlog之美就在于经过包装的”适度真实“,而这也恰恰符合新生代们在社交原则上的”松圈主义“——热爱圈子,保持自我。

Vlog崛起触发生活记录方式变革

从前慢、车马很慢、书信也很慢,人们记录生活的方式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移动互联网的兴盛除了推动我们生出更高级的内容消费需求,也将记录与分享变成了每一位普通人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

从空间日志到豆瓣广播,从朋友圈九宫格到全民直播,想法很多,生活很美,每个时代我们都在寻找更完整的记录方式。而当移动设备迅速迭代升级、4G发展5G将至,短视频这一集图像、文字、音乐于一体的高级表达方式开始被千千万万普通人所接受并运用,而落到记录生活这件事上,Vlog无疑是未来最好的方式。

(日本PPAP原创者市野莉佳、市野莉子于1月小影发布会用vlog记录)

看起来一切都顺理成章,然而不可逃避的问题依然存在:舶来品永远更适应其原生的土壤。不同的技术与文化决定了在不同社会土壤下的Vlog受众、形态都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背后是全人类普世、共通的心理诉求。

如何将西方10-20分钟沉浸式的 #我的一天# vlog中国化,使其更符合国人碎片化内容消费习惯,同时在记录时能更易上手,更具可看性成为了行业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

2017年末,以移动端视频剪辑为大众熟悉的短视频社区“小影”用 #挑战21天vlog# 活动拉开了这场vlog本土化战役的序幕。以vlog为内容参与标准,连续21天为参赛门槛,这场顺应年末”回顾“、“挑战“两大关键词的活动相较一般社区活动可谓颇有难度。

然而正是这次以一般互联网活动标准衡量必然冷清的活动,却意外地吸引了大量参与者,这其中众多中国vlogger先驱者的引导和感染功不可没,包括文章开头讲述#21天告别温哥华#故事的记录者陈康纳。#21天给5只流浪猫做绝育#、#21天教会父母10个app#、#21天寻找消失的北京#等等温暖、正能量、有看点、有坚持的短视频日志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式vlog的一种可能性。

出海5年,小影如今要让Vlog生根国内

站在vlog萌芽之时便敢做行业的推动者,除了看到了“大势所趋“,也许了解完小影背后的履历,我们就能知晓它的底气何来。

作为最早的一批中国互联网出海企业代表,小影2014年就顺应海外短视频社交的发展需求踏出国门。“在我们海外的扩展中,遇到最大的困难便是本地化。”小影创始人兼CEO韩晟在1月小影品牌升级发布会上说道。文化的壁垒、政策的异同,都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重重阻碍。

2014年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全面支持短视频,这给了初出海的小影(Vivavideo)一波绝好的红利。倚靠行业领先的视频剪辑技术和本地化的精耕细作,再加上巴西世界杯的推动,小影在2015年底全球用户就已达成一亿。

天时地利都站在了小影的身边,剩下的开拓就要靠人为。通过两年时间的全球化布局,截止2017年小影已覆盖全球近200个国家,总用户量达到5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据猎豹大数据2017年调查显示,小影以/archives/40537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亚运会金牌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