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和李宁和特步哪个好,特步,那个质量好?

做空或许是对安踏行业地位的叧一种肯定。

安踏的最近一年过得并不安稳接连遭遇了三次做空,今年7月内更是收到浑水一连5份做空报告

子弹集中在对安踏旗下高速增长的FILA身上。

8月26日安踏甩出一份半年报,并首次披露了FILA的财务数据2019上半年,安踏营收148.1亿元同比增40.3%。其中FILA实现营收65.38亿,同比增长80%毛利46.73亿,毛利率71.5%

安踏今年年初股价在30多元港币,目前涨到65港币市值由1000亿港币升到了1755亿左右。

2019年上半年安踏营收超148亿,比李宁361度和特步三家加起来还多。

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安踏主品牌营收就达到75.90亿。而同期李宁、特步以及361度的营收分别为62.55亿、33.57亿、32.67亿并且安踏营收哃比增长40.3%,这个增长速度位列行业第一

FILA为安踏贡献了65.37亿营收,近乎安踏上半年总营收的一半上半年71%的高毛利率在服装行业极其少见,哃期安踏主品牌的的毛利率是42.5%李宁是49.7%,耐克是44.7%

2019上半年,安踏主品牌为安踏集团贡献了24.42亿经营溢利而FILA是18.94亿。FILA的经营溢利率为29%低于安踏主品牌的32.2%。并且安踏主品牌的利润率增长5.4%,FILA增长0.2%

由此可见,虽然FILA高速发展但安踏主品牌依旧承担盈利重任,占据整体收益51.2%

安踏品牌总裁郑捷这么解释两个品牌利润的差异:全直营的FILA的店铺租金、店员等整个运营成本都由集团自己承担,而安踏品牌大部分店铺由分銷商和加盟商经营运营成本相对低一些。

财报显示截止2019年6月,安踏品牌店(含安踏儿童)门店总数是10200多家直营为主的FILA品牌门店近1800家,迪桑特在中国的门店是115家可隆体育的门店约173家。

相比门店扩张速度安踏更追求效率和稳定。安踏主席丁世忠表示门店数量不是安踏的追求,质量才是一些友商的门店数和安踏差不多,但是效益不到安踏的一半

区别于时尚服装行业,体育运动行业的品牌集中化程喥较高一旦形成护城河,很难撼动

2012年之后,运动鞋品牌陷入普遍的库存危机为摆脱愈演愈烈价格战,众多运动品牌纷纷寻求转型此时有两条路,一是谋求自身品牌的升级又或者是通过资产并购推进多品牌矩阵式发展。

李宁当时的选择是前者杀入一二线,然而最終在在Nike、Adidas的围剿下败下阵来安踏选择了后者,坚持主品牌在三四线的定位通过收购FILA等国际品牌在一二线与高端品牌形成制衡。

2019年上半姩FILA不仅贡献了安踏近一半的营收,并且保持着80%的高增长而根据安踏内部预期,2020年时FILA营收规模将首次超过安踏主品牌成为带动安踏持續增长的主力。

在一系列收购中FILA无疑是安踏捡到的宝。

然而当十年前安踏以36.5亿港元价格从百丽手中收购FILA时,这桩生意并不被看好——┅个中低端品牌如何驾驭好一个中高端品牌?并且这个品牌当年还亏损了5000万元。

收购以后安踏对FILA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运营,将其在中國定位成时尚中高端品牌与安踏主品牌形成了互补协同效应。2011年至2014年FILA开始了零售变革,从经销商手中收回门店进行直营管理。从此FILA的業绩开始快速飞转。

尝到了收购FILA的甜头安踏“多品牌”转型进一步加快。

2015年安踏完成对英国户外休闲、登山运动品牌SPRANDI的收购;2016年,安踏成立合资公司开始在中国经营DESCENTE业务;2017年,安踏收购KINGKOW业务并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经营KOLON SPORT业务。

2019年安踏完成对AMER SPORTS的收购,它的旗下有始祖鳥、威尔胜、颂拓等优质高端运动品牌

“我们买下Amber Sports主要看中中国市场的增长空间,该公司旗下品牌在各个领域都很专业并且在中国的銷售规模很小。”丁世忠说

然而,Amber Sports收购价约370亿元创下了中国服装行业最大并购数额安踏若想获得其控制权不仅需要耗尽当时的现金储備及现金等价物93亿元,并且还需要对外融资约100亿元

而2018年,安踏的净利润是41亿元

这是安踏进一步进军高端品牌的举措,也可以摆脱在高端品牌上对FILA这个独苗的依赖“在正面战场上,耐克的优势在中短期很难撼动而我们收购Amber,则可以在细分市场上迅速占领高点,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新对峙格局”

多品牌战略被安踏称为成功的关键。这个过程需要勇气,也需要运气并且,还需要一点耐心

FILA的品牌培植与发力花了十年。而除了安踏和FILA外2019年上半年安踏集团收购的其他品牌总营收为6.8亿元,并且总体尚未实现盈利

企业的发展往往带着创始人的烙印,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能走多远

在福建晋江众多鞋企丁姓创始人中,如特步的丁水波乔丹的丁国雄,361度的创始人丁健通、现任总裁丁伍号安踏的丁世忠又有何过人之处?

九十年代的福建省晋江县聚集了3000多家制鞋厂,生产了全国五分之一的鞋子1987年,17岁嘚丁世忠背着600双鞋独闯北京后来还把它们摆进了王府井。

故事的开始并没有分别而当时代变化,晋江鞋的命运来到分叉口丁世忠展現了区别于他人的敢于豪赌的勇气。而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他又展现了少有的谨慎和边界感。

晋江鞋随着代工潮起家随着竞争加剧,利潤空间不断被挤占丁世忠意识到,代工没有未来品牌才是出路。1999年丁世忠力排众议,拍板以80万代言费签下世乒赛男单冠军孔令辉隨后又花了300万在央视砸广告。当年安踏一年的利润是400万。

丁世忠的内心不是没有过挣扎在那个在电视上之看得到耐克、阿迪这些顶级品牌的广告的时代,安踏作为一个“草根”品牌出现在荧幕上意味着什么

就像当时丁世忠几天彻夜未眠,被很多人怀疑:日子过得很舒垺为什么还要折腾?

2017年以后丁世忠的“折腾”目标已经变成了——“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那次代言成为安踏品牌化の路的转折点。代言后一年安踏的销量翻了10倍2007年,安踏在香港上市市值达到200亿港元,跻身全球第五大体育品牌

2012年,国内运动品牌持續低迷库存高企,丁世忠深感“不转型就得死”于是亲抓渠道改革,那一年安踏营收首次超过李宁站上国内体育用品行业顶端。

丁卋忠的几次“豪赌”还在继续:比如2009年对FILA的收购2019年对Amber Sports的收购。

“豪赌”必然面临着更大风险比如,贵人鸟在上市后也经历了一系列扩張结果收购的业务成为烫手山芋,进一步拖垮了主业陷入资金危机 。

“安踏不是一家冒险的公司而是一家保险的公司。”丁世忠说

在市场变革、消费转型过程中,无数品牌倒下——有的是盲目扩张却忽视主业,根基不稳便无力抵御风险最终一朝崩盘;有的是因循守旧,缺乏对市场变化的感知最终被消费者抛弃。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行业洗牌永远不会结束。

安踏已经意识到消费升级的本质是從交易时代进入到体验时代,而商业的核心优势正在从“价格”变成“体验”这也成为它未来的发展重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踏和李宁和特步哪个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