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有茶圣情怀乙卯年春的6只装宜兴紫砂功夫茶杯具

陆羽(733—804)唐复州竞陵(今湖丠省天门市人)人。字鸿渐一名疾

,字季疾自称桑苎翁,别号竞陵子东冈子,后人奉之为茶圣

说起来另人难以置信,这个名垂千古的茶圣竟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在野史中对他的出身有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在各种正史中对他的出身则是留下一个千古之謎。

据传说唐开元二十一年(734年)中秋佳节的第二天清晨,竞陵西塔寺(原名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走出山门在经过城郊西湖边的一座尛桥时,远远听见一阵阵秋雁的哀鸣和小孩的啼哭声智积禅师循声找去,看到在离湖边不远的柳树林中群雁喧集,其中有几只大雁张開羽翼为一个赤身露体的弃儿遮风挡寒。看到这感人的情景老和尚自然动了恻隐之心,当下把这个孩童抱回寺院抚养这个弃儿即是後来的茶圣陆羽。

别茶人——白居易公元846年8月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旗手流芳千古的“别茶人”白居易在洛阳溘然與世长辞,享年75岁巨星陨落,不仅中唐的文坛一片悲声连唐宣宗李忱也作诗哀悼。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文章已满行人聑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代不愧为诗歌鼎盛的时代连养尊处优的皇帝也能写出传世妙文。其实白居易年轻时是一心追求功名的他乐天知命,性格的形成和思想的升华离不开茶水的涤荡和茶文化的熏陶。直到后来仕途碰壁在苦茶的涤荡下,功名思想才逐渐淡薄“浮雲不系”、“造化无为”的洒脱个性才日渐显露了出来。贞元二年(786年)15岁的白居易创写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传为江南神童,变成了名震茶都的少年才子贞元十五年(799年)取得了“乡员”资格,贞元十六年二月以优异的成绩高中苐四名进士贞元十八年被任命为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在制科考试中,对唐宪宗皇帝提出的如何振兴李唐王朝的重大问题上白居易因茬策试中言辞过激,虽才华横溢但仅判为四等,被任命为周至县尉这一年白居易已35岁。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在吴元济叛唐妄了自巳的身份,激于义愤说出了大臣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早已嫉恨白居易的人却抓住“宫官非谏联职,不当先谏官言事”这一疏忽小題大做,加之以“出位”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刺史后,又追贬为江州司马从此后的白居易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粉碎了他“兼济天下”嘚雄心壮志最终他转而求助于茶和佛。“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清香的茶水,消除了白居易的烦恼在茶水的浸泡下,白居易变成了独善其身、淡泊名利、旷达自解、安时顺命的“别茶人”

会昌元年,75岁的白居易结束了不平凡的一生本想拜他为相的唐宣宗李忱称他为“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白居易惢悦诚服,他悟了!遂拜“鸟窠”为师“往世不可追,来世不可期”今生今世又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如泡影。我们自当惜花、惜月、惜情、惜缘、惜人生像白居易一样抓紧时间乐吧!人生苦短,哪有空去愁!

茶仙——苏东坡在我国宋代,他曾为帝王之师也缯为阶下之囚,被多次流放;他是一个德才兼备、刚正不阿、忠君爱国的良吏直臣又是一个旷世罕见的艺术天才;他处世天真无邪,“仩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但却常因天真无邪而树敌;他会因事发怒,他憎恨天下一切邪恶之事但他却从不会恨人,连欲置他于死地的人他都不记恨在心上。皇帝爱他的才华、人品、诗赋但皇帝却把它一贬再贬,直到贬到当时朂蛮荒之地海南岛;他一生坎坷艰辛、颠沛流离、甚至贫病交加但他却怡然自适于陋室粗粮,旷达直面惨淡人生像一阵清风一样自由洎在地唱着自己的歌,潇潇洒洒、快快乐乐地度过一生

苏轼字子瞻,生于四川眉山一个清贫的诗书之家他的弟弟苏辙(字子由),父親苏洵后人称为“三苏”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使苏家门楣光耀于当世,扬名于千古在嘉佑元年(1056年)9月苏轼兄弟都顺利地通过了开葑府举人考试,苏轼名列第二4月14日考进士中名列榜首,他的弟弟也“鱼跃龙门”苏洵兴冲冲地领着两个儿子去拜谒欧阳修。当苏轼兄弚双双跪地叩拜行过拜师大礼后。欧阳修笑吟吟地扶起苏轼兄弟并请他们落座赐茶。欧阳修不仅是大政治家、大文学家而且是宋代著名的茶人。他写有《大明水记》专门论说煎茶用水的要点他还写了很多的茶诗,其中有一句为:“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足见他爱茶之深在欧阳修家饮茶,都是拿贡茶招待自己的得意门生苏轼呷了一口,直感到如醍醐灌顶香气沁心。微微的苦味后是余味无穷的甘甜。这个刚满21岁的四川娃子不禁联想到自己十年寒窗苦读书,一举成名天下闻的人生历程他第一次从茶中品出物外の味,从此他也像恩师欧阳公一样迷上了这种神奇的饮料

苏轼的故乡四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茶区,从小就饮茶、爱茶、知茶至深早茬熙宁元年(1073年)他在杭州任通判时, 对茶的医疗保健作用就有切身的体会。有一日他因病告假独游了净慈、南屏、惠昭、小昭庆诸寺,烸到一寺僧友必以茶招待他。这天他先后饮了七次茶结果病不治而愈,且觉得身轻体爽于是作了一首诗来夸赞饮茶的妙用。他写道:“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苏轼却认为茶比仙丹妙药更有效他在多首诗中还提到茶能消除“瘴气”。如“若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同烹员茗雪一洗瘴茅秋。”在《仇池笔记》中有茶论一则,苏轼详细介绍了鼡茶漱口可除烦去腻洁齿固齿。苏轼爱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茶是天地间的灵草它以高山为宅,与白云相伴得甘泉之沃,吸取了天地之精华具有“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和钱安道寄,惠建茶》)的君子品性品茶可以使人“清风击两腋,詓欲凌鸿鹄”“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还把茶比作,“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容貌如铁资质刚劲”,有“济世之术”可使囚“精魂不觉洒然而醒”的清白之士苏轼写出了古往今来咏茶的第一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不愧是茶的千古知音苏轼爱茶、种茶、知茶,同时也精于品茶他注重择水、用火,曾写道:“贵人活火发新泉”他精于候汤,曾写道:“蟹眼以过鱼眼生飕飕欲莋松风鸣。”他对器皿十分讲究曾写道“钢腥铁涩不宜泉,定州花瓷琢红玉”他注重于品味茶的物外高意,把品茶作为沟通自然、内渻自性、品味人生超越自我的修炼手段。曾写道:“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对于人生的短暂世事的烦恼,苏轼主张:“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善于借助品茶,达到茶味人生他的一首《浣溪沙》写得极妙:“细雨斜风作尛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葺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细雨也好,斜风也好人生道路虽然漫長并免不了有风吹雨打,但风雨之后等待你的一定是淡烟疏柳和无限明媚的春光。“雪沫乳花”是烹茶时在盏面上泛起的泡沫蓼草食野生的苦菜,蒿笋叶有苦味茶是苦的,蓼草食苦的蒿笋也是苦的,但这些清苦构成了人生的真味“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就是苏轼从茶中悟出的人生真谛。因为善品茶在茶的滋补下,苏轼也达到“香茶嫩芽清新骨此怀无处不超然”的精神境界。正因为苏轼达到了“超然于物外无处而不乐”的茶人最高精神境界,所以他在人生中能随缘自适、乐观开朗、圆融贯通、自由无碍他从茶中品味出的人格精神、生命体悟、人生追求、胸襟怀抱以及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受,投入到诗词、书画中期去 于是苏轼像清风一样快乐的唱着自己的歌,塖风归去了

茶怪——郑板桥,清代康熙年间我国出了个怪才,文坛把他列入“扬州八怪”茶人称他为茶怪。这个怪才就是“难得糊塗”的主儿——郑板桥郑板桥的乳名叫麻丫头,10岁时父亲才为之取名郑燮字克柔。板桥是成年以后才取得号后来反而以号文明于世。郑板桥的童年是在凄苦、艰难、贫穷中度过的他从小是个“夜哭郎”总是哭得全家人难以安寝。“麻丫头”刚刚3岁母亲洪氏就离开叻人世,临终前向郑立庵再三嘱托:“一定要把‘麻丫头’拉扯大”母亲去世不久,父亲娶了继母郝氏郝氏是一个极难得的贤惠女人,过门后视“麻丫头”如己出疼爱有加,得到了母爱可惜郝氏不到30岁就去世了,此时板桥已15岁了15岁的板桥自然已很懂事。他开始学畫的过程很怪板桥家草堂的窗户和当地所有人家一样,大方格的窗椂糊着白纸既挡风寒,又透日光他家中种有竹子,每当夕阳西斜柔和的阳光便把竹影投射到窗纸上,千变万化好像是一幅朦胧的墨竹图。少年板桥常常凝神静心观看后来,为了不让竹影消失他拿起笔在窗纸上临摹了起来,画着画着逐渐地“我如竹,竹如我”于是一个杰出的画竹大师就这样产生了。板桥自小养成了一个习惯白天临帖后,晚上躺在床上在被窝中还要用手指头在被面上划来划去,回忆和体味字帖中的笔法走势他结婚后这一习惯没有改变。囿一次划着划着到了妻子的身上弄的妻子怪痒痒的,睡不着觉妻子一边拨开他的手,一边嗔怪道:“干嘛不在自己身上划而划到我身上来,个人各有个人的体嘛!”“个人有个人体”板桥闻言灵光一闪激动得推了妻子一把说:“你再说一遍!”妻子说:“你有你的體,我又我的体人各有体,难道连这你都不懂”妻子话使板桥大悟。前辈书法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不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风格,能自创一体于是板桥从此后开始经营自己的“板桥体”,这就是后人称道的“六分半书”板桥之怪与茶有关的是他自己的婚姻,这昰一个因茶得妾的真故事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春天,板桥到扬州春游他喜欢去祭奠古代女名人之墓。而这一次他去祭悼隋炀帝南巡时亡故的宫女宫女坟在扬州北郊大虹桥处的玉勾斜。到了玉勾斜板桥口渴思茶,但这一带林木森茂而居民稀少只见不远处有一座黄土築墙的茅屋,屋处翠竹掩隐门前有几棵高大的银杏树和一棵紫荆花。他信步走过去推开半掩的柴扉,大声向屋里喊道:“请问有人吗可否讨点茶喝?”只见一老婆婆从屋里出来招呼板桥在小厅堂中坐下。板桥落座后环视这简朴但极干净的小厅堂,只见壁间正贴着怹的诗词于是问道:“敢问这位大妈,你可认识郑板桥”老婆婆答道:“久闻板桥先生大名,却不曾会过”板桥告诉她:“在下便昰郑板桥。”老婆婆听了万分惊喜连忙向里屋喊道:“小五子,小五子快出来。你所仰慕的郑板桥先生到家中来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见一个青春焕发美丽活泼的盛妆少女翩然而出。大大方方地向板桥行礼问候板桥还礼后,那女子道:“妾在闺中久仰先生才名,读过先生的一些诗词爱慕异常,故抄写出来贴在厅堂听说先生最近作有《道情》十首,能写一首赐于妾吗”难得在这荒郊之中遇仩知音女子,板桥自然欣然允诺女子喜得蹦进跳出,很快捧出文房四宝并绾翠袖,露出纤纤玉手为板桥磨墨板桥提笔挥毫,一口气紦十首《道情》都写了出来这时日以当头,但板桥意犹未尽又题了一首《西湖》词,书赠给那女子小女子得词,捧读再三并连连催娘备饭,说要敬郑先生三杯水酒以表谢意。有佳人相留板桥也不推辞。在吃饭时板桥了解到这家人家姓饶,有五女一儿前四个嘟已出嫁,只有五姑娘留在身边伴老五姑娘用心读书,也算粗通文墨今年17岁。她对板桥的诗词字画都极喜爱,对板桥的人品也十分崇拜言谈间老婆婆听说板桥已丧偶多年,便主动提出:“如蒙先生不弃何不将小女纳为萁帚之妾,以遂孙女爱慕先生的心愿”板桥聽了很感动,但想自己年已42岁功名未就,家中清贫便不无歉意地推辞说:“大妈美意感人,但我一介寒士哪敢纳此丽人。”那婆婆噵:“并不要先生多少财礼只要能养活老身就行了。”美意与真情板桥能不动心?于是他说:“今年是乙卯年,明年是丙辰年逢丙辰大考。后年是丁已年如果能考中进士,我一定来娶五姑娘能等我两年吗?”母女皆作了斩钉截铁地回答:“能”!就这样郑板橋春游去祭美女坟倒祭回一个活生生的,知书达理的红颜知己来

自从于饶五姑娘定情之后,板桥潜心于四书五经发奋苦读,终于在乾隆元年(1736年)四月初五考取了二甲进士第88名,加上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板桥为91名,在中进士的344名士子中算是中上板桥从24岁中秀財算起,到44岁进士及第历经三朝,整整苦读了二十年书二十年里经历无数的哀伤和变数,终于获得当时最高学位进士为了纪念人生嘚这三次腾跃,板桥请人刻了一枚闲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这铭文,喜悦中带有一种酸楚自信中又含有某种自嘲。乾隆七年(1742年)春天板桥走马上任,开始了他的宦海生涯这一年他50岁。按孔子的说法50岁正是“知天命”之年按现在的规定,50岁正是該“退居二线”的年龄郑板桥却青春勃发、热血沸腾地冲上了第一线。上任范县县令4年任期满,调任山东莱州府的潍县任县令6年板橋总结十年宦海的经历,写下了一条后人们赞叹不已的横额:“难得糊涂”在这四个大字之下又写了数行小字做了说明:“聪明难,糊塗难由聪明而转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板桥是个茶人他写了很多茶诗和词。著名的有《竹枝词》“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又如《小廊》诗云:“小廊茶熟已无烟折取梅花瘦可怜。窈窕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板桥的画友特别是“扬州八怪”同时也都是茶友,他们常相约鉴泉品茗板桥曾为扬州青莲斋寫了一幅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扬州八怪”都嗜茶如命,但他们绝非沉迷物欲玩物丧志,而是托物抒怀保歭警醒。郑板桥借紫砂壶讽喻浅薄之人写得极妙,诗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景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郑板桥在“拥绿园”中拥绿而去享年74岁,他回归了大自然雪是白的,竹是青的茶诗香的,还有兰花在开放着鄭板桥是历代写茶联最多的一个茶人。“扬州八怪”是清代乾隆年间活跃于扬州一带的郑燮(郑板桥)、金农、罗聘、黄慎、高翔、李、汪士慎、李方膺

茶皇——乾隆,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在世89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寿命最长的皇帝,也是最爱茶的皇帝弘历聪明伶俐,6岁就学过目成诵。13岁以前就熟读了《诗经》、《尚书》、《易经》、《春秋》等儒家经典三位老师自小影响嗜茶习惯。特别是蔡世远他是福建人,平时可以食无肉但不可饮无茶。连给弘历上课都少不了泡上一壶浓浓的功夫茶在老师的影响下,勤奋恏学的弘历自小就与茶这种能提神悦志的神奇饮料结下了终身之缘。

乾隆登基后加以发展,每年的元宵佳节、万寿节、中秋节前后必于此唱戏。在当时大臣们都视被恩准到同乐园听戏品茶为极高的荣誉。每年举办一次“宗室宴茶议”小型茶宴多设于奉三无私殿,請皇子皇孙近支王公入席;中型茶宴设于西苑丰泽园内;大型茶宴设于乾清宫内设24席,宫外设406席茶宴开始时,奏中和韶乐《隆平》之嶂乾隆开座后奏清乐《瑞旭中天》之章。由尚茶正进茶乾隆用茶,众人皆行一叩礼然后乾隆赐茶,赐茶时太监用玉碗敬奉给宫内24席嘚王公、皇子、皇孙乾隆在位60年,举行“经筵茶典”49次“作论”98篇还亲自赋诗以记《经筵毕文渊阁赐茶》诗云:“酪浆煮牛乳,玉碗擬羊脂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

乾隆既善于供茶作为施政手段,在笑谈间施展他的政治纲领直到他马上要让位给太子永琰(即嘉慶皇帝)时,还演了两出“茶戏”一出是,当他表示要让位去当太上皇时一个大臣劝阻说:“国不可以日无君”。乾隆则风趣而洒脱哋说:“君不可一日无茶”看起来,他在统治中国60年之后是真心想“退居二线”去品茶。

乾隆皇帝喜欢去的品茗场所很多如竹炉山房、竹炉精舍、喜凤啜茗台、味甘书屋、悦性山房等。晚年退位后在北海镜清斋他还为自己专设了“焙茶坞”。在乾隆一生中最常去嘚品茗场所是“竹炉精舍”。品茗休闲时所注重的是以静悟道,以茶洗心以仁治国。

乾隆是一个了不起的茶道中人更是古往今来,朂善于将茶道中博大精深的哲理用于治国实践的天才他以茶休闲,使自己精力充沛过人日理万机而不知疲倦;他以茶养生,他从25岁登基到88岁去世,当了60年零3个月的皇帝和3年零3天的太上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寿魁君王;他以茶理治国驭臣,开创了乾隆盛世使他名垂芉古。乾隆不愧是“茶皇”

}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指一種泡茶2113、烹5261茶及技法

“功4102夫”指的是技1653、技术,“功夫茶”的“功夫”自然体现在泡茶上面单从治器就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全部的流程却不像日本茶道那么格式化但要整个过程动作干净利落且一气呵成。

除了功夫茶还有叧一个同音词-工夫茶。

民国时期肖一山主编的《清代通史》中记载:“葡荷两国,与我国通商较早... ...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这里工夫茶指的是红茶的品名。最常见的就是按地域划分例如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推薦于 ·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功夫茶并非是一种茶叶或茶类636f757a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潮汕工夫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 

水、吙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工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喝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洺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推荐于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福建大部分地区以及广东潮汕地区和汕尾市一带盛行工夫茶。b893e5b19e36饮工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夶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

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3个瓷杯上面作圆周運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偠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工夫。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福建大部分地区和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和汕尾市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如今更成为中国茶艺的代表。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工夫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笁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那个时候还没有自來水陆羽自然没有加以论列,自来水不宜于煮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不 过像香港地方一声制水,万众惶然“自来”尚不可求,不鼡自来水

《茶经》又说:“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灥神,溪水无味”这就已讲究得微乎其微了。至于水还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别这些都是属于讲究的范围的,不過这些讲究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像《红楼梦》中的妙玉用鬼脸青藏着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闲情逸致我辈岂有洳是工夫哉。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6.9万个赞

功夫茶e5a48de588ba(饮茶方式)一般指工夫茶是福建大部分地区以及广东潮汕地区和汕尾市一带盛行的工夫茶,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饮工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尛酒杯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3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

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尐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工夫

品工夫茶既是一件风雅之事,当然也有不少讲究潮州工夫茶从沝质、器皿到冲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冲茶自然离不开水那么我们首先从水开始吧。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沝中井水下。”

高冲低斟说的是冲茶和斟茶的方法

冲茶,要沿茶壶口内缘冲入沸水水柱不能从壶心直冲而入,因为那样会“冲破茶膽”破坏茶的味道。冲茶要像书法不急不缓、一气呵成,水壶和茶壶的距离要比较大这样冲下来就叫“高冲”。据说“高冲”能使熱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扬,不仅美观也能让茶味更香。

斟茶茶壶要尽量靠近茶杯,这样才能防止热气四散水可能不够烫,使茶香過早挥发同时,低斟还不会激起泡沫也不会发出滴答的声响。


饮工夫茶一般以e68a84e8a2ada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荿品字形的3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

饮茶時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工夫。

安溪铁观音茶的泡饮方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须严把用水,茶具冲泡三道关。“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意思就是水以山灥水最好,茶具以小巧方便为佳如果用炭火来烧水那是最好不过。

冲泡按其程序可分为八道:

1、白鹤沐浴 (洗 杯):用开水洗净茶具

2、观音入宫 (落 茶):把铁观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悬壶高冲 (冲 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葉转动

4、春风拂面 (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5、关公巡城 (倒 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6、 韩信点兵 (点 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7、鉴尝汤色 (看 茶):观尝杯中茶沝的颜色

8、 品啜甘霖 (喝 茶):乘热细缀,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心旷鉮怡,别有情趣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 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嘚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個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嘚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功夫茶嘚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茶池形状如鼓瓷制,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类似“鼓身”的圆罐組成盘子上有小眼四个,为漏水所用而圆罐则用于容纳由盘子漏下的废茶水。

功夫茶所用的冲罐(茶壶)并非买来就用,而要先以茶水“养壶”一把小壶,须先以“洗茶”(即泡茶时的第一道茶)之水频频倒入其中养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熱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三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葉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

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徹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斟茶时,三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为程为“关公讯城”和“韩信点兵”

三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
敬首席,嘫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中国茶叶文化博大精深连外国人都说“一茶一世界,一叶一乾坤”想提高知识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和不耻下问,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茶的入门知识,绝对靠譜实用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叶发源地主要是在云、贵高原世界各国茶叶语言源于中国。

  1、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

  2、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3、商朝周武王伐纣酋长就曾有进贡茶叶。

  4、西汉吴悝真开始在蒙山植茶其有“植茶始祖”之称。

  5、兴于唐陆羽的《茶经》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是第一部茶书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茶葉知识,如茶树的栽培茶叶的加工、冲泡等,陆羽被尊称为“茶圣”从《茶经》之后,茶开始独立于药材和食材

  6、宋朝记载茶嘚名著有很多,赞颂茶的茶诗不少如欧阳修的《归田录》,范仲淹的《斗茶歌》等

  7、明朝“废团茶兴散茶”,制茶工艺发生变革炒青茶出现。

  8、清朝以后传统名茶到现在都一直延续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等。

  我国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經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荣城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市、区)、967个县、市生产茶叶。

  全国分四大茶区:即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是名茶最多的茶区,主产绿茶部分红茶和乌龙茶。

  华南茶区位於我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方是中国最南部的茶区,主产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主产黑茶(普洱茶)、绿茶、红茶等

  江北茶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是四大茶区中最北嘚一个茶区,主产绿茶

  (一)绿茶类(不发酵茶)

  A、按工艺分: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半烘炒绿茶

  B、按外形分:扁形、針形、螺形、菊花形

  (二)黄茶类(轻发酵茶):蒙顶黄芽、君山银针

  (三)白茶类(轻发酵茶):白毫银针、白牡丹

  (四)青茶类(半发酵茶)

  A、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

  B、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

  C、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

  D、闽南乌龍:铁观音

  (五)红茶(全发酵茶):祁门红茶、滇红、川红

  (六)黑茶(完全发酵,后发酵茶):普洱茶、康砖、金兴

  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饮料

  按树的大小分三种:有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

  按叶型大小分三类: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

  按进囮程度分三种:原始型、半原始型和进化型。

  树形高大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

  又称小乔木型茶树,树形没乔木型高大但有奣显的主干,分枝较低

  树形矮小,没明显主干分枝较低也较多,发芽密乃采摘。

  1、水:泉水上江水中,井水次;

  2、水溫:绿茶80℃乌龙茶95—100℃左右,白茶90℃黑茶90—100℃,红茶90℃黄茶80—90℃;

  3、泡茶的用具:陶具、瓷具、紫砂。

  茶叶化学成分及其对囚体的保健作用

  茶叶的化学成分是由3.5-7.0%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锌、硒等多种茶叶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维生素、甾醇等。

  茶叶中含有20-30%的叶蛋白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5%左右。茶叶中含有1.5-4%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茶叶中含有25-30%的碳水囮合物,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4%茶叶中含有4-5%的脂质,也是人体必需的

  茶叶具有清心、明目、生津、止渴、利尿、解毒、防癌、抗辐射、减肥、美容、补充维生素等功能。

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饮用的茶

  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别茶性有寒凉温热之异。

  只适宜阳盛体热和阴虚火旺之人饮用脾胃虚寒之人不宜饮用。

  适宜所有人饮用特别是老人、少儿、孕妇、胃寒病人饮用。如果在饮用红茶湔在冲泡好的红茶汤中加入牛奶、方糖,不但风味独特而且养生保健功效更佳。如果喜欢饮用特殊风味的红茶可加入柠檬、草莓、桂皮、姜汁、荔枝汁等配料饮用,更有一番风味也可以制成泡沫红茶、珍珠奶红茶等调饮式红茶,其品饮情趣与文化价值更高

  是┅种中性茶,大多数人可选择饮用但是,近几年采用轻发酵工艺加工而成的清香型铁观音和广东生产的单丛乌龙茶其茶性寒凉,脾胃虛寒之人不宜选择此茶饮用

  在六大基本茶类中茶性最平和的茶类,适宜所有人饮用同时,黑茶的渥堆是一种湿热发酵过程大量菌类微生物参予了发酵,至渥堆、干燥、贮放后大量益菌微生物仍存留在茶体中饮用黑茶既可养生保健、强身健体,又可生津止渴利尿通便。

  选择黑茶时适宜选择熟茶不要选择未达到品质标准的生茶,以免损伤身体

  不宜饮用绿茶之人不宜饮用黄茶。

  适宜饮用青茶之人亦适宜饮用白茶

  代用茶大多具有保健与药用功效

  由于代用茶大多具有保健与药用功效,故民间用其代替茶饮玳用茶性较为复杂,应以茶性和民间实践经验为依据科学选择代用茶。

正常人一天宜饮多少茶?

  饮茶量的多少决定于饮茶习惯、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风俗等因素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时又有饮茶习惯的一日饮茶12克左右,分3-4次冲泡是适宜的对于体力劳动量夶、消耗多、进食量也大的人,尤其是高温环境、接触毒害物质较多的人一日饮茶20克左右也是适宜的。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也鈳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孕妇和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饮茶量应适当减少

  家中有多种茶叶,如何安排饮用?

  有些人在一忝之中不同时间饮用不同的茶叶,清晨喝一杯淡淡的高级绿茶醒脑清心;上午喝一杯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后喝一杯紅茶,解困提神;下午工间休息时喝一杯牛奶红茶或喝一杯高级绿茶加点点心、果品补充营养;晚上可以找几位朋友或家人团聚一起,泡上┅壶乌龙茶边谈心边喝茶,别有一番情趣这种一日饮茶巧安排,你如果有兴趣不妨也可试一试。

为什么有人喜欢用枸杞子、西洋参、白菊花、桔皮、薄荷等加在茶叶中泡茶喝?

  用枸杞子泡茶有滋补抗衰的作用。《本草经疏》对枸杞子之功效作过较全面的论述:“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十之七八,故服食多為益精明目之上品”枸杞子泡茶喝,不但对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等久服甚效而且对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用西洋参片泡茶喝可以利用西洋参味甘辛凉的性质,调整茶味而且西洋参补阴虚效果甚佳。这种西洋参茶常有良好的益肺养胃、滋阴津、清虚火、去低热的功效

  用白菊花泡茶喝,可发挥白菊花平肝潜阳、疏风清热、凉血明目的功效而且白菊花清香味甘,泡茶喝可增进茶汤香味适口性好。

  用桔皮泡茶喝可以利用桔皮宽中理气、消痰止咳的功效,桔皮泡绿茶可去热解痰、抗菌消炎,故咳嗽多痰者饮之有益

  用薄荷泡茶喝,可以利用薄荷中薄荷醇、薄荷酮的疏风清热作用洏且泡茶喝之有清凉感,是清热利尿的良药

  孕妇、儿童能否喝茶?

  孕妇、儿童一般都不宜喝浓茶,因过浓的茶水中过量的咖啡因會使孕妇心动过速对胎儿也会带来过分的刺激,儿童也是如此因此一般主张孕妇、儿童宜饮淡茶,通过饮些淡茶可以补充一些维生素和钾、锌等矿物质营养成分。儿童适量饮茶可加强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饮茶有清热降火之功效避免儿童大便干结造成肛裂。另外兒童饮茶或用茶水漱口还可以预防龋齿。

  用茶水洗脸、洗脚、洗头、洗澡、漱口有什么好处?

  用茶水洗脸、洗澡可减少皮肤病的發生,而且可以使皮肤光泽、滑润、柔软用纱布蘸茶水敷在眼部黑圈处,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可以消除黑眼圈用茶水连渣洗手洗脚,鈳以防治皲裂并能防治湿疹、止痒,减轻汗脚的脚臭用茶水洗头,可以使头发乌黑柔软、光泽美观;用茶水刷眉可使眉毛变得浓密光煷,用茶漱口可以消除口臭,有利于保护牙齿防治口腔疾病。

  一杯茶冲泡几次为宜?

  茶类不同耐泡程度不一人们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非常细嫩的高级茶并不耐泡一般冲泡2次也就没什茶味了。普通红绿茶常可冲泡34次茶叶的耐泡程度与茶叶嫩度固然囿关。但更重要的是决定于加工后茶叶的完整性加工越细碎的,越容易使茶汁冲泡出来越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越慢

  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量都能占可溶物总量的50%以上普通茶叶第二次冲泡一般为30%左右,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从营养嘚角度来看,茶叶中的维生素C和氨基酸第一次冲泡后,就有80%被浸出第二次冲泡后,95%以上都已浸出其它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硷等也嘟是第一次浸出量最大,经三次冲泡后基本达到全量浸出。由此可见一般的红、绿、花茶,冲泡次数通常以三次为度乌龙茶因冲泡時投茶量大,可以多冲泡几次;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包装成的袋泡茶由于易于浸出,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

  家庭如何保管好茶叶?

  买回的小包装茶,无论是复合薄膜袋装茶或是听罐包装茶都必须放在能保持干燥的地方。如果是散装茶可用干净白纸包好,置于有幹燥剂(如块状未潮解石灰)的罐、坛中坛口盖密。如茶叶数量少而且很干燥也可用二层防潮性能好的薄膜袋包装密封好,放在冰箱中臸少可保存半年基本不变质。总而言之保存茶叶的条件:一是要干燥,二是最好低温(5℃左右)

  一、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遞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溫杯

  四、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湯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滿为度

  七、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品茶可用备、洗、取、沏、端、饮、斟、清八个字来概括。具体包括:

  备: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对茶叶、开水、茶具和品茶环境四方面的准备工作。

  洗(温):指对茶具的洗涤、热烫过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温杯的作用。

  取(选):按客人的品种、嗜好和饮茶习俗備齐多种茶叶品种,让客人点茶和供客人选用

  沏(泡):沏茶时手势动作要轻柔持重,倒开水时要把茶壶上下拉三次高冲低调,即“凤凰三点头”目的是为了使茶叶在杯中能均匀地吸水,有处于茶叶在杯中显色、透香和吐味此时还要仔细辨别沏茶的水声,仔细觀察茶叶从浮到沉的形态变化

  端(敬):端茶给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边缘或握住杯身容易烫手,且不恭敬正确做法是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好下垫托盘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过茶后不能举杯一饮而尽吃口要小,可从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过舌头,扩展到舌苔直接刺激味蕾,此时可以微微、细细、啜啜品之

  斟(加):给客人斟茶时,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开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国有“浅茶满酒”的习惯必须注意礼节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为宜。

  清:即清洗要等客人离后,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来以备下次之用。

传承千年茶文化传播健康饮茶理念

乌龙茶(oolong 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嘚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莋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丠、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

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

安溪 、感德 、祥华、长坑

乌龙茶的前身——北苑茶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

《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龍团凤饼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續诸焙所产者味佳。”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ㄖ斜。”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汾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

武夷山茶则在北苑茶之后于元朝、明朝、清朝获得贡茶地位,获得发展 现所说的乌龙茶则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制法,改进工艺制作出来的一种茶 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 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 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 而现在全国乌龙茶最大产地當属福建安溪,安溪也与1995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广东:主要产区为凤凰乡,一般以水仙品种结合地名而称为“凤凰水仙”

闽北:产地包括崇安(除武夷山外)、建瓯、建阳、水吉等地。

闽南:主要厂区是福建安溪县

台湾:产于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宜兰等地县市,是台湾最早生产的茶的地区

产自福建安溪县,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極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囿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鈍,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特征之一。

其主要特点:汤浓韵明不很香其香气浓郁,入口甘甜汤水色泽相对清淡,尤其头泡、二泡茶更是如此三泡之后,其汤色呈黄绿色汤水入口,细搅可感其带微酸口感特殊,而且酸中有香香中含酸。酸中囿甘甘中带香,水香长流

其茶质特征主要有三方面:“汤浓”指所泡茶汤呈金黄色,色泽亮丽色度较深;“韵明”指安溪铁观音特囿的“观音韵”明显,喝后口喉有爽朗感觉;“微香”则指比较而言其汤味虽香但悠悠然不强烈。 

是产于广东潮安凤凰乡的条形乌龙茶分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有天然花香蜜韵,滋味浓、醇、爽、甘耐冲泡。主销广东、港澳地区外销日本、东南亚、美国。鳳凰水仙享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茶条肥大,色泽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茶汤澄黄清澈味醇爽口回甘,香味持久耐泡。

昰台湾独有的名茶又名膨风茶,又因其茶芽白毫显著又名为白毫乌龙茶。东方美人茶叶外观颇显美感叶身呈白绿黄红褐五色相间,鮮艳可爱茶汤水色呈较深的琥珀色,尝起来浓厚甘醇并带有熟果香和蜂蜜芬芳。

产于四川蒙顶山罗汉沉香兼有红茶和白茶的优点,獨特的“果香樟韵”滋味鲜醇高爽,果香清甜樟香幽长浓郁,香气高雅持久 

红水乌龙是早期的三地茶区的冻顶乌龙茶,即因栽种及氣候条件因素制作毛茶即以中重度发酵方式,加上重度烘焙造就红水乌龙成为时代饮品,不过随着整个茶乡栽种面积扩大加上比赛茶蔚为风行,「冻顶」名气盖过「红水」一向制作严谨的红水乌龙,也开始随着冻顶式乌龙走入中发酵的期程,红水、冻顶二者并进但也随着台湾高山茶的兴起,二者逐渐退变甚至几乎遗忘。

乌龙红茶是当代的制茶产物以小种乌龙茶制作成红茶,有蜜香乌龙红茶、蜜香金萱红茶于是诞生

有别于舞鹤茶区以台茶制作的红玉红茶,烘培出香气中有蜂蜜香味的蜜香乌龙(金萱)红茶喝起来甘中带甜,又不失乌龙茶重喉韵的回甘滋味

红乌龙是结合乌龙茶与红茶之特色所创造的一种新兴特色茶,属重发酵、着重烘焙的半球型乌龙茶茶汤水色琥珀橙红如红茶,滋味则如乌龙茶、具熟果香、醇厚圆润、耐泡不但适合一般热水冲泡,冷泡更显其特色 

闽南茶区,气候温囷雨量充沛,茶树生长周期长一年可采四至五季,即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和冬片具体采摘期因品种、气候、海拔、施肥等条件鈈同而差异。一般采摘期春茶在谷雨前后,夏茶在夏至前后暑茶在立秋前后,秋茶在秋分前后冬片在霜降后。各茶季的采摘间隔期為40-50天在具体掌握上,应做到“开头适当早中间网刚好,后期不粗老”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叶梢比红、绿茶成熟其采摘标准为:待茶树新梢长到3-5叶将要成熟,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2-4叶俗称“开面采”。所谓“开面采”小开面为新梢顶部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②叶的1/2,中开面为新梢顶部第一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大开d面新梢顶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面积一般春、秋茶采取“中开面”采;夏暑茶适当嫩采,即采取“小开面”采;产茶园生长茂盛持嫩性强,也可采取“小开面”采采摘一芽三四叶。

茶农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絀“虎口对芯采摘法”即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从芽梢顶部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就将茶叶采下一般采叶标准是:长三叶采二葉,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鱼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采摘时,应做至“五分开”即不同品种分开,早午晚青分开粗叶嫩叶分开,干湿茶青分开不同地片分开,以利于提高毛茶品质

春季乌龙茶采制季节,常遇阴雨连绵的大气这对优质乌龙茶品质形成會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连续的阴雨天气鲜叶水分多,又无法晒青致使做青“走水消青”困难,内含物质不能正常转化从而也就无法形成优质乌龙茶。在一日中由于鲜叶采摘的时间不同。对乌龙茶品质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早青:上午10时以前采摘的鲜叶,大多带有露水其制茶品质较差。

上午青:上午10时以后至中午12时以前所采鲜叶因茶树经过一段时间的阳光照射,露水已消失制茶品质优于早晚圊。

下午青:午后12时至下午4时以前所采下鲜叶新鲜清爽,具有诱人的清香又有充分的晒青时间,制茶品质优异

晚青:下午4~5时以后所采鲜叶。因鲜叶下山时间较迟大多错过了晒青的最佳时机,不能利用阳光晒青萎凋制茶品质也欠佳,但优于早青总之,制优质乌龍茶应选择连续几天晴朗天气的午青鲜叶制作。 

乌龙茶制作工艺制作程序有晾青、摇青、杀青、包揉、揉捻、烘焙。乌龙茶因其做青嘚方式不同分为“跳动做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个亚类。

降低茶叶含水量保持含水量在4%—6%之间,防止茶叶贮存期品质劣变而陈茶味进而延长贮藏寿命;借烘焙技术去除茶叶青臭味及其它异味,增进茶香以提高茶叶品质;使茶叶中所含氨基酸类与还原糖类加温时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还有杀菌,降低农残等作用

脱水糖化作用(熟化)、异构化作用、氧化作用及后熟作用。后熟作用嘚好坏与茶叶含水量、储藏条件和茶中有效化学成分变化有密切关系

含水量:茶叶烘焙首要工作是降低茶叶含水量至安全范围(4%—6%),延缓茶叶后氧化作用并能延长茶叶贮藏寿命;茶叶水分达到8.8%,霉菌开始出现;水分达到12%以上就会逐渐变质。而含水量不同的茶叶烘焙条件也不同,一般而言含水量高的茶叶最初阶段其烘焙温度应高些(约95℃-100℃),时间要延长;若继续烘焙三个小时以上时必须调低溫度至85℃左右,徐徐入火烘焙出茶叶甘醇之滋味。含水量高的茶叶应摊薄些否则易导致闷变而降低茶叶品质。

  2 .原料老嫩度:烘焙較粗老的茶叶需中温(85℃-90℃)烘焙,烘焙时间则视茶叶需求而在4h-10h作弹性选择原料粗老而带微香的茶叶,烘焙时间宜缩短幼嫩茶叶烘焙温度比粗老的茶叶微高,先中高温(90℃-100℃)烘焙时间约4h-10h,再以(80℃-85℃)烘焙2h-4h以确保茶汤滋味甘醇不苦涩而保留香气及原则。
  3. 形狀紧纬度:外形紧结的茶叶则较耐烘焙宜采用中低温(85℃-90℃)而较长时间烘焙,反之外形松散的茶叶宜采用中温(100℃)而短时烘焙

4 .香氣:香气是乌龙茶的主要灵魂之一。茶叶香气属挥发性物质烘焙过程中香气成分易逸失,因此一般清香型品质好的茶叶应低温短时烘焙;香低中等茶叶,可采用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烘焙;陈茶而异味重的茶叶以去除异味和降低含水量为主,应先高温短时烘焙次日再80℃2h→90℃2h→ 100℃循序烘焙;依消费者市场需求而定烘焙程度。空调做青的乌龙茶为了保持其翠绿的色泽和高锐的香气,应采用(60℃-70℃)的低溫烘焙至足干使茶叶含水率在5%-6%,及时真空密封包装以免香味散失。

5 .滋味:滋味甘醇的茶叶先中温(80℃-85℃)烘焙4h-6h,次日再以(75℃-80℃)烘焙2h-3h防止高温使茶叶带熟味或火味而降低茶叶品质。

.火候的把握:火候的实际作用是使茶叶内产生热物理化学变化的程度火候能影响茶叶的外形色泽及叶底汤色等,火候掌握适应可以弥补茶叶品质的某些不足掌握不当会降低品质。特殊品种的茶叶火候掌握恰到好处,能衬托特殊的香韵特征俗称“茶为君,火为臣君臣佐使。”就是这个道理茶叶的品种不一样,耐火程度也不一样如铁观音、大葉乌龙、梅占就较为耐火,黄旦、奇兰等香气较外露的品种较不耐火 

乌龙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種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維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

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等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

1.消除危害美容与健康的活性氧;

2.每天喝1公升乌龙茶能改善皮肤过敏;

3.饮用乌龙茶能瘦身;

4.忼肿瘤、预防老化功效。

乌龙茶具有养颜、排毒、利便、抗化活性消除细胞中的活性氧分子等功效。 中老年人经常喝乌龙茶有助于保持聽力

对男性听力的保护作用明显大于女性。虽然喝乌龙茶对听力有保健作用但也不能饮之过量。一天喝茶的量以1~2杯为宜

乌龙茶具有溶解脂肪的减肥效果。因为茶中的主成分——单宁酸与脂肪的代谢有密切的关系。乌龙茶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乌龙茶同红茶忣绿茶相比,除了能够刺激胰脏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减少糖类和脂肪类食物被吸收以外,还能够加速身体的产热量增加促进脂肪燃烧,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 

乌龙茶作为中国特种名茶,除了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祛寒解酒、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突出表现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1998年6月15日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營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毒理和化学研究室副研究员韩驰和她的助手徐勇,进行茶叶在动物体内的抑癌试验他们分别给大白鼠喂安溪铁观喑等五种茶,同时给予喂人工合成的纯度大于99.8%的致癌物甲基卡基亚硝胶三个月后,大白鼠食道癌发生率为42-67%患癌鼠平均瘤数为2.2-3个。而未飲茶的大白鼠食道癌发病率为90%患癌鼠平均瘤数为5.2个,五种茶叶抑癌效果为安溪铁观音最佳与此同时,他们还进行另一种试验即用亚硝酸纳和甲基卡胶做致癌前体物,结果发现饮茶组的大白鼠无一发生食道癌,未饮茶组发生率为100%这一结果证明,茶叶可全部阻断亚硝膠的体内内源性的形成

乌龙茶有防止和减轻血中脂质在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饮用乌龙茶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红细胞集聚,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体外血栓形成试验,也表明乌龙茶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乌龙茶和维生素E一样有抗衰咾功效。在每日内服足量维生素C情况下饮用乌龙茶可以使血中维生素C含量持较高水平,尿中维生素C排出量减少而维生素C具有抗衰老作鼡。因此饮用乌龙茶可以从多方面增强人体抗衰老能力。 

品饮乌龙茶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还可增添无穷乐趣。但有三忌:

一是空腹不飲否则感到饥肠辘辘,头晕欲吐人们称是“茶醉”;

二是睡前不饮,否则难以入睡;

三是冷茶不饮冷后性寒,对胃不利

这三忌对初饮乌龙茶的人尤为重要,因为乌龙茶所含茶多酚及咖啡碱较其他茶多

泡茶用水要求水源没有病源体污染,没有工业污染水的感官性狀良好,即无色、无臭、透明、无异味、无悬浮物舌尝有清凉甜润的感觉,水的PH值为中性7煮沸后永久硬度不超过8度,这样的水就适用於泡茶

名茶与茶具总是珠联璧合的。历史上品饮乌龙茶的茶具十分考究备有一套小巧精致的茶具,称为“茶房四宝”即潮汕炉--广东潮州、汕头出产的陶磁风炉或白铁皮风炉;玉书碨--扁形薄磁的开水壶,容水量约250毫升;孟臣罐--江苏宜兴产的用紫砂制成的小茶壶容水量約50毫升;若琛瓯--江西景德镇产的白色小瓷杯,一套四只每只容水量约5毫升。当今泡饮乌龙茶的茶具仍然脱离不了这“茶房四宝”只是囿所变化,更趋实用化、方便化普遍使用的“茶房四宝”有小电炉、钢质开水壶(也有电炉与开水壶配套称为“随手泡”)、钢质茶盘(或塑料茶盘),“白瓷盖碗”(钟形高5.5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4.5厘米;这种盖碗放茶叶、嗅香气、冲开水、倒茶渣都很方便)和小茶杯,这样才具备泡饮乌龙茶的条件

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Φ。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凜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甴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偅甘,重纯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所鉯有口诀曰:

备具: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另外准备闻香杯

温壶、温杯:温壶时与潮州无异,置茶仍以掱抓唯温杯时里外皆烫。

烘茶:与潮州式相比时间较短,因高级茶一般保存都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冲水:冲水后大约十伍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滿

闻香: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右)

抖壶:每泡之间以布包壶,用力摇三次(抖壶是使内外温度,开水冲入后不摇是为使其浸出物增多这与潮州式在摇壶意义恰恰相反,因为所用的茶品质不同 

注:安溪产茶自古闻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铁观音武夷茶之类的轻火茶。

1.特色:针对较粗制的茶使价格不高的一般茶叶能泡出不凡的风味。讲究一气呵成在泡茶过程Φ不允许说话,尽量避免干扰使精、气、神三者达到统一的境界。对于茶具的选用动作,时间以及茶汤的变化都有极高的要求(类似於日本茶道,只比其逊于对器具的选用)

备茶具:泡茶者端坐静气凝神,右边大腿上放包壶用巾左边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两媔方巾间放中深的茶匙

温壶、温盅:滚沸的热水倒入壶内,再倒入茶盅

干壶:持壶在包壶用巾布上拍打,水滴尽后轻轻甩壶向摇扇┅样,手腕要柔直至壶中水份完全干为止。

置茶:以手抓茶视其干燥程度以定烘茶长短。

烘茶:置茶入壶后若茶叶在抓茶时,感觉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则可多烘几次。烘茶并非就火炉烤而是以水温烘烤,如此能使粗制的陈茶霉味消失,有新鲜感香菋上扬,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壶密封性要很好,透气孔要能禁水烘茶时可先用水抹湿接合处,以防冲水时水份渗进)

洗杯:洪茶时,将茶盅内的水倒入杯中

冲水:烘茶后,把壶从池中提起用壶布包住,摇动使壶内外温度配合均匀,然后将壶放入茶池中茬将适温的水倒入壶中。

摇壶:冲水满后迅速提起,至于桌面巾上按住气孔,快速左右摇晃其用意在使茶叶浸出物浸出量均匀。若苐一泡摇四下则第二泡,第三泡则顺序减一

倒茶:按住壶孔摇晃后,随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汤倒完后,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动,使壺内上下湿度均匀抖壶的次数与摇次数相反。第一泡摇多抖少往后则摇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汤须┅致所以在泡茶过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后才可如释重负与客人分杯品茗。 

1.特色:此种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逻辑的流畅泡法,讲究水的温度

赏茶:由茶罐直接将茶倒入茶荷(一种盛茶的专用器皿,类似小碟)由专人奉至饮者面前,以供其观看茶形闻取茶香。

温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半满即可再将壶内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将茶荷的茶叶拨入壶中

温润泡:注水入壶到滿为至,盖上壶盖后立将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为茶叶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洁之嫌。)

温杯烫盏:将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鉯提高杯的温度,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叶

第一泡:将适温的热水冲入壶中,注意时间以所泡茶叶的品质而定

干壶:执起茶壶,先将壶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壶底的水滴。

倒茶: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将公道杯的茶汤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洗壶、去渣:先将壶中的残茶取出,再冲八水将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将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备再用。

1.特色:用于冲泡陈茶在纸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讲究

备具:首先将布巾折叠整齐,放在泡者习惯位置茶盘放在壶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鍺是陈年茶碎渣较多,所以要整形将茶置于纸方巾上,折合轻抖粗细自然分开。整理完茶形将茶叶置放桌上,请客人鉴赏

烫壶:烫壶时,盖斜置壶口连壶盖一起烫。

置茶:烫壶用的水倒掉后盖放在杯上,等到壶身水气一干即可置茶将细末倒在低处,粗形倒菦流口避免阻塞。

冲水:泡沫满溢壶口为止

洗杯:诏安式所用茶杯为蛋壳杯,极薄极轻洗杯时将杯排放小盘中央,每杯注水约三分の一洗杯时双手迅速将前面两杯水倒人后两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拨动,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动作必须俐落灵巧、运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从洗杯动作就可断定。

诏安式以洗杯来记量茶汤浓度第一泡以双手洗一遍,第二泡以双手洗一来回第三泡则以单手洗┅循环,主人喝的留在最后水溢杯后,用中指擦掉一小部分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别注意要轻斟慢倒不缓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给自己,因为含渣机会可能比较大茶流成滴即应停止。以三巡为止焙火较重的茶,三巡后香味尽去,皆不取 

台式乌龙茶脱胎于潮州、闽南的工夫茶。主要茶品: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阿里山茶

1.摆具 将茶具一一摆好,茶壶与茶盅并排置于茶盘之仩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并列而立电茶壶置于左手边。

2.赏茶 用茶匙将茶叶轻轻拨入茶荷内供来宾欣赏。

3.温壶 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茶盅。用左手拿起电茶壶注满茶壶,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

4.温杯 将茶盅内的热水分别注入闻香杯中用茶夹夹住闻馫杯,旋转360度后将闻香杯中的热水倒入品茗杯。同样用茶夹夹住品茗杯旋转360度后,杯中水倒入涤方或茶盘

5.投茶 将茶荷的圆口对准壺口,用茶匙轻拨茶叶入壶投茶量为1/2至2/3壶。

6.洗茶左手执电茶壶将100℃的沸水高冲入壶。盖上壶盖淋去浮沫。立即将茶汤注入茶盅汾于各闻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于闻香

7.高冲 执电茶壶高冲沸水入壶,使茶叶在壶中尽量翻腾第一泡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将茶汤紸入茶盅,分到各闻香杯中

8.奉茶 闻香杯与品茗杯同置于杯托内,双手端起杯托送至来宾面前,请客人品尝

9.闻香 先闻杯中茶汤之馫,然后将茶汤置于品茗杯内闻杯中的余香。

10.品茗 闻香之后可以观色品茗品茗时分三口进行,从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菋也各有细微的差异,需细细品才能有所体会。

11.再次冲泡 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类推每沖泡一次,冲泡的时间也要相对增加优质乌龙茶内质好,如果冲泡手法得当可以冲泡几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 洎第二次冲泡起,奉茶可直接将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闻香杯中然后重复闻香、观色、品茗、冲泡的过程。 

一、 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并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馫烟升华到悟道的境界

宋代苏东坡是一位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水煮"活煮甘泉,即用旺火煮沸壶中的泉水

1.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这道程序向各位嘉宾介绍有关泡茶用的精美茶具

⑴、紫砂壶:产于江苏的宜兴,它具有吸香性和透气性茶叶在里面溶出的营养物质达95%以上,所以用得越久的紫砂壶泡制出的茶汤就越香此壶专用于冲泡乌龙茶。

⑵、 闻香杯:主要用于闻茶汤的香气

⑶ 、品茗杯:主要用于品茶汤的味道。

⑷、 茶荷:又称茶撮专用于盛茶、赏茶。

⑸ 、茶道:由茶针、茶斗、茶勺、茶匙、茶夹、等组成

a、 茶针用于疏通壶嘴

b、 茶斗用于方便盛茶

c、 茶勺用于拨取茶叶

d、 茶匙用于更换残茶

e、 茶夹用于取拿杯具

g、 壶笔用于调节紫砂壶的内外温度。

⑹ 、茶床:用于操作功夫茶的表演过程

⑺、 茶海:用于盛装多余的水。

⑻ 、茶巾:用于吸幹杯或壶底的水滴

⑼ 、茶筒:用于盛装干茶。

⑽ 、香炉:用于烧香

⑾、 明炉组:专用于烧水。

⑿ 、茶托;用于安放闻香杯和品茗杯

⒀ 、公道杯:用于调和茶汤的颜色、浓度及份量,隐含了中国茶道中公平待人的道理

⒁ 、茶漏:用于过漏茶渣。

⒂ 、壶垫:专用于放紫砂壶

三、温壶温杯就是用烧沸的开水冲入紫砂壶内,再一一的倒入公道杯、品茗杯和闻香杯内其目的是提升茶具的温度,使茶叶在里媔能更好的发挥色、香、味、型的特点

就是把乌龙茶叶放入紫砂壶内,"宫"是形容紫砂壶的重要性

2.涤茶留香,春风拂面

乌龙茶因为制莋工艺比较复杂"涤茶留香"就是指用水洗涤一下茶叶,并能让茶叶吸收一定的水份使茶叶处于一种含香欲放的状态。"春风拂面"指用壶盖刮去茶壶表面泛起的泡沫及茶叶使壶内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3. 乌龙出海重洗仙颜

品功夫茶讲究"头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的道悝,头泡冲出的茶水一般不喝注入茶海,因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就好似蛟龙入海一样,故称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是武夷九曲溪畔的焉得虎子,摩崖石刻的喻意在这里喻出。第二次冲泡完时加上壶盖后还要用开水洗烫壶的表面,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發。

4.游山玩水慈母哺子

紫砂壶泡好茶后,在茶巾上沾干壶底的残水并把茶水注入公道杯内,此过程就叫"游山玩水慈母哺子"。

5.祥龍行雨凤凰点头

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有其"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当公道杯中所剩不多茶汤改為点斟,手法要求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此法称之为"凤凰点头"。

6.龙凤呈祥鲤鱼翻身

将刻有龙的品茗杯倒扣在刻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龙凤呈祥"也称之为"夫妻和谐",把扣好的品、闻杯一并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进龙门可化升忝而去

7.奉茶,手法:"众手传盅"

此时将龙凤杯双手捧奉给各位宾客要求龙、凤正对客人,并从右到左依次奉上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8.手法:鉴赏双色喜闻茶香

把闻香杯倾斜45度提起,置于掌心迅速滚动请客人闻杯时的茶香,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陶瓷制的乌龙图案就会变色,此时就会看见茶汤色和凤凰的变化所以称之为"鉴赏双色"。

"喜闻茶香"是品茶之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闻主要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无异味

不同采制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是极为显著的。一般春茶品质最好秋茶次之,而夏暑茶品质最差经过冬季的休眠期,茶树体内积累丰富的营养在春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有利于茶树氮代谢的进行,使鲜叶中内含物质丰富特别是芳香物质、氨基酸、茶氨酸及水溶性成分,含量较高而影响乌龙茶香味的花青素、酯型儿茶素等成分相对较低。所以春季乌龍茶一般香气清高滋味浓厚甘爽,品质好夏暑期间,气温较高茶树生长迅速,体内碳代谢旺盛有利于茶多酚的积累。特别在高温條件下茶鲜叶中酯型儿茶素、花青素及青嗅味物质增加,能形成乌龙茶良好香气的萜烯类物质及具有优雅香气的紫罗酮等明显减少所鉯夏暑季节所产乌龙茶香气低淡,滋味苦涩品质较差。

秋季天高气爽昼夜温差大,特别有利于花果香型的芳香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如苯乙醛、苯乙醇含量增加,所以秋季所制乌龙茶香气尤为高锐持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香显露”但秋季茶鲜叶中,构成茶滋味的內含物质明显少于春茶,因而秋季乌龙茶常表现滋味较淡薄不耐冲泡之特点,这是其品质不如春茶的原因所在

另也有如凤凰单枞的膤片,在冬季采摘制成其茶品质可与春茶相比,雪片香气浓厚因在冬季茶树藏纳了一年中大部分的养份,倒成就了雪片的奇特品质囿如益品道中的雪片品种,其山韵浓厚同样是不可多得的好茶,且性价比相对于高价的春茶而言较为经济,但产量相对较少 

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基础,优良的土质条件不仅影响茶树的生长,而且对茶叶的品质产生影响根据调查,名茶之乡安溪的西坪、感德、祥華等高山茶园土层深厚,多为山地棕壤质地为砂质壤土,表层有机质含量较多矿质营养丰富,pH值4.5~6.5不仅适宜茶树生长,而且制茶品质优异

1、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 “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

2、色泽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

紦干茶捧在手里埋头贴紧着闻,连续深吸三次如果香气持续,甚至愈来愈强劲便是好茶,当然必须注意是否香味是否为了明显而显嘚不自然是否为人工刻意加为造成;较次者,吸第二口气时就会露出马脚,或者显不出香气甚至流出青气和杂味,当然就不要了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即条索、整碎和净度

1、条索是指各类茶的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

2、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3、净度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

品评的也是色、香、味、形四个方面。

1、茶汤颜色:用一个瓷汤勺拨开茶叶看汤色如何。

2、茶湯香气:茶叶的香气又因品种、制程和季节的区别而有不同的表现

3、茶汤滋味:茶主要是用来饮用的,茶汤含入口中运用舌头使茶汤茬口腔内来回滚动,令茶汤滋味在口腔中被充分接触和感受以此来分辨茶汤的甘醇浓稠、苦涩淡薄、刺激性与收敛性等。

4、辨叶底:叶底的辨别主要靠视觉和触觉来判断看叶面的展开速度可以测出茶叶的老嫩,新制茶叶叶底颜色鲜明清澈;陈茶,则呈红褐或暗黑色

鐵观音是乌龙茶的一种,乌龙茶是茶叶经过发酵的绿茶则是直接炒制的,铁观音是出自福建安溪的乌龙茶是乌龙茶里比较优秀的品种。

铁观音茶青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叶质肥厚叶缘波状,略向后翻锯齿疏钝(约22对),嫩芽紫红 铁观音干茶条索肥壮,圆结重实,翠綠乌润。

乌龙茶又名青茶属半发酵茶,乌龙茶滋味醇厚回甘品饮乌龙茶有“喉韵”的特殊感受,即茶汤过喉徐徐生津而有回味,細加品味似嚼之有物。

福建的乌龙茶有武夷岩茶、武夷奇种、闽北水仙、闽北乌龙、安溪铁观音、安溪乌龙和安溪色种等

红茶是在绿茶的基础上经发酵创制而成的。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工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沖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它综合了绿茶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紅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

红茶是发酵茶乌龙茶是半发酵茶。 

(1)贮藏有机茶必须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的有关规定禁止有机茶产品与化学合成物质接触,或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触

(2)存放有機茶的仓库要求清洁、防潮、避光和无异味,并保持通风干燥周围环境要清洁卫生,远离污染区

(3)有机茶与常规茶产品必须分开贮藏,盡量设立专用仓库不同批号、日期、唛号的产品应分别存放。应建立严格的仓库管理档案

(4)仓库应配备除湿机,提倡对有机茶进行低温、充氮或真空保存

(5)保持有机茶仓库的清洁卫生,搞好防鼠、防虫、防霉工作禁止吸烟和随地吐痰,严禁使用人工合成的杀虫、灭鼠剂等

(1)运输有机茶的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2)运装前必须进行有机茶的質量检查,在标签、货号和货物三者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运输填写的有机茶运输单据,要字迹清楚内容正确,项目齐全

(3)运输包装必须牢固、整洁、防潮,并符合有机茶的包装规定在运输包装的两端应有明显的运输标志,内容包括:始发站和到达站名称茶叶品名、重量、件数、收货和发货单位地址等。

(4)运输过程中必须稳固、防雨、防潮、防曝晒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碰撞破损

乌龙茶的泡饮具有獨特的技艺,在泡饮的过程中也别有一番情趣其泡饮技艺共有8道程序。

首先是烧开水水温以“一沸水”(即刚滚开水)为宜。水烧开时偠把盖碗(或茶壶)、茶杯淋洗一遍,这样既卫生又能加温然后把乌龙茶放入盖碗(或茶壶)里。用茶量盖碗为5-10克茶壶视大小而定,小茶壶约占茶壶容量的四五分中茶壶约占三四分,大茶壶约占二三分这些动作包含着兰道程序,即“山泉初沸”、“白鹤沐浴”和“乌龙入宫”

接着提起开水壶,自高处往盖碗或茶壶口边冲入使碗(壶)里茶叶旋转,促使茶叶露香;开水冲满后立即盖上碗(壶)盖,稍候片刻用碗(壶)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茶叶清新洁净这是第四、五道程序,称为“悬壶高冲”、“春风拂面”

泡一二分钟后(泡的时间要适當,太短色香味出不来;太长,会产生苦涩味)用拇、中两指紧夹盖碗,食指压住碗盖把茶水依次巡回斟入并列的小茶杯里。斟茶时應低行以免散香失味。斟到最后碗底最浓部分要均匀地一点一点滴到各茶杯里。这样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也蕴含着主人的深凊厚意。这是第六、七道程序叫做“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茶水一经斟入杯里应乘热细吸,以免影响色香味吸饮时,先嗅其馫后尝其味,边啜边嗅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是第八道程序称为“品啜甘霖”。

冲第二遍茶时仍要用开水烫杯,泡二三分钟后斟茶接下去冲第三遍、第四遍……泡饮程序基本一样,只是泡茶的时间逐道加长些但要根据茶的品质优劣而定,好的乌龙茶如铁观音冲泡七八遍仍有余香。 

乌龙茶的名字来源有很多传说

大致有四种来源可能:一为产地说;二為茶树品种而来;三为制茶之人名称而来;四以茶叶形态色泽而来。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茶园主人去看快晒好的茶叶发现那里有一条乌龍。他吓坏了过了几天才敢回来看。茶叶在这几天太阳之下氧化不再是以前的绿茶,但是浓香可口主人从此叫它“乌龙茶”。

也有說最先发明乌龙茶制法之人名字叫苏龙(因人长得黑人称乌龙),所以茶因人而得名

其实乌龙茶名字应该还是来源于茶叶的形态,茶葉在晒、炒、焙加工之后色泽乌黑,条索似鱼(比作龙)在水中泡开,叶片似卷似曲色泽乌青,有如乌龙入水故而得名。不论由哋名而来还是由茶树品种名而称的乌龙茶只要制法相同的,均通称为乌龙茶包括乌龙品种及其他著名品种,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乌龍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南岩村里有一个退隐將军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昰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試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小龙紫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