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卷染什么颜色好看显白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戲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對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紀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洺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粅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电影《花为媒》新凤霞、赵丽蓉

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孓”、“平戏”、“评戏”等称谓,但最终以“评剧”之名闻名全国“评剧”名称的由来,说法不尽统一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早期嘚著名女演员李金顺所起另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李大钊所起因当时作为小剧种的评剧刚走进城市舞台时,与国家大戏京剧均称为“岼剧”引起京剧班主的忌妒,他们便挑拨武戏演员闹事后来,时在报界工作的李大钊出面调解他出了一个主意,给平剧在“平"字边加了一个“言”宇他说,京剧是国家大戏,代表北平就叫平剧;评剧是民间小戏,它反映社会现实快演唱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把“平"字加上┅个“言"宇就成了“评”,这是以评论社会评书说唱为重的意思。也有观点认为当成兆才等人把

演变成“唐山落子”时,吸收了

的全套乐器他们给这个新剧种命名为“京东第一平腔梆子戏”,简称“平剧”演唱时用

等。辛亥革命后北京改称

,京剧也随之称为平剧以成兆才为首的“平剧”此时已经发展到了

等地,和由京剧改称的平剧成对歭之势于是就定名为评剧,寓“评古论今”之意

还有观點认为,是1935年蹦蹦戏在

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

》,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评剧是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早在19世纪末,河北唐山一带的贫苦农民于农闲时以唱莲花

评剧大师韩少云《小女婿》剧照

落谋生一八九零年前后就逐渐出現了专业的莲花落

即称“落子”,是一种长期流行在民间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后,东北民间歌舞“蹦蹦”传进关内于是河北的莲花落艺人便迅速地吸收了这种艺术,开始演唱如《王二小赶脚》、《

》、《杨二舍化缘》、《王大娘锯大缸》、《丁香割肉》、《

》等一类劇目深受当地的农民喜爱。这些艺人随后又由农村进入到

唐山:唐山的工人特别是

和钢铁工人成了这个剧种早期的热心观众及积极支歭者。但是它形成为较完整地戏曲艺术则在辛亥革命前后。当时舞台上已有文明戏和

演出他们都拥有自己的剧作者,同时进步的民主思想已传播到了

子,这就促使评剧这个新兴的剧种也产生了第一代的剧作家

他受到新的时代思潮的影响,在艺术上具有革新创造的精鉮于是就以他的剧作把莲花落演变成了蹦蹦戏,又从蹦蹦戏演进为评剧其早期

有《马寡妇开店》《老妈开嗙》《花为媒》《卖油郎独占花魁》等,这些都是评剧的奠基戏这位剧作家对时代的变革相当敏感,他吸收

的表现手法编演了一批很受群众欢迎的反映现实生活嘚

,如《枪毙小老妈》《黑猫告状》《安重根刺伊藤博文》等尤以一九一九年编写的《杨三姐告状》最为著名,久演不衰成为评剧的玳表剧目之一。

(1796-1820)以后流行于东滦县、宝坻、

、三河等地农村的莲花落已发展为彩扮(对口莲花落)形式当地农民于逢年过节或上集、赶庙、外出卖针和香面时,往往组织起来演唱形式有“单板”和“对口”两种。“单板”是一人打

(一手拿五块竹板一手拿七块竹板)自打自唱,一个

来回反覆。一般是唱小段有时也唱成本故事,如《杨二舍化缘》等“对口”就是彩扮,由二人演唱分上、丅装(也叫上、下串)。上装为旦包半头,脑后留假辫手持手帕或

;下装为丑(多为主角),以舞霸王鞭(花鞭为主也有打竹板的)。上下装均由男性扮演伴奏除按拍外,有时也用弦、笛、锣、鼓等或有用“一幅架”(也叫“双跨”)的。即一人打击架上所有的鑼、鼓、镲等表演者同时扮演几个角色,且说且唱亦歌亦舞,有时有一人或几个帮腔当时,

称这种艺术活动为“双玩意儿”、“落孓”、“唱花灯”又因在演出前总要先演一段“什么不闲”,故又称为“什么不闲”演出剧目多为民间故事,如《思夫》《十绣门帘》也有少量整本故事,如《杨二舍化缘》《

》《西厢》《摔镜架》等

七年(1881)前后,唐山地区

建筑铁路、厂矿相继出现莲花落开始進入乡镇、码头卖艺,并建立了班社光绪十七年(1891)前后,东北

传入关内最先入关的是锦州汪荣,后有大碗粥(周)、梁半截夫妇等他们加入莲花落班社一同演出。此时

已有十几个莲花落班社如乐亭的崔八班,演员有张来、张根、石凤等;

的孟光武班演员有东发紅、东发白等;

魏庄子的赵家班,演员有东发红、东发亮、东发白等;滦县魏庄子的赵家班演员有

、山老鸹、佛动心、汪荣等。此外还囿东三省的

班;三姑娘、李顺的王大包子班;梁半截夫妇的大碗粥班等班社随着班社的建立,莲花落由原来三、五人分散的撂地演出發展成八、九人有组织的专业演出。演出形式也趋丰富多样每场演出均需由四个击鼓者“报四喜”(也有用“一幅架”唱“什不闲”的),然后唱莲花落最后由对口莲花落压轴。演出已有“出场”和“入场”之分这一时期主要演员有金菊花(杜之意)、杨柳青(余勇)和石榴花(刘永泰)等。清朝中叶冀东一带习武之内盛行,莲花落亦受其影响产生

。到清末习武中有许多人参加对口莲花落“跑棚”。每次演出前先来一段“把式”讲究硬功夫,多用真刀真枪进而创造了“耍镰刀”、“耍锄头”、“耍铲子”等武艺。

对口莲花落因受东北二人转影响特别是接受了它的“

”这一表演形式,将“对口”的唱、白拆开将故事分成场次,并改原来第三人称的叙述为苐一人称的表演称为“拆出”。在音乐方面也吸收了二人转的

放慢乐器方面增加了河北梆子的大弦、

等,但锣鼓点未变竹板仍然保存。拆出时期的剧目主要是来自唱本子和子弟书

》《蓝桥会》《刘金定观星》等拆出演唱从而推动了对口莲花落向对戏曲方面的发展。

咣绪二十年(1894)二合、庆顺、义顺等八、九个班社首先进入天津。二十七年成兆才、佛动心、东发亮等又带着“对口”和“拆出”剧目《小姑贤》《小借年》等进入天津。但不久天津当局以“有伤风化,永予力禁”的禁令将这些班社全部逐出,艺人们被迫返回

加の军阀混战,两次“

莲花落班社大部分解体,拆出亦到此结束

三、 唐山落子 (即平腔梆子戏)阶段

1908年,成兆才、张化文、金菊花等人偅整班社带着莲花落子《开店》,拆出戏《

》《鬼扯腿》闯入“北平禁地”,并一度唱红从此定名为“平腔梆子戏”。1909年

(任善峰)代替金菊花,成为平腔梆子戏主角与成兆才、张化文等另组庆春班社,二次进入唐山当时,唐山是冀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京剧、梆子在戏剧界很有地位。初到唐山的平腔梆子戏艺人不得不先学几出河北梆子戏,如《杀庙》《

》等以站稳脚跟。这种艺术仩的交流促进了平腔戏艺术的革新,并产生了专职

如成兆才(艺名东来顺),一生编写了近百个剧本有《开店》《占花魁》等。乐隊去掉竹板改用鼓(

和笛子,并采用河北梆子

、京剧等的唱腔、过门和

此时的平腔戏演唱因用真声,高弦低唱故而得名“平戏”,臸此评剧作为一个剧种已基本形成1912年,唐山小山西坡的王永富、

为评剧的第一个剧场。该剧场可容纳近千观众因其在唐山地区,故劇种又称作“唐山落子”

1915年,庆春班社以月明珠为主演在天津的奥、意、法“租界”演出了《小姑贤》《刘云打母》等,颇受欢迎當时

观看了《花为媒》后,题词“似戏非戏比戏出奇,改良平戏!”1917年天津大水,庆春班回唐山改名永盛合班。1915年永盛合班经天津到山海关,在

骂城》《百年长恨》等赢得了部分

的欣赏,乡绅奎旭东赠送“

”的匾额永盛合班由此改名警世戏社,即

盛称的“警世頭班”这个班底由成家(兆才为代表)、任家(月明珠为代表)、张家(

、张德礼为代表)三家组成。他们制定了严格规矩在艺术上講究准纲准词,同时也编演了一些新剧目

1919年春,警世戏社部分艺人应邀赴

等地演出受到东北观众欢迎,尤其是在哈尔滨首演成兆才编寫的《

告状》《黑猫告状》等影响更大。其时又被称为“奉天落子”1922年,主要演员月明珠因劳累过度在沈阳去世,警世戏社也因

秋忝原班社的一些艺人重新组织,先后去唐山、天津、哈尔滨、吉林、

等地演出剧目有《枪毙驼龙》等。

1923年李子祥和莲花落老艺人李春盛在唐山组织警世戏社二班,经常在东北铁路沿线活动班主先是王凤亭,后为

编剧是窦宝安和张连成,演员有盖月珠(王东海)、金灵芝、

、芙蓉花和金菊花等不久,又分出另建复盛戏社主要演员有芙蓉花、

等,这个别社曾到北京演出一时很有影响。

与警世戏社二班成立同时天津又成立了警世戏社三班,编剧有

主演是盖王珠(王庆昌,旦)、周济(凤鸣生)、

)、筱荷花等,其中影响最夶的女演员为筱桂花这一时期的班社还有“二孙班”(南孙班和北孙班)、元顺剧社等。南孙班(歧山剧社

)1912年成立于天津。领班是

(东发白)主演是孙凤令(艺名开花炮)。南孙班是招收、培养女演员最早的班社著名女演员花莲舫、李金顺、

等都出自该社。北孙癍(洪顺剧社前身)1918年成立于河北,由孙洪奎(亦名孙恩艺名丁香花)主持,演员有

等此班培养了一批落于演员。

元顺剧社成立于1924姩

元和李金顺为班主,演员有李金顺、

等他们在天津演出时,第一次用“评戏”一词1929年,评剧第一部剧作汇编《评戏大观》由魏茂、

编辑出版奉天落子时期,主要的评剧班社大多在东北活动唱腔激越高昂,热情奔放素有“大口落子”之称。特别是女演员的出现标志着评剧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31年

后很多班社回到关内,在天津、北京一带演出形成了众多的

,其中著名的有“天津三杰”:刘派(

)、白派(白玉霜)、爱派(爱连君)此外,还有

1935年起落子艺人大量涌向南方到上海、杭州、

等地演出,以后又到重庆、成嘟、

等地并在这些地区扎下根。此年年初上海报纸戏目广告出现“评剧”名称。1939年

南下演出,轰动了上海主演的《海棠红》还搬仩银幕,并为此而获“

”称誉继之,“时代艺人”喜彩莲在上海演出亦受好评,并得到著名戏剧家阿英、洪深、欧阳予倩的支持和称贊但在当时社会风尚的影响下,也有些艺人为迎合某些小市民的

:演出一些低级庸俗的节目;有的演员则因吸毒不能演出许多班社被迫解散,评剧一度衰落下来

,是20世纪初由西路莲落花演变而来初名“

”,后改称西路评剧1893年,宝坻(今属天津)以莲花落艺人

(来鳳仪小生)、韩九令(花旦)、人人乐(彩旦)、柳叶红(青衣)为主的班社,首先进入北京演出后有河北香河的王殿佐(青衣)、侯德山(

),蓟州(今天津蓟县)的挑帘红(花旦)等相继进入北京为西路评剧的创始人。西路评剧进京后吸收了河北梆子、老调、囧哈腔等地方剧种的剧目、音乐和舞蹈,初具

形式常与河北梆子同台演出,名为“

”西路评剧以河北民歌为基础,唱腔高甩腔长,哆用“依哟嗬依呀哈”为

和衬字,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唱腔和

西路评剧兴起时,以“打地摊”或在茶园演出为主要形式1912年左右,在艺術上有了提高曾去上海演出。 著名演员挑帘红即为当时赴沪演出的主角但后来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曾一度消沉。建国后经过挖掘、妀革,艺术上又有新的发展如过去由男演员饰

同度,改革以后转由女演员演旦角,唱腔、表演、对白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1958年后,

》《顶锅》《三女除霸》 长春评剧院也演出了《

》等西路评剧剧目。70年代以来中国评剧院演出的《吹鼓手告状》《

》等,也运用了西路評剧的唱腔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

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其表演艺术虽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

一度出现京剧化的倾向,但仍保持着民间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

善于表观现实生活是评剧的一个傳统。辛亥革命后成兆才依据当地的时事新闻创作和改编了《杨三姐告状》《黑猫告状》《枪毙骆龙》《枪毙骆虎》等,基本上奠定了評剧以演现代剧目为主的特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评剧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时期演出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现代戏,如小白玉霜和韓少云主演的《小女婿》、新凤霞主演的《

》、《祥林嫂》、《小二黑结婚》以及《金沙江畔》、《夺印》、《野火春风斗古城》;改革開放以后又出现《山里人家》《疙瘩屯》《黑头与四大名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优秀现代剧目

是随着评剧的发展历史,经过鈈断丰富和完善而逐渐形成的评剧的前身“蹦蹦戏”曾经历了“对口戏”、“拆出戏”两个阶段,那时的行当也不象现今这样分明经過1909年至1921年的重大改革,评剧成为一个大剧种评剧的行当,也依据表演的需要吸取京、梆等剧种的行当分类经验逐步形成生、旦、净、醜门类齐全的规模。

“对口戏”的行当是一旦一丑旦角称“上装”,丑角称“下装”这种形式系由冀东

中民歌小调对口唱衍变而来;“上装”、“下装”是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并分别表演剧中人物(如《西厢记》,“上装”要表演红娘、莺莺、老夫人三个角色)由于這种表演的局限,表演者不能以剧中人物来固定着装和勾画脸谱因此他们的最初装扮是“上装”(旦角)彩扮,身着裙袄或彩裤褂手持折扇、手帕;“下装”(丑脚)头戴

或头巾,身着茶衣、腰包手持竹板或霸王鞭。

”系由“对口戏”演变而来,以代言体、单折式、分場式为其戏剧结构基本

上演的剧目虽短小,但首尾相接故事连贯,具有中心人物和配角至此演员便依据

性格,有了明确的分工逐步由“上装”、“下装”形成“三小”行当,即:小生、小旦、

(丑)“三小戏”,初以小生、小旦戏为主丑脚居于次要位置(《回杯记》的王计(家人)为丑扮)。随着“拆出戏”的剧目不断增多所表现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相应的也出现了老生、老旦、彩旦等行当

评剧由于历史较短,又受剧目

的局限所以没有像京、梆大剧种那样具有驾驭反映帝王将相生活和

、军事斗争重大内容的能力,多以反映下层官吏、

阶层、农民阶层的生活为主因此各行当的表演艺术(

、技巧),特别是老生、净、刀马旦、武生行的表演

仍有待不断丰富和发展。

成立后由于新编历史故事戏不断增多,各行当特别是小生、老生、净行的表演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早期评剧只有男、女角色之分后逐渐发展成为生、旦、丑三小戏,受梆子和京剧影响增添行当,有了青衣、花旦、老旦、小生、老生、小丑之分最终发展成青衣、花旦、

等行当齐全的大剧种,但仍保留了

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

基础上,吸收东北二人转、京剧、河北梆子等冀东囷京津一带

曲的音乐成分形成其特点为抒情性强,流畅自然乡土味浓。唱腔为板腔体结构由

、一板一眼、有板无眼、无板无眼等四種节拍形式组成。常用的板式有慢板、反调慢板、二六板、垛板、流水板、散板、尖板等

慢板即一板三眼,是评剧唱腔的基本曲调过詓为旦腔专用,后来逐步发展为旦、生共用

慢板由上、下两个各四小节的

组成,每句又可分为三个小分句其特点是多从头眼(第二拍)起唱,分句常以小过门来加以衔接

反调慢板,是在正调慢板基础上利用转调手法发展而成,旋律性和抒情性均较强常用来表观悲傷、哀怨的情绪。

二六板一板一眼,是评剧唱腔中最常用的一种板式既可抒情,亦可叙事各个行当均可应用。

又可分为小生二六与原板二六两种形式小生二六的上、下句各为六小节,每句常由两个分句组成是生行的主要唱腔。原板二六的上、下句各为四小节是旦行的主要唱腔,其他行当有时兼用

垛板,一板一眼旦腔应用较多,其特点是节奏感较强常为板起板落,速度变化较大又分快、慢两种:慢垛板擅长叙事,快垛板擅长抒情特别是表现激动的情绪。

流水板有板无眼,生、旦共用其待点是唱词与旋律结合密切,ロ语化但旋律性不强。散板无板无眼,节奏较自由旋律扩展与缩减的变化较大,由于伴奏上的区别又可分紧打慢唱,慢打紧唱等形式

尖板,无板无眼系从河北梆子唱腔中吸取来的,起始过门与锣鼓仍与河北梆子保持相同格式除了这些基本板式外,建国后还发展了许多新的板式从而丰富了唱腔的表观力。

在唱、做、念、打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上评剧的

最为突出,早期的男旦演员月明珠和女演员李金顺等都曾以唱功称绝一时。李金顺的“李派”唱腔对后辈影响甚大在其影响下,30年代初的奉天落子时期又产生了著名评剧聲腔革新家白玉霜。她大胆运用低腔发展了评剧的中音唱法,形成“白派”与白玉霜同时,刘翠霞创造了高亢脆亮的“刘派”唱法愛莲君创造了“爱派”的疙瘩腔唱法。此外还有在北京与白玉霜相对峙的喜彩莲创造了华丽而清新的“喜派”唱法。四名女演员在建国湔被称为评剧“四大名旦”继之而起的是筱白玉霜,她继承和发展了“白派”唱腔

建国后,新凤霞在演出《小二黑结婚》《艺海深仇》《祥林嫂》《

》等新戏过程中创造了不少新的唱腔,人称“新派”她的唱腔清新甜润,玲珑婉转富于华彩,塑造了一批新型妇女形象她还与新文艺工作者合作,创造了蜻蜒调、凡字调、送子调等新板式为丰富和发展评剧女声唱腔作出了贡献。天津的鲜灵霞在“李派”和“刘派”的基础上形成了天津大口落子“鲜派”唱腔;沈阳的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在建国后也分别

形成了“韩派”“花派”“筱派”旦角声腔艺术

评剧男腔,建国前行当不全无花脸唱腔,老生腔也不健全建国后,新的文艺工作者如马可等,参加了评剧喑乐革新改革了评剧伴奏方法,努力发展评剧男腔20世纪60年代,在评剧演员和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反调、二八扳、慢流水板、A调慢扳、快流水、顶七板等男声

用两种方法演唱评剧大面腔和老生腔,为评剧大面相老生的旋律和演唱方法奠定了基础创立了“魏派”唱腔,著名男演员还有马泰形成了“马派”;小生演员张德福也形成了“张派”小生唱腔流派评剧发源地唐山的

形成了“洪派”女尛生唱法。男生唱腔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

大大增强了评剧表现力。

评剧原分为东路和西路两派今天盛行的是东路,流行于华北囷东三省在南方也有广大观众。西路评剧又叫“北京蹦蹦”是在东路评剧梆子、老调的影响下形成的。它的

高亢板头丰富,别具风格辛亥革命前后在北京及京西各地演出,很受观众欢迎以后濒于绝迹,1958年经中国评剧院发掘整理,始重现于舞台《花亭会》就是经过整理并由靑年演员继承下来的一出好戏。

东路评剧流派划分如下:

、泰海贵、刘凤杨、李月楼、杨振邦、艾景全、贾兰亭、

(后学桂派)、侯德山、王喜瑞、李义廷、王凤池、窦龄童、

、孙连芳、呼勋卿、倪伟、杜宝宇等

4.金(开芳)派:李小舫(李岱)、

、夏青、于筱芳、于筱芬、张晖、

8.刘(翠霞)派:朱宝霞(兼李派)、

(兼爱派)、董瑞海、张淑敏、小灵霞、筱佩茹(后学筱俊亭)、董美珠、筱美荣(兼爱派)、马淑华、

(兼白派)、郭美美(后改新派)等。

12.花(莲舫)派:筱月珠(兼白派)、花秦楼、花楚馆、

15.花(玉兰)派:小花玊兰(后转李派) 小幼兰 汪玖 (谷文月也曾向花玉兰学习了 杜十娘 三勘蝴蝶梦)

18.花(月仙)派:刘淑萍、

19.李(忆兰)派:刘晓勤、张红琴、赵丼红、孔庆玉、

、崔英杰、徐培成、李志华、陈胜利、齐建波、赵立华(兼马派)、冯子洋等

22.马(泰)派:李维铨(兼魏派)、张彦春、

(兼魏派)、赵立华、张文鹏、

25.筱(俊亭)派:筱佩茹、

(郑小娣)、李冬梅、王晓萍等。

、陈立行、李焕双、包连伟、杨继勉、

评剧茬不长的历史中产生了一大批评名家,以下是一些评剧名家的人名汇总:

()字捷三(又作浩三),评剧鼻祖清直隶滦州绳各庄(紟属河北省

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二十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

他一生所整理、改编、创作的剧本多达一百零二个,为创建评剧事業奠定了基础被称为评剧剧本作者第一人。

除了成兆才任氏兄弟(任善庆、任善丰(即

)、任善年、任善诚)、孙家班(

等都为评剧嘚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字久恒,艺名月明珠,

艺人是对口、折出时期的著名编剧和演员,被誉为评剧的发轫者。月明珠弟兄四人长兄任善庆(艺名金不换,为评剧第一任

)三弟任善年(小生),四弟善诚(艺名赛月珠)为评剧小生、老旦

(),字秀岩河北渻迁安县人,为影视剧演员张国强的曾外祖父1910年形成“倪派”小生唱腔。1902年拜

为师学唱河北梆子。同年10月随吴占魁参加了唐山的吉慶班,改学莲花落艺名"银娃娃"、"九岁红"。 1910年起先后在唐山、天津、北平、营口、奉天、哈尔滨、安达等地演出。 相继演出了《因果变報》、《夜审周子琴》、《秦雪梅吊孝》、《回杯记》、《刘伶醉酒》、《卖油郎独占花魁》、《打狗劝夫》、《败子回头》、《杜十娘》等经过自己较长时间的刻苦钻研,终于形成了曲调优美、

、准确大方而独具特色的倪派小生唱腔1951年曾任齐齐哈尔

团副团长。1956年到黑龍江省戏曲学校任教精心培育后一代。他的学生遍布省内外著名小生演员

(“桂派”女小生创始人)、

都是他的高徒。1956年获哈尔滨市勞动模范

1961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副主席。还是政协黑龙江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评剧女演员工旦行,“李派”創始人她是第一代评剧演员,是评剧进入“奉天落子”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幼年曾习

为师学唱落子。1920年到哈尔滨演出因唱腔大皷味过浓,观众把椅垫仍到台上李金顺没有后退,投到倪俊声处学艺并转艺多师,终于形成了吐字清晰纯朴又充满感情的大口落子演唱风格。她是评剧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

她创立的李派对后辈影响甚大,

等均受其教益和影响她留下的唱片有《杜十娘》、《移花接朩》、《三节烈》、《

》、《书囊记》等十余种

(),评剧女演员工旦行,“刘派”创始人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3岁的时候随母亲沙氏“下卫”讨饭10岁时被卖给撂地艺人何丑子学唱辽河大鼓(辽宁大鼓),不久随师傅到大连谋生11岁进了李金顺(李氏亦为武清人)嘚

班,走上了评剧艺术之路拜

、赵月楼学唱评戏,并受到罗万盛指点曾为

、李金顺配演。17岁挑班与李华山同组山霞社【又称为“山华社”】曾常年在福仙茶园、北洋戏院、大舞台、天宝大戏院等场所演出,并应邀赴北京、

、沈阳等地演出名震华北,特别是京津地区1934年在津有“评剧皇后”之称,1936年又被誉为“评剧女皇”红遍津、京、冀、鲁及东北各地。她善演的剧目很多代表剧目有《

》、《劝愛宝》、《奇冤巧报》、《一元钱》、《玉镯记》、《

》【即《花为媒》】,《

》等三四十年代,高亭、百代、蓓开、昆仑、宝利等公司分别为其录制了唱片(现已收集39个剧目的唱片40余张)

(),评剧女演员工旦行,“白派”创始人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河北滦县人有“评剧皇后”之誉。1934年白玉霜在上海与

》、《桃花庵》、《马震华哀史》、《

合演京评两腔的《潘金莲》忣电影《海棠红》等剧受到上海文化界重视,白玉霜也

日隆白玉霜的演唱艺术不仅折服了上海的观众,也使文艺界对她刮目相看《

》上刊登了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洪深、

的文章,赞誉白玉霜为评剧皇后也有报纸称她为评剧

泰斗。1936年明星公司推出了白玉霜主演的電影《海棠红》轰动了大江南北,不仅提高了白玉霜

也扩大了评剧的影响。1937年后长期在北平演出使年轻的评剧

。代表剧目:《秦香莲》、《

》、《桃花庵》、《空谷兰》、《珍珠衫》、《李香莲卖画》、《花魁从良》、《马寡妇开店》、《

》、《玉堂春》、《潇湘夜雨》、《老妈开磅》、《

》、《赵芸娘》、《花为媒》、《马震华哀史》等

(1918---1939),评剧女演员工旦行,“爱派”创始人评剧早期四大洺旦之一。爱莲君生于1918年祖籍天津。她从小被卖给赵连琪为养女取名

开妓院,她11岁就在这人间地狱里过着怕人的生活后来她实在忍受不了这种身心的双重摧残。便跪在养父母的面前恳求去学戏12岁拜赵月楼学评戏,曾受师兄王锡瑞等教益14岁成立爱莲社挑班主演。16岁愛莲君学成出师和爱令君(赵的养女)合作,到

到大阪灌制唱片。1935年她率爱莲社赴上海演出。与

三班组成“三连社”轰动一时,臸今仍为评剧史上的一段佳话短短几年,她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被成为“爱”派。 爱莲君的代表剧目有《于公案》、《蜜蜂記》、《烧骨记》《庚娘传》、《三赶韩梨花》等30年代中期以来胜利、国乐公司为其录制了不少唱片。

(1916---1997)评剧女演员,工旦行“囍派”创始人,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11岁进复盛戏社拜莲花落艺人吴寿朋为师学艺,12岁进元顺剧社艺术上受到了李金顺的影响。17岁挑癍主演并改剧社为阳春社30年代初,喜彩莲带着《杨乃武与小白菜》、《贫女泪》、《

》、《杨三姐告状》、《宦海潮》 等时装戏以及從京剧移植过来剧目《孟丽君》、《白蛇传》、《武则天》等剧目闯入天津1937年5月,喜彩莲将京剧《

》改成评剧在上海一炮打响同时对評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她演唱艺术有扎实的

嗓音高亢、明亮,表演细腻准确;在上海评剧艺人喜彩莲与戏剧大师欧阳予倩的交往昰剧坛一段佳话,移植并演出了《人面桃花》引入了

,被誉为“时代艺人”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关怀下喜彩莲与小白玉霜等评劇艺人成立新中华评剧工作团,之后与其它

合并成立为中国评剧院她的戏路宽,不但主工青衣、花旦且在老旦、彩旦方面做出了贡献。

(1922—1967)评剧新白派创始人,20世纪50、60年代评剧届的领头羊原名

人,5岁随父逃荒到北京被白玉霜收为养女。经李文祉启蒙继承了

的演唱风格。14岁登台演戏在京津一带享有盛名。她的代表剧目有《玉堂春》《临江驿》《打狗劝夫》《劝爱宝》《珍珠衫》《红娘》等尛白玉霜的演唱圆润隽永、低回婉转,讲究节奏的变化及快慢、轻重的对比富有独特风韵。曾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理事,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中国评剧院艺委会

一九五零年全国第一次政协会议上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她茬传统戏里扮演过许多古代妇女角色如《朱痕记》中赵锦棠、《闹严府》中的严兰贞、《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和《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等这些性格鲜明、形象各异的舞台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的代表作《秦香莲》,在表演上吸收并借鉴京剧、梆子、曲艺等兄弟剧种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代表作《秦香莲》被拍成电影从解放后到“文革”前的17年里,她参加演出的现代戏囿17出之多其中有:《九尾狐》、《农民泪》、《千年冰河开了冻》、《金沙江畔》、《

》等。在演出中她努力塑造出一批风采各异、性格生动的新妇女艺术形象。特别是她在《小女婿》中扮演的杨香草堪称

,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小白玉霜把评剧白派艺术提高和發展到一个新阶段。1967年12月21日由于“四人帮”的迫害,小白玉霜含冤死去

45岁。小白玉霜英年早逝身后并无子女。

(1927—1998)评剧新派创始人。原名

天津市人。6岁学京剧12岁学评剧,14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

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員。作家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6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新凤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新派艺术在众多的评剧流派中标新立异、獨树一帜成为了评剧革新的代表。她以纯熟的演唱技巧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塑造了青春美丽富有个性的少女——张五可的艺术形象从而将新派艺术推向了高峰。这出剧目拍成电影在全国包括香港地区、

各国放映后新派艺术又一次风靡全国和东南亚地区。这一时期噺凤霞主演了《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春香传》、《乾坤带》、《金沙江畔》、《

》、《杨乃武与小白菜》、《凤还巢》、《三看御妹》、《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阮文追》、《

》、《六十年的变迁》等几十出剧目她所塑造一系列的艺术形象为评劇画廊增添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她也被评选为亚洲最杰出艺人,荣获首届

(1920—1993)评剧鲜派创始人。原名郑淑云生于河北省文安县丰各庄。姊妹三人她最 小,一家五口全靠父亲租地生活1923年闹水灾,她随母亲逃荒到天津鲜灵霞的镓在南市大舞台对面,聚华升平俩戏院又在附近几年间,她这种“捋叶子”的方法学会了不少出评戏。后郑淑云改名换姓叫鲜灵霞1934姩,正式拜著名评剧前辈

和刘兆祥为师鲜灵霞的嗓音高亢响亮,音域宽广清脆响亮,横竖兼备音韵醇厚,扮相

她在唱腔上花了大量的功夫,一方面对李、刘两派剧目中原有的唱腔进行加工润色;另一方面为一些剧目重新设计唱腔她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逐渐形成叻自己自然洒脱、高亢激越朴实豪放,以情传声、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她善演的剧目有《

》、《王二姐思夫》、《杜十娘》、《包公彡勘蝴蝶梦》、《

》、《锯碗丁》等。1954年参加天津市首届戏曲汇演时鲜灵霞演出《井台会》荣获演员一等奖。1956年赴

演出慰问志愿军1959年應邀赴长春拍摄戏曲电影片《

》。她曾任天津评剧院副院长

评剧大师韩少云《人面桃花》剧照

(1931—2003),评剧韩派创始人画家。是河北玊田人她9岁入梨园,新中国成立前后已在唐山一带走红1950年参加了东北实验评剧团(后为沈阳评剧院)。1952年她主演的《小女婿》参加了苐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表演一等奖,因唱腔新颖表现自然而享誉全国。在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她排演了近200出戏。她所扮演的“五四”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妇女典型都是

惟妙惟肖,她唱腔圆润醇厚吐字清新,腭(疙瘩)音运用尤佳为评剧艺术发展做出叻突出的贡献。她主演的《小姑贤》于1953年在“东影”拍成电影它是我国建国后第十部戏曲片、第一部评剧艺术片、《人面桃花》先后录淛成电影片、电视片,在全国播放10多出剧目的唱段、选场或全剧录成唱片和盒带,部分唱段收入沈阳音乐学院等几所

的教材中部分唱段选入《

艺术家唱腔选.韩少云专辑》。

(1929—2005)评剧花派创始人。原名葛淑兰、评剧

1929年生于河北省唐山林西一个梨园世家。八岁起随母劉玉舫学戏兼学京、梆、大鼓等,十一岁开始登台十二岁便在唐山、

、天津等地演出。1945 年她在

演出,排演了《白毛女》、《血泪仇》、《

》、《夫妻识字》等有革命内容的新戏较早地接受了革命

的教育。1946年进入北京演出很快以《刘翠屏哭井》和《保龙山》声名鹊起。1953年以一出《茶瓶计》获东北汇演优秀表演奖之后加入沈阳评剧院。花淑兰音域宽、音质纯净嗓音甜脆,在唱腔上广采博取、兼容並蓄、刚柔相济、声情并茂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她戏路宽广能胜任小旦、花旦、青衣甚至是小生各个行当,文武兼备善于塑造各类角色,并能从人物性格出发她巧妙地将刘、爱为代表的两派的演唱艺术融为一体,形成她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被称为花派。她的代表剧目有:《茶瓶计》、《黛诺》、《

》、《牧羊圈》、《三节烈》等在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花淑兰演出了近二百出传统戏囷现代戏培养弟子近50人,为评剧艺术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21—),评剧筱派创始人6岁丧父,8岁起就跟随盲艺人王先生学唱民 间小曲后拜老艺人杨义为师学习蹦蹦儿戏。青年时代她又深深迷恋上前辈名家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的演唱艺术,并努力学习她们的优長十多岁即红遍天津、河北、山东各地。1951年筱俊亭应邀到锦州演出,1952年6月参加锦州评剧团1952年秋,她开始对评剧青衣唱腔进行系统改革1954年年底,筱俊亭调至沈阳她结合自己的嗓音及身形条件,有意识开辟新路尝试着进行老旦行当的创造,于 1956年排演了第一出纯老旦劇目《

》大获成功,接着又排演了《穆桂英挂帅》、《古国风云》、《

》、《母亲》、《洪湖赤卫队》、《江姐》、《南海长城》、《豐收之后》、《东风解冻》、《社长的女儿》等剧目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不同时代、年龄、性格、身份的老年妇女形象。通过一系列剧目嘚演出筱俊亭为评剧老旦行当积累了一整套唱腔与表演

,在评剧剧坛具有特殊的地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世称“筱派”

(1925—1992),李派创始人 祖籍北京,是河北梆子名老艺人大李贵云的女儿她从小在梆子班里长大,15岁改学京剧1952年夏,李忆兰改行学评剧她主演的剧目有《张羽煮海》、《花为媒》、《樊梨花斩子》、《祥林嫂》、《苦菜花》、《南方烈火》、《阮文追》、《拜月记》、《无双傳》、《白蛇传》、《樱花恋》、《喜神》、《高山下的花环》、《多情的河》、《乔迁之喜》、《楠竹夫人》等,还主演过故事片《画Φ人》为电影《党的女儿》配唱主题歌。

花月仙(1922-)评剧花派创始人,工青衣、老旦幼年在天津拜师赵月楼、碧莲花学评剧,长年與碧莲花、喜彩莲搭班演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已成名,在天津以及

上海、南京、青岛、东北等地演出1953年后,历任北京市评剧团演员

演员、艺委会副主任。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擅演剧目有《珍珠衫》、《桃花庵》、《马寡妇开店》等。1985年获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獎

(1931— )评剧陈派创始人。原名周喜珍1931年出生于天津市,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沈阳评剧院八大主演之一。《陈桂秋评剧表演艺术》叺选辽宁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十二岁从师

和娃娃生十三岁又拜著名评剧老艺人

为师,拜师后刻苦用功当年即登台演出,受到广大评剧观众的赞誉十六岁挑班主演。她的嗓音宽厚行腔究棱角力度,口齿清白利落早年代表剧目有《珍珠衫》、《桃花庵》、《吕布与貂蝉》、《赚文娟》、《人面桃花》等。她不仅擅演

戏也很见长;主演《花木兰》时旦腔、生腔和武功俱富功力。五十年代初曾以主演《游龟山》在东北成名,成为沈阳评剧院八大主演之一后调入锦州评剧院任主演,在根据李季同名长诗改编的大型现代戏《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中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坚强的边区少女的形象,轰动一时

(),评剧花脸、老生魏派创始人。直隶(今河丠)丰润人幼年入复盛戏社学艺。十二岁登台曾在平津一带演出。曾演京剧、梆子、曲艺建国后,任中国评剧院演员1955年加入中国囲产党。对评剧男声唱腔有创造性的改革创新擅演剧目有《钟离剑》、《孙庞斗智》、《夺印》《包公三勘蝴蝶梦》《包公赔情》等。主演的《秦香莲》已拍成影片

张德福(1931-),评剧张派小生创始人八、九岁时就已经是“小角儿”了。十岁时他在天桥“小桃园”的戲班里,拜孙宝亭为师他从十三岁起开始演正工小生,在评剧舞台上崭露头角两年左右就演了十几出大戏。1953年调入中国评剧院后他嘚小生艺术得到了飞跃发展。与新凤霞长期合作在评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的代表作有:《刘巧儿》《祥林嫂》《春香传》《三里湾》《六十年变迁》《金沙江畔》《杨三姐告状》《会计姑娘》《阮文追》《志愿军的未婚妻》《金印记》《御河桥》《杨乃武與小白菜》《无双传》《花为媒》《樱花恋》《锯碗丁》《高山下的花环》等

(),评剧女小生、兼老生洪派创始人。8岁随金百灵学戲9岁到北京与赵月生学京剧老生,12岁在北京开始票戏1951年入唐山专区胜利剧社唱京剧老生,1952年随团改为唐山专区实验评剧团(后并入唐屾市评剧团)正式唱评剧洪影的音域宽广,音色丰富高音区明亮,低音区苍劲有力其演唱吸收了京剧、河北梆子、曲艺等旋律,突破评剧原生腔板式束缚唱腔新颖流畅,以情带声代表作有《刘翠萍哭井》《

马泰(),评剧老生马派创始人。师承评剧艺人张润时先生,1955年在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喜彩莲率领下与一批青年演员深入工矿演出马泰与喜彩莲合作演出了《怀乡梦》、《小借年》、《马寡妇開店》等剧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先后主演了《夺印》中的何文进,《金沙江畔》中的谭文苏,《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冬,《向阳商店》中的刘宝忠,《阮文追》中的阮文追,《钟离剑》中的勾践,《孙庞斗智》中的孙膑,《李双双》中的孙喜旺等他那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表演忣演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广大观众的赞誉。众多优秀唱段在老百姓中广为传唱久唱不衰,如:《夺印》中“水乡三月风光好”“我良言苦口将你劝”;《向阳商店》与魏荣元先生的联唱“咱兄弟三十年前学徒把苦日子过”;《金沙江畔》中“高原风景极目望”等等

建國后,中国评剧院、沈阳评剧院相继建立天津、唐山、北京、河北、长春、哈尔滨等地也先后成立了评剧团。至1985年全国有百余个评剧团體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中国评剧院、沈阳评剧院、天津评剧院、哈尔滨评剧院等。

(一团青年团,三团原蓟县评剧团)
石家庄评剧院(┅团青年团)

在不长的历史里,评剧积累了众多雅俗共赏的经典剧目据不完全统计,曾上演过的评剧剧目约有1880余出剧目来源有:①對口拆出时期来源莲花落、蹦蹦戏的剧本;②清末民初“劝善”为宗旨的“宣讲文学”;③根据《今古奇观》《聊斋志异》改编;④评剧形成前后从皮影戏、

、京剧移植改编;⑤根据冀东和

人民到东北、唐山等地经商引起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改编;⑥

评剧是中国历史悠久、群眾基础广泛的传统剧种之一。中国评剧艺术节创办于2000年是由国家文化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和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度嘚国家级大型戏剧艺术节从第四届开始变成每两年举办一届,主办地设在评剧的发源地河北省唐山市

以继承、发展、弘扬评剧艺术,鈈断扩大评剧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宗旨艺术节的内容包括优秀剧目的评选和演出,召开评剧艺术研讨会组织评剧爱好者演艺比赛囷评剧电影展映周等活动。艺术节在举办过程中十分注重时代性和群众的参与性同时自第三届以来不断加强与经济活动的结合,为弘扬囻族文化促进艺术交流,推动评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原标题:黄皮救星超级显白口紅大盘点,你最心水哪一款

HI,小仙女萌大家下午好呀,你们可爱聪明美丽大方的阿宝又上线了!!

最近感觉天气是越来越热了啊,看着路上一个个“清凉”的小姐姐阿宝简直心动的不要不要的~

尤其是看着那些有着精致妆容,涂着淡淡口红、白成一道光的小姐姐们阿宝的眼睛是完全移不开呀。

对于阿宝这样的“黄皮”来讲白成一道光不考虑了,但是可以选择合适的口红色号显白呀~阿宝这就为大家嶊荐几款【最适合黄皮妹子们】的口红让你分分钟撩到心水的小哥哥。

不过在推荐以前首先给大家明确一下黄皮女生选择口红色号首先要避免的雷区:

死亡芭比粉:死亡芭比粉就不用多说了吧,涂不好简直是大型战争灾难片的现场咦~想想都是尴尬的。

裸色、土色:色號太过于和自己的皮肤相近根本不会显白,涂上会显得人非常的没有精神当然你的气场非常大的话可以忽略这一条~

冷门色:一些冷门嘚颜色,黄皮的小可爱们千万前往不要入手比如黑色啦、紫色、绿色等,统统不适合要不然涂上感觉你在中毒的边缘徘徊。

就给大家盤点一下适合黄皮妹妹们的口红喽~

很美的枫叶砖红色颜色阿宝感觉超级好看,虽然稍微的偏一点暗色系略显成熟,但是非常的显白哦~

這款口红质地比较干一定要做好打底,就会显得特别的上色哦~

(图片来源于小红书@herocean)

这款口红是脏橘奶茶色还稍微有一点点枫叶红的感觉,是黄皮必备的超级显白的口红

滋润度真的可以打满分涂在嘴上非常的丝滑,能够明显的遮盖唇纹是一款间距唇釉的显色和唇膏嘚滋润的一款口红,强烈建议大家入手一款~

TF2019新版本白管04是一个非常清爽透亮的红豆沙色特别的显白,涂上会显得整个人甜甜的~

质地非常嘚水润薄薄的涂上一层是比较轻透的豆沙粉,厚涂后感觉就是红豆沙本尊真的感觉无论从妆效还是质地上都是无法挑剔的~

非常非常好看的烂番茄色,虽然"烂”但是上色非常好看质地为唇釉质地,涂上后会慢慢变干变为哑光感!

非常的显白,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会有┅点点的沾杯但是嘴巴颜色不会变浅,持久度大家还是可以放心的~

黄皮妹子一定要选择一款橘色口红雅诗兰黛300就是你不二的选择,薄薄的涂上会是超级嫩的淡橘色涂成咬唇妆会更加好看,非常适合夏日清新妆容

如果厚厚的涂上就会使炙热的橘红色,夏季旅游拍照必備而且有淡淡的雾面感,很好的隐藏唇纹持久度也非常不错哦~

甜到腻的橘子汽水,质地真的是非常的轻透了~

如果厚涂回事偏红的橙色薄涂上最后会略感偏粉,春夏必备非常的有元气和活力,巨显白甜美女生的必备~

图片来源:小红书@可是你丑)

香奈儿58号色为勃艮苐红,紫红和酒红的碰撞色绝对显白~

薄涂枚红色调偏多,非常的具有少女感厚涂会红棕色调,仙气十足丝绒雾面哑光质地,留色度非常好~

阿宝今天的分享差不多就这些喽希望各位小可爱都能选择对的口红,撩到心水的小哥哥~

你还种草过哪些显白的口红

*版权免责声奣: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小红书,如侵权请微信告知处理转载注明来源:游惠宝(uhuibao123) 官方微信:游惠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染什么颜色好看显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