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买房并且在当地生活工作,二线城市昆明省会好,还是二线城市佛山好?

工具箱:昆明新房昆明二手房昆明看房直播昆明在线看房

理由千篇一律,产业导入、人口流向、棚改化尾声等等,这些老生常谈的分析大家都听腻了,我们也说倦了,但跳出逻辑圈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个最不可预测的因素:人性。

就好比优质学区房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楼市的硬通货,很大一部分源于中国式父母的观念和心态。

结婚一定要买房,一部分也源于丈母娘经济。

包括这两年大家生女儿的意愿更高,甚至玩笑话说生儿子就是100万,生儿子就要准备一套房子,更是中国式独有。

所以在中国买房,只考虑经济学原理往往无法解释楼市现象,今天我们的角度不从经济学原理入手,我们谈谈人性,谈谈为何三四线城市哪怕一而再再而三提醒不要买,依旧有一批人前赴后继去买。

很多人的共鸣:为什么我老家每年都在人口净流出,但都能涨到1万+?

这里说一下同事大白,老家广东湛江,前两年刚入坑湛江市区房子,单价1.1万,早2015年广东城市吸引力排行榜中,湛江就以人口流失98.82万人、流失率12%,排在第8名。

和湛江一样的还有茂名,茂南区部分楼盘也已经突破1万+,而2015年人口流失177.76万人,流失率高达22.62%,排在广东省人口流失第一,并且这些年,人口也还在持续流出。

按照房地产周期长期看人口来分析,这样的城市理应被抛弃。但为何市中心的房子仍然能坚挺在1万+?

一部分在于人口基数以及观念。

茂名和湛江是出了名的人口大市,户籍人口上茂名排在第1而湛江排在第8,人口基数大,再加上这两个城市的人生育意愿也比较大,每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应会高。

但这类城市每年的流失率也高,人口基数再大也禁不住每年往外一直流出的人口,如果只是人口基数大还远远无法解释为何房价能夯实在1万+。

里面更深层的离不开观念问题,大白买房并不是自己买的,而是父母用他的名义购买的。大白还不是特例,问了一圈同事,父母出资在家乡购置房产的不在少数。

问及原因,几乎都是:父母认为不管未来在哪工作和生活,在老家买一套房子总没有错。

说不定以后回去发展呢?以后没房子怎么结婚呢?

而且这些年货币棚改化,老百姓手头上多了几十万上百万,又没处投资,上来就买路虎和戴金镯子的还是少数,那就买套房子放着吧,万一以后孩子要用呢,万一涨了呢。

三四线城市房价的惯性上涨,连摆地摊的大妈都知道要挣钱就投资房地产。

中国人就喜欢未雨绸缪,喜欢为“以后”和“万一”买单。

还有一点是城镇化进程的感性体现,那就是农村人对城市的向往,升华一下就是大家对美好生活和居住品质改善的追求。

对于农村人来说,在城里有一套房也是一种“面子”的体现,更是对自我能力的肯定。

所以很多三四线城市的现状就是,家里有自建房了,但还是会去市里买一套商品房。

中国人为何如此钟爱房子,一部分要归结于“居者有其屋、安定感需求”的传统心理,从古至今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条件首先做的就是置产。

中国人有很深的恋土情节,对房子更是有依赖感,把房子看成“安身立命”、“落叶归根”的场所。

而这些年还有心灵鸡汤文中对房子赋予了家的温馨、幸福港湾的情感功能,更是催生了无数人对房子的渴望。

所以总有人问到底什么人推高了中国房价?有一种力量你可能从未想过,那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老百姓。

他们谁不是一边吐槽中国的高房价剥削了生活质量,一边默默为孩子为自己置办一套房产?

在三四线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父母。可能无法为子女在一线城市购置房产,但帮忙在三四线城市付个首付还能做到,这些年帮子女在家乡置业的父母不在少数。

回去发展有房住,不回去当买房投资,典型的“退可守,进可攻”,这就是支撑三四线城市市中心房价夯实在1万+的感性基础。

一个再感性的人,也必须和理性博弈,讲点数据和道理。

如果所有人都基于感性去三四线城市买房,那我只能说你就是那批回家接盘的韭菜。

大家肯定注意到我上部分说的是三四线城市市中心的房价能上1万+,因为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房价上1万多的往往只有市区或者部分区域,而非全市均价。

因为三四线城市的城镇化其实还在持续,农村到县城,县城到市区,还在一步步走,而每个城市的市区都结合了最优质的的配套资源,也是县城小青年涌入的首选,所以三四线城市的市中心还能涨。

(湛江市区霞山区房价还有涨)

但小县城呢,迟早得跌。尤其是那些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人口基数再大,也熬不住每年几十万的净流出人口,而随着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追求,那些拼命努力从小城市小县城奋斗并去大城市上学打工的人,未来真的有多少愿意回到自己十八线的小城市?

哪怕回去,也绝不是家乡小县城,而是省会城市或者是四线城市的市区。

比如大白,买的是也是湛江市区的霞山区,而不是他老家廉江,还有同事小诗哪怕回老家,也是去武汉置业,而不是荆州。

所以大家看到的是自己家乡市中心的房子还在涨,却忽略了那些小县城房价不仅涨不起来还开始下跌。

(大白的老家廉江房价其实是微跌的)

三四线城市如果非要说还能继续涨的区域,就只有市中心且周边有名校资源的区域。

而大多数必须面临的残酷的真相就是:当北上广深和强二线城市在吸引大量年轻人落户的时候,大量的小城市和县城人口在流失。

我们呼吁大家放弃三四线城市,是因为大趋势如此,再感性的情怀都无法与经济学常识相悖。

2019年国家发改委曾重点提出“收缩型城市”的说法,城市人口流失乃至局部地区空心化的现象已经越来越突出,清华教授曾在公开讲座中表示,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人口密度在下降,或者是说有10000多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人口在2000年至2010年间流失。

城市收缩的问题越发突出,如何面对城市收缩,就要在跨区域方面加强合作,关注区域的、整体的利益,所以对于部分三四线城市而言,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环一线。

环一线城市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傍着一线城市的大腿,成为一线城市的睡城,同时也避免沦为和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一样的命运。

新一轮的城市格局已经开始洗牌,城市群、都市圈将成为三四线城市最后的一次机会。

按照规划,未来2亿新落户的人口,60%会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七大城市群,而全国的19大城市群将以1/4土地集聚74%人口,创造90%GDP。

可以预见的是,那些人口净流出的普通地级市、县城的房子,未来几十年将只有使用价值,很难卖出去,将全面丧失投资价值。

未来很多三四线城市会面临萎缩甚至很多城镇会面临消失,被时代浪潮裹挟的我们,最终都要参与这场无声的不可逆的资产保卫战。

昆明小区治理重大变化!所有小区都要建党支部!物业、业委会要定期向支部汇报工作!教育厅官宣!新高一延迟开学,云南省最新教学日历来了!喜讯|@家长们,五华区这三所新建学校又有新进展!

}

以下文章来源于读城记工作室 ,作者刘文杰

不仅房价低,而且价格稳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长沙新建住房价格环比上涨0.4%,二手房价格环比不变。新房上涨幅度在70城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长沙新房均环比上涨,二手房均环比下跌,但波动幅度均不超过0.2%。由此可见,今年以来,长沙房价并未出现持续上涨或者持续下跌情况,总体稳定。

长沙的房子不仅价稳而且价低。时代周报记者查询禧泰全国房价行情,截至2022年4月15日,长沙新房、二手房价格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均为最低。长沙楼市的稳定与严格的调控政策有关,长沙甚至被贴上“一座让炒房客有来无回的城市”的标签。

高生活品质、相对较低的房价,吸引大量人口涌入长沙。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长沙十年间新增人口300.7万人。

然而近年,部分城市陆续调整楼市政策,长沙有市民为此提议调整限售、限购政策。但长沙市有关部门均表示,按照现行限购政策执行。

“随着近些年人才大战的开展,长沙有着不小的的人口净流入量,并且长沙的房价总体来看也属于上涨阶段。”湖南省房地产经济研究会特聘专家顾问李卓羿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些情况给了长沙有关部门严格执行调控政策的理由。

新一线生活品质,二线房价水平

长沙房价与其他新一线城市相比,目前处于较低水平。

安居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14日,长沙二手房均价为1.05万元/平米,新房均价为1.31万/平米。在过去一年,新房价格最低的时候低至1.16万元/平米。

同样位于中部地区,也同是省会城市的武汉,在近一年二手房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截至2022年4月14日,二手房均价达到1.65万元/平米,比长沙高了6000元;新房均价为1.63万元/平米,也比长沙高。

另一个同样楼市性价比高的城市重庆,截至2022年4月14日,其二手房均价为1.27万元/平米,新房均价为1.52万元/平米,无论是二手房还是新房均价也还是高于长沙。

长沙的房价与新一线城市不在一个水平,却与二线城市相近。在离长沙不远的南昌,截至2022年4月14日,二手房均价为1.19万元/平米,接近长沙二手房1.05万元/平米的水平。

长沙不仅房价低,而且价格稳。

安居客数据显示,近一年,长沙二手房的价格都在1.05万/平米左右波动,最高价(1.06万/平米)与最低价(1.04万/平米)之间仅相差200元。

换句话说,近一年长沙二手房价单价波动仅200元。

新房价格除了2021年12月涨至1.49万元/平米,达到近一年的峰值,其他时候均在1.31万/平米左右波动。

这样稳健的楼市,为长沙带来了人气。

“我就挺想去长沙的。”湖北人李铭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长沙有不输武汉的生活品质,却有比武汉更低的房价,是一个很适合定居的地方。而且定居长沙,离家也不算很远。

李铭甚至为这一想法付出行动——最近两年都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曾三次报考长沙的公务员岗位。“我最看好芙蓉区,虽然是市中心,但二手房均价才1.1万/平米。考上公务员,只要工作2年就能买了。”

像李铭一样被长沙低房价吸引的外地人不在少数,新增的人口数量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长沙五一广场商圈 图源:视觉中国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长沙常住人口为1004.8万人,跟2010年相比,十年间增加300.7万人,增长率为42.71%。

十年间增长300.7万人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在十年间,约有一个海口市的人去长沙市定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海口市常住人口为287.34万人。

而在长沙的1004.8万人口中,年轻人的占比最大。15—59岁的人口达到683.6万人,占比达到68.03%。

在长沙,房价稳定的情况下,整体经济水平也平稳向上。

“十三五”时期,长沙成为继武汉之后第二个GDP突破万亿大关的中部城市。五年间GDP年均增速为7.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5%)。

“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相比于同级别城市较低,这可能是长沙楼市长期以来坚持‘房住不炒’政策的核心底气。”李卓羿认为。

这样的长沙成为样本,不仅引得深圳、东莞等城市学习,还得到了住建部的肯定。

2020年12月,住建部在《建设工作简报》第79期刊载题为《长沙市落实主体责任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文章,对长沙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长沙城市景观 图源:视觉中国

长沙稳定楼市的经验是什么?是抑制投机行为,包括为市场提供充足的土地供应,出台限售限购政策。

在长沙,除了浏阳市、宁乡市,其他六区一县均为限购区域。

在限购区域,长沙规定购买商品住房后,须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满4年后才能上市交易;长沙市户籍家庭已有1套住房的,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满4年后才能购买第2套商品住房。

对于父母投靠子女买房、大学生落户买房、离婚后买房等可能存在投机漏洞的地方,长沙也均有严格政策规定。

比如父母投靠成年子女落户不满2年,不得作为单独家庭购买商品住房;未成年人不得单独购买商品住房;夫妻离异后,任何一方2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同时,长沙还采用持续放量的土地供应政策,满足建房需求。

一句话总结:从土地供应、限购、限售、限贷、限价等方面全方位调控,不给炒房留余地。

今年1月发布的2022年长沙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将坚持“房住不炒”,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新型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近两个月以来,多个城市接连宣布调整调控政策。

截至4月11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60个城市从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放宽公积金贷款要求,以及放宽落户政策、发放购房补贴,到放宽限购、限贷、限售等各方面,调整楼市政策。

在长沙,也有市民提出调整楼市限购政策的建议。

今年1月,有市民提出:“二胎、三胎家庭的居住要求日益突出,是否可根据家庭需求来调整房屋限购政策?”长沙市住建局回复称:“在未收到有关限购政策调整的问题件之前,只能按照现行限购政策执行。”但也提到,对于该问题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

紧接着3月,又有市民提出,生意破产或者家中人生病,即使手有房产,但由于没满4年不得销售,手上拿不出资金。长沙市住建局表示:“目前对于限购政策只能严格执行、精准落实。”

△图源:《红网》栏目“百姓呼声”

4月15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长沙市住建局等相关部门,以市民身份咨询未来是否可能调整现行的限购、限售政策,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长远来看,随着更多人对改善型住房需求的提升,未来长沙楼市可能会在核心地段,释放更多不限价、对品质要求更高的地块。”李卓羿认为,但在限购政策调整方面,现阶段来看,至少主城区不会有松动迹象。

原标题:《新一线生活,二线房价,你肯定知道是谁》

}

湖北省发改委近日印发《2021年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其中明确:深度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取消除武汉市外全省其他地区落户限制,进一步降低武汉市落户门槛,实行省内户口迁移一地办结机制。

荆州区公安分局户政窗口

在放开放宽落户的进展中,湖北省并非第一个试水的省份。2021年2月江西成为第一个正式宣布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全面取消城市落户限制的省级行政区。目前陕西、广州等多地都已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放开放宽除省会城市以外的城市落户限制的进程中。

但是在全国落户限制放开放宽的大环境下,2021年5月,深圳的户籍政策却开始大逆转,一则《征求意见稿》表明深圳计划从学历、技能、年龄、政策性迁入等各方面收紧户籍政策。

借着这些落户政策的发布,我们来盘点一下全国主要城市当前的入户难度。

北京:积分落户为主,全国唯一没有开放本科生直接落户的城市,不仅如此,北京户籍至今没有对名校毕业生有什么明显倾斜。

另有投靠落户、人才落户、商人落户、留学回国落户等。应届毕业生如需落户,需要通过应聘有进京指标的单位实现留京。

上海:积分落户为主,此前的落户门槛接近北京,但最近两年姿态有所放低:清华、北大以及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四个上海985高校的应届本科生,世界一流高校的硕士、全国各高校的博士可直接落户上海。

2020年底,上海人才引进落户从11类增至18类,增加“取得显著经营业绩的企业家人才”等类别,李佳琦、杨超越等网红据此落户上海郊区新城。

深圳:在人才入户方面,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技能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技师;对于人才入户的年龄要求也进一步收紧,本科拟收紧到35周岁以下,硕士拟收紧到40周岁以下,博士拟收紧到45周岁以下。夫妻投靠的要求时间由满2年调整为满5年,老人随迁将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由8年调整为15年,并增加子女在深圳缴纳社保连续满15年的要求。深圳还计划将积分入户中,在深圳合法稳定居住、就业的基本年限要求由5年调整为10年。

广州:未来,广州中心四区外,全日制大专学历、年龄在28周岁及以下、一年社保即可落户。中心四区,本科学历、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下、半年社保,即可落户。

杭州:年龄35周岁以下的、全日制大学专科(含高职)学历及45周岁以下全日制本科学历人才,在杭工作并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社保的,可申请办理落户。

厦门:在厦门市就业创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可落户厦门。在厦门合法稳定就业,往届本科毕业生、年龄45周岁以下可落户。往届专科毕业生、35周岁以下,社保岛内3年或岛外一年,可落户。

成都:全日制普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在45周岁以下可直接落户。入户中心城区,需达到大专学历或中级技师直称,并在45周岁以下,且落实工作单位。入户郊区市县,须达到中专学历或初级技术职称,并在45周岁以下,且落实工作单位。

长沙:45周岁以下、专科及以上学历,或者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才可直接落户,博士硕士不受年龄限制。

武汉:年龄不满45周岁的、高等学校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经教育部学历认证)毕业生,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以申请落户。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不受年龄限制。

南京:南京计划2021年6月1日起执行户籍新政。未来三年,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45周岁以下本科学历毕业生(含同等学历的留学归国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可申请落户。正在缴纳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且已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的40周岁以下大专学历毕业生,可申请落户。

西安: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的,不受年龄限制;具有本科(不含)以下学历的,年龄在45周岁(含)以下,可申请落户。

重庆:人才落户拓宽范围,在原引进的专家、学者、留学回国人员以及在本市就业的专科或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基础上,将在重庆市就业的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人员一并纳入人才落户类,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均可申请落户。学历入户放宽,取消本市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时间限制,宽延至在校就学期间均可申请办理。

三四线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综合《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两份文件,国家发改委明文要求: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入户限制政策;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入户限制;鼓励有条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入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区新区入户限制;实行积分入户政策的城市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所以,今后除一二线城市之外,几乎所有城市的入户难度将越来越低。未来想在哪个城市买房落户,还要多注意政策动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的二线城市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