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飞鸿北京的家住址?



在最新的《新相亲大会》上,柳岩作为嘉宾出现,主持人孟非一见她,便问了句戳心的话:


柳岩倒是很坦率,一字一句道:

“其实我们心里并不是想单着……如果你一定要我说,我为什么单着。我可能会说,因为我年纪太大了,可能我太强势了,可能我的职业让别人觉得我不靠谱。”


最后,她提醒所有爱问这个话题的人。

“有时候我们说尊重别人,你不去过问,也是一种更大的善意。”

但紧接着,孟非又抛出第二个扎心的问题:

你会因此而降低择偶标准吗?

“我从未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因为我一直没有遇到让我可以放弃所有标准去心动的那个人。”

说完,她还劝告姑娘们:

“一辈子那么长,女孩们别急,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撞慢慢遇见……”


近几年,人们提及柳岩,总在催她恋爱,催结婚。

柳岩对于这个问题,从最初的高调表态,逐渐变得不疾不徐,不闻不问。

只是,每一次都遍体鳞伤。


在少女时期,柳岩曾被一位部队医院的军官猛追。

第二次见面,军官直接向柳岩求婚。

柳岩激动、震惊,又有点不知所措。

“你太小了,22岁才能谈恋爱。”

自那以后,她很多年没有恋爱。

直到20多岁,柳岩才将心交给一个男孩。

柳岩那时在电视台工作,事业蒸蒸日上。

但是,为了爱情,她放弃工作,去了男孩的城市。

得到的回报却是冷暴力,以及灵魂三问:

你嫁给我能带给我什么?”

“这是刺痛我一辈子忘不了的话。”


这个男孩后来找了一个将军的女儿。


从这时起,柳岩的爱情观发生巨变。

“女性一定要财务自由,经济独立,要完完全全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你才有资格,让那个人分手的时候,不会说出这么不要脸的话。”


30多岁时,柳岩又遇到“真爱”。

她将这个男生带回家见父母,父母见了,也很满意。

柳岩再一次以为,自己一定会结婚。


再次被分手,柳岩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别人要跟我分手,我哪里不好?”


柳岩找来他们的共同好友,开了个“分手大会”。

之后,柳岩收到了男生的长篇短信。

其中有这么一句:谢谢你这几年对我的照顾。

这段感情,令她对爱情的理解,多了一份豁达。

“我现在的婚恋观里,就是人生当中只要遇到一个你的灵魂伴侣,你们很开心能够度过几年,就已经很好了,不用纠缠一辈子。”


之后,她单身了很多年。

直到在《送一百位女孩回家》里,柳岩再次曝出自己又恋爱的消息。

这段情,比过去任何一段都狗血。

前天,柳岩还与前任你侬我侬,好不惬意。

仅过了一天,前任忽然哭着对柳岩说:

柳岩见前任哭得撕心裂肺,默许了。

可分开不到一个月,他便交往了新女友,还挺甜蜜。

柳岩气疯了,发微信问前任:你这么快就找到真爱?

前任反问柳岩:什么是真爱?哪有那么多真爱?


前任又回复:我也觉得是。

“那你为什么这么快就能找到真爱?”

“有的时候不见得是不是跟真爱有关,可能她就是一个合得来的伴。”

看到这句话,柳岩不再纠缠了。


众所周知,柳岩以性感著称。

在《奔跑吧》,李晨用手在胸前画圈,称柳岩是“最那个的人”。


郑恺更直白:“最丰满的人。”


“大家总觉得,我穿着泳装在街上走路。”


这样的女性,按照很多人的庸俗想象,爱情和幸福应该不是难事。

可是,追求真爱的柳岩,却却屡屡“色未衰而爱弛”。

取悦了男性,却得不到长久的真心。

不过,现在的她,已经不在乎了。

“女孩子自爱的方式就是你才是霸道女总裁,你才可以真的赢得人生。”


“一个人会孤独,但我现在要求自己,要为了谈恋爱而去谈恋爱。”



不管怎么样,柳岩还是想谈恋爱的。

而俞飞鸿则始终模棱两可。

这位圈中著名知性美女,曾多次被逼问婚恋问题。

许知远在《十三邀》,曾以大男子主义的角度,不断试探俞飞鸿对爱情的底线。

“孤独时会期待爱情吗?”

俞飞鸿不屑一顾:“你孤独的时候会吗?”

“成年人一定要面对孤独的。”


许知远不依不饶:“你靠谁完成成长?”

“经历,就是去生活,爱情这一部分,我觉得它不是我成长的全部来历。”

俞飞鸿还称,对于婚姻,不排斥,但也不。


窦文涛也问过她类似的话。

他更直白:“你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一直单身?”

“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啊。”

“单身或者是婚姻,我觉得哪个更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


她不结婚,令窦文涛对她的生理需求很好奇。

俞飞鸿听到这话,大大方方表达看法。

“我觉得是生活中跟你吃喝拉撒一样的是需要品吧,但这个对于女性来说,其实更多是跟情感联合在一起。”


“为什么从你们男人的角度,结婚都是对女人的一种施舍呢?”


网上沸沸扬扬传出:俞飞鸿是不婚主义。

“我不是不婚主义也不是单身主义,我也不是反对婚姻主义,我不反对一切形式……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婚姻也好,不婚也好,单身也好,或者在一起但不选择婚姻这个形式,都是一种方式,都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任何人完全有自由选择任何一种形式。”


在情字面前,俞飞鸿有圈内女星少有的清醒与自知。


俞飞鸿能这般理智,与柳岩的跌跌撞撞不同,她是家庭给的底气。

更是自己拼出来的资本。

俞飞鸿的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

自小,俞飞鸿衣食无忧,活得率真、随性。

她人生大部分的选择,都由自己做主。

16岁,参演电影《凶手与懦夫》。

22岁,又出演大制作《喜福会》。


所以孤注一掷,“没有一个角色会不花心思去演。”

平时,俞飞鸿极爱看书,经常手不释卷。

有家人支持,善学,还耐得住寂寞,俞飞鸿对情爱,有超越同龄人的领悟。

“他的社会地位身份都是次要的。”

她不会因为匮乏而爱,而是因为爱而去爱。

今天,她可以很骄傲地说:

“我的成长,不是靠男人来完成的。”


她靠的,是自省、努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正如陈道明对江一燕所说:皮相的光鲜不过数年,优雅和安宁才是人生终极。

内在的活力与安然,才是一个女人,面对花花世界的最终依靠。


50岁的杨钰莹,对这一点,算是深有体会。

如果说,柳岩的成长,是从失败中不断汲取经验。

俞飞鸿是靠自省与自治变得成熟。

那么杨钰莹,便是凭一场虐恋,来完成从少女到女人的蜕变。

她在最辉煌时,遇到了一生所爱——赖文峰。

他是金融要犯赖昌星的侄子。


曾担任香港远华公司的总经理。

遇到赖文峰时,杨钰莹20岁出头。

是她迄今为止,唯一一段公开的恋情。

80年代,无人不识杨钰莹。

她长相甜美,歌声酥软,被全民夸是“甜歌皇后”。

赖文峰也暗恋她很久了。

恰好,杨钰莹要到厦门参加活动。

赖文峰便包下整个场地,又是给杨钰莹送花,又是时不时来慰问几句。

热恋期间,为了躲避媒体,他们二人经常去乡下约会。

杨钰莹天性纯真,喜爱一切自然的东西。

赖文峰便带杨钰莹去挤羊奶。

挤好了,他又将羊奶拿到炉子上烧。

然后,两人大口大口喝起来。

“我觉得那个是很快乐的岁月。”

纵使多年过去,杨钰莹对这一幕念念不忘。

她甚至憧憬过,以后会生三个孩子,要将车后座坐满。

据传,他们也见过双方父母。


但1999年,远华集团涉嫌走私被查,走私货物超530亿,其中涉案资金高达300亿。

这是当年最轰动的一起经济纠纷案。

赖文峰作为远华核心人员,脱不了干系。

与赖文峰相恋的杨钰莹,更撇不开关系。

媒体曝出,赖文峰赠予杨钰莹一辆红色保时捷,价值200多万。


这一下,不但爱情,连星途也一同被命运砸得稀碎。

此后10余年,不再露面。

得到过浮华,享受过真爱的她,在远离镁光灯的日子里,活得低调。

她每天跳健身舞,又自学英语。

更多时候,会乔装打扮一番,去图书馆看书。

一次,杨钰莹翻阅林清玄的书,看到这么一句话:人生经历的所有挫折,都是开启智慧莲花的淤泥。

她盯着这句话,看了许久许久。

后来,她再复出,对人生,对情爱,格外的透彻。


杨钰莹在《乘风破浪的姐姐》和那英、张柏芝等女星,做过一个选择题。

在孩子、伴侣、父母和自我之间进行排序。

其他人大多选择将自我放到最后。

杨钰莹却将自我放在了第一位。

她以过来人的语气告诉姐姐们:

“二十几岁的时候,爱情是一切,但现在不是了,只是蛋糕上那颗樱桃,用来点缀生活的。”


“爱情就像跳一个探戈,跳双人舞,就是一定要实力相当,跳出来才漂亮,就是如果一强一弱的话,肯定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这些女星,无论地位怎样,经历如何,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特质:

爱情和婚姻只是点缀,来了,我接受,不来,就独立的活!

女星们的婚恋slogan,既是各自人生的总结,也传递了当代女性的心声。

十九世纪《小妇人》里初代独立女性乔,道尽了自立女性的自豪后,放声大哭:“但是,我很孤独啊!”

而今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问男人、问爱情索要孤独的解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许知远上了一档脱口秀节目,以知识分子独有的吐槽技能出圈了。

作为一个徘徊在主流之外的文化人,这显然是他近几年露面,在大众心中口碑最好的一次。


当许知远站在台上,马思纯对其他队员说:“观众会不会觉得我捡软柿子捏。”

这句话本身就很讽刺,结果出乎意思,马思纯在观众投票上,没有敌过这颗“软柿子”。

在这个知识分子略显尴尬的年代,许知远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1976年,许知远出生在苏北的一个乡村。

7岁时才跟随父亲移居北京,也由此见证了北京由一座遍地四合院的古城,慢慢变成了国际化大都市。

身处九十年代的喧嚣,许知远于1995年考入北京大学。


那时,许知远对书的迷恋远超常人,换句话说,他只愿意与书中那些灵魂对话。

他也确实通过看书,从同代人中率先突围。

22岁,许知远开始为《三联生活周刊》、《书城》撰稿,后来还做起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三年后,他写了自己第一本书《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序言中,他这样介绍自己。

“一位喜欢对世界进行广泛发言的知识分子,在我前面遥遥站着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伯特兰·罗素、埃德蒙·威尔逊、沃尔特·李普曼、让-保尔·萨特。”


2002年,他不再甘于读万卷书,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找到报社领导,申请去美国游学。

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他一路访问,开启了另一个思考的角度。

做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做到了。

电子书时代到来,许知远却逆势选择了开一家实体书店。


名字也很有意思,叫“单向街”。

为了抵抗文化沙漠,书店在周末办起了文化沙龙。陈丹青,梁晓声,洪晃,严歌苓,张悦然都在这里停留。

“单向街书店”又改名“单向空间”,成为京城有名的“人文精神后花园”。

“直到天花板的书架有30米长,大约需要20分钟,你才能从这头走到那头。”


2007年,他在电台采访中直言不讳:“我想做这个时代的人文知识分子领袖。这是责任,不是荣耀。”

他开始真正的反击主流,是从韩寒开始。

2010年,韩寒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百人榜”之后,许知远写道:“韩寒的胜利不是他个人的胜利,而是这个正在兴起的庸众时代的胜利。”

这样的哀叹一直持续到这次《吐槽大会》,似乎11年过去了,这个男人对时代的反抗依然没有停下脚步。

他想跟90后交流,同门师妹李雪琴却当场反驳:我们90后,不愿意跟你交流。

一次在北大做演讲,台下一个学生说“我不想做精英”,许知远当时就生气了:“那你来北大读书干嘛?”


他不合时宜的话语,在这个众生喧嚣的时代,显得既悲哀又悲壮。

许知远有个私人书房,藏书过万。

别人问他:“你都看什么书啊?”他笑笑说:“都是传记、历史,不入流。也有一些文学。”

上大学时,历史老师推荐许知远读钱穆的《国史大纲》,竖本,繁体字。

他刚开始没有兴趣,直到他出国以后,才发现还是要多了解国家的过去,于是又耐住性子,深进去读其中文字的温度。

他喜欢李敖,也读鲁迅,这造就了他从做编辑以来,已一以贯之的犀利文风。

鲁迅先生喜欢在书房里走来走去,许知远对读书和写作也有强迫症。这是大多数作家的通病。

书店员工们都对一件有趣的事印象很深刻。

一次,许知远发现书店门前的树荫可能是个不错的读书角,就让员工把椅子搬过来。

谁知坐下来看十分钟就停下,因为这种状态不适合思考,就让员工再把椅子搬走。

如果在书店,他喜欢坐在固定的位置创作,绝不准员工抽烟,自己却享受尼古丁的快感,真是“只许州官放火”。

如果是在咖啡馆,他就听着耳机里外国电台的古典音乐,让服务生不停地往红酒杯里倒酒。

只有这样,手中的笔才会跳舞。


李诞吐槽他,长年累月穿着一双人字拖。

饱受诟病的外貌和不修边幅的穿着,是许知远高深的精神堡垒外,另一个反面。

一年四季,白衬衣加牛仔裤,屁股兜里塞本书。

2015年,许知远才学会用智能手机,因为业务不熟练,被员工骗发红包,回过神才委屈地说他们“素质低”。


他对吃也没什么挑剔,《十三邀》中他和各路嘉宾碰面,都是喝酒撸串,在市井街巷和普通人一样大快朵颐。

几杯酒下肚,脸便红得厉害。

许知远因采访俞飞鸿,问过略显冒犯的问题,被网友追击骂他油腻。


实际上,他最早的恋爱也只持续了四五天就夭折了。

他在精神上不食烟火,实则在现实中往往无从招架琐事。

许知远真正进入广大网友视线,是在2016年。

2016年,许知远靠着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十三邀》上了热搜。

在观众眼中,许知远乖张,自恃,云淡风轻地揭人伤疤,坚持“带着偏见看世界”。

许知远似乎经常尬聊,要不然就用沉默代替发问,嘉宾也以沉默作为回应。

他评价马东《奇葩说》一类的节目粗鄙,很难真正影响一代人,引来网友疯狂diss。

有网友说:“你的节目除了尬聊和沉默,还有什么?。”


许知远安静地回应这些关于自己的评论:“有些话是不会完全问出口的,那样的沉默是适当的。”

两年的时间里,他说过姜文身上有“反叛精神”,姜文说“我没有”。

他惊讶于老朋友贾樟柯会说出“我最近在研究天体物理”的话。

不懂煽情,不秀情商,许知远在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帮观众重新认识众多嘉宾。

有人曾问他:“你和十年前相比,有什么改变吗?”许知远说:“没有。十年后你看到的我,还会是现在的我。”

《十三邀》把许知远推到镜头前,他带着陪伴了自己多年的“知识分子”标签顽强地坐在嘉宾对面。

谈些形而上的道理,说着对时代的反思。问题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难以抽象。

就好像所有人都下海沉浮了,只有他站在岸上,还伸直了胳膊往前递话筒,“说说你对这个时代的看法吧。”

很多人都觉得,他有毛病。

但是这个时代,不久需要一些特别的人提醒我们,知识分子永远要占有一席之地,他们是时代的守望者。

所以许知远是作家,是书店老板,是访谈节目的制作人。不温不火,一直游移在主流外。


多年前,许知远曾去台湾的朋友家做客,朋友告诉他“以前做风筝,孩子们要自己砍竹子,切,剪,粘,一个动词都不能省,而现在只有一个字——买”。

他骨子里其实想当个好作家,但他的梦想是拯救世界。

但在现在这个世界,想要单纯写作的人,实在太少了。

哪怕有,别人也都不说口,藏着掖着,躲到镜头后面,只有他,把这事儿捅到众人面前,告诉人们,知识分子不是丢人的词。

就像他在《吐槽大会》最后的灵魂三问答,被大张伟号称全场最好的词。


文化人出手,骂人不带脏字,句句引经据典,又“杀”人于无形。快哉!

许知远吐槽时,现场一直发出“咚咚”的杂音,原来是他紧张地发抖,连带着桌子也跟着摇,立麦就接连磕桌角。


一个擅长用笔说话的知识分子,站在镜头前局促又努力镇定地捍卫自己的立场。

只不过观众与他立场相反,他在镜头前的每一次露面,都像一场外人看来荒诞,他却一本正经的滑稽戏。

这种与时代有些格格不入的错位感,也是传统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尴尬,但他却一直扮演了下去。

全民娱乐,消费至上,留给知识和思考的空间不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们专注发掘影视圈未来






电影《滚蛋吧!肿瘤君》

上周《烈火如歌》收官,结局还了“歌雪CP”一个圆满,却狠狠戳伤了玉师兄的粉丝。“如果是我,我就不会像玉自寒一样不要求回报的付出。”刘芮麟坦言。

生活中的刘芮麟和玉自寒是完全相反的类型。刘芮麟开朗外向,在采访过程中经常“自嗨”忘记镜头,以至于经纪人时刻在旁边提醒,“不要放飞你自己!”

出道7 年,刘芮麟始终处于“半红”的状态,迟迟未能迎接一部属于自己的代表作。他倒是看得开:“‘红’这事儿有的时候你赶上了,那这就是你的代表作,赶不上,我就认真去揣摩我的每个角色呗。”

△戳视频,快速了解刘芮麟~

(ps:文末有福利噢~)


刘芮麟用“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来形容玉自寒。接到这个角色的时候刘芮麟十分开心,并非因为玉师兄这个角色自带少女粉,而是因为他从没尝试过坐在轮椅上,仅仅通过眼神和上肢动作来进行表演。进组之前,刘芮麟每天都对着镜子不停看自己,练习深情的眼神;进组之后也每天把自己“困”在轮椅上,提醒自己时刻要像王爷一样坐得端正,“但你看我脖子要是往前了,那就是实在‘端不住’了。”


刘芮麟对演戏十分痴迷,走上演艺道路却是误打误撞。高中时刘芮麟成绩不错,高考的目标曾是北京大学。但因为父母管教很严,除了看书、看电影、打球,他几乎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直到寒假时同学让他陪着去考电影学院。

当时他觉得,表演是件很简单的事,就像小孩不想上学,天生就会和爸爸妈妈“表演”生病一样。“所以当时我觉得,没准老师看到我清新自然的表演,还能觉得我是个可塑之才。反正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就去玩呗。”


同学落榜了,刘芮麟却真的鬼使神差地考上了北电。虽然当时高考数学高达139 分,本可以继续报考其他大学,但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还是要做喜欢的事才能做得更好。“通过那次考试我发现,演戏好像就是我喜欢的事。”

虽然喜欢演戏,但刘芮麟和许多大学生一样,对于未来还有着许多不确定。大学时期同学拍广告,他也去拍一个;公司来选人,他也去见。2011 年第一家经纪公司向他递出签约合同时,刘芮麟也只是想,别的同学都签约了,自己也不如先去积累工作经验。甚至当时的公司一连签了几位“零经验”新人演员,把他们组成组合,捆绑在一起工作,刘芮麟也觉得,“就先试试看看。”


《我爱男闺蜜》里的莫小康

直到2014 年,刘芮麟遇到了《我爱男闺蜜》中的“莫小康”一角。在此之前刘芮麟已经见了很多组,也被拒绝很多次,但刘芮麟看到剧本就认定,莫小康就是自己:年少叛逆、和家人有一些冲突,长大之后又比较执拗地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一般没什么想法,但如果有了的话,我肯定会是一根筋儿特别固执的那种人。”刘芮麟坚持去面试了8 次,最后顺利得到了这个角色。《我爱男闺蜜》中的莫小康让他被大众熟知,随后他又出演了《滚蛋吧!肿瘤君》《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大热作品。



作为“永远的男二号”,刘芮麟似乎在演艺道路上永远不紧不慢,不急于证明自己。不过这样的他近两年也明显加快了工作节奏,“因为我发现到了一定年龄,你的体能、记忆力各方面都会比年轻时有所衰退。所以我再喜欢演戏,十几二十年之后,热情肯定也会减退,现在还是要加快速度了。”

刘芮麟心中藏着一个极度念旧的“老灵魂”。

现在他依旧最喜欢梁朝伟、周星驰的老电影;经常会重温《灌篮高手》的漫画,从高中到现在的理想型都是赤木晴子;最想演的角色是《匆匆那年》中的陈寻,因为这是他高中时最喜欢看的书,书中讲的也是母校“北京25 中”的故事。

“23、24 岁的时候演个高中生还行,但现在已经28 岁了,以后再翻拍我也不会去演了。很多事情错过就不会再回来。”


篮球,刘芮麟也喜欢了十几年。作为当红小生,他的微博头像是科比,微博背景是篮球,微博内容也离不开打球。

他说,他就是想让全世界知道,他有多喜欢篮球。2003 年姚明刚刚进入NBA,当时刚上初中的刘芮麟就梦想成为像流川枫一样的篮球运动员。看到科比横扫全联盟时,刘芮麟再次坚定了篮球梦。


经常在微博分享篮球相关的内容

刘芮麟是个“ 科蜜”。

刚知道科比时,他说他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在球场上驰骋自如,在训练中也能严格自律。“那时候我就把科比当作一生的榜样,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严格要求自己。”

科比退役当天,刘芮麟正在《三生三世》剧组拍摄。他拉着很多演员一起看了科比的谢幕,当着大家的面痛快地哭了一场。他说,如果是十几岁的时候,他可能会难过更久,但十年过去,他开始懂得不仅自己的英雄会离开神坛,世上所有事情都终有谢幕。


粉丝提的问题,快看他是怎么回答的吧~


新京报:第一次和周渝民合作什么感觉?

刘芮麟:因为仔仔哥出道很早,所以我小的时候就看仔仔哥的戏。第一次跟他对戏是他给我面对面治伤,然后我就一直看着他笑。他问你笑什么?我说,仔仔哥你太帅了!仔仔哥一下就崩溃了。

新京报:你在感情中会是像玉自寒一样默默付出的人吗?

刘芮麟:我在感情中挺喜欢付出的,但绝不是不求回报。我觉得有来有回才是一段健康的感情。如果对方像如歌一样,那就算了吧,别强求。

新京报:经常跟粉丝互怼,是你对粉丝的一种爱吗?

刘芮麟:其实我在微博上没怎么怼过粉丝,都是她们怼我,她们挺开心的。粉丝接机这个事我个人秉承的理念是,你对我了解越少,你就越会相信镜头上的那个人。对于演员来说,还是要保持一点神秘感。

新京报:所以你不太希望大家了解你私下的样子么?

刘芮麟:对,我主要怕打破你们的幻想。尤其是现在你们这么喜欢玉自寒,因为我其实跟玉自寒真的相差挺大的。

新京报:如果有篮球题材的电视剧,会想去挑战么?

刘芮麟:当然了!不然过两年我可能就打不动,只能演教练了。



经常在微博上分享一句话影评

新京报:为什么坚持这么多年在微博上分享一句话影评?

刘芮麟:我喜欢跟朋友们分享一些我认为好的电影,好听的歌,好吃的食物。这个东西让我快乐,我也希望别人一样能感受到快乐。


刘芮麟的签名照 3 张!

请在留言区写下你想对他说的话,截止到(4月17日)中午12点,点赞数排前 3 的宝贝将会分别得到一张噢。

PS:福利都不包邮噢~请见谅~中奖名单会在下周二的推送中一起公布~

出品:新京报文娱事业部 动新闻

新京报 腾讯·大燕网 动新闻

总策划:金秋 祝炳琨 甘丹 李世聪

街拍摄像: 耿心 王磊塬


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华晨宇丨周笔畅丨吴亦凡丨杨幂丨邓超丨蔡康永丨蒋欣丨陈妍希丨胡霍cp丨张天爱丨许魏洲丨满江丨黄景瑜丨孙红雷丨黄轩丨白敬亭丨宋 茜丨吴奇隆丨TFboys丨李宇春丨刘诗诗丨袁姗姗丨俞飞鸿丨易烊千玺丨金晨丨唐嫣丨江疏影 丨钟汉良丨SNH48丨吴优丨彭于晏丨井柏然丨陈伟霆丨冯绍峰丨朱茵丨刘烨丨杨洋丨赵雅芝丨张一山丨大张伟丨范伟丨罗晋丨 Angelababy丨马思纯丨陈学冬丨徐璐丨赵丽颖丨王鸥丨舒畅丨李荣浩丨张艺兴丨关晓彤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俞飞鸿八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