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500左右的公路自行车坐垫推荐骑行坐垫的推荐

随着骑行运动的不断火爆,目前市面上的骑行台品牌和产品不能说多如牛毛,也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了,比如知名的线上骑行软件ZWIFT也涉足开发骑行台硬件相关,传统的电磁“直驱”骑行台也已经从之前高高在上的地位也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伴随着电磁直驱的普及,一些车友也逐渐提升了对骑行台功能上的要求,比如目前骑行台的“天花板”Garmin NEO的自发电电机组直驱骑行台不但在功率精度和骑行体验上占优,而且能够摆脱电源的束缚,随时随地开练。国产的骑行台也开始发力,对自发电的直驱骑行台进行开发,其中就有佑驰G·DDM自发电智能骑行台,通过数个月的测试,火锅就GDDM G1这款骑行台进行了数次功率方面的测试,期间由于是原型产品,后期针对一些模具壳体进行了修改,所以本文对这些方面不进行详细介绍,主要就骑友们最关心的功率以及骑行体验方面的内容进行说明。造型简介开箱之后的骑行台主体,虽然是电机阻尼的设计,但还是选择皮带传动模式,为了方便对皮带调整,笔者将外壳拆开使用。电机主体部分做了包裹,这部分就没有拆解图啦。根据佑弛官方测试的数据,在30℃室温的条件下,以400W的功率输出爬10%坡度持续半个小时,机壳表面温度不超过65℃。笔者肯定是没有400W输出半小时的能力,不过经过实测,发热情况相较于传统的电磁骑行台小不少,被外壳烫伤的风险较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锁紧的接口有桶轴杆、有快拆兼容常见的130/135mm快拆和142*12/148*12mm桶轴都可以使用。经典的工字结构设计,稳定性有保障,大力冲刺没有出现侧倾的情况。功率表现功率源:Favero Assioma DUO、Magene P505、GDDM-G1分析工具:zwiftpower环境:室内温度18—35℃其他说明:三功率源进行对比数据曲线已做时间迁移,没有做平滑处理,数值采样为每秒一次。控制器使用了三个版本,最新版本为可插电的,功率测试数据也来源于最新版本控制器。测试多组,选取四个样本进行介绍。#样本一样本一是一个常见的测试模式,低功率段的均匀提升、冲刺以及间歇。各个功率段的CP图,可以看出三个功率源在数值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仅仅在CP5秒和15秒的区间范围出现了2%左右的差值,其他区间范围差值甚至都小于0.5%。首先是热身阶段的低功率段,这一段的功率输出逐渐提升,从60-100W左右,虽然在百分比上的差值较大,不过由于基数本身较小,所以3w左右的功率差距会呈现出更大的百分比。热身段160-180W的功率情况,随着功率的逐渐提升,三个功率源的差值逐渐在变小,差值甚至不到1W,在功率曲线上也呈现高度一致。180-210w功率段的曲线,同样表现非常优秀,整体走向与趋势一致,差值百分比在0.5%以内。功率逐渐提升,这一段是240w左右的三功率源的情况,可以看出GDDM的表现出色,三个功率源的曲线波动和走向也一致性很高。接下来是300w左右的表现,也是普通车友训练比较关注的一个区间,GDDM依然保持了高水准的表现,三功率源的功率差值在2w以内,百分比在1%以内。以上的五张曲线图分别是在310/320/335/340/350w左右的功率表现,GDDM相较于其他两个功率源的表现依旧稳定,差值基本都保持在1%以内。上升到400W输出的环境,依旧表现稳定,无论是波形还是差值都有不错的表现,差值控制在4w左右。起脚冲刺阶段,虽然功率的差值相差会在10-20w,但百分比仍旧保持在2%以内,除了三个功率源在起脚之后对功率的反应速度有所不同之外,其他的表现都很一致。#样本二样本二算是一个溜腿的测试,全程的AP只有205W,由于当天手表没电,只有P505作为功率源进行对比。由于双功率源的说服力稍欠,所以简要做以说明,在150W、225W、236W以及260W的功率表现,GDDM与P505的整体表现都很一致,#样本三样本三是一个较高强度的短间歇测试,一方面是测试骑行台在阻力反馈速度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测试在这种工况下的骑行稳定性。全程的AP大约在220W左右,通过上面两张整体图片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CP5分钟的时候P505和GDDM出现了相对较大的功率差值,不过综合FAVERO的对比,三者的差值都在1.5%左右。继续来看第一组的间歇,是一组经典的40s/20s的短间歇训练,非常考验骑行台的变阻速度和功率稳定性,在这一段输出汇总,GDDM暴露了一些不足,相比于稳定平稳的变速来说,这一段的功率差值比之前高,不过整体也算是稳定在了2%左右,已经堪称良好了。选取间歇中的高功率段表现,出现了比较耐人寻味的现象,在是360W、340W左右的两段,为什么有时候差值有所区别呢?其实是笔者在进入这段高功率的时候踩踏平稳性有差别,相对来说,均匀踏频和扭力输出,不同功率源的采样模式产生的功率结果更加相似,但是在骑行途中踩踏不均匀,扭矩输出变化大,对于应变能力较弱的功率源来说就容易出现采样不稳的情况,当然最终呈现的结果和各家的采样算法有不小的关系。在20s的休息区间,160W左右三功率源的表现,GDDM仍旧保持了极高的水准。#样本四样本四主要是短时间的冲刺测试,也是逐渐提升输出,从CP功率上看,最大的差值也是出现在5s和15s这段区间,其他区间段的功率都保持在1%以内的高水平。第一段的400w输出,三功率源的输出基本都控制在了1%以内,当然从曲线的走向上来看,笔者在一开始的踩踏还是比较稳定,再次说明了前文所讲的扭矩与转速稳定的情况下,功率的精准程度会高的结论。即便是短时、数值变化跨度大的冲刺型输出,只要稳定的增减扭矩与踏频,GDDM在430W、480W、610W以及700W这几个区间的表现都很出色,差值都控制在1%以内,而且三功率源的曲线拟合程度都很高。最后是1000W左右的峰值情况,尽管GDDM-G1官方宣传的最大功率支持到800W,不过火锅经过实测,最大功率是可以支持到1100W左右的(用ERG模式,Zwift最大只能设置到1100W),在1000W左右,GDDM的功率差值仍然能保持在2%以内,很不错。简单总结相信通过上文的功率表现的介绍,读者朋友们应该对GDDM-G1的功率表现有所了解。关于骑行体验方面,也是基于最新版控制器的介绍。变阻的实际体验来说比较迅速,存在的不足则是由于机体“天生”体质受限,使用的电机大小决定了模拟实际骑行的阻力状况,相较于更大电机的Garmin NEO来说体验有所差距,但是考虑到定价的差别,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据厂商透露,佑弛GDDM G1的定价为2999元,但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2499元就可以买到,上市发售的时候还会有点赞打折的活动,最低价格能到2000元以下。当然具体的价格和优惠方式以厂商官方公布为准。产品上市的时间大约在本月月底。如果以这个定价来说,GDDM G1的定价在同价位基本不存在同类的竞品,所以量产的产品如果能保证品控和精度的情况下,追求功率精度的车友可以考虑购买,特别是免插电的特性更是同价位产品的所不具备的功能,有相关需求的车友值得购买。后来官方告诉我说会有输出电能的配件,这下可以真正实现人力发电了,各位成家男士也可以不必担心被老婆骂成天骑那个破台子有什么用了。(手动狗头)}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最近骑行是真的火,一到夜幕降临,各式各样专业级的单车,就浩浩荡荡的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只要一骑上车子,什么不好玩的地方都能变得好玩儿起来。你跟城市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微妙,你会知道哪里地势高、哪里的路有坑、哪家的路边摊好吃……可以说,骑单车是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但现在骑行圈已经卷上天了,什么空气动力学公路车、铁人三项公路车、大组公路车、GRAVEL碎石公路车…不光车的种类多,价位跨度也很大,新手想要入坑公路车,门槛的确是有点高。 对于初学者来说,该如何选择入门级的公路车?选择什么样的装备是非常重要的?我是 @果冻菌 ,知乎家居好物推荐榜答主,为了入坑公路车我花了三个星期来研究和准备,对比了网上多个品牌的热门车型,终于整理出这篇主流入门公路车推荐选购指南!本文章长期更新,欢迎点赞同+关注+收藏,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感谢!!!先看目录:一、我有必要买公路车吗?二、公路车都有哪些类型三、公路车要怎么选(不想看直接跳转到第四部分)四、入门级公路车推荐五、需要买哪些骑行装备一、我有必要买公路车吗?如果你有朋友玩骑行,你就会知道,现在骑行圈已经卷上天了,万元级别的自行车,可能只是玩车人的入门门槛……但是别被吓退了,对于咱们大多数人来说,无非就是想骑车溜达溜达,运动运动,完全不用一上来就追求什么高级装备。如果你只为通勤运动,平时骑行不超过5公里,那共享单车就很香,用不着专门买辆车。如果除了通勤休闲骑,还想经常去郊外骑个20公里,可以考虑买个公路自行车。下面是三种主流车型的对比:比起山地车和城市自行车,公路车更适合在公路路面骑行。入门玩家建议直接买整车,不建议上来就自己攒车。因为攒车牵扯的知识太多,比如传动系统、车架还有前叉等等,初学者想把这些都搞清楚要浪费很多时间、场地和精力,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当然你身边如果有几位资深且事无巨细都愿意帮你的骑友,那就另当别论了。二、公路车都有哪些类型从外观和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公路车是为什么而生的了——弯把+细轮+流线造型,公路车就是为了在铺装路面上竞速的骑手准备的。根据场景、使用环境不同,公路自行车通常被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气动公路车气动公路自行车的管形经过优化,通过运用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车架设计,减少车架上的空气阻力,可以让行驶速度更快。适合追求公路上极致速度的小伙伴。2、轻量型公路车也叫爬坡车,为爬坡而设计,所以轻量型公路车的特点是在重量上做到最轻。在不影响坚固和耐久的前提下,配备超细管子和超轻组件,比气动公路车要轻,爬坡时让骑行更舒适。3、耐力公路车以舒适为设计导向的公路车,比气动&爬坡车提供更好的舒适度。也叫长途耐力型公路车,最突出的感受就是舒适,这类公路车整个骑乘姿势相对舒适,对于新手也比较容易操控。总结一下:如果你追求极致速度,那么气动公路车是最好的选择;经常爬坡骑行,建议选轻量型公路车;长途骑行追求舒适,耐力公路车就是最好的选择。三、公路车要怎么选1、确定车架尺寸买车时最重要的,是根据身高选择合适的车架尺寸。千万别信有些廉价自行车宣称同一尺寸自行车可以满足不同身高需求。车架不合适,不仅会形成错误的骑行姿势,导致腰酸背痛,还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正规自行车都有尺寸推荐图。先确定你的骑行目标,是参加比赛还是休闲骑行:如果以比赛为主,就尽量选车架小一点的车;如果是休闲为主,最好选适合自己的车架尺寸,坐垫和把手的高度差在5公分左右就比较合适。2、确定车架材质市面上常见的车身材质主要是铝合金、钛合金、高碳钢、尼龙纤维、碳纤维。铝合金:一般价位比较低,车子轻、韧性好,不容易断裂。钛合金:不怕风雨、刮蹭,任何条件下都不会生锈,很抗造,但价格也相对昂贵。钢材质:优点是抗冲击能力强,但容易腐蚀。碳纤维车架:大家应该都听过,价格属于鄙视链顶端了。最大的特点就是轻,甚至两根手指就能拎起来,但公认使用寿命不超过八年。新手优先考虑牢固且轻的材质,选个铝合金的就挺好。3、确定你的预算ok,确定了尺寸和车架材质,下面就要看预算啦。市面上的公路车,从几百块到十几万的都有,外行看上去好像区别不大,但确实是一分钱一分货,不同的价位代表了公路车档次和性能的高低。市面上入门级的铝车一般在2000元以内,碳纤维车万元左右,更高端的竞赛车2~10w不等。建议结合自己当前的阶段和水平,选择够用的配置就可以了。要么2000~3000以内入门,要么1w+竞赛级一步到位(条件允许一步到位反而最省钱)。如果预算够,按你的预算上限去选购第一台公路车,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决策的!一般来说咱们不竞赛不拉练的,只想参与到公路车这项活动的话,2000~5000块的入门款就足够,完全满足骑得舒适、不费力。不要图便宜去买低于1000元的公路车,这个价位的车设计和用料都比较糟糕,整体骑行的体验也不尽人意,买它还不如买个休闲通勤车。4、品牌怎么选好了,确定了预算和车型后再出手,挑选入门公路车就容易很多了,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品牌。国内公路车高端品牌有闪电(specialized)、崔克(TREK)、LOOK ,也有涵盖入门、中端及高端各级别的大品牌,捷安特、美利达、喜德盛。目前国内入门公路车的主流品牌有:喜德盛(深圳):喜德盛自行车是国内最大生产厂家之一,年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辆。具有一流的生产线和领先的制造实力。UCC(中国台湾):,品牌历史有三十多年,从入门到进阶级别的产品都比较均衡,性价比高。迪卡侬(法国):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零售商,公路车物美价廉。捷安特(中国台湾):自行车产业当之无愧的巨头,国内每个进阶车友都绕不开的品牌。美利达(中国台湾):美国品牌Speciliazed的代工,拥有顶尖生产线,多次获奖。崔克(美国):美国销量最大的自行车品牌,国内外知名度都非常高,高端公路车品牌。SPECIALIZED(美国):美国一流自行车品牌,国内车友喜欢称其为 “闪电”。不必为品牌过度纠结,作为大众骑友,骑起来差别真不大,一二三线品牌都可以选。另外:如果平时很少骑自行车,可以选平把公路车,弯把公路车会不太好掌控;有的销售可能会跟你一顿安利碟刹、桶轴、内走线的公路车,价格蹭一下就上去了。别上头,其实C刹、快拆、外走线的也不错。说到底就一句话:骑什么车不重要,重要的是路途中的风景和好心情。四、入门级公路车推荐四、入门级公路车推荐ok,下面我将市面上的主流品牌经过一系列比较后,排除贴牌、高仿、网红和三无产品后,按价格将入门公路车分成三档,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选择。部分品牌热门车型线下销售,如美利达斯特拉93 95/捷安特speeder等,因此没有列出,还请线下自行查看。2000元价位这个价位在公路车中属于最最入门的价位,基本只能买到最最便宜的公路车,配置上都是最低的。大部分国际品牌也不会在这个价位中设计公路车 (毕竟一共就2000块,利润撑死了就这点) ,所以品牌上以国产大品牌为主。喜德盛 RC200参考价:1699元尺码:48-51喜德盛RC200是它家最受热捧的公路自行车了。RC200采用铝合金作为车架材料,车身轻巧,骑行在城市道路或者平缓的山路中,不会感到吃力。14速变速系统,多种踏频选择,能适应多种路况。弯把的设计兼容多种骑行姿势,也能缓解长时间骑行的疲劳感。U刹的力臂长,制动需施加较大的压力。没啥明显缺点,但是不适合高身高的人骑行,作为一款入门级公路车还是比较合适的。迪卡侬 RC100参考价:1799元尺码:xs-s-m-l-xlRC100专门面向青少年,非常适合学生代步,可作为上学通勤车。入门整车有整整五个尺码,几乎涵盖了百分之99身高的人,迪卡侬无敌的售后和质保,铝合金车架还是终身质保。车架为轻量化铝合金材质,44T单盘搭配12-28T小齿数飞轮对脚力的要求不高,在城市铺装路面骑行不费力。700*32c混合路面轮胎能应对各种道路状况。这个价位高身高人群唯一能买到的公路车。2000~3000元价位这个价位在公路车中属于入门价位,基本也是国产品牌的公路车为主,但套件、车架和轮组都有提升,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适合新手入门的价位。这个价位能买到的公路车,尺码一般都比较少,适合的身高跨度比较低,如果身高特别高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提升预算啦。喜德盛 RC500参考价:3499元尺码:48-51RC500定位专业竞赛公路车。Branta铝合金破风轮组配合前后二培林花鼓,踩踏起来更省力。采用禧玛诺 Claris R2000变速套件,变挡顺畅。整体性价比还可以,配置上没有减配也没有任何的槽点。车架做工和焊接还有重量都不错,黑色刹车边的铝合金轮组,颜值非常高,远看有种碳架碳轮的感觉。除了尺码少以外没啥明显缺点,值得入手。迪卡侬 RC120参考价:2999元尺码:xs-s-m-l-xlRC120采用铝合金车架、铝碳前叉、重量较轻,整车几何非常舒适。在这个价位仅有的两款舒适型公路车,对刚入门的新手来说很友好,迪卡侬无敌的售后和质保,铝合金车终身质保;尺码非常丰富,适合高身高的骑友选择。变速系统采用微转2X8 16级变速,刹车方面前后都是PRO-MAX机械碟刹,相较于油刹来说维护要简单一点,700×28c的轮胎适合骑行于多种路面,综合来看RC120可以适应平路、崎岖路况等不同场景。 官方店价格为2999元,性价比不错。3000元~5000元价位这个价位能买到大部分品牌的入门车型,配置基本上能满足轻度竞赛需求。整车重量一般都能10kg以内,车架组以铝架碳叉为主,套件一般都能上到禧玛诺的小套甚至大套,有些主打性价比的品牌甚至能上到105套件其他方面也都是很不错的。这个价位的车大部分厂家主打的是碟刹系统,并且车架组能上到桶轴系统,也保留了一定的升级空间。SPECIALIZED 闪电 SIRRUS 1.0参考价:3390元SIRRUS 1.0定位是城市骑行车,采用A1铝合金,车身整体轻巧。钢制前叉的强度表现佳,但避震效果一般。制动配置采用V刹,属于入门级的公路车配置。46/30T双牙盘在城市铺装路面也有舒适的踏频。Plug+Play挡泥板安装座防止溅泥。日常价3390元,很少有促销活动。喜德盛 AD350参考价:3888元尺码:42-45-48-51-54喜德盛今年新出的公路车,性价比非常高,使用了全国产的一个配置,这个价位唯一的使用油压碟刹的公路车,油压碟刹搭配全内走线的话性能不会衰减,同时全内走线的颜值非常高,而且这款车有整整的五个尺码。缺点:虽然五个尺码但是最大码依旧不是很大不适合185以上的骑友,一体把后期升级更换成本比较大,除此之外没有明显缺点。速比特 ASTRO参考价:3998元尺码:45-48-51-54速比特的入门公路车,性价比非常高,这个价位上到了tiagra4700的小套,整车重量很轻,碟刹入门公路车只有9.8kg;车架有四个尺码,尺码还是比较丰富的;同时车架是桶轴的,有一定的升级空间。虽然是入门碟刹,但是原配的线拉碟刹是双边制动的,制动性能其实还行。UCC 嗦尼克2参考价:4298元嗦尼克2适合作为一款日常通勤的公路车使用,特别设计的OST锥形头管能有效缓冲路面带来的冲击力,铝合金材质的车架、轮圈和前叉减轻车身自重,使得操纵感更顺畅。50/34T牙盘搭配11-32T飞轮,宽齿比适合业余新手踩踏。桶轴碟刹的调整较复杂,新手友好程度一般,建议有自行车健身需求的伙伴购买。迪卡侬 RC500参考价:4299元尺码:xs-s-m-l-xl采用美利达同款6061铝合金和禧玛诺sora大套,而制动上是快拆+碟刹。整车几何非常舒适,对刚入门的新手来说很友好;迪卡侬无敌的售后和质保,铝合金车终身质保;尺码非常丰富,适合高身高的骑友选择,这个价位这个品牌上到sora大套,性价比还可以。崔克TREK DOMANE AL 2 参考价:4880元DOMANE AL 2使用铝合金车架搭配碳纤维前叉,质量轻巧,刚性强。IsoSpeed断开器是TREK的尖端技术,将后叉和座管分离,能够有效吸收震感,骑行体验更为舒适。该车搭载全套禧玛诺入门级CLARIS R2000传动系统,对新手友好,操作简单,变速顺畅DOMANE AL 2支持安装行李架和挡泥板,方便用户长途骑行,售价在4880元左右。五、需要买哪些骑行装备?想要更舒适安全地骑行,装备该买就买,不要把预算全堆到车上,但是也别买太多用不上的东西,最后都要吃灰。骑行新手需要的装备就几样,先说必买的两样:1、头盔,危险时刻靠它保命。买头盔不在贵,关键是适合自己的头型。头的两侧不要过紧,以能塞进去一个小手指为宜。另外要有MIPS认证,在受到撞击后可以降低脑部的旋转冲击力,避免更严重的伤害。比较知名且适合亚洲人头型的品牌有,闪电Specialized和禧玛诺代理的 OGK Kabuto、LAZER。2、骑行手套:吸汗防滑,保护手掌、腕关节和手臂。日常通勤可选择通勤用骑行手套,长距离骑行选择硅胶掌垫的。下面5件装备,属于20公里以上长距离骑行必备,日常通勤代步可以不买:速干衣:排汗快不会黏黏糊糊。跑步、健身时穿的速干衣就可以,不用再单独买。骑行裤:排汗、降低风阻,重点是内置坐垫可以避免卡裆、保护会阴部位,减少长距离骑行时屁股的不适感。骑行眼镜:防止户外强光刺激,以及骑行中昆虫和异物飞到眼睛里。拓步、迪卡侬性价比很高,一百多块搞定。锁鞋:纠正骑行姿势,让踩踏更省力,长期骑车能保护你的膝盖。打气筒:需要定期打气补充胎压,一定要选脚踩式的,金属的,不要选手打气的。OK,以上就是所有产品推荐了,之后有新的高性价比的公路车,我还会继续更新的~如果你有拿不准的入门公路车,或者有选购疑问,可以在评论中把具体产品或者具体链接发给我,我看到都会回复的。原创不易!!!你们的▲赞同是对我很大的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女性的自行车坐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