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贸易重庆距离成都有多远有多远

金融危机后云南省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研究--《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金融危机后云南省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研究
【摘要】:从日起,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建成自由贸易区,双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六国的平均关税降至0.1%,东盟六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降至0.6%。2015年中国与东盟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建成自由贸易区,这四国将对90%的中国产品实现零关税。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与东盟国家距离最近的省份之一,因此在与东盟的贸易交往中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一直以来东盟都是云南省的重要贸易伙伴。2007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云南省与东盟的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虽然目前危机已经逐渐消退,但从危机中挖掘现有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的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这一契机,从而进一步的发展云南省与东盟的贸易,最终促进云南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为了考察金融危机对云南省与东盟贸易的实际影响。本文一方面对选取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定量分析研究金融危机对云南省和东盟贸易的影响。在定量分析中首先根据2001年—2010年十年间云南省与东盟的贸易额数据来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云南——东盟双边贸易额与云南省GDP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性。随后通过建立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云南省与东盟贸易的影响程度。
分析的结果表明:云南——东盟贸易额与云南省GDP之间存在相关性;距离和GDP仍是影响贸易的主要因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以及实行人民币区域结算对双边贸易起到了促进作用;广东省与广西省对云南省与东盟的贸易产生了分流作用。最后,文章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金融危机后云南省与东盟双边贸易中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加强金融业对云南省实体经济的支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区域结算;积极利用外资推进产业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与国内各省合作,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机遇,积极努力发挥云南省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桥头堡作用。
全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现实意义以及全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章着重对金融危机、国际贸易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进行概括综述,为后面的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中对金融危机对云南省和东盟贸易的影响做出定性分析;第四章主要通过建立一元线性模型和引力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影响云南省和东盟间贸易的程度;第五章在前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危机后云南省与东盟贸易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总结。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F752.7【目录】:
摘要3-5Abstract5-9第一章 导论9-19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9-10
一、选题背景9-10
二、研究意义10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一、关于金融危机的研究现状10-12
二、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研究现状12-13
三、关于云南省与东盟贸易的研究现状13-14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4-15
一、研究思路14-15
二、技术路线15 第四节 案例地区概况15-19
一、云南省概况15-17
二、东盟概况17-19第二章 金融危机和国际贸易理论概述19-27 第一节 金融危机理论19-22
一、金融危机的含义19
二、金融危机成因及发展19-21
三、本轮金融危机的特点21-22 第二节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22-27
一、国际贸易主要理论及模型22-23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23-24
三、区域经济合作理论24-27第三章 金融危机对云南省与东盟贸易影响的定性分析27-33 第一节 云南省与东盟贸易发展现状27-28 第二节 云南省与东盟贸易的优势分析28-31
一、区位优势28-29
二、自然资源优势29-30
三、政府政策扶持30-31 第三节 金融危机对云南省与东盟贸易影响分析31-33
一、进出口贸易额下降31
二、人民币升值抑制云南省出口31-32
三、东盟各国经济下滑32
四、促进云南省对东盟进口贸易32-33第四章 金融危机对云南省与东盟贸易影响的定量分析33-43 第一节 云南省经济水平与东盟贸易额相关性研究33-36 第二节 云南省与东盟贸易影响因素的引力模型分析36-43
一、模型的构建36-39
二、实证结果分析39-43第五章 金融危机后发展云南与东盟贸易面临的挑战及建议43-49 第一节 云南省与东盟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43-45
一、外贸依存度较高43
二、区位优势没有发挥43-44
三、国内其他省份竞争激烈44-45 第二节 云南省与东盟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45-49
一、加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45-46
二、利用外资加快云南省产业的升级换代46
三、加强与国内各省的经济合作46-49第六章 总结49-51参考文献51-54致谢54-55在读期间的研究5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瑾,江山;[J];商业研究;2005年06期
王宇飞,高翔;[J];当代经济;2005年07期
邹小芳;;[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12期
刘小龙;[J];当代亚太;2002年07期
余永定;;[J];当代亚太;2008年05期
王娟;[J];东南亚纵横;2004年06期
胡均民;[J];改革与战略;2005年03期
薛娜;魏浩;阎鸿飞;;[J];经济与管理;2007年08期
张群发;;[J];经济经纬;2008年02期
彭有祥;;[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丽娟;[D];东华大学;2005年
韩羽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郑智昕;[D];厦门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红先;郭晓瑾;;[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安华;延军平;;[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冯煜;龚晓莺;;[J];北方经济;2008年16期
郭楠;周渝霞;;[J];北方经济;2012年02期
李春园;蔡其欣;;[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黄苹;;[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朱君;;[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姚远;;[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张名誉;李志军;;[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顾华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伟;陈丽珍;;[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刘晓东;;[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赵常庆;;[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宋飞;;[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孙胜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范从来;刘晓辉;;[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张杰;;[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王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丁小江;;[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陈学彬;徐明东;刘明学;李世刚;余辰俊;孙婧芳;芦东;董益盈;;[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奇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刘兴赛;[D];南开大学;2010年
吴建涛;[D];南开大学;2010年
王艳红;[D];南开大学;2010年
李强;[D];南开大学;2010年
崔健;[D];南开大学;2010年
陈月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田蕊;[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田苗;[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唐亚晖;[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郎玉芳;[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卜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孟芸;[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喻多娇;[D];湘潭大学;2010年
杨怀保;[D];湘潭大学;2010年
王进;[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苏菡;[D];兰州大学;2010年
田园;[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杨栋;[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徐贝;[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珊珊;朱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张明;;[J];银行家;2007年09期
张亚斌,许苹;[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王珂;[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王宇飞,高翔;[J];当代经济;2005年07期
柴华;;[J];当代经济;2006年03期
刘小龙;[J];当代亚太;2002年07期
余永定;;[J];当代亚太;2008年05期
李红;[J];东南亚纵横;2004年03期
韦倩青,李立民;[J];东南亚纵横;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慧琴;[D];西北大学;2001年
郭景平;[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高平;[D];厦门大学;2001年
张静;[D];暨南大学;2005年
胡忠平;[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赵亚林;[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尚静;[D];东华大学;2006年
陈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张进士;[D];厦门大学;2005年
王鹏;[D];四川大学;2007年
胡越云;[D];厦门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志坚;;[J];中国远洋航务;2010年12期
游筱群,陈永;[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J];现代乡镇;2004年09期
;[J];广西城镇建设;2008年10期
;[J];福建轻纺;2010年02期
赵睿;;[J];东南亚纵横;2010年08期
王玉主;;[J];进出口经理人;2008年12期
崇泉;[J];国际贸易;1999年05期
厦门大学WTO研究中心《中国入世与东盟经济》课题组;[J];南洋问题研究;2002年01期
汪慕恒;[J];南洋问题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滕华;;[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宋玉兰;;[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钟启泉;蒋小勇;;[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梁俭;;[A];2010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暨第28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李小薇;乐莉;;[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陈家章;;[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刘思敏;;[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宋一兵;;[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马燕;吴君隆;谷晓江;;[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C];2005年
广西社会科学院课题组;;[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玉主;[N];国际商报;2009年
本报记者 钟慧;[N];国际商报;2005年
胡心媛;[N];中国贸易报;2010年
;[N];国际商报;2010年
王小梅 袁天志
白荧;[N];贵州日报;2011年
本报记者 黄富强;[N];广西政协报;2011年
跃萍;[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黄信 本报实习生
许红珊;[N];广西日报;2011年
人文;[N];国际商报;2007年
吴志红;[N];人民政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奇峰;[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郑磊;[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甘振军;[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彭文平;[D];暨南大学;2010年
卢红飚;[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王艳红;[D];南开大学;2010年
师学伟;[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聂文娟;[D];外交学院;2011年
王俊峰;[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赵铁;[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九华;[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陈益林;[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李寒梅;[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秦立功;[D];外交学院;2010年
唐晶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周小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薛伟达;[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杨雅骎;[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覃合;[D];广西大学;2003年
施美芳;[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国家文化距离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_基于31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数据的引力模型分析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国家文化距离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_基于31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数据的引力模型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74|
上传日期: 23:40: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国家文化距离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_基于31个国家和地
官方公共微信19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_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第2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19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_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2
东亚经济合作;《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2期;从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决定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1)GDP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中国与东盟10;(2)人口因素对双边贸易起促进作用,这与之前的预;(3)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额与两国首府之间的距离;(4)虚拟变量APEC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区;(5)虚拟变量EHP和CAFTA的回归系数为正,;CAFTA
东亚经济合作《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2期从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决定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额的重要因素是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GDP总量)、人口数量、空间距离和制度安排等。这些解释变量均达到较高的显著水平。控制变量WTO和APEC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导致WTO变量的符号与预期不符,于是把该变量剔除。对拟合结果做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GDP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中国与东盟10国的双边农产品贸易量与双边的经济总量呈正相关,这与预期相同。而且回归系数高达0.83和0.72,表明经济规模是影响双边贸易量的重要因素,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吻合。在经典的贸易引力模型中,GDP总量是影响贸易额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其农产品贸易额也会不断增长。(2)人口因素对双边贸易起促进作用,这与之前的预期也是一致的。对于人口因素对一国的国际贸易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不同学者的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不同。一部分经济学家基于一般均衡方式的研究发现,人口变量同贸易流动在统计上呈显著负相关;但Brada和Méndez(1983)发现人口规模同贸易流量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人口因素对贸易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人口增加,使得国内分工深化,减少了国际贸易;另一方面,人口增加会创造需求,从而国际贸易增加。由于存在这两方面的效应,模型结果中体现出来的只是其总效应,所以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回归系数分别只有0.41和0.44。又由于农产品消费的特殊性,人口增加创造需求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其造成的国内分工深化,所以笔者认为人口因素在针对农产品贸易的本研究中对贸易额是促进作用,而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也证明了这一假设。(3)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额与两国首府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这一结论与前面的假说是相同的。距离在双边贸易中确实是“阻抗因子”,空间距离越大则运输成本越高,信息交流越困难,相互的文化差异也就越大,从而限制了相互之间的贸易往来。并且由于农产品性质的特殊性,对运输条件的要求较高,对空间距离应该更敏感。而且空间距离在经典引力模型中也是影响双边贸易额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在本研究中距离因素的显著水平不是很高,且回归系数仅为0.38和0.33,即两国之间距离每增加1%,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就会相应减少0.38%和0.33%。现有研究表明,空间距离的阻隔系数一般在-0.953到-0.76之间。但现在距离阻隔系数较小,表明空间距离的消极影响在弱化。这可能是由于制度安排的作用,APEC、CAFTA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因素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空间距离对贸易的消极影响。(4)虚拟变量APEC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区域制度安排对双边贸易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与之前的预期一致。而且系数达到0.63和0.84,可见其促进双边贸易的作用是巨大的。APEC成立之初是一个一般性地区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演变为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联系太平洋两岸的重要纽带和各成员开展合作的舞台。APEC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同存异、自主自愿原则,实行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并以渐进的方式来建成一个开放的区域组织。APEC成员的多样性及其在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亚太经济组织方式”,使APEC必须兼顾各成员的利益:发达成员强调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发展中成员更注重经济技术合作。然而,WTO作为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贸易组织,与IMF、WB三足鼎立,成为协调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支柱机构,却从一开始就带有很强的富国烙印,其框架更注重发达成员的利益,而使发展中成员受到不平等待遇。从WTO的宗旨可以看出,它侧重于贸易、就业、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而要达到这些目标所需实施的主要方式就是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正是由于WTO基本上还是一个“富人俱乐部”,它更强调发达国家的利益,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的贸易促进作用不明显。因此,APEC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更为明显,更有力地推动了区内贸易发展。(5)虚拟变量EHP和CAFTA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在CAFTA框架下最先实施的降税计划EHP对双边贸易均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从最终的回归方程看,只-74-《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2期东亚经济合作是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作用显著,对泰国的作用不显著,至于其他东盟国家,系数符号均与预期不符,在回归过程中被剔除。另外,这两个控制变量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影响效果差异较大,前者的回归系数为0.52和0.73,而后者的系数高达1.01和1.21。由于CAFTA要到2010年才完全建成,目前还在建设中,对贸易的促进作用还不是非常明显,再加上区域内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受制度安排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EHP中涵盖的产品范围是按HS编码,但本研究统计的农产品贸易额数据是根据SITC标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EHP变量在模型中的解释能力。特别是中泰早在日就签订了果蔬“零关税”协定,但在模型中并未体现出EHP对中泰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促进作用。EHP是一项全新的优惠贸易安排,在实施中一些企业对于如何申请和运用自贸区的优惠关税待遇还不十分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降税所应带来的实际效果。中国与东盟老成员的关税减让是最迟在2004年初开始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并于2006年取消全部农产品关税。但是对越南、缅甸和老挝、柬埔寨,早期收获产品的关税分别到,2010年降为零。如果样本数据取到早期收获产品关税降为零的年份,可能EHP的影响作用会更明显。马来西亚是与中国农产品贸易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对其是贸易逆差。中国出口的主要是水果、蔬菜及其制品,调味品及其他食品、谷物等,从马来西亚进口的主要是含油子仁及油脂,调味品及其他食品,可可粉等,双边贸易互补性较强。其早期收获产品税目数是599,仅次于新加坡的602。而新加坡是一个基本没有农业的城市国家,窄小的国土和高密度的人口使其对国际市场农产品的依赖程度极高。中国对其是贸易顺差。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提高了制度安排在这两个国家的实施效果。四、模型运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潜力测算对贸易潜力的估算是运用引力模型模拟“理论”或“自然”状态下的潜在贸易额,然后将一国的实际贸易水平与模拟值进行比较。若实际值低于模拟值,称为“贸易不足”,相反则是“贸易过度”。1.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潜力预测采用回归方程一模拟2006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双边农产品贸易潜力。结果见表3。从表3可知,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不足”,实际值与模拟值的比率为0.76。说明现阶段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农产品贸易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从估计贸易模型看,区域贸表32006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双边贸易潜力(单位:美元)易制度安排对双边农产品贸易额的影响与国家经济规模因素的影响程度相当。虽然CAFTA还处于建设过程中,我国同东盟签署的一系列贸易协定尚未完全发挥作用,但可以预期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巨大。具体分析每个国家,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农产品贸易按照实际贸易额与模拟贸易额的比值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潜力再造型,即实际双边贸易额与预测双边贸易额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20。按模型分析,这种贸易伙伴与之扩大贸易规模的现有潜力已用完。因此,与这种贸易伙伴进一步发展贸易关系的主要思路是,保持现有积极因素,同时发展培育其他促进贸易发展的因素。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就属于这种类型。从前面的拟合-75-东亚经济合作《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2期模型也可以看出,优惠贸易安排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显著,相关贸易协定在中国与这两个国家之间发挥了较大作用。二是潜力开拓型,即实际双边贸易额与预测双边贸易额的比值为1.20-0.80。中国与这些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还有一定的扩大空间。与这种贸易伙伴进一步发展贸易关系主要是借鉴潜力再造型的发展思路,同时注意开拓促进贸易发展的因素。东盟10国中属于这一类型的国家有缅甸、泰国和越南。三是潜力巨大型,即实际双边贸易额与预测双边贸易额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80。这种贸易伙伴与之扩大贸易规模的现有潜力巨大。一般造成这种严重“贸易不足”的原因是与这类国家之间存在较严重的贸易壁垒,与之进一步发展贸易关系主要是制定优惠的区域贸易制度安排,排除贸易壁垒。东盟国家中属于这一类型的有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和菲律宾。表42006年中国出口至东盟10国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单位:美元)2.中国出口至东盟10国的农产品贸易潜力预测首先对中国出口至东盟的农产品贸易情况建立相关贸易引力模型,然后以此为基础,对2006年的贸易潜力进行测算,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整体呈现“贸易过度”,实际值与模拟值的比率为1.06。但是具体到每个国家,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格局并不均衡。根据上述实际贸易额与模拟贸易额的比值分类,属于第一类型的国家是柬埔寨和缅甸;属于第二类型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属于第三类型的国家是文莱和老 挝。可见,东盟大多数国家属于潜力开拓型与潜力巨大型,仅有柬埔寨和缅甸这两个国家属于潜力再造型。这说明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出口仍然有较大潜力可以挖掘。五、结论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主要受经济规模、国家人口数量、两国首府之间的直线距离以及各种贸易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优惠贸易安排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CAFTA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同东盟各国签署的区域贸易制度安排协定尚未完全发挥作用,包括在CAFTA框架下的首个成果EHP,在多数国家中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中国同东盟整体的农产品贸易呈现“贸易不足”,仅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国呈现“贸易过度”;虽然中国对东盟整体出口呈现“贸易过度”,但大多数国家还是属于潜力开拓型和潜力巨大型,因而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贸易引力模型在解释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并且该模型的政策含义对于解释双边贸易情况和制定贸易政策都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中国应该与东盟各贸易伙伴努力发挥有利因素,排除不利因素;巩固已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贸易伙伴的特殊情况,尤其应与“贸易不足”的贸易伙伴加强谈判,建立合作磋商机制,降低农产品贸易壁垒,以使双边农产品贸易有更大的发展。-76-《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2期注释:东亚经济合作①C2=1表示柬埔寨,C2=0表示其他国家;C3=1印度尼西亚,C3=0其他国家;C4=1老挝,C4=0其他国家;C5=1马来西亚,C5=0其他国家;C6=1缅甸,C6=0其他国家;C7=1菲律宾,C7=0其他国家;C8=1新加坡,C8=0其他国家;C9=1泰国,C9=0其他国家;C10=1越南,C10=0其他国家。②“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体系”(TheHarmonizedCommodityDescriptionandCodingSystem,简称H.S.编码制度)是由世界海关组织(其前身为海关合作理事会)设计,作为多种用途的分类法。HS采用六位数编码,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1类,97章(其中第77章为保留章)。章下再分为目和子目。商品编码的前两位数代表“章”,前四位数代表“目”。五、六位数代表“子目”。1996年版HS有5113个六位数子目。③SITC(StandardInternationalCommodityClassification)是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颁布的“标准国际贸易分类”,是联合国推荐采用作为经济分析的贸易分类。该分类主要依据产品的加工程度和经济功能。采用了最高为5位数码(5-digit)的分类。每一个货物编号的设计是由第一位数字的「类」、第二位数字的「段」、第三位数字的「组」及最后两位数字的「条目」所组成。[参考文献]曹宏成,(2007)“中国出口贸易流量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2007)(2003)(2002)(2006)(2005)(2006)《工业技术经济》第1期。《国际贸易问题》第1期。陈汉林、涂艳,姜书竹、张旭昆,刘青峰、姜书竹,单文婷、杨捷,史朝光、顾海英,宋岩、侯铁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东盟贸易效应的引力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10期。《浙江社会科学》第11期。《亚太经济》第6期。《财贸研究》第3期。“从贸易引力模型看中国双边贸易安排,”“引力模型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实证分析,”“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中国―东盟关税国盟区的贸易效应分析,”(2007)《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第2期。《国际贸易问题》第6期。庄丽娟、姜元武、刘娜,“广东省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分析,”Bergstrand,J.H.,(1989)“TheGeneralizedGravityEquation,MonopolisticCompetitionandtheFactorProportionsTheoryinInternationalTrade,”TheReviewofEconomicsStatistics71,143-153Brada,J.C.andJ.A.Méndez,(1985)“EconomicIntegrationamongDeveloped,DevelopingandCentrallyPlannedEconomics:AComparativeAnalysis,”Th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67,549-556(责任编辑王瀛)AStudyontheFlowandPotentialityofBilateralAgriculturalProductsTradebetweenChinaandASEAN-BasedonTradeGravityModelZHAOYu-linLINGuang-huaAbstract:Thetradegravitymodelisavitalmethodtodoquantitativeanalysisoninternationaltrade.BasedontraditionalgravitymodelandcombiningwiththeactualconditionsofChinaandASEAN,thispaperestablishesthemodeltoanalyzeagriculturalproductstradebetweenChinaandASEAN.Throughempiricaltest,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mainfactorsthathaveinfluencetobi-lateraltradeflowareGDP,populations,spacedistanceandtradeagreements.Thepaperalsopredictsthetradepotentiality,anddrawstheconclusionthattheiragriculturalproductstradesdisplayinade-quatepotentialandtherearehugepotentialitiesofdevelopment.Finally,thepaperproposessomerelevantpolicysuggestions.Keywords:CAFTA(China-ASEANFreeTradeArea);AgricGravitymodel-77-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19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_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等内容。 
 进出口 贸易中等方面的贸易引力模型,大多数采取增加...5. 引力模型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实证分析 亚太纵横...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服务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研究 ...  实证检验了中国与 38 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影响...关键词:双边贸易流量,引力模型,贸易潜力 作者简介:...姜书竹、 张旭昆(2002)运用引力模型对东盟各国双边...  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扩展型贸易引力模型,对广西与东 盟双边贸易量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在对扩展型贸易模型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广西与东盟 各国的贸易潜力进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的贸易效应分析》...侧重于研究区域性贸易协议 给成员国所带来的贸易创造...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量实证研究[J]...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两者的研究考察的是产品的 互补性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  与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扩展型贸 易引力模型 ,对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量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 在对扩展型贸易模 型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潜力进行...  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 1.1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主要农产品的贸易份额增加 从出口情况来看,20 世纪,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品种比较分散,蔬菜、 水果、...  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因此,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7 年双边农产品贸易额达 110.03 亿美元,2008 ...泰国等国家 在东盟 10 国中,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密切...  (14)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研究一、论文研究的背景...虽然两地农产品贸易的数量有了很大提高,但 是双边...双方仍存在巨大的 贸易潜力,特别是中国目前对东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距离美国有多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