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完美的谎言也有被拆穿补贴的一刻,上句

  忙,就忙个昏天暗地;歇,就歇个酣畅淋漓    问各位好:)
  居然失去了分页沙发啊  江湖兄,你太懒了。
  分页了,恭喜恭喜!  今天是重阳节,出来冒个泡泡...今天的第二名,哈哈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既然是探花,把第三名也占了吧。^_^
  我的地址留错了吗?  怎么书还没到?    长假回来又看贴,已翻页!
  …………懒啊……  
  大家好,十一期间外出,没能继续,确实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目前我面临的处境很“囧”,或许短期内无法更新,待稍有改善,即刻开工,敬请朋友们谅解。  因绝大多数朋友已经收到第一本烂书,现将该书的勘误表奉上:    《一个古代公务员的短信息》勘误表     “趣解千字文”第一部(前36句)《一个古代公务员的短信息》已出版,出版方以“原稿信息量太大,读者无法接受”为由进行了野蛮的删改,导致原稿被删节三分之一:原稿约22万字,出版的书中只有13万字。在删节的约9万字中,只有开头的1万多字在通知作者并勉强同意的情况下删的,其余删节均未告知作者。大量没有理由的删节,导致主题被架空,内容残缺、不连贯,一些段落已经无法看出作者原本表达的意思。为了避免误导读者,现将其中比较明显的错误列举如下:  一、封面:  (一)下方“天涯社区超人气作品”后面跟的不是天涯原帖标题,而是书中自序标题,让人费解  (二)最下面的12个导读标题党中,第5、7、8个的相关内容已被删掉,这3个标题党成了纯粹的噱头  二、第1页中的“婆娑世界”一词因前面相关介绍已经删掉,导致其出现十分突兀和生硬  三、第16页第6行后面半句本是与前文想呼应的,前文没了,这半句话还傻乎乎地在这呼应呢  四、第18页插图,画的是牛顿和苹果落地,但在内容里已经找不到牛顿了,有图无文;这一页中的第一个小标题是“大宇宙:永存在?爆炸产生?”可惜,内容中讲大爆炸理论的部分已经没有了,放空炮  五、第40页“寒来暑往”一句本来有两段,只保留了一段,而删掉的那一段讲的是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的,是最紧扣第一部分“地球还能转多久”这一主题的一段  六、第75页第3行中的“梗直”应为“耿直”  七、第77页“金生丽水”一句,原稿中讲珍惜水资源的一段被删除,这也是和第一部分主题紧密相关的一段,更可气的是,这句的插图表现的是删除那一段中的“狼抱泉”的故事  八、第82页“玉出昆冈”一句的插图画的是昆仑王母,可惜,那一段已经被咔嚓没了,有图无文  九、第90页欧冶子铸剑那一段,由于删除太多内容,致使风胡子、欧冶子以及铁剑的出现都十分突兀  十、第97页“果珍李柰”一句的插图画的是西施摘李子,而相关内容已经删了,有图无文  十一、第108页“海咸河淡”一句的插图画的是精卫填海,而相关内容已经删了,有图无文  十二、第114页“鳞潜羽翔”一句的插图画的是苏武牧羊,而相关内容已经删了,有图无文,保留的一段标题为“鸿飞雪融,鱼刺喉咙”,却没有“鱼刺喉咙”的内容相对应,又放空炮了  十三、第125页的“龙师火帝”中插图是龙,可是内容却把介绍龙的那一段删了;第131页的“鸟官人皇”中关于“人皇”的内容也惨遭删节  十四、第135页“始制文字”一句,插图是四只眼睛的仓颉,内容中却没了仓颉的踪影;保留的一段中,本来侧重介绍大小徐的,结果小徐基本没有出现,大徐的介绍也是有头无尾  十五、第166页,标题为“人权、主权和皇权”的那一段,包含“吊民伐罪”的引文及最后的总结被删掉,导致这一段不知所云。同样,第170页标题为“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一段几乎被拦腰砍断,下半部分内容没了,成了太监   十六、第189页,讲宰相和丞相的区别那段,只剩下了宰相,介绍丞相的内容不见了,又放空炮  
  顶!!!    
  呵呵,我去勘误。呵呵,
  江湖兄 好  书已经出版了吗,在书店是否可以买到
  啥时候这边能买到?
  作者:向北随风 回复日期: 20:40:41   
    江湖兄 好    书已经出版了吗,在书店是否可以买到  ===============================================  不是每个城市都能买到  建议你上网上书店买吧,有好多卖的  
  作者:向北随风 回复日期: 20:40:41   
    江湖兄 好    书已经出版了吗,在书店是否可以买到  ===============================================  不是每个城市都能买到  建议你上网上书店买吧,有好多卖的
  有点问题呀  我没有开通网银  有谁可以帮我买了寄过来 不胜感激
  虽然有错漏,但是总算出书了~~~·
  虽然有插图,不过插图的水平好一般~~···
  删了九万,出版社真狠!
  呵呵,来看江湖
  这么说来  还是看手抄本好了
  丢个瞄在坑里
  作者:向北随风 回复日期: 11:32:28   
    有点问题呀    我没有开通网银    有谁可以帮我买了寄过来 不胜感  ============================================  买了再寄给你,这比你自己开通一下网银还麻烦哦
  有什么比朋友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更好呢  其实我也本可以在网店上面找到这本书的出处  可是如果是朋友帮我买到寄来的,更让人期待呀  真幽默,你可以帮我吗
  不知什么时候能赶上大部队,先顶
  双十节问好。  
    作者:向北随风 回复日期: 21:49:06 
    有什么比朋友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更好呢    其实我也本可以在网店上面找到这本书的出处    可是如果是朋友帮我买到寄来的,更让人期待呀    真幽默,你可以帮我吗    
是啊,有什么比朋友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更好呢   
建议:不嫌麻烦的话,最好是你们各自买一本,然后互相寄过去,眼泪哗哗的~~~~~  
作者:向北随风 回复日期: 21:49:06 
    有什么比朋友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更好呢    其实我也本可以在网店上面找到这本书的出处    可是如果是朋友帮我买到寄来的,更让人期待呀    真幽默,你可以帮我吗     
^_^ 是啊,有什么比朋友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更好呢  
建议:不嫌麻烦的话,最好是你们各自买一本,然后相互寄过去,眼泪哗哗的~~~~~~~~~~        
  记号~~~
       作者:shadowoftime 回复日期: 9:31:25 
    作者:99黄河 回复日期: 13:12:29              哈哈,俺就住在忙山脚下。    ================================    你也是郑州的吗~~~哈哈    ***********************************************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天涯海角边,宛若黄河旁。    不错,俺是郑州的。
shadowoftime 也是郑州的?  请回复,有意的话可见一面的。
  没想到实体书这么悲惨,还想买本看来着的。。。。。
   作者:向北随风 回复日期: 21:49:06        有什么比朋友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更好呢      其实我也本可以在网店上面找到这本书的出处      可是如果是朋友帮我买到寄来的,更让人期待呀      真幽默,你可以帮我吗          ^_^ 是啊,有什么比朋友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更好呢     建议:不嫌麻烦的话,最好是你们各自买一本,然后相互寄过去,眼泪哗哗的~~~~~~~~~~        网上买书不都是可以货到付款吗??????
  今天终于跟上大部队了,激动啊,立此存照!  刚才还跟楼主交流了一番,更是由衷钦佩,啥也不说了,继续支持!
  “向北随风”你好,第一本书实在太差,不看也罢,等第二本做出来,一定有你一本。
    第一百零六句
浮渭据泾    泾水有南北两个源头,北源出宁夏六盘山东麓固原县,南源出甘肃省华亭县,这两个源头合流后汇入渭水。渭水源于甘肃省渭源县,流经陕西省与泾河、北洛河会合,至潼关县入黄河,其流域为关中平原。  上句说了东京洛阳的地理位置,这句该轮到西京长安了。长安在地理位置上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渭水和泾水边上。  长安城是在西周时称的丰京和镐京的基础之上建设发展而成的,汉初,刘邦定都关中,立名“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这个名称一直用了很久,直到隋文帝杨坚定都于此,才更名为“大兴城”,而唐朝又恢复了长安之名,元代改为“奉元城”,明初始称西安。      一把心肠论浊清    说起泾水和渭水,自然会想起“泾渭分明”,这一成语以泾渭二水清浊异流、汇而不混的这种自然景象,来比喻优劣、是非等非常明显。中国人习惯以泾渭之分为喻,如《南齐书 礼上》中说:“晋初太学生三千人,既多猥杂,惠帝时欲辩其泾渭,故元康三年始立国子学,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国学。”问题是,泾水和渭水到底哪个清那个浊呢?  关于泾渭清浊的最早记载,是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其中的《谷风》中有这样一段:“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矣。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翻译成白话,大致是这样的:“泾水因渭水而浊,水底却依然清澈。你们结婚很快活,不要把我来折磨。不要到我的鱼塘去,不要碰我的捕鱼筐。自身不能被容纳,难顾及以后的情况!”  《谷风》是一首以弃妇的口吻写的诗,讲的是一位女子和丈夫共同努力,日子达到了小康,结果丈夫去找了小三,反过头把她当作仇人,动不动就虐待一番,最后在迎娶小三之日将她赶出了家门。看来,“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化就有钱”之说老早就有例证了。且不说负心汉如何可恨、弃妇如何可怜,我们从这首诗中看到的是泾水清而渭水浊。  但是,汉代《白渠谣》中却说:“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人们用泾水既灌溉又施肥,泥沙含量都达到这么夸张的程度了,泾水怎么可能清呢?西晋潘岳在《西征赋》也有类似的说法:“南有玄灞素浐,汤井温谷;北有清渭浊泾,兰池周曲。”唐代杜甫在《秦州见敕》也说 “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他还在《秋雨叹》中说“去马来牛不复辩,浊泾清渭何当分”,就连南宋的陆游也在《远游二十韵》中说“辕门俯清渭,彻底绿可染”,这些大腕异口同声,都说渭水清而泾水浊,不由得让人怀疑《谷风》中的弃妇是不是因为过于悲伤而泾水和渭水浊搞颠倒了。不过,元代诗人侯克中在《浊渭》中却旗帜鲜明地力挺弃妇的说法:“浊渭清泾未易论,从此燕蝠自朝昏。”  有人说渭清泾浊,有人说泾清渭浊,到底谁说的对啊?不只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就连清朝的乾隆皇帝也给弄晕菜了。我们由于条件所限,只能查查资料,看看热闹,但人家乾隆有便利条件,公元1790年,他让西安巡抚秦承恩进行实地考察,最后根据秦承恩的提交考察报告得出“实泾清渭浊”的最终结论。  乾隆这种通过调查研究把孰清孰浊弄清楚的务实态度是值得学习的,但是此时的他可能已经忘了,在三十五年前,他曾经召集群臣,列举胡中藻《坚磨生诗钞》一些诗句逐一批驳,最为不能容忍的就是那句“一把心肠论浊清”,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不久,胡中藻被处死。同样是讨论浊清问题,乾隆可以兴师动众让巡抚去考察,而胡中藻却只是在心里想想“浊清”就被灭掉了呢?如果胡中藻把这句诗写成“一把心肠论清浊”是不是就可以避开“文字狱”了呢?  当然不是,不管胡中藻怎么写都难免被乾隆收拾。清朝的“文字狱”并不是简单的满汉民族矛盾及新旧朝代在意识文化领域的冲突,而是清廷内部政治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胡中藻一案,是当时朝廷以鄂尔泰和张廷玉为首的两个对立党派斗争的结果。鄂、张二人同为雍正时代的重臣,共同主持军机处,但这两位军机首辅却一直不睦,各自控制的官僚集团也采取种种手段打击对方。到了乾隆时期,鄂尔泰没斗过张廷玉,在郁闷中死去。胡中藻是鄂派人物,他在鄂尔泰倒台之后并未受到牵连,出任了广西学政等职,如果他与失败的鄂派保持距离,或许能继续官运亨通,至少得个善终,但这位仁兄的政治敏感性忒低,没有像他的名字那样,做一株随风飘浮的湖中水藻,而是坚定地站在鄂派这一边,与鄂尔泰的侄子甘肃巡抚鄂昌往来密切,并持续不断地对张廷玉一党进行攻击。乾隆为了杜绝朋党,就来了个杀鸡给猴看,以诗文为借口,干掉了胡中藻。  胡中藻用尽“一把心肠”还是没有论清楚是浊是清,自己稀里糊涂地被搞死了;乾隆派一个巡抚弄清楚了“泾清渭浊”,批驳了众多大腕的说法,肯定了《诗经》中记载的正确性,很是得意,但是他忘了:从《诗经》问世到到清朝已经过了两千多年,很多事物已经是沧海桑田了,不知变化多少次了。  据考证,泾水和渭水的清浊发生了多次变化。先秦时期的八百年里,泾河上游的人类活动比较少,基本上只有为数不多的戎人在那里游牧,土地植被基本保持着完好的自然状态,而渭河流域则是当时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周王朝及秦国的都城都在那里,砍树盖房子开荒种地自然是免不了的事情,势必对森林等植被造成破坏,因而这一时期呈现的是“泾清渭浊”的现象,《诗经》中说“泾以渭浊”是没错的。秦朝到宋代这一千多年里,汉族与匈奴等游牧民族展开了长期的战争,而泾河流域是主战场,并大设郡县,迁徙人口,对环境造成了持续的破坏,而渭河流域在此期间多处于两种力量对峙的局面,没有遭受特别严重的破坏,这一时期基本上是“泾浊渭清”的局面。从元朝到清末这六百多年里,泾河流域破坏因素较少,渭河流域乱正好相反,出现了“泾清渭浊”的情况,与乾隆皇帝派人实地考察的情况相符。  那么,现在泾渭两条河流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我们用脚趾头也能想象得到,当然是没一个是清的了,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农耕时代的人为破坏活动无法比拟的威力,现在泾河水浑浊不堪,渭河不仅浑浊,而且恶臭无比,跟中国男足的洗脚水有一拼。其实,在1980年以前,渭河水虽然浑浊,但主要是泥沙所致,水质尚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膨胀,渭河污染加剧,上世纪90年代之后,渭河基本丧失生态功能,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关中下水道”,2000年统计显示,渭河流域80%以上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通过渭河排到黄河的。  近年来,地方政府开始重视泾河和渭河的污染问题,2006年陕甘两省三市建立联络互动机制联手治理泾河污染,2008年陕西省出台渭河治理五年规划,要在四年后消灭黑臭。相关治理工作是否能取得预期成效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是如果西部开发穿新鞋走老路,依然效仿东部的发展模式,那么我们就没有看到这两条河水质变好的希望。曾经一条条清澈的江河,留给子孙的却是一条条污浊的臭水沟,这种清浊变化所折射的,是一把怎样的心肠。  
  好像有更新了~先瞧瞧
  在来一个沙发,板凳,    (*^__^*) 嘻嘻……    好久没有坐了~~~~~~~      舒服~~~~~~
  刚刚去看漓江回来,虽然水质有污染,但是还是很清澈,可以在河里游泳。
  我是今天的沙发不?先顶一个,回头再看
  还没赶上,先顶吧
  种子!
  有江湖兄的这句话  已然很令我心暖了  好久没有像这样渴望读到一本书了
  作者:玉探花 回复日期: 21:08:38 
    今天终于跟上大部队了,激动啊,立此存照!    刚才还跟楼主交流了一番,更是由衷钦佩,啥也不说了,继续支持!  ====================    看到新面孔了,名字挺好听
  去年回我长大的老家看了看,原来我家的园子前面是一条小河,下雨就可以钓到好多鱼(钓鱼?嘿嘿)  现在完了,河水绿绿的,臭臭的,郁闷
  再顶一个,好贴大家看
  嗼嗼嗼嗼
  如果投资吸管一类的商品是不是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哪?    没市场潜力,也准备弄个足够长的吸管,直接调取贝加尔湖的水来引用。
O(∩_∩)O        
  好久没来啦,现在又来报道!  吼吼吼~~
  呵呵,又见更新了。    曾经一条条清澈的江河,留给子孙的却是一条条污浊的臭水沟,这种清浊变化所折射的,是一把怎样的心肠。  
  一不留神,帖子已经到分到了16页,我落下了若干页,老朋友们还都在,感慨一下~  书也这么快出了。这段时间没来,真是不好意思啊,但是有借口的:爱子蛋蛋5月份出生了。(虽然我不想找借口)  现在又有时间来跟帖啦,真快乐啊,有时间跟帖真好真好,哈哈~~  江湖兄有时间把后来写的发给我邮箱么,前半部分就是收的邮箱,看的打印版,(不能算盗版,因为是作者发给我的)  好了,继续看吧,往前倒着看。
  作者:一生织水 回复日期: 16:56:49 
        书也这么快出了。这段时间没来,真是不好意思啊,但是有借口的:爱子蛋蛋5月份出生了。(虽然我不想找借口)    =========================    恭喜恭喜!
  特地注册了帐号来冒个泡  这么好的帖子,不顶说不过去啊
  江湖兄不急,俺也不急。  
  不急不急,俺就快赶上大部队了
  先作个记号。  
  好贴要顶。  
  谢谢楼主好文,增长见识了
  作者:一念之心 回复日期: 13:13:32 
    不急不急,俺就快赶上大部队了  -------------------------------------------------  北京欢迎你,大部队等着你~~~~~~  不过,还是留点存货慢慢看的好,等更新的滋味不好受啊
  谢谢资深湖粉真幽默的祝贺~~
  作者:一生织水 回复日期: 16:56:49 
    一不留神,帖子已经到分到了16页,我落下了若干页,老朋友们还都在,感慨一下~    书也这么快出了。这段时间没来,真是不好意思啊,但是有借口的:爱子蛋蛋5月份出生了。(虽然我不想找借口)  ===================================================================================================  恭喜贺喜!!!    蛋蛋健康快乐成长~~~
  第一百零七、一百零八句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一)    宫,像房屋之形,古代作为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礼记 内则》中说:“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意思是说:但凡受有爵命的士人家庭,老子和儿子就不能住在一起。——这是为啥呢?《颜氏家训》里解释说是“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距离产生美嘛,爷俩总在一起也就没有美了,更不要说礼节了。现在没有人把自己的房子称为“宫”的了,因为自从秦汉以后,“宫”就被用来特指帝王办公和居住的房子。  “宫”字的引申意思涵盖比较广泛,既可以借指帝王,又可以指太子,还能用以指后妃。明清时朝,朝廷流行有功勋卓著的大臣加封荣誉称号的做法,“太子少保”就是众多荣誉称号之一,尊称为“宫保”,这是一个二品官阶,但可以穿一品的官服。有一道贵州名菜,叫“宫保鸡丁”,据说就是因清朝太子少保丁宝桢(清朝末期的名臣,在任山东巡抚期间曾杀了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安德海)而得名的,也有说是因为另一位太子少保左宗棠而得名的,这道菜在烹调过程中需要爆炒,因而也被叫做“宫爆鸡丁”。  “宫”还是一种酷刑,而且由来已久,《尚书 吕刑》中称为“椓”刑。《尚书正义》解释说“男女不以义交者其刑宫”、“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妇人幽闭,次死之刑。”就是说,这是对乱搞男女关系的人实施一种惩罚,不光对男子实施,女的也要行刑,这是一种仅次于死刑的酷刑。  殿,原指高大的房屋,汉以后专指帝王受朝理事或供奉神佛的大厅。这个字还有其他意思,如《广雅》解释为“后也”,古代行军打仗时候,在部队的后面晃悠的为“殿”,在前面领头的叫“启”。《论语 雍也》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意思是说,孔子认为孟之反这个人不爱炫耀,在部队撤退的时候他来殿后,快撤进城的时候还十分谦虚地为自己的勇敢行为编了个理由:唉,我的马跑得太慢了!   楼,《说文》中解释为“重屋也”,就是多个屋子摞起来。观,读“贯”音,《尔雅》解释为“观谓之阙”,阙,即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类似于塔楼之类的东西,因为经常在上面张贴告示给老百姓看,所以叫做“观”。  盘郁,指盘旋曲折、错落重叠的样子;飞惊,这里形容建筑物太高,感觉要飞起来似的,让人看了有惊心动魄的震撼感。  这一部分内容像是一个摄影师在直升飞机上搞航拍一样,先是高空拍摄,看清了首都在全国的位置,然后降低高度,拍摄城市的周边环境,到了这两句,飞机已经降落在城市里一个高尚社区的大门口,摄影师环顾四周一看:哇塞,这个社区太帅了,宫殿密密麻麻地戳在地上,楼观高高大大地插向天空,刚才在天上飞的时候,飞机差点撞到它们!我得找门口的保安问问这个楼盘叫什么名。啊?原来这就是皇家房地产无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精品楼盘:皇宫!      不是人住的好地方  西方国家建筑的最高水准,集中体现在宗教建筑上,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著名的教堂,我国则不同,为了突出王权的尊严,每个朝代都把皇帝朝会和居住的宫殿建设当成国家头等大事来抓,因而宫殿成了体现我国最高建筑成就的主要实体。  虽然中国有很多城市做过首都、建过宫殿,但现在只有北京故宫和和沈阳故宫还基本保持完整,其他城市的故宫或烟消云散,或断壁残垣。要知道,修建规模好大的宫殿可是一项劳民伤财、费时费力的技术活,比如说北京故宫,从动工到入住,一共用了十四年,但是,入住了并不等于建完了,还有很多配套设施有待继续施工,而且在入住的第二遍,一把大火把前三殿烧了个精光,拖了二十年才重建。可以集中全国一切资源的皇宫尚且如此,无怪乎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商以延期交房为常态了。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这个名称也是有来头的:《广雅》中有“天宫谓之紫宫”一说,前面讲过,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为三垣二十八宿,紫微坛位于三垣中央,是天帝的住所,因而把天宫称为紫宫;“禁”又是怎么回事呢?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说:“天子所居曰禁中。禁中者,门户有禁,非待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  不仅名称有由头,皇宫里还有很多复杂的规矩和来历,更有至今未解之谜,比如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故宫设计者是谁等等。这些高深的问题我们不去探讨,在此只选其中一个比较简单的来摸摸门路。很多人都去过北京故宫,但是不知道有人注意这样一个细节:那里匾额上的“门”字都没有钩。按理说,“门”字的繁体字也是应该有钩的,没有钩明显是不对的,在国家最高级的殿堂犯这么低级的错误而且一直没有人纠正,似乎不应该啊?  明代天顺年间的刑部主事马愈在《马氏日抄》中给出了解释:“宋都临安玉牒殿灾,延及殿门,宰臣以门字有句脚带火笔,故招火厄,遂撤额投火中,乃息。后书门额者多不句脚。我朝南京城门额皆詹孟举所书,北京大明门额皆朱孔易所书,门字俱无钩脚。”  南宋的皇宫发生火灾,有人认为这是门匾上“门”字有钩引起的,就把扁给烧了,从这以后,匾额上的“门”字就不带钩了。所以,明朝南京和北京的门额上,都是没有钩的门。写个带钩的字就能点火吗?宋朝易学大师邵康节在《梅花易数》中把汉字的笔画和阴阳五行对应起来:“五行者,立木,卧土,勾金,点火,曲水之象。”按此说法,“门”字属于竖下带钩,是木生火之笔,俗称火笔。看来想放火很容易嘛,去画一些钩就行了,不过如果放火不成反而被城管逮起来可别怪我。  从这段记载上看,写在匾额上的“门”字不戴钩从宋朝开始就形成惯例了,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沈阳故宫看到很多带钩的“门”字匾额,就算女真人在文化上比较蒙昧,也不会落后内地好几百年吧?幸好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可供参考的文献,有记载说:这一变化始于朱元璋,并和一位倒霉的大臣有关,他就是前面引文里说的詹孟举。  《明史 詹同传》载:“同从孙希原,为中书舍人,善大书。宫殿城门题额,往往皆希原笔也。”詹希原,字孟举,詹同的侄孙,给明太祖朱元璋当秘书,他的特长就是写大字,南京宫殿城门上的题额多数都是他写的。  从正史这段记载中,我们没看到詹希原倒霉啊?别急,您再看看下面这段野史。明代马朴在《谈误》记载:“太祖初命詹希原书太学集贤门,门字右直微钩起。上曰:‘吾方欲招贤,原乃闭门,塞我贤路耶?’遂杀之,而以粉涂其钩。”明代吕毖的《明朝小史》等文献中也有类似记载。  詹希原按照正确的写法写了一个“门”字,命就丢了,实在是太倒霉了。由于正史没有相关信息,我们难以确认这一段记载的真实性,如果朱元璋真的杀了詹希原,恐怕也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钩,《明史 詹同传》载:“蓝玉下狱,语连徽及子尚宝丞绂,并坐诛。”詹同的儿子詹徽、孙子詹绂都因蓝玉案被杀,作为族人的詹希原也很难逃脱被收拾的命运。  在古代社会公众的眼里,皇宫这个社区太好了,权力、金钱、美女,要啥有啥,想啥来啥,简直不是人住的地方,而是神仙住的地方,于是有人在描写神仙住处的时候用到了“宫殿盘郁”一词。  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贝丘西有玉女山,传云晋太始中,北海蓬球,字伯坚,入山伐木,忽觉异香,遂溯风寻之。至此山,廓然宫殿盘郁,楼台博敞。球入门窥之,见五株玉树。复稍前,有四妇人,端妙绝世,自弹棋于堂上,见球俱惊起,谓球曰:‘蓬君何故得来?’球曰:‘寻香而至。’遂复还戏。一小者便上楼弹琴,留戏者呼之曰:‘元晖,何谓独升楼?’球树下立,觉少饥,乃以舌舐叶上垂露。俄然有一女乘鹤而至,逆恚曰:‘玉华,汝等何故有此俗人!王母即令王方平行诸仙室。’球惧而出门,回顾,忽然不见。至家,乃是建平中,其旧居闾舍皆为墟墓矣。”  “贝丘”不是地名,而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人类生活居址,是当时人们以贝类为主要食物并定居从而形成贝丘遗址的聚落形态。说在贝丘的西边有座玉女山,传说,晋朝有个姓蓬名球字伯坚的人进山去伐木,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他迎着风找到了北山。那里广阔无边,宫殿曲折幽深,楼台高大敞亮。蓬球像小偷一样开门偷看,有五棵玉树,还有四个绝世美女在玩弹棋。看到蓬球,美女们惊讶地站起来说:“老蓬你怎么能来到这里呢?”蓬球说:“闻着味找来的——我可不是狗啊!”四个美女又回去玩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小美女上楼去弹琴,剩下的美女呼唤她说:“元晖,你简直是无组织无纪律,为什么独自上楼?”蓬球在树下站着,觉得有点饿了,用舌头舔树叶上的露珠。忽然有一个女子乘着鹤来到了,冲着她们气愤地说:“玉华,你们为什么留下这么个俗人?王母娘娘命令王方平到各仙室巡行了。”蓬球吓得赶紧溜出大门,回头一看,宫殿、仙女都不见了。回到家里才发现,竟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他过去居住的房屋和邻里房舍,早都变为废墟了。  这个故事和其他遇仙传说差不错,都是说仙界生活多么美好,就是时间过得太快。爱因斯坦曾用这样解释相对论:一个男人与美女对坐一小时,会觉得似乎只过了一分钟,但如果让他坐在热火炉上一分钟,却会觉得似乎过了不止一个小时。如果你感觉到愉悦,那时间过得肯定比较快,“快乐”一词就是这么来。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诸位神仙的名字十分平庸俗气,还不如那位俗人“蓬球”的名字有特色、够个性。  能在常人眼中的如同仙境的皇宫中工作的,除了达官显贵,就是那些为皇宫提供服务物业公司里的工作人员,这两类人在社会上的地位都不是一般的高,属于当时社会上特别热门的职业。不过,达官显贵随时都有姓命之忧,比如詹希原;想当皇宫物业的工作人员条件倒是简单,男的要先得挨一刀,变成太监,女的不用挨刀,但终生不能跳槽。那么,如果我成为皇宫的业主就好了吧?实现这个愿望,条件非常简单,就是你得是皇帝的家里人,比如皇帝的老爹、儿子什么的,如果你和皇帝没任何关系,还想当皇宫里的业主,那只有给皇帝当老婆。不过,皇宫虽然是高尚社区,但是治安却比较差,里面聚集了一个国家权力最大的一家人,在权力的诱导下,皇宫从来都没有安宁过,其斗争的残酷性远非一个衙内和六个捕快的酒后大战可比。  司马迁在《史记》中反复说过这样一句话:“女无美丑,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一个人,不管你长得咋样、品行如何,只要进了皇宫、上了朝廷,都变成了一个德行,就是明争暗斗,越靠近权力的制高点,斗争越激烈、越残酷。所以,顶级高尚社区还是让别人住去吧,住普通房子、过寻常生活的人,或许快乐会多一点。
  沙发要快!
  地板,呵呵
  一不小心又来个板凳的板凳~~~~~~~·
  种子!
推荐个好玩经典的在线游戏: 蹦蹦鞋  
地址:/game/119.htm  
  顶一个,楼主要再接再厉呀
  谢非名道老兄,蛋蛋很快乐呢~
  那么,如果我成为皇宫的业主就好了吧?  =======================      最好是成为皇宫的物业,看现在的物业多牛啊!
  借鉴了。  有些资料非常好。
  经典,太有才了!收藏!
  呵呵,更新看到,稍微慢点了
  刚花1个大元..注册个天涯..第一个顶贴发发给你啦..江湖老大...  从没花钱注册论坛.  支持你的千字文,
  又见更新。
  有一种力量  是沉默  有一种感情  是期待
  真是好文,一决定一直跟随.....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易读 整理版: http://www..cn/art_692_2.html
  终于赶上来了,不容易呀,后面好象还有很多句的样子
  习惯了上来顶一下楼主的帖子
  宫爆鸡丁,我喜欢
  虽然十分不忍心,还是忍不住要问,楼主,何时更新呀
  司马迁在《史记》中反复说过这样一句话:“女无美丑,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一个人,不管你长得咋样、品行如何,只要进了皇宫、上了朝廷,都变成了一个德行,就是明争暗斗,越靠近权力的制高点,斗争越激烈、越残酷。  ------------------------------------  收藏了  
  困S了……    第一百零七、一百零八句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二)    建楼观,用途多    楼观是比较常见的古代建筑,其主要用途有以下几种:  一是为了摆阔。《南史 齐武帝诸子》中载:“(太子)性颇奢丽,宫内殿堂,皆雕饰精绮,过于上宫。开拓玄圃园与台城北堑等,其中起出土山池阁楼观塔宇,穷奇极丽,费以千万。”皇上的儿子花了大价钱,把房子盖得比老爹的房子都豪华,这不是臭显摆吗?  有人就看不惯这种穷人乍富的劲儿,《魏书 尧暄传》载:“暄使徐州,见州城楼观,嫌其华盛,乃令往往毁撤,由是后更损落。及高祖幸彭城,闻之曰:暄犹可追斩。”   尧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时期大臣,官至大司农卿,本名钟葵,字辟邪——这个名字有点眼熟吧?没错,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门神钟馗有关。根据顾炎武等学者考证,钟葵实际上是古人用来作战和仪仗的大椎,周代就已经有了,因为齐国人说话喜欢拿腔作调,把个“椎”字的音给念脱节了,就成了“终葵”,后人以讹传讹,把这种武器变成了门神。说尧暄去徐州上任,看到那里楼观盖得太多了,真是败家,就命人在上面挨个画上大圆圈,里面写上个大大的“拆”字,于是楼观越来越少了。拓跋宏来到徐州治所彭城视察,听说这件事之后说:“干得好,继续搞!”  二是为了乘凉。《旧五代史 郭崇韬传》中载:“庄宗常择高楼避暑,皆不称旨。宦官曰:今大内楼观,不及旧时长安卿相之家,旧日大明、兴庆两宫,楼观百数,皆雕楹画栱,干云蔽日,今官家纳凉无可御者。庄宗曰:予富有天下,岂不能办一楼!”  这年夏天特别热,热得后唐庄宗李存勖光着屁股往高处跑,想找一个地方乘凉,累了一身汗,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太监们乘机起哄架秧子,说现在皇上您住的这些楼观,还不如以前大臣住的呢,想当年的皇宫,楼观多了去了,把太阳都挡住了,特凉快,哪像现在啊,连个乘凉的地方都找不到。李存勖火了,说整个天下都是我一个人的,盖个把高楼算根毛啊?而且听说多盖几个这玩意还能提高经济增长率呢!于是不顾重臣郭崇韬的劝阻,坚决要盖个世界第一高楼。估计等这个楼盖好了,也该到第二年冬天了。  三是为了艺术。《南齐书 东昏侯》中说:“三年夏,于阅武堂起芳乐苑。山石皆涂以五采;跨池水立紫阁诸楼观,壁上画男女私亵之像。”  南齐萧宝卷是个亡国之君,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从小就喜欢抓老鼠,可能是属猫的。这个家伙做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还特爱搞艺术,比如在楼观的墙壁上画A片的内容。  四是为了设防。《北史 倭国传》载:“其王有宫室、楼观、城栅,皆持兵守卫,为法甚严。”说的是日本的状况,每个地方都派兵守着,生怕人家偷他们家东西,小农得很。  有这么多用途的楼观,被道教的一个宗派看中了,取名为“楼观道”。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是道教的创始人却是不是他,而是据说是张良第八代孙的张道陵。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活动的场所都叫“治”,又称为“庐”或“靖”,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此后又称为“观”,取观星望气之意。  楼观道的起源就和观星望气有关。《楼观本起传》中说“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  关令尹,说的就是在函谷关设卡堵截老子的关长尹喜。据说尹喜这个人他本来是个中央官员,善观天文,会占星术,可以预测未来,这手绝活,特别适合搞证券分析或天气预报。尹喜预测到天下要乱套了,就辞职去地方,在函谷关这当个小关长,并在关旁结草为楼继续观星望气。有一天,尹喜还在那搞预测,突然看见有紫气从东而来,马上预测到有圣人要出现了,第二天,打东边老来个特别老的老头,胯下骑着一头特别青的青牛,他是谁呢?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说:“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这个人就是老子,而“紫气东来”这一成语就来源于此。紫气,紫色的霞气,古人认为是瑞样的征兆,看到了紫气就相当于看到了好运气,就像现在你看到了绿色就相当于看到了你的股票一样。  尹喜并不是楼观道的创始人,道教直到东汉才创立,作为其分支的楼观道是不可能出现在西周时期的,而是创立于北魏时期。到了唐代,唐宗室认老子为李家的祖先,大力尊崇道教,而楼观道因其道士岐晖赞助过李渊起义而备受重视,屡获殊荣。皇帝的居所称为宫,道教建筑也称为宫,道教建筑在此时发展到了顶峰时期,后来此类建筑便被统称为“宫观”。安史之乱以后,楼观道日渐衰落,到了元代,楼观道都被全真道收编了。  楼观道在道教中并不是一个影响很大的派别,道教最大的派别,一个是张道陵创立的并由其子孙世袭相传的天师道(也称“正一道”),其最高领袖称为天师,这一称呼到了明代才被朱元璋废止。《明史 方伎传》载,张道陵的第四十二世孙,名叫张正常,在元代时赐号为天师。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太祖克南昌,张正常前来祝贺,朱元璋说:张正常,你不太正常啊!“天有师乎?”于是改称真人。道教另一个大的派别就是全真教,由王喆创建于金代初年。王喆,道号重阳子,又称王重阳,他死后,其弟子刘处玄、丘处机先后掌教。丘处机得到了金世宗完颜雍和成吉思汗的召见,全真教鼎盛一时。晚年的丘处机在元大都长春宫修炼,死后葬于该宫处顺堂,那个地方现在叫白云观。  
  我是第一个吗?  还是上班早好啊..哈哈...  
  射雕里,丘处机不是和成吉思汗过不去么
  第一次板凳,兴奋西
  另外,江湖要注意身体啊,大半夜的更新  
  喜欢紫色……  楼主又熬夜了,辛苦。白天眯一会吧
  紫气东来
  种子!
学术界经过具体的历义考证,基本上均以为史无老子西游之实事,亦无“尹喜”其人。《史记·老子传》乃据先秦之传说,非真实生平传记。考:《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乙,无温色。”《疏》:“楚臣,令尹为长。……令,善也;尹,正;言用善人正此官也。”“令尹”乃春秋刚楚国最高的官职。是否当时曾有以“关令尹”之官职为名的思想家开创“贵清”之说呢?有可能是春秋楚令尹子文这样一类的人吗?我以为“关令尹”当们‘其人,他开创了“贵清”之说,后人讹传为函谷关令;又因其思想近于《老子》,故又传说他是老子的学生。为把两者联系起来,更虚构了老耽西游、关尹得而见之的故事。司马迁据传说撰《老子传》,有“关令尹喜”句,后人便误会出一个“尹喜”来了。  
  文章还没拜读  看到第一句 就赶紧问候江湖兄  身体要紧呀 要劳逸结合  闲暇的时候适当锻炼 运动  有好身板 才写的好文章
  记号~~~~~~~~~~~~`
  不能又好又快地更新实在惭愧兼上火,多谢诸位关心!  这一段中“及高祖幸彭城,闻之曰:暄犹可追斩。”这一句我的解释应该是错的。魏孝文帝幸彭城和尧暄去逝是同一年,虽然尧暄活着时候比较受重用,但拓跋宏到了彭城后发现高档的宾馆酒店都被尧暄拆了,自己只能住地下招待所,非常生气,就说:尧暄这小子如果活着,我一定要杀了他!
  善莫大t矣
  第一百零九、一百一十句
画彩仙灵(一)    图,繁体为“圖”,“囗”部表示范围。“啚”部表示艰难,意思是说想谋划一件事是很不容易的。《说文》中说:“图,画计难也。”这里的“画”又是什么意思呢?《说文》中说:“画,计也,策也。”“画”的繁体字为“畫”,上面的“聿”是笔的古体字,下面是田地的四界,表示划分界限,引申为谋划。在这里,这两个字都是指在墙壁上画画。  写,本通“泻”,就是倒东西,《说文》解释为“置物也”,引申为输送、抒发、传抄。汉代以前,传抄之意用“书”字来表达,汉以后才开始用“写”,这里的意思也是画画。  彩,指各种颜色,多与图画、文饰相关,这里还是指画画。  禽兽,鸟类和兽类的统称。  仙,本作“僊”,意思是一个人爬到高处取鸟巢,表示人升高成仙。灵,本指装神弄鬼糊弄人的那些巫师,也指神仙。  这两句是在描绘宫殿内部的场景,到处雕画着飞禽走兽和彩绘的天仙神灵。     动物庄园    这两句源自西晋左思《吴都赋》中的“图以云气,画以仙灵”。  周兴嗣在写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一定借鉴了左思的《三都赋》,不信你可以问问他。这也难怪,左思老先生的《三都赋》写得实在是太好了,以写景和抒情为主的三篇文章,居然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辞藻之华丽,气势之磅礴,真让人叹为观止、如痴如醉,就连我这种看不太懂古文的人,也想从头至尾仔细一遍读,没想到一篇还没读完,已酣然入梦多次,更可气的是每次醒来都不记得读到哪里了。  周兴嗣把左思原文中的“云气”改为“禽兽”,可能为了避免出现重字,也可能是为了避去剽窃之嫌。中国的宫殿在内部装修上,普遍使用云气和禽兽的图案,但必须是祥云和瑞兽,乌云和黑熊是不可能入选的——问题来了:黑熊是禽还是兽?  按一般的理解,禽指天上飞的鸟,兽指地上走的兽,黑熊当然是兽了,但在古代可不一定如此。《说文》中说:“禽,走兽总名。”《三国志 华陀传》中说的“五禽戏”,也不光是鸟类,而是指虎、鹿、熊、猿、鸟这五种动物。此外,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虎亦诸禽之雄也。”这样看来,不光老鹰麻雀乌鸦是禽,狮子老虎黑熊也可以是禽。  不过,也有人认为禽都应该是带翅膀的,东汉经学家郑众就认为《周礼》中说的“六禽”指的应该是“雁、鹑、鴳、雉、鸠、鸽”。不过,他的说法遭到了另一位经学家郑玄的反对,他认为六禽“宜为羔、豚、犊、麝、雉、雁;凡鸟兽未孕曰禽。”   看来,汉代多数学者认为“禽”不单单指鸟类,为什么郑众把禽的范围给缩小了呢?作为一个著名经学家,人家郑众也是有根据的,儒家经典《尔雅》中就说:“二足而羽谓之禽。”  无论广义还是狭义,对我们理解禽兽一词基本没有什么影响,这里要说的是郑众这个人。东汉章帝、和帝时期,朝中有两个郑众。一个郑众是太监,皇家花园管理员出身,因为忠于皇帝而受宠,后来他帮助汉和帝除掉了阴谋造反的外戚窦宪,升任大长秋,从此把持朝政,宦官弄权的时代开始了。与郑众一起干预朝政的太监中,就有那位鼓捣出造纸术的蔡伦。另一个郑众比太监郑众年长一些,汉章帝时官至大司农,是有名的经学家,为了与太监郑众区别开来,后人称他为“郑司农”,另外,为了与东汉末年的经学家郑玄区别开来,又称他为“先郑”,称郑玄为“后郑”。  宫殿里的禽兽图案,并不一定是画的,也有雕刻的和塑造的。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搞一些花里胡哨的没用东西更是拿手好戏,在皇家宫殿里,木雕、砖雕、石雕、陶雕、铜雕、玉雕的动物形象到处都是,还有塑造于目前、屋顶、梁头的动物形象。直到现在,很多建筑还在采用这种装饰手法,比如很多办公场所大门口都会摆两大石头狮子,意在提醒做好应付狮子大开口的准备,还有门口摆两只大象造型的,意在暗示你不要为假象所迷惑。这些装饰的作用主要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捎带着也为建筑增添了一些富丽华贵的美感。  宫殿的房脊上也要安放禽兽,叫脊兽或兽头,这东西不是你想放就放的,除了宫殿庙宇外,一般民宅不得安兽,如果你特别想安放这玩意,必须得到皇帝的特批。宫殿式建筑的房顶一般都有五条屋脊,上面有一个吞兽和五个蹲兽,称为“五脊六兽”,这些兽起的是祈福、装饰和保护建筑的的作用,至于这些兽都叫什么,在此就不介绍了,反正没什么太大的实际意义。“五脊六兽”一词至今在东北话中还在被频繁使用,比喻难以忍受的境遇或心态。这种喻义的来源,可能是因为那六只兽整天蹲在房顶,无事可做,太难受了,也可能是因为它们的样子比较狰狞可憎。  宫殿建筑里多禽兽造型,表明皇帝就是狮子王、所有动物都应该臣服并为之服务这一象征意义。到了明朝,中国的集权统治走向顶峰,官员们以官服上的禽兽来区别等级,都成了为皇帝服务的“衣冠禽兽”,官员如此,一般老百姓更是“禽兽不如”了,整个国家成了“动物庄园”—— 《动物庄园》是英国作家奥威尔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寓言,堪称经典,它说的是禽兽,指的是人类,关心的是社会的走向问题。  
    这里是本帖整理过后的阅读地址:     /read_2183_1.html     
  齐步走...
  作者:望于江湖 回复日期: 15:24:01 
    不能又好又快地更新实在惭愧兼上火,多谢诸位关心!    这一段中“及高祖幸彭城,闻之曰:暄犹可追斩。”这一句我的解释应该是错的。魏孝文帝幸彭城和尧暄去逝是同一年,虽然尧暄活着时候比较受重用,但拓跋宏到了彭城后发现高档的宾馆酒店都被尧暄拆了,自己只能住地下招待所,非常生气,就说:尧暄这小子如果活着,我一定要杀了他!  这是前几天一个同学的解释:  ( 16:14:23)
何生  以前孝文帝不知彭城损落,当知道后,就想若他不死也将会斩了他,但还是因其功劳让其儿子袭爵   和你的一样..我感觉不对就没给你..但觉得和这几句前还有个&初&字.矛盾了....&初&字应该为那家伙没死之前.某件事..相当于我们说的&想当年...& 这北魏的文章还真难懂..比三国志还难懂..  注意身体.万事如意...
  我错了,忘记中间的时间差了.  
  五脊六兽
  种子!江湖兄保重身体!
  长知识 谢谢了
       作者:Cassandraa 回复日期: 9:46:30 
    五脊六兽  =======================    东北话四级
  细细看
  楼主辛苦了,太喜欢了.我可以给我的儿子好好讲&千字文&的故事了.  儿子会背,我会讲,谢谢!
  又看到更新了,辛苦....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整理版  
/art.php?id=826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整理版  
/art.php?id=826
  学习中~~~~~~~~~··
  同楼上。  
  呵呵,来了,补看,补顶江湖
  我刚看了几页,正在持续攻读中……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对楼主的仰慕真如涛涛江水~~~~~~~  这里提一个小问题,就是前面 第二十三句 推位让国(3) 中,有一句话说“子规,就是杜鹃,又叫布谷、伯劳、谢豹、杜宇。”  因为原来对伯劳不是很了解,当时差点就以为伯劳就是杜鹃的别名了,可昨天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它们还是不一样的。    嗯,楼主有空可以看一下。  我原来一直是潜水的,觉得很不好意思,也以此为引子冒个泡
  ……  兄弟们就是要多看多提意见。  楼上的值得赞扬。  
  来等~~
  等更新!
  注册天涯帐号就是为了顶千字文
  还是挺长知识的
  排队等
  无一字重复的华章,真是了不起!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啊!
  终于追到了!!不容易啊!两个星期中午没休息!!向江湖及先人问好!
  楼上的兄台,“向江湖及先人问好!”中的“先人”,代指……?    范异,ID,和“范增”?,“范进”?有关?
    呵呵,偶尔8一下,恕罪则个。 O(∩_∩)O~~
  作者:鬱文 回复日期: 21:29:44     兄台的菜情可见一斑,“鬱”字我都是查了后才知道的发音,写起来是相当累~~~
  第一百零九、一百一十句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二)    三绝画家    我们都吃过甘蔗,一般都会从头开始吃,吃到尾部就不太甜了,干脆扔掉,这是吃甘蔗的标准吃法,不过没有人规定非这样吃不可,你也可以从尾部开始吃,这么吃甘蔗的人不多,比较稀奇,但在史书上并不乏这种另类人物,《晋书 顾恺之传》载:“恺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顾恺之被载入史册,绝不是因为他反吃甘蔗,而是因为他高超的绘画艺术。古代没有照相机,更没有PS技术和图像喷涂技术,皇宫里画的那些禽兽和仙灵,都得靠工匠手工完成,所以必须有好的画家,顾恺之就是这些画家中的杰出代表。  顾恺之是东晋人,史载其“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能得到东晋宰相、“淝水之战”总指挥谢安的高度赞美,看来顾恺之的绘画的水平确实很高,据说顾恺之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被载入史册的画家,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  可惜的是,顾恺之的画一幅也没有流传下来,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最接近他老人家原创的,只有宋代的摹本,其中有一幅摹本就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洛神赋图》。不过,我看了这幅画之后,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画中的人物一个个肥头大耳的,很像现在那些脑满肠肥的腐败分子,还有那些马匹,画得跟大肚蝈蝈似的,看起来不怎么协调。另外,史书上说:“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由此可见,顾恺之最擅于点睛之笔,但在现存摹本中,我没有看出人物的眼睛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不是宋人临摹的不好,就是老顾徒有虚名。  后来听行家介绍说,那个时候的绘画还不知道透视和比例关系,主要靠感觉和经验来对重要表现对象进行拔高和扩大处理,所以会出现重要人物画得比次要人物高大等比例问题。知道了这一点再去用心体会老顾那些画作,感觉确实不错,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由于本人在绘画方面属于画了一个苹果之后怎么看怎么像屁股那种档次的,所以也不便于过多地评价人家的大作。  但凡特长非常突出的人,其性格和行为方式往往会异于常人。顾恺之在绘画和文学方面都很突出,但在思维方式上却似乎有点“二”。《晋书》载,有一次顾恺之出远门,把自己满意的画作放在一个柜子里,贴上自制封条,交给桓玄代为保管。桓玄偷偷地把柜子打开,取走画作,然后把空柜子原样封好。顾恺之回来之后,发现柜子封条完好,画却没了,以为是这些画作通了灵气,自己飞走了,和人成仙一样,竟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还有一次,桓玄拿着一片柳叶对顾恺之说:“这是是蝉用来藏身的,人也可以用来隐身。”顾恺之听了之后信以为真,非常高兴,把那片叶拿过来隐身。桓玄这家伙也很会演戏,假装看不见顾恺之,竟然旁若无人地撒尿。顾恺之以为别人真的看不见他了,把那片叶子拿回去当宝贝收藏起来。  顾恺之虽然平时有点“二”,但在婚姻大事上却能够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冲破阻碍,大胆追求幸福。《晋书》载:“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说顾恺之喜欢邻家女,追求很久也没有打动人家的芳心,可能也是觉得他比较“二”吧。光明正大追求不成,顾恺之就开始玩阴的了,他在墙壁上画了邻家女的像,用针扎画像的心窝,邻家女从此开始患了心痛病。顾恺之乘机向她真情告白,说虽然你生了病,但不用担心,有我在呢!我愿意从今往后爱你、尊敬你、安抚你、守护你,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不另作他想,忠诚对待你!你愿意嫁给我,让我成为你的合法丈夫共同过婚姻生活吗?邻家女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当场就同意了。顾恺之回去把画像上的针拔掉,邻家女的病就好了。这件事说起来不大现实,不过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失恋的小男生小女生用类似的办法来报复对方。  由于顾恺之博学有才气、画得一手好画、性格上有点“二”,因此当时的人们说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晚于顾恺之几十年,南朝刘宋时期,有一位名叫顾觊之的官员,因其名与顾恺之长得比较像而经常被一些人混淆。顾觊之官当得不错,宋孝武帝刘骏在位时任吏部尚书。《宋书 顾觊之传》中着重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沛郡相县有一个叫唐赐的人,去亲戚家喝完酒后就病了,在没有吃过生蛆的橘子的情况下,吐出了十几条虫子,真是恶心死人了,唐赐本人就被恶心死了,临死告诉妻子张氏,要把自己肚子剖开看看到底是咋回事,张氏按照丈夫的遗愿对其遗体进行了剖开尸体检查。这件事被当地官府知道后,将张氏以“忍行刳剖”的罪名抓了起来,唐赐的儿子唐副也因不阻止母亲而被捕。但是在如何定罪量刑上,大家有不同意见。三公郎刘勰(不是南朝梁代写《文心雕龙》的那个刘勰)认为应该从轻,因为张氏是遵从丈夫的遗言,儿子也不能阻止,从其动机上应该给个宽大;顾觊之则认为应该从重,因为按当时的法律,擅自移动道路上的尸体都要严肃处理,张氏的行为属于特别残忍的,法官不应照顾小恩小惠,而应考虑大是大非。最后,皇帝认同了顾觊之的说法,将母子二人都处死。  其实,唐赐患的可能并不是什么疑难杂症,而是血吸虫、蛔虫等寄生虫病,因过量饮酒而吐出寄生虫,和吃了“肠虫清”打下虫子是一个道理,结果把唐赐自己给吓死了不算,还搭上老婆孩子的命。顾觊之的一句话,把一家三口都灭绝了,也算是个“三绝”官员了。从以往的表现来看,顾觊之算是个好官,但在维护当时现行的道德伦理秩序和自己的威望时,好官也不会把百姓的生死当回事。  
  mark  
  ^    感觉这个三绝画家有点像刘备害死吕布的的&风范&.
  种子!江湖兄按时休息,保重身体!
  耳目一新,看的爽!  支持!
  谢谢“鬱文”和“R刘”对文中错误的指正,希望更多朋友来挑虫子(不禁想起好久没来的“山里的空气”),特别鸣谢庹政兄弟的长期支持!  织水妹妹可能没看到站内信息吧?请把邮箱地址留下,我发后面的内容给你。    困得睁不开眼睛了,看来今天又无法坚持更新,十分抱歉!
  坚持才是硬道理!
  mark。。标记标记。慢慢看
  “恺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果然与众不同
  第一百一十一句
丙舍傍启    丙,《尔雅》中说:“鱼枕谓之丁,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鱼枕就是鱼头骨,其形状和小篆体的“丁”字比较像,古代用来制作器具或做装饰物,比如缀在帽子等服饰上,但如果缀在丁字裤上,恐怕会很不舒服;乙,本指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鱼肠子就是这样曲里拐弯的;丙则是鱼尾巴的形状。  舍,上面表示屋顶,下面表示建筑物的基础,中间那点东西算什么呢?那是用来招徕顾客的幌子,因此这个字的本义是指旅馆、客店,后泛指房屋住宅。有个成语叫“退避三舍”,是晋文公在落难的时候对楚成王的承诺,说如果日后我们两国交战,我先退让三个房子那么远——这样解释当然不对,中国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就是九十里。  丙舍,指皇宫正室两边的房屋,这些房屋是按照甲乙丙的顺序排列的,其第三等称丙舍。  傍,通“旁”,指侧边。启,用手开门。  这句的意思是:皇宫里位于正殿两边的配殿,门都是从侧面开的。      冷宫    丙舍位于皇宫正殿的两旁,都是东西向的,所以才有“傍启”之说。和正殿相比,丙舍光照明显不足,因而会比较阴冷,皇室成员一般不会住在里面,除非因犯错而遭到惩戒,我们平时所说的“冷宫”,或许就源于此。在正史记载中,只有三位皇室成员住过丙舍,他们是一位太子和两位贵人。  《后汉书》中记载,汉章帝刘炟有个嗜好,特喜欢漂亮的姐妹花——这个嗜好很多男人都有,只是没办法实现而已,最多也就到歌厅里吼吼“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上你的嫁妆 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过过嘴隐而已。汉章帝可不想光过嘴瘾,在其后宫佳丽之中,有窦氏、宋氏、梁氏三对姐妹。在这六朵花中,窦氏姐姐当上了皇后,但没有生孩子,而贵人身份的宋氏姐姐和梁氏妹妹则各有一子:宋氏姐姐的儿子名叫刘庆,是汉章帝的大儿子,册封为皇太子;梁氏妹妹的儿子名叫刘肇。窦皇后一看,人家的孩子被指定为皇帝接班人了,那以后我能有好日子过吗?就一边在暗地里想坏主意一边等机会。不久,机会来了,宋氏姐姐生病,写信向娘家要菟丝子治病,窦皇后诬陷宋氏姐姐是想用这东西下蛊诅咒皇帝,反复在汉章帝面前说坏话,还指使太监蔡伦出面做伪证。汉章帝耳朵根子软,还真信了,于是废太子刘庆为清河王,“遂出贵人姊妹置丙舍,使小黄门蔡伦考实之,皆承讽旨傅致其事,乃载送暴室。二贵人同时饮药自杀。”  宋氏姐妹被关在阴冷的丙舍里,蔡伦按照窦皇后的指示威逼利诱、落实罪行之后,把姐妹俩送进了暴室。暴室,是皇宫里的染布作坊,因染好的布需要暴晒而得名,这里也是隔离宫中生病宫女的病房,还是接纳犯罪后妃的收容所,其条件比丙舍还要差很多。宋氏姐妹被弄到这里后,非常绝望,同时服药自杀。  窦皇后除掉了宋氏姐妹,又开始打梁氏姐妹的主意了。梁氏妹妹脑筋转得快,赶紧把儿子送给窦皇后抚养,刘肇因而得以册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汉和帝。但是窦皇后并没有因此网开一面,她采取了写匿名信的方式,诬陷梁氏姐妹的父亲梁竦谋反,把梁家杀的杀,流放的流放,宫中的梁氏姐妹也忧惧而死。  汉和帝和哥哥刘庆的关系很好,按理说,刘庆怎么也能弄个正殿住,但他自己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份,“后庆以长,别居丙舍”,主动要求住丙舍里。后来,刘庆协助汉和帝铲除了窦氏外戚,软禁窦太后。汉和帝死后,刘庆的儿子刘祜即位,就是汉安帝,此时窦太后已死,汉安帝逼蔡伦自杀,为奶奶报仇。  从汉末开始,丙舍不再单指皇宫中的偏房,而是泛指正室旁的别室或简陋的房舍。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有一一幅著名的作品,叫《墓田丙台帖》(现存的只是摹本),这里的“丙台”,指的是墓地里房屋。  现在“丙舍”这个词早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厢房”一词基本承接了它的意思。城市里林立的高楼朝哪个方向的都有,已经顾不上是正房还是厢房了,能卖得起哪个就住哪个吧,就算你买了一个南北向的正房,说不定哪天就会被前面建起的高楼挡个严实,你除了悲壮地挂出“黑心开发商,还我太阳光”的白布横幅表示抗议之外,什么办法都没有。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游子,即使在这陌生城市的水泥森林里打拼到一隅蜗居之所,也和古代住在冷宫里的人没有太大区别。  
  大多数城市居民通通被打入冷宫
    前边抢个位    刚baidu了一下,蔡伦,还真是造纸那家伙.    &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游子,即使在这陌生城市的水泥森林里打拼到一隅蜗居之所,也和古代住在冷宫里的人没有太大区别&---写真  &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游子,即使在这陌生城市的水泥森林里只能租个房子住,还不如古代住在冷宫里呢&--我的写真      
  又一个“女无美丑,居宫见妒”的例子
  沙发~~
  我的天涯有一小时时差吗……丢人了  更正下,地下室……
  种子!
  支持,
  快分页
  mark 3.26 p9
冒个泡先 (*^__^*)     
  在陌生城市的水泥森林里打拼了这么久,也没有弄到一隅蜗居之所,更悲哀~~~~~~
  先记着
  呵呵,江湖更新了,顶
  顶一下!
  顶一下!
  来过。  这段太短了。  
  第一百一十二句
甲帐对楹    甲,《说文》解释为:“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意思是说,春天来了,植物的种籽开始萌芽了,刚刚冲破包裹它的种皮。这个字的本义,就是指植物种籽萌芽后尚未脱落的种壳。植物萌芽是万物复苏的标志,因此甲又可以指居于首位,还被作为天干的第一位。种壳是用来保护种子的,于是这个字被引申为保护人体的铠甲。  帐,《释名》解释为“张也,张施于床上也”,就是在床上张挂或支架起来作为遮蔽用的东西。  对,这个字原来长得不是这个德行,而是左边由一个“丛”的古体字“丵”和一个“口”组成,右边是寸,本义为应答。汉文帝怎么看这个字怎么别扭,他认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就下令把“口”部改成“土”部,于是这个字就写做“對”了。这里指相对、对面。  楹,指厅堂前部的柱子。  这句说的是正殿的情况:顶级的帐幕对着高高的楹柱。可是这世界上华贵的甲帐,却不是给人住的。      骗子最爱戴的皇帝    晚唐时期,有一位诗人到苏武庙旅游观光,那年月,作为一个诗人,到了一个景点如果不写诗留念,就跟现在没买门票一样,出来进去都没底气。于是,这位诗人叉了八次手之后,写出了一首《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这位诗人就是温庭筠,字飞卿,大家都喜欢叫他温八叉——是因为他曾经摔个四仰八叉怕不起来而得此外号吗?当然不是,宋代尤袤在《全唐诗话》中记载:“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八叉是唐代宰相温彦博的后代,才思敏捷,写得一手好词赋,可惜他对考试不在行,总也考不上,只好四处闲逛,给人家做幕僚。  温庭筠诗中说的“甲帐”典故,出自《汉武故事》,说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诗中是以汉武帝搞的“甲帐”来代指苏武出发时候的年代。  
《汉武故事》这本书,看书名好像很现代,但它却是古人写的,有人说作者是汉代的班固,也有人说是晋代的葛洪,等等,总之,这是一本汉末魏晋时期的人写的一本传记体小说,文中已经开始搞气氛渲染了,对后代传奇小说产生了一定影响。  汉武帝为什么要搞“甲帐”呢?因为他被一些骗子给忽悠得五迷三道的。汉武帝一心希望神仙赐福、追求长生不老,这一点在小说《汉武故事》和正史《史记》有极其类似的记载,只是描写手法不一样罢了。得知皇上有这个嗜好,一些骗子按捺不住心里的喜悦,他们知道: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个店儿了,出了这个门可没这个院儿了,吃了这个包子可没这个馅儿了!于是大家组着团、排着队忽悠汉武帝来了。  第一个大忽悠叫李少君。李少君没有施展什么法术,人家是纯玩嘴皮子的,比如他在公众场合与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谈起从前跟老人的祖父一起游玩射猎的地方,这位老人小时候曾经跟着祖父,还能记得那些地方,让大家惊讶不已。还有一次,汉武帝拿一件古铜器问李少君,老李说:“这件铜器,齐桓公十年时陈列在柏寝台。”汉武帝一查铜器上的铭文,果真是齐桓公时的器物。整个宫中都大为吃惊,觉得李少君就是神,至少也有几百岁了。  李少君说中的这些事情,很可能是和别人串通,事先安排好的,不过他的戏演得不错,直到他死了也没有被皇上看出破绽了。  此后,又有一个叫少翁的人,号称会招鬼神,汉武帝让他把自己已故的王夫人招来,于是少翁弄个帷幕,半夜时帷幕里出现了两个模糊的人形,他硬说一个是王夫人,一个是灶神。汉武帝竟然相信了,封少翁为文成将军,大把大把地赏银子。不过,汉武帝天天让少翁招鬼神,时间一长,难免露出破绽。有一次,少翁把一块写好字的布塞到牛肚子里,然后装模作样说这头牛有异样,让人把牛杀掉取出布来验证自己的正确性。可惜这次没混过去,他的笔迹被人认出来了,汉武帝大怒,把他给杀了。少翁临死前后悔得顿足捶胸:“我咋不用左手往那块布上写字呢?”  杀了少翁之后,汉武帝有些后悔,还指望这小子多表演些法术呢。这时候,少翁的同门师弟栾大看准机会来忽悠皇帝了,他云山雾罩一通侃,只见天花纷纷坠落、老牛漫天飞舞,其核心思想就是说自己就是神仙的使者,把个汉武帝给忽悠得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了。为了配合嘴上的功夫,栾大耍了个斗棋的把戏,让棋子在棋盘上自动互相撞击,看上去好像棋子有生命一样,其实他是用磁铁相吸的原理来骗人的。汉武帝更加相信他的法术,就封人他为五利将军,赐给房子奴仆以及吃穿用度一切物品,送黄金万斤,寡妇一个——这个寡妇的身份可不一般,她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儿、皇后卫子夫所生卫长公主,她已故的前夫曹襄,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的后代。  栾大发达了,在几个月之把高官厚禄豪宅美女这人生几大件统统置办齐全,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还可以与皇帝平起平坐,一时间名震天下,使得骗子界的广大同仁集体患了眼红病,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声称自己能通神仙,以期待有机会去蒙骗皇帝这个冤大头。  在栾大等人的忽悠下,汉武帝修建了很多宫殿,希望神仙能光临,还特地给神仙准备了超豪华的“甲帐”,自己都舍不得用,专门留着给神仙用。  再完美的谎言也有拆穿的一天,栾大自称是神仙的使者,却招不来神仙,只好谎称神仙在海上,汉武帝说那你就入海去找啊!栾大答应了,跑到泰山玩了一圈就回来报告,说我已经找到神仙了。汉武帝派人暗中追查其行踪,得知他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见到,而且他所会的小把戏也都玩过了,没有什么新的发明创造,一气之下把他杀了。  栾大这家伙太贪,也不学学前辈徐福,当初秦始皇派徐福入海求仙,正好给他一个逃跑的机会,到日本开辟了一块新天地,据说日本的开国天皇可能是他呢。  此后,汉武帝又被公孙卿等江湖骗子弄得晕头转向的,但是一直没人把神仙给请来,汉武帝也开始怀疑并厌倦骗子们的歪理邪说了,但却还是笼络着他们。按理说,汉武帝那么雄才大略的一个人,被骗好几次,应该有所醒悟吧?怎么吃一百个豆也不知道豆腥味儿呢?因为他总是心存幻想,希望有一天能遇到真有法术的人。  骗子之所以能得逞,就是利用了被骗者心中存有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近几年,从来没有中过任何奖项的我忽然时来运转,经常收到中了大奖的短信,这么好的事情我可不敢独享,每次收到这种短信都会立刻转发给了报警平台。类似的骗局,只要有万分之一的人上当,骗子就会有动力和干劲,所以,一定要相信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千万不要因为一点不切实际的贪心,让骗子骗了你的钱,还暗地里笑你是脑残。  
    哈哈.
  有的骗子,你不受骗,他就明抢,所以傻点也没啥.不至于被明抢,小命都丢了.没办法都是人啊.都要活啊,不骗不抢吃谁去啊.谁让咱生活色会主猪义社会呢.现在失业人增多,一周内已有两同事手机被抢,一同学手机被偷.大家凡事小心了.  至于馅饼,自己去贪,那就真是脑残了.
  煮酒论史,谈天说地群~~      笑谈往日历史 感叹今日人生 煮酒论史群 欢迎各位的加盟    诚邀各位有志之士,共论中国灿烂史话~~
  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好
  种子!  加人本山曰:就指着这些人养活呢!
  下班前顶一顶。  急急如意令,分页!
  好久没来看,写了这么多
  太短啦
  不过瘾
  状态不好,暂停。  第二本书的出版合同已签。
  注意身体!
  第二本书出版合同已签。  ====================================================================  希望金融危机给大家的,不止是事业或收入上的暂缓脚步,更多是留给自己和家人的时间更多。    
  偶然看到,学习中.
  记号~~~~
  恭喜  俺也开新书了,同喜  
  原来幕僚也挺低级的呀,我还觉得象军师一样呢
  作者:庹政9 回复日期: 2:30:44   
    恭喜    俺也开新书了,同喜    ========================================  恭喜恭喜,书名是什么?听说你是写小说的高手
  呵呵,期待着第二本      作者:望于江湖 回复日期: 10:22:00 
    状态不好,暂停。    第二本书的出版合同已签。        
  呀,落下太多了,很久没没过来瞅瞅。
  江湖新书上架时偶刚在当当购过一次书,本来一直关注说过出书一定买的,书上架没有马上购买,一直觉得心里难安,也不好意思上来打招呼了,虽然心里老惦记着,可是杂杂乱乱的这么多天就过去了,时间越长越觉得没法跟朋友交代,实在惭愧。昨天终于凑了数本书在当当网一并买了,书还没拿到,很期待。  这里的更新也没拉下,闲时就来看看,却也很久没来顶过贴子,也很惭愧。  呵呵,江湖兄加油哦:)  另外,因为电脑里的Q重装,原来存的号没了,我居然把自己的Q号忘了!这么长时间找不到号也没上过,麻烦群里哪位朋友看看我的号码发这里告诉我:)先谢了。群里的山里空气。
  安未知
  谢谢哦:)
  记号~~~
  顶,江湖早日出书
  MARK
  作者:望于江湖 回复日期: 10:22:00 
    状态不好,暂停。    第二本书的出版合同已签。  --------------------------------------------------  楼主,缓一缓,等你回来。  
  mark  
  好久没来,冒个泡先。。。。
  真幽默兄,俺的官场小说《猛虎市长》,欢迎兄台移驾支持。谢谢了。    《猛虎市长》俺的新书:/publicforum/content/culture/1/278413.shtml    哈哈,广告先!  
  咋还不分页呢
  记号~~~
  去看看庹政兄新书    顺便顶一下楼主的帖子,楼主fiting!!!!  
  许久不见江湖兄,想必十分辛苦。希望他能够抽出时间休息一下,保持健健康康的革命本钱。
  谢谢大家关心,继续写点贴点,希望逐渐恢复状态。    第一百一十三句
肆筵设席(1)    肆,《说文》解释为“极陈也”;设,《说文》解释为“施陈也”,这两个字的本义基本一致,都是陈列、摆设之意。  相比之下,“肆”比“设”的引申意思要多,这里稍做一点解释。  《论语 宪问》中有这样一段:“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公伯寮是孔子的一个弟子,后来背叛师门投靠鲁国的掌权者季氏去了,他在季孙面前毁谤同门师兄子路。鲁国大夫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孔子, 说:“季孙虽然已被公伯寮迷惑了,但我大小也是个政府官员,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公伯寮弄死,然后陈尸街头示众。”孔子婉言谢绝了子服景伯为自己清理门户的好意,他说:“大道如果将会实行,这是天命;大道如果将被废止,这也是天命。公伯寮这号叛徒又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这里的“肆”,也是陈列的意思,但陈列的东西比较特殊,是执行死刑后的尸体,后来也指大卸八块的牛羊等祭祀用的牺牲。别管是尸体还是牺牲,都不能随便乱放,否则就太恣纵了,因此才有了“放肆”这个词。  “筵”和“席”的意思也比较相近,都是指供坐卧的铺垫用具,多用竹子、苇草等编织而成。郑玄注《周礼》说:“筵亦席也。铺陈曰筵,藉之曰席。”前面说过,唐代以前的中国人都是席地跪坐的,直接坐在地上很不舒服,就在地上铺上席子,席子越厚就越舒服,所以会尽量多铺几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问题是:同样是竹草编织的东西,为什么“筵”字有“竹”字头而“席”没有呢?因为古代天子诸侯的席子比较讲究,要有刺绣镶边,所以有“巾”部,后来这个字也曾经被写作“蓆”。坐在席子上,最爽的莫过于大吃大喝,于是“筵席”多指成桌的饭菜、酒筵。   这句的意思是:宫殿里摆上了酒筵菜席,大吃大喝。仔细数数,有五百桌吗?可能没有,看来,古代的皇帝还不如现在一个贫困县的公安局领导排场大呢。        请客吃饭    “肆筵设席”出自《诗经》中的《行苇》,全诗如下,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肴脾臄,或歌或咢。  敦弓既坚,四鍭既均,舍矢既均,序宾以贤。敦弓既句,既挟四鍭。四鍭如树,序宾以不侮。  曾孙维主,酒醴维醽,酌以大斗,以祈黄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这首诗写的是周王室贵族与家族成员一起吃喝玩乐的腐败生活,翻译成白话,大致如下:  路边芦苇美如画,别让牛羊去踩踏。芦苇刚刚长繁茂,叶子润泽含着笑。同胞兄弟感情深,不能疏远要亲近。铺设竹席请你来,端上茶几面前摆。  铺席开宴来吃喝,有人侍候端上桌。宾主互敬一起喝,洗杯捧盏喝得多。奉上肉酱请品尝,滋滋冒油烧烤香。百叶牛舌味道好,唱歌击鼓人欢笑。  吃饱有劲拉雕弓,一次要射四支箭;发箭射在靶心上,射技强弱有较量。拉开雕弓弦紧绷,手持四箭不放松。四箭基本没脱靶,射术不好精神嘉。  曾孙今天请吃饭,香醇美酒管够灌。斟满大杯来敬酒,祝愿老人能长寿。人老行动不方便,搀扶帮助莫冷淡。健康长寿是吉兆,祈求天降洪福到。
   这首诗的第一段以芦苇起兴,意思是说我们周王室的仁心惠及草木,更别说人了,在如此安乐祥和的气氛下,我们统治阶级家族内部吃点好的也是应该,谁家过年也得吃顿饺子吧?所以我们不必以“纪念巴甫洛夫诞辰多少周年”为借口,你们纳税人也不要愤愤不平说三道四。第二段写的是摆好桌子端上酒菜正式开吃,宾主相互敬酒,再看那些吃的,都是当时最美味的特供食品,绝对不含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成分,吃到兴起,有人开始击鼓唱歌了,知道什么叫吃饱了撑的吧?第三段写的是射箭比赛,相当于餐后消化食的运动。第四段写的是宴会上大家对老人的尊敬,因为年轻点的都去射箭了,老人不能参加,所以要去敬酒,否则就会冷落了老人家。  
《诗经》中燕飨诗是世界文学中唯一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认识和审美价值,这首《行苇》就是燕飨诗中的一首。那么,《诗经》中那些诗属于燕飨诗呢?凡是以燕礼或飨礼相关的诗都属于这一类。燕礼,是古代天子诸侯与群臣宴饮之礼,也指古代敬老之礼;飨礼,古代一种隆重的宴饮宾客之礼。《仪礼》中有对燕礼的专门介绍,却没有飨礼的内容,清代的诸锦根据《礼记》等文献专门写了一本《飨礼补亡》。简而言之,燕礼和飨礼都是和吃喝玩乐有关的礼仪。周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治秩序、搞好家族内部关系,将吃喝玩乐也政治化了,创建了燕飨之礼作为统治工具,有效地缓和了贵族阶层之间的矛盾,而燕飨诗也成了礼乐文化的组成部分。  
燕飨之礼虽然是比较好的统治工具,但只适用于和平统治,不适用于革命战争,否则周武王请商纣王吃一顿大餐就可以灭掉殷商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明确指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革命就要请客吃饭了,周朝用吃喝玩乐解决矛盾的做法沿袭到了今天。如果你想找人帮忙办事,基本都要请客吃饭,特别是一些掌控着社会资源的公仆们,人家来吃饭是给你面子,因为人家有的是地方吃饭,你不请还有别人请,谁都不请也没关系,人家还有公款可以吃喝。据专家统计,2006年全国机关单位吃饭招待耗资3700亿,大约占全年税收的十分之一。有这么多钱可以用来吃喝,什么好吃的都吃得起。不过,我们敬爱的公仆还是很节省的,那位叫曹正直的人事局长不是因为茅台价格太高而扇了卖酒老人的耳光了吗?  每年有如此巨额的财富变成了米田共,却得不到有关权威部门的确认,甚至遭到有关部门的否认。为什么不能正视这个问题呢?可能是因为还没吃够吧。但凡有点良知的人对待公款大吃大喝问题都非常愤怒,却又习以为常,有机会参与其中的人更是面无愧色,生怕自己少吃一口,于是我们的公仆的体型越来越肥,群众的怨气越来越重。加入WTO以后,很多事情都与国际接轨了,但是诸如汽油价格、公务接待制度等这些早一天接轨就能早一天多受益少挨骂的事,却一直顽强地保持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沙发?
  江湖辛苦了,连夜更新
  看完更新顶
    ..终于回到精彩状态了..
  种子!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拆穿补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