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三跪九叩,太极阴阳玉手印手印

丹田调息与手印的把握
&&&&&&&&&&&&&&&&&&&
我们在掌握了静功调身方法之后,就要进行调息步骤。但在调息之前,必须要了解和把握丹田与手印的相关知识与方法。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和作用,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
  一、丹田的概念。
  丹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后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
  二、对人体丹田相关知识的把握。
  1.丹田划分及位置。
  传统上讲,人体的丹田有三处,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并有三丹田之说。即:
  ----上丹田,从下巴算起,头部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眉心之间的是上丹田,称“神腑”;
  ----中丹田,从下阴算起,躯干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个乳头中间胸部的是中丹田,称“气腑”;
  ----下丹田,从脚部算起,身高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肚脐以下两个手指头宽的地方向里是下丹田,称“精腑”。
  2.下丹田的重要功能。
  人身虽有三丹田之分,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
  (1)历代气功家对下丹田的评价。
  历代气功家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多主张意守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
  (2)道家气功学对下丹田的评价。
  道家气功学认为,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
  (3)中医学对下丹田的评价。
  中医学认为,下丹田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
  (4)现代科学对下丹田的验证。
  现代科学经过考证,认为人体下丹田,是练功时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
  三、对手印的把握。
  1.“丹田接印”的方式。
  双手要接一个手印,这个手印叫“丹田接印”。“丹田接印”就是接印的位置在我们的丹田部位,即两手在小腹丹田前方接印,但不能和小腹挨着。它的方式是:两手重叠,掌心向上,两手大拇指相交,手不要靠近身体的任何一个机体处,手要悬空,手臂要圆。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两大拇指相接,双手之间要即接触又不要接的很紧,似接非接,两个手掌重叠的时候要保留一丝缝隙。
  2. 两手呈太极图案。
  丹田接印,是道教的一个重要的手印。一个完美的太极图案呈现出来,把太极的阴阳两极注通,所以也称太极印。后来佛道融合,佛家也有了这个手印。
  3.体会“丹田接印”的感觉。
  两掌间有气流的撑胀感,像磁铁的阴阳两极一样,它们中间有粘连感、联通感、有气流的涌动感,有气在左手和右手的大拇指间---两掌的上下间---串联的感觉,像两极的磁片一样发热、发胀,会越来越烫,越来越热。
  4.注意事项:
  1.要慢慢的体会双掌间气流的撑胀,一般,十几分钟之后这气就会变,有时你会感到一浪一浪的气---先是贯通你的双手,你会感觉的它一张一缩----像会呼吸一样。有时你会感到气---从你的双手向你的两臂涌动,然后它会自动循着经再往前面走。
  2.不要刻意的去催动它、引导它,更不要提升它;不要去干预它,更不要去阻扰它,唯一要做到的就是放松。要作为一个观察者,它会自动的化气,它会不断地把你体内的精气生发出来。
  综上所述,我们已逐渐地明了:习练静功时,不仅要做到“头正身直,舌顶上腭,面含微笑,呼吸自然,微微提肛,身体中正,全身放松”,再加上“丹田接印”,我们就可以进行静功调息步骤了。
武当师行功夫馆撰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正确的“三跪九叩”朝拜方法
 一、来到观后,进入殿堂面对神像,两手放于两腿侧,两脚并拢,离跪垫三步远,身心要安静,肢体放松,妄念不存,等待心静了,气平了,精神也安宁了。
  二、头脑虚领有冲天之势,下颏内收,舌顶龈交,含胸拔背,虚心下气;手掐子午接通阴阳
  (手掐于午就是左手抱右手,左手拇指少商穴内侧按在右手无名指根节即九宫之位,右手拇指少商穴内侧扣住左手拇指指肚,以此沟通手肺阴经气和手少阳三焦经气,达到阴阳相和。男女左右手相反;是为手上太极,亦称太极阴阳手)
  合于脐下一寸三分处。
  三、迈出左脚,跨出右脚。要求举步轻灵,沉住气,三步走到跪垫前,两脚站定,弯腰鞠躬的同时拱手。
  此时手型是左右相合的太极阴阳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胸,在嘴前上下位置;然后两手徐徐下降至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来,向右向下划半圆。
  四、在右手划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右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按在跪垫前沿上,左手按右手,左手拇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之位,左手其余四指盖于右手背上。
  在做手上这一过程的同时,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轻慢的叩三下;
  引导腰背督脉之气上升于头顶百会穴,是为还精补脑。
  腰背形成弧形,命门处向外突出,整个脊背象张弯弓一样,正如《道德经》所说:“天之道似张弓乎”!
  尾骨处长强穴内收,两脚跟顶住长强穴。此时人体的形状犹如婴儿在母体内的形态,其呼吸是先天的腹式呼吸,消耗量最小,这一朝拜姿态在修炼术语中称为返老还童式,符合中医和人体科学要求,这一动作过程叫做“一跪三叩”。
五、起身,左手先护住心,引导督脉之气下降十二重楼,落人丹田;
  右手再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为脚跟七脚尖三,脚底涌泉穴成涵空状态,有利于真气上升和下降;
  两脚前后虚实分明。
  双手合住向前向上拱起,沉肩坠肘,到嘴前上下处,两手下降至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来,向右向下划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左手按右手,腰部命门向外突出,尾骨处长强穴内收,两脚跟顶住长强穴,防体内真气泄于外。
  这一动作过程为“二跪六叩”。
  六、再起身,左手护住心,右手随即上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为脚跟与脚尖前三后七,双手向前向上起,高不过眉,低不过胸,两手下降至胸前;
  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来,向右向下划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右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按在跪垫前沿上,左手按右手,左手拇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之位,左手其余四指盖于右手背上,在做手上功夫的同时,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点三下,合为“三跪九叩”。
  七、接着起身打拱鞠躬,左脚先退一步,右脚再退一步,两腿靠拢立正,弯腰打拱鞠躬而退出宫观外。到此,三跪九叩的朝拜仪式就结束了。
  整个过程安静详和,自然而然。
  道教为什么称之为三跪九叩呢?
  “三”者,在形体上来说是头手足,在内是精气神,在宇宙中是天地人,在自然界是水火风,要求一切“三才”相和而不相悖。
  天地人三才合一思想是道教的思想主体,也是进行三跪九叩朝拜活动的指导思想。
  “九”是指九九重阳之数。
  丹经曰:“一点阴气不尽不仙,一点阳气不尽不死”。
  道教修炼希望达到纯阳之体,阴气除尽以至于仙的地位。
  通过这种特定方式的“三跪九叩”朝拜,可以治疗腰椎病、风湿病、关节炎和头脑精神不好以及五脏六腑的各种病症.
  其原理就是通过这种符合“道”的形体姿态升降开合,并配之以呼吸导引之法,逐渐调和体内阴阳二气的比例,达到阴平阳和。
《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
  《内经》:“偏阴偏阳谓之病。”
  按照中医的说法,喜怒哀乐悲思恐七情,风寒湿燥火暑六淫,是导致人生病的原因,内伤七情,外感六淫,使体内阴阳之气失和,形成气滞血瘀,经络受阻。
  只要通过“三跪九叩”,使形体和呼吸得到合理的升降开合,从而调和体内的阴阳之气。
  《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因此,进行三跪九叩的整个过程都要保持中和的心态,使之无过无不及,不丢不顶,若即若离。
1、澄心存神,敬对祖师。全身放松,两目平视,双臂自然下垂,中指与裤缝对齐,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
  2、两手结太极阴阳印,举至眉际。
  3、左手放于心窝,同时右手下行,腰徐徐下蹲;右掌向下按于拜垫中央。
左掌向下,覆盖于拜垫中央右手之上,与右手交叉成十字。两手按于拜垫中央后,两膝随即跪下;同时整个身体拜下,额头平贴于地面。师兄还特别提醒我注意跪拜时不能抬臀,而是全身俯伏如灵龟状。
  5、 左手拾起,依前放于心窝处,同时右手按住拜垫将身撑起,头与两膝离垫起身。
  6、 两手仍结太极阴阳印,同前举起额前。为一礼。
  7、 这样重复三次,为三礼。
  8、 三礼完毕,结印弯腰,垂至膝前,同时退后一步,两手结印再次举至额前,此为“谢祖师”。如是礼毕。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跪九叩礼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