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系统卫星导航系统什么时候建成

您现在的位置: &
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明年开始试运行
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明年开始试运行
  欧盟委员会近日在布鲁塞尔宣布,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年底前投入试运行。欧盟计划在2016年完成定位导航系统全部卫星的组网。伽利略系统建成后,将和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共同构成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服务。
  由30颗卫星组成 定位精度达10米至15米
  7月24日,设在意大利富齐诺的伽利略系统控制中心进行了路演,通过伽利略系统现有的4颗在轨定位导航卫星,于16时32分顺利获得高精度三维坐标信息,并为安装了信号接收器的交通工具提供卫星定位导航服务。
  伽利略系统的建设于2002年正式启动,总计划投资超过11亿美元。伽利略系统从启动到实现运营共分4个阶段,目前处在第三个阶段(2011年至2014年),即全面部署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造和发射正式运行卫星,建成整个地面基础设施。
  伽利略系统卫星组网将由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为工作卫星,3颗为备用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精度达到10米至15米。该系统目前只有4颗在轨卫星,因此还不能实现24小时全球定位导航。
  按照计划,到2014年完成另外14颗具完整功能的卫星发射后,伽利略系统就可以投入运行,提供公开服务、公共管理服务和搜索与营救服务。到2019年,30颗卫星全部发射完成,就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目前伽利略系统地面段建设已经十分成熟,已有3个遥测和遥控指挥站投入运营,还有两个将今年内完工;12个传感器站已投入使用;5个导航信息上行站也已建成使用。据介绍,分别建在意大利和德国的两个控制中心也将在2014年得到进一步完善。
  兼容GPS系统 打破美国导航产业垄断
  伽利略系统对欧盟的重要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会极大促进欧洲国家的工业发展,拉动就业,而且有助于保证欧洲在太空领域技术和政策的独立性,更被视为欧洲独立防务的重要一步。
  伽利略计划是由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航天局共同发起的,目标是建成欧洲自主的民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与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相兼容,从而摆脱对GPS系统的依赖,打破美国对全球卫星导航产业的垄断。
  与GPS和格洛纳斯系统不同的是,伽利略系统是世界首个非军事目的导航系统,系统建成后将主要为民用交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而GPS和格洛纳斯系统均为冷战时出于军事目的进行开发,之后才逐渐向民用领域敞开大门。
  凭借工业技术领域的优势,意大利在伽利略系统建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在轨运行的4颗导航卫星全部由意大利泰利斯&阿莱尼亚宇航公司组装建造。此外,伽利略系统的控制中心也设在意大利富齐诺航天中心内,将在系统建成后负责导航卫星网络的运营和管理。
  强调系统独立性 对自身区域安全有所顾忌
  欧盟从一开始接纳非欧洲成员参与,到后来排斥非欧洲国家并强调系统的独立性,表明对自身区域安全有所顾忌。欧盟在发展伽利略系统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排他性。
  意大利总理莱塔表示,建设伽利略系统这一决策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将为欧洲空间技术建设提供机会,有助于发展和保护欧盟的自主空间战略。意经济发展部长扎诺纳托认为,伽利略系统目前显现出的工作效率极高,这表明欧洲也有能力成为航空技术领域的领军者。
  美国曾试图说服欧盟放弃伽利略计划,参与美国的GPS现代化工程。美国针对伽利略系统提出了频率使用问题、伽利略与GPS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问题、伽利略系统将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得欧盟在伽利略计划实施过程中不得不多次与美国协商,以征得美国的同意。
  近年来,欧美在卫星导航系统方面不断整合。2007年7月,欧美达成协议,确定了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GPS系统民用信号的兼容方案,以便用户获得效果更佳的导航定位服务。
&&&主编推荐
&&&热门试卷
&&&最新视频
&&&热门阅读
&&&最新问答
&&&&&&&&&&&&&&&
希赛网 版权所有 & &&&&湘教QS2-16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使团
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面站建成
  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伽利略计划)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的地面站于日正式落成,标志着该计划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库鲁地面站的落成是伽利略计划在轨验证阶段的重要一步,被认为与伽利略的卫星网络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库鲁地面站由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负责建设,它包括1个遥感、跟踪和指令站、1个感应站和2个传输站。遥感、跟踪和指令站将被用来监控伽利略计划的卫星;感应站主要用于接收系统卫星发出的信号;传输站用来向卫星传输导航指令。
  伽利略计划在轨验证阶段一共需要18个感应站、5个传输站及2个遥感、跟踪和指令站。此外,欧航局还将在意大利的富奇诺和德国的上普法芬霍芬建立2个控制中心。系统运行时,感应站会将收集到的数据源源不断地传回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随后通过传输站向卫星发出导航指令。
  目前伽利略计划已经先后发射了两空试验卫星,取得了一系列试验数据。伽利略计划共包括30颗正式卫星,第一颗将在1010年11月由一枚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 第二颗卫星将在2011年4月升空。
推荐给朋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_科技时代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导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向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导航服务,明年底正式运行时将覆盖亚太大部地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进入发射组网阶段,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系统新闻发言人称,非常正式地承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
北斗导航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上天卫星】10颗,明年再发射6颗
【特色优势】短信导航结合
【覆盖网络】目前面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明年覆盖亚太,2020年覆盖全球
【收费情况】向全世界提供免费服务
【兼容问题】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美国GPS系统
中国北斗系统
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
欧洲伽利略系统
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发射卫星:10颗北斗导航卫星
中国此前已成功发射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十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北斗-1A已经结束任务),将在系统组网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服务性能:25米精度
经前期系统测试,北斗系统试运行服务期间主要性能如下:
1.服务区:东经84度到160度,南纬55度到北纬55度之间的大部分区域。
2.位置精度:平面25米、高程30米。
3.测速精度:每秒0.4米。
4.授时精度:50纳秒。
&nbsp&nbsp&nbsp&nbsp2012年,覆盖区内定位精度达到10米。
覆盖范围:
从日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2012年,再发射6颗组网卫星,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2020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将推动北斗系统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系统兼容共用,目前已着手终端产品研发工作。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对比
特点:互动、开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欧洲伽利略
特点:精准
伽利略定位系统是欧盟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有“欧洲版GPS”之称。伽利略定位系统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该系统除了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
特点:成熟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也是技术最成熟的导航定位系统。GPS空间部分目前共有30颗、4种型号的导航卫星。1994年3月,由24颗卫星组成的导航“星座”部署完毕,标志着GPS正式建成。
俄罗斯格洛纳斯
特点:抗干扰能力强
格洛纳斯由24颗卫星组成,也是由军方负责研制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尽管其定位精度比GPS、伽利略略低,但其抗干扰能力却是最强的。格洛纳斯项目是苏联在1976年启动的项目。
北斗卫星发射日期
长征三号甲
地球静止轨道 59°E
长征三号甲
地球静止轨道 80°E
长征三号甲
地球静止轨道 110.5°E
长征三号甲
超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三号甲
中地球轨道 ~21500km
长征三号丙
地球静止轨道(预定)
长征三号丙
地球静止轨道 144.5°E
长征三号丙
地球静止轨道 84°E
长征三号甲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倾角55°
长征三号丙
地球静止轨道 160°E
长征三号甲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倾角55°
长征三号甲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倾角55°
长征三号甲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倾角55°
长征三号甲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倾角55°
专题内搜索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再发两颗卫星 第一时间 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伽利略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