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尤文三连冠冠是怎么一回事

<div class="wrap" style="min-width:770width:expression((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中国女排未来建设之胜负手决断
新手体育迷
帖子334&精华&积分839&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该帖被浏览& 11,369&次,回复&53&次
中国女排未来建设之胜负手决断
很平静的接受了女排在世界锦标赛上没有进入四强的现实。实际上由于非战斗性减员,中国女排这一年以来的比赛都显得磕磕绊绊、别别扭扭的,很难有零三年颠峰时期的气贯长虹和行云流水。虽然赛前在天津与波兰的对抗赛中张平及时复出登场,国内媒体也一片齐声颂歌,高喊“奇兵”再现,可实际上张平的腿伤并未好利索,以致于受到伤病制约的她发挥得只能称勉强。不过,关心女排的人们依然相信,张平会像零四年那样再次扮演单骑救主的孤胆英雄的角色。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尽管张平非常卖力的一次又一次的跳起、扣球,苦苦与自己的生理极限做着对抗,但是依然阻挡不住俄罗斯等列强遮天蔽日般的狂轰滥炸,最后从中国女排身上跨过去的命运。其实,从赛前赵蕊蕊无缘参赛名单、刘亚男一个星期的发烧以及周苏红的十字韧带的伤恢复得不理想已经从一个侧面告诉了人们一个残酷的事实:中国女排的实力已经受到了伤筋动骨的削弱,已经很难在世界锦标赛上再现两、三年前的辉煌。“三连冠”、“大满贯”只不过是吹得好看的五颜六色的肥皂泡而已。
女排的这次失利刺痛了众多热爱中国女排球迷的神经。这几天浏览了一下谏言堂网友的帖子,有高喊陈忠和下课的,有喊让刘亚男、周苏红退出国家队的,有喊中国女排已经堕入二流的,也有喊全面大换血的等等。总之,网友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发泄这次折戟日本的愤怒和悲怨。
难道短短两年的时间就使中国女排沦为落坡凤凰了吗?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女排的实力根基依然存在,虽然受到人员构成不完整的影响使实力暂时受到削弱,但是中国女排的技战术构成依旧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对世界上各先进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上,中国女排的队员都能熟练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到技战术套路中去,最为典型的就是后排进攻主动采用比率的上升和颇为强势的集体发球破攻性的增强。这与八八年女排兵败汉城后出现实质性的大滑坡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个时候,中国球员基本不能跟上当时最新的排球技术的发展,落后的技术决定了落后的战术套路,当时的女排出现的是绝对实力实质性的滑坡。而这一次,有谁会认为如果中国女排阵容完整,全队摆脱了伤病的纠缠和束缚,也还是不能对俄罗斯、德国、巴西、荷兰战而胜之?如果真的有球迷持这种观点的话,那么我们在这里也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还不如集体默哀,轻唱安魂曲,让我们已经“病入膏肓”的女排寿终正寝好了。
其实,从我们世界锦标赛输掉的四场比赛来看,对手的胜利有着很大的偶然成分,这并不是盲目的自大自夸。俄罗斯队从200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复赛第一阶段战胜过中国女排之后,就逢中必败,这种持续了三年多的情况直到世界锦标赛才被打破,更何况在今年俄罗斯总统杯上,我们更是在俄罗斯家门口虎口夺食,让对手尴尬的将总统杯冠军专业户的历史作古。巴西女排2005年一共只输过两场球,也就是大奖赛澳门站一场,日本总决赛一场,而且比分都是难堪的0:3,输给的对手都是同一个――中国女排。今年虽然中国女排对巴西无胜绩,但是瑞士女排精英赛决赛让风光无限的巴西女排灰头土脸;本次世界锦标赛中国女排的人员构成、精神状态都不在最佳,可还是让人员齐整、整体实力最强的巴西不得不派出最强阵容与中国女排苦斗五局,而且直到决胜局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在中国女排身上讨到任何便宜。至于德国和荷兰,熟悉中国女排的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很明白,那不是中国女排的真实实力反映,这里就不再浪费口舌多说了。
那么,中国女排的技战术是否真的陈旧而导致了女排的这次失利?答案是否定的,女排的整体配合、全面型快速多变的打法非但没有过时、过气,还越来越受到世界排坛的重视、研究和采用。比如说本次赛事的冠军俄罗斯队,队员还是那些队员,教练还是那个教练,只不过在某些位置上有了一些变动,才有了今日俄罗斯的无限风光。对比一下几个月前俄罗斯的阵容和现在的阵容就不难发现出很多的端倪来:几个月前:第一主攻索科洛娃;第二主攻萨夫拉诺娃(库利科娃);接应加莫娃。现在:第一主攻高蒂娜;第二主攻加莫娃;接应索科洛娃。很明显,吉奥瓦尼&#8226;卡帕拉拉在几个月之前的阵容才是标准的意大利式的阵容,也是高度男子化的阵容,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中间加压,两边拉开。采用主攻+主攻+自由人的接发球形式,解放接应,使其全力投入进攻。不过这个排兵布阵很有问题,这个阵容虽然两个主攻主接一传,但是她们同样具有很庞大的进攻任务,与接应加莫娃构成了进攻三角桌。一旦有一条腿瘸了,整个进攻体系就会陷入崩塌的境地。但是,这条瘸腿恰恰就出现在主攻位置上。卡帕拉拉启用萨夫拉诺娃和库利科娃主要是看中了两人相对稳定的一传,以此来实现攻防的平衡。可谁料到两人的绝对强攻能力会如此之差,不是直接被拦死就是软绵绵的吊过去被对手抓防反。更为恐怖的是,两人如此绵软的进攻竟然多数时候还是前排的三点攻轮次,也就是说,在有副攻和接应牵制和策应的条件下还不下球,至于那一轮两点攻简直就是俄罗斯被卡轮的梦魇。另外,索科洛娃的强攻实力如果按照传统的俄罗斯主攻的标准来衡量就显得火力很单薄,况且,在卡帕拉拉的设计中她还要撑两轮两点攻。毕竟,擅长跑动进攻的她,单一的定点强攻也是对她特长的一种遏制。因此,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这个明显的弱点使得俄罗斯不可思议的出现了“强攻不强”这样光怪陆离的事,以致于卡帕拉拉在坚持了对俄罗斯一年多的“意式改造”之后只能无奈的宣布计划流产。现在的俄罗斯阵容才是标准、传统的“俄式阵容”,这是在卡尔波利时期就已经形成和使用的。在欧洲排坛广泛兴起所谓的“强力接应”,并开始主导欧洲排坛的主流市场之后,欧洲传统强队俄罗斯并没有一窝蜂的去模仿,卡尔波利治下的俄罗斯队依然坚持接应的全面性。毕竟,作为一支球队攻防转换的枢纽,接应的全面性决定了球队反击水平和反击进攻套路的组成。因此,卡尔波利没有让俄罗斯接应沦为定点炮手,在一传体系、快攻战术体系当中,接应都充当着不可替代的发动机角色。正是在这个指导思想之下,强攻实力并不是最强的索科洛娃被国际排联授予“世纪接应”的称号,这是任何一支球队的接应都不曾享受过的殊荣。即使零二、零三年索科洛娃离队之后,俄罗斯也没有采用“强力接应”,卡尔波利宁愿牺牲掉接应的进攻和策应,也要用接应保证全队的一传和攻防转换,普罗迪尼科娃的使用就体现了卡尔波利的这种思想。可以说,这次俄罗斯抡元世界锦标赛并非卡帕拉拉的功劳,意大利人还是栽在了巴西人脚下,真正打败巴西人的仍然是在雅典奥运会中战胜了她们的俄罗斯人。大家看,与2000年悉尼奥运会相比,索科洛娃仍然是接应,加莫娃打第二主攻取代了原来高蒂娜的位置,高蒂娜负责接好一传、参与两轮两点攻,也就是阿塔莫诺娃的位置。第一主攻参与接发球,解放第二主攻的后排,现在的接发球系统是对卡尔波利时期的依样画葫芦,并且,索科洛娃、高蒂娜、加莫娃都是卡尔波利一手培养并确定位置的。卡帕拉拉所做的只不过是给了高蒂娜回归国家队的一个台阶而已。另外,德国队的意大利籍主教练吉奥瓦尼&#8226;乔万尼也没有用“意大利模式”来改造德国队,原来的主攻手图姆被改造成了接应。如果单论进攻实力,图姆比格伦还是要逊色很多,但是在前任主教练李锡万的训练下,图姆的后排下三路技术非常出色,时不时也参与跑动进攻,于是在小组赛俄德大战的时候,德国和俄罗斯竟然轮番上演背交叉表演。要知道,上个奥运周期的时候,刘亚男和周苏红的背交叉绝对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现在,这样的场景竟然出现在了两支欧洲球队的对抗中,这不能不让人惊叹。实际上,在今年中国女排四国赛的时候,荷兰队就已经像我们展示过了她们也能打背交叉。况且,在今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上,时任意大利女排主教练马尔科&#8226;博尼塔就已经开始在尝试全能接应,当时,他用攻守平衡,技术全面的主攻手赛拉顶替托古特和森托尼打接应,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有我们亚洲近邻日本也是这样,去年柳本晶一用技术全面的高桥美由纪打主攻,大友爱打接应,虽然在主攻线上的薄弱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不过由于缺乏全能型接应的策应和组织,日本女排去年的快攻系统全面瘫痪,成了典型的四不象。柳本晶一也很快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以来,高桥美由纪重回接应位置,使得日本全队快攻系统被唤醒,才有了世界女排大奖赛东京站和汉城站的显赫战绩。这是一个信号,当今世界女子排坛对接应的要求上并不是要进攻多么杰出,技术全面的全能型接应越来越被重视,毕竟,女子运动员的生理条件与男子运动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虽然我们着力发展女排技术男子化,但是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女排不可能无休止的对男排技术进行模仿。选取他们先进的技术,经改造之后融入女排的战术体系当中,这样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因此,女排不能对男排一笔一画的进行描摹,也就是不能连男排的战术套路也要模仿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不可取也和女排的发展是极不相适应的。实际上2002年意大利问鼎世界冠军也就是冷枪一支。世界锦标赛后,她们没有在任何比赛中取得突出的成绩,一年后的世界杯居然还要国际排联的外卡才能参赛。雅典奥运会欧洲区预选赛输给了德国队,世界冠军不得不打落选赛来进军雅典。雅典奥运会更是与四强绝缘,如果不是当年没有举行五名以后的排位赛,意大利指不定会堕入几层地狱。
在速度、变化这个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大命题下,越来越多的球队更加注重球队的全面性,特别是对接应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拉动全队的进攻和攻防转换速度,并且在接应的策动下,对于反击就有了多重的选择,可以在变化上做足文章。实际上,快攻的效果无论如何都是要比强攻好的,世界上没有一支球队敢放言,我不要快攻,靠强攻就能横扫每一个对手,包括古巴、俄罗斯也不敢这样喊。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本队快攻系统的潜力就成为了所有主教练考虑的头等大事。不过想要打快就必须将一传接好,想要组织多变的战术就需要技术全面的接应来组织策应,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全能型接应会越来越受到关注了。换而言之,前两年被我们称为世界女排接应中“另类”的周苏红,正在不同程度的被我们的对手“复制”。由此可见,中国女排的技战术是最能体现速度、变化这个趋势的,精妙的配合仍然是令世界列强垂涎和艳羡的,“落后”、“陈旧”又从何谈起呢?
那么,中国女排的战术构成是怎样的?可能很多球迷都知道是高快结合,以大面积跑动和精妙的集体配合来实现全面、快速、多变这个技战术前提。但是具体怎样一个“高”和“快”,很多人都还是很懵懂的。陈忠和教练在其自传《笑对人生》中,曾对他的战术构想有过细致的描绘。“高快结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攻手身上,也就是两个主攻和两个副攻。主攻的高快很容易理解,就是第一主攻的高点强攻和第二主攻的速度平拉开,也就是第一个奥运周期张静和杨昊以及本个周期王一梅和杨昊所扮演的角色,因此这里就不再详谈,现在主要谈谈副攻的“高快”。副攻位置对于中国女排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在副攻手的使用上,我们与欧美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欧美列强对于副攻手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是定位于“中央拦网手”或者说“专职拦网手”这样一个角色,副攻的存在就是为了拦网,至于进攻,你能偷袭几分是几分,反正你永远不会成为球队的主要得分点。但是中国女排则不同,由于中国女排讲究整体配合,讲究战术运用,因此,副攻手的职责不单单只是拦网。在中国女排各类快攻战术套路中,需要有副攻参与的达到了八至九成,也就是说,副攻在中国女排的快攻体系中是执行核心,她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女排快攻的效果,也就无怪有人戏称中国女排的副攻是“副攻,副攻,负责进攻”了。中国队想实施高、快、变战术,关键要有“起动快、下手快”的副攻手。在陈忠和教练的战术设计体系配置中,赵蕊蕊承担的是“高快”,刘亚男承担的是“飞快”,即要求她在各种快速进攻中,要在对手还没有做出反应的时候,就迎球下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取胜。“高快”的球,对方判断准了未必能拦到,因为扣球的过网点高,空间还很大。“飞快”的球有时就是“你死我活的”,一旦被对手拦网人“罩住”了,就很麻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刘亚男的角色是不好当的,需要信心和技术保证。不过,刘亚男的技术娴熟、全面,虽然大部分球为身后快球,但是她适应球的能力非常强,错开一个甚至半个身位就可以迎球下手,直插对手的咽喉。并且,刘亚男并不是死打一点,短飞和长飞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九米网长大面积跑动,将位置差战术演绎得出神入化。
以上就是中国女排的技战术构成,也就是说,中国女排在技战术稳定的前提下,再制定符合技战术思想的战术套路,最后才根据这个大的框架选择具体执行这些战术套路的球员。这就好比玩一个拼图,拼图的图案是既定的,我们要做的是将与这块拼图相吻合的各个部分准确安放在合适的位置,你不能说,我没有找到小狗的鼻子,就干脆给它个象鼻子得了,这样功能还更强大些。中国女排的技战术思想“全面、快速、多变、以多打少”和世界排球发展的主流“速度、变化”可谓是不谋而合,而针对这个技战术思想设计的战术套路更是独领风骚,成为世界各队竟相模仿的对象。既然我们的技战术与世界排坛主流思想异曲同工,战术套路又颇让世界列强的主教练费思量,那么中国女排实力“世界二流论”又怎样站住脚?熟悉排球的人都知道,球队的战术套路除了要根据技战术思想,重要的还是必须由队员的技术做保障才能达到,否则,队员个人的技术达不到,你就是将战术套路做成万花筒也于事无补。就像我们,让我们去完成巴西的战术套路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让古巴来执行我们的战术套路,可能再给它十年也学不会。因此,质疑我们的技战术和战术套路落于人后是没有根据的,可以说,中国女排只要能充分祭起我们的技战术打法,就有足够的实力战胜任何一个对手。实际上,中国女排失意世界锦标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执行技战术打法的人,也就是没有执行好女排的技战术套路,典型现象就是球迷看到的中国女排成了“第二支俄罗斯队”,这从一个反面再次论证了中国女排技战术打法的先进。如果仅仅是为了世界锦标赛的失利就将中国女排形成了二十五年的技战术全盘否定,那么迷失的就不是女排,而是那些“质疑一切,打倒一切”的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女排教练组在这两年的训练工作中确实有明显的错误和盲端。中国女排为了最大限度和程度完成好技战术打法,通常采用“三主四副”这样一个十二人常设状态,也就是第一主攻(2人);第二主攻(1人);第一副攻(2人);第二副攻(2人);二传(2人);接应二传(2人);自由防守队员(1人)。因此,对于队伍的人员补充以及队员的挑选,都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但是从去年的新人培养来看,教练组显得没有章法。比如说第一主攻的选择,楚金玲和王一梅究竟谁打主力,教练组一直显得犹豫不决。楚金玲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弹跳和心理素质不佳,上升空间相对较小;王一梅非常稚嫩,很多基础动作都不规范,但是身体条件出色,上升空间很大。教练组为了稳妥起见,启用了楚金玲,但对于楚金玲的弱项提高又没有一个相应的计划。今年又重用王一梅,还好王一梅是打出来了,不然,今年一过,奥运周期就去了一半,再想培养新人恐怕就在时间上显得捉襟见肘了。现在,老陈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自己也说:“如果去年就用王一梅,她会出来得更早,去年我们走了弯路”。这是一个教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确定了一个队员,就要给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不能短见的揠苗助长,短时间内没有见到成效就否定全盘计划,此深为不智。另外,对于年轻队员成长过程的判断也是教练组的一大失误。去年招进队的年轻队员,的确和老队员的技术水平有相当的差距,即使与2001年时的新人相比,技术、能力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基于此,老陈错误的得出了目前的年轻队员,技术相当不成熟,难以在队中挑起大梁,充其量只能在打顺的时候锦上添花而已,她们的技术要真到了成熟的时候,也只能赶在伦敦奥运会周期使用。因此,去年雄心勃勃的换血计划速度和规模明显的下降了很多。很多网友抨击老陈保守,这我不同意。换血计划虽然受挫,但是并没有停止,到现在也还在进行。不过老陈对于局势和队伍情况的判断发生偏差,确实导致中国女排在队伍建设上浪费了过多的时间。虽然去年和今年中国女排的成绩都不尽如人意,但是并非颗粒无收,王一梅的强势使得本届女排基本解决了困扰中国女排长达20年之久的主攻不强历史难题,要知道,这可是自邓若增教练之后一直让历届中国女排主帅晓夜难寐的顽疾。可是说,即便是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但换来强力主攻的破茧而出,这个买卖还是相当划算的。毕竟,从世界锦标赛的决赛决胜局中就可以看到,球队主攻的强攻实力和关键球的得分能力在现在排球比赛中是多么的重要。另外,徐云丽的异军突起也是今年的收获。可能很多网友都指责徐云丽的进攻并不好,扣球歪歪扭扭的。但是,你可知道,2003年的时候,徐云丽在福建队场下替补,难有登场亮相的机会;2004年的时候开始打主力,只不过位置是主攻;2005年开始改打副攻,但是,只能打二传的身前快球;2006年进入国家队,不但身前身后球都能打,定点拦网也有很大的威慑力,并且进入12人名单和先发主力位置。谁能想到,三年前鲜有上场机会的徐云丽连副攻的战术应该怎么打都不知道,3年后却成为了国家队的主力副攻。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徐云丽不但天生生理条件出色,后天的领悟力也非常的强。今年以来,陈忠和教练夸奖得最多的两个年轻球员一个是王一梅,另一个就是徐云丽了。虽然,现在的她,在技术上还存在或大或小的诸多毛病,但是毕竟她今年是首次入选国家队,改打副攻也不过才第二年,可是能有如此的表现,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到了明年的春训,教练组肯定会着力纠正徐云丽的扣球和发力,年年步步高的她,明年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真的非常令人期待。
明年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奥运会前的一年为球队的提高年,中国女排12人主力常设名单将会被确定下来。到了明年,球队的调整范围和幅度就会非常的小了,最多也就一两个位置的局部小调整,但是不会影响到全队的整体结构。就如2003年,也就是在第一主攻位置上用王丽娜取代了张静和楚金玲,自由人位置用张娜替代了李颖。在排球界,对于队伍人员的调整都是非常谨慎的,调整1个人叫做局部调整;2个人叫做大调整;3个人及以上就叫做“换血”了。因此,明年的人员调整幅度不会太大,否则会直接影响球队的稳定,而来年就是奥运大考,如果“换血”,很可能在大考之前队伍也还没有成型,更不用说磨合了,其结果就是女排实力的大幅度下滑。想2001年~2004年奥运周期,古巴的路易斯、托雷斯、科斯塔、阿奎罗等人先后离队,元气大伤的古巴到现在也还没有缓过劲来;同样,高蒂娜、索科洛娃、瓦西列夫斯卡娅的出走也使得俄罗斯的实力降到了冰点。因此,世界各支强队对于队伍人员的调整都是非常谨慎和小心的,就如意大利,今年的阵容和四年前完全如出一辙。实际上,中国女排目前的“四老带两新”已经是非常大的动作了,我们不能再盯住主力阵容不放高喊所谓的“换血”,不然这和古巴、俄罗斯被釜底抽薪导致球队实力衰退没什么两样。
虽然不主张在主力阵容再动刀动枪,但是并不意味着就放弃对新人的选拔和培养。强队对于新人的培养很有讲究。一般来说,首先针对自己位置的需要来挑选人才,球员的特点和技术符合这个位置的要求后进入国家队参加试训,通过试训才能留在国家队中,但是,这并不代表就可以上场打比赛了。通常来说,这些新生力量的准备是针对下一个奥运周期的,在本个周期内,新人首先要适应和熟悉国家队的技战术打法;其次是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向主力队员靠拢;再次是在球队打不开局面的时候上场冲一冲或者战术性的被换上场发球、拦网;最后是在日常训练中注入活力,激发主力球员的求战欲望以及竞争压迫感,避免产生惰性。如俄罗斯培养加莫娃,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卡尔波利就将她招入国家队,悉尼奥运会的时候也就是上场替补拦网。而真正让她挑大梁,也是到了悉尼奥运会之后,针对的也是雅典奥运会。古巴对于卡尔德隆的培养也是这样,包括袁伟民时期对杨锡兰的培养也是这样。毕竟,排球运动员素有三年成型,五年成材,八年从器之说,培养出一个成熟、成器的队员并不是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中国女排历来的组队标准就是全面的队员和有特点的队员各占半壁江山,这样才能既保证全队要求苛刻的一传、防守,又不会削弱球队的进攻以及网口威慑力。如果全部选全面的队员,而队员本身又没有有个性的特点,那么这支球队就会流于平庸,因为它缺乏在关键时刻得分的有效手段,比如说日本;同样,如果全部选择有个性的队员,忽略队员技术的全面性,那么这支队伍就会变成摆设,因为缺乏后排接发、接扣的稳定保障,难以给进攻队员提供进攻支持,使进攻队员有再强的实力也是有劲使不出,比如古巴、今年以前的俄罗斯。纵观现中国女排的人员构成,个性球员居多,而全面球员明显不足,这是十分危险的,它非常容易打破一支球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攻守平衡,使其在“瘸腿”的泥浆中越险越深。不过,对于中国女排而言,球员的全面性显然要比球员的个性来得重要。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国女排是一支依靠整体作战的球队,并且,快速多变的技战术体系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女排的骨髓和灵魂。全攻全守是历届中国女排主帅所追求的最完美的组队方案,它要求场上的队员要能攻、能防、能传、能拦网,即便不能达到这个最理想的组队方案,但是最大程度的向这个方向接近,也能极大增长全队的实力,并且对手很难从球队中找到任何虚弱的突破口。因此,中国女排对于球员的要求是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突出个性。
那么,具体说来,现在的中国女排是有个性的球员占据绝大多数,而全面的队员却寥若星辰。众所周知,依靠整体作战和以快速多变战术打天下的球队对于一传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不过,话又说回来,每一支球队对于一传的依赖都非常大,区别仅在于对一传到位率高低的问题。就拿古巴和俄罗斯来说,两队攻手的实力在世界女排队伍中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但是她们对于一传的要求最少也要到距球网两米附近,否则,即使是世界级的攻手也不能下球。现在排球的得分规则就是扣死中彩得分;失误或被拦死失分;扣不死间接失分。因此,一传对于任何一支球队而言就是咽喉、生命线,一传失守就标志着全队的“粮道”被断,剩下的就只有束手待毙。而世界各队无所不用其极的拼发球,就是为了破坏掉对方的一传防守系统来为本队获取防守反击的机会。这就不难理解,拥有强大攻手的俄罗斯队,每轮也至少要保证两人次接发球,而对于古巴来说,四二配备的她们则要求两个二传也要参与接发球。由于我们中国女排的快速多变技战术的需要,中国女排对于一传的到位程度依赖性是相当大的,要非常精准的将球垫到网口,再由二传来分配调度。因此,为了保证这么苛刻的一传要求,中国女排每轮要安排三人次接一传。而在现在的中国女排中,周苏红、刘亚男、张娜是构成中国女排一传防守系统的铁三角,不过令人感伤的是,由于新人的技术太差,特别是垫球技术的羸弱更是全国新人的通病,遗憾的出现了铁三角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试问,现有的新人当中,有谁能够在一传系统失衡的情况下顶上去?没有,一个人也没有。即便是公认的中生代球员中最全面的李娟,顶起来也备感吃力。李娟在天津队中要接三轮一传,去年加入国家队后,国家队有意让李娟接满六轮,以解放周苏红的一传压力。可是,经过一系列国际比赛之后李娟表示,她在国家队接三轮一传已经感到很吃力,以自己的能力难以接满六轮。因此,国家队真的可以没有任何人,包括主教练,但是绝对不能没有周苏红和刘亚男,失去她们两个,中国女排的一传防守系统不但将彻底崩塌,并且国内无人能够顶起来,而且中国女排的快攻战术套路以及战术效果将被削弱2/3以上,快攻系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装饰品。基于此,就算她们两个以后真的进攻实力大幅度下滑但仍然必须担当场上的主力,否则在与强队的对抗中,中国女排将真的只有挨打的份而无还手之力,何况现在她们的情况并不像有的网友说的那样糟糕。周苏红在世界锦标赛二次受伤之前,扣球技术统计是排在第一位的;而刘亚男在与美国一役中与宋妮娜配合默契,二传身后的短飞和长飞依旧犀利无比,即使是对中国女排了若指掌的郎平也是束手无策。以事实说话,她们两个人的进攻实力依然存在,只不过现在一些内部和外部的客观因素制约了两个人的发挥,只要能摆脱掉这些或大或小的制约,那么周苏红依然是周苏红,刘亚男还是那个刘亚男。毕竟,技术型选手与力量型选手对于对手的威慑以及取分手段是截然不同的,从这一点来说,技术型选手的运动寿命显然要比力量型选手要长。可以肯定的说,刘亚男和周苏红的主力地位不容置疑,而陈忠和教练渴望六个刘亚男和周苏红的愿望也不无道理。
强调主力阵容的稳定对于稳定全队的实力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替补阵容人员配置不合理,板凳深度不够也是本届中国女排所客观存在的痼疾,以至于当主力队员出现伤病或状态起伏时竟没有人有足够的能力顶替这个位置,这种现象让人汗颜和尴尬。可以说这是陈忠和教练的一个失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对于球员的地位和位置含糊其词、模糊不清,才会导致今日的被动和用人上的捉襟见肘。展开来说,比如二传位置,陈忠和教练今年使用冯坤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这一点考虑得过于简单。从中国女排25年冠军史来看,历届中国女排的二传手个个都是传球高手,但是真正称得上是世界超级组织大师的也就仅仅孙晋芳和杨锡兰两个人而已。其余的人像周鹿敏、苏惠娟、马芳、计丽萍、何琦、诸韵颖,虽然称得上是二传位置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如果要以世界冠军队“灵魂”的标准来衡量,她们显然差了一个档次,不是单单指技术上,而是包括综合素质各方面。排球运动毕竟是一个集体项目,球员间的相互配合无疑比个人的单打独斗显得更为重要,而在集体配合中,充当全队进攻组织中转站的二传手的地位自然就显得格外重要,其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支球队的实力强弱。与欧美球队相比,个人条件逊色一筹的亚洲球队更强调战术配合,因此在亚洲球队中,二传手这一岗位的重要性就无人能比了。中国女排在老女排时期队员个人能力并不见突出,却连续五次站在世界三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与当时队中拥有孙晋芳、杨锡兰这两位超级组织大师不无关系,比赛中,孙、杨两将妙到毫巅的传球技艺使中国女排宛如一部运转自如的高效机器,全队三号位的快攻体系和四号位的强攻在此两人的精确调度下屡屡突破欧美球队高大的网上长墙。结果,身高在对手之下、个人能力并不显突出的中国女排,以其整体战术击败了看似强不可悍的欧美人。以往两次战例便很能说明二传手地位的特殊,一是1986年世锦赛决赛,缺少了郎平的中国女排击败了强悍的古巴人,此役,杨锡兰准确、巧妙的传球令古巴人的拦网常常形同虚设;二是1990年的世锦赛决赛,在家门口作战的中国队最终负于前苏联队,为何失利?二传手逊色于对手是重要因素。现役国家队主力二传冯坤,可以说是历届国家队二传手中最为特殊的一个。众所周知,冯坤并不是那种以技术见长的二传手,如果与前辈们相比,冯坤的二传专向技术可以说是历届国家队二传中最差的,但是主攻手出身的她有身高优势,拦网也颇具心得,加之二号位的那一锤子,使得冯坤的综合评定却是中国女排二传手中执牛耳者。冯坤的特点决定了其不会像诸韵颖那样传出富有想象力的球,她的风格更趋向何琦,以稳定的表现取胜。去年以来,冯坤由于膝伤的困扰,她的传球已经难以达到稳定,加上传球思路的僵化,使得现在的冯坤正处于事业的一个瓶口期。这种情况之下,主教练应该大胆的放冯坤去养伤,并利用这段时间跳出场上的束缚来对自己的战术组织进行反思和创新,教练必须给予二传手进行自我检讨的时间和空间。可是,陈忠和却没有迈出这一步,得不到缓冲的冯坤自然在僵化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前两年,由于队伍的一传系统牢不可摧,二传的传球难度非常小,掩盖了很多现实性的问题。去年、今年以来,由于一传质量的下降,需要二传手调整的球数量多了起来,这就充分暴露了冯坤二传专向技术基本功不扎实的毛病,就算是传原地四号位拉开,很多球居然也莫名其妙的传过了网,至于倒三角更是屡见不鲜。理解陈忠和教练不能轻易更换二传,并且二传离队过久会影响全队的配合。不过,陈教练使用冯坤的目标在于北京奥运,明年之前冯坤的伤如果不能完全好起来并且找回状态,可以预见北京奥运会将又是中国女排的一次“汉城兵败”,而且,今年冯坤已经连续性的与杨昊、刘亚男、周苏红这三个老队员出现失攻的低级错误,已经不存在所谓的“默契配合”了,这就可以更坚定信心让冯坤停赛养伤。让冯坤停赛养伤不但对于她自己的恢复是个机会,能为北京奥运会养精蓄锐,而且还能大胆的将宋妮娜推向前台,做好万一冯坤恢复不理想,水平全面下滑的准备。陈家军建队之时,宋妮娜和冯坤同时入选,也就是冯坤从事过的训练宋妮娜也经历过,况且和冯坤相比,宋妮娜的专向技术更为娴熟,视野和思路也更为开阔,另外,她传球的出手速度也比冯坤要快,更能充分执行快速多变的战术组织,可以说,宋妮娜出任主力二传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还有,考虑到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女排的两个二传手和两个接应二传手会逐渐淡出国家队,从梯队建设的角度出发,冯坤高挂免战牌对于培养伦敦奥运会的接班人是一个良机。由于前有技术出色的宋妮娜做传帮带作用,后又有王一梅、杨昊两个成熟主攻来带着,在这样氛围轻松、条件优越的环境下,新二传的成长会非常的快。这样中国女排北京奥运会后的位置交接就会是一个平稳的过度,而不会由于新老交替出现实力下降的烦恼。主攻位置也是中国女排明年要完全确定下来的,王一梅的强势使得主力第一主攻的位置失去了悬念,楚金玲的综合实力是仅次于王一梅,在国内中生代中最适合出任第一主攻替补的球员。需要最后拍板定案的是第二主攻的人选,实际上,这些年以来,杨昊一直是这个位置的不二之选,中国女排对于这个位置的要求,除了自身具备一定的强打能力之外,稳定的一传,一、六号位后排快战术都需要第二主攻来具体执行。近两年来,由于要充分发挥王一梅的进攻实力,因此,现在第一主攻轮转到后排我们也没有使用自由人将其换下。那么自由人就只能替下刘亚男,不过刘亚男是中国女排的接发球核心队员,失去她,中国女排两人次接一传就显得波动过大,这时候,主攻手的一传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不过,即便是周苏红和张娜两人次接一传,现在世界各队发球都找周苏红,一旦周苏红为了接一传而失去了重心,前排进攻队员失去了周苏红的策应后,下球率也大打折扣,那么主攻手适当的分担周苏红的一传压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杨昊的一传称不上出色,由于波动起伏很大,一传时好时坏,从本质上根本没有给周苏红带来解放;而李娟技术全面,一传也显得较为老道,只不过她本人反击强攻实力不够,除了力量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李娟的击球习惯在于击打球的下部,从而使球产生一个向上的上旋,过网之后球的下坠也不会非常凶,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抛物线。球的上升过程给人以李娟的击球点较高的错觉,但是缺乏强势的俯冲,因此李娟的扣球以一般球居多,很容易让人防起来。不过李娟顶替杨昊并不是绝对没戏,只要李娟加强身体专向训练,细化自己的各个技术环节,那么李娟就有机会取杨昊而代之。不过有网友提出让杨昊做超级替补,可以这么说,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杨昊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她第二主攻这个位置,中国女排的历届组队方案中都不会为第二主攻准备替补,也就是说,第二主攻人选一旦确定就不会更改,像老女排杨希替补的是郎平而不是张蓉芳,张越红替补的是王丽娜而不是杨昊。因此对于杨昊而言,要么就是打主力,要么就是退出国家队,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副攻位置上刘亚男的替补也是一个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中国女排和外国不一样,副攻是作为中国女排的主要火力点存在的,因此,主要用于中央拦网的“双塔”副攻模式在中国行不通。由于徐云丽的出现,陈忠和教练开始为张平找出路,现在,陈忠和在尝试将张平改在第二副攻的位置为刘亚男当替补。虽然张平的速度不及刘亚男,但是张平的个人进攻变化很多,因此前排进攻没有问题。关键是在于后排,由于张平没有后排,而中国女排主攻的下三路技术又普遍不高,周苏红和张娜的两人次接发球就很容易导致卡轮。所以,为了快变战术的顺利执行,中国女排必须坚持三人接发球,陈忠和教练对于张平的定位必须加以重新考虑。实际上,第二副攻位置的新人并不是不可得,下面提到的这个人是个争议很大的矛盾人物。上海队的马蕴雯是去年网友责骂声最多的球员,发球、扣球、拦网都是同声谴责的地方。不过,可能很少人注意到,马蕴雯去年一年的一传却是非常稳定的,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在同龄球员普遍垫球技术低下的环境下能有如此的发挥确属难得。垫球技术是一项被动的技术,实际上,它的技术要点并不复杂,也不存在什么难点,关键在于球员的判断和掌握。之所以说它是一项被动的技术,就是在于对方发球的方式、发球的力量、发球的时间、发球的落点、发球所要找人达到的目的都不以我们的意志所转移,我们所要作出的反应必须根据对方发球的属性来决定。因此,垫球技术对于球性、球感以及接发球和接扣球队员心理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传实际上就是心理稳定性的比拼。马蕴雯一传的稳定说明这个队员的心理素质还是非常过硬的,就凭借这一点,马蕴雯也有极大的培养价值。毕竟,扣球不好可以反复练习,上肢力量不足可以专向身体训练,腰腹力量不足可以负重深蹲,但是一传不好就很难练,作为一项被动的技术,它不可能像你平时训练的那样一招一式和你慢慢来,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它还需要一点天赋。马蕴雯由于是篮球出身,篮球技术中有专门在运球过程中被对手看住而突然启动摆脱对手的专向技术,因此,第二副攻要求的“启动快、下手快”的特点对于马蕴雯来说再合适不过。陈忠和教练要加强对于马蕴雯的信任和培养力度,实际上,只要将马蕴雯带出来,那她所产生的意义比培养出徐云丽都还要大。接应位置目前国内还是难觅芳草,可暂时搁置,但是在2008年之前必须要找到接班的对象。
陈忠和教练这两年以来也犯下了不少错误,其中,以下三条是显得最为致命的。其一,没有彻底领悟和贯彻“三从一大”的精髓。袁伟民提出的“三从一大”的训练指导思想非常贴合中国女排的实际,由于亚洲人先天上与欧美人相比就处于劣势,因此,要取得和欧美人抗争的资本,就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磨合。不过,陈忠和教练现在在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上明显出现了偏颇。从严、从难、大运动量训练已经做到了甚至是超额完成了,但是从实际出发却难以称得上。举个简单的例子,拦网一直是中国女排的薄弱环节,赵蕊蕊受伤后网口实力下降非常大,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拦网就明显吃紧。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两年了,队伍中又补充了相当的新人,但是从本届世界锦标赛来看,弱项还是弱项,拦不住还是拦不住,拦网水平没有丝毫的长进,这对于一支高水平球队来说是很不应该的。另外,“三从一大”原则也有个度,不能盲目的跨过这个度。严谨的训练目的就是为了在大赛中发挥出高质量的水平,但是由于日常训练爆发全队大面积的伤病这就是主教练跨过了这个度,既然训练已经让球员不能正常比赛了,那还进行“三从一大”训练干什么?这不显得得不偿失吗?其二,过于迷信身高,忽略全面型球员的培养。从去年和今年两年补充的新人可以看出,中国女排的海拔还在继续上升。我们除去二传手赵云和自由人王琳,其他所有新进球员的身高都不低于1米87,就是放在国外,这个高度也是相当高的。但是,球员身高的暴涨并没有与网口实力的增长形成正比,相反,拦网差还是拦网差,威慑力低还是威慑力低。不仅如此,由于过分迷信身高,球员的下三路都很粗糙,以至于在“高人”满员的国家队,周苏红的替补依然是“一替难求”。像去年,仅仅是因为李娟的身高比殷娜高5公分,殷娜就临时被国家队给涮了下来。事实上,由于殷娜技术的全面以及擅于打跑动进攻,是到目前为止最有可能接周苏红衣钵的球员。但是,狂热的身高迷信将原本在国内屈指可数的几个全面型队员挡在门外,这是教练组犯下的极为严重的错误。其三,重攻轻守思想泛滥。排球看似是扣球叮叮作响的落地之美,其实不然,它是一项以防守为主旨的运动。现代排球各队增强了发球的攻击性之后,这种防守的艺术就显得更为突出。发球,现在已经普遍认为是比赛开始后的第一次进攻,而我们现在所称的“一攻”实质上是本队的第一次防守反击。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欧美球队在先选边和先发球上会毫不迟疑的选择先发球,在我们国内看来,先发球80%就意味着先失分,这就是我们与对手在排球运动规律理解上的差异。况且,排球运动是否能拉开与对手的分差,关键就在于防守起球抓反击这一环节,这是是否能够取胜的关键所在。可以这么说,防守好进攻火力不足尚可取得泥泞的胜利;但是防守低能这支球队就是拥有核子武器也完了。不过,我们国家队在这两年就明显在犯重攻轻守的致命错误。去年李娟中期进入国家队后,天津媒体曾采访她,询问她国家队和天津队的区别是什么。李娟透露,都很苦,运动强度都很大,只不过国家队进攻练得多,天津队防守练得多。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代表一个国家最高水平的国家队,防守训练的强度居然不及地方队!这是非常可怕的,它极容易打破女排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攻守平衡,在崇尚进攻忽略防守的沼泽中越陷越深。除此之外,由于重攻轻守逆流的影响,现在球员的球性和球感都非常的差,表现在比赛场上就是大量的机会球抓不住,小球串联失误过多,这些都是重攻轻守所带来的恶果。我很欣赏现在广告中的一句台词:不懂防守,怎能进攻?确实,防守就是排球运动的灵魂核心所在,没有防守,也就是没有接发球和接扣球,那么不论你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快变配合,还是令人目眩出彩的强攻强打,都失去了存在的根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不过,陈忠和教练现在显然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失误,据说,日前他已表态,明年会将几个重伤员送到境外去治疗,并且在培养新人方面会加大投入力度,这是非常可喜的。这里可以给陈忠和教练一点小小的建议:由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排球专业队的规模萎缩得过快,现在的排球人口已经很少了,可供选择的范围不大。但是我们可以采用七八十年代时所使用过的“大练兵”模式来选拔和培养人才。首先在国家队成立集训训练营,并使之成为常设机构,日常保持20人左右的长期集训队员;其次,集训名单不应该只局限于18人,可以扩大至二十几或三十几人,在经历过几个阶段的集训之后再对集训营的人员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前由于国家队经费困难,这个计划可能难以付诸实施,不过现在中国女排的经济环境已经大为改善,况且,女排是北京奥运会争金的强势集体,体育总局对于女排的所需肯定会是有求必应的。大集训,特别是针对国内已经为数不多的全面型球员的培养和塑造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
现在,正是处于女排转型的关键时期,除了教练组和队员自身的努力之外,也需要我们球迷的配合。给女排松绑,解去附在她们身上的沉重枷锁,给女排一个宽松的环境,这些都是我们能做到的。既然,我们都是热爱女排的人,我们的言行举止就都要为了女排的将来着想,不要成绩一不好就喊天骂娘,女排需要的是我们的鼓励而不是谩骂。相信女排,女排永远都是好样的。
给你一片空间,还我一份惊喜;给你一个舞台,还我一份精彩;给你一份认同,还我一份感动;给你一个微笑,还我一份满意。现在,就让我们用期待的心,再次等待凤凰磐涅时刻的到来吧。
分享到:&&
新手体育迷
帖子5&精华&积分8&资金0 元&在线时间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楼主说的很好。
基本上把我所能看出来却无法解决的问题都给说清楚了。字字珠玑!
新手体育迷
帖子30&精华&积分17&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文章的技术含量相当高。有理有据,有条有理,楼主应该是专业排球人士了。
完全同意楼主对女排教练,队员及技战术的分析和评价。包括对背飞女皇马蕴雯的评价。
新手体育迷
帖子16&精华&积分38&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同意,应扩大新人集训人数
同意,应扩大新人集训人数
高级体育迷
帖子5,359&精华&积分13,383&资金1,211 元&在线时间2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早船出手,必是大作!单就为女排思虑之心,就已令人感佩!
高级体育迷
帖子2,613&精华&积分11,555&资金48 元&在线时间95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难得的客观冷静分析。顶!
新手体育迷
帖子71&精华&积分54&资金0 元&在线时间2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我不太相信陈忠和有这样的魄力
所有球员的问题中,二传的思路问题绝对是影响最大的.但是,陈忠和还是坚持用冯坤.
大概没有几个人可以理解,在经历了中美之战后,为什么宋妮娜还是没有在后面的比赛打上主力
所以,尽管楼主说的有理有据,让人可以服气,但是我不相信会有预期的结果.中国的技战术不落后,但是也已经不领先.按照现在老队员的状态,中国绝对已经不能算一流.排球比赛,比的就是场上那么几个人,说场下的队员,再厉害也没用.而中国上场的永远是那么几个.所以,中国要承认现在已经不再是先进的队伍,要重新定位,重新出发,才有希望.盲目认为自己还不错,只要这个恢复,只要那个正常,就怎么怎么样的观念,只会让中国离冠军更远,体育只承认事实,没有如果,也许!
很多队员都哭了,我非常理解她们,她们尽力的,但是比赛不相信眼泪.只有实力到了,才能赢.希望教练组也能理解她们,真正的发挥每个人的实力.
新手体育迷
帖子836&精华&积分945&资金1 元&在线时间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好文章,中肯客观
新手体育迷
帖子6&精华&积分3&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不是完全同意楼主的观点
不是完全同意楼主的观点:刘4和周7的那套快变配合早被意大利,巴西等队所熟知,只要她们跑动起来只需要拦住第二点即可,周7的接应进攻能力太差了,不是吊球,被拦死,或者是叫对方防反得分,还有就是大徐的培养上,如果陈中和给其他队员和大徐的机会一样多,可能会出现比大徐还好的也不一定,看看大徐的进攻姿势,完全是弓行,1.97米的身高,跑动进攻还经常被拦,跟巴西的法比,古巴的卡里罗没法比。人家的#3位进攻完全是男性化的,点高,速度快,力量还大。
新手体育迷
帖子262&精华&积分146&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我曾努力地想找出这篇文章的破绽和缺点,哪怕是一点点缺点。但很遗憾,我没找到。
对这篇接近完美的文章,除了赞许,我们还能说什么。
新手体育迷
帖子557&精华&积分484&资金4 元&在线时间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楼主大作全面精细,顶
1.马韵文去年作为副攻出场到后排是换下的,不知她的一传好楼主是如何得来(由于上海队的联赛很难看到,所以去年她联赛表现不知)。
2.保证一传是必要的,但接一传与后排攻的矛盾如何解决?这次世锦赛王一梅后排换下,而刘亚男留在后排接一传时经常出现前排不下球,而又无后攻的情况,非常被动,所以除非前排三点攻下球能力强,否则还是应该让有后工能力的球员留在后排接一传,(比如古巴是副攻卡里罗到后排时接一传打后攻,而卡尔德隆后排由自由人顶替),当然这样的球员首先一传要相对好些,所以我觉得让刘亚男还是王一梅留在后排是很值得商榷的。当然如果我们另一主攻后排能力强就另说了。所以杨昊和李鹃的使用也是值得商榷的。
3.正如楼住所说,目前中国队小球串联防守比较差,根本性的是球性球感差,可能也正是防守练习少的原因吧,这一点可以在张萍上场后前排小球起球能力强看出端倪,由于天津队重视防守,所以张萍的小球串联技术在几个副攻当中是很突出的,所以她上场后很多前排小球都能起来,所以希望国家队在以后的训练当中应该注意相关训练,重新发挥出自己防守好的特点。
4.也是最重要一点就是新人培养。非常赞同楼主的训练营主张,其实中国并不缺优秀的运动员苗子,只是缺优秀的教练员,所以很多好的苗子由于没有好的教练而白白耽误了,所以这个训练营对于新人的培养成材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希望排协能积极考虑这个建议。
新手体育迷
帖子22&精华&积分22&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很专业的帖子
绝大部分我都同意,但是对于中国女排海拔的不断增高我还是同意的。尤其在副攻上,国外的队伍(尤其是欧洲、美洲的),副攻都不矮,比如世界锦标赛的冠军俄罗斯的2个副攻,一个超过2米,一个超过1.9米;亚军巴西的副攻一个1.93一个1.9(或者更高),意大利的也不矮,连弹跳无比出色的古巴队的副攻都比较高,如果我们的副攻不高,怎么拦住对方高大的主攻?哪怕拦网技术再出色,由于高度不够也只有无限的遗憾。我认为陈的思路没有错,虽然现在的高个副攻在拦网技术上还没有那么出色,但是只要努力练习就可以提高。虽然徐云丽的拦网技术还有待提高(上升空间还很大),但是巴西都知道徐云丽在前排时打两边拉开的战术,连法比都怵;薛明在前排时,古巴的卡里罗都为了避开拦网频频出届,这就是高拦网手在前排的威慑。高个副攻技术不够全面,但是给她们时间,就有希望再出一个赵RR。
新手体育迷
帖子161&精华&积分102&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小日本可谓是很懂防守的啊,但也未见其进攻出彩。世锦赛面对中国女排这一伤病、疲劳之师也依然无技可矢,实力不济啊!
新手体育迷
帖子1,447&精华&积分798&资金5 元&在线时间12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话又说回来,每一支球队对于一传的依赖都非常大,区别仅在于对一传到位率高低的问题
因此,一传对于任何一支球队而言就是咽喉、生命线,一传失守就标志着全队的“粮道”被断,剩下的就只有束手待毙――所以一传失守却“粮道”没断的队,是十拿九稳夺冠军的队。
新手体育迷
帖子161&精华&积分102&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训练不上量不出活,可上了量不仅未出活还易受伤,这个矛盾咋解决?
新手体育迷
帖子2&精华&积分8&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接应位置必须有多套路打法
接应的位置必须改变现状,要向又高又快发展,否则调整球无法打,只有等死。
新手体育迷
帖子282&精华&积分251&资金4 元&在线时间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我不懂排球/懂排球之外
只要说夸徐云丽的人就是虚伪的,她太差,惨不忍睹,她绝对是陈忠和的亲戚裙带,要不老陈就有好处得,她永远出彩不了,看死她!!
帖子1&精华&积分1&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几处值得商榷
楼主的文章不错,也挺客观。但又几处值得商榷:
“中国女排的历届组队方案中都不会为第二主攻准备替补” ---- 90年的胡进:第一主攻郎平,第二主攻李国君,许新就是李国君的替补;93年的栗晓峰:肖建华第一主攻,孙月第二主攻,潘文莉就是孙月的替补(另外一个主攻是四川的陈绪雅);95年的郎平:第一主攻孙月,第二主攻李艳,潘文莉就是李艳的替补(另外一个主攻是殷茵);96年的郎平:第一主攻孙月,第二主攻李艳,潘文莉就是李艳的替补(另外一个主攻是王丽娜);97-98年,郎平也尝试过用沈宏,茅菊兰等作为小主攻的替补,但大赛上基本都用潘文莉。因此不能用这个作为论据来证明杨昊的“独一无二”。
刘亚南“充分利用九米网长大面积跑动,将位置差战术演绎得出神入化” ---- 这一点也不敢苟同。重新看比赛录像时,发现刘的得分简直少得可怜,进攻几乎没有一次成功的;除了对阿塞拜疆她跑了几个背飞之外,其余场次都是单一的背快,并没有看到她“充分利用九米网长大面积跑动,将位置差战术演绎得出神入化” 。这一点在04奥运决赛上也是如此。
“马蕴雯去年一年的一传却是非常稳定的,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 ---- 不知这个观点来自何处,缺乏说服力。
对于陈中和选中的人,有点过于完美的神化了,尤其是刘4,周7,还有徐云丽和马韵文。
新手体育迷
帖子6&精华&积分3&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同意15楼观点,必须加强接应的得分能力,综观世界强队,接应的得分能力甚至超过了主攻,向索克罗娃,谢拉等队员的进攻能力更强,中国队员应该向索克罗娃方向发展,她的进攻手段更多,更飘忽不定,也更难防,周7遇到强队时基本很难下球了.
新手体育迷
帖子44&精华&积分120&资金2 元&在线时间1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楼主赤忱之心,实在令人感佩~
如题,此外分析条理清楚,客观严密,谢谢了
中级体育迷
帖子3,245&精华&积分6,333&资金375 元&在线时间18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又见月夜的大作,顶一个!
不过对于中国女排的技术是否仍然领先,我有不同看法,我们的速度技巧和快变过去是“领先”,如今随着各国都学会了,这个“领先”的优势就消失了。这也是为何周刘的跑动进攻开始渐渐被弱化的原因。当我们的快变不再神秘莫测,对方拦网就更容易对付我们。
关于马蕴文,她的身体硬朗是优点,不过他的后排技术并不比薛明强,而薛明的力量弱点正是小马的优点,小马拦网较差恰恰是薛明的优势,这大概也是陈教练无法取舍的原因。所以小马的问题不仅仅在进攻,也在拦网。而拦网是中国女排的心病。刘4现在的身体状况,即便判断准确也拦不到,是身体问题,这个问题随着她的伤病,已经无法有更大的提高。
同意对周的分析,到2008年主力还只能靠她,不过她的替补问题非常大。需要一个风格不同的替补。
关于中国女排技术被其他国家广泛采用,这只能代表我们过去是曾经领先的,如今我们的技术别人基本都会了,还能有所提高(如高点开网快攻背飞交叉等),从这点来说,我们的技术成名优势已经微弱,加上欧美身体优势,这也是我们此次失败的原因。
初级体育迷
帖子1,673&精华&积分3,996&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哈哈,早船终于出手了!
精品,赞叹!
但有几点看法不同:
女排世锦赛失利,本人认为伤病仅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有力量有高度善于立体化进攻的欧美女排学到了亚洲的快速多变和防守;快速多变和防守好的中国女排没有增力量长身高(指副攻和接应位置),同时老队员的运动黄金年龄段已经过去,在高强度高密度竞争中,精力高度集中后不能继续维持五局的比赛时间了(所以多次被翻盘)。精力高度集中后不能继续维持,2008年的赛场她们在高强度高密度的比赛中精力高度集中后能继续维持时间只会比现在缩短。与其2008后出现这种现象,还不如早点让有伤兵的几位老队员退居二线,起个传帮带作用。2007年,目前的阵容若无大改变,2008北京奥运会不可能有太好的成绩,也许在家门口作战占点儿便宜,即使拿不到冠军,也许得个第三名;但2008年后将更加滑落。那时,就彻底跌落谷底。
还有,自由人的使用,巴西和俄罗斯的自由人换的都是副攻,所以她们在场上始终是三个强攻点(四号、二号位哈后排),我们的女排在后排把大梅换下实际上场上就一个强攻点了,当一传不到位时整个一攻体系就瘫痪。巴西队、俄罗斯队的主攻的一传并不比中国的好,但中国女排主攻接一传时要求到位,俄罗斯和巴西要求垫起来。我们为什么过分的要求到位?因为我们的接应没有调整攻能力,我们的副攻不会扣半高球。女排一传为到位率把主攻换下,虽然一传有把握些了,但丢了后排攻击,得和失是一样的。
2003前中国女排的技术战和人员组合是先进的。但随着欧美的保持高大力量的同时,在快攻防守上有了长足进步后,中国女排目前阵容组合已经落后了,女排的组队思维与现代排球发展理念存在严重的偏差。比如:刘亚男现在只有后排防守好,在前排拦网很吃力,现在在对方破坏性的发球面前,她的网口快攻基本很少形成。张苹进攻好,但拦网和防守都一般。假如我们有防守好、拦网好、进攻好的副攻存在当然好,但基本不存在。拦网好进攻不错而防守一般和防守好拦网一般是等价的,我们选择哪个?这值得考虑。同理,周苏红的一传防守好,到位的球快攻也好,但不到位的球几乎没有调整攻且拦网漏洞大。在国内女排中找个加加莫娃不现实,但培养个索科罗娃和谢拉并不难。说白了点,女排的输球,就输在了周苏红(以及替补李珊)和刘亚男这两个点,对欧美已经没有威胁了,人家随便发个跳飘球她们两个人的进攻几乎同时死掉,拦网身高又不够,已经是女派的薄弱点了。
因此,无论怎么调节,总会有漏洞。女排应该走巴西女排的各个位置组合模式。就目前而言,中国女排的主攻实力要强于巴西,我们输球就输在副攻和接应的组合,目前国内女排队员中组建一个巴西女排模式并不难。主要矛盾是这样练出来!
马蕴文在已经进行的女排联赛中无论防守还是进攻并不突出,在国家队练了两年还这个水平,很难认同她。
新手体育迷
帖子50&精华&积分64&资金3 元&在线时间7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女排需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技战术不是静止的,是在不断发展的。切忌想当然地高估自己的技战术打法,一定要盯住世界女排甚至是男排技战术发展的趋势。请注意,是趋势。因此,解决办法是创新!人家也在研究这些东西,并不断地溶入到实战中。排球比赛是在制约和反制约不断交替中发展的。我们出了两位新人,人家肯定又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了。因此,搞体育包括女排,也要讲可持续发展。
非常理解持批评态度的球迷,他们是在积极追求让女排重现完美。相信他们中占99%的人与陈忠和教练及有争议的女排队员们无冤无仇。他们对女排要求的是高水平、高标准,无可厚非。同时,也非常理解近乎专业水准的球迷。相信他们中的多数也与陈忠和教练及有争议的女排队员们非亲非故。他们更多地从专业角度论证,旁征博引,虽是“网”上谈兵,让人受益。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女排失利,出现了。什么原因?是偶然的?是局部的?……反正肯定是有问题的。失利本不可怕,但应当冷静下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正确的答案,并相应提出正确的对策,运用到女排的建设中去。如果陷入固步自封的地步,那无异于井底之蛙!眼下,大家对女排的期盼是一致的,北京奥运会要卫冕。那以后呢?
响鼓还须重锤敲!固步自封贻害无穷!排管中心责任重大,应早下决断,包括重新选择教练,更新守旧思维,使女排从战术体系到教练、队员的构成更趋合理,蒸蒸日上,早日重占世界之巅。
给你一片空间,不要让球迷把你看扁;给你一个舞台,不要让球迷倍受煎熬;给你一份认同,不要让球迷倍感失望;给你一个微笑,不要让球迷失去耐心。现在,就让我们用期待的心,等待女排病体尽快地康复吧。
中级体育迷
帖子2,769&精华&积分7,623&资金16 元&在线时间9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写的超强,顶了~~
不过你说得有一点我持有疑义~~就是刘亚男,周苏红,杨昊都不能换,那拦网问题可咋解决阿?其他的除了马韵文的一传还没机会见识之外,都很同意,呵呵~~~
新手体育迷
帖子7&精华&积分22&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分析的不错,建议主教练的位子是你的了.哈哈!!!
新手体育迷
帖子82&精华&积分86&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刘亚男的位置早该换了!
看看这次世锦赛上,刘的拦网根本就摸不到球,经常让对方超手扣球。
都说刘亚男的一传好,看看这次世锦赛,接了多少次的不到位球,中国队又打了多少次的调整攻?原来那支快速多变的中国队,由于一传质量的下降,已悄然变成了一支高举高打的欧洲队,不输球才怪。
而刘的进攻不是打不死,就是被防起,主攻和她在前排就得卡轮,对方知道刘亚男的进攻已成了摆设,想不都想的直接盯住主攻,由二点攻直接变成了一点攻。
刘的拦网更是形同虚设,对方3号位的半高球直接超手扣过去,而刘亚男的手几乎都摸不到对方的球,不能不说我们的副攻已经落后于那些欧美球队,不是一点半点了。
所以说,不要老是强调刘的一传和防守能力,这样也只能是被动挨打。副攻的真正作用,就是前排的拦网和进攻,只有在前排限制了对手的进攻,才能争取主动,取得比赛的胜利。
新手体育迷
帖子27&精华&积分14&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从对冯坤和马韵雯的
评价来看,这更象是晓月先生的大作!
新手体育迷
帖子334&精华&积分839&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同时回答网友提出的几个问题,以便大家探讨。
回史奎:中国女排的技战术在世界范围内是绝对领先的,“速度、变化”是排球运动发展的主流,这是谁也不能更改的。而我们技战术思想“全面、快速、多变、以多打少”是与这个潮流最为吻合的,我想你所说的应该改变的是我们的战术套路。虽然队伍的实力要由场上的球员来展现,不过真正的球队实力应该是由队员所掌握的技术状况来实现技战术的契合度而定。毕竟,球队都有个高潮低潮期,以一个时间段的表现来判断球队的实力是不准确的。
回hgshgs789456:刘亚男和周苏红的背交叉配合要受到一传质量的限制,所谓的背交叉也就是双背飞,顾名思义,它就是一种位置差战术,需要拉开,在跑动范围中选取进攻点,另外,与二传手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刘亚男很多时候不在第一点打而选择牵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战术套路的安排以及二传对于周苏红的信任。周苏红在世界锦标赛上二次受伤之前,扣球命中率可是排在第一位的。徐云丽改打副攻在地方队今年也才第二年,法比亚娜打了多少年?卡里罗又打了多少年?一个初学者和技术成熟者没有任何可比性,很多打了多年副攻的队员到现在也还有不会打身后快球的,初学者被拦几个是正常的。另外,徐云丽虽然技术不规范,但是毕竟别人才涉足副攻领域不久,阁下用成熟副攻的要求来看她,显得有些吹毛求疵。相信明年春训后,经过教练组的动作纠正,徐云丽会让球迷满意的。
回tangtangruirui:马蕴雯虽然后期常被张娜替下,可在前期包括四国赛以及瑞士精英赛等她都是要接一传的,阁下可以找比赛资料来看看。至于副攻和主攻到后排换谁的问题,实际上针对女排的实际情况,还是换主攻为上。可以这么说,本次比赛,中国女排的副攻丝毫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中国女排全套战术思路和副攻又是密不可分的。毕竟,副攻在中国女排可是主要的得分点。副攻的失常对于主攻的压力自然不言而喻,但是如果中国女排再丢掉了一传,就可能连强攻得分的机会也丢了。基于此,倾向仍然保一传为上。
回困难的时候:可能阁下对于我的观点有所误解,我是不反对队伍大型化的,我只是反对盲目的身高崇拜。中国女排副攻的任务远比国外副攻繁重的多,进攻频率以及得分也要超过外国。“高快结合”是我们经过二十多年尝试所得出的科学结论,两个副攻的进攻节奏是迥然不同的,这也符合我们副攻的进攻需要,所谓的“双塔”对于中国队来说缺乏吸引力,也不符合实际。拦网技术,身高不是决定性因素,除了预盼、起跳时间、手型、与网远近等因素之外,拦网手腰腹力量才是关键因素。只有具备相当的腰腹力量,手才能硬起来,否则容易让对手借手打手或者就从你的手上打过去,你也控制不住球,因此腰腹力量对于拦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回yuanfang_18975和hgshgs789456 :谁都希望接应又高又快,但是我们缺乏这样的球员。选择接应,首先要考虑技战术要求,再在其他方面发展接应的个人能力。去年的王婷和王可可就是像“又高又快”做出的尝试,但是球员的技术能力却达不到这个要求。那么为什么不采用现成的“强力接应”,这涉及到中国女排的技战术和各种快攻套路以及女排的风格问题,以前已经讨论过,这里就不再重复。索科没有周苏红那么重的一传、防守以及进攻任务,由于俄罗斯队有两个世界级主攻手,她们对于一传到位率没有中国队那样依赖,只要起高球半到位就可以投入进攻。另外,俄罗斯的战术不像我们这样复杂,战术进攻的比例还是很小的。如果以索科为参照物,是绝对不能满足以快速、多变立足的中国队的要求的。
回小主攻替补:从89年开始,一直是李国君第一主攻,许新第二主攻。90年由于在本土举行世界锦标赛,胡进为了夺回世界冠军,临时召回郎平,因此,你不可能让许新去替补威名赫赫的铁榔头,实际上,世界锦标赛过后,中国队又回到了89年的建队体制。栗晓峰时期的陈绪雅从来没有被栗晓峰考虑打主攻,而是创新的考虑打“强力接应”,93年~94年冬训,由于肖建华的突起,使得栗晓峰的全盘战术都是围绕她制订的。但是栗晓峰实在不走运,陈绪雅的腰伤和肖建华的心脏病让他的计划全盘流产,潘文莉不得不还是出任第一主攻。郎平时期考虑李艳的替补关键在于李艳下球能力过低,特别是她的两点攻轮次。在发球得分制时代,一传防守绝对重要,潘文莉的下三路能力不如李艳,但是那时中国女排又没有后攻来解决李艳的两点攻,因此才为她准备替补。总之,女排为第二主攻准备替补都是临时性或试验性,并没有形成常规性。刘亚男的身后快球是长飞和短飞的结合,需要空间的位移。但是,由于球队一传的不稳定,二传手常常在二号位为刘亚男传背快球,怎么也拉不开,对于“飞快”的刘亚男来说,这种完全被对手看死的球没有被直接拦死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了。至于马蕴雯,请阁下去看录象资料。
回龙凤:速度和变化是建立在稳定的一传这个前提条件下的,要想打快,首先就必须将一传接好。实际上,外国的速度远远不及我们,就像背飞,我们打的就是纯粹意义上的快球,需要一传做保障。而外国人的背飞实际上是一种半高球,建立在她们出众的生理条件上的,只要被拦网队员盯上,不可能碰不到球,只是由于我们网口实力的下降,放大了对手的进攻速度。拦网我在上面已经提到,就不再重复了。接应不可能有两种风格,接应的风格决定了一支球队的风格,而且,中国女排的接应更是反击快球的攻防转换站,接应的全面性显得尤为重要。替补除了两点换三点之外,还有就是在主力状态不佳时替换上场。因此,接应的选择上,首先就是要符合技战术思想和套路,其次才是接应的其他能力。
回同心结:不可能,排球运动员的成长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从现在算起到2008年8月,时间不足两年,要年轻人进入主力挑大梁是不现实的,到时可能连队伍的架构都还不能确定。更何况,这一届女排的新人,基础技术都非常的差,身高是有了,技术跟不上,意味着战术套路不但不能创新,还会出现明显的后退。中国女排的后攻是发展的后排快战术,这和欧美明打明的一、六号位后攻是不同的,它更强调的是一个快字,但现阶段,这种立体进攻战术是脱节的,横向牵制和纵向进攻不能很好的构成有机整体,使得效果大幅度下降。半高球技术没有任何神秘之处,赵蕊蕊和张平就是半高球高手,2001年刘亚男进入国家队之前,扣球性质就是半高球。中国女排的反击讲究的是速度,这也是袁伟民时期就确定下来的,一传绝对是中国女排的首要课题。巴西的战术套路没有任何希奇之处,由于巴西男排在世界排坛地位独树一帜,对于本国女排的技战术形成影响非常的大。巴西女排是技战术高度男子化的球队,不过,这种照抄照般在女排领域未必吃香。巴西女排副攻的能力很强,但是只是体现在牵制作用上,这种定点的三号位短平不见得有多大的威胁,经过一两年的适应之后,巴西就休想再对手身上占到任何便宜。实际上,只要在速度上超越巴西,巴西就根本没有任何变通的办法,就像法国男排胜巴西男排,而巴西女排在我们“残阵”身上也占不到任何便宜。毕竟,女排技战术发展与男排是有差异的,巴西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不加以变通,衰落就会是这一两年的事。学它干什么?世界上没有一支球队去学它,只要我们掌握好自己的战术套路建设,巴西最怵的还是中国女排。
回zhongdianfabiao:(一)新技术出现的三个途径是“改进、移植和创新”。(二)创新技术是偶然出现-普遍运用-规范动作-自由运用的过程。(三)新技术的出现带动新战术的出现。(四)进攻技战术的发展领先于防守技战术的发展,防守技战术的发展又促进进攻技战术的再发展。(五)男子技战术发展领先于女子,女子技战术效仿男子。(六)战术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复合。(七)技战术的高水平发展要求运动员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
回老九:拦网怎么解决?换老九上呀!呵呵~~~~~~~拦网关键还是在于日常的训练,拦防训练对于我们现在的女排来说,练得过少,大部分时间用于练习进攻了。今年换了那么多“高人”,拦网水平不是也没有本质的提升吗?
回smyyf201:对于刘亚男,我前面说得比较多了,就不重复了。至于她的拦网,请记住:刘亚男,拦网像座山。――哈工大在世界女排大奖赛打出的标语就是对她拦网水平最大的肯定。
高级体育迷
帖子4,169&精华&积分11,308&资金3,590 元&在线时间1105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中国女排现在丢掉了快速多变的特点,现在是高举高打了!
小徐\大梅\杨昊都留在后排,太笨了,小球串联太差了.现在实力和技术都是二流水平!不怪孙晋芳说女排技术太粗糙了!
新手体育迷
帖子6&精华&积分3&资金0 元&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早船先生写的虽然很多,但真正说到点子上的还是21楼.
填写显示名:
4到16个字符:中文,英文小写字母,数字或下划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k组合三连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