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答,今天体会经济研究的艰难的回答了

当前位置:班级主页 --> 答疑
浏览:297&& 大家意见: 2
最后发表时间为:
当教育跨入21世纪的大门,中国教育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后,许许多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念进入我们的视野,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有两大教育思想,既民主教育和终身教育。民主教育重在强调教育的伦理和文化内涵,而终身教育则重在研究教育如何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发展和人的未来发展。
终身教育是打开未来光明之门的钥匙。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地发现,不论是经济社会外部的需求,还是我们个人内心需要的压力,无不在见证法国学者保罗.郎格朗在上一世纪六十年代所提出的论证:&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后便可以终身应付裕如,这种观念正在迅速过时并在消失之中。&
对于终身教育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今天我们谈及的终身教育,他并非仅指面向成人的教育,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关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终身教育&。
教育的首要作用旨在促进人的发展,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便为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简单说,教育就是为每个人提供&生活的通行证&。1990年世界全民会议对基础教育所下的定义是:&基本学习需要包括人们为生存下去,为发展自己的能力,为有尊严的生活和工作,为充分的参与发展,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作出有见识的决策,以及为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基本学习手段(如识字、口头表达、演算和解题)和基本学习内容(如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态度)。&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的教育报告中,提出要&重新考虑并沟通教育的各个阶段&,并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而终身教育的倡导者保罗.郎格朗则提出:&组织适当的结构和方法,帮助每个人在一生中保持他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中小学教育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种基础就包括了终身教育的基础。
我从事过多年的教师成人教育,自从踏上小学校长的岗位,一直将&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办学理念并不断探讨。下面,将我自己多年的办学实践向大家做一汇报:
努力构建儿童新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正如生活一样,关键在于养成一种习惯,一种受用终身的习惯。在生活中,不论是一个民族还是某个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这种由一代一代的习俗相传而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旦建立,就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并很难改变。教育重在习惯培养人所皆知,但习惯培养却被教育滥用。世界上许多好的教育都是从阅读开始,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也是每个人在学习中应该建立、养成和一生保持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则是我们从2003年接触朱永新教授新教育思想后一个新的教育发现。
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以阅读为核心的新教育实验主要有六大行动项目: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每位校长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我认为,在学校管理中,一名校长最基本的品格首先应该具有求真务实的作风。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重在行动和贵在坚持,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能形成特色。从改变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出发,我们在开展实验中,一是认真落实了实验目标,把实验的目标分解细化,我们按照朱永新老师描述的目标,结合六大行动提出我们自己的具体目标:营造书香校园&&六年读完一百本课外书籍;师生共写随笔&&六年写600篇优秀日记;聆听窗外声音&&六年听60场专家报告;熟练应用双语&&每生每月十分钟演讲;建设数码社区&&师生网上都有一个家;创建特色学校&&六年学会一项基本技能,使实验开展起来便于操作。二是落实了实验时间,每天早上安排20分钟诵读课,中午安排20分钟阅读课,下午安排30分钟日记课,把实验纳入了课程体系,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去实施。三是落实了实验条件,包括教师图书、学生图书,我们三所学校每个学校都配备了50万元以上的能够满足各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最主要的,还是学校领导对实验的持续关注、跟进、检查和指导,还是学校领导观念的转变和对实验工作的高度认同。从2004年至今,对学校的实验课,我们一遍一遍深入实际,听课、指导、研究,对实验工作进行了无数次的课堂巡视,不断上网浏览课题组专家对实验的指导意见,及时总结我们实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因此,我们学校的新教育实验,在全国近千所学校中开展的是最为普遍也最为扎实的。2007年,新教育实验第七届全国年会在我们学校召开。经过专家们总结,形成了整个新教育实验的一种基本模式,一种儿童的新的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
晨诵&&与黎明共舞
晨诵,每天学校安排四十分钟诵读课,语文20分钟,英语20分钟。当每天清晨,孩子们迎着初生的朝阳,迈步来到校园,便会有老师提供给他们一首首穿越千年的经典、一首首能够穿越他们生命的现代新诗,并带领他们去吟诵。我们的晨诵区别传统的诵读,不是教师监视压迫下的死记硬背,不是老师坐在讲台,让学生自由去背诵,然后一个一个到自己面前过关。不是让学生当作任务,强迫学生去死记。诵读,晨诵,关键词就在于&诵&。诵读,要求的是老师能够联系孩子生活的经验,有情感地、饱含深情地,一遍一遍地领着学生去&诵&,
&&&对诵读的指导,我们要求:老师可以像音乐指挥家一样站在讲台,打着拍子去指挥诵读。老师可以让学生站立起来,带着手势、带着动作、带着表情去诵读。老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别人表演一样去诵读,让其他学生给表演者掌声这样的方式去诵读。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队租,PK对决似的去诵读。老师可以将诵读的内容打在大屏幕上,配上音乐,用不同颜色表示出不同角色学生诵读的内容,划出重音符号、标出分节符号,指导学生在美好的音乐声中和丰富的画面前诵读。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带到户外,带到田野去&学童齐好放喉咙&式的诵读。
&&& 我们开展的诵读,是让学生在那种或轻柔、或慷慨、或昂扬、或柔美的情绪氛围中享受母语和诵读的快乐、感受诵读材料中带给他们的美好情感,让孩子在掌声下的诵读后得到一种鼓励和满足,让孩子在对决中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学生熟读成诵后的展示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
&&& 午读&&静悄悄的革命
&&& 午读,学校坚持每天下午到校后全体师生20分钟的阅读。阅读是一切学习的核心,一个儿童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根据美国研究者朱尔的研究,一年级阅读能力就相对低的孩子他们当中有87%的人在四年级结束时阅读能力依然很低,而三年级阅读能力较低的学生中,75%得人在上中学时依然比较落后。落后的差距往往有四年之多。所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马修效应&。固定的时间读书,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美国教育的秘诀就是每天坚持15分钟的阅读,布什家族的教育秘诀就是每天给孩子朗读15分钟。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必须要让他们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读书。
对午读的要求:这个时间,学校视为一个神圣的时间,任何人、任何课程都不得侵犯。老师不许利用它让学生做其它作业,教师不得在这个时间备课和批改作业,先作哑巴后读书,这个时间,校园里应该是静悄悄的,教室里应该是静悄悄的。我们提供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适合读的书籍,让孩子走进童书和童话。老师要引导孩子走向经典,走向那些告诉他们快乐,告诉他们意义,告诉他们解决成长中烦恼的高品位的书。要让学生读书,教师必须喜欢读书,每个老师应该手中捧着一本书,坐在讲台上,做出一个读书的模特姿态(榜样),学校其他教师也要在自己的教研组开展集体阅读。一年级教师要打开用多媒体制作的绘本,读书给孩子听。二三年级教师则要求全班孩子共读一本书,每个孩子捧着相同的一本书,左手按住书,右手划着字,根据教师提出的&手到、眼到、心到&的要求,教师读书给孩子听,每天10到20页。跟随自己的手指时就很难瞌睡和做白日梦,胡思乱想,专心一致是主动阅读的另一别称,努力养成一个主动、专心的优秀阅读者。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先喜欢书中的故事,然后喜欢阅读。通过这样长期的坚持,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在阅读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 暮省&&生命的美好体验
&&& 我们每周安排三个晚上的时间让学生写日记,称之为暮省。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朱永新给我的一个题词:&读书者明,反思者智。&经验在于不断地总结,智慧得益于不断地反思。1997年,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重申了教育的3个基木目标,即8岁儿童能读会写,把&8岁儿童能读会写&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法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模范学校的德国海伦娜中学则提出&学校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成为一所10&&16岁孩子的阅读和写作的学校&。他们认为,没有学会阅读,以及没有学会把自己的想法、意见和愿望说出来和写下来的学生,就会落入&危险族群&。在国内,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南山区实验学校也早在2001年就把八岁儿童能读会写作为一项教育改革试验,并取得显著成绩。中国福建大学教授潘新和认为&不能外化为表现的阅读都是浪费生命。&
&&& 暮省要求学生写一天的见闻,写一天的感受,记录自己心灵的轨迹,记录自己成长的烦恼与喜悦。在暮省中,我们要求教师:
和学生简单交流一下当天的生活和新闻,让学生翻阅一下自己的素材笔记,在黑板上多写几个题目,让学生开始&暮省&,并提出&不抬头、不说话、不停笔&的写作要求。当学生提笔凝神的时候,当学生紧咬和转动笔杆的时候,老师你不要去忙活自己的事情,去备课和批改。学生任何时候都需要关注,教师要走到学生的中间去不断巡视,要把那些歪歪扭扭的小手拨动一下,要将那些低着头快要趴在本子上的小脑袋扶上一下,要关注孩子的写字姿势和用笔姿势。当看到学生发愁的面孔,教师要带着一种表情和异样的声音,轻轻地说一声:看谁的字写得好,某某某的字写得真整齐。当感觉学生的内容空洞和没有篇幅时,教师要学会鼓励和调动:谁都写了一页或多少行,谁今天日记的篇幅写长了,老师今天要念谁的日记。对学生日记的评价,念日记是一种最好的鼓励,让学生走到讲台上,不管写得怎样,让他静下心来,让他深吸一口气,让他像有感情地朗读名家名篇那样,朗读自己的日记。老师要学会聆听,学会欣赏,哪怕就是一个字读得响亮和有感情,哪怕就是一个副词用得准确,用得恰当,教师要学给予体无完肤地表扬。对于学生日记的评价,我们一直倡导师生共写,共写中的老师不是编辑部的编辑,学生也不明白传统教师什么中心突出、条理清楚、用词准确之类的评语,教育需要的是激励和价值的引导,对学生的日记,不能用简单的一个&阅&字和一个简单的&优&字进行批改,而是要求教师从学生日记内容出发,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从哪怕一个词语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从一个&也&字,一个&又&字,或一个&终于&等简单的词语中发现孩子金子一般的心意。我们要求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批改和共写,语文教师负责二分之一的学生,数学和英语各负责四分之一的学生。我们的教师确实很辛苦,每个班级一个学期要批改2000多篇日记,但我们始终这样坚持着。许多老师曾经多少次的感叹学生不会写日记,不知多少老师埋怨孩子的字迹潦草而毫无办法。而我们的二三年级学生每篇日记能写五六百字,班级有80%孩子书写认真,字迹工整。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的晨诵午读暮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对于那些从外地学校转来的明显读写障碍的学生,这种课程模式收到更为突出的成效,对来校时几乎不能读一篇文章,性格孤僻,说话结巴更谈不到书面表达的孩子,他们现在发展的都非常好,也开始变得越来越自信。在&晨诵,午读,暮省&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让每个孩子爱读&&能说&&会写&新的办学目标。爱读,让每个孩子真正喜欢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能说,让孩子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通过阅读和表达建立起学习和生活的自信。会写,努力为孩子创造各种写作机会和环境,并让他们看到,阅读和写作非常有意思并受人尊重。我们开展&晨诵,午读,暮省&,不仅仅是要改造儿童当下学习,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意义,更重要的目的,是要为他们迈向成人世界之后创造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打好基础,使他们离开学校的大门以后,还喜欢阅读,还喜欢写作,让此种诗意的生活方式能够陪伴着他们的一生,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生活的更幸福、更美好、更受人尊敬和更有意义。
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逐渐学会认知
未来的学校应该把教育的对象变成学习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自己的教育,这种关系的变革,是我们今后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是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简洁的表述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但这一句正如&学习就是培养习惯&一样用俗了的套语,人们在把它变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的时候却是乏味无力。&学会学习&既&学会认知&。学生的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培养三大因素。最近几年,围绕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在教学改革领域,主要做了一下探讨。
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注意力是一切学习的先决条件,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和投入学习之中。一个教室里,究竟有多少孩子喜欢学习、热爱学习,有多少孩子在每节课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这是每个学校教育工作者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即使在美国那样一个班级仅有20名学生的发达国家,教育专家还一直感叹教室里还有四分之一的孩子不能够投入学习,可想而知,在我国这样大量存在超大班容量的教室,学生的学习情况可想而知。
解决学生如何爱学习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学校里的师生关系问题,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构建起一种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构建三种关系,学校和家长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校内部同事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措施,改善师生关系。我们一直在全体教师中倡导:&牵着孩子的手走路、摸着孩子的头说话、抱着孩子读书&,&帮孩子找到快乐、让孩子建立自信,让家长看到变化&,&替代父母、呵护生命&,&生活第一、学习第二&,&让今天快乐、为明天准备&, &读书给孩子听、学会给孩子讲故事&,&洞察孩子的眼睛、倾听孩子心情&,&学会赏识孩子、学会具体的表扬&,&会了就展示、展示就快乐&,&关注每个孩子、应对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优秀&,&享受教育的幸福、体验成长的快乐&。
组织全体教师反复学习《教师人文读本》、《教学机智》、《唇舌的授权》、《爱心与教育》等人文教育书籍,努力提高教师的素养,切实改变教师的观念,进而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努力改进考试评价制度。在学校&分数至上,成绩第一&的文化中,是很难解决好师生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坚持始终不以成绩给学生和教师排队,并不断向教师传达一种&考试第一不表扬、关注孩子受嘉奖&的评价理念,学校把对学生成绩的关注放在对学生心灵的关注上,保护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教学源自教师的心灵,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特别强调教师的精神状态,通过引导、评价不断激发教师的教育激情。要求教师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对每一位孩子负责,对每一分钟负责,教师要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走进课堂,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和鼓舞学生。我们把教师对课堂的投入度以及学生的投入度作为学校领导巡视课堂的重点,作为学校评价教师上课的主要内容。最近几年,我们还对全体教师组织学习了《中小学课堂管理》、《孩子们,你们好》、《从教第一年》、《有效课堂》等课堂管理、组织教学以及课堂教学理论著作。目前,在我们教师中,出现了许多诸如&挑战学生思维&,&让学生安静下来&,&营造紧张而愉悦的课堂氛围&,&眼到、手到、心到&等新的课堂习惯用语。特别是在空港实验学校,很多参观者都非常感叹我们学生上课时的精神状态。
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优秀,是我们对教师提出的教学基本要求。最近几年,我们学校各个班级都主动撤销了讲台,上课时教师全部深入到学生中间巡回讲课。在听课评课活动中,我们把观课的重点主要放在教师如何应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方面。在教师课堂行为方面,我们要求教师注意应对每个孩子,洞察每个孩子的变化,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让每一个发言,给每一个掌声。在期末教师成绩评价中,我们主要考察班级85分一下孩子的变化情况。去年下半学期,中午教师都主动承担起学困生的辅导任务,为此我们大胆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优秀的办学目标。本学期开始,人民路学校在全校范围实施阳光辅导行动计划,把每个班级学困生在下午自由活动时间集中起来,由优秀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努力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跟上学习的进度,都能投入到学习活动,都非常热爱学习,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帮助学生牢牢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多年来,学校教育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直接的目标就是改变那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但在学生认知领域,学生的记忆力过去是也永远是需要发展的一个重要能力,问题不是&记忆&本身,而是在教会学生认知过程中&记什么&、&如何记&的问题。从大量学困生实际情况考察,我们深刻感受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还恰恰是他们没有记住那些应该记住的东西,比如掌握的词汇量较少,比如加减乘除的法则和口诀没有记住,从而导致阅读能力、计算能力不过关的问题。去年学校三年级曾转来五名新同学,教师让在黑板做一道46加81除以9的练习,有的开始就将46和81相加,没有掌握运算法则,有的81除以9时忘了乘法口诀,不会除法的逆运算,有的在用竖式计算除法时不会试商,有的当进行46加9时还要思考一会6加9的得数。再以语文学科为例,传统的教学注重孩子一类生字的掌握,整天让学生写生字,几十遍几十遍的写,而忽视了二类生字的认读,学生写多读少,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教育问题,并且忽略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应试教育作祟而致,因为后者无法进行书面检测,考什么就教什么一直为教师的主要思维方式。
从课程改革开始,我们就对学生的期末考试进行了大胆改革。在期末考试中,我们不仅有一张试卷的书面考试,而且还要考察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二类字认读能力。每一学期,我们都要把这些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逐个过关,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最近几年教研室的检测评价中,我们学校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去年,我们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状况,制订了各个学科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关一览表,目的在于细致认真帮助学生过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最近,我们正在酝酿,如何进一步细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检测办法,并通过实验,在一二年级取消期末考试制度,彻底扭转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应试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最近我们正在推行山东潍坊市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法,加强学生的识字教学,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倡导一种简单的教法,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努力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切实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学生认知领域最重要的能力,而传统教育长期形成的重知识,重结果,重传授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涌现了诸如过程教学、体验教学、尝试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教学、主体教学等新的教学流派,都在极力促进学生发散、想象、分析、综合、抽象、比较等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在诸多教学改革中,因为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彻底得到改变,课堂教学改革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观察更大范围的家常课,语文课依然是写写生字,抄抄词语,背背课文,数学课依然是以讲为主,做做练习,批批作业,从而导致教学工作和教育质量一直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徘徊,农村的教育如此,城市学校也很难看到实质性变化。最近几年,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有效课堂的研究,研究教学目标,开展文本细读,进行案例点评,组织观课议课,下功夫不小但成效甚微,我们的课堂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危险境地。
&在语文课课堂,上课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某个问题、某一句话的,我们应该学习课文中主人公的什么精神等等。教师提问完一个问题,便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这个学生的回答了,接着第二个学生回答,课堂上,总是那么几个优秀的学生独占课堂,该举手的举手,不回答的总是不回答,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泛泛给个评价,大部分学生坐在课堂,不思考,不参与,教师提问的时候,问题一出,马上让学生站起来做答,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自己学习的过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考试完毕,我们的教师总是在埋怨学生不会思考,不会阅读理解。
从2009年下半年,我们在高段语文教学中着手对课堂进行颠覆性改革&&自主学习教改实验。首先对教师的备课方式进行改革,由一名教师主备,然后在教研会大家认真研究,组长把关通过后,制作成讲、学稿,事先发给学生,并作为学习清单,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懂得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最后做好有准备的展示交流,学生理解不到位的教师给一点拨。这样的教学,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过去大幅度提高,一般都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去年放寒假,我给两个班级布置了自学下学期教材全部数学练习的作业,96名学生,有80名学生全部完成。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布置了一个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要求,过去学生课堂根本不会说,也不敢说,因为有了经过自主学习后的的书面准备,在汇报时每个学生都能说得比较完整。教师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写作练习,以前肯定答不好,经过自学和准备,每个学生发言的都很精彩。
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比较中,过去许多一直苦苦思考而不得其解的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过去是教师独占课堂,侵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机会;自主学习首先是给了学生学习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过去课堂是谁举手谁发言,好学生举手的多,一般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学习实行小组式展示,给了每一个学生表达的机会,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过去是教师不放心学生,课堂大多自己讲解;自主学习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过去上课学生扛着脑袋进课堂,只动口,不动笔,想说就说,不想说拉倒,教师却埋怨学生不会做学习笔记,没有学习的好习惯;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清单,不仅动脑,而且动手。让每个学生都能带着书面学习成果进课堂。过去教师上课一心考虑自己的教学流程,记不住教案;自主学习因为有了学案,上课直接进入汇报交流环节,教师完全腾出脑来,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课堂因此有了诱导,有了点拨和启发。过去教案的书写,个人独立备课,一人一套,各唱各的调;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要参与集体头脑风暴,深挖教材,开展教研。过去学校对教案的管理,只查数量,只查字迹;自主学习因为是小组集体备课,教学管理完全可以放在查内容,查质量方面。过去课堂只关注答案和结果,只重视学科本身教学的内容;自主学习不但关注知识,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合作态度,表达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培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虽然我们刚刚来开帷幕,但我们确实已经看到前行的目标和方向。
构建学校基本运行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学校领导对学校的管理,最主要的工作应该是组织和引领教师队伍不断学习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在学习中转变教育思想,在研究中找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在解决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得到提高。我原来从事师资培训工作,进入人民路学校的那一天开始,我一直梦想能使学校的骨干教师参加一轮正规的培训,学校能够有半数的教师成为教学能手。经过多年努力,这个目标基本实现,目前学校有近三十名教师在北大和北师大接受过培训,130多名任课教师中被评为省市级教学能手的达到70多名,全校经过继续教育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达到80%以上。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生和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发表时间为:
当教育跨入21世纪的大门,中国教育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后,许许多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念进入我们的视野,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有两大教育思想,既民主教育和终身教育。民主教育重在强调教育的伦理和文化内涵,而终身教育则重在研究教育如何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发展和人的未来发展。
终身教育是打开未来光明之门的钥匙。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地发现,不论是经济社会外部的需求,还是我们个人内心需要的压力,无不在见证法国学者保罗.郎格朗在上一世纪六十年代所提出的论证:&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后便可以终身应付裕如,这种观念正在迅速过时并在消失之中。&
对于终身教育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今天我们谈及的终身教育,他并非仅指面向成人的教育,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关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终身教育&。
教育的首要作用旨在促进人的发展,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便为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简单说,教育就是为每个人提供&生活的通行证&。1990年世界全民会议对基础教育所下的定义是:&基本学习需要包括人们为生存下去,为发展自己的能力,为有尊严的生活和工作,为充分的参与发展,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作出有见识的决策,以及为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基本学习手段(如识字、口头表达、演算和解题)和基本学习内容(如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态度)。&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的教育报告中,提出要&重新考虑并沟通教育的各个阶段&,并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而终身教育的倡导者保罗.郎格朗则提出:&组织适当的结构和方法,帮助每个人在一生中保持他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中小学教育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种基础就包括了终身教育的基础。
我从事过多年的教师成人教育,自从踏上小学校长的岗位,一直将&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办学理念并不断探讨。下面,将我自己多年的办学实践向大家做一汇报:
努力构建儿童新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正如生活一样,关键在于养成一种习惯,一种受用终身的习惯。在生活中,不论是一个民族还是某个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这种由一代一代的习俗相传而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旦建立,就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并很难改变。教育重在习惯培养人所皆知,但习惯培养却被教育滥用。世界上许多好的教育都是从阅读开始,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也是每个人在学习中应该建立、养成和一生保持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则是我们从2003年接触朱永新教授新教育思想后一个新的教育发现。
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以阅读为核心的新教育实验主要有六大行动项目: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每位校长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我认为,在学校管理中,一名校长最基本的品格首先应该具有求真务实的作风。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重在行动和贵在坚持,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能形成特色。从改变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出发,我们在开展实验中,一是认真落实了实验目标,把实验的目标分解细化,我们按照朱永新老师描述的目标,结合六大行动提出我们自己的具体目标:营造书香校园&&六年读完一百本课外书籍;师生共写随笔&&六年写600篇优秀日记;聆听窗外声音&&六年听60场专家报告;熟练应用双语&&每生每月十分钟演讲;建设数码社区&&师生网上都有一个家;创建特色学校&&六年学会一项基本技能,使实验开展起来便于操作。二是落实了实验时间,每天早上安排20分钟诵读课,中午安排20分钟阅读课,下午安排30分钟日记课,把实验纳入了课程体系,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去实施。三是落实了实验条件,包括教师图书、学生图书,我们三所学校每个学校都配备了50万元以上的能够满足各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最主要的,还是学校领导对实验的持续关注、跟进、检查和指导,还是学校领导观念的转变和对实验工作的高度认同。从2004年至今,对学校的实验课,我们一遍一遍深入实际,听课、指导、研究,对实验工作进行了无数次的课堂巡视,不断上网浏览课题组专家对实验的指导意见,及时总结我们实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因此,我们学校的新教育实验,在全国近千所学校中开展的是最为普遍也最为扎实的。2007年,新教育实验第七届全国年会在我们学校召开。经过专家们总结,形成了整个新教育实验的一种基本模式,一种儿童的新的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
晨诵&&与黎明共舞
晨诵,每天学校安排四十分钟诵读课,语文20分钟,英语20分钟。当每天清晨,孩子们迎着初生的朝阳,迈步来到校园,便会有老师提供给他们一首首穿越千年的经典、一首首能够穿越他们生命的现代新诗,并带领他们去吟诵。我们的晨诵区别传统的诵读,不是教师监视压迫下的死记硬背,不是老师坐在讲台,让学生自由去背诵,然后一个一个到自己面前过关。不是让学生当作任务,强迫学生去死记。诵读,晨诵,关键词就在于&诵&。诵读,要求的是老师能够联系孩子生活的经验,有情感地、饱含深情地,一遍一遍地领着学生去&诵&,
&&&对诵读的指导,我们要求:老师可以像音乐指挥家一样站在讲台,打着拍子去指挥诵读。老师可以让学生站立起来,带着手势、带着动作、带着表情去诵读。老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别人表演一样去诵读,让其他学生给表演者掌声这样的方式去诵读。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队租,PK对决似的去诵读。老师可以将诵读的内容打在大屏幕上,配上音乐,用不同颜色表示出不同角色学生诵读的内容,划出重音符号、标出分节符号,指导学生在美好的音乐声中和丰富的画面前诵读。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带到户外,带到田野去&学童齐好放喉咙&式的诵读。
&&& 我们开展的诵读,是让学生在那种或轻柔、或慷慨、或昂扬、或柔美的情绪氛围中享受母语和诵读的快乐、感受诵读材料中带给他们的美好情感,让孩子在掌声下的诵读后得到一种鼓励和满足,让孩子在对决中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学生熟读成诵后的展示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
&&& 午读&&静悄悄的革命
&&& 午读,学校坚持每天下午到校后全体师生20分钟的阅读。阅读是一切学习的核心,一个儿童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根据美国研究者朱尔的研究,一年级阅读能力就相对低的孩子他们当中有87%的人在四年级结束时阅读能力依然很低,而三年级阅读能力较低的学生中,75%得人在上中学时依然比较落后。落后的差距往往有四年之多。所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马修效应&。固定的时间读书,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美国教育的秘诀就是每天坚持15分钟的阅读,布什家族的教育秘诀就是每天给孩子朗读15分钟。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必须要让他们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读书。
对午读的要求:这个时间,学校视为一个神圣的时间,任何人、任何课程都不得侵犯。老师不许利用它让学生做其它作业,教师不得在这个时间备课和批改作业,先作哑巴后读书,这个时间,校园里应该是静悄悄的,教室里应该是静悄悄的。我们提供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适合读的书籍,让孩子走进童书和童话。老师要引导孩子走向经典,走向那些告诉他们快乐,告诉他们意义,告诉他们解决成长中烦恼的高品位的书。要让学生读书,教师必须喜欢读书,每个老师应该手中捧着一本书,坐在讲台上,做出一个读书的模特姿态(榜样),学校其他教师也要在自己的教研组开展集体阅读。一年级教师要打开用多媒体制作的绘本,读书给孩子听。二三年级教师则要求全班孩子共读一本书,每个孩子捧着相同的一本书,左手按住书,右手划着字,根据教师提出的&手到、眼到、心到&的要求,教师读书给孩子听,每天10到20页。跟随自己的手指时就很难瞌睡和做白日梦,胡思乱想,专心一致是主动阅读的另一别称,努力养成一个主动、专心的优秀阅读者。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先喜欢书中的故事,然后喜欢阅读。通过这样长期的坚持,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在阅读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 暮省&&生命的美好体验
&&& 我们每周安排三个晚上的时间让学生写日记,称之为暮省。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朱永新给我的一个题词:&读书者明,反思者智。&经验在于不断地总结,智慧得益于不断地反思。1997年,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重申了教育的3个基木目标,即8岁儿童能读会写,把&8岁儿童能读会写&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法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模范学校的德国海伦娜中学则提出&学校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成为一所10&&16岁孩子的阅读和写作的学校&。他们认为,没有学会阅读,以及没有学会把自己的想法、意见和愿望说出来和写下来的学生,就会落入&危险族群&。在国内,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南山区实验学校也早在2001年就把八岁儿童能读会写作为一项教育改革试验,并取得显著成绩。中国福建大学教授潘新和认为&不能外化为表现的阅读都是浪费生命。&
&&& 暮省要求学生写一天的见闻,写一天的感受,记录自己心灵的轨迹,记录自己成长的烦恼与喜悦。在暮省中,我们要求教师:
和学生简单交流一下当天的生活和新闻,让学生翻阅一下自己的素材笔记,在黑板上多写几个题目,让学生开始&暮省&,并提出&不抬头、不说话、不停笔&的写作要求。当学生提笔凝神的时候,当学生紧咬和转动笔杆的时候,老师你不要去忙活自己的事情,去备课和批改。学生任何时候都需要关注,教师要走到学生的中间去不断巡视,要把那些歪歪扭扭的小手拨动一下,要将那些低着头快要趴在本子上的小脑袋扶上一下,要关注孩子的写字姿势和用笔姿势。当看到学生发愁的面孔,教师要带着一种表情和异样的声音,轻轻地说一声:看谁的字写得好,某某某的字写得真整齐。当感觉学生的内容空洞和没有篇幅时,教师要学会鼓励和调动:谁都写了一页或多少行,谁今天日记的篇幅写长了,老师今天要念谁的日记。对学生日记的评价,念日记是一种最好的鼓励,让学生走到讲台上,不管写得怎样,让他静下心来,让他深吸一口气,让他像有感情地朗读名家名篇那样,朗读自己的日记。老师要学会聆听,学会欣赏,哪怕就是一个字读得响亮和有感情,哪怕就是一个副词用得准确,用得恰当,教师要学给予体无完肤地表扬。对于学生日记的评价,我们一直倡导师生共写,共写中的老师不是编辑部的编辑,学生也不明白传统教师什么中心突出、条理清楚、用词准确之类的评语,教育需要的是激励和价值的引导,对学生的日记,不能用简单的一个&阅&字和一个简单的&优&字进行批改,而是要求教师从学生日记内容出发,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从哪怕一个词语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从一个&也&字,一个&又&字,或一个&终于&等简单的词语中发现孩子金子一般的心意。我们要求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批改和共写,语文教师负责二分之一的学生,数学和英语各负责四分之一的学生。我们的教师确实很辛苦,每个班级一个学期要批改2000多篇日记,但我们始终这样坚持着。许多老师曾经多少次的感叹学生不会写日记,不知多少老师埋怨孩子的字迹潦草而毫无办法。而我们的二三年级学生每篇日记能写五六百字,班级有80%孩子书写认真,字迹工整。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的晨诵午读暮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对于那些从外地学校转来的明显读写障碍的学生,这种课程模式收到更为突出的成效,对来校时几乎不能读一篇文章,性格孤僻,说话结巴更谈不到书面表达的孩子,他们现在发展的都非常好,也开始变得越来越自信。在&晨诵,午读,暮省&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让每个孩子爱读&&能说&&会写&新的办学目标。爱读,让每个孩子真正喜欢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能说,让孩子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通过阅读和表达建立起学习和生活的自信。会写,努力为孩子创造各种写作机会和环境,并让他们看到,阅读和写作非常有意思并受人尊重。我们开展&晨诵,午读,暮省&,不仅仅是要改造儿童当下学习,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意义,更重要的目的,是要为他们迈向成人世界之后创造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打好基础,使他们离开学校的大门以后,还喜欢阅读,还喜欢写作,让此种诗意的生活方式能够陪伴着他们的一生,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生活的更幸福、更美好、更受人尊敬和更有意义。
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逐渐学会认知
未来的学校应该把教育的对象变成学习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自己的教育,这种关系的变革,是我们今后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是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简洁的表述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但这一句正如&学习就是培养习惯&一样用俗了的套语,人们在把它变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的时候却是乏味无力。&学会学习&既&学会认知&。学生的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培养三大因素。最近几年,围绕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在教学改革领域,主要做了一下探讨。
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注意力是一切学习的先决条件,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和投入学习之中。一个教室里,究竟有多少孩子喜欢学习、热爱学习,有多少孩子在每节课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这是每个学校教育工作者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即使在美国那样一个班级仅有20名学生的发达国家,教育专家还一直感叹教室里还有四分之一的孩子不能够投入学习,可想而知,在我国这样大量存在超大班容量的教室,学生的学习情况可想而知。
解决学生如何爱学习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学校里的师生关系问题,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构建起一种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构建三种关系,学校和家长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校内部同事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措施,改善师生关系。我们一直在全体教师中倡导:&牵着孩子的手走路、摸着孩子的头说话、抱着孩子读书&,&帮孩子找到快乐、让孩子建立自信,让家长看到变化&,&替代父母、呵护生命&,&生活第一、学习第二&,&让今天快乐、为明天准备&, &读书给孩子听、学会给孩子讲故事&,&洞察孩子的眼睛、倾听孩子心情&,&学会赏识孩子、学会具体的表扬&,&会了就展示、展示就快乐&,&关注每个孩子、应对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优秀&,&享受教育的幸福、体验成长的快乐&。
组织全体教师反复学习《教师人文读本》、《教学机智》、《唇舌的授权》、《爱心与教育》等人文教育书籍,努力提高教师的素养,切实改变教师的观念,进而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努力改进考试评价制度。在学校&分数至上,成绩第一&的文化中,是很难解决好师生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坚持始终不以成绩给学生和教师排队,并不断向教师传达一种&考试第一不表扬、关注孩子受嘉奖&的评价理念,学校把对学生成绩的关注放在对学生心灵的关注上,保护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教学源自教师的心灵,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特别强调教师的精神状态,通过引导、评价不断激发教师的教育激情。要求教师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对每一位孩子负责,对每一分钟负责,教师要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走进课堂,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和鼓舞学生。我们把教师对课堂的投入度以及学生的投入度作为学校领导巡视课堂的重点,作为学校评价教师上课的主要内容。最近几年,我们还对全体教师组织学习了《中小学课堂管理》、《孩子们,你们好》、《从教第一年》、《有效课堂》等课堂管理、组织教学以及课堂教学理论著作。目前,在我们教师中,出现了许多诸如&挑战学生思维&,&让学生安静下来&,&营造紧张而愉悦的课堂氛围&,&眼到、手到、心到&等新的课堂习惯用语。特别是在空港实验学校,很多参观者都非常感叹我们学生上课时的精神状态。
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优秀,是我们对教师提出的教学基本要求。最近几年,我们学校各个班级都主动撤销了讲台,上课时教师全部深入到学生中间巡回讲课。在听课评课活动中,我们把观课的重点主要放在教师如何应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方面。在教师课堂行为方面,我们要求教师注意应对每个孩子,洞察每个孩子的变化,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让每一个发言,给每一个掌声。在期末教师成绩评价中,我们主要考察班级85分一下孩子的变化情况。去年下半学期,中午教师都主动承担起学困生的辅导任务,为此我们大胆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优秀的办学目标。本学期开始,人民路学校在全校范围实施阳光辅导行动计划,把每个班级学困生在下午自由活动时间集中起来,由优秀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努力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跟上学习的进度,都能投入到学习活动,都非常热爱学习,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帮助学生牢牢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多年来,学校教育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直接的目标就是改变那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但在学生认知领域,学生的记忆力过去是也永远是需要发展的一个重要能力,问题不是&记忆&本身,而是在教会学生认知过程中&记什么&、&如何记&的问题。从大量学困生实际情况考察,我们深刻感受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还恰恰是他们没有记住那些应该记住的东西,比如掌握的词汇量较少,比如加减乘除的法则和口诀没有记住,从而导致阅读能力、计算能力不过关的问题。去年学校三年级曾转来五名新同学,教师让在黑板做一道46加81除以9的练习,有的开始就将46和81相加,没有掌握运算法则,有的81除以9时忘了乘法口诀,不会除法的逆运算,有的在用竖式计算除法时不会试商,有的当进行46加9时还要思考一会6加9的得数。再以语文学科为例,传统的教学注重孩子一类生字的掌握,整天让学生写生字,几十遍几十遍的写,而忽视了二类生字的认读,学生写多读少,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教育问题,并且忽略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应试教育作祟而致,因为后者无法进行书面检测,考什么就教什么一直为教师的主要思维方式。
从课程改革开始,我们就对学生的期末考试进行了大胆改革。在期末考试中,我们不仅有一张试卷的书面考试,而且还要考察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二类字认读能力。每一学期,我们都要把这些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逐个过关,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最近几年教研室的检测评价中,我们学校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去年,我们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状况,制订了各个学科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关一览表,目的在于细致认真帮助学生过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最近,我们正在酝酿,如何进一步细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检测办法,并通过实验,在一二年级取消期末考试制度,彻底扭转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应试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最近我们正在推行山东潍坊市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法,加强学生的识字教学,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倡导一种简单的教法,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努力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切实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学生认知领域最重要的能力,而传统教育长期形成的重知识,重结果,重传授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涌现了诸如过程教学、体验教学、尝试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教学、主体教学等新的教学流派,都在极力促进学生发散、想象、分析、综合、抽象、比较等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在诸多教学改革中,因为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彻底得到改变,课堂教学改革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观察更大范围的家常课,语文课依然是写写生字,抄抄词语,背背课文,数学课依然是以讲为主,做做练习,批批作业,从而导致教学工作和教育质量一直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徘徊,农村的教育如此,城市学校也很难看到实质性变化。最近几年,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有效课堂的研究,研究教学目标,开展文本细读,进行案例点评,组织观课议课,下功夫不小但成效甚微,我们的课堂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危险境地。
&在语文课课堂,上课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某个问题、某一句话的,我们应该学习课文中主人公的什么精神等等。教师提问完一个问题,便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这个学生的回答了,接着第二个学生回答,课堂上,总是那么几个优秀的学生独占课堂,该举手的举手,不回答的总是不回答,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泛泛给个评价,大部分学生坐在课堂,不思考,不参与,教师提问的时候,问题一出,马上让学生站起来做答,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自己学习的过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考试完毕,我们的教师总是在埋怨学生不会思考,不会阅读理解。
从2009年下半年,我们在高段语文教学中着手对课堂进行颠覆性改革&&自主学习教改实验。首先对教师的备课方式进行改革,由一名教师主备,然后在教研会大家认真研究,组长把关通过后,制作成讲、学稿,事先发给学生,并作为学习清单,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懂得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最后做好有准备的展示交流,学生理解不到位的教师给一点拨。这样的教学,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过去大幅度提高,一般都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去年放寒假,我给两个班级布置了自学下学期教材全部数学练习的作业,96名学生,有80名学生全部完成。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布置了一个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要求,过去学生课堂根本不会说,也不敢说,因为有了经过自主学习后的的书面准备,在汇报时每个学生都能说得比较完整。教师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写作练习,以前肯定答不好,经过自学和准备,每个学生发言的都很精彩。
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比较中,过去许多一直苦苦思考而不得其解的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过去是教师独占课堂,侵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机会;自主学习首先是给了学生学习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过去课堂是谁举手谁发言,好学生举手的多,一般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学习实行小组式展示,给了每一个学生表达的机会,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过去是教师不放心学生,课堂大多自己讲解;自主学习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过去上课学生扛着脑袋进课堂,只动口,不动笔,想说就说,不想说拉倒,教师却埋怨学生不会做学习笔记,没有学习的好习惯;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清单,不仅动脑,而且动手。让每个学生都能带着书面学习成果进课堂。过去教师上课一心考虑自己的教学流程,记不住教案;自主学习因为有了学案,上课直接进入汇报交流环节,教师完全腾出脑来,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课堂因此有了诱导,有了点拨和启发。过去教案的书写,个人独立备课,一人一套,各唱各的调;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要参与集体头脑风暴,深挖教材,开展教研。过去学校对教案的管理,只查数量,只查字迹;自主学习因为是小组集体备课,教学管理完全可以放在查内容,查质量方面。过去课堂只关注答案和结果,只重视学科本身教学的内容;自主学习不但关注知识,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合作态度,表达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培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虽然我们刚刚来开帷幕,但我们确实已经看到前行的目标和方向。
构建学校基本运行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学校领导对学校的管理,最主要的工作应该是组织和引领教师队伍不断学习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在学习中转变教育思想,在研究中找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在解决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得到提高。我原来从事师资培训工作,进入人民路学校的那一天开始,我一直梦想能使学校的骨干教师参加一轮正规的培训,学校能够有半数的教师成为教学能手。经过多年努力,这个目标基本实现,目前学校有近三十名教师在北大和北师大接受过培训,130多名任课教师中被评为省市级教学能手的达到70多名,全校经过继续教育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达到80%以上。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生和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坚持不断进行个人的教育反思
2003年开始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校本培训模式,我在校园网随即建立了&立新在线&教师随笔专栏,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时至今日,全校176在职教职工在&立新在线&共撰写了37000多篇教育随笔。全体教师通过多年来坚持撰写教学案例、学习体会、教育故事、教学心得,教学理念不断得到转变。目前&立新在线&成了学校网站最瞩目的内容和板块。学校有个叫李静的老师,上一学期她带一年级,为了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她以&粉红色的一年级&为主题,在自己随笔专栏撰写了40多篇孩子的成长故事,家长还把李静老师的随笔专栏设置为手机上网络浏览的主页随时关注。坚持撰写教育随笔,近几年在全国教师中非常普遍,但全校教师人人撰写教育随笔并坚持不断,我们学校在全国范围也是屈指可数。
从2003年开始,我自己也在&立新在线&发表了500篇共计100多万字的教育随笔,一直排在全校教师的第二位。这些随笔,从学校管理到读书笔记,从办学思想到课堂实践,从语文教学到家庭教育,从听课评课到新教育实验,从学校文化建设到特色发展,包含了学校教育各个领域。撰写教育随笔,促进了我们对教育工作不断进行思考,促进我们去更深入的发现教育问题,促进我们对工作不断进行总结和提升。也正是这些随笔,让我才真正踏上了一名教育研究者的道路,帮助我成长为一名小学特级教师。当每次我们为学校教师印刷个人的教育随笔时,大家才真正理解朱永新教授所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一名教师能够坚持数十年认真撰写教育随笔,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浏览着那些在深更半夜一个字一句话敲打出来的文字,更加鼓舞着我会在小学教育研究的道路继续前行。
以阅读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阅读是新教育实验项目中最核心的内容,朱永新教授一直在每年的两会倡导建立中国阅读节,他认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温家宝总理也深刻指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大家都能明白,校园应该是一个读书的地方,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人阅读,那么这个校园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学校。从2002年开始,我就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教师的阅读,学校购置了四万余元教师图书,曾经为教师每人购置过十本书,曾经为教师每年报销200书籍费,曾经为每人征订一本教育教学期刊杂志。推动教师阅读是比较艰难的,现在的做法是发现可读性比较强和遇见优秀的教育图书,便及时购买送给教师。为推动教师的阅读,学校举办过几十期的教师读书沙龙,2008年到2009年,在中午学生读书时间,学校领导和后勤人员每天中午全部集中在会议室进行阅读,从本学期开始,学校的午读时间,除语文教师跟随学生在教室里读书外,学校其他所有人员全部集中在学校大阅览室进行阅读。经过多年不遗余力的推动,学校全体教师也阅读过几十多本教育图书,涌现了一批像冯红荣、李红霞、董玢岩、李静、马燕青等一批热爱阅读的模范教师。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跟随朱永新读博士学位期间,认真阅读了四五十本教育专著,使他能很快的成为一名教育专家。俄罗斯、以色列两个民族每年人均阅读量为45本。2004年,我也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每年阅读教育书籍45本,并不断坚持这样去做。每次出差,首要的任务是到书店购买一大堆教育图书回家后阅读。五六年来,我共阅读了教育名著、教学案例、当代优秀教育图书、教育专家随笔、世界各国模范学校办学经验、语文教学论著、教师人文读本、阅读理论、优秀作家散文作品、国学经典等几百本图书。这些书,提高了个人的教育素养,开阔了个人的教育视野,丰富了自己的办学经验,增强了个人的教育自信心和想象力。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和范伦多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让我真正理解了阅读的意义,在学校下功夫推动学生的阅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和《有效课堂》这本书,指导我们在课堂能认真关注和应对每一个孩子;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让我们明白教学于共同体这一伟大真理;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机智》、张文智的《唇舌的授权》等书籍,他们把我的人文素养带进一个新的高度,促使我把&替代父母&作为学校的教育理念,并为提高全体教师的人文素养找到最佳的培训资料;《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让我看到均衡教育最好的典范,并促使我在学校开始进行对学困生的阳光辅导;美国东方花园学校梅耶尔校长的《为孩子更强大而教书》和北师大肖川教授的《教育的理想和激情》系列图书,促进我把&师生关系&作为办好一所学校的首要工作;山东潍坊市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给我们提供了低段识字教学最好的经验和语文课堂改革新的思路;诺贝尔获奖者肯尼斯G威尔逊写的《全是赢家的学校》启示我们,要以科研项目引领学校的发展;联合国模范学校《德国海伦娜中学的奇迹》,促进我把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作为我们学校今后的办学特色;孙绍振教授的《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和台湾学者叶迦莹教授的《唐宋诗词十七讲》等语文本体性书籍的阅读,让我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学科素养;北京教科院王晓春教授的《语文课如何是好》促进我进一步对语文课的认真思考;而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如何改变世界》和美国英雄教师克拉克和埃斯奎斯的《56号教室的奇迹》、《成功无捷径》则不断点燃我的教育梦想和教育激情。凡是遇到好的教育书籍,我都认真做了电子阅读笔记,读完之后及时和教师进行交流,不少内容还组织教师集体学习,通过个人阅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了我管理学校的一种常规做法。在参观全国不少先进学校之后,我大胆提出了&做中国阅读最好的学校&这一宏伟的办学目标。全国人大常委朱永新教授给我题写的&阅读者明,反思者智&的条幅,也会更加激励着我去努力做一名教师专业阅读的引领者。
将听课教研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
从走进小学的第一天起,我一直把&科研兴校&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一直把学校的教学研究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学校也一直坚持开展各种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在&九五&、&十五&期间,我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均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对推动全省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发挥了较大作用,&十五&到&十一五&期间,我校开展的新教育实验又在全国取得极大的反响,并被评为全国三所示范学校之一。
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着学校在2000年制定的&听、说、读、写、看,学、研、讲、带、评&十字教研方针,读教育名著,写教学随笔,听专家讲座,看教学录像,讲公开示范课,带青年教师,评教学能手,研教学目标,说教学设计,学先进理念,学校每天都有小组教研,每周安排一次大组教研,基本形成了学校的教学常规。在这种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中,每个教师都在不断的成长,每个人也都在收获着教育的幸福。
多年来,我总是不屑于行政事务的管理,让各部门的领导发挥自己的优势管好学校其他事务性工作,将更多的力量放在深入课堂听课,和教师一起探讨教学工作,我认为,一名称职的校长,首先是一名对教学工作充满感情的校长,一名善于钻研教学业务的校长。当每天走进学校的大门,已经养成不坐办公室的习惯,走进课堂巡视、听课,坐到教研组和教师一起教研,召集各科教师一起学习培训,帮助个别教师分析教学得失,即兴上几节语文课、写作课和诵读课,中午走进教室读书给孩子听,晚上到家敲打一些文字,睡觉之前坚持半小时读书,这些基本构成我的生活方式,对这些事情我也总乐此不彼,有时我感觉自己倒是适合做一名教学副校长而不适合去做管理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反而觉得学校的矛盾少了,班子团结了,教师更加信任自己了,工作更觉得充实了。实践,思考,总结,学习,探讨,培训,我认为应该是一名现代校长的治校之道。有一次,学校放学了,我独自站在教学大楼前,突然产生这样一种想法,现在国家给我们的办学经费保证了,老师们的待遇提高了,大家的境界提升了,作为管理者的任务,就更应该带领全校教师好好地在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方面多下功夫,为提高学校的内涵发展,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把学校办得更具特色,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做出自己的努力!
的确,通过几年来的深入教学,我深深感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课堂投入问题,学困生的补差问题,优秀学生的培养问题,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问题,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本体性知识不足、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转变以及家校联系问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等等问题,以及各个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具体问题,工作越深入,有时反而觉得越痛苦,但正由于如此,才更需要我们每个校长去读书,去深入研究,去探讨解决,去努力改变。哪怕解决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细小问题,收获的却是是一种超越的幸福,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快慰。
最后我想套用德兰修女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发言:
如果我们的学生基础非常差,总是学不好,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
如果我们的教师队伍还是不理想,经常发牢骚,甚至提意见,不管怎样,总是帮他们。
如果我们的学校经费还是很短缺,条件很落后,管理很费力,不管怎样,总是去建设。
如果我们一直很真诚,经常在努力,不断做善事,但还是被误解,不管怎样,总是做善事,总是很坦率,总是爱教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训心得体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