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24式起势左腿迈出哪个位置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一)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平行分开,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不可前俯后仰;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太极拳体用全书》要求:“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胯,尤要精神内固,气沉丹田。”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放松:就是全身关节要松开和消除不必要的肌肉紧张,使四肢自然伸长。感觉好象在举手投足之中,只用能使其运行开的力就行了,这点力一卸掉,手足就会自然落下来一样。)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 起势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亦即意念引导动作。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 揽雀尾
(一)左右掤式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45度,身体同时右转45度。随转体时,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同时,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小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右肘稍坠;略低于腕.两臂呈弧形。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稍先于右臂到达,并要顾及右臂。
动作二:右腿继续渐渐下蹲,左脚向左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脚尖斜朝西南,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当左脚前迈时,身体稍向左转,当左脚跟一经着地,身体即渐渐右转。同时,左肘稍屈,以左小臂向左上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腕微里屈,掌心斜朝右面上方;右掌向前而右弧形下采至高与胯齐,掌心朝下,手指朝前,坐腕,指节微向上翻。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左右分开。动作一、二为左掤,动作三、四为右掤。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微左转,右脚经左踝内侧弧形向前提起。随转体时,左肘向左后方微下撤,自然带动左掌下移于左胸前,随下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右面下方;右掌同时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弧形。眼神略顾左臂后撤,即渐渐转向右臂前方平视。
动作四:右脚向右(西)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脚而至全部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身体微向右转。随着转体,右小臂同时向右(西)上掤,右掌高与肩平,肘稍低于掌;左掌随右臂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要顾及右小臂前棚
注:关于动作说明中的臂外旋或臂内旋的详细动作.在这里作一下说明,后文不再重述。臂外旋,如以右手心朝里为例,就是把拇指的一侧向掌背
(或拳背)一面旋转,使手心转朝外,亦即使小臂的桡骨离开尺骨而向“外旋”转;臂内旋,就是把拇指一侧向掌心(或拳心)一面旋转,使手心转朝里,亦即使桡骨围绕尺骨“内旋”而交叉在尺骨的上面。
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后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后,但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4.《十三势行功心解》要求“迈步如猫行”。因此.凡步迈出都必须轻灵。例如该式右脚向右迈出,应以坐实之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着迈出的右腿向前徐徐伸迈,才不致笨重。这也是“分清虚实”在步法上的一种表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
5.凡弓步,弓腿之膝不可超出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得挺直。凡弓步,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一般以弓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七,蹬腿负担十分之三。膝要与脚尖方向一致。
6.右臂前掤须与肩平,不可偏高或偏低;掤出时肩关节不可前探;不可过于前棚,要以上体直立前移而右膝盖不超出脚尖为度,同时身体不可前扑。
7.重心前移时,腿、腹、胸、手须不先不后地一致前去,自然“上下相随”,变动过程中也要保持“立身中正”。
“棚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棚”的劲法特点是“圆撑”,主要体现在腕要圆、肘要圆、肩要圆,周身都要圆。
&&& (二)捋式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同时渐渐左转;同时左臂外旋,右臂内旋,使右掌心翻朝外下,左掌心翻朝里上,两掌随翻随向左捋。
动作二:身体继续微左转;重心继续移向左腿,坐实左腿,成右虚步;两臂稍沉肘随转体继续左捋,左掌至左胸前,右掌至右胸前;在开始左捋时,眼神先关及右臂左捋,将要捋至尽处时,眼神稍关及左手,即渐渐转向前(西)视。
1.两臂须随腰左捋。左掘时两掌不可向外豁开,但两肱里侧也不可贴着肋部;沉肘起着护胁的作用,但两腋要留有约可容一拳的空隙。整套动作都应该这样,避免把身体困住。
2.左捋时身体仍须正直转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摇晃;关键在于“上下相随”、“不先不后”。如果,下肢后坐得快些就会前俯,慢些就会形成后仰。
3.在捋的动作过程中,由于翻掌、沉肘和向后坐实左腿等,看来两掌似乎稍有低下的现象。其实两掌并不是有意识地向左“下”搌。这点在循着棚、捋、挤、按四式规定的定步推手中也是如此:其中“捋”式也同样只向左《或右)捋,并没有向下之处。所以,凡是向左(右)“下”捋或向“下”捋者,都是不正确的,因这与推手是不相符合的。
4.捋时左臂松松捋住,捋的过程中,两手要保持着与推手中捋式时同样的距离,也就是要用一手搭在对方腕节,一手搭在对方近肘节的大臂处来引进,使搌化的距离相等,不可拉得太开,这叫做“上于两膊相系”。
&&& (三)挤式
动作:身体微右转;同时体重渐渐移向右腿,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随着转体,右臂外旋使右掌心翻朝里,左臂内旋使左掌心翻朝外,右臂呈弧形横于胸前,右肘稍低于右腕,左掌在右小臂里侧,以右小臂与左掌向右(西)挤出;左掌随挤随着贴近右脉门内侧;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臂。
1.前挤时1上身不可前俯或后仰;2肩部不可耸起,须放松下沉;3臀部不可凸出;4肘部不可抬起,须稍低于腕。
2.挤出后左掌与右脉门之间要似挨非挨。
需要注意的是,“挤”的动作手臂略斜,而“棚”的动作手臂要平。
&&& (四)按式
动作一:右臂微内旋使掌心翻朝下,左掌经右掌上侧交掌而过,随即两掌分开,距离稍狭于肩,两掌心皆朝下,两肘渐屈下沉,带动两掌略向下抹回;同时重心渐渐后移,坐实左腿;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抹回。
动作二:两掌向前按出,两腕高与肩平;同时,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前按。
1.重心渐渐后移时,右胯根
(股骨头关节)微向后抽,使身体正对前方,不致偏向左斜角。后坐的时候,要收尾闾,命门向后拱顶,“蓄劲如张弓”是也。
2.两掌要随重心后坐抹回。要松肩,两肘不可外凸。
3.两掌须随重心前移而向前按出,即两手采住对方两手下按,随按随推,以腰顶肘、肘顶手,要用腰劲、肘劲、掌劲同时的收和放来完成。这就是“腰攻”,“腰攻”是对按势的一个具体要求。
《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说:“速用两手心按其(敌人)肘及腕部,向前逼按去,……,伸左腿腰变同时往前进攻。”
“按”的劲法特点就是“腰攻”,即“按在腰攻”。意思是说按推的时候不要只用局部动作,不要只用掌力去推,要用整体的动作劲去完成。
“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功夫;腰顶穷研生不已,身形顺我自伸舒。” 腰顶亦即腰攻。
4.两掌尚未按出时,左掌心斜朝右面前方,右掌心斜朝左面前方;两掌按出时,呈微微往上的弧形,但幅度不宜大;两臂与肩部不可紧张,不可耸肩。两肘不可用力挺直,身体不可前俯或后仰。掌心须随按随向前转,但两掌心不可转至朝正前方;同时要求两掌根下沉,拇指一侧微往后翘。
5.初学太极拳时,首先要把整套的所有动作和姿势都做准确,然后在做每个动作的同时还要练习运劲。
第四式 单鞭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于左腿,身体左转;同时,右脚尖微翘,以脚跟为轴随转体脚尖尽量里扣踏实,重心随即移回于右腿;同时,两肘微沉稍屈,两掌心微下复随转体向左抹转半个平面椭圆形,两掌高与肩平;
眼神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稍先于左掌到达左方,但眼神须要顾及右手。
动作二:身体微右转;两掌随转体向里经胸前向右弧形抹转半个平面椭圆形,两掌高与肩平;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顾右掌。
动作三: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向里提起;同时身体右转。随重心右移时,右掌渐渐右伸,随伸随着五指尖下垂撮拢成吊手;身微左转;左掌向左弧形上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转朝里,左掌暂驻腰间,与吊手相抱。眼神关顾左掌左移。
动作四:身体继续向左微转,左脚向左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左移而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右吊手继续松肩右伸;左掌经面前(距面部一市尺左右)左移,随移随着臂内旋将掌心翻朝前,即向左微微推出。眼平视左移,稍先于左掌到达左方,但眼神要关及左掌左推。松腰胯、沉肩、坠肘、坐腕,眼神随之往前,俱要同一时动作。
前(左)手拂面挥去,后(右)手钩手向右后钩挂,必须形成对拉之势,足具张力,才能使左手拴法发劲有力。“双手推出拉单鞭”、“回身拉成单鞭势”、“扭颈回头拉单鞭”。
1.两掌前后抹转一个平面椭圆形时须随腰转动,同时两肘
(肘尖须下沉)也须圆活地随两掌抹转而屈伸。两臂转动时距离要相等,总须前手去,后手跟,“两膊相系”不散漫。当两掌向里抹转经胸前时要含胸转腰才能圆活。要做到手臂伸缩转圈松柔圆活,首先要求肩关节放松,松沉。但含胸要注意不可凹胸,并要注意胸部不可平板,所以拳论说:“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2.上身要正直,避免前俯、后仰或向左歪斜。
3.要“沉肩坠肘”和松腰胯。
4.定式时两臂与腿(左臂与左腿、右臂与右腿)方向要一致,上下要垂直,避免右臂斜朝右前斜方;膝部不可超出脚尖。鼻尖、脚尖、手尖要三尖对齐。
5。右吊手的腕关节要弯曲,使五指撮拢下垂,与右足尖咸一垂直线;
第五式& 提手上势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45度踏实,坐实左腿,身体渐渐左转;右脚提起,落于左脚前一步,以脚跟着地,脚尖自然微翘,右膝微弓,成右虚步。在转体时,右吊手仍变掌,与左掌分别自左右坠肘,即由肘部带动两掌下沉,并随着向前合拢、上提,右掌在前,高与眉齐,掌心朝左;左掌在后,高与胸齐,掌心朝右,正对右肘关节。眼神通过右掌向前平视。成提手式。
动作二:腰微左转,左胯根(股骨头关节)微内收,右脚提起;同时,左肘向左后撤,随撤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右掌也同时随转体自前而下向左前弧形移于左手下侧,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眼神稍顾左肘后撤,即转向前平视。
动作三:右脚向前仍于原地落下,先以脚跟着地,腰渐左转,右脚尖以脚跟为轴渐渐里扣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右腿屈膝下蹲坐实;在上步转腰的同时,右臂向前挤出,随挤随带肩靠,左掌附于右小臂里侧随右臂前挤。眼先随右臂前挤,即渐渐移视右掌。
1.由单鞭过渡到提手上势定势动作时的两手动作是合劲,其用法犹如两手合抱地向上提起,状如提物。主要劲别是合劲、提劲、搓劲。脚和手的动作要协调一致。不仅要做到“坠肘”和“张肘”,要注意“虚腋”,肘不离肋、肘不贴肋。
2.两肩和腰胯要放松,臀部不可凸出,身体应保持正直,胸部不可正对前方。脚跟虚点地面,脚尖微微抬起,不要翘得太高,右膝要微弓,不可挺直。要坐腕。重心应全部坐于左腿上。
3.由单鞭过渡到提手上势时,由于左胯根内收,身体微左转,左腿要有继续微微下蹲的现象。在挤的同时须有靠的意思,但不可耸肩;身要正直,不可前俯。
要求神志清逸,头脑冷静,善待机势。静中要寓预动之势,守中须寓攻击之意,前手主守,主掩护,后手主攻,主突击。
第六式& 白鹤亮翅
动作:左脚稍提起,移至右脚前(东),以脚尖点地,左膝微弓;身体向左微转。同时,右掌向前上提,随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外;左掌也同时弧形下落于左胯旁。眼稍关及右掌上提,即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
右臂上扬亮掌,左臂下落按掌;右腿坐实,左脚虚点。一足虽提踵虚点,而提踵踮足之劲输于两臂;另一腿虽坐实,而意含周身气血川流,通体无滞。两手有分意,有棚意,而又两膊相系。精神团聚,含胸拔背,劲贯两臂,意注四梢,心手双畅,舒展安适。
“满身轻灵顶头悬”,“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
1.由提手上势过渡到白鹤亮翅时要有朝上的气势,但右腿仍要下坐,要拔腰,这样就有着上下对拉、身肢拔长的感觉,但要注意不可形成挺腹;顶劲上领,精神就提得起;沉气落胯,下体就稳重;左脚尖要虚点地面,不可用来支撑身体。悬顶坐身。
2.成白鹤亮翅式时,两臂要呈弧形,不可挺直;右掌虽在右额前上方,但不可抬肘、耸肩,腕不过发、肘不过肩。要松肩沉肘、坐腕;在右手上举的时就要同时收住肩窝,特别是身体右边,肋部肌肉放松,将腰胯收住沉坐,根于足下。身体仍须保持中正,不可前俯、后仰,不可挺胸、凸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杨式太极拳 88式太极第一段动作如何练习
责编:葛红
发表时间: 17:11
  现在体育健身很流行,比如太极拳、等等,人们越来越提倡多做健身运动。那么下面小编就来为你介绍一下关于杨式88式太极拳第一段的动作演练及其名称介绍,赶紧了解一下吧!
  88式太极拳
  第一段动作名称介绍
  一、预备式:
  1、并步站立,双眼平视,放松两肩,下颚微微内收,自然呼吸。收摄身心,一心归于练拳。
  2、重心转向右胯,左胯带动左脚向左跨步。
  3、重心移到中间。
  二、起势:
  双肩下沉,两臂向前搓,向上提起,到与肩同高时变为下按,顺势屈膝下蹲,双脚微曲,以膝盖不超出脚掌为度。双手下按至腰间。
  三、揽雀尾:
  揽雀尾左朋:
  1、转腰撇脚:向外提前右臂至肩高,向右转腰,同时右脚尖外撇。
  2、抱手提脚:重心随着落到右跨,提起左脚,左手自然随着转腰摆向前,翻转右掌,双手在胸前成抱球势,左手在上。
  揽雀尾右朋:
  3、收脚抱手:动作延续,重心略后移,左脚尖内扣,然后重心回移左腿,向前落在左跨,左手继续向上,右手下摆,腰向左转带右腿,右脚尖在身后点地。
  4、转身上步:提起右脚,向右转腰,左手前摆,右脚迈步,
  四、单鞭:
  1、转身扣脚左云手:重心后移,向左转身,腰胯带动右脚尖内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光看左手。
  2、转身右云手:向右转身,右手变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
  3、钩手收脚:腰向左转,合手,继续向左转,右手变勾手,收左脚。
  五、提手上势:
  1、坐腿转腰扣脚摆手:重心后移,扣左脚,转腰面向右钩,左手右摆至与右钩平。
  2、坐腿带手:重心左移,右转腰,松勾手,两臂平展,坐左腿,提右脚。
  3、虚步合手:向右转腰,迈右腿,脚根着地,合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六、白鹤亮翅:
  1、转腰挥臂分手:重心后移坐左腿,向左转身,右脚以脚跟为轴转动,两手下摆,右手收到小腹,左手转圆到脸前。
  2、抱手活步:右脚向右后迈开半步保持身体稳定。抱手。
  3、坐腿摆手:重心右移,坐右腿,双手在身前交叉。
  4、虚步分掌:腰向右转带左腿成虚步,再向左转回去,左脚尖略移动,右手向上托,左手跟到左腋下之后下按。
  七、左搂膝拗步:
  1、左转腰摆手:重心不动,腰略左转,左手按至左侧,右手向前再向下摆动至与肩部平。
  2、右转腰收脚摆手:向右转腰,重心右移,坐右腿,左手上平伸,掌心斜向上,右手沉肘下按至腰间,继续右转腰,面向右侧,左手曲臂,右手外摆至脸前,收左脚。
  八、手挥琵琶:
  1、跟步:重心前移,右脚跟上半步,手不动。
  2、坐腿错手:重心后移,坐右腿,左手向上,立掌于眼前,右手曲臂收于腰间。
  九、左右左搂膝拗步:
  1、转腰,摆臂收脚;稳住重心,右转腰,面向刚才的背面,向上向右摆动左前臂,左手置于右侧,右手向下、向外摆动至眼前,收左脚
  2、上步;左转身,右手曲臂收在耳旁,左手随腰转动。迈左腿
  3、弓步搂手推挡。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左手向前左搂手,右手向前推挡。
  十、手挥琵琶:  
  稳住重心腰右转,右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腰向左转胯托腿,迈出左腿左手搂,弓步右掌向前推,弓步收臀身不俯。
相关阅读推荐: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当今社会健康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那么怎样在日常生...
太极拳看似简单,但是当真正学起来的时候,往往不知...
本期小编给大家推荐太极拳中的一种拳法,陈式太极拳...
现在喜欢练习太极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因为太极是对外...
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太极拳教学视频,今天给大家推荐...
推荐太极拳
太极加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式太极拳85式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