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传统付清养生太极拳28式请问初学者要什么地方学起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历程
查看: 1966|
评论: |原作者: 刘应文
摘要: 太极拳既然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一定符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特质。如果知道太极拳很好,但是,不深入之中,则太极拳是太极拳,您还是您,您和太极拳还是一种陌生的关系。太极拳丰富的内涵和身心 ...
&&&&& 太极拳既然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一定符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特质。如果知道太极拳很好,但是,不深入之中,则太极拳是太极拳,您还是您,您和太极拳还是一种陌生的关系。太极拳丰富的内涵和身心修养的效应,就不会体现出来,您对于太极拳的认识,就一定始终搁浅在道听途说的境界。
在一些武术大家心目中,太极拳是有着独特风格的内家拳术;在匆匆忙忙从公园路过的上班族眼中,太极拳是一些“怕死”的老年人的养生之术;在外&国人偶尔瞥过的眼神中,太极拳是有着东方韵味的中华文化的代表;在太极拳爱好者的感觉中,太极拳是冷暖自知的一种内在体验。套用人们评论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中的一句话:“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要说:“一千个听说过太极拳的人心中就有一千种太极拳”。
确实,太极拳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单从太极拳的流派来看,当今人们公认有陈杨吴孙武赵等6大流派,但是,许多人还不满足于此,结合自己的体会,又不断地&推出了自己编创的太极拳新品种,比如,最近几年,就陆陆续续有三星太极拳、循经太极拳、东岳太极拳、养生太极拳、导引太极拳、康复太极拳等问世,更有一些人在太极拳前面加上自己的姓就使自己成为太极拳某一家的编创者了。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新编创的太极拳除了少数的之外,许多仍然沿着“太极操”的路子发&展,太极拳的深刻内涵表现得仍然不够。
其实,更独特、更有太极拳韵味的太极拳,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薪火相传。这其中,杨健侯秘传太极拳(老六路)就是其中的一支。
&&&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与社会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杨式太极拳各种架式以及其它各家太极拳都不一样。这套老六路更多保留了原汁原味太极拳的风貌,更多的保留了中华道统文化的内涵,更多的保留了让我们的思维感觉新鲜的内容,更多的保留了从各个方面滋养身心的信息。我们所要继承发展太极拳,但是,对于这套太&极拳来说,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继承。其实,如果我们能把这套太极拳完整的继承下来,则就功莫大焉了。如果这套太极拳失传了,再想找回来、继承下来,则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套太极拳与我们认识的任何太极拳都不一样,更与我们后天养成的习惯不一样。这套太极拳是超越我们平时想象力范畴的一套&太极拳。此时此刻,我依然在追思我们的老前辈,他们是如何探研出这样的太极拳的呢?
  20世纪80年代,当北京市武协副主席汪永泉老师把自己早年跟杨健侯学练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讲述出来的时候,许多曾跟他学练十几年太极拳的徒弟都很吃惊,太极拳里边竟有这么多的内涵——云手里竟然包含着“三个开合”、揽雀尾里竟然蕴藏着“三捋”、单鞭里面竟然埋伏着“滚错折磨”四种内劲等等。&许多武林界的朋友建议,让他把这个老六路改为汪氏太极拳,汪老师说:“不能改,这本来就是人家老杨家的,只不过我曾经答应过老杨家,这些不能随便往外传。”
& 自古以来,太极拳就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脉络是把太极拳当成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这条脉络在各派各系太极拳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在传授太极&拳的过程中,太极内功不易被人们理解,而且,一旦心怀不轨的人掌握了就会做坏事,&基于此,大面积普及太极拳时,许多太极拳老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保留一些不传之秘。当年,杨式太极拳呈前启下的代表人物是杨澄甫,他在广泛传授太极拳之前,其父杨健侯就告戒他只能传架子不能传内功心法。于是,他定型的杨式太极拳就成为现在为人们广为熟知的太极拳——并最终成为国家体委编创24式简化太极拳的为蓝本。
&&& 有人认为杨澄甫定型的杨式太极拳架子就是杨式太极拳的全部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也不了解当年杨露蝉三下学拳的艰辛历程—-辛辛苦苦&学来的“太极拳门里的”的内功哪能轻易向外传授呢——这就涉及了太极拳另一条发展脉络:内功心法的传承体系。据笔者所知,这一传承体系是杨露蝉→杨健侯→&杨澄甫→汪永泉→魏树人等。
&& 据一位曾与许多太极拳大家有过接触的朋友说:“汪是真正能把《太极拳论》中所要求的内容都表现出来的人。”
  据采访过许多太极拳名家的记者说:“魏树人老师所继承的太极拳,应该是原汁原味的太极拳。”
是的,在人世间还有这样一种太极拳——自然、柔和、优美,以每个姿势练得是否舒适为检验标准;着意体现松、稳、慢、匀的运动特点,具有极大的养生&价值;揉手练习时,没有打人之心,要有扶人之心,如是才能将人弹到拙力所远不及的距离,同时被弹出者还感觉特别的开心舒服;在开始、运行、起止、变化的过程中,以身形和神意气所引起的太极变化,不断的沟通天地阴阳,完美地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涵盖太极术、太极功、太极道等不同层次的锻炼内容,让学练&者始终觉得奥妙无穷,乐趣无穷——这个太极拳,就是杨健侯秘传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改变思维,建立新的太极观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作为中华道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法不传六耳”思想的影响,从创始人杨露禅开始,就一直保密,这有其历史根源,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老六路内功心法的真谛,始终流淌在杨健侯、汪永泉、魏树人等人血脉的深处,从而薪火相传,为我们今天有机会窥见这套内功心法的真&谛打下了基础。魏树人老师完整的把这套老六路继承了下来,他多次表示,一定要传下去,发扬开来,进而能造福于社会。
&&&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尊师,就是要尊重并理解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一脉的任何老师,要感谢他们在百余年的世事纷纭和历史沧桑中,痴心不改,默默探研,不管是经历颠沛流离的生活,还是在铲除“封建毒草”的年代,他们都以一生的时光来传承内功心法的真谛。重道,就是不要把这些内功心法当成一招一式的技巧和与人比高低的秘密武器,而是要把它当成值得用一生时光来追寻的人生之道、太极之道;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滋润身心&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不是按照西方的标准来衡定的,而是沐浴中华道统文化之阳光雨露,让人的智慧和能力成为自由自觉活动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太极文化是自成体系、独辟蹊径的实践方略、人生哲学、科学殿堂。
&&&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站在中国文化的高度来理解其中内涵。我们一出生,就习惯了按照现代西方科学(局部的、逻辑的)的模式来改造人的先天本能,并在后天的学校生活中,不断改造着中国先辈们千百年来所积淀下来的整体生命观、人生观等。这样一来二去,我们太极文化所强调的无极、太极、阴阳等内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思维中就会荡然无存了。等有一天我们试图用心灵来感觉来理解中国的太极文化的时侯,却在自觉和不自觉之间,怀疑它的真实性和曾经拥有过的辉煌。就是一些对太极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的学者、太极拳家,也不能深入地进入太极文化独特的语言符号和内核空间,甚至一生都在太极文化(太极&拳)的门外徘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是后天养成的思维习惯阻碍了我们接近太极文化的土壤。从西方传来的体育锻炼模式大都是从形体入手的,所谓的外向性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太极文化则主要从内里边入手的,所谓的内向性的思维方式。古希腊早就有人说:“要想健康,跑步吧!”而中国的太极文化则强调“意在先,气催形”。跑步说的是形体锻炼的方式;而太极拳“意在先,气催形”则涵盖了神意气形各个方面。并不是我们在这里孤芳自赏,主要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两者之间的不同。基于此,我们学太极拳老六路,一定要站在中国文化的高度来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
&&&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是张三丰创立了太极拳,那么,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目的是什么呢?王宗岳在《太极拳经》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世之末也。”可见张三丰创太极拳的初衷是延年益寿——道家修道的主要目的是长生不老,能否达到姑且不论,但道家多高寿则是不争的事实。一般来说,现在学练太极拳的目的也应该落到此处,否则就违背了张三丰创太极拳的目的了。把太极拳作为与人一争长短的技击之术,确实有些糟蹋了太极拳。当年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被人称为“杨无敌”,但他最让后人难以忘怀的,却不是打败了某些人,而&是他让太极拳这种延年益寿之文化被世人所知晓,并进而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持续百年的太极文化热。由于历史原因太极拳的内功心法少有人知,这也就为我们珍视它埋下了伏笔。有幸继承这种独特文化的内涵,我们身上就多了一分责任:在自己受益于它的时候,有义务让更多的人也得到它福泽——也许我们一下子不理解、不习惯于内功心法的要求,但是,我们却可以在内功心法的滋润下,一步步前进。也许有一天蓦然回首,我们会发现自己已深入其中很久了。
&&&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按照内功心法的要领来理解、来学练。内功心法是什么?内功心法就是人的神意气的集合体。我们一般人学练太极拳往往先学拳架套路,殊不知这样一旦养成了习惯,就离真正太极拳越来越远了。有人说:“我先学架子再学内功,”其实这是不了解内功心法乃精神上、心灵上、气质上、意识上的一种修炼,如果拳架子形成了习惯,内功心法“意在先”就有了障碍,就会形成意识屏障,阻碍“意在先”作用的发挥。太极拳是阴阳拳,阳面的动作虽然很好学,但是,阴面的神意气却是太极拳能否真正改变自身的健康状况、能否提升功夫层次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神指的是精神、眼神,同时,还指意念的发轫点(佛家有明心见性之说,这个“性”其实就是自己能体察到意念的发轫点了,当然,这是很高的境界,常&人可能很能理解,我们这是只是一种比附、一种形容);意念指的是自己的念头、想法,这个念头有正念和邪念(杂念)之分,在进行89式老六路的练习时,念头落在盲点、鹘星、胯圈等地方,则这个意念是正念,如果想其它的事情,如中午吃什么饭等就是邪念(杂念)了——练习太极拳就是要训练我们多正念,少杂念,进而没有杂念。气是构成我们生命的一种无形无相的特殊物质,但是,我们一般人感觉不到气的存在,但是,我们练习老六路可以比较快的感觉到气的存在。如何我们通过不间断的练习,使“气遍身躯”,则功夫就上身了。&到了这个程度,疾病也就不会随意侵犯我们了,此时也就“全体透空”的境界了。当然,在具体的操练过程中,我们要只管意念不管气,气是在意念引领下自己发挥作用的。神意气的修炼是最根本的修炼,这也就是太极拳论等经典著述所说的“心为令”、“意为帅”、“气为旗”的内在含义。
&&& 学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在日常生活和练拳的过程中训练内心的愉悦感。杨健侯与人揉手的时候,是面带微笑的;汪永泉老师平时看起来很严肃,但是,他打起拳来或着与别人揉手的时候,面部表情则很随意的、很自然;魏树人老师练拳时好像是用微笑催&动着姿势,他与人一接手,心中一沉着,眉宇间仿佛透出泉水般的笑意,太极拳威力就立刻展现,让人跳到什么方向人就跳到什么方向。为什么练太极拳要始终使自&己高高兴兴的,原因就是人一高兴,气血就能更好的流通,就会减少忧愁烦恼,有些人只是一念之差,功夫就走样子了。对于控制情绪问题有的人以为这不是练功夫,其实这是真正的练功夫,是练神意气通畅无阻的最好方法。在揉手实践中,如果我们特别严肃,使出的就是拙力,让别人很不舒服不说,自己也会有些不舒服;&而一微笑,再那么意念一动,对方就有可能会轻飘飘(或出乎自己意料的整体的出去了)跳出去。微笑是让内心世界和头里边灵明起来的诀窍。头里边灵明了,“阶&及神明”&之太极拳大境界才有可能来临。
&&& 学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在日常生活和练拳的过程中锻炼自我控制的能力。求知欲、练太极拳的欲望在日常生活和练拳的过程中要保持,不正常、不正确的欲望则一定要抛弃。这是人生观问题。追求就是欲望,要控制自己,不让坏的欲望产生出来,影响功夫的上进。过去,正式拜师学佛时,老师一般会提出三条戒律:“第一,从现在开始,只可以听我一个人讲经说法,其它的任何法师、居士的讲经说法,都不准听;第二,不论是看佛经还是其它任何书籍,不经过我同意,一律不准看;第三,你以前所学的,我通通不承认,从现在开始,跟着我从头学起。”第一&不准听是把你的耳朵给塞住了,第二不准看,把眼睛给遮住了,第三个是要求你从零开始。道家也有戒律,如初真戒、十真戒、天仙大戒、无极大戒、智慧大戒等。&守戒,其实就是给自己订很多条条框框,使自己不去违犯它,这样就把自控能力提高了。为什么要有戒律,戒律是为了使思想、行为正确,杂念减少,自身的神意气少消耗。如果想取得好的锻炼效果,就必须有所约束,有约束才能产生精神的力量,才能有前进的动力,才会不断进步。我们认为,学练学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一&定要:戒烟,少喝酒,不参与赌博、嫖娼、吸毒等有害身心健康的活动。
&&&&&&学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坚持而不刻苦、舒服而不别扭、愉悦而不拘谨。许多太极拳老师都要求学习太极拳的人要刻苦练功,说只有苦练才能出真功夫。其实,这是以前老师考验徒弟的一个策略。刻苦练习拳架子,也许经过千锤百炼的磨炼,有些人确实能出功夫,但是,臻于大乘的却很少,有些人也闯出了很大的名气,但寿&命却很短。为什么?因为神意气并不是只有练习太极拳的人才能练出来,别人不练拳就没有。
&&& 神意气是每一个都具备的先天素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构成部分——太极拳内功心法的训练是让人能运用神意气——就像外国人学使筷子,并不是筷子不存在,而是外国人不会用。太极拳之所以受到千百万中老年人的喜爱,就是因为慢慢悠悠的感觉很适合养生。对了,太极拳就是要取得“延年益寿不老春”&的效果。为了练好太极拳内功心法,如果过多的强调刻苦练功,往往在练的过程中内心很难放松下来,而身心不放松,则神意气就会滞住,不容易把功夫练出来,身体健康的目的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提倡每天都要坚持练习几遍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但内心里边一定不要有我正在刻苦练功的概念。练之前要重视,练的过程中&要特别的随意(姿势不刻板),特别的放松(精神不紧张),特别的愉悦(面带微笑、内心高兴)、特别的无所谓(不去分辨神意气形的对错)。总之,练的过程中是一种美的极至,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气血流通后的通体舒畅。
&& 刘应文(作者系湖南杨式太极拳辅导总站站长,湖南省太极拳学会理事,一级拳师,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六段。)
刚表态过的朋友 ()
扫描二维码关注太极网微信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太极网微信号:cntaijiwang 关注太极网公共平台,及时了解太极拳界新闻,太极拳赛事,太极拳理论成果。欢迎投稿,免费宣传!
  1、不要用无谓的力 :  一般太极拳家对于不要用力的解释是:常人本来具有的力是
  一、对头部要求  头部要虚领顶劲,虚是空的,领是向上引的意思,顶是往上顶,劲
武河清,字禹襄,号兼泉。生于1812年,卒于l880年。武式太极拳始祖。清代河北永年广府
  在杨式太极拳中,称腰为“中盘”;胯为“下盘”;肩为“上盘”。“三盘”,以“中
  抖劲的基础是缠丝劲和腰裆劲。抖劲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爆发力,其特点是快速、螺旋、
4891135549393937353023养生知识子分类养生热点:
下一篇: 上一篇:
相关养生资讯
                                        
NO.1初学者该怎样练太极?要从简单的套路学起、方法正确、进行自我...使用合作账号一键登录:
太极拳教程 内功太极拳的多种练法
  很多人都喜欢打太极拳,但是对于那些初学太极拳,对太极拳还无从下手的新手来说,如何一步一步地打好太极拳就显得至关重要。接下来就让我们小编来说说,内功太极拳的各种练法吧!
  许多人想要学习打太极拳,但是不知道打太极拳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学起。所以首先要从第一式开始学起
  初学太极拳要先学练定式。定式顾名思义,是在原地不动练拳式。这样学练姿势准确,功底扎实,桩功牢固。每个式子分解成若干小动作,一动一动的教,而每一动停留三口气至六口气,再练第二动。
  一年下来学习十几、二十几个式子.这样练功功底扎实,从不返工。如果图快,跟着老师划道,一个月练一个套路,学得快忘得也快,根本谈不上功夫,像煮夹生饭。基础打不好,改拳之难难以想象,甚至一辈子也改不好一套拳。
  原地式
  在学好前面的基础上,要不断的联系。这样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原地可以练习一个拳式,也可以练两个或多个拳式。现在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一天到晚没有大块时间、也没有较大空间练拳。
  原地式就能解决这种困难。正所谓&拳打卧牛之地&,练拳不拘时间、地点随时可练。如&揽雀尾&和&单鞭&,在原地练,东西南北四正方向,十几分钟可练l2个揽雀尾,13个单鞭,单鞭和揽雀尾是最吃工夫的拳式,这样练功底也扎实。
  联式(动式)
  从字面上看,联式就是将学到的拳式联起来练,这就需要场地,第一段二十五式有2米宽6米长一块长方形空地就足够用了。
  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并且在固定的地方就打完一套拳法,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太极拳的一些步骤。但是还是要不断的练习。
  默练就是站在原地或坐在椅子上,不做动作,默想拳架。从脚到手从手到脚行拳,静坐不动&以心行意,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以气运身&,达到动静相兼、身心双修、健身养生的目的。
  默练时,在头脑中要有拳的形象,像放电影,一次有一次收获。
  默练可解决因为工作忙抽不出大块时间练拳的问题,在火车上、飞机上、短暂休息或时间,均可默练。将拳默想一遍,手脚结合,上下相随,从上到下默练拳后,浑身热乎乎,也能达到动式拳的效果。
  单手练
  先辈拳师在长期修炼中,为了得到太极功夫,创造了多种练法,以解寂寞、枯燥之苦,也为了提高和巩固所学的拳艺,其中一法为单手练。
  单手练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分左单手和右单手两种。
  所谓单手练,就是在盘架子时,只由一只手动作,另一只手下垂不动,如右手作为实手,则左手下垂,跟平时盘拳一样。下垂不动的左手不是完全不动,而是随套路运行路线走意念,静中求动,左单手右单手同。
  无手练
  无手练与有手盘拳一样。按套路一招一式一丝不苟,只是左右手下垂没有动作。在盘拳进行中所有动作运行线路与有手练的动势一样,无动作的左右手仍然要分清虚实带意念,视线、阴阳与有手联式同。
  松肩练
  肩是气之&气门&。松肩,气顺向下,如含肩、耸肩将牵动气,使气向上冲,全身不易松柔。修炼松肩是十分必要的,松肩练是功夫拳。
  修炼松肩有很多练法,但在盘拳中松肩最为重要,应引起拳人的关注。
  盘拳的每个动作,起始动作之前必须先松双肩,每动先松肩,将一套拳练完,就完成了松肩练的功夫拳。
  垂肘练
  松肩垂肘是相辅相成的,只顾松肩不管垂肘,上肢仍然僵滞。推手、技击因为肘松不下常受人制。
  松肘习惯上叫&垂肘&,上肢没有动作肘自然下垂,上肢动作时肘亦应自然下垂,绝对不得挂力。盘拳、推手时拳人必须做到&松肩垂肘&。
  &垂&字顾名思义是自然下垂之意,肘上不能有意,更不能有力,就是用肘发人肘上也不允许着力,而是指梢上的功夫。盘拳时每个动作要垂肘,跟松肩练相似。
  不过肘的训练只注意肘自然下垂,每个动作如此反复,天长日久功夫自然上身。那里你的肘很松沉,两位年轻人也很难抬起你的一只胳膊。
  松腰练
  腰在太极拳锻炼中占主宰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先辈拳师在腰的训练和运用上是十分出色的。
  可惜先辈们没有给我们留下照片等可参考的影像,只留下不少关于腰的论述和拳经。然而由于几代拳师文化修养不同,对拳论理解不同,各家各派传下来的&腰理论&和用法就不大相同。
  训练腰可以单练,也可以在盘拳中练。
  在盘拳过程中,拳理要求虚实变转时。在式与式的衔接处松一次腰。在二十多年的实践中我感觉这是上乘的练法。
  具体做法是在盘拳过程中,每一个动作做完,就是动与动之间的阴阳变转,欲做下一个动作时松一次腰,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一个套路打下来呼吸极为顺畅,身上备感舒服。如果不是这样很可能截气,要患病,而动作也做不好。
  在平时活动中亦应该在动作之前松腰,松腰在身上的变化,其妙无穷。
  以上我们讲了太极拳修炼中的拳法,也讲了传统太极拳的多种练法,是不是这样修炼下去即可大功告成修成正果呢?我们讲也是,也不是。
  如果只是一般健体、强身、祛病、延寿.每天按以上要求盘拳会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但是,要想得到太极功夫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修炼太极功夫,还要在身形、手势、头部、脚下、心脑、眼睛等&四法四功&上下一番工夫。
延伸阅读:
点击查看更多: &&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西洋参是人...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从颜色...
我要点评(0人参与,0条评论)
10天内自动登录
使用合作账号一键登录:
太极拳精选
当今社会健康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那么怎样在日常生...
太极拳看似简单,但是当真正学起来的时候,往往不知...
本期小编给大家推荐太极拳中的一种拳法,陈式太极拳...
现在喜欢练习太极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因为太极是对外...
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太极拳教学视频,今天给大家推荐...
推荐太极拳
太极加油站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历程
查看: 1967|
评论: |原作者: 刘应文
摘要: 太极拳既然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一定符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特质。如果知道太极拳很好,但是,不深入之中,则太极拳是太极拳,您还是您,您和太极拳还是一种陌生的关系。太极拳丰富的内涵和身心 ...
&&&&& 太极拳既然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一定符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特质。如果知道太极拳很好,但是,不深入之中,则太极拳是太极拳,您还是您,您和太极拳还是一种陌生的关系。太极拳丰富的内涵和身心修养的效应,就不会体现出来,您对于太极拳的认识,就一定始终搁浅在道听途说的境界。
在一些武术大家心目中,太极拳是有着独特风格的内家拳术;在匆匆忙忙从公园路过的上班族眼中,太极拳是一些“怕死”的老年人的养生之术;在外&国人偶尔瞥过的眼神中,太极拳是有着东方韵味的中华文化的代表;在太极拳爱好者的感觉中,太极拳是冷暖自知的一种内在体验。套用人们评论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中的一句话:“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要说:“一千个听说过太极拳的人心中就有一千种太极拳”。
确实,太极拳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单从太极拳的流派来看,当今人们公认有陈杨吴孙武赵等6大流派,但是,许多人还不满足于此,结合自己的体会,又不断地&推出了自己编创的太极拳新品种,比如,最近几年,就陆陆续续有三星太极拳、循经太极拳、东岳太极拳、养生太极拳、导引太极拳、康复太极拳等问世,更有一些人在太极拳前面加上自己的姓就使自己成为太极拳某一家的编创者了。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新编创的太极拳除了少数的之外,许多仍然沿着“太极操”的路子发&展,太极拳的深刻内涵表现得仍然不够。
其实,更独特、更有太极拳韵味的太极拳,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薪火相传。这其中,杨健侯秘传太极拳(老六路)就是其中的一支。
&&&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与社会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杨式太极拳各种架式以及其它各家太极拳都不一样。这套老六路更多保留了原汁原味太极拳的风貌,更多的保留了中华道统文化的内涵,更多的保留了让我们的思维感觉新鲜的内容,更多的保留了从各个方面滋养身心的信息。我们所要继承发展太极拳,但是,对于这套太&极拳来说,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继承。其实,如果我们能把这套太极拳完整的继承下来,则就功莫大焉了。如果这套太极拳失传了,再想找回来、继承下来,则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套太极拳与我们认识的任何太极拳都不一样,更与我们后天养成的习惯不一样。这套太极拳是超越我们平时想象力范畴的一套&太极拳。此时此刻,我依然在追思我们的老前辈,他们是如何探研出这样的太极拳的呢?
  20世纪80年代,当北京市武协副主席汪永泉老师把自己早年跟杨健侯学练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讲述出来的时候,许多曾跟他学练十几年太极拳的徒弟都很吃惊,太极拳里边竟有这么多的内涵——云手里竟然包含着“三个开合”、揽雀尾里竟然蕴藏着“三捋”、单鞭里面竟然埋伏着“滚错折磨”四种内劲等等。&许多武林界的朋友建议,让他把这个老六路改为汪氏太极拳,汪老师说:“不能改,这本来就是人家老杨家的,只不过我曾经答应过老杨家,这些不能随便往外传。”
& 自古以来,太极拳就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脉络是把太极拳当成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这条脉络在各派各系太极拳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在传授太极&拳的过程中,太极内功不易被人们理解,而且,一旦心怀不轨的人掌握了就会做坏事,&基于此,大面积普及太极拳时,许多太极拳老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保留一些不传之秘。当年,杨式太极拳呈前启下的代表人物是杨澄甫,他在广泛传授太极拳之前,其父杨健侯就告戒他只能传架子不能传内功心法。于是,他定型的杨式太极拳就成为现在为人们广为熟知的太极拳——并最终成为国家体委编创24式简化太极拳的为蓝本。
&&& 有人认为杨澄甫定型的杨式太极拳架子就是杨式太极拳的全部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也不了解当年杨露蝉三下学拳的艰辛历程—-辛辛苦苦&学来的“太极拳门里的”的内功哪能轻易向外传授呢——这就涉及了太极拳另一条发展脉络:内功心法的传承体系。据笔者所知,这一传承体系是杨露蝉→杨健侯→&杨澄甫→汪永泉→魏树人等。
&& 据一位曾与许多太极拳大家有过接触的朋友说:“汪是真正能把《太极拳论》中所要求的内容都表现出来的人。”
  据采访过许多太极拳名家的记者说:“魏树人老师所继承的太极拳,应该是原汁原味的太极拳。”
是的,在人世间还有这样一种太极拳——自然、柔和、优美,以每个姿势练得是否舒适为检验标准;着意体现松、稳、慢、匀的运动特点,具有极大的养生&价值;揉手练习时,没有打人之心,要有扶人之心,如是才能将人弹到拙力所远不及的距离,同时被弹出者还感觉特别的开心舒服;在开始、运行、起止、变化的过程中,以身形和神意气所引起的太极变化,不断的沟通天地阴阳,完美地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涵盖太极术、太极功、太极道等不同层次的锻炼内容,让学练&者始终觉得奥妙无穷,乐趣无穷——这个太极拳,就是杨健侯秘传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改变思维,建立新的太极观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作为中华道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法不传六耳”思想的影响,从创始人杨露禅开始,就一直保密,这有其历史根源,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老六路内功心法的真谛,始终流淌在杨健侯、汪永泉、魏树人等人血脉的深处,从而薪火相传,为我们今天有机会窥见这套内功心法的真&谛打下了基础。魏树人老师完整的把这套老六路继承了下来,他多次表示,一定要传下去,发扬开来,进而能造福于社会。
&&&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尊师,就是要尊重并理解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一脉的任何老师,要感谢他们在百余年的世事纷纭和历史沧桑中,痴心不改,默默探研,不管是经历颠沛流离的生活,还是在铲除“封建毒草”的年代,他们都以一生的时光来传承内功心法的真谛。重道,就是不要把这些内功心法当成一招一式的技巧和与人比高低的秘密武器,而是要把它当成值得用一生时光来追寻的人生之道、太极之道;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滋润身心&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不是按照西方的标准来衡定的,而是沐浴中华道统文化之阳光雨露,让人的智慧和能力成为自由自觉活动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太极文化是自成体系、独辟蹊径的实践方略、人生哲学、科学殿堂。
&&&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站在中国文化的高度来理解其中内涵。我们一出生,就习惯了按照现代西方科学(局部的、逻辑的)的模式来改造人的先天本能,并在后天的学校生活中,不断改造着中国先辈们千百年来所积淀下来的整体生命观、人生观等。这样一来二去,我们太极文化所强调的无极、太极、阴阳等内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思维中就会荡然无存了。等有一天我们试图用心灵来感觉来理解中国的太极文化的时侯,却在自觉和不自觉之间,怀疑它的真实性和曾经拥有过的辉煌。就是一些对太极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的学者、太极拳家,也不能深入地进入太极文化独特的语言符号和内核空间,甚至一生都在太极文化(太极&拳)的门外徘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是后天养成的思维习惯阻碍了我们接近太极文化的土壤。从西方传来的体育锻炼模式大都是从形体入手的,所谓的外向性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太极文化则主要从内里边入手的,所谓的内向性的思维方式。古希腊早就有人说:“要想健康,跑步吧!”而中国的太极文化则强调“意在先,气催形”。跑步说的是形体锻炼的方式;而太极拳“意在先,气催形”则涵盖了神意气形各个方面。并不是我们在这里孤芳自赏,主要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两者之间的不同。基于此,我们学太极拳老六路,一定要站在中国文化的高度来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
&&&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是张三丰创立了太极拳,那么,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目的是什么呢?王宗岳在《太极拳经》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世之末也。”可见张三丰创太极拳的初衷是延年益寿——道家修道的主要目的是长生不老,能否达到姑且不论,但道家多高寿则是不争的事实。一般来说,现在学练太极拳的目的也应该落到此处,否则就违背了张三丰创太极拳的目的了。把太极拳作为与人一争长短的技击之术,确实有些糟蹋了太极拳。当年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被人称为“杨无敌”,但他最让后人难以忘怀的,却不是打败了某些人,而&是他让太极拳这种延年益寿之文化被世人所知晓,并进而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持续百年的太极文化热。由于历史原因太极拳的内功心法少有人知,这也就为我们珍视它埋下了伏笔。有幸继承这种独特文化的内涵,我们身上就多了一分责任:在自己受益于它的时候,有义务让更多的人也得到它福泽——也许我们一下子不理解、不习惯于内功心法的要求,但是,我们却可以在内功心法的滋润下,一步步前进。也许有一天蓦然回首,我们会发现自己已深入其中很久了。
&&&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按照内功心法的要领来理解、来学练。内功心法是什么?内功心法就是人的神意气的集合体。我们一般人学练太极拳往往先学拳架套路,殊不知这样一旦养成了习惯,就离真正太极拳越来越远了。有人说:“我先学架子再学内功,”其实这是不了解内功心法乃精神上、心灵上、气质上、意识上的一种修炼,如果拳架子形成了习惯,内功心法“意在先”就有了障碍,就会形成意识屏障,阻碍“意在先”作用的发挥。太极拳是阴阳拳,阳面的动作虽然很好学,但是,阴面的神意气却是太极拳能否真正改变自身的健康状况、能否提升功夫层次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神指的是精神、眼神,同时,还指意念的发轫点(佛家有明心见性之说,这个“性”其实就是自己能体察到意念的发轫点了,当然,这是很高的境界,常&人可能很能理解,我们这是只是一种比附、一种形容);意念指的是自己的念头、想法,这个念头有正念和邪念(杂念)之分,在进行89式老六路的练习时,念头落在盲点、鹘星、胯圈等地方,则这个意念是正念,如果想其它的事情,如中午吃什么饭等就是邪念(杂念)了——练习太极拳就是要训练我们多正念,少杂念,进而没有杂念。气是构成我们生命的一种无形无相的特殊物质,但是,我们一般人感觉不到气的存在,但是,我们练习老六路可以比较快的感觉到气的存在。如何我们通过不间断的练习,使“气遍身躯”,则功夫就上身了。&到了这个程度,疾病也就不会随意侵犯我们了,此时也就“全体透空”的境界了。当然,在具体的操练过程中,我们要只管意念不管气,气是在意念引领下自己发挥作用的。神意气的修炼是最根本的修炼,这也就是太极拳论等经典著述所说的“心为令”、“意为帅”、“气为旗”的内在含义。
&&& 学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在日常生活和练拳的过程中训练内心的愉悦感。杨健侯与人揉手的时候,是面带微笑的;汪永泉老师平时看起来很严肃,但是,他打起拳来或着与别人揉手的时候,面部表情则很随意的、很自然;魏树人老师练拳时好像是用微笑催&动着姿势,他与人一接手,心中一沉着,眉宇间仿佛透出泉水般的笑意,太极拳威力就立刻展现,让人跳到什么方向人就跳到什么方向。为什么练太极拳要始终使自&己高高兴兴的,原因就是人一高兴,气血就能更好的流通,就会减少忧愁烦恼,有些人只是一念之差,功夫就走样子了。对于控制情绪问题有的人以为这不是练功夫,其实这是真正的练功夫,是练神意气通畅无阻的最好方法。在揉手实践中,如果我们特别严肃,使出的就是拙力,让别人很不舒服不说,自己也会有些不舒服;&而一微笑,再那么意念一动,对方就有可能会轻飘飘(或出乎自己意料的整体的出去了)跳出去。微笑是让内心世界和头里边灵明起来的诀窍。头里边灵明了,“阶&及神明”&之太极拳大境界才有可能来临。
&&& 学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在日常生活和练拳的过程中锻炼自我控制的能力。求知欲、练太极拳的欲望在日常生活和练拳的过程中要保持,不正常、不正确的欲望则一定要抛弃。这是人生观问题。追求就是欲望,要控制自己,不让坏的欲望产生出来,影响功夫的上进。过去,正式拜师学佛时,老师一般会提出三条戒律:“第一,从现在开始,只可以听我一个人讲经说法,其它的任何法师、居士的讲经说法,都不准听;第二,不论是看佛经还是其它任何书籍,不经过我同意,一律不准看;第三,你以前所学的,我通通不承认,从现在开始,跟着我从头学起。”第一&不准听是把你的耳朵给塞住了,第二不准看,把眼睛给遮住了,第三个是要求你从零开始。道家也有戒律,如初真戒、十真戒、天仙大戒、无极大戒、智慧大戒等。&守戒,其实就是给自己订很多条条框框,使自己不去违犯它,这样就把自控能力提高了。为什么要有戒律,戒律是为了使思想、行为正确,杂念减少,自身的神意气少消耗。如果想取得好的锻炼效果,就必须有所约束,有约束才能产生精神的力量,才能有前进的动力,才会不断进步。我们认为,学练学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一&定要:戒烟,少喝酒,不参与赌博、嫖娼、吸毒等有害身心健康的活动。
&&&&&&学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坚持而不刻苦、舒服而不别扭、愉悦而不拘谨。许多太极拳老师都要求学习太极拳的人要刻苦练功,说只有苦练才能出真功夫。其实,这是以前老师考验徒弟的一个策略。刻苦练习拳架子,也许经过千锤百炼的磨炼,有些人确实能出功夫,但是,臻于大乘的却很少,有些人也闯出了很大的名气,但寿&命却很短。为什么?因为神意气并不是只有练习太极拳的人才能练出来,别人不练拳就没有。
&&& 神意气是每一个都具备的先天素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构成部分——太极拳内功心法的训练是让人能运用神意气——就像外国人学使筷子,并不是筷子不存在,而是外国人不会用。太极拳之所以受到千百万中老年人的喜爱,就是因为慢慢悠悠的感觉很适合养生。对了,太极拳就是要取得“延年益寿不老春”&的效果。为了练好太极拳内功心法,如果过多的强调刻苦练功,往往在练的过程中内心很难放松下来,而身心不放松,则神意气就会滞住,不容易把功夫练出来,身体健康的目的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提倡每天都要坚持练习几遍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但内心里边一定不要有我正在刻苦练功的概念。练之前要重视,练的过程中&要特别的随意(姿势不刻板),特别的放松(精神不紧张),特别的愉悦(面带微笑、内心高兴)、特别的无所谓(不去分辨神意气形的对错)。总之,练的过程中是一种美的极至,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气血流通后的通体舒畅。
&& 刘应文(作者系湖南杨式太极拳辅导总站站长,湖南省太极拳学会理事,一级拳师,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六段。)
刚表态过的朋友 ()
扫描二维码关注太极网微信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太极网微信号:cntaijiwang 关注太极网公共平台,及时了解太极拳界新闻,太极拳赛事,太极拳理论成果。欢迎投稿,免费宣传!
  1、不要用无谓的力 :  一般太极拳家对于不要用力的解释是:常人本来具有的力是
  一、对头部要求  头部要虚领顶劲,虚是空的,领是向上引的意思,顶是往上顶,劲
武河清,字禹襄,号兼泉。生于1812年,卒于l880年。武式太极拳始祖。清代河北永年广府
  在杨式太极拳中,称腰为“中盘”;胯为“下盘”;肩为“上盘”。“三盘”,以“中
  抖劲的基础是缠丝劲和腰裆劲。抖劲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爆发力,其特点是快速、螺旋、
48911355493939373530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式太极拳85式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