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不满足借景抒情的精彩句段段

&五体不满足经典片段&_经典电影片段_大话西游经典片段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五体不满足经典片段
标签:音乐
标签:音乐
标签:音乐
标签:游戏
标签:电影
五体不满足经典片段相关推荐
搜索“五体不满足经典片段”更多视频
标签:音乐
标签:音乐
标签:电视剧
标签:音乐
标签:音乐
标签:音乐
标签:音乐
标签:音乐
标签:音乐
标签:音乐
标签:搞笑
标签:音乐
标签:音乐
标签:游戏
标签:综艺
标签:游戏
标签:音乐
标签:音乐
标签:电视剧
标签:游戏
标签:电视剧
标签:搞笑
标签:音乐
标签:音乐
五体不满足经典片段相关搜索
五体不满足经典片段大家都在搜2012 年春语文教学反思初中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三岔河中学 母建林内容摘要:农村初中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效果欠佳。认真反思,就其成 因寻找对策,从而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从根 本上改变初中生的阅读现状。同时,指导学生敢于作文,善于作文,乐于作文。结合笔 者多年来的思考与实践经验,
谈谈几点设想与尝试,提出一些建议与做法。 关键词: 课外阅读 作文教学 成因与思考 对策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阅读方面 1、学生课业负担偏重。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课业 负担偏重,往往整天埋头于课本、题海,无心也无力进行课外阅读。 2、缺乏阅读兴趣。 中学生阅读面狭窄,缺乏兴趣。长期以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宰,学生常处于被动 地位,只能在教师限定的思维中去接受,很少能有自己的见解,这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 思维和自主创造性。而文学具有不确定性,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作品的意义只 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建构,读者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作 为读者的主体性和作品作为阅读文本的多解性,从而讲有余而悟不足,析有余而辩不足, 学生没有充分的机会去体会、感悟、想象、创造,那么也就不会有主动阅读的欲望,渐 渐地对阅读失去了兴趣。 3、文化氛围差。 现在我们的社会读书风气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当今正处于信息时代, “计算机+互联网”1 等于是向学生们完全开放了整个世界。过去,书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现在, 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接受方式多样化,并且直接作用于视听,相比之下,读书就显 得枯燥乏味。这些以视听刺激为主的信息接受方式使学生语言感受能力退化,从而削弱 了他们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并形成恶性循环。其实,这些信息源好比一次性消费的“文 化快餐” ,缺少文学阅读时的感受、想象、审美和创造,是无法替代阅读的。这些社会现 象凭个人的努力无法改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做的是引导学生走一条正确的阅读之路。 (二)写作方面 1、书写不“规范” ,文面“惨不忍睹” 文面,就是文章的“面貌” ,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如行款格式,标点停顿,文字书写 以及行文中某些“习惯用法” ,直接影响着文章表情达意。学生作文中,字迹潦草难以阅 读,不讲究行款格式,随心所欲使用和书写标点,乱写错别字的现象普遍存在。 2、兴趣不浓厚,作文“敷衍应付” “作文作文,一提头疼” 。这一口头禅形象说明了学生对写作“一怕二厌三应付”的 态度。每当教师布置作文,较多学生唉声叹气,愁容满面。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 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才能激发起作文的灵感,学 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我想写”的动机,其对写作的满腔热情才能触发文思泉涌,逐渐造 就坚韧的写作意志和顽强的写作毅力,满怀信心地去克服重重困难,走向作文成功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并未在激发 学生写作兴趣上花功夫,他们只顾一味布置作文,收取作文。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平 淡无奇,甚至味同嚼蜡,难有成功的体验,写作兴趣一点点被磨灭。久而久之,学生自 然头疼、逃避作文。 3、语言运用能力偏低,不能准确表情达意 “语文就应该姓‘语’ ,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与训练。 ”福楼拜曾经对 莫泊桑说:一定要仔细观察从你眼前走过的每一个人,然后分别用最恰当的词语去描述 他们。 “最恰当的词语”即是要尽可能准确精练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实际呢,一方面因为 学生词汇积累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又缺乏对学生遣词造句系统的训练,学生语感自然不 强,语言运用能力自然偏低,作文不仅文采欠缺,而且作文中滥用误用词语、前言不达 后语、表达欠严密等毛病比比皆是。学生作文时常出现“心会而口难传,意有而笔不达”2 的尴尬处境。 4、教学“重文轻语” , “文”妙而“语”拙 叶圣陶先生在解释“语文”概念时说:‘语’就是口头语言, “ ‘文’就是书面语言, 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应试”的需要, 。 学生的写作存在着“重文轻语”的现象,一些学生的书面作文写得不错,但其口头作文 却让人不敢恭维。目前中学生口头作文基本是一种静态的言语活动,学生从教师的命题 出发,力争用清晰的语言、准确的字眼、流畅的语调“说”一篇东西出来,但却不考虑 对谁说,为什么说,怎么说,因而总是采用固定模式“说”文,这种“口头作文”拿到 社会实际生活中去,其交际功能无疑要大打折扣。 5、作文“闭门造车” ,文品与人品反差强烈 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 泼地流个不歇。 ”农村初中学生,生活圈子有限,交际范围狭窄, “泉源枯竭” ,又怎能“溪 水流个不歇”呢? “质胜于辞,情胜于文。 ”刘勰也说“情者文之经” 。如果学生不关心社会,不到生 活中实践,心中烈火般的激情就得不到激发,他们对生活必漠然置之;如反映在习作里, 试想,这种离开社会实情、脱离生活实际的孤陋寡情之作能感动人吗? 对生活缺乏了解,缺乏体验,也造成了当今许多中学生作文虚构的现象。虚构,本 是一种想象能力的表现。但我们的一些学生却在感情上违心虚构,产生了许多矫情枉作。 如果我们的教师视若罔闻,无视于学生这种感情上的虚构,担忧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与 人真诚相处、团结协作就成问题。 6、教学随意性强,缺乏系统安排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作文教 学必须立足实际,制订方案,以便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这个计划不仅应包括整个中学阶 段作文教学的全程训练目标,而且更要落实到每学期的阶段目标以及每堂课的训练重点 和要求。很多老师在开学初制订教学计划时,只是笼统地订一个语文教学计划,作文教 学只是“蜻蜓点水” ,有的甚至完全不提,更不必说制订整个初中的作文训练方案。在具 体的操作过程中,作文教学的随意性也很大。一学期有只做一、二篇作文的,有做足数 作文但只批二、三篇的,有临时有事,便到班上随便布置一下作文题目的,还有平时不 做作文,等到学校或上级来人检查时突击布置作文的??如此等等,都说明了目前许多3 老师作文教学上的无序性,这种无规律的“蜻蜓点水”“突击备战”式作文教学根本违 、 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惰性或应付心态。 7、命题脱离实际,缺乏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计划的盲目无序,必然导致命题的盲目随意。有临时出题目的,有照本宣 科出题的,有拨高性出题的,出的题目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同步,没有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轨,也没有体现由低而高整体训练的作文教学规律,命题 缺乏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这种命题所要求的生活经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 学生没有亲切感,也找不出动情点。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应付式的交差或虚构一番,这 是与“说真话、抒真情”相悖的。如果我们老师深思熟虑,掌握学生身心的发展变化, 把握其心态,适时从其喜怒哀乐中捕捉兴奋处、动情点,设计命题,就能为学生创设积 极作文的氛围,学生也能自觉地投入命题规定的范围,最终完成作文。 8、批改欠科学,高耗而低效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多少个教师,就有多少个批改标准。一些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常常忘记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十几岁的初中学生,往往要求过高,无 视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实际。有经验的老师则完全会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确定自己的批改标准。钱梦龙先生在接手一个“双差班”后布置的第一篇作文是《我 的家》 。其要求就两项: 、标题必须写在第一行的正中; 、文章要分段,家里有几 (1) (2) 个人就分几段,每段起始必须空两格。结果,这些平常吃惯了 30 分、40 分的学生,一下 子得到了“优秀”成绩,少则 80 分,多则 90 多分,学生一下子就有了强烈的成就感。 这种低起点的批改标准无疑值得我们借鉴。 作文批改周期长,也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主要有老师精批细改的 缘故。叶圣陶先生向来不主张由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他说: “学生不明白为 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做劳而无功,至少是劳而不得。 ”杨 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提倡“评阅浏览自改法” ,学生在短时间完成后,老师立即抓 紧时间把全班作文浏览一下,发现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评和进行个别 指导,然后让学生互相修改或自改。这样,不但能把老师从繁琐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 而且能有效地加大作文的训练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 9、缺“成功教育” ,伤学生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学4 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对好作文,尚可“鸡蛋里挑骨头” ;对较差 的作文,则应力求找出其“闪光点” ,哪怕就一丁点的进步,都应毫不吝啬地加以肯定。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这样容易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轻易在作文本上写上 “一塌糊涂” “一窍不通”等,无疑是一盆盆泼向学生的凉水,浇灭着学生作文的希望之 花。 作文评讲,很多老师只读评优秀之作,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微小“闪光点” 。如果 老师讲评时注意对“差生”倾斜,褒扬他们作文中的小小优点,这样那些原来作文成绩 不理想的学生,在受到成功激励后,内心的喜悦难以言喻,作文积极性就会倍增,作文 训练形成良性循环,作文水平自会得到提高。 10、脱离生活,闭门造车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刘国正先生说: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的??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 ”学生只有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 习语文,运用语文,写作积累过程中时刻注入社会生活的活水,作文教学这棵树才会枝 繁叶茂,结出丰硕的果实。一些老师脱离生活的纯技巧作文指导,实在是事倍功半。因 为即使有再绝妙的技巧而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是不可能激起写作的冲动,产生写作 灵感的。 “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生活,写就无从说起。 ”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我 们应该谨记。 11、重文轻道,跛足而行 语文教育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文道”结合。只可惜为了应试,一些老师只注重培养 学生的写作技能,认为技能提高了内容是可以随意填塞的。于是,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 一些不健康思想也不进行疏导教育,忘记了自己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12、重教轻写,纸上谈兵 叶圣陶先生说: “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 倍。 ”可见,教师经常“下水”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写作。但现实却不容乐观。语文教 师虽具备一定的写作技能,但写作作为一种技能,必须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才能提 高。不大动笔的教师和经常“下水”的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取向和心态有很大差异。前 者由于缺乏对写作心理的深刻体验和把握,往往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理论知识的灌输, 更多的是对技法的迷信,更多的是束缚灵性和创造的教条,写作显得生涩、神秘,让学5 生望而生畏。后者把自己写作的体验推及到学生身上,往往更能把握住写作的关键,将 写作化难为易,化苦为乐。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必须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有序性和渐进性不强,递度不明,它往往只有 逻辑顺序而不含难易变化,前一个知识点与后一个知识点也不像数、理、化具有叠加特 征,有些顺序是人为强加的 ,而不是本身固有的。这也是数、理、化教学不能出现断层 而语文出现断层无关大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另一特点是知识体系不是理论阐述,而 是以课本例子的形式出现,其知识因素寓于课文这一个例子中,学生只有通过学习课文 才能得到完整的语文知识,而不能像数、理、化可一课一得,在有限的范围获取成功的 喜悦。因此语文能力的获得非一朝一夕之事,而需要长期努力营造氛围,养成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 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阅读是最直接丰富学生语言的基本途径,将 学生的读书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1、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阅读现状。 2、指导学生敢于作文、善于作文、乐于作文。 3、探索有关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教学策略。 4、丰厚语文积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 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 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来揭示其内在 规律,从而逐步调整和完善实效性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4、调查问卷法: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归纳,形成相关调查报告。 5、统计对比法:通过对学生读写状况的统计对比抽样,来验证和推进课题研究的深 入发展。6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我们精心安排、分工合作、按步实施,确定研究分四个 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2011 年 3 月——2011 年 4 月。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与课题研究方案, 开题,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2、理论研究阶段: 2011 年 5 月——2011 年 9 月。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在了解学生 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教学现状,细致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 方案;搜集整理文献,通过理论研究,提高认识,增强研究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 展和深化提供保证。 (1) 、进行教与学现状调查统计分析,主要包括读写习惯、学生作文能力习惯、课外 阅读情况、教师阅读教学情况、教师作文教学情况。 (2) 、进行理论研究材料的整理。 (3) 、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3、行动研究阶段: 2011 年 10 月——2012 年 8 月。利用教学实践进行研究,针对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实施细节,不断积累摸索,运用多种研究方式深入研究。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教法研讨、学法指导,共同 学习。对研究阶段性成果及时整理适度在校内推广。 (1) 、开展各种师生活动,强化落实课题研究工作。 (2) 、进行课题研究教材的试用。 (3) 、制定教学计划。 (4) 、学生读写成果展示。 (5) 、公开教学观摩。 (6) 、研究经验交流。 (7) 、阶段经验成果总结。 (8) 、撰写教学设计、随笔反思。 4、总结阶段 :2012 年 9 月——2012 年 12 月。改进和完善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 行成果汇编,申请课题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与总结。 (1) 、学生读写优秀作品集。 (2) 、图文音像资料集。7 (3) 、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案例、随笔反思、论文集。 (4) 、各类调研报告集。 (5) 、研究成果展板。 (6) 、活动集锦。 (7) 、申请结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1、教师学会角色的转变,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确认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 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并尊重他们对适合自己特 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作为知识权威的“话语霸权” 。教师要做到这 一点,必须强化两种意识:民主意识和人本意识。 教师应创设一定的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加拿大著名的课程 专家史密斯教授说: “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 是保护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的环境条件。 ”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应淡化课程教学 的统一性和唯一性,不应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 ” 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个体具有差异,他们对于文章的体会和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教师所要做的,是要发掘这种不同,激发学生不同的感悟力,而不能只求千篇一律的标 准答案。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意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 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 和人格体系。这样,教学就超越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从而触及心灵深处,使灵魂 得以净化和优化。 如果教师在思想上做到了更新观念、明确方向,那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就语文阅读来说,就再不仅仅只是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等,学生 就会自主自愿地进行课外阅读,并期待从阅读中获取教科本上所没有的知识,课外阅读 也就走上了一条阳关大道。 首先,我们不能把课外阅读仅仅定义为课外时间的课外书阅读,我们教师能做的大8 量工作其实是在课内的。所以我们应该把语文课堂真正变成文学阅读的天地,改变那种 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变革课堂的不是理论工作者的事,而是教师的 事。教师应以新课程为标准去寻找研究的课题。目前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 传授” ,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长于考试,不会 独立思考,缺乏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敢于独立思考。要 做到这样,教师就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要求教师用新的理念审视教学活动,进 行教学设计,真正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 不能再照本宣科,而应和学生共同探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如果学生体会到了 探究问题根源的快乐,并开始试着自己去阅读从而获取更丰富的知识,那么真正的阅读 开始了。 2、参与课程开发,学会重构教材。新课程给教师留出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有的甚至 没有教学参考书,这是增进教师专业化,对教学肩负起责任的一个重要的起点。教师在 课程问题上要做到两个“学会” 。 一是学会重构教材,学会对课程进行二度加工,通过加工呈现出新的课程,即课程 的重构。课程是自上而下的,需要教师的创造。课程脚踏三只船:学生、社会和教材; 教师通过重构,在文本、学生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是学会批判。即不迷信、不崇拜,学会用批判的精神对课程进行改造。语文教材 其实有着广阔的发挥空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资源,需要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开发和 创作。这个开发和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究性学习在阅读过程中的体现。在这个过程当 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发动学生进行再创造,就是一个探究和课外阅 读的过程。所以,教师一定要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自己只做一个引导者。如果学生在 课堂上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有了阅读的欲望,那么教师已经完成了至少一半的工作。 3、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提高学生探究性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战场,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才 是根本的、有效的途径。我们所要提高的虽然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但课外要在课内 抓。教师是启动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的参与者;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9 同时关注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 后继性学习。所以,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还是照本宣科的话,学生就将丧失学习的兴 趣。教师首先应把课本上的阅读教材教好了,讲活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将之延伸到课外。 4、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不断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 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 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 没有丰富的生活,哪有精彩的作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语文老师应积极引导学 生热爱生活,全面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用心感受大 自然;启迪学生留心学校、家庭、社会人与事;指导多观察,多思考,多记载,并及时 建立“生活素材库” ,以备作文时搜寻提取甚至信手拈来。 5、加强学生练笔训练,有序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每学年作文一般不少于 14 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 1 万 字。学生练笔包括读书笔记、美文摘抄、日记周记等多种形式。教师应指导学生大量阅 读美文,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更能让学生学习优美词句,逐渐丰富自己的文采。新教 材每篇课文后都有“读一读,写一写”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内容大做文章。那些需要掌握 的词语不仅要求学生正确朗读,正确书写,更重要就是要灵活运用。怎样运用?最好的 办法就是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这样可谓一举多得。 6、作文命题,力求灵活宽泛,促进有“话”可说 言之无物是学生作文的一大弊病。为何如此?大多因为作文题目学生生疏,没有亲 切感,学生没有写作激情,未能触动创作灵感,自然不可能“文思泉涌” 。如果拟题灵活 宽泛些,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就可以选择熟悉的可感的题目作文。学生有话可说, 内容自然充实有力。 7、作文指导,变教师说教为学生各抒己见 半个多世纪来的作文指导,都是一读范文,二给命题(材料) ,三作讲解(从审题立 意到选材安排) ,四提要求。这四步曲,唱腻了,师生双方都没有兴趣。如此指导,学生 写出的作文从立意到构思,甚至遣词造句,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如果改为学生各抒 己见,情况大不一样。所谓各抒己见,就是教师少指导,学生先思考,然后各自谈谈自10 己的见解,这样一个学生的见解可以启发其他同学的思维,同时不同的思维相互交流、 碰撞,就会产生智慧的火花,不同学生就会写出不同的作文,甚至有见地的作文。 8、作文批改,变孤笔批阅为群笔修改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的一大沉重负担,白天改不完晚上改,在校改不完回家改。 教师花的精力和时间很多,学生所得却很少。如果变老师一支孤笔批阅为学生几十支笔 修改,立即会出现崭新局面,立即会产生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 指出: “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 他们互相批改。 ”变孤笔为群笔的具体做法是:小组内互改→小组间互改→分小组面批→ 二次创作→小组内互改→小组间互改→分小组面批→成功作文与佳作积累。 9、作文评讲,变一人点评为师生共赏 传统作文评讲是唱独脚戏,一人点评众人听:朗读优秀作文、剖析典型病例、指导 修改等。这实际上是“满堂灌”“填鸭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反映。结果,自然滋生厌恶 、 情绪。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无论是优秀习作,还是典型病例,都可以变 教师一个人评说为师生各抒己见,共同评析。 师生共赏评析是学生“显山露水”的好机会,也是品评和接受品评的好方法。人人 动脑筋,个人显其能,大家有长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就能普遍获得提高。 10、丰富课外阅读资源,增加阅读情感体验。 (1)推荐奇文、美文,疑难 相析。 初中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很有限,所以教师应挑选一部分优秀作品,推荐 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研读。 (2)小范围内营建良好的阅读氛围。 社会大众的阅读缺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也不是凭一己之力能够解决的, 但班级这一小环境的阅读氛围通过努力引导是可以营造的。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指导学生购买书籍,并互相交流。对学生手头上的书籍进行管理、调控,尽可能地 让他们多读好书,远离肤浅和庸俗的书。 举行读书报告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 交流的欲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11 读书的体会。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 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 结合影视对比阅读,从而进行评价、鉴赏。有的名著已有影视作品,如四大名著等, 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片段,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 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鉴赏能力。 11、激励学生敢于作文、善于作文、乐于作文,不断提高哲理与思辨的能力。 课前“说” 。农村学生,方言重,口头表达能力差。如果让他们用普通话表达思想, 往往结结巴巴,这与我们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步伐极不协调。初中生正处于变声期, 良好的训练,也有助于灵敏思维的培养。学生们课前三分钟的“说” ,由朗诵古诗词到背 诵美文、国学经典到讲故事,发展到对国内外新闻进行报道、评说,对校园生活进行评 论,对理想、前途、人生、学习等问题发表见解。 小组“说” 课前“说” 。 ,这样的机会一个学期轮流下来只有几次,为了在短时间内 大面积的提高,我们还可采取了另一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就是四人为一小组的“口语课” 。 活动是这样进行的:节假日返校,每人轮流讲一件见闻,力求语言清晰、条理清楚、表 达准确。有时课堂上,需要讨论、复述教材内容,亦可这样做。 作文“说” 初中生要把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的困难,克服这种 。 困难的有效途径 就是“说”“说”可以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把理解与运用连接起来, 。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说, 写”往往得益于“说” “ 。例如:作文题:某某事之我见, 学生的薄弱处有二点,一是选材,二是如何从材料中 提取观点。于是在书面作文前,先 让学生“说” 。经过讨论,让个别同学发言,再有针对性的分析一、二个同 学的发言, 不足之处予以点拔。由此再进行写作训练,学生们感觉就轻松多了。这种“说” ,有利于 学生由读 到写的过渡,变写作知识能力为写作能力。 为了强化“说”的能力,课文背诵、讲故事、辩论,演讲等也是较好的方法。 12、加强书法练习,培养学生又快又好写字的能力。 1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记忆习惯。学生的智力,记忆力是最关键的。 演讲习惯。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12 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 写的习惯。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每天一篇日记。 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我们就要培养学生定计划的习惯。 预习习惯。开学第一天就举行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让学生自 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提升能力的快乐。 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人生最可怕 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 不起。 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抓好每天的早读晚读,以养成高声朗诵的习惯。 朗诵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每天坚持朗诵,语感就会不断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也会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做好作文规范化训练,以养成规范作文的习惯。 规范作文是写作应具有的意识,包括审题意识、拟写作提纲意识、开头结尾精心打 造意识以及修改文章的意识等等。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么审题、怎么拟写作提纲、 怎么设计开头结尾,要求他们每次写作前做好这些工作。 关注自然、生活和社会的习惯。观花鸟鱼虫,察天文地理,看日月星辰,闻风雷兽鸣, 感四时序变,伤草木凋零;经聚散离合,思胜败兴衰,敬忠孝节义,慕豪杰名士,历喜 怒哀乐,悟人情事理;衣食住行关乎民生,政通人和皆系国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 练达即文章。对待自然、人生、社会的态度,就决定了你听读理解的基础和说写表达的 蕴蓄。 专精于一点基础上的广泛阅读的习惯。选择某一类文体,或某一个作家,或某一方 面内容,作为自己专门研读的基点,在这一点上,多多用心,尽可能的让自己成为这一 点上的精通者。能够专于一点,可以形成自己阅读理解的深度,触类旁通,广泛阅读也 就有了比较高的效率。专于一点基础上的广泛阅读,可以使人突破居地三里、年不过百 的时空局限,可以把圣贤人生置于一桌,可以把千古兴亡纳于一时。读书破万卷,下笔 如有神。胸中有乾坤,笔下生风雷。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用好随笔本的习惯。随笔本是用于创造的写作园地。这里没有老师的任务,有的是13 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熔铸古今、笔下生花。好文章常常是切实有感后带着强列的创作 冲动而形成的酣畅文字。多积累、多感触、多思索,勤于动笔,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 重视求教探讨和辩论说理的习惯。学习需要谦虚,还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 浅尝辄止。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早就告诉我们读书并不是照单全收书中所有,而 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依据自己经验见识的考证,要有结合时代特点和自己实际需要 的取舍,要让书为我所用。保持思辨态度,我们对前人观点才能有所取舍,才能有所发 展,才能使自己置身于文化传承的节点。这样,我们会更充分理解所读文章,更好地丰 富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14、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让学生作文成功的环境 更新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 长期以来,在作文评价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不够的倾向:一是对学生 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我们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总认为学生抒写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二是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尊重不 够。学生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常常被判为幼稚、琐碎、不典型。这样一来,学生面 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价值,不敢写自己的普通的生活和抒发自己的真情 实感,只好撇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生活,装腔作势,故作高深。因此,教师首 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其次,不要求全责备。在作文评改时,我们喜欢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 把评改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有一点毛病就意味着作文的失败。事实上,任何一篇文 章都能挑出毛病,即使经典之作。对于学生作文的评改,当然应该指出问题所在,并指 出问题之后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应是发现、发掘学生在作文中 所表现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并帮助其进一步发展。第三,要学会欣赏。 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教师缺乏欣赏的意识和心情,即使学生写出了在教师看来是“优 秀”的作文,教师给予的往往是“表扬”而不是欣赏,更不是激赏。表扬是馈赠,是“我” 与“他”的关系,而欣赏才是平等的交流,是“我们”的情感共鸣;表扬诉诸价值判断, 而欣赏诉诸审美价值。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 因而,对于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闪光点,最重要的不是堂而皇之的表扬, 而是发自内心的激赏。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激赏,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和 精神生活。14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课堂是学生的主要阵地, 他们的活动天地毕竟不宽广, 他们的见闻和情感体验有限, 因而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就是教师的一大任务。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游览、 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劳动等,指导学生组成各类兴趣小组,如科技制作、摄影、美术、 音乐、民俗等,让学生去观察四季的变化,体验世间的嬉笑怒骂,让他们将笔触面向家 庭、学校,深入到社会。 “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场战争风云”都可 、 、 、 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来源。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这样,学生不再是游离于 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 写作“干预生活”的能力。 15、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绩的平台 优美句段欣赏。 学生的作文如果不是“做”成的或“凑”成的,而是认真写出来的,它都有习作者 认为写得满意的句段,教师要认真分析,特别是起步作文或学困生的作文,教师更是要 去找寻。在作文评讲课上,让学生朗读这些满意的句段,并阐述满意的理由,让全班同 学欣赏。教师要对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给予充分肯定,即使是有创新、有个性的妙 语只有一两句。这些妙语其价值往往会超出那些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的四平八稳的整篇 作文,况且那些名篇名著之所以“名” ,有哪篇又少了妙语的功劳呢? 班内优秀习作展示。 班内的墙报开辟优秀习作专栏,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张贴,以便本班的师生阅读、 欣赏。经常组织演讲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文、锻炼演讲才能的机会;每 期班级黑板报都要选用学生作文片段。最好每学期教师编印一至两期班级作文专刊,专 刊中,班上每位同学的作文至少有一篇,在班内、校内传阅(如果举办报纸性的个人专 集、班级专刊邮寄出去也很方便,既节省了眷抄作文的时间,又节省了邮费,增加作文 发表的机会) ,有条件的话,可以每人印发一份,作长期保存。假期让学生将自己在本期 内的作文汇编成集,自编文集,自制封面,自取集名,自写序言,假期结束后在全班交 流甚至学校展览。 作文发表。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并且力争获奖,利用竞赛主办单位的权威 性、竞赛活动的高等级性、竞赛舆论的社会性刺激学生写作的热情。15 由于网上发表作文比在报刊公开正式发表难度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达网络发表 自己的文章 ,达到“奇文共欣赏” 。如:通过电子邮件传送给亲朋好友,先睹为快;通 过老师或学生的个人网站上传作文,在学校或者一些大的语文网站发表作文,这就给更 多的学生提供了发表文章的机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欢乐。 当教师发现学生中的作文有一定的品位,要迅速指导修改,在确认到达发表质量后 推荐给有关报刊。由于报社的发行周期短,日报、周报的发稿量大,发表文章的速度和 几率也相应大和快些,因此最好先投递给报社。 第一个作文发表的学生要成为教师树立的典型,要不吝啬给他(她)的赞美,并要 时时提起。如果一个学生多次发表了作文,可以封其为“班级作家” ,作文课上请他(她) 交流自己撰写、修改作文的经过、感受,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下一步的作文目标,学 生的成功作文要复印给全班同学学习,甚至张贴在学校的橱窗里展览,在家长会上一定 要点名表扬,一定要让家长知道这件事,让家长也享受到儿女成功的快乐,在学期结束 时还要写入成绩报告册以及学籍簿。 试想,仅仅靠一篇作文的成功就能成为班级的典型人物,享受到如此之多的乐趣和 快感,哪个学生不想试一试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及时进行写作技法指导,学生的作文 水平何愁提不高呢? 16、用整合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工作。 分数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回避分数的教育,绝不是素质教育。学生语 文素养的丰富与提高,课堂教学重要,课外积累亦重要,后者甚至更重要。因此,不必 按部就班的教教材,成为教材的奴隶。教教材浪费了老师和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 效果不佳。教材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教师应大胆的去研究教材、开发教材。传统 语文教学,往往将分块复习的时间安排在中考前的复习模拟冲刺阶段。这种过于集中的 复习方式,时间紧、信息量大,再加上其他学科的复习挤压,学生往往疲于应战,其效 果不言而喻。我们完全可以把现行中考中的“积累与应用”“阅读”“综合性学习”“写 、 、 、 作”四大板块的知识与技能分散在三年的教学实践当中,走读、写、思、背的语文教学 之路,打造语文教学特色。具体设想如下: A、七年级文言文、古诗词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 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16 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 B、初二、初三中考模拟复习,提高审题能力,掌握答题技巧,丰富语文知识。 C、作文教学贯穿初一、初二、初三的始终。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作文每 学年一般不少于 14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 1 万字。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习作。 ” E、书法练习从不间断。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 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F、坚持每天读书 1 小时左右。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 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 G、附整合教材工作样表。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总结性研究报告。 2、课题经验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等。 4、学生成果集。 5、各类调查报告、分析统计表。 6、活动集锦。 八、课题经费投入:学校全额拨款。 九、课题组织与分工 姓名 王军波 袁小莉 邓晶铭 丁访红 吴 涛 赵建勇 研究分工 课题研究管理、经费保障 督察指导 教学实践 材料搜集 教学实践 材料搜集 教学实践 材料搜集 教学实践 材料搜集 教学实践 材料搜集17 母建林教学实践 材料搜集 整理 汇总三岔河乡中学语文教研组 2012 年 3 月 1 日附:初中生百部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说明:①1-40 为文学作品,41-70 为人生修养,71-85 为名人传记,86-100 为科技 读物。 1 《论语译注》 金良年编 2 《三国演义》 罗贯中 3 《西游记》 吴承恩 4 《水浒传》 施耐庵 5 《红楼梦》 曹雪芹 6 《鲁迅作品精选》 鲁迅 7 《子夜》 茅盾 8 《家》 巴金 9 《骆驼祥子》 老舍 10 《围城》 钱钟书 11 《男生贾里全传》 秦文君 12 《花季?雨季》 郁秀 13 《射雕英雄传》 金庸 14 《汪洋中的一条船》 郑丰喜 15 《挪威的森林》 (日)村上春树 1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17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英)J?K?罗琳 18 《唐吉诃德》 (西班牙)塞万提斯 刘京胜 19 《简爱》 (英)夏绿蒂?勃朗特 20 《巴黎圣母院》 (法)雨果18 21 《红与黑》 (法)司汤达 22 《复活》 (俄)托尔斯泰 23 《欧也妮?葛朗台》 (法)巴尔扎克 24 《匹克威克外传》 (英)狄更斯 25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吴劳译 26 《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塞林格 27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28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29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30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31 《唐诗选》 32 《宋词选》 33 《元曲三百首译析》 34 《泰戈尔诗选》 冰心等译 35 《普希金诗选》 36 《繁星?春水》 冰心 37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38 《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39 《中华散文百年精华》 丛培香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40 《外国名家散文经典》 于文心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 年版 41 《美学散步》 宗白华 42 《美德读本》 (美)威廉?H?麦加菲编 43 《中外影视经典》 44 《中外美术经典》 45 《世界三大宗教》 46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德)斯威布著 47 《音乐的故事》 (德)保罗?贝克 48 《人类征服的故事》 (美)房龙 49 《东方哲学的故事》 (锡兰)L?A?贝克19 50 《文明的溪流》 (美)H?G?威尔士 51 《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 (日本)德田虎雄 52 《孙子兵法》 余日昌 53 《史记选》 司马迁著 54 《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 55 《新编世界五千年》 夏国梁、夏冰 56 《傅雷家书》 傅雷 57 《知识改变命运》 刘县书、潘燕 58 《本领恐慌》 王小平 59 《妈妈的心有多高》 赵定军 60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美国杰出少年训练计划》 (美)肖恩?柯维陈允明等 译 中 61 《培根人生论》 (英)培根 62 《致加西亚的信》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63 《法律的故事》 (美)约翰?麦?赞恩 刘昕、胡凝 64 《人文知识读本》 陈思和 65 《英文名篇诵读本》 66 《苏菲的世界》 (挪威)乔德坦?贾德 67 《成功之路》 (美)拿破仑?希尔 68 《学习的革命:通向 21 世纪的个人护照》 (美)珍妮特?沃斯、 (新)戈登? 德莱顿著 69 《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心理学及其应用》 70 《伟大的励志书》 (美)奥里森?马登著 71 《居里夫人传》 (法)艾夫?居里 72 《拿破仑传》 (德)艾密尔?鲁特维克 73 《我的父亲邓小平》 毛毛著 74 《五体不满足》 [日]乙武洋匡著 75 《林肯传》 (美)戴尔?卡耐基 76 《梵高传》 (美)欧文?斯通20 77 《毛泽东传》 78 《名人传》 (法)罗曼?罗兰 79 《杨振宁传》 徐胜蓝、孟东明 80 《微软的崛起》 (美)丹尼尔?伊克比亚、纳珀著 81 《经营之神王永庆》 赵贤明 中 82 《邓肯自传》 (美国)伊沙朵拉?邓肯著 83 《激情岁月:郎平自传》 郎平、陆星儿著 84 《永远的乔丹》 章宜 85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林乾 主编 86 《中国科普佳作百年选》 绕忠华 主编 87 《科学发现纵横谈》 王梓坤 88 《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 (美)卡尔?萨根著 89 《时间简史(插图本)》 (英)史蒂芬?霍金 许明贤、吴忠超 90 《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美)罗伯特?K?G 坦普尔 ? 91 《过去 2000 年最伟大的发明》 (美)约翰?布罗克曼 92 《人之初——人类基因计划透视》 沃尔特?博德默尔等著 93 《数理化通俗演义》 梁衡 94 《六大洲动物考察记》 (德)维托斯?德吕舍尔著吴永初 95 《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 (美)卡尔?萨根叶式辉、 96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楼庆西 著 97 《寂静的春天》 (美)蕾切尔?卡逊 98 《发明启示录》 龚镇雄、宋丹 99 《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 100 个问题》 (美)艾萨克?阿西莫夫 100 《科技英语阅读》 金焕荣 主编21
语文教学过程与反思——为大家提供各种日常写作指导,同时提供范文参考。主要栏目有:范文大全、个人简历、教案下载、课件中心、 优秀作文、考试辅导、试题库、诗词鉴赏。
相关文档:
下载文档:
搜索更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甜梦文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词佳句精彩段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